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方案(通用15篇)
《元宵節》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方案 篇1
一、目的及意義。
1 結合學習第一課《元宵節》,使學生在活動中輕松完成識字任務。
2 著眼點:過程與方法。鼓勵學生自己動手組織活動,參與到整個活動中來,體現“學生是學習和活動的主體”這個理念。培養他們組織和參與活動的能力,包括合作能力、參與能力、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情感態度:讓學體會到自己才是學習活動的主人,獲得成就感,激發他們積極、主動求知的愿望,
3 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使他們感到學校和學習都是生機盎然的,充滿趣味的。
二、基本情況
1 時間:二月21日晚上6:00——8:00
2 地點:本班教室內外
3 人員:本年級全體學生及自愿參加的家長、教師。
4 要求:每個學生至少帶一個燈籠,(最好有自制的)查閱資料,或自制燈謎若干,寫在紙條上。要符合一年級學生認知水平,并自備獎品,準備獎勵給猜出自己制作的燈謎的同學。可以請求家長協助(比如寫燈謎),但不能完全代替。
5 活動名稱《再過一次元宵節》
三、活動基本思路。
1 動員,集思廣益。在開學報到完后,召開班會,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討論如何辦好這次活動。歸納總結活動方法,鼓勵大家積極籌備,簡單分工。(比如哪些同學重點搜集跟“羊”有關系的詞語,哪些同學重點搜集喜慶的詞語,或是跟元宵節有關的知識等。)指導學生通過四五天時間搜集資料,制作燈謎、燈籠。
2 教師,做好領路人。重點指導學生準備活動,在籌備過程中,鍛煉能力。為了落實活動中的知識能力目標,教師一方面做好引導,一方面也要參與到活動中去、可以設計制作一些燈謎,有意識地包含第一單元的生字詞以及一些估計學生不好完成的目標。
3 家長,好幫手。充分調動家長這支好幫手隊伍。請幾個比較有組織能力的家長來協助管理,以便更有秩序的搞好活動,同時也讓家長從中體會新課程的理念。
《元宵節》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方案 篇2
活動背景:
為了讓學生體驗、感受、熟悉民族的傳統節日,進而尊重我們的民間風俗習慣,熱愛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通過這次的元宵節活動,來樹民族文化之根,讓學生親身體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讓學生體驗、感受、熟悉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2.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我們中華民族的風俗習慣,進而尊重和熱愛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3.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4.培養學生上網搜集信息、整理資料,調查訪問等綜合能力;
5.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探究意識,協作精神;
6.讓學生獲得情感的體驗;
活動內容:
1.了解元宵節的由來與傳說,元宵節的習俗
2.學生動手自己制作燈謎、元宵燈作品進行評比。
活動建議及進程安排:
利用寒假由學生自主自愿地參加這次探究活動,并以合作小組的形式共同完成各階段的探究實踐活動。
第一階段:了解“元宵節”
學生方面:提前布置學生,利用寒假,借助電腦,讓學生圍繞“元宵節”的主題,提出你想知道元宵節的哪些知識?可以上網收集資料,也可以問問社區的爺爺奶奶們。
教師方面:以班為單位,班主任為有興趣的學生提供有關春聯知識、燈謎知識和元宵燈制作方法的專題輔導講座,可以讓學生到電腦上網查找有關資料,并有計劃地組織大家對所查閱的資料進行整理、歸類。從而培養學生上網搜集資料、處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階段:
1.學生就元宵節活動,以及掌握的元宵節知識,動手設計一份手抄報。
2.元宵節前學生動手自己制作燈謎、元宵燈作品,以備開學后進行評比
學生方面:每個學生制作一個春聯或者燈謎;
開學后舉辦猜燈謎活動;
以班為單位,班主任(任課教師協助)準備好燈謎(也可使用學生準備好的燈謎),并到總務處領小獎品,讓學生猜謎底,猜對者發給小獎品。
3.活動結束后,每班交5篇有關過元宵節的小作文,進行評比。
元宵節綜合實踐活動總結
元宵節是我國的重要傳統節日,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傳統美德教育的大好時機。我校在元宵節來臨前夕(寒假前),精心布置,讓學生在元宵節期間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節日活動:了解元宵節的由來與傳說,元宵節的習俗,學生動手自己制作燈謎、元宵燈等,深入推進學校節日文化特色建設。通過這次的元宵節活動,樹立了民族文化之根,讓學生親身體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我們年級元宵節活動分兩個階段進行的。
第一階段:了解“元宵節”
學生方面:提前布置學生,借助寒假利用電腦,讓學生圍繞“元宵節”的主題,提出你想知道元宵節的哪些知識?可以上網收集資料,也可以問問社區的爺爺奶奶們。
教師方面:以班為單位,班主任為有興趣的學生提供有關春聯知識、燈謎知識和元宵燈制作方法的專題輔導講座,學校可以讓學生到電腦房上網查找有關資料,并有計劃地組織大家對所查閱的資料進行整理、歸類。從而培養學生上網搜集資料、處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階段:
1.學生就元宵節活動,圍繞元宵節,深入挖掘其文化內涵,聯系學習搜集資料,如:元宵節的來歷,關于元宵節的傳說、神話故事,詩詞歌賦,元宵節的民俗,過元宵節的傳統等等,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交流展示所搜集的資料,最后制作設計一份手抄報。春節開學第二周后三——六年級每班交了五份,學校進行了評比。學校評選出了吳凌云、劉宇遙等20個優秀制作者。
2.元宵節學生動手自己制作了燈謎、元宵燈作品,開學后舉辦了猜燈謎活動;利用元宵佳節這個契機,我們開展了“元宵燈謎會”、“七彩元宵節”系列活動,營造節日氣氛,豐富傳統佳節的內涵,拓寬學習途徑,培養走進生活學習的意識。教師講授字謎的創作方法、原則,為元宵燈謎會做準備。
元宵燈謎會開始之前,學生廣泛搜集了上百條燈謎,經過篩選確定比賽試題,以班級的形式展開猜謎競賽,學生熱情高漲,在快樂中體會到漢字的魅力,燈謎會還特設了學生自創燈謎競猜環節,學以致用,最后評選“自創燈謎獎”,獲獎同學興奮不已,也增進了大家學習語言文字的熱情和興趣。
此次活動充分讓孩子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體會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對也元宵節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有助于孩子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元宵節》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方案 篇3
一、活動背景
根據縣文明辦文件精神,為了深入貫徹黨的xx大精神,充分挖掘民族節日的深厚文化內涵,引導廣大青少年進一步了解傳統節日、認同傳統節日、喜歡傳統節日、過好傳統節日,并在傳統節日中了解偉大祖國的悠久歷史,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傳承中華美德,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責任感。讓學生體驗、感受、熟悉民族的傳統節日,進而尊重我們的民間風俗習慣,熱愛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通過這次的元宵節活動,來樹民俗文化之根,讓學生親身體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二、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讓學生體驗、感受、熟悉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2.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我們中華民族的風俗習慣,進而尊重和熱愛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3.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4.培養學生上網搜集信息、整理資料,調查訪問等綜合能力。
5.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探究意識,協作精神,讓學生獲得情感的體驗。
三、活動內容
(一)找一找、做一做:1月17日——2月8日(寒假期間)
1.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調查研究,從“元宵節的由來、元宵節的習俗、元宵節的詩歌”3個方面了解元宵節的來歷、演變過程以及相關習俗(如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踩高蹺、舞獅子等),收集相關的文字、圖片資料,新學期開學時制作手抄報。
2.用在學校《風俗紙文化》自主拓展課程中學到的紙藝技能技巧,與父母、長輩一起動手制作元宵燈。
(二)誦一誦、說一說:2月17日(元宵節)
1.召開主題班會,由七10班、八10班、九11班制作ppt,各班級組織主題班會讓學生交流元宵節的來歷,講講關于元宵節的故事,朗誦一些關于元宵節的詩詞。
2.學生相互欣賞各自的花燈,教師引導學生用連貫的語言介紹自己花燈的形狀、顏色、名稱、制作方法及特別之處等;評選出最能代表班級水平的花燈參加學校元宵花燈“紙藝小能手”評選。
(三)猜一猜、玩一玩:2月18日(周五)
下午第1節課學校組織開展“賞花燈、猜燈謎”活動。(每個年級選出30個花燈和燈謎參加活動,周五上午布置在操場上。)
(四)嘗一嘗、寫一寫:
1.2月17日(周四,元宵節)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一起做元宵、品嘗湯圓,觀賞電視元宵慶祝晚會,讓學生感受一下漸漸淡去的年味,體驗元宵節的快樂,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更好地融入到民俗文化中來。
2.2月19、20日(雙休日)以“我的元宵節”為主題,寫一段話或一篇文章來記錄難忘的元宵節,抒發自己的感受。
四、活動評價
1.學生評價
學生參加本次活動后,教師就指導學生實事求是地填寫《成長記錄冊》,認真進行自評和他評,同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對自己活動的成果進行反思(可在日記中體現)。
2.教師評價
教師評價應以激勵為主,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于創新的氛圍。
3.學校評價
活動結束時,結合學校社會實踐活動課程進行評獎和表彰。
《元宵節》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抄寫6個單韻母。
2.學習填寫《偏旁表》。
3.鼓勵學生了解有關元宵節的知識和習俗。
〖教學過程〗
一、抄一抄
1.上學期,我們認識了許多漢語拼音朋友,這幾個單韻母你一定很熟悉,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2.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座位,漢語拼音朋友也有自己的家,(出示四線格)這就是他們的家,仔細觀察它有什么特點?
