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陽·童年·駱駝隊(通用15篇)
冬陽·童年·駱駝隊 篇1
一、設計意圖:
童年如同一顆七彩的珍珠,總會在陽光的照耀下散發耀眼的光芒。本文用詩化的語言記錄了 林海音 女士在幾十年前的老北京城南與一群駱駝隊的有趣故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淡淡地感傷和深深的懷念。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回憶自己的童年故事,一下子就拉近了與作者的距離。然后通過不同方式的讀,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讀感悟,領悟作者四件有趣的故事,逐漸加深情感體驗,再反復誦讀體會詩化的語言,體驗作者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學習目標:
1、認識3個,會寫個生字,正確讀寫“氈帽、優質、咀嚼、交錯、沙漠、寂寞、棉襖、駝絨、袍子、傻事”等詞語。
2、讀懂課文,了解作者童年時對駱駝的關注,想象課文描寫的童年生活畫面。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通過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之情。
4、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抄寫喜歡的句子。
三、教學重點
讓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唯有充分調動學生的讀書興趣,才能體會童年的美好,感受作者的情感,貪圖語文的特點。
四、教學準備
自制ppt課件、視頻文件。
五、教學流程:
(一)、談話揭題,走進童年的記憶
1、談話激趣:
童年是一首優美的小詩,是一支動聽的歌,是一幅斑斕的畫,隨著時間的悄悄流逝,許多童年美好的回憶都深深地藏在了我們心中,那么在你的心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送別》輕輕響起
【學生活動:孩子們敞開心扉,談留在自己心底那份美好的童年回憶,或是一件傻事,或是一個教訓,或是一次助人……都如一份久盛不衰老歌,歷久彌新,不經意間,把孩子們融進了課文的意象和情感之中。】
2、小結談話,引出課題:
的確,一個玩具,一只狗,一個人,一件事,都能喚起我們美好的童年記憶,這些記憶猶如一顆閃光的珍珠永遠地珍藏在我們的心中,時而閃發著耀眼的光芒。然而不同的人,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點,帶給我們的童年記憶也是不一樣的。有一個中國臺灣女作家,她叫林海音,小名英子,五歲時隨母親來到北京,在北京度過了美好的童年,。后來又去了中國臺灣,她把自己在城南生活的童年故事寫進了一本書,這本書叫《城南舊事》。今天我們就來讀讀這本書的序言——《冬陽·童年·駱駝隊》
3、想像情境:
冬陽、童年、駱駝隊,這三個詞語組成了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的題目,此時你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副怎么樣的畫面呢?
冬陽,童年,駱駝隊,這三個意象鮮明的詞語讓學生會想到很多,如暖暖的冬日,一隊隊駱駝,伴著清脆的駝鈴聲,給一個好奇的孩子留下了美好的童年;在溫暖的冬日下,一群駱駝隊馱著物品,伴隨悅耳動聽的駝鈴聲慢慢地走來,作者和駱駝肯定產生了許多有趣的故事。
同學們腦海中留下的畫面,其實也同樣在 林海音 女士的腦海中無數次的浮現。看著冬日下的駱駝隊緩緩地走來,響著悅耳的駝鈴聲,童年的往事再次重臨“我”的心頭。
(二)、初讀課文,感受童年的美好故事
1、請同學們輕聲自由地讀一讀這篇課文,
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童年的哪些往事重臨作者的心頭?
2、交流:
看駱駝咀嚼(4自然段);想象駝鈴的用處(5—9自然段);想替駱駝剪毛(10自然段);懷念駱駝隊(11—14自然段)。
(三)、再讀課文,深深體會童年的美好回憶
1、童年的故事就如同美麗的畫卷時刻會浮現在我們的腦海中,而林海音的童年故事也那么有意思,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幾十年前的老北京城南,去感受她那有趣的童年故事。請同學們細細地讀課文,找出讓你覺得最感興趣的地方多讀幾遍,可以在句子的旁邊寫寫你的感受。
2、交流你對哪件事最感興趣?
我們先從“看駱駝咀嚼”說起吧(課件出示下列句子)
我站在駱駝的面前,看它們吃草料咀嚼的樣子,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后來磨去,大鼻孔里冒著熱氣,白沫子沾滿在胡須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了起來。
你為什么覺得這個句子很有意思呢?(指3名學生自由的說說,并讓他們讀讀)
假如你就是林海音,你現在就站在駱駝的面前,你正在看駱駝是怎樣咀嚼草料的。請閉上眼睛,老師把這段文字讀一讀,你想象駱駝的樣子,想象駱駝在咀嚼的時候,牙齒是怎樣在動的。
同學們,你們看見了什么?
林海音就這樣一直被那駱駝吃草料的樣子深深地吸引了,就這樣一直看著看著,看的時間久了,太入神了,覺得太有趣了,所以就看得呆了。
什么讓她看呆了?(咀嚼的樣子,通過你的朗讀讓我們看呆,指名讀)
還有什么讓她看呆了?(模樣,指名讀。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三個那樣強調了什么?或者說你們讀出了什么?( 驚奇、好奇 )
看著看著,她好象就忘記了什么,覺得自己就是什么?(駱駝)所以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了。那么同學們,你們有沒有這樣的經歷,讓自己入神、發呆的情境?現在,就讓我們和童年的林海音一起再來感受駱駝咀嚼的樂趣吧!
齊讀這段話 這一切讓童年的林海音都看得呆了。林海音女士在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四十二歲了,你覺得她在寫下這段往事的時候,她還會去學駱駝咀嚼嗎?
正如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寫到:“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請讀一讀這段文字。
出示下列文字,生齊讀,課件出示: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過渡:雖然,現在作者不會再去做這樣的傻事了,但就是這樣有趣的童年往事才帶給我們帶多的回憶,那么除了“我”看駱駝咀嚼這件事外,還有其他的趣事嗎?
2)我”想象駝鈴用處的事(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出現相關的句子) 課件出示:
我的幼稚心靈中卻充滿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對爸爸說:“不是的,爸!它們軟軟的腳掌走在軟軟的沙漠上,沒有一點點聲音,你不是說,它們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聲不響地咀嚼著從胃里反芻出來的食物嗎?一定是拉駱駝的人類,耐不住那長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給駱駝帶上了鈴鐺,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交流:談談你為什么說這段話比較有意思?
父女倆在討論什么問題?父親的觀點是:女兒的觀點是:你贊同說的觀點,為什么?分角色讀,根據特點予以評價
當爸爸聽了“我”當時的想法,他想了想,笑了笑說:“也許,你的想法更美些。”此時,爸爸在想些什么呢?又為何笑呢?
其實爸爸也已經贊同了女兒的想法。想的那么天真,那么充滿詩意,現在讓我們一起感受作者這份充滿詩意而童真的情感。男女生分角色讀
爸爸的那句“也許你的想法更美些。”讓現在的林海音時常回憶起那美麗的往事,可童年那美麗的想法從現實的眼光來看可能不再有了,這就像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也已經不會再做了。就像她說的那句話: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齊讀)
過渡:童年學駱駝咀嚼的傻事、兒時天真的想法帶給現在的我美好的回憶,同樣還有另外一些事也讓我難忘,那就是(看駱駝脫毛的情景)。
3)“我“看駱駝脫毛情景
課件出示:
冬天快過完了,春天就要來,太陽特別地暖和,暖得讓人想把棉襖脫下來。可不是么?駱駝也脫掉它的絨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塊一大塊地從身上掉下來,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剪刀替它們剪一剪,因為太不整齊了。拉駱駝的人也一樣,他們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脫下來了,搭在駱駝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鈴鐺在輕松的步伐里響得更清脆。
請1名學生讀這段話,其他同學邊聽邊想像從這段話的描寫中,你覺得有趣在哪里?
如果你就是林海音,你會有這樣的想法嗎?為什么?
師:現在已是中年的 林海音 女士,她還會有給駱駝剪不整齊的毛的想法嗎?(學生自由交流)此時的她已經不會再有當時的想法了,就像是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也不會再做了。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出示,學生齊讀:
過渡:還有哪些有意思的事情?
4)“我”懷念駱駝隊
課件出示:分角色朗讀
從這段話中,你看出了什么?
是呀,怪不得媽媽說“總是問,總是問,你這孩子!”那么,小時候的林海音到底問了些什么呢?學生先說,也許問 我們來看《城南舊事》里的一段話:
課件出示:
“爸,什么叫做賊!”
“賊?”爸爸奇怪地望著我。“偷人東西的就叫賊。”
“賊是什么樣子?”
“人的樣子呀!一個鼻子倆眼睛。”媽回答著,她也奇怪地望著我:
“怎么問起這個來了?”
“隨便問問!”
我說著拿了小板凳來放在媽媽的腳下,媽媽就趕我:
“去,屋里跟小妹妹玩去,不要在這里打岔。”
我忍不住又問媽:
“媽,賊偷了東西,他放在哪里去呢?”
“把那些東西賣給專收賊贓的人。”
“收賊贓的人什么樣兒?”
“人都是一個樣兒,誰腦門子上也沒刻著哪個是賊,哪個又不是。”
“所以我不明白!”我心里正在納悶兒一件事。
“你不明白的事情多著呢!上學去吧,我的傻丫頭!”
童年的林海音真的是什么都問,那么她為什么“總是問,總是問”呢?(學生回答)
說明林海音對未知事物充滿好奇心。那么中年的她還會問這么多稀奇古怪的問題嗎?(學生:可能不會了!)
是呀,此時的她可能已經不會再問了,就像文中所寫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不會做了,滿腦子的童年時代的問題也不會問了。
課件出示,學生齊讀: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3、體味感傷與懷念的情感
師:是呀,所有從前做的傻事都不會再做了,所有童年時非常幼稚的想法都不會再有了,那滿腦子的問題現在也不會再問了。就像大家所說的,現在再回想起想起駱駝的鈴鐺,想起長長的毛,想到童年時滿腦子的問題,她會怎么想?怎么說?用一兩句最簡單的話寫一寫,就寫在課文的空白處。
每每想起過去的那些,心里掠過一種淡淡的感傷。(板書:淡淡的感傷)但在這淡淡的感傷背后,我們更多的是感受到了什么?
4、是的,一種深深的懷念。(師板書:深深的懷念)讓我們再來讀一讀文章的最后一段文字,共同來感受這一份淡淡的感傷和深深的懷念。
生齊讀: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
課件出示:不能忘懷的北平!那里我住得太久了,像樹生了根一樣。童年、少女、婦人,一生的一半生命都在那里度過。快樂與悲哀,歡笑和哭泣,那個古城曾傾瀉我所有的感情,春來秋往,我是如何熟悉那里的季節啊!
——《苦念北平》 林海音
(四)、結課拓展
童年是美好的,但它卻是一去不還得,作者為了留住這美好的記憶,默默地想,慢慢地寫,完成了《城南舊事》這本書。在這本書中,她似乎又看見了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又聽見緩緩悅耳的駝鈴聲。
我們的心靈有一個故鄉,那這個故鄉也就是我們的童年。
老師讀了這篇文章,也寫下了這首詩,喜歡一起讀:(屏幕)
我總是不斷地懷想——
童年的駱駝隊緩緩地走來
踏碎了一地溫暖的冬陽
悅耳的鈴聲打破了旅途的寂寞
至今還在遙遠的夢中回蕩
童年,我心靈的故鄉
我總是不斷地懷想——
那雙清澈透明的眼睛
充滿了好奇、天真和向往
在冬陽下學著駱駝咀嚼
駝背上載滿了彩色的疑問與幻想
童年,我心靈的故鄉
我總是不斷地懷想——
那舊駝絨的袍子是否還需剪裁
只是那把童年的剪刀
連同城南的干冷的空氣
早已不知去向
童年,我心靈的故鄉
我總是不斷地懷想——
心底流淌著深深的懷念
還有一絲淡淡的感傷
不管身處何地,走向何方
我依然執著地把美好珍藏
童年,我心靈的故鄉
五、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抄寫喜歡的句子。
2.寫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
3.推薦閱讀小說《城南舊事》。
板書設計:
6.冬陽·童年·駱駝隊
學駱駝咀嚼 (4)
想象駝鈴用處(5—9)} 懷念童年
看駱駝脫毛(10)
懷念駱駝隊 (11—14)
冬陽·童年·駱駝隊 篇2
一、學習目標
1.讀懂課文,了解作者童年時對駱駝的關注,想象課文描寫的童年生活畫面。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通過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之情。
3.認識3個生字,會寫9個,抄寫喜歡的句子。課余,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讀小說《城南舊事》。
二、教學重點:從作者憶童年生活的幾個片斷中體會童趣,感受作者的懷念之情。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最后兩段。
三、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營造氛圍
1.時光悄悄流逝,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藏在我們每個人的記憶深處。你還記得小時候哪些有趣的事呢?
2.剛才大家談了很多小時候有意思的事。一個人,一個玩具,一件事情,甚至一座房子,都能夠喚起我們童年的記憶,這些記憶將成為我們一生的財富和珍藏。可是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年代,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他們關于童年的記憶也不一樣。有一個中國臺灣的女作家叫林海音,她的童年是在老北京城南度過的。后來又去了中國臺灣,她把在自己在城南的生活寫進了一本書里,這本書叫做《城南舊事》。今天我們就來讀讀這本書的出版后記——《冬陽· 童年· 駱駝隊》,先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
3、冬陽,童年,駱駝隊,三個詞組成了文章的題目。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從這三個詞當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我看到了一個冬天的早晨,有很好很好的太陽,一群駱駝隊走過來了,然后有很多小孩子圍上去玩,玩得十分高興!
我看到了那時剛剛下過雪,人們把雪掃干凈了。來了一支駱駝隊,一群小孩子圍著駱駝,在那邊轉啊,轉啊,一邊笑一邊玩!
