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五年級語文上冊《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精選13篇)
[語文教案]五年級語文上冊《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篇1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封鎖、暫時、打糕、情誼、混進、爭吵、大嫂、阻擊戰、搗米謠、偵察員、雪中送炭。
2.通過讀課文,初步感悟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能說出朝鮮人民為志愿軍做了哪些事,志愿軍為朝鮮人民做了哪些事。
教學重點:讀懂全文,理清文章的結構。
教學難點 :感受文章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
(一)揭示課題導入
齊讀課題,說說課文中誰稱誰為“親人”?
板書:大娘小金花大嫂
為什么稱他們為親人呢?帶著問題聽老師范讀課文,讀后讓學生說說初步感知的情況。
(二)檢查預習
1.介紹有關抗美援朝的資料
2.讀本課的生字詞:封鎖、暫時、打糕、情誼、混進、爭吵、大嫂、阻擊戰、搗米謠、偵察員、雪中送炭。(自讀、指名讀、齊讀、兩人賽讀)
3.學生互相提示易讀錯、易寫錯的字
暫時:zàn
友誼:yì
血泊:pō
“搗”和“謠”的字形
4.解釋不懂的詞
打糕:朝鮮人民喜歡吃的一種食物,用糯米做成,與我國的年糕相似。
噩耗:指親人或敬愛的人死亡的消息。
搗米謠:朝鮮人民搗米時唱的一種歌謠。
雪中送炭:比喻在別人急需的時候給以幫助。
(三)通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1.默讀課文,給文章分段。
2.提問:為什么朝鮮人民和志愿軍互稱“親人”?說說朝鮮人民為志愿軍做了哪些事,志愿軍為朝鮮人民做了哪些事?
3.提出不懂的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的內容,懂得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了解課文重點語句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1.了解課文重點語句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2.體會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
教學過程 :
課前兩分鐘,用多媒體播放配有當年抗美援朝畫面的《志愿軍戰歌》
(一)創設情境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1950年10月25日,志愿軍就是唱著同學們剛聽到的雄壯的《志愿軍戰歌》出國參戰的,今年剛好是志愿軍赴朝參戰52周年。他們回國時與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感人情景仿佛歷歷在目。這節課,就讓我們與志愿軍老戰士一起追憶那動人的告別場面,去聽一聽離別時他們對朝鮮親人都說了些什么?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讀書思考
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哪幾位親人?志愿軍回憶了哪些往事?
板書:大娘縫補衣服送打糕救傷員
小金花救老王
大嫂挖野菜
(三)重點學習第一自然段,學生用同樣的方法自學后兩自然段。
1.默讀思考: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說明中朝兩國人民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學生邊讀邊思考邊畫批)
2.然后交流,教師點撥。
板書:幾夜不眠昏倒路旁失去孫孫
犧牲媽媽
失去雙腿
3.這些事情為什么讓志愿軍難以忘懷呢?從這些事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默讀3分鐘后,學生在小組里討論。抓住“幾夜沒合眼、冒著炮火、唯一、同歸于盡、噩耗、代價”等詞語體會。
點撥:“雪中送炭”是誰在什么情況下送去什么?
小結:是在別人最困難、最需要幫助時給與幫助。體會大娘確實像慈母一樣,關心幫助志愿軍,想志愿軍所想,急志愿軍所急,這真是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4.用相同的方法理解體會2、3自然段。同時加強感情朗讀的指導。
5.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師注意指導。體會這三個自然段的開頭和結尾在表達上的特點。(個人讀、師生對讀等形式)
(1)朗讀時要注意把握感情基調:對大娘如對長輩慈母,應懷著敬重的情感朗讀;對金花,如對下輩女兒,應懷著親切的情感朗讀;對大嫂,如對同輩親屬,應懷著關切的情感朗讀。
(2)學生自己選讀喜歡的段落,并試著背一背。
(四)飽含激情學習第二部分(以讀代講)
列車將要載著志愿軍回到祖國,此時此刻,志愿軍會說些什么?(齊讀第二部分)
再讀課題,齊讀,指名讀。
附:板書設計 ◆
[語文教案]五年級語文上冊《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篇2
師:看誰眼明耳聰。觀看屏幕:志愿軍戰士拼殺在朝鮮戰場及戰死朝鮮戰場的情景。
師:你看到了什么?
生⑴:有十四萬志愿軍戰士戰死戰場。
生⑵:志愿軍戰士勇猛地拼殺在戰場,血灑戰場。
師:剛才一幕是我們看到的在1958年,志愿軍戰士在朝鮮戰場拼殺情景。今天我們來學習戰爭結束了,我們的戰士告別他們,這一激動人心時刻。出示課題《再見了,親人》。學生齊讀課題。
師:課文寫的是什么情景?親人是誰?帶著問題學生自由讀課文。
生:讀詞語。
供應、血泊、崎嶇。
師:“崎嶇”是什么?
生:“崎嶇”都是山字旁,形容山路彎彎曲曲,高低不平,坑坑洼洼。
師:(教師介紹兩個字)“蜿蜒”是指山路彎彎曲曲。那“崎嶇”是指山路怎樣?
生:指山路彎彎曲曲。
師:課文描寫什么情景(用一個詞來說)。
生⑴:送別。
師:還有其他的嗎?
生⑵:依依不舍。
生⑶:離別。
生⑷:分別。
生⑸:告別。
師:用一句話來說:誰送別誰的情景。
生:朝鮮人民送別志愿軍。
師:課文中的親人指的是誰?
生⑴: 朝鮮人民。
生⑵:和志愿軍在一起的人。
師:課文具體寫哪三個人?為什么?
生⑴:大娘。
生⑵:小金花。 生⑶:大嫂。
生⑴:因為他們對志愿軍幫助最大。
生⑵:因為他們對志愿軍戰士情最多。
生⑶:這三個人是千千萬萬朝鮮人民的代表。
師:《再見了,親人》難道單單是指朝鮮人民,還指誰?(課上完后再說)
師:你們認為怎樣的人是親人?
生⑴:我們的親戚。
生⑵:有血緣關系。
師:朝鮮人民和我們有血緣關系嗎?是親人嗎?
生:不是。
師:為什么說是親人?誰稱得上是志愿軍戰士的親人?劃出句子,并寫上為什么?劃好后可以是輕聲讀,也可以是自由讀,也可以默讀。
師:誰稱得上是志愿軍戰士親人?
生:大娘。
師:找句子?為什么?
生:我們還記得,我們的一個傷員在您家里修養,敵機來了,您丟下自己的小孫孫,把傷員背進了防空洞;當您再回去搶救小孫孫的時候,房子已經炸平了。您為我們失去了唯一的親人。您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么能忘懷。
師:大家自由讀這樣的句子。小孫孫是大娘什么人?想想你們丟失一件心愛玩具?心里會難受,有時難受好幾天!想想大娘此時的心情!
