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上冊《認識物體》學案分析(精選4篇)
一年級數學上冊《認識物體》學案分析 篇1
物體分類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材(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上冊p64頁 物體分類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對長方體、正方體、 圓柱、 球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這些幾何形體的名稱并能加以識別。
情感目標:
1、 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表達、傾聽,發展他們的數學交流能力。
2、 培養學生想象、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能力目標: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表達、傾聽,發展他們的數學交流能力。
學具準備:各種物體
教具準備:長方體、正方體、 圓柱、 球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今天老師來看大家,和你們一起上課,我很高興,還給你們帶來了學習的小禮物,你們想看看是什么嗎?老師知道大家都很聰明,那讓我們試著把它們分一分好嗎?
二、小組活動:
要求:1、要愛惜物品,不要把別人的東西弄壞。
2、在分的時候,不要大聲說話,不要搶。
3、想一想。在分類時,你們將這些物體分成了幾類,是按什么分類的。
匯報:你們分成了幾類,為什么這樣分?
要求:
a) 每一個小組派一個代表,介紹其中一種物體,說一說自己分類的理由。(進一步認識各種物體的特點)
在這個環節中,注意對正方體和長方體進行區分、對圓柱體和球體進行區分。
b) 其他同學認真看、仔細聽。
c) 每個同學介紹完以后,同學們出示和他一樣的物體。
d) 在教師的教具中找一找與之相同的形體。
三、進一步認識各種物體
1、出示抽象出來的物體圖形:
正方體 長方體 圓柱 球
2、 小游戲:找朋友
3、小練習:數學書65頁的1、2題
4、數學練習卡
四、課堂總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第二次的教學設計是為我到康平送教下鄉而進行的再設計)
你說我擺
教學目標:
1、根據現實情境,通過游戲,進一步識別簡單幾何體。
2、在游戲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3、初步學會表達,學會傾聽,發展初步的數學交流能力。
4、發展學生空間的觀念,并識別幾何體的位置關系。
教學重點:
學會表達,學會傾聽,發展初步的數學交流能力。
教學難點:
發展學生空間的觀念,并識別幾何體的位置關系。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老師為你們同座準備了學具,你知道了四種物體名稱,閉上眼睛,摸一摸,能否辨認出來。
二、學習新知。
3、你說我擺。
1)老師說,同座合作擺,。
2)同桌互相進行游戲。第一次,兩個物體。第二次四個物體。
三、練一練。小組交流。全班驗收。
四、總結回顧,拓展延伸。
1、這節課你學了什么?
2、前后的關系在生活中應用。
3、自選一場景,進行位置關系的描述。
一年級數學上冊《認識物體》學案分析 篇2
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和球,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內容分析:本節課的內容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接觸過一些關于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物體的基礎上教學的。因此,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內容,創設學生喜歡的情境,組織生動活潑的活動,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感知和體驗。
學情分析:學生的空間概念比較差,在教學中多出示模型和相應的事物來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使教學更直觀,容易加深學生的理解。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能辨認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和球,并知道他們的名稱。
2、 過程與方法:學生動手實踐,讓他們經歷對熟悉實物的分類、觀察、觸摸等過程,從而形成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感性認識。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初步了解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各種活動增強孩子的參與意識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區分。
教學設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上課伊始,創設學生喜愛的兔博士送給同學們裝滿禮物的神秘的百寶箱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情趣和探求新知的欲望。
接著通過分一分、說一說、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找一找、玩一玩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操作感知、匯報交流。活動中讓學生眼、手、腦、口等多種感官參與,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教學方法:整個課堂教學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學生協作精神和創新意識。
教、學具準備: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各種形狀的物體5個百寶箱,每組4個小方塊,4種圖形的圖片
課型:新授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環
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
設
情
境
導入:同學們,在你們每組的桌上有一個百寶箱,里面裝著各種各樣的禮物,這是兔博士特意為你們準備的,你們想知道里面都有什么嗎?
