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試題(通用15篇)
《一去二三里》試題 篇1
【知識塔】
kàn tú shǔ yì shǔ tián yì tiàn
一、看 圖 數 一 數,填 一 填。
圖上有( )棵樹,( )只鳥,( )頭羊,( )只雞。
kàn tú shǔ yì shǔ xiě yì xiě
二、看 圖 數 一 數,寫 一 寫。
【聰明屋】
bǎ huā zhōng de yīn jié pīn chéng yì jù huà
三、把 花 中 的 音 節 拼 成 一 句 話。
【益智園】
xīn shǎng xiǎo shī bèi yí bèi
四、欣 賞 小 詩!背 一 背。
yí piàn yí piàn yòu yí piàn
一 片 一 片 又 一 片,
liǎng piàn sān piàn sì wǔ piàn
兩 片 三 片 四 五 片。
liù piàn qī piàn bā jiǔ piàn
六 片 七 片 八 九 片,
xiāng shān hóng yè hóng mǎn tiān
香 山 紅 葉 紅 滿 天。
【參考答案】
一、兩 四 五 六
三、wǒ huì bèi yí qù èr sān lǐ
《一去二三里》試題 篇2
【教材分析】
《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古代童謠,排列整齊,朗朗上口,充滿兒童情趣,具有韻律美。它向我們呈現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炊煙裊裊,住著幾戶人家。山里幾座亭臺錯落有致的排列著,樹上、路邊盛開著各種美麗的花。這首童謠巧妙的把一至十的數字鑲嵌其中。學習這首古詩不僅可以激發其熱愛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發識字的興趣。
本課有兩幅圖。圖一描繪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現了童謠的意境。圖二用十個運動員和十個球幫助學生識記十個表示數字的漢字。
本課是識字教學第一課,是學生由拼音拼讀過程進入漢字讀寫的第一課,要培養兒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同時培養兒童學習漢語言文字的興趣。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字,會寫“一、二、三”3個字。認識筆畫“一(橫)”。
2.正確、流利、稍帶感情的朗讀課文。
3.初步感受童謠中所表現的景色美。
【教學重點】
認字和寫字。
【教學難點】
分辨“八”和“入”。
【課前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數字卡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拼音,激趣導入
1.復習拼音
我們在拼音王國認識了很多的拼音寶寶,老師這里呀!有一些可愛的拼音寶寶又忍不住跑出來和小朋友們見面了!瞧!他們來了!你能叫出他們的名字嗎?
(1)整體認讀音節:zhi、shi、si、yi、wu
(2)復韻母ai、iu、an、un、ing
(3)特殊韻母:er
(4)音節:huā、jiā、zuò、sān 、cūn
2.激趣導入
開學到現在,小朋友們在拼音王國里認識了許多“拼音朋友”,也學會了不少漢字。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幫助下,到識字王國去認識更多的“漢字朋友”,現在,讓我們向漢字王國出發吧!
二、觀察圖畫,揭示課題
1.看圖說話
出示插圖一,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想象: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兩個小朋友看到了什么?( 注意觀察順序,可用遠處有……近處有……左邊有……右邊還有……) 。
2.揭示課題
(1)有一首古時候的童謠,說的就是這幅畫,板書課題(1 一去二三里)。這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識字(一)中的第1課。
(2)指名讀課題:誰能讀課題,你是怎么認識這幾個字的?
(3)結合具體實例,引導學生理解“里”。 (長度單位,一里=500米,相當于繞著我們學校的操場走大約三圈。)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放錄音《一去二三里》,要求聽仔細,說說聽到了什么?
2.學生自由讀課文,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
3.指名讀課文,評議、正音。
4.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標出課文中要求會認的生字,并讀一讀,不認識的字可以請教拼音朋友,也可以問同學、老師。
5.檢查生字
(1)出示12個生字(帶拼音),指名讀,開火車讀,全班齊讀。
重點引導學生讀準“四、十、三”。
(2)不帶拼音認讀,開火車讀,全班齊讀,抽查讀。
(3)全班交流: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表揚能自主識字的學生)
(4)在我們周圍找找本課的生字。(如,教室內的課程表,教室門上的班級標牌,家里的日歷、門牌、報紙。)
6.課間活動:全班表演唱《數鴨子》。
四、誦讀古詩,感悟詩意
過渡:我們不僅要會讀兒歌,而且還要讀懂它,知道它講了什么意思。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1)個人自由讀,同桌相互讀,指名讀,全班齊讀。
(2)指導“一”的變調:“一”的本音讀“yī”,但在詞語或句子中會變音,有時讀二聲,如“一塊地”、“一片海”;有時讀四聲,如“一棵樹”、“一朵花”。本課讀二聲。
(3)朗讀時,句中適當停頓,句末稍稍延長,數詞可讀得略重些,突出山村雖小,景色卻很美。
2.了解詩意,指導朗讀。
(1)小山村的景色真美,同學們在讀這首詩的時候,眼前仿佛看見了哪些景物?誰讀得越仔細,眼前看見的景物也就越多越美。
(2)根據課堂交流情況理解詩意。
a.亭臺六七座
什么是“亭子”呢?(出示掛圖:亭臺)
師:這就是“亭臺”,也叫亭子。你在哪兒看到過亭子嗎?它有什么用?(亭子是蓋在路邊或山上讓人們休息用的,面積比較小,只有頂,沒有墻。)
師:書上哪一句詩是描寫這些亭子的呢?(生齊讀:亭臺六七座。)
b.八九十枝花
師:你還看到了什么?(花)幾樹紅花點綴著村莊,使村莊變得更美了,哪句詩是描寫圖中的花的?(生齊讀:八九十枝花。)
c.煙村四五家
師:你還看到了什么?(幾座房子)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一個小村莊)
師:那你知道現在大概是什么時候?(吃飯的時間)為什么呢?(因為家家房頂上都飄著做飯時冒出的煙。)
師:是呀,煮飯的炊煙繞著整個村子,所以詩人就把村子稱為“煙村”。
d.這個村子離兩個小朋友遠不遠呢?(不遠)所以詩人說(生齊讀:一去二三里。)也就是說:一路走去二三里路就到了。
e.一路走去,在不遠處有個小村莊,四五戶人家升起了裊裊炊煙,這就是書上說的(生齊讀: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3.誦讀背誦。
(1)中國有句話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你們能讀著詩看到畫,能不能看著畫讀出詩呢?(師指圖生讀詩)
(2)同桌合作,一位讀詩句,一位指圖。
(3)過渡:老師仿佛看到了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炊煙裊裊,住著幾戶人家,山里有幾座亭臺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樹上,路邊盛開著各種美麗的花。能背的可以背誦,如果能加上動作就更棒了!
五、認識田字格,書寫筆畫“一(橫)”
1.認識田字格。
(1)激趣:小朋友,我們知道了四線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寶寶的家在哪里呢?(出示田字格)這就是生字的家。
(2)誰認識它,說一說?(我們叫它“田字格”,請學生說“田字格”)
(3)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橫中線、豎中線、小格。(田字格的作用是幫助把字寫端正,寫勻稱。)
(4)拍手歌:田字格,四方方,寫好漢字它來幫。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橫中線,豎中線,各個方位記心上。
2.欣賞(已寫好字的田字格),感受漢字的美。
3.書寫新筆畫“一”
(1)出示筆畫“─”(筆畫名稱:橫(hénɡ))
(2)觀察所在位置。
(3)教師示范,學生書空。邊寫邊說“─”的起筆和收筆:“一”只有一筆。橫的寫法從左到右,起筆時稍重,收筆時向右稍按一下。寫在橫中線上,字要居中。
(4)寫字姿勢歌。
寫字時要注意,頭要正,肩要平,身要正,腳放平……
(5)學生書寫,師巡視指導。
六、布置作業
1.朗讀背誦課文。
2.用文中要求認識的生字練習組詞。
3.學寫筆畫“一”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鞏固生字
1.檢查朗讀、背誦課文。
2.檢查生字認讀。
3.鞏固生字:
(1)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學生認讀。重點認讀“四、 十”。
(2)說說“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這些字都是表示什么?
與數字1 2 3 4 5 6 7 8 9 10比較(出示插圖二)
小朋友們看,這十位小朋友正準備練習投籃。(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數字字樣。)
這里有十個籃球(籃球上面寫有“一”至“十”的漢字字樣。)
(3)在哪里見過“去、里”?有什么辦法記住?
