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教材小學數學第一冊《輕重》教學設計(精選12篇)
北師大教材小學數學第一冊《輕重》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學生在說一說、掂一掂、稱一稱等一系列活動中,逐步加深對輕重的體驗與理解。學會比較輕重的方法。
2、能力目標:
在學習活動中,逐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判斷推理的能力。
3、情感目標: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激qing導入:
師:同學們,誰認為自己最有勁?
生齊聲:我
師:看到同學們這么自信,老師真高興。誰能上來把抱起來?
生把抱了起來。
師:真了不起,大家猜猜,他還能抱動嗎?
生:能。
生:不能。
師:你來試試好嗎?(生抱)
師:你有什么感覺?
生:輕重。
師:今天我們幾一塊來學習比較物體的“輕重” 板書課題“輕重”
1、看一看,說一說
師:我們人能互相比較出輕重,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用過很多東西,在我們的教室里也有很多的物品,能比較出他們之間輕重嗎?
師:如果你發現了,說給你的小伙伴聽聽。(同桌交流)
師:誰能站起來,把你的發現說給大家聽聽?
生:我發現了課桌比椅子重。
師:還可以怎樣說?
生:椅子比課桌輕。
師:真棒,能把話說得這么完整,讓我們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他。
2、掂一掂,比一比
師: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我們除了用眼看能比較出物體的輕重,你還知道哪些方法?
生:掂一掂
生:稱一稱
師:是呀,有些物品的輕重,我們借助生活經驗就可以看出來,有時候,我們還可以用手來掂一掂,也能比較出它的輕重。今天我們就借助我們身邊、我們手中的學習用品,親自來試試,好嗎?
師:那就開始吧,喜歡比較什么就比較什么?同桌互相說一說,(生自由活動)
師:剛才,你對那些學習用品進行了比較,能說給大家聽聽嗎?(讓學生拿著自己比較的學習用品上講臺來進行交流)
生:我掂了掂書與文具盒,文具盒重,書輕。
生:我掂了掂書與鉛筆。書重鉛筆輕。
生:我掂了掂我與同桌的文具盒,我的文具盒比同桌的文具盒輕,它的比我重。(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把語言說的完整準確)
3、猜一猜,稱一稱
師:同學們,這是什么?(出示大小差不多的蘋果和梨)
生:蘋果和梨。
師:老師怎么看也比較不出哪個輕,哪個重?你能幫老師看看嗎?(向學生滲透估算,讓學生憑觀察大膽的猜測)
生:蘋果比梨重。
師:有不同意見嗎?
生:蘋果比梨輕。
師:誰想來掂一掂?比較一下誰輕誰重?(找三名同學掂一掂)
(掂的結果不同)
師:大家的意見不同,我如果想知道蘋果和梨到底誰重誰輕?同學們想一想,還有哪些方法?
生:用秤稱一稱,他們的重量,就知道誰輕誰重了。
師:這個方法不錯。同學們認識這個計量器嗎?出示天平 (介紹)
師:(出示剛才的蘋果和梨)我們這個梨和蘋果,到底誰重誰輕呢?誰想親自到天平這試試?
(找生把蘋果與梨同時放在天平上)
師:大家發現了什么?
生:蘋果那面低于梨那面。
師:那你可以判斷出誰比誰重?誰比誰輕?
生:蘋果比梨重。梨比蘋果輕。
師:對,當我們要比較兩個大小差不多的物體誰重誰輕,用眼睛看不準,用手掂不出來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用天平來稱一稱。
4、練一練
(1)出示游樂園掛圖
師:同學們這么聰明,下面老師帶同學們到游樂園去看一看。
師: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給大家提個問題嗎?
生:小熊和小猴誰輕誰重?
師:你想找誰回答?(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提問題。自己找生回答)
生:小熊比小猴重。
師:說說你判斷的理由?
生:因為小熊那面低下去了,小猴在上面。
師:說得清楚準確,真不簡單,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生:小猴和小兔比較誰輕誰重?
師:誰來猜猜,說出理由?
生:小猴比小兔重。理由是,因為小猴那面低下去了,小兔在上面。
師:同學們很會觀察。小猴聽老師總是夸同學們棒,有點不信,他想考考同學們,看看你們是最聰明最仔細的孩子嗎?
生:是
師:你知道小熊、小猴和小兔,誰最重?誰最輕嗎?
同桌討論,全班交流。
(2)出示課本練習題2。
師:小朋友那么聰明,小猴可不服氣,還想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戰嗎?
生:敢。
師:小猴可能給同學們提出什么問題,誰來猜猜?
生:他們誰重誰輕?
生:一個西瓜和兩個菠蘿誰重誰輕?
讓學生提問題,回答問題。
師:小猴看到同學們這么好學,這么聰明,他們虛心向同學們請教這樣一道題:21頁練習第3、4題。
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生:我學會了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
師:你還有哪些收獲,說給大家聽聽?