我想到冬天的陽光下,一群駱駝來到作者的家門口,一群小孩子都沒有看到過駱駝,都圍著駱駝玩,作者纏著爸爸說“我要坐駱駝,我要坐駱駝……”)
4、這一群小孩子中也許就有文章的作者林海音。剛才大家在頭腦中想象的畫面,其實也是林海音女士無數次在腦海中浮現的畫面。(出示畫面請學生欣賞)你看,冬陽下的駱駝隊緩緩地走來,響著悅耳的銅鈴聲。這一幅畫面成為作者關于童年生活的最為清晰的記憶,正如作者在文章的結尾所說的“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聽見緩慢悅耳的鈴聲,童年重臨于我的的心頭”。那么當作者的腦海中無數次地浮現出這一畫面的時候,童年的哪些往事又重臨于“我”的心頭呢?請同學們讀一讀這篇文章。
5、生自由朗讀,教師巡視。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
(1)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書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思考:作者回憶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幾個片斷,分別在課文的哪些自然段?
2.匯報、交流(教師及時板書)
(1)注意“嚼”字的讀音和寫法。
(2)作者回憶了童年生活中的這四個片斷。
三、品讀課文,體會童年趣事
過渡;剛才我們一起說了作者童年的往事,是不是覺得很有意思?那就拿起筆來,把你覺得最有趣的一件事用筆劃一劃,然后在旁邊用簡單的一兩句話或一個詞寫下你的感受。
1、再讀課文,邊讀邊劃,體會感悟。
2、匯報、交流
師:我看有的同學劃了一處,有的劃了多處。我想第一次劃下來的地方肯定是你們認為最有趣的地方。誰想先說?
a.“學駱駝咀嚼”
①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磨來磨去,大鼻孔里冒著熱氣,白沫子沾在胡須上。(從駱駝咀嚼的樣子中體會作者觀察仔細、描述生動。)
②“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想到這時候我齜牙咧嘴的樣子,怪怪的、傻傻的,體會我看得很投入。)
其他舉手的同學是不是也劃下了這個句子?你們是怎么想的?
③教師范讀,學生想象。林海音當時看到的駱駝是怎樣咀嚼草料的呢?假如你就是林海音,你現在就站在駱駝的面前,你正在看駱駝是怎樣咀嚼草料的。請閉上眼睛,老師把這段文字讀一讀,你想象駱駝的樣子,想象駱駝在咀嚼的時候,牙齒是怎樣在動的。
師朗讀“我站在駱駝的面前……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這一段文字。
④生交流:想象到的“我”學駱駝咀嚼的畫面。
師:同學們,你的牙齒動起來了嗎?剛才他的牙齒動起來了,還有她的牙齒也動起來了!你們看見了什么?
(我看見一頭傻乎乎的駱駝向我走來,它正在吃草料,它有長長的嘴巴,上牙和下牙交互地磨來磨去,很好玩,很有趣的!
我看到林海音學著駱駝上牙和下牙交錯地磨來磨去,大鼻孔里冒著熱氣,白沫子沾在胡須上。我覺得當時的林海音十分傻,而看到這里我不禁想笑,一個人學著駱駝那個樣子,真有點那個傻)
看駱駝咀嚼,自己的牙齒為什么也動起來了呢?看的時間久了,太入神了,覺得太有趣了,所以就看得呆了。看著看著,她好象就忘記了什么,覺得自己就是什么?
忘記了周圍的一切,覺得自己就是那頭駱駝,所以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了。這一切讓童年的林海音都看得呆了。可是當我讀到這里的時候——我也見過駱駝,老師就覺得看駱駝咀嚼沒什么意思,挺平常的事兒嘛!這是為什么呀?
⑤小結:各種原因使得已是成年的我對這種事情已經不感興趣了,盡管我也是從兒童時代走過來的。林海音女士在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四十二歲了,比老師的年齡還要大幾歲,你覺得她在寫下這段往事的時候,她還會去學駱駝咀嚼嗎?
⑥正如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寫到:“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請讀一讀這段文字。
出示下列文字,生齊讀: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b.看駱駝脫皮毛
①童年的往事還有很多有意思的,還有哪些事你還會覺得有意思?
(林海音看著駱駝把脫下的駝絨袍子垂在肚皮底下,她想拿起剪刀幫駱駝剪整齊,這件事體現了林海音童年時十分幼稚、天真,她小時候十分有趣。)
②看見駱駝那肚皮底下長長的毛,她就覺得——(她覺得十分不整齊,她想幫她梳理一下。)
③讓它美觀一點。大家想,已是中年的林海音女士,她還會想給駱駝剪剪不整齊的毛嗎?
④這種想法她已經不再有了,就像是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也不會再做了。再讀一讀這段話。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⑤師: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不會做了,給駱駝剪毛的想法我也不會再有了。這篇文章中還寫到了哪些有意思的事?
c.“想象駝鈴用處”
①老師教給我,要學駱駝,沉得住氣。看它從不著急,慢慢地走,總會到的;慢慢地嚼,總會吃飽的。
②駱駝隊伍過來時,你會知道,打頭兒的那一匹,長脖子底下總系著一個鈴鐺,走起來,鐺、鐺、鐺地響。“為什么要系一個鈴鐺?”我不懂的事就要問一問。
③“不是的,爸!它們軟軟的腳掌走在軟軟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從“想象鈴鐺用處”體會“我”大膽豐富的想象力及童心的天真、幼稚。)
④爸爸想了想,笑笑說:“也許,你的想法更美些。”
⑤你覺得爸爸和林海音的看法有什么要說的嗎?(爸爸的見解是理性的,而童年的林海音想法是天真的,)
⑥現在你們就是林海音,我是爸爸,你從小不懂的事就要問一問,你開始問吧!
師生對讀這段對話。
⑦師:同學們,如果這時有人問你,駱駝脖子上的鈴鐺是干什么的,你打算怎樣回答?
⑧同學們,請想一想,當四十二歲的林海音在寫下這段往事的時候,你覺得她還同意當年的想法嗎?
⑨你看爸爸聽了“我”當時的想法,想了想,笑了笑說,“也許,你的想法更美些。”在這里,爸爸想了些什么?笑的是什么?
(女兒的話可能也勾起了父親的童年回憶,天真、可愛的想法可能也令他似曾相識。所以,從他的話中體現出對女兒的寬容、呵護。)
⑩我的幼稚心靈中卻充滿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對爸爸說:“不是的……”(想一想:“我”為什么會有和大人不同的想法。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⑾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當中年時期的林海音在回憶起這段往事的時候,她當時的想法可能從現實的眼光來看已經不再有了,這就像是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也已經不會再做了。再來讀一讀這段話。
生齊讀: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回憶童年
1.“追問駱駝去處”
(1)師:在作者描述的童年往事當中,有一件事大家有沒有注意?(與媽媽一起談論夏天駱駝到哪兒去了。)
誰來把這段文字讀一讀? 自由朗讀這個片段。
師:媽媽說“總是問,總是問,你這孩子!”看看這篇文章,林海音都問了些什么?她除了問“夏天駱駝到哪兒去了”還問了什么?
(2)從“總是問,總是問”聯系全文內容,想想,“我”可能還會問些什么?
(她還問爸爸領頭的駱駝為什么要掛鈴鐺。駱駝吃草料為什么要交錯地磨來磨去?這些駱駝是從哪里來的?,駱駝為什么夏天不來,秋天不來,一直要等到冬天才來?什么駱駝的毛會拖到自己的肚皮底下而沒人幫它們剪呢?
(3)延伸:童年的林海音問題真多啊!媽媽既然說她“總是問、總是問”,很顯然,她問的問題肯定不僅僅是關于駱駝的。我們都是孩子,你以一個孩子的視角,想一想,她可能還會問些什么?
(太陽為什么每天總是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為什么知了總是在夏天“知了知了”地叫個不停?母雞為什么會下蛋,公雞為什么早晨會啼叫?)
這些問題你們問得并不奇怪。的確是這樣,作者在她的《城南舊事》這本書當中,也寫到了自己“總是問、總是問”的情景。我們來看一看這段話,自己讀一讀。
出示文字,生自由讀.
“爸,什么叫做賊!”
“賊?”爸爸奇怪地望著我。“偷人東西的就叫賊。”
“賊是什么樣子?”
“人的樣子呀!一個鼻子倆眼睛。”媽回答著,她也奇怪地望著我:
“怎么問起這個來了?”
“隨便問問!”
我說著拿了小板凳來放在媽媽的腳下,媽媽就趕我:
“去,屋里跟小妹妹玩去,不要在這里打岔。”
我忍不住又問媽:
“媽,賊偷了東西,他放在哪里去呢?”
“把那些東西賣給專收賊贓的人。”
“收賊贓的人什么樣兒?”
“人都是一個樣兒,誰腦門子上也沒刻著哪個是賊,哪個又不是。”
“所以我不明白!”我心里正在納悶兒一件事。
“你不明白的事情多著呢!上學去吧,我的傻丫頭!”
(4)師:童年的林海音真的是什么都問,就像媽媽說的“總是問、總是問”。哎,為什么童年時的林海音“總是問、總是問”?(體會到“我”的好奇心和對駱駝的喜愛。)
師: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對她的問題那么有耐心,而且能回答。你看這些問題,媽媽她怎么說的——“你不明白的事多著呢,上學去吧,傻丫頭。”這所有的問題,當作者中年時再想起來,你覺得她還想問嗎?
(5)分角色感情朗讀。師:很多問題可能已經不會再問,有些問題即使到中年也仍然沒有找到答案,但是可能她也不會再問了。就像作者在文中所寫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不會做了,滿腦子的童年時代的問題也不會問了。
生齊讀: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二、繼續品讀,懷念童年
這么多的為什么,長大后的“我”還會再問嗎?“學駱駝咀嚼”、“想替駱駝剪毛”這些事還會再做嗎?請找出文中相應的自然段。
(1)自由朗讀,體會情感。
(2)全班交流:
a.“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了。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①時光匆匆,一去不復返,每個人都得長大,童年也就一去不還了。
②童年可以有漫無邊際的想法,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長大后卻離我們漸行漸遠。
③那些童年往事僅管傻,僅管幼稚,卻都是我們最美好的回憶。
b.“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寫,又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又聽見緩緩悅耳的駝鈴聲。童年重臨于我的心頭。”(當“我”又看到冬陽下的駱駝隊,觸景生情,就又想起了那段難忘的童年生活。)
師:是啊,不光是“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當作者已是人到中年,當她已是人在中國臺灣,可能會產生更多的人生感觸。比如,當她再一次想起那掛在駱駝脖子上的鈴鐺,當她再一次想起那垂在駱駝肚皮底下的長長的毛,當她再一次想起童年時那滿腦子的問題,她可能會怎么說?將作者想說的話寫在這一段文字的后面。
c.細細品讀這兩個句子,體會作者情感。
所有從前做的傻事都不會再做了,所有童年時非常幼稚的想法都不會再有了,那滿腦子的問題現在也不會再問了。就像那位同學所說的,現在再回想起過去的那些,心里掠過一種淡淡的感傷。(板書:淡淡的感傷)但這種感傷不是痛哭流涕,我們剛才甚至一直在笑著談、笑著讀這些文字,這種感傷是那么淡,那么輕,就像一縷煙,流動在文章的字里行間。在這淡淡的感傷背后,我們更多的是感受到了什么?(對童年生活的留戀!)
d.帶著感悟有感情地朗讀。師:是的,一種深深的懷念。(師板書:深深的懷念)我們再來讀一讀文章的最后一段文字,來感受這一份淡淡的感傷和深深的懷念。
生齊讀: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三、總結全文,珍惜童年
師:冬陽下的駱駝隊緩緩地走來了,走來了,響著悅耳的駝鈴聲,這一切是作者無數次在腦海中浮現出的畫面,是作者關于童年生活最為清晰的記憶。我們還記得課文的題目嗎?
生(齊讀):冬陽童年駱駝隊
師:再來讀一讀,讀出作者的這一份淡淡的感傷、深深的懷念。
生(深情地,舒緩地):冬陽童年駱駝隊
師:真好。在作者的記憶當中,這一幅畫面已經成為作者童年生活的象征。品讀此文,我們就像是在靜靜地品嘗一杯淡淡的清茶,又像是在欣賞一朵淡淡的小花。我們在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的同時,也感受到了那份蘊藏在字里行間的深情。如果我們有第二個童年,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也許我們就不會有這么多的人生感觸。可是,每個人都要長大。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也許這種感受對作者來說太值得珍惜了,所以被寫進了小說里,后來又被拍進了電影里。
四、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抄寫喜歡的句子。 2.寫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
3.推薦閱讀小說《城南舊事》。
冬陽·童年·駱駝隊 篇3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本文是小說《城南舊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作者以樸實純真的筆調,夢境般的語言,把我們帶到一個特定的環境,去看一個孩子童年的側影,其中景和情既清晰,又那么朦朧。駱駝隊是留在作者童年里鮮明的記憶,它們脖子上的鈴聲,則是童年中美妙的音響。就在這種淡淡的回憶中,我們真切地看到了作者對童年的魂牽夢縈,對早已走遠的童年的依依流連。
課文圍繞著駱駝隊,寫了怎樣看駱駝咀嚼,怎樣和爸爸談關于駱駝脖子上掛鈴鐺的事,怎樣想為駱駝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怎樣好奇地問夏天駱駝到哪兒去了。這些看似小小的卻很有童趣的事,像一個一個的鏡頭,隨著作者娓娓的敘述,展現在讀者的面前,讓人感到作者充滿了童真的童年生活是那樣的美好,它可能有一點單調,但是有了駱駝隊,有了清脆的鈴鐺聲,有了對駱駝隊的思念,一切又變得妙不可言。
選編這篇文章,目的是使學生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并積累語言。
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圍繞關于“駱駝隊”的回憶來表現童年生活的表達方法。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磨來磨去,大鼻孔里冒著熱氣,白沫子沾在胡須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
今天生活在城里的孩子,能看到駱駝是不大容易的事,在舊北京卻經常可以看到冬天里拉煤的駱駝隊。因為爸爸買煤,使“我”有機會細細地看這樣一種大個動物。“我”看得多細呀,看它們的臉,看它們的牙,看它們咀嚼的動作,看它們的大鼻孔,看它們的胡須;看得多入神啊,看著看著,自己的牙齒都動起來。看著看著,就喜歡上了它們,雖說覺得長得丑,卻并沒有厭惡的意思,這是一個孩子真實的想法。孩子好奇的表情躍然紙上,孩子天真的神態也展露無遺。
②夏天來了,再不見駱駝的影子,我又問媽媽:“夏天它們到哪里去?”
