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借尾巴》教學案例
一、教學設計思想:《語文課程標準》強調,低年級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喜愛閱讀,有濃厚的閱讀興趣。”本節課的教學立足以創新教學為理念,著力于體現新型的學習方式及語文學習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以生為本,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情境,營造寬松、平等、民主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輕松、快樂地學習。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語言實踐中學會語言。
我立足發展“以學生探討為主、多樣化個性化的多種學習行為”,讓學生通過與環境(包括網絡環境)的交互作用,通過“自主做”來獲取知識;學會合作學習、協商學習;學會自身發展。
教學內容分析:《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故事通過敘述小壁虎向小魚、老黃牛、燕子借尾巴的經過,向我們介紹了魚、牛、燕子尾巴的用處和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點。柯文與科普知識與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之中,深入淺出,引人入勝,使孩子們既學習了科學知識,又受到了美的熏陶。
全文共七個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講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小壁虎被蛇咬住了尾巴,它掙斷尾巴逃走了,說明壁虎的尾巴有“逃生”的用處——多虧了掙斷尾巴,才保住了性命。沒有尾巴太難看了,于是,小壁虎要去借尾巴。第三、四、五自然段分別講了小壁虎向小魚、黃牛、燕子借尾巴,結果都沒有借到,原因就是:它們的尾巴都有用。第六、七自然段講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很難過,回家告訴媽媽,媽媽笑著告訴它已經長出新尾巴了。這又告訴了我們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點。文章反復采用相同的句式,敘述了不同的內容,既易于學生接受,又富有生活情趣。
學生分析:學生已經養成良好學習習慣,自學能力強,喜歡動腦筋,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都較好。因此,本節課我想在相信學生能力的前提下,引導孩子們分析文中內容。通過教師恰如其分的引導,使他們在讀中感悟,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正確認讀本課十六個生字,會寫六個生字。
2、能力目標: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壁虎、小魚、老黃牛和燕子尾巴的用途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點。
3、情感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分角色表演課文的過程中獲得文明禮貌的教育。
三、教學重點、難點:
由于低年級兒童知識水平有限,生活圈子窄小,對于一些自然科學現象不甚了解,因此,小魚、老黃牛、燕子尾巴的用途是本課的重點,壁虎尾巴具有保護自己的作用及可以再生的特點是本課的難點。
四、媒體設計思想:
1、課前準備:通過收集、提供各種網絡資源增強學習的開放性。
課前讓學生預習或了解、試圖理解或探討學習內容,為了讓網絡更好地為學生服務,拓展孩子們的視野,增長見識,我還搜集了一些動物尾巴的圖片和資料,這些精心的課前準備讓孩子們把課堂知識向課外閱讀、觀察、研究這一應用上得到延伸,把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結合起來,大大增加了課堂知識的密度。充分體現了網絡教學的特色!
2、定向導入:通過現代媒體提高定向導入的快捷性。
除了通過傳統方法和媒體外,還通過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手段來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新舊知識的自然鏈接,為新知的學習奠定基礎。上課伊始我出示了一張小壁虎的圖片,學生馬上就被這只可愛的壁虎吸引住了,使學生對課文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