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有幾枝鉛筆》教學設計(通用16篇)
一年級數學《有幾枝鉛筆》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一冊第22—23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培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加法的含義,并學會5以內的數的加法。
2、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圓片若干個,實物展示臺。
學具準備圓片若干個。
教學過程:
(今天,咱們的課題導游是一只漂亮的小狐貍。小朋友們打開課本第22頁瞧一瞧,小狐貍給大家帶來的數學問題是什么?(有幾枝鉛筆)
一、創設情境,體會加法意義。
1、師:大家現在都是小學生了,每天都要背著書包來上學。老師要提醒大家每天做完作業后要自己整理書包,把第二天要用的書和筆盒帶上,小朋友們每天寫字要用什么?對要用鉛筆,今天老師也帶來了幾枝鉛筆想請小朋友們幫助算一算,一共有幾枝。小朋友們愿意幫忙嗎?
2、教師先拿出兩支鉛筆,再出示3支鉛筆,讓學生口述這一過程,再提問一共有幾支?
3、讓學生說說你是怎樣想出來的?
4、師:能用算式來表示嗎?
5、引導認識加號,感受加法。
6、說一說算式里數字的含義(教師進一步讓學生對算式的含義進行擴展。)
生1:還可以表示把2個蘋果和3個蘋果合起來。
生2:可以表示把2本書和3本書合起來是5本書。
.......
7、擺一擺。
(1)教師引導學生用學具擺一擺。
師:小朋友們來個比賽,比一比誰拿得又快又對,拿的圓片個數要和老師拿的一樣多。
(老師利用實物展示臺擺圓片,先擺一個,再擺三個,學生看后依照老師的樣子擺。)
師:很多小朋友拿的非常迅速,你們能對剛才擺的,提個加法計算的數學問題嗎?
生:先拿出1個圓片,又拿出2個圓片,一共有幾個圓片?
師:某某同學已經學會了提問題,真是不錯,那其他小朋友是不是也會呢?同桌之間相互說一說。
(同桌說完,老師還可以再請一兩名學生做個反饋。)
師:同學們會解答這個問題嗎?
生:1+3=4
師:這“1”、“3”、“4”分別表示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把抽象的算式放到具體的情況中理解)
(2)放手讓學生自己擺一擺,講一講,并列出相應的算式。
師:現在小朋友自己按照課本擺一擺第2、第3小題的要求擺一擺,邊擺邊說出過程,最后把算式補充完整。
(學生獨立操作,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8、提出自己的身邊的加法的問題,加深對加法含義的體驗。
師:剛才小朋友們通過擺一擺,說一說,了解到了把兩部分合起來可以用加法來計算。那咱們身邊,比如教室里,能不能找到加法問題呢?
(給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時間)
學生反饋:
生1:我的筆盒里有3枝筆,筆盒外面有1枝筆,合起來一共有幾枝筆?
(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并學會判斷問題的對錯及思考解題的方法。)
生2:教室一邊墻上有2張畫,另一邊也有2張畫,合起來有幾張畫?
.......
師:只要小朋友善于發現,在我們身邊能找到許多加法的問題。
9、試一試
(1)引導學生說明圖意,并根據圖意提出用加法計算的數學問題。
(2)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3)組織學生結合圖意與同桌說說算式表示的意義。
三、鞏固練習
1、第1題,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以讓其先根據算式擺學具,直觀地得出每個算式的結果。
2、第2題,讓學生根據圖意,獨立列出算式,再進行小組交流,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學生可能會列出不同的算式,教師在集體反饋時注意引導學生說出不同算式所表示的意義,滲透從不同角度觀察圖,列出不同算式的數學思想。
3、第3題,先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再讓學生獨立完成。最后引導學生發現其中的規律。教師可以追問:再放下盤蘋果,你認為有幾個?為什么?
(學生回答略)
4、說一說,算一算。
(1)學生獨立觀察圖,從中發現加法問題。
(2)體交流圖中的加法問題。
師:現在哪個小朋友來當小考官,根據圖意提個問題考考大家。
(這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學生提出的問題只要符合圖意,都應給予肯定,在學生提出問題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
四、總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用加法計算的數學問題,這些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都可以見到,剛才同學們在教室中找到了許多的加法的問題,放學后,大家可以在校園里或者在家里找一找,看看你還能發現哪些加法問題,下次帶到課堂上來考考其他小朋友。
一年級數學《有幾枝鉛筆》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數學一年級上冊(北師大版)第22~23頁的內容。
【教材簡析】
內容分析
《有幾枝鉛筆》是北大師版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加減法的第一課時,是學生學習加法的第一節課。學生對加法意義的理解是建立在經驗積累和親身體驗的基礎上的,所以這節課的設計思路就是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和應用”為主線展開數學活動,利用學生熟悉的事物創設大量的情境,喚醒他們已有的經驗,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逐步體會加法的實際意義,列出不同算式,在說一說、算一算中發現自己身邊的加法問題,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隨處都能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善于發現和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
學情認識
學生雖然是第一次接觸加法,但是在他們的實際生活中,已經有了豐富的生活經歷,要正確理解加法的意義并一定困難,關鍵在于幫助學生建立加法的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運用。所以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出發加以引導,在“有幾枝鉛筆”這一生活情境的支持下,學生能順利建立“2+3=5”簡單的數學模型。在家庭生活的背景情境中,學生能夠運用自己建立的數學模型,說出這個家庭中兩樣物體合并的現象。這樣讓學生感知學習知識的必要性。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在具體情境和活動中,讓學生體會到計算的必要性,理解加法的含義。
2、會讀、寫加法算式,會選擇合適的方法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
能力目標:
1、能根據提供的具體情境,提出簡單的加法問題并進行解答,會與同伴交流自己的觀點。
2、讓學生在在數學活動中感受數學就在生活中,建立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情感性目標:
1、在合作、交流中去發掘知識,掌握知識,并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和獲得成功的喜悅。
2、在運算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下面請同學們猜一猜一種學習用品:“黑心腸,尖尖頭,走起路來全靠頭;直著走,橫著走,肚子空了就不走”。
師:同學們,鉛筆能幫我們寫字,我們要愛護它。
二、探究學習
1、建立表現
師:請同學們看看圖一,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試一試提數學問題。
圖一:笑笑左手拿著2支鉛筆、右手拿著3支鉛筆。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把話說清楚,把問題提準確。
師:同學們真聰明,知道了笑笑左手拿著2支鉛筆,右手拿著3支鉛筆,問笑笑一共有幾支鉛筆?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幾支鉛筆”。(板書課題——有幾支鉛筆)
師:請同學們猜一猜笑笑手里一共有幾支鉛筆?她是怎么數的?
(教師出示圖二:笑笑兩手一共拿著5支鉛筆。)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熟悉的動手拿鉛筆的情境來導入新課,既直觀又親切。通過合并的過程,使學生充分理解了加法的含義――把兩部分合并到一起,要用加法計算。同時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上課的開始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
寫算式計算。
師:怎樣用算式表示笑笑有幾支鉛筆呢?
師:表示“合起來”時應在算式中間用“+”表示,這個一橫一豎的符號叫做“加號”,請大家邊讀邊書寫三遍。
師:請大家讀一讀式子“2加3等于5”。
師:同學們,如果只看“2+3”這個算式,你能計算嗎?請說說。
2、探究體驗
師:下面準備請同桌兩個同學用手里的5支鉛筆擺一擺、算一算。
要求兩個同學邊拿邊說“我拿幾支鉛筆,他拿幾支鉛筆,一共有幾支鉛筆?”,拿一次寫一個算式并計算,看哪一組同學拿的方法多,寫的算式多。
師:請一個同學說說1+3=4,你是怎么擺?怎么算的?再請同學說說2+2=4,你是怎么擺?怎么算的?……
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合作學習,體會到到“合起來用加法”,學會了掰手指頭或口算等方法。以后,同學們可以采用自己喜歡的或比較快的方法計算。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獨立探究、小組合作交流等活動,體會到計算的必要性,深入理解了加法的含義,認識了加法算式和加號,不僅會讀、會寫加法算式,還能根據具體情境寫出加法算式并正確計算出來。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給了他們足夠的獨立嘗試、探索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自己所會的知識,教師再用手勢等方法幫助他們加深對加法含義的理解,他們不僅學得輕松,而且充分體驗到探索數學知識的樂趣和獲得成功的喜悅。
三、鞏固練習
(根據課本“試一試”兩幅圖的要求,安排學生戴小汽車、小鳥頭飾分兩次表演。)
師:請同桌兩人互相說說算式,說說算法。(小組)
師:請同學們說說算式,說說算法。(全班)
師:同學們,從這兩幅圖可以看出“添上”也是用加法。
2、讓學生獨立做“練一練”中的“1、計算”“2、填空”
3、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練一練”中的第4題“說一說,算一算”,再進行兩人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4、讓學生說說“在生活中發現的加法問題”。
四、課堂總結
一年級數學《有幾枝鉛筆》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設想: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5以內加法的初步認識(北師大版),這是學生首次接觸加法這種運算,根據課標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情況,設定以下目標:1、通過解決“一共有幾支鉛筆”的問題,初步理解加法的意義,能計算5以內的加法,并用加法來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2、通過5以內的加法的計算,體驗解決問題的多樣化,強化問題意識。3、進一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數學學習的信心。教學重點是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教學難點是加法意義的理解。
我在設計教案時側重以下二個方面來進行展開:
1、動靜結合,落實好雙基
本節課是學習加法的開始,學生雖然在生活中已有了豐富的生活經歷,但對于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入學三個星期,我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先給學生提供直觀的感性材料,以講解為主,理解加法的意義,認識加法及加法算式,說一說,擺一擺,練一練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進一步加深意義的理解,課堂上動、靜結合,讓學生掌握了基本知識,培養了基本技能。
2、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
問題意識是思維的起點,沒有問題的思維是膚淺的,被動的,愿意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此,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創設機會,鼓勵學生根據具體的情境提出數學問題,有意識地將計算知識的學習與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緊密結合。
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一共有幾支鉛筆”的問題,初步理解加法的意義,能計算 5以內的加法,并用加法來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5以內加法的計算,體驗解決問題的多樣化,進一步提高問題意識。
3、進一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
難點:加法意義的理解
教學準備:學具:蘋果圖片4個,小熊圖片5個。
教具:5枝鉛筆實物及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你們看,老師手上有幾枝鉛筆?