這句話顯然問得沒頭沒腦,所以媽媽才問:“誰?”正是這看似沒頭沒腦的話,才把小小“我”內心對駱駝隊的思念表現出來了。因為思念駱駝,頭腦里滿是駱駝的事情,所以情不自禁地把心里想的問題問了出來。
③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童年卻一去不還了。
暑去寒來,駱駝隊來了又走了,走了又來了,童年也在這歲月的流逝中遠去了。童年的幼稚不再,童年的故事不再。這句話清晰地傳達出作者對童年的眷戀,我們仿佛能聽見她輕輕的嘆息,對時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嘆。
④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寫,又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又聽見緩緩悅耳的駝鈴聲。童年重臨于我的心頭。
作者童年那段日子顯然永遠留在她的記憶中,讓她懷念不已,讓她回味不已。在回憶中,發現童年的一切,并沒有走遠,駱駝隊仿佛就在眼前,駝鈴聲仿佛也響在耳邊,童年的一切,又在心頭出現。
(2)對詞語的理解。
反穿大羊皮:過去人們穿的羊毛朝外的一種皮襖。
重臨:重新到來。
二、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氈帽、優質、咀嚼、交錯、沙漠、寂寞、棉襖、駝絨、袍子、傻事”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作者懷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4.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抄寫喜歡的句子。
三、教學建議
1.本文教學的重點之一是讓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唯有充分調動學生的讀書興趣,才能體會童年的美好,感受作者的情感,領略語言的特點。因此,可采用以下思路展開教學:
第一,激發興趣,喚起學生讀書的欲望。
從課題入手,讓學生說說讀了這個課題有什么想法。這類課題學生在課本上第一次接觸到,他們會有一些新的想法,比如,覺得這個課題很特別、很有意思;聯想到冬天的太陽、緩緩行進的駱駝隊;聯想到詩,感受到節奏感和語言的美好等等。在學生對課文有了強烈的閱讀期待的時候,閱讀興趣就會被激發起來。
第二,充分自讀,讀熟課文,了解內容。
激發起學生讀書的欲望,就讓他們自主充分地讀書,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然后思考:圍繞著童年生活,作者寫了哪幾個片段。充分自學后,小組同學互相當老師,檢查讀文,交流讀書所得,理清文章脈絡,從而體會到,文章看起來寫的事很多,卻都是圍繞著駱駝隊來寫的。
第三,品賞朗讀,感悟語言,體會真情。
在學生熟讀課文、對課文內容有所把握后,說說駱駝給“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請學生選擇重點部分進行朗讀,并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在與同學交流的時候,可以先說說哪一部分為重點部分,然后把這一部分朗讀給同學聽,同學們進行自由評價。在評價中相機引導學生體會語言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感情。
2.本課語言純樸,作者的感情多融在這純樸的語言中。指導學生反復朗讀,才能更好地從這純樸的語言中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前面回憶部分,要注意讀好“我”和爸爸、媽媽對話的部分,讀出小小的“我”天真和幼稚的想法,以及對駱駝的思念;后面兩段寫了我寫《城南舊事》的原因,直接抒發了“我”對童年的留戀,要通過朗讀,準確地表達作者這種感情。
3.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咀嚼”的“嚼”讀jué,“慢慢地嚼”的“嚼”讀jiáo。“卸”9畫,第7筆是“提”,“傻”的右上部分里面不是“夕”。
4.可以結合課文中的“就這樣,我寫了一本《城南舊事》”一句話和課后的資料袋,推薦學生讀《城南舊事》,也可以集體閱讀《城南舊事》的片段,以激發學生閱讀成本書的興趣。
四、教學案例
片段:
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師:在課文的結尾處,作者說: “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走在冬陽下的駱駝隊,在別人看來,也許是普通的,卻給童年的作者帶來了無盡的樂趣。我讀過作者的《城南舊事》,她所想念的人物里面,有一個和她年齡相仿的女孩,名叫妞兒。妞兒的童年就沒有作者那樣美好,她沒有自己的父母,養父母也不疼愛她。和作者的一段交往,也許是妞兒童年最美好的日子了,可惜她只有悲慘的童年,沒機會長大。想讀讀關于妞兒的故事嗎?
五、相關鏈接
城南舊事(節選)
林海音
忽然一連幾天,橫胡同里見不到妞兒了,我是多么的失望,站在那里等了又等。我慢慢走向井窩子去,希望碰見她,可是沒有用。下午的井窩子沒那么熱鬧了,因為送水的車子都是上午來,這時只有附近人家自己推了裝著鉛桶的小車子來買水。
我看見長班老王也推了小車子來,他一趟一趟來好幾趟了,見我一直站在那里,奇怪地問我:“小英子,你在這兒發什么傻?”
我沒有說什么,我自己心里的事,自己知道。我說:
“秀貞呢?”我想如果等不到妞兒,就去找秀貞,跨院里收拾得好干凈了。但是老王沒理我,他裝滿了兩桶水,就推走了。
我正在猶豫著怎么辦的時候,忽然從西草廠口上,轉過來一個熟悉的影子,那正是妞兒,我多高興!我跑著迎上去,喊道:“妞兒!妞兒!”她竟不理我,就像不認識我,也像沒聽見有人叫她。我很奇怪,跟在她身邊走,但她用手輕輕趕開我,皺著眉頭眨眼,意思叫我走開。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她身后幾步遠有一個高大的男人,穿著藍布大褂,手提著一個臟了的長布口袋,袋口上露出來我看見是胡琴。我想這一定是妞兒的爸爸。妞兒常說“我怕我爹打”“我怕我爹罵”的話,我現在看那樣子就知道我不能跟妞兒再說話了,便轉身走回家,心里好難受。我口袋里有一塊畫石,可以在磚上寫出白字來,我掏出來,就不由得順著人家的墻上一直畫下去,畫到我家的墻上。心里想著如果沒有妞兒一起玩,是多么沒有意思呢!
我剛要叫門,忽然聽見橫胡同里咚咚咚有人跑步聲,原來是妞兒氣喘著跑來了,她匆匆忙忙神色不安地說:“我明兒再來找你。”沒等我回答,她就又跑回橫胡同了。
第二天早晨,妞兒來找我,我們在西廂房里,蹲下來看小油雞。掀開藤箱蓋子,我們倆都把手伸進去摸小雞的羽毛,這樣摸著摸著,誰也沒說話。我本是要說話的,但是沒有出聲,只是心里在問她:“妞兒,為什么好多天沒來找我?”“妞兒,是你爸爸很厲害不許你來嗎?”“妞兒,昨天為什么不許我跟你說話?”“妞兒,你一定有什么難受的事吧?”真奇怪,這些話都是我心里想的,并沒有說出口,可是她怎么知道的,竟用眼淚來回答我?她不說話,也不用袖子去抹眼,就讓眼淚滴答滴答落在藤箱里,都被小油雞和著小米吃下去了!我不知怎么辦好了,從側面正看見她的耳朵,耳垂上扎了洞用一根紅線穿過去,妞兒的耳朵沒有洗干凈,邊沿上有一道黑泥。我再順著她的肩膀向下看,手腕上有一條青色的傷痕,我伸手去撩起她的袖口看,她這才驚醒了,嚇得一躲閃,隨著就轉過頭來向我難過地笑笑。早晨的太陽,正照到西廂房里,照到她的不太干凈的臉上,又濕又長的睫毛,一閃動,眼淚就流過淚坑淌到嘴邊了。
忽然,她站起來,撩開袖口,撩起褲角,輕輕地說:
“看我爸爸打的!”
我是蹲著的,伸出手正好摸到她的腿上那一條條腫起的傷痕。我輕輕地摸,倒惹得她哭出聲音來了。她因為不敢放聲,嚶嚶地小聲哭,真是可憐。我說:“你爸爸干嗎打你?”
她當時說不出話來,哭了好一會兒才說:
“他不許我出來玩。”
“是因為在我家呆太久了?”
妞兒點點頭。
因為在我家玩久了,害得她挨打,我又難過,又害怕,想到那個高大的男人,我不由得說:
“那么你快回去吧!”她站著不動,說:
“他一早出去還沒回來。”
“那么你媽呢?”
“我媽也擰我,她倒不管我出來的事。爸爸也打她。打了她,她就擰我,說是我害的。”妞兒哭了一陣子好些了,又跟我說這說那的,我說我從來沒見過她的媽媽,妞兒說她的媽媽有點跛,一天到晚就是坐在炕頭上給人縫補衣服賺錢。
我告訴妞兒,我們從前不住在北京,是從一個很遠的島上來的,她也說:
“我們從前也不住在這兒,我們住在齊化門那邊。”
“齊化門?”我點點頭說,“我知道那地方。”
“你怎么會也知道齊化門呢?”妞兒奇怪地問我。
我想不出我是怎么知道的,但我的確知道,好像有什么人大清早曾帶我去過那里,而且我也像看見了那里的樣子似的,不,不,不是,我所看見的很模糊,也許那是一個夢吧?因此我就回答妞兒說:“我夢見過那個地方,有沒有城墻?有一天,有一個女人抱著一個包袱,大清早上,偷偷地向城墻走去……”
“你是講故事吧?”
“也許是故事,”我斜著頭又深深地想了想,“反正我知道齊化門就是了。”
妞兒笑了笑,手伸過來摟著我的脖子,我的手也伸過去摟住她的。但當我捏住她的肩頭,她輕輕喊了一聲“痛!痛!”
我的手連忙松開,她又皺著眉說:“連這兒都給抽腫了!”
“什么抽的?”
“撣子。”停了一下她又說:“我爸,還有我媽,他們……”但她頓住不說了。
“他們怎么樣?”
“不說了,下回再跟你說。”
“我知道,你爸爸教你唱戲,要你賺錢給他們花。”這是我聽宋媽跟媽媽講過的,所以一下子就給說出來了。“要你賺錢還打你,憑什么!”我說到后來氣憤起來了。
“喝喝,你瞧你什么都知道,我不是要跟你說唱戲的事,你哪兒知道我要跟你說什么呀!”
“到底要說什么呢?說嘛!”
“你這么著急,我就不說了。你要是跟我好,我有好些話要跟你說,就是不許你跟別人說,也別告訴你媽。”
“我不會,我們小聲地說。”
妞兒猶豫了一會兒,伏在我的耳旁小聲而急快地說:“我不是我媽生的,我爸爸也不是親的。”
她說得那樣快,好像一個閃電過去那么快,跟著就像一聲雷打進了我的心,使我的心跳了一大跳。她說完后,把附在我耳旁的手挪開,睜著大眼睛看我,好像在等著看我聽了她的話,會怎么個樣子。我呢,也只是和她對瞪著眼,一句話也說不出。
我雖然答應妞兒不講出她的秘密,可是妞兒走了以后,我心里一直在想著這件事,我越想越不放心,忽然跑到媽媽面前,愣愣地問:
“媽,我是不是你生的?”
“什么?”媽奇怪地看了我一眼,“怎么想起問這話?”
“你說是不是就好了。”
“是呀,怎么會不是呢?”停一下媽又說,“要不是親生的,我能這么疼你嗎?像你這樣鬧,早打扁了你了。”
我點點頭,媽媽的話的確很對,想想妞兒吧!“那么你怎么生的我?”這件事,我早就想問的。
“怎么生的呀,嗯……”媽想了想笑了,胳膊抬起來,指著胳肢窩說:
“從這里掉出來的。”
說完,她就和宋媽大笑起來。
冬陽·童年·駱駝隊 篇4
課題
6 冬陽 童年 駱駝隊
第(2)課時
課型
新授課
修改意見
教學目標
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里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教
材
分
析
重點
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里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里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教具
課件
課件
教
學
過
程
一、深入感悟課文內容, 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1、學習“學駱駝咀嚼”的片斷
①反復讀第4自然段,細細地品味,畫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詞句,簡單地寫出自己的體會感悟,然后帶著自己的理解試著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本段。
課件出示:我站在駱駝的面前,看它們吃草料咀嚼的樣子,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后來磨去,大鼻孔里冒著熱氣,白沫子沾滿在胡須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
②全班交流。(從駱駝咀嚼的樣子中體會作者觀察仔細、描述生動;抓住最后一句從作者學駱駝咀嚼,體會童真童趣、體會“我”的傻樣)
③總結學法:反復讀、品味→畫詞句寫感受→有感情朗讀。
2、分小組合作學習后三個片斷
①從后三個片斷中選擇最感興趣的一個片斷,用上述方法分小組合作學習。
②同興趣的同學自愿結合小組,互相交流、探討。
③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3、猜測掛鈴鐺的原因
課件出示:老師教給我,要學駱駝,沉得住氣。看它從不著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總會到的,總會吃飽的。駱駝隊伍過來時,你會知道,打頭兒的那一匹,長脖子底下總系著一個鈴鐺,走起來,“鐺、鐺、鐺”地響。
爸爸告訴我,駱駝很怕狼,因為狼會咬它們,所以人類給它帶上鈴鐺,狼聽見鈴鐺的聲音,知道那是有人類在保護著,就不敢侵犯了。“不是的,爸!它們軟軟的腳掌走在軟軟的沙漠上,沒有一點聲音,你不是說,它們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聲不響地咀嚼著從胃里反芻出來的食物嗎?一定是拉駱駝的人類,耐不住那長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給駱駝帶上了鈴鐺,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從“想象鈴鐺用處”片斷中體會“我”大膽豐富的想象力及童心的天真、幼稚和爸爸的認同)
4、看駱駝脫毛
課件出示:冬天快過完了,春天就要來,太陽特別地曖和,暖得讓人想把棉襖脫下來。可不是么?駱駝也脫掉它的絨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塊一大塊地從身上掉下來,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們剪一剪,因為太不整齊了。拉駱駝的人也一樣,他們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脫下來了,搭在駱駝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鈴鐺在輕松的步伐里響得更清脆。(從“想替駱駝剪毛”片斷中體會作者敘述的真實,描寫的逼真)
5、夏天見不到駱駝感到奇怪
6、課件出示:夏天來了,再不見駱駝的影子,我又問媽:“夏天它們到哪兒去?”“誰?”“駱駝呀!”媽媽回答不上來了,她說:“總是問,總是問,你這孩子!”(從“追問駱駝去處”片斷體會作者好奇心和對駱駝的喜愛,之中穿插對一些語句的感情朗讀)
7、分角色朗讀
8、思考:課文中“我”問媽媽駱駝夏天到哪里去,媽媽也回答不出來。想想看,駱駝夏天可能到哪里去了?
