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加連減》教案(通用14篇)
《連加連減》教案 篇1
課題連加、連減教學目標1. 知道連加、連減算式的含義和運算順序。2.能比較熟練地口算連加、連減式題。3.初步感知連加、連減算式與日常生活的聯系。教學重點(1)用自己的話表達圖意,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 (2)掌握運算順序教學難點記住第一步的得數,進行第二步計算。教學過程一、情景創設,探索新知1、學習連加小明是個愛勞動的好孩子,放學回家后他去給小雞喂米。小朋友,有幾只小雞在吃米?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課件演示小雞進入的動畫) 你們能把剛才看到的圖意連起來說說嗎? 求“一共有多少只”該怎么列式?(生說,師板書)(列出算式;請小朋友仔細看這個算式,這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像這樣地把三個數或者三個以上的數加在一起叫做“連加”(板書:連加)嘗試計算;反饋,板書計算過程;課件演示。(2)小明抬頭看見電線上也有數學問題(出示燕子圖):你知道這里藏著什么數學問題嗎?2、學習連減(1)不一會兒,有幾只小雞吃飽了,(出示喂雞圖),說圖意后列式:8-2-2=生說計算過程,教師板書計算過程。補充課題:連減。(2)喂完了雞,小明去看電視,正巧看見豬八戒在吃西瓜(出示西瓜圖),說圖意后列式計算。3、小結說說連加、連減計算時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板書:從左往右。4、說說生活中的連加連減問題。(同桌交流,全班交流。)二、 鞏固練習談話引入:后來小明來到了一個美麗的數學城堡,在數學城堡里小明發現了許多數學問題。小朋友,你敢挑戰嗎?1、 第一關:看圖列式;看算式計算。2、第二關:看算式畫圖。3、第三關:排隊問題。4、第四關:填上數,使橫行、豎行的三個數相加都得9.三、課堂總結。今天的數學課,你學到什么?四、布置作業。《課作》p33課后反思:1、動畫演示,直觀形象。本課憑借多媒體課件的動畫演示,變抽象為具體,非常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小雞只數的變化過程,把數量的變化過程和相應的計算過程同步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獲得了理解連加、連減含義的直觀形象支柱,收到了較好的效果。2、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練習時,利用學生的挑戰心理,創設了闖關形式的練習,學生情緒高漲,積極參與,興趣盎然。3、緊密聯系生活。一開始,從現實生活入手,創設了小明喂雞的情境,提出要解決的問題。由問題的刺激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較好地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去解決新問題。同時對學生進行了愛勞動的教育。新課學完后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連加、連減現象,有意識地拉近抽象的數學問題和生活實際兩者的距離,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4、精心設計練習。設計練習充分考慮每一層次的學生。基本練習幾乎人人都能過關,拓展練習使中、上學生得到發展,訓練了學生的思維。練習的形式多樣,有根據圖意列式的,是從具體到抽象;有根據算式畫圖的,是用具體的圖形幫助理解消化連加、連減的含義。不足:1、什么叫連加、連減忘了介紹。由于在課堂上有一位小朋友說了這樣的加法叫“雙加”,我就很自然地接過了他的話題,告訴學生叫“連加”,忘了講三個數或三個以上的數相加都叫連加,會讓學生誤認為只有三個數相加才叫連加,在上練習課時還需作補充說明。2、對說話能力的培養還須加強。一年級的學生說話能力有限,說話時往往不夠規范,還須長期的訓練,引導他們把話說完整,說規范。
《連加連減》教案 篇2
本節課知識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及連加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一節課緊緊張張,很充實,也比較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本節課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到位,教學效果良好。
一、用學生生活中感興趣的話題引入教學,通過創設情境“摘西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整節課始終使學生置身于情景之中,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
二、本節課還重點培養了學生認真觀察的習慣和發現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交流的環節中,通過生活中常見的事情,鼓勵學生在眾多的信息中選擇信息,并利用已有的知識嘗試解決問題。在拓展延伸的環節中,又充分發揮學生自己的聰明才智,鼓勵學生自主編寫題目,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盡情地展示自己。
三、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是和合作學習相輔相成的。本節課教學過程中,在學生合作交流之前,給學生充分的獨立解決問題的時間,不僅有助于養成良好的獨立思考習慣,也有助于合作交流的有效進行。而獨立思考之后把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思路與大家一起交流,一方面,有助于學生對各種個性化的'算法進行比較分析,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學生之間互相幫助、相互接納。
在以后的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
1、在讀圖意時,我還可以再放手一些,讓學生去觀察,去表達,盡管學生有時表達得不到位,也給予充分的肯定,因為這是孩子們思維的萌芽,老師的肯定會使他們覺得自己是個了不起的發明家,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2、由于個別學生平時對看圖說圖意的表達能力訓練的少,所以對動態課件摘西瓜、運西瓜的過程用語言表述不是很科學規范。以后課堂上我應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3、教學機智的培養。
在導入時,學生口算幾道10以內的連加連減題,有生口算“10-8-2”,他說“等于0,因為8和2組成10,10-10就是0”,在教學例2時有的學生是先算出一共運走了幾個西瓜,再將總數減去運走的,這些都體現了數學算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我沒有好好抓住這些教學資源,進行拓展教學。這一問題的出現說明我在課堂教學中出現問題時的調控能力還有待于加強。
《連加連減》教案 篇3
在教學《連加連減》時,我設計了開火車進行口算的練習,這里的口算題應該設計兩道題為一組,第一道題的結果是第二道題的第一個加數或是被減數。例如:3+4=7,7+2=9;10-4=6,6-3=3,要學生去觀察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進而可以滲透連加連減的運算法則。跟著小火車,我們來到了美麗的大森林,和小動物一起探究數學知識。出示小男孩喂小雞的主題圖,學生觀察圖片中有什么,他們在做什么?要學生自己去認真觀察發生了什么變化,試著要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從而編題,訓練學生口頭編題的能力。