《輕重》課后評析
天涯石小學 鄭珺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可見,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促進學生的個性全面自由的發展已成為我們現代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劉書嫻的這節課中,教師自始至終以學生體驗貫穿其中,根據學生不同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思維方式的來設計教學,盡力挖掘他們的潛力,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中都能有不同的體驗,得到不同的發展。本節課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特點:
1、充分利用學生資源,吸引學生注意力。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開始,教師讓一個學生分別抱兩個重量不等的孩子,以此引出輕、重,讓學生通過直觀感受,建立起輕重的概念。這樣選取學生熟悉的人作為學習材料,既能讓學生直觀感受和體驗輕與重的不同,又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多樣而有效的實踐活動,是本節課的一個亮點。
學生學習興趣被激發之后,教師抓住學生的學習契機,因勢利導安排了“說一說”、“掂一掂”、“稱一稱”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動手實踐,通過自己的探究,獲得對輕重的感性體驗,逐步加深對輕重的體驗和理解,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推理能力。
3、教學過程清晰,層次分明,是本節課的一個突出特點。
本節課,教師在新課的教學是以遞進三段式進行的。首先通過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用“說一說”的形式讓學生充分表達誰比誰輕、誰比誰重,使其建立初步的輕重概念;然后通過學生比較中的一個認知矛盾,即讓學生產生必須得“掂一掂”才能確定的體悟,以此讓學生自然而然地由于自身的需要引出“掂一掂”這種比較的方式;最后,通過比較大小差不多的蘋果和梨的重量時讓學生感覺到用“掂一掂”的方法仍然不能準確判斷出誰輕誰重時,“稱一稱”的方法應運而生。整個過程自然、真實,完全是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而產生的一個比一個更為準確的比較方式,最后讓學生明確運用比較工具“稱”能最準確地判斷出輕重。
而練習的設計教師采取由淺入深的方式,以比較兩個物體過渡到三個不同的物體,再到比較兩個數量不同的物體,最后比較多個數量不同的物體。這樣的設計,讓學生的練習能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和思維規律,同時既滿足了大多數學生的需求,又滿足了思維靈活的學生的需求,一舉數得。
4、教師重視對學生語言的訓練。
從課一開始,教師就注意學生語言的完整性,由開始的說一句完整的話“誰重誰輕”到一句準確完整的話“誰比誰重、誰比誰輕”,最后發展成兩句“誰和誰比,誰比誰重、誰比誰輕”。在我們看來,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句子,但是對剛入學的孩子來說,非常困難。因此,整節課教師多次以同桌互說的形式,加強孩子語言表達的訓練。這一點我認為非常好,如果我們的教師能夠長期堅持做到對學生的語言表達的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將會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
5、教師的組織教學有實效。
由于一年級的孩子入校只有短短的十多二十天,專注的時間很短。而四十分鐘的時間對他們來說太長。怎樣才能延長學生的專注時間呢?這節課中,劉老師從頭到尾,不斷通過鼓勵的語言、五星的評比、拍手的形式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在這樣的氛圍中,既使學生學習得很愉快,又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6、學生常規訓練很好。
一年級孩子剛入學不過二十天時間,從今天的課中,我感覺教師平常的學生常規訓練的很到位。首先,孩子的聽課習慣很好。不管是教師還是同學在回答問題的時候,每個人都能很認真地傾聽,很仔細地思考;第二,能做到積極發言,而且說話聲音比較洪亮;第三,能積極思考問題,并具有初步探究問題的意識。新課程中需要開放的思維,今天學生的觀察和思維能力很不錯。比如:在比較魚和蝦的輕重中,學生已經能從一條魚比一只蝦重,引申出一條魚與五只蝦一樣重。這些都和老師平常的教學分布開。
不足之處:教師的語言較平淡,缺乏抑揚頓挫的語調;教師的語言還稍顯羅嗦,應該給學生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自己說。
北師大教材小學數學第一冊《輕重》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掂一掂、稱一稱的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到物體有輕有重,逐步加深對輕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學生體會到物體的輕重和物體的體積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
3.提高小組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夠分辨什么樣的物體輕,什么樣的物體重.
教學難點
1.通過中介物體、等量代換比較物體的輕重.
2.運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教學用具
彈簧秤、皮筋、簡易天平、水槽和托盤、藍、綠、黃、紅四種顏色的盒子各九個(綠的和藍的為空盒子,綠的比藍的輕,黃和紅盒子中裝東西,輕重相近,比白藍盒子都重,四個盒子中綠的,藍的最小,黃的和紅的大小中等且相近.)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掂球游戲”感受輕重
(一)游戲
教師介紹游戲:游戲叫“看誰扔的遠”.同學們每人拿一個球在同一條線后面往前扔,如果有兩個球讓你挑,為了扔的最遠,你會怎么挑呢?
(二)教師出示兩個大小一樣但輕重不同的球,讓一個學生到前面挑一挑.教師雙手端平并同時遞給學生并給予協助,讓其他學生看到掂的過程.
(三)小結
看來物體是有輕重的,有的比較輕,有的比較重,而且有時候,分辨他們的輕重,是很重要的.并且用我們的兩只小手,就能感受到它們的輕重,你們想不想都來感受感受?
二、活動二:掂自己身邊的物體,感受輕重
(一)請你從你身邊選兩樣物品,用手仔細的掂一掂,感受一下誰輕誰重,并把你的感受告訴給你同組的同學聽,看誰選的物品和別人不一樣.
(二)小組匯報
教師:哪個組已經掂完了,愿意把你的感受說給大家聽一聽嗎?
三、活動三:掂不同的盒子,感受輕重
教師:看來你們的感覺非常準.老師有幾樣物品,想借你們的小手感受一下,判斷一下他們的輕重,愿意嗎?
(一)實驗一
教師:我看到想參加我們活動的同學,現在都已經坐好了,在等我把東西發給他.
1.發藍盒子和綠盒子
要求:絕對不許動,只能看,觀察觀察 ,猜一猜這兩個盒子哪個比較輕,哪個比較重,但你猜的一定要有道理,一會說給大家聽一聽.
2.你覺得他們兩個比,誰輕誰重?為什么?(大的重)
3.到底誰輕誰重,趕快試一試!(學生動手掂.)
4.說說你的感受?還想接著玩嗎?
(二)實驗二
教師:想玩的同學又已經做好準備了,眼睛都看著老師呢.
1.老師這里還有一個*的盒子,還是不能動手,你再猜猜看.這3個盒子中誰比誰重?誰比誰輕?可以四個人小聲的商量商量,一會把你猜的道理說給同學聽聽.
2.教師請同學說自己的猜想.
3.到底誰猜的對呀?你們是不是特別想知道.動手試試吧!
4.教師提問:這個綠盒子怎么一會兒輕,一會兒重?它到底是輕還是重?
5.這次為什么很多同學沒猜對呢?
6.小結:看來,并不是物體越大就一定越重,越小的物體就一定輕.
(三)實驗三
教師:如果還想玩就請把綠、藍盒子輕輕放到位子里,看哪個組的動作又快又輕!
1.老師這兒還有一個盒子,還是不能動,你能判斷出他們誰輕誰重嗎?只憑觀察,你們能判斷嗎?
2.怎么這次有很多同學都不做判斷?怎么不發表意見了,有什么困難嗎?
3.同學們都認為,只憑觀察已經不能判斷它的輕重了,你們想怎么辦?(動手掂一掂)
4.說說你的感受,有不同的感受嗎?換手再掂一掂.
教師提問
(1)你們有同樣的感覺嗎?(學生出現分歧.)
(2)咱們的意見不一樣了,這可怎么辦呀?
(3)看來,在有的時候用我們的一雙小手也不能準確的判斷出物體的輕重了,那么有沒有辦法呢?
(4)小組討論,匯報.
(5)教師給學生充分的空間.并做好各種準備工作,對學生提出的方法,盡可能給予演示.同時,要考慮方法的可行性.
四、活動四:總結探索結果
(一)教師介紹生活中的測量物體重量的工具
咱們班的同學真聰明,想出了這么多好辦法,我們的前人就是根據你們的這些想法發明了天平,秤等很多種能夠準確的測量出物體重量的工具.而且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用到.你們見過嗎?
(二)完成課后練習.
1.出示圖片:練一練1
2.出示圖片:練一練2
3.出示圖片:練一練3
(三)不知不覺當中,一節課就要過去了,你們上得高興嗎?老師也很高興,因為我覺得你們個個都很出色.你覺得今天你又有那些收獲?又有那些進步?這節課咱們班誰最棒?哪個小組最值得你學習?
教學設計點評
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教師注意讓學生親身經歷比較的過程,通過多個實驗,比較物體的輕重。教學時,教師自創情境,從學生喜愛的游戲引入,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體驗比較輕重的過程,感悟出比較輕重的具體方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探究活動
左重右輕
活動目的
1.讓學生逐步加深對輕重的體驗與理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2.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為學習10以內的加法做鋪墊.
