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五年級語文《紅樹林》教案(通用16篇)
北師大五年級語文《紅樹林》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作者在海南島看到的海底世界——紅樹林的景象。生動地描寫了漲潮、退潮、海風吹時樹林的不同姿態,說明了它具有胎生的繁殖特點,并寫出了作者的感受。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三個生字詞,理解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習本文的表達方法,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4、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自然觀察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了解課文是怎么寫紅樹林的,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積累材料的技巧和方法。
教學難點學習本文的表達方法,提高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自學能力。
教學思路
在教學中,首先導入新課,從整體入手,抓住作者描寫紅樹林的精妙文筆,讓學生從整體把握課文;然后咬字嚼句,反復品味,帶領學生欣賞作品遣詞造句的技巧;使學生在朗讀中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從而讀出滋味,培養語感;并達到獲取知識、感悟自然、熱愛生活的目的。
一、導入
課件1
同學們,當你第一次看到課題時,腦海中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實際上呢?(交流紅樹資料1)
二、初讀
1、小組合作,快速小聲朗讀。注意:讀的同學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聽的同學要認真聽,聽同學讀得好,好在哪兒;字音、句子是不是按照老師的要求讀準、讀通。
2、交流:誰來評價一下你們小組成員的朗讀?
3、評價:看來同學們在預習的時候下的功夫都沒有白費,課文中的詞句都掌握了。咱們再來一起加深一下印象。
或:看來這一課還真是難住了一些小懶蟲,預習的時候動動手,翻翻字典;動動嘴,多讀幾遍,這些小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來,哪個小組的同學來做小老師,為我們領讀這些生詞?
課件2,領讀生詞。
4、預習作業里給大家留了一道思考題: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紅樹林?(景觀:遠觀、近賞;繁殖;精神)
5、快速瀏覽課文,用最簡練、最直觀的語言說一說:你認為紅樹林之所以被成為“海上奇觀”,究竟“奇”在哪里?(學生結合重點詞句談——美;生命力頑強)
三、自學
1、課件3,出示金鑰匙
2、剛才同學們抓住重點詞句,感受到了紅樹林的美和生命力。紅樹林真稱得上是——海上奇觀!
下面,咱們就用這種方法學習課文。請你讀一讀課文,抓住重點的句子、詞語,在旁邊寫下你的感受。喜歡的句子可以反復誦讀,品味。
3、景觀
遠觀
a、漲潮:浸沒——神奇
怎么樣叫“浸沒”?什么叫“浮蕩”?你能想象嗎?
課件4;竟然只余樹冠!水面上像是分布了一座座綠色的島嶼,隨著海浪起伏,看到眼前的紅樹林,你的感受?驚嘆——既美麗又神奇!稱得上是“海上奇觀”!
課件5,懷著驚嘆之情,讀一讀(2、3個)
b、潮退——美
芳馨:芬芳美好的味道。
婀娜:柔軟而美好。形容女性姿態輕盈柔美。
課件6、7
近賞
a、世外桃源——晉·陶潛《桃花源記》描述的一個美好的地方。一個捕魚人無意間闖進了桃花源,守護那里的是一大片美麗的桃花林,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桃花源里,到處是一片安樂祥和的氣氛,與外面的世界完全隔絕。毫無城市的喧囂,塵世的煩擾。這簡直不像是在人間,像是仙境一般,令人向往。
作者把紅樹林譽為海上的世外桃源,可見紅樹林美,美得神秘,美得不似人間所有,美得令作者禁不住贊美,這——(簡直是一個海上的世外桃源,一個神秘的植物天地!)真可謂“此景只應天上有”。
b、縱橫交錯、盤根錯節、柵欄、綠色之網——生長環境——多、力量、生存——生命的智慧與頑強——令人肅然起敬。
課件8、9、10+錄像 指導朗讀(2、3個;齊讀)
c、花朵、幽香、仙境、大花園——美,美不勝收!
4、繁殖
課件11 “胎生”——飄落于地,扎根于土——幾個小時、兩三個月、照樣——生命力之頑強令人驚嘆!
5、精神
既不……也不……只是……——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高尚的精神。
錄像
四、總結、延伸
1、同學們,紅樹林美嗎?美在哪里?(精神)
2、是啊,紅樹林不光有美的外表,頑強的生命力;還有美的心靈,高尚的精神,這才構成了真正的海上奇觀!
3、你還知道哪些植物像紅樹這樣無私奉獻、不求回報?我們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
4、奉獻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和諧、美好。希望咱們班的同學能有像紅樹那樣頑強的生命力,能有像紅樹那樣服務人群、無私奉獻的精神。
五、作業
紅樹林為我們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請以小組為單位,調查一下紅樹林的現狀,結合課文內容,完成一篇學習筆記。
北師大五年級語文《紅樹林》教案 篇2
一直以來,現代文閱讀都是高考語文試卷的重點內容,占分高、難度大,是考生得分的重點,同時也是考生失分的瓶頸。為提高大家的閱讀能力,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是“病人閱讀答案”,相信同學們完成之后,閱讀能力會很快得到提高!
紅樹林閱讀答案
①在我國福建、中國臺灣、廣東、海南部分沿海灘涂地區,生長著一片片常綠灌木和小喬木。它們一片連著一片,宛如一條綠色的綢帶繚繞海岸,□□(diǎn zhuì)海灘。它,就是人們常說的紅樹林。
②紅樹林是一類富有特色、很有觀賞價值的植物群落。它生長在淤泥深厚的熱帶、亞熱帶海灘上。漲潮時,群落的部分或大部分淹沒于水中,僅露出一頂頂青翠的樹冠,浮蕩在海浪之中,成了一片“海底森林”;落潮時,一棵棵紅樹帶著海泥的芳馨,婀娜多姿地重現在灘涂上,又成了一片“海上森林”。
③與一般常見的植物不同,紅樹采取“胎生”的繁殖方式,是一種“胎生植物”。當種子成熟時,先在樹上萌芽,然后才離開母體,飄落于地,幾個小時就可以扎下根來。倘若被海水沖走,在海上漂流兩三個月也不會死,一旦遇到海灘,照樣扎根生長,一至二年便繁衍成林。紅樹林的“胎生繁衍”是植物界的特殊景觀之一。
④紅樹林有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改善沿海生態系統。長勢良好的紅樹林能為鳥類提供休養生息的場所,成為鳥類的“天堂”。據有關部門調查,深圳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就有鳥類 122種,以鷺鳥為主,最珍貴的鳥類也來此居住,如屬全球性保護的卷羽鵜鶘,屬國家重點保護的白琶鷺、黑臉琶鷺、小青腳鶩等。每當秋冬季節,候鳥南遷,這兒便成了鳥類的樂園。清晨,百鳥比翼,啼聲清脆,令人□□□□(xīn kuàng shén yí)。落潮時,海風吹拂,海浪聲里夾雜著紅樹林的濤聲,樹上雀鳥啁啾,樹下魚蝦跳躍……充滿了一派生機。因此,紅樹林成了人們休閑賞景、旅游觀光的好去處。
⑤紅樹林素來被人們譽為忠實的“海上衛士”。它深深地把根扎進海岸灘涂,形成了縱橫交錯的支柱根,依靠這些根系去吸取大地的營養,并借助它把自己的兄弟姊妹連成一個整體,固堤護岸。
⑥紅樹林具有防風防浪的作用。據測算,100米寬的,紅樹林帶,能把10級臺風刮起的波浪化為平波。紅樹林還能凈化海域環境,1平方米紅樹林一年凈釋放的氧氣是2969克,吸收的二氧化碳是4085克,這比一般的城市綠地高出4—5倍。
⑦由于紅樹林是一種很有價值的植物,因此世界上有紅樹林的國家都把它列為生態保護對象。我國也于1986年批準20個紅樹林地區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廈門部分沿海灘涂的土壤和水域特征非常適合于紅樹林的生長,一些有識之士已提議將紅樹林作為旅游項目和環保項目來開發。例如,在馬鑾灣地區的規劃建設問題上,專家們就普遍認為馬鑾灣的護岸建設不一定全部采用鋼筋水泥的傳統做法,可以考慮用紅樹林來護岸,既能保護環境又能美化城市景觀。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紅樹林會成為海灣型城市的一道賞心悅目的風景線。
注釋:[啁啾zhōu juì]形容鳥叫的聲音。
閱讀上文,回答問題。(24分)
1.根據語境和提供的注音,在文中空格內填寫恰當的詞語。(2分)
□□(diǎn zhuì) □□□□ (xīn kuàng shén yí)
2.將第③段中劃波浪線的句子“紅樹林的‘胎生繁衍’是植物界的特殊景觀之一。”轉換成感嘆句和雙重否定句。(4分)
3.這篇說明文依次從哪幾個方面說明了紅樹林的價值?請用簡練的語句概括。(4分)
4.下面句子中的劃線部分能否刪去?為什么?(4分)
(1)在我國福建、中國臺灣、廣東、海南部分沿海灘涂地區,生長著一片片常綠灌木和小喬木。
(2)紅樹林還能凈化海域環境,1平方米紅樹林一年凈釋放的氧氣是2969克,吸收的二氧化碳是4085克,這比一般的城市綠地高出4—5倍。
5.揣摩第①、②、④段中的描寫性語句,從總體上簡要說說這些描寫在本篇說明文的內容方面和語言方面所起的作用。(4分)
6.第③段只說紅樹的繁殖方式“與一般常見的植物不同”,但并沒有明說“一般常見的植物”是怎樣繁殖的。請結合你平時對植物的觀察和認識,簡要說明“一般常見的植物”的繁殖方式,并至少用上一種說明方法。(3分)
7.有關專家提議在廈門建一個紅樹林生態公園。請你幫忙寫一條旅游廣告語,要注意突出紅樹林的觀賞價值,激發游客的旅游興趣,且語言要盡可能優美一些,最好能讓游客過目不忘。字數不超過30個字。(3分)
紅樹林閱讀答案,僅供參考:
1.點綴,心曠神怡(2分)
2.感嘆句,例:紅樹林的“胎生繁衍”真是植物界的特殊景觀之一啊!(2分) 雙重否定句,例:紅樹林的“胎生繁衍”不能不說是植物界的特殊景觀之一。(2分) 主要看是否符合句式的要求,且基本保留原意。
3.第一,紅樹林是一類富有特色、很有觀賞價值的植物群落。第二,紅樹林的“胎生繁衍”是植物界的特殊景觀之一。第三,紅樹林有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改善沿海生態系統。第四,紅樹林能固堤護岸,是忠實的“海上衛士”。第五,紅樹林具有防風防浪的作用。第六,紅樹林能凈化海域環境。基本意思答對即可得分。主要看能否把握文章說明內容和文章條理。(4分)
4.下面句子中的劃線部分能否刪去?為什么? (4分) (1)否。“部分”一詞加以限制,指的是局部,說明不是所有的沿海灘涂地區都能生長紅樹林的,表現了說明文語言的科學性、準確性。基本意思答對即可得分。(2分) (2)否。此句主要采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通過紅樹林與城市綠地的比較,更清楚地說明紅樹林在凈化海域環境方面的作用。基本意思答對即可得分。(2分)
5.內容上,描繪了紅樹林的美,突出紅樹林的觀賞價值。語言上,生動形象,使人如臨其境,激發讀者閱讀興趣。基本意思答對即可得分。主要看能否體會出說明文中運用描寫的作用。(4分)
6.開放題。主要看能否說明清楚跟紅樹不同的繁殖方式,并且至少用上一種說明方法。(3分)
7.開放題:主要看能否突出紅樹林的觀賞價值,語言是否簡潔優美。(3分)
以上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紅樹林閱讀答案,僅供各位同學參考和學習,旨在讓同學們更好的把握《紅樹林》這篇文章的重點內容,并有所啟發和收獲。
北師大五年級語文《紅樹林》教案 篇3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大雁塔小學地處著名的古跡大雁塔西側,毗鄰陜西省歷史博物館。創辦于1960年。整個校園精心設計規劃,形成了一個綠化、美化、凈化、文化的優雅育人環境。學校現有48個教學班,教工135名,學生3000多名。學校于1978年分別經省、市、區政府批準定為省、市、區三級重點小學和對外開放學校。1991年被確定為國家教育科研”八五”電化教育實驗學校。1998年分別被國家教育部和陜西省教委確定為首批”全國現代化教育技術實驗學校”,”陜西省現代化技術實驗學校”。學校多次獲得多種省、市、區級的先進、優秀等稱號。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的意圖在于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鞏固精讀的方法。文章從四個方面介紹了紅樹林:遠觀紅樹林,近賞紅樹林,紅樹林的繁殖,紅樹林的精神。文章語言優美生動,堪稱寫景佳作,所以在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多積累。
教學建議
1.在語言文字方面,教師在教學時,要幫助、引導學生多積累。
2.遠觀和近賞紅樹林部分,在朗讀時側重點有所不同,教師在朗讀時可作適當的引導和示范,當學生出現不同的感悟方式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
3.課后可安排一篇習作,寫一種你了解的植物,有對這種植物的介紹,并進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從而歌頌身邊具有這種精神的勞動者。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正確、規范地書寫本課的3個生字,理解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紅樹林被稱為“奇觀”的原因,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應用列提綱的方法梳理課文內容,進而形成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
4.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培養民自豪感。
5.體會紅樹林默默奉獻,造福人類的精神。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點
1.了解紅樹林的壯觀、美麗、奇特,體會紅樹林對大自然不求索取,默默奉獻,造福人類的精神。
2.能繼續獨立應用列提綱的方法梳理課文內容,形成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
3.在閱讀實踐中鞏固精讀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和學習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一、巧設情境,激趣導入。
1.有這樣的一個人,他熱愛森林,長白山的茫茫林海,給他留下了許多綠色的夢,但令他從沒想到的是:在大海里也有著夢幻般的森林。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他,走進他為之陶醉和震撼的海底奇觀——紅樹林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認為紅樹林是什么樣子的?
