《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3篇)
《古詩兩首》教案 篇1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這節課我們學習賀知章寫的另一首《回鄉偶書》。
2、板書課題、解題。
二、學習《回鄉偶書》。
1、簡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誰來介紹一下這首的作者?
2、齊讀、指名讀。思考:這首詩講了一件什么事?
3、借助課文注釋及自學詩句,記下不懂的問題,然后小組討論。{學生自學討論}
4、同學們學得真起勁,那么今天我們又學會了一首詩,高不高興?那么放學回家后把這首詩給父母講一講好不好?
(1)分角色試練表演。
(2)指定小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師:同學今天學的真不錯,那么其他同學學了這首古詩后還有什么收獲?
(生談)
5、小結:詩人少小時離開家鄉,年紀老了才得以重返家鄉,離開家鄉久了,一切都可以改變,惟有“鄉音無改”,這無改的鄉音里流露出詩人對家鄉的深情厚意,同時又有淡淡的憂傷,那么我們能不能帶著對家鄉的思念,懷著淡淡的憂傷讀一讀這首詩。
6、指導朗讀。(試讀、指名讀、齊讀、試背。)
7、《回鄉偶書》描繪了詩人告老返鄉不被相認的情景,那么下面請同學們根據詩的內容,結合自己的想象。試著將《回鄉偶書》編成故事,再演一演。
(1)在小組內進行編演
(2)指定小組在班上展示演出,師生評議。
8、師模仿“記者”,采訪“賀知章”。
9、感情朗讀、想象情景。
三、布置作業。(任選一題)
1. 為《回鄉偶書》完成一幅詩配畫。
2. 編故事。
反思:
在古詩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手段,孩子們會感到“易”“趣”“活”,課堂上不在是那種沒完沒了的單調重復的各種習題和可有可無的乏味的回答,學生的視野、思想也不被禁錮在小小的教室里,通過表演,詩中那鮮明生動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尋味的情感,都會深深地印到學生的腦海里。
愛表演是學生的天性。學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讀課文內容,深入理解課文語言;其次要展開想象的翅膀,設計表演過程。因此,課堂表演能促進學生正確理解并靈活運用課文語言,是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有效方法。
二、贈汪倫
教學目的:
1.了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達到會背,會默寫。
3.欣賞李白的詩(小學生必背古詩中的)。
教學準備:掛圖,錄音機,寫好的書法作品:李白的詩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圖畫故事引入,激起興趣
1.出示圖畫,觀察,說說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放錄音:有關李白和汪倫之間的小故事,和《贈汪倫》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
二、自讀自學,領悟詩意
1.檢察預習,你查了什么資料,了解了什么知識?
2.自讀古詩,說說讀懂了哪些內容。
3.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4.連起來說說詩意。
5.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表達作者什么感情?怎么寫的?你從哪里體會出李白和汪倫的情誼深?
三、感情朗讀,理解背誦
配樂有感情朗讀,提高興趣,體會感情。
四、表演詩意,創造理解
表演詩中描繪的場面,創造性地理解古詩,極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五、擴大閱讀,欣賞古詩
先回憶學過的李白寫的詩,感情朗讀。
然后欣賞小學生必背古詩中李白的詩,是老師事先寫好的書法作品,擴大閱讀面,激起興趣,為課后題奠定基礎。
(附課后選做題:舉辦一次書法比賽。把自己最喜歡的古詩寫成書法作品,比一比誰寫得好。)
《古詩兩首》教案 篇2
【課前透視】
本課由《所見》《小池》兩首古詩組成。兩首詩均為絕句,詩句內容簡潔,語言通俗淺易,用詞精準凝練。內容中情景交融,動靜相宜,好比一個個鏡頭移動交織成兩幅行動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圖。從不同側面表示夏天的情趣。教學中應抓住古詩教學的一般規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編寫意圖,引導同學反復誦讀,進面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一年級的小朋友在學前就有一定的古詩積累,詩歌特有的韻文形式利于同學朗讀,教材為詩歌選配的畫面生動、形象,降低了理解和感悟內容的難度。詩句中的文字注音,對于有一定自讀能力的小朋友來講難度不大。但教者應通過多種手段協助同學理解重點詞語,以利于同學對詩句內容的理解感悟。
【教學目標】
1、認知“所、牧”等12個生字。會寫“詩、林”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培養同學閱讀興趣,閱讀能力,激發對祖國古典文學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在多形式的誦讀中,感受古詩的韻律美,意境美。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研究法、朗讀感悟法。
【課前準備】
1、每個同學自做一份本課生字小卡片。
2、課文插圖、《春江花月夜》古箏、繪畫資料。
3、搜集整理以前讀、背過的古詩。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挖掘積累:
小朋友們誰會背誦古詩?由朗朗背書聲,營造學詩氛圍,自然過渡,板書課題。
2、觀察描繪:
出示放大的課文插圖,引導同學觀察畫面。圖中都畫了些什么?是什么季節?你能把觀察的內容用自身的話說一說嗎?在此基礎上引入學詩。看看古代詩人是如何描繪的?
〖對話平臺
學習古詩《所見》。
一、初讀
借助拼音,自讀詩句,達到正確流利,培養識讀能力。
1、出示詩句:
讓會讀背的同學領讀,教師相機指導。
2、抓住生字和難點音,強調讀準,如:
“所”讀平舌音、“捕”的聲母是“b”而不是“p”等。
3、自由練讀,力求會背。
思路:真實、扎實應是語文教學的不懈追求,啟發同學領讀,充沛尊重了同學的已有經驗,注重了資源開發;抓住字詞,扎實訓練,夯實基礎。
二、細讀
抓住重點字詞,了解詩句大意。
1、引導同學自讀質疑,讀懂了什么還有哪兒沒讀懂?
