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教案—— 《摘果子》教學設計(精選17篇)
一年級數學教案—— 《摘果子》教學設計 篇1
教學要求:
通過摘果子這一情景,讓學生初步感知減法的含義,初步體會減法與生活中的聯系。
教學重點:減法的含義。
教學過程:
1、分果子情景創設,
(1)先讓學生同桌合作分果子,
(2)說一說,分的過程。
(3)得出算式5-2=3
3、自主探究,體驗減法
(1)認識減法算式,和”-“號。
(2)找一找,說一說身邊的減法。
3、初步嘗試
做一做,□-□=□
讓學生獨立做一做。
學生交流。
4、實踐鞏固
(1)學生先獨立完成后,小組交流,注意學生的語言表達。
(2)練一練第1題,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可用手幫助。
(3)第3、4、5,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引導發現其中的規律。
5、數學游戲,學生同桌進行。
6、小結:這節課你什么地方學的最有趣啊?
一年級數學教案—— 《摘果子》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活動中認識減法的含義。
2、會正確計算5以內減法。
3、能根據提供的情境解決生活中的簡單的減法問題。
教學重點初步理解減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 學生能夠看圖說圖意,并能夠正確列式計算.
教學過程
一、巧設情境、激趣導入。
今天是什么日子,你們知道嗎?(中秋節)對,中秋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今天智慧老人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它呀,給每個同學都帶了禮物!請閉上你的雙眼,伸出你的小手接受禮物吧!(生閉眼睛)智慧老人給你們每人一棵智慧樹,現在讓我們的智慧樹生長、發芽(師生齊做幼芽生長動作)。很快,每個同學的智慧樹上結出了5棵智慧果,你想摘幾棵,樹上還剩幾棵?(生先擺圓片,然后指名說說自己想摘幾棵,樹上還剩幾棵)
二、探究新知,學習減法。
1.初步感受減法的含義。
課件出示課本主題圖,引導觀察,
(1)笑笑也來摘果子。能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嗎?(引導得出:樹上原來有5個果子,摘走了2個,還剩3個)
(2)師述:樹上本來有5個果子(板書: )被笑笑摘走了2個(
現在樹上還剩幾個果子呢?
(3)用手指表示笑笑摘果子的過程。
學生伸手說,老師隨學生的口述摘數5、2、3。
(4)列式。
(5)說明: 5-2=3讀作“5減2等于3”,這樣的算式叫做減法算式,中間的“-”叫做減號,表示從總數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一部分是多少時就要用減法計算。
(6)說說5-2=3中的5、2、3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2.鏈接生活,再次感受減法。
小組內討論說說:在我們日常生活中5-2=3還可以表示什么?
三、動手操作,體驗感悟。
1、分鉛筆(師拿出5枝鉛筆,獎給剛才表現好的同學,然后請同學說說老師做了什么?如何用減法算式表示?獎一枝說一次,并請同學們說時帶手勢。)
2、分學具(生拿出自己的學具和同桌一起邊分邊說算式)
四、新知應用,解決問題。
現在讓我們用所學的知道解決幾個實際問題。(課件出示課本圖片,指名說圖意,并用算式表示。)
1、取書圖。
2、小刺猬背果子。
3、小鳥摘櫻桃。
4、小老鼠偷面包。
五、玩中體驗,加深印象。
1、鱷魚吃猴子。
(右手表示猴子,五指捏攏又放開,表示小猴蕩秋千;左手五指表示鱷魚,成扁平狀,左手向右手靠攏,并夾右手手指,表示吃猴子。邊做動作邊說:“五只猴子蕩秋千,一只鱷魚游過來,啊嗚一口吃掉它;四只猴子蕩秋千,一只鱷魚游過來,啊嗚一口吃掉它……猴子不見了,到哪去了?全被鱷魚吃光光!”,邊述邊做,完成一遍動作,然后一句一句地說,并指名說說每一句如何用算式表示?)
2.手指操
(1)對數。5 的組成。(師:我出1,生:我對4,1+4=5、4+1=5)
(2)手指減法(只用一個手的五指,一同學打手勢,同桌用減法算式表示。)
(3)學生獨立完成課本五指減法圖上的內容。
六、談談收獲、總結全課。
1、說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生:我知道身邊有許多減法問題。師:那你知道我們身邊的哪些問題可以用減法來解決?生:比如拿走了,還剩下……你們的收獲的確很大。我們以前就知道,把兩部分合并成一部分,求總數是多少,用加法計算;今天我們又明白了,從總數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一部分是多少,用減法計算。)
2、找找在你的周圍,哪些問題可以用減法來解決,跟同學們說一說。
七、板書設計。
摘果子
5 - 2 = 3 讀作:5減2等于3
減號
一年級數學教案—— 《摘果子》教學設計 篇3
一、背景與導讀:
“摘果子” 是北師大版實驗教材第一冊第三單元“加減法(一)”中第26-27頁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5以內的加法的意義和算法后,第一次接觸5以內的減法,重在讓學生理解減法的意義、減法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和計算方法,是為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減法打好基礎的重要一課。因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已積累和經歷了大量的減法事實,在教學時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減法模型并進行解釋應用的過程,體會減法的含義。同時,應讓學生通過有效的數學活動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敢于質疑。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1)學生體會減法的含義,認識減號,會讀、寫減法算式,初步建立減法的模型;
(2)尋找和總結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口算被減數是5以內的減法。
2.過程性目標:
(1)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圖意;
(2)培養學生初步的交流意識,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體會減法的含義,初步建立減法的模型。
二、教學片段與反思:
片段一 課前談話,復習舊知。
同學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秋季)。對了,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果園里的果子都成熟了,今天,老師將帶領你們到果園陪笑笑一起去摘果子,你們高興嗎?好,要想到果園,必須闖過下面兩關才能進入,你們有信心嗎?
第一關:我擺你說:教師擺教具,點生說出所表示的加法算式。
第二關:我能行。直接說結果:3+2= 1+3= 2+2= 1+4= 1+1= 2+3=
[ 教學反思:通過談話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有探求知識的欲望,設計闖關活動,主要是讓學生復習鞏固前面的5以內數的加法知識,加深對加法意義的理解。]
片段二 探究新知:
1、引入分果子情景并解決問題:
師:我們順利闖過了關,可以陪笑笑到果園摘果子了,請小朋友們把書輕輕地翻到第26頁。
師:看看最上面的圖,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說一說圖上有多少個蘋果嗎?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
生:樹上有5個蘋果,可以用數字5來表示。(師板書:樹上有5個蘋果)
師:再請看第二副圖,你能用完整的話說說圖上表達的是什么意思嗎?
生:笑笑摘走了2個蘋果,樹上還有3個蘋果。(師板書:摘走2個,還有3個。)
師:還有誰能完整的把情景圖表示的意思說出來?
生:……
師:你們能用學具把剛才笑笑摘果子的過程擺出來嗎?
生在下面活動,教師巡視。
師:有哪個同學愿意用老師的教具來擺擺?(點學生擺,師生觀察,并評判。)
師:你們能不能畫出自己喜歡的圖形來表示剛才的過程?
