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大典》評課(通用15篇)
《開國大典》評課 篇1
【課堂實錄】
一、順學而導,巧示課題
師:老師在黑板上寫個特殊的日子。
板書:1949年10月1日。
指名讀──全班齊讀。
師:特殊在哪呢?
生:它是新中國成立的日子。
師:老師在黑板上再寫個特殊的地點。
板書:北京。
生:這是我們的首都。
(師評:說得對。北京是首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心臟啊!)
師:最后老師要寫的是“開國大典”。請大家注意“典”字。
指名生讀課題。
師:同學們,試著來說一句話,這句話中要有這3個內容。
師指板書: 1949年10月1日 北京 開國大典
生: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在北京舉行。
(指名2人。)
師:再說一句話,在剛才的基礎上,在“開國大典”前加上一個詞。
生1:1949年10月1日,盛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在北京舉行。
(師點撥:大典就包括盛大的意思。)
生2:1949年10月1日,隆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在北京舉行。
生3:1949年10月1日,莊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在北京舉行。
師:帶著一份隆重,一份莊嚴,再讀課題,誰來?
指名──齊讀(學生讀得很有氣勢。)
二、感知整體,梳理學路
師:開國大典場面大,參加的人員多,要寫好不容易。現在請同學們翻到26課,快速默讀課文。
思考:開國大典寫了幾個激動人心的場面?
生默讀課文,指名交流,師梳理板書。
師板書:
典禮
閱兵式
群眾游行
三、讀中感受,提升能力
師:輕聲讀讀3個場面之前的內容,大典之前哪些內容必須要寫?
生自由讀課文,指名交流。
生1:地點和出席的人員應該要寫。
生2:還有會場的布置。
師:通過讀,了解了有哪些人參加了開國大典 參加開國大典的有領導,有……
(師生合作讀。)
師:誰能讀出人們參加開國大典時的心情。
指名生讀。(師指導朗讀:要讀好關鍵詞“直奔”“趕”等。)
男女生合作讀。男生讀描寫工人的句子,女生讀描寫農民的句子。──男女生交換。
師:是啊!人們的心情是那樣激動,久久不能平靜啊!讀好它。
齊讀:到了正午,人們……
師:現在讓我們去了解會場。
師生合作讀的同時,師簡筆畫會場的示意圖。
(邊合作,邊指導學生讀好關鍵詞“高高聳立”等……)
師:看著圖片,讀讀課文,把會場的布置記在腦海中。
(生自讀。)
師指名1人到黑板前看著示意圖介紹開國大典會場的布置。
師:人們有的焦急期盼,有的激動萬分,下午3時,典禮終于開始了。典禮是從第幾節到第幾節。
生:5~10節。
師:高聲朗讀這部分內容,肯定會有一節映入你的眼簾,抓住這一小節,加上自己的感受再讀一讀,老師叫停才停。
生自由讀這部分內容。
指名交流。
生1:交流第6小節。
師:你為什么選這一節?
生1:因為毛澤主席宣布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刻是最令人激動的!
師評:“宣布成立”是讓你最有感受的。誰再來讀這一節!
指名讀2~3人。
師:接著毛澤東宣布──……成立了!
(指導朗讀:聲音應該是高亢,洪亮的。)
師:讓我們親眼來見證這激動人心的一刻!
(媒體播放:開國大典的錄像2遍。)
男女生讀。
師: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使在場的30萬人和全中國人民的心歡呼起來!誰來讀第7節(指名1生讀)
師生合作讀第7節,同時畫中國版圖,幫助學生了解“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白山黑水之間”等詞。
女生讀第1句,男生讀第2句 師讀毛主席的宣告,男女生背第7節。
師:激動嗎?有話要說嗎?
生(情緒激昂):毛主席萬歲!
師:一起來!(生齊說)
觀看“閱兵式”和“群眾游行”錄像。
師:這兩部分的內容放到下節課去學。
四、巧設語境,總結升華
師:如果你是一位新聞記者來報導開國大典的過程,寫一篇200字左右的新聞稿,哪些內容不能不寫?
生1:時間地點。
生2:參加人員的心情,都是非常激動的。
生3:會場的布置。
師點撥:要抓住重點,簡潔些。
師:時間關系,我們在課堂上來不及寫,就來交流交流你的新聞稿題目吧!
(生略做思考后交流。)
生1:新中國成立了!
生2: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
生3:啊,中國!
生4: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來了!
生5:激動人心的一天!
師:此時,老師也是心潮澎湃,我也用一個題目來表達:開天辟地的一天啊!