2、根據同學的質疑師生互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答案。同學可能有出的問題,如:
“樾、意欲”的含義等。
教師應在充沛引導同學觀察,討論的基礎上,得出問題的答案。
3、引導同學結合插圖和自身的理解,粗略講講詩意,教師適當點撥指導。
思路:引發自主學習,師生互動學習交流,促進同學知識的建構和生成。符合同學心理需要,有利于同學的發展。
三、誦讀
反復吟誦,感悟詩句的意境,培養讀書能力,激發閱讀興趣。
1、采用范讀、領讀、對讀、齊讀等形式,引導同學感悟詩句的韻律,停頓等。
2、自由練讀,體會感悟。
3、借助插圖,以及古箏曲,創設意境:
教師運用語言進行描繪,引導同學入情入境,加深理解。
4、背誦詩句。
思路:抓住“讀”的根本,結合古詩情境美的特點,積極創設情境,豐富同學的情感體驗,促進同學理解感悟。
四、寫字
自主寫字,提高同學觀察能力和書寫水平。
1、重點指導同學認為難寫的字,可讓同學參與指導范寫,為大家講解,如:
“木”字旁的寫法等。
2、同學練習,教師巡視指導。本節課可重點指導寫“詩、林、童”。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
學習古詩《小池》。
一、回顧
引導同學回顧上節課的內容和學習方法,為學新知做準備。
1、指名背誦《所見》,并試著用自身的話說說詩句的內容。
2、回想一下,上節課俺們是怎樣學習的?
思路:激發同學,回顧體驗,簡要概括也學習方法,為學習《小池》做準備。
二、自學
嘗試自學,合作交流,培養能力。
1、引導同學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協助同學分配角色,分解任務,明確方法。
2、教師巡視,了解小組學習情況,以吸收反饋,調整教學。
思路:依據課標的要求,正確處置師生的角色關系,處處以同學為主,引導同學在小組學習中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在自讀自悟中,不時積累,不時遷移。教師則根據同學各方面的特點,注意指導、引導、誘導、輔導。這樣能充沛調動同學各種感官參與學習,主動地,生動地學習,從而有效地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三、匯報
各組匯報交流,發現共性問題,強調重點問題。
1、由各組派代表陳說本組學習情況及學習收獲,可引導同學當小老師,到黑板前講解,如:
字音“柔”應為 róu 不是 yóu,多音字“露”的兩個讀音,以及詞語的意思。“細流”“樹陰”等。
2、教師引導同學互相評價,同時抓住共性問題,如:
“終究”“惜”“無窮”等,采用“讀、看、想、議”等方法,協助同學理解。
3、讓同學用自身的話,說說詩句的大意,并談談自身的感受。
四、誦讀
堅持以讀為本,促進同學感悟。
1、采用自讀、對讀、齊讀、扮演讀等方式,引導同學誦讀,背誦。
2、出示畫面,引導觀察,播放音樂,引導同學讀背:
特別要注意指導同學讀出詩的韻味。
注意韻尾“流、柔、頭”的讀法。
五、實踐
創意表示,促進理解,發展個性。
1、引導同學結合著自身的閱讀理解,觀察感受,談一談對夏天的印象。
2、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表示夏天。如語言描述、繪畫、背誦詩歌等均可。
3、交流評議。
六、寫字
自主選擇難點字,提高書寫能力。
重點指導“黃、立、閉”,教師大膽放手,相機示范,引導同學評價。
《古詩兩首》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會認“廬”等9個生字,會寫“吳”等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重點難點:
1、準確理解詩意,有感情地誦讀詩句,感悟是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2、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具準備:
1、課文插圖的實物投影。
2、課件。(瀑布映襯青山、飛流直下的情景)
3、生字卡片。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學習《望廬山瀑布》)
一、情境導入,理解詩題
1、板書課題,指名拼讀生字:廬(Lú)、瀑(Pù)。
2、簡介作者。
這首詩是我國唐朝大詩人李白寫的。他的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具有積極的浪漫主義色彩。
3、解題
(1)“望”是什么意思?(遠看)
(2)“廬山”是個山名。同學們沒有親自去過廬山,或聽別人說過,或從電影、電視里看過,誰能說說廬山的風景怎樣?(指出:瀑布是廬山的美景之一,出示課件廬山畫面。)
二、吟誦感悟,想象畫面
1、自由吟讀,用筆圈出生字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自己讀完以后再讀給同桌同學聽。
2、結合插圖思考:詩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樣的景物?
