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6—(精選12篇)
認識6— 篇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2頁的例題,第22~23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材簡析]
認識6~9是先通過主題圖數出6~9各個數,再通過算珠一一對應地抽象出6~9,讓學生認數、寫數。然后在“想想做做”里通過涂一涂、數一數、寫一寫、畫一畫、說一說等方式,加深對6~9的各數含義的認識,并注意培養學生的數感和估計意識。
[教學目標]
1經歷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6~9的過程,認識并會寫6~9,掌握6~9的順序。
2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簡單現象,發展初步的數感。
3感受生活處處有數學,能夠運用數,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4能主動與同伴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復習舊知
1談話激趣: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朋友,你們瞧,它是誰?(電腦演示可愛的動物“狗貝貝”及帶來的數字娃娃)數字娃娃依次出示,并讓學生根據出示的數練習認數、讀數。
2復習舊知:瞧,這些數字娃娃多粗心呀!連隊伍都沒有排好,誰能把它們從小到大排排隊?引導學生復習5以內數的順序。
3談話:今天老師帶來了一袋漂亮的玻璃珠,同學們每人抓一次,看你抓到了幾顆?引導學生初步接觸6~9。
[評:通過多媒體課件復習舊知識和利用抓珠子的情境教學,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觀察思考,探究新知
1認識6~9。
(1)提問:(電腦課件出示:屏幕中有老師帶領學生做套圈游戲)同學們,你觀察到什么?小組交流。通過學生匯報得到:6名學生、7個人、8個套圈、9個套樁。
(2)在計數器上分別撥出6、7、8、9個珠子,小組里互相看看撥得對不對。
(3)從學具盒中分別找到這些數字卡片。教師說數,學生舉相應的數字卡片。組長說數,組員舉數字卡片。
(4)涂色游戲:看到相應的數,就在下面相應數量的圈里涂上顏色。(“想想做做”第1題)
2學寫6~9。
(1)提問:我們認識了6、7、8、9這4個好朋友,你覺得它們像什么?怎樣把它們寫好呢?鼓勵學生采用自己獨特的記憶方法。教師重點指導寫數的方法,先講清起筆、運筆,再臨摹寫在22頁的田字格里。
(2)談話:今天我們的老朋友“狗貝貝”又給我們介紹了它的新朋友。我們來認識一下吧,(電腦課件出示鯊魚、金魚、蝦、蟹)數數它們分別有多少?并把它們的數量寫出來。你要寫對了,它們就會吐泡泡向你表示感謝呢!(“想想做做”第2題)
[評:這一層的設計,主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來獲取新的數學知識。學生在生活中已經認識了6、7、8、9,所以在教學中教師依據他們已有的經驗設計了舉數字卡片的游戲,來鞏固學生的已有知識。并且注意分組合作交流,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寫數對低齡兒童來說是比較枯燥的,這里設計了老朋友“狗貝貝”介紹新朋友,讓學生反復學寫數字,學生樂于接受,從而達到練習的目的。]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講述:我們認識并會寫6、7、8、9了,下面“狗貝貝”想帶領你們這些聰明的小朋友到闖關游樂城去玩玩,咱們出發吧!(電腦課件出示游樂城)
1第一關:看數繼續畫。(“想想做做”第3題)
交代:每個同學有一張題紙請你幫貝貝繼續畫,要求看清上面的數。
學生做完到實物投影下展示,并反饋。
2第二關:打撲克,比大小。(“想想做做”第4題)
交代:每個同學拿出數字卡片,同桌為一組,兩人同時出任意一個數,同時說出比較的結果,快的一方獲勝,可以得到對方的卡片。
選幾組學生匯報,學生可以互相評價。
3第三關:找座位。(“想想做做”第5題)
(1)(課件出示:8說:“我應該站在哪里?誰比我小呢?”7說:“誰比我大?我應該站在哪里?)
學生小組討論匯報結果。由于答案不是惟一的,所以只要答對就予以肯定。
(2)學生在題紙上填尺子刻度,并觀察5離8近一些,還是離1近一些?
4第四關:吃水果。(“想想做做”第6題)
講述:“狗貝貝”對每一位同學都很滿意,它為每個小組拉了一車水果作為獎勵,只要你答對了它的問題,就可以得到水果。分小組合作練習,做完后學生互評。
5按要求排隊。
教師先選一組示范:第6個同學舉手,前面8個同學向左轉,第7個同學蹲下等。以小組為單位排隊,選出發令員提出要求,學生分組活動。
[評:教師把“想想做做”中的習題用闖關游戲的活動形式呈現,并安排了按要求排隊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始終在輕松的氣氛中鞏固所學知識,并把知識運用于生活。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同時也要回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四、總結評價,歸納學法
提問:同學們,這節課大家學得高興嗎?你們每個同學都很認真。你學到了哪些本領?同伴給你什么幫助?互相說說,再告訴大家。
[評:最后的總結很有必要。讓學生自己總結出學習的方法和所學到的知識,體會到互相合作、主動探究是學習的好方法。]
[總評]
本節課最大的特點是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讓他們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學生始終以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進行學習,符合《數學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和新思想。由于學生在以前接觸過6~9這些簡單的數,教師根據學生的情況把重點放在知識的應用上。學生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師在整節課巧妙地利用了“狗貝貝”這個孩子學生喜歡的卡通形象帶領孩子學習。開課用它來復習舊知,在掌握新知以后又運用了多種活動形式把教材中的習題融入課堂,加入實踐性的排隊游戲,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本節課很好地體現了教材的編排意圖,真正體現了“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的新理念。
認識6— 篇2
小學數學第一冊練習九
l 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第一冊教科書第64——65頁及練習九的第1——3題。
l 教學目標 :
1. 引導學生經歷認識10的過程,發展學生的數感。
2. 學會10的數數、認讀、寫數、大小比較和10的分與合,對10的數概念獲得全面認識和掌握。
3. 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觀察能力及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4. 引導學生感受數10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l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直尺、學具圖片、掛圖、數字卡片、小貝殼圖片等。
l 教學設計:
(一) 創設情境
老師請大家猜一猜。
a. 有一個數,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還表示起點,它是誰?(貼圖片0 )
b.能與0做鄰居的又是誰?(貼圖片1 )
c.在我們所學過的數字中誰最大?(貼圖片9 )
d.故事:9知道它最大可驕傲了,它對0至8各數字說:“你們誰都沒我大,特別是你——0,表示一個物體都沒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聽了可傷心了。1走到0的身邊,和0想出了一個很好的辦法對付9。這時,9沒話可說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個什么辦法?