活動準備
1.天平
2.1克、3克、4克、5克、6克的砝碼各1個,2克的砝碼2個
活動題目
在天平的右邊放入2克和6克的砝碼各1個,天平的左邊放入5克的砝碼1個,現在天
平是左輕右重.從剩余的4個砝碼中任意選擇兩個,放入天平的托盤上,以改變現在天平左輕右重的情況,可以怎樣放?
活動過程
1.以小組為單位共同操作.
2.總結方法.
3.分組演示并說明.
參考答案
方法一:只在左邊放.
1.使天平左右平衡:
在左邊放入質量是1克、2克的兩個砝碼,由于1+2+5=2+6,因此天平左右平衡.
2.使天平左重右輕:
(1)在左邊放入質量是1克、3克的兩個砝碼,由于1+3+5>2+6,因此天平左重右輕;
(2)在左邊放入質量是1克、4克的兩個砝碼,由于1+4+5>2+6,因此天平左重右輕;
(3)在左邊放入質量是2克、3克的兩個砝碼,由于2+3+5>2+6,因此天平左重右輕;
(4)在左邊放入質量是2克、4克的兩個砝碼,由于2+4+5>2+6,因此天平左重右輕;
(5)在左邊放入質量是3克、4克的兩個砝碼,由于3+4+5>2+6,因此天平左重右輕.
方法二:在左右兩邊都放一個.
左邊放入質量是4克的砝碼,右邊放入質量是1的砝碼,由于4+5=1+2+6,因此天平左右平衡.
北師大教材小學數學第一冊《輕重》教學設計 篇3
課題:
蹺蹺板(比輕重)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說一說”、“掂一掂”、“稱一稱”等活動,逐步加深對輕重的體驗與理解
能力目標:初步體驗解決問題的多樣性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使學生在與他人的合作中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教學重點:
會比較物體輕重的方法
教學難點:
輕重的含義以及比較物體輕重的方法
教具準備: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學生學習活動過程設計意圖和修改
教學過程:
一、小實驗,感受重量
1、引入:今天我們一起做個小實驗,有興趣嗎?將一名同學叫到講臺上,兩臂側平舉。將不同重量的兩個書包同時放到手臂上。
2、提問:大家觀察這位同學,你發現了什么?
3、提問2:問做實驗的同學,你有什么感受?
4、引出“輕重”: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關于“輕重”的知識
板書課題:蹺蹺板
二、互動探究
1.說一說:看圖說一說誰輕誰重?
①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引導學生說出:往下沉得說明比較重,往上翹的說明比較輕。
②看第二圖:這次小老虎又跟其它的小朋友玩了,這次誰重?
提問:根據這副圖,你能用“誰比誰輕”或“誰比誰重”說一句話嗎?
提問:你能說一說,在他們三個當中,誰最重,誰最輕?
請一名同學到臺上感受感受兩個書包的輕重,并說出自己的.感受:哪個輕、哪個重。
生:獅子比老虎重
生:蹺蹺板重的一端會下降
生:老虎比豹子重,獅子比老虎重,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學生學習活動過程設計意圖和修改
2.掂一掂、比一比
①操作1:把你的數學書拿到一只手上,練習本拿到另一只手上,兩手同時掂一掂,比一比,練習本和數學書誰比誰重,誰比誰輕?
②操作2:再拿出鉛筆盒和語文書掂一掂,比一比,說一說,誰輕、誰重?
3.猜一猜、稱一稱
出示:大小差不多的梨和蘋果各一個
提問:想一想,用什么辦法能判斷出究竟誰輕誰重?
出示天枰來稱一稱
三、鞏固練習
完成課本23頁“練一練”1~4題
四、小結
同學們,本節課學會了什么?
北師大教材小學數學第一冊《輕重》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20頁——21頁
教學目標:
1.利用已有的經驗,認識物體之間存在著輕重的差異。
2.通過“掂一掂”等活動,進一步體驗兩個物體間的輕重。
3.在比較物體輕重的過程中,認識測量物體輕重的工具的重要性。
教師準備:天平、玩具兩個、1個梨子、1個蘋果、翹翹板一個、墨水盒兩個。
學生準備:水果兩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兩個新朋友,想認識嗎?(師出示圣誕老人和天線寶寶)。兩個好朋友來到公園坐翹翹板,仔細觀察翹翹板發生了什么變化?
生:天線寶寶那邊沉了下去。
師:那為什么天線寶寶這邊要沉下去,圣誕老人那邊要翹起來呢?
生思考:因為天線寶寶更重。
師引導生說完整的話:天線寶寶要比圣誕老人重。
今天老師就要和同學們來學比輕重(板書課題:比輕重)。
二.講授新課。
1.感知輕重(用眼睛就能判斷的輕重)
①師:孩子們想做翹翹板嗎?想坐的孩子請坐直。
請一生伸開雙手來當翹翹板,老師和另一生來坐翹翹板,全班孩子用手勢來表示翹翹板的變化。
并請生來完整的說兩句話。(誰比誰重,誰比誰輕)
②師:孩子們真能干,那你能在我們的生活中找找物體,并說出誰比誰輕,誰比誰重?
2.掂一掂(用眼睛不好判斷的)
師左手拿一個藍墨水盒,右手拿一個紅墨水盒,(大小、形狀完全相同)請生猜猜誰重誰輕?
生在下面有不同的答案
師:請認為他們一樣重的孩子用手勢告訴老師。
請認為紅墨水盒比藍墨水盒重的孩子用手勢告訴師。
請認為藍墨水盒比紅墨水盒重的孩子用手勢告訴師。
師:啊!大家有不同的意見,那我們用什么辦法來判斷呢?(引出掂一掂)
請生來掂一掂兩個墨水盒,結果是:紅墨水盒比藍墨水盒重。
師:這兩個看起來一模一樣的墨水盒,為什么會有輕重呢?
師打開兩個墨水盒。
生大笑,原來紅墨水盒里有墨水瓶,藍墨水盒里沒有墨水瓶。
師總結:孩子們在生活中千萬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現象所欺騙,應該多親身去體驗感受一下。
活動:生拿出帶來的兩個水果掂一掂,掂完后自己小聲的告訴自己誰比誰重,誰比誰輕。
請生匯報,強調說完整的兩句話。
3.稱一稱。
師出示大小差不多的蘋果和梨子各一個。
師:小朋友們猜一猜:誰比誰重,誰比誰輕?
(學生根據肉眼無法判斷,因而會出現不同意見之間的沖突。)
師:想一想,用什么辦法能判斷究竟誰輕誰重?
生:用手掂一掂。
(教師可把梨和蘋果給這位同學,讓他用手掂一掂。由于兩個水果輕重相差不大,所以手掂不容易比輕重。)
師: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呢?老師給大家介紹一種生活中最常使用的比較輕重的工具。(師出示天平稱)
師:這是一架天平稱。我們利用它來比一比,蘋果和梨究竟誰輕誰重?