3、伙伴之間交流,老師隨機點撥。
4、組織交流或提出不懂的問題,老師進行指導,結合課件的演示,幫助學生理解“紫煙”“遙看”“飛流直下”等詞語。
5、老師小結:詩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著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產生了一種想象──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銀河從天上落下來一樣!(學生齊讀后兩行詩句)
6、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三、圖文對照,熟讀成誦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1、讓學生看圖讀文,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感情。
2、練習背誦,可同桌之間互相背。
四、鞏固生字
出示“廬”“瀑”“爐”“疑”,用卡片檢查學生認記情況,用組詞的方式理解字義。
五、學寫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會寫的字:爐、銀、煙、流。
2、啟發學生交流自己的學習方法,記憶字形,老師點撥。
3、重點指導“流”字。(提示:“流”右邊的上半部分與“云”的區別,右下部分三筆之間的間距要勻稱)
4、學生先觀察范字,再書寫,老師巡視指導。
板書設計: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前兩行描寫看到的景物。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后兩行是作者的想象。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學習《絕句》)
一、復習導入
1、小組比賽背誦《望廬山瀑布》。
2、填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揭示詩題“絕句”,簡要說說詩人杜甫。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讀準字音,再讀正確、讀通這首詩。
2、同桌互讀。
3、指名朗讀,齊讀,注音糾正讀錯的字音。(如“行”不讀xíng;“泊”不讀pò)
三、圖文對照,理解詩意
1、老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觀察插圖,思考:畫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樹,黃鸝,天上飛的白鷺,山上的積雪,江面上的船)
老師在學生回答后板書:黃鸝、白鷺、雪船
2、看圖思考:詩人是站在哪里看到這些景物的?(結合理解“窗含”“門泊”兩個詞語的意思)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釋疑。(先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句,根據學生的提問師生一起答疑)
4、看圖讀課文,想象詩人欣賞大自然美景時的心情。(讓學生帶著感情再讀課文)
四、活動激趣,記誦詩句
1、找對應的詞語,老師讀一個詞語,要求學生找出與它相對應的詞語。(如兩個—一行、黃鸝—白鷺、翠柳—青天、窗—門、西嶺—東吳、千秋雪—萬里船)
2、師說生讀。(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相對應的詩句)
3、讀詞連詩。(老師出示詩中任意一個詞語,學生背出相對應的詩句)
4、情境背詩。(讓學生扮演詩人,指點畫面上的景物吟詩)
5、集體背誦。
五、識字、寫字,完成課后練習
1、出示要求認識的字“鷺”“含”“嶺”“泊”“吳”,引導學生交流記字方法,練習組詞語。
2、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吳”“含”“窗”“嶺”“鳴”“絕”“泊”“柳”。
3、啟發學生說說自己記憶方法,識記字形。
4、重點指導“窗”與“柳”的筆順。
5、老師范寫。(注意把字寫美觀,提示易寫錯和不容易寫好的字)
6、學生先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書寫,老師巡視。
7、完成課后“我會填”的第2道填空題。
六、課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關描寫春天的古詩,試著背一背。
七、推薦書目
望天門山
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絕句
唐/杜甫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古詩兩首》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
3、學會本課7個生字;會寫“忙”字。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習生字。
2、難點: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或投影儀,生字卡片。
學習指導 學習輔導 學習評價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揭題。
2、解題:
小朋友們看了題目,你能猜到這首詩寫的是什么季節?
(春季)
那它寫的是一天中的哪一段時間呢?
(告訴學生“曉”就是“早晨”的意思,“春曉”就是春天的早上。)
二、初讀古詩
1、自由讀課文:
⑴ 自己讀一遍課文,遇到生字拼一拼音節再讀。
⑵ 再讀一課文,用“ ”畫出生字,多讀幾遍,記住字音。
⑶ 把課文連貫地讀一遍。
2、檢查自讀:
⑴ 抽讀生字卡片。
⑵ 指名個別讀。
⑶ 齊讀課文。
三、再讀指導
1、結合彩圖,了解詩意。
2、指導讀第一句:
⑴ 生試讀。
⑵ 指名讀。
⑶ 全班讀。
3、指導讀第二句。
4、把1、2句連起來讀。
5、男女生分組讀。
四、熟讀成誦
1、看圖試背。 2、分組比一比,看誰背得又快又好。
3、全班齊背:
⑴ 學生猜猜這首詩寫的是什么季節?再讀題。
⑵ 學生自由讀課文,并按要求畫生字,讀生字,把課文連貫地讀一遍。
⑶ 學生結合彩圖,了解詩意。
⑷ 師指導讀第一、二句:
采用多種形式讀句子。
⑸ 分組比賽背誦,全班齊背。
五、學習生字
1、抽讀生字卡片,鞏固字音。
2、自學生字,記憶字形:
小組自學生字,記憶字形。老師巡堂指導書寫。
3、指導書寫。
【板書設計】
春曉
春眠 / 不覺曉,
處處 / 聞啼鳥。 (圖)
夜來 / 風雨聲,
花落 / 知多少。
第二課時
一、導入、揭題
1、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了一首描寫春天美景的詩。誰來背一背。
背誦古詩。
2、揭題:
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贊美春天的古詩《村居》,小朋友們會在詩中找到更多的樂趣。多么美好的二月天呀!孩子們都感到了春姑娘的召喚了嗎?找找去吧!
3、解題,引導看圖:
《村居》詩中寫的是作者在農村居住時親眼看見的春天的美麗情景。那么詩人看到了什么呢?
導入課文,揭題,解題,看了題目,你們看到什么景象。再讀題。
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二、看圖,說一說,聽范讀,整體感知詩意
1、出示掛圖或投影,說一說畫面的內容:
學生根據掛圖,說一說畫面的內容。
指導學生按順序觀察。
2、聽錄音范讀,想想,作者詩中是怎樣描寫所看見的景物的呢?
三、初讀課文,識字,讀正確流利
1、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正確、流暢。
2、在文中畫出生字,多讀幾遍,同桌互讀。
3、用卡片檢查生字,指導識字。
4、檢查指導讀課文,讀流利。
5、讀了課文,你讀懂了哪一句詩,還有哪里讀不明白的,可以和同桌或小組里的小伙伴商量商量。
四、教師指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了解詩句大意,并指導有感情朗讀
1、動作表演讀詩。
2、“拂堤”用手體味“拂”,體味“楊柳枝”的軟、長。
3、理解“散”是“放”的意思,啟發學生想象當時孩子放紙鳶的情景。
4、加動作自己試讀,學生評議指導。
5、比賽讀。
五、看圖練習背誦
學生看圖畫,邊想象畫面,練習背古詩。
六、小結
表揚能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提出問題的學生。
表揚認真觀察,積極思考、開動腦筋的孩子。你真棒!你真的很棒!