3.看書第3頁,抄一抄,認真觀察單韻母在四線格的位置。(認識中格)
4.照樣子,抄一抄。
二、學習填寫《偏旁表》
1.以“方框兒”為例,指導學生看明白三豎行表示哪三項。
2.師生共同完成第二行“火字旁”的填寫。
3.學生獨立填寫第三行,教師給予指導。
三、學生交流自己在課外收集到的與“元宵節”相關的知識
可以是有關元宵節的傳說,對聯的由來,相關的詩句、文章或對聯等。
〖教學過程〗
一、了解燈謎、自讀課文《元宵節》,試編謎語
1.學過了元宵節這一單元的兩首兒歌,能說一說你對元宵節的了解嗎?
2.元宵節還有一個有趣的活動就是猜燈謎,燈謎就寫在各種五彩的花燈上,它可以供人們觀賞、猜測,可有趣了。看花燈時,你發現這些燈謎了嗎?請大家猜一猜。
3.老師這里就有幾條謎語,(課件出示花燈,上面有燈謎)聰明的小朋友,準能猜中。
小魚花燈:一群小孩排成隊,手拉手兒臂挽臂。碰上火星就散開,噼噼啪啪叫聲脆。(謎底:鞭炮)
山羊花燈:一群小白鵝,紛紛跳下河。個個能浮水,全都上餐桌。(謎底:水餃)
[教師放慢讀謎語的速度,可示意學生會讀的地方和老師一起讀,這也是一個識字的過程,以猜燈謎形式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體驗語文就在生活中。]
4.我們的好朋友丁丁也喜歡猜謎語,你想知道丁丁猜的謎語是什么嗎?借助拼音自己來讀讀課文《猜燈謎》。
5.和小組內同學合作讀文章,訂正讀音。并找到丁丁猜的謎語,想想為什么是元宵。
6.(課件再出示一個花燈,上面寫著課文中的謎語。)請知道的學生或教師講講元宵的制作過程。
7.齊讀謎語,爭取記住它,回家說給小伙伴或爸爸媽媽聽。
[課文中謎語語句優美、形象。以多讀、多記的方式鼓勵學生積累。從學期初隨學隨記,形成積累,形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8.像丁丁那樣也編個謎語。小組合作,全班交流。
二、仿造句子說一說
1.元宵節的晚上,丁丁的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猜燈謎。你能像他這樣也來說一說嗎?(課件同時出示例句:元宵節的晚上,全家人一起看電視。)
1.元宵節的晚上,______在一起______。
2.換個時間,再來說一說。______,______在一起_____。
三、口語交際
1.過年時,家人在一起多快樂。口當、口當、口當,門敲響了,客人來了。猜猜他會是誰呢?
2.你要怎樣招待他呢?(學生各抒己見)
3.和小組內同學演一演。
4.全班匯報。其他同學做小評委評一評,請扮演小客人的同學來談談感受。
評出最熱情的小主人,最有禮貌的小客人。
四、作業
元宵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關于它還有許多有趣的故事和傳說。課后同學們可以多收集一些資料,講給大家聽。
《元宵節》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方案 篇5
主 題: 《元宵節》
——以民族節日為主題的網絡整合式中班教育活動
單位:鄒城市機關幼兒園
班級:中班
設計者:黃靜
時間:2004年1月24日
目 錄
一、 主題的來源
二、 主題教育目標的預設
三、 主題思考網絡的預設
四、 主題活動網絡的預設
五、 主題探究計劃的預設
六、 可利用的教育資源
七、 主題探究活動展開與生成
八、 主題預設網與生成網
九、主題探究活動評價與反思
十、 主題探究活動資料超市
研究方向:民族文化藝術教育研究
主 題 :民 族 節 日 《 元 宵 節 》
--以民族節日為主題的網絡整合式中班教育活動
一、 主題的來源
元宵節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民俗節日,每逢元宵節,全國各地的人們會以不同的方式來歡慶這一共同的節日,從而體現了我國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本主題設計旨在以橫向、縱向;多學科多種形式,多種內容。通過唱歌、舞蹈、兒歌、燈謎、傳說故事、折紙、繪畫、體育游戲等一系列的民間藝術教育活動,讓幼兒加深對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的認識,感知元宵節的歡樂、喜慶、祥和的氣氛,了解元宵節的一些風俗習慣,培養幼兒愉快的情趣,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從而激發幼兒的民族自豪感幾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主題教育目標的預設
1、情感目標:通過生動有趣的活動,讓幼兒體驗元宵節的快樂,感受集體活動的快樂。
2、態度目標:鼓勵幼兒積極主動參加集體活動,培養為集體做好事,關心集體的品質。
3、能力目標:通過折疊“移動的花燈”、學習花燈兒歌、組織觀燈猜謎等活動,使幼兒豐富知識經驗,體驗民間習俗和節日歡樂,感知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
4、知識目標:知道農歷正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元宵節,以及這個傳統節日的來歷、有關的趣事。
5、技能目標:幼兒在學、說、跳、唱中充分感受到過年的喜悅心情,使幼兒萌發科技發展意識,培養幼兒對民族文化和傳統藝術的情感,進一步促進幼兒對各種事物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三、主題思考網絡的預設
吃面葉
踩 高 蹺
四、主題活動網絡的預設
五、 主題探究計劃的預設
1、整體計劃:主題探究進程的預設
談話活動:元 宵節的來歷
收集有關元宵
節的的資料。
參觀燈展
2、周計劃預設
第一 周 教育活動計劃
本周要點 以元宵節為主題組織活動,使幼兒使幼兒豐富知識經驗,體驗民間習俗和節日歡樂,感知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
家長工作 請家長帶孩子逛逛燈具店;領孩子參觀元宵燈會,并給予指導。
生活活動
察觀個別幼兒的情緒。引導每個幼兒積極投入活動。1、指導幼兒觀察幼兒園和家中的各種各樣的燈具。 2、教 育幼兒注意午休。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晨間活動 跑步 自選活動 跳繩 欣賞故事 欣賞音樂
學習活動 兒歌
鬧元宵 語言活動
兒歌:
元宵節 認知活動:
觀 燈 會
民俗文化——賞花燈、猜燈謎 數學區:
有趣的圖形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學習活動 語言:
元宵節的故事
民間音樂
賣湯圓 談話:
元宵節趣事
體育活動
傳花燈
區域活動
區域活動 語言區:猜謎 建構區:玩積木
美工區: 添畫:花燈
益智區:玩橡皮泥 做元宵
美工區:折紙 移動的花燈
學習活動 音樂活動
掛紅燈
民間食品制做——元宵 數學區:
復習7的守恒
區域活動 談話
元宵節趣事
戶外活動 玩大
型玩具
跳繩
扔沙包
玩沙 玩大
型玩具
學習活動
自選區域 音樂活動
律動
敲敲打打
智力游戲
賞燈猜謎 健康活動:
長長和圓圓
自選區域
離園活動 形體訓練,收拾衣物離園。
本周要點 以元宵節為主題組織活動,使幼兒使幼兒豐富知識經驗,體驗民間習俗和節日歡樂,感知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
家長工作 請家長給孩子講講有關元宵節的故事,帶孩子逛逛燈具店;領孩子參觀元宵燈會,并給予指導。
生活活動
1、察觀個別幼兒的情緒。引導每個幼兒積極投入活動。
2、指導幼兒觀察幼兒園和家中的各種各樣的燈具。
3、教 育幼兒注意午休。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晨間活動 跑步 區域活動 跳繩 欣賞故事 欣賞音樂