二、學習最后兩段,體會懷念之情
這些童年生活的片斷,像一朵朵潔白的浪花,翻滾向前匯成了一條記憶的長河,以至于多年以后仍然記憶猶新。
1、齊讀課文最后兩段
2、你讀懂了什么?從什么地方體會到的?
3、引導學生理解“童年一去不還”和“童年重臨于我的心頭”(童年“一去不還”是因為“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來了”,說明時間過得很快,轉眼“我”已長大,不再是童年了;“童年重臨我的心頭”,這個“童年”是指童年時那段有趣、難忘的生活,是因為當“我”又看到冬陽下的駱駝隊時,觸景生情,不禁想起兒時的那段難忘的生活)
三、拓展延伸──說童年
童年是美好的,光陰是寶貴的,這正是這篇課文要向我們訴說的。而你此時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許多有趣的經歷呢?(鼓勵學生說自己的童年趣事)
四、總結全文
1、(歌曲《童年》再次響起)教師總結:“釣龍蝦”、“捉知了”、“學游泳”……甚至咱們還煮過西瓜。回想起童年多彩多姿的故事,每個人臉上都會露出一抹甜甜的笑,因為童真,因為幼稚,更因為它匆匆易逝。孩子們把握好自己的美好時光,讓我們生活的每一天都色彩斑斕,也讓它成為明天最美的記憶。
2、(課件出示書的封面)最后,在這歡快的旋律中老師給你們推薦兩本書,一本是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另一本則是高爾基的《童年》,這兩本書都非常的棒,大家可別錯過了這寫好書。
反復讀第4自然段,細細地品味,畫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詞句,簡單地寫出自己的體會感悟
運用學法:反復讀、品味→畫詞句寫感受→有感情朗讀。分小組合作學習
猜測掛鈴鐺的原因,體會“我”大膽豐富的想象力及童心的天真、幼稚和爸爸的認同。
作業設計
1、 朗讀課文。
2、 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抄寫喜歡的句子。
板
書
設
計
6 冬陽 童年 駱駝隊
學駱駝咀嚼
冬陽 童年 駱駝隊 駝鈴的遐想 懷念童年
駱駝脫皮毛
追問駱駝隊
教
后
反
思
使用本教案在課堂教學中的感覺:a、好的地方。 b、碰到的問題。 c、今后再教本節課的設想。
冬陽·童年·駱駝隊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氈帽、優質、咀嚼、交錯、沙漠、寂寞、棉襖、駝絨、袍子、傻事”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作者懷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4.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抄寫喜歡的句子。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圍繞關于“駱駝隊”的回憶來表現童年生活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最后兩段。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1.教師 多媒體課件
2.學生 收集作者的相關信息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歌曲激情,解釋課題
1.上課前,咱們先一起來聽一支歌。《送別》
2.這是電影《城南舊事》的主題曲《送別》,小說《城南舊事》是中國臺灣著名女作家林海音所著,“資料袋”介紹得很詳細,請同學們自讀了解。全班交流課前收集的相關信息。
3.(板書課題)這個題目與我們平時學過的課文題目有何不同?(題目的三個詞語中間有兩個間隔符號)。
讀了這個課題有什么想法?(聯想到在溫暖的冬陽下,一群駱駝隊從遠處走來,駝鈴聲悅耳動聽,童年的“我”站在旁邊靜靜地看著。)
師:這個題目把三種事物編織在一起,充滿詩情畫意,會令我們產生許多遐想。今天就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回憶他那充滿稚氣的童年往事吧,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理清思路
1.指名分段讀課文,要求讀正確、流利。
注意指導學生區分:“咀嚼”的“嚼”讀jué,“慢慢地嚼”的“嚼”讀jiáo。
2、課文以什么順序記敘了作者的童年生活?(課文以季節的推移為順序記敘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3、作者回憶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幾個片斷,分別在課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1—4)冬天“我”看駱駝咀嚼。
(5—9)和爸爸談關于駱駝脖子上掛鈴鐺的事。
(10)想為駱駝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
(11—14)問夏天駱駝到哪兒去了。
(15—16)作者懷念童年生活。
三、深入感悟課文內容, 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1、師:課文圍繞著駱駝隊來寫的,駱駝給“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在每一個片斷里都有描述,請默讀課文,找出這些描述,在旁邊批注自己的閱讀感受。(生默讀批注)
2.交流“看駱駝咀嚼”的片斷
指讀找出的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然后帶著自己的理解試著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我站在駱駝的面前,看它們吃草料咀嚼的樣子,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后來磨去,大鼻孔里冒著熱氣,白沫子沾滿在胡須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
今天生活在城里的孩子,能看到駱駝是不大容易的事,在舊北京卻經常可以看到冬天里拉煤的駱駝隊。因為爸爸買煤,使“我”有機會細細地看這樣一種大個動物。從對駱駝的描寫,可以看出我看得很仔細、很入神。看著看著,就喜歡上了它們,雖說覺得長得丑,卻并沒有厭惡的意思,這是一個孩子真實的想法。孩子好奇的表情躍然紙上,孩子天真的神態也展露無遺。
3.交流“駱駝脖子上掛鈴鐺”的片斷
老師教給我,要學駱駝,沉得住氣。看它從不著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總會到的,總會吃飽的。駱駝隊伍過來時,你會知道,打頭兒的那一匹,長脖子底下總系著一個鈴鐺,走起來,“鐺、鐺、鐺”地響。
爸爸告訴我,駱駝很怕狼,因為狼會咬它們,所以人類給它帶上鈴鐺,狼聽見鈴鐺的聲音,知道那是有人類在保護著,就不敢侵犯了。“不是的,爸!它們軟軟的腳掌走在軟軟的沙漠上,沒有一點聲音,你不是說,它們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聲不響地咀嚼著從胃里反芻出來的食物嗎?一定是拉駱駝的人類,耐不住那長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給駱駝帶上了鈴鐺,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從“想象鈴鐺用處”片斷中可以體會出“我”大膽豐富的想象力及童心的天真、幼稚)
4、交流“看駱駝脫毛”片斷
駱駝也脫掉它的絨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塊一大塊地從身上掉下來,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們剪一剪,因為太不整齊了。
(從“想替駱駝剪毛”片斷中體會作者敘述的真實,描寫的逼真)
5、交流“夏天見不到駱駝”片斷。
①夏天來了,再不見駱駝的影子,我又問媽:“夏天它們到哪兒去?”
(從“追問駱駝去處”片斷體會作者好奇心和對駱駝的喜愛)
這句話顯然問得沒頭沒腦,所以媽媽才問:“誰?”正是這看似沒頭沒腦的話,才把小小“我”內心對駱駝隊的思念表現出來了。因為思念駱駝,頭腦里滿是駱駝的事情,所以情不自禁地把心里想的問題問了出來。
②分角色朗讀
③思考:想想看,駱駝夏天可能到哪里去了?
四、課堂小結
這些片斷可以看出駱駝隊是留在作者童年里鮮明的記憶,我們真切地看到了作者對童年的依依流連。
五、課外作業
1、抄寫生字。抄寫喜歡的句子。
2、完成部分練習冊。
3、基礎練習:多音字——省、角、盡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作者回憶童年的那些片斷?(生交流)這些童年生活的片斷,像一朵朵潔白的浪花,翻滾向前匯成了一條記憶的長河,以至于多年以后仍然記憶猶新。
二、學習最后兩段,體會懷念之情
1.齊讀課文最后兩段。
2.你讀懂了什么?
3.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童年卻一去不還了。
童年在歲月的流逝中遠去了。童年的幼稚不再,童年的故事不再。這句話清晰地傳達出作者對童年的眷戀,我們仿佛能聽見她輕輕的嘆息,對時光流逝的感嘆。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寫,又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又聽見緩緩悅耳的駝鈴聲。童年重臨于我的心頭。
作者童年那段日子顯然永遠留在她的記憶中,讓她懷念不已,讓她回味不已。在回憶中,發現童年的一切,并沒有走遠,駱駝隊仿佛就在眼前,駝鈴聲仿佛也響在耳邊,童年的一切,又在心頭出現。
三、指導朗讀
前面回憶部分,要注意讀好“我”和爸爸、媽媽對話的部分,讀出小小的“我”天真和幼稚的想法,以及對駱駝的思念;后面兩段寫了我寫《城南舊事》的原因,直接抒發了“我”對童年的留戀,要通過朗讀,準確地表達作者這種感情。
四、拓展延伸──說童年
童年是美好的,光陰是寶貴的,這正是這篇課文要向我們訴說的。而你此時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許多有趣的經歷呢?(鼓勵學生說自己的童年趣事)
五、總結全文
1.(歌曲《送別》再次響起)教師總結:回想起童年多彩多姿的故事,每個人臉上都會露出一抹甜甜的笑,因為童真,因為幼稚,更因為它匆匆易逝。孩子們把握好自己的美好時光,讓我們生活的每一天都色彩斑斕,也讓它成為明天最美的記憶。
2.老師給你們推薦兩本書,一本是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另一本則是高爾基的《童年》,這兩本書都非常的棒,大家可別錯過了這寫好書。如果你發現了其他有關童年生活的文章,請推薦到班級網站共享。
六、課外作業
1、抄寫詞語。聽寫詞語。
2、完成全部練習冊。
3、基礎練習:反義詞——增加、幼稚、寂寞、清脆、暖和、安靜
4、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冬陽·童年·駱駝隊 篇6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了解作者童年時對駱駝的關注,想象課文描寫的童年生活畫面。
2、能通過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之情,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2、領悟作者圍繞關于“駱駝隊”的回憶來表現童年生活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詞,回顧童年的幾件往事。
1、復習生字詞。
2、回顧童年的幾件往事。
學生匯報,教師相機板書。
板書:看咀嚼
談鈴鐺
想剪毛
問去向
二、精讀感悟,解讀童年幾件往事。
(一)看咀嚼
先讓學生自由讀第四自然段,說說這一段主要寫什么?
1.在文中找出描寫駱駝咀嚼樣子的句子。
出示: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磨來磨去,大鼻孔里冒著熱氣,白沫子沾在胡須上。
2.課文從哪幾個方面描寫駱駝吃草時候的情景?
學生匯報:
外貌、神態、動作
教師相機指導學生找出相應的句子。
3、出示“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
(1)你怎么理解句子中的三個“那樣”?
(2)比較句子:
丑的臉,長的牙,安靜的態度。
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
如果把這三個“那樣”去掉,再讀讀,感覺有什么不同呢?
4、體會作者對駱駝的喜愛之請。
例如:
作者小時侯為什么這樣仔細地觀察駱駝咀嚼?
(二)談鈴鐺
1、想想作者和爸爸對鈴鐺的作用分別有著怎樣的看法?
學生匯報,教師隨學生回答相機指導。
2、“我”為什么會有和大人不同的想法,從中你感受到什么?
學生匯報,教師隨學生回答相機指導。
3、請發揮一下自己的想象力,談談自己對鈴鐺作用的看法。
(三)小結學習看咀嚼和談鈴鐺的方法,
1、讀文段;2、讀畫面,析句子,想畫面;3、體會感情。
(四)根據學習方法和學習提示,讓學生自學想剪毛和問去向,再集體交流。
學習提示:
1、駱駝也脫掉它的舊駝絨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塊一大塊地從身上掉下來,垂在肚皮底下。
此刻的小英子看到了,她想怎樣呢?
2、11—14自然段是我和媽媽的對話,自由讀,想想那段對話圍繞什么來寫?
3、想想那段對話圍繞什么來寫?
4、體會作者對駱駝的感情。
集體交流:
想剪毛:
1、師引讀:
冬天快過完了,春天就要來了,太陽特別曖和,拉駱駝的人把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都脫下來了,搭在駱駝背的小峰上。駱駝也脫掉它的舊駝絨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塊一大塊地從身上掉下來,垂在肚皮底下。
此刻的小英子看到了,她想怎樣呢?
解釋:反穿大羊皮
2、出示:
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們剪一剪,因為太不整齊了。
3、品讀句子,體會感情。
問去向:
師:11—14自然段是我和媽媽的對話,自由讀,想想那段對話圍繞什么來寫?
1、想想那段對話圍繞什么來寫?