如,加一加:│+云=去 土+厶=去;二+甲=里 曰+土=里
(4)比較區別:辨析“幾、九”“云、去”“入、八”來記住“九”“去”“八”。
入──捺在撇上住
八──撇捺要分家
(5)組詞練習。
(6)讀一讀,說一說,連一連。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 十 六 一 三 九 八 二 五 七
二、指導書寫
1.復習田字格的知識:
2.指導書寫
(1)請大家仔細觀察這三個字,看看他們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橫這個筆畫)
(2)指導書寫“一”:(寫法同筆畫“橫”, 從左到右,起筆時稍重,收筆時向右稍按一下。寫在橫中線上,字要居中。)
a.學生觀察“一”占田字格的位置怎樣?有幾筆?
b.觀察—書空—描紅—練寫。
c.學生書寫時,提醒握筆姿勢和寫字姿勢。
(3)指導書寫“二”。 (兩橫上短下長,先寫上橫后寫下橫。上橫寫在上半格,下橫寫在下半格。字要居)
(4)指導書寫“三”。(“三”有三橫,第三橫長。要從上到下書寫,橫與橫之間距離要勻稱。第二橫在橫中線上。)
(5)結合書寫“二”、“三”兩個字,讓學生了解“從上到下”的筆順規則。
3.展示、評價。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讀兒歌(鞏固量詞)
一頭牛,兩匹馬,三條魚,四只鴨,
五本書,六枝筆,七棵果樹八朵花,
九架飛機十輛車,用錯量詞出笑話。
2.練習用生字、說話。
如:一 一個 我有一個漂亮的玩具。
3.填空
kuài tián piàn ɡuā tiáo yú
( )塊田 ( )片瓜 ( )條魚
duǒ huā ɡè qiú
( )朵花 ( )個球
4.出示《詠雪詩》,鞏固一至十。
詠雪詩
鄭板橋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蘆花總不見。
四、布置作業
1.寫生字“一、二、三”及分解筆順。
2.繞口令:
四是四,十是十,
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要想說對十,舌頭別伸直,
要想說對四,舌頭碰牙齒,
要想說對四和十,多多練習十和四。
《一去二三里》試題 篇3
【課堂實錄】
一、激發興趣,學認詩題
師:同學們會數數嗎?咱們一起從1數到10吧!
生:(興致勃勃地數數。)
師:l—10是十個有趣的數字,宋代有位詩人叫邵雍(教師板書詩人名和朝代),他把這些數字串在了一起寫成了這樣一首詩(出示古詩),這首詩的題目就叫《一去二三里》!(教師一邊范讀詩題一邊板書詩題)這就是詩題,誰來讀詩題?
生:(指名讀,齊讀詩題。)
師:(相機糾正“二”、“三”的發音)
二、圈劃生字,認讀古詩
師:請大家打開書,借助拼音,自己讀讀這首小詩,注意讀準每個字的字音。
生:(學生自由讀古詩。)
師:課后雙橫線中的字有你認識的嗎?給大家說說你是怎樣認識的。
生:我是借助拼音認識的。
師:會借助拼音認字,真了不起!
生:我是問大人認識的。
生:我是讀書的時候認識的。
師:看來識字的方法有很多種呢!大家在今后的學習中就要用到這些方法,認識更多的字。調皮的生字寶寶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都躲到古詩里去了。你能在詩中找到它們嗎?快拿出鉛筆把這幾個字圈出來。(師在黑板上示范用圓圈圈出生字)
生:(學生圈劃生字)
師:你們瞧老師也把生字圈出來了,你們圈對了嗎?圈對了就借助拼音大聲讀3遍。
生:(學生圈劃生字,認讀生字)
師:看來大家都會圈生字了,真了不起!那么你們以后再碰到條形格中的生字也能像今天這樣圈得又快又好嗎?
生:能!
師:同座之間互相讀讀這5個字。他全讀準了,夸夸他;如果他沒讀準,就請你幫他。
生:(學生練讀生字,互相糾正字音。)
師:(教師巡視指導。)
師:全讀準了的同學請舉手,真了不起!現在,老師可要檢查了。
師:(出示“臺”)誰來讀?
生:(大聲讀。)
師:聲音真響亮!
生:(讀得準。)
師:字音讀得真準!
生:(全班齊讀。)
師:(出示“亭臺”)
生:(讀得準。)
師:“亭”字后鼻音發得真準。
生:(指名讀,齊讀。)
師:(出示“六”)
生:(讀得準。)
師:邊音讀得真準!
生:(指名讀,男生讀,女生讀。)
師:(出示“花”)
生:(指名讀,齊讀)
師:(出示“三”、“十”)這兩個字可不好讀,誰會讀?
生:(指名讀)
師:你們發現它們在讀音上有什么不同嗎?(提醒學生讀準平、翹舌音)我們再來讀一遍,好嗎?
生:(學生齊讀)
師:“小火車,開起來,一開開到——”(隨機抽生字卡)
生:(學生開火車讀生字)
師:字音都讀準了,相信大家再讀古詩,一定能讀得更準確,更通順。趕快自己讀一讀吧!
生:(自由讀古詩)
師:大家看(師手指每行詩句),這首詩一共有這樣四行,分別請四位同學,每人讀一行詩。其他同學當小評委,看他讀得準不準,通不通順。
生:(分行讀古詩。)
師:哪個小評委來評一評。
生:我認為他們都讀得很準。
師:你真會聽!請大家再觀察一下,這四行詩可以分成幾句呢?
生:可以分成兩句,因為我們以前學習兒歌時老師說過有句號的地方就算一句。
師:你真會學習,還能結合以前學到的知識總結出規律呢!對了,每兩行是一句,這首詩一共有兩句,下面就請男生讀第一句師,女生讀第二句詩。比比誰讀得更通順更流利。
生:(男女生比賽讀)
三、借助畫面,感悟詩意。
師:你們都讀得很好,老師要獎勵大家,帶你們去一個美麗小山村看看,好嗎?
生:好!
師:咱們出發吧!(在音樂中出示畫面)瞧,在一座小山村里,稀稀落落地坐落著幾戶人家,煙囪里偶爾飄出縷縷青煙。遠處是連綿起伏的山巒,在蔥綠的樹木間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幾座古色古香的亭子。村子周圍,到處點綴著五顏六色的鮮花。詩人來到這里,也感受到小山村的美,于是寫下了這首詩。(教師范讀古詩)誰來評一評,老師讀得怎么樣?
生:我覺得老師讀得很流利,很有感情!
師:謝謝你的夸獎,你們知道老師為什么能讀得有感情嗎?因為老師把自己當成了詩人,想象自己也來到了這個小山村里,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都讀出來了。你們也想像老師這樣讀出自己的感受嗎?
生:想!
師:那就讓我們走近些看看吧!(cai出示畫面)我們往前走了二三里遠的路,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幾座房子。
生:我看到了從房子里冒出了煙!
師:你們真會觀察,這幾戶人家的煙囪里正飄出裊裊炊煙呢!(出示詞卡“煙村”)誰愿意把“煙村”這個詞讀給大家聽一聽?
生:(分別幾位學生指讀,齊讀)
師:(cai點擊圖上村莊部分,出現“煙村”一詞)詩人將這里稱作“煙村”,炊煙裊裊,煙霧籠罩著整個村子呢!誰愿意把第一句讀給大家聽聽?
生:(讀得較流利)
師:你將自己所看到的都讀出來了,讓我們仿佛也看到了一個美麗的小山村。誰再來讀第一句?
生:(讀得很有節奏感)
師:這真是一個寧靜的小山村啊!你將你的感受也都出來了呢!我也想讀一讀了!(教師范讀)誰再來讀讀第一句?
生:(指名讀、齊讀)
師:(出示畫面)往遠處看,你們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山。
生:我看到了山上有幾座亭子。
師:(出示畫面)在這樣的亭子里,游人可以休息,還可以看風景呢!(出示詞卡“亭臺”)誰愿意把“亭臺”這個詞讀給大家聽一聽?
生:(分別幾位學生指讀,齊讀)
師:(點擊“亭子”,出現“亭臺”一詞)人們在正在亭臺里休息,看風景呢!再看看近處,你又看到什么?
生:我看到了鮮花。
師:請把你看到的美麗景色通過朗讀介紹給大家。
生:(讀得較投入)
師:我聽出來了,你站在亭臺上欣賞遠處美麗的風景,心情十分舒暢!大家再想象一下,這些花都有哪些顏色?
生:(指名幾個學生回答:黃色、紅色、粉紅色、藍色……)
師:真是五顏六色,多美呀!誰再來讀一讀?
生:(讀得很美。)
師:你讀出了鮮花的美!
生:(突出了“亭臺”)
師:在亭子里看風景一定享受!
生:(分男女生讀)
師:你們一個個都成了小詩人了,將小山村四周的美景都讀出來了,我也想和大家一起美美地讀一讀。
生:(師、生齊讀)
師:詩人用這樣一首小小的詩,就將自己所聞、所見、所感都寫出來了。小山村的寧靜、美麗讓我們流連忘返。下面就在四人小組中,用你們喜歡的方式讀一讀古詩,將你的感受讀出來。
生:(小組讀古詩。)
師:(教師相機指導)誰能有感情地朗讀整首詩?大家閉上眼睛認真聽,看他能把你帶到那美麗的地方嗎?
生:(輪流讀)
師:你們真會合作。
生:(齊讀,有韻味。)
師:誰來評一評?
生:我覺得他們讀得很美!
師:那你們能讀得比他們還美嗎?
生:(帶動作讀得很有感情)
師:你們不僅讀得很美,還帶上了動作呢!炊煙裊繞的村莊,古樸美麗的亭臺,艷麗芬芳的鮮花,組成,了一個多么幽靜美麗的世外桃源。讓我們再放眼去看一看吧。
生:(配樂齊讀)
四、快樂游戲,背誦古詩。
師:這么美麗的地方,我們一定要和大家一起分享!請你當個小小宣傳員,用這首詩向別人介紹一下小山村的美景吧!先試著自己背一背。
生:(學生自由背誦)
師:誰來當小小宣傳員?