(鼓勵學生大膽地想象,培養學生想象能力。然后交流課前查閱的資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地輕聲讀課文,可以同桌合作,可以小組合作,注意生字的讀音,把不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讀通順。
2.紅樹林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3.默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紅樹林的?試著寫出課文的提綱。
4.根據課文內容,把文章分成三大部分。
三、精讀課文,感悟理解
1.在作者的心目中,紅樹林是一個海上的世外桃源,是神話里龍宮的大花園,那么,你喜歡海南島的紅樹林嗎?為什么?
2.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3.學生自讀自悟做批注。
(這是一個自我學習、自我體悟的過程,學生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做批注,談理解,為下文的合作交流做一個鋪墊。)
4.合作交流學習。
(1)說說自己喜歡紅樹林的原因。
(2)文章的哪個部分或者哪個自然段使你有著這樣的感受?抓住重點的句段,精讀理解。
(出示“金鑰匙”:有些文章,我們閱讀時不必通篇細讀。在瀏覽之后,可以選擇重要的部分和自己感興趣的段落,用學過的方法精讀。)
遠觀紅樹林:漲潮時,紅樹林在海水中動態的美;退潮時,紅樹林的芳馨和婀娜、絢麗多姿。
近賞紅樹林:世外桃園。縱橫交錯、盤根錯節、幽靜神奇。
紅樹林的繁殖:“胎生”的特點,“飄落于地,扎根于土”。簡單而令人贊嘆。
紅樹林的精神:首尾照應。理解為什么把紅樹林比作具有奉獻精神的海岸衛士。
(對大自然不求索取,但卻默默地奉獻,造福于人類。)點題升華。
(3)有感情的朗讀自己喜歡的部分。
應該怎樣讀?
練習朗讀。側重點有所不同:
①遠觀部分重點要突出這一海上奇觀的雄偉、壯麗,朗讀時適合用高昂的語調來表現。
②近賞部分重點突出這一“世外桃源”的幽靜、神秘,朗讀時適合用舒緩的語調來表現。
③教師相機指導,學生出現不同的感悟方式時,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特感受。
5.全班交流。
四、總結全文
1.學完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么? 2.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作者被海南島瓊山的紅樹林深深吸引,在贊美這一奇觀的同時,更要贊美的是紅樹林的精神,從而進一步贊美具有紅樹林精神的人,這就是借物喻人的寫法。
五、布置作業
學習作者的寫法,觀察一種你了解的植物,由對這種植物的介紹,進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從而歌頌身邊具有這種精神的勞動者。
課后反思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的意圖在于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鞏固精讀的方法。所以,在具體學習文章內容時,根據“金鑰匙”的提示(有些文章,不必通篇細讀,可以選擇重要的部分和自己最感興趣的段落,用學過的方法精讀。)我嘗試把精讀和略讀相結合,教學的前半段,側重于略讀點撥,后半段側重于精讀指導,目標明確又各有側重。精讀、略讀都是閱讀的基本方法,精讀是略讀的基礎,略讀是精讀的補充。小學閱讀教學應以精讀訓練為主,但也不是“把培養閱讀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精讀上”。只有精讀與略讀互相融合,綜合運用,才能提高學生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課堂,要引導孩子有目的的略讀,有創意的精讀。對于略讀,我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在學習本課時,學生繼續用《雅魯藏布大峽谷》中學到的列提綱的方法梳理文章內容,整體感知課文。對于精讀,我主要教給孩子讀書的基本方法:有滋有味地讀,抓住關鍵詞語讀,在讀中感悟理解。學生還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交流探究,共同進步,課堂氣氛寬松平和,學得有聲有色。
總評:
在本單元的三篇主題課文中,《紅樹林》是一篇略讀文章。略讀課文作為閱讀教學的載體之一,它在一個教學單元中的定位、目標以及閱讀方法等,是有別于精讀課文的。王老師在本課教學中力求體現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
1.在教學目標確定上,重在從閱讀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根據課標的精神,略讀課文旨在通過閱讀,快速捕捉信息,粗知文本大意,至于文字的訓練,文章的結構、語言修辭等有關知識性方面的,則不是它所要特別關注的,不必作繁鎖的講解和精細的語言文字訓練。本課教學,著重在讓學生從課文中捕捉三類信息:一是課文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紅樹林的?二是所描繪的每一方面都有著怎樣的特點?三是作者由紅樹林聯想到了什么?
2.在教學策略運用上,重在自讀為主,略而不簡。略讀課文,必須抓住主要方面,引導學生進行自讀自悟、重點探究以及拓展延伸,做到自讀為主,略而不簡,教略學豐。本課教學,一是注意引導學生憑借課后兩個問題,自讀自悟。以學生為主,以自讀自悟、合作學習為主,突出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切實讓學生自讀自悟;二是注意引導學生憑借“金鑰匙”,精略交互。“略讀”與“精讀”雖然各不相同,各有側重,但是只是相對而言的,“精讀”“精”到什么程度,“略讀”“略”到什么程度,并沒有絕對的明確的界限。他們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配合使用,都是閱讀策略、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構成要素。因此,本課教學注意引導學生憑借“金鑰匙”,在自讀自悟、粗知大意、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進行,“精讀”“略讀”交互進行,相互配合,努力促進學生閱讀策略和閱讀能力的形成和發展。三是注意引導學生憑借“金鑰匙”,內引外連。略讀課文的教學,還要注意以一篇帶多篇,以一點帶一片,注意以教材為拓展點,內引外連,進行語文課外拓展性學習與綜合性實踐。本課教學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課后安排的一篇習作,從課內向課外拓展,努力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3.在學法的指導上,根據本組內容和本課“金鑰匙”,本課教學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與訓練,培養學習能力與學習習慣。主要突出二項:①繼續應用列提綱的方法梳理文章內容,進而形成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②培養學生邊讀邊想、作點批注的習慣。“把最使你感動的地方畫下來,也可以在書旁簡單寫一寫自己的感想”。這個要求放在“金鑰匙”中提出,目的不是寫讀書筆記,而是培養學生邊讀邊想、作點批注的習慣。本課設計注意在自學前提出要求,自學后組織交流,目的在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除此之外,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在教學時還要體現出人文關懷,文以載道,學生在閱讀的同時,不僅是知識的獲得,更是人生的智慧的提升,是精神的體悟,是生命的涌動和成長。而這一點,也正是本課上竭力在做的。
北師大五年級語文《紅樹林》教案 篇4
《紅樹林》教學反思
一、課前收集資料,創設學習情境。
高年級的學生已經養成了課前收集資料的好習慣,可以說在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前,查閱資料這一環節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前,我讓學生通過書籍、互聯網等多種方式收集有關紅樹林的圖文資料,配合閱讀理解《紅樹林》,在地圖中找到海南省瓊山的位置。
教學前讓學生自己查找資料,收集有關信息,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拓展課程空間,為學習課文做好準備。課堂上我讓學生介紹收集的資料時,很多學生多介紹了課文中沒有的知識,在豐富了大家的課內外知識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有很多同學談到了紅樹林的生態環境的優美,它保岸護堤的作用,以及奉獻的精神。有很多同學介紹了一些生態環境遭破壞的現象,流露出了為之焦慮的心情。還有的同學呼吁大家要保護環境,熱愛大自然……學生帶著這些情感來學習課文,對課文會理解得更深刻。
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特別提倡注重學習環境的創設。良好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愉悅;良好的學習情境,能夠創造出如詩如畫的意境,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課堂上當學生介紹資料后,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我出示幾幅紅樹林的圖片,引領大家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課的一開始就深深的抓住了學生的心。
二、抓住教學重點,領悟作者感受。
這一單元學習的主題是“奇觀”,課上我先帶領學生回憶了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神奇與壯麗,回憶了浙江潮的雄偉與壯觀。那么紅樹林的奇觀表現在哪些方面呢?你喜歡紅樹林嗎?自由讀課文找一找,畫一畫,說一說,讀一讀。在品讀喜歡的句子的同時,指導學生讀出作者的感受和自己的獨特理解。領悟出紅樹林不僅是一種奇觀,
而且還是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和奉獻精神的“海岸衛士”、“生命之樹”、“綠色長城”、“風水樹”、“保護神”、“地球的綠肺”……這樣學生就會感悟得更深,朗讀得更有真情實感。在文章的結尾,學生因為感受頗深,所以不由得用自己喜歡的表達方式來抒發自己的情感。有的孩子做了一首詩來贊美紅樹林,有的孩子用散文的形式來謳歌紅樹林,還有的孩子提議做一名環保小專家。課文的主題得到了升華。
《紅樹林》教學反思
《紅樹林》一課的閱讀教學旨在由教師教的思路轉向學生學的思路,貫穿以學為主的思想,尊重學生的認識規律和獨特體驗。不搞條分縷析的講解,讓學生在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種,積極發展,獲取成功的喜悅。最后指導學生習作,使讀寫結合,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會閱讀和寫作。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鑒于這樣的理念和思想,在教學《紅樹林》一課時,我由教師教的思路轉向學生學的思路,使整個課堂落實以學為主。課前,鼓勵學生充分查找資料,了解紅樹林的相關資料和科學知識。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時充分閱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內容,為課堂落實列提綱的教學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課堂上,在了解了學生的預習情況之后,提出問題:你喜歡紅樹林嗎?喜歡它的什么?能從課文中找到說服別人的理由嗎?這樣的引導性問題,又為學生提供了閱讀全文的機會,保證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既展示了預習的成果,又暴露了學生對課文讀音、內容、情感等方面理解的問題,更利于教師結合實際問題,適當調控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引導的方向、教學的進程等,更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北師大五年級語文《紅樹林》教案 篇5