生:可以
師:好,那請小朋友們趕快行動用你們喜歡的圖形來表示。
師:有哪個同學到前面來畫。(點生板演后,師生一起觀察評判)
師:我們通過看圖,自己擺學具,還有畫自己喜歡的圖形來表示笑笑摘果子的過程,都知道了樹上有5個蘋果,摘走了2個,還有3個。有誰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呢?
生1:5—2=3 生2:5—2=3 ……
師:剛才很多同學都提到了用5—2=3這個算式來表示,算式中的5,2,3在圖中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生:5表示樹上原來有5個蘋果。2表示摘下來的2個蘋果。3表示樹上還剩3個蘋果。
師:誰能指著圖再給大家說一說?
生:5表示樹上原來有5個蘋果。2表示摘下來的2個蘋果。3表示樹上還剩3個蘋果。
[設計意圖:明確算式中各數表示的意義,幫助學生理解減法的意義。]
師:我們如果把算式中的3當作一個問題來問別人,應該怎么問呢?
生1:還有幾個? 生2:還剩幾個蘋果?……
師:如果我們把前面的樹上有5個蘋果,摘走2個這兩個條件加上的話,就是一個數學問題了,有誰能完整的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呢?
生1:樹上有5個蘋果,摘走了2個,還有幾個?
生2:樹上有5個蘋果,摘走了2個,還剩幾個蘋果?
……
師:我們是用什么方法來解決你們所提的這個數學問題的呢?
生:減法。
師:今天,我們重點研究的就是——減法。(板書:減法)我們來認識一位新朋友:減號。(板書:減號)伸出手來和老師一起寫一個減號——短短的一橫。一起讀5—2=3( 板書:5減2等于3)
師:假如你是笑笑,你準備摘幾個果子?應該怎樣列算式?
生1:我準備摘3個,還剩2個,用5—3=2來計算。
師:他所列的算式中的5、3、2表示什么意思?
生:5表示樹上原來有5個蘋果。3表示摘下來的3個蘋果。2表示樹上還剩2個蘋果。
生2:我準備摘1個,還剩4個,用5—1=4來計算。
師:他所列的算式中的5、1、4表示什么意思?
生:5表示樹上原來有5個蘋果。1表示摘下來的1個蘋果,4表示樹上還剩4個蘋果。
生3:我準備摘4個,還剩1個,用5—4=1來計算。
師:他所列的算式中的5、4、1表示什么意思?
生:5表示樹上原來有5個蘋果。4表示摘下來的4個蘋果,1表示樹上還剩1個蘋果。
師:有摘5個蘋果的嗎?那該怎么列式呢?
生:5-5=0
師:有摘走6個、7個嗎?
生:沒有
師:為什么不能摘走6個、7個?
生:總共只有5個,不夠摘。
[ 教學反思:教學過程的關鍵不是教師如何有效地“支配”教學,而是怎樣使師生雙方共同為教學本身所吸引,真正使教學成為有魅力的教學、好的教學。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教學過程應是走向數學活動的過程,這樣師生雙方忘卻了外在的期望壓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為教學情境所吸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激發對數學的興趣,真正實現讓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這里的“摘蘋果”的活動都起到了這樣的作用。教師通過一步一步的有目的的引導,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主動與他人交流的習慣,還有對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思維能力的發展指導都比較到位。]
片斷3 自主探究,進一步體驗減法:
師:下面我們再來做一個活動,請同學們來看連環畫。(第26頁第2題的圖)誰能給大家講一講怎樣看連環畫?
生1:有一個點兒的是第一幅圖,有兩個點兒的是第二幅圖。
生2:看的時候要把兩幅圖的意思連起來看。
師:根據這幅圖的意思誰能給大家提出數學問題?
生1:原來有3本書,叔叔拿走2本書,我想問問大家還剩幾本書?3-2=1,還剩1本書。
師:誰能再說一說?(師板書)
師:算式中的3,2,1在圖中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生:3表示桌子上原來有3本書,2表示叔叔拿走了2本,1表示還剩的1本書。
師:請同學們看小刺猬扎蘋果的一幅連環畫。請你用圓點或小棒代替圖中的蘋果一邊擺一邊自己講講圖意。(學生自主活動)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將實物轉化成符號,再轉化成算式的抽象思維能力。]
生1:(用圓點板演擺圖)原來有4個蘋果,小刺猬偷走1個,我想問問大家還剩幾個蘋果?4-1=3,還剩3個蘋果。
生2:(用小棒板演擺圖)原來有4個蘋果,小刺猬扎走1個,我想問問大家還剩幾個蘋果?4-1=3,還剩3個蘋果。
師:誰能說一說算式中的4,1,3在圖中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生:4表示原來有4個蘋果。1表示小刺猬扎走的1個蘋果。3表示還剩下3個蘋果。
3、建立知識模型:
師:請同學們看看,在剛才的3幅圖中我們解決的都是什么問題?
生:還剩下幾個的問題。
師:我們都是用什么辦法解決的?
生:減法。
師:這些問題都用減法解決,你們是怎么想的?
生:因為這些問題都是拿走,不是添上,所以用減法。
(師引導學生歸納并帶領學生用手勢表示:都是從原來的數量里,拿走一部分,求剩下的,所以用減法。)
師:誰能用手勢再給大家說一說?
生:都是從原來的數量里,拿走一部分,求剩下的,所以用減法。
[ 教學反思:通過引導學生再次看圖、提問、自己解決問題,幫助學生逐步理解減法的意義,加深對前面的強化理解。通過將實物轉化成符號,再轉化成算式的過程,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由于有上面三個活動的學習鋪墊,再來進行提煉,建構減法的知識模型,使學生理解減法的含義,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水到渠成。學生學得輕松,容易理解。]
片段四 鞏固應用:
師:請同學們看這個算式(板書:5-4),你能舉個例子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問題可以用這個算式解決嗎?
生1:樹上有5個蘋果,摘走4個,還剩1個。5-4=1。
生2:今天買了2個蘋果,吃了4個蘋果,還剩1個蘋果。
生3:本來只有2個蘋果,怎么吃4個,還剩1個。
(全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師:用我們目前學習的知識,2還減不了4,也就是說本來只有2個蘋果沒有辦法吃掉4個。
生4:本來有5塊磚,小偷偷走4塊磚,還剩1塊磚。5-4=1。
師:生活中最好沒有這樣的現象,如果我們幫助別人搬磚,助人為樂那多好呀!
生5:我家原來種了5盆花,死了4盆,還剩1盆。5-4=1。
[ 教學反思:把學生生活中熟悉的減法實例引入教學,學生會感到有感而發、有話可說;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可以使他們感受數學的樂趣,體會到數學源于生活。數學與學生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可以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體悟數學。]
師:請大家看看,老師這幅圖能用5-4=1這個算式表示嗎?
生:能。
師:5,4,1在這幅圖中表示什么?