學生可能猜出許多不同的辦法,教師引出1和0的想法:
1和0聯合起來,站在一起組成“10”,10是兩位數,當然比9大。設計意圖:
在這一環節中,我創設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情境,使學生既復習了9以內數的大小比較,又引起了新的教學思考:1和0用什么辦法使9沒話可說?引出新課題。這里可以使學生感悟到兩個數字可以組成一個新的數,數和數之間是有聯系的,是可以組合的。
(二) 探究學習
板書:10的認識
齊讀“10”。
1.學習10的含義及10以內數的順序。
(1) 聯系實際,舉與10有關的例子。
我們的身邊或我們生活中有許多與10有關的物體,你能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嗎?
師:同學們舉了很多例子,像這樣:人的手指、腳趾、一組的人數、氣球個數、花的盆數等等,都可以用10來表示。
(2)做排隊游戲。
請小朋友們站成一排(8人),問共有幾個人?
(老師站進去)現在有幾個人?(9人)
如果想讓第一排有10個人,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數一數現在有幾個人?誰是第10個人?你是從哪邊數的?還有誰也可以是第10個人?怎樣數?
設計意圖:
這個活動的設計,給每一個學生展開了豐富的活動平臺,讓學生在充分的活動空間中舉出許許多多與10有關的例子,如:人有10個手指頭、10個腳指頭、10個同學組成一組等。通過讓學生舉例、動一動、說一說、數一數,知道10可以表示物體的個數,使學生經歷了由物抽象到數的過程,感悟到數與生活的聯系,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就在生活中。
2. 10的位置與大小。
(1)尺子上的數字。
同學們經常用到尺子,請小朋友觀察,9在8的后面,10在哪里,為什么?
老師這里也有一把放大的尺子,誰知道空格里應該填幾?
投影儀出示:
全班齊讀0——10,再齊讀10——0。
(2) 比大小。
10和9中間用什么符號來連接?
10 9 反過來 < 10
設計意圖:
利用直尺教學10的位置,使學生一目了然,建立數感。同時,使學生再次認識到數字與生活密切相關。在比較10的大小時,給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比較空間,這樣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也得到了較好的培養。
(3) 10的寫法。
我們學習了10的這么多知識,那我們該怎樣去寫10呢?
在田字格里練習寫10。你是怎樣寫10的?
生答:左邊是1,右邊是0,要占用兩格。
(由于學生已學過1和0的寫法,所以書寫時并不困難。)
(4) 10的分與合
(1)情境引入
一個星期天,小明準備去看望奶奶,給奶奶帶點什么呢?對了,這里有10個蘋果,給奶奶帶去吧!但是一個袋子裝不下,就把10個蘋果分別裝到兩個袋子里,小明可能會怎樣裝這10個蘋果呢?
(2)五人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請你拿出10個蘋果學具圖片,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們分成兩堆。其中一人做好記錄,說出不同的分法。(學生活動,老師展示蘋果樹圖)
(3)匯報結果(學生把蘋果掛到蘋果樹上的合適位置)。
(4)學生觀察,鞏固新知。
剛才大家通過分蘋果,知道了10的組成,可是,要把這么多的組成都記下來,可真不容易。請同學們觀察一下,可以減少哪些記憶內容?
引導學生說出:看一個,記兩個,最后得出結論,只需記住5個即可。
10 10 10 10 10
1 9 2 8 3 7 4 6 5 5
用最快的方法記憶10的組成。
(5)游戲,組成10。
師生互動
教師說一個數,學生說一個數,兩個數組成10。
設計意圖:
在這一環節中,我采取了從創設情境入手,以小組合作展開學習、探究,讓學生自己去發現10的分與合。使學生人人都動口、動腦參與學習。在探求知識的過程中,領悟到了好的學習方法,培養了自主學習的意識。
(三)課堂作業
1.看掛圖填數。
學生模仿指揮員發出命令,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情景。
2.猜數游戲。
正確猜出小貝殼下面的數字,獎勵小貝殼。
(四)課堂小結:
師帶領學生回顧本課內容,然后提問:
你這節課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認識6— 篇3
目標:,知道9的形成及能手口一致點數9以內數量的物體。
內容:
過程:(一)、手指游戲
我說1,我對1,一根手指就是1;我說2,我對2,1添上1就是2;
我說3,我對3,2添上1就是3; 我說4,我對4,3添上1就是4;
我說5,我對5,4添上1就是5; 我說6,我對6,5添上1就是6;
我說7,我對7,6添上1就是7; 我說8,我對8,7添上1就是8;
我說9,我對9,8添上1就是9。
(二)、認識數字9
1、《拔蘿卜》拔出9,知道9在8的后面。
2、用橡皮泥制作9寶寶。
(三)、學習9的形成(視頻儀)
1、故事《排節目》的形成。
2、給9寶寶印畫。
小結:看一看誰印得好,老師給小朋友貼在墻上。
(四)、總結
今天我們學到了新本領,回家表演給爸爸媽媽,好嗎?