學習活動 民間兒歌賣湯圓 數學區:
有趣的圖形 比較7、8兩數的關系 民俗活動——舞龍 語言:
觀燈會
學習活動
自選區域 學習8的形成與數數
區域活動 認知
香椿與垂柳
自選區域
區域活動 益智區:賞燈猜謎
美工區: 添畫:花燈
益智區:玩橡皮泥 做元宵
美工區:折紙 燈籠
學習活動 兒歌
元宵節數花燈 民間文學——兒歌 《鬧元宵》
民間美術 折紙 《 燈籠》
區域活動
故事
狼和小羊
戶外活動 玩大
型玩具
跳繩
扔沙包
玩沙 玩大
型玩具
學習活動 欣賞民歌:
正月十五 那一天
區域活動 民間歌曲:
鬧元宵
區域活動 繪畫
燈籠
離園活動 形體訓練,收拾衣物離園。
第 二 周 教育活動計劃
六、 可利用的教育資源
1、環境創設
室內: 主墻——為了給幼兒營造一個身臨其境的活動氛圍,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我們為幼兒選取了各式燈籠、煙花、鞭炮等道具。
活動區——語言區:收集有關元宵節的照片、畫報、簡報、謎語等。表演區:投放一些鼓、鑼、燈籠等供幼兒表演。美工區:投放一些橡皮泥供幼兒操作。
2、家長參與——鼓勵家長參加這一活動中來,向老師、幼兒介紹元宵節的不同風俗習慣。
3、社區與社區資源的利用——組織幼兒到鐵山公園參觀元宵節燈展。
七、 主題探究活動展開與生成
活動一:民間文學——兒歌 《鬧元宵》 活動形式:集體
活動二:認知活動 觀燈會 活動形式:小組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活動三:民間故事——《 十五鬧正月元宵 》 活動形式:集體
活動四:民間故事——《燈謎的故事》 活動形式:集體
活動五:民間文學——兒歌 《元宵數花燈》 活動形式:集體
活動六:民間歌曲 《鬧元宵》 活動形式:集體
活動七:民間歌曲 《賣元宵》 活動形式:集體
活動八:民間美術 折紙 《 燈籠》 活動形式:小組
活動九:民間美術 《移動的花燈》 活動形式:小組
活動十:民間食品制做——元宵 活動形式:小組
活動十一:民俗活動——舞龍 活動形式:小組
活動十二:民俗文化——賞花燈、猜燈謎 活動形式:集體
活動一
民間文學——兒歌 《鬧元宵》
活動形式:小組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正月十五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了解元宵節吃元宵、觀花燈、猜燈謎、踩高蹺等民間風俗習慣。
2、學習兒歌《鬧元宵》,了解其內容。
3、豐富詞匯:元宵、花燈、高蹺。
二、活動準備:
錄象片:元宵節的熱鬧情景。
三、活動過程
1、 引導幼兒觀看錄象片,。
2、 教師示范朗。
3、 領幼兒朗誦。
讓幼兒你一句我一句的連接背誦。
活動二:
觀 燈 會
活動形式:集體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我國元宵節的意義及民俗習慣。
2、引導幼兒成分體驗傳統節日的歡樂氣氛。
3、培養幼兒尊老愛幼的社會性品質。
二、活動準備
1、活動前請家長帶幼兒看燈會,給幼兒講燈,豐富他們對花燈的認識;請家長為幼兒準備一盞花燈,帶到幼兒園在教室或室外一角布置燈會。
2、請五六位幼兒分別化裝成老人和孩子。
3、元宵、花燈掛圖各一幅。
三、活動過程
1、憶元宵
出示元宵和花燈的圖片,引起幼兒對元宵節的回憶和談元宵節的興趣。
(1)看了這幅圖想起什么事情。
(2)元宵是用什么做的?吃起來什么味?
(3)元宵表示什么意思?
2、觀燈會
(1)教師向幼兒提出觀燈要求:要仔細觀看燈的顏色、形狀幾特點。
(2)幼兒自由結伴觀花燈,可與同伴相互介紹自己的花燈特點,然后請同伴到燈會中找出它。
(3)插入情景:“老人”帶“孩子”觀燈,其中一個孩子吵著看不到,老人無奈。觀察幼兒怎樣處理,必要時給予指導,是幼兒懂得相互關心和照顧。
3、總結性談話。
活動三:
民間故事——《 十五鬧正月元宵 》
活動形式:集體
活動目標
通過故事學習,讓幼兒了解元宵節的來歷及有關風俗,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掛圖、故事磁帶。
活動過程
1、 教師講述故事。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 邊看掛圖邊聽故事。
3、 教師講解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4、 分組游戲。
活動延伸
請家長帶領幼兒參觀十五燈展。
活動四:>民間故事——《燈謎的故事》
活動形式:集體
活動目標
通過看圖講述更進一步的了解和感受民間文學作品,了解猜謎的來歷。
活動準備
掛圖、故事磁帶。
活動過程
1、 教師講述故事。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 邊看掛圖邊聽故事。
3、 教師講解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4、 分組游戲。
活動五:
民間文學——兒歌 《元宵數花燈》
活動形式:集體
活動目標
1、知道正月十五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了解元宵節吃元宵、觀花燈、猜燈謎、踩高蹺等民間風俗習慣。
2、學習兒歌《元宵數花燈》,了解其內容。
3、豐富詞匯:元宵、花燈、高蹺。
活動準備
1、 事先讓幼兒觀看燈展,了解一些燈的知識。
2、 各種花燈及圖片。
活動過程
4、 引導幼兒觀看花燈。
5、 教師示范朗誦。
6、 領幼兒朗誦。
7、 讓幼兒你一句我一句的連接背誦。
活動六:
民間歌曲 《鬧元宵》
活動形式:集體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了解正月十五鬧花燈,舞獅子、扭秧歌等民間習俗。
2、 注意唱準附點音符,學會聽前奏、間奏。培養幼兒的樂感和節奏感。
《元宵節》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識10個生字,進行滲透性識字。學習書寫8個生字。
2、復習看拼音識字,學習多音字“正”。
3、學習偏旁:方框。
4、有節奏地朗讀課文,并會背誦。
5、進行熱愛我國傳統文化,重視家人親情和親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愫的滲透教育,讓學生更加熱愛生活。
教學準備:
1、收集有關“元宵節”的資料。
2、課件。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說說過春節時,你覺得最快樂的事。
2、出示元宵,這是什么?前些日子我們剛剛過了什么節?(元宵節)
3、你們對元宵節有什么了解?
(正月十五元宵節的得名,是因為其節俗活動在每年陰歷的第一個月(元)月十五日夜(宵)舉行。元宵節還叫“燈節”。正月十五夜,街上到處火樹銀花。五彩繽紛的花燈上有各種謎語,供人們觀賞和猜測。正月十五吃元宵有團圓、甜蜜之寓意,象征全家團團圓圓,和睦幸福,象征全民族的大團結。)
4、你們還記得今年的元宵節是公歷的幾月幾日?世界上還有哪些地方的人們過元宵節?
二、師生共同參與探究
(一)、朗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在不認識的字下面點點兒。
2、老師大聲讀課文,你們坐好指讀姿勢,會讀的同學可以小聲跟著讀。
3、同桌互相幫助,要求:不會的字請同桌幫助。
(二)、學習生字
1、元宵節雖然過去了,但是老師還是給大家帶來了一些“元宵”,請大家品嘗。
我帶來的元宵可不是那么容易吃到的,請你們先把“元宵”背后的字學會了,才能品嘗到元宵的味道。(同學們認識的讀讀就行,把較難的字貼在黑板上。)
2、在課文中讀一讀大家都認識的生字。(出示課件)
3、請同學們用自己方法記憶這些教難的生字。
4、小老師教學生字,說一說記憶這些生字的好方法?