一、學校和學生狀況分析
大雁塔小學地處著名的古跡大雁塔西側,毗鄰陜西省歷史博物館。興辦于1960年。整個學校精心設計規劃,形成了一個綠化、美化、凈化、文化的優雅育人環境。學校現有48個教學班,教工135名,學生3000多名。學校于1978年分別經省、市、區政府批準定為省、市、區三級重點小學和對外開放學校。1991年被確定為國家教育科研”八五”電化教育實驗學校。1998年分別被國家教育部和陜西省教委確定為首批”全國現代化教育技術實驗學校”,”陜西省現代化技術實驗學校”。學校多次獲得多種省、市、區級的先進、優秀等稱號。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的意圖在于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鞏固精讀的方法。文章從四個方面介紹了紅樹林:遠觀紅樹林,近賞紅樹林,紅樹林的繁殖,紅樹林的精神。文章語言優美生動,堪稱寫景佳作,所以在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多積累。
三、教學建議
1.在語言文字方面,教師在教學時,要協助、引導學生多積累。
2.遠觀和近賞紅樹林局部,在朗讀時偏重點有所不同,教師在朗讀時可作適當的引導和示范,當學生出現不同的感悟方式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
3.課后可布置一篇習作,寫一種你了解的植物,有對這種植物的介紹,并進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從而歌頌身邊具有這種精神的勞動者。
四、教學目標:
1.認識并正確、規范地書寫本課的3個生字,理解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紅樹林被稱為“奇觀”的原因,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應用列提綱的方法梳理課文內容,進而形成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
4.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培養民自豪感。
5.體會紅樹林默默奉獻,造福人類的精神。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五、教學重點
1.了解紅樹林的壯觀、美麗、奇特,體會紅樹林對大自然不求索取,默默奉獻,造福人類的精神。
2.能繼續獨立應用列提綱的方法梳理課文內容,形成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
3.在閱讀實踐中鞏固精讀的方法。
六、教學難點
理解和學習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七、教學過程
(一)巧設情境,激趣導入。
1.有這樣的一個人,他熱愛森林,長白山的茫茫林海,給他留下了許多綠色的夢,但令他從沒想到的是:在大海里也有著夢幻般的森林。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他,走進他為之陶醉和震撼的海底奇觀——紅樹林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認為紅樹林是什么樣子的?
(鼓勵學生大膽地想象,培養學生想象能力。然后交流課前查閱的資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地輕聲讀課文,可以同桌合作,可以小組合作,注意生字的讀音,把不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讀通順。
2.紅樹林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3.默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紅樹林的?試著寫出課文的提綱。
4.根據課文內容,把文章分成三大局部。
(三)精讀課文,感悟理解
1.在作者的心目中,紅樹林是一個海上的世外桃源,是神話里龍宮的大花園,那么,你喜歡海南島的紅樹林嗎?為什么?
2.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3.學生自讀自悟做批注。
(這是一個自我學習、自我體悟的過程,學生在自身感受最深的地方做批注,談理解,為下文的合作交流做一個鋪墊。)
4.合作交流學習。
(1)說說自身喜歡紅樹林的原因。
(2)文章的哪個局部或者哪個自然段使你有著這樣的感受?抓住重點的句段,精讀理解。
(出示“金鑰匙”:有些文章,我們閱讀時不必通篇細讀。在瀏覽之后,可以選擇重要的局部和自身感興趣的段落,用學過的方法精讀。)
遠觀紅樹林:漲潮時,紅樹林在海水中動態的美;退潮時,紅樹林的芳馨和婀娜、絢麗多姿。
近賞紅樹林:世外桃園。縱橫交錯、盤根錯節、幽靜神奇。
紅樹林的繁殖:“胎生”的特點,“飄落于地,扎根于土”。簡單而令人贊嘆。
紅樹林的精神:首尾照應。理解為什么把紅樹林比作具有奉獻精神的海岸衛士。
(對大自然不求索取,但卻默默地奉獻,造福于人類。)點題升華。
(3)有感情的朗讀自身喜歡的局部。
應該怎樣讀?
練習朗讀。偏重點有所不同:
①遠觀局部重點要突出這一海上奇觀的雄偉、壯麗,朗讀時適合用高昂的語調來表示。
②近賞局部重點突出這一“世外桃源”的幽靜、神秘,朗讀時適合用舒緩的語調來表示。
③教師相機指導,學生出現不同的感悟方式時,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特感受。
5.全班交流。
(四)總結全文
1.學完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么?
2.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作者被海南島瓊山的紅樹林深深吸引,在贊美這一奇觀的同時,更要贊美的是紅樹林的精神,從而進一步贊美具有紅樹林精神的人,這就是借物喻人的寫法。
(五)安排作業
學習作者的寫法,觀察一種你了解的植物,由對這種植物的介紹,進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從而歌頌身邊具有這種精神的勞動者。
(六)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的意圖在于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鞏固精讀的方法。所以,在具體學習文章內容時,根據“金鑰匙”的提示(有些文章,不必通篇細讀,可以選擇重要的局部和自身最感興趣的段落,用學過的方法精讀。)我嘗試把精讀和略讀相結合,教學的前半段,偏重于略讀點撥,后半段偏重于精讀指導,目標明確又各有偏重。精讀、略讀都是閱讀的基本方法,精讀是略讀的基礎,略讀是精讀的補充。小學閱讀教學應以精讀訓練為主,但也不是“把培養閱讀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精讀上”。只有精讀與略讀互相融合,綜合運用,才干提高學生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課堂,要引導小朋友有目的的略讀,有創意的精讀。對于略讀,我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在學習本課時,學生繼續用《雅魯藏布大峽谷》中學到的列提綱的方法梳理文章內容,整體感知課文。 對于精讀,我主要教給小朋友讀書的基本方法:有滋有味地讀,抓住關鍵詞語讀,在讀中感悟理解。學生還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交流探究,一起進步, 課堂氣氛寬松平和,學得有聲有色。
八、總評:
在本單元的三篇主題課文中,《紅樹林》是一篇略讀文章。略讀課文作為閱讀教學的載體之一,它在一個教學單元中的定位、目標以和閱讀方法等,是有別于精讀課文的。王老師在本課教學中力求體現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
北師大五年級語文《紅樹林》教案 篇6
一、教學內容
《紅樹林》是北師版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所選的課文,都從不同角度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驚嘆,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熱愛之情。
二、教材分析:
來自北國的同學們或許對海底森林——紅樹林很感興趣,那里是另一番絢麗多姿的景象,海風吹來,綠浪翻滾,真是美妙的人間仙境。課文就帶領學生暢游這神話般的大花園,感受祖國的偉大。《紅樹林》這片課文選編的意圖在于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鞏固精讀的方法。文章從四個方面介紹了紅樹林:遠觀紅樹林,近賞紅樹林,紅樹林的繁殖,紅樹林的精神。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正確、規范地書寫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紅樹林的神奇美麗偉大,感受祖國山河的壯麗。
3、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三、設計思路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規定的學生綜合性學習的要求,在積極開發課外資源的同時,也充分挖掘、利用“書本知識”及“現代網絡技術”,溝通課堂內外,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紅樹林》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所設計出來的一次由“書本知識”走向“綜合性學習”的典型課例,力求體現綜合性學習的四大特點:開放性、自主性、實踐性和探究性。
四、教學過程設計
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了“設疑導入——初讀感知——精讀感悟——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
(一)設疑導入 ,借助課件激發興趣,設疑導入新課。
一開課,我就提出:“同學們,你們見過森林嗎?喜歡嗎?那你們見過海底森林嗎?”同時出示課題,開門見山。然后讓學生說一說:“你對紅樹林有哪些了解?”
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計算機課件出示:壯觀的紅樹林的畫面,并出示介紹紅樹林的字幕,再提出“那么,課文是怎樣向我們介紹紅樹林的呢?” 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整堂課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初讀感知 ,借助課件鞏固字詞,感知全文。
在充分調動學生興趣的基礎上,我讓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然后,在預習的基礎上,小組內互相檢查學生掌握字詞的情況,然后借助課件出示讀一讀、寫一寫等形式檢查學生對生字、新詞的掌握情況,從而鞏固了新知。接著讓學生思考“課文是從哪些方面描寫紅樹林的?”