2、體會作者對駱駝的感情。
3、分角色朗讀。
(五)品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體會對童年的懷念之情。
1、找出有關的句子。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童年卻一去不還了。”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寫,又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又聽見緩緩悅耳的駱駝聲。童年又重領于我的心頭。”
2、細細地品讀這些句子,從中你讀出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三、總結
1、童年是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要去好好珍惜,它會成為我們人生最美好的回憶。
2、重讀課文題目,再一次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之情。
四、布置作業
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板書設計:
冬陽·童年·駱駝隊
看咀嚼
對童年生活的懷念談鈴鐺
想剪毛
問去向
冬陽·童年·駱駝隊 篇7
知識技能目標:
1、學習掌握生字詞——交錯、幼稚、寂寞等,找出描寫特別的句子,熟讀成誦。鼓勵學生課余讀讀小說《城南舊事》。
2、讀懂課文,了解作者童年時對駱駝的關注,想象課文描寫的童年生活畫面。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通過重點詞句的理解,理解課文內容。
情感態度目標:體會作者精細的描寫,感悟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之情。珍惜自己的幸福童年生活。
教學重難點:學習作者細致的描寫,理解細致描寫下飽含的濃情。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1、學生自讀課后的資料袋,了解文章的一些基本背景。
2、讀課題,閉上眼睛想一想,說說你腦海中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三個詞語能在學生的頭腦中組合出無數的畫面,教師要鼓勵學生流暢地說出自己的想象。想想上學期學的《小橋-流水-人家》,比較揣摩標題的特色。
二、習讀課文,理解大意。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準課文中的生字和新詞。
2、說說課文寫了作者童年時的哪些事情?朗讀相應的部分。(引導學生用小標題形式總結。)
(1)看駱駝咀嚼。
(2)看駱駝脫皮毛。
(3)關于鈴鐺的遐想。
(4)懷念駱駝隊。
3、再讀課文,覺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讀幾遍,盡力在腦海中留下永久的印記。
三、深入閱讀,感悟童年。
1、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最有意思是什么?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2、課堂交流,隨機指導。 主要找到細節描寫,并引導學生學習寫法,當場進行仿寫練習。如:
(1)我站在駱駝的面前,看它們咀嚼的樣子: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
(2)我幼稚的心靈中卻充滿了和大人們不同的想法,我對爸爸說:“不是的……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3)駱駝也脫掉了它的舊駝毛袍子啦!……因為太不整齊了。
……基本方法是學生匯報,朗讀,說看法,老師點評,學習細節描寫,進行相關仿寫。
四、作業:
1、選擇喜歡的一個或幾個自然段背誦。
2、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寫寫自己觀察小動物的一個場面。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研讀交流,感悟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
1、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課后思考題——駱駝給“我”留下怎樣的印象?結合課文的描寫說。
2、學生品讀感悟,在學習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者看法。
3、課堂交流,隨機指導。
(1)童年可以有漫無邊際的想法。
①找出有關的句子。
如:不是的,爸!他們軟軟的腳掌走在軟軟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 (你自己的)
②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
(2)童年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 (你自己曾做的)
找出有關的句子。
如:我站在駱駝面前,看他們咀嚼的樣子……
(3)童年很快就過去了,過去就不會回來了。
①找出有關的句子。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童年卻一去不還了。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寫,又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又聽見緩緩悅耳的駱駝聲。
童年又重領于我的心頭。
②細細地品讀這些句子,從中你讀出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淡淡的憂傷
暖暖的心情
失落和懷念
……
③帶著自己感悟有感情地朗讀。
二、吟誦課文,回味童年。
1、輕聲吟誦課文,體會作者對童年的感情。
2、選擇喜歡的段落背誦。
三、拓展延伸,珍惜童年。
1、小作文練習寫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寫小小事小物,能打動自己,才可能打動他人。)
2、課外用一個月的時間閱讀《城南舊事》。
板書設計:
6、冬陽 · 童年 · 駱駝隊
淡淡的憂傷與失落
無限的懷念與喜愛
自己的童年滋味——
冬陽·童年·駱駝隊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掌握多音字“嚼”;能正確讀寫“咀嚼、幼稚、寂寞、重臨”等詞語,觀摩研討課《冬陽童年駱駝隊》教學設計、反思、研討課記錄。
2、理解課文內容,結合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作者懷念童年的思想情感,并揣摩這種情感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4、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抄寫喜歡的句子。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結合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作者懷念童年的思想情感,并揣摩這種情感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回顧課文,導入新課
1、復習:如果說《冬陽·童年·駱駝隊》是一組畫面,那么,請回憶這幅組圖包含了哪幾幅小畫面。
2、導入:作者是怎樣將這幾件趣事串聯在一起的?從這些有意思的往事中,你又讀到了一個怎樣的林海音呢?
二、品讀課文,體會趣事
導入:上節課我們一起了解了作者童年的往事,是不是覺得很有意思?那就拿起筆來,選擇你覺得最有趣的一件事讀一讀,并做上讀書記號,可以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可以標注自己不懂的地方,在旁邊用簡單的一兩句話或一個詞寫下你的感受。
1、再讀課文,邊讀邊畫,體會感悟。
2、匯報、交流,說說有意思在哪里。
(1)看駱駝學咀嚼。
欣賞重點句子:
①“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磨來磨去,大鼻孔里冒著熱氣,白沫子沾在胡須上。”
圈出表現駱駝動作的詞語。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是如何仔細觀察和如何細膩地描述事物的。
②“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
思考:是什么讓“我”看呆了?再讀讀這三個“那樣”,你能讀出些什么來?
導學:此時,英子不僅僅是覺得好玩,更是一下子看“呆”了。你能想象得出小英子看“呆”了的情形嗎?(請學生表演。)
思考:課文中有一個字和“呆”的意思很接近,你找到了嗎?
③“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導學:對比著讀一讀,你讀出不同了嗎?(“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小結:是啊,小時候的作者看駱駝,居然看“呆”了,她看得多細呀,看它們的臉,看它們的牙,看它們咀嚼的動作,看它們的大鼻孔,看它們的胡須。她看得多入神啊,看著看著,自己的牙齒都動起來了;看著看著,就喜歡上了它們。作者雖說覺得駱駝長得丑,卻并沒有厭惡的意思,這是一個孩子真實的想法。孩子好奇的表情躍然紙上,孩子天真的神態也展露無遺。
④教師范讀,想象“我”學駱駝咀嚼的畫面。
(2)想象駝鈴用處。
欣賞重點句子:
①“老師教給我,要學駱駝,沉得住氣。看它從不著急,慢慢地走,總會到的;慢慢地嚼,總會吃飽的。”
思考:兩個“慢慢”說明了什么?作者贊美了駱駝的什么特點?
②“不是的,爸!它們軟軟的腳掌走在軟軟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思考:“我”與爸爸的想法有什么不同?爸爸聽了“我”的'想法為什么笑了?
你認為誰的話有道理?為什么支持他(她)的觀點?
小結:現實的答案是正確的,卻不那么美,而美的答案又不那么現實。
(3)想替駱駝剪毛。
①出示:“冬天快過完了,春天就要來了,太陽特別暖和……鈴鐺在輕松的步伐里響得更清脆。”(齊讀)
②細細地讀讀這段話。
思考:天氣“暖得讓人想把棉襖脫下來”,可后面怎么不寫“拉駱駝的人”脫“大羊皮”,卻先寫起了“駱駝”“脫掉它的舊駝絨袍子”?這不是寫反了嗎?
(可以猜測:或許這就是一個孩子眼中的世界,或許在天真的孩子眼里駱駝比人更具有吸引力……文本細節有時能創造獨特的教學體驗,讓學生感受到別樣的美。因此,教學時要留心細節,像葉圣陶先生說的那樣“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
③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4)追問駱駝去處。
①自由朗讀這個片段。
②從“總是問,總是問”聯系全文內容,想一想,“我”可能還會問些什么?
③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從“追問駱駝去處”這個片段體會到“我”的好奇心和對駱駝的喜愛。)
④思考:課文中“我”問媽媽駱駝夏天到哪里去,媽媽也回答不出來。想想看,駱駝夏天可能到哪里去了?
三、總結全文,珍惜童年
這些童年生活的片段,像一朵朵潔白的浪花,翻滾向前匯成了一條記憶的長河。多年以后,成年的林海音又在想些什么呢?聽老師讀最后兩段,哪些語句表達了作者的內心情感呢?勾畫出你感悟深的句子。
1、出示重點句子。
①“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童年卻一去不還了。”
②“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寫,又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又聽見緩緩悅耳的駝鈴聲。童年重臨于我的心頭。”
2、指名說句子和感悟。
3、課件出示重點句子,引導學生理解“童年卻一去不還”和“童年重臨于我的心頭”。
(童年“一去不還”是因為“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說明時間過得很快,轉眼“我”已經長大,不再是孩子了,很多童年時能想、能做的傻事長大后再也不會去想去做了;“童年重臨于我的心頭”,這個“童年”是指童年時那段有趣、難忘的生活,是因為當“我”又看到冬陽下的駱駝隊時,觸景生情,不禁想起兒時的那段難忘的生活。)
4、小結:童年一去不復返,我們仿佛能聽見作者輕輕的嘆息,對時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嘆。但是童年的那份美好、那份純真,卻永遠留在了“我”的記憶長河中。帶著這份懷念和留戀再來讀一讀你喜歡的句子或段落。
和這篇課文一樣,《城南舊事》寫出了我們每個人的共同感受,所以才能深深地打動讀者。后來,它被拍成了電影,又深受觀眾的喜愛。(響起《童年》)
5、有感情地朗讀這兩個句子,體會作者的情感。
四、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抄寫喜歡的句子。
2、把你的童年趣事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下來。
3、閱讀林海音的《城南舊事》。
冬陽·童年·駱駝隊 篇9
教材簡析
本文是中國臺灣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為自傳體小說《城南舊事》寫的序言。課題“冬陽·童年·駱駝隊”是全文的文眼,“冬陽”為文章創設了一種感傷與溫暖交織的情緒基調,“童年”揭示了本文的內容主旨,而“駱駝隊”則是貫穿全文的一條線索。三個詞語的結合,勾畫出一幅記憶深處的童年印象,營造出了一種深沉廣闊的意象空間和情感空間。全文語言平實質樸,通過懷想童年趣事,使我們在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的同時,也感受到了那份蘊藏在字里行間的深情。
學習這篇課文,要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進一步感受童年生活的樂趣,懂得珍惜童年、珍惜時光;學會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文章傳達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圍繞“駱駝隊”,表達真情實感的寫作方法。
設計理念
本文為學生把握文章寫作結構,體會文章思想情感,習得文章寫作方法提供了很好的典范。教學中,可從課題入手,把握全文主要內容,營造情感基調;通過自主學習一件件趣事,理清文章脈絡;抓重點詞句進行品讀感悟,逐漸加深情感體驗;同時,結合生活實際,回憶自己曾做過的傻事、趣事,曾有過的奇思、妙想,充分體驗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3個生字,會寫9個認識的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了解作者童年時對駱駝的喜愛,想象課文描寫的童年生活畫面,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之情。
3.背誦喜歡的段落,抄寫喜歡的句子。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讀小說《城南舊事》。
教學重點
能從作者回憶童年生活的.幾個片斷中,通過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童趣,感受作者的懷念之情。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最后兩段。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歌曲《送別》
簡單制作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營造氛圍
1.時光悄悄流逝,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藏在我們每個人的記憶深處。你還記得小時候哪些有趣的事呢?(《送別》的音樂輕輕響起)
[深情的音樂在教室里緩緩流淌,營造出淡淡的懷舊情思。教師細膩真摯的語言,“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敞開心扉,或是一件傻事,或是一個教訓……都如同一壇陳年老酒,歷久彌新,不經意間,把大家融進了課文的意象和情感空間。]
2.看來,幸福的童年真是各有各的幸福。這節課,我們再一起走進中國臺灣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出示課題,生齊讀課題。)
冬陽,童年,駱駝隊,三個詞組成了文章的題目。從這三個詞語當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借這三個意象鮮明的詞語,學生聯想到冬日的暖陽,一隊隊的駱駝,清脆的駝鈴,好奇的孩子……雖說與真正理解課文還有一定的差距,但為下面的深入學習作出了鋪墊。]
就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回憶他那充滿稚氣的童年往事吧。
二、交流信息,了解作者與背景
1.交流課前收集的相關信息。
2.結合“資料袋”,總結出示。
三、初讀課文,理清文章思.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
(1)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書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思考:作者回憶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幾個片斷,分別在課文的哪些自然段?
2.匯報、交流(教師及時板書)
(1)注意“嚼”字的讀音和寫法。
(2)作者回憶了童年生活中的這四個片斷。
四、品讀課文,體會童年趣事
剛才我們一起說了作者童年的往事,是不是覺得很有意思?那就拿起筆來,把你覺得最有趣的一件事用筆劃一劃,然后在旁邊用簡單的一兩句話或一個詞寫下你的感受。
(1)再讀課文,邊讀邊劃,體會感悟。
(2)匯報、交流
A.“學駱駝咀嚼”
①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磨來磨去,大鼻孔里冒著熱氣,白沫子沾在胡須上。(從駱駝咀嚼的樣子中體會作者觀察仔細、描述生動。)
②“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想到這時候我齜牙咧嘴的樣子,怪怪的、傻傻的,體會我看得很投入。)
③教師范讀,學生想象。
④生交流:想象到的“我”學駱駝咀嚼的畫面。
[隨著老師舒緩的朗讀,學生身臨其境。把自己當作文中的“我”,就站在駱駝的面前,看著駱駝咀嚼草料。有的覺得好笑;有的覺得很有趣;有的覺得很傻,卻又傻得可愛,深刻體會“我”看得入神,喜愛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⑤帶著理解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B.“想象駝鈴用處”
①老師教給我,要學駱駝,沉得住氣。看它從不著急,慢慢地走,總會到的;慢慢地嚼,總會吃飽的。
②駱駝隊伍過來時,你會知道,打頭兒的那一匹,長脖子底下總系著一個鈴鐺,走起來,鐺、鐺、鐺地響。“為什么要系一個鈴鐺?”我不懂的事就要問一問。(體會“我”對駱駝的關注。)
③“不是的,爸!它們軟軟的腳掌走在軟軟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從“想象鈴鐺用處”體會“我”大膽豐富的想象力及童心的天真、幼稚。)
④爸爸想了想,笑笑說:“也許,你的想法更美些。”
在這里,爸爸會想些什么?笑的是什么?