5、認識新偏旁:方框兒
與“團、圓”二字相結合,說明其表示“圍起來”的意思。
(三)、觀察田字格,看一看這些字是怎樣占格的。
1、自己觀察“團、歡”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導書寫。
3、學生獨立書寫生字。
三、游戲
摘燈籠的游戲。
方法:能正確讀出并能組詞的同學可摘到小燈籠。
第二課時(主要任務:學寫生字)
一、詞語接龍游戲。
如:團——團圓——圓球——皮球------
二、說說自己了解到的節日及其含義。
三、認讀生字,主要針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加強復習。
四、指導學生寫生字。
五、作業:收集燈謎、對聯,小組合作,辦一份手抄報。
《元宵節》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方案 篇7
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我班學生拼音、拼讀掌握較好,能借助拼音自學生字,兒歌中有的生字學生已經認識。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識字。
教學內容分析
本單元為“元宵節”,主要結合正月十五這一中國的傳統節日而安排。在寒假,小朋友們剛剛度過了歡樂、熱鬧的新年。雖然已經開學了,大部分孩子還沉浸在過年祥和、高興的氣氛中。這一單元就是要小朋友們能夠在“正月十五”元宵節到來之時,在教師的引導下既了解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又感受到節日的歡樂,感受到生活與學習的聯系,增加學習的興趣、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元宵節》是富有節日氣息的詩歌,主要是結合正月十五正好在開學的第二天,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非常緊密,便于學生體會到生活與學習的聯系,更加樂學、愛學。通過朗讀,感悟人民的幸福生活與喜悅的心情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學習偏旁“口”。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在讀課文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難點分析
認識生字,有感情地讀、背兒歌。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請學生談談前一天晚上參加燈展活動的收獲。
長見識,看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適當小結:農歷正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
這一天,全家人齊聚一堂,一起賞月、吃湯圓。還有元宵燈會,猜燈謎等傳統游藝活動。
元宵節還叫“燈節、上元節”。(培養學生動手、動腦收集資料的能力;感悟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家人團聚的親情可貴;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忱)。
讀課文,說說自己是怎么理解課文的,里面不認識的字是怎么學會的。
二、學習生字。
1、 交流學習方法。認識新偏旁:方框兒。與“團、圓”二字相結合,說明其表示“圍起來”的意思。
2、 把自己認得不熟的字挑出來,記一記,再請同桌幫忙考一考,熟練識記。
3、 小組長當小老師,考考本組同學,搶答,抗稅認得熟練。
4、 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請學生快速認讀,然后練習組詞。
5、 多音字分辨。讀一讀這些話,注意帶點字的讀音。
1)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2)他正在吃早飯。
三、總結識字成就,激勵學生讀好兒歌,背誦兒歌。
師:大家這么快就認了這么多字,還能組那么多詞,真了不起。我們再來比一比,看誰能把課文讀得特別好聽,有感情。
1、 自己試著讀一讀。再指名讀,說說為什么要這樣讀?讀的時候心情怎樣?想到了什么?(說一說元宵節全家團圓的情景)(教給學生邊讀邊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學習讀得繪聲繪色)
2 、同桌互相聽對方朗讀,評價,說說哪里讀得好,哪里還需要改進。(學習用心傾聽別人的朗誦、正確評價別人。)
3 、試著背誦兒歌,同樣要有感情。分小組、男女生背誦。
四、質疑:學完課文,你還想知道些什么?你想知道世界上還有那些國家的人過元宵節嗎?你還知道那些節日?回家在日歷上找一找,和同學交流。
第二課時(主要任務:學寫生字)
一、詞語接龍游戲。
如:團——團圓——圓球——皮球------
二、說說自己了解到的節日及其含義。
三、認讀生字,主要針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加強復習。
四、指導學生寫生字。
五、作業:收集燈謎、對聯,小組合作,辦一份手抄報。
8.課堂練習
(1)完成拼音田字格
(2)形近字辨析組詞
( 團 ( ) ( 宵 )( )
( 圓 )( ) ( 消 )( )
9.作業安排
田字格生字會寫、會組詞
10. 附錄(教學資料及資源)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于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 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后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 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 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11.自我問答
通過學習本課,學生有什么收獲?
答:學生了解祖國的傳統節日,體會其中的樂趣,在增長知識的同時受到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
《元宵節》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方案 篇8
之一
作者:官橋中心小學 王建土
教學目標 :
1、認識10個生字,寫字8個。
2、正確、流利地朗誦并背誦課文。
3、培養收集資料的能力。
4、了解元宵節的民俗風情,感受元宵節的快樂及過節時的融融親情。
教具、學具準備:生字卡片、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
一、放飛想像,體驗幸福
1、請生閉上眼睛,想像一下去年的元宵節,你是怎樣度過的?(指名作答)a.元宵節要吃。。生:湯圓。板書湯圓,齊讀。
2、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出示課題),齊讀二遍
你是怎么記住這幾個字的?(提示:“圓”的部首是“方框兒”,全包圍結構)紅筆標出部首。
3、小組合作識字。(會的幫不會的)
4、全班認讀生字。
5、指名口頭擴詞練習:宵湯圓
二、初識課文,隨文識字
1、師范讀課文,生用手指。
2、請會讀的學生來試讀一下?你是怎么學會的(表揚預習的)
3、小組認字比賽:(隨機指)評出最佳認字小組。
4、這些生字中哪個字最難記?你是怎么記住的?
5、齊讀課文
三、學習課文
1、出示掛圖
圖上畫了什么?兩個小朋友急著回家干什么?他們和家人是怎么過元宵節的?
小結:多快樂的元宵節呀,也許他們在過節時還一起朗讀《元宵節》這首詩呢?你們愿意再讀一讀嗎?齊讀課文。
2、指名讀。(表揚大膽的學生,請生點評)
3、小組比賽讀課文。(評出最佳朗讀小組)
4、全班拍節奏讀課文。
四、拓展延伸
我為小組爭光:你從課文中知道了哪些元宵節的知識?你還知道過元宵節有哪些風俗習慣?(寫對聯、猜燈謎、鬧花燈)
五、作業
背誦課文,寫生字,收集對聯以開展“我的展區”)
>
《元宵節》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方案 篇9
教學目標:
1.進行“宵、節、窗、圓、吃、湯、正、戶、慶、團”的滲透性識字。學習生字“節、歡、吃、正、五、戶、慶、團”的書寫。
2.復習看拼音識字,學習多音字“正”。
3.學習偏旁:方框。
4.有節奏地朗讀、背誦《元宵節》。
5.進行熱愛祖國傳統文化,重視家人親情和親和大自然的美好情愫的滲透教育,讓學生更加熱愛生活。
教學準備:1.布置預習,讓學生收集有關“元宵節”的資料。2.相關課件制作。
教學過程:
一、熱身活動。
1.說說:過春節時你感到最快樂的經歷,讓大家感受到你的快樂。①先隨意對身邊的伙伴說,再鼓勵自愿說給大家聽。②大聲說出自己的心情:“春節真快樂!”
2.背一首以前的兒歌,要求有節奏、好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訓練口語表達,為背誦作一定的準備。)
二、教學活動。
1. 匯報資料收集成果。①學習小組進行資源共享,感受課前準備活動:收集資料的快樂。②匯總資料,由代表發言:我了解到的“元宵節”。③了解概念:“農歷”、 “正月”、“傳統習俗”、“團圓”、“燈謎”。④適當小結:農歷正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這一天,全家人齊聚一堂,一起賞月、吃湯圓。還有元宵燈會,猜燈謎等傳統游藝活動。元宵節還叫“燈節”。⑤提問:中國賞月、家人團圓的節日還有哪個?在傳統習俗上有些什么不同? 答: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吃月餅。
(培養學生動手、動腦收集資料的能力;感悟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家人團聚的親情可貴;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忱)。
2.閱讀大比拼。①自讀課文。要求:注意坐姿正確;眼睛和書本保持一定的距離;把不會的字圈出來。
②互幫互助小組學習。要求:虛心請教、學習識字;當當小老師,主動幫助同學學習;讀通讀順課文。
③拼音識字大比武。要求:出示標注拼音的生字“宵、節、窗、圓、吃、湯、正、戶、慶、團”,拼讀準確,速度快。 獎勵:“一級棒”獎章。
④朗讀爭冠。要求能讀出兒歌的節奏來。 獎勵:“頂呱呱”獎章。
(通過教學活動環節,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進行學習。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完成兒歌學習任務。)
3.拍手朗讀,感受節日的快樂。窗外/月兒/圓又圓,全家/歡聚/吃湯圓。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戶戶/慶團圓。(加強朗讀練習)
三、愉快學習新知識。
1.認識新偏旁:方框兒。 與“團、圓”二字相結合,說明其表示“圍起來”的意思。認識偏旁表。
2.掌握多音字“正”,讓學生分別用常用讀音四聲和本課讀音一聲組詞。 獎勵:“小機靈”獎章。
3.學寫新字。①認真觀察生字書寫“節、歡、吃、正、五、戶、慶、團”。
② 作重點指導:a提醒學生注意“歡”字第四筆是橫鉤,不是橫折。b示范“吃”字書寫,用紅筆標出第五筆,第六筆。請學生說說這兩筆為什么用紅筆標出來?使學生知道第五筆是橫。和“歡”寫的橫鉤不一樣,第六筆的橫折彎鉤起筆應寫在田字格的正中。c請學生說說“團”字是什么結構?什么偏旁?怎么寫好看?使學生通過觀察和分析知道“團“字是方框作偏旁的全包圍結構的字,寫方框時應注意距田字格上、下、左、右的距離要相等。 (掌握本課基礎知識點)
四、教學延伸。
1.學習了這課后想不想過“元宵節”?查一下今年的元宵節是公歷的幾月幾日?你知道世界上還有哪些地方的人們過元宵節嗎?