生:(搖頭晃腦地背誦)
師:你這個宣傳員真像位小詩人。
生:(背誦得十分有感情,有韻味。)
師:你真會宣傳這里
生:(指名配樂、配畫做動作背誦)
師:聽了你們的誦讀和介紹,老師也喜歡上了小山村。我們一起有感情地背誦古詩,讓更多的人也喜歡它,好嗎?(師生共同背誦)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這么快就把古詩記住了!去掉拼音帽子,你們還認識這些生字寶寶嗎?如果你能正確、大聲地讀出它的名字,他就能和你交上朋友了。
生:(隨機讀生字詞)
師:同學們,雖然我們不能真的到那個寧靜的小山村去看看,但是今天我們通過讀、看、想仿佛已經讓自己置身于那幽靜、美麗、古樸的小村莊中,體會到詩人的感受。有的同學還試著將它背了下來,像這樣的課就叫做古詩誦讀(教師板書:古詩誦讀)。今后我們可以利用這樣的方法在古詩誦讀課中學會更多的古詩。
五、課外拓展,激發興趣
師:清朝有個叫鄭板橋的詩人也用數字寫出了一首描寫美麗雪景的詩。咱們一起去讀一讀吧!(出示古詩)聽老師讀一讀,用剛才學到的方法邊聽,邊看,邊想,聽完后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大雪!
師:是啊!這首小小的詩就寫出了滿天飛舞的大雪!咱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生:(指名讀、齊讀)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兩首和數字有關的詩,回家之后把這兩首詩都背給爸爸媽媽聽一聽好嗎?
生:好。
師:感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去收集更多和數字有關的詩!
板書設計:
古詩誦讀
一去二三里
(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
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課后反思】
這篇古詩誦讀是一年級的學生在結束漢語拼音的學習后第一次接觸到古詩誦讀這個課型,雖然有很多孩子曾經讀過古詩,有的甚至可以背出幾十,甚至上百首古詩,可是那種讀背和古詩誦讀課是有著天壤之別的。在第一次古詩誦讀課上我們需要讓學生認識詩題、詩人,了解一首詩有幾行,有幾句,通過誦讀古詩認字,同時借助圖片了解古詩的大意,并且通過熟讀達到成誦的目的……可以說這次是學生與古詩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如何讓學生做好這第一次“親密”接觸為以后學習古詩打下良好的基礎呢?我做了以下幾點嘗試:
1、從表象入手,重視簡單的內容
第一次學習古詩誦讀就像我們第一次和一個陌生人的人見面一樣,我們并不了解這個人,我們只能看表象。比如說,這個人他長什么樣,叫什么名字,是男是女,是哪里人等等。所以學生在初見古詩誦讀這個課型的時候我首先從學生所能直接看到的表象入手,一邊板書詩題和詩人的名字一邊告訴學生哪是詩題,誰是寫這首詩的詩人他叫什么名字。然后通過自己板書示范讓學生明白這首詩中那些字是生字,怎樣把它們從詩中圈出來。并且告訴他們這首詩有幾行,再讓他們猜一猜這首詩有幾句,使學生了解到什么是行什么是句,以及行、句間的關系。這些方面作為教師可能一眼就能看出來,再簡單不過了,往往就被忽略掉了,不會作為一節課的重點,可是這些對于學生第一次學習古詩是非常重要的。這些看似簡單的東西正是古詩學習的基礎,同樣也是一年級學生閱讀起步的基礎。
2、讀、看、想結合,充分利用圖片理解古詩
有的學生會背很多的古詩,可是卻不理解古詩的意義。在古詩誦讀課上我們就要解決這一問題,這是古詩誦讀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學生第一次接觸古詩誦讀,如果用生硬的說教式,或抓住一個字、一個詞逐詞逐字地分析明顯不適合一年級的學生,會打消他們學習古詩的興趣,使他們不想學古詩,害怕學古詩。因此,我在處理這一教學難點的時候就運用了詩文邊的圖片,通過讓學生觀察圖片的方法了解古詩所寫的小山村是一個美麗而寧靜的地方。其中“煙村”、“亭臺”這些詞語學生可能弄不明白,我也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讓學生非常直觀地感受到“煙村”是什么,“亭臺”是什么,使學生理解詩句變得簡單化了。再讓學生通過想象,使我們大家和詩人一起都置身于這美麗的小山村中,從而體會詩人的感受,最后通過朗讀將自己的感受讀出來。學生們一個個都讀得興致勃勃,激發了他們學習古詩的興趣。
3、及時歸納,重視學習方法的總結
對于一年級上學期的孩子來說古詩誦讀這個課型他們不了解,還有很多學習方法他們也不了解。因此,在第一節古詩誦讀課中如何讓他們認識什么叫做古詩誦讀,如何讓他們掌握一些學習方法成了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在我看來及時地歸納總結,加深印象,使學生能夠學會舉一反三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教學生圈生字時,我就適當進行點撥,問學生:“你們以后再碰到條形格中的生字也能像今天這樣圈得又快又好嗎?”這一問就提醒了學生以后碰到生字也應該像今天這樣把它圈出來。還有在引導學生理解詩意的時候,我首先通過有感情范讀告訴學生要想讀得跟老師一樣有感情就要把自己當成詩人去想象,去體會。然后再引導學生通過看圖、想象、朗讀這種方法來體會詩人的感受。學生在很好地完成了古詩誦讀的任務后我又及時地進行總結“今天我們通過讀、看、想仿佛已經讓自己置身于那幽靜、美麗、古樸的小村莊中,體會到詩人的感受。有的同學還試著將它背了下來,像這樣的課就叫做古詩誦讀。今后我們可以利用這樣的方法在古詩誦讀課中學會更多的古詩。”既讓我學了解了“讀、看、想”的學習方法,又讓學生了解到這一學習過程就是古詩誦讀的過程。學生以后再遇到這樣的課型就不會感到一知半解甚至是陌生了。
學生的“第一次”可能教師們曾經教過很多次,這些第一次往往因為習以為常而被忽略掉,從而痛失了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最好時機。因此,作為教師應該把握時機抓住這些第一次,使學生在第一次與文本的接觸中真正做到“親密”。
《一去二三里》試題 篇4
教學目的:
1.能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畫。
2.復習鞏固漢語拼音,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
3.學會5個生字和4種基本筆畫并能正確書寫。
教學重點:
正確、規范地書寫5個生字。
教學難點:
在田格中正確書寫“四”,特別注意字的筆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看圖讀拼音識字第1課,認識了5個生字,我們一起讀一讀,出示卡片:一、三、五、七、九,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幾個生字。
板書:看圖讀拼音識字2
二、有順序觀察插圖
1.在實物投影上出示本課插圖:
提問:你們看看這幅圖的遠處有什么景物?再看看近處有什么?
2.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
三、朗讀兒歌
1.學生自由讀兒歌,借助漢語拼音把字音讀準確。讀不準的音節旁邊畫上?號。
2.質疑讀不準的音節,請同學解疑。
3.再自由讀兒歌,把字音讀準確。
4.同桌小伙伴互相讀一讀。
5.指名讀。邊讀邊借助插圖大致了解兒歌內容。
6.教師范讀,讀出鄉村孩子們快樂的心情,強調“一去、煙村、亭臺、”后面要停頓。
7.學生練習朗讀。
四、學習生字
(一)學習生字的音
1.讀兒歌,用畫出本課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同桌同學互讀生字,比比誰讀得最準確?
3.抽讀生字卡片,教師糾正èr(二)的讀法。
4.找朋友游戲,鞏固生字的音做。
教師發給學生5個生字的卡片和生字的音節卡片,做找朋友游戲。如:拿著èr的卡片來到講臺,說:“我是èr,誰是我的好朋友?”手里拿著“二”字的同學,邊說邊走到講臺:“我是二,我是你的好朋友。”然后把卡片貼在黑板上。
(二)了解字義
1.回憶昨天學習的“一、三、五、七、九”這幾個生字是表示什么的?是什么數?
2.讓學生知道今天學習的生字也是表示數字的,是雙數。
3.引導學生分別用這些字練習口頭組詞、說句,加深對字義的理解。
(三)分析字形結構
1.學習四種基本筆畫:
(1)出示卡片認識新筆畫:橫折鉤、豎彎、點、捺
(2)書空新筆畫,知道這些筆畫都是一筆寫成的.。
(3)指導學生練習書寫4種筆畫。
2.請學生借助書中P51頁“寫一寫”的筆順,跟隨說說每個生字的筆順和筆畫。
3.請同學說說生字的筆畫和筆順。教師強調:“二、六”是先上后下的筆順;“八”是先左后右;“十”是先橫后豎。
由于“四”筆畫多,筆順容易錯,共同學習“四”的筆畫及筆順。
4.電腦演示
(1)請學生跟著電腦博士書空“四”字。
“四”的筆畫依次變成紅色,學生隨著邊書空筆順邊說筆畫。有的學生往往把“四”的第二筆“橫折鉤”當成“橫”和“豎鉤”兩筆,教師要特別強調,此外,“橫折鉤”的“鉤”要小,能體現出運筆即可。
(2)讓學生邊寫邊悟出“四”的筆順規則是:“先外后內再封口”。
5.請同學按筆順描書上第3題“寫一寫”中的紅色筆畫。
五、鞏固復習
1.讀兒歌,把兒歌讀正確。
2.認讀生字,讀準字音。
設計,語文,教學
《一去二三里》試題 篇5
【教材簡析】
課文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呈現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炊煙裊裊,住著幾戶人家。山里幾座亭臺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樹上、路邊盛開著各種美麗的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字鑲嵌其中。
本課有兩幅圖。圖一描繪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現了童謠的意境。圖二用十個運動員和十個球幫忙學生識記十個表示數字的漢字。
本課教學重點是認字和寫字,難點是分辨“八”和“入”。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字,會寫3個字。認識筆畫“一”。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感受童謠中所表現的景色美。
【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 板塊一:讀中激發興趣。
1、觀察課文插圖:多美的圖畫呀!你能把你看到的告訴大家嗎?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練習說話。
2、這幅美麗的圖畫是編書的叔叔阿姨根據一位古代詩人寫的詩畫出來的,你知道這首詩嗎?