生:5表示原來有5個圓點,4表示劃掉4個圓點,1表示還剩1個圓點。
[設計意圖:看算式講圖意,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更清晰地理解減法的意義。]
一年級數學教案—— 《摘果子》教學設計 篇4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讓幼兒練習原地縱跳觸物,發展幼兒的向上跳躍能力。
2、訓練幼兒雙腳跳躍、爬、鉆的能力以及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3、培養幼兒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團隊觀念。
二、活動準備
果子(玩具代替)
輪胎若干
塑料玩具板(障礙物)
籃子兩個
熱身操音樂《牛奶歌》
三、游戲規則
必須雙腳蹦過小河(障礙物),鉆過山洞,然后再雙腳跳躍摘到果子(玩具每位小朋友每次只能摘一個果子,過小河時不能邁過,要注意安全。摘到后放到籃子里。示意圖如下:
示意圖
四、活動過程
1、播放《牛奶歌》,跟隨音樂一起做熱身操
2、講解游戲注意事項和規則
3、教師示范游戲玩法:雙腳跳過小河(障礙物)穿過山洞以及雙腳跳躍摘果子動作
4、指導小朋友進行練習
5、分組進行比賽,看哪一組摘得多
6、最后選出獲勝隊伍
示意圖如下
1、雙腳跳過小河,不可單腳跨越
2、鉆過山洞
3、雙腳跳起摘到果子
4、原路返回,將果子放到籃子里,第二個小朋友上場,以此類推
籃子
5、根據果子數量,選出獲勝隊伍
五、小結
教師進行活動總結,對小朋友的表現進行鼓勵,并提醒小朋友以后再做類似游戲一定要注意安全。
一年級數學教案—— 《摘果子》教學設計 篇5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理解合作的含義,萌發與他人合作的愿望。
2、學習與人交流,體驗合作的快樂,能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3、懂得合作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知道生活中的許多事情需要合作。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5、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二、活動準備:
果子的圖片、課件
三、活動過程:
1、講述故事,導入活動
(1)、提示語:今天森林里真熱鬧,要舉行"誰的本領大"比賽,我們一塊兒去看看好嗎?
(2)、幼兒觀看課件,初步了解故事內容。
2、通過提問,引導幼兒體驗合作真快樂。
(1)、故事里講了什么事情?
(2)、兩只小動物通過合作獲得了成功,它們心理會怎么樣?
(3)、幼兒充分表達后,教師小結:小猴、梅花鹿雖然都很能干,但是它們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后來它們你幫我,我幫你,一起合作本領就大了。合作真快樂!
3、幼兒游戲:摘果子,體驗、理解合作的含義。
(1)、提示語:森林里的果子成熟了,請小朋友在規定的時間內幫老師把不同形狀的果子都摘下來好嗎?
(2)、幼兒跟組游戲,看哪一組完成任務最快。
(3)、師幼討論,感知小組成員團結合作,任務完成得比較快。
活動建議與提示:
1。導入環節的故事教師可以根據活動的需要自編。
2。組織一些合作完成的游戲,如兩人三足,迎面接力、跳集體舞等,通過活動共逐步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
3。在幼兒游戲的時候,教師可以提醒幼兒相互合作,加強個別幼兒的引導教育。
4。請家長多帶孩子參與一些需要合作的游戲,幫助孩子進一步體驗合作的重要及快樂。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利用了直接進入主題的方式,幼兒對內容感興趣,能夠完全跟著老師的思維,積極回答問題,其中大部分孩子思維活躍,為小動物找出了很多摘果子的方法。最后的模仿小動物時,孩子們更是興趣濃厚,把淺顯易懂的故事內容用運作表示出來,更豐富了幼兒的想象,加深了對故事內容的理解。本次活動做到了有效性,師幼互動非常好。如果再讓我上這次活動,我會更放手地讓孩子們去理解看圖,讀故事,給孩子更大的空間。
一年級數學教案—— 《摘果子》教學設計 篇6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感知秋天,感受豐收的喜悅。
2、初步培養幼兒對音樂、舞蹈的興趣和節奏感,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3、培養幼兒的愛心和樂于助人的意識。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摘果子》音樂;實物玉米和棉花桃;用卡紙制作的花生、玉米、梨、蘋果樹、小鳥、云和落葉
活動過程
一、談話法導入
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鼓勵幼兒說一說家里收獲的果實有哪些。出示實物玉米和棉花桃,幫幼兒了解玉米和棉花的基本用途。引導幼兒說出秋天的果實還有花生和梨,由玉米、花生和梨的顏色引出落葉和蘋果樹,跟幼兒一起感知秋天。
1、在了解梨的時候,隨機進行衛生習慣教育。
2、在欣賞蘋果樹的碩果累累時,隨機進行點數練習。
二、表達喜悅之情
通過欣賞蘋果樹的碩果累累,跟幼兒一起感受豐收的喜悅,引導幼兒用動作來表達這種喜悅之情。
1、喜悅——笑瞇瞇的、找果子、跑過去摘(踵趾步練習)
2、摘果子——一只手拿籃子、一只手摘果子(包括上面、下面和前面)。
3、摘得果子裝滿籃子,要拿給人們看一看。
4、隨音樂把動作連接起來,注意動作一定要跟上音樂的節拍。
5、讓幼兒排成兩隊或三隊隨音樂做練習,一定要及時表揚鼓勵。
6、讓有圍成圓圈隨音樂做練習,及時表揚鼓勵。
三、設計情境、鞏固練習、培養愛心
有一位農民伯伯,果園的果子都熟透了,他一個人摘不完,我們大家一起去幫忙好嗎?(把幼兒分成三個組,隨音樂再做一遍)
四、穩定幼兒情緒,培養美感
果子摘完了,農民伯伯說我們大家真棒,都是有愛心的孩子。
再次展示黑板上的蘋果樹,引導幼兒利用小鳥和云把這幅畫打扮得更漂亮。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畫一棵蘋果樹,或者用卡紙制作一顆蘋果樹,并做摘果子的游戲。
活動反思
是一節音樂律動活動,重點是體驗并表現勞動時的愉快和果子豐收的喜悅心情。創編不同方位摘果子動作,隨音樂節奏合拍的做摘果子以及踵趾小跑步的動作。活動要求幼兒感知音樂并能隨著音樂表演摘果子的動作,從而體驗參與音樂活動的樂趣。請小朋友一起學“摘果子”的'動作。值得高興的是,孩子們看得可認真了。為了讓孩子們進入游戲情境中,我主動走到表現的最好的孩子面前“吃”果子。見我吃得這么香,孩子們都羨慕極了。看到孩子們那一雙又一雙企盼的眼睛,我又放了一遍音樂,將游戲情節繼續下去,而且盡可能的“吃遍”全班每個孩子的蘋果。也就這樣,使孩子們一直保持著積極的態度,很好地掌握了“摘果子”的動作。
讓我倍感欣慰的是,活動中小家伙們的小臉上始終蕩漾著快樂的神情,通過這樣的律動,也讓我了解到任何活動要建立在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之上,要進行相應的準備、銜接活動。要循序漸進,慢慢來,正如這節律動,要將過于復雜的動作分解再分解,運用豐富有趣的肢體語言傳達給幼兒,再融合進音樂中。然而在這方面我做得遠遠不夠,還有很有很多的不足,需不斷地“多聽、多看、多學、多記、多想”,向著孩子的世界一步步靠近。
活動的開展過程中,老師的引導性的語言是非常重要的,會直接決定一個活動開展的效果。我慶幸,在活動中我能根據孩子們的學習情況,及時地進行調整。
一年級數學教案—— 《摘果子》教學設計 篇7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愉快地參加游戲活動的興趣。
2、培養幼兒的細致觀察能力,發展幼兒的協調性。
3、引導幼兒按物體特征(形狀、大小和顏色)進行分類。
4、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活動準備:
1、三角形、圓形、方形的圖形掛飾,圖形紙板若干;紅、黃、綠的大小蘋果若干。
2、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1、幼兒每人掛一塊圖形牌裝扮成圖形寶寶,教師扮圖形媽媽,請幼兒說出自己是什么寶寶。
2、熱身運動:幼兒隨音樂做健身操。
二、游戲:鋪路
1、幼兒每人拿一快與自己胸前掛的圖形一樣形狀的磚鋪路。
2、幼兒每人拿一塊與自己胸前掛的圖形不一樣形狀的磚鋪路。
三、游戲:摘果子
1、大小分類:讓幼兒看清自己戴的是什么圖形,并走過什么樣的圖形磚小路去摘果子(要求每個幼兒摘一個大蘋果和一個小蘋果,并放入大小兩只不同的筐子里)。
2、顏色分類:交換掛飾重復游戲,將摘到的蘋果按顏色放入相同顏色的筐子里。
四、結束活動 師:今天我們摘了這么多蘋果高興嗎?我們開著車把蘋果運回家吧!