認識6— 篇4
認識=、>、<
儀征市新集中心學校 凌廣紅
教學內容:數學第一冊第五單元 第四小節
教學目標 :
1、在運動會的情境中,通過觀察比較,了解“同樣多”“多”“少”的含義,認識=、<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會比較以內數的大小。
2、在比較過程中滲透“一一對應”的思想,初步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比較。
3、在探索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中,發展初步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準備:運動會的掛圖、各種小動物的頭像
教學過程 :
一、情境導入
談話:森林運動會開始啦,你們想不想去看看?
1、出示情景圖
提問:瞧,運動員登場了,同學們看一看有幾支代表隊?
2、學生匯報
3、在仔細看一看,每個隊有幾名隊員?
生答
二、設計比賽方案
談話:現在四隊隊員要進行拔河比賽,可是比賽方案還沒有呢,請你來當小裁判,你想讓哪兩隊在一起比賽?
1、分組討論比賽方案
2、小組匯報,教師板書
三、認識=
提問:剛小朋友想出了好多種比賽方案,你們覺得哪個隊比賽最能體現拔河比賽的公平?
學生回答。
1、問為什么,師貼圖板書。
2、我們來把小兔和小猴手拉手,看看它們是不是都有好朋友?
一邊說一邊連線。
3、你發現了什么?生答,所以它們一樣多。
4、在4與4之間寫=,它的名字叫“等號”,跟老師來讀。
5、仔細看一看等號應該怎樣寫?
6、你認為寫等號有什么要注意呢?
7、你們觀察的真仔細,教師范寫,你們也能象老師一樣嗎,打開書試一試。
四、認識>、<
1、師:為什么你們覺得小松鼠隊和小熊隊不公平呢?
生答
2、松鼠有幾只?師貼圖并板書5
小熊有幾只?師貼圖 并板書3
3、我們來看一看,教師連線
哦,通過圖,小松鼠確實比小熊怎樣?也就是5比3怎樣?
4、我們也可以用符號來表示(板書:大于號)它的名字叫“大于號”跟老師讀,5>3
5、大于號怎樣寫呢?
直接范寫,學生練寫
6、小松鼠比小熊多,那么小熊比小松鼠呢?也就是3比5怎么樣?我們可以用小于號來表示(板書:小于號)它的名字叫小于號,跟老師讀小于號,3<5
7、小于號怎樣寫呢?
直接范寫,學生練寫
五、>、<比較
1、剛才我們已經認識了>、<,>和<長的非常像,你能看出他們不同的地方嗎?
對,他們開口不同,開口朝左,尖尖朝右的是大于號,開口朝右,尖尖朝左的是小于號
2、這是>,這是<
下面老師說,你們也用手勢來擺一擺。
師說大于號生擺,師說小于號升擺。
3、>和<長得很像,我們經常會把它們給認錯了,于是他們編了一首歌讓我們記住它們,聽
大口朝前大于號,尖尖朝前小于號,大口對大數,尖尖對小數,牢牢記住莫忘掉。
六、鞏固練習
通過剛才的拔河比賽,我們認識了三位新朋友,下面我們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也來賽一賽好嗎?
1、圓片弟弟給你們出題目了,有幾個圓片?
誰愿意上來帖,要和它同樣多,比它帖的多,比它貼的少。
2、圓片弟弟看到你們把題目做出來了,有點不服氣,把三角和方形也找來考你們。
出示題目
第一題
3、你聽,他們只夸你們聰明呢!你們能把下面題目做出來嗎?
打開書做題目
4、我們來看最后一題,出示4> ,是什么意思?
集體訂正
七、總結
認識6— 篇5
(四)認識 = 、> 、<
一、 教學目標:
1、 初步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了解“同樣多”、“多”、“少”的含義。認識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
2、 會比較5以內數的大小。
二、 導入:
故事:第三天,小兔子們又去采蘑菇了,今天的蘑菇比較少了,他們才采到四朵蘑菇,他們回到家,準備吃了,(出示:四只兔子和四朵蘑菇一一對應。“=”兔子和蘑菇的數量一樣多。)這時兔媽媽回來了,有五只兔子了,只有五朵蘑菇,媽媽沒得吃怎么辦?(兔子比蘑菇多了一個。“﹥”)老大和老二想平時媽媽那么辛苦,應該讓媽媽吃,所以老大和老二就偷的走掉了。(這時兔子的數量比蘑菇少,“)”)出示:=、〉、﹤
三、 教學過程:
1、 教學“ = ”①一個對一個比,你從中知道了什么呢?
②教師示范寫法“ = ”。
③學生操作,擺幾個○對應擺同樣多△。
2、 教學“>”
①從圖中讓學生看出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幾比幾多?可以用什么符號表示呢?“>”叫大于號,5>3,讀作5大于3。
②講評書寫。
③用同樣的方法教學“<”。
④小結。
3、 鞏固強化:做一做:1—3題,相對應的一課一練。
教后記:1 通過小白兔的故事,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基本能夠掌握大于號、小于號、等于號。
2 通過記兒歌的方法使學生區分清楚大于號、小于號的方向。
3 有一小部分學生對于大于號、小于號還不太能區分。主要是方向性的錯誤。
認識6— 篇6
(五) 認識6—9
一、 教學目標:
1、 情境中抽象出6—9的過程,認識并會寫6—9。
2、 能主動與同伴合作交流。
二、 教學過程:
1、 認識6—9。
①出示套圈游戲,觀察到什么?小朋友交流匯報。
②在計數器上分別撥出6、7、8、9個珠子。
③找數字卡。
④涂色游戲,想想做做第1題。
2、學寫6—9。
三、 鞏固深化:
第一關:游樂城,想想做做第3題。
第二關:打撲克,比大小。第4題。
第三關:找座位。第5題。
第四關:吃水果。第6題。
四、 總結評價,歸納。
教后記:1 小學生基本上能掌握6、7、8、9具體含義和書寫。
2 較多錯誤的是8的書寫順序。
3 聯系生活用數字說話學生還說得不夠好,不夠開闊。
(四) 10的認識
一、 教學目標:
1、 發展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2、 在交流中認、寫10,理解1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
二、 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小朋友位我們帶來了一個節目。《數鴨子》音樂響起,10個小朋友正歡快的在臺前跳舞。今天,我不是叫你們數鴨子,我請同學們幫我數一數由幾個小朋友在跳舞。
三、 學過程:
1、 出示掛圖,數出10個小朋友。
2、 實物操作。(用圓形代替小朋友)
3、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數字是10
4、 拓展應用,你能用10說句話嗎?小組內說一說。
5、 寫10比賽。
6、 總結。
四、 鞏固深化:①想一想做一做:第1題。認數,數數。
②游戲2—4題。
五、 總結談話:在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本領?你是怎樣想的?