【板書設計】
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圖)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古詩兩首》教案 篇5
教材簡析
本課中的兩首古詩都是描寫秋景的。讀了之后,我們會被詩中所描繪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贈劉景文》寫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敗,橙黃,橘綠,色彩鮮明,突出了秋天的特點。其中描寫菊花傲寒斗霜的氣慨,間接表達了對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秋色圖。內容形象生動,色彩明麗,尤其“霜葉紅于二月花”給了使我們以美的享受。兩首詩都配有插圖,便于對詩意的理解。
二年級的學生雖小但對于古詩的了解并不少,這兩首詩有不少學生早已會吟誦。教學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經驗,創設特定的情境,在反復誦讀中,引導學生感悟詩的意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其他古詩,激發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豐富學生的積累。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朗讀感悟
教法學法:識字、寫字教學中抓住難字,重點指導,在朗讀教學中首先讓學生讀準、讀通詩句,再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讀熟練,在此基礎上,想象和描繪畫面,領會詩的意境,再美讀升華,可輔以音樂。
教學準備:
1、字詞卡片。
2、收集作者資料以及其它相關的詩句。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兩首描寫深秋美麗景色的古詩。齊讀課題。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
(一)釋題
1、讀古詩題目(注意重點字音:贈)
(二)看圖說話
看圖,說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初讀感知,了解古詩大意
1、自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找出詩中生字,注意讀音易錯字:擎殘橙劉
3、自讀,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4、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
(四)再讀感悟,想象詩歌畫面
1、自由讀,結合圖理解詩意。
2、小組內討論交流,師點撥。
3、自由組合,與學習伙伴體會讀,讀完后交流自己的體會,交流后再讀。
(五)啟發想象,感情朗讀,背誦
1、師描述詩意,激發學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六)想想、議議
你認為一年最好的時節是哪個季節,為什么?
(秋天,收獲的季節)
三、學習第一首古詩中的生字
1、找出古詩(一)中要求寫的生字:首 枝 記 劉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識記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交流是否認識了。 3、指導寫字,教師示范寫,學生在課堂上寫前三個字,教師注意巡視。
四、作業
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認讀古詩(一)中的生字
2、背誦古詩
二、學習第二首古詩
(一)釋題
1、讀題
2、簡介詩人“杜牧”
(二)識記生字字音
找出詩中要認的生字,認讀,解決字音。
(三)小組合作,討論學習
1、根據《贈劉景文》的學習經驗,討論確定本組的學習方案。
2、按自己組的方案自學。
(四)師生合作,解決疑難
每組提出學習中的疑難處,老師和其他組的同學與他們一起討論解決。
(五)啟發想象,感情朗讀
1、師范讀,生邊聽邊想象。
2、生練讀,一邊想一邊讀。
(六)感悟詩意,熟讀成誦
1、生自由讀,借助插圖感悟詩意
2、找伙伴,練背誦
三、學習詩中生字
1、字音、字形、字義
2、指導書寫
四、實踐活動
把自己課外學的古詩背給同組同學聽,還可以教同組同學背一首自己課外學的古詩。
五、作業
課后“我會填”。
教學后記:
二年級的學生雖小但對于古詩的了解并不少,這兩首詩有不少學生早已會吟誦。但第一首詩中的句子有點拗口,少數同學在大家的幫助下才讀準。教學時我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經驗,創設特定的情境,在反復誦讀中,引導學生感悟詩的意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其他古詩,激發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豐富學生的積累。在課后練習補充古詩中,有些同學常把同音字“生、坐、于”寫錯。我指導他們根據意思確定該是哪個字,今后還要加強鞏固。
《古詩兩首》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借助注解,理解詩句意思。
2、想象詩所描寫的情景,體會詩的意境。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理解詩意,體會詩的意境。
教學準備
教師:詩文畫面課件或掛圖、懷舊音樂帶、相關古詩。
學生:搜集思念家鄉的古詩,古詩作者的情況。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一首古詩《小池》
(一)
導入
1?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從1冊至今,我們已學過很多古詩,愿意把記得的古詩背一背嗎?(抽學生背誦)這些古詩語言簡潔,韻律優美,讀起來朗朗上口。今天,我們將學習宋代詩人楊萬里的一首古詩《小池》。(板書課題)
2?簡介楊萬里的情況。
3?老師出示掛圖或課件,旁白:詩人以清新活潑的語言描寫了小池塘初夏時節的勃勃生機,表達出了對自然風光的一種喜愛之情。
(二)
初讀詩句,學生質疑
1?自由讀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抽學生讀,分組讀,齊讀。
3?再讀詩句,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4?小組合作學習,結合注釋討論解決提出的問題,初知詩句大意。
(三)
理解詩句,想象美景
1、說說你欣賞的詩句及欣賞它的原因。
2、交流品讀情況,師相機點撥,體會作者用字的準確及選取了哪些初夏時節的景物。
如:“泉眼無聲惜細流”中“惜”,
“樹陰照水愛晴柔”中“愛”。
“小荷才露尖尖角”中“露”,
“早有蜻蜓立上頭”中“立”。
3、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注意交流、補充。
4、根據古詩和自己的理解想象美景,說說美景,畫一畫美景。
5、看到這樣的美景,詩人的心情怎樣?你的心情又怎樣?
6、品味讀古詩。
(四)
指導朗讀,背誦詩歌。注意詩的停頓、節奏,試背,齊背。
二、學習第二首古詩《泊船瓜洲》
(一)
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上節課我們隨著楊萬里的描寫,欣賞了小池初夏時節的美麗景色,體會到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這節課我們將學習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體會詩人的另一種情感。
2、學生交流所了解到的王安石的情況,老師注意補充。
(二)
初讀詩句,學生質疑
1、自由讀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反復讀古詩,直到讀流利。
3、再讀古詩,談談自己疑惑的地方。
4、尋求組內合作,結合注釋討論解決提出的疑惑,粗知詩意。
(三)
理解古詩,體會作者感情
1?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
2?反復讀詩,體會詩所表達的感情,其中哪些詩句集中表現了這種情感?
3?品讀古詩。
(四)
指導朗讀,背誦詩歌
注意詩的停頓和節奏,試背、全班齊背。
(五)
課外延伸
你還知道哪些思念家鄉的詩句,讀給大家聽聽,要是能說出所選詩句出自誰的作品就更好。(也可查找資料,完成這個環節)
附:板書設計
古詩兩首
小池
[宋]
楊萬里
泉眼細流樹陰晴柔
小荷露角蜻蜓早立
初夏美景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江水——重山——春風——明月
瓜洲夜景
歸心似箭
借景抒情
《古詩兩首》教案 篇7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2個多音字;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
3、通過朗讀古詩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和作者對農民的同情。
二、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能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3、指導學生觀素描圖,展開想象,體會詩歌的思想內容。
三、課時劃分:
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說說。
小朋友,我們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從哪兒來的?