[女兒的話可能也勾起了父親的童年回憶,天真、可愛的想法可能也令他似曾相識。所以,從他的話中體現出對女兒的寬容、呵護。]
⑤我的幼稚心靈中卻充滿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對爸爸說:“不是的……”(想一想:“我”為什么會有和大人不同的想法。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導學生從不同側面多角度地去理解。因為上文學習已明白了“我”對駱駝的喜愛,所以這里才會有不同于大人客觀實際的想法,可能出于對駱駝的喜愛,而更多地加上了自己的主觀情感,如:不希望駱駝遇到危險;不希望駱駝旅程太孤單;希望鈴鐺可以給駱駝和拉駱駝的人增加情趣等等,進一步說明了“我”對駱駝的喜愛。同時,也令人深切感受到了“我”的天真、可愛。]
⑥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五、總結學法,布置作業
學生歸納,教師總結:反復品讀→畫詞句、談感受→感情朗讀。
2.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寫寫自己觀察小動物的一個場面。
冬陽·童年·駱駝隊 篇10
《冬陽·童年·駱駝隊》這篇課文,先引起我興趣的不是課文內容,而是文章的作者──林海音。過去我們曾經學過她的一篇文章《竊讀記》,當時給我們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我們清楚地記得文中的一句話:“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曾經在同學們中間轟動一時。因此,作者林海音這個名字我們都還記憶猶新。今天又讀到她的文章,不僅感到似曾相識,更有進一步了解她的欲望,想了解她的成長經歷、了解她的寫作風格。
當課文插圖里的小姑娘與《竊讀記》里插圖中長得一樣時,我們感覺更親近了。課后資料袋的介紹,證實了我的想法──這是一部自傳體小說。也就是說從文章中就可以看到作者的影子。我從網上如愿以償地查到了《城南舊事》的資料。令我驚喜的是里面的插曲《送別》竟是多年以前我就熟悉的老歌。我就這樣喜歡上了這篇課文,不如說是喜歡上了作者──林海音。
于是我明確了本課的學習目標──我要讓學生借助課文走進作者和她的作品《城南舊事》:
1、明確“自傳體小說”這種體裁,介紹小說《城南舊事》中的幾個故事。學生知道故事中主人公的經歷與作者相近,產生了興趣,借助于學生的好奇心,就勢給他們補充了其中的一段文字,加深了對這部書的喜愛之情。
2、然后處理課文詳略分明。“老師教給我,要學駱駝,沉得住氣。”借此使學生又了解了作者所接受的教育──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
3、最后重點指導朗讀課文最后兩自然段。其一是讓學生感受作者優美厚實的語言表達;,其二是讓學生體會作者真摯的情感;其三是這些句子特別適合朗讀訓練的指導。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過了一把朗讀癮。我極其投入的范讀感染了學生,學生也讀得有聲有色。當我走出課堂時,一種快樂,來自心底,又充滿全身,那可能就是成就感。
冬陽·童年·駱駝隊 篇11
一、立足學生
選擇教學內容應當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教學目標的制定既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更要符合學生的學習實際,因為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學目標的起點與終點都應源自學生、復歸于學生。《冬陽·童年·駱駝隊》一課可確定以下兩個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從五歲孩子的視角看故鄉的景物,感受對故鄉、對童年的懷念。
2.了解文章的描寫方法,感受文章語言特點。
上述教學目標是基于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習特點考慮的。《冬陽·童年·駱駝隊》一課中,作者林海音回憶了五歲時在北平故里的幾個生活片段,抒發了對童年一去不返的悵惘(“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童年卻一去不還了。”),更表達了對童年、對故鄉的懷念(“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如果僅從成人的角度去看作者回憶的人和事,會覺得瑣碎而細微,但是當喚起學生童年的生活體驗,引導他們從五歲孩子的視角去看這些事、這些人時,平凡的生活小事會讓他們覺得新鮮而有趣,從而對林海音筆下的故鄉、童年產生貼己的感受,由此我確定了“目標1”。文章主要采用了“白描”的寫作方法,用詞極其凝煉,比如文中的一個“呆”字,精準而形象地表現了小英子看得投入,教學時應當圍繞這個內容展開;又比如文章多處運用反復的修辭方法,營造了懷舊的氛圍,教學時應當引導學生加以體會。由此我確定了“目標2”。
二、觀照整體
確定了適切的教學目標,就可以圍繞目標選擇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選擇不宜以“本”為本,“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應持有“風物當宜放眼量”的態度,先從宏觀角度去考量。這里的“宏觀”既包括文章所依托的社會環境、蘊藏的文化內涵,作者的生活經歷、創作背景,也包括文章的格調、主題、結構、表達、語言等方面的特點。《冬陽·童年·駱駝隊》一課正是基于這些思考從整體出發選擇了以下教學內容:
1.老北京的舊照片。由于課文所描述的時代距今已有80多年,所介紹的地域是孩子們不太熟悉的北京,兩者構成了時空上的“遙遠”。如何縮短距離?筆者選擇了照片和音樂這兩種非文字教學內容。在課前談話時以聊一聊老北京為話題,教師為學生呈現了一組北京的舊照片。老巷子、四合院、駱駝隊……伴隨著京腔濃郁的京韻大鼓,一幀幀泛黃的舊照片一下子把孩子們帶到了那個特定的年代,這為接下去要學習的懷舊故事提供了很好的認知和情感基礎。
2.細碎的童年往事。課文情感細膩,筆調恬淡,行文舒緩,對童年往事進行自然無痕的介紹,這既是文章的特點也是教學的難點。因此,教學內容的選擇應當幫助學生突破難點,使他們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在學生初讀課文后,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作者回憶了哪些童年往事”,這個問題意在使學生閱讀時能從疏散的文字中梳理出具體的內容。這樣,教學內容逐步集中到“呆呆地看駱駝”“討論駝鈴的作用”“想剪駱駝毛”“問駱駝去向”等片段,原本細碎的童年回憶漸漸清晰、明朗。
3.懷舊情緒的彌散。整篇文章縈繞著淡淡的懷舊情緒,作者走筆至“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童年卻一去不還了”一句時,這種情緒被推到了極致。而懷舊情緒又是通過反復這一修辭方法表現出來的。因此,在教學時可以憑借上述教學內容,連帶出對文章整體的回顧,同時感受語言特點。教學設計如下:
出示: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童年卻一去不還了。
師:孩子們,你們知道嗎,在寫這些文字時,林海音多大了?(42歲)。所以她說……(出示句子)“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不會再做了”。(教師適時擦去板書“看駱駝”。)
師:何止是這件事啊,孩子氣地和爸爸討論駝鈴的事──
生:我也不會再做了。(教師擦去板書“議駝鈴”。)
師:在暖和的陽光下,想剪駱駝毛的事──
生:我也不會再做了。(教師擦去板書“剪駝毛”。)
師:向媽媽追問駱駝去向的事──
生:我也不會再做了。(教師擦去板書“問駝蹤”。)
師:因為童年真的一去不還了。再來讀讀讀這個句子“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童年卻一去不還了”。
以上教學設計,幫助學生復現了一件件童年往事,而隨著學生反復吟誦“我也不會再做了”和板書的“童年事”一件件地被擦去,這些童年往事仿佛也漸行漸遠了。教學中的師生對話遷移運用了課文中“反復”的修辭方法,不僅讓學生感受了這種修辭方法所表現的獨特語言風格,更使得懷舊的氣息久久地氤氳在課堂中。
4.從一篇課文到整本書。本文是林海音女士所著《城南舊事》一書的出版后序,教學時若割裂與《城南舊事》的聯系,教學內容顯然是孤立的。只有將其置于《城南舊事》這一創作背景中,學生才有可能更逼近作者的童年生活,對文章情感的體悟更周全。教學時,可鏈接林海音在《苦念北平》中的一段話:“不能忘懷的北平!那里我住得太久了,像樹生了根一樣。童年、少女、婦人,一生的一半生命都在那里度過。快樂與悲哀,歡笑和哭泣,那個古城曾傾瀉我所有的感情,春來秋往,我是如何熟悉那里的季節啊!”引導孩子反復誦讀,感受作者對北平、對童年思念之“苦”,而后引出《城南舊事》一書。在舒緩的音樂中,書的目錄一行行呈現,學生輕輕地讀著目錄,仿佛走進了那個遙遠的年代,走進了那些童年往事。課后,所教學的班級中竟有許多學生去閱讀了《城南舊事》一書,顯然這一教學內容的安排,實現了由一篇課文帶出一本書的超值閱讀。
三、聚焦重點
不同的教學內容對目標達成的作用不同。有的教學內容處于核心地位,對目標達成起到重要作用;有的處于次要地位,對目標達成起到輔助作用;有的則敷衍于目標的外圍,看似沒有直接發揮作用,但在目標生成時能很好地進行即時補充。聚焦重點就是要特別關注對目標達成起到重要作用的內容,通過認真研讀從中攝入語言的、情感的、審美的、文化的、精神的信息,讓學生得以熏陶、滋養。在教學“童年往事”這一部分時,可從大處刪繁就簡,從小處精打細磨,將教學內容“聚焦”在“呆”字上,同時整合多種教學內容,延展學生的閱讀體驗過程。
課文中有這樣一段描寫:“我站在駱駝的面前,看它們咀嚼的樣子: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齒,那樣安靜的態度。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磨來磨去,大鼻孔里冒著熱氣,白沫子沾在胡須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這段話中一個“呆”字可謂傳神地刻畫出五歲孩子觀察事物入迷的樣子,表達了小英子的天真、爛漫、可愛。教師可圍繞“呆”字整合教學內容,進行以下設計:
1.閱讀文本,知曉“呆”的內容。
師:是什么讓“我”看呆?
生:“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
師:再讀讀,這三個“那樣”讓你讀出些什么來?
生:小英子覺得很有趣,很有意思!
師:還有什么讓“我”看“呆”了?
生:駱駝咀嚼的動作讓我看呆了。
這一教學中,直接沿用教材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認真閱讀了解小英子因什么而看“呆”,這是語文認知層面的要求。只有“初知”才能“深悟”,顯然這一過程是必要的。
2.多種素材,豐富“呆”的理解。
師:那個時候英子才五歲啊,想一想,五歲的孩子該有多高?用手比劃比劃。
師:這么個小不點兒啊,別說駱駝,就算是一只小雞一個螞蟻都會讓她興奮不已呢。一起來看看林海音女士在《城南舊事》中回憶自己五歲時的另一段趣事。(出示語段)請一位同學來讀讀。
一個破藤箱子里,養了最近買的幾只剛孵出來的小油雞,那柔軟的小黃絨毛太好玩了,我和妞兒蹲著玩弄箱里的幾只小油雞。看小雞啄米吃,總是吃,總是吃,怎么不停啊!
──節選自《城南舊事》
師:讀了大屏幕上的這段話,你想說些什么?
師:這回看到的不是小油雞而是駱駝,再聯系課文中的這段話(出示“看呆了”句),你想說些什么?
師:此時,英子不僅僅覺得好玩,而是一下子看“呆”了。你能想象得出小英子看“呆”了的情形嗎?(請學生表演。)
這一教學中,首先以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教學內容,通過比劃“五歲的孩子該有多高”,讓文章中小英子的形象變得立體而鮮活,讓學生明白正因為這是一個小小的孩子,才可能會有下文看“呆”的表現;而后補充“英子看小油雞”這一教學內容,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小英子看得投入,為下文“呆”的理解蓄勢作鋪墊;再結合文本內容引導學生想象小英子從看“小雞”到看大“駱駝”的表現差異,延展看“呆”的情感體驗;最后,讓學生通過表演,直觀演繹看“呆”的樣子,豐富對“呆”的理解。
3.對比體驗,升華“呆”的內涵。
師:課文中有一個字和“呆”的意思很接近,你找到了嗎?(──“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師:對比著讀一讀,你讀出不同了嗎?(──“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師:是啊,五歲時的小英子看駱駝,居然看“呆”了,而42歲的林海音卻覺得那是兒時干的一件“傻事”。看來這“呆”,這“傻”只屬于孩子,只屬于童年!