(師示范)
老師引導學生觀察天平的變化。
生興奮地說:梨子比蘋果重,蘋果比梨子輕。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為放梨子這邊沉下去了,放蘋果那邊翹起來。
師:孩子們真聰明。
師繼續演示天平,生說。鞏固練習。
三.練一練
1.練一練第一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交流。學生反饋時,教師引導學生說出理由。
2.練一練第2題。
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討論。
師提示:是1個蘋果和1個橘子相比較。
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活動課,但上完課后我感覺孩子們根本沒有動起來,仔細想了想,原因主要是出現在我的身上。在設計課時,整個一堂課的主體思維是很清晰的,開課的生動有趣性也做到了,但是在本課的第二個活動環節上(掂一掂),由于我的準備不充分,以及口令不明確,造成了孩子們沒有根本的動起來,活動就成了一種形式了。既浪費時間,又沒有起到它的效果,孩子們從這兒就開始精力分散了。我的組織教學語言還得加強,對孩子的評價要做到生動有趣。做到用語氣語調的變化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問題思考:一年級的孩子有必要進行小組活動嗎?
北師大教材小學數學第一冊《輕重》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掂一掂、稱一稱的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到物體有輕有重,逐步加深對輕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學生體會到物體的輕重和物體的體積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
3.提高小組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夠分辨什么樣的物體輕,什么樣的物體重.
教學難點
1.通過中介物體、等量代換比較物體的輕重.
2.運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教學過程:
(一)看輕重:
(1)師:我們一起做個小實驗,大家有興趣嗎?
師:請一個同學到講臺前面來,向兩側平伸雙臂。
(教師將兩個不同輕重的書包同時放在其兩手臂中。)
(2)師:大家觀察講臺前的同學,你發現了什么?
師:看來不管是做實驗的同學還是觀察的同學,都能感受到往下沉的這邊較重,今天我們要一起來學習輕重。(教師出示課題)
(3)師:根據你們剛才獲得的經驗,看圖說一說誰輕、誰重?
生:小熊重、小猴輕。
師:說說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引導學生說出:往下沉的,說明比較重,往上翹的說明比較輕。)
師:根據這幅圖,你能用誰比誰輕或誰比誰重說一句話嗎?
(二)掂一掂:
⑴師:再來看看老師手里的兩個盒子。猜猜哪個輕,哪個重?(大小兩個盒子,小的重,大的輕)
⑵讓學生自由猜測。
⑶讓學生上來用手掂一掂,驗證剛才的猜測。你想對同學們說點什么?
生:我想告訴同學們,我們用眼睛看的不一定是對的。
⑷教師小結:這樣看來,有的物體只用眼睛是不能看出誰輕誰重的,而要用到別的方法,比如說用手“掂一掂”。(學生跟著老師說一遍并做做掂一掂的動作。)
⑸學生體驗活動: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較自己的數學書和文具盒誰輕誰重。把自己認為輕的物品舉高些,重的放低些。
(三)稱一稱:
(1)師:你們想不想再掂一掂?這里有一個蘋果和一個梨子(出示質量差不多的蘋果和橘子各一個),誰來試一試?
師拿給學生,比一比,什么重,什么輕?還有誰想試試?(分別請三名學生上臺來掂一掂,得到的結論不一樣)
(2)師:現在小朋友們的意見都不一樣,究竟是什么重,什么輕?我們拿不準,那該怎么辦呢?
(3)師:老師給大家介紹個小能手,(出示并介紹天平)用它來稱一稱就知道了。
板書:稱一稱
(師操作,把蘋果和梨子放在兩邊托盤里)誰能看出來?
(4)師:物體的輕重與大小不一定有必然聯系,大的東西不一定就重,小的東西不一定就輕。要想判斷準確,我們需要怎么辦啊?(稱一稱)
(四)練一練:
(1)第21頁第1題,引導學生明確題意,獨立完成。
師:你為什么在香蕉后面畫圓,橘子后面畫勾?(生說明理由。)
輕的畫√,重的畫○。
(2)第21頁第2題,學生明確題意后獨立完成。
輕的畫√,重的畫○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你是怎么知道誰輕誰重的?你發現了什么?(發現一個西瓜和兩個菠蘿同樣重,所以一個西瓜就比其中的一個菠蘿重。
(五)小結:
師:這節課上得開心嗎?你有什么收獲?
(六)板書設計:
輕 重
看 掂 稱
北師大教材小學數學第一冊《輕重》教學設計 篇6
一、創設情境,初知輕重
師:星期六到了,小動物們都在公園里玩耍,它們玩得可高興了,我們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些什么動物?(出示主題圖)它們在干什么?
學生回答后,引導學生觀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蹺蹺板,(小熊、小猴 貼畫 畫蹺蹺板)從它們玩的蹺蹺板中,你知道了什么?
(板書:輕重)
你是怎么知道小熊重,小猴輕的?
師小結: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輕和重。(讀題)小朋友小眼睛真亮,通過觀察就看出誰輕誰重。
二、實踐操作,發展認知
1、說一說
如果老師和這位小朋友玩蹺蹺板,猜猜看會怎樣?如果這位小朋友和那位小朋友比呢,(身高、體重相差比較明顯的兩位小朋友)誰輕誰重?一眼就看出誰輕誰重了,真能干!(板書:看)在咱們教室里哪兩樣東西相比你一眼就看出誰重誰輕的?在我們平常生活中,哪兩樣東西相比,我們一眼就看出誰輕誰重的?
教師出示兩個盒子(藍色盒子大而輕,*盒子小而重)猜一猜哪個輕哪個重?(請多名學生猜)請你驗證一下你的猜想。(學生發現藍盒子輕,黃盒子重)請多名學生驗證。
總結:看來僅憑我們的眼睛來判斷物體的輕重還不夠,有時還需用手掂一掂。(板書:掂)
2、掂一掂
(1)讓學生觀察教師手上的一本數學書和一個文具盒,猜猜數學書和文具盒誰輕誰重?
(2)為什么同樣的書和文具盒,大家判斷的不一樣呢?我們就用掂的辦法可以證實一下誰說的對?請多名學生來用手掂一掂,把你發現的結果告訴大家。
(3)猜一猜數學書和口算訓練哪個輕哪個重?為什么同一本數學書剛才輕,現在又變重了呢?(比較的東西不一樣,結果就有可能不一樣)
(4)你們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數學書誰輕誰重?與同桌的同學互相說一說,什么輕,什么重?(兩名上前講,多名學生座位上講)(請小朋友把輕的舉高一點,把重的放低一些。選兩個結果不同的,打開文具盒看一看,揭示結果不同的原因)。
請小朋友掂一掂自己帶的物品,說說什么輕什么重。(多名學生交流)
3、稱一稱
小熊和小猴子一邊玩蹺蹺板一邊唱歌,(小猴子和小熊玩蹺蹺板,1呀1呀121 ……)邊上地小狗羨慕極了,小狗說:“小熊,你讓我玩玩吧,你這么重,都把小猴子翹到天上了,快讓我玩吧!”小熊說:“好啊”小狗坐上蹺蹺板,一下就被翹得老高,小狗說:“原來小猴子比我還重呀!”小朋友,你知道誰最輕,誰最重?