【評析】
聽完盧雷老師激qing四溢的《開國大典》,我禁不住嘖嘖贊嘆:這才是一堂真正的語文課,一堂讓人回味無窮的課。盧雷老師抑揚頓挫的語言,恰當得體的肢體動作,扎實的語文教學基本功,自然而極富感染力的教態,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整堂課中他始終洋溢著激qing,傳遞給學生濃濃的愛國情感,使他們自然而然地沉浸到課文描繪的場景中。特別是通過齊聲朗讀文中充滿激qing的句子,使愛國主義情感得到了更深層次的激發,在教會了學生語文知識的同時,更激發了學生濃厚的愛國主義熱情,將兩綱中的民族精神教育自然而然地滲透于教學過程中,使整節課師生心潮澎湃,學習熱情高漲。縱觀整堂課,亮點無數,只能擷取其中一、二作簡單點評。
一、教學目標集中明確,三個緯度相互滲透,自然交融,重視情感渲染
盧老師既尊重學生的已知,又想方設法引領學生作深層次的體驗,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一切都依托于文本語言文字中,動態達到教學目標。
二、教學設計遵循語文學科特點和規律
1、加強朗讀訓練,豐富學生體驗:
盧老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加強朗讀訓練,以讀為本,豐富學生體驗,充分體現了語文教學的特點。無論是輕聲讀,高聲讀,還是男女聲讀,引讀,盧老師都有目的的為幫助學生體驗文本而讀,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加以體會。并且盧老師以自己充滿感染力的引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完全把學生的感情引入高潮,使工具性與人文性得到了和諧的統一。
如:“工人農民趕來,直奔會場”的“直奔”,文字很平實,但感情很濃烈,盧雷老師抓住關鍵詞語,有意識地指導點評,層層遞進,讓學生體會普通平凡的語言所表達的內涵,表達的人的情感,讀出感受,讀出內涵,讀出激qing。又如毛澤東主席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盧老師調動一切手段,重現當時真實場景,激發學生內在情感,讀出驕傲自豪感情。
2、合理運用教學手段,解決重難點:
整堂課,教學過程圍繞語言文字有序展開,多媒體制作簡單,但是課堂的時效性較強。如“會場的布置”是一段比較枯燥的文字,而且學生很難記住,但盧老師運用傳統的板書,畫場景圖,使學生很快記住了怎樣的丁字街,怎樣的五座白石橋,北邊是什么,南邊是什么,旗桿在哪里,尤其運用簡單有力的動作,幫助學生記住八面旗幟怎么迎風招展,讓學生看起來一目了然。他把這段說明文字教活了,字印在學生腦子里了,讀起來順序清楚,說起來條理清晰。又如在講著聲音傳遍了大江南北,傳到了黑河……這時,盧老師畫了一幅中國的地圖的簡筆畫,當學生念到某個地方,他就在地圖上畫個標記,既讓學生體會到排比句的渲染力,又使學生熟讀成誦,積累了語言材料,激發了學生的思想感情。還如當毛主席在天an門城樓上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盧老師運用簡單而有效的聲響媒體,引導學生反復讀,反復體會,以讀生情。
短短的四十分鐘課,令我對盧老師精湛的教學藝術佩服不已,同時也帶給我許多啟示。我想,要當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首先要上好每一堂課,而要上好每一堂課,就要不斷學習,刻苦鉆研,挖掘文本中的語言因素,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同時,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還少不了扎實的基本功和良好的師德。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成為一個好老師。
《開國大典》評課 篇2
【教學過程】
【基礎知識積累】會寫本課的生字,辨別形近字并進行組詞,讀準易誤讀字的字音,掌握課文中較有特點的多音字的字音、字義與組詞。
【方法與能力】(1)能結合課文理解文中出現的生詞的意思;(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毛澤東的偉人風采,體會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抄寫課文第七自然段;(3)學習場面描寫的方法。
【情感與思想】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毛澤東的偉人風采,體會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
【拓展與延伸】組織學生觀看電影《開國大典》。
【重、難點突破】結合背景知識,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毛澤東的偉人風采,體會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
一、導入新課
直接板書課題:開國大典
理解題目的意思。
提示:抓住“開國”與“大典”兩個詞加以理解。“開國”是大典的前提,“大典”是開國的體現。
緊緊抓住“大典”一詞學習課文:“大”體現出隆重,和人們的無比喜悅;“典”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
二課文學習
1“開國大典”是按什么順序進行的?寫了哪些內容?
提示:這實際是在弄清文章的寫作順序。本篇課文是按照“開國大典”即“典”的順序寫作的。并通過第二個問題,了解文章的內容。
2這次“開國大典”是如何之“大”?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提示:開國大典的“大”是與人們的心情緊密相連的,這兩上問題的關鍵是在讓學生體會當時人們為新中國的成立無比自豪、激動的心情。注意一定要抓住文章含義深刻的句子加以理解,這樣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人們自豪與激動的原因。
3你們知道為什么哪些之“大”嗎?