3、出示課題,指名讀課題:誰能讀讀課題?你是怎么認識這幾個字的?
4、結合具體實例,引導學生理解“里”。
5、教師范讀課文。
【設計意圖:利用課文插圖,撥動學生心靈的琴弦,使之受到藝術的感染。美麗的插圖再配上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刺激了學生多種感官,使學生在賞心悅目的氛圍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板塊二:讀中整體感知,學習生字。
1、教師鼓勵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自由地讀課文。
(讀課文的時候要注意,認識的字就看著字讀,不認識的就先讀讀上面的拼音,再讀讀字。看誰的眼睛最靈活,最用心,能把字看清楚,把字音讀準。)
2、用不同符號標出會讀的字和不會讀的字,同桌互幫互學。
3、全班交流:在這篇課文里,你已經認識了哪些字?是怎么認識的?(表揚能自主識字的學生)
4、教學生字
①讀一讀
a、出示12個生字(帶拼音),指名讀,開火車讀,全班齊讀。重點引導學生讀準“四、十、三”。
b、變序抽讀出示12張生字卡片(不帶拼音),開火車讀,小組齊讀,全班齊讀
②擺一擺
a、把12張生字卡,分成兩類擺一擺。
b、交流:為什么這么擺。(“一”至“十”是數字,“去”與“里”不是)
5、在學生學習完生字的基礎上,教師再鼓勵學生把課文讀給同桌的小朋友聽,然后抽學生個別讀,并指導互相評議、糾正。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學習生字的過程,鼓勵學生們個性化的識字方法,放手放學生去學,相信他們能會。之后,學生們掃除了生字障礙,讀通讀順了課文,對課文的內容、思想也有了整體的感知。】
● 板塊三:讀中有所感悟。
1、編書的叔叔阿姨根據古代詩人寫的詩可以畫出美麗的圖畫來,他們的本領可真大呀!小朋友們想學這種本領嗎?
2、小朋友在讀這首詩的時候,眼前仿佛看見了哪些景物?誰讀得越仔細,眼前看見的景物就越多。引導學生說說看見了哪些景物,并在圖上找出“煙村”、“亭臺”、“花”。
【設計意圖: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通過這一環節進一步將學生的讀引向深究、發現、感悟的層次,以此也培養了學生邊朗讀邊想象的好習慣。】
● 板塊四:讀中培養語感。
1、小朋友,這個小山村熱鬧嗎? 你來到這個小山村,覺得它美嗎? 我們該怎樣讀呢?
2、配樂誦讀全詩。
【設計意圖:此環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語言,從而讀出詩的意境,培養了學生的語感,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板塊五:鞏固生字,指導寫字。
1、我會認
a、變序抽取字卡,學生開火車讀,全班齊讀。
b、做找朋友游戲。出示課文插圖二。(圖上的足球暫時隱去。)游戲說明:如老師點一號“隊員”說“我的朋友在哪里?”此時學生要迅速舉起手中相應的足球字卡,并回答:“你的朋友在這里,一,一號球。”并上臺把球貼在相應的位置。
2、我會記
a、小組討論:你是怎么記住這些字的?
b、全班交流。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重點引導學生通過辨析“幾、九”“云、去”“入、八”來記住“九”“去”“八”。
3、我會用
a、摘果子說詞語或句子。
出示梨樹圖(上面掛著12個梨頭,每個梨頭背后有一個生字)。
指名摘果子。摘到果子后,領大家正確地把生字讀兩遍,并把這個字所在的詩句讀一遍。
B、選生字卡填空。
黑板上出示六朵花、三條魚、兩個蘋果、一塊田、九本書等圖片,圖片下為相應的詞語填空。
指名選卡片填空,并帶大家齊讀。
C、交流:我們周圍還有哪些地方用上了這一課的生字?
4、我會寫。
①認識田字格(我們知道四線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里?)
②今天,我們幫“一、二、三”安個家。
③出示“一”“二”“三”。設問:這三個字有什么特點?(都是由“橫”組成)
④指導寫“橫”:頓筆,斜拉,頓筆,收筆。
⑤這三個字怎么寫才最漂亮呢?
⑥學生描紅,臨寫。
⑦小組互評,自我修正,精益求精,直到自己滿意為止。教師巡視,書寫規范的獎勵“小紅星”。
【設計意圖:寫字指導無需教師繁瑣的講解,提醒、強調。學生們的潛能是巨大的,相信他們放手讓他們在自主觀察、合作交流,大膽實踐中探索新知,學習書寫,獲得發展】
●板塊六:課外實踐,拓展延伸
課后,請同學們搜集一下有關節目的資料,要交代清楚幾月幾日是什么節日(注:日期用中國數字表示,其它不會寫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或者請父母幫忙),只要你親自搜集了,你就會得到一顆“搜集資料小紅星”,積極行動起來吧!
《一去二三里》試題 篇6
我們過去的課堂教學過分強調預設,顯得機械、沉悶,缺乏生氣和樂趣,課堂教學的過程就是按照預先設計好的一步步地進行教學,有些程式化。四十分鐘的課,不拖堂,把需要完成的教學內容講完,這堂課就算完成了任務。這樣的課堂顯得生命力不夠強,太過封閉了。
新課程要求我們開放課堂。開放從過程角度來講,人是開放性的、創造性的存在,教育不應該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人,這樣會限定和束縛人的自由發展。在進行《一去二三里》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個環節,通過看書上的圖來認識1至10的漢字寫法,我問學生:“你從圖上看到了什么?”在學生的回答中,認識了十個字,此時已經基本上完成了預先的任務,我正準備過渡到另一環節時,聽到有一個學生說:“老師,我還有,我還想說!”看著他那急著想說話的樣子,我就讓他說了,“我還看到天藍藍的,云白白的,很美麗。”聽著他奶聲奶氣的話,好像自己也被一種童真童趣所感染,經常能看到的藍天白云似乎也變得更美了,我表揚了他“嗯,雖然今天天陰沉沉的,可聽你這么一說,就像看到了藍天白云一樣,真美,你說得可真好,看得很仔細。”其它小朋友見我表揚他,也刷刷地舉起了小手,有的說:“籃球場后面有一片樹林。”她把前面學過的“一片樹林”給用了起來,我就忍不住又表揚了她,沒想到她聽到我的表揚,歪著腦袋笑了一下說:“老師,我可不可以再說一次啊!”我點點頭,她就開始說了,“籃球場后面有一片樹林,那里有很多綠油油的小樹,還有許多小動物住在里面。”
學生們越說越起勁,說到后面,他們說到了十個小朋友的表情,不同的姿勢,說到了他們衣服鞋子的不同。特別是當他們說到十個小朋友不同的姿勢時,我很意外,沒想到他們觀察得這么仔細,說實在的,當我看圖時,我沒去注意圖上小朋友的表情和不同的姿勢。
因為這個環節的時間的延長,這堂課沒有完成預先設計的教學內容,但是這一節課的教學任務的未完成并不影響學生的整體發展,在課堂教學中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素質。這堂課根據學生的學習熱情、思考、靈感改變了原先的設計,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教學過程 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課堂教學不應該是一個封閉的系統,教師也不應拘泥于預先設定的程式。開放課堂,尊重學習的學習需要和熱情,讓我們用一顆寬容的心允許學生打破我們的預設,讓我們在師生互動中多一些即興的創造,使我們的課堂充滿生命力!
《一去二三里》試題 篇7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能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畫。
2.復習鞏固漢語拼音,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
3.學會5個生字和4種基本筆畫并能正確書寫。
教學重點:
正確、規范地書寫5個生字。
教學難點 :
在田格中正確書寫“四”,特別注意字的筆順。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導入
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看圖讀拼音識字第1課,認識了5個生字,我們一起讀一讀,出示卡片:一、三、五、七、九,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幾個生字。
板書:看圖讀拼音識字2
二、有順序觀察插圖
1.在實物投影上出示本課插圖:
提問:你們看看這幅圖的遠處有什么景物?再看看近處有什么?
2.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
三、朗讀兒歌
1.學生自由讀兒歌,借助漢語拼音把字音讀準確。讀不準的音節旁邊畫上?號。
2.質疑讀不準的音節,請同學解疑。
3.再自由讀兒歌,把字音讀準確。
4.同桌小伙伴互相讀一讀。
5.指名讀。邊讀邊借助插圖大致了解兒歌內容。
6.教師范讀,讀出鄉村孩子們快樂的心情,強調“一去、煙村、亭臺、八九”后面要停頓。
7.學生練習朗讀。
四、學習生字
(一)學習生字的音
1.讀兒歌,用畫出本課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同桌同學互讀生字,比比誰讀得最準確?
