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小路》教學案例
【情景說明】《美麗的小路》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有愛護環境衛生的愿望和行為。是本文的教學目標之一。
【教學片斷】
(案例描述)
課文學完了,我設計了一項特別的作業:你打算怎樣為學校“美容”?用實際行動來完成。對于這項特別的作業孩子們顯得很興奮,熱情很高。
一周后,該匯報作業完成情況了。
上課鈴剛響,教室里嘰嘰喳喳,一只只小手舉得高高的,小臉蛋漲得通紅,孩子們爭先恐后匯報自己的作業。
生:我有一天下課時,看見一個小同學把紙在地上,真臟!我上去拉住他,讓他撿起來,他不理我,走了。
師: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生:不知道。
師:你對別人不對的行為能阻止,這很好。(轉向同學們)說:那我們怎樣做才能讓那個小同學改正錯誤呢?
(學生紛紛舉手)
生:說話要有禮貌。
生:說道理:我們要保護環境衛生,你扔一張紙我扔一張紙,那校園就太臟了。
生:如果他不撿,我就幫忙撿起來。
(我贊許地點點頭)
生:昨天放學的時候,我看見我們班的翟一灃在摘花壇里的樹葉,我剛勸他,他的臉就紅了,還跟我說“對不起”。(這個同學發言時,翟一灃同學的表情很不好意思)
師:是啊,你做得很好,老師也為你高興。(轉向翟一灃)我想,你提到的那位同學今后再也不會那樣做了。(翟一灃同學連連點頭)
生:我值日那天,不僅把教室打掃干凈了,還把我們一年級的走廊也打掃干凈了。
師:你做得對。
生:我每天都把自己的垃圾用一個塑料袋裝好,等放學的時候再扔到垃圾桶去,從來不亂扔。
師:你這個辦法真好,想得非常周到,其他同學也可以向他這樣做。
……
一節課就這樣過去了,聽著孩子們發自內心的話語,感受著一顆顆純潔的童心,我的內心充滿喜悅。
【案例分析】
語文教學提倡要放大,語文教師要樹立大語文觀。新課程標準指出:一節優秀的語文課應該讓孩子“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在教學這課時,我嘗試讓孩子把課堂所學延伸到課外,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把所學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實現知識的遷移,使課內課外有機整合,使課堂變得更“充實”、更“厚實”。同時這一環節也充分地體現了德育的滲透,也許能比一節班會課給學生行為習慣的影響更大、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