五、活動延伸
在社區讓幼兒進一步玩"圖形找家"的游戲。
教學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節課預設的教育教學目標,幼兒對老師的提問積極響應,與老師的互動很好。老師的有些引導還不夠到位,要多讓幼兒表達,以后上課要多注意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一年級數學教案—— 《摘果子》教學設計 篇8
教材分析
“摘果子”一課是新世紀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加減法(一)”中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認、讀、寫10以內的數,并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掌握了5以內的加法的意義和算法后,第一次接觸5以內的減法。教材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笑笑摘果子這一生活情境,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減法模型并進行解釋應用的過程,初步感知減法的含義,體會減法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聯系生活學數學的意識,并為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減法打好基礎。
學生分析
1、學生已會認、讀、寫10以內的數,并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掌握了5以內的加法。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班上大部分學生在入學前已會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其中一部分學生能脫口而出,一部分學生計算的速度還較慢。但對于少數沒有受過學前教育的學生來說,他們算起來就比較困難,每道題只會借助一些直觀的物體來算,比如數手指、小棒等。
2、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積累和經歷了大量的減法應用,他們能準確的得知計算的結果,但缺乏用數學的形式來表達生活中的減法現象。他們對于減法的意義及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還缺乏了解。在教學時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設計教學環節,讓學生體會減法的含義,體驗減法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3、現在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缺乏與人合作意識。課堂上需要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初步的合作意識和交流意識。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活動中,使學生體會減法的含義,認識減號,會讀、寫減法算式,并能夠正確口算5以內的減法。
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初步的合作意識和交流意識,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減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
學生能夠看圖說圖意,并能夠正確列式計算.
設計理念
1、強調“生活性”,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數學摸型進行解釋應用的過程”。我在設計本課時重在創設乘車的情景來開展學習的,讓學生在現實的情景中理解“-”的運算方法,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體驗數學與生活同在。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到了有價值的數學知識。
2、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摘果子”這一生活情境,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減法模型并進行解釋應用的過程,初步感知減法的含義,革。在設計本課時,我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進行交流,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案,從而實現對知識的自我構建。
教學手段
1. 教學方法
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摘果子”這一生活情境,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減法模型并進行解釋應用的過程,初步感知減法的含義,初步體會減法與生活的聯系。通過看連環畫、說一說生活中的減法問題等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理解減法的含義。】
2.學習方法
通過同桌間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初步的合作意識和交流意識,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對減法有了較深的認識后,在手指游戲中添加一道加法的實際應用,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通過數學游戲活動,讓學生整理算式卡片,進一步鞏固5以內的加減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媒體說明
媒體
內容 媒體類型 教學作用 使用方式 使用時間 媒體來源
1 主題圖 ppt 創設情景 播放-觀察 2分鐘 掃描
2 問題 txt 提出問題 播放-提出 3分鐘 自制
3 減法算式 txt 學生匯報,教
師電腦演示 生匯報-師演示 10分鐘 自制
4 鞏固練習 txt 運用知識 播放習題-展示答案 10分鐘 自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圖意。
笑笑家里來客人了,她高高興興地提著籃子要去摘果子。今天我們就和笑笑一起來摘果子。(板書課題)
請小朋友認真觀察,從這兩幅圖中,您能獲得什么數學信息?
誰能把這兩幅圖的意思用一句話完整的說一說?
樹上原來有5個西紅柿,被笑笑摘走了2個,樹上的西紅柿就少了,只剩下了3個。象這樣的數學問題,用什么方法解決?算式怎么列?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5-2=3
(2)認識“-”號
我們來認識一位新朋友--減號。(出示卡片“-”)你們說他像什么啊?
說得真好,“減號”這位新朋友的作用可大了,它表示去掉的意思。
學生和老師一起用手書空畫“-”——短短的一橫。
學生齊讀板書:5-2=3。
請學生說一說在這個算式中,5,2,3各表示什么意思?算式5-2=3表示什么意思?
二、做一做
看到同學們很快就學會了用減法來解決問題,老師真高興,你們是好樣的。其實我們的身邊有許多這樣的數學問題,我們一起來看看!
1、引導學生完成第26頁做一做的第2題。
(1)第一幅圖:根據這幅圖的意思誰能給大家提出數學問題?用什么方法解決?
算式中的3,2,1在圖中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3-2=1表示什么意思?
(2)第二幅圖:請小朋友們看第二幅連環畫。請你用蘋果卡片擺一擺,邊擺邊自己講講圖意。
(學生自主活動,交流)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4-1=3
誰能說一說算式中的4,1,3在圖中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4-1=3表示什么意思?
(3)請小朋友們看看,在剛才的兩幅圖中我們解決的都是什么問題?我們都是用什么辦法解決的?
2、象這樣需要用減法解決的數學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誰能說一說生活中的減法問題,大家可以邊說邊表演。
3、同桌合作學習。一個學生擺學具演示,另一個學生說算式,再交換角色進行練習。
三、合作交流,小組活動。
手指游戲:教師比手指,學生說算式。
有5個手指,去掉1個。 5-1=
有5個手指,去掉2個。 5-2=
有5個手指,去掉3個。 5-3=
……
左手出2個手指,右手出3個手指,一共有幾個手指?