這一教學中,再次整合教學內容,讓學生從一對近義詞“呆”和“傻”分別出現的語段中讀出內涵的不同,使他們進一步感受童年的可愛,讀懂作者對童年的追憶,教學目標也水到渠成了。
四、留心細節
俗話說“細節造就完美”。一個微不足道的標點符號,一個看似尋常的詞語,一個平白如話的句子……這些文本細節往往會被師生忽略,然而細細品讀,這些看似不經意的細節卻承載著深厚的內涵,同樣可以作為教學內容選用。《冬陽·童年·駱駝隊》一文中寫道:“冬天快過完了,春天就要來了,太陽特別暖和,暖得讓人想把棉襖脫下來。可不是嗎?駱駝也脫掉它的舊駝絨袍子啦!……拉駱駝的人也一樣,他們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脫下來了,搭在駱駝背的小峰上……”這處描寫初讀普通,反復細讀卻覺得意味深長:天氣“暖得讓人想把棉襖脫下來”可后面怎么不寫“拉駱駝的人”脫“大羊皮”,卻先寫起了“駱駝”“脫掉它的絨袍子”?爾后可以揣測:也許這就是一個五歲孩子眼中的世界,或許在天真的孩子眼里駱駝比人更具有吸引力呢……文本細節有時能創造獨特的教學體驗,讓學生感受到別樣的美。因此,教學時要留心細節,像葉圣陶先生說的那樣“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
“天機云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圍繞教學目標精心選擇教學內容,這樣才能使語文教學更有效。
冬陽·童年·駱駝隊 篇12
好課種種,韻味各異:有的像美酒,芬芳濃烈,飲之醉人;有的似白水,純極淡極,卻不失本真;有的則如清茶,香在隱約之中,味在有無之間,然品之卻自有一種回味久久不散——這便是一種境界,是課的境界,也是人的境界。
好課難得,難在文、課、人的統一。即如此課——林海音的《冬陽童年駱駝隊》本是如茶之文,平實質樸的言辭下,一種非喜非憂、非傷非怨的情緒縈繞其間,尋之無跡,品之有味,直令人纏惻;這一課堂的構筑也正如茶意,舒緩平淡,看似信手拈來、波瀾不驚,細察之卻處處匠心獨運,回味深長;而執教者在課堂上表現出的那一份從容恬淡、含蓄幽雅,也正合了茶道之本——所以,這是一堂好課。
回過來說,林海音的這篇文章雖好,但對于小學生卻不太容易領悟得深刻,正如孩子們往往更喜歡碳酸飲料而不是茶一般。但是從實錄中我們卻可以發現,這些孩子從課始笑談童年趣事,到課末以不同的理解紛紛感懷逝去的童年,其理解的深度、情感的厚度、心靈的廣度,提升了何止一個檔次。然而你如果要找他們是在什么“點”上發生了這種變化的,卻會發現根本無從找起——一切似乎就是在不知不覺間、在讀讀說說間那么自然而然地發生了——沒有煽情似的渲染、沒有出人意料的環節設計、甚至沒有很明顯的教師點撥——我們只能說,其課如茶。
一、開篇如茶——清思凝練
在揭示課題之后,教師先讓孩子們根據課題的三個詞語展開聯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一個畫面”。這一環節,我以為正如茶道中的“暖壺”,也可以套一句《琵琶行》中的話,“未成曲調先有情”。
本文的課題是很有點意思的,它以三個不同意象的詞語疊加而成,細細體味,“冬陽”為文章創設了一種感傷與溫暖交織的情緒基調,“童年”揭示了本文的內容主旨,而“駱駝隊”則是貫穿課文的一條線索。三個詞語的結合,不僅勾畫出了一幅記憶深處的童年印象,而且營造出了一種深沉廣闊的意象空間和情緒空間。都說課題是文眼,但像本文這樣包容量如此大、又如此具有審美特質的題目,卻是不多見的。教師以其獨有的文學敏感性和教學敏感性抓住了這一點,展開了一個凝練的、卻對全課的展開都具有重要意義的聯想環節。
看學生的聯想,這一環節應該是得到了不錯的落實。雖然他們還幾乎沒有接觸課文,但是憑借這三個意象鮮明的詞語,憑借其個性化的理解,基本上都把握住了一點一——童年的快樂。應該說,這一理解與課文真正要表達的那種懷念而感傷的情緒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但是這種距離,卻是一種重要的資源,它們之間的差距為后面的學習,無論是在內容理解上還是在情緒體驗上,既提供了一種鋪墊,又提供了相當的增容空間,使得下文的展開和深入變得更容易而自然。
在短短的.課題聯想之后,優美而略帶感傷的音樂《送別》輕輕響起,一張充滿歷史厚重感的駱駝隊黑白照片呈現在大家面前。教師的三言兩語和這音樂畫面完美地結合到一起,轉瞬間就將孩子們從眼下帶回到了幾十年前的老北京城南,帶入了課文所勾勒的童年生活、所營造的懷舊氣氛中。
壺已暖,茶已投,沸水緩緩傾入,翻起一片雪乳似的泡沫,茶香隨之便流溢出來了——
二、品讀如茶——清味繚繞
在品讀文本的這一部分,若要下一個評論,我只想出四個字來——“一唱三嘆”。何謂“一唱”?——教師在這個環節中投放的一個大問題“你覺得林海音敘述的四件事中最有趣的是哪一件?”何謂“三嘆”?——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反復吟誦的“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這如一個不斷往復呈現的旋律主題,覆蓋了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和空間。可以說,整堂課,學生主要就是在笑談趣事之趣,品悟“一去不返”的無奈和感傷。
將課堂中幾次反復的環節進行一下比較,我們可以發現,重復的只是形式,而感悟卻是一次次地在加深、在升華。這使得形式上的反復其實卻成為了一種回環旋繞的遞進。數一下,學生共朗讀了五次重點句。應該說,前兩次學生的誦讀是比較被動的,是教師出示并引導著學生讀,因此學生的朗讀聽起來顯得比較生硬,一定程度上游離在課文情緒場之外。而到后來,當學生一次次地與文本與作者做著心靈上的對話,一次次地感受著童年那份遙遠美好的童真童趣,他們的朗讀也漸漸地入情入味。尤其是最后,當學生盡情書寫了對童年生活的贊美和懷念之后,學生的情緒和文本的情緒到達了水乳jiao融的地步,這時,學生的朗讀入情入境,將課堂推到了一個相當的高度。這種感悟和朗讀的提升,似乎是自然而然地實現,正如茶味在不經意間顯露出來并逐漸變得濃郁芬芳,并非需要外在地添加一些什么東西。這種看似隨意和自然之所得,卻不能不說是充分體現了教師高超的課堂藝術水平。
三、神韻如茶——清香幽遠
在這一課中,我猶為欣賞的是兩個前后照應的環節——圍繞“總是問”這一部分,教師先是讓學生盡量去想“她還會問過哪些問題”。學生也是孩子,這一問,直問得五光十色、童趣盎然。原文中因為人生滄桑而造成的那份隱約的沉重感一掃而光,學生原本還略有心靈游離于文本的嫌疑,由此一問,卻和文章、和作者如此緊密地聯系到了一起,不說人、文合一,至少也可以說魚水難分了吧。之后,教師又出現了《城南舊事》中關于“什么是賊”的一段對話,更把學生的興趣、理解和感受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層次。
如果僅僅是這一問,課堂固然豐富而活躍,但還不足以稱之為“有神”。最妙在于稍后的另一問——結合課堂中反復出現并誦讀的那句“我也不會再問了”,教師提了另一個問題“哪些問題我不會再問了?”這幾乎可稱為是神來之筆。從內容上看,這個問題簡直太簡單了,學生只需把幾分鐘前海闊天空、神思漫游之際的種種奇問怪問重復一遍即可,連思考都幾乎可以省去。但是,任何人都可以看出,這一問的意義卻決不在此。學生在一個個否定自己不久前提出的種種奇思怪問時,內心中感受到的決不僅只是否定幾個問題那么簡單。一個個消逝的問題,其實代表的是一段段消逝的童年,一份份消逝的童真。可以看到,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神情變得凝重起來,即便是因為一句在現場來看極為幽默的“它們都是雞”而引來全場哄堂,但是流動在笑聲下面的仍然是那種沉重而略帶感傷的情緒。學生的理解和心靈的感悟,在這極富神韻的一個片段中,和文章、和作者*近了,結合了。這種結合,在下面學生進行寫片段練習的時候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學生站在未來的立場,審視著作者的也是自己的童年,傾吐出一段段對往昔的珍惜和留戀,對未來的憧憬和向往。懷念,感傷,珍惜,憧憬,種種感情交織在字里行間,如氤氳的茶香,彌漫課堂,充溢心靈,久久不散。
四、結課如茶——清韻悠長
非常值得一提的還有結課處的那首詩歌《童年,我心靈的故鄉》。每次看到這里,我都會不自覺地聯想起“余音繞梁,三日不絕”這個成語,還有那一種“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的獨有意境。
林海音的《冬陽童年駱駝隊》寫得好,散文的形式下洋溢著詩般的情愫。然而我曾因此懷疑,這樣的文章是否適合小學生學習。因為在我看來,這種遙遠的回憶、這種感傷的情緒,似乎必是(如佛經所言吧)經歷過后方能領悟得了的。正如會品茶而識人生真味者,究竟長者居多。這種憂慮應該說伴隨在課堂的大部分過程中。即便師生共同總結出了“淡淡的感傷、深深的懷念”十個字,即便學生的朗讀中已滲入了那么多的不可名狀的感觸,我卻仍然懷疑著,文中那種無法言表的情緒是否被學生充分地體貼著。直至讀到這首《童年,我心靈的故鄉》,終于釋懷。
如果從純詩歌鑒賞的角度來分析,這首詩可能并不是完美的,但是放在這兒結課,我們卻不得不說是匠心獨具的,因為它與課文正好形成了一種充分的藝術上的映襯和互補關系。《冬陽童年駱駝隊》是一種詩化了的散文,在平實的文字下,涌動著濃郁的詩情,一種感悟人生的詩情,正是這使得文本的理解難度被加大了。而《童年,我心靈的故鄉》卻是一種散文化了的詩,構筑詩歌的意象雖然優美而跳躍,但其表達的感情卻比較直接而鮮明,更貼近這些處于童年末期的孩子的理解水平。一詩一文,相互映襯,文字與文字呼應,詩意與詩意交融,相得益彰。我相信,這詩與文將成為一個整體,深深熔鑄到孩子們的心靈深處,隨著他們的長大,不斷地被回味、被領悟。什么是好文?什么是好課?能讓人用一輩子的時間去發現和感悟者即是。正如茶,壺竭而味長,香留于齒間,韻縈于心上。課亦此理啊。
如題所言,其課如茶。但茶無至味,課亦如此。以我之陋見,在這堂課上也并非沒有可斟酌之處。
第一,課堂上教師的幾處點撥難免留下一點生硬的痕跡。比如在談到“看駱駝咀嚼”這一部分的時候,也許是為了讓學生盡快感悟到“成人和兒童的視角和感受是不同的”這一點吧,教師顯得有點著急,較為直露地把問題拋了出去“老師也看到過駱駝,但我就覺得駱駝咀嚼草料沒什么意思,挺平常的事兒嘛”。這里其實是在不自覺間暗示學生——要把成人和兒童對立起來進行考慮。細細分析,這里面其實站不住腳的東西還是不少的:刻意對立師生觀點的做法有點做作,與整個課堂給人的那種清淡自然的氛圍不太和諧;教師潛意識地把兒童和成人的觀點劃分為天真唯美和務實世俗兩類,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年齡差異和心理差異之間的不同,雖然兩者在很多時候是一致的;教師在課堂中的點撥是必要的,但是高藝術性的點撥應該能達到那種鹽溶于水、了無痕跡的狀態,一旦教師把自己的身份過于彰顯出來,就未免遜色一籌了。這個問題在課堂的其他地方也有顯現。比如在學生談“駱駝為什么掛鈴鐺”時,教師也忍不住給學生的兩類觀點分別貼上了“天真尚存”和“已然長大”兩張標簽,雖然祝賀的口吻和教師真誠的態度使這種標簽味淡了很多,但聽起來仍然有這種感覺。這在某種程度上不能不說對本課“茶道”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第二,本課如茶,含蓄深遠,清韻綿長,這固然是其優點,但凡事辯證,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卻也未必沒有波瀾不驚、缺乏較強的起伏這樣的缺點存在。這樣的課固然能滋養人、啟發人,卻不足以沖擊人、震撼人。所以如果單就課堂的表面效果而言,會顯得不那么耀眼,而要能品味其真意者也就不會太多——這是對聽課教師而言。對學生而言呢,小學生的心智發育都還不是很成熟,感受活潑激越的情緒還比較容易,而要體會這樣的悠遠感傷的情緒就比較困難。這個課堂中的孩子的表現的確可稱上佳,但如果換一個班級,面對一些基礎略遜的孩子,課堂可能就不會這么精彩。而且,這樣的設計從內容角度看,板塊式的安排使得收放余地是比較大的;但是如果從對文章情緒內涵把握的角度來看,似乎進行調整的空間不是很大,而一旦學生感悟不到這個層次,整個課堂就會失去靈魂的光彩。——當然,或許我是在做杞人之憂了。
冬陽·童年·駱駝隊 篇13
本文是中國臺灣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為自傳體小說《城南舊事》寫的序言。課題“冬陽·童年·駱駝隊”是全文的文眼,“冬陽”為文章創設了一種感傷與溫暖交織的情緒基調,“童年”揭示了本文的內容主旨,而“駱駝隊”則是貫穿全文的一條線索。三個詞語的結合,勾畫出一幅記憶深處的童年印象,營造出了一種深沉廣闊的意象空間和情感空間。全文語言平實質樸,通過懷想童年趣事,使我們在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的同時,也感受到了那份蘊藏在字里行間的深情。
設計理念
本文為學生把握文章寫作結構,體會文章思想情感,習得文章寫作方法提供了很好的典范。教學中,可從課題入手,把握全文主要內容,營造情感基調;通過自主學習一件件趣事,理清文章脈絡;抓重點詞句進行品讀感悟,逐漸加深情感體驗;同時,結合生活實際,回憶自己曾做過的傻事、趣事,曾有過的奇思、妙想,充分體驗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3個生字,會寫9個認識的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了解作者童年時對駱駝的喜愛,想象課文描寫的童年生活畫面,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之情。
3.背誦喜歡的段落,抄寫喜歡的句子。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讀小說《城南舊事》。
教學重點
能從作者回憶童年生活的幾個片斷中,通過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童趣,感受作者的懷念之情。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最后兩段。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歌曲《送別》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營造氛圍
1.時光悄悄流逝,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藏在我們每個人的記憶深處。你還記得小時候哪些有趣的事呢?
2.看來,幸福的童年真是各有各的幸福。這節課,我們再一起走進中國臺灣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出示課題,生齊讀課題。)
冬陽,童年,駱駝隊,三個詞組成了文章的題目。從這三個詞語當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借這三個意象鮮明的詞語,學生聯想到冬日的暖陽,一隊隊的駱駝,清脆的駝鈴,好奇的孩子……雖說與真正理解課文還有一定的差距,但為下面的深入學習作出了鋪墊。]
就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回憶他那充滿稚氣的童年往事吧。
二、交流信息,了解作者與背景
三、初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
(1)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書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思考:作者回憶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幾個片斷,分別在課文的哪些自然段?
2.匯報、交
(1)注意“嚼”字的讀音和寫法。
(2)作者回憶了童年生活中的這四個片斷。
交流(教師及時板書)
三.熟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練習背誦。
第二課時
一、回憶上節課內容。
提問上節課內容。結合板書
看、駱、駝、咀、嚼
關、于、鈴、鐺
替、駱、駝、剪、毛
追、問、駱、駝、隊
二、深入感悟課文內容
1.作者是怎樣描寫駱駝咀嚼的?
聽老師范讀課文,一邊聽一邊畫出最有意思的句子。并在旁邊寫上你體會到了什么。
體會:1,觀察仔細
2,我喜歡駱駝
3,看得很投入
請個別學生帶這種喜歡的感情閱讀本段。
2.總結學法:板書
讀--畫,寫--朗讀
3,請大家依照這種方法,分組學習下面的部分(提生說,讀句子,品感情,朗讀
三、學習最后兩段課文,體會懷念之情
師過度句:這些童年生活的片段,像一朵朵潔白的浪花,翻滾著向前匯成了一條記憶的長河。以至于多年后仍然記憶猶新。
1、齊讀最后兩段,你體會到了什么?
師過度句:是啊!不光是“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做了”當作者已是人到中年,當她已是人在中國臺灣。可能會產生更多的人生感觸。比如,當她再一次想起那掛在駱駝脖子的鈴鐺,當她再一次想起那垂在駱駝肚皮底下的長長的毛,當她在一起想起童年時那滿腦子的問題,她可能會怎么說?將作者想說的話寫在這一段文字的后面。
師總結:所有從前做的傻事都不會做了,所有童年時非常幼稚的想法都不會再有了,那滿腦子的問題現在也不會再問了。現在回想起過去的那些,心里掠過一絲淡淡的感傷。在這淡淡的感傷的背后,我們更多的感受到了什么?