設計意圖:自己寫出課文的提綱,組內交流匯報。在師生的共同梳理下,歸納為三個探究主題。
(三) 精讀感悟 ,借助課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探究主題一:遠觀紅樹林的美
當學生探究這一主題時,首先讓他們從文字中去感受美。孩子們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和對文字的獨特體驗,從遠看紅樹林感受到它的宏偉、壯麗引導學生抓住芳馨、婀娜、絢麗多姿理解紅樹林的美。同時課件出示:紅樹林的美麗畫面,喚起學生贊美的情感,使學生自然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再通過品味朗讀體會文章優美的句子。然后課件出示金鑰匙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明確學習目的。
探究主題二:近賞紅樹林的幽靜、神秘。
運用課件回顧剛才學過的方法自學剩下的部分。先通過小組學習,再全班交流,教學時采用由“教”到“扶”再到“放”的過程,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小組學習,最后自學,滲透了精讀課文的方法,突出重點。
探究主題三:紅樹林“胎生”的繁殖特點。
這部分內容也是課文的一個難點。我注意讓圖文并茂的課件充分發揮它的作用,播放“紅樹林繁殖”的錄像,讓抽象的文字變得更直觀,從視覺、聽覺等多個角度來刺激學生的感觀,使其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適時點撥學生紅樹林默默奉獻的品質,使主題四:紅樹林的精神的難點水到渠成,輕松的解決了教學的難點。主題四:紅樹林的精神讓學生品讀文章,進一步體會紅樹林的可貴精神,同時學習作者的借物喻人的寫法。
設計意圖:以上是本課的重頭戲,在這個環節中,我成功地駕馭多媒體計算機,合理地運用課件,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四) 拓展延伸,借助課件拓展延伸,實現“綜合化”。
請每位同學利用老師提供的網址,閱讀紅樹林專題中的有關資料,結合網上搜索相關資料,以小組為研究單位,利用網絡進行學習討論。紅樹林這種植物群落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維護海灣生態平衡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然而現在紅樹林的生長卻令人擔憂,讓我們點擊下列網頁去看看吧。 設計意圖:學生選擇感興趣的網址,繼續探究。
五、課后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鑒于這樣的理念和思想,在教學《紅樹林》一課時,我由教師教的思路轉向學生學的思路,使整個課堂落實以學為主。課前,鼓勵學生充分查找資料,了解紅樹林的相關資料和科學知識。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時充分閱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內容,為課堂落實列提綱的教學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課堂上,在了解了學生的預習情況之后,提出問題:你喜歡紅樹林嗎?喜歡它的什么?能從課文中找到說服別人的理由嗎?這樣的引導性問題,又為學生提供了閱讀全文的機會,保證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既展示了預習的成果,又暴露了學生對課文讀音、內容、情感等方面理解的問題,更利于教師結合實際問題,適當調控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引導的方向、教學的進程等,更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北師大五年級語文《紅樹林》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正確、規范地書寫本課的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紅樹林的神奇美麗偉大,感受祖國山河的壯麗。
3、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難點:
以提綱的形式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方法:
洋思模式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知道樹林是什么顏色的嗎?你見過其他顏色的樹林嗎?激發學生興趣。
2、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課文《紅樹林》(板題,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全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把生字詞圈、劃出來讀正確,把不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讀通順。
2、檢查讀詞及課文的情況。
3、師:你喜歡海南的紅樹林嗎?
4、小結。
三、學習課文,理解重點部分。
1. 指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紅樹林的?請你把有關的句子畫下來。
2. 重點練習朗讀和復述:通過學習,你能說說你喜歡紅樹林的理由嗎?
3. 練讀: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說說你的感受。(適時板書)
4. 指導朗讀:齊讀
四、總結全文
1、學完課文你想說點什么嗎?
2、說一說你這節課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五、布置作業
1、摘抄生字新詞,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課外閱讀
第二課時
一、總體把握
1、熟讀課文,有感情的朗讀描寫紅樹林的景色的句子。
2、結合課文,說說你對紅樹林的認識和理解。
二、內容探討
你喜歡海南島瓊山的紅樹林嗎?為什么?
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紅樹林的?試著寫出課文的提綱。
三、聽寫生字生詞,糾錯
板書設計:
紅樹林
神奇 美麗 奉獻
北師大五年級語文《紅樹林》教案 篇8
一、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本課的閱讀教學旨在由教師教的思路轉向學生學的思路,貫穿以學為主的思想,尊重學生的認識規律和獨特體驗。
不搞條分縷析的講解,而是在學生充分預習查閱資料的基礎上從文章整體入手,應用列提綱的方法整體感知課文;然后交給學生精讀的方法,先扶后放,再回到全文,最后指導學生習作,使讀寫結合,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會閱讀和寫作。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能應用列提綱的方法梳理課文內容。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紅樹林被稱為“奇觀”的原因。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世外桃源”“縱橫交錯”“盤根錯節”“貧瘠不毛”等詞語的意思。
4、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應用列提綱的方法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
2、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了解紅樹林的壯觀、美麗、與奇特,體會紅樹林默默奉獻,造福人類的精神。
2、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培養民自豪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了解紅樹林的壯觀、美麗、與奇特,體會紅樹林默默奉獻,造福人類的精神。
2、能繼續獨立應用列提綱的方法梳理課文內容。
難點:
3、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四、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搜集的有關資料。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設疑導入
1、同學們,你們見過森林嗎?喜歡嗎?那你們見過海底森林嗎?
2、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去領略海底奇觀---紅樹林。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認為紅樹林是什么樣子的?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想,培養學生想象能力。)
(二)初讀感知
1、自由地輕聲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小組內互相提醒易錯的字。
2、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從哪些方面描寫紅樹林的?寫出課文的提綱。
3、按內容不同把課文分成三段。
(三)精讀感悟
1、指讀課文,你喜歡海南島的紅樹林嗎?為什么?
(這一問可以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同時使學生進一步整體感知課文,為下面的精讀課文做準備。)
2、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3、以第二自然段為例,指導學習方法。
(1)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遠看紅樹林,給你留下什么印象?(宏偉、壯麗)
(2)從那些詞句看出來的?(教是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
相機理解:芳馨、婀娜、絢麗多姿
(3)應該怎樣讀?(本文語言優美、生動,堪稱寫景佳作,必須引導學生充分的朗讀。)
4、出示金鑰匙:有些文章,我們閱讀時不必通篇細讀。在瀏覽之后,可以選擇重要的部分和自己感興趣的段落,用學過的方法精讀。
5、下面我們就運用剛才學過的方法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段落自學剩下的部分。
回顧學法:
(1)自讀課文相關段落,想想課文中描寫的紅樹林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2)通過哪些詞句體會到的?(不理解的詞語嘗試用學過的方法理解。)
(3)想想該怎樣讀?練習朗讀。
6、小組交流。
7、全班交流。(教學時采用由“教”到“扶”再到“放”的過程,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小組學習,最后自學,滲透了精讀課文的方法。)
第三自然段要點:體會近看時紅樹林的幽靜、神秘。相機理解“世外桃源”、“縱橫交錯”“盤根錯節”等詞語的意思。
第四自然段要點:體會紅樹林“胎生”的繁殖特點。
第五自然段要點:與開頭照應。理解為什么把紅樹林比作具有奉獻精神的海岸衛士。
(四)總結全文
1、讀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么?
2、作者被海南島瓊山的紅樹林深深吸引,不僅因為它壯麗、奇特、神秘的景觀,還因為它默默奉獻的衛士精神,在寫景狀物的同時歌頌了具有奉獻精神的人,這種寫法就是借物喻人的寫法。
(五)布置作業
學習作者的寫法,觀察一種你了解的植物,由對這種植物的介紹,進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從而歌頌身邊具有這種精神的勞動者。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復習生字。
2、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紅樹林的?
二、練習寫作
1、作者按什么樣的順序觀察紅樹林?
2、重點寫了紅樹林的什么特點?為什么把它作為重點?
(由此聯想到紅樹林的奉獻精神。)
3、學生列提綱,教師巡視。
4、習作練習。
三、全班交流
北師大五年級語文《紅樹林》教案 篇9
●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的真正目的是要學生學會真正的閱讀,讓我們的孩子因為閱讀,走進自然,走進偉大的心靈,走進自我,然后擁有內在的耳朵,內在的眼睛,見人所不能見,聽人所不能聽,從而擁有幸福的清明的人生。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世外桃源”“縱橫交錯”“盤根錯節”“貧瘠不毛”等詞語的意思。
2、了解課文內容,能應用列提綱的方法梳理課文內容。
3、了解紅樹林的壯觀、美麗、與奇特,體會紅樹林默默奉獻,造福人類的精神。
4、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培養民自豪感。
●教學重點:了解紅樹林的壯觀、美麗、與奇特,體會紅樹林默默奉獻,造福人類的精神。
●教學難點:以提綱的形式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從課文中我們一起領略了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神奇與壯麗觀賞了浙江潮的雄偉與壯觀。今天又要跟隨課文的作者一起到我國海南島瓊山去看一看。那兒有一大片海底森林——紅樹林。(板書課題)
2、交流預習收集的資料。
師:你知道哪些有關紅樹林的知識。說說看。(學生介紹、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紅樹林的資料。)
3、觀看一段紅樹林的影片。
師:片中的紅樹林與你的想象中紅樹林的顏色一樣嗎?(不)
預設:可是為什么又稱它為紅樹林呢?誰知道紅樹林名字的由來?(因為它的樹皮可以提取紅色素。樹冠是綠色,樹干是褐紅色)
師:片中紅樹林長得怎樣?能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概括嗎?(美麗、奇特、茂盛、面積大、綠、多、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師:那么課文是從哪幾方面向我們介紹紅樹林的呢?帶著這個問題走進課文,自由讀課文,完成一下兩個任務:一,圈畫生字詞,把字音讀準確,并認清字形,將課文讀通讀順。二、邊讀邊思考:課文從哪些方面向我們介紹紅樹林呢?找一找,畫一畫。并列出提綱。
2、反饋交流,整體把握。交流學習生字情況。
師:誰來說說課文從哪些方面向我們介紹紅樹林呢?
板書:樣子(遠觀 近賞) 胎生繁殖 奉獻精神、
三、品讀課文,理解感悟。
(一)、師:來,我們快速瀏覽課文第2、3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順序觀賞世外桃源——紅樹林的?(遠觀 ——近賞)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學習漲潮時紅樹林的景觀。
(1)觀看漲潮時作者看到的紅樹林的景觀。
(2)找出課文中描寫漲潮時紅樹林的句子(個別讀原文中的句子)。
(3)品讀理解。
你們能感覺到漲潮時紅樹林的美麗與奇特嗎?說說漲潮時紅樹林里什么是美麗奇特的?學生匯報學習,共同感悟。
[預設:茂盛美。從“密密麻麻、一頂頂、”可以看出紅樹林長的怎么樣(茂盛、多)
顏色美。“青翠的樹冠”我們知道紅樹林不僅長得茂盛。
動態美。“浮蕩”]
師:這里的“浮蕩”換成“漂蕩”好不好?為什么?