2.收集燈謎,做做花燈。
3.練習正確書寫生字。(教學鞏固,為下一課學習作鋪墊。)
教學反思:
一年級的學生好動,愛游戲。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培養一定的學習能力,感受與人相處、共同成長的快樂。在教學活動中享受語文學習、知識增長的樂趣。學生反饋、教學效果較好。同時,為今后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元宵節》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方案 篇10
一、談話。請學生談談前一天晚上參加燈展活動的收獲。
長見識,看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適當小結:農歷正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這一天,全家人齊聚一堂,一起賞月、吃湯圓。還有元宵燈會,猜燈謎等傳統游藝活動。元宵節還叫“燈節、上元節”。(培養學生動手、動腦收集資料的能力;感悟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家人團聚的親情可貴;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忱)。
讀課文,說說自己是怎么理解課文的,里面不認識的字是怎么學會的。
二、學習生字。
1交流學習方法。認識新偏旁:方框兒。與“團、圓”二字相結合,說明其表示“圍起來”的意思。
2把自己認得不熟的字挑出來,記一記,再請同桌幫忙考一考,熟練識記。
3小組長當小老師,考考本組同學,搶答,抗稅認得熟練。
4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請學生快速認讀,然后練習組詞。
5多音字分辨。讀一讀這些話,注意帶點字的讀音。
1)正月十五是元宵節。2)他正在吃早飯。
三、總結識字成就,激勵學生讀好兒歌,背誦兒歌。
師:大家這么快就認了這么多字,還能組那么多詞,真了不起。我們再來比一比,看誰能把課文讀得特別好聽,有感情。
1自己試著讀一讀。再指名讀,說說為什么要這樣讀?讀的時候心情怎樣?想到了什么?(說一說元宵節全家團圓的情景)(教給學生邊讀邊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學習讀得繪聲繪色)
2同桌互相聽對方朗讀,評價,說說哪里讀得好,哪里還需要改進。(學習用心傾聽別人的朗誦、正確評價別人。)
3試著背誦兒歌,同樣要有感情。分小組、男女生背誦。
四、質疑:學完課文,你還想知道些什么?你想知道世界上還有那些國家的人過元宵節嗎?你還知道那些節日?回家在日歷上找一找,和同學交流。
第二課時(主要任務:學寫生字)
一、詞語接龍游戲。
如:團——團圓——圓球——皮球------
二、說說自己了解到的節日及其含義。
三、認讀生字,主要針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加強復習。
四、指導學生寫生字。
五、作業:收集燈謎、對聯,小組合作,辦一份手抄報。
《元宵節》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方案 篇11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和新詞,能正確規范地書寫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3.了解正月十五的傳統習俗,滲透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
〖教材分析〗
元宵節這首兒歌,描寫了農歷正月十五全家人歡聚一堂一起賞月和吃湯圓的中國傳統習俗。全詩共四句。多次出現“圓”字。詩句節奏明快、語言樸素、瑯瑯上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新的學期又開始了,一來到學校,老師就看到同學們一張張可愛的笑臉。(課件出示,一張可愛的笑臉圖,淡黃色、頑皮、有趣,很受學生喜歡。)我想,假期當中你們一定有許多開心的事情,愿意和大家說一說嗎?
生:假期的時候我和爸爸、媽媽去旅游,我們去了海南,看到許多好玩的東西和美麗的景色。
過春節的時候,我最高興了,我放了許多鞭炮,噼噼啪啪很熱鬧。
我最高興的是下雪時我和哥哥、姐姐堆了一個大雪人,我們用胡蘿卜做他的鼻子,用水桶做他的帽子。我們還一起玩打雪仗……
師:每個人都有高興的事呀!我知道了這張笑臉是的,是的……它是我們大家的。它還會是誰的呢?快看!(在笑臉的后面出現藍天、星星的背景,笑臉旋轉變小些飛向屏幕右上角。)它飛上了天空,變成了月亮姐姐圓圓的笑臉。
師:月亮有什么高興的事情,請她來告訴我們吧!(屏幕出現課題“元宵節”三字。)
師:這幾個字是――元宵節。
師:元宵節那天月亮最高興,因為她把美好的祝福送進了千家萬戶,你知道今年的元宵節是哪一天呢?我們翻開日歷看一看。(課件出示翻開的日歷,上面有農歷日期:正月十五;公歷日期:2月5日;元宵節等紅色字樣。借助日歷幫助學生認識農歷(陰歷)、公歷(陽歷),使學生知道元宵節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在每年陰歷正月十五,今年的公歷是2月5日。)
師:今天,我們就一同來學習一首兒歌《元宵節》。
[以“圓”――“團圓”的思路揭示課題、貫穿全文。用淡黃色、圓圓的月亮營造歡快、團圓的氛圍,激發學習熱情。]
師:注意看老師寫課題(板書前面兩個字;在田字格內寫“節”,邊寫邊講解)“節”這個字希望同學們也會寫,它的上面是一個扁扁的草字頭,下邊寫“橫折鉤”、“豎”,用你的小手在同桌的手心上也來寫一個!(指名讀、齊讀課題。)
二、展示圖畫,設置情景
師:(在月亮下出現書中插圖,插圖中多加了能夠體現東北特色的雪,白皚皚的雪覆蓋著大地、房屋;院門旁有一個胖墩墩的小雪人兒,他的手中拿著一串冰糖葫蘆,不知誰還為他圍上了一條紅圍巾。在紅色紗燈的映襯下十分可愛。)你們看,這戶人家就正在過元宵節,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有兩個小朋友,穿著厚厚的棉衣,手里拿著小燈籠高興地在雪地上跑。
-大門上還掛著兩個大大的紅燈籠。門前有一個胖墩墩的小雪人兒,他的手中拿著一串冰糖葫蘆。
-我還看到門上貼著對聯。
師:你能讀讀這幅對聯嗎?(學生讀對聯上的字有困難。)
師:想一想,上學期我們學過遇到不認識的字要怎樣呢?