(二)學習古詩《鋤禾》。
1、出示古詩圖文:看圖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解題:唐代詩人李紳寫的。
鋤:鋤頭,這里表示動作。禾:禾苗。“鋤未’是什么意思呢?
3、講讀詩句第1句。
(l)自讀。看圖:圖上畫了什么?
(2)看圖理解;“日當午”:太陽當頭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這幅圖以及第一句詩說明了什么?應該怎樣朗讀呢?
(4)小結:古詩1、2兩行寫了農民頂著烈日在內田間辛勤勞動的情景,這是詩人所看到的。
4、講讀第2句。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邊讀邊想;這句詩告訴我們什么?
(2)指名說一說。
(3)指導朗讀。
(4)小結:這兩行告訴我們糧食來得不容易,這是詩人所想到的。
(三)鞏固詩意,練習背誦。
1、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2、輕聲地和老師一起說。
3、指名說。
4、背誦表演古詩、
5、這首《鋤禾》告訴我們什么呢?你讀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導寫字。
1、“禾”獨體字,與“木”比較,書寫時筆畫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1)“午”獨體字,與”干”、“牛”相比較、
(2)“粒”左窄右寬。
(3)“辛”、“苦”:這兩個字都有一長橫,要寫得穩而長。
2、師范寫‘禾、粒、辛、苦”
3、生描紅、臨寫。
(五)教學后記:學生懂得了糧食來之不易,學會要愛惜糧食。
第二課時:
(一)課前說說。
我們吃的糧食來之不易,平時要怎么樣做?
(二)指導看圖。
問:這幅圖上畫了誰在干什么?
(三)講讀詩句。
1、“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1)粟:小米。泛指谷拉。
(2)子:這里讀第三聲,也指谷粒。
2、體會“春——秋”、“種——收”、“一粒粟——萬顆子”的對比,感受農民一年到頭的辛勞和取得豐收的不易、(指導朗讀)
3、聯系詞句,學會擴展成語,積累成語。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精耕細作、千倉萬箱。
4、可是面對一片豐收,農民為什么會出像詩句中的悲慘象呢?
5、學習“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1)海:普天下,全中國。無閑田:沒有丟棄不種的田地。
(2)猶餓死:還是餓死了。
6、指導朗讀。
體會“無閑田”與‘猶餓死”的強烈對比,讓學生感受遍地豐收景象與農民怕死荒野這兩幅圖,在心中激起“為什么”的疑問。
7、此時此刻,你們想說什么?想問什么?
8、小結:農民在黑暗的社會里受到剝削階級的殘酷剝削,過著悲慘的生活。
(四)鞏固詩意,指導背誦。
(五)指導寫字。
1、收:左窄右寬。
(1)夫:注意撇捺的舒展與平穩。
(2)閑:“門字框”要寫得舒展些。
2、師范寫,生描紅,仿寫。
(六)教學后記:
學生對舊社會的農民的悲慘生活,懂得糧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愛惜糧食,不吃剩一粒米飯。
《古詩兩首》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課文的兩首詩均是五言絕句,語言清新、平白、簡易。
學情分析:
兩首古詩簡單易懂,教師應引導學生在細讀中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生動形象,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真正品味到古詩所蘊含的內在意境。
教學目標 :
1.通過理解古詩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
3.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詩,背誦、默寫這兩首詩。
教學重點、難點
朗讀、背誦課文,理解古詩意思。能體會《訪隱者不遇》描繪的情景,寫一段話。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尋隱者不遇》
一、教學目標 :
(一)通過理解《尋隱者不遇》這首詩,想象詩人描畫的情景。
(二)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
(三)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背誦、默寫這首詩。
二、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詩句的理解,想象詩人描畫的情景。
三、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簡介作者(見教案后“資料”)。
(二)教師范讀,學生初讀這首詩,查工具書,理解“隱者”“不遇”。
(“隱者”,即隱士,隱居山林的人;“不遇”,沒有見到。)
(三)理解這首詩的題目“尋隱者不遇”:
板書課題、解題。“尋”,尋訪。“尋隱者不遇”,意思是尋訪隱者,沒有見到。
(四)齊讀這首詩,再自由細讀每一句。弄清詩句中不理解的詞語。再讀詩句,用自己的話說說每句詩的意思。過程:自己小聲說——小組議論——全班交流——教師補充訂正——小結。
第一行:“松下”,在松樹下面,是在山林的一棵松樹下面(點明了事情發生的地點和環境)“童子”,小孩,被尋訪者的徒弟(點明了人物)。
第二行:“言”,是說的意思。這兩句的意思是:“我”尋訪隱者,在松樹下碰到了一個孩子,那是他的徒弟。我問他師父的去向,他說師父采藥去了。
第三行:“只”,就;“此”,這。
第四行:“云深”,云霧迷蒙;“處”,地方。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師父就在這座山里,山上云霧迷蒙,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什么地方。
(五)反復誦讀,想象詩人描畫的情景。
隱者在云霧迷蒙的山中采藥,連小徒弟都找不到,可見山的高大幽深。
(六)指導朗讀背誦。
第二課時
學習《所見》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朗讀,感受詩中牧童的機靈活潑,天真可愛。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朗讀和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
(一)觀察課文配圖
1.圖上都有什么?(兒童、牛、大樹、蟬)
2.仔細觀察圖畫,看看這個兒童是什么時候的人。是干什么的。(引導學生抓住兒童的衣著及牛和兒童手上的鞭子的聯系,明白這個兒童是古時的一個放牛娃。)
3.圖上的兒童在干什么?(指導觀察兒童的表情,初步體會牧童看見樹上的蟬時的心情。)
(二)揭題,解題
1.解釋題意:牧童騎著牛,唱著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于是停住歌聲跳下牛背,準備捕捉蟬。這一切給一個叫袁枚的詩人看見了,他就寫了一首詩,叫“所見”,意思是說詩中寫的內容是自己親眼看到的。
2.出示課題:“所見”,讀題。
3.介紹作者:袁枚,清代詩人,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
二、初讀詩歌,理解課文
(一)初讀課文
l.學生輕聲自讀課文,要求讀準確,讀通順。
2.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生字詞卡:
(2)注意翹舌音,前鼻音:振 蟬
3.教師范讀。
4.看插圖,讀詩句,想想每句詩說的是什么意思。
5.指名讀得好的學生讀全詩。要求學生邊聽讀,邊看圖,思考:起初牧童在黃牛背干什么?后來呢?