一會我們就把百寶箱里的禮物全取出來,同學們在取得時候千萬別搶,把禮物輕輕的堆在桌子的中間,把百寶箱放在地上,看看有什么禮物呀,開始。
誰來介紹一下百寶箱里都有什么?其他同學看一看你們桌上的禮物和他們的一樣嗎?
齊說:想
生取出箱里的東西
找一名學生說
通過兔博士和神秘的百寶箱的出現引入新課,激發學生認識物體的興趣。
探
究
與
體
驗
探
究
與
體
一、初步感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1、分一分
兔博士給我們帶來這些禮物是想讓同學們從這堆物體中選擇樣子相像的放在一起分一分,你們能做到嗎?
師到各小組指導學生給物體按要求分類。
師:哪組同學先來介紹一下你們組是怎么分的?(師指名)
2、揭示名稱
師:老師發現同學們真是心靈手巧,把樣子相像的物體都放在一起;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其實在數學王國里,國王給每種樣子相像的物體起了一個共同的名字。像這樣的物體叫長方體(師出示物體)
每人從桌上拿一個長方體叫出它的名字
現在老師給這些物體脫去花外衣,我們看看是什么樣子的(出示圖片)指名說它的名稱。
師用上面的方法,揭示正方體、圓柱、球的名稱。
……
二、感知物體的特點
1、引導感知長方體的特點
(師拿出一個長方體)同學們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
請同學們仔細的看一看,長方體看上去是什么樣子的?
同學們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覺?
放在桌上推一推,會是怎么樣?
小結:長方體看上去是長長、方方的,摸一摸它的面是平平的,放在桌上推一推,它會平著走。
2、 感知正方體、圓柱、球體的特點
師引導學生按照認識長方體的方法獨立感知正方體、球和圓柱這三種形狀的物體的特征,先在小組內說一說,再全班匯報。
師巡視指導
引導學生匯報:
⑴哪組同學先來說一說正方體有什么特點?或者說它是什么樣子的?
引導學生進一步感知正方體的特點。
⑵誰來說說圓柱有什么特點?
引導學生進一步感知圓柱的特點。
⑶哪組同學發現了球的特點?
小組同學合作邊商量邊動手分。
各小組在全班匯報交流:
生;我們組把這些禮物分成四堆。我們把藥盒、牙膏盒、長木塊、……放在了一起;把魔方、地球儀包裝盒、方塑料塊……放在了一起;我們把藥盒、牙膏盒、長木塊、……放在了一起;把茶葉筒、圓木柱、露露瓶……;把大皮球、小球、塑料球……放在了一起。
……
生說:長方體(多說)
學生拿出長方體并在小組內叫出名字。
學生說長方體的名稱。
生:長方體
每生拿一個長方體觀察。
班內匯報:
長方體是長長的,方方的,有六個面……
生動手摸長方體
匯報:摸上去是平平的。
生推
匯報:
推著它會走……
生拿著長方體進一步感知特點。
學生活動:感知正方體、球和圓柱這三種形狀的物體的特征,小組交流。
全班匯報:
正方體看上去方方正正的,也有6個面,每個面也是平平的,,每個面大小一樣,放在桌子上推一推平著向前進……
學生拿著正方體感知特點
生:圓柱看上去像柱子,上下一樣粗;摸一摸中間是圓圓的,上下是平平的,倒在桌上可以往前滾……
學生拿著圓柱進一步感知特點。
生匯報;球是圓圓的;摸上去沒有平平的面;可以向四面八方滾動……
通過讓學生觀察熟悉的實物、小組合作按照樣子相像的標準分類的活動,使學生初步感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
這一環節,認識長方體,由教師引導,達到對學生認識物體方法上的指導作用。然后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說一說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獨立嘗試認識正方體、圓柱、球的特點。活動中讓學生眼、手、腦、口等多種感官參與。使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產生感性認識并建立起名稱與形狀相對應的表象。
實
踐
與
應
用
1、 課間活動:引導學生看動畫片。紅紅和聰聰為機靈狗蓋房子。在動畫片中,有哪幾位我們認識的新朋友?