先復習加法題,再進行連加的教學,應該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的時間,真正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學生自己根據題意,列式解決問題。這個時候學生會有不同的解題思路,有的是分步列式,先算出5+2=7,再算7+1=8;有的就列出連加算式5+2+1=8,這兩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是正確的,我們今天主要研究連加,然后把加法算式和連加的算式進行比較,說一說加法和連加從意義和形式上的區別,要學生更深刻的去體會連加的含義。理解連加算式的意義之后在進行它的計算法則的探究,學生可以小組討論如何計算連加,從而通過小組匯報的方式來總結出連加的計算法則。
連減的教學就按照連加的進行,接下來我安排了課中休,要學生做數學操,在放松的同時又調動了他們第二次投入到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又復習了10的分與合。在鞏固練習中我創設去羊村的情景,到了羊村之后我們先要停車,出示了停車場的問題,進行了動態演示,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學生通過圖抽象出數學問題,從而去解決。來到羊村之后,小羊們遇到了很多問題,我們一起來幫助他們。緊接著出示幫助喜洋洋和美羊羊搬南瓜和摘蘋果的問題,學生們積極性都很高,而且編題和列式計算掌握的都很好。
最后,出示看圖列式的題目,要學生自己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把探究的新知進行內化,并要學生當小老師講解這些題,加深學生的理解。整個教學過程相對完整,教學活動安排層次清楚。利用動態演示出數學問題生成的過程,直觀形象利于學生的思維。注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還應注意要多給學生思考和探究的時間,要學生自己去探究數學知識。
《連加連減》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擺學具的過程中感受并掌握8的組成與分解。
2、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品質,增強小組合作交流的意識。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復習“7”形式引入8的組成。
師:小朋友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幾啊?
生:7
師:那我們一起用拍手游戲來回憶一下好嗎?
生:好
師:我拍1呀~~~
生:我拍6………(類推)
二、學習“8”
1、故事導入8的.組成:
星期六,爸爸和小明去河邊釣魚,他們一共釣了8條魚,可是用一個網兜又裝不下,于是呀,爸爸讓小明把魚分別裝在兩個網兜里。如果你是小明會怎樣分裝這些魚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8的分解與組成。(揭示課題)
①出示教具:8條魚,2個簍子,請幾個小朋友上來以不同的形式分類,邊分邊出示PPT把分類的方法記錄下來。
②“小火車”游戲,鞏固8的組成
師:我的火車1點開,你的火車幾點開?
幼:我的火車7點開。…………
2、游戲:尋找寶藏
教師在迷宮途中放著8的加減算式,把全體幼兒分為三組比賽,每算對一題前進一步,哪組幼兒最先找到寶藏,哪組獲勝
3、活動延伸:
將幼兒分成5組,每組幼兒發一些教學道具(魚),動手分一分
活動反思:
給幼兒與同伴足夠交流、解決問題的機會。每當孩子遇到困難,我都會讓他們先自己想辦法,大膽去嘗試。重視區域活動。活動結束后,重視活動延伸的指導,在區域活動中,讓幼兒自由操作并做好記錄。整個活動,盡力體現以孩子為主,教師為主導的和諧師生關系。大多數孩子能主動去學、愿學、樂學,達到預期的目的。
《連加連減》教案 篇5
果說正確把握教材的意圖,領會新課標精神是肥沃的土壤,那么隨時更新的教育理念,扎實的理論功底則是源源不斷的清泉。只有源源不斷的“清泉“灌溉著肥沃的“土壤”,才能使土地上呈現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一、說教材與學生
《連加、連減》一課出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72頁。
連加連減這一知識點經常用來解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將它放在學習了10以內兩個數相加減的后面,一方面是對加減法含義的一個拓展,另一方面也體現新課標提出的“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這一理念。這也是本單元的一個難點內容,主要難在計算過程上,都要分兩步進行口算才能算出結果,特別是第二步計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數作加數或被減數,才能完成計算任務。而且這個知識點的思維方法對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有很大的幫助,所以這個知識點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較重要的。
學生在學習這個知識前已經熟知加減法的含義,對10以內數的加減口算也比較熟練。而且學生具有“添上、再添上”與“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經驗,所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并不困難。但是一年級兒童受到年齡特點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時間短,思維還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像連加連減這樣需要較強注意力的知識點,對他們來說是學習上的難點,表現在由于看不見或忘記第一步計算結果而導致第二步計算受阻的現象。
二、說教學理念
1、數學文化觀。數學是一種文化,它不僅表現為一個結果,更加重要的是它是人類文明發展過程的一個見證。所以教學上應讓學生去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注重學生的經歷與體驗。
2、建構主義心理學理論:數學學習是一個主動構建的過程,學生必須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使新的數學學習材料與原有的認知結構相互作用,主動地建構新的數學認知結構。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連加、連減的含義和運算順序。
2、技能目標:掌握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正確進行口算。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游戲中學,使學生喜學樂學;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并初步體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增加學習的動力與信心。
4、數學素養培養目標:
1)應用意識;