3.抽讀生字卡片,教師糾正èr(二)的讀法。
4.找朋友游戲,鞏固生字的音做。
教師發給學生5個生字的卡片和生字的音節卡片,做找朋友游戲。如:拿著èr的卡片來到講臺,說:“我是èr,誰是我的好朋友?”手里拿著“二”字的同學,邊說邊走到講臺:“我是二,我是你的好朋友。”然后把卡片貼在黑板上。
(二)了解字義
1.回憶昨天學習的“一、三、五、七、九”這幾個生字是表示什么的?是什么數?
2.讓學生知道今天學習的生字也是表示數字的,是雙數。
3.引導學生分別用這些字練習口頭組詞、說句,加深對字義的理解。
(三)分析字形結構
1.學習四種基本筆畫:
(1)出示卡片認識新筆畫:橫折鉤、豎彎、點、捺
(2)書空新筆畫,知道這些筆畫都是一筆寫成的。
(3)指導學生練習書寫4種筆畫。
2.請學生借助書中P51頁“寫一寫”的筆順,跟隨說說每個生字的筆順和筆畫。
3.請同學說說生字的筆畫和筆順。教師強調:“二、六”是先上后下的筆順;“八”是先左后右;“十”是先橫后豎。
由于“四”筆畫多,筆順容易錯,共同學習“四”的筆畫及筆順。
4.電腦演示
(1)請學生跟著電腦博士書空“四”字。
“四”的筆畫依次變成紅色,學生隨著邊書空筆順邊說筆畫。有的學生往往把“四”的第二筆“橫折鉤”當成“橫”和“豎鉤”兩筆,教師要特別強調,此外,“橫折鉤”的“鉤”要小,能體現出運筆即可。
(2)讓學生邊寫邊悟出“四”的筆順規則是:“先外后內再封口”。
5.請同學按筆順描書上第3題“寫一寫”中的紅色筆畫。
五、鞏固復習
1.讀兒歌,把兒歌讀正確。
2.認讀生字,讀準字音。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正確規范地書寫5個生字。
2.完成課后練習2看圖讀拼音寫字。
教學重點:
在田字格里寫好5個生字。
教學難點 :
按筆順把“四”“六”“八”3個字寫漂亮。
教學過程 :
一、復習檢查
1.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認讀“二、四、六、八、十”。
2.指名朗讀兒歌。
二、學習書寫“二、四、六、八、十”
1.回憶第一課書寫的方法:
(1)觀察位置(2)觀察寫法(3)親自實踐
2.請同學們認真觀察每個字筆畫的占格位置,觀察后自己試著在書中寫一個。
3.請學生提出書寫有困難的生字:“八、六、四”
(1)書寫“四”字,
①看板書“四”,請學生們再一次觀察每筆的占格位置,觀察后請學生說一說。
②教師范寫,學生觀察老師的寫法。
教師邊寫邊強調:第一筆“豎”,書寫時稍微往里收一點,注意橫中線上邊的“豎”和橫中線下邊的“豎”應一樣長。第二筆是橫折鉤,橫不要寫得太長,要看清楚豎中線左邊的“橫”和豎中線右邊的“橫”一樣長時,頓筆寫折鉤,折筆畫也稍微向里收一點,要與豎對稱,“鉤”不要太大。接著寫“撇、豎彎”。注意兩個筆畫不僅寫在豎中線的兩側,而且寫在橫中線的上邊。最后寫橫。
③學生修改書中自己寫的“四”字后再寫一個“四”字。
(2)書寫“八”字
①看板書“八”,觀察占格位置。
②觀察教師范寫,教師提示:第二筆“捺”,起筆在右上格,起筆要輕,收筆時輕輕頓一下再拉出捺腳。注意“撇和捺”收筆處應在一條線上。
③學生修改“八”字后再寫一個“八”字。
(3)書寫“六”字
①看板書觀察占格位置,請學生說一說。
②觀察教師范寫,教師提示:第一筆“點”寫在豎中線上,起筆要輕,收筆時輕輕頓一下,第二筆“橫”寫在橫中線上邊一點。第三筆“撇”、第四筆“點”分別寫在豎中線兩側,起筆、收筆大致要對齊。教師可在起筆和收筆處輕輕畫兩條橫線,表示要對齊。最后一筆“點”注意引導學生觀察與第一筆“點”有所不同。
4.展示學生書寫情況,進行評議。
三、鞏固復習
1.每個生字在生字本上寫3遍,教師巡視輔導。
2.完成課后練習2看圖讀拼音寫字。
(1)看看圖上都畫了什么?
(2)讀讀圖上音節,把漢字寫在里。
(3)同桌互查,比比誰書寫正確、漂亮。
《一去二三里》試題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認識4種筆畫。
2、能借助漢語拼音讀通課文,通過看圖朗讀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通過誦讀,體會小山村的優美和生活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讀通課文,規范地寫字。
【教學準備】
課件。 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新課
1、小朋友們,學完了漢語拼音,我們就可以借助拼音讀書、識字啦,你們高興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將借助漢語拼音來學習一首小詩。
2、板書課題,教學生讀課題。
二、指導看圖說圖意
1、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
2、這是離我們不遠的一個小山村,只要走上二三里路就可以到達,再看看有幾戶人家?
3、這里住的人家不多,只有四五家。再數數看,圖上有幾座亭臺樓閣?
4、花多嗎?能數得清嗎?
三、初讀課文
1、剛才我們看的圖片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詩中所寫的內容,請同學們邊看屏幕,邊聽朗讀。
2、學生借助拼音讀古詩。
3、指名分句讀古詩。
4、齊讀。
5、通過讀課文,看圖片,你知道了什么?(學生自由說)
四、學習生字
1、認識田字格前的四個生字:
⑴ 出示生字卡片,學生借助拼音讀生字。
⑵ 指名認讀生字。
⑶ 去掉拼音讓學生認讀生字。
2、學習書寫生字一、二、三、四、五、六:
⑴ 出示投影,教師講述田字格中的字是本課要求學習的生字。這些字要做到會讀,會寫、會用。另外,我們還要認識幾種筆畫。
⑵ 齊讀生字。
⑶ 讓學生在課文中把生字一一畫出來。
五、指導寫字
1、認識生字中的筆畫。
2、教師范寫生字。
3、學生描紅,教師巡回指導,及時糾正寫字姿勢。
展示學生寫得好的字。
【板書設計】
識字(一)
héng shù wān héng zhé diǎn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指名朗讀課文,認讀上節課所學生字。
2、小黑板出示填空題,指名默寫:
( )去( )( )里,
煙村( )( )家。
亭臺( )七座,
八九十枝花。
二、朗讀課文,理解詞語
1、齊讀課文。
2、你讀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啟發學生講述“二三里”是說路途不遠;“煙村”是有人居住的山村;“四五家”是指這個小山村人家不多;“六七座”,有幾座亭臺;“八九十枝花”,有許多枝花。
三、啟發想象,指導背誦
1、聽配樂朗讀。請小朋友們邊聽邊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覺得這個小山村怎樣?
指導學生按由遠到近的順序說說。
2、學生練習背誦,一邊背誦,一邊想象山村的畫面。
四、指導寫字
1、認識筆畫,借助范寫指導寫法。
2、說說這些字的筆畫數。
3、教師范寫生字。
4、學生描紅,教師巡視輔導。
5、展示學生寫得好的作業。
【板書設計】
識字1
( )去( )( )里,
煙村( )( )家。
亭臺( )七座,
八九十枝花。
《一去二三里》試題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字,會寫3個字。認識筆畫“一”。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感受童謠中所表現的景色美。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會認生字、會寫生字、誦讀課文。
難點:把圖中的事物同所學詞語聯系起來。分辨“八”和“入”。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到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去,你能猜出是什么地方嗎?請看課本上給我們帶來的這幅美麗的圖片。
2、根據畫面提問:你喜歡嗎?你們都看到了什么?
3、提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和這幅相配的童謠“一去二三里“
板書課題,領讀課題。(解釋“里”)
二、借助拼音,初讀古詩
1、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可以同桌互相幫助)
2、再讀課文,用圈圈出文中的生字。
2、全班交流,檢查自讀情況,分句讀分句糾正:
(1)區分“四”、“十”的讀音。
(2)找一找詩中其它的平翹舌音的字。
(3)讀準“煙”、“亭”。
3、請學生讀詩:誰把古詩連起來讀給大家聽?其他學生進行評價。
三、圖文結合,誦讀古詩
1、示范讀古詩,讓學生感受古詩的韻律節奏。
2、圖文結合,引導學生進一步說說還看到了什么;
(1)小山村真美呀,讓我們再去好好瀏覽一下,一眼望去,二三里路的地方你看到了什么?
(2)誰最喜歡遠處景點,請你讀。適時點評句中的停頓,并結合實例理解“里”。
(3)小朋友,再往遠點的地方看,看到了什么呀?俯下身子又看到了什么?根據回答適時評價:“聽了你的誦讀,我看到了美麗的亭臺,鮮艷的花兒,真是美極了!”
(4)小山村的景色這么美,讓我們再放眼看一看吧!(集體朗讀古詩)
四、用生字卡片初步認讀生字,提出要求寫的三個字。
五、鞏固生字
1、我會認
變序抽取字卡,學生開火車讀,全班齊讀。
2、我會記:
(1)討論:你是怎么記住這些字的?