(預設:飄蕩指在空中。漂蕩指水中,但范圍大。浮蕩指水中但范圍小。這個詞用得非常準確,這“浮蕩”寫出了紅樹林漲潮時的動態美)
(4)指導朗讀。
師:漲潮時的紅樹林是很美的大家要把它的美讀出來。讓我們把這句話齊讀一遍。
2、學習:潮退后紅樹林的景觀。
(1)師:潮退后,紅樹林有另一番的美,請看潮退后紅樹林的景觀。
(2)找出課文中描寫潮退后紅樹林的句子(個別讀原文中的句子)。
(3)品讀理解。
你們能感覺到潮退后紅樹林的美麗與奇特嗎?說說潮退后紅樹林里什么是最美麗奇特的?學生匯報學習,共同感悟。
(4)師:“婀娜”什么意思?(身材苗條、柔軟)是啊,此時的紅樹就像年輕漂亮的少女在————(讓學生補充句子)(舞蹈,翩翩起舞,展示自己柔美的身姿。)
(5)指導朗讀。
師:潮退后的紅樹林是很美的大家要把它的美讀出來。讓我們把這句話齊讀一遍。
3、學習第3自然段。
(1)師:當作者乘著小船,慢慢劃進紅樹林深處。乘著小船,慢慢劃進紅樹林深處,此時他覺得這片紅樹林簡直就是什么?自由讀第3自然段后找出相關詞句。(海上的世外桃源,神秘的植物天地、神話里龍宮的大花園。)
(2)師:世外桃源是什么意思?
師:我覺得不管是海上的世外桃源,還是神秘的植物天地、還是神話里龍宮的大花園,都應該是非常美麗神奇的地方。那么,作者在紅樹林深處看到哪些美麗、神奇的景觀呢?
[a、抓住縱橫交錯彎彎曲曲盤根錯節東扯西拉等詞理解紅樹林的美麗神奇。
他看到:“一株株紅樹縱橫交錯,褐紅色的樹干彎彎曲曲,盤根錯節,形成一座座立體柵欄,支撐著碩大的樹冠。”樹干,低的二三米,高的十來米,東扯西拉聯織成一張海上的綠色之網”]
b、讓學生展開想象幫助理解花兒神奇美麗:這么一大片紅樹林都盛開著花,一定會吸引來什么?……
(5)指導朗讀。紅樹林的花真美啊。美在(引讀):樹枝上盛開著紅的、白的花朵,微風中逸出淡淡的幽香。”紅樹林真美啊。美在“一株株紅樹……(引讀)
(出示句子)“這里的花美在哪?
4、語言內化、口語交際。
師:真美。紅樹林的確是一個美麗的奇觀。可惜知道的人并不多。你們想不想讓更多的人知道它、欣賞它?
假如你是一名導游、一名記者、一位游客,此時此刻你就在就在海南紅樹林里游覽,誰來試試能把這些神奇美麗的景觀介紹給大家。
四、總結升華,領悟方法。
1、總結:海南島瓊山的紅樹林的確是海上的世外桃源啊。大自然中還有許多奇特的景觀,比如:云南的玉龍雪山、虎跳峽、最有特色的溶洞,四川的冰瀑布奇觀等。你們想知道嗎?大家課后可以通過書籍、網絡去感受感受。
紅樹林還有許多美麗、神奇之處,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五、拓展閱讀,積累運用。
五、作業。
1、摘抄生字新詞,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學習課文的觀察方法觀察處景觀寫一片段。
板書設計:
紅 樹 林
遠觀 繁殖
美麗
神奇
近賞 精神
教研活動記錄:
受課教師教學反思。
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特別提倡注重學習環境的創設。良好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愉悅;良好的學習情境,能夠創造出如詩如畫的意境,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鑒于這樣的理念,我在教學《紅樹林》一課時,力求整個課堂落實以學為主,創造出如詩如畫的意境,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
課前,鼓勵學生充分查找資料,了解紅樹林的相關資料和科學知識。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時充分閱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內容,并繼續用《雅魯藏布大峽谷》中學到的列提綱的方法梳理文章內容,整體感知課文為課堂落實列提綱的教學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學習本課時,當學生介紹資料后,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我通過多媒體播放有關紅樹林的片子及圖片,引領大家身臨其境欣賞領略紅樹林的神奇與美麗,之感,直觀感受紅樹林的美與奇。
對于精讀,我主要教給孩子讀書的基本方法:有滋有味地讀,抓住關鍵詞語讀,在讀中感悟理解紅樹林的奇與美。課堂上,在學生交流了預習情況之后,提出問題:紅樹林是奇觀表現在哪些方面呢?自由讀課文找一找,畫一畫,說一說,讀一讀。在品讀句子的同時,指導學生讀出作者的感受和自己的獨特理解。這樣的引導性問題,又為學生提供了閱讀全文的機會,保證了學生閱讀的興趣。
很遺憾的是這節課教學中對于怎樣處理好教師的“導”,與學生的“學”的關系,我還是包辦得太多;朗讀方法的指導,如一些重點詞語的引導,可充分發揮教師的范讀作用。可以更到位地指導學生通過朗讀把紅樹林的奇美展示出來。
集體評議
主評:建陽市實驗小學 包麗秋
緊扣文本 扎實訓練
《紅樹林》這篇課文語言優美、生動,堪稱寫景佳作。教學中許老師以學生的學為主,尊重學生的認識規律和獨特體驗,讓學生在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積極發展,獲取成功的喜悅。聽完許芬老師的課,我認為這節課的主要特點是:
一、課前收集資料,創設學習情境。
高年級的學生已經養成了課前收集資料的好習慣,可以說在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前,查閱資料這一環節是非常重要的。《紅樹林》一課,學生對紅樹林是陌生的,教學前,許老師讓學生通過書籍、互聯網等多種方式收集有關紅樹林的圖文資料,并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很多學生多介紹了課文中沒有的知識,在豐富了大家的課內外知識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樣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拓展課程空間,為學習課文做好準備。
二、圍繞課文內容,突出訓練重點。
《紅樹林》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的意圖在于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鞏固精讀的方法。在《雅魯藏布大峽谷》一課教學中,學生已經學習了寫提綱的方法。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許老師緊緊圍繞課文內容,突出這一訓練重點,讓學生繼續應用列提綱的方法梳理文章內容,進而形成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如;在學生初讀感知課文后,許老師讓學生思考:課文是從哪幾方面描寫紅樹林的?學生通過再讀課文,很快就列出了本課的提綱:遠觀紅樹林、近賞紅樹林、紅樹林的繁殖、紅樹林的精神。也就理清了課文的條理。
三、教學方法多樣,語言訓練扎實。
紅樹林,我們老師沒見過,一般的學生也沒見過,對課文所描寫的壯觀、神奇的景象學生理解時有一定的難度,許老師充分利用課文的插圖,課件,并通過自己的語言描述,讓學生有如身臨其境,在此基礎上再指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文,理解課文。
注重字、詞的教學。在字、詞的教學中,許老師也采用了多種方法。如:“浮蕩”一詞的教學就采用換詞法,讓學生換一個詞語,換成“飄蕩”行嗎?讓學生讀一讀,議一議,從而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而在教學“縱橫交錯”和“盤根錯節”這兩個詞語時,則又采用直觀形象的圖片,讓學生進行理解。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學生學得輕松愉快。這是一堂成功的語文課。
值得商榷的地方:1、語文課堂教學怎樣處理好教師的“導”,與學生的“學”的關系。2、閱讀教學整體感知與品讀、感悟的關系,既要帶學生細細品味課文中的優美詞句,又要注意課文的整體性。進一步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
集體討論:
謝志紅:許芬老師能從扎扎實實學語文出發,依托文本進行訓練,這是值得學習的,但課堂效果沒有預想的好,主要的原因是:1、教師要注意教學機智。如聽課件朗讀,結果課件出現了問題(沒有聲音),教師應根據課堂情況采取其他方法,由教師范讀,或調整教學程序,先學文,再感受。2、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主動去發現,去領會,教師只起引導作用。
翁娟秋:看這一堂課的成長,精彩呈現,特別覺得“同課題年段教研課”很有作用。今天的課堂教學條理清晰,重難點突出,特別是對課文“遠觀、近賞”部分的理解、朗讀很精彩。
連彩虹:課堂條理清晰,抓住“紅樹林”的美麗、神奇進行教學,但詞語的辨析應注重讓學生去感悟、感受。朗讀指導時應注意層次感,讓孩子讀得更美。
曾麗嬪:應注重朗讀方法的指導,如一些重點詞語的引導,也可充分發揮教師的范讀作用。
王春娥:根據學科特點,優美的文章把握基調,再根據學生個性進行指導。
北師大五年級語文《紅樹林》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的意圖在于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鞏固精讀的方法。文章從四個方面介紹了紅樹林:遠觀紅樹林,近賞紅樹林,紅樹林的繁殖,紅樹林的精神。文章語言優美生動,堪稱寫景佳作,所以在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多積累。
教學建議
1.在語言文字方面,教師在教學時,要幫助、引導學生多積累。
2.遠觀和近賞紅樹林部分,在朗讀時側重點有所不同,教師在朗讀時可作適當的引導和示范,當學生出現不同的感悟方式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
3.課后可安排一篇習作,寫一種你了解的植物,有對這種植物的介紹,并進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從而歌頌身邊具有這種精神的勞動者。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正確、規范地書寫本課的3個生字,理解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紅樹林被稱為“奇觀”的原因,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應用列提綱的方法梳理課文內容,進而形成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
4.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培養民自豪感。
5.體會紅樹林默默奉獻,造福人類的精神。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點
1.了解紅樹林的壯觀、美麗、奇特,體會紅樹林對大自然不求索取,默默奉獻,造福人類的精神。
2.能繼續獨立應用列提綱的方法梳理課文內容,形成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
3.在閱讀實踐中鞏固精讀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和學習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一、巧設情境,激趣導入。
1.有這樣的一個人,他熱愛森林,長白山的茫茫林海,給他留下了許多綠色的夢,但令他從沒想到的是:在大海里也有著夢幻般的森林。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他,走進他為之陶醉和震撼的海底奇觀——紅樹林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認為紅樹林是什么樣子的?
(鼓勵學生大膽地想象,培養學生想象能力。然后交流課前查閱的資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地輕聲讀課文,可以同桌合作,可以小組合作,注意生字的讀音,把不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讀通順。
2.紅樹林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3.默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紅樹林的?試著寫出課文的提綱。
4.根據課文內容,把文章分成三大部分。
三、精讀課文,感悟理解。
1.在作者的心目中,紅樹林是一個海上的世外桃源,是神話里龍宮的大花園,那么,你喜歡海南島的紅樹林嗎?為什么?