四、數學游戲(小組活動)
1、一人拿算式卡片,其他學生找相應得數的卡片,比一比誰找得又對又快。
2、一人任意說一個5以內的數,其他學生找出相應的口算卡片,4人小組輪流說。
每次第一個拿出卡片的學生獲得獎勵(小紅花,小星星等等),最后獲得獎勵最多的學生就是優勝者。
五、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六、課后作業:
小朋友回家后請你找一找生活中的有關減法的數學問題,向爸爸、媽媽說一說好嗎?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我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操作,使學生感受減法的含義。通過具體情境,讓學生編數學故事,不僅練習了減法計算,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并且進行禮貌待人的文明行為教育,基本上達到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但是從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來看,合作意識還不夠強,需要進一步培養。
教后評議
本節課教師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摘果子”這一生活情境,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減法模型并進行解釋應用的過程,初步感知減法的含義,在教學時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設計教學環節,讓學生體會減法的含義,體驗減法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教學效果較好
教學流程圖
一年級數學教案—— 《摘果子》教學設計 篇9
活動目標:1.了解小刺猬從“想摘果子”到“想辦法摘到果子”的整個情節過程。
2. 學著仔細觀察圖片,愿意說說小刺猬和小猴的對話,體驗同伴間互幫互助的快樂。
活動準備:1.大蘋果樹一棵,樹上長滿蘋果;框子一個。
2.大圖書或ppt;小猴頭飾或手偶一個;小刺猬胸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以刺猬媽媽的口吻導入:小刺猬們,媽媽帶你們去草地上玩吧!教師帶領幼兒邊念兒歌邊進入活動室。(小刺猬,刺兒多,草地上,背果果。香果果,甜果果,啊嗚啊嗚吃果果。)
二.游戲:摘果子
1、 出示大蘋果樹。“小刺猬,看看前邊有什么呀?”引導幼兒數一數蘋果樹上的蘋果,并學說:蘋果樹上有許多蘋果。
重點: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話來說:蘋果樹上有許多蘋果。
2、 引導幼兒想辦法摘蘋果
樹上有這么多蘋果,你們想不想去摘呀?那去摘摘看吧!
提問:(1)、你剛才是用什么方法來摘蘋果的?你摘到了嗎?
(2)、你為什么摘不到蘋果呢?請誰來幫忙好呢?
(可提示幼兒有一種小動物爬樹很厲害,可以很容易的摘到樹上的蘋果。)
3、出示小猴的家。引導幼兒有禮貌的請小猴幫忙。學說:小猴,你能幫我摘蘋果嗎?
4、和小猴一起摘蘋果,并將蘋果放到框子里。
提問:小猴是怎么摘蘋果的啊?我們和小猴一起說:一個一個摘下來。
重點:提醒幼兒,要謝謝小猴的幫忙。
三.閱讀大圖書
1、 小刺猬們喜歡摘果子嗎?老師把摘果子這件事寫在了一本圖書里,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 教師帶領幼兒完整閱讀圖書。
(1)、(出示第一幅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說說小刺猬發現蘋果樹會怎么做。
重點:豐富幼兒詞匯,如高高的,大大的等。
(2)、(出示第二幅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小刺猬在干什么,從哪里看出來小刺猬摘不到蘋果,小刺猬為什么摘不到蘋果,讓幼兒模仿小刺猬墊腳的動作,體驗夠不著的感受。
(3)、(出示第三幅圖片)小刺猬在干什么呀?從哪里看出來的?
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中的動線,知道小刺猬在很快的跑步
(4)、(出示第四幅圖片)小刺猬去請小猴幫忙,它會對小猴說什么呢?
重點:鼓勵幼兒想象小刺猬和小猴之間的對話,如:“小猴,你能幫我摘蘋果嗎?”、“好的,小刺猬,我來幫助你。”等。
(5)、(出示第五幅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小猴是怎么幫助小刺猬摘蘋果的。
重點:學說:一個一個摘下來。
(6)、(出示第六幅圖片)小刺猬和小猴在干什么了?他們開心嗎?從哪里看出來的?
四.結束環節
1、(出示封底圖片)小刺猬又要去哪里呢?原來森林里下了一場大雨,很多果子都掉到地上了,小動物們想要請小刺猬去幫他們背果子,小刺猬就急忙跑去幫助小動物了。我們小刺猬也出發去幫助小動物們吧。
一年級數學教案—— 《摘果子》教學設計 篇10
大班體育活動《摘果子》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主要練習幼兒原地縱跳觸物,就是要縱跳才能摘到果子,并在活動要學習分工合作,所以對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大班幼兒的跑、跳能力進一步提高,平衡性、協調性等身體機能也有所提高。
本次活動的活動目標是練習原地縱跳觸物,獲得一定的縱跳能力。并且學習分工合作,積極參與創作游戲場景工作。增強幼兒的合作意識,體驗合作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是幼兒能在摘果子的過程中感受縱跳的動作技能,了解助跑起跳的基本動作。學會下蹲擺臂起跳來摘果子。
本次活動我為幼兒準備了磁性“水果”若干,障礙物若干,保護墊一塊。結合實際活動,進行如下反思。
一、活動準備
1、提前準備活動材料,并擺放在合適位置。
2、結合實際,選擇適宜的活動環境。
活動前考慮到幼兒需要助跑縱身起跳摘物,結合本園實際情況,決定在隔壁空教室進行本次活動。將磁性“水果”置于黑板上,黑板前方放一塊保護墊,防止幼兒摘物時與墻面發生正面碰撞。
二、活動過程
1、熱身活動應充分有效,有一定趣味性。
結合活動內容縱跳,主要發展腿部力量。所以在熱身活動時我著重腿部熱身,用車輪跑、深蹲起跳等方式進行熱身,在達到熱身目的的同時提高了幼兒運動的熱情。
2、尊重循序漸進原則,由易到難的原則。
通過設置障礙物、提高“水果”高度來體現活動的層次性。
3、注重課堂常規的培養。
體育活動中幼兒非常容易興奮,從而出現在活動中不能很好地聽從教師的命令。教師在活動中應時刻抓好常規這一環節,引導幼兒遵守課堂紀律,才能使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
4、安全前提下的動作發展。
在活動中,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則,在安全范圍內充分發揮幼兒的興趣及信心,帶領他們完成動作,學習完整的動作技能。強調縱跳動作的深蹲和擺臂。
5、師幼互動,共同領會動作技能。
教師讓幼兒自己講述動作技能,及時提醒并幫助其改正。利用示范法和分解法幫助幼兒理解動作,共同努力達到學習技能的目標。
6、重視放松活動。
放松活動是體育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應該重視每一次的放松活動。本次活動最后讓幼兒品嘗自己摘下的果子,在放松的同時得到滿足感。
三、個人評析和收獲
幼兒對體育活動非常感興趣,教師應該投其所好,在注重習慣和常規培養的同時,把握好核心技能,分層次地鍛煉幼兒的技能,這樣,幼兒就能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感受體育活動的魅力,從而全身心得到滿足。
一年級數學教案—— 《摘果子》教學設計 篇11
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和判斷7以內的數量。
2、復習鞏固5、6、7這3個數。
3、引導幼兒逐步建立數的守恒的觀念。
4、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果。
5、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數字卡,圖片蘋果、梨、桔子樹,蘋果、梨、桔子各一盆,五只小兔圖,六只小貓圖,七只小狗圖,幼兒操作材料,筆。
活動過程:
(一)小猴摘水果
1、小猴家里有一個果園,他在果園里種了很多果樹。秋天到了,他種的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想請我們小朋友一起到他的果園里去參觀,看一看果園里有些什么水果?你們想不想去?那我們就一起去吧。
2、小朋友你們看梨樹上有幾只梨?蘋果樹上有幾只蘋果?桔子樹上有幾只桔子?幼:蘋果樹上有5只梨,梨樹上有6只蘋果,桔子樹上有7只桔子。
(二)給水果排隊
1、果園里的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把它們一個一個摘下來,摘了三盆水果。
師:第一盆是什么水果?第二盆是什么水果?第三盆是什么水果?