(指名讓學生試著回答問題。牧童開始在黃牛背上唱歌,后從牛背上下來了,站在那兒想捉蟬。)
(二)學習詩句,理解詩意
1.理解第一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1)用自己的話說說前一個分句的意思。通過觀察圖使學生理解到“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小孩。
黃牛——牛的一種,角短,皮毛黃褐色,或黑色,也有雜色的,毛短,常用來耕地或拉車,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
(2)讀整個詩句,查字典說說“振”“樾”的意思。
振——振動 樾——樹蔭
教師補充:“林樾”是指茂密的樹林。
(3)用自己的話說說后半句的意思。(響亮的歌聲在茂密的樹林里振蕩。)
(4)讓學生讀詩句,然后用自己的話說說整句詩的意思。
2.理解第二句“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1)齊讀第二句,并看圖,說說圖上的牧童在干什么,與第一句說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著重指導學生觀察牧童的表情。)
(2)理解前一個分句的意思。
查字典,說說“欲”“捕”在詩中的意思。(欲——想 捕——捉)
用自己的話說說前半句的意思。(想要捕捉鳴叫的知了。)
(3)讀全句,想一想:牧童聽到廣蟬的叫聲后,怎樣做的呢?
“閉口”在這里是停止唱歌的意思。
“立”指牧童從牛背上迅速跳下來,站在樹下。
理解“忽然”一詞在詩中的意思。(騎在牛背上唱歌時,忽然聽到蟬叫聲。)
(4)讀詩句,用自己的話說說整句詩的意思。
三、齊讀全詩
四、敘說詩意
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夏天,一個牧童在樹林中騎著一頭黃牛高聲歌唱,知了在樹上叫著。牧童聽到了知了叫聲。想去捉知了,立即停止唱歌,跳下牛背,站在樹下,望著樹上的知了。)
五、指導朗讀,加深理解
1.指導讀第一句詩。
想象牧童在牛背上高聲歌唱的心情。
指導讀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2.指導讀第二句詩。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忽然閉口立”使我們想到了什么?(教師可引導學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他全神貫注地盯著知了。想象牧童的動作,他踮起腳尖,身子向前傾,雙手輕輕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準備。想象牧童的內心活動,他不住盤算怎樣抓知了。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產生“屏住呼吸,別驚動了知了,趕快捉住它”的感覺。)
3.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四、背誦全詩
五、分析指導字形
1.比較字形。振——晨 蟬——彈 忽——物 閉——閑
2.重點分析、記憶字形。
欲:左邊是“谷”,第四筆“捺”改為“點”,右邊是“欠”,不是“文”。
所:左邊不要寫成“戶”。
3.指導書寫。
六、總結
1.朗讀全詩。
2.背誦全詩。
3.學了這首詩,你覺得這個牧童怎么樣?(活潑可愛,愉快、頑皮)
《古詩兩首》教案 篇9
《古詩兩首》公開課教案
教學要求:
1、了解兩首古詩的詩句的意思。
2、了解詩的作者的相關知識。
3理解詩句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一首
1、解釋詩題,簡單介紹詩人。
(1)《江南春》作者唐代詩人杜牧。
(2)釋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描寫江南的綺麗春色。同時又慨嘆南朝覆滅,流露興亡之感,寄托了諷喻之意。
(3)一二句寫今:
千里江南,到處是綠葉紅花,到處是水村山郭,到處是酒旗招風,展現了一幅生機勃勃、春色無邊景無限的畫面。
(4)三四句吊古:
南朝統治者迷信佛教,廣建佛寺,意圖托庇神靈,江山永固,可是時移事易,當年的四百八十寺,還有多少佛臺經院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中呢?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二、學習第二首
1、解釋詩題,簡單介紹詩人。
(1)《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詩人程顥。
(2)這首詩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興所致寫下來的。描寫了風和日麗的春日景色,抒發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2、一二句寫景:
淡云、輕風、紅花、綠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長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3、三四句抒情:
身處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誰知道他內心的快樂,甚至還以為他像少年人一樣偷閑貪玩呢?
4、指導反復朗讀,感受古詩文字和意境的美。
三、請同學搜集有關描繪春天美麗景色的古詩并背誦。
《古詩兩首》教案 篇10
第一課時《元日》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認識生字23個。
3、完成“語文天地”中“學習顯身手”。
4、理解詩句內容,感受詩句中渲染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日氣氛。
教學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
2、理解語句的意思。
教學準備:小黑板,生字、詞卡片。
課型:古詩。
教學方法:討論、小組合作式。
教學步驟:
一、導入活動:
1、學生們,十二月份結束了,我們將迎來新的一年。新歲月的第一天是什么節日?
2、板書課題。
3、從課題里。你聯想到什么?
二、學習新課
1、初讀課文
⑴、指導看書上的插圖,問:這篇課文圖上有什么?
⑵、出示小黑板上的詩句,指定學生讀。
⑶、全班齊讀。
⑷、出示生字5個,(開火車讀)
爆 屠 曈 換 符
⑸、出示生詞,同桌讀。
爆竹 屠殺 蘇醒 交換 符號
2、熟讀課文,理解詩句。
⑴、學生自由讀詩句。
⑵、小組討論:“說說你知道哪句詩的意思?