生:可以問一問,拼一拼或查一查。
師:想辦法來讀一讀吧。(提示學生“語文天地”中有對聯的拼音。)
師:讀對聯時先讀右邊的上聯,再讀下聯,最后讀上面的橫批。我們一起讀一遍。(鼓勵學生用高興的語調讀對聯。)
[結合這是本學期第一課的特點,以認對聯上的字的形式復習上學期的識字方法,為自讀課文做準備。]
生:-我還知道大門上貼著兩個福字。
-福字貼倒了。
師:福“倒”了,用這樣的諧音表示福來到了。(學生和教師齊說。)
三、初讀課文
師:讓我們推開這扇門,走進這戶人家,讀讀課文,你就會知道他們在做什么了。遇到不認識的字別忘了想辦法和它們成為好朋友。(學生練讀課文、認字。)
師:這一遍讀給同桌聽,聽聽同桌給你的評價。(兩人練讀,注意傾聽,互相糾正錯誤。)
師:誰能勇敢地讀給大家聽?其余學生做小評委,糾正讀音,注意“正月”的“正”的讀法。
四、識字
1.師:如果生字單獨出現,你能認出它嗎?拿出生字卡片,先來考考自己。
2.請兩名學生做小考官,來考大家。(小考官大聲讀出一個字。其余學生聽到后舉起相應的字卡,比一比誰找得又準又快。) 老師隨機提問:能用“圓”字組詞嗎?(團圓、圓月、圓滿……)
3.師:你最喜歡哪一個字,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有的學生說,用記筆畫的方法,如:吃、正;有的用編謎語的方法,如:又打了一個哈欠(歡)、廣場上來了一只大老虎(慶);有的用變“字形小魔術”的方法,如:“國”字里面換成“才”就是“團”。提示學生“口”表示圍起來。)
五、寫字
1.師:我們一起來寫 “團”字。把書翻到第1頁,自己觀察“團”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練習在田字格內描一描、寫一寫“團”。拿給同桌看看,聽聽同學的建議。
3.選自己最喜歡的字來練習寫一寫。
4.教師拿出寫有“吃”字的本,在視屏演示臺上展示,并請同學評一評。
5.教師示范寫“吃”,注意講解“乙”的寫法。
6.學習在田字格內練習寫一個“吃”字。
六、再讀課文,深化感悟
師:剛才我們寫了字、讀了課文,月亮姐姐美好的祝福你知道嗎?它就隱藏在這首兒歌中,那是她最喜歡的一個字!請你再讀讀課文,并邊讀邊想。(學生自由讀課文,在思考過程中,有些學生發現了兒歌中出現最多的字“圓”。)
師:對!它是“圓”。元宵節是家人團圓的日子,每到這時,人們都會從四面八方趕回家和家人歡聚,一起吃元宵、看花燈、猜燈謎,思念的話說也說不完。窗外也許是雪花飄飄,可是屋子里卻是暖意融融、喜氣洋洋。在全世界每一個有華人的地方都充滿了笑聲、祝福聲,這聲音就像小鳥一樣飛出了窗外,飛向了天空。它好像在呼喚遠方的游子――快回家吧!(同時播放有體現家人團聚、幸福團圓的畫面,mtv《常回家看看》中有一部分。另有一些學生的全家福。)
[以教師語言的渲染、多媒體課件的播放,增強學生對節日氣氛的感知,理解正月十五元宵節的意義,體會親情、友情,達到情感的升華。]
師:你能讓這美好的祝福通過你的朗讀讓我們感覺到嗎!(指名讀,學生有的讀得歡快喜悅,有的讀得充滿深情,有的加上動作。) 教師相機范讀,并說:你知道我為什么讀得這樣好嗎?因為我的心里想著元宵節、裝著全家人,像這樣心中有情,會讀得更好。 教師相機對讀得有特色的學生提問:你的眼中仿佛看到了什么樣的圖畫,心中想到了些什么?
生:-我看到了元宵節那天,我們全家人一起去中街看花燈,我還買了一個糖葫蘆吃。人特別多非常熱鬧,還有舞獅子的。
-我想到了我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起看電視、吃元宵、吃餃子,還講笑話呢!
-我想到了在國外的姑姑,我希望她能回來和我們一起來過元宵節和家人團圓。
師:過下一個元宵節時,你想為家人做些什么?快告訴月亮姐姐,她一定會幫你實現愿望的。
生:-我想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送上祝福。祝他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我想給國外的姑姑打個電話,也祝她節日快樂。
-我想親手包幾個餃子,讓家里人嘗嘗。
-我想給全家人照一張“全家福”。
師:你們的想法真好,我們還可以在下一個元宵節的時候,把這首兒歌說給全家人聽,他們聽了會更高興的。我想天上的月亮姐姐到那時一定也能聽到。就讓我們再一次帶著對親人的祝福來朗誦這首兒歌吧!
七、作業
課后同學們也來收集幾幅對聯,以后讀給大家聽。
點評:在本課教學中,教師以“圓――團圓”為主線進行教學,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從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經驗入手,引起學生情感共鳴,準確地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再通過教師語言的渲染、音樂的熏陶、富有親情的課件的播放及生生間地相互交流,使學生感受到家人美好的感情,并將它們融入了課文的朗讀中。
《元宵節》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方案 篇12
活動目的:
1、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由來、風俗,增強學生的愛國熱情。
2、寒假作業評選。
活動過程:
一、解釋“元宵”的含義
1、同學們,你們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嗎?
2、有誰知道“元宵”一詞的含義呢?
農歷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二、了解元宵節的由來
那么元宵節是怎么來的呢?一起分享兩個小故事
1、點彩燈的來歷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打它們,有一只神鳥因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云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說了這個消息,就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
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里張燈結彩、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2、東方朔與元宵姑娘
這一則傳說與吃元宵的習俗有關: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幾天大雪,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準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里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后,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面,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著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簽語。一時之間,長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東方朔就說:“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說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到皇宮去稟報皇上。
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后,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里張燈結彩,游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聽到喊聲,終于和家里的親人團聚了。
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的湯圓,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這天叫做元宵節。
三、知曉元宵節的習俗
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于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托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燃燈放火,自漢朝時已有此風俗,唐時,對元宵節倍加重視;在元宵節燃燈更成為一種習俗。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元宵節燃燈的習俗,經過歷朝歷代的傳承,節日的燈式越來越多,燈的名目內容也越來越多,有鏡燈、鳳燈、琉璃燈等等。元宵節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后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墻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四、暢談元宵節的意義
1、同學們,你們將如何度過這次元宵節呢?
2、學生暢談
五、寒假特色作業評選
寒假是我們少先隊員放松身心、體驗實踐,充實自我的時機。希望隊員們都能度過一個快樂而有意義的寒假,為此,大隊部給大家布置了寒假特色作業。
1、過中國年做文明娃
做一個知禮儀、懂禮貌、重禮節的少先隊員。
(1)、培養好習慣,把自己所學到的或發生在身邊的良好“禮儀、禮貌、禮節”,以不同形式影響家人、影響社區。
(2)、圍繞“過中國年做文明娃”的主題創作一幅兒童畫。作品規格:A3
(3)、談談你是怎樣做的?作品展示
2、心靈灑滿陽光健康相伴成長
做一個陽光、誠實、勇敢、堅毅、善良的少先隊員。
(1)、閱讀美德故事書籍,寫一篇讀后感。
(2)、繪制四格漫畫或一組攝影作品。作品規格:A3
(3)、談談你是怎樣做的?作品展示
3、獻上我的愛心與祝福
做一個心中有愛,懂得感恩的少先隊員。
(1)、主動給長輩、鄰居、老師、同學打電話或發短信拜年,表達自己的美好心愿和祝福。
(2)、用自己的力量關心幫助身邊或小區里的老人、殘疾人、貧困小伙伴。送上你新年的祝福。
(3)、你是怎樣做的?
六、班會總結
同學們,愉快的寒假已經結束了,春節、元宵節也過了,請大家趕快調整好狀態,迎接新學期的校園生活。快樂學習,快樂生活!