幼:第一盆是蘋果。第二盆是梨。第三盆是桔子。
師:第一盆有幾只蘋果?五只蘋果可以用數字幾表示?
幼:第一盆有5只梨,五只梨可以用數字5來表示。
師:第二盆有幾只梨?六只梨可以用數字幾表示?會根據樂句的變換做不同的動作,并初步進行分奏、合奏。
幼:第二盆有6只梨,六只梨可以用數字6來表示。
師:第三盆有幾只桔子?七只桔子可以用數字幾表示?
幼:第三盆有7只桔子,七只桔子可以用數字7來表示。
2、小猴請小朋友幫他把這三盆水果按數量順序從少到多排好隊,應該怎么排呢?
幼:這三盆水果應該5只蘋果排在第一、6只梨排在第二、7只桔子排在第三。
(三)分水果
1、小猴非常高興,摘了那么多的水果,他想把這些水果分給他的好朋友吃,讓大家一起來嘗一嘗。看!小猴先來到小兔家,他想把水果分給小兔吃。小朋友看看有幾只小兔?
幼:有5只小兔。師:小猴請小朋友幫他想一想,該把哪一種水果分給小兔,才是正好每只小兔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
幼:小猴把蘋果分給小兔吃,才是正好每只小兔分一只,不多也不少。
師:為什么把蘋果分給小兔呢?
幼:因為蘋果和小兔一樣多,都是5。
小朋友你們分對了,小兔和小猴高興得跳了起來。
2、小猴來到小貓家,他想把水果分給小貓吃。小朋友看看有幾只小貓?
幼:有6只小貓。
師:小猴該把哪一種水果分給小貓,才是正好每只小貓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
幼:小猴把梨分給小貓吃,才是正好每只小貓分一只,不多也不少。
師:為什么把蘋果分給小貓?
幼:因為梨和小貓一樣多,都是6。
師:小朋友你們分對了,小貓和小猴高興得跳起了舞。
3、瞧!小猴又來到了小狗家,他想把水果分給小狗吃。(圖五)有幾只小狗?
幼:有7只小狗師:小猴該把哪一種水果分給小狗,才是正好每只小狗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
幼:小猴把桔子分給小狗吃,才是正好每只小狗分一只,不多也不少。
師:為什么把桔子分給小狗幼:因為橘子和小狗一樣多,都是7。
小朋友你們分對了,小狗和小猴也高興得跳起了舞。
(四)分組練習:
1、小猴感謝小朋友幫他分水果,他還帶來一些練習題,考考小朋友。第一題:添、去點子。按照題目上給的數字添圓點或去圓點。第二題:按順序填空格。按照題目中圓點多少的順序在空格里印上相應的圓點。第三題:連線。按題目中給的數字和動物對應起來。
小猴還說如果哪個小朋友全做對了,就邀請小朋友到他家里去做客。
2、幼兒操作,教師及家長巡回指導。
(五)作業評價
(六)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摘果子》這一活動以小猴與小朋友做游戲的形式展開并貫穿始終,讓孩子們在游戲的情境中進行思考和學習,在活動中運用了我自行設計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和操作貼畫輔助教學為幼兒創設了極佳的教學環境。在展開過程中,主要使幼兒能進行數物匹配,明白每個數可以表示相同數量的物體,并且能根據數量的多少把物體按順序排隊。讓幼兒在進一步正確的感知數群的基礎上,能將相同數量的物體一一對應起來。本節活動也可結合按數取物,按物取數的知識點,讓幼兒運用智慧盒進行動手操作,也能取得更佳效果。
在本次活動中采用的的教學方法有啟發式談話法、觀察法、對比法、操作法、比較法(如教師讓幼兒給水果排隊環節,通過幼兒親手操作感知5、6、7這三個數的實際意義,了解他們的多少關系和排列順序,為后面的分水果做準備。)等。無論采用什么教學方法,都是為了提高幼兒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輕松自如,饒有興趣的學習,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經過這一活動的展開,我發現多媒體的運用是幼兒園數學教學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處理難點的有效途徑,再加之動手操作的配合使個活動節奏緊湊但不單一死板,使幼兒在動眼、入手、動腦與動口的進程中掌握知識,穩固記憶,發揚了幼兒在學習中的主體位置。
一年級數學教案—— 《摘果子》教學設計 篇12
活動目標:
1、能手口一致辭地點數3以內的數量。
2、能按顏色及數量分類。
3、對數學活動有興趣。
活動準備:
1、場景布置:果樹若干,布置在教室周圍的墻上,上面掛有蘋果、梨、桔子。
2、紅、黃、橙三色果筐若干、1~3圓點卡、幼兒胸前掛一只圓盤。
活動過程:
一、看圓卡做動作,感知3以內的數量。
1、師生一起進入果園。
2、出示圓點卡,聽教師指令做動作。
如學小兔跳一下;拍兩下手;蹲三下,感知3以內的數量。
二、游戲“摘果子”,能手口一致地點數3以內的數。
1、請寶寶每人摘一只梨,邊摘邊數,并貼在胸口的圓盤上。
2、請寶寶每人摘兩只蘋果,邊摘邊數,并貼在胸口的圓盤上。
3、請寶寶每人摘三只桔子,邊摘邊數,并貼在胸口的圓盤上。
三、按種類點數水果數量,按顏色進行歸類,鞏固3以內的數量概念。
1、寶寶們今天摘了哪些水果?數一數,你摘了幾只梨?幾只蘋果?幾只桔子?
2、請把水果送入相應顏色的果筐里,邊放邊數,告訴其它寶寶說:“我放了幾只梨,幾只蘋果、幾只桔子。”
四、運水果,結束活動。
寶寶們,把摘下的水果送到水果店去吧。
一年級數學教案—— 《摘果子》教學設計 篇13
活動目標:
1、了解小刺猬從“想摘果子”到“想辦法摘到果子”的整個情節過程,體驗同伴間互幫互助的
2、喜歡吃蘋果,初步感知蘋果的明顯特征。
活動準備:
大圖片,蘋果圖片,蘋果樹,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師幼共讀
圖片1
1、秋天到了,小刺猬高高興興去了果園。
2、小刺猬發現了什么呢?這是一棵什么樣的樹呢?