教后記:1 這節課由于內容比較少,所以學生比較容易掌握。
2 書寫也寫的比較好。
認識6— 篇7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0~21頁的例題,第21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材簡析]
教材在認識1~5和0這兩段內容后面,安排了“=、>、<”,使學生認識表示數的大小關系的這三個符號,并加深對已學的數的認識。
比較兩個事物的多少,基本方法是一一對應。教材以“森林運動會”上的動物為素材,引導學生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比較,并把比較的結果用=、>和<表示。先從兔子和猴子的只數一一對應的比較中,認識“同樣多”,理解“=”的意思、讀法和用法;再把松鼠和小熊一一對應起來,通過觀察認識“…比…多”、“…比…少”,聯系比較的結果,理解“>”和“<”的意思、讀法和用法。教材中還分別安排了=、>和<的寫法。
“想想做做”根據數的大小進行判斷,使學生會用=、>或<表示兩個數的關系。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會用=、>或<表示兩個數的關系。
教學難點是會用>、<表示兩數關系。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了解“同樣多”、“多”、“少”的含義。認識=、>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會比較5以內數的大小。
2發展初步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的活動,喜愛學習數學。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誘發參與
導入: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喜歡哪些小動物?有一天,森林里熱鬧了起來,原來呀——“森林運動會”開幕了。(出示主題圖)
提問:瞧,有哪些隊的小動物參加了比賽?你能知道他們每隊各有多少名隊員嗎? (學生數一數匯報)小朋友們,你們從中能知道些什么呢?(松鼠隊隊員最多;小熊隊隊員最少;小兔隊和小猴隊隊員同樣多。)
[評:教師注意創設教學情境,將學生喜愛的“森林運動會”的場景作為教學的切入點,學生能快速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掌握學習的主動權,饒有興趣地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1教學“=”。
講述:剛才有小朋友說小兔隊和小猴隊隊員同樣多,是不是這樣的呢?讓我們將它們排一排、比一比就知道了。
提問:小兔隊有幾只?(4只)貼出4只兔。小猴隊有幾只?(4只)對應貼出4只猴。
提問:一個對一個地比,你從中知道了什么呢?(小兔和小猴同樣多;4個對4個正好同樣多;4和4相等……)
提問:4和4相等,我們可以在4和4中間用什么符號來表示呢?(學生猜一猜,再看看書上是怎么說的。)
討論交流,說明:像“=”這樣的符號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它的名字叫等號,4=4讀作:4等于4。(板書)
學生齊讀,觀察“=”號的寫法。(上下兩橫對齊一樣長)
教師示范寫法,學生描紅。
學生操作:先擺幾個○,再對應擺同樣多的△,然后寫一寫,說一說幾等于幾。
2教學“>”。
講述:小兔隊和小猴隊同樣多,現在再讓我們看看松鼠隊和小熊隊的情況。
指名貼出松鼠的只數,再一一對應貼出小熊的只數,讓學生說說從圖中知道了什么。(松鼠隊比小熊隊多;小熊隊比松鼠隊少等)
提問:從圖中看出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幾比幾多?
提問:4和4同樣多,我們可以用等號來表示,那么5比3多,可以用什么符號來表示呢?(學生猜一猜,再看書上是怎么告訴我們的。)
學生猜一猜,找一找,相互交流。
說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另一位新朋友(板書>),它的名字叫“大于號”,5>3讀作:5大于3。(板書)
提問:讓我們仔細瞧瞧,>長的是什么樣子?學生匯報。
提問:>怎么寫呢?哪位小朋友能寫給大家看一看。(指定3人板演,其余學生書空)
講評書寫,學生描紅。
提問:你們能用手勢做出>的樣子嗎?
學生用食指和中指做出>。
提問:讓我們閉起眼睛想一想>的哪一邊對著的數大,哪一邊對著的數小呢?(學生討論交流)
3用同樣的方法教學“<”。
4總結。
提問:今天,我們認識了哪幾位新朋友?
講述:>和<長得很像,老師經常會把它們給認錯了,哪一位小朋友有辦法能幫我很快記住哪個是大于號,哪個是小于號呢?
學生討論得出結論:大口朝前是大于號,尖頭朝前是小于號。
教唱歌曲。
學生邊唱歌曲邊做手勢表演。
[評:在突破>、<的教學難點時,教師不是將“大口朝前是大于號,尖尖朝前是小于號”及“開口對大數,尖尖對小數”這些說法強行灌輸給學生,而是通過教師的巧妙引導和學生的討論交流,讓學生在觀察、想像、比較、討論的過程中逐步領悟、總結出這些說法。這樣做切實地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最后再以兒歌形式教唱,鞏固了學生對>、<的認識,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鞏固強化,拓展思維
1 “想想做做”第1題。
指名填空,其余學生書上練習。(集體訂正,選題說說是怎么想的)
2 “想想做做”第2題。
指導學生看清是誰和誰比的,聯系比的結果,在○里填上合適的符號。(學生練習,交流校正)
3 “想想做做”第3題。鼓勵學生思考和交流,初步體驗結果的不確定性。(學生先思考,再組織交流)
四、歸納小結,提高認識
提問:小朋友們,今天這節課你認識了哪幾位朋友呢?和它們在一起你學到了哪些本領呢?