2、 說一說
師:其實這些形狀的物體藏在我們生活中的每個角落,請同學們找一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
老師也從生活中找來了一些物體,你們能說出它們是什么形狀的嗎?(完成練一練第一題)
3、完成數一數
請同學們打開書翻到30頁
(1) 請同學們從左邊的圖中數一數有多少正方體、有多少長方體、多少圓柱和球,然后把數出的結果分別填在里
⑵數一數每個圖形是由多少小方塊組成的。
師引導學生在小組內擺一擺。
4、游戲:摸物體
按形狀名稱摸物體。老師和一個組的同學示范。然后各組照樣子做。
作業:回家每個人用像皮泥捏一個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給爸爸、媽媽看。
學生匯報。
生自由發言:冰箱是長方體的、衣櫥是長方體的、地球儀的包裝盒是正方體的、……
生搶答。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匯報訂正。
生自己完成
匯報訂正:學生在幻燈下數,有的數了3塊兒、有數了4塊兒。
生自己拿出小方塊來擺一擺再數一數。
學生游戲。
動畫片的設計,可以使學生得到休息,同時讓學生體會我們認識的物體與日常生活的聯系。
通過讓學生說一說、數一數的活動,讓學生進一步感知和體驗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并使學生感到數學無處不在。
通過游戲,讓學生在玩兒中學,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
一年級數學上冊《認識物體》學案分析 篇3
傳統幾何教學把知識的獲取和邏輯思維的發展作為主要目標,非常強調幾何的推理價值。《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全面體現幾何的價值,特別是幾何在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合情推理等方面“過程性”的教育價值。幾何教學,從20世紀60年代的教具演示,到80年代的學具操作;從形式推導到公式意義的理解;從關注學習結果到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形成了一種比較成熟的教學方法。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在實際教學中我嘗到了探索的喜悅,對幾何教學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
1、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培養空間觀念。
本課打破常規,用“猜一猜”引入,喚起學生的生活經念和學習欲望,在操作活動中,初步體念了立體和平面的轉換。接著讓學生在學具中辨別,在生活實例中辨別。教師精心安排的回憶,觀察,操作,等多種途徑激發學生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協同活動,使空間觀念在大量直觀感知中逐步形成和發展。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養創新精神。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圍,能夠激發起學生創新的火花。這在活動四中體現得尤為充分。在這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僅僅只是活動的組織者。我驚喜地發現,孩子們對學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通過生與生思維的碰撞,一個方法比一個方法更有新意,一個比一個結論更加精彩。試想,如果學生沒有自主探索的空間,創新的萌芽又怎能長大?
值得思考的問題:
1、 如何把握小學數學(特別是低年級)的數學化程度問題。如本節課學生通過操作體念面在體上,在反饋時,學生的表述到何程度為好?是讓他停留在整體感悟不再深究?還是引領他往規范的定義上*?如學生在找實例時說:門是長方形的。我們如何引導?
2、學生在平等的對話過程中動態生成,學生需要時間獨立思考,需要時間合作交流,需要時間展示發現和體會,需要時間進行解釋說明……但時間不允許,只能在一些環節草草收場。怎么辦?如果就這樣浮于表面的話,如何去追求“思維的靈動”和“動態的生成”?