老師這只手又有幾枝鉛筆呢?
2、師問:分別可用數字幾表示(板書 2、3)
(反思:這里情景比較單一,可以利用課件多創設幾個情景,多演示幾次,讓學生更直觀、更充分地體驗“合起來”。)
二、探究學習,理解意義
(一)初步理解加法的意義
1、演示合并動作:老師做了什么動作?(引導學生說:合起來)
2、教師講解: 2和3合起來,可以用一個符號表示,這個符號先寫一橫,再寫一豎,它就是加號(板書),這個加號就表示把2和3合起來
3、引導學生說3句話:
(1)指著圖: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
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
(反思:學生對“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很模糊,這是我在備課時沒有預先考慮到的,他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問題,答案是五花八門的。這兒可以創設個情景如拿個盒子讓他們猜一猜里面粉筆的支數,讓學生先明白什么是問題,才讓他們提出數學問題。)
(2)讓學生伸出小手來,邊做邊說。
(反思:“伸出小手說一說”效果很好的,首先是動手,符合兒童愛動的年齡特點;其次是學生邊說邊做,加深了他們對加法含義的認識,用3句話來說,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要讓學生重復地講,講充分。)
4、解決問題
一共有多少枝鉛筆呢?你怎么知道的?(板書:5)
我們可以用什么符號來連接這個式子,這就是一個完整的加法算式。
5、揭題,板書:加法
6、讀加法算式。
7、小結: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表示什么?5是怎么得到的?
(反思:這里還可以擴展去問,數字“2”、“3”還可以表示什么?如蘋果、書本、小朋友等,讓學生具體說一說,給 “2+3”賦予多種意義,使學生更進一步地理解加法含義。)
(二)操作交流,加深加法意義的理解。
擺一擺,說一說
1、蘋果圖片
(1)、師示范擺,引導學生說3句話和算式。
(2)、指名擺,其余生說
2、小熊圖片:同桌合作,一個擺,一個說,指名反饋。
(三)嘗試練習
p22擺一擺,試一試
重點讓學生說汽車圖與小鳥圖的圖
三、鞏固應用
1、完成p23第1、2、3題
重點交流打乒乓球圖,讓學生體驗從不同角度看問題。
( 反思:教學打乒乓球這幅圖,讓學生根據圖意列出算式后,再交流你是怎么想的;從而讓學生體驗到可以從不同角度提出數學問題,解決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的多樣化。)
2、說一說,算一算p23第4題
師:淘氣說小朋友學得這么好,請小朋友去玩呢!看,這是他家的客廳,你能在他們家發現有趣的加法問題嗎?說一說,并列出算式(凳子、桌子、花、人等)
3、小結
(反思:練習鞏固和講解新課界線太明顯,不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可以用個故事把他們串聯起來,這樣更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
三、課后反思:
《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寫道:“教材應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適應學生的認識水平,密切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標準》還明確提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
《有幾枝鉛筆》上后靜心想想,這節課失敗的關鍵原因就是因為我沒有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沒有去“備”學生!
1、這批孩子在入學前已經能比較熟練地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了,所以這節課的教學應定位在學生對加法意義的理解上,我雖然在教案中提到了這點,可課堂上我卻沒能很好地去貫徹這點。我應該很好的利用課件,或者創設幾個他們熟悉的生活情景,讓學生充分地理解“合起來”,配合小手,邊做邊說3句話,反復地讓學生說,我想加法意義的理解應用也就能水到渠成。
2、學生對什么是數學問題不清楚,在課堂上我一上去就讓小孩針對我的演示提出數學問題,結果是可想而知的。這個環節是整節課費時最多的,也是我教學最吃力的一處。如果課前我能對學生的情況進行摸底,就可以有針對性的設計一個環節,使學生明白什么是數學問題后,再讓學生來提數學問題,那么學生就能輕松的用簡練的語言提數學問題了,教師也就能更好的控制整堂課的節奏了。
3、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運用與生活。這節課最后還可以設計讓學生在教室里、在身上找找用加法計算的數學問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法與實際生活的緊密相連。
一年級數學《有幾枝鉛筆》教學設計 篇4
一、學習提問題。
1、師:請小朋友認真看老師做什么,邊看邊講。(師在黑板上先貼上3只小白兔磁鐵,然后又在另一邊貼上2只。)
生:老師在黑板上貼3只小白兔……。
師:我們也可以這樣說,草地上原來有3只小白兔,又跑來2只。誰會提一個問題?孩子茫然。
師:老師先提一個:草地上原來有3只小白兔,又跑來2只,一共有幾只小白兔?(板書:一共有幾只小白兔?)
讓學生跟著老師說。
2、老師黑板上貼上飛機磁鐵,先貼上2架,再貼上一架。請小朋友提問題。
生:天上原來有2架飛機,又飛來1架,一共有幾架飛機?(板書:一共有幾架飛機?)
3、老師一手拿3枝鉛筆,一手拿2枝鉛筆,請小朋友提問題。
生:老師左手拿著3枝鉛筆,右手拿著2枝鉛筆,一共有幾枝鉛筆?(板書:一共有幾枝鉛筆?)
4、師:請小朋友們也像老師這樣提問題好不好?
生:樹上原來有2只小松鼠,又跑來2只小松鼠,一共有幾只小松鼠?
生:公路上開來3只公共汽車(一生公共汽車不能用只,要用輛)師:對。生又接著往下說:公路上開來2輛公共汽車,又開來2輛,公路上一共有幾輛公共汽車?
生:水里有2條小魚,又游來1條,一共有幾條小魚?
……
師:還有好多小朋友都會提問題,現在請小朋友把你要提的問題跟同桌的說一說,看誰說得好?能不能說跟人家不一樣的?
二、學習用加法解決問題。
解決板書的3個問題。
1、一共有幾只小白兔?
生:5只。師:一共有5只小白兔。你像老師這樣完整地說一說。生說。
師:怎么算出5只小白兔的?
生:3+2=5
(因為學生在之前已經學過加法計算,這時我就跟著學生走)3+2=5是什么意思意思?
生:把3只小白兔和2只小白兔合起來。
師:誰來寫算式?
生板書:3+2=5 2+3=5
(一生喊:老師,我跟他們不一樣。老師讓他來寫。生:1+4=5)
師:2+3=5對嗎?
生:對,把又來的2只和原來的3只合起來。
師:1+4=5對嗎?生:不對,圖上沒有一個4只,也沒有一個1只。寫1+4=5的學生:1+4也是等于5啊!
師:剛才小朋友說得非常好,圖上沒有一個4,也沒有一個1,不能寫1+4=5。明白嗎?
教學“+”。讀算式。
2、解決第2、3個問題:一共有幾架飛機?一共有幾枝鉛筆?
請學生上臺板演。講評。
3、老師在黑板上貼圖,學生提問題并寫出算式。完成后交流。
三、畫圖提問題寫算式。
1、師:在黑板上畫桃子圖,讓學生提問題,再寫算式。
2、學生用彩筆畫自己喜歡的圖,再提問題,并寫算式。
教學中值得肯定的地方
一、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
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數學來源于生活,又必須回歸生活。數學在生活中才富有靈性和活力。在學習提問題這一環節,當學生從不知道問題是什么到學生在老師的示范下模仿、學會了提問題時。老師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請小朋友們也像老師這樣提問題好嗎?在提問的過程中,我不斷地激勵學生:這個問題提得真棒,還有沒有跟人家不一樣的啊?說得好的給予貼貼紙的獎勵。在提問時,不斷喚醒學生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出來,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好奇心與求知欲,課堂情緒高昂,思維活躍,一個個精彩的問題從稚嫩的童聲中噴發出來,我心情激動,和學生分享著學習的樂趣。學生體驗到了思維之趣,成功之樂,參與之悅。學生爭先恐后地舉手要回答問題,為了滿足學生的成功體驗,我讓學生以兩人為小組,在小組內提問題,讓每個學生盡情地表達那不說不快的問題。心理學表明:人如果有了一次成功的體驗,他就會追求更多的成功體驗。這對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信心都大大的有益。
二、尊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
本節課“有幾枝鉛筆”學習的是5以內的加法計算,學生因之前的數學學習,對5以內的加法計算都已經比較熟練,因而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我把它放在讓學生學會提問題,并初步理解加法的意義。之前,學生對提問題還一無所知,所以我采用讓學生進行模仿性的學習,先聽老師說,再聽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說,在這樣的模仿中學會提問題。當學會了提問題時,就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地提問。
在教學用加法解決問題時,當老師問:一共有幾只小白兔時,學生直接就說出了加法算式:3+2=5。我本來是要在這個環節教學為什么要用加法來計算,沒想到學生自己先說出來了。數學應是人性的數學,應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讓老師、教案跟著學生的思路走。我接著學生的話問:為什么用加法計算?把又來的2只和原來的3只合起來,要用加法計算。
三、教學成效顯著
絕大多數學生學會了從生活當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當把生活問題抽象成數學符號時,學生們也學會了提問題,解決問題。本節課的教學效率高,學生學得活,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了較充分地鍛煉,提問題的能力也提高了。
一年級數學《有幾枝鉛筆》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加法的計算與生活的聯系。
2、在具體的情景活動和具體操作過程中,體會加法的含義,能正確讀出加法算式。
3、培養與他人交流、合作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qing引趣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到新教室來上課,你們緊不緊張呀!