[評:學生自己小結,相互補充,共同完善,比由教師小結更易于被學生所接受,同時也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總評]
評價一節數學課,不光要看教學效果,更重要的是看教學的全過程,是不是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良好的求知環境,是否引導學生觀察、研究、歸納,讓學生成為知識的發現者。這節課正是依據這個認識,在教學“同樣多” 時,引導學生通過看清兔子和猴子一個對一個正好對完,并指導學生說出“同樣多”、“4=4”;在教學“多”、“少”時,仍然用一一對應的方法讓學生觀察,并引導學生討論。整個教學都體現了引導學生經歷主動探索的過程。最后用歌曲來記住這些符號,這樣,學生興趣盎然,一直在興奮的情緒中學習數學。
認識6— 篇8
[教學內容]數學一年級上冊教科書第 14頁例題,第 15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材簡析]
教材先通過主題圖,讓學生分類數一數 1~5個數,接著用算珠表示數量 1~5,對應著出示數 1~5,讓學生認識并寫數。用算珠直觀表示出1添上 1是 2,2添上 1是 3……可以使學生感知 1~5的聯系,體會這五個數的數序排列。通過學生的數數、畫畫、寫寫等活動,加深學生對 1~5各數實際意義的感受和認識,提高寫數能力。
[教學目標]
1. 經歷從生活情境中抽象 1~5各數的過程,認識1~5,會讀、寫 1~5各數。
2. 在聯系實際情境認數的過程中提高學習興趣,能按順序用數描述物體的個數并進行交流。
3. 會用 5以內的數描述生活中物體的個數,體會日常生活中存在著數,初步建立數感。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
師:小朋友們喜歡小動物嗎?我們一起到動物園游一游。
(屏幕出示:猴子 5只、斑馬 3匹、熊貓 1只、鴕鳥 2只、孔雀 4只)
師:這么多可愛的動物中,你喜歡哪一種?
師:數清你所喜歡的動物的個數,用相同個數的小圓片表示出來。
(學生動手擺圓片)
師:與組內的小朋友說說,你喜歡的動物是什么?你是用幾個圓片來表示這種動物的?
(學生小組內討論)
師:哪個小組的同學愿意說說你喜歡的動物數量?
(學生在實物展臺上擺出相應的圓片,學生邊說邊擺,全班進行簡單地評價。)
小結:小朋友們所擺出的圓片都在 1~5之間,今天我們一起認識 1~5。
[評析:教師根據小朋友喜愛小動物的特點引入,創設了兒童喜歡的問題情境,激發起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同時在操作中鞏固了用圓片可以表示物體的個數。]
二、動手操作,合作探究
1. 擺一擺。
你能根據所擺圖片的個數,從你的學具卡片里找出相應的數字卡片嗎?找一找,看誰找得對?
(學生活動,師在組內巡視學生操作情況)
組內同學相互評價擺得是否正確,請每組的一名代表上臺擺出圓片和數字卡片,全班交流。
2. 撥一撥。
(1)小朋友們擺得很正確,下面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新的學習伙伴——計數器,仔細看。(師在計數器上撥上 1個珠子)
我在計數器上撥了幾個珠子?( 1個)又添了幾個?(1個)現在是幾?2添上 1是幾?3添上 1是幾?4添上1是幾?
下面請你在自己的計數器上依次從 1撥到5,再從5撥到1,好嗎?
(學生撥珠,邊撥邊說)
(2)如果任意給你一張數字卡片,你能用計數器上的珠子表示嗎?
3 5 2 4 1
(教師出示卡片,學生一起操作)
(3)像老師一樣,一個小朋友出示卡片,組內的其他小朋友來撥一撥。
(學生組內進行撥數活動)
3. 寫一寫。
剛才我們認識了 1~5,你們愿意寫一寫嗎?自己先來試一試,把這些數寫在自己的本子上,從1寫到5。看誰寫得最好。
寫完后,小組內的小朋友相互評價,最后教師評價。
教師示范書寫 1~5,重點指導寫 5,第 2筆,在斜豎靠上的地方寫橫,注意要平。學生練習書寫。
(學生重點練習書寫數字 5,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4. 說一說。
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見到過 1~5這幾個數?(生:門牌號、汽車車牌號、電話號……)隨著學生想到的事物,屏幕出現實物圖,如門牌號1號、汽車車牌蘇 d 2315……
場景圖:看,那是幾路公共汽車?(2路)
丁丁家住幾號樓幾單元幾室?(4號樓 3單元501室)
[評:教師通過讓學生自己操作,初步感知 1~5這幾個數,每撥一次,珠子的個數就增加1個,實際滲透了 1~5各數是由幾個 1組成的。在寫一寫的教學中,教師在學生已有的寫數水平上,先讓學生自己嘗試寫數,然后再重點講解,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針對性強。同時,教師給了學生自主交流的空間,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感受生活與數學的聯系。]
三、鞏固新知
1. 小朋友知道教師節是幾月幾日嗎?
(9月 10日)教師節這天,小朋友把教室打扮得漂漂亮亮。看!(屏幕出現慶祝教師節圖)
師:仔細觀察,與小組的同學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學生小組討論后,全班交流)
師:哪位同學能用數說說你所看到的事物?
(生:1個男孩兒拉琴,3個女孩兒跳舞,4個不同顏色的氣球……)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在學生所指的事物旁,依次出現數字1、3、4、5……)
2. 搶答:看圖說數。
出示圖:3根黃瓜 5個西紅柿 2段藕 4個蘿卜 1棵白菜
(隨著實物圖的不斷出現,學生站起來說數,比比誰說得又對又快)
3. 猜數游戲。
(1)2后面的數是幾?
(2)3和 5之間的數是幾?
(3)4前面的數是幾?
你們也可以與同位互相玩一玩猜謎的游戲。
4. 你們愛吃水果嗎?