⑶、指定學生說詩意。
⑷、全班齊讀全詩。
⑸、分組接背詩句。
⑹、指定學生背誦。
⑺、小組比賽,哪組背得好。
⑻、同桌互相背。
三、作業布置: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四、板書設計: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戶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第二課時《江雪》
教學過程
一、談雪激趣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見過怎樣的雪景?你們看見過在漫天大雪里釣魚的情景嗎?詩人柳宗元就看到了這樣的情景。(出示雪景圖)
二、初讀感知,想像畫面
1.聽老師配樂朗讀,盡可能在腦海中想像出詩中所描繪的畫面。
2.輕聲自由朗讀,讀準字音,想像畫面。
3.指生朗讀。
4.說說你腦海中的畫面有些什么,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三、進入情景,自主學習
1.對于這首詩,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能用自己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可以試著說一說;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擅長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
2.學生交流。
說
(1)播放音樂,指生描述:冬天到了,北風呼呼地吹著,接著下起了鵝毛大雪,一連幾天也不停,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見一只鳥在飛,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見行人的足跡。但在冰天雪地里,一個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翁,卻孤零零地坐在一條小船上,獨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釣魚。
(2)剛才這位同學描述的好在哪兒?(強調用自己的語言,自然生動有創造性地描述。)
(3)你有什么補充的?
畫
(1)展示有代表性的簡筆畫。
(2)用詩句來描繪自己的畫。
(3)引導討論:“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是如何在畫面上表現出來的?
讀
(1)抽生讀。
(2)集體評議。(師指導讀好停頓、節奏、韻腳。)
(3)練讀。
想同學所描述的情景,邊想邊讀。
看同學的簡筆畫,邊看邊讀。
聽音樂感受詩的意境,邊聽邊讀。
(4)抽生背誦。
四、課外延伸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優秀詩文還有很多。課后同學們從他的作品中再找一二首自己喜歡的詩。
教后記:
對于古詩的教學我心中的目標始終是不確定的,也不太清楚要講到什么程度,是讓學生背誦就行了,還是要學生把字詞的意思都掌握呢?講淺了怕考試考不好,講深了又怕學生一下子難以接受,所以還是按照參考書的目標,后讓學生后背,大概知道詩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最后再介紹一下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古詩兩首》教案 篇11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對恬靜生活的向往。
二.教學時間:1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揭題。
(二)出示兩首詩歌。
鹿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森林,
復照青苔上。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三)自由讀兩首詩,要求把字音讀正確。
(四)指名朗讀課文,結合正音。
(五)簡介作者。
(六)對照譯文,學生嘗試理解詩意。
(七)檢查詩意理解情況。
1.字詞。
空山
但人語返景深林復照
朝辭白帝輕舟萬重山
2.每句話的意思。
(八)感受詩情。
1.《鹿柴》寫的是哪里的景色?這里給你一種什么樣的感受?為什么?
3.作者在《早發白帝城》里抒發了作者什么樣感情?你從哪里感受到的?
(九)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十)嘗試背誦。
《古詩兩首》教案 篇12
第二課時
一、課前說說:
二、指導看圖
三、講讀詩句
四、指導寫字
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特點仔細看圖,使學生從圖象中認識到這是”一位古代窮苦老農“。
在初讀的基礎上,進行細讀朗讀,通過讀讀、議議從而達到理解詩義的目的,一些重點詞語讓學生比劃得來,能表示出情感,說明他們對詩內容理解。通過啟發談話,喚起學生的回憶,再現其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展開聯想,讓學生那激動的情感有以聲傳情,一吐為快的機會。
我們吃的糧食來之不易,平時要怎么樣做?
問:這幅圖上畫了誰在干什么?
1、”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粟:小米。泛指谷拉.
子:這里讀第三聲,也指谷粒.
2、體會”春--秋“、”種--收“、”一粒粟--萬顆子“的對比,感受農民一年到頭的辛勞和取得豐收的不易.(指導朗讀)
3、聯系詞句,學會擴展成語,積累成語.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精耕細作、千倉萬箱
4、可是面對一片豐收,農民為什么會出像詩句中的悲慘象呢?
5、學習”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四海:普天下,全中國。無閑田:沒有丟棄不種的田地。
猶餓死:還是餓死了。
6、指導朗讀.
體會”無閑田“與‘猶餓死”的強烈對比,讓學生感受遍地豐收景象與農民怕死荒野這兩幅圖,在心中激起“為什么”的疑問。
7、此時此刻,你們想說什么?想問什么?
8、小結:農民在黑暗的社會里受到剝削階級的殘酷剝削,過著悲慘的生活。
9、鞏固詩意,指導背誦
1、收:左窄右寬.
夫:注意撇捺的舒展與平穩。
閑:“門字框”要寫得舒展些.
2、師范寫,生描紅,仿寫。
看圖說話
朗讀體會
聯系詞句,學會擴展成語,積累成語
說一說
朗讀
質疑
背誦
描紅、臨寫
教學流程圖
課前說說--學習古詩《鋤禾》--鞏固詩意,練習背誦--指導寫字--課前說說--指導看圖--講讀詩句--指導寫字
板書設計:
看:鋤禾憫農(二)
想:辛苦春種一粒粟,
來之不易愛惜糧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
農夫猶餓死。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中的兩首詩都比較簡單,特別是第一首,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很多學生早已倒被如流了。所以學生基本上都能比較熟練的朗讀和背誦,但在理解古詩的意思上卻是個難點,關鍵是要從中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從小要愛惜糧食。為此,我在設計時圍繞一個“辛苦”,從幫老師解決難題引出“辛苦”,看圖了解“辛苦”,到讀詩句感受“辛苦”,從而把學生并不容易體會到的“辛苦”突破了。在教學中我多采用的是提問的方式,讓學生猜意思,進行理解。學生很喜歡這樣的學習方式,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認識,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學生提供里大量的說話機會。
《古詩兩首》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
2、借助注釋,讀詩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人和朋友依依惜別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3、強化語感訓練,提高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準確理解詩意,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中情,讀出詩中情。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同學們,離上課還有幾分鐘,我們來玩個游戲,輕松輕松。
聽說我們班的同學背了很多古詩,我們來玩個古詩對接的游戲,好嗎?
