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
一、設計思路在《數學課程標準》中安排了“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運用”四個學習領域。課程內容的學習,強調學生的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以及應用意識與推理能力。在這節課中著重要體現的是統計觀念,主要表現在:能從統計的角度思考與數據信息有關的問題;能通過收集數據、描述數據、分析數據的過程做出合理的決策,認識到統計對決策的作用;能對數據的來源、處理數據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結果進行合理的質疑。
二、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學習之前,學生學習了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及10以內數的加減法,這些都是本課新知的支撐。通過分類整理成象形的統計圖,要學生初步接觸統計。象形的統計圖和統計表為一年級下冊學習簡單的統計表及學習統計知識作好了鋪墊。通過簡單的分類統計,滲透統計的思想和方法,激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教材先出現實際場景,引導學生分類整理成象形的統計圖,然后學生自己動手,分類整理花的朵數。這樣安排,意在讓學生自己主動參與,并通過親手實踐,經歷和體會整理簡單數據的過程,初步認識統計的思想和方法。“想想做做”分小組整理數據,內容是整理小組里小朋友最喜歡吃的幾種水果的人數,是讓學生相互協同、合作學習,進一步體會統計的過程及作用,逐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教學分析
根據數學新課程理念,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和認知規律,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 找準起點,導入知識。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說過: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這節課的教學起點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情境,分離出與統計有關的數學材料,從而導入知識。
2、 展開活動,研創知識。
根據活動教學理論,設計一些探索性、合作性活動,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研究知識、“創造”知識。
3、 設計算子,運用知識。
設計一些趣味性、生活性練習,讓學生在運用中鞏固知識、發展知識、深化知識,體驗知識的實用性。
四、教學目標
1、 使學生通過自己喜歡的情境學習數據整理,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感知數學在生活里的作用。
2、 使學生感受數據的整理過程,初步認識象形的統計圖和統計表,能從中獲得簡單統計的結果。
3、 培養學生有序觀察、有條理思考的習慣和應用的意識,體驗與同伴的合作。
4、 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探索能力。
五、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過生日嗎?今天,我們人類的朋友—動物也舉行了一個生日宴會。看,小主人來了……(多媒體顯示大象及錄音:小朋友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別高興,媽媽告訴我等會兒會有很多客人來為我慶祝生日,看,他們來啦!多媒體顯示:小動物們帶著面具邊唱生日歌邊依次出現)
師:你想知道什么?(學生回答)
【“數學的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數學新課程理念之一。設計由“孩子的生日”到“動物的生日”,讓學生在熟悉、親切的生活背景中自然地“找”出具有數學意義的關系和特征—提出了數學問題。情境的創設既可以導入數學知識教學,又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全課奠定寬松有趣的學習氛圍。把教材靜態的畫面動態化(電腦演示)、動物數量隨機化(不是教材所示動物定數)和動物面目神秘化(讓動物戴面具)更有利激情、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