屏幕出現水果圖:1個西瓜 2個菠蘿 3個梨 4個草莓 5個香蕉
這些水果分別有幾個?
5. 出示花瓶圖。
在這幅圖中,每個花瓶里都缺少幾朵花,用水彩筆畫出花瓶里缺少的花。
(畫完后,用實物投影將圖畫展示給全班小朋友看)
[評:練習設計形式新穎、層次清楚。特別是第 3題猜謎的游戲,實際是對今天所學知識的鞏固,學生練習時思維活躍、興趣濃厚。]
【總評】
本節課的設計重視學生通過學具操作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教學中,教師為學生主動參與創設了良好的氛圍,大量的動手操作,為學生提供了觀察、交流、合作的時間和空間。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1. 面向全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引入新課的過程中,教師用學生喜愛的小動物,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符合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整個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設計的動手操作、看誰寫得最好、猜謎游戲、找找生活中 1~5各數等一系列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2. 讓學生在操作、交流中自主學習。
教師在這節課中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很多,體現了兒童“智慧長在手指尖上”的特點。在撥一撥的過程中,學生充分認識了 1~5各數以及它們的順序,實際也滲透了這幾個數是由幾個一組成的,學生對這 5個數的認識是深刻的。通過“同位交流”、“小組合作”等形式,不僅鞏固了今天所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人人參與了學習的過程,真正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如,練習中的猜謎游戲,創設了開放的學習環境,互相提問、互相解答,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養成了積極參與學習的意識。
3. 結合生活實際,體現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在學習完 1~5各數之后,教師讓學生找找生活中 1~5各數的應用,學生充分運用已有的經驗,舉出各種實例。此時,教師又將與 1~5有聯系的生活中常見的汽車牌號、居住的幾單元幾號等實例呈現給學生,打開學生的思路,學生體會到原來生活中與這 5個數有聯系的事物還有很多,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喜愛數學的情感,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認識6—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2.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形成初步的知識體系。
3.進一步發展同學的估測意識和估測能力。
4.培養同學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怎樣正確使用毫米、分米丈量物體的.長度。
教具準備
課件,紙尺,直尺,卷尺,一分硬幣。
公開課教案jiaoxuesheji數學三年級培訓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老師有個驚喜的發現,發現大家都長高了!你現在有多高,知道嗎?
生1:我1米32厘米。
生2:我1米37厘米。
師:請大家估一估,有多高?
生1:大約有1米30厘米吧!
生2:高1米35厘米。
答:答案不統一,要想準確地知道他的身高怎么辦呢?
生:量一量。
師:誰能幫他丈量一下?(指名3人用卷尺丈量,實物投影儀上展示丈量結果。)
板書:1米39厘米
師:剛才誰估測的比較接近1米39厘米?
師:這里面有咱們學的幾個長度單位?
生:兩個,米和厘米。
師:那么1米有多長呢?用手勢表示一下。(黑板上貼出1米長的紙條)
1厘米呢?用手勢表示一下。(黑板上貼出1厘米長的紙條)
師: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生:1米等于100厘米。
認識6— 篇10
初中物理教案—謝金良
課題怎樣認識力
教學目的1、理解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能分析簡單情況下的受力物體和施力物體。
2、知道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知道力可以引起物體的形變。
4、知道力的單位:牛(n)。
5、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重、難點力的概念(重點)
力的概念及單位,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難點)
教具彈簧、鉤碼、小球、磁鐵(兩塊)、小車(兩輛)、鐵釘、碎紙屑、絲綢、玻璃棒;多媒體計算機及大屏幕投影整套設備、輔助教學光盤等。
教學方法演示、多媒體投影、觀察、講解、討論等。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和內容
新課引入:
先請學生談談對力的認識,然后講解人們對力的認識是從日常生活中開始的,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在日常生活和從事生產勞動中經驗的結晶,如:提水、挑物體、拉車、射箭等都不同程度感覺到肌肉緊張。在此基礎上,引入“怎樣認識力”的課題。
(多媒體投影): 怎樣認識力
新課教學:
一、力是什么?(多媒體投影)
1、 觀察、演示:
① 觀察實驗:鉤碼掛在彈簧下出現的情況;
② 觀看課本p87 熊貓攀吊竹枝的圖片;
③ 觀察實驗:用玻璃棒擊小球的情況;
④ 多媒體投影:鉤碼掛在彈簧下的情況、棒擊小球時的情況以及足球運動員頭頂球時的動畫。
2、帶領學生記錄并分析①②情況、③④實驗及投影的
情況如下:
物體發生了形變
彈簧
竹枝
小球
足球
拉
攀吊
擊
頂
鉤碼
熊貓
棒
頭
① 彈簧變長了
② 竹枝發生彎曲
物體的運動狀態改變了
③ 小球由靜止變為運動
④ 足球運動方向改變了
物體浮沉條
物 體
作用
多媒體投影上述記錄與分析。
3、概括:
① 請學生回答:(a)力是什么?(b)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② 教師總結并進行多媒體投影(結論):
a.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b.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也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教師講解并進行多媒體投影:物體的運動狀態及運動狀態的改變
3、 演示、觀察、思考:
① 演示并觀察:
a. 砝碼離開手后能下落;
b. 磁鐵吸引鐵釘,用紙把鐵釘包起來后磁鐵仍能
吸引;
c. 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不接觸碎紙屑,能把碎紙屑吸引起來。
② 多媒體投影上述三種現象。
思考:這幾個實驗說明了什么?
先請學生回答這個問題,然后教師總結得出并多媒體投影:相互接觸的物體間能發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觸的物體也有力的作用。
4、 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
① 教師講解:綜上所述,兩個物體無論是否接觸,它們之間都能發生力的作用,當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一定有另一個物體對它施加這種作用
(力的物質性),我們把施加力的物體叫施力物體,受到力的物體叫受力物體。(多媒體投影)
② 請學生回答下列問題:
a. 大熊貓攀吊竹枝,哪個是施力物體?哪個是受力物體?
b. 棒擊小球,哪個物體是施力物體?哪個物體是
受力物體?
c. 頭頂足球,哪個物體是施力物體?哪個物體是受力物體?