生:緊張!
師:這節課就是同學們喜歡的……
生:數學課!
師:同學們在數學課中你們學會用腦、動手、認真觀察自己來尋找答案,做得很棒,老師真為你們高興。今天,老師請同學們來觀察大屏幕,看看大屏幕上有什么,又有什么變化?
生1:有兩只大熊貓,又來了一只大熊貓。
生2:樹上有一只鳥在唱歌,又飛來了一只鳥。
師:觀察得真仔細。它們合在一起是多少呢?用什么方法來計算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師:同學們請看大屏幕圖中的是小紅,第一幅圖小紅的左手拿了幾支鉛筆?右手拿了幾支鉛筆?再看看第二幅圖小紅手上的鉛筆只數在怎樣變化?快來和你的同桌討論一下吧!看看誰說的好?
生1:小紅的左手拿了3支鉛筆,右手拿了2支鉛筆,合在一起一共有5支鉛筆。
師:同學們還有不同意見嗎?
生2:小紅的右手拿了2支鉛筆,左手拿了3支鉛筆,合在一起共有5支鉛筆。(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2和3)
生:5支鉛筆。
師:這樣把2支鉛筆和3支鉛筆合起來,要計算一共有多少支鉛筆,我們就可以用加法來計算。
師:把2支鉛筆和3支鉛筆合起來,我們就用加法符號“+”來表示。(教師范讀加法算式,學生自己讀。)
師:同學們請你們說一說生活中其他能用2+3=5的算式來表示的加法事例。
生1:有2只蝴蝶,又飛來3只蝴蝶,一共有5只蝴蝶。用加法算式表示:2+3=5
生2:我左手拿了2支鉛筆,右手拿了3支鉛筆,一共有5支鉛筆。用加法算式表示:2+3=5
師:同學們真聰明,說得非常好,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加事例,回家以后說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二、實際操作,動手動腦
(1)出示桃子圖,讓學生看懂圖意后,邊擺邊說過程:先出示1個桃子,再出示3個桃子,然后合在一起。
(2)用小圓片擺1+3=4的過程。
同桌交流,小組互動,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孩子給予鼓勵幫助。
師:把1個桃子(小圓片)和3個桃子(小圓片)合在一起,要求一共有多少個桃子(小圓片),可以用什么方法計算?你們能列出算式嗎?
生1:1+3=4
生2:3+1=4
(3)分別出示桃子圖二和圖三。
讓孩子們分別用三角形和小棒擺出圖二和圖本的情景,并指導學生動手操作獨立完成,再讓學生說一說。
生1:我擺了兩堆小圓片,前一堆有兩個,后一堆有兩個,一共有四個小圓片。用加法算式表示:2+2=4
生2:我在桌子上擺了兩堆小棒,前一堆有四個,后一堆有一個,一共有五根小棒。用加法算式表示:4+1=5
三、啟發想象,練習表達
師:同學們,通過動手擺卡片,已經對加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圖片,來說一說你是怎樣來擺加法算式的吧!(學生們觀看課件,說出加法算式)
生1:停車場上有三輛車,又開來一輛車,一共有四輛車。用加法算式表示:3+1=4
生2:樹上有兩只鳥,又飛來了一只鳥,樹上一共有三只鳥。用加法算式表示:2+1=3
師:同學們請看這是小明的家,小明請大家支他家做客,不過小明說他喜歡聰明的小朋友,必須說出一道加法算式才可以去他家玩,誰想來試一試呀!(觀看第23頁第四小題,說一說,算一算)
生1:小明家墻上掛了1張小明自己的照片,有1張全家的照片,一共有兩張照片。用加法算式表示:1+1=2
生2:小明家桌子上有兩盤梨,左面的盤子里有兩個梨,右面的盤子里有兩個梨,一共有四個梨。用加法算式表示:2+2=4
師:同學們,你們真了不起,觀察的很仔細,說的很好,老師真為你們高興,在你們的身邊也有許多這樣的加法算式,快認真仔細觀察,回家后說給你的爸爸媽媽聽吧!
一年級數學《有幾枝鉛筆》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內容】義務課程標準教學一年級上冊(北師大版)第22~23頁。
【教材簡析】學習加法,教材分為三次活動進行。
第一次活動是通過對情景圖的觀察,初次體會加法的含義。
第二次活動是通過具體操作,讓學生加深對加法含義的理解。
【學情簡析】
學生初次接觸加法,要正確理解加法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教師可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出發,加以引導,讓學生感知學習知識的必要性,從而產生學習加法的動機和興趣。
【相關資源】教師準備相關情景圖課件。
學生準備學具:小圓片、三角形、小棒。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加法的計算與生活的聯系。
2、在具體的情景活動和具體操作過程中,體會加法的含義,能正確讀出加法算式。
3、培養與他人交流、合作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qing引趣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到新教室來上課,你們緊不緊張呀!
生:緊張!
師:這節課就是同學們喜歡的……
生:數學課!
師:同學們在數學課中你們學會用腦、動手、認真觀察自己來尋找答案,做得很棒,老師真為你們高興。今天,老師請同學們來觀察大屏幕,看看大屏幕上有什么,又有什么變化?
生1:有兩只大熊貓,又來了一只大熊貓。
生2:樹上有一只鳥在唱歌,又飛來了一只鳥。
師:觀察得真仔細。它們合在一起是多少呢?用什么方法來計算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師:同學們請看大屏幕圖中的是小紅,第一幅圖小紅的左手拿了幾支鉛筆?右手拿了幾支鉛筆?再看看第二幅圖小紅手上的鉛筆只數在怎樣變化?快來和你的同桌討論一下吧!看看誰說的好?
生1:小紅的左手拿了3支鉛筆,右手拿了2支鉛筆,合在一起一共有5支鉛筆。
師:同學們還有不同意見嗎?
生2:小紅的右手拿了2支鉛筆,左手拿了3支鉛筆,合在一起共有5支鉛筆。(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2和3)
生:5支鉛筆。
師:這樣把2支鉛筆和3支鉛筆合起來,要計算一共有多少支鉛筆,我們就可以用加法來計算。
師:把2支鉛筆和3支鉛筆合起來,我們就用加法符號“+”來表示。(教師范讀加法算式,學生自己讀。)
師:同學們請你們說一說生活中其他能用2+3=5的算式來表示的加法事例。
生1:有2只蝴蝶,又飛來3只蝴蝶,一共有5只蝴蝶。用加法算式表示:2+3=5
生2:我左手拿了2支鉛筆,右手拿了3支鉛筆,一共有5支鉛筆。用加法算式表示:2+3=5
師:同學們真聰明,說得非常好,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加事例,回家以后說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二、實際操作,動手動腦
(1)出示桃子圖,讓學生看懂圖意后,邊擺邊說過程:先出示1個桃子,再出示3個桃子,然后合在一起。
(2)用小圓片擺1+3=4的過程。
同桌交流,小組互動,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孩子給予鼓勵幫助。
師:把1個桃子(小圓片)和3個桃子(小圓片)合在一起,要求一共有多少個桃子(小圓片),可以用什么方法計算?你們能列出算式嗎?
生1:1+3=4
生2:3+1=4
(3)分別出示桃子圖二和圖三。
讓孩子們分別用三角形和小棒擺出圖二和圖本的情景,并指導學生動手操作獨立完成,再讓學生說一說。
生1:我擺了兩堆小圓片,前一堆有兩個,后一堆有兩個,一共有四個小圓片。用加法算式表示:2+2=4
生2:我在桌子上擺了兩堆小棒,前一堆有四個,后一堆有一個,一共有五根小棒。用加法算式表示:4+1=5
三、啟發想象,練習表達
師:同學們,通過動手擺卡片,已經對加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圖片,來說一說你是怎樣來擺加法算式的吧!(學生們觀看課件,說出加法算式)
生1:停車場上有三輛車,又開來一輛車,一共有四輛車。用加法算式表示:3+1=4
生2:樹上有兩只鳥,又飛來了一只鳥,樹上一共有三只鳥。用加法算式表示:2+1=3
師:同學們請看這是小明的家,小明請大家支他家做客,不過小明說他喜歡聰明的小朋友,必須說出一道加法算式才可以去他家玩,誰想來試一試呀!(觀看第23頁第四小題,說一說,算一算)
生1:小明家墻上掛了1張小明自己的照片,有1張全家的照片,一共有兩張照片。用加法算式表示:1+1=2
生2:小明家桌子上有兩盤梨,左面的盤子里有兩個梨,右面的盤子里有兩個梨,一共有四個梨。用加法算式表示:2+2=4
師:同學們,你們真了不起,觀察的很仔細,說的很好,老師真為你們高興,在你們的身邊也有許多這樣的加法算式,快認真仔細觀察,回家后說給你的爸爸媽媽聽吧!