提示:可讓學生聯系《最后一分鐘》來理解。
板書設計:
開國大典
時間:1949年10月1日 地點:北京天安門廣場 成員:各行各業界 人數:30萬
典禮前:廣場成了人的海洋
典禮:宣布典禮開始——奏《國歌》——宣布建國——宣讀公告 自豪、愛國
閱兵式:天上——一隊隊飛機飛過;地上:海軍排、步兵師、炮兵師、騎兵師
群眾游行:天上花成彩,地上燈火紅;高呼 歡呼
游行結束:“光明充滿了整個北京城”
《開國大典》評課 篇3
一、說教材
《開國大典》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新聞特寫,本文記敘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盛況,表達了中國人民對新中國的誕生無比自豪、激動的心情,展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們特別是毛澤東的領袖風采。它記敘了新中國成立時億萬民眾欣喜若狂,激動自豪的感人場面。作者借三十萬人民的心,強烈表達了這樣一個主題:新中國成立是我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偉大時刻,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文章文筆流暢,層次清楚,場面描寫與抒發感情相結合。
本文借描繪會場布置、大會盛況、群眾游行等場面,突出了開國大典的喜慶、莊重、熱烈的氣氛。針對文章以上的特點、單元訓練的重點和課文在單元中的安排,我確定了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1.讀準生字,讀通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重點學習典禮的主體部分,初步了解場面描寫的方法;
3.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們熱愛新中國、熱愛領袖的思想感情。
三、說教學重點
“學習場面描寫”是本課訓練目標之一,精當的場面描寫表達思想感情又是本課的重要寫作特色,因此,我把在閱讀中體會場面描寫的方法,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四、說教學難點
通過課文的學習去感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毛澤東的偉人風采,體會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
五、說教法
開國大典距今年代已遠,當時的時代背景遠離孩子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如何運用教學手段實現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切實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是這篇課文的關鍵。為完成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在教學中,我引領學生按照從整體——部分——回歸整體的教學方法學習課文,先初讀整體感知大典進行情況;然后抓住部分重點詞句領會人民的情感;最后再總結全文回歸整體。同時借助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走入情景,深化體驗。這樣既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再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六、說學法
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體地位,自學生字、新詞;多種方式朗讀課文;讓學生抓住自己感興趣的場景,朗讀,想象,談體會,即通過談——讀——想——體這四個環節,來學習課文,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有效地展開了與文本的對話。
七、說教學過程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教學過程中我采用激趣的啟發式談話:播放課件歌曲《繡紅旗》,然后講解歌曲中革命先輩們在獄中繡紅旗慶祝新中國成立的情景,最后過渡到新中國成立和開國大典這一事件。導入新課后,讓學生說說自己看到課題后產生的疑問,最后讓他們帶著心中的疑問,結合自學的生字新詞用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待學生初讀之后組織學生交流這樣幾個問題:(課件)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描寫開國大典的盛況的?講了幾部分內容?并完成填空。
這一環節我采用啟發式談話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入課件讓學生親近文本;梳理了文章的結構,理清了課文的順序,并鍛煉了孩子的概括能力,真實地體現了語文教學的生成過程。用語文的手段解決語文的問題,優化整體閱讀,以此達到了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目的。
2.精讀課文想象場面體會情感
“透過一個個場面,體會人民群眾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所以教學中我沒有引領學生逐段分析課文。而是從把握孩子的認知起點入手,引導學生抓住場面,想象場面情景;引導學生通過抓住關鍵詞、句的揣摩來體會人們的思想感情。
首先,從情感入手:讓學生默讀課文并思考(課件)課文描寫了一些什么場景,你對哪些場景的印象最深,從這些場景中你想到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邊讀邊批注)也就是從談話、朗讀、思考、體會這四個學生的認知點入手,讓學生抓住自己感興趣的場景,重點談一談什么場景的印象深,讀一讀描寫場景的段落,想一想想象當時的情景,體會這場景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然后,抓重點分析:引讀5-7自然段課件出示文中的重點詞句、段落以及與詞句相關的圖片,讓學生觀看并指名朗讀,隨機引導學生理解課件出示的問題。
體會場面描寫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澤東的偉人風采,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體會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
隨后:讓學生用同樣的學習方法學習“閱兵”和“游行”兩個環節。在這兩個環節中,我通過談——讀——想——體讓學生親近了文本,以想象訓練豐富語言感悟,使語文課成為“情感”的課堂。以默讀、指名讀、引讀等多種方式的讀,鍛煉了學生閱讀能力。讓孩子走進字詞,在字詞理解、語言感悟中體味語文,發現語文的美。
3.整體回顧,揣摩寫法。
總結全文,升華情感,布置學生在今后的習作中學習本文“點面結合”的寫作方法。
八、結語
這節課我是與學生共同學習的,只不過擔任了引導者的角色而已。我覺得一堂課下來,自己也學到了不少東西。我立志在教學的道路上,做一個思想者,遇到問題多動腦筋,為提高教學效率不斷努力。
《開國大典》評課 篇4
一、教學要求
1、通過閱讀課文了解開國大典的情況,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感受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
2、進行“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的初步訓練;領悟本課按事情發展順序,重點突出、有詳有略地記敘的表達方法。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寫出課文梗概。
二、教學重點
1、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
2、理解課文中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
三、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時間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揭示課題
1、出示課題,讀題。
2、理解題意。開國:建立新的國家;典:典禮,鄭重舉行的儀式;大典:隆重的典禮。
3、1949年10月1日這一天,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壓迫,全中國人民翻身解放,當家做主人,過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這一天對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來講都是十分重要的。這一天,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了隆重的開國大典。今天我們一起來觀看一下當時的盛況。(播放“歷史再現”,學生邊聽邊看,進入情境,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
二、初讀課文,
1、我們親眼目睹了當時的盛況,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讓我們走進,更細致的親身感受當時的盛況。(進入“課文欣賞”)
3、提出自學要求:
(1)、讀通課文,學會字詞。
(2)、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描寫開國大典盛況的?寫了哪幾個場面?劃出場面間的連接句。
(3)、解決疑難,發現疑難
三、交流匯報
1、開火車讀文
2、分段。(課文按照開國大典進行的順序,根據會前、典禮、閱兵式、群眾游行四個動人場面可以分為四段)
3、交流疑難,解決部分問題。隨機學習生字新詞。
四、再次“歷史再現”,圍繞四個場面,寫出課文梗概。
第二課時
一、閱讀第一段
1、指名分節讀課文。
2、從哪些地方看出這是“大典”?