2)在日常生活中處處留心,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問題以及運用數學的思維解決問題。
四、說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用自己的話表達圖意,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
2)掌握運算順序。
2、難點: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
五、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激趣學習連加。
課的一開始,我就利用課件的演示,讓學生充分的感知,并通過自己的感知說出圖意,培養了學生理解和說的能力。而且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舊知識的遷移,讓學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從而引出連加。課題的引出后,并不是死板的講述運算的順序,而是讓學生自己去編寫算式,并自己去計算,這時學生的興趣非常高,教師借此讓學生在同桌說說你是怎么計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膽嘗試的教學方法,放手讓學生建構連加的計算順序,很自然的引出了預算順序。
學生初步理解連加的含義后,利用動態的練習讓學生的思維從形象向抽象過度,當學生匯報時配合課件將計算過程突顯出來,進一步鞏固了新知,也為學習連減埋下伏筆。
2、延續情節,學習連減
愛于表現是每個兒童的天性,讓孩子們有表現的機會使孩子們增長有意注意的時間。因此教學設計上讓學生先發揮想象編寫連減的算式,再通過自己編寫的算式來編題目,充分理解連減的含義。出示板書連減,因為連減的算式動態的畫面比較容易理解,所以我要求學生看著靜態畫面描述所發生的事,從整體上初步理解連減的含義。
3、觀察對比,小結算法
通過上面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連加連減的含義及運算順序。但在學生的知識庫中這還是兩個獨立的知識點,有部分同學可能對連加連減的關系有模糊的認識,這時我引導學生在連加和連減知識點間搭建橋梁,形成聯系,構建學生自己的知識王國。
4、寓練于樂。
一年級學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課堂40分鐘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設計環節,還是練習環節都要符合一年級孩子的心理特征與認知特征。因此在練習部分設計了一個懸念“只要猜出大腳印下的數學秘密,就能通向一個美麗的數學城堡。”學生的胃口一下子調了起來。在這個過程中主要采用游戲形式來鞏固學生剛學到的新知,重點突出運算順序。
六、反思
1、在比較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時,我還可以在放手一些,讓學生去觀察,去表達,盡管學生有時表達得不到位,也給予充分的肯定,因為這是孩子們思維的萌芽,老師的肯定會使他們覺得自己是個了不起的發明家,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
2、在練習看算式畫圈中,雖然我演示了一個學生得本子,如果在這里再拿幾本學生的本子上來演示,讓學生自己來作一個評價,這樣的話會更好。
3、在上完新課后,可以讓學生舉例說說生活中連加連減得例子。
《連加連減》教案 篇6
一、說教材與學生
《連加、連減》一課出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72頁。連加連減這一知識點經常用來解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將它放在學習了10以內兩個數相加減的后面,一方面是對加減法含義的一個拓展,另一方面也體現新課標提出的“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這一理念。這也是本單元的一個難點內容,主要難在計算過程上,都要分兩步進行口算才能算出結果,特別是第二步計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數作加數或被減數,才能完成計算任務。而且這個知識點的思維方法對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有很大的幫助,所以這個知識點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較重要的。學生在學習這個知識前已經熟知加減法的含義,對10以內數的加減口算也比較熟練。而且學生具有“添上、再添上”與“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經驗,所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并不困難。但是一年級兒童受到年齡特點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時間短,思維還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像連加連減這樣需要較強注意力的知識點,對他們來說是學習上的難點,表現在由于看不見或忘記第一步計算結果而導致第二步計算受阻的現象。
二、說教學理念
1、數學文化觀。數學是一種文化,它不僅表現為一個結果,更加重要的是它是人類文明發展過程的一個見證。所以教學上應讓學生去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注重學生的經歷與體驗。
2、建構主義心理學理論:數學學習是一個主動構建的過程,學生必須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使新的數學學習材料與原有的認知結構相互作用,主動地建構新的數學認知結構。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連加、連減的含義和運算順序。
2、技能目標:掌握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正確進行口算。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游戲中學,使學生喜學樂學;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并初步體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增加學習的動力與信心。
4、數學素養培養目標:
1)應用意識;
2)在日常生活中處處留心,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問題以及運用數學的思維解決問題。
四、說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用自己的話表達圖意,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
2)掌握運算順序。
2、難點: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