2.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3.學生自讀自悟做批注。
(這是一個自我學習、自我體悟的過程,學生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做批注,談理解,為下文的合作交流做一個鋪墊。)
4.合作交流學習。
(1)說說自己喜歡紅樹林的原因。
(2)文章的哪個部分或者哪個自然段使你有著這樣的感受?抓住重點的句段,精讀理解。
(出示“金鑰匙”:有些文章,我們閱讀時不必通篇細讀。在瀏覽之后,可以選擇重要的部分和自己感興趣的段落,用學過的方法精讀。)
遠觀紅樹林:漲潮時,紅樹林在海水中動態的美;退潮時,紅樹林的芳馨和婀娜、絢麗多姿。
近賞紅樹林:世外桃園。縱橫交錯、盤根錯節、幽靜神奇。
紅樹林的繁殖:“胎生”的特點,“飄落于地,扎根于土”。簡單而令人贊嘆。
紅樹林的精神:首尾照應。理解為什么把紅樹林比作具有奉獻精神的海岸衛士。
(對大自然不求索取,但卻默默地奉獻,造福于人類。)點題升華。
(3)有感情的朗讀自己喜歡的部分。
應該怎樣讀?
練習朗讀。側重點有所不同:
①遠觀部分重點要突出這一海上奇觀的雄偉、壯麗,朗讀時適合用高昂的語調來表現。
②近賞部分重點突出這一“世外桃源”的幽靜、神秘,朗讀時適合用舒緩的語調來表現。
③教師相機指導,學生出現不同的感悟方式時,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特感受。
5.全班交流。
四、總結全文。
1.學完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么?
2.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作者被海南島瓊山的紅樹林深深吸引,在贊美這一奇觀的同時,更要贊美的是紅樹林的精神,從而進一步贊美具有紅樹林精神的人,這就是借物喻人的寫法。
五、布置作業。
學習作者的寫法,觀察一種你了解的植物,由對這種植物的介紹,進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從而歌頌身邊具有這種精神的勞動者。
北師大五年級語文《紅樹林》教案 篇11
[教材解說]
《紅樹林》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學期第二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文章以生動、優美的語言向我們展現了海南瓊山的海上奇觀——紅樹林。被收錄在 “奇觀”單元更能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贊嘆,文中景象或幽靜、或壯麗、或優美、或神奇無不給學生帶來震撼和享受。另外,課文結構嚴謹、語言精煉是一篇寫景的佳作,值得學生從中積累語言借鑒寫作方法。
[目標預設]
1、學會本課出現的三個字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抓住文章的重點部分和自己感興趣的段落進行精讀、充分感受紅樹林的各個特點以及紅樹林的精神。
4、通過列題綱訓練,學習作者觀察和寫作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了解紅樹林的壯觀、美麗、與奇特,體會紅樹林默默奉獻,造福人類的精神。
2、能繼續獨立應用列提綱的方法梳理課文內容。
3、利用多媒體課件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紅樹林被稱為“奇觀”的原因。
4、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設計思路]
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與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學生與學生對話的過程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是本節課的總體設計思路。一是引導學生充分地讀文;二是組織學生自主感悟文本。在這種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學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釋放。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對象分析]
紅樹林對于貴州的孩子來說比較陌生,紅樹林是熱帶和亞熱帶海岸特殊的森林植物群落,我國僅在南方少數省區的沿海有所分布。紅樹林這種植物群落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維護海灣生態平衡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但五年級的小學生已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初步學會了通過翻閱家庭藏書、到圖書館查找、向他人咨詢、上英特網查錄等多種途徑收集和處理信息了解紅樹林的相關資料。但受年齡限制,生活范圍比較狹小,閱歷淺、實踐少,認知水平和能力都非常有限。因而我們可以在本課的教學中輔之以媒體,既調動起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又激發出他們的探知欲,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多媒體策略及教法設計]
1、借助計算機輔助教學,將平面的語言文字內容直觀化、具體化、形象化,訓練學生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突破難點1的教學。
2、借助計算機輔助教學,培養學生形象思維,深入理解語言,積累生活的經驗,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突破重點。
3、 借助計算機輔助教學,在分析課文時,用課件出示重點段落,讓學生找 出關鍵詞語,分析句子之間的關系,討論疑難句子的含義,推敲詞語句式表達效果,培養了學生分析和綜合、歸納和演繹等抽象思維能力。
4、利用網絡查詢相關資料,不失為拓展課堂,進行綜合實踐的一個很好途徑。有了網絡中豐富的素材、資料,我們可以把課堂延伸到更深遠的空間,給學生提供關于紅樹林介紹的資料、圖片、研究網站。讓他們自主選擇自己喜歡或是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深入地了解,既鞏固了課內知識,又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知識,一舉多得。
[教學媒體設計]
多媒體cai課件貫穿于整節課,配合教學。
1、 動畫效果
課件中收入了大量的實景圖片、影像,給學生予視覺上的震撼和美的享受,縮短了學生與大自然之間的距離。還有演示性動畫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鏈,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2、 主菜單、播放、返回按鈕設計
為了方便教師系統地控制幾個授課環節的演示,實現各環節間的自由轉換,為本課件設計了主菜單。單擊所需要演示部分,即可進入。然后又設計了播放、上一部、返回等按鈕,增強了課件的機動性、靈活性。
3、 網絡鏈接
利用網絡豐富的資源,向學生提供關于紅樹林介紹的資料、圖片、研究網站等介紹的網頁鏈接,培養學生信息素養,進行知識的拓展延伸。
[教學過程設計與分析]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
1、同學們,你們見過森林嗎?喜歡嗎?那你們見過海底森林嗎?
2、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去領略海底奇觀---紅樹林。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讀了課題,你認為紅樹林是什么樣子的?
【設計意圖】:本課伊始,我先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想,培養學生想象能力。然后通過課件出示紅樹林的畫面,將學生帶入壯觀的紅樹林中,喚起學生的讀文欲望,激發學生學文的興趣。同時,清晰地將紅樹林這一物種自然地介紹給同學們。
學生回答后(課件出示:壯觀的紅樹林的畫面,并出示介紹紅樹林的字幕:紅樹林是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河口、海岸沼澤區域的耐鹽性常綠灌木或喬木樹林,其大部分樹種屬于紅樹科,生態學上通稱為紅樹林。紅樹林是陸地過渡到海洋的特殊森林,因隨潮水漲落而出沒,有“海上森林”、“海底森林”和“潮汐林" 之稱。)
那么,課文是怎樣向我們介紹紅樹林的呢?
(二) 初讀感知
1、 自由地輕聲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小組內互相提醒易錯的字。
(課件出示:本課生字、新詞。)
2、 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從哪些方面描寫紅樹林的?寫出課文的提綱。
3、 按內容不同把課文分成三段。
(三)精讀感悟
1、指讀課文,在作者的心目中,紅樹林是一個海上的世外桃源,是神話里龍宮的大花園,那么,你喜歡海南島的紅樹林嗎?為什么?
形象具體、生動有趣的紅樹林畫面、美麗風光能一下子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他們的多種感官接受信息。豐富學生的表象,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設計意圖】:通過課件出示“讀一讀”、“寫一寫”及“日積月累”等形式,檢驗學生對本課生字、新詞的掌握情況。
憑借多媒體、聲光、同步、視聽結合的優勢,可以給學生的感官以多重刺激,使之耳目一新,興趣盎然,有效地克服了識字教學中枯燥乏味的缺陷。
在個別字的教學中,通過不同顏色的動畫變化將字體生動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刺激學生感官的多層次活動,從而達到認知生字目的,然后還隨機進入生詞和課文的學習。
圖文并茂學習生字,不僅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可以提供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增加獲取信息的數量,加深大腦的識字,延長知識的保持時間,掌握更多的知識,值得我們推廣。
(課件出示:紅樹林的美麗畫面。)
2、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以第二自然段為例,指導學習方法。
(1) 默讀第二自然段,請你邊讀邊在旁邊作批注,思考:遠看紅樹林,給你留下什么印象?(宏偉、壯麗)
(2) 從那些詞句看出來的?(教是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
(課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有關句子。相機理解:芳馨、婀娜、絢麗多姿)
(3)應該怎樣讀?(本文語言優美、生動,堪稱寫景佳作,必須引導學生充分的朗讀。)
(課件出示:紅樹林的美麗畫面,喚起學生贊美的情感,使學生自然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學生仿佛置身于紅樹林,融入文章優美的句子中,在畫中吟詠,并沉浸在祖國美麗的幸福之中。)
(課件出示金鑰匙:有些文章,我們閱讀時不必通篇細讀。在瀏覽之后,可以選擇重要的部分和自己感興趣的段落,用學過的方法精讀。)
【設計意圖】:通過課件出示紅樹林的畫面,讓學生始終沉浸在紅樹林的意境中,設計此問題,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同時使學生進一步整體感知課文,為下面的精讀課文做準備。
【設計意圖】: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明確學習目的。
下面我們就運用剛才學過的方法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段落自學剩下的部分。
回顧學法:
(1) 自讀課文相關段落,想想課文中描寫的紅樹林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2) 通過哪些詞句體會到的?(不理解的詞語嘗試用學過的方法理解。)
(3) 想想該怎樣讀?練習朗讀。
小組交流。
全班交流。
第三自然段要點:體會近看時紅樹林的幽靜、神秘。相機理解“世外桃源”、“縱橫交錯”“盤根錯節”等詞語的意思。
(課件出示:第三自然段有關句子,并配上紅樹林近景畫面。相機理解“世外桃源”、“縱橫交錯”“盤根錯節”等詞語的意思。)
【設計意圖:將平面的語言文字內容直觀化、具體化、形象化,訓練學生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突破難點1的教學。】
第四自然段要點:體會紅樹林“胎生”的繁殖特點。
(教學時采用由“教”到“扶”再到“放”的過程,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小組學習,最后自學,滲透了精讀課文的方法。)
(課件出示:紅樹林“胎生”的畫面)
第五自然段要點:與開頭照應。理解為什么把紅樹林比作具有奉獻精神的海岸衛士。
(四)總結全文
1、讀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么?
2、作者被海南島瓊山的紅樹林深深吸引,不僅因為它壯麗、奇特、神秘的景觀,還因為它默默奉獻的衛士精神,在寫景狀物的同時歌頌了具有奉獻精神的人,這種寫法就是借物喻人的寫法。
(五)拓展延伸
紅樹林這種植物群落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維護海灣生態平衡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然而現在紅樹林的生長卻令人擔憂,讓我們點擊下列網頁去看看吧。
(六)布置作業
學習作者的寫法,觀察一種你了解的植物,由對這種植物的介紹,進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從而歌頌身邊具有這種精神的勞動者。
為學生提供以下鏈接:
深圳紅樹林現狀考察照片——globe環保在線
東寨港紅樹林:留在陸地上的碧浪_在水一方
百度百科 紅樹林
大海環保公社
紅樹林研究網
[版書設計] 漲潮
遠看 退潮
紅樹林 近看:幽靜神秘 奉獻精神
胎生:隨處生長
北師大五年級語文《紅樹林》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正確、規范地書寫本課的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紅樹林的神奇美麗偉大,感受祖國山河的壯麗。
3、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難點:
以提綱的形式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方法:
洋思模式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知道樹林是什么顏色的嗎?你見過其他顏色的樹林嗎?激發學生興趣。
2、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課文《紅樹林》(板題,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全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把生字詞圈、劃出來讀正確,把不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讀通順。
2、檢查讀詞及課文的情況。
3、師:你喜歡海南的紅樹林嗎?