3、選擇一句,讀出莊嚴、隆重、熱烈的氣氛。
4、隨機學習重點句。
(典禮下午三點開始,但是早上六點鐘就有群眾隊伍入場了,這說明了什么?)
5、指導朗讀。(用敘述的語氣。讀到“群眾”的時候,速度適當加快,表達出喜悅之情。)
二、閱讀第二段
1、理清典禮過程。
抓重點、快速讀本段,理一理典禮的過程。
(典禮開始,領導就位)——(奏國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國旗,鳴禮炮)——(宣讀公告)
用上“先---再---接著---”等關聯詞語,簡要敘述開國大典的典禮過程。
2、自由讀,感受人民群眾的心情。(激動、興奮、喜悅)
“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使全場三十萬人一齊歡呼起來。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長城內外,傳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國人民的心一齊歡躍起來。”
“第一面新國旗就在首都徐徐上升,30萬人一齊脫帽肅立,一齊抬起頭,瞻仰這五星紅旗。這五星紅旗升起來了,表示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3、劃出反映人們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礎上練習朗讀。
4、描寫人民群眾的心情,課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聲;轟雷似的掌聲。排比:四個“傳到”。體會排比氣勢,朗讀排比句。
三、閱讀、自學第三段
1、用同樣的方法,自學第三段。
(1)理清閱兵式的過程,(“觀閱兵式”)用一二個詞概括閱兵式的特點。(威武雄壯、軍容整齊)
(2)括出人民群眾觀看閱兵式心情的句子,體會后有感情的朗讀。(激動、興奮、自豪)
2、四人組議論,課堂交流。
3、有感情地朗讀,讀出閱兵部隊的整齊、威武、雄壯,讀出群眾情緒的熱烈。
四、閱讀、自學第四段
1、快速默讀,劃出概括節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話,說說這樣描寫的作用?(襯托了人們仍舊沉浸在開國大典的喜悅氣氛之中,從側面表現了中國人民當家做主人的無比幸福的心情。)
2、理解。
3、朗讀第14小節,讀出歡慶的氣氛。
五、總結全文,領會中心。
1、通過小游戲,回憶課文記敘的開國大典的場面。(“回憶課文”)
2、作者為什么反反復復寫廣場的“紅旗”、“紅燈”,群眾的“掌聲”、“歡呼聲”?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六、能力拓展
把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跟括號里的詞語比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自己再從文中找句子,與同學相互交流討論。
(1)他們清早到了北京車站,一下火車就直奔(走向)會場。
(2)三十萬人的目光一齊投向(朝著)主席臺。
(3)兩股紅流(游行隊伍)分頭向東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
七、自選作業
1、摘錄、朗誦最令你激動的句子。
2、寫一寫你讀后的感受。(“暢所欲言”)
3、如果你是一名參加開國大典的攝影記者,你會選拍哪個做難忘的鏡頭?給你拍攝的每張照片上配上文字說明。(學生可以上前定格“歷史再現”,再配上說明。)
《開國大典》評課 篇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京劇有哪些藝術特色。
2.學習課文,了解京劇更多的奧秘,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藝術的熱愛,培養鑒賞京劇藝術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京劇有哪些奧秘及藝術特色。體會課文表達的條理性。
2.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藝術的熱愛,培養鑒賞京劇藝術的能力。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作者簡介
在課前,大家已經搜集了一些關于京劇的資料,你了解到了哪些?你認為京劇有哪些藝術和奧秘?談談你的認識和體會。(學生暢談,教師指導。課件出示作者簡介。)
二、檢查預習
1.指名讀。
注意以下詞語的讀音,并反復認讀:
馳騁 尷尬 徹底 虛擬 绱鞋底 仆人 凸顯 戛然而止
2.小組交流,理解詞語的意思。
3.教師抽學生匯報,全班交流。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請同學們自主閱讀《京劇趣談》這篇課文。閱讀結束后,請簡要說一說作者為我們介紹了京劇哪些方面的藝術。(指名答)
2.師:“馬鞭”和“亮相”在京劇藝術中有何妙用?請結合課文列舉相關語句自由交流。(課件出示相關句子)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可以高揚,可以;可以,可以。
(2)俗話說,古詩也說。
四、再讀課文,合作探究
1.自由朗讀課文第1~3自然段——介紹馬鞭的內容。
(1)師:中國古人時常要騎馬,可騎馬在舞臺上沒辦法表現,原因是什么? 京劇表演中是通過什么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的。(學生自由舉手說一說)
(2)為什么說馬鞭可以漂亮地解決騎馬在舞臺上沒辦法表現的'問題?請結合課文舉例說明。(學生合作交流后發言)
(3)作者介紹馬鞭是實在的道具,是可感覺可使用的。為什么還要介紹京劇中一些虛擬的道具呢?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與本課的第一個小標題——馬鞭,是否沖突?(指名說)
明確: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為了突出京劇的表演藝術,與馬鞭這種實在的道具互相襯托,相得益彰。因而與小標題不沖突。
2.自由朗讀課文第4~6自然段——介紹亮相的內容。
(1)靜態亮相是如何體現京劇藝術的高妙之處的?請結合具體事例說一說。(學生合作交流后發言)
明確:課文第4自然段便是通過具體事例來印證京劇藝術的高妙之處的,同時作者通過俗語和古詩,進一步論證靜態亮相的妙處。
(2)京劇中動態亮相有何高妙之處,作者是怎樣論述的?(指名說)
