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體分類說課設計
說課內容: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一冊第六單元“認識物體”的第一課時物體分類。內容分析:
本課是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的初步認識,。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在生活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所以教學也就應該從學生熟悉的實物出發,通過活動,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學會識別,并不要求學生能表述這些幾何體的特征。
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對一年級數學教學的要求和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我確立本課時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在活動中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知道這些幾何體的名稱并能識別,并與平面圖形區分開。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想象和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探索精神與合作意識,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教學重點是在操作活動中,形成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的感性認識,知道它們的名稱并能識別。
教學難點:教學難點是對只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的特殊長方體的認識。
教學關鍵:教學關鍵是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觀察、觸摸和比較的活動機會,在活動中感悟。
教具準備:一個布口袋(內裝各種形狀的實物)、小猴子圖片、畫有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等幾何圖形的的圖片。
學具準備:一個小口袋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的學具。
教學程序:為了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順利實現教學目標,我設計本課時教學程序如下:
一、創設情境
1、我是這樣做的:圣誕節要到了,圣誕老人正在為小朋友準備禮物,小猴子急得不得了。( 貼小猴子圖片)。它跑到圣誕老人的玩具工廠里,搶了一袋禮物就跑。袋子里裝了什么禮物呢?讓學生在自由猜測的情境中燃起學習的欲望。,
2、在學生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袋子里是什么的時候,我告訴他們,“小猴子說,誰也不許看”。讓學生自己想出可以用“摸一摸”的辦法試一試,再讓學生摸一摸,猜一猜。再展示袋中禮物。此時學生不僅感受到“摸一摸”這種學習方法的優勢,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動手感知知識的意識。
二 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這部分內容分為兩部分:一是把不同形狀的物體按不同標準分類;二是自主探究,認識物體形狀。
(一)把不同形狀的物體按不同標準分類。
1、首先,讓學生把圣誕老人送來的禮物——也就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的學具從學具盒中拿出來。學生在拿學具的過程中就已經初步體驗了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區別。
2、然后我再以“圣誕老人讓每個得到禮物的小朋友把自己的禮物分分類,小猴子為難了了,你們能幫幫它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物體分類”引出課題并板書 “物體分類”,接著讓學生自主分類并匯報自己是怎樣分的。為新舊知識的遷移構建橋梁。
(二)自主探究,認識物體形狀。
為了在把握住教學關鍵的基礎上,順利突破教學難點,完成“認識并識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這一教學重點,我把“認識物體形狀”分解為“自主觀察探究——交流觀察所得——按形狀分類——比較長方體、正方體——聯系生活,加深識”五個階段進行教學。
1、自主觀察、探究,感知4種幾何形體的形狀。
為了讓學生在學具操作中,綜合運用眼、耳、口等感受器官去體驗物體,從而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我用“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的方法自主觀察、學具,感知4種幾何形體的形狀,并跟小組內同學說說自己的發現。既有助于加深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的深刻理解,又使學生在小組交流中感受自主學習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