生⑴:難過。
生⑵:痛苦。
生⑶:悲傷。
師:讀讀這幾句,把大娘悲傷痛苦的心情讀出來,齊讀──個別讀──齊讀。
師:“唯一”什么意思?
生:只有一個小孫孫。
師:除了小孫孫,你們猜猜那大娘兒子,女兒,可能會是怎樣死的?
生⑴:可能也是戰死戰場。
生⑵:可能是為了救傷員被炸死。
生⑶:可能是戰爭中受傷,傷口感染,無法醫治死亡。
師:失去唯一的小孫孫,大娘的內心僅僅是痛苦嗎?那是怎樣的痛呢?
生⑴:悲痛。
生⑵:絕望的痛。
師:刻骨銘心的痛讀出語氣,個別讀──齊讀──個別讀──齊讀,除了這件事,還有哪件事?
生:記得五次戰役的時候,由于敵機的封鎖,造成了暫時的供應困難。我們空著肚子,在陣地上跟敵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帶著全村婦女,頂著打糕,冒著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給我們吃。這真是血中送炭啊!
師:在那么多的句子里,哪幾個句子里最最重要?最能體現的?
生:是您帶著全村婦女,頂著打糕,冒著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給我們吃。這真是血中送炭啊!
師;大娘明明是送蛋糕,那么為什么說是雪中送炭呢?
生:在最困難的時候給予幫助。
師:課文中是什么困難?想想大娘帶領全村婦女一路走來順利嗎?會遇到哪些危險?說一說并讀讀這句話,讀出大娘危險,自己讀。
師: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一路走啊,送啊,就是不肯停止腳步。讀讀開頭的句子。
生:大娘,停住您送別的腳步吧!為了幫我們洗補衣服,您已經幾夜沒合眼了。您這么大年紀,能支持得住嗎?快回家休息吧!為什么搖頭呢?難道您擔心我們會把您這位朝鮮阿媽妮忘懷?不,永遠不會。
師:看課件,這就是大娘和志愿軍戰士依依不舍的情景。當志愿軍戰士告別大娘,大娘聽了您的話,就是不肯停止腳步。你能用請求語氣來讀,大娘還是不肯停止腳步。你能用肯求語氣來讀,大家為什么不肯停止腳步;這是為什么?
生⑴:大娘把我們也看成了他的親人。
生⑵:志愿軍也是為朝鮮打仗。
生⑶:這八年來他們累積感情太濃。
生⑷:這八年來我們志愿軍14萬戰士在朝鮮戰場灑了鮮血,志愿軍戰士在戰場上灑熱血,拋頭顱,在大娘心里早已把志愿軍戰士當成自己的親人,此時,大娘肯定有千言萬語要說。
師:誰替大娘說一句話。
師:替志愿軍戰士說一句話。
最后師總結。
[語文教案]五年級語文上冊《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篇3
教學要求:
1. 了解課文寫了有代表性的人和事,抒發了志愿軍對朝鮮人民的深厚情誼,能有層次地讀出課文中的感情變化,正確地表達志愿軍與朝鮮人民惜別的依依深情。
2. 學會“役、暫、糕”14個生字,掌握“難、累、盡強”等多音字,會讀寫“硝煙、噩耗,崎嶇”等詞語,理解它們的意思,能聯系上下文說說“雪中送炭、同歸于盡、深情厚誼”的意思。
3. 能通過朗讀體會反問句的作用,并能把反問句改寫為陳述句。
教學重點難點:
1.抓住關鍵詞句,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深厚情誼。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志愿軍與朝鮮人民的依依深情。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范讀課文,導入新課
⒈板書:【再見了,親人】齊讀課題。
⒉簡介課文特定的時代背景及中國人民志愿軍回國的情景。
中國人民志愿軍于1950年10月組成,由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同年10月乃日開赴朝鮮,和朝鮮人民軍并肩作戰。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打敗了美國侵略軍及其幫兇,迫使美國于1953年7月刀日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了字。停戰以后,中國人民志愿軍參加了朝鮮的戰后恢復和建設工作。在完成了祖國人民賦予的光榮任務后,于1958年10月全部撤離朝鮮。
范讀課文,并請同學們思考問題。文中是誰對誰說“再見了,親人”?
(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時朝鮮人民說“再見了,親人”。)
二、自學課文
⒈出示自學要求:
⑴讀通課文。
⑵完成課后練習3,然后同桌交流。
⑶課題中的“親人”是指誰?
⒉自讀課文(10分鐘)
⒊交流自學:
回答問題:課題中的“親人”是指朝鮮人民,大娘、金花、大嫂是其中的代表。
三、導學
⒈指名讀1-3節,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大娘、金花、大嫂為志愿軍戰士作出的犧牲,付出的代價。
出示填空:
大娘:為送打糕昏倒在路旁
金花:__________________
大嫂:__________________
⒉學習第一節,按“勸慰——回憶——抒情”把第一節分為三層,并指導朗讀,體會志愿軍戰士和朝鮮人民的深情。
⒊用學習第一節的方法,學習第二、三節:
學習方法:⑴默讀分層;
⑵朗讀體會;
⑶小組交流。
全班交流。
⒋分小組自學4-6節,討論該怎樣朗讀。
四、總結
⒈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⒉課文抒發了怎樣一種感情?