看來難不倒小朋友,可方老師碰到一個難題,小朋友愿意幫忙嗎?
(1)出示重量接近的一個蘋果和一個梨。
(2)猜一猜:誰輕誰重?
掂一掂:誰輕誰重?
師:不管是猜一猜,還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怎么辦呢?誰能幫上忙?能想出什么好辦法呢?
(3)小結討論:你們能想出哪些辦法?(板書:稱)
(4)出示天平秤。介紹在天平上比較輕重的方法,(兩邊托盤里沒有放東西或放一樣重的東西時,天平的兩邊是一樣高的平平的。哪邊重指針就偏向哪一邊)教師把蘋果和梨分別放在天平的兩邊,讓學生觀察,現在你知道蘋果和梨誰輕誰重嗎?誰能看出來?為什么?
(5)分小組活動。
拿出你們身邊的學習用品,選擇其中的兩樣,先猜一猜,再掂一掂,最后稱一稱
說說誰輕誰重。
小組匯報。適時鼓勵,其他同學可以說出自己的想法,或者對匯報者給予評價。
師總結:對于重量很相近的物品,我們可以采用稱一稱的辦法。
三、鞏固練習,深化認識
1.小猴子和小熊可佩服小朋友了,說你們是最棒的。但是方老師想再考考小朋友,讓其他老師看看咱們班的小朋友的出色表現。
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引導學生說出一個西瓜和兩個菠蘿一樣重,說明一個西瓜就比一個菠蘿重,如果學生不能理解,可用實物演示一下。
2、獎勵一個故事(音樂)。(小熊、小猴子,小狗)
北師大教材小學數學第一冊《輕重》教學設計 篇7
(一)教學目標
1、以生活中有關“輕重”的真實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培養學生運用“輕重”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認識“輕重”的關系,理解其相對性。
(二)課前準備
天平、彈簧秤、每組兩個蘋果、兩瓶飲料、兩個口袋、兩本書、兩袋小食品、兩種水果
(三)教學實錄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課件展示——“兒童樂園”全景圖。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今天老師想和你們一起去“兒童樂園”,看看我們班的兩名同學他們在做什么游戲?(電腦出示兩個學生玩蹺蹺板的情景圖)
生:他們在玩蹺蹺板。
師:你們發現了什么數學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輕重)
生1:我發現了他們一個同學在上面,一個同學在下面。
生2:我發現他們一個輕,一個重。
師:你是怎么發現的?
生:我看見一個同學被蹺了起來,而另一個同學在下面,所以我知道小男孩重,小女孩輕。
師:你真棒!通過看一看就知道誰輕誰重。
2.揭題。
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除了比大小,比高矮之外,還有比輕重,今天我們就來認識輕和重。2.揭題: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除了比大小,比高矮之外,還有比輕重,今天我們就來認識輕和重。
二、探究新知,經歷、體驗“輕重”。
(1)出示生活中熟悉的六組物品:學生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對物品進行比較,互相討論、交流意見,教師參與共同研究。
師: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物品,看看都有什么?
生:兩個蘋果、兩瓶飲料、兩個口袋、數學書、語文書、一袋巴巴脆、一袋果凍、一個香蕉、一個橘子
師:請你們試著選擇喜歡的方法比一比每組兩個物品中誰輕誰重,把比的結果按要求寫在答題卡上,看看那名同學選擇的方法又快又準確,同時我們還要賽一賽,哪個小組的同學能互相團結合作。
當你遇到困難時,可以問問老師和同學,也可以借助老師為你提供的工具,聽清楚了嗎?
學生活動,老師適時指導。
(2)學生交流、反饋(得出以下幾種答案)
師:誰愿意把你比較的結果和方法介紹給大家?
生1:我介紹第一組,我發現大蘋果重,小蘋果輕。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大蘋果汁多,小蘋果的汁少,我就知道大蘋果重,小蘋果輕。
師:你結合生活實際判斷出誰輕誰重,你真是個細心的孩子。
生2:我用眼睛一看就知道了。
師:你用看一看的方法一眼就比較出誰輕誰重,這種方法真快。(板書:看一看)
還有哪一組可以用看一看的方法比較出誰輕誰重呢?
生3:第四組冰紅茶,一個冰紅茶是滿的,而另一個冰紅茶被人喝了,所以我知道,滿的那瓶重,不滿的那瓶輕。
生4:我看他們都是冰紅茶,一個水多,一個水少,所以我知道這個水多的就重,這個水少的就輕。
師:你們觀察的很仔細。
生5:第三組我也是用看一看的方法,我看數學書薄,語文書厚,我知道了數學書輕,語文書重。
生6:第三組我是這樣看的,我直接看頁數,數學書109頁,語文書111頁,所以語文書重,數學書輕。
師:你通過看頁數比較出了誰輕誰重,真棒!
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一本書(32開薄紙的作文書),看它也有109頁,那它和數學書一樣重嗎?為什么?
生7:它們不一樣重,因為它們一個大,一個小。
生8:它們不一樣大,因為它們的紙,一個薄,一個厚。
師:你們真是善于觀察的孩子,看來我們在看頁數時,要注意紙的大小和每一頁的薄厚,如果它們都相同時,我們才能用看頁數的方法。
剛才第一組蘋果,第三組書,第四組冰紅茶,當我們用眼睛一看就知道誰輕誰重時,我們都是用看一看的方法。
那其它組的物品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較的呢?
生9:我在比較兩個口袋的時候,用手來試一試的,我把一個口袋放在左手,把另一個口袋放在右手,我發現紅色口袋重,黃色的口袋輕。
師:你用手來試一試這種方法,就叫做掂一掂。當你不能看出誰輕誰重的方法,我們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
生10:我在比較口袋的輕重時,我用手一捻,發現紅色口袋里放的是大豆,而黃色口袋里放的是棉花,所以我知道紅色口袋重,黃色的口袋輕。
師:你的生活經驗真豐富!其他組你們是怎樣比較出來的?
生11:我在比較兩袋小食品時,也用的掂一掂的方法。
生12:我是用老師提供的用具比較出來的。
師:(隨機介紹天平)這個工具叫做天平,中間的叫指針(課件指針閃動),兩邊的叫托盤。它能幫助我們比較出誰輕誰重。
(結合課件演示)它通常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出示相等重量時),你發現了什么?
生13:我發現了它們兩個一樣重。
師:你是怎樣發現的?