一年級數學上冊《認識物體》學案分析 篇4
單元教學內容:
1、物體分類(認識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2、你說我擺(幾何體以及它們上下、前后、左右位置關系的正確識別)。
單元教學目標:
1、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這些幾何體的名稱并能加以識別。
2、發展初步的觀察、想象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3、發展初步的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單元教學重點:
讓學生充分感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特征。
單元教學難點:
通過實物和模型能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
課時安排:
本單元計2課時,具體安排如下:
1.物體分類 1課時
2.你說我擺 1課時
1、物體分類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動手實踐,讓他們經歷對物體的分類、觀察、觸摸和比較等過程,從而形成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感性認識,知道這些幾何形體的名稱,并能識別。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想像和表達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初步了解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對物體的良好審美觀。
4、通過活動,使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標準進行分類的方法。
教學難點:
學會按一定標準或自定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過程:
一、分一分。
1、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件禮物,猜猜看是什么,到底是什么呢?想不想知道,誰來揭開它?大家喜歡它嗎?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機器人的到來。
2、我們聽聽機器人給大家說些什么,好嗎?
朋友們好!很高興見到你們,我的樣子很酷吧!這是我聰明的頭,這是我結實的身子,你知道這是我的什么嗎?對了,這是我的腳,這是我的胳膊。其實,我就是由你們桌上的各種形狀的玩具組成的,現在我想問問你們,請找一找你們桌上的這些玩具,哪些長得像我的頭,哪些長得像我的身子,哪些和我的腳長得像,哪些和我的胳膊長得像呢?(學生分別從桌上的玩具中迅速找出和機器人的頭、身子、腳、胳膊長得像的球、長方體、正方體、圓柱。)
3、小朋友們這么聰明,機器人很高興!下面老師想請你們把桌面上的這些做機器人的玩具分分類。
(1)學生小組活動。
(2)匯報分類結果。
①哪個組來告訴大家,你們組把玩具分成了幾類,怎樣分的?
生1:我們組按顏色分,分成了五類。
②有道理!還有不同的分法嗎?
生2:我們組分成了兩類,會滾的一類,不會滾的一類。
③有同學可能沒聽明白,請拿上臺給大家看看。(學生拿上臺演示滾和不滾的兩類。)
④你們組很有辦法,還有哪個組來匯報一下?
生3:我們組把長得像的放在一類,分成了四類。
⑤你們說得很棒!也請拿上臺給大家看看。現在大家和他們組一樣,把長得像的放在一起,它們是好朋友,分成四類。
二、玩一玩。
1、下面我們分別認真地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然后在小組里互相說一說這些好朋友長得是什么樣,摸起來有什么感覺。趕快行動吧!
2、學生小組活動。
3、每小組的學生拿著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摸摸、看看、玩玩、說說。老師參與小組活動和學生一起玩。
4、誰愿意上臺來介紹你們組的好朋友。愿意介紹哪一種都可以,說一說它們長的什么樣。其他的同學要仔細看、認真聽。
5、你真會觀察,讓它滾給大家看看(在實物投影上滾一滾),請同學們從你帶來的物體中,拿出這位同學的好朋友球。我們的下一個好朋友是誰呢?
6、你觀察得很仔細,讓你的好朋友在臺上表演一下好嗎?(生在實物投影上演示。)
7、請同學們拿出他的好朋友。有沒有同學知道這類好朋友的名字?(有的同學知道叫圓柱)你們還想介紹哪位好朋友?
8、你能有順序地數給大家看看嗎?大家都來數數。
9、你真聰明!對你的好朋友非常了解,請同學們拿出他的好朋友。有誰知道它的名字嗎?你們還有好朋友介紹給大家嗎?
10、你真了不起,請同學們拿出他的好朋友。有誰知道它的名字嗎?
11、為什么球愛滾?有誰能回答這個問題?
12、為什么圓柱站著不會滾,躺著才會滾?
13、現在老師有個問題,球和圓柱都會滾,請大家把圓柱和球放在桌上滾一滾,看看有什么不一樣。
14、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不一樣呢?
15、我們班的小朋友,會聽、會看、還會問,很了不起!下面有四幅圖,都是我們今天認識的物體,誰能說一說它們的名字。
三、看一看。
1、同學們表現特別棒!老師獎勵你們看動畫故事好不好?我們去看看故事里有誰?他們在干什么?