板書出示: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抒發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 用比山還高比海還深 深厚情誼
鮮血凝成的
五、完成課后習題
六、布置作業
⒈抄寫詞語;
[語文教案]五年級語文上冊《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篇4
在當今的教育改革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已成為大家的共識。這課以學生提出的問題為主線,力圖在互評互議、發散練說方面有所創新,努力在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語言感悟能力上做些有益的嘗試,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我班有不少男孩子對歷史、軍事知識非常感興趣。課前學生收集了大量資料,有朝鮮戰爭的起因、雙方力量對比,有五次戰役的經過,還有志愿軍入朝作戰的英雄事跡。學生通過查閱書籍、網上下載,較好地做到了課內外結合。上課一開始由學生自己介紹時代背景,他們的積極性很高,體驗到了收集、整理資料的樂趣。
同學們在預習時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問題,其中比較集中的是:為什么中朝人民的友誼比山還高比海還深?志愿軍戰士為什么稱朝鮮人民為親人?我們就帶著問題學習課文第一段。
課上充分練習朗讀,采用各種形式的讀。評議時,不光簡單地對朗讀技巧進行評議,更要引導學生評議同學的朗讀是否體現了文章所要表達的感情。從上課情況看,這樣做的效果非常好。比如:一個同學說:"我覺得‘這真是雪中送炭呀!’讀得太平淡了。‘戰士們空著肚子跟敵人拼了三天三夜。大娘帶著全村婦女冒著炮火,穿過硝煙送打糕。這真是雪中送炭呀!’應該這樣讀……"教師適時點撥:大娘送來的僅僅是食物嗎?引導學生體會到大娘還送來了精神鼓勵和戰勝敵人的決心,生的希望。又比如:一個同學發言:"’當您再回去搶救小孫孫的時候,房子已經炸平了。’這句讀得好。這句中間雖然是逗號,但是他停頓時間長,讓我們好像親眼目睹了那慘烈的一幕。"列車離開的段落,采用引讀,效果也特別好。事實證明,學生讀不好的地方,正是他們理解不到位的地方,也是需要評一評議一議的地方。這樣上課是學生自主地學,屏棄了教師的串講串問。
小組合作學習是提高學生參與度,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有效形式。把第二、三自然段放手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學習,在時間上給予保障,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真正主人。
設計發散訓練。既然是話別,應該是雙方的,但是,課文只寫了志愿軍的話,此時此刻,朝鮮人民會說些什么呢?如果你是大娘、小金花、大嫂,聽了志愿軍的話,會說些什么呢?以小組為單位,任選身份,練說,派代表匯報。
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各組代表思維活躍,發言積極,有一定水平。這項訓練既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力,也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為學生后面理解文章中心做了鋪墊,可謂一舉多得。
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互評互議,發揮小組討論的作用,仿照課文練說,提高語文能力,是本課的特點,效果較好。
[語文教案]五年級語文上冊《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篇5
【說教材】
《再見了,親人》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十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記敘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軍離朝回國時,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情景,贊揚了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這篇課文感情真摯,語言凝煉,句式參差多樣,篇幅較長,是一篇訓練學生語言文字的好文章,也是訓練學生朗讀的好教材。根據這些特點,我制定的教學目標是:
〖學習目標〗
1、讀準生字,讀通課文,并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2、重點學習第一段,理解課文內容,感悟人物情感。
3、在反復中感受中朝人民的深情厚意。
〖教學重點〗體會中朝人民之間有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教學難點〗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內容所蘊含的思想。
【說教法】
如何根據教材提高學生語文整體素質出發,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和諧發展,很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呢?我的做法是:
1、這篇文章雖然語言凝煉,感情真摯,可由于課文所寫故事離生活較遠,給學生理解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增加了難度,所以我在上課開始,先結合幾組圖片簡單地向學生介紹了課文的寫作背景,這樣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好地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然后我根據課文內容讓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這樣不僅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更重要的是一開始就讓學生走進了中國人民志愿軍與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情境之中,初步感受到中朝人民深厚的友誼。
2、注重朗讀訓練,讀中悟情: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可見讀的重要性,本節課,我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了各種形式的讀,有自由讀,有個別讀,有齊讀,讓學生從讀中體會中朝軍民的深厚情誼,進而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3、注重培養學生想象力:
該文語言凝煉,為培養學生的語感,我引導學生聯系課文內容,啟發他們展開想象,豐富課文內涵,拓寬思想,強化積累。如啟發學生想象:志愿軍戰士得知自己的生命是大娘用自己小孫孫的生命換來的,他們說些什么?這樣不僅對學生理解課文很有幫助,而且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語文教案]五年級語文上冊《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篇6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封鎖、暫時、打糕、情誼、混進、爭吵、大嫂、阻擊戰、搗米謠、偵察員、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課文的內容,懂得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課文重點語句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學習準備】課前可布置學生搜集有關抗美援朝的資料。
【學時安排】2學時。第一學時學習第一部分;第二學時學習二、三及四部分。
【學習過程】
第一學時
1、介紹抗美援朝戰爭:
(1950年6月25日,美帝國主義唆使南朝鮮李承晚集團進攻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9月15日又糾集15個國家的雇傭軍,打著聯合國的旗號,在朝鮮仁川登陸,不顧中國人民的一再警告,把戰火引向中國的邊境,轟炸中國的安東(今丹東)等地。中國人民響應毛澤東同志發出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組織中國人民志愿軍,由彭德懷出任志愿軍總司令。于10月25日開赴朝鮮前線和朝鮮人民并肩作戰,抗擊美國侵略軍。在中朝人民的沉重打擊下,美帝國主義連遭失敗,于1953年7月27日,被迫在朝鮮停戰協議上簽字。中國人民志愿軍遵照黨中央的指示,分期分批撤出朝鮮回國。1958年是最后一批。)
2、審題,提問題:
(這話是誰說的?──“再見了,親人”這句話既可理解為志愿軍對朝鮮大娘、小金花、大嫂說的話,又可理解為朝鮮人民為志愿軍送行時說的話。在什么地方說的?怎么說的?為什么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要互稱親人呢?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中朝兩國人民不是親人但勝似親人的? ……)
3、同座相互檢查課文朗讀情況,要求正確、流利。
4、聽兩組(4人)讀課文,評價讀的情況,穿插正音(注意生字“鎖、暫、糕、阻、誼、搗、謠、偵、混、吵、耗、嫂”的讀音)。
5、自學第一部分:
⑴ 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大娘為志愿軍做的三件事:
(一是幾夜沒合眼給志愿軍洗補衣服。二是在一次阻擊戰中,冒著炮火給志愿軍送打糕,回去時昏倒在路旁。三是在敵機轟炸時,為了救護在他家里休養的志愿軍傷員,失去了唯一的小孫孫。)
⑵ 結合課文說說“雪中送炭”是誰在什么情況下送去什么?(朝鮮大娘在志愿軍戰士戰斗了三天三夜,已經餓到極點的情況下,冒著炮火穿過硝煙,給戰士送打糕吃。總結出,“雪中送炭”是指在別人最困難、最需要幫助時給予幫助。)體會“唯一”的含義。(隱含著大娘付出的代價是多大呀。)
⑶ 這篇課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感情真摯強烈;同時又是以志愿軍對送別的朝鮮人民談話的口氣寫的,語言十分親切感人。朗讀時要注意把握感情基調:對大娘,應該怎么讀?(如對長輩慈母,應懷著敬重的情感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還要讀好祈使句、疑問句、感嘆句、反問句。例如:“大娘,停住你送別的腳步吧!”(祈使句,懇求大娘不要再送。)要讀出懇求的語氣,讀時句尾聲調要下降。“能支持得住嗎?”(疑問)讀時句尾語調要上升,要帶上關切的感情。讀感嘆句時,句尾語調先上升后下降,“這真是雪中送炭呀!”讀反問句時應注意重音,“你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意,我們怎么能忘記?”應把“怎么能”讀得重一些,表達出更加肯定的意思。
⑷ 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
6、質疑。
第二學時
1、背誦第一部分。
2、聽寫詞語:
封鎖、暫時、打糕、情誼、混進、爭吵、大嫂、阻擊戰、搗米謠、偵察員、雪中送炭。
3、學習第二、三部分:
⑴ 回憶學習第一部分的方法:
① 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大娘為志愿軍做的三件事。
② 結合課文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
③ 感情朗讀。
④ 背誦。
⑵ 自學:
用自己的話說說小金花、大嫂為志愿軍做了些什么?結合課文重點理解“同歸于盡”、“噩耗”、“代價”等詞語。
⑶ 分組交流、討論。
⑷ 大組交流、討論。
4、學習第四部分:
體會“親人”“親愛的土地”的含義。
(朝鮮人民關心愛護志愿軍,甚至為他們獻出生命,所以稱為“親人”。為什么叫“親愛的土地”?因為在朝鮮的土地上,中朝人民曾經并肩戰斗。這片土地上,不僅灑下了朝鮮人民的鮮血,而且灑下了志愿軍的鮮血,所以叫“親愛的土地”。正因為中朝人民的戰斗友誼是鮮血凝成的,所以說“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
5、體會前三段開頭和結尾的寫法:
⑴ 畫出課文前三個自然段開頭和結尾寫法相似的句子。
⑵ 開頭句子是:
“大娘,停住您送別的腳步吧!”“小金花,……再給我們唱個《搗米謠》吧!”“大嫂,請回去吧!”志愿軍對朝鮮人民的關心體貼之情都盡在這一聲聲的懇求中了。
⑶ 這三段的末尾是:
“您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意,我們怎么能忘懷?”“可是今天,跟志愿軍叔叔分別的今天,你怎么落淚了呢?”“您為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⑷ 先將反問句轉換成陳述句,體會二者在表達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反問句表達的情感比陳述句更強烈。)
⑸ 反復朗讀體會這兩種句式在表達情感上的作用。
(對金花,如對下輩女兒,應懷著親切的情感朗讀;對大嫂,如對同輩親屬,應懷著關切的情感朗讀。)
⑹ 前三自然段開頭都是祈使句,表示懇求,體現了志愿軍對朝鮮人民的關心、體貼之情。最后一句都是反問句,表達了更加肯定的意思和強烈的感情。這樣的表達避免了平鋪直敘,將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6、以《夢中見到阿媽妮》或《小金花來到我們中間》為題,寫一篇想象作文。
[語文教案]五年級語文上冊《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篇7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感是架起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橋梁。語文教學的熏陶感染作用往往是隱性、長效和綜合的,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一個整體建構的過程。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只有回到生活中才具有生命的活力。因而在教學中,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和整體感悟的機會,使語言文字和人文精神的錘煉融為一體。本課教學設計力求從整體入手,把握文本的精神實質,體會文章蘊含的深厚思想感情,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學習語言、積累語言、學會運用語言是學生感悟語言規律和語言形式的關鍵。在積累、理解、體驗和運用的過程中,采用以讀促學的方式體會內涵,引導學生切實感悟。在有感情地朗讀表達中,品味賞析重點句式,體會表達效果,并有意識地歸納本文的寫作特點,帶領學生初步了解敘事抒情散文,帶給學生一種形散神聚的感性認識二、教學背景分析1.學習內容分析《再見了,親人》是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訓練重點是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悟文章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這篇課文,人物形象鮮明,情感豐富強烈。教學中,要使學生被一個個感人的形象所打動,感受人物心靈的美好和品質的高尚,受到國際主義教育。本文是一篇敘事抒情散文,描寫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動人情景,表現了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和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摯情意。課文感情真摯強烈,敘事抒情相互交織,語言親切感人,在表達方法上頗具特色。2.學生情況分析五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在了解寫作背景后,學生可大體讀懂文章內容,了解朝鮮人民與志愿軍送別的情景,對人物形象有初步感知。本文情感濃烈,對于學生來說,中朝兩國人民那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意,以及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學生不容易理解。此外,體會作者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還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學習。3.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情感是言語的生命。圍繞教學目標,引領學生以言語為憑借,進行有深度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領悟文字隱含的豐富情感,使文本語言轉化為學生心靈中有活力的生命元素。通過整體把握,細讀理解,引導學生憑借自己的生活積累和閱讀經驗對文本中的情感因素進行挖掘和解讀,通過情境性練讀、對比性朗讀開展學習活動,促進學生語言和情感的同構共生4.技術準備:抗美援朝戰爭背景資料;制作教學課件。5.前期教學狀況問題及對策:第一課時學習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梳理課文脈絡,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借助課外資料,了解抗美援朝戰爭背景,感知朝鮮人民與志愿軍送別的情景。第二課時將著重細讀文本,挖掘文中的情感因素,感悟人物形象,體會課文的表達方法與表達效果。