生13:我看托盤,兩個托盤一樣高,所以我知道它們一樣重。
生14:我看指針,指針指向中間,我知道它們一樣重。
師:你們真是細心的孩子,通過觀察托盤和指針知道了他們一樣重。
出示第二種情況(香蕉重,橘子輕)
師:你發現了什么?
生15:我發現了香蕉重,橘子輕。
師:你是怎么發現的?
生15:我發現香蕉的托盤比橘子的托盤低,所以我知道香蕉重,橘子輕。
生16:我發現指針偏向香蕉,所以我知道香蕉重,橘子輕。
師:看來我們在使用天平時,要注意看托盤和指針,這樣能幫助我們比較誰輕誰重。
在比較香蕉和橘子誰輕誰重時,還有用其他方法的嗎?
生17:我是用彈簧秤來比較的。
師:你是怎樣做的?能不能到前面來介紹一下你的方法?
生17:我先把香蕉放在彈簧秤下面的袋子里,看看彈簧伸長了多少,再把橘子放進袋子里,看看伸長了多少,誰伸長的多,誰就重,所以我發現香蕉重,橘子輕。
師:你真是個善于觀察和積累的孩子!
小結:在比較兩種物品時,我們用眼睛一下就能判斷出誰輕誰重時,我們用看一看的方法,當我們用眼看,不能準確地比較誰輕誰重,我們用掂一掂的方法能夠比出誰輕誰重。從剛才比較香蕉和橘子誰輕誰重,我們發現想準確地知道誰輕誰重,稱一稱是最好的方法。
師:拿出你們身邊的物品,選擇其中的兩樣,先看一看,再掂一掂,最后稱一稱,說說誰輕誰重。
師總結:比較物體的輕重,可以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看一看,想一想,也可以動手試一試,還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只要能做到認真觀察,動腦思考,就一定會想出最好的辦法。
三、鞏固練習
1.淘氣在水果市場發現了輕和重的問題,讓我們幫助他來解決吧。
(1)學生獨立完成,說說怎樣判斷的。
生18:從第一幅圖,我知道了兩個菠蘿和一個西瓜一樣重,所以一個菠蘿比一個西瓜輕
(2)集體訂正,電腦演示整個過程。
2.笑笑在蔬菜市場也發現了輕和重的問題,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1)學生獨立完成,與同伴說說怎樣想的。
(2)反饋(教師演示課件)
3.機靈狗到了海鮮市場,看看遇到了什么問題?
(1)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想法。
(2)反饋(教師演示課件)
4.今天你們比較了老師帶來的物品每一組中誰輕誰重,那這些物品中誰最輕,誰最重呢?請小組同學合作,看看哪組能選擇最合適、最快速的方法準確地進行比較?
四、總結延伸
同學們這節課學得愉快嗎?都有哪些收獲和體會?課后到學校和家里觀察觀察,看看還有哪些東西可以比較輕重,用你喜歡的方法比一比。
評析
傳統的教學是“老師牽著學生走”,課堂是在老師的控制下有序地運行;而在新型的探究性學習課堂中,是“老師圍著學生轉”,課堂上發生的許多情況都是老師無法事先預料的,老師的主要工作就是選擇適當的時機和方式“介入”。如果“介入”得過早或者“介入”的方式不對,就會打破學生已經形成的探究氛圍;但如果“介入”得太遲,則容易使探究活動因為無序而無效。整節課,張老師較好的把握了“介入”的時機和方式。
課堂伊始,教師給學生提供了足夠的學習材料,讓學生探究比較輕重的方法,引導學生對這一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思考、解答,并得出怎樣選擇方法能又對又快地比較輕重。變“教師講授”為“研究交流”,很好地處理了“教”與“不教”的關系,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一環節,教師基本上處于“幕后”狀態,沒有過多的“介入”到學生中間,只“介入”到個別小組,對“學困生”給予了個別指導。
在學生匯報的過程中,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適當地“介入”。當很多學生使用生活當中比輕重的方法和經驗,來解決數學當中的問題時,張老師及時進行了處理,而且還巧妙地把學生交流的內容全部轉化成了寶貴的數學資源。當學生提到稱一稱的全新方法時,教師又和學生共同研究了怎樣用天平比輕重的方法。可以看到,新形勢下的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張老師在不斷地歷煉中,已經逐漸走向了成熟。 (評價者:沈陽市沈河區教師進修學校孫靜)
北師大教材小學數學第一冊《輕重》教學設計 篇8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20頁——21頁
教學目標:
1.利用已有的經驗,認識物體之間存在著輕重的差異。
2.通過“掂一掂”等活動,進一步體驗兩個物體間的輕重。
3.在比較物體輕重的過程中,認識測量物體輕重的工具的重要性。
教師準備:天平、玩具兩個、1個梨子、1個蘋果、翹翹板一個、墨水盒兩個。
學生準備:水果兩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兩個新朋友,想認識嗎?(師出示圣誕老人和天線寶寶)。兩個好朋友來到公園坐翹翹板,仔細觀察翹翹板發生了什么變化?
生:天線寶寶那邊沉了下去。
師:那為什么天線寶寶這邊要沉下去,圣誕老人那邊要翹起來呢?
生思考:因為天線寶寶更重。
師引導生說完整的話:天線寶寶要比圣誕老人重。
今天老師就要和同學們來學比輕重(板書課題:比輕重)。
二.講授新課。
1.感知輕重(用眼睛就能判斷的輕重)
①師:孩子們想做翹翹板嗎?想坐的孩子請坐直。
請一生伸開雙手來當翹翹板,老師和另一生來坐翹翹板,全班孩子用手勢來表示翹翹板的變化。
并請生來完整的說兩句話。(誰比誰重,誰比誰輕)
②師:孩子們真能干,那你能在我們的生活中找找物體,并說出誰比誰輕,誰比誰重?
2.掂一掂(用眼睛不好判斷的)
師左手拿一個藍墨水盒,右手拿一個紅墨水盒,(大小、形狀完全相同)請生猜猜誰重誰輕?
生在下面有不同的答案
師:請認為他們一樣重的孩子用手勢告訴老師。
請認為紅墨水盒比藍墨水盒重的孩子用手勢告訴師。
請認為藍墨水盒比紅墨水盒重的孩子用手勢告訴師。
師:啊!大家有不同的意見,那我們用什么辦法來判斷呢?(引出掂一掂)
請生來掂一掂兩個墨水盒,結果是:紅墨水盒比藍墨水盒重。
師:這兩個看起來一模一樣的墨水盒,為什么會有輕重呢?
師打開兩個墨水盒。
生大笑,原來紅墨水盒里有墨水瓶,藍墨水盒里沒有墨水瓶。
師總結:孩子們在生活中千萬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現象所欺騙,應該多親身去體驗感受一下。
活動:生拿出帶來的兩個水果掂一掂,掂完后自己小聲的告訴自己誰比誰重,誰比誰輕。
請生匯報,強調說完整的兩句話。
3.稱一稱。
師出示大小差不多的蘋果和梨子各一個。
師:小朋友們猜一猜:誰比誰重,誰比誰輕?