4、小結。
三、學習課文,理解重點部分。
1.指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紅樹林的?請你把有關的句子畫下來。
2.重點練習朗讀和復述:通過學習,你能說說你喜歡紅樹林的理由嗎?
3.練讀: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說說你的感受。(適時板書)
4.指導朗讀:齊讀
四、總結全文
1、學完課文你想說點什么嗎?
2、說一說你這節課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五、布置作業
1、摘抄生字新詞,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課外閱讀
第二課時
一、總體把握
1、熟讀課文,有感情的朗讀描寫紅樹林的景色的句子。
2、結合課文,說說你對紅樹林的認識和理解。
二、內容探討
你喜歡海南島瓊山的紅樹林嗎?為什么?
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紅樹林的?試著寫出課文的提綱。
三、聽寫生字生詞,糾錯
北師大五年級語文《紅樹林》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運用列提綱的方法梳理課文主要內容,整體感知課文。
2.抓住具體語句,感受紅樹林的神奇和奉獻精神。
3.了解其它樹林奇觀。
教學流程
一、借題發揮,想象激趣
1.出示單元主題,回憶在這單元里領略了哪些奇觀?
2.這節課我們去欣賞海南島瓊山上的奇觀——紅樹林。看到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二、初讀
1.自由讀課文,畫出讀不準的字音,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讀通順。
2.讀后請學生提問,檢查字詞。
樹冠 芳馨 婀娜 柵欄 倘若 抵御
絢麗多姿 盤根錯節 縱橫交錯 貧瘠不毛
3.指名分節讀(5人),其他同學認真聽,一邊聽邊從文中找出典關鍵詞句,完成下面的句子。
(什么樣)的紅樹林(怎能么樣) 。
4.紅樹林在你心中留下了這樣的印像?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紅樹林的?請同學們運用列提綱的方法給課文2—5節加小標題。
順序:我乘著小船,慢慢劃進紅樹林深處。
遠觀紅樹林;近賞紅樹林;紅樹林的繁殖;紅樹林的精神
三、精讀
主線:為什么說紅樹林是海上奇觀?它的奇表現在哪些方面?
(一)遠觀
那是漲潮的時候,一片密密麻麻的`紅樹林浸沒在海水里,露出一頂頂青翠的樹冠,浮蕩在海浪之中。一會兒潮退了,紅樹帶著海泥芳馨的枝條和婀娜的身軀出現在海灘上。
1.指名讀,你的眼前浮現出什么景象?
2.哪些詞語表現出紅樹林的特點?
形態:密密麻麻 婀娜
顏色:青翠
味:芳馨
3.齊讀,讀出想象中美景。
(二)近賞
樹干:一株株紅樹縱橫交錯,褐紅色的樹干彎彎曲曲,盤根錯節,形成一座座立體柵欄,支撐著碩大的樹冠。樹干,低的二三米,高的十來米,東扯西拉聯成一張海上的綠色之網
1.這段寫出紅樹林的樹干有什么特點?
2.指名讀,再齊讀。
樹枝:開花
(三)繁殖
1.啪啪的響聲,胎生
2.兩三個月,遇到海灘照樣能生長
(四)精神
奉獻、團結、頑強
四、拓展
作者開篇就說:“長白山的茫茫林海,給我留下許多綠色的夢……”我們東北的大小興安嶺也有許多奇觀。(出示圖片,引出老舍的《林海》)
《紅樹林》教學反思
《紅樹林》的教學結束了,這已經是我第二次執教這篇課文。回顧課堂教學中的細節,收獲與遺憾交織于心中,難以抹去,略加疏理,躍然紙上。
1.運用一個方法
有人說語文是模糊的,需要感悟。這似乎成了那些不指導學習方法的教師的護身符。語文學習有規律,更有方法。作為教師,應力求讓教師一課一得一法,常此以往學生就有了學習方法,會自覺地運用方法。北師大教版教材更重視在學習中滲透方法。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就是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列提綱的方法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教學《紅樹林》時我讓學生給課文的2至5自然段加小標題,以這種方式提高學生列提綱的能力。
但是,在評課中王校長提出:“列提綱是否應該在理解課文內容之后進行?不然學困生達不到,教學沒有面向全體。”我想:這話有道理,學生在對課文不夠熟悉的情況下就去加小標題是有難度的。不過,如果在指導上再細化一點,也是可以的。比如:我可以請學生先讀一讀第二自然段,然后和學生一起概括。給學生提供一范例,再放手讓學生自己列后三段的提綱。這樣會好一些。
2.設計一個句子
整體感知是新課程主張的語文教學思想,怎樣把握?這也是我一直在探索的問題,以往我慣用初讀課文之后請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但是,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并不那么容易。在這課的教學中,我請學生用書中的關鍵詞句補充句子。(見教學設計)這個設計既降低了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難度,又有效引導學生關注課文中的關鍵詞句。實踐證明,這樣的設計有助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有的學生說:“密密麻麻的紅樹林是海上奇觀。”有的學生說:“婀娜多姿的紅樹林是一個神秘的植物天地。”還有的學生說:“盤根錯節的紅樹林是一個世外桃源。”等等。
3.選準一個切入點
教學切入點關教學的成敗,選準切入點,會把學生引入柳暗花明的圣境,反之會把學生引入歧途。《紅樹林》是奇觀這一單元的內容,為充分構建單元主題,我以文中“我在海南島瓊山碰到海上奇觀”一句為切入點,請學生品味語言,感受海上奇觀“奇”在哪兒?以此作為教學主線,牽一發而動全身,引導學生學習文本,品味語言。
但是,在品的過程中,由于對讀關注得不夠充分,設計得不夠精細,有點條分縷析之嫌。還應在讀出感情,讀出畫面,讀出意境上做文章。
4.缺少一幅畫
文中說“一株株紅樹縱橫交錯,褐紅色的樹干彎彎曲曲,盤根錯節,形成一座座立體柵欄。”這個詞語表現出紅樹根的特點,從字面上,學生很容易理解,但是建立起表象卻不是件容易的事。學生讀文后,
北師大五年級語文《紅樹林》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運用列提綱的方法梳理課文主要內容,整體感知課文。
2.抓住具體語句,感受紅樹林的神奇和奉獻精神。
3.了解其它樹林奇觀。
教學流程
一、借題發揮,想象激趣
1.出示單元主題,回憶在這單元里領略了哪些奇觀?
2.這節課我們去欣賞海南島瓊山上的奇觀——紅樹林。看到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二、初讀
1.自由讀課文,畫出讀不準的字音,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讀通順。
2.讀后請學生提問,檢查字詞。
樹冠 芳馨 婀娜 柵欄 倘若 抵御
絢麗多姿 盤根錯節 縱橫交錯 貧瘠不毛
3.指名分節讀(5人),其他同學認真聽,一邊聽邊從文中找出典關鍵詞句,完成下面的句子。
(什么樣)的紅樹林(怎能么樣) 。
4.紅樹林在你心中留下了這樣的印像?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紅樹林的?請同學們運用列提綱的方法給課文2—5節加小標題。
順序:我乘著小船,慢慢劃進紅樹林深處。
遠觀紅樹林;近賞紅樹林;紅樹林的繁殖;紅樹林的精神
三、精讀
主線:為什么說紅樹林是海上奇觀?它的奇表現在哪些方面?
(一)遠觀
那是漲潮的時候,一片密密麻麻的紅樹林浸沒在海水里,露出一頂頂青翠的樹冠,浮蕩在海浪之中。一會兒潮退了,紅樹帶著海泥芳馨的枝條和婀娜的身軀出現在海灘上。
1.指名讀,你的眼前浮現出什么景象?
2.哪些詞語表現出紅樹林的特點?
形態:密密麻麻 婀娜
顏色:青翠
味:芳馨
3.齊讀,讀出想象中美景。
(二)近賞
樹干:一株株紅樹縱橫交錯,褐紅色的樹干彎彎曲曲,盤根錯節,形成一座座立體柵欄,支撐著碩大的樹冠。樹干,低的二三米,高的十來米,東扯西拉聯成一張海上的綠色之網
1.這段寫出紅樹林的樹干有什么特點?