一年級數學《有幾枝鉛筆》教學設計 篇7
《有幾枝鉛筆》教學反思
《有幾枝鉛筆》是一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加減法(一)》的第一課,本課的教學目標是:1、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認識加法的含義;2、會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3、能根據提供的情境,提出簡單的加法問題并進行解答。
在教學本課時,我用學生每天接觸的鉛筆作為教具,創設兩手分別拿著3枝鉛筆和2枝鉛筆的情境,并夸張地做把兩部分合起來的動作,讓學生一目了然一共有5枝鉛筆。但本課的目標之一是:能根據提供的情境,提出簡單的加法問題并進行解答。于是,在我兩手合并的一刻,我也試圖讓學生來提出一個數學問題,但學生的“問題”真的是一個大問題。有的學生的問題是:2+3=5;有的是:2枝鉛筆加3枝鉛筆是5 枝鉛筆;有的是:2枝鉛筆加3枝鉛筆是多少?……雖然有的同學已經將加法的意義說出來了,有的同學的問題也很接近了,但就是不能提出簡練的問題。直到解決完問題,我結合本情境引導、強調算式和問題的不同后,還有些同學迷迷糊糊,但大部分都建立了算式和問題的概念。在下面的“試一試”和“練一練”中,我也能讓學生結合情境圖說說圖意并提出問題再列出算式解決,進一步鞏固加法的意義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節課只為提問題開了個頭,學生在反復引導下已經逐漸抓住了提問題的雛形,我相信以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定會更棒的!
本課也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在“擺一擺”這一活動中,我沒有讓學生充分地體驗,只是把教材中的桃子轉換成學生現有的鉛筆,試圖讓他們創造出除了2+3=5之外的5以內的加法算式,可是,一年級的小朋友真是一發不可收拾啊,讓他們拿出鉛筆來之后就開始和鉛筆交上朋友了,我這種比較急躁的人就剝奪了他們繼續體驗的機會,讓他們直接看書,填一填,再集體交流每個加法算式的意義。我想以后遇到類似的情形,我應該放慢速度,讓學生邊擺邊填邊交流,讓學生充分體驗,在動手操作中逐漸提高動手實踐的能力。
在一年級的課堂上,我更感受到自己的責任重大。這節課是提出問題的能力讓我有感而發,說不定下一次就是動手操作的能力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就是這樣一點一點積累起來,一年一年提升的。一年級是從無到有的開始,我們急不來,而應給他們創造條件、環境,讓他們去體驗、探究,去建構、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與能力。
《有幾枝鉛筆》教學反思
“有幾枝鉛筆”是加法初步認識的第一課時。學生對加法意義的理解是建立在經驗積累和親身體驗的基礎上的。教學時,利用圖中的情境,讓學生體驗加法的含義。先組織學生看圖交流,從而引出加法,在此基礎上鼓勵引導學生提出自己身邊的加法問題,加深對加法含義的理解。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的物體或學具擺一擺、說一說、算一算,然后引導學生完成教科書上的練習。
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自創情境,如模擬表演(原來有幾個人,又來幾個人,一共有幾個人)、講童話故事等,鼓勵學生用學具擺一擺、說一說,在具體情境活動中,體會加法的實際意義。
《有幾枝鉛筆》教學反思
《有幾枝鉛筆》一課是學生對加法的初步認識,對學生日后的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學中,讓學生能走進數學,學會使用數學,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讓孩子們學會自己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1、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到計算的必要性。
教學中我創設了關于5枝鉛筆的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情境,讓學生用數學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所見,從中提出數學問題,并加以解決,從而順利的引出新課,最后再通過在教室里找數學,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好的應用所學的知識。這樣,不僅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旁,激發學生從生活中找數學的濃厚興趣,也培養了學生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重視學生學習過程,鼓勵算法的多樣性。
在練習的過程中,我不僅僅是要求算式正確,更重要的是放在說一說這個環節中,讓孩子們把自己的觀察過程說出來,并自己提出問題,然后解決問題;同時鼓勵學生大膽的尋找做題的多種方法。
3、重視學生情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再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用小組競賽的方式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能力,同時也注意用積極的語言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樹立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通過這節課,我明白了低年級教學就需要老師去多想辦法,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讓他們在比賽活動中去學習,這樣教學效果才會更加顯著。
一年級數學《有幾枝鉛筆》教學設計 篇8
《有幾枝鉛筆》教學反思
今天剛上完加減法一《有幾枝鉛筆》,這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在已有經驗基礎上認識加法的含義,會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能根據提供的情景,提出簡單的加法問題并進行解答。
其中對于現在的大部分孩子來說5以內的加法已在幼兒園學過,所以本節課的重要目標應在理解加法意義上以及根據情景圖提出數學問題并進行解答的能力上。但是一年級的孩子要完整的描述出情景圖并提出數學問題是有些困難,但是我積極發動男女生競爭的課堂氛圍,提高孩子“說”的積極性。
先是我與全班同學手拿鉛筆玩問答游戲,然后請個別表達完整的孩子作示范問答游戲,再讓同桌兩人互相進行問答游戲,盡量做到讓全班孩子都學會看情景提出數學問題“一共有幾枝鉛筆?”在這樣 “先拿2鉛筆,再拿3鉛筆,一共有幾枝鉛筆?一共有5枝鉛筆。”模擬及問答中我引出加法算式,即是用來記錄這一操作過程的一種簡單的方法。其中加號表示 “把兩部分的東西合起來”,并介紹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在上述活動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說一說身邊的數學問題,以加深對加法含義的理解。整節課我堅持讓孩子在描述完情景圖之后,先提數學問題,再讓其他同學列完算式再回答“一共有幾…”目的是讓孩子明白加法算式是用來解答加法問題的,讓孩子養成正確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也讓孩子明確所列算式要與所問問題相對應的原則。
《有幾枝鉛筆》教學反思
“有幾枝鉛筆”是加法初步認識的第一課時。學生對加法意義的理解是建立在經驗積累和親身體驗的基礎上的。在教學本課時,我用學生每天接觸的鉛筆作為教具,創設兩手分別拿著3枝鉛筆和2枝鉛筆的情境,并夸張地做把兩部分合起來的動作,讓學生一目了然一共有5枝鉛筆。但本課的目標之一是:能根據提供的情境,提出簡單的加法問題并進行解答。于是,在我兩手合并的一刻,我也試圖讓學生來提出一個數學問題,但學生的“問題”真的是一個大問題。有的學生的問題是:2+3=5;有的是:2枝鉛筆加3枝鉛筆是5枝鉛筆;有的是:2枝鉛筆加3枝鉛筆是多少?……雖然有的同學已經將加法的意義說出來了,有的同學的問題也很接近了,但就是不能提出簡練的問題。直到解決完問題,我結合本情境引導、強調算式和問題的不同后,還有些同學迷迷糊糊,但大部分都建立了算式和問題的概念。在下面的“試一試”和“練一練”中,我也能讓學生結合情境圖說說圖意并提出問題再列出算式解決,進一步鞏固加法的意義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節課只為提問題開了個頭,學生在反復引導下已經逐漸抓住了提問題的雛形,我相信以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定會更棒。
《有幾枝鉛筆》教學反思
育賢小學 魏翠芬
本學期由于工作的需要我接任了一年級兩個班的數學,且擔任其中一個班的班主任,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下面我對《有幾枝鉛筆》這一課進行反思,希望能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總結經驗教訓,繼往開來,以促進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一、 多與小朋友進行情感交流
一年級的新生由幼兒園進入小學,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環境、全新的學習模式。他們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據一年級新生的心理特點,我耐心的指導他們,真誠的鼓勵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在教學中多設計一些游戲活動,并鼓勵他們多說多做,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例如在教學《有幾枝鉛筆》時,我現出示課本第22、23頁的四幅圖,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指定學生分別匯報,說說這樣做的理由,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加強了師生間的情感交流。
二 、創設充滿童趣的情景
生動活潑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因此,在教學中,我經常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在玩中輕松學習。例如在教學《有幾枝鉛筆》的過程中,我創設了一個充滿趣味的“變魔術”引入教學,通過動畫演示讓學生感受變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表達的參與的積極性。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交流、傾聽、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目前新課程倡導的是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通過教師的評價語言、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操作,告訴所有的小朋友該如何區交流、傾聽,該如何與周圍的同學一起共同學習。只有經過這樣的指導,學生才懂得該如何去合作,才有可能保證合作的有效性。因此在教學《有幾枝鉛筆》時,我讓學生通過:1.教師擺小棒,學生說算式;2.指名學生擺,其余學生說算式;3.同桌之間練習。通過這樣的活動,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對于一年級的新生來說,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和學生今后的學習。在課堂上,大部分學生都能專心聽講,課后也能認真完成作業。有個別同學學習習慣還未養成,例如班里的劉江銘同學在課堂上聽講注意力不集中,例如:張鑫冰、汪嘉豪、楊永嘉的小動作太多;徐喆鋒、萬皓亮等的寫作業太慢。為了解決這一系列問題,我從提高同學的學習積極性入手,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書寫速度等一些因素分成小組開展了學習競賽活動,在學生中興起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風氣。為他們定下學習目標,時時督促他們,對于個別后進生幫助他們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分析原因,鼓勵他們不要害怕失敗,要給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時多讀多練,多問幾個為什么。同時,一有進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時地表揚他們。希望這些同學都能養成了勤學苦練、認真聽講的習慣,形成了良好的學風。
在反思的過程中,還發現了很多不足,例如:在教學中,常常會出現好生“吃不飽”,差生“撐不了”的局面;對學生的了解不夠深刻,以致不能很好地進行因材施教。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改正缺點,爭取做到更好。
一年級數學《有幾枝鉛筆》教學設計 篇9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孩子們,你們想看個啞劇嗎?老師給演個精彩的啞劇,要仔細看,一會兒把你看到的變化講給大家聽,好不好?