(2)交流形近字的異同:“八”和“入”。
3、拓展延伸:找找周圍哪些地方用上了本課的生字。
第二課時
一、認識田字格,指導寫字
1、認識田字格:在黑板上出示田字格,依次向學生介紹各部分名稱。
2、認識筆畫“一”:介紹名稱,范寫并講述書寫要領導。學生書空,跟讀并練寫兩三個。
3、指導寫字:
(1)觀察課本中田字格里的范字。(從橫的長短變化和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兩方面來說。)
(2)說一說,通過觀察,發現了什么?
(3)示范寫出“一、二”,邊寫邊講述要領。(讓學生在書上描紅一個,練寫一個,注意握筆姿勢和寫字姿勢。)
(4)讓學生交流“三”怎么寫。(引導學生說出“三”字的先后順序,長短變化,描紅、臨寫。)
二、復習背課文
1、全班齊讀課文,注意句與句之間的停頓。
2、自由讀,要求試背課文。
3、借助圖片背課文,
4、引導學生自由配上動作背課文。
三、擴展活動
1、讀繞口令,看誰讀得又快又準: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
2、我會用:
(1)老師出示卡片,會讀的同學上臺接過卡片帶著大家讀生字兩遍,并讀含有生字的詩句。
(2)圖選字填空:出示四條魚、六支筆、三本書、十朵花等圖片,圖片下為相應的詞語,指名先卡片填空。
板書設計:
1地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一去二三里》試題 篇10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1、同學們,到現在為止,拼音我們都學完了,你想不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領?下面老師就來考考大家。
2、點擊課件,出示:sān、wǔ、yī、liù、bā、shí、èr、sì、qī、jiǚ。
3、拉火車讀音節,看那列火車開得最快。(小火車、開開開、火車頭!)
二、自主研讀、認識生字
1、同學們學得真好,為了獎勵大家,老師帶大家到一個小山村看一看!(出示《一去二三里》掛圖,掛圖后面是這首詩的板書。)
2、大家仔細看一看,你在圖中都看到了什么?(兩個小朋友在山間的小路上看風景。)
3、想一想他們可能在談論什么。
生:小哥哥指著遠處說:“你看看,那有一個小村莊,冒著煙呢,村子里的人正在做飯!村莊后面是幾座小亭子,真漂亮啊!”小妹妹說:“我們身邊的花也很漂亮啊!你聞聞,多香啊!”(提示學生按照順序觀察,把短詩中寫的內容說全,可適當發散。)
4、同學們說得真好!大家想了這么多小哥哥和小妹妹說的話!有人啊,只用了20個字就把他們說的東西全都說全了!大家想不想看看?(揭掉掛圖,展示板書。)
5、根據我們學過的拼音把這首短詩讀一讀。(指名讀,其他學生評議、正音。)
6、師:老師標紅的這些字就是我們本課需要認識的生字,根據老師標的拼音,你能讀出它們嗎?(指名讀,學生齊讀。)
7、師:在課文中我們都能讀出來,但是如果這些生字從課文中跑出來,你還能認識他們嗎?(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讀,并試著用這些生字組詞或說一段話。)
8、師:認識了這些生字,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古詩,看看詩中都寫了哪些美景。
三、反復品讀、感受畫面
1、同學們仔細看這首小詩,你能從詩中“看”到哪些美麗的景物呢?在詩中把這些景物挑出來、畫上橫線,并在圖畫上把你看出來的景物圈一圈。
生:煙村、亭臺、花……
總結:兩個小朋友,走了大約二三里路,看到了一座小村莊,村子里炊煙裊裊。再往前走是幾座亭臺錯落地排列著,他們身邊的小路旁開著各種美麗的野花。
2、兩個小朋友看到那么多美麗的景物,他們多高興啊!誰能讀出他們那種高興的心情?(指名讀,學生點評。)
3、他讀得非常流利,但是還不夠高興。下面聽老師讀一下,感受一下,怎樣讀出小朋友高興的心情。(教師范讀,指導停頓和重音。)
4、下面老師找同學來讀一讀,誰讀得最有感情,老師就為他把這幅圖畫再掛上去!
5、指名讀,指導學生有感情地進行朗讀。直到學生能夠讀出詩歌的聲韻,把圖畫掛上去,蓋住詩歌的板書。
6、背古詩,邊背邊想象詩中的景色。
四、指導寫字(課前認識田字格和三線格)
1、觀察生字一共有幾筆,每一筆是什么筆畫,在田字格中占什么位置,找同學站起來說。老師邊指導、邊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寫樣子。
2、伸出手指書空:學生一邊念筆順、一邊書空。(例“木:一筆橫、二筆豎、三筆撇、四筆捺。)
3、在課本上描紅,并仿寫幾個。
4、找寫得好的和寫得有問題的進行評議。
5、學生在三線格本上進行書寫。
《一去二三里》試題 篇11
我的眼里只有你
——小語教學與古詩文整合案例《一去二三里》
一、 案例背景
語文課堂應該成為傳承和宏揚民族優秀文化的舞臺。古詩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古詩本身又是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也是被歷史證明最有價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要讓這一種文化傳承下來,就是要在孩子大腦發育最迅速的年齡階段,從誦讀古詩開始,通過接觸人類最高智慧的經典文化,開發其高度智力,培養其健全人格。
大腦生理學家發現,6—8歲的孩子腦部發育完成90%,這個黃金時期孩子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只要我們予以最優質的信息刺激,他就會整體式的吸收。雖然孩子對所吸收的內容不一定都能理解,而那寫內容都會深深刻在心靈深處的潛意識中,對他們的一生具有很大的影響。
一年級的孩子正處于黃金背誦時期。有專家建議,當一年級孩子剛剛入學時,就讓他們一兩天背一首古詩。他指出:生命就象一條向前流的河,一去不復返,孩子最寶貴的時間,大腦發育最敏感的時期一旦錯過,就永不再來,所以,千萬不要耽誤了孩子學習背誦的最佳時機。可我們總認為一年級的孩子還太小,一兩天一首的背誦任務太重,總是為孩子擔心,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對此,我在趙志祥的幾番鼓舞下,也開始了嘗試,沒想到收到了不錯的效果。孩子們的驚人表現讓我驚訝,他們無窮的記憶潛力讓我信心倍增。從此,我感覺到了自己的眼里只有古詩了。于是,我有做了另一方面的嘗試,要把古詩整合到了小語教學中來,整合的目的就在于發揮古詩在語文課堂中的作用,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改進教學方式,有效地促進學生自主發展,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先舉《一去二三里》一課為例。
二、 案例過程
《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新課程第一冊識字(一)里的第一篇課文。課文是一首古代童謠,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字鑲嵌其中,讓學生學習表示數字的漢字。絕大多數教師在本案的設計上都是從觀察圖片著手,而古詩讓我找準了契合點,根據低年級孩子好勝的性格,我創設了古詩大比拼的情境,激發興趣,調動情緒,讓孩子在比賽中,在玩樂中,在表現中,在展現自我中不知不覺地認識了本課的生字。
首先課件出示:古詩大比拼,看看誰最棒
1.出示圖片,引出《詠柳》并背誦,找出數字“一、萬、二”、板書一、二。
2.出示圖片,引出并背誦《望廬山瀑布》,找出數字“三、九”板書。
3. 出示圖片,引出并背誦《曉出凈慈寺送林子芳》,找出數字“六、四”板書。
4. 出示圖片,引出并背誦《勸學》,找出數字“三、五”板書(五)。
5. 出示圖片,引出并背誦《七步詩》,找出數字“七”板書(七)。
5. 出示圖片,引出并背誦《江南春》,找出數字“千、四、八、十”板書八、十。找出“里”并板書。
然后是背誦了其他詩篇,如《風》等。
最后形成板書:
一去二三里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三、 案例反思
1、鼓勵古詩背誦,鼓動學習熱情
這堂課我根據本班學生實際水平,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創設情境,巧撥善引,給他們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體驗成功的喜悅,同時又不知不覺地學會了本文的生字。在課堂上,孩子們的興致飛漲。一首又一首地背誦,一次又一次的尋找數字,讓他們成為一個十足的詩人,成為一個偉大的發現者。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這種整合課外知識的有趣方式,吸引了學生不斷觀察和思考,滿足了他們的求知欲望,鼓動了他們的學習熱情,調動了他們的學習勁頭。課堂一度面臨失控,小家伙們都搶著把小手舉得高高的,口里嚷著:“老師,我;老師我……”看著他們紅撲撲的小臉,誰說他們不快樂呢?
2、開發課程資源,開創新型課堂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應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努力開發和利用各種資源。”的確,教學內容的范圍是靈活的,是廣泛的,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只是合適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的任何方面的材料都可以作為教學內容。例如本案中,我并不把教學內容停留在課本上,更不想讓傳統的觀察圖片所束縛,而是將古詩有機地整合到了教學內容中,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還學生一個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語文課堂。因此,我們教師就要創造性地用教材,要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對教材知識進行教學重組和整合,選取更好的內容對教材深加工,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激活,形成自己教學個性的教材知識。既簡單地解決了難點,也能引導學生去發現、探索,去自主學習,何樂而不為呢?