三、教學目標(含重、難點)教學目標:1.理解志愿軍戰士與朝鮮人民之間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摯情誼,體會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2.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及句子的含義。3.學習文章敘事抒情相結合,通過具體事例來表達中心的寫作方法。教學重點:借助朝鮮人民與志愿軍送別的情景感受人物形象,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悟文章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學難點: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悟文章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四、教學過程 (一)回顧課文,創設情境1.課文中寫到了哪些親人?板書:大娘 小金花 大嫂 [代表朝鮮人民]2.從題目看,課文主要寫什么內容?(朝鮮人民與志愿軍送別的情景)3.激情導入:走進文本,感受朝鮮人民與志愿軍送別的情景。(二)整體感知,梳理事件1.自由朗讀1-3段,根據課文內容歸納志愿軍戰士在與朝鮮人民分別的時候,回憶了哪些事情?2.學法指導:在文中用[ ]將具體事情標出來,再反復讀一讀,結合表格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一下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主要人物 典型事件 大娘 小金花(媽媽) 大嫂 【設計意圖】從具體事件入手,組織導讀,加強對“親人”的理解和認識,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3.初步感知:從這些事件中你感受到什么?(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三)學習感悟,體會寫法1.默讀第1自然段,想一想,這段話如果找3個同學來讀,你們分一分,看怎么分最合適?2.小組練習讀:送別的情景-往事的追憶-情感的抒發(現實-回憶-現實)3.像這樣,再練習讀一讀第2、3自然段。【設計意圖】尊重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創設學習空間,采用多種讀書方法,引導學生體會抒情與敘事相結合的寫作方法。4.思考:這三個自然段,段與段之間是什么關系?在寫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師生交流、歸納:并列關系;敘事抒情相結合的表達方法;每一段最后的一個反問句,都強烈地表達了我們對朝鮮親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5.小結:本文情感豐富,作者在抒寫離別之情的時候,回憶一些典型的感人事件,將現實情景與往事結合,給人情真意切的感受【設計意圖】在對比析讀之中,感受作者的寫法,體驗真實的情感。6.提問:作者這樣寫,為了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呢?(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7.指導批注:從書中找一找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寫一寫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8.師生對話:交流對本文思想內涵的理解。中朝兩國人民的用鮮血與生命凝結了深厚的友誼,這種情感比山還高,比海還深。志愿軍為了幫助朝鮮抗擊美國侵略者,在朝鮮的土地上浴血奮斗,不怕犧牲的國際主義精神感動著每一個人。【設計意圖】結合中心句,練習寫批注,將內心的情感得以外化與表達,深化了人物的精神品格,找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基調(四)精品細讀,推敲積累1.學生與文本對話: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您為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這里的“代價”是指什么而言呢?(大娘失去了唯一親人“小孫孫”;小金花失去了媽媽;大嫂失去了雙腿)【設計意圖】抓住關鍵詞,引出事件的結果,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豐厚情感積淀。 2.導語: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情景再次浮現,在送別的站臺上,志愿軍戰士們都思緒萬千。快,勸一勸大娘吧,勸她回去吧!3.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送別的情景。4.朗讀指導:這句話中哪些詞語最能體現大娘和志愿軍之間深厚的情感?請你圈點出來,在朗讀的時候注意突出表達這樣的意思。a.大娘-稱呼時親切地、關愛的語氣。b.一“丟”一“背”-感受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情感。5.渲染氣氛:八年的朝夕相處,多少個日日夜夜。大娘為了送打糕,冒著炮火,穿過硝煙,真是雪中送炭呀,讀到這里你有什么體驗?(大娘是冒著生命危險為志愿軍送打糕的;志愿軍戰士餓著肚子在陣地上拼了三天三夜)為了救助傷員,她自己唯一的小孫孫被炸死,讀到這里你又有什么體驗?(大娘對志愿軍懷著多么深厚的情誼)有了這樣的體驗,你想怎樣來讀?6.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圈點重點字、詞,品咂語言的意味,借助激情導讀,促進學生有感情朗讀能力的提高。7.交流、積累句式:(1)“您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么會忘記?”這句話表達的意思是什么?你認為在文中使用這樣的句式在表達上有什么好處?(避免平鋪直敘,更加強烈地抒發了依依惜別之情。)(2)文中還多處出現了這種句式,畫下來,抄寫一句你最喜歡的。【設計意圖】在句式轉換中體會表達效果,學會在學習中積累。8.學習指導:小金花是個剛強的孩子,今天與志愿軍分別,她卻落淚了;大嫂架著雙拐送了幾十里,還不愿離去。你又感悟到什么?帶著你對朝鮮人民的敬意,挑選自己喜歡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讀給同伴聽。(五)直抒胸臆,升華情感 1.創設情境:長鳴的汽笛催促我們就要與這片熱土分別了。此時志愿軍戰士的心情是怎樣的呢?請朗讀4-6自然段,理解他們的情感。2.讀了這幾個自然段,你覺得當時的場景可以用什么詞語來形容?請以呼喚的方式,練習讀一讀,抒發志愿軍戰士的心聲。3.示范朗讀:兩個“再”;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設計意圖】了解直接抒情的寫作方法。4.總結:中朝兩國人民生死相依,患難與共。愿這友誼之花永不凋謝!五、學習效果評價設計1.《再見了,親人》一課,分別敘述了 同朝鮮 、 、 告別的情景,表達了志愿軍戰士和朝鮮人民 的情誼。2.在你認為說法正確的括號里打“√”。再見了,親人!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1)這是志愿軍在即將離開朝鮮和朝鮮人民時說的話,表達了他們對朝鮮人民難舍難分的感情。( )(2)這一句話既表達了志愿軍對朝鮮人民的深情厚誼,同時也表達了朝鮮人民對志愿軍的深情厚誼。( )六、本教學設計與以往或其他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
本教學設計,關注語言形式,關注語言表達。教學中有效把握文章脈絡,一是情感的脈,傷而不悲;二是語言的脈,語意連綿。在朗讀感悟中體會文本的特點,引導學生意會文章的表達方法與表達效果,受到情感的熏陶。在閱讀過程中有效創設學習情境,了解學生學情,找準學生興趣激發點,知識生長點,能力訓練點,把能幫助學生順利達成教學目標的內容作為教學的重難點,引導學生有重點的體會、感悟、積累、運用,并進行聽說讀寫思的語文實踐。授人以魚,也授人以“漁”。借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引導學生憑借自己的生活積累和閱讀經驗對文本進行解讀,讓學生適時進行總結,既總結學到的知識,又總結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語文教案]五年級語文上冊《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篇8
一、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封鎖、暫時、打糕、情誼、混進、爭吵、大嫂、阻擊戰、搗米謠、偵察員、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課文的內容,懂得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課文重點語句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二、學習準備