(用學生感興趣的啞劇--動作演示引入新課,符合一年級學生形象思維的特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渴望學習的熱情。)
………
3.師講解:像剛才我們把2枝鉛筆和3枝鉛筆合起來的動作,可以提一個數學問題:一共有幾枝鉛筆?(板書課題)請齊讀兩遍。
下面,請你拿出手指和老師一起做合起來的動作。(師適時在黑板上粘貼鉛筆)
師邊講邊板書:我們把2枝鉛筆和3枝鉛筆合起來的過程,在數學中還可以用一個加法算式來表示:你們看!我用2個符號就把數字組成了加法算式。
(這個環節是本節重點,我盡量放慢速度,讓學生充分感知由實物---圖像---抽象符號的這一數學模型的建立,2和3合起來是5的過程用算式就表示為2+3=5。這個數學模型建立的特別重要,也是培養學生數感符號感的開始。)
4.認識“+”的名稱,寫法和意義。
5.新知滲透,小結。
師:你們真棒!把2枝鉛筆和3枝鉛筆合起來是5枝鉛筆,算式就列做2+3=5(枝)!2表示2枝鉛筆,那么3表示什么呢?5表示什么呢?
誰會把老師剛才合鉛筆的過程和列出的算式再說一說?(指名說,同桌互相說一說)(把抽象的算式結合具體情境中再次理解)
(給學生充分說一說的時間,讓學生深刻感知合起來的過程就可以用加法算式來表示的過程。注意到學生思維的發展特點,設計從易到難、從形象到具體、從動到靜,具有很強的層次感,更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指名學生說并給予及時評價)
師小結:
6.動手操作,合作交流
(1)指名上臺擺桃子,其他學生用圓片代替桃子擺。先說說自己擺的過程再列出算式(課本中“擺一擺”)
(指導學生說a和b合起來是c,列成算式就是a+b=c)
(2)師:請你自己擺出一幅圓片圖,并說出加法算式。
(通過擺一擺的動態操作的活動,讓學生把已經掌握的簡單加法算式與所表示的具體事物相聯系起來,加深對加法意義的理解。讓學生在實際體驗中理解抽象概念,培養學生的數感。)
(3)師:說說自己身邊有沒有這樣的加法問題?
(在學生由實物---圖像---抽象符號的數學模型建立后,讓學生舉例說說類似的數學問題,及時利用知識的遷移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符號感)
(讓學生觀察周圍事物、身邊事物,從中提出數學問題,培養他們善于發現并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充分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應用于生活實際”的理念。)
一年級數學《有幾枝鉛筆》教學設計 篇10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下面請同學們猜一猜一種學習用品:“黑心腸,尖尖頭,走起路來全靠頭;直著走,橫著走,肚子空了就不走”。
師:同學們,鉛筆能幫我們寫字,我們要愛護它。
二、探究學習
1、建立表現
師:請同學們看看圖一,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試一試提數學問題。
圖一:笑笑左手拿著2支鉛筆、右手拿著3支鉛筆。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把話說清楚,把問題提準確。
師:同學們真聰明,知道了笑笑左手拿著2支鉛筆,右手拿著3支鉛筆,問笑笑一共有幾支鉛筆?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幾支鉛筆”。(板書課題——有幾支鉛筆)
師:請同學們猜一猜笑笑手里一共有幾支鉛筆?她是怎么數的?
(教師出示圖二:笑笑兩手一共拿著5支鉛筆。)
寫算式計算。
師:怎樣用算式表示笑笑有幾支鉛筆呢?
師:表示“合起來”時應在算式中間用“+”表示,這個一橫一豎的符號叫做“加號”,請大家邊讀邊書寫三遍。
師:請大家讀一讀式子“2加3等于5”。
師:同學們,如果只看“2+3”這個算式,你能計算嗎?請說說。
2、探究體驗
師:下面準備請同桌兩個同學用手里的5支鉛筆擺一擺、算一算。
要求兩個同學邊拿邊說“我拿幾支鉛筆,他拿幾支鉛筆,一共有幾支鉛筆?”,拿一次寫一個算式并計算,看哪一組同學拿的方法多,寫的算式多。
師:請一個同學說說1+3=4,你是怎么擺?怎么算的?再請同學說說2+2=4,你是怎么擺?怎么算的?……
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合作學習,體會到到“合起來用加法”,學會了掰手指頭或口算等方法。以后,同學們可以采用自己喜歡的或比較快的方法計算。
三、鞏固練習
(根據課本“試一試”兩幅圖的要求,安排學生戴小汽車、小鳥頭飾分兩次表演。)
師:請同桌兩人互相說說算式,說說算法。(小組)
師:請同學們說說算式,說說算法。(全班)
師:同學們,從這兩幅圖可以看出“添上”也是用加法。
2、讓學生獨立做“練一練”中的“1、計算”“2、填空”
3、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練一練”中的第4題“說一說,算一算”,再進行兩人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4、讓學生說說“在生活中發現的加法問題”。
四、課堂總結
一年級數學《有幾枝鉛筆》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加法含義,并學會5以內數的加法。
2.讓學生親身體驗,利用身邊的物體擺一擺,初步理解加法含義。
3.使學生能夠看圖說圖意,并能夠正確列式計算。
4.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
〖教材分析〗
“有幾枝鉛筆” 是加法初步認識的第一課時。學生對加法意義的理解是建立在經驗積累和親身體驗的基礎上的。教學時,要利用圖中的情境,讓學生體驗加法的含義。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看圖交流,從而引出加法,在此基礎上鼓勵引導學生提出自己身邊的加法問題,加深對加法含義的理解。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的物體或學具擺一擺、說一說、算一算,然后引導學生完成教科書上的練習。
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自創情境,如模擬表演(原來有幾個人,又來幾個人,一共有幾個人)、講童話故事等,鼓勵學生用學具擺一擺、說一說,在具體情境活動中,體會加法的實際意義。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學校地處城鄉結合地帶,學生的自身素質各不一樣。學生對加法的理解以及計算能力都存在一定差異。我們針對這種差異,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允許有個逐步提高的過程。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
教師左手在盒子里拿出3枝紅色粉筆,右手在盒子里拿出1枝黃色粉筆,然后把兩只手中的粉筆合起來,問學生一共是幾枝粉筆。
(二)動手操作,體驗加法含義
1.小朋友們也拿出自己筆盒里的鉛筆,學著老師的樣子試一試。
師:一共有幾枝鉛筆?
生:有5枝鉛筆。
師:你們是怎樣算出5枝鉛筆的?
生:這只手有2枝鉛筆,那只手有3枝鉛筆,合起來就是5枝。
師:對了,這合起來的過程我們可以用一個算式表示。
2+3=5 (師邊講解邊板書演示。)
∶
加號
師:把兩部分合起來就可以用一個加法算式表示,小朋友們想一想,這2+3=5還可以表示什么呢?
(教師進一步讓學生對算式含義進行擴展。)
生1:還可以表示把2個蘋果和3個蘋果合起來。
生2:可以表示把2本書和3本書合起來。
……
2.擺圓片。
(1)書上是擺桃子,我們可用圓片代替桃子,先擺1個,再擺3個,學生依照老師的樣子擺。
師:一共有多少個?同學們會做這道題嗎?
生:1+3=4。
師:這1,3,4分別表示什么?
(師引導學生把抽象算式放到具體情境中理解。)
(2)放手讓學生自己擺一擺書上的第2,3題,把2+□=□,□+□=□補充完整。
(學生獨立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3.根據身邊事物提問題,加深對加法含義的理解。
在我們身邊,比如教室里,能不能找到加法問題呢?
生1:我的筆盒里有3枝筆,筆盒外有1枝筆,合起來一共幾枝筆?
生2:教室一邊墻上有2張畫,另一邊也有2張畫,合起來是幾張畫?