3、創設語言環境,創造識字平臺
學生記憶的特點是無意識記強于有意識記,記得快,忘得也快。識字的最終目的是要會用,不管這個字出現在什么地方都能認識,當要表達意思需要用這個字時,也能準確地寫出來。 教材中的童謠朗朗上口,學生很快就能背下來,但是那些方塊字并不見得也認得了。全文共有12個生字,應該把它們放在豐富的教學情境中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因此,我結合課文精心選擇了許多孩子們會背誦的古詩,使本課的生字反復出現,刺激他們的視覺,讓生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再現,讓學生反復地和這些字見面,一回生二回熟,所要學的字也就深深地印在腦子里,達到了識字的目的。
有人說:“古有桃花源,今有識字源”。如今,我們的識字原就來自這一首首藏著數字的古詩。只要我們多加留意,生活中到處都有資源。我們要把識字教學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地置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只要我們在學校里創設良好的識字氛圍, 在社會上引導學生養成隨時隨處識字的良好習慣,那么我們就會把枯燥的識字變成一次次愉快地經歷,自然提高了教學效率。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快樂。
《一去二三里》試題 篇12
一、導入部分
我讓學生從1數到10,再倒數一次。(意在了解學生1~10的讀音情況,著重區別四和十的讀音。)
二、看圖說話
1、課件出示書上插圖:讓學生自由說說你看到什么?(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根據學生的反饋來板書簡筆畫再現插圖。(加深學生對插圖的印象,同時調動學生對學習課文的興趣。)
三、識字教學
1、讓學生找找詩句中表示數目的漢字,并反饋。(通過找一找,圈一圈,很自然地過度到生字的教學。)
2、拼讀音節。(這一環節都是很枯燥然而又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因此,我讓我們班的“小老師”操縱電腦,教一教其他小朋友。展開競賽,誰讀得好的就當“小老師”來點一點鼠標。小孩都有表現欲,所以他們讀得比什么時候都認真,拼讀這一環節也輕松地過了。)
3、去拼音認讀生字:
一是讓小朋友開火車認讀生字,二是師生共同作游戲“我的朋友在哪里?”。(這兩個環節意在讓學生在游戲愿意學習,樂于學習。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學生對枯燥的東西比較難以接受,而把識字變成他們平時最喜歡玩的游戲,那樣就很容易接受而且印象會特別深刻。)
四、課間休息
我讓學生動動身子,動動手等。玩一玩“一二一”的游戲。(低年段小學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叫他們一坐40分鐘并且都在學習,比較難,所以,課間休息是非常必要的。)
五、閱讀詩文
根據課標的精神,所以這節課我把主要的'時間都用在了閱讀的教學上。為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1、看圖聽讀:自己聽一聽,邊聽邊看,感受詩句的美麗。讓學生充分領略音樂美、語言美。
2、多種形式閱讀:師生對接讀(半句、一句),同桌對接讀,組內開展擂臺賽讀,男女生比賽讀等。(學生年齡小,對于同一樣東西很容易厭倦,因此,多種形式閱讀有助于學生理解詩文的美,體現山村的美景。)
3、配樂朗讀表演。讓學生邊朗誦表聽音樂邊表演詩文內容。(為了再現韻文的意境美,讓學生自己去表達對韻文的理解,用自己能表現的方式表演出來,學生很高興,一下子就來興趣了,紛紛走出位子去表演。并且很形象很有創意。有些動作都出乎意料。)
《一去二三里》試題 篇13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課
1、談話:前面我們學了漢語拼音。今天開始我們就要乘著漢語拼音的快車到漢字王國去找漢字做朋友,有了漢字朋友,我們就能看書、讀報、學到更多的知識。
2、出示課題:今天我們學習第一課。
3、學生讀課題,解釋“里”。(長度單位,一里等于500米,相當于繞著我們學校的圍墻走大約一圈.)
4、《一去二三里》這篇課文講的是什么呢?請同學們輕輕地打開書本,聽老師讀課文。
二、講授新課
㈠、初讀課文。
1、師范讀課文。
2、你們想不想也把課文讀一遍呢?生練讀,師正音。(重點強調“一”和“亭”的讀音。)(“一”的本音讀“yī”,但在詞語或句子中會變音,有時讀二聲,如“一塊地”、“一片海”;有時讀四聲,如“一棵樹”、“一朵花”。本課讀二聲。)
3、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指名讀。
㈡、看圖說話
1、談話:我們不僅要會讀兒歌,而且還要讀懂它,知道它講了什么意思。
2、(出示掛圖)圖上畫著誰?(兩個小朋友)這兩個小朋友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指導學生從遠處往近處看)。(這幅圖上畫的內容比較多,我們一部分一部分地看。先看最遠處。)
3、最遠處有幾座亭子。什么是“亭子”呢?
4、出示掛圖:亭臺
這就是“亭臺”,也叫亭子。你在哪兒看到過亭子嗎?它有什么用?(亭子是蓋在路邊或山上讓人們休息用的,面積比較小,只有頂,沒有墻。)
5、書上哪一句詩是描寫這些亭子的呢?----生齊讀:“亭臺六七座。”
6、再往近一點畫著什么呢?(一樹盛開的花。)
7、幾樹紅花點綴著村莊,使村莊變得更美了,哪句詩是描寫圖中的花的?---(生齊讀)“八九十枝花。”
8、你從近處看到了什么?(幾座房子)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一個小村莊)
那你知道現在大概是什么時候?(吃飯的時間)為什么呢?(因為家家房頂上都飄著做飯時冒出的煙。)
9、是呀,煮飯的炊煙繞著整個村子,所以詩人就把村子稱為“煙村”。
10、這個村子離兩個小朋友遠不遠呢?(不遠)所以詩人說---(生齊讀)“一去二三里。”
11、一路走去,在不遠處有個小村莊,四五戶人家升起了裊裊炊煙,這就是書上說的----(生齊讀)“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12、多美的山村呀!村民居住的房子被炊煙繚繞著,簡直就象在神話中,那六七座亭臺又為村莊增添了幾分秀麗。遠處還有粉紅的桃花。粉紅的桃花點綴在村莊中,使小村莊變得更美了!
㈢、生練讀
1你覺得這樣的景色怎么樣?(美)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你自己親眼看到了這幅美景。看到這樣的美景,你有什么感覺?你心里會怎么想?你的心情怎么樣?(輕松、喜悅)下面,就請大家帶著這樣的心情美美的讀一讀這首詩。
2、師范讀,學生感悟讀法。
3、學生自己練讀。
4、指名讀,集體評價。
5、教師與學生賽讀,男女生賽讀,小組賽讀。
㈣、自學生字
1、談話:同學們讀得都不錯。下面老師請同學們看一幅畫。
2、出示課文插圖2。圖上畫的誰?他們在干什么?你還發現了什么?(每一位小隊員衣服上的號碼都對應我們今天學的一個生字。)下面請同學們拿起鉛筆把課文再讀一遍,一邊讀,一邊用鉛筆把生字畫出來。(對照板書)
3、自己讀生字,讀準確后,再把它讀給同桌聽。
㈤、檢查自學情況
1、抽讀生字卡片,開火車讀。
2、談話:我們自己學了生字,也知道了我們今天的十個生字是表示數字的漢字。下面,老師要讓同學們來做一個“找朋友”的游戲,看看同學們是不是真的記住了他們。
3、做游戲:找朋友。
三、擴展活動
1、談話:清代畫家鄭板橋有一首《詠雪詩》也用上了我們今天學的十個漢字,請大家試著讀一讀。
2、教讀生字:蘆、總。(強調“不”的讀音)
3、出示小黑板:《詠雪詩》
四、作業設計
1、今天我們學了10個表示數字的漢字。請大家課后找一找,說說看我們周圍有哪些地方用上了這課的生字,比如教室里的課程表、座次表、教室門上的班級標牌,家里的日歷、報紙……比比看,看誰找得多。
2、課后找一找帶有本課生字的詩或兒歌讀一讀。
五、板書設計
插 1、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
圖 八九十枝花。
《一去二三里》試題 篇14
一、教材簡說
課文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呈現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炊煙裊裊,住著幾戶人家。山里幾座亭臺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樹上、路邊盛開著各種美麗的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字鑲嵌其中。
本課有兩幅圖。圖一描繪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現了童謠的意境。圖二用十個運動員和十個球幫助學生識記十個表示數字的漢字。
本課教學重點是認字和寫字,難點是分辨“八”和“入”。
二、學習目標
1.認識12個字,會寫3個字。認識筆畫。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感受童謠中所表現的景色美。
三、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本課是以童謠的形式來引導學生學習表示數字的漢字,建議把識字和看圖、朗讀童謠結合起來,和數學課中數的認識結合起來。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多讀,在讀中識字,在讀中理解。