五、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激趣學習連加。課的一開始,我就利用課件的演示,讓學生充分的感知,并通過自己的感知說出圖意,培養了學生理解和說的能力。而且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舊知識的遷移,讓學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從而引出連加。課題的引出后,并不是死板的講述運算的順序,而是讓學生自己去編寫算式,并自己去計算,這時學生的興趣非常高,教師借此讓學生在同桌說說你是怎么計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膽嘗試的教學方法,放手讓學生建構連加的計算順序,很自然的引出了預算順序。學生初步理解連加的含義后,利用動態的練習讓學生的思維從形象向抽象過度,當學生匯報時配合課件將計算過程突顯出來,進一步鞏固了新知,也為學習連減埋下伏筆。
2、延續情節,學習連減愛于表現是每個兒童的天性,讓孩子們有表現的機會使孩子們增長有意注意的時間。因此教學設計上讓學生先發揮想象編寫連減的算式,再通過自己編寫的算式來編題目,充分理解連減的含義。出示板書連減,因為連減的算式動態的畫面比較容易理解,所以我要求學生看著靜態畫面描述所發生的事,從整體上初步理解連減的含義。
3、觀察對比,小結算法通過上面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連加連減的含義及運算順序。但在學生的知識庫中這還是兩個獨立的知識點,有部分同學可能對連加連減的關系有模糊的認識,這時我引導學生在連加和連減知識點間搭建橋梁,形成聯系,構建學生自己的知識王國。
4、寓練于樂。一年級學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課堂40分鐘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設計環節,還是練習環節都要符合一年級孩子的心理特征與認知特征。因此在練習部分設計了一個懸念“只要猜出大腳印下的數學秘密,就能通向一個美麗的數學城堡。”學生的胃口一下子調了起來。在這個過程中主要采用游戲形式來鞏固學生剛學到的新知,重點突出運算順序。
六、反思
1、在比較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時,我還可以在放手一些,讓學生去觀察,去表達,盡管學生有時表達得不到位,也給予充分的肯定,因為這是孩子們思維的萌芽,老師的肯定會使他們覺得自己是個了不起的發明家,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
2、在練習看算式畫圈中,雖然我演示了一個學生得本子,如果在這里再拿幾本學生的本子上來演示,讓學生自己來作一個評價,這樣的話會更好。
3、在上完新課后,可以讓學生舉例說說生活中連加連減得例子。
《連加連減》教案 篇7
《連加連減》這一課,教學目標是初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這節課是本單元的一個難點內容,主要難在計算過程上,要分兩步進行口算才能計算出結果,特別是第二步計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數作加數或被減數。
為了讓學生通過體驗事情的發生過程,更加直觀地感受連加連減的意義,我利用課件,把書上兩個靜止的圖片變成了動態課件的展示,很形象的向學生展示了小雞兩次走來以及離去的數量,讓學生體驗事情的發生過程,來明白算式的含義。同時我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去理解、描述圖中的故事。再定位觀察靜態圖畫,讓學生在靜態觀察中再次領會連加連減的意義。在描述時,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習慣和描述事情的能力,并愉快自覺地融入新知識的學習中去,從中自主感悟出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
多媒體的使用上,我克服了以往的弊端,用大屏幕顯示取代老師的板書,忽略了板書對一年級孩子書寫的示范引導性,我把連加連減的算式及過程都清楚地寫在黑板上,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保證記憶的持久性。
在學習中,注重計算順序的指導,我采用給大量時間讓學生說計算過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提問:“要計算這道題,你得把哪個數記住?你是怎么記的?”強調在先計算的兩個數下面劃一橫線,并把得數記錄在橫線下面,這樣就能記住。使學生對算理掌握得比較扎實。課中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畫面的意思,廣泛提問,以致在后面的練習中,大多學生能看懂題意,會敘述,做題效果好。
在教學連減時,學生根據連加的運算順序自主探究連減的運算順序。學生大膽地去嘗試各種方法,從中體會到數學的樂趣,從而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在觀察、思考、交流、活動中探索新知識,感受數學的作用,經歷了探討“連加連減”的過程。在練習的處理上,注重把握練習的層次性,形式吸引孩子,讓孩子在玩中學,樂中學。
但認真反思后,教學中的不足也是存在的:忽視學生動手操作,如果讓學生“擺一擺,說一說”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在看得見,摸得著的實踐活動中,在做中、玩中愉快地學習,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會更好一些。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應繼續深入學習課標,多瀏覽教育教學書刊,多上網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加快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步伐,讓孩子們在我的課堂收獲多多。
《連加連減》教案 篇8
《連加、連減》是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第五單元的內容,這是本單元的難點內容,主要難在計算過程上,要分兩步計算才能算出結果,第二部計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數作加數或被減數。
制作課件時,我把主題圖做成動畫,演示小雞來和走的過程,讓孩子們能更清楚地了解為什么這樣列式。在計算過程中,我讓孩子動手擺一擺,用小棒代替小雞,分三部分表示出小雞,再按照小雞來的順序合在一起,這樣孩子就能明白為什么列成5+2+1最好,也能理解為什么要先算5+2,再算7+1,然后再讓孩子說說計算的過程。減法的教學過程也是這樣。
由于一年級孩子比較小,組織語言的能力有限,所以加法計算過程表達不清楚,我就一步一步帶著孩子去說,但是一起說完之后,我就開始下一教學環節,孩子沒能完整地,獨立地敘述計算過程,所以在教學減法時,孩子同樣不會獨立敘述減法的計算過程。
雖然孩子小,自己敘述起來有些困難,只要教師耐心地引導,孩子一定能說出來的。不光要在教師的引導下說,要讓孩子獨立地說,試著把一起說的過程自己完整地敘述出來,第一個孩子說的時候教師可以再引導,補充,第二個孩子可能就知道該怎么說了。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不要一味地認為孩子小,就不對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只要我們耐心地引導,反復地運用,孩子們一定能做到的。
《連加連減》教案 篇9
教學實錄片斷一:
師:周末,小胖、小巧、小丁丁、小亞來到了公園,公園里的小動物可真多,小鳥在天空自由地飛來飛去,唱著歡樂的歌曲,小胖最喜歡小鳥了,他說,小鳥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他們,他特地買了小鳥愛吃的食物,我們跟著小胖一起去喂小鳥咯!