(學生根據肉眼無法判斷,因而會出現不同意見之間的沖突。)
師:想一想,用什么辦法能判斷究竟誰輕誰重?
生:用手掂一掂。
(教師可把梨和蘋果給這位同學,讓他用手掂一掂。由于兩個水果輕重相差不大,所以手掂不容易比輕重。)
師: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呢?老師給大家介紹一種生活中最常使用的比較輕重的工具。(師出示天平稱)
師:這是一架天平稱。我們利用它來比一比,蘋果和梨究竟誰輕誰重?
(師示范)
老師引導學生觀察天平的變化。
生興奮地說:梨子比蘋果重,蘋果比梨子輕。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為放梨子這邊沉下去了,放蘋果那邊翹起來。
師:孩子們真聰明。
師繼續演示天平,生說。鞏固練習。
三.練一練
1.練一練第一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交流。學生反饋時,教師引導學生說出理由。
2.練一練第2題。
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討論。
師提示:是1個蘋果和1個橘子相比較。
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活動課,但上完課后我感覺孩子們根本沒有動起來,仔細想了想,原因主要是出現在我的身上。在設計課時,整個一堂課的主體思維是很清晰的,開課的生動有趣性也做到了,但是在本課的第二個活動環節上(掂一掂),由于我的準備不充分,以及口令不明確,造成了孩子們沒有根本的動起來,活動就成了一種形式了。既浪費時間,又沒有起到它的效果,孩子們從這兒就開始精力分散了。我的組織教學語言還得加強,對孩子的評價要做到生動有趣。做到用語氣語調的變化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問題思考:一年級的孩子有必要進行小組活動嗎?
北師大教材小學數學第一冊《輕重》教學設計 篇9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輕重。
2、知道物體的大不一定重,物體小的不一定輕。
活動準備:
紙盒、天平、積木、彈子、塑料球、皮球、鐵球等物品。
活動過程:
1、請幼兒在眾多的物品中,運用已有經驗比較物體的輕重。
“這些物體是一樣重的嗎?”鼓勵幼兒用手去掂分量。
2、幫助幼兒發現物體的輕重是相對的。
請幼兒比較塑料球和皮球誰輕誰重,然后再比較皮球和鐵球誰輕誰重。幫幼兒建立相對的概念:皮球和塑料球比,皮球重;皮球和鐵球比皮球輕。
3、啟發幼兒動腦子:有的物體的輕重差別很小,很難用手掂出。怎么辦?
出示兩件重量接近的物品:“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這兩件東西哪個重哪個輕呢?”(啟發幼兒自由發言,肯定幼兒的想像和發言。)
4、介紹測量工具天平。
幼兒嘗試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輕重,介紹天平的用法,準星必須居中,拿放要輕。
5、“猜一猜這兩樣東西哪個輕,哪個重?”請幼兒用天平測量驗證。
6、選擇體積相同質地不同的物品比輕重,理解體積大的不一不重,體積小的不一定輕的`道理。
出示大小不同的兩個盒子讓幼兒猜哪個輕哪個重,然后用天平驗證。如:大盒子里放棉花,小盒子里放鐵塊。
7、請幼兒舉例說明生活中還有哪些這樣的例子?
活動建議:
在班級放置一天平,引導幼兒對天平產生興趣并探索這種物體的功能。
活動延伸:
1、帶幼兒在室內或室外尋找可以比較的兩個物體進行輕重比較。
2、請家長和幼兒一起看幼兒用書做智力游戲:比比誰輕誰重。
北師大教材小學數學第一冊《輕重》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內容課本第20、21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比較的活動,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良好習慣。
2、經歷比較活動,增強輕重的生活體驗。
3、通過說一說、掂一掂、稱一稱的活動,使學生逐步加深對輕重的體驗與理解,學會一些比較的方法,體會輕重的相對性。
4、通過簡單的推理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學會比較的方法。
教學難點:滲透等量代換的思想。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等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初步感知輕重。
1、星期天到了,小動物們都在公園里玩耍,它們玩得可高興了,我們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什么動物?它們在干什么?(出示主題圖)
(1)引導學生觀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蹺蹺板,從這幅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小熊重、小猴輕)
(2)你是怎么知道小熊重,小猴輕的?
(3)從這幅圖中你還能看出誰輕誰重?
(4)師小結:小朋友真能干,通過觀察可以看出誰輕誰重。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輕和重。(板書課題 輕 重)
2、你還能說出你身邊的物體誰輕誰重嗎?
二、實踐操作,發展認知。
1、用觀察法比較輕重。
(1)師出示一顆葡萄和一串葡萄,你能關于“輕重”提一些問題嗎?并試著解決嗎?
(多的重,少的輕)
(2)師再出示兩顆葡萄和一個蘋果,讓學生提問和解決。
(大的東西重,小的東西輕)
(3)方法回顧。剛才我們用什么方法比較?(觀察法)
2、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較輕重。
(1)讓學生觀察講桌上的一本數學書和一個文具盒,說說數學書和文具盒誰輕誰重?
(2)為什么同樣的書和文具盒,大家判斷的不一樣呢?有什么辦法可以證實一下誰說的對呢?請學生上來用手掂一掂,再把你發現的結果告訴大家。
(3)請2—3名同學上臺掂一掂。
(4)教師把文具盒里的文具取出來,再請2—3名同學掂一掂,說出誰輕誰重?為什么?
(5)你們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數學書誰輕誰重?與同桌的同學互相說一說,再交換東西掂一掂。
(6)教師小結:文具盒和數學用眼睛看不能準確地判斷誰輕誰重,我們用掂一掂的方法能夠比出誰輕誰重。
(7)小實踐:再選擇桌上的其他東西掂一掂,比一比,與同學交流一下。
3、用稱一稱的方法比較輕重。
(1)出示重量接近的一個蘋果和一個梨。
(2)猜一猜:誰輕誰重?
掂一掂:誰輕誰重?
不管是猜一猜,還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怎么辦呢?誰又能想出什么好辦法呢?
(3)小結討論:你們能想出哪些辦法?
(4)出示天平秤。介紹在天平上比較輕重的方法,教師把蘋果和梨分別放在天平的兩邊,讓學生觀察,現在你知道蘋果和梨誰輕誰重嗎?
(5)分小組活動。
拿出你們身邊的學習用品,選擇其中的兩樣,先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稱一稱,說說誰輕誰重。
(6)教師小結:從剛才的比較蘋果和梨誰輕誰重,我們發現要想準確地知道誰輕誰重,稱一稱是最好的辦法。
(7)出示一大塊塑料泡沫和一小塊鐵。
①說一說:誰輕誰重?為什么?