1.識字。
(1)生字的呈現可以通過聽、讀童謠,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發現(童謠中有一至十表示數字的漢字)。十個漢字可以逐步呈現,也可以在看插圖二練習說話時一起呈現。再讓學生從生字條中找出另外兩個要認的字“去、里”,借助課文中的拼音說說這兩個字念什么,教師隨機呈現生字。
(2)生字的識記,可以按以下幾步進行。
①引導學生看拼音讀課文,畫出課文中的生字,認一認,讀一讀。
②利用插圖二,借助小朋友運動服上的阿拉伯數字,認讀十個表示數字的漢字。
③用生字卡片認讀。本課生字中,“四”和“三”的聲母是平舌音,“十”的聲母是翹舌音。教學重點是讀準“四”和“十”。
④在認讀生字過程中,教師要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采用形象、有趣的方法幫助學生識記。如,“八”和“入”字形相似,可讓學生想想它們的不同點(“入”字分開就是“八”)。
⑤認讀“去、里”,用組詞、說話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字義。
(3)識字的鞏固方法要有趣味性,以下方法供參考。
①用“開火車”讀的方式,鞏固和檢查生字的識記情況。
②同學之間相互認讀卡片,做擺詞語游戲(同桌用以前認過的字卡和本課的生字卡片擺詞語)。
③利用插圖二做“找朋友”的游戲。讓十個學生戴著頭飾或手拿數字卡片站在臺上,先后問:“我的朋友在哪里?”座位上持有相應漢字卡片的同學應答著跑上臺:“你的朋友在這里。”全班一起跟讀。
④看圖填空。出示簡筆畫,讓學生選擇生字卡片填空。如,畫四條魚、五朵花……,讓學生挑選相應的漢字(四、五……)貼在圖畫旁邊。
2.寫字。
這是學生首次學寫漢字。寫字前要讓學生知道田字格的作用是幫助把字寫端正,寫勻稱。要讓學生認識田字格的橫中線、豎中線和各小格。可以用拍手歌幫助認記:“田字格,四方方,寫好漢字它來幫。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橫中線、豎中線,各個方位記心間。”
寫字教學要注意寫字習慣的培養。要求學生在動筆前先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注意不同筆畫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本課要學寫的三個字只含基本筆畫“橫”,要讓學生認識這個筆畫并學會書寫。
“一”只有一筆。橫的寫法從左到右,起筆時稍重,收筆時向右稍按一下。寫在橫中線上,字要居中。
“二”兩橫上短下長,先寫上橫后寫下橫。上橫寫在上半格,下橫寫在下半格。字要居中。
“三”有三橫,第三橫長。要從上到下書寫,橫與橫之間距離要勻稱。第二橫在橫中線上。
結合書寫“二”、“三”兩個字,讓學生了解“從上到下”的筆順規則。
(二)朗讀感悟
本課這首童謠,瑯瑯上口,充滿兒童情趣。朗讀指導中要重視情趣的培養。
1.在初讀課文時,允許學生以較慢的速度讀,以認讀漢字為主。但在認識生字后,教師應強調詞語連讀。讀熟后,可用課件出示圖畫的不同部分,請學生讀相應的語句。
2.本課出現了“里、去、亭臺、煙村”等詞語。可以利用圖畫,請學生在插圖中找找“亭臺、煙村”。解釋“里”可舉例,讓學生大概知道一里有多遠。
3.這首童謠排列整齊,具有韻律美。朗讀時,句中適當停頓,句末稍稍延長,數詞可讀得略重些,突出山村雖小,景色卻很美。
(三)實踐活動
1.在我們周圍找找本課的生字。如,教室內的課程表,教室門上的班級標牌,家里的日歷、門牌、報紙,提高學生主動識字的積極性。
2.讀兒歌。(練時注音)
一頭牛,兩匹馬,
三條魚,四只鴨,
五本書,六枝筆,
七棵果樹八朵花,
九架飛機十輛車,
(四)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2課時。
四、教學設計舉例
教學思路:從圖入手,在讀文中認字。
(一)談話引入
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兩個孩子看見了什么?
(二)出示課題
聽教師朗讀,板書課題,解釋“里”。
(三)自讀課文
你就是圖中的小朋友,我們一起去感受小山村的美麗。大致了解“煙村、亭臺”的意思。
(四)自學生字
畫出課文中的生字,先自己讀準確,再讀給同桌聽。
(五)檢查自學情況
做找朋友的游戲。重點指導讀準“三、四、十”。
(六)指導朗讀課文
(七)練習寫字
指導學生認識“田字格”。
引導學生學會看字的筆順,發現字的關鍵筆畫。學生寫字時,教師巡回指導,相機表揚。
(八)鞏固練習
選卡片填空,讀兒歌等。
(九)實踐活動
課后找一找,我們周圍哪些地方有這一課的生字。
五、資料袋
詠 雪 詩
鄭板橋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
飛入蘆花總不見。
《一去二三里》試題 篇15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朗誦古詩《一去二三里》,理解詩歌的意境,體驗數字詩的趣味。
2、用拍手、敲擊節拍的方法感受古詩的韻律美。
3、增進對中國古代詩歌的熱愛,提高與同伴協調一致為故事打節奏的自我控制能力。
4、能分析古詩,培養想象力。
5、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1、一到十的漢字卡片。
2、《一去二三里》ppt課件。
3、古詩聯唱伴奏音樂。
4、積木兩塊。
【活動過程】
一、教師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學習古詩的愿望。
教師出示一到十的漢字卡片,引導幼兒認讀。
師:你們認識這些字嗎?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古時候啊有一個詩人很偉大,他把這十個數字啊寫到了一首古詩中,老師把這首古詩讀給你們聽,請你們找一找這十個數藏到了哪里。這首古詩的題目就叫做《一去二三里》。
二、教師引導幼兒欣賞古詩。
師:你聽到詩歌中都有哪些數字?猜猜這樣的詩又叫什么詩?(強調這樣的詩又叫數字詩)
師:老師再來讀一遍這首古詩,請你找一找,除了有數字,你還聽到詩歌中說了什么呢?(幼兒自由講述)我們一起來看圖說一說吧!
師:小朋友們請你們仔細看一看,說一說你都看到了什么呢?
有房子。哦,這些房子里可能都住著人家呢,這兒有四五家人家,仔細看這些房子上還有什么啊?對,是煙囪,做飯了,煙囪里就會飄出白煙。想一想,詩歌中是怎么說的啊?不記得沒關系,老師再來讀一讀這首詩歌,請你找一找,哪一句寫的是這些有煙囪的小房子,(煙村四五家)這些房子錯落有致,可真漂亮!
這幅圖上還有什么啊?遠處好像也有房子呢!這些房子它的屋頂是尖尖的呢,這樣的房子叫亭子,來我們一起讀一讀。詩歌中是怎么說的呢?(亭臺——六七——座)對啊,亭子我們說是一座一座的。這些亭子可真古樸美麗!
對啊,這邊還有大樹呢,這些大樹枝繁葉茂。大樹底下遍地盛開著美麗的花朵。詩歌中是怎么說這些美麗的小花的?(_十枝花)
好,現在請你來做一朵花兒,美美地開著。
圖上還有兩個小朋友,你覺得他們在干什么?他們看到小山村的美麗風景啊,可能決定去逛一逛,瞧一瞧。這么美的風景他們一走就走了多遠?詩中是怎么說的?(一去二三里)。是的呀,天氣真好,我出門走走、逛逛,不知不覺啊就走了二三里路,看到不遠處的小村莊里,有四、五戶人家已經冒起了炊煙。我走著走著,又看到路邊有六、七座古樸美麗的亭子,嗯?什么東西可真香啊!原來是路邊開著許多美麗的小花呢!
師:這幅圖畫真美啊!《一去二三里》這首古詩說的就是圖上的意思,詩人用短短的四句話說出了這么多的意思,可真了不起。現在我們來試著朗誦這首古詩吧!(孩子朗誦古詩一遍,強調題目要念,題目和古詩第一句一樣)
教師提要求:我們朗誦古詩的時候要慢一些、這首詩寫出了這么美麗的景色,那你看到美麗的景色心情是怎么樣的啊?那我們就用愉快的心情來朗誦這首古詩。(孩子朗誦古詩第二遍)
小朋友們讀的可真好,詩中說了煙村、亭臺、花朵,我們可不可以用動作來表示他們呢?我們來試一試好不好?一去二三里可以怎么做呢?
——(孩子試著做動作)那煙村四五家呢?下面又是哪一句啊?準備怎么做?最后一句呢?(孩子朗誦古詩第三遍,邊念邊做動作。)小朋友,古人可真了不起,他們表走邊看美麗的風景讓他情不自禁地發出了感嘆,一首詩就出來了。現在啊,老師就請一個小朋友來做一回小詩人,一邊走一邊來朗誦這首古詩。(引導幼兒做動作,讀出古詩韻味。請一到兩個孩子表演。)
嗯,他可真的很像一個小詩人呢!
三、教師用多種游戲的方式幫助幼兒朗誦詩歌,體會詩歌的韻律之美。
師:小朋友,古詩我們慢慢讀來還真有一番味道呢!其實呀,我們還可以變一種方式來讀古詩呢!還記得我們之前唱過的《靜夜思》嗎?我們就把它唱出來吧!
現在我們來試試用靜夜思的曲調來唱《一去二三里》吧!
嗯,小朋友們唱的可真好,這樣唱出來又是一番味道呢!
我們還有更多的方法來讀這首古詩,小朋友們你們看老師還可以怎么讀這首古詩。(教師邊用積木打著拍子邊朗誦詩歌)
原來古詩有這么多種有趣的朗誦方法,小朋友們可以下課之后試著用老師這樣打拍子的方法讀古詩,你也可以想想還可以用別的來朗讀今天學的這首古詩!
幼兒可以愉快,舒暢地朗讀古詩,使幼兒很快地認讀漢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幼兒接受能力很快,教師也順利完成這次活動,基本達到教學目地。
小百科:“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兩句是一種線狀的視覺印象,“一去”做水平運動,”二三“虛指數量多,炊煙裊裊呈垂直狀態,“亭臺六七座,_十枝花”兩句變換為點狀視覺印象:亭臺座座,鮮花朵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