……
師:小丁丁最喜歡小魚了,小魚兒在水里快活地游來游去,就像我們的小朋友生活在學校里,學習著,快樂著,看看,河里的小魚游來了,跟它們揮揮手,打個招呼:你們好,小魚!咦,發什么什么事情啊?
師:呱呱呱,猜猜,誰來了?對了是我們的大英雄,小青蛙,它可是小巧最喜歡的小動物了,它今天帶來了一些數學問題想考考我們小朋友,又沒有信心接受挑戰?
……
師:天漸漸黑了,小動物們得回家了,突然傳來了一陣陣呼救的聲音,救命啊,救命啊,原來是小動物們被困在一座城堡里了,怎么辦?(救它們)愿不愿意做一回超人,去解救那些小動物?(異口同聲:愿意)
……
評析一:
連加連減這一知識點經常用來解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將它放在學習了10以內兩個數相加減的后面,一方面是對加減法含義的一個拓展,另一方面也體現新課標提出的“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這一理念。學生在學習這個知識前已經熟知加減法的含義,對10以內數的加減口算也比較熟練。而且學生具有“添上、再添上”與“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經驗,所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并不困難。但是一年級兒童受到年齡特點的限制,一年級學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課堂35分鐘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探究新知設計環節,還是練習環節都要符合一年級孩子的心理特征與認知特征。因此在課一開始,以學生喜歡的動物入手,引起學生的興趣,在練習部分設計了超人游戲,解救動物的環節,喚起學生的英雄主義,正義感,在這個過程中主要采用游戲形式來鞏固學生剛學到的新知,重點突出運算順序。
教學實錄片斷二:
出示小魚圖
師:誰來編個小故事考考大家?
生:原來有3條小魚,游來了2條小魚,又游來了1條小魚,請問現在一共有幾只小鳥?
生:我的算式是:3+2 +1 =6(條),答,現在一共有6條小魚。
師:講的真棒,真完整,向你學習!同桌互相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
……
出示數射線
師:小青蛙呱呱呱,出去捉害蟲咯,說說它是怎么跳的?
生:小青蛙從1開始往右跳,跳到了4,跳了3格,算式是1+3=4
師:小青蛙呱呱呱,繼續往前跳。誰來說一說?
生:小青蛙從4開始往右跳,跳到了6,跳了2格,算式是4+2=6
師:你能用今天學過的知識,用一個算式來表達嗎?
生:我的算式是1+ 3 + 2 =6。
師:請同桌的男孩子說給女孩子聽一聽,你的算式是什么,是怎么算的?
……
出示看圖填數
師:這一幅圖,你看懂了什么?誰能用一個算式來表示?
生:我的算式是 10-3 -5 =2
師:這回更難了,沒有符號了,你能不能用一個算式來表示這幅圖?
生:我的算式是: 10-3 -4 =2
……
師:接下來更難了,做好準備沒有?加油哦!