……
(師表揚學生善于發現。)
4.試一試,運用加法含義。(教材第22頁的“試一試”。)
(1)引導學生看圖,要把同類的車子合起來,與警察沒關系。
(2)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
(3)組織學生結合圖與同桌說說算式表示的意義。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書上的“練一練”)
1.第1題,放手讓學生計算出結果,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讓其先擺學具,直觀得出算式結果。
2.第2題,讓學生看圖,獨立列出算式,再進行小組交流,第2幅圖畫會出現4+1=5,3+2=5兩種情況,教師在集體反饋時引導學生說出不同算式表示的意義,從不同角度觀察圖,列出不同算式。
3.第3題,先讓學生看圖,找出每個盤子放蘋果的規律,師進一步追問,如果再放一盤蘋果,你認為放幾個?說出理由。
4.說一說,算一算。
(1)學生獨立觀察圖,找出同一類型的東西把他們合并起來,如凳子和凳子合起來,梨和梨合起來,花盆和花盆合起來。
(2)這題具有一定開放性,學生提出的問題只要符合圖意,都應該給予適當的表揚。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加法,加法問題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放學后,大家可以在校園里或者在家里找一找,看看你還能發現哪些用加法計算的問題,下次帶到課堂上和小朋友交流。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創設學生熟悉的充滿童趣的生活情境,使學生從書包里的文具、教室里的貼畫這些素材感受到加法的含義。使學生體驗到加法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我根據教學內容,不失時機地為學生創造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機會。先讓學生拿出學具里的圖片、小棒,通過合并的過程,使學生初步體驗加法意義;然后通過練習提高學生對加法的認識。
學生在列加法算式過程中,容易犯把不是同類的東西合并起來的錯誤。如書上“試一試”的題目,把4輛汽車和1個警察加起來。在出現這種錯誤后,教師要及時強調加法一定要把同類的東西加起來,然后學生在做“練一練”的第4題時,就把同類的凳子、梨、花盆相加了。這一進步說明學生對加法含義有了一個更深的了解。
〖案例點評〗
教師采用了多種數學活動,使學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義。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把自己放在一個合作者、組織者、引導者的位置上,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使教與學融為一體,從而培養了學生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思維能力。
一年級數學《有幾枝鉛筆》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加法含義,并學會5以內數的加法。
2.讓學生親身體驗,利用身邊的物體擺一擺,初步理解加法含義。
3.使學生能夠看圖說圖意,并能夠正確列式計算。
4.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和難點:在具體的情景活動中,讓讓學生體驗加法含義,初步理解加法含義。
教材分析:
“有幾枝鉛筆”是加法初步認識的第一課時。學生對加法意義的理解是建立在經驗積累和親身體驗的基礎上的。教學時,教師由故事引入,創設了三個情景,讓學生體驗加法的含義。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看圖交流,從而引出加法,在此基礎上鼓勵引導學生提出自己身邊的加法問題,加深對加法含義的理解。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的物體或學具擺一擺、說一說、算一算,然后引導學生完成教科書上的練習。
教學過程:
(預備鈴響后)
師:請同學們做好,然后將文具盒擺中間,數學書擺右邊,小棒擺左邊。(老師在學生座位邊巡視,并幫沒有擺好學具的學生擺好)
【這是剛入學不到一個月的一年級小學生,加強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應從點滴小事做起。】
(上課鈴響后)
師:上課。
班長:起立。
生:老師好。(學生上課情緒很好,大部分學生都面帶微笑。)
師:同學們好。
【此時老師雖然面帶微笑,但還是有點嚴肅。老師還應該在夸夸孩子“我看到你們真高興,相信你們一定能上好這節課”。】
師:我們先進行課前三分鐘口算練習,我們采取開火車的形式,大聲地從1數到10,再倒著從10數到1。
【每節課課前都要進行這樣的數數練習或口算練習,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數感。】
(一)問題情景
師:今天老師請同學們到“花園里”看一看,那里有哪些小動物?他們分別有幾只呢?
生:花園里有2只小鳥和4只蜜蜂。
【培養學生說完整話,學生說得不錯,說明這半個多月的辛苦沒白費,略見成果。】
(二)建立模型
1、師:天上有2只小鳥,這是又飛來了3只小鳥,現在一共有幾只小鳥?
生:天上有2只小鳥,這是又飛來了3只小鳥,現在一共有5只小鳥。
師:你是怎么算出來的?
生:我是1個1個地說出來的。
生:我是2個2個說出來的。
生:我是2加3等于5算出來的。
……
師:對,像這樣把一部分和另一部分合起來就可以用加法算式來表示。
2+3=5 (師邊講解邊板書演示。)
∶
加號
師:那算式中的“2”是花園中哪幾只小鳥呢?“3” 是花園中哪幾只小鳥呢?“5”又是花園中哪幾只小鳥呢?
生:“2”是花園中左邊的小鳥,“3” 是花園中右邊的小鳥,“5”又是花園中合起來的小鳥。
師:我們還可以用小棒代替小鳥擺一擺,左邊有2根小棒,右邊有3根小棒,合起來有5根小棒(老師用粉筆將5根小棒全起來),請同學們像老師這樣擺一擺,說一說。
生小聲地說著,老師在座位間巡視。
師:現在我們再看看蜜蜂吧。看,花叢中有4只蜜蜂,又飛來了1只蜜蜂,現在一共有幾只蜜蜂?
2、 生:花叢中有4只蜜蜂,又飛來了1只蜜蜂,現在一共有5只蜜蜂。
師:你是怎么算出來的?
生:4加1等于5。
生:1加4等于5。
(師板書)
師繼續追問學生:“4+1=5”這個算式中,“4、1、5”都代表什么意思?
生回答。
師繼續追問另一個學生:“1+4=5”這個算式中,“1、4、5”都代表什么意思?
生回答。
師:這兩個算式都對,為什么呢?下節課我們將揭示秘密。
【師在此為下一節課的內容埋下伏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請同學用小棒代替蜜蜂像上一道題那樣擺一擺,說一說。
生自由說,老師巡視。
師:哪位同學愿意到前面來給全班同學說一說?
生高興地到黑板上貼一帖,說一說。
師:你還能用粉筆畫一個圈來表示“一共有多少嗎?”
生認真地畫好。
【老師學會了將學生巧妙地推到前臺,讓學生到前面展示,學生的興趣很高。】
3、師:同學們學得可真好。請同學們看黑板,花叢中的向日葵是我們班劉又一同學幫老師畫的。在此,老師要謝謝劉又一同學。
【老師在此表揚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班級工作,使學生成為班級的主任,同時使學生感到“老師是尊重每一個孩子的”。】
師:現在黑板上一共有幾朵向日葵花?你是怎么算出來的?用你的小棒擺一擺,再和同桌說一說。
生生交流。
【在教學新知識過程中,充分體現了“教――扶――放”的過程。由于是剛入學的一年級小學生,這樣的講課方式非常適合孩子。課堂上,既體現了老師必要地教的過程,又充分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
4、師:下面我們來做游戲,你們喜歡嗎?
生:喜歡。
師:游戲的名稱是:手指對對碰。左手出1個,右手出4個,合起來是幾個?
生:左手出1個,右手出4個,合起來是5個。
師:左手出3個,右手出2個,合起來是幾個?3加2等于幾?
生:左手出3個,右手出2個,合起來是5個。3加2等于5。
然后同桌的學生又玩起來。
【這個游戲讓學生既動手又動腦,課堂氣氛活躍,效果很好。】
(三)應用探索
1、師:請同學們把書輕輕地翻到第22頁和23頁。
【重點強調“輕輕地翻書”,好習慣就是從這些小事開始培養的。】
2、師:請同學們做第22頁和23頁,注意書寫要工整。
學生做題,教師巡視,集體訂正。
【及時檢查本節課的上課效果,學生做得不錯,只有第1題的第2個有3個學生不懂題意,剩下的題學生做的很好。】
3、師:真棒,小朋友們剛學就會列這么多的加法算式,說來也巧,老師認識的一位小朋友——小明今天也學列加法算式,而他一回家就笑著向爸爸媽媽說今天學到的本領,我們去他家看看好嗎?(出示:第23頁第4題)
師:這就是小明的家,漂亮嗎?你能在他的家里發現一些數學問題,列出加法算式嗎?請我們小組合作,要求是:悄悄說――輪流說――全班展示說。
【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非常困難,因此要想達到好的效果必須將要求提得細致,內容少,讓學生可操作,并在每組選一個管理員,這樣才能基本達到小組合作的目的。】
(四)總結收獲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
師:在生活中,你發現了哪些加法問題?
教學的優點與不足:
1、剛剛上學二十多天,學生的行為習慣培養較好,大部分學生上課狀態都很好,勇于大膽發言,繼續努力。
2、課堂上教師能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自主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比較輕松、愉快地活動中獲取知識。
3、由于學生年齡小進行小組合作常常會出現個別學生不參加活動、不會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思,不遵守合作規則等,今后還需要繼續練習。
一年級數學《有幾枝鉛筆》教學設計 篇13
一、內容分析:
北師大版數學第一冊第三單元:有幾枝鉛筆(課本22-23頁)
學生對加法意義的理解,建立在經驗積累和親身體驗的基礎之上。我們班的孩子地處城鄉結合部,孩子們對于本節學的5以內加法的計算應該掌握較好。但本課是學生上一年級后第一次由實物---圖像---抽象符號的這一數學模型的建立,這個數學符號數學算式的建立對發展學生以后的數感、符號感尤其重要。因此,本節我重在引導學生從實物,數字中抽象也數學符號的建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學會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加法的含義,并學會5以內數的加法。
2、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學數學的快樂。
3、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三、教學重點:初步了解加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能根據加法的含義,正確列出加法算式。
四、設計理念:
本節課是學生上一年級后第一次由實物---圖像---抽象符號的這一數學模型的建立,這個數學符號數學算式的建立對發展學生以后的數感、符號感尤其重要。一年級學生在學前教育已經學會計算20或100
以內加減法,他們的計算能力有一定的基礎。因此,我認為本節重在引導學生從實物,數字中抽象也數學符號的建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學會用數學語言來表達,真正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發現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并正確列出加法算式,理解加法的意義是本節的難點。
教具準備:鉛筆和桃子圖片 生:學具中5個圓片。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孩子們,你們想看個啞劇嗎?老師給演個精彩的啞劇,要仔細看,一會兒把你看到的變化講給大家聽,好不好?
二、探索新知,體驗發現。
1.老師拿出鉛筆直觀演示
(先拿出2枝鉛筆,再拿出3枝鉛筆,最后把2枝鉛筆和3枝鉛筆合起來)
2.師:誰來完整地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學生回答,并注意指導學生完整地表述合起來的過程)
3.師講解:像剛才我們把2枝鉛筆和3枝鉛筆合起來的動作,可以提一個數學問題:一共有幾枝鉛筆?(板書課題)請齊讀兩遍。
下面,請你拿出手指和老師一起做合起來的動作。(師適時在黑板上粘貼鉛筆)
師邊講邊板書:我們把2枝鉛筆和3枝鉛筆合起來的過程,在數學中還可以用一個加法算式來表示:你們看!我用2個符號就把數字組成了加法算式。
4.認識“+”的名稱,寫法和意義。
師:“+”你們知道它的名字嗎?對了,它叫做“加號”,請跟老師讀。在算式中讀“加”,表示把數或物體合起來的意思。(伸出手指和老師一起寫一寫吧)“=”叫什么名字?記得真準!是我們學過的等號,表示合起來有多少的意思。那么,你會讀這個加法算式嗎?(指名讀,指生領讀)
5.新知滲透,小結。
師:你們真棒!把2枝鉛筆和3枝鉛筆合起來是5枝鉛筆,算式就列做2+3=5(枝)!2表示2枝鉛筆,那么3表示什么呢?5表示什么呢?