課前可布置學生搜集有關抗美援朝的資料。
三、學時安排
2學時。第一學時學習第一部分;第二學時學習二、三及四部分。
四、學習過程
第一學時
1、介紹抗美援朝戰爭(1950年6月25日,美帝國主義唆使南朝鮮李承晚集團進攻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9月15日又糾集15個國家的雇傭軍,打著聯合國的旗號,在朝鮮仁川登陸,不顧中國人民的一再警告,把戰火引向中國的邊境,轟炸中國的安東(今丹東)等地。中國人民響應毛澤東同志發出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組織中國人民志愿軍,由彭德懷出任志愿軍總司令。于10月25日開赴朝鮮前線和朝鮮人民并肩作戰,抗擊美國侵略軍。在中朝人民的沉重打擊下,美帝國主義連遭失敗,于1953年7月27日,被迫在朝鮮停戰協議上簽字。中國人民志愿軍遵照黨中央的指示,分期分批撤出朝鮮回國。1958年是最后一批。)
2、審題,提問題。(這話是誰說的?——“再見了,親人”這句話既可理解為志愿軍對朝鮮大娘、小金花、大嫂說的話,又可理解為朝鮮人民為志愿軍送行時說的話。在什么地方說的?怎么說的?為什么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要互稱親人呢?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中朝兩國人民不是親人但勝似親人的? ……)
3、同座相互檢查課文朗讀情況,要求正確、流利;
4、聽兩組(4人)讀課文,評價讀的情況,穿插正音(注意生字“鎖、暫、糕、阻、誼、搗、謠、偵、混、吵、耗、嫂”的讀音);
5、自學第一部分。
⑴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大娘為志愿軍做的三件事。(一是幾夜沒合眼給志愿軍洗補衣服。二是在一次阻擊戰中,冒著炮火給志愿軍送打糕,回去時昏倒在路旁。三是在敵機轟炸時,為了救護在他家里休養的志愿軍傷員,失去了唯一的小孫孫。)
⑵結合課文說說“雪中送炭”是誰在什么情況下送去什么?(朝鮮大娘在志愿軍戰士戰斗了三天三夜,已經餓到極點的情況下,冒著炮火穿過硝煙,給戰士送打糕吃。總結出,“雪中送炭”是指在別人最困難、最需要幫助時給予幫助。)體會“唯一”的含義。(隱含著大娘付出的代價是多大呀。)
⑶這篇課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感情真摯強烈;同時又是以志愿軍對送別的朝鮮人民談話的口氣寫的,語言十分親切感人。朗讀時要注意把握感情基調:對大娘,應該怎么讀?(如對長輩慈母,應懷著敬重的情感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還要讀好祈使句、疑問句、感嘆句、反問句。例如:“大娘,停住你送別的腳步吧!”(祈使句,懇求大娘不要再送。)要讀出懇求的語氣,讀時句尾聲調要下降。“能支持得住嗎?”(疑問)讀時句尾語調要上升,要帶上關切的感情。讀感嘆句時,句尾語調先上升后下降,“這真是雪中送炭呀!”讀反問句時應注意重音,“你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意,我們怎么能忘記?”應把“怎么能”讀得重一些,表達出更加肯定的意思。
⑷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
6、質疑。
第二學時
1、背誦第一部分。
2、聽寫詞語:封鎖、暫時、打糕、情誼、混進、爭吵、大嫂、阻擊戰、搗米謠、偵察員、雪中送炭。
3、學習第二、三部分。
⑴回憶學習第一部分的方法——①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大娘為志愿軍做的三件事;②結合課文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③感情朗讀;④背誦。
⑵自學。用自己的話說說小金花、大嫂為志愿軍做了些什么? 結合課文重點理解“同歸于盡”、“噩耗”、“代價”等詞語。
⑶分組交流、討論。
⑷大組交流、討論。
4、學習第四部分。體會“親人”“親愛的土地”的含義。(朝鮮人民關心愛護志愿軍,甚至為他們獻出生命,所以稱為“親人”。為什么叫“親愛的土地”?因為在朝鮮的土地上,中朝人民曾經并肩戰斗。這片土地上,不僅灑下了朝鮮人民的鮮血,而且灑下了志愿軍的鮮血,所以叫“親愛的土地”。正因為中朝人民的戰斗友誼是鮮血凝成的,所以說“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
5、體會前三段開頭和結尾的寫法。
(1)畫出課文前三個自然段開頭和結尾寫法相似的句子。
(2)開頭句子是:“大娘,停住您送別的腳步吧!”“小金花,……再給我們唱個《搗米謠》吧!”“大嫂,請回去吧!”志愿軍對朝鮮人民的關心體貼之情都盡在這一聲聲的懇求中了。
(3)這三段的末尾是:“您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意,我們怎么能忘懷?”“可是今天,跟志愿軍叔叔分別的今天,你怎么落淚了呢?”“您為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4)先將反問句轉換成陳述句,體會二者在表達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反問句表達的情感比陳述句更強烈。)
(5)反復朗讀體會這兩種句式在表達情感上的作用。(對金花,如對下輩女兒,應懷著親切的情感朗讀;對大嫂,如對同輩親屬,應懷著關切的情感朗讀。)
(6)前三自然段開頭都是祈使句,表示懇求,體現了志愿軍對朝鮮人民的關心、體貼之情。最后一句都是反問句,表達了更加肯定的意思和強烈的感情。這樣的表達避免了平鋪直敘,將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6、以《夢中見到阿媽妮》或《小金花來到我們中間》為題,寫一篇想象作文
[語文教案]五年級語文上冊《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篇9
教學要求:
1.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體會課文重點語句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2.理解課文內容,理解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固而成的,從中受到國際主義精神的教育。
重難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比較準確的表達課文思想特點。
教學過程 :
(一)簡介背景,揭題釋題。
1、(1950年10月25日,我中國人民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與朝鮮人民并肩作戰,共同抗擊美國侵略者,在戰斗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1958年3月15日那天,朝鮮人民去車站含淚送志愿軍踏上回國的列車,志愿軍也含淚告別,彼此的嘴里深情地說著:再見了,親人(板書課題)。
2、有感情地朗讀課題,讀出依依不舍的感情。
3、“親人”在生活中一般指哪些人?通過預習你知道文中的親人指誰?課文具體寫了哪幾位朝鮮親人?
板書:大娘 小金花 大嫂
4、小結:她們和志愿軍沒有血緣關系,為什么彼此稱為親人?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課文。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思考:課文中的哪句話最能看出志愿軍與大娘的深情厚誼?用“――”劃出來。(板書:深情厚誼)
2、出示:您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么忘記?
⑴“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說明了什么?
⑵這是什么句?把它改成陳述句。(出示)
⑶兩句話比較,那一個句子好,好在哪里?
⑷指導有感情朗讀。(指名讀、齊讀)
3、為什么這么說,課文回憶了大娘的哪幾件事?
板書:送打糕昏倒 救傷員失孫
4、課文中把大娘的“送打糕”比作什么?為什么這樣比喻?結合理解“雪中送炭”。
5、(出示投影)是您帶著全村婦女,頂著打糕,冒著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給我們吃,真是雪中送炭呀!
(1)齊讀這句話,讀懂了什么?從哪些詞中讀懂的?
(大娘冒著生命危險送打糕,可見她對志愿軍的深情厚誼,從“冒、穿”等詞看出。)
(2)“雪中送炭”用得好,誰能用“雪中送炭”說一句話?
(3)指導有感情朗讀。
6、自由讀“救傷員失孫”這一部分,讀懂了什么?從哪些關鍵詞中體會出來的?
(丟――丟掉的是自己的小孫孫的生命)(結合理解:)
(背――背回的是志愿軍傷員,一背一丟反映了大娘對志愿軍的深情厚誼。)
7、這兩件事都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緊緊抓住這句話中的哪個關鍵詞寫的?