請你把它寫成今天我們學習的一個算式,請同桌互相說一說。
師:挑戰高難度,用手勢來表示結果。7+2+1= 5+4+0= 10-7-3= 6-2-2=
……
評析二:
本節計算課的教學,我關注的不僅僅是計算,更多關注的是學生思維最近發展區的發展,在教材的運用上,我仔細研究了蘇教版,北師大版和人教版的內容,將這三者的教材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直觀的圖形、半抽象的圖形過渡到完全抽象的算式,一步步引導學生能夠熟練地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過程。從第一步給出其中的兩個數和符號,填算式,到第二步只給符號不給數字,填算式,到最后什么都不給,直接在方塊里填數,圓圈里填符號,一步步循序漸進,放手讓孩子自己思考。如在課堂中我讓學生經歷觀察畫面、看圖填數、看書射線寫算式、根據填方塊寫出連加連減算式、直接計算等一系列的活動,使抽象的算理具體化、形象化,從而促進學生對算理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同時還通過集體信息反饋、自主學習、同桌合作學習等一系列的學習方式,既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又將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和創新意識的培養落到實處。
《連加連減》教案 篇10
《連加、連減》這一課出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72頁。這一知識點經常用來解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我精心備課,采用書上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主題式”教學情境,讓課堂教學成為整體學生的課堂。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體現了以下教學特點:
1、動態感知,靜態領會
為了讓學生通過體驗事情的發生過程,來明白算式的含義,我把書上的兩個例題以故事的形式講給學生,并以課件在電腦大屏幕上呈現出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例題一目了然。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畫面的意思,在看懂圖意的基礎上,將連加連減這兩個知識點聯系起來,列出算式。這一點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一目了然很自然的就列出連加、連減的算式。
2、重視算法,突破難點
連加、連減難在計算過程中它們都需要分兩步進行口算才能算出結果,特別是第二步計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數作加數或被減數。這一環節我主要采用學生自主探索,大膽嘗試的教學方法,放手讓學生建構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提問“這個式子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強調在先計算的兩個數下面劃一橫線,并把得數記錄在橫線下面,這一點是為了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為以后的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開放應用,凸現價值。
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本課練習環節,我采用的書上的習題,并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展現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學生能各抒己見,爭先恐后搶著舉手發言,氣氛非常活躍。真正做到把知識運用于實踐,解決實際問題。
但是在這節課中我也有很多不足之處,經過其他老師的聽課評課,使我覺得從中又收獲很多學習了很多,我會繼續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足之處。
《連加連減》教案 篇11
教學設想:
連加連減是在教學10以內加、減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加、減法的意義,進一步熟練加、減法的口算,學習解決稍復雜一些的實際問題,并滲透加減兩步計算的運算順序,為后面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和退位減做好準備。
教學內容:
一年級上冊,連加連減。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知道連加連減的含義和運算順序。 學習有關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的計算。
2、在觀察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在操作、討論、交流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樣的算法。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學習興趣,使學生想學、樂學、會學。初步感知連加連減與日常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
理解并說出連加連減的含義。
教學難點:
按照圖意,找出規律,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教學過程 :
一、復習導入
師:非常高興能與孩子們共同學習!孩子們的口算能力是不是很棒呀?(是)非常有自信!那老師就來考考你們。 出示口算課件
師:孩子們的口算能力真棒!真是個口算小能手!仔細觀察這四組算式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匯報:每組題目,兩道口算題都是用前面算得的得數接著加或者減。
今天我們就運用這樣的知識來學習新的本領!好嗎?
二、創設情境,初步體會
1、教學例題
(一)教學連加
師:上周末,老師去了一趟農場,在農場里認識了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華華。你們想認識他嗎?展示圖1,瞧!他在干什么?
生:他在喂小雞。
師:華華是個熱愛勞動的好孩子。你們想不想像他一樣?(想)那么在家里要多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好嗎?
(1)出示喂小雞的情景課件,教師分步操作,學生觀察
操作1: 5只小雞在吃食,又跑來了2只。
師:看到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7只小雞) 誰會列式?口頭
操作2: 又來了1只。
師:這下你又想告訴大家什么?生:又來了1只……
師:誰會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剛才的畫面?
生:華華喂5只小雞,跑來了2只,又跑來1只。
師:你表達得很清楚,真好!那么,地上的小雞由幾部分組成?(三部分)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雞? 誰會列式?
(生說,教師板演5+2+1=8)
你會讀這個算式嗎?(5加2再加1等于8。)(帶讀)
板演:5+2+1=
師:5+2+1與我們以前學習過的加法算式一樣嗎?
生:不一樣,(不一樣在哪?)以前學的是有一個加,現在學的是有兩個加。
師:像5+2+1這樣的加法算式我們叫它做連加。(板書:連加)連加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第一個新知識。這道算式該怎樣計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強調:第二步是由哪兩個數相加?
(學生說,老師板演)
(2)小結:像這樣把三個數合起來的算式,在計算時,要先把前兩個數相加的得數記在心理,再用記在心里的得數加上地三個數,算出結果。
2、教學例題
(二)連減教學
(1)連接上面的情景課件,讓學生猜想,小雞吃完食物會怎么樣?(動畫演示)
生:又去玩了,走開了……
師:誰會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剛才的畫面?
生:華華原來喂8只小雞,走了2只,又走了2只。
師:你表達得很精彩,真棒!
師:草地上還剩幾只小雞?(2只) 誰會列式?
(生說,教師板演8-2-2=4)
師:8-2-2=4與我們以前學習過的減法算式一樣嗎?
生:不一樣,以前學的是有一個減,現在學的是有兩個減。
師:像8-2-2=4這樣的減法算式,你們可以給它起個名字嗎?