《元宵節》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方案 篇13
之三
北京市海淀區二里溝中心理工附小 苑 偉
教學設想:
《元宵節》是小學語文第二冊(北師大版)第一單元第一篇主體課文。根據教材及學生年齡特點,我在教學本課時,做了如下設想:
一、充分利用教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之所以把《元宵節》這一主題安排在第一單元,一是從時間上看,剛剛過完春節、元宵節時間相隔不遠,可調動學生相關的情感體驗,從而對學習內容產生親近感;二是從國情上看,元宵節具有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而且相關活動都是兒童喜聞樂見的,有朗朗上口且生動有趣的詩歌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學生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使學生初步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節目——元宵節的習俗,同時體會親情、友情、更加熱愛生活。我在設計導入 新課這一環節時,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的開始,我先請同學們說說在過春節時,你感到最快樂的事情,讓大家共同感受一下你的快樂。由于學生們有這樣的親身體驗,積極性很容易就被調動起來,當有學生談到元宵節或有關團圓等內容時,就請學生們延續這一話題,請大家講一講關于元宵節的知識(這是課前,同學們已收集好的資料,這時講給同學聽)。在了解了元宵節的知識后,請大家回憶今年的元宵節在公歷的幾月幾日,由此導入 新課,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兒歌《元宵節》。在學習這首兒歌時,學生們會帶著“元宵節”的這種情感體驗進行學習,應該具有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利用教材訓練學生有節奏的朗讀課文
《元宵節》是一首兒歌,全詩4句28言,其中1、2、4句押韻,韻腳全都押在“圓”字上,詩句節奏明快,語言樸素,瑯瑯上口,孩子們讀起來倍感輕松歡快,是朗讀訓練的好教材。在朗讀時,要讀出節奏來,我采用拍手朗讀的方法,讓學生在明快的節拍中感受節日的歡樂。
三、充分發揮課堂評價的激勵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評價和學生的自我評價、互相評價等,都具有激勵功能。它能讓學生體驗進步和成功的愉悅,認識自我的價值,促進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課堂評價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非常重要,他們剛剛跨入校門,對于老師、同學的肯定是非常重視的。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大多注了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評價,而忽視了學生間的評價。其時,學生之間的那種評價才是最真實的,有什么就會說什么,用兒童的語言去評價兒童,這樣學生間更容易交流、合作。學生在互相評價的過程中,可以互相幫助,互敬互愛。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進行同學間的互相評價,可能有些難度,那么在開始評價時,教給學生一些評價的方法。多挖掘同學身上的優點,找到自身的差距,對存在的問題,要以建議的形式提出。如:在課堂上學生可以根據同學的發言進行評價,“xx同學讀的特別有語氣,我喜歡你,我要向你學習。”“xx同學,我想幫你補充一點。”“xx同學,剛才你第三個字讀錯了,我來幫幫你。”
教學目標 :
1、識10個生字,進行滲透性識字。學習書寫8個生字。
2、復習看拼音識字,學習多音字“正”。
3、學習偏旁:方框。
4、有節奏地朗讀課文,并會背誦。
5、進行熱愛我國傳統文化,重視家人親情和親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愫的滲透教育,讓學生更加熱愛生活。
教學準備:
1、收集有關“元宵節”的資料。
2、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 新課
1、說說過春節時,你覺得最快樂的事。
2、出示元宵,這是什么?前些日子我們剛剛過了什么節?(元宵節)
3、你們對元宵節有什么了解?
(正月十五元宵節的得名,是因為其節俗活動在每年陰歷的第一個月(元)月十五日夜(宵)舉行。元宵節還叫“燈節”。正月十五夜,街上到處火樹銀花。五彩繽紛的花燈上有各種謎語,供人們觀賞和猜測。正月十五吃元宵有團圓、甜蜜之寓意,象征全家團團圓圓,和睦幸福,象征全民族的大團結。)
4、你們還記得今年的元宵節是公歷的幾月幾日?世界上還有哪些地方的人們過元宵節?
二、師生共同參與探究
(一)、朗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在不認識的字下面點點兒。
2、老師大聲讀課文,你們坐好指讀姿勢,會讀的同學可以小聲跟著讀。
3、同桌互相幫助,要求:不會的字請同桌幫助。
(二)、學習生字
1、元宵節雖然過去了,但是老師還是給大家帶來了一些“元宵”,請大家品嘗。
我帶來的元宵可不是那么容易吃到的,請你們先把“元宵”背后的字學會了,才能品嘗到元宵的味道。(同學們認識的讀讀就行,把較難的字貼在黑板上。)
2、在課文中讀一讀大家都認識的生字。(出示課件)
3、請同學們用自己方法記憶這些教難的生字。
4、小老師教學生字,說一說記憶這些生字的好方法?
5、認識新偏旁:方框兒
與“團、圓”二字相結合,說明其表示“圍起來”的意思。
(三)、觀察田字格,看一看這些字是怎樣占格的。
1、自己觀察“團、歡”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導書寫。
3、學生獨立書寫生字。
三、游戲
摘燈籠的游戲。
方法:能正確讀出并能組詞的同學可摘到小燈籠。
>
《元宵節》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方案 篇14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喜歡過節嗎?這是什么節?你是怎么看出來的?(放元宵節動畫)
2.那天,你們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和誰在一起?(指名說)誰能照樣子再說說!(屏顯:元宵節的晚上,______在一起______。)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再來過一次元宵節好嗎?(板書課題:元宵節)
[點評:通過看動畫激發興趣;激發引導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觀察;聯系生活實際,適時安排“語文天地”中的內容。]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老師這兒有一首兒歌,能把元宵節的歡慶場面都表現出來,現在就讀給大家聽!(范讀)
2.大家想讀嗎?自己試一試!并注意哪個音節出現的次數最多。(指名答,板書:yuán)
3.找一找,yuán都藏在哪些詞里?(指名說)用筆把它們圈起來!然后四人一組,互相幫助,試讀這些詞。
4.指名讀,大家一起試一試!(屏顯:元宵節 湯圓 團圓 圓又圓)
5.給“圓”字開花,了解“圓”的意思,滲透“團圓”含義。
6.反復認讀,強化識字。自由帶拼音讀→師指字(屏顯)學生讀→同桌互相檢查、正音→去掉拼音自由讀課文→隨機指字讀
7.四人一個小組,把你識字的方法、竅門說一說。
8.以小組為單位匯報識字情況,并進行擴詞、說話練習。
9.滲透“元宵節”的來歷,創設意境,“送生字寶寶回家”。(屏顯:學生喊出生字寶寶的名字,認對后生字寶寶歸位)
10.游戲:“摘燈籠”。(想一想,本課生字都會認了,再舉手“摘燈籠”。)
11.“開火車”讀詞卡,為朗讀兒歌做準備。
[點評:先讓學生感知yuán,是因為本課生字有許多都跟它有關系,這樣教學提高了效率,還讓學生感到輕松而樂于接受,并能很自然地把“語文天地”中 “圓”的擴詞穿插進去; 再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認讀, 扎實地完成識字任務;設計小組活動,讓學生感受合作的氛圍,同時有效地使學生掌握了識字的方法。]
三、指導朗讀
1.自由讀兒歌。
2.學生讀,學生互評。
3.師范讀,引導學生有節奏地讀。
4.同桌互讀。
5.今年的元宵節過得怎樣?你能用一個詞來表達嗎?(學生自由發言)讓我們把這種心情帶入課文再讀一讀!
6.剛才在讀課文的時候,你想到了什么?(引導學生邊想邊讀)
7.請讀得最有感情的同學上臺表演。(創造性地朗讀)
8.還有哪些有趣的活動也在今天舉行?(拓展學生思路)
9.讓我們把美好、團圓、幸福、有趣的元宵節讀出來吧!(想讀的同學可以站起來,能背的同學就背)
[點評:創設意境,激發學生情感,讓學生自由地表達,從而達到最佳效果。]
四、創新拓展
1.我們中國還有哪些傳統節日?你能用這樣的句式給大家說一說嗎?(屏顯:______, _______在一起______ 。)
2.有一個節日,和元宵節很像,月兒也是圓圓的,你能猜出是哪個節日嗎?
3.如果我們把《元宵節》改成《中秋節》,你覺得行嗎?試一試!