3、猜猜小刺猬會怎么做?
小結:小刺猬發現了一棵結滿蘋果的蘋果樹,樹上的果子又紅又大,小刺猬真想摘一個吃呢!
圖片2
1、仔細看看小刺猬在干什么?你怎么知道小刺猬摘不到蘋果?
2、重點:教師和幼兒共同模仿小刺猬踮腳的動作,體驗夠不著的感受。
小結:小刺猬個子太小了,夠不著蘋果,心里真著急啊!
3、怎樣才能摘到蘋果呢?你有什么好辦法幫助小刺猬嗎?
小結:小朋友們真聰明,有的想到用工具幫忙,有的想到了請小動物們幫忙。
二、幼兒自主閱讀
圖片3、4
1、小刺猬想了一個什么辦法?秘密就在書里,請小朋友找找。
2、請別人幫忙,一定要說好聽的話,小刺猬會怎么對小猴子說呢?
3、重點:鼓勵幼兒想象小刺猬和小猴之間的對話,如“小猴,你能幫我摘蘋果嗎?”“好的,小刺猬,我來幫助你”等,借助小刺猬和小猴頭飾進行角色對話表演。(師生、個別嘗試。)
圖片5
1、小猴是怎么幫助小刺猬的?
小結:小猴子爬上樹,摘了蘋果,丟給小刺猬,小刺猬在下面接住。
三、教師完整講述
1、這個故事的名字是《摘果子》,完整講述。
2、故事中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3、你幫助過別人嗎?
小結:喜歡幫助別人的人,我們喜歡他。
四、“采摘”蘋果
在歡快的音樂聲中,體驗摘蘋果的快樂。
一年級數學教案—— 《摘果子》教學設計 篇14
各位評委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三節"摘果子". 本單元,是在認識了10以內數的基礎上學習加減法,主要內容為10以內減法的學習.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學習 5以內的減法.教材通過摘果子的情境,將具體的現實問題抽象為數學模型5-2=3,為以后10以內減法及更大數的減法學習做準備.根據數學課程及學生的實際情況,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在具體的活動與情況中,初步體會減法的數學含義,認識減法.
能正確計算5以內的減法,能用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初步感知減法與生活的聯系,在運算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點:初步體會減法的含義,能正確計算5以內減法能運用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難點:正確計算5以內減法,并運用在解決實際問題上.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教師在黑板上列兩個式子3+2,4+1,準備5個蘋果,然后叫兩名同學來做題,做對的可以吃到蘋果以資獎勵.
二,探究新知:
(1)讓班內的其他同學看5個蘋果,然后拿走兩個,讓同學們回答還剩下幾個,教師在黑板上列式子.
(2)講出減號的意義.
(3)讓學生說說是如何想的.
三,做練習:
(1)教師引導學生讀題,思考.
(2)讓學生獨立試做.
(3)教師給班級學生分組交流討論.
(4)全班匯總.
(5)教師總結并布置作業.
一年級數學教案—— 《摘果子》教學設計 篇15
活動目標:
1.能隨樂曲的節拍做手腕轉動的動作。
2.能用表情和動作表現出摘果子的愉快心情。
3.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4.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活動準備:
1.《摘果子》視頻:(1)果農采摘果子;(2)果實豐收。
2.《摘果子》音樂CD。
活動過程:
1.播放果農采摘果實的視頻,激發幼兒“摘果子”的興趣。
請幼兒觀看視頻,說說果園里的人們在干什么,感受果農摘果子時的喜悅心情。
2.觀察、交流、嘗試,引導幼兒模仿、學習摘果子動作。
(1)討論:摘果子時手的動作是怎樣的?摘下來的果子要放到哪里?
小結:摘果子時,手臂要伸出去,手腕從外向里、用力地轉動一下。果子就摘下來了。摘下來的果子要放到筐里。
(2)鼓勵幼兒伸出手臂,轉動手腕,學習摘果子、放果子的動作。
(3)播放《摘果子》樂曲,帶領幼兒隨音樂節奏做摘果子、放果子動作。
(4)討論:怎樣摘到不同位置的果子?引導幼兒變換方位,隨樂曲節奏在身體上面、下面、左邊、右邊左摘果子動作。
3.創編動作,豐富表現。
(1)引導幼兒討論:摘果子時,除了摘果子的動作外,還會做些什么動作?是怎么做的?請個別幼兒展示創編的“擦汗、抱筐、高興”等動作,教師加以提煉,全體幼兒模仿學習。
(2)播放樂曲,鼓勵幼兒隨樂曲節奏表演創編的動作。
4.教師組合幼兒創編的動作,帶領幼兒隨音樂完整進行表演。
5.播放果實豐收視頻,請幼兒欣賞果實累累的畫面,感受豐收的喜悅。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中,每個幼兒在游戲的氛圍中用心,用腦,用眼,用身體,用嘴巴,用手,用腳,內化著自己的理解,他們在匹配的音樂刺激下產生表現的激情,此時他們真正和音樂一起跳,一起笑,一起玩,體驗到了活動的樂趣!
總之音樂藝術工作的聽、唱、演奏,以及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分析、處理等方面的音樂能力,是在音樂實踐活動能力的基礎上,不斷提升的。(如掌握制定教育工作的案例、備課、組織音樂教育活動、進行自我評析能力等)只有在實踐活動中不斷積累,才是提升音樂教育能力的前提。提高教師音樂素質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孩子的發展。給孩子更多自主的空間,更好地促進他們的成長。
一年級數學教案—— 《摘果子》教學設計 篇16
活動目標:
1、按音樂節奏,手腳協調地做摘果子動作
2、加深對秋天的認識,體驗摘果子的喜悅
活動準備:
1、創設“豐收的果園”情境
2、《摘果子》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復習《小樹葉》注重表達歌曲中的不同情感。
2、欣賞《摘果子》的樂曲旋律,進入水果豐收情境,產生聯想
3、學習律動
1)幼兒在情境中摘水果,感受水果的喜悅
2)教師示范,講解動作的要領,如:手腕的轉動等。
3)幼兒隨音樂節奏練習摘水果的動作
4)隨樂復習踵趾小跑步
5)手腳協調的隨音樂做動作。
4、鼓勵幼兒創編動作,表現果園的豐收情景
5、引導幼兒一人表演,二人,三人或集體合作表演
我是一片樹葉(音樂)
目標
1.豐富幼兒有關生活經驗,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并運用到音樂活動中去。
2.能在音樂的伴奏下,自由地用動作表現對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準備
長的硬紙條、釘書器。歌曲《秋葉》的錄音帶。
過程
1.帶幼兒到戶外欣賞秋季景象,感受秋風拂面、天高氣爽的宜人氣候,以及樹木花草的變化,培養幼兒熱愛秋天的情感。
2.觀察秋季樹葉的變化
①樹葉的顏色有什么變化?