生:連減。
師:你們給它起的名字與數學家起的名字是一樣的,你們真像個小小數學家。
師:像8-2-2=4這樣的減法算式我們叫他做連減。(板書:連減)連減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第二個新知識。
那么,該怎么運算呢?生同桌交流,匯報:板演
(2)小結:像這樣把三個數減起來的算式,在計算時,要先把前兩個數相減的得數記在心理,再用記在心里的得數減去第三個數,算出結果。
三、鞏固深化
1、做一做:65頁最下面第一題:先根據圖意思擺好小棒,邊同桌討論,邊把算式寫完整。
65頁最下面第二題,看圖列式說圖意。不擺。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減去可以用劃去或圈出來表示。
反饋:你的算式是……,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學生相互評價。
2、課外延伸
①生活中連加連減的例子。
②口算比賽: 連加連減(直接說得數)
3、完成練習十四第1、2、3、4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連加算式表示什么?連減算式呢?怎樣計算連加連減?
《連加連減》教案 篇12
《連加連減》這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1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展開的。主要教學重點在學生能借助具體情境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以及掌握其計算方法。為了讓學生順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和方法,教學時,我為學生設計了這樣幾個層次: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我將書上靜態的例題,用課件以搬南瓜這一故事情節呈現,變成一個動態的過程,通過先搬來2個南瓜,小女孩又搬來1個南瓜,讓學生感受"添上、再添上"。然后又通過摘絲瓜這一事件,先摘了3條絲瓜,又摘了1條絲瓜,讓學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經驗,這樣既讓事情發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展示了知識的連續性,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二、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畫面的意思
在看懂圖的基礎上,我沒有直接讓學生列出算式,而是采用講故事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之間將看到的情景以小故事的形式講出來,既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最主要的是學生在講的過程中對連加、連減的含義理解的更深刻了,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
三、教方法,熟記運算順序
為了解決連加、連減時,學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數,或者由于看不見第一步得數而造成第二步計算的困難這一難點,在教學時我教給了學生一個好方法,主要是通過在第一步算式下畫橫線來確定運算的順序,然后記下第一步的得數,用第一步的得數再接著往后算,從而解決了這一難點。在讓孩子回答口算答案時也要多強調計算步驟,滲透有序思考的數學方法。
數學是民主化、個性化和活動化的課程,因此在教學本課內容時一定要多提供數學活動交流的機會,鼓勵孩子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另外需要改進的地方是在教學過程中,我自己的教學語言有時重復較多,這點還需要注意,語言應當精煉簡短,課堂效率才能有所提高。
《連加連減》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復習5以內的加減法,加深幼兒對加減法含義的理解。
2、能用清楚的語言講述算式表達的意思。
3、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份操作紙、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小老鼠買面包圈
1、師:小老鼠去給大老虎買面包圈當點心,我們看看它買了幾個面包圈。出示三幅圖,引導幼兒逐一觀察并說說每幅圖的意思。
第1幅圖——小老鼠買了1個面包圈。
第2幅圖——小老鼠又買了4個面包圈。
第3幅圖——小老鼠一共買了5個面包圈。
引導幼兒了解"一共"表示把兩次買的面包圈合起來的'意思。
2、教師: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買面包圈這件事嗎?鼓勵幼兒嘗試列加法算式。
3、引導幼兒看算式說說數字與符號的意思,判斷算式是否正確。
二、大老虎吃點心
1、教師:大老虎可喜歡這個點心啦,瞧它吃得多開心。出示三幅圖,引導幼兒觀察并講述每幅圖的意思。
第一幅圖——大老虎有5個面包圈。
第二幅圖——大老虎吃了1個面包圈。
第三幅圖——大老虎還剩下4個面包圈。
引導幼兒了解"還剩下"表示吃掉面包圈后少了的意思。
2、教師: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面包圈這件事嗎?鼓勵幼兒嘗試列減法算式。
3、引導幼兒看算式說說數字和符號的意思。
三、小組操作活動
1、看圖列5的加減算式。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的變化,并學習運用"一共"和"還剩下"的詞語,大膽講述3幅圖的含義。鼓勵幼兒根據畫面含義列出5的加減算式。(開了1朵紅花,后來又開了4朵,一共有幾朵花?老師有3支筆,又買了2支,老師一共有多少支筆?小明有5塊餅干,吃了1塊,還剩下幾塊?)
