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和牽牛花》教學設計之一
教學設想:
《丁丁和牽牛花》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中的第二篇課文,這篇課文主要以“愿望”為主題,通過丁丁實現了讓奶奶足不出戶就能欣賞牽牛花美麗身影的故事,表現了丁丁熱愛、體貼奶奶的一片淳樸而可貴的孝心,教育學生生活中要理解他人、關心他人,用自己的勤勞與智慧來實現愿望。
由于我所教的學生是從小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對牽牛花的生長環境、生長特點是不了解的,如何能讓學生喜愛牽牛花,了解丁丁的美好愿望,從而在故事中悟出那些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情感是這篇課文的最終設想。牽牛花不僅實現了丁丁的愿望,牽牛花也給奶奶帶來了歡笑,正是小小的牽牛花,把祖孫兩代人的相互理解、相互關心的情感充分展現出來。在課文的開始,我直接以一段牽牛花的錄像引入,讓學生直觀形象地了解牽牛花的外形及特點;丁丁帶給學生們的花種自然而然地激起了學生親手種花的愿望,為什么丁丁要送花種給同學們?為什么丁丁要種牽牛花?因為丁丁和牽牛花之間有一個小秘密,你想知道嗎?用牽牛花作為問題引入,這一設計,既新奇又有趣,為的是捕捉孩子們好奇的心理特點,此時,閱讀課文不再是一種形式,而成了孩子們解決心中的疑問、尋找答案的途徑了,這種閱讀方式與以往的閱讀有了根本的區別,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讀書的積極性。
在現實生活中,孩子是家庭中的核心,一個孩子的身邊圍繞著四個、六個甚至更多愛他、呵護他的人,從小到大,接觸到的是大人們給予自己的一切一切,所有的這些在他們看來是應該的、理所當然的,正是這些無微不至的關懷使孩子們不懂得怎樣去理解別人、關心別人,而丁丁作為同齡的孩子,作為學生們的好朋友,他的愿望就成了孩子們的教育點,結合這一教育點,丁丁送給同學們的花種則成了孩子們開始關注別人的起點,你種的花擺在哪里,為什么?這一思維的發散,使學生擺脫課堂,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結合身邊的人說出自己與丁丁不同的美好愿望,再結合課后題設計出不同年齡、不同工作的人不同愿望(如環衛工人的愿望,失學兒童的愿望……)這一環節的設計,既參考了語文課本,又走進了相現實生活,學生的分小組討論,在交流中體會到人世間的真、善、美,使人的情感在學習之后逐步得到升華,充分體現了語文的生活性與人文性。
教學要求:
1、初讀課文,了解丁丁的美好愿望。
2、認讀15個生字。
3、繼續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文中解疑、文中識詞、詞中識字的能力。
教學準備:牽牛花錄象,圖,字卡,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出示牽牛花圖)同學們,你們知道它是什么花嗎?你在哪里見過?
指名請學生回答,它的名字叫牽牛花。板書:牽牛花
牽牛花是一種非常容易成活的一種植物,但在城市中很少見到,我們一起到郊外了解一下牽牛花吧。(放牽牛花錄象)
問:看完了牽牛花,你想說些什么?用簡單完整的話說一說。
(指名自由發言)
2、看來你們也很喜歡牽牛花,對嗎?你們的好朋友丁丁也喜歡牽牛花,他不僅喜歡,還親自種了一棵牽牛花,看,丁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