明確:課文第6自然段便是具體論述動態亮相的高妙之處的,作者通過動態亮相的具體表現,引出雜技表演的藝術,以此印證動態亮相不愧是京劇藝術的高妙之處。
五、寫作特色
思考:本文在寫作上有什么特色?(學生交流)
歸納:(1)語言通俗幽默,親切自然;(2)舞臺場景描寫生動傳神;(3)運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使文章更有說服力。
六、拓展延伸
搜集有關京劇表演藝術的資料,或觀看一些京劇戲曲視頻,了解更多有關京劇的知識和奧秘。同學之間進一步交流。
【教學板書】
23京劇趣談
馬鞭亮相
馬鞭的功用 靜態 亮相——京劇藝術的高妙之處
虛擬的馬鞭 動態 亮相——凸顯人物的英雄氣概
裝飾的美 實在的道具 虛擬的道具
【教學反思】
京劇的藝術特色有很多,作者通過對馬鞭和亮相的描述,向我們展示了京劇的一些藝術特色。在“馬鞭”一節中,馬鞭在京劇表演藝術中到底有哪些功用?解決了哪些問題?實在的道具和虛擬的道具起著什么作用?這些是我們探究的主要問題。在“亮相”一節中,作者通過京劇表演上的具體事例,向我們展示了靜態亮相和動態亮相在京劇藝術上的高妙之處。舉例典型,論證有力,也是我們學習的重點。不足之處在于,文本是“趣談”,而我的“趣教”體現得不夠明顯。
《開國大典》評課 篇6
一、說教材
《開國大典》是一篇經典的老課文,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新聞特寫,描寫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舉行建國大典的盛況,記敘了新中國成馬上億萬大眾欣喜若狂、沖動自大的動人局面。作者借三十萬人民的心聲,表達了這樣一個主題:新中國建立是我國汗青上開天辟地的巨大時候,中國人民今后站起來了!文章文筆流通,條理明白,局面形貌與抒發情感相聯合。
本文借刻畫得繪聲繪色的會場部署、大會盛況、群眾游行等局面,突出了建國大典的喜慶、端莊、熱烈的氛圍。針對文章以上的特點、單位訓練的重點和課文在單位中的擺設,本課教學目的為:
1、讀準生字,讀通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重點學習典禮的主體部分,初步了解場面描寫的方法;
3、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們熱愛新中國、熱愛領袖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學習場面描寫”是單元語言訓練目標之一,精當的場面描寫表達思想感情又是本課的重要寫作特色,因此,我把在閱讀中體會場面描寫的方法,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由于課文離學生的生活實際遠,學生對新中國誕生前后的歷史背景知識了解甚少,那么理解課文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場面描寫所表現的思想感情,自然就成了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開國大典距今六十一年,當時的時代背景遠離孩子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如何運用教學手段實現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切實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是這篇課文的關鍵。為完成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在教學中,我引領學生按照從整體——部分——回歸整體的教學方法學習課文,先初讀整體感知大典進行情況;爾后抓住部分重點詞句領會人民的情感;最后再瀏覽全文回歸整體。同時借助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走入情景,深化體驗。這樣既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再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說學法
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體地位,自學生字、新詞;多種方式朗讀課文;讓學生抓住自己感興趣的場景,朗讀,想象,談體會,即通過談——讀——想——體這四個環節,來學習課文,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有效地展開了與文本的對話。
四、說教學過程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教學過程中我采用激趣的啟發式談話:通過問題:你知道我們偉大的祖國第一歲的生日在什么時間嗎?引出課題《開國大典》,隨后播放課件《開國大典》片段(課件),然后讓學生說說:該片段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并提出自己看到課題后產生的疑問,最后讓他們帶著心中的疑問,結合自學的生字新詞用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
待學生初讀之后組織學生交流這樣幾個問題:(課件)什么是開國大典?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描寫開國大典的盛況的?講了幾部分內容?并完成填空。
這一環節我采用啟發式談話激發學生的興趣,而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課件的引入又讓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用喜歡的方式親近文本;同時學生交流的問題又梳理了文章的結構,理清了課文的順序,并鍛煉了孩子的概括能力,真實地體現了語文教學的生成過程。用語文的手段解決語文的問題,優化整體閱讀,以此達到了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目的。
2、精讀課文想象場面體會情感
“透過一個個場面,體會人民群眾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所以教學中我沒有引領學生逐段分析課文。而是從把握孩子的認知起點入手,引導學生抓住場面,想象場面情景;引導學生通過抓住關鍵詞、句的揣摩來體會人們的思想感情。