現在你明白了為什么稱大娘為親人了吧。是啊,大娘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8、看課文插圖我們的戰士握著大娘的手會說些什么?(想象說話)
帶著尊敬、感激、勸慰的感情朗讀書上的有關句子
9、小結學法。
剛才,我們用什么方法學懂第一自然段的?(投影出示)
⑴讀課文,找出最能反映志愿軍深情厚誼的句子……改陳述句
⑵尋找事例,抓住重點詞……體會思想感情
⑶感情朗讀,加深理解……分層
(三)按第一自然段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二三自然段。
1、按要求自學。
2、分四人小組討論。
3、全班反饋討論。
㈠檢查第二自然段
⑴(出示投影)可是今天,跟志愿軍叔叔分別的今天,你怎么落淚了呢?
A、改陳述句
B、比較體會反問句的作用
⑵從哪件事可看出這件事是圍繞這句話寫的?
板書:救老王失母
⑶哪些詞語最能表現小金花的剛強?(結合理解“噩耗、同歸于盡”的意思)
⑷感情朗讀,體會小金花落淚的原因是她對志愿軍的那份依依惜別的深情。
㈡檢查第三自然段
⑴(投影出示)您為我們付出這么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A、改陳述句。
B、體會反問句的作用。
⑵大嫂付出的代價是什么?
板書:挖野菜致殘
⑶分層引讀。
(四)小結。
1、有感情朗讀1、2、3自然段
2、志愿軍與大娘、小金花、大嫂道別,來送行的人成千上萬,志愿軍戰士多么想一一道別呀,可列車已啟動,千言萬語只能匯成一句話――再見了,親人(齊讀課題)
(五)讀中誦情,想象創造。
1、引導學生變換角色,入境體驗列車啟動時,志愿軍戰士的內心情感,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最后三個自然段”,再次感受中朝人民之間似鴨綠江水一樣源遠流長的濃濃真情。
2、立足于學生的發展,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與想,分別后的志愿軍與小金花、大娘、大嫂是如何傳遞這種偉大的友誼的?五十年后的今天,面對感人至深的告別場面,你又有何感受?引導學生通過說一說,寫一寫,畫一畫、唱一唱等多種形式,再次感受中朝人民之間“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誼。
(六)、拓展延伸
(1)推薦大家閱讀《誰是最可愛的人》.
(2)小練筆。
寫你周圍的同學是怎樣講禮貌的。要求:選取典型事例,內容具體,語句通順。
(七)板書
再見了,親人
大娘 送打糕昏倒 救傷員失孫
小金花 救老王失母 深情厚意
大嫂 挖野菜致殘
[語文教案]五年級語文上冊《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篇10
一、我會感受。
讀了課文,我感動于( );感動于( );感動于( )。
近義詞:擔心( ) 阻擊( ) 焦急( ) 供應( )
故意( ) 支持( ) 偵察( ) 崎嶇( )
反義詞:唯一( ) 溫暖( ) 困難( ) 支持( )
慌張( ) 傷心( ) 清楚( ) 暫時( )
三、辨別句式,再照樣子寫一句。
(陳述句 感嘆句 疑惑句)
(1)小金花,你是多么剛強呀!( )( )
(2)“小敏,你怎么還不回家呢?”( )( )
(3)您知道我們缺少素菜,就挎著籃子上山去挖野菜。( )( )
(4)你說,我們會不會忘記你的恩情呢?( )( )
四、語文營養菜(填上不同的“yi”字)。
氣候( )人 心曠神( ) 化險為( ) 自信不( )
轉( )陣地 ( )惑不解 ( )然自得 禮( )之幫
[語文教案]五年級語文上冊《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內容,精讀其中一段(按學生要求)。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從中受到國際主義教育。
2、抓重點詞句,體會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進行表達的,在前三個自然段中選一段背下來。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和創造能力。
【教學重點】
1、領悟作者選擇典型材料表達中心的方法,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友誼是偉大的。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學習做課堂學習的主人。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明確重點
1、復習導入:
(結合前節課的板書。)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作者在千萬個送別的人群中,選取了大娘、小金花、大嫂這三個有代表性的人物,“勸慰”(板書)她們不要難過,“回憶”(板書)她們與志原軍之間發生的感人故事。
2、交代任務:
那么,通過這些典型事例,如何表達文章的中心呢?這節課,我們圍繞這個重點,以讀為主,來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讀悟學法、理解重點
1、了解學生,確定精讀重點:
⑴ 自由快速瀏覽前三個自然段,選擇自己最受感動的段落。
⑵ 你最受感動的是哪段?(按多數意見)
2、精讀重點段:
⑴ 提出要求:(屏幕顯示)
細讀這個自然段,畫出最使你感動的語句。并想一想,這些語句為什么使你感動?說明什么?
⑵ 學生自讀、自畫、思考。
⑶ 讓學生談對受感動的語句的理解,并讀出受感動的語氣。
⑷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體會思想感情。
⑸ 領悟學法:
剛才我們怎樣理解這段內容?
3、學法遷移,自學另外兩個自然段:
⑴ 按照剛才的學習思路,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讀懂其它兩段的內容。
(學生自讀自悟,然后小組交流。)
⑵ 質疑:
通過剛才的學習、交流,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⑶ 指名朗讀。
⑷ 教師點撥:
同學們,讀了這些感人的故事,你知道志愿軍為什么稱朝鮮人民為親人嗎?
4、以讀代講、讀中悟情(讀最后三個自然段):
⑴ 引讀:
師:志愿軍和朝鮮人民共同戰斗生活了八年,此刻,他們坐在已經開動的回國的列車上,望著車窗外淚流滿面的親人,他們不得不揮揮手,做最后的告別……
生:“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
師:他們多么希望時間能停下來,多么希望列車能停下來,他們呼喚列車──
生:“列車呀,你慢點開,讓我們再……再停留片刻!”
師:然而,列車越開越快了,離朝鮮的親人越來越遠了。他們只能在內心深處對親人們說──
生:“再見了,親人!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
⑶ 自由讀,想象場面,領悟情感。
三、延深教材、深化中心
1、提供數據資料:
⑴ 總結過渡:
同學們,這篇課文,作者站在志愿軍的角度,選擇了大娘、小金花、大嫂這三個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來表達中朝人民之間用鮮血凝成的友誼(板書)。讀了這篇課文,同學們一定能感受到朝鮮人民為志愿軍付出了血的代價。但是,同學們是否知道,在朝鮮戰場上,中國人民志愿軍為了朝鮮的解放,也同樣付出了重大代價。下面,請同學們看一份資料。
⑵ 屏幕顯示:志愿軍烈士統計數據。
⑶ 談感想:看到這一串串的數字,你有什么感想?