我說上句,你接下句。看誰舉手最快,回答得最好:
1、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2、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和汪倫送我情。
3、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又快又好,果然名不虛傳啊!
同桌玩一玩。
二、導入
1、剛才我們搶答的是哪兩位詩人的詩呀?
(李白、孟浩然。)
2、李白、孟浩然不只都是唐代的大詩人,他們又是一對好朋友,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與他倆有關的一首古詩。大家齊讀。
3、詩的題目中有三個生字,給你1分鐘能記住嗎?趕快打開書本100頁。
記住了嗎?來,跟老師一起來寫。
hè鶴:注意左邊稍微寫窄一點。
mèng孟:上面的“子”比較長。
líng陵:左窄右寬,后鼻音。
三、讀題獲信息
1、一起來讀讀:
來,隨著我的手勢再讀一遍,注意節奏。你看,注意了節奏,讀得好聽多了。
2、讀了幾遍課題,你讀出了什么信息?
3、說得真好,用你的朗讀告訴大家:
李白,在何處/送何人/去何地。
一幅多么清晰的送別畫面。
同學們真會讀書,讀了幾遍詩題,就獲取了這么多信息。
今天,我們就用這樣的方法,一起來欣賞這首古詩。
四、讀準確、讀流利
1、請同學們大聲地自由地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讀好了?請你讀給同桌聽聽,讓他說說你讀得怎樣。
3、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聽。還有想讀的嗎?
4、其他同學能讀好嗎?那我們一起來讀。
五、讀詩知畫面
1、有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呢?請同學們借助注釋,自身讀讀詩,邊讀邊想象,你似乎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2、把你想到的畫面說給同桌聽聽。
3、讀著讀著,你的腦海里依次出現了哪些畫面?
(一生自由說。)
情況一:
(同學說前兩行或全部。)
1、說得真好。你能把西辭說得更清楚些嗎?
(生說。)
來,看看示意圖,你會說得更好。你再來說說。
你還想說。
孟浩然在西邊的黃鶴樓辭別了李白,然后乘著船,沿著長江順流而下,向東邊的揚州駛去。
2、你看,畫面動起來了。送別是在煙花三月的一天。
煙花三月是一幅怎樣美麗的畫面呢?請你展開想象的翅膀。
(同學不時地說,使畫面說豐滿。)
(生想象不出:你看到了什么景物?什么顏色?什么形狀?怎么動的?)
真是一副美不勝收的江南春景!你的想象真豐富。
3、誰能完整地把這些畫面描繪一下。
4、說得真好!你能想著這些畫面,讀讀前兩行詩嗎?
5、繁花似錦的春天,正是詩人們游山玩水、飲酒賦詩的好時候,而好朋友卻要離開我了。我們也一邊想著畫面,一邊讀讀這兩行詩。
情況二:
(同學說后兩行。)
1、你還想到了什么畫面?
2、(說到“唯見、望”。)
望著滾滾東去的長江水,李白他會想些什么呢?他似乎要把自身的一片情意托付給江水,陪送友人。人雖分,心相隨,多么真摯的友情啊!
3、(說到“孤帆”。)
江面上真的只有孟浩然乘坐的那只小船嗎?(不是)
(如答不出來:長江是當時的水上交通要道啊,每天來往的船只絡繹不絕,李白久久遙望江面,難道真的只看到孟浩然乘坐的那只船嗎?)
那為什么說“孤”呢?
(孤獨寂寞的心情。)
哦,你把人物的內心活動也想象出來了,畫面也活了。
你還能加入什么想象把畫面想得更活呢?
4、誰能完整地把這些畫面描繪一下。
5、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內心的想象,讓送別的畫面更加豐滿起來了。
那你能想著畫面,讀讀后兩行詩嗎?
6、我們也像他那樣,一邊想著畫面,一邊讀這兩行詩。
五、讀詩悟情感
1、是啊,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中有情,我們想象著畫面,再讀整首詩,看看我們能感受到什么?
情況一:
(我體會到了他們依依不舍的感情。)
那帶著你的體會,讀讀這首詩。老師給你配點音樂。
情況二:誰還有不同的體會。請你讀讀。
哦,你的朗讀展現了一個溫情的送別局面。
情況三:你是想說還是想讀?
2、請同學們再讀讀整首詩,讀出你獨特的感受。
3、真摯的情誼成績了千古名篇。讓我們把它背下來吧。
(自由讀背。)
能背的同學站起來,我們一起背,(課件音樂)
多美的人間真情啊!
五、讀詩遷方法
1、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通過“讀古詩、想畫面、體會情感”這種方法欣賞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現在,我們就用這種欣賞古詩的方法獨自欣賞《送元二使安西》。(課件)音樂。
2、來,先把它讀正確。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3、請同學們自由欣賞這首詩,借助注釋,邊讀邊想象,你似乎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體會到怎樣的情感。
4、同桌交流交流。
5、誰想談談?
(生自由談。)
6、你想著畫面,帶著你的體會,讀一讀這首詩。
7、能不能試背一下:
不一樣的景,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送別里卻蘊涵著同樣的深情。
五、結束
1、時間過得真快,我們也要分別了。同學們,戴老師真舍不得你們哪!你們今天表示得太出色了,我想送一句詩給你們:
你們的確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在這離別之際,你們有什么話想對我說嗎?用一句送別詩,或者自身想說的話都可以。
2、同學們,今天我們記住的不只是這優美的詩句,更難忘記的是人間美好的真情:
你能把這樣深情的送別詩改編成一個感人的小故事嗎?
出示課件:
作業:發揮你的想象,從兩首詩中任選一首,把它改編成一個感人的送別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