誰會把老師剛才合鉛筆的過程和列出的算式再說一說?(指名說,同桌互相說一說)
(指名學生說并給予及時評價)
師小結:把兩部分合起來的過程,我們都可以用一個加法算式來表示。
6.動手操作,合作交流
師:今天的新知識你們學會了嗎?老師想考考你們,敢接受挑戰嗎?
(1)指名上臺擺桃子,其他學生用圓片代替桃子擺。先說說自己擺的過程再列出算式(課本中“擺一擺”)
(2)師:請你自己擺出一幅圓片圖,并說出加法算式。
(3)師:說說自己身邊有沒有這樣的加法問題?
三.鞏固深化,實踐應用。
師:剛才大家的表現都很出色,老師特別高興,接下來帶你們去參觀一下!
1.(大屏幕出示停車場圖片)這是哪里呢?你看到了什么?
(指導學生先完整說說圖意再列出算式,培養學生從圖和文字中提取數學信息的好習慣)你能說說3+1=4的意思嗎?
2.師:咱們繼續走,瞧!一群小鳥正在嘰嘰喳喳唱歌呢!你發現數學問題了嗎?(指導學生完整地說出圖意并列出算式)
3.下面我們隨著音樂來活動一下吧。(做《拍拍手》)
4.師:魔術城里熱鬧極了,草地上正在舉行什么比賽呢,想看嗎?快找找,數學問題在哪里?
旁邊還有一場精彩的比賽呢!試試看把算式寫在書上。(同桌先交流后全班交流)
5.師:明明聽說大家今天學會了加法題,很想邀請大家去做客。可他喜歡愛動腦筋的同學,想請你們找找他家里的加法問題。愿意幫助他的同學請坐直!
(出示大屏幕圖片,分大組比賽說,后全班交流)
四、全課小結,布置作業。
師:這節課大家聽講很認真,發言很積極,老師真為你們高興!其實,在我們身邊還有許許多多的數學問題,老師相信你們都是愛觀察的孩子,回家后把找到的加法問題講給爸爸媽媽聽,好不好?
一年級數學《有幾枝鉛筆》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數學一年級上冊(北師大版)第22~23頁的內容。
【教材簡析】
·課標解讀
本學段課標指出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在具體情境和數學活動中體會加法的意義,能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內容分析
《有幾枝鉛筆》是北大師版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加減法的第一課時,是學生學習加法的第一節課。學生對加法意義的理解是建立在經驗積累和親身體驗的基礎上的,所以這節課的設計思路就是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和應用”為主線展開數學活動,利用學生熟悉的事物創設大量的情境,喚醒他們已有的經驗,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逐步體會加法的實際意義,列出不同算式,在說一說、算一算中發現自己身邊的加法問題,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隨處都能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善于發現和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激發他們主動探索數學奧秘的欲望。
本課的重點是理解加法的含義;難點是能根據加法的含義,正確列出加法算式。
·學情認識
學生雖然是第一次接觸加法,但是在他們的實際生活中,已經有了豐富的生活經歷,要正確理解加法的意義并一定困難,關鍵在于幫助學生建立加法的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運用。所以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出發加以引導,在“有幾枝鉛筆”這一生活情境的支持下,學生能順利建立“2+3=5”簡單的數學模型。在家庭生活的背景情境中,學生能夠運用自己建立的數學模型,說出這個家庭中兩樣物體合并的現象。這樣不僅讓學生感知學習知識的必要性,從而產生學習加法的動機和興趣。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在具體情境和活動中,讓學生體會到計算的必要性,理解加法的含義。
2、會讀、寫加法算式,會選擇合適的方法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
·能力目標:
1、能根據提供的具體情境,提出簡單的加法問題并進行解答,會與同伴交流自己的觀點。
2、讓學生在在數學活動中感受數學就在生活中,建立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情感性目標:
1、在合作、交流中去發掘知識,掌握知識,并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和獲得成功的喜悅。
2、在運算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相關資源】
教具準備:教師準備相關情景圖課件。
學具準備:學生準備小圓片、三角形、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理解加法含義
1、師生談話,激qing引趣。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到新教室來上課,你們緊不緊張呀!
生:緊張!
師:這節課就是同學們喜歡的……
生:數學課!
師:同學們在數學課中已經學會用腦、動手,通過認真觀察來自己尋找答案,做得很棒,老師真為你們高興。相信你們這節課會做得更好!
2、創設情境,理解加法含義。
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大屏幕,看看大屏幕上有什么,又有什么變化?
生1:草地上有兩只大熊貓,又來了一只大熊貓。
生2:樹上有一只鳥在唱歌,又飛來了一只鳥。
師:小朋友觀察得真仔細。它們合在一起是多少呢?用什么方法來計算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加法。
教師出示圖片1:老師還把我們的好朋友帶來了,是誰呀?
師:對了,是我們的好朋友笑笑,笑笑在干什么呀?
教師出示圖片2:引導學生說出笑笑一只手拿了2枝鉛筆,另一只手拿了3枝鉛筆。(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2和3)
教師出示圖片3:再看看笑笑怎么做的?(把兩只手上的鉛筆合起來)那合起來一共是幾枝呀?快來和你的同桌討論一下吧!看看誰說的好?(引導小朋友也來學笑笑的樣子試一試,邊拿邊說。)
師:像這樣把2支鉛筆和3支鉛筆合起來,要計算一共有多少支鉛筆,我們就可以用加法來計算。
【設計意圖】通過觀看大屏幕動畫和創設學生熟悉的動手拿鉛筆的情境來導入新課,既直觀又親切。通過合并的過程,使學生充分理解了加法的含義――把兩部分合并到一起,要用加法計算。同時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上課的開始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
二、小組合作,探索新知
1、獨立探究
師:2支鉛筆和3支鉛筆合起來是5枝鉛筆,那你能用算式寫出來嗎?
(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寫出算式:2+3=5 )
2、小組交流
師:寫完的小朋友,請把你寫的算式給你的同桌看一看,再跟小組的同學說一說是怎樣寫的?(請一名學生板書)
(小組交流算式寫法,教師適時小結。學生爭先回答所會的知識,表現欲強烈。)
3、算式讀法
師:(指著板書)大家看他寫得對不對?這個算式怎樣讀呢?(先指名讀后齊讀)
4、認識加號
師:誰知道這個符號叫什么?怎樣寫呢?(生回答師糾正)
5、質疑解惑
師:大家對這個算式有沒有不懂的?
6、加深理解算式含義
師:(指著算式)誰知道這里的“2”表示什么?“3”呢?“5”呢?
師:把兩部分合起來可以用一個加法算式來表示,小朋友動動腦筋想一想,這個2+3=5除了表示把2枝鉛筆和3枝鉛筆合起來,還可以表示什么呢?(擴展算式含義)
生1:有2只蝴蝶,又飛來3只蝴蝶,一共有5只蝴蝶。用加法算式表示:2+3=5
生2:我左手拿了2支鉛筆,右手拿了3支鉛筆,一共有5支鉛筆。用加法算式表示:2+3=5
……
師:同學們真聰明,說得非常好,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加法事例,回家以后說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獨立探究、小組合作交流等活動,體會到計算的必要性,深入理解了加法的含義,認識了加法算式和加號,不僅會讀、會寫加法算式,還能根據具體情境寫出加法算式并正確計算出來。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給了他們足夠的獨立嘗試、探索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自己所會的知識,教師再用手勢等方法幫助他們加深對加法含義的理解,他們不僅學得輕松,而且充分體驗到探索數學知識的樂趣和獲得成功的喜悅。
三、實際操作,動手動腦(書第22頁“擺一擺” )
1、出示桃子圖,讓學生看懂圖意后,邊擺邊說過程:先出示1個桃子,再出示3個桃子,然后合在一起。
2、讓學生用圓片擺1+3=4的過程。
(同桌交流,小組互動,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孩子給予鼓勵幫助。)
師:把1個桃子(小圓片)和3個桃子(小圓片)合在一起,要求一共有多少個桃子(小圓片),可以用什么方法計算?你們能列出算式嗎?