②再掂一掂、稱一稱。
③明確:比較輕重,不能只看大小、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輕,一定要實際掂一掂、稱一稱才能確定誰輕誰重。
三、鞏固練習,深化認識。
1、出示練一練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說說怎樣判斷的。
2、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引導學生說出一個西瓜和兩個菠蘿一樣重,說明一個西瓜就比一個菠蘿重,如果學生不能理解,可用實物演示一下。
3、第3題。
讓學生在小組內說說誰最輕?誰最重?為什么?
4、第4題。
這道題具有一定的難度,不要求所有的學生都能獨立完成,可先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思考的過程,再引導學生分析。
四、課堂小結,重點回顧比較輕重的方法。
北師大教材小學數學第一冊《輕重》教學設計 篇11
我從情境引入:“同學們,今天小熊和小猴去游樂園玩,你們想不想去看看?學生聽到要去游樂園,個個都高興地說:“好!”這時我播放課件,課件出示小熊和小猴玩翹翹板的畫面。我問:“他們在干什么?”他們大聲說:“玩翹翹板。”誰能告訴老師小熊和小猴比:誰重?這是很多學生都舉起小手,小朋友都說小熊重!我接著問:“你們都說小熊重,誰愿意說說理由?”話剛落,小朋友個個都說:“我來。”我叫了一個平時不愛舉手的小朋友回答,“因為小熊在下面,小猴在上面,所以小熊重”我問:“你們認為對嗎?”小朋友們異口同聲說:“對”,看來他們的生活經驗還是較豐富的。
當我講“練一練“習題三時,當時的情況令我束手無策。我出示習題圖片,一個天平稱里是一棵白菜和一個蘿卜,一個天平稱里是一個蘿卜和一個茄子,比較這三種菜誰最重,誰最輕,當我問“白菜、蘿卜、茄子誰最重?”
“白菜重。”
“為什么?“
一個小朋友說:“因為白菜大。”
“大的東西一定重嗎?”
“街上賣的棉花糖你吃過嗎?”
“吃過。”
“棉花糖那么大,老師的這盒粉筆比棉花糖小,是否棉花糖重?”
“不是。”
“大的東西不一定重,是嗎?
“是。”
“還有不同想法嗎?”
沒有學生回答。看來學生還不夠靈活運用邏輯思維解決問題,我多次提示,學生依然表情茫然。由于時間關系,我只好暫時擱下轉到下一題,兩個天平,一個天平是兩只螃蟹和一條魚一樣螃蟹重,一個天平是一條魚和四只蝦一樣重,
“一條魚、一只螃蟹、一只蝦,誰最重,誰最輕。”
“魚重。”
我讓孩子說說理由。居然說“魚大,所以魚比蝦重。”
“誰最輕?”
孩子說的答案不一,看來學生還沒有等量代換的意識僅僅是從物體表面尋找答案。這時下課鈴響了,我只好擱下懸而未解的問題。
北師大教材小學數學第一冊《輕重》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對輕重有初步認識.
2.會比較相同數量的物體的輕與重.
3.認識天平,會運用天平稱出物體的輕重.
教學重點:通過看一看,掂一掂等方式比較物體的輕重.
教學難點:運用天平稱出物體的輕重.
教學關鍵:多運用實物,使學生通過實踐會比較輕重.
教學準備:書包,課件,各類球,題卡,人體秤
學具準備:水果兩個,喜歡的玩具兩個
教學過程:
一,課前調查:
昨天,老師讓小朋友們和父母一起做了個實驗,你們做了嗎 誰愿意和老師一起來做這個實驗
師:請你把兩臂伸平,老師要在你的兩臂上各掛一個書包.
師:小朋友們有什么感覺呀 這說明什么呢
師:這節數學課,我們就來學習《輕重》.板書:輕重
師:今天我們要用"p"表示輕,用" "表示重.
二,教學流程
(一)說一說
師:暑假到了,今天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一起來到了游樂場,我們也去看看吧!(出課件)
師:你看到了什么 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師:輕重不但可以用眼睛看出來還可以用手掂出來呢!
(二)掂一掂
師:請小朋友們掂一掂自己的文具盒和練習本(舉起來),誰能說說你的兩只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你怎么知道文具盒重,本子輕啊
師:下面小朋友們可以選兩樣和剛才不同的文具,也可以選自己喜歡的玩具我們再來掂一掂,比一比這次誰輕誰重.
把你掂得的結果先和同桌說一說,也可以交換著掂一掂.
師:誰想說給大家聽
(三)稱一稱
師:剛才我們掂的是文具和玩具,下面我們要來掂一掂小朋友們最喜歡吃的水果,快拿出來掂一掂吧!
師:你們感覺怎么樣
師:當這兩種東西差不多重時,我們用手掂是很難知道它們的輕重的,小朋友們有什么好辦法嗎 把你的好方法先和同桌說一說.
師:誰來說說你的辦法
師:同學們想的辦法真不錯,老師也有一個辦法,想知道嗎 大家看.(出課件)
師:它叫天平,用它可以稱出物體的輕重.
師:現在我們就來稱蘋果和梨的輕重.
師:小朋友發現了什么 誰能完整地說,誰和誰比,誰輕誰重 你是怎么發現的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小朋友們說的對不對
師:小香蕉等不及了,非要和鴨梨比一比,小朋友們看出什么了
師:蘋果和梨比,蘋果重;梨和香蕉比,梨重;現在我們把這兩幅圖合起來看看,請小朋友們比比它們三個誰最重誰最輕 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出圖)
小結:剛才我們通過掂一掂,稱一稱,會比較物體的輕重了.
(四)課間休息
師:下面我們休息一下,我們一起來拍球好不好
聽老師講要求:每一組同學都上前來選一個和同桌不同的球,也可以和同桌換著拍拍,看看誰的球輕,誰的球重 (音樂起)
師:為什么這幾個球沒人拿
師:看,在我們游戲中也能用到輕重.
(五)練一練
1.請小朋友們拿出題卡,共同判斷一下,輕的畫"p"重的畫" ".
2.師:小朋友們,愛吃西瓜和菠蘿嗎 我們來比較一下它們
的輕重.(出課件)
師:你們看懂了什么 誰還有不同的說法
師:猜一猜,如果一個西瓜和一個菠蘿比,誰輕誰重 你是
怎么想的 是不是這樣呢
師:現在我們喜歡吃的小蘋果也來比輕重了,看一看一個西瓜和幾個蘋果一樣重 (出課件)
師:請大家根據這幅圖想一想,一個西瓜,一個菠蘿和一個
蘋果比較,誰最重,誰最輕 (先和同桌商量商量)
三,生活中拓展
師:同學們通過比較知道了物體是有輕有重的.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物體也是有輕有重的,誰能說一說呀!
師:要想知道我們班這兩位同學的輕重,該怎么辦呢 小組研究一下.
四,反思小結:你們這節課過的快樂嗎 你學會了什么 你是怎么比較輕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