對童年的留戀,懷念(板書)
四、老師范讀,學生品讀。
五、感受作者的憂傷,欣賞歌曲《送別》
請大家一起來感受作者那對童年的懷之情吧!請欣賞《城南舊事》的主題曲《送別。》
冬陽·童年·駱駝隊 篇14
一、說教材
本文是小說《城南舊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作者以樸實純真的筆調,夢境般的語言,把我們帶到一個特定的環境,去看一個孩子童年的側影,其中景和情既清晰,又那么朦朧。駱駝隊是留在作者童年里鮮明的記憶,它們脖子上的鈴聲,則是童年中美妙的音響。就在這種淡淡的回憶中,我們真切地看到了作者對童年的魂牽夢縈,對早已走遠的童年的依依流連。
選編這篇文章,目的是使學生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并積累語言。
教學目標:
1.通過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咀嚼”,領會“嚼”字在口語與書面語中的不同讀法;通過教師范寫,學生書空與練寫結合的方法,牢記“嚼”字字形。
2.通過反復朗讀、分角色朗讀,體會文章描寫的細膩,感受小英子的天真可愛。
3.在反復朗讀與揣摩中感受林海音對童年生活的思戀,體會她對第二故鄉北平的苦念。
教學重點:
通過反復朗讀、分角色朗讀,體會文章描寫的細膩,感受小英子的天真可愛。
教學難點:
在反復朗讀與揣摩中感受林海音對童年生活的思戀,體會她對第二故鄉北平的苦念。
課時安排:1課時
二、說教法和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采取引導法,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后組織學生探究并體驗,最后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三、說教學過程:
(一)、初解課題,走近林海音
1.板書課題,請生念課題。
師:同學們發現沒有這個題目很奇怪。由這個題目,你能想到什么呢?
學生說,師點評。
2.師:一個題目,三個關鍵詞,這其中到底包含著什么呢?我相信學了課文之后,我們一定能更明白。
3.師:這篇課文的作者是林海音。課后“資料袋”中有關于她和這篇課文的介紹,大家讀讀,看看,我們能從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二)、解構文本,歷數童年事
1.師:是呀,《城南舊事》是一本自傳體小說,而《冬陽?童年?駱駝隊》便是它的序言。既然是自傳,這文中的主人公小英子其實就是林海音,而這文章就是對過去生活的——回憶。那么,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林海音的回憶,隨著她的思緒去感受小英子的生活。
2.請學生自己讀讀課文,看文中回憶了小英子的哪幾個有關駱駝的片斷。
生自讀。
3.交流
板書:學咀嚼(相機指導“嚼”字字形,請學生把“學咀嚼”寫在相應段落的旁邊;相
機指導學生找出除了“咀嚼”之外,另外一處用了這個“嚼”字地方,
了解其口語、書面語的不同讀音。)
談駝鈴
剪駝毛
念駱駝
(三)、沉浸往事,解讀林海音
1.師:一件件往事,那都是林海音美好的追憶。幾十年來林海音一直念念不忘的往事中,你又能讀到些什么呢?請同學們自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讀一讀,并做上讀書記號,可以是劃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可以標注自己不懂的地方,也可以是寫下自己一時的感受……
學生自讀。
2.交流“學咀嚼”
(1)請研讀了“學咀嚼”這件事的同學舉手示意。
(2)請生讀這個自然段,學生一起讀讀。
(3)請生說說你從中讀到了什么。
預設:①讀到了林海音的“呆”
A.知道什么是“呆”嗎?(眼睛直視一樣事物,一動不動,目不轉睛。)
是什么讓她“呆”了?
B.請生讀好關于駱駝的描寫。體會她觀察的仔細,體會“那樣”中的情感色彩。
C.師:看著看著,小英子竟然看——呆了!竟然學著駱駝——也咀嚼起來。
想象當時小英子的神情,討論這“呆”還是我們平時講的意思嗎。
齊讀本段。
D.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小英子,請學生看插圖,猜測小英子大概幾歲了。
體會小孩子的好奇、專注。
E.師:五六歲的年齡,正是對什么東西都充滿好奇的時候,看到從沒看到的駱駝,怎能不看呆呢?可是三四十年過去,如今她還會因為駱駝而看呆嗎?她還會在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嗎?課文中哪兒告訴你的?
生讀課文16自然段相關句子。
師: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童年卻一去不還了。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在現在的林海音看來,這“學咀嚼”的事,實在是一件——傻事。因為這好奇的呆、專注的傻只屬于孩子。
就讓我們帶著對往事的懷戀,再來讀這第四自然段吧。
②讀到了駱駝的有趣。
教學程序從上述方案的B處始。
3.交流“談駝鈴”“念駱駝”
(1)師:這幾段文字與“學咀嚼”這一段不一樣,同學們發現沒有?(對話描寫)
(2)師:既然是對話,我們就來分角色讀一讀好不好?
可是爸爸的話沒有直接寫出來,你們能猜到爸爸是怎么說的嗎?
指名說。
(3)學生同桌互練,指名一桌桌分角色讀。師點評。
(4)師:對于為什么系駝鈴,爸爸的觀點是——
小英子的觀點是——
那你更喜歡誰的觀點呢?
(5)師:從這里你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小英子呢?
(6)師:這就是童年的小英子,一個對所有不懂的事就要問一問的小英子。課文中除了講她問爸爸駝鈴的事,還講了她問什么?
生答
(7)指名生分角色讀小英子與媽媽的對話。
(8)課文中媽媽怪小英子“總是問”,你猜小英子還會問些什么事呢?
(6)師:可是,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童年卻一去不還了。冬陽底下和爸爸——談駝鈴的事,我也——不會再做了;問媽媽駱駝去向的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4.交流“剪駝毛”
(1)師:課文中還有一件事——剪駝毛,誰愿意來讀讀?
指名讀。
(2)大家也讀讀,看看你們又從這段文字里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小英子呢?
(3)交流:天真、可愛、充滿童趣。
說說從哪兒看出來的?并讀好相關句子。
(4)師:讀著這段文字,我有一個疑問——文章中寫“拉駱駝的人也一樣,他們身上的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脫下來了”,你們說拉駱駝的人像誰一樣?
按常理,我們一般是說駱駝像人一樣脫了舊駝絨袍子,可是文章中怎么寫人像駱駝一樣脫了反穿大羊皮呢?這不是寫反了嗎?
指名回答,進一步體會小英子的天真。
(5)師:多么天真可愛的小英子呀!可是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童年卻一去不還了。想給駱駝剪舊毛皮的想法,我也——不會再有了。
(四)、鏈接拓展,最念是往昔
1.師:可是,她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林海音已經42歲了,而且早已身居中國臺灣,可是童年的一幕幕卻依然清晰地在她的眼前浮現,同學們聯系你們自己的童年,你們猜猜她或許還會想起什么事來呢?能不能也像這篇課文的題目一樣取一個名字?
交流。
師:是呀,這些或許都會在她的腦海里浮現,她寫這些景寫這些人寫這些事,又何嘗不是在抒發自己的情呢!
2.同學們,雖然她早已身居中國臺灣多年,可是50多年后的她,卻依然固執地保留著北京口音,從來不曾有絲毫的改變,有朋友說她比北京人還北京人,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她懷戀的僅僅是童年嗎?
交流。
師:是的,她懷戀這個留下了她最美好時光的故土,懷戀那里的點點滴滴,有她的文章為證。
出示:《苦戀北平》相關語句:
不能忘懷的北平!那里我住得太久了,像樹生了根一樣。童年,少女,而婦人,一生的一半生命都在那里度過。快樂與悲哀,歡笑和哭泣,那個古城曾傾瀉我所有的感情,春來秋往,我是如何熟悉那里的季節啊!
…………
離開北平的那年,曾趕上最后一次的“看紅葉”,冰鞋來不及揀出,我便離開她了。飛機到了上空,曾在方方的古城繞個圈,協和醫院的綠琉璃瓦給了我難忘的最后一瞥,我的心顫抖著,是一種離開多年撫育的乳娘的滋味。
這一切,在這里何處去尋呢?像今夜細雨滴答,更增我苦念北平。
生讀。
3.師:就這樣,每一景每一物,只要是碰到與北平相似的,都會令她觸景生情,勾起她對故土的思戀,以至于一發不可收拾。
于是,正如文中所說的: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就這樣,我寫了一本《城南舊事》。
——生讀: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寫,又看見冬陽下駱駝隊走過來,又聽見緩緩悅耳的駝鈴聲。童年重臨于我的心頭。
4.師:《城南舊事》記錄了林海音在北京城南悠悠的回憶、淡淡的感傷:那個惠安館前可憐的“瘋”女人——秀貞,那個兒時的好伙伴妞兒,那個厚嘴唇的年輕人……我把她介紹給大家,希望大家去讀讀。
四、板書設計
冬陽·童年·駱駝隊
冬天 駱駝 咀嚼、系鈴鐺
冬春之交 駱駝 脫毛
夏天 不見駱駝 影子
童年時代結束及對童年生活的懷念
冬陽·童年·駱駝隊 篇15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基本讀懂課文,感受作者對童年的懷念之情。
3、根據注釋,理解課文大意,體會文章語言的精妙之處。
4、能主動在生活中搜集、發現、積累、運用精妙的語言。從作者憶童年生活的幾個片斷中體會童趣,感受作者的懷念之情。
一、【教學過程】
(一)歌曲激情,解釋課題
1.上課前,咱們先一起來聽一支歌,會唱的跟著一起唱,認真聽注意歌詞。(課件播放歌曲:《童年》)
2.誰能說說歌詞都寫了什么?(生自由說,師板書題目)
3.這個題目與我們平時學過的課文題目有何不同?(題目的三個詞語中間有兩個間隔符號)。
老師讀題目,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腦海中浮現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在溫暖的冬陽下,一群駱駝隊從遠處走來,駝鈴聲悅耳動聽,童年的“我”站在旁邊靜靜地看著。)
這個題目把三種事物編織在一起,充滿詩情畫意,會令我們產生許多遐想。每個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發生的事往往充滿稚趣,又很有意思,它們像一顆顆閃亮的珍珠收藏在我們的記憶里,今天就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回憶他那充滿稚氣的童年往事吧,齊讀課題
4、簡介作者與背景
二、預習學案
【預習目標】
1、會寫9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
2、讀熟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預習內容】
(一)、我會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1)氈卸咀嚼漠寞襖袍傻
(2)我會讀,引導學生讀準停頓、讀通課文。
那樣——(駱駝咀嚼的樣子的句子)
(二)、我知道
《冬陽童年駱駝隊》選自的這是一部的小說。本文講的是主人公在經歷的童年往事。
(三)、我不解
通過對課文的預習,你還有那些不明白的問題,寫在下面。
【學習目標】
根據注釋,理解課文大意,體會文章語言的精妙之處。
【小組合作探究】
1、課文以什么順序記敘了作者的童年生活2
2、作者回憶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幾個片斷,分別在課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3、匯報交流
課文以季節的推移為順序記敘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憶了童年生活中的這幾個片斷:先講冬天“我”看駱駝咀嚼(4自然段);再講了“我”關于駱駝系鈴鐺的想象(5—9自然段);然后講冬春之交駱駝脫毛的情景(10自然段);最后講夏天不見駱駝的影子(11—14自然段)
【深入探究】
理解了課文意思,你現在有什么感受?這個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話?為什么?
【積累提高】
1、請說說人物語言的巧妙性,你更喜歡哪個人物的語言?為什么?
2、媽媽那樣的回答,你覺得好不好?
3、生活中還有沒有這樣說話的例子,說一說。
【想象情境,感情朗讀】
1.朗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句子:
老師教給我,要學駱駝,沉得住氣。看它從不著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總會到的,總會吃飽的。駱駝隊伍過來時,你會知道,打頭兒的那一匹,長脖子底下總系著一個鈴鐺,走起來,“鐺、鐺、鐺”地響。
爸爸告訴我,駱駝很怕狼,因為狼會咬它們,所以人類給它帶上鈴鐺,狼聽見鈴鐺的聲音,知道那是有人類在保護著,就不敢侵犯了。“不是的,爸!它們軟軟的腳掌走在軟軟的沙漠上,沒有一點聲音,你不是說,它們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聲不響地咀嚼著從胃里反芻出來的食物嗎?一定是拉駱駝的人類,耐不住那長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給駱駝帶上了鈴鐺,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從“想象鈴鐺用處”片斷中體會“我”大膽豐富的想象力及童心的天真、幼稚和爸爸的認同)
結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試著有感情的朗讀這兩句話,要讀出不同的語氣。
五、【課堂檢測】
1、我會讀
氈帽缷煤咀嚼沙漠袍子
2、我會填
冬天快過完了,春天就要來,太陽特別地曖和,暖得讓人想把。可不是么?駱駝也脫掉它的啦!它的毛皮地從身上掉下來,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們剪一剪,因為。拉駱駝的人也一樣,他們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脫下來了,搭在駱駝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鈴鐺在輕松的步伐里。
四、【主題學習】
1、師: 這些童年生活的片斷,像一朵朵潔白的浪花,翻滾向前匯成了一條記憶的長河,以至于多年以后仍然記憶猶新
童年是美好的,光陰是寶貴的,這正是這篇課文要向我們訴說的。而你此時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許多有趣的經歷呢?(鼓勵學生說自己的童年趣事)閱讀《金色童年》
2、交流《金色的花瓣》《青青橄欖》等讀后的感受與體會(小組交流)。
3、集體交流,小組推薦優秀小組成員,主要談讀后的感悟。
4、教師小結。
【課后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閱讀《城南舊事》中的其他小故事,大體了解內容。
3、收集整理一些生活中童年趣事。
4、讀《金色童年》剩余的文章,寫感悟。
五、【板書設計】
6、冬陽·童年·駱駝隊
咀嚼 深深的懷念
鈴鐺 剪駝絨 找駱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