2.指名讀,再齊讀。
樹枝:開花
(三)繁殖
1.啪啪的響聲,胎生
2.兩三個月,遇到海灘照樣能生長
(四)精神
奉獻、團結、頑強
四、拓展
作者開篇就說:“長白山的茫茫林海,給我留下許多綠色的夢……”我們東北的大小興安嶺也有許多奇觀。(出示圖片,引出老舍的《林海》)
《紅樹林》教學反思
《紅樹林》的教學結束了,這已經是我第二次執教這篇課文。回顧課堂教學中的細節,收獲與遺憾交織于心中,難以抹去,略加疏理,躍然紙上。
1.運用一個方法
有人說語文是模糊的,需要感悟。這似乎成了那些不指導學習方法的教師的護身符。語文學習有規律,更有方法。作為教師,應力求讓教師一課一得一法,常此以往學生就有了學習方法,會自覺地運用方法。北師大教版教材更重視在學習中滲透方法。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就是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列提綱的方法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教學《紅樹林》時我讓學生給課文的2至5自然段加小標題,以這種方式提高學生列提綱的能力。
但是,在評課中王校長提出:“列提綱是否應該在理解課文內容之后進行?不然學困生達不到,教學沒有面向全體。”我想:這話有道理,學生在對課文不夠熟悉的情況下就去加小標題是有難度的。不過,如果在指導上再細化一點,也是可以的。比如:我可以請學生先讀一讀第二自然段,然后和學生一起概括。給學生提供一范例,再放手讓學生自己列后三段的提綱。這樣會好一些。
2.設計一個句子
整體感知是新課程主張的語文教學思想,怎樣把握?這也是我一直在探索的問題,以往我慣用初讀課文之后請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但是,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并不那么容易。在這課的教學中,我請學生用書中的關鍵詞句補充句子。(見教學設計)這個設計既降低了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難度,又有效引導學生關注課文中的關鍵詞句。實踐證明,這樣的設計有助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有的學生說:“密密麻麻的紅樹林是海上奇觀。”有的學生說:“婀娜多姿的紅樹林是一個神秘的植物天地。”還有的學生說:“盤根錯節的紅樹林是一個世外桃源。”等等。
3.選準一個切入點
教學切入點關教學的成敗,選準切入點,會把學生引入柳暗花明的圣境,反之會把學生引入歧途。《紅樹林》是奇觀這一單元的內容,為充分構建單元主題,我以文中“我在海南島瓊山碰到海上奇觀”一句為切入點,請學生品味語言,感受海上奇觀“奇”在哪兒?以此作為教學主線,牽一發而動全身,引導學生學習文本,品味語言。
但是,在品的過程中,由于對讀關注得不夠充分,設計得不夠精細,有點條分縷析之嫌。還應在讀出感情,讀出畫面,讀出意境上做文章。
4.缺少一幅畫
文中說“一株株紅樹縱橫交錯,褐紅色的樹干彎彎曲曲,盤根錯節,形成一座座立體柵欄。”這個詞語表現出紅樹根的特點,從字面上,學生很容易理解,但是建立起表象卻不是件容易的事。學生讀文后,理解了字面意思后,我還應進一步引導學生說一說讀了這句話,看了這個詞你的眼前浮現出什么樣的畫面?學生想象后,可以出示紅樹林的圖片讓學生欣賞。
北師大五年級語文《紅樹林》教案 篇15
《紅樹林》教學反思
今天上午第一節課,我在中關村一小五(1)班上了《紅樹林》這一課。在上課之前,聽了李琳老師兩節課,了解了學生習慣很好,包括預習、聽講狀態、回答問題、批注等等,所以沒有上第一課時,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直接學習課文內容。
本篇課文是北師大版五年級第9冊教材第2單元的一篇說明文,整個單元主題是“奇觀”,都是描寫景色奇麗的。我想從詞語引入,通過學生自學、交流后,全班交流,找一找作者喜歡紅樹林的原因,進而理解課文內容,同時滲透學法及提綱的知識。
上完課之后,我做一下具體環節分析:
環節一:聽寫詞語,導入新課。
先讀詞語:柵欄 倘若 抵御 婀娜 縱橫交錯 盤根錯節 貧瘠不毛
分兩行讀,只判斷學生讀的正確性。
這個小環節目的在于檢查學生對生字是否能讀準字音,但用時一分鐘多,屬于無效環節,去掉。可以把檢查融入到讀課文的時候,讀正確時教師可點評:這是個生字,你能讀正確,真好。讀錯時教師可強調字音,再齊讀幾遍,抓住字詞基礎。若是理解文章內容的關鍵詞,如:婀娜、縱橫交錯、貧瘠不毛、盤根錯節,可以結合詞語本身意思、在語境中的意思去加深理解。
聽寫詞語:海上奇觀 世外桃源
引入:著名作家巴金把海上日出譽為海上奇觀,陶淵明把“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林”稱為世外桃源。本文作者把海南島瓊山的紅樹林既譽為海上奇觀,又稱為世外桃源,紅樹林竟有這么大的魅力。現在,讓我們一同走進紅樹林,領略紅樹林的風采。
此環節的目的是引出課題紅樹林。安排意圖:海上奇觀和世外桃源分別是兩個著名的作家眼里最美、最奇麗的景觀,聽寫這兩個詞語,讓學生注意作者對紅樹林高度的評價,引起學生興趣,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聽寫環節只需兩個同學寫到黑板上,其余生干看著,而且為了板書美觀,學生需一個一個寫,浪費時間。不如在第一課時欣賞《海上日出》、《桃花源記》的片段,第二課時由教師直接板書兩個詞語,讓學生讀,讀出其中的味道。引入環節不變。
環節二:梳理學習課文方法
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學這篇課文?
猜測回答:
讀:三分文章七分讀,讀是學習語文最好的方法。
寫:還會學以致用,能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真好。
有感情朗讀:不僅有方法,還有標準,對自己嚴格要求,你真會學習。
看來你們的學習方法還很多。這是我們四年級學習過的讀書方法,溫故而知新,誰來讀一遍?在他讀的時候,其他同學要想一想,我是否掌握了這些方法。
今天孩子說先自學后小組學,教師應評價:你有未卜先知的本領,我們今天就采用這種學習方法。再考慮學生說批注等的時候該怎樣評。
環節三:
為了檢驗同學們是否能靈活運用這些方法,現在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把自己喜歡的句子用“——”畫下來,并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邊。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同學之間交流自己的感受,互相補充。
讓學生默讀、批畫是好事情,李琳老師提醒說:“要帶著問題讀課文,邊讀邊想,通過自讀自悟,回答這個問題。”此要求中沒有合適的問題,應加上提問“紅樹林被稱為世外桃源、海上奇觀,“奇”在哪里?” 要求修改成“默讀課文,用“——”畫出描寫紅樹林“奇”的句子,并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邊。”
環節四:匯報你喜歡的句子(改)
a我被這幽靜而神奇的仙境陶醉了,好像在夢中走進了神話里龍宮的大花園。
很多學生都找到這句,我執意把學生引到紅樹林的景色這段,其實不必,可以先板書:幽靜神奇,然后再引導:你來帶我們走進紅樹林,看看那幽靜而神奇的仙境吧。
在學習此段時,讓學生說出感受后(在這仙境中,你看見了什么;在這龍宮的大花園中你看見了什么;你的眼前出現了什么畫面),再朗讀,教師指導學生讀得語氣輕一些(一定要看到學生的進步,可以采訪學生為什么讀得這么輕),然后導讀,再問:“誰還想在這幽靜神奇的世外桃源停留片刻?”誰愿意讀誰讀。最后介紹描寫順序。
b海風吹來,綠浪翻滾,歡迎我這來自北國的遠客。
一會兒潮退了,紅樹帶著泥芳馨的枝條和婀娜的身軀出現在海灘上。
解釋“婀娜”,引到枝條柔美、像跳舞一樣,擬人。
其余暫時不改,前面擠出來的時間把后兩部分、提綱再扎實一些。
《紅樹林》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的意圖在于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鞏固精讀的方法。所以,在具體學習文章內容時,根據“金鑰匙”的提示(有些文章,不必通篇細讀,可以選擇重要的部分和自己最感興趣的段落,用學過的方法精讀。)我嘗試把精讀和略讀相結合,教學的前半段,側重于略讀點撥,后半段側重于精讀指導,目標明確又各有側重。精讀、略讀都是閱讀的基本方法,精讀是略讀的基礎,略讀是精讀的補充。小學閱讀教學應以精讀訓練為主,但也不是“把培養閱讀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精讀上”。只有精讀與略讀互相融合,綜合運用,才能提高學生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課堂,要引導孩子有目的的略讀,有創意的精讀。對于略讀,我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在學習本課時,學生繼續用《雅魯藏布大峽谷》中學到的列提綱的方法梳理文章內容,整體感知課文。對于精讀,我主要教給孩子讀書的基本方法:有滋有味地讀,抓住關鍵詞語讀,在讀中感悟理解。學生還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交流探究,共同進步,課堂氣氛寬松平和,學得有聲有色。
北師大五年級語文《紅樹林》教案 篇16
第一課時 9月26日
一、導入激趣
1、師:今天我們學習哪一課?
生:紅樹林!
師:那課題用什么顏色寫?
生:紅色!綠色!又紅又綠!
師:紅樹林究竟是什么顏色的?
生:樹冠是綠色,樹干是褐紅色。(師板書:紅樹林)
2、師:讀課題!
生:紅——樹林!
二、遠觀紅樹林
1、師:紅樹林又紅又綠,找出寫它又紅又綠的自然段。
生:第二自然段。
師:同學們讀(生讀)
2、師:你們從哪里看到了綠色?
生:“青翠的樹冠”、“綠浪翻滾”。
3、師:(畫樹形)我為什么不把樹干畫得粗壯?
生:因為它有“婀娜的身軀”。
師:紅樹林不但有婀娜的身軀,身材苗條,還很會打扮。
生:啊?
師:不信你讀一讀。
生:“一會兒潮退了,紅樹帶著海泥芳馨的枝條和婀娜的身軀出現在海灘上。”
師:這樣美麗的紅樹,一大片出現時就——
生:絢麗多姿!
4、師:紅樹林出現時先看到紅色還是綠色?有同學說紅色,反對的舉手!你說!
生:先看到綠色,因為它的樹干被海水淹沒了,只露出綠色的樹冠。
師:對啦,大家一起讀這句“那是漲潮的時候……”(生齊讀)
5、師:這里的“浮蕩”換成“飄蕩”好不好?
生:“飄蕩”會移走,“浮蕩”不會移走,只是在原來的位置移。
師:對,這就是關鍵!紅樹林扎根泥土里,不會移走。從這里可以看出作者用詞多么——
生:準確!
6、師:再來讀潮退時的句子。(生讀得生硬)紅樹林是很美的,在世界上少之又少,是奇觀,大家要把它的優美讀出來。(生讀,較有感情)
三、近賞紅樹林
1、師:我們遠觀,看到的是一個絢麗的世界。如果我們在近處細細地看,看得陶醉,那是——
生:欣賞!
師:對,在近處欣賞,近賞。大家細細讀一讀第三自然段的近賞。我沒聽到聲音哦,大聲點。(生朗聲讀)近賞賞出了怎樣一個世界?
生:“海上的世外桃源”!“神秘的植物天地”!“神話里龍宮的大花園”!
2、師:(板書“神話里龍宮的大花園”)這句話那些詞是關鍵?
生:“龍宮”!“ 大花園”!
師:有花嗎?
生:有!“樹枝上盛開著紅的、白的花朵”。
3、師:讀一讀,看我能不能從你的朗讀中聞到花的幽香。女同學讀。(女生柔聲讀)恩,我聞到一點。男同學,“樹枝上”一二!(男生讀)哇,我覺得男同學讀得比女同學還好!
男生:耶!
師:我表揚一下你們就如此驕傲!
4、師:我們說紅樹林是海上的綠色之網,大家讀一讀這句話。(生齊讀,懶散,不整齊)恩,這樣讀拉不起網,把前面一句找出來,邊讀邊織網。(生齊讀)不行,不整齊,這樣織出來的可是破網,再來!(生齊讀,整齊,響亮)真好!
5、師:這是近賞,剛才有人說我們賞到了——
生:海上的世外桃源!
師:還有人說——
生:神秘的植物天地!
師:還有人說——
生:神話里龍宮的大花園!
6、師:“神話里龍宮的大花園”,為什么說它是神話?
生:因為這不是真實的!
師:為什么說是龍宮的花園而不是陸地的?
生:因為它在海底!
四、簡析最后兩個自然段
1、師:我們遠觀了紅樹林也近賞了紅樹林,那最后兩段說什么?你們自己讀一讀。
(生讀了3分鐘)
2、師:你說!
生:第四段寫紅樹的繁殖,第五段寫紅樹林的精神。
師:對。至于它怎樣繁殖有什么精神,我們下節課再講。
(讓學生靜下來做眼保健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