②刮風的時候樹葉怎么樣?刮大風和刮小風樹葉有什么不同?
③樹葉變黃以后怎么樣?
④樹葉飄落到什么地方?
3.帶幼兒拾落葉,做成頭飾(將樹葉用針書器釘在長紙條上,再圍成圓圈)帶在頭上。在制作頭飾過程中,播放歌曲《秋葉》的錄音,使幼兒進一步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理解內容。鼓勵幼兒跟唱歌曲。
4.在此基礎上,啟發幼兒結合觀察活動扮成樹葉邊唱邊自由表演。
5.請不同水平的幼兒說說自己表演動作的內容。然后反復進行表演。
建議
1.此活動應結合認識秋季特征進行,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理解歌曲內容、動作與大自然的關系,讓幼兒自己獲得知識經驗,自由地舞蹈。幼兒的任何動作都會表達出自己的感受,不要強求統一。教師要使不同水平的幼兒都有表現的機會,都要給以肯定。
2.這種活動還可以結合認識春季的柳條發芽,讓幼兒獲得有關知識經驗,選擇恰當的歌曲讓幼兒自由地進行表現楊柳的舞蹈。
3.4歲的幼兒可以分兩次進行。第一次觀察、撿落葉,教師幫助幼兒每人做一個頭飾。制做頭飾時,教師可自唱這首歌曲讓幼兒欣賞。第二次學唱歌曲和在歌曲音樂伴奏下,幼兒自由舞蹈 。
一年級數學教案—— 《摘果子》教學設計 篇17
《摘果子》的教學反思
《摘果子》一課是北師大版教材數學一年級上冊第26頁、27頁上的教學內容。新課標明確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也就是說數學學習內容應該是現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而且要符合學生發展的基本需要,同時也要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的價值,了解數學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這里從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出發,讓學生初步感知減法的含義,初步體會減法與生活的聯系,喚起學生的參與意識,。新課的教學改變了教和學的方式,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新課程倡導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上都能獲得成功,最大限度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智慧潛能。我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想法,讓學生敢想、敢說,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新教材的基本特色就是重新整合知識內容,體現數學學習內容與社會生活之間的聯系;以學生“數學活動”為主線,促進教與學方式的轉變。在本課中,教材通過“摘果子”這一生活情境,讓學生初步感知減法的含義,初步體會減法與生活的聯系。教學中,我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創設了一個摘果子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活動中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從而產生學好數學的愿望。教學效果很好。在教學活動中,我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體驗數學,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想法,讓學生敢想、敢說,使學生既獲得了知識,又發揮了個性特長,為培養學生創新智能打下了良好基礎。
《摘果子》教學反思
叢麗梅
本節課我從學生的日常生活摘果子入手,使學生產生要解決問題的濃厚趣及必要性,讓學生在觀看教師課件演示的同時,感受,發現,調動視覺,聽覺,觸覺諧調發展,初步感知減法的含義;體會到減法與生活的緊密聯系。課后我也認真反思這節課不足之處:
首先,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自主探索的習慣及能力。在本節課中,我的提問過于瑣碎,呈現一問一答的情形,雖然問題都是學生在回答,但實際上還是教師牽著學生走,并沒有放手讓學生自己觀察討論,學生思考和探索的余地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建立。課堂上,應提出一些具有更大活動空間的問題,我的教學課件可以訂正為:我演示摘果子的過程,邊做邊用手勢提醒學生,樹上原來有幾個果子,摘下了幾個,還剩下幾個,問“你看到了什么?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小組內再說一說。”這樣就給了學生充分的思考探索余地,大大增加了學生學習探索的空間,上述案例,究其原因,就是我害怕學生討論不出本課的主要內容,所以教師加以牽引,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讓其大膽實踐,在實踐中獲得真知。重視學生知識的獲取過程。
其次,課堂上除了形式多樣,應該組織一些小競賽,使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只有讓他們動手,動口,他們的注意力才會集中。除了讓他們讀,更應該讓他們寫一寫,因為學生光會說,不一定會寫。個別男孩上課紀律散漫,有待于強化和約束。
摘果子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
師:小明來到一棵大樹下,看到這么多的果子,他真高興,(出示黑板)同學們,你能幫他數數這棵樹上有幾個果子嗎?
生:這棵樹上有 5個果子。(板書:5)
師: 果子又大又紅,小明饞得直流口水,立刻伸手去摘,他摘了幾個?
生:小明摘了 2個果子。(板書:2)
師:那么樹上還剩下幾個果子呢?
生:樹上還剩下 3個果子。(板書:3)
師:樹上有 5個果子,摘走了2個,就是去掉了2個,去掉就用減法計算。(板書:-)還剩3個就等于3。(板書:= )讀作:五減二等于三。(生仿讀)那么5表示什么呢?
2表示什么,3又表示什么呢?
生: 5表示樹上有5個果子,2表示去掉了2個果子,3表示樹上還剩3個果子。
師:“ -”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去掉的意思,去掉就用減法。)
教學反思
教學優點
本教學設計能從學生的日常生活摘果子入手,使學生產生要解決問題的濃厚趣及必要性,讓學生在觀看教師演示的同時,感受,發現。調動視覺,聽覺,觸覺諧調發展,初步感知減法的含義;體會到減法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不足與改進
(一) 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自主探索的習慣及能力。在本案例中,教師的提問過于瑣碎,呈現一問一答的情形,雖然問題都是學生在回答,但實際上還是教師牽著學生走,并沒有放手讓學生自己觀察討論,學生思考和探索的余地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本案例中,教師應提出一些具有更大活動空間的問題,此案例可以訂正為:師演示摘果子的過程,邊做邊用手勢提醒學生,樹上原來有幾個果子,摘下了幾個,還剩下幾個,問“你看到了什么?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小組內再說一說。”這樣就給了學生充分的思考探索余地,大大增加了學生學習探索的空間,上述案例,究其原因,就是教師害怕學生討論不出本課的主要內容,所以教師加以牽引,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讓其大膽實踐,在實踐中獲得真知。重視學生知識的獲取過程。
(二)由于考慮學生年齡較小,理解力差,教師沒有把減法的定義生搬硬套,而是用“去掉“二字簡單概括,這樣做容易給學生以誤導,凡是“去掉”就用減法計算,不利于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在學生第一次接觸減法時,可以用“去掉”二字簡單概括,但隨著學生知識的不斷積累,教師應逐漸更正這種說法,給學生一個更合理的,更確切的解釋。如:從總數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就用減法計算。而到了三四年級,這種說法就又應更正為“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用減法計算。”
(三)在擺圓片時,教師擺,學生看,而此時,學生已初步理解了減法的含義,所以此處應放手讓學生自擺自算,同桌擺算,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對減法含義的理解。這樣,既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鞏固了所學了知識,一舉兩得。原因分析,課前教師準備不充分,沒有告知學生準備學具。導致課上只有老師一個在擺,學生只能看老師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