首先,從情感入手:讓學生默讀課文并思考(課件)課文描寫了一些什么場景,你對哪些場景的印象最深,從這些場景中你想到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邊讀邊批注)也就是從談、讀,想、體這四個學生的認知點入手,讓學生抓住自己感興趣的場景,重點談:什么場景的印象深、讀:描寫場景的段落、想:想象當時的情景、體:體會這場景中包含的思想感情。(課件)
然后,抓重點分析:引讀5-7自然段后課件出示文中的重點詞句、段落以及與詞句相關的圖片,讓學生觀看并指名朗讀,隨機引導學生理解課件出示的問題。
讓學生在這些問題的分析中理解“光明”“長城內外”等詞語的象征意義,體會場面描寫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澤東的偉人風采,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體會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同時讓學生從分析中知道了54門大炮28響代表著我國當時統計的54個民族,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英勇奮斗了28年,終于推翻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聲音傳入了每個人的心中,傳到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傳遍了中華大地。這聲音怎能不讓全中國人民感到歡欣、激動和自豪!
隨后:讓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借助開國大典盛況的課件片段把學生帶入到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讓學生走入情境,深化體驗,感受那激動人心的時刻。(課件)看完開國大典片段之后讓學生欣賞(60年國慶閱兵)(課件)通過前后兩課件的對比,讓學生切身的感受到改革開放后我們偉大祖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巨變: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國軍隊現代化了,不再是開國大典時“馬拉炮車”“萬國牌武器”“小米夾布槍”而是自行研制的“戰略導彈”“導航衛星”等現代化武器裝備;使學生知道“國興我興”;教育學生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努力學習,用知識強大祖國,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這個環節中,我通過:談——讀——想——體讓學生親近了文本,以想象訓練豐富語言感悟,使語文課成為“情感”的課堂。以默讀、指名讀、引讀等多種方式的讀,鍛煉了學生閱讀能力。讓孩子走進字詞,在字詞理解、語言感悟中體味語文,發現語文的美。同時,分析課件所出示的重點語句的過程:讓孩子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使文中群眾的情與教師情、學生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讓孩子的情感在文字上舞蹈,達到以情促悟。
3、回歸全文,升華情感
(1)、快速瀏覽全文。
(2)、根據本課板書的提示小組交流:從開國大典的盛況中,你讀出了什么?(課件)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學生的答案是多元化的,這樣借助板書回顧總結了全文,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閱讀體驗。板書能簡潔明了地展現課文靈魂。因此我設計了如下的板書,會場布置、大會盛況(宣布成立→升國旗→宣讀公告)、閱兵儀式、群眾游行皆為本文描寫的大場面,但以大會盛況(宣布成立→升國旗→宣讀公告)為寫作重點(用紅筆標出),這樣設計既能再現作者的寫作思路;也能幫助學生梳理文章結構。
(3)、部署課外作業:要是你是一名建國大典拍照記者,你會選拍哪些方面:給你拍攝的每張照片配上筆墨闡明。以此到達知識遷徙的目標。
(4)、升華情緒:讓學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齊唱中竣事本課。
《開國大典》評課 篇7
學習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典禮”、“匯集”、“莊嚴”、“宣告”、“歡呼”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抄寫課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毛澤東的偉人風采,體會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
4、學習場面描寫的方法。
教材簡說:
本文記敘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盛況,表達了中國人民對新中國的誕生無比自豪、激動的感情,展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們特別是毛澤東的領袖風采。
課文按照開國大典進行的順序敘述。先講大會開始前會場上的情況;然后講典禮的主體部分──毛澤東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國旗、宣讀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著講閱兵式的盛況;最后講群眾游行。
本文主要通過對開國大典一個個場面的描寫來表現人民自豪、激動的感情,展現毛澤東的領袖風采。
在記敘大會開會前這一部分,課文先交代了舉行開國大典的時間、地點和參加典禮的人員和人數,然后描述了會場的布置和群眾隊伍的場面。雖然典禮還沒開始,但我們從參加會議的人員、人數,主席臺的布置,會場上群眾隊伍的場面,分明感受到了這個典禮的盛大和隆重,也感受到了參加典禮的人們那種激動、興奮的心情。
從記敘大會開始,這種激動、興奮、自豪的感情表達得更加強烈。當毛澤東出現在主席臺上時,會場上“爆發出一陣排山倒海的掌聲”,三十萬人的目光“一齊投向主席臺”,這顯然表達了對領袖的無限熱愛,對新中國的無限熱愛。當毛澤東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之后,課文用了“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壯的聲音……”這樣兩個長句子,表達了全場三十萬人以及全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歡欣鼓舞的心情。當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的時候,三十萬人“一齊脫帽肅立”,“一齊”抬起頭,瞻仰五星紅旗,“五星紅旗升起來了,表明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激動、自豪的感情溢于言表。