看一段動畫故事片。
笑笑、淘氣、機靈狗在山下游玩,山腳下有各種形狀的建筑材料,他們一路高歌來到了山上,山上的風景太漂亮了,有野花,有蜜蜂,還有飛舞的蝴蝶,他們商量在山上建造一座小房子。
回到山下,笑笑和淘氣找來一個長方體的箱子,往里面堆放了磚塊,兩人抬著氣喘吁吁的往山上走,“哎喲!哎喲!”快抬不動了,他們只好放下來歇歇,決定給箱子裝上輪子。機靈狗來了,帶來好多球和圓柱。
2、我們的好朋友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在生活中的作用可大了,看這個牛奶盒是什么形狀?(出示幾個實物讓學生判斷)現在請你們想想在我們的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長得像我們這些好朋友呢?
3、同學們真不錯,大家課后還可以繼續找一找。
四、摸一摸。
1、同學們請坐好,現在請你們閉上眼睛,跟老師一起想想長方體是什么樣的,正方體是什么樣的,球是什么樣的,好嗎?那圓柱又是什么樣的呢?好了,記好了它們的形狀嗎?請你們睜開眼睛,現在我們一起玩個摸一摸的游戲,請一位小朋友先和老師一起玩一玩。
2、我提要求你來摸,同學們當裁判,摸對了表揚他!請摸一個圓柱,再摸一個正方體。你們提要求,老師來摸(故意摸錯,把長方體摸成正方體,把圓柱體摸成球),你們都會摸嗎,想不想玩?大家都想玩,老師為你們每組都準備了一個箱子,一會兒小組里輪流每人玩一次,組長提要求,其他的同學當裁判,摸錯了組長可以多給他一次機會,現在請小組長把箱子拿上來,開始玩!
3、學生在小組里輪流玩“摸一摸”的游戲。
五、小結:小朋友們真了不起,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今天學過的物體用途很廣泛,到處可見。小朋友們今天回家看看自己家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我們今天學過的物體,講給你爸爸、媽媽聽一聽,好嗎?
2、你說我擺
教學目標:
1、根據現實情境,通過游戲,進一步識別簡單幾何體。
2、在游戲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3、初步學會表達,學會傾聽,發展初步的數學交流能力。
4、發展學生空間的觀念,并識別幾何體的位置關系。
教學重點:
學會表達,學會傾聽,發展初步的數學交流能力。
教學難點:
發展學生空間的觀念,并識別幾何體的位置關系。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你知道了四種物體名稱,我們來研究一下它們的數學問題。
你想用什么方法來研究?(分組討論)
二、學習新知。
1、分組研究討論。
(1)討論這些物體擺放的不同。
(2)準備向全班同學介紹你們的研究結果。
2、匯報交流。
物體間位置可以用上下左右來分析,在小組中交流、匯總的基礎上討論出結果,明確空間關系。全班確定一下其空間位置關系。
3、你說我擺。
你說我擺,同桌互相進行游戲,隨著空間位置關系確立,其積木的個數可以隨之增加,說和擺的身份可以變化。
三、解釋應用。
1、說一說,寫一寫。
讓學生仔細地觀察,想一想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長),正方體(正),圓柱(圓),球體(球)。再同桌互說,并用單個漢字寫下來。再用空間位置關系來說。
2、看一看,填一填。
讓學生自主完成。
3、摸一摸,說一說。
這是一個游戲,可以讓學生把操作活動與表達結合起來,可以是學生摸一個物體并說出它的名稱,也可以先結合名稱再摸出相應的物體,這一活動可以分組進行。
4、看一看,數一數。
對本題的解答有一定難度,可以用搭積木的方法先協助解答。
四、總結回顧,拓展延伸。
1、這節課你學了什么?
2、前后的關系在生活中應用。
3、自選一場景,進行位置關系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