2、看算式進行5以內的加減口算。
3、看算式寫得數。讀一讀算式,并用雪花片演示算式數量變化過程,寫出得數。
四、活動評價
教師鼓勵幼兒展示自己的操作材料,講述畫面內容和算式,其他幼兒對照自己的操作材料,集體進行評價。
活動建議:
★重點提示:
正確使用"一共"、"還剩下"等詞語,并理解其含義。
★環境創設:
在教室墻壁上布置蜜蜂、小鳥、小雞各5個,讓幼兒操作,復習5的加減。
★家園互動: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練習5以內的加減法。
《連加連減》教案 篇14
教材分析:
連加連減知識是在學生學習10以內加減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安排的。目的使學生理解掌握這兩類式題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運算,從而提高學生用加減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為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打下必須的基礎。連加連減雖然不是加法和減法單元的教學重點,但卻是難點之一。教材先通過例1教學連加,然后呈現例2教學連減,接著通過一系列的練習,逐步使學生進一步體會連加連減算式的含義,鞏固對運算順序和計算方法的認識。
學情分析:
作為本單元的難點之一,學生要熟練掌握連加連減知識并不容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這一知識的自身特點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鼓勵引導學生聯系具體情境,多觀察、多討論、多表述,在多樣的活動中理解其含義及運算順序,學會計算方法,使學生全面領會掌握連加連減知識。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情景建立連加連減的數學模型,理解連加、連減的具體含義,會進行10以內連加連減的計算。
2.培養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獲取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在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增進團結意識,提高協作能力。
4.使學生在理解掌握知識的同時,體會連加連減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到學數學、用數學的快樂。
教學重點:
1.用自己的話表達圖意,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
2.掌握運算順序,學會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
設計思路:
長期以來,計算教學忽視了教學本身的人文因素,脫離了學生個體。因此,計算教學總是與單調、枯燥連在一起。新課標的實施,給計算教學注入了新的血液。新課標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現實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本教學設計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設計了現實、生動、活潑,充滿童趣的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欣賞、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自評互評等活動中,學習數學、享受數學。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算式卡片等。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口算。(課件出示口算題)
〔設計意圖:連加連減知識是在學生學習了10以內加減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安排的,因此對10以內加減法做適當的口算練習是有必要的。通過以開火車的口算形式,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后續學習新知做好準備。如:師:“小火車呀,開呀開起來,開到哪里去?”生:“開到我這來呀!”〕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學連加
(1)課件演示P72頁主題圖;
(2)學生觀察情景圖,完整說圖意,并提數學問題。
(3)學生匯報交流:草地上有5只小雞,跑來了2只,又跑來了1只,這時草地上一共有幾只小雞?
(4)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嘗試列式,再指名口答。
(5)學生匯報結果,老師板書出示:5+2+1=
(6)揭示課題:我們已經學習了兩個數相加,今天的算式是三個數相加,這樣的算式我們稱為連加。板書:連加。
(7)動手操作,合作探究計算方法。
①學生同桌擺小棒研究連加計算方法,老師巡視指導。
②學生代表演示擺法和算法。
③提問:想一想5+2+1先算( )加( )得( ),再用( )加( )等于( )。教師相應板書計算步驟。
④小結:三個數連加,先用前面的兩個數相加,再用得數加第三個數。
(8)讀算式:5+2+1=8讀作:5加2再加1等于8。
2.教學連減
(1)課件演示P72主題圖;
(2)學生仔細觀察圖,完整說圖意,并提數學問題。
(3)學生嘗試練習后再匯報結果,老師板書:8-2-2=
(4)揭示課題:像這樣的算式我們稱為連減。板書:連減。
(5)動手操作,合作探究連減的計算方法。
①學生同桌擺小棒研究連減的計算方法,老師巡視指導;
②請學生代表匯報擺法和算法;
③出示想一想:8-2-2先算( )減( )得( ),再用( )減( )等于( )。教師相應板書計算步驟。
④小結:三個數連減,先用第一個數減去第二個數,再用得數減去第三個數。
(6)讀算式:8-2-2=4 讀作:8減2再減2等于4。
3.鞏固練習
①學生編2道連加、2道連減算式,學生分組練習。
②教科書P72“做一做”(讓學生獨立完成,全班反饋,集體訂正)。
〔設計意圖:新課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本環節的設計注重讓學生在觀察欣賞、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自評互評等多種活動中學習數學、享受數學,并得到全面發展。〕
三、游戲:
請同學上臺表演,引導學生注意臺上同學人數的變化。
1.先請5個同學站在臺上,接著走了2個,又走了1個,最后剩下多少個?(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列式計算,再集體訂正。)
2.先請4個同學,再請2個同學,再請3個同學,現在一共有多少個同學?(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列式計算,再集體訂正。)
〔設計意圖:游戲活動的設計符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學生在充滿歡樂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知識,學習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四、拓展提高
1.猜一猜:我們學校的電話號碼。學生計算7道題,每一題的計算結果連起來就是我們學校的電話號碼。
(7532754)4+1+2= 9-1-3= 7-3-1= 9-3-4= 2+4+1= 8-2-1= 10-2-4=
2.開放題。筆記本每本3元,橡皮擦每塊1元,圓珠筆每支3元,套尺每副2元。如果你買了其中的三種物品,算一算,要用多少錢?小紅有10元錢,買了其中兩樣物品,還剩多少錢?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意在增強學習數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求知*。同時,讓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總結:
1.學生談談這一節課學會了什么?
2.拓展延伸:學生說一說有關連加、連減的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如:媽媽買了10個蘋果,我們家星期一吃了2個蘋果,星期二吃了3個蘋果,還剩幾個蘋果?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是讓學生說一說有關連加、連減的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3.總結。
板書設計:
連加 連減
5 + 2 + 1 = 8 8 – 2 - 2 =4
7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