2、提供圖片資料:
⑴ 導語:
在這千千萬萬個烈士中,有許多特等英雄。他們的英勇壯舉,在五十年后的今天,仍然在中朝兩國人民中間傳頌。請同學們看圖片資料。
⑵ 發圖片,每小組一份。
⑶ 看英雄形象,讀英雄事跡,交流感受。
四、自主練習、創造想象
1、導語:
當年,這些英雄的事跡,傳遍了朝鮮的三千里江山。小金花在送別為他們流血犧牲的志愿軍叔叔時,會是怎樣的心情,會想到什么?現在,我們生活在和平的環境里,學了這篇課文后,不想對當年的親人們說點什么嗎?
2、屏幕顯示練習題(學生可任選一題):
⑴ 請你以小金花的身份,仿照課文的寫法,對志愿軍叔叔說幾句話。
(可選擇圖片中的人物和事例。)
⑵ 現在,你想對志愿軍或朝鮮人民說點什么?(可選擇其中一個人物)
⑶ 在前三個自然段中選一段背下來。
3、學生自練,然后小組交流。
4、典型匯報。
五、課堂總結、布置作業
1、結合板書,總結寫法。
2、征求學生對教師上本課的意見。
3、作業:
把學習這篇課文的感想寫在日記中。
[語文教案]五年級語文上冊《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篇12
【既定目標】
1、通讀課文,掃清讀文障礙,建立整體印象。
2、依托矛盾反詰,有根有據體悟朝鮮人民與志愿軍戰士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的情感流露。
【預設流程】
一、揭示課題,讀題入情
引導讀題策略:
現在親人就在眼前,一邊握手,一邊說──
現在親人已經上車了,站在車窗里往外看,朝鮮人民站在站臺上,望著車上的戰士──
列車已經開遠了,朝鮮人民望著遠去的列車,最后一次深情的呼喚──
二、范讀引領,整體感知
引領策略一:
課前讀了課文沒有?讀了幾遍?還想讀嗎?老師也想給大家讀一讀,大家在聽我讀課文的時候,我沒有其他的要求,只有一點,就是希望我讀完課文之后,你們能夠想辦法說點什么?什么都可以說,聽懂的,聽不懂的,好嗎?
引領策略二:
各位同學,除了收獲和問題以外,你們想一想:志愿軍和朝鮮人民分別時,他們之間最主要的情感是什么?你們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嗎?
為什么他們在分別的時候,會依依不舍呢?
三、矛盾反詰,深入感悟
引領策略一:
大家說他們是親人,我也同意,但似乎你們說得還不對,我為什么說你們說的還不對呢?因為我想,志愿軍和朝鮮人民其實不是親人,誰能舉個例子,說說什么人是你的親人?
引領策略二:
有血緣關系的,是一個家屬的,是親屬,是親人;那志愿軍是中國人,朝鮮人民是朝鮮人,他們是親屬嗎?有血緣關系嗎?那么也就是從這一點說,他們是親人嗎?
引領策略三:
既然不是親人,哪兒來的“再見了,親人”?我看出來了,有些同學想和我辯論,但我現在還不希望和你們辯論,我想請你們再好好的讀讀課文,怎么讀,這回要求可高了,一邊讀,一步抓住依據,并想些理由來說服我;第二,邊讀邊思考作者是用什么情感來寫的,并把自己體會到的情感用朗讀體現出來,以此來感動我。
板書:
抓住依據──說服 體會情感──感動
引領策略四:
看樣子你們是準備的差不得了,你們要知道,我可是一個頑固不化的人,不是那么容易說服的,不那么容易被感動,你們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行了嗎?那好,我先試試你們的火候!
你們說朝鮮人民和志愿軍是親人,可是,志愿軍與朝鮮人民一道并肩作戰,從1950年一直到1958年,整整8年的時間,為什么到最后一批志愿軍要回國了,前來送行的只有大娘、小金花、大嫂三個人呢?
引領策略五:
既然你們說只寫他們三人,是因為文章的篇幅,寫作的典型代表的需要,我都同意,那這三個人到底為志愿軍做了哪些事,如此值得大家銘記?請大家用上“為……而……”的句型來說一說他們的事跡。
四、研讀故事,品讀感懷
各位同學,課文中的依據你們已經找出來了,但你們還沒有真正的說服我,你們能從這三個故事中挑選最能感動你自己的一個,用心讀讀,來感動感動我,并真正來說服我嗎?
引領策略一:大娘為送打糕而昏倒在路旁(重點預設)
1、讀好,試問:明明是送打糕,為什么說是送炭?
2、讀好,引領發現大娘的一對安全相反的舉動詞?進而挖掘:丟下的是誰?背進的是誰?
3、引導學生入情朗讀。
引領策略二:小金花為救偵察員而失去了媽媽。
引領策略三:大嫂為挖野菜而失去了走路的能力。
五、重回爭論,深情讀題
[語文教案]五年級語文上冊《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篇13
一、看拼音寫詞語。
zhàn yì fēnɡ suǒ zàn shí xiāo yān qínɡ yì è hào
( ) ( ) ( ) ( ) ( ) ( )
ɡānɡ qiánɡ dà sǎo lán zi xuě zhōnɡ sònɡ tàn tónɡ ɡuī yú jìn
( ) ( ) ( ) ( )( )
shēn qínɡ hòu yì
( )
二、按課文內容填空。
1、大嫂,請回去吧!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 ,
您 ,已經送了幾十里,您就是一步不送,我們只要想起 ,也永遠不會忘記 。
2、是您帶著全村婦女, , , ,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這真是 啊!
3、我們還記得, , , ,
把傷員 ; 的時候, 。
4、《再見了,親人》一課,分別敘述了 同朝鮮 、 、 告別的情景,表達了志愿軍戰士和朝鮮人民 的情誼。
三、在你認為說法正確的括號里打“√”。
再見了,親人!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
(1)這是志愿軍在即將離開朝鮮和朝鮮人民時志愿軍說的話,表達了他們對朝鮮人民難舍難分的感情。( )
(2)這是志愿軍在即將離開朝鮮和朝鮮人民時朝鮮人民說的話,表達了他們那種難以分舍的感情。( )
(3)這一句話既表達了志愿軍對朝鮮人民的深情厚誼,同時也表達了朝鮮人民對志愿軍的深情厚誼。( )
四、給下面的習作加個跟課文差不多的題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婆,我就要遠去他鄉了,您要保重啊!5年來,您給了我多少溫暖!記得有一次,那時的我還在上幼兒園小班,那天,又下了雪。厚厚的積雪沒過我矮小的身子,是您背著我,走了一小時的路,將我送到了幼兒園。但在半夜里,您卻凍著了。您真是凍著了自己,溫暖了別人啊!
還記得有一次,我發了高燒,全家人都在為我奔走。尤其是您,從城東跑到城西,又從城南跑到了城北。每晚,您都守在我身旁。為了我的病,您都幾夜沒合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