[點評:既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嘗試創作童謠,又進行了創新實踐。學生在成功的體驗中,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
《元宵節》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方案 篇15
第一單元
元宵節
單元教學內容:
“元宵節”為主題,兩篇主體課文和一片自讀課文,安排了識字、寫字等基礎知識的學習,設計了筆順指導、擴詞、造句、積累偏旁及口語交際等語文活動。
單元教學目標:
1.認字25個,寫字16個。
2.復習看拼音識字。學習方框、火字旁、目字旁。學填常用偏旁表。
3.用“圓、燈、年”組詞。用“覺得”造句。續編燈謎。
4.背誦《元宵節》,初步認識對聯。
5.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地習俗,體會親情、友情,更加熱愛生活。
單元教學重點:
加強朗讀訓練,初步建立生字的音、形、義之間的聯系。
單元教學難點:
了解農歷正月十五的中國的傳統習俗,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
單元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等
單元教學時間:
6—7課時
元宵節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認識10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得朗讀課文,并能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認識10個生字。
教學難點:
認識10個生字,并能正確流利得朗讀課文。
德育滲透點:
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元宵節的習俗,體會親情、友情,更加熱愛生活。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方法:
聽讀法。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正月十五是什么節日嗎?在這個節日里我們都干些什么?吃些什么?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首詩歌《元宵節》。
二、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師范讀課文,生用手指課文,聽清字音。
2.學生練讀課文。(1)自己讀。
(2)同座互讀。
(3)指名讀。
窗外/月兒/圓又遠,
全家/歡聚/吃湯圓。
正月/十五/元宵節,
家家/戶戶/慶團圓。
3.學習生字。
宵 節 窗 圓 吃 湯 正 戶 慶 團
(1) 以小組為單位在識字小先生的帶領下認字。
(2) 師指導認識方框兒。
(3) 誰愿做小老師。
(4) 生字組詞接力游戲。
三、 背誦課文。
1.自己背。
2.開火車背。
四、總結:這節課同學們能認真讀課文,讀的有感情,并能背誦。基本上都能掌握認識的字。
板書設計:
元宵節
窗外/月兒/圓又遠,
全家/歡聚/吃湯圓。
正月/十五/元宵節,
家家/戶戶/慶團圓。
宵 節 窗 圓 吃 湯 正 戶 慶 團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會寫本課生字
2.學習偏旁“方框”
教具:
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兒歌《元宵節》,誰能把這首兒歌讀給同學們聽,也可以試著背一背。
2.檢查生字的讀音并組詞
用多種形式讀字音:指名讀、開火車、集體讀、學生a讀字音,學生b組詞
二、識字、寫字:
1.分小組自學,然后匯報:
學生a:按結構進行分類學習。“節”是上下結構的,“歡”“吃”是左右結構的,“慶”是半包圍結構的,“圍”是全包圍結構的……
學生b:“節”的偏旁是“草字頭”……
學生c:正的筆順是: ……
學生d:我會給節組詞:“節日”……
2.重點直到“歡、吃、團”三個字,請學生當小老師
歡 “又”字旁的最后一筆是點,第四筆是橫鉤,書寫時左寬右窄
吃 “口”字旁要寫的小,最后一筆是橫折彎鉤注意區別“ ”
團 寫方框時注意距離天字格上下、左右距離要相等
3.課件顯示生字結構筆畫
三、范寫生字、個別指導
四、課堂作業:
1.完成拼音田字格
2.寫出帶下列偏旁的字并組詞
( )( ) ( )( )
( )( ) ( )( )
( )( )
五、教學延伸:
學了這課后想不想過元宵節?查一下今年的元宵節是公歷的幾月幾日?你知道世界上還有哪些地方的人們過元宵節?
六、總結:
本課掌握較好,“團”字書寫還要加強練習。加強說話練習。
七、布置作業:
八、板書設計:
元宵節
歡吃
團
教學反思:
看花燈
教學要求:
1. 思想教育要求:調動學生相關的情感體驗,知道“元宵節”也叫“燈節”
2. 知識要求:學習本課生字詞語并能正確規范書寫
3.能力要求:培養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想象花燈的樣子。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能力。識字和寫字是本課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在了解課文基礎上,想象或說一說自己看過的花燈
德育滲透點:
知道元宵節也是燈節,想象花燈的樣子,表達美好的愿望。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再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花燈樣子
3.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具:
生字卡片、掛圖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上節課,我們了解了中國傳統的節日“元宵節”誰還記得他還叫什么節?
2.元宵節的時候,家家戶戶大街小巷掛起各種各樣的花燈,你們想不想去看一看?
3.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去看花燈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請同學借助漢語拼音讀兒歌
2.自由讀課文,不僅要讀準字音,還要邊讀,邊畫出生字
3.出示生字卡片,以多種形式鞏固生字讀音
⑴.齊讀生字卡片,開火車讀
⑵.小組長抽查用生字卡片進行學習
⑶.猜字游戲
三、理解課文內容,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說一說看到了什么樣的花燈?請你介紹給同學
2.指導朗讀
當你看到這么多花燈時,你想說什么?
⑴.元宵節,看花燈,大街小巷人歡騰。
⑵.各種彩鄧真奇妙,明年我也做花燈。
⑶.說一說你最喜歡課文中哪一種花燈?能畫出他的樣子嗎?
⑷.結合生活實際,想一想“明年我也做花燈”,要做什么樣子的?
⑸.我們也動手做花燈,元宵節的時候把他掛在家中,掛在大街小巷,你能說一說你的心情嗎?
請你帶著這種心情再讀一遍兒歌
朗讀兒歌的時候要讀出節奏來。
四、試背兒歌:
五、板書設計:
看 花 燈
“金魚” 吐 “奧運”燈
“猴子” 眨
看——做 “字母”燈
“小貓” 追
“蜻蜓” 立 “山羊”燈
六、課堂作業:
1. 讀詞語:
2. 先讀課文,在填空
3. 畫一盞花燈
4. 猜、編燈謎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會寫本課生字
2.學習偏旁“火字旁”“目字旁”
教具:
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出示一盞花燈籠)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一盞什么燈籠?你能給他起個名字嗎?
這節課,我們就和這些漢字朋友交朋友。
二、識字、寫字
1.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自學生字表。
2.檢查匯報,給漢字找家
3.鞏固生字讀音,建立音形聯系
4.小組自學
⑴.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
⑵.說一說你幫助了誰,誰幫助了你
5.重點指導“燈”、“金”“真”三個字書寫。
燈 “火”字旁的最后一筆是點,書寫是注意做高右低,左窄右寬
金 “金”字是上下結構的字最后一筆長
真 三橫,而且距離要相等
6.范寫生字,獨立書寫
7.個別指導
三、課堂作業
1.完成拼音田字格
2.看一看,填一填
四、總結:
本課掌握較好,注意“八”字頭與“人”字頭的區別。
五、布置作業
六、板書設計
看花燈
花(huā) 燈(dēnɡ) 金(jīn) 吐(tǔ) 立(lì) 各(ɡè) 真(zhēn) 年(nián)
年:
第五課時 語文天地
教學目標:準確抄寫單韻母,能用“圓、燈、年”擴詞,能用“覺得”造句。初步認識對聯。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聽寫:節日 立正 家家戶戶歡慶 花燈 金魚 真好 一年
二.抄寫a o i u ü 6個單韻母,抄寫時主義者幾個字母都站中格。
三.組詞,看誰組得多。
圓:( ) ( ) ( ) ( )
燈:( ) ( ) ( ) ( )
年:( ) ( ) ( ) ( )
四、 仿照例子說一說。
這個彩燈,我覺得很奇妙。
這個 ,我覺得很好吃。
,我覺得 。
五、 認識對聯
出示兩幅對聯
明月照九州 明月皎皎千門雪
花燈映萬家 華燈盞盞萬戶春
1.學生借助拼音讀對聯。
2.觀察對聯有什么特點。
3.你還看到那里有對聯。
六、課堂總結:
這節課同學們發言積極,你們學得真棒!
板書設計:
語文天地
組詞,看誰組得多。
圓:
燈:
年:
第六課時 語文天地
教學目標:學看日歷,了解“華人”的含義。口語交際:節日待客。
教具準備:日歷、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1。背誦《元宵節》。
2.用“圓、燈、年”擴詞。
3.用“覺得”造句。
二.學習看日歷。
1.拿出準備的日歷討論:陽歷、陰歷。
2.“元宵節”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在陰歷的什么時間?
3.討論:你知道世界上那些地方的人們過元宵節?
討論后匯報。華人遍布世界各地,雖然他們離開祖國很久,但他們還是按照華人的習俗過華人的節日,比如元宵節、春節。
三.口語交際:學習招待客人。
1.看圖說一說:元宵節那些人道家里來了?你歡迎他們來嗎?為什么?
2.以小組為單位表演。
3.全班表演。
4.評比。
四.課堂總結:這節課你又了解了那些知識?你學得高興嗎?
板書設計: 語文天地
農歷 正月十五 元宵節
陽歷 二月九日
第七課時 語文天地
教學目標:學習“口、火、目”字旁。猜謎語,集體續編燈謎。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學習偏旁
偏旁
表示的意思
例字
口
圍起來
圍、圓
火
目
1.組內討論。
2.填表。
3.小結。
二.續編謎語
1.自學《猜燈謎》
(1) 字讀課文,用學過的方法識字。
(2) 說一說:什么是燈謎?燈謎跟普通謎語有什么不同?
(3) 師小結。
2.續編燈謎。
每小組商量編一個謎語。
匯報。
三.課堂總結: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
四、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偏旁
表示的意思
例字
口
圍起來
圍、圓
火
目
單元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