如果說,敘述典禮的部分主要表達的是熱愛新中國,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興奮的心情的話,那么,記敘閱兵式的部分,除表達這種激動、興奮的心情外,更側重于表達為人民軍隊的出色表演而感到自豪的感情。你看,“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個顏色的藍制服”,“戰士們挺著胸膛”“像鋼鐵巨人一樣”,“‘紅馬連’一色紅馬,‘白馬連’一色白馬,五馬并行,馬腿的動作完全一致”……這些描述,無不滲透著對人民軍隊的贊美,和為人民軍隊感到自豪的感情。
在這一個個場面描寫中,對毛澤東的直接描寫雖然不多,但很典型,毛澤東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宣讀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高呼“人民萬歲”,按動旗桿的電鈕,不斷地向群眾揮手。通過這些言行的描寫和莊嚴的會場環境以及人們激動的歡慶場面的烘托,我們能清晰的感受到毛澤東──他是深受人民愛戴的領袖,他的偉大形象歷歷在目。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通過課文的學習去感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毛澤東的偉人風采,體會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這是教學的難點。二是學習場面描寫的方法。這是教學的重點。
《開國大典》評課 篇8
學習目標:
1.讀通讀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2.能根據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學習重點:
憑借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理解詞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讀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體會文言文所表達出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學法提示:
1.能根據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
2.根據句子的意思來正確流利地讀通課文,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想象畫面。
3.了解課文內容后,練習讀文、嘗試背誦。讀背中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和欣賞的真摯友誼。
學習準備:
搜集并傾聽《高山流水》樂曲,積累有關友誼的古詩或文章。
課時安排:
2課時
學習過程:
課前
一、課文導讀
1.同學們,學習了《輕叩詩歌的大門》這一單元,相信大家誦讀古詩的興趣越來越濃了。學習新課之前,我們先走進有趣的古詩王國,去感受古詩的無窮魅力。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3)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4)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5)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2.讀了之后,你一定會被古詩中濃濃的情誼所打動!今天我們就一起穿越時空的隧道,走進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期,走進一篇和友誼有關的古文《伯牙鼓琴》。
二、課前預習
1.初讀課文,我能掃清文字障礙。
(1)讀題目,“伯牙鼓琴”中的“絕”的意思是,“伯牙鼓琴”的意思是。
(2)讀3—5遍課文,我能把帶有拼音的字讀正確,記在心里,然后給下列字注音:
弦哉
兮峨
(3)我能將本課最難寫的生字書寫端正美觀。
2.對照注釋,查字典、讀課文,我能理解課文每一個詞、每一句話的意
思,并能把句子中省略的部分補充完整。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2)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3)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3.對比閱讀,加點字的意思分別是:
善鼓琴
鐘子期善聽
善哉
4.我能根據文中句子的意思,把文章讀得正確流利,并能用“|”在文中標注出節奏來。
5.讀了幾遍課文后,讓我最感動的幾句話是:
6.我來盤點一下:
(1)我理解詞語的方法是:
A.查字典。B.看注釋。
C.聯系上下文D.先理解句子中重點的字,再連起來理解。
(2)本課中我認為難寫的字是,我是這樣記住它的
(3)課文我讀了遍,知道全文的意思是通過:
A.大聲地朗讀。
B.先讀,讀熟后再看課文注釋和查字典。
C.默讀,邊讀邊看課后的注視或查字典。
D.先通過看注釋或查字典,知道了文章大意后,再大聲地朗讀來進一步
理解。
課中
三、合作探究
1.鏈接資料,邊讀邊思。
俞伯牙鐘子期
衣著衣著華貴,羽扇綸巾青布包頭,兩截布衫
國籍晉國楚國
身份上大夫打柴的樵夫
2.小組合作,細讀質疑。
當兩個人的資料集中展示在你眼前的時候,你有什么疑問?(針對學案中的資料卡片分組進行交流,要求在組長的帶領下,針對資料,展開交流和學習,其中組內1號同學發言,其余同學補充。)
3.品詞析句,想象畫面。
(1)從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的?用在文中畫出來,并且說說你的感受。
(2)全班交流學習情況:
A.出示含有“善”的句子:請選擇“善”在文中的意思:①擅長②表示贊嘆。
B.換位體驗:假如你是子期,透過伯牙的琴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贊嘆的?