(然后教師講解、更正并進行多媒體投影)
二、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 觀察:
網拍擊球,使球變形,但同時拍網也變形了。
(多媒體投影)
2、 引導分析:
球
桌 子
網 拍
手
擊
壓
3、 實驗、投影:
①如圖所示,將兩根磁鐵 n s n s
分別放到兩輛小車上并
將小車放到平滑的桌面
上,觀察現象。 n s s n
②多媒體投影(并帶領學生分析)
a. 甲、乙兩人均穿滑冰鞋,當其中一人用力推時,
兩人的運動情況。
b. 放有磁鐵因異名磁極相吸的小車從兩邊向中間運動;
c. 放有磁鐵因同名磁極相斥的小車往兩邊運動.
4、 做一做:
用手拍課桌,手感到疼。(力的作用分析如下)
手
桌 子
拍
拍
5、概括:
① 先請學生回答:上面的實例、實驗、投影說明了什么?
施力物體
受力物體
受力物體
施力物體
f1
乙
甲
甲
f2
② 教師總結(結論):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多媒體投影)
③ 指導學生填好教材p89方框中的空格。
5、 教師講解:
研究力的時候,必須明確誰施力,誰受力。在
上述實驗和投影中
對于人:甲推乙的力來說,甲施力,乙受力;而對乙推甲的力來說,乙施力,甲受力,是同時發生的。
a. 對于磁鐵:甲吸引乙的力來說,甲施力,乙受力;而對乙吸引甲的力來說,乙施力,甲受力,同時發生。 對于同名磁極相斥,也具有同樣道理。
6、 問題:
人游泳時用手和腳向后劃水,人就能前進,這是為什么?
(提問學生后多媒體投影)
7、 想一想:
① 多媒體投影:足球運動員踢球、頂球、接球時的動畫。
② 請學生回答:足球運動員在踢球、頭頂球、守門
員接球時施力情況、受力情況如何?足球的運動狀態在甲、乙、丙三個運動員處相應發生了哪些變化?
三、 力的單位
長期以來,力的單位有多種,很不統一,如:斤、磅、公斤、千克力等等,這樣不利于各國間的文化科技的交流,直到1960年國際計量大會后才趨于統一。
1、 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符號:n .——為紀念英國著名科學家牛頓而命名的。
那么1牛的力到底有多大呢?看:大屏幕投影
2、人手托起兩個雞蛋的力大約是1牛(請同學們回去后實際做一做,一個雞蛋的質量大約是50克)。
3、手托物理課本的力大約是3牛。(同學們親自體驗一下)
4、下面幾個物體(螞蟻、大型拖拉機、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拉力或推力,請同學們看多媒體投影。
鞏固小結
1、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不能離開物體而單
獨存在;物體間發生力的作用時,一定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直接接觸的物體間可以發生力的作用,不直接
接觸的物體間也能發生力的作用。
力可以是物體發生形變
2、 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3、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運用這個知識
解釋生活、生產實際中遇到的一些實例。
4、 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n
托起兩個雞蛋的力大約是1n。
課堂討論
物理課本p90 作業 2、3
作業處理
1、 認真復習課本和指導書中本節內容,預習下節知識《怎樣表示力》。
2、 書面作業:課 本 p90 作業 1、4
指導書 p58 練習 4、5、6
認識6— 篇11
教學目標:
1.以生活中有關左右的真實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2.認識"左右"的位置關系,理解其相對性。
3.能用左、右描述物體位置關系。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談話:聽說小朋友的歌唱得可好聽了,給老師們唱一首歌吧。學生唱《左手和右手》。
提問: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左手和右手》)小朋友,哪只手是你的左手,哪只手是你的右手?
二、認識左右
1.強調左右手的作用,加深對左右的認識提問:咱們都有一雙靈巧的手,它們可是一對好朋友,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呢?
2.找找身體上的左右提問: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有著很多像左手和右手一樣的好朋友,看一看自己的身體,你能找出像這樣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嗎?(能)請你一邊找一邊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學生活動,尋找身體上的左右。
提問:"誰愿意和大家說一說你身體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老師建議,他說到哪兒,咱們也就指到哪兒行嗎?"生匯報尋找結果,邊說邊指,其余的同學也跟著指一指。
講述: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找到了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連老師都佩服你們了。現在我要看看你們身體上的這些伙伴配合如何,咱們做個"聽口令,幫動作"的游戲。
3.游戲:聽口令做動作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耳右手拍左腿,左手拍右腿。
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
左腳跳兩下,右腳跳兩下左手叉腰,左手舉起來,向左彎彎腰。
右手叉腰,右手舉起來,向右彎彎腰。
4.各種方位介紹同座位。
談話:今天有這么多的老師和我們在一起,他們很想認識你們,誰能用前后左右來介紹介紹你周圍的同學?(先請兩個生說一說,再同位互相說。)提問:在這些同學中有你的好朋友嗎?你的朋友坐在第幾組?第幾位?左邊還是右邊,讓我們猜一猜好嗎?
提問:你能用左邊右邊來說一句話嗎?可以說說這間課室的擺設。
[評析:用學過的各種方位來介紹自己的同座位,對"左右"這一方位進行延伸。學習"左右",并將這部分知識用到生活中,體驗學習與生活的聯系。]
5.理解位置的相對性
(1)介紹文具的位置。
新學期開學,藍貓商店進了一些學習用品,小朋友,你們想去看看嗎?有哪些學習用品呢?它們是怎樣擺放的?
