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鵝說課稿
快快樂樂學古詩——詠鵝說課長期以來,課堂教學注重強調“傳道、授業、解惑”的要求,忽視學生的頭腦是一個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的觀點,堅持“教師中心論”,從而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式化,缺乏生氣和樂趣使師生的生命力在課堂中得不到充分發揮。新型的課題教學從素質教育的需要出發,從優化教學結構入手,構建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強調師生互動,注重師生交流,重視師生間、生生間動態的信息交流,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由過去的主角轉變為“平等中的首席”;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發展的促進者與合作者。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的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
一、設計理念
《詠鵝》是一首兒童十分熟悉的古詩,不少孩子在幼兒時就會誦讀。詩文韻律優美,節奏感強,富有想象力,非常適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閱讀”放在閱讀教學階段目標的第一條。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應把“讓學生能朗讀課文并感受閱讀的興趣”作為起步階段閱讀教學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種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地讀書,把讀書當成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感受語言的特點和閱讀的樂趣。
在執教《詠鵝》教學活動時,我主要利用孩子的直覺記憶力和潛意識,讓學生在自然的狀態下快樂吸收,感受詩的意境。在教學中,我注重發揮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作用,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人,快快樂樂地學古詩。
二、說教材
《詠鵝》是駱賓王七歲時所寫的一首詩,從兒童的眼光看鵝的游水嬉戲的神態,寫得極為生動活潑,充分表現出兒童時代的駱賓王善于觀察事物的能力。本首詩首句連用三個“鵝”字,表達了詩人對鵝十分喜愛。這三個字,可以理解為孩子聽到鵝叫了三聲,也可以理解為孩子看到鵝在水中嬉戲,十分欣喜,高興地連呼三聲 “鵝、鵝、鵝”。第二句“曲項向天歌”,描寫鵝叫的神態。第三、四句寫鵝在水中嬉戲的情景:鵝白毛紅掌,浮在清水綠波之上,兩下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白鵝戲水圖”。全詩極富童趣,貼近兒童生活,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充分地動腦、動口、動手,體味到童年生活的樂趣。
本課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本課的10個生字,讀準字音,了解字義,認識一個部首。會寫本課的5個字,做到正確、工整、結構勻稱。
2、能力目標:結合插圖展開想象,感受古詩所表現的美好意境。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欣賞鵝的形象、顏色、姿態,感受鵝的美好形象,受到美的教育,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1、感受鵝的美好形象,產生對鵝的喜愛之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了解詩意,感受詩的意境。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白鵝頭飾
三、說教法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充分體現十六個字:書聲朗朗、議論紛紛、高潮迭起、讀讀寫寫。針對以上教學思想,根據學生天真可愛、活潑好動的天性,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以“詠鵝”為主線,以活動為源頭,創設了多種體驗、感受、表現的形式和通道,吸引著學生積極參與。在注重語言教學的基礎上,還融入了藝術教學,發展了學生的綜合潛能,體現了跨學科綜合性學習的課改思路。使整節課充滿了童趣,激活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