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鵝》教案
教學目標1、通過朗讀,理解古詩大意,感受古詩美。
2、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感受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
3、在美的感受中加深學生對生活與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充分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表現《詠鵝》的情境 。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出示課件。)
師:同學們,這幅畫漂亮嗎?這首詩背過了嗎?
師:這是唐朝詩人駱賓王七歲時寫的一首詩。讓我們一起來誦讀一遍,好嗎?
師:這首詩大家最熟悉不過了,有的同學甚至三歲就會背誦了。誰來介紹一下這首詩的作者?
師總結:
駱賓王,幼年就資質穎悟,聰慧過人。7歲時即景賦《詠鵝》詩,一時傳遍鄉閭,譽為神童。晚年參加徐敬業揚州起事,并寫下了著名的《計武氏檄文》。
二、指導朗讀,講解詩意
師:誰來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生:寫出了駱賓王對鵝的喜愛之情。
生:寫出了鵝可愛的樣子……
師:大家說得真好。詩人用寥寥幾筆就把鵝那優美的體態以及詩人對鵝的喜愛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1、注詞釋義
詠鵝:用詩詞來贊美鵝。
項:頸的后部。這里代指脖子。
撥:劃。
掌:詩中指鵝的腳掌。
2、古詩今譯
鵝,高昂著頭頸朝著天,唱著歌。白色的羽毛悠悠浮動在綠水上,紅色的鵝掌劃動著清清的水波。
3、名句賞析
首句連用三個“鵝”字,表達了詩人對鵝十分喜愛之情。這三個“鵝”字,可以理解為孩子聽到鵝叫了三聲,也可以理解為孩子看到鵝在水中嬉戲,十分欣喜,高興地連呼三聲“鵝、鵝、鵝”。
次句“曲項向天歌”,描寫鵝鳴叫的神態。“曲項”二字形容鵝向天高歌之態,十分確切。鵝的高歌與雞鳴不同,雞是引頸長鳴,鵝是曲項高歌。
三、四句寫鵝游水嬉戲的情景:“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浮”“撥”兩個動詞生動地表現了鵝游水嬉戲的姿態。“白毛”“紅掌”“綠水”等幾個色彩鮮艷的詞組給人以鮮明的視覺形象。鵝白毛紅掌,浮在清水綠波之上,兩下互相映襯,構成一幅美麗的“白鵝嬉水圖”,表現出兒童時代的駱賓王善于觀察事物的能力。
頭一句三個鵝字,寫出了孩子們初見鵝時的驚喜。接下來的三句話,寫活了鵝的神態。那一群白鵝悠閑地游來游去,正昂著頸高叫著,像是在談天,像是在對唱,更像是在向天歌唱。它們在水中游來游去,潔白的身體浮在綠水中,紅紅的鵝掌向后輕輕撥動著清清的河水,蕩起一片漣漪。這是一幅多么輕松、快樂、自由,多么純真美麗的畫面啊!
三、全課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