先自由說文具的位置,再體交流。
(2)提問:誰來說一說鉛筆的擺放位置。引導:為什么鉛筆一會兒在左邊,一會兒又在右邊?(對于尺子來說鉛筆在它的左邊,對于筆盒來說鉛筆在它的右邊)。
(3)設疑:第二個是什么文具?是尺子還是筆盒?同學們可以討論討論。請雙方代表上臺辯論,明確物體的`位置是從右數還是從左數。
[評析:設計目的有三年:一是通過"藍貓商店的文具是怎樣擺放的,你能介紹嗎?",這一開放式的提問讓每個學生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介紹文具的位置。二是鉛筆對于不同的文具來說,它的位置也就不同。體現左右的相對性之一。三是"第二個文具是什么"的設計,引發學生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結果不同的色論,進一步明確物體的位置,認識學習左右的重要性。]
過渡:同學們用左右為我們介紹了藍貓商店的文具,大家說的很好。下面咱們來輕松輕松。
1.學生齊唱《健康歌》。
2.喜歡這首歌的同學請舉右手(學生舉手),老師也非常喜歡(師舉起右手),我舉的是右手嗎?有不同意見嗎?為什么?明確:站立的方向不同,因此左右也就不同。
3.同座位的同學握手,再次驗證左右的相對性。
“認識左右”這節課是幼兒園大班下冊第一單元位置中的一個內容,是在幼兒學習了上下、前后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能用“左右”來描述物體的位置,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體會左右的相對性是本課的一個難點。本節課我遵循了大班幼兒的認知規律,以游戲貫穿整個教學,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建構新知。
第一,在認識“左右”時,我從幼兒找自己身體中的左和右的游戲進入,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參與到學習的過程,這樣幼兒在玩中學,在玩中悟,體會到了自己身體上的數學。同時,通過讓幼兒互說如何確定自己的左右,這樣幼兒獲的了大量感性材料,初步認識左、右的基本含義。接著又從學生自己及身邊的幼兒入手,讓幼兒用左右來描述自己的鄰居,感受左右,訓練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反應能力。
第二,在教學左、右相對性時,我巧妙地設疑讓學生們判斷我舉的是不是右手,這樣一下子抓住幼兒的注意力,引起幼兒的思考;接著我讓幼兒舉起右手與我進行比較,我適時提問:是不是你們舉錯手了?你有什么辦法說服大家?一石激起千層浪,幼兒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最后通過我的轉身結論得到了驗證。通過總結幼兒明白:面對面站著,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最后我通過讓幼兒握手和實踐活動走樓梯,幫助了幼兒進一步體驗左右的相對性,訓練了幼兒左、右的方向感,有效地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本課的不足之處是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傾聽的能力還有待提高,課上有些幼兒是只顧急著發表自己的意見,還有的在用手比劃難以和大家交流。對于大班的幼兒我們今后還需有意培養其這方面的能力。
認識6— 篇12
教學目標: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負數的意義,會讀寫負數。
2、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3、在認識負數和應用負數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堅定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鞏固對負數的認識。
教學難點:
掌握正負數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自學教材、整理梳理、鞏固練習
教學過程:
一、梳理知識。
1、認真看課本第87頁到91頁的內容,回憶整理有關負數的知識
(1)舉例說明如何讀寫正負數?在書寫正數和負數時應注意些什么?
(2)為什么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正數都____0;負數都_____0。
(3)正數負數表示什么樣的兩種量?你能舉出生活中的例子嗎?
2、4分鐘后,對子之間相互交流,如用疑問可以小組討論!
3、小結:我們把像+3、+15、+8844.43……等這樣的數叫做正數;像-6、,-10,-155……等這樣的數叫做負數。0小于一切正數,大于一切負數,0是正、負數的分界點。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正數、負數表示意義相反的兩種量。
二、基礎練習。
1、展示一
(1)如果前進30m記作+30m,那么-20m表示( ),后退10m記作( )。
(2)如果+60m表示上升60m,那么-60m表示( ),下降50m記作( )。
(3)如果+120m表示向東行120m,那么-70m表示,向西行50m記作( )。
要求:1、獨立做題,。
2、寫完的同學對子之間相互檢查
3、展示二
(1)讀一讀,填一填。
37,-78,+20,-5,0,+121, 98, -1000, -13, 34, -34。
負數 正數
最后剩下一個數沒有填入上面的框中,這個數是( ) 。
(2)六年級3個班進行智力搶答賽,答對1題得10分,答錯1題扣10分,不答題得0分。已知一班答對1題,二班答錯1題,三班對、錯各1題,請寫出這3個班的得分情況。
一班( )分 二班( )分 三班( )分
三、提高練習。
(一)填一填
1、如果向南行50m記作-50m,那么向北行45m記作( ),-45m表示( )。
2、如果支出180元記作-180元,那么收入800元記作( ),-200元表示( )。
3、如果逆時針旋轉28°記作+28°,那么順時針旋轉16°記作( ),+16°表示( )。
(二)做一做
1、同學們利用休息日幫助果農采摘蘋果,從4棵蘋果樹上摘下的蘋果分別放成4堆。果農王大伯估計每棵樹可產蘋果100kg,同學們以此估計數為標準,超過的千克數記為正數,不足的千克數記為負數。
(1)這4堆蘋果共重多少千克?
(2)這4堆蘋果平均每堆重多少千克?與王大伯的估計數比較,結果用正、負數表示。
2、一個小組8名同學的身高如下表
(1)算出8人的平均身高。
(2)如果把平均身高記為0,用正、負數表示每位同學的身高。
(3)上表中與平均身高相差為0cm,表示( );與平均身高相差為正數,表示( );與平均身高相差為負數,表示( )。
同桌討論,集體講評后,學生獨立完成,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收獲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
五、課堂作業
家庭作業
板書設計:
負數的初步認識整理與復習
像+3、+15、+8844.43……等這樣的數叫做正數;
像-6、,-10,-155……等這樣的數叫做負數。
0小于一切正數,大于一切負數,0是正、負數的分界點。
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正數、負數表示意義相反的兩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