生1:1+3=4
生2:3+1=4
3、分別出示桃子圖二和圖三。
讓孩子們分別用三角形和小棒擺出圖二和圖三的情景,并指導學生動手操作獨立完成,再讓學生說一說。
生1:我擺了兩堆小圓片,前一堆有兩個,后一堆有兩個,一共有四個小圓片。用加法算式表示:2+2=4
生2:我在桌子上擺了兩堆小棒,前一堆有四個,后一堆有一個,一共有五根小棒。用加法算式表示:4+1=5
【設計意圖】這個情境的設計是開放的,從一幅情境圖列出一個算式到能列出多個算式,賦予同一個算式的意義愈加豐富。學生積極參與動手操作,并能快速寫出正確的算式,有的小朋友還寫出不同的算式,不僅進一步理解和體驗了加法的含義,還體現了課標中提出的“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的理念。
一年級數學《有幾枝鉛筆》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內容】:
加法的初步認識(一)“有幾枝鉛筆”(即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上冊p22、2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和活動中體驗加法的含義。
2、通過動手擺、情境直觀感知、游戲等形式,使學生熟練計算5以內的加法。
3、通過引導學生發現自己身邊的加法問題,使學生初步感知數的計算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習慣。
4、通過同桌合作,小組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語言表達能力。
【教材分析】:
本課時的設計意在讓學生體驗加法的含義,從而能發現自己身邊的加法問題,更進一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生對“加法”意義的理解,建立在經驗積累和親自體驗的基礎上。所以教材先安排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加法的含義,這個情境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圖,也可以自創情境。接著,利用身邊的物體(或學具)擺一擺、講一講、算一算,加深對加法含義的體驗。在以上活動之后,讓學生“試一試”,發現圖中和自己身邊的加法問題。教材所安排的“練一練”由淺入深,由固定到多樣化,使學生的思考空間寬暢開來;培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最后安排的課外小調查,將數學由課堂延伸到課外,充分體現了數學由生活中來,又應用于生活,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創設的情境應是學生感興趣的,同時教師應配以富有激勵性和感染力的語言。“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教學中,要充分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組織好師生的雙邊活動。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生體驗加法的含義。
難點:培養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在西鄉這個小縣城,無論是學校、家庭,還是社會,對孩子的成長教育都是非常重視的。在現代教育理念的大力宣傳下,人們已擯棄舊觀念,接受新理念,崇尚創新教育。我班的孩子基本上來自這個小縣城,都很愛學習,思維活躍,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于5以內的加法,在幼兒園已接觸,多數已會算;但在語言表達方面有些不足,不象大城市的孩子,語言環境那么豐富,個別學生計算方法不夠簡便(瓣指頭一個一個數著加)。所以,本節課的教學注重引導學生發現并解決生活和情境圖中的加法問題,為學生多提供交流的機會,同時也提挈個別學生熟練計算5以內的加法。
【教學設計】:
本課時的設計思路始終圍繞“讓學生在經驗積累和親身體驗的基礎上,理解加法意義”。開始,以學生感興趣的孫悟空、金箍棒進行導入,創設一定情境來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再以同桌兩人為小組經歷“合鉛筆”的過程,親身體會加法的含義。接著,讓學生通過“擺一擺”的實踐操作與合作交流,加深對加法含義的體驗。然后,引導學生發現并解決情境圖中和自己身邊的加法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通過“手指游戲”和向國慶獻禮——課外小調查,使學生樂中有悟,也將課堂延伸到課外,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學準備】:
電腦、實物、圖片、絨板。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課前分別請兩名學生買2根和3根金箍棒玩具。
二、構建新知
1、創設情境,體驗加法。
⑴ 教師提問:同學們看過《西游記》嗎?最喜歡里面的誰呢?
許多學生會說:“孫悟空”!
⑵ 師:孫悟空聰明機智,遇事肯動腦筋,善于解決問題。今天,看誰像孫悟空一樣肯動腦,樂于解決問題,老師就獎給他金箍棒。想要嗎?
⑶ 有幾根金箍棒呢?(生問或師問)
現在,請幫老師買金箍棒的兩名同學上臺來,將金箍棒合在起。師問:“一共有幾根?你怎樣想的?”(使學生初步感知加法)
⑷ 師: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所有的鉛筆,舉起來,同桌兩人把鉛筆合起來。
師問:合起來共有幾枝鉛筆?(板書課題:有幾枝鉛筆)
指名回答“怎樣想的”,順勢引出加法算式,師板書其中一名學生說的算式,如2+3=5。讓該學生說說這里的2、3、5分別表示什么?告訴學生“+”是加號,問學生“你怎樣理解‘+’”。
2、學生實踐,體驗加法。(同桌合作,一人擺,一人列式,再交換分工。指兩句學生在絨板上貼圖片、列式。)
這一過程在教師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下,讓學生先用學具擺一擺,再列式計算出1+3或3+1,2+2,2+3或3+2。例如,國慶節到了,大家真高興,媽媽買回1盆花,爸爸又買回了3盆花,你們家一共新添了幾盆花?請你用學具△代表花先擺一擺,再列式計算。
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1、出示情境圖:《停車場圖》(教材p22)。
師問:在這個停車場里,你發現了什么數學問題?(學生說)
你怎么解決?(有的會數,有的會列式計算,這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說在什么情況下數,在什么情況下計算會更快,要選擇適當又靈活、簡便的解決方法)
2、出示情境圖:《小鳥圖》(教材p22)。
師問:小鳥是我們的好朋友,你們看,在這棵樹上你發現了什么數學問題?你怎么解決?
同桌互相交流,再列多計算。
3、“活動可以鍛煉身體,你們看,小貓咪正在玩球,還有幾個小朋友正在打乒乓,還請了肖陽當裁判呢?”出示情境圖:《小貓玩球》和《打乒乓》。(教材p23)
讓學生根據圖意,獨立列出算式再進行小組交流,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只要說得有道理,都給予肯定。如:用男生人數加女生人數2+3=5;裁判員人數加打乒乓人數1+4=5,都對。
4、引導學生發現自己身邊的加法問題,如教室里或校園里的加法問題。
5、“陽陽的家是一個幸福的家,你們看!”,出示情境圖:《陽陽之家》(教材p23)
師:今天的陽陽真高興,因為他學了加法,要在爸爸媽媽面前展示一下,算算自己家的東西,你們猜,他會算什么?會怎么列式呢?
結合圖竟,小組交流從圖中發現的加法問題,再集體交流。
6、師小結:看來,我們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只要你用一雙智慧的眼睛去看,就會發現它;只要你肯動腦筋,勇于探索,就會解決它!
四、玩中鞏固,熟練運用
1、手指游戲。
⑴ 師:“小小手指真靈巧,看它分合你列式,計算起來真容易!”誰愿意和老師來做手指游戲?
師生配合示范“手指游戲”:
老師伸手指,學生列式。
說: 1+4=5 1+2=3 1+1=2 2+3=5
或 4+1=5 2+1=3 3+2=5
⑵ 組織學生同桌間進行游戲。
2、布置學生課外小調查。
師:國慶節即將來臨,同學們每人要準備一件禮物獻給我們一(2)班,送什么呢?——課外小調查:說一說你在生活中發現的加法問題。收國慶假后,我們一起來分享大家的禮物!
引導學生解決以下兩個問題:
⑴ 想和誰說?說哪里的問題?(可以是家里的、外出旅游的、學校里的、朋友家的……)
⑵ 用什么方式送?(可以錄音,可以畫一幅畫寫出算式……)
六、教學反思
創設引發興趣的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輕松,學生也樂學。學生在這種大腦放松的情境下,思維更靈活。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加法的含義,更深刻;同時也提挈了部分學生的計算速度。
通過學生親身體驗、實踐操作、合作與交流,各種感官積極參與,培養了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與表達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把“看、說、做”交給學生,你會發現學生看得“奇妙無比”,說得“津津有味”,做得“井井有條”。
通過“手指游戲”和為國慶獻禮——“課外小調查”,使學生在玩中應用了新知,培養了技能;感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點 評】
這節課的設計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通過創設情境、學生動手擺、手指游戲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樂趣,培養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意識。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合作交流活動,學生興趣高,各種感官積極參與,培養了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和表達能力,也培養了學生與人合作的意識。有趣的手指游戲、向國慶獻禮,使學生在玩中有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
一年級數學《有幾枝鉛筆》教學設計 篇16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下面請同學們猜一猜一種學習用品:“黑心腸,尖尖頭,走起路來全靠頭;直著走,橫著走,肚子空了就不走”。
師:同學們,鉛筆能幫我們寫字,我們要愛護它。
二、探究學習
1、建立表現
師:請同學們看看圖一,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試一試提數學問題。
圖一:笑笑左手拿著2支鉛筆、右手拿著3支鉛筆。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把話說清楚,把問題提準確。
師:同學們真聰明,知道了笑笑左手拿著2支鉛筆,右手拿著3支鉛筆,問笑笑一共有幾支鉛筆?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幾支鉛筆”。(板書課題——有幾支鉛筆)
師:請同學們猜一猜笑笑手里一共有幾支鉛筆?她是怎么數的?
(教師出示圖二:笑笑兩手一共拿著5支鉛筆。)
寫算式計算。
師:怎樣用算式表示笑笑有幾支鉛筆呢?
師:表示“合起來”時應在算式中間用“+”表示,這個一橫一豎的符號叫做“加號”,請大家邊讀邊書寫三遍。
師:請大家讀一讀式子“2加3等于5”。
師:同學們,如果只看“2+3”這個算式,你能計算嗎?請說說。
2、探究體驗
師:下面準備請同桌兩個同學用手里的5支鉛筆擺一擺、算一算。
要求兩個同學邊拿邊說“我拿幾支鉛筆,他拿幾支鉛筆,一共有幾支鉛筆?”,拿一次寫一個算式并計算,看哪一組同學拿的方法多,寫的算式多。
師:請一個同學說說1+3=4,你是怎么擺?怎么算的?再請同學說說2+2=4,你是怎么擺?怎么算的?……
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合作學習,體會到到“合起來用加法”,學會了掰手指頭或口算等方法。以后,同學們可以采用自己喜歡的或比較快的方法計算。
三、鞏固練習
(根據課本“試一試”兩幅圖的要求,安排學生戴小汽車、小鳥頭飾分兩次表演。)
師:請同桌兩人互相說說算式,說說算法。(小組)
師:請同學們說說算式,說說算法。(全班)
師:同學們,從這兩幅圖可以看出“添上”也是用加法。
2、讓學生獨立做“練一練”中的“1、計算”“2、填空”
3、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練一練”中的第4題“說一說,算一算”,再進行兩人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4、讓學生說說“在生活中發現的加法問題”。
四、課堂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