C.朗讀匯報,讀中體會。(伙伴互讀、小組互讀、師生互讀)
(3)創設情境,引導想象:伯牙彈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的場景,
還會表現哪些動人的場景?如:皎皎明月、徐徐清風、瀟瀟竹葉、潺潺流水等。這時,子期分別是怎樣贊嘆的?我來創作——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鐘子期曰:皎皎兮若明月。
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鐘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竹葉。鐘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鐘子期曰:
(4)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也不管他有怎樣的志向和情懷,子期總能知道,這就是文中所說的——,。(教師引讀)
這不是一般的朋友,這就叫——!(教師引說)
4.知音相遇,心靈相通。
(1)伯牙當時已經是著名的音樂家,他的身邊一定有許多贊美之聲。當他聽見別人那些不著邊際的贊美的時候,你能體會到他的心情嗎?假如你就是伯牙,寫寫此時你的心情!
(2)終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鐘子期!面對如此善聽的子期,面對這樣難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他一定會對子期說什么?(播放“知音”音樂)
5.痛失知音,深悟“絕弦”。
(1)短暫的相遇讓兩人成為知音。之后的離別卻又那么難舍。兩人相約第二年八月十六再相見。伯牙日夜期盼、苦苦等待,好不容易等到了見面的日子,卻傳來子期已經去世的消息。面對一塊冰冷的墓碑、一抔無情的黃土,伯牙說了什么?做了什么呢?
用畫出相關的句子,帶上你的感受多讀幾遍!
(2)讀到這,你知道伯牙為什么破琴絕弦?對此你有何感受?
6.鏈接短歌,升華情感。
(1)佇立在子期的墓前,伯牙滿懷悲痛地寫下了這樣一首短歌——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杯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2)老師引讀,學生跟讀,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悟。
(3)欣賞《高山流水》樂曲,回味動人故事。
7.背誦課文,領悟寫法。
(1)背誦指導:課文先概括寫了伯牙善彈,子期善聽,再具體寫如何彈如何聽,最后寫子期死,伯牙鼓琴。全文共用77個字,表達了朋友之間真知己的思想境界,成為千古佳話。邊想象邊背誦。
(2)自由練背。
(3)背誦展示。
四、拓展延伸
1.我能把這篇古文改寫成小故事,生動地講給別人聽。
2.根據括號里的注釋,讀懂下面文言文小故事,再完成練習。
楚人有涉(渡)江者,其劍自(從)舟中墜于水(掉到水中),遽(急忙)契(刻)其舟,曰:“是(這)吾劍之所從墜(掉下去的地方)。”舟止,從其所契者(刻著記號的地方)入水求之(尋找劍)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這樣),不亦惑乎?
(1)這是個成語故事,題目叫。
(2)理解句義我能行: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這里的“若”的意思是:。
這句話的意思是:。
課后
五、交流收獲
學習了本課,你有哪些收獲?薄弱的學習環節有哪些?以后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和方法?對學習方法有哪些感悟?……
六、資料鏈接
1.關于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的詩文——如“摔破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宋代王安石《伯牙》詩:“千載朱弦無此悲,欲彈孤絕鬼神疑。故人舍我歸黃壤,流水高山深相知。”再如唐代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詩:“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這些詩都是寫琴曲的高妙,聽琴的樂趣,或者比喻高妙的作品或知音、知己等。
2.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之交淡如水”、“莫逆之交”、“士為知己者死”、“管(仲)鮑(叔牙)之交”、“刎頸之交”、“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忘年之交”、“患難之交”、“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酒逢知己千杯少”等。
3.伯牙學琴的故事——
春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伯牙,隨成連先生學古琴。他掌握了各種演奏技巧,但是老師感到他演奏時,常常是理解不深,單純地把音符奏出來而已,
少了點神韻,不能引起欣賞者的共鳴。老師想把他培養成一位真正的藝術家,有一天,成連先生對伯牙說:“我的老師方子春,居住在東海,他能傳授培養人情趣的方法。我帶你前去,讓他給你講講,能夠大大提高你的藝術水平。”于是師徒兩人備了干糧,駕船出發。到了東海蓬萊山后,成連先生對伯牙說:“你留在這里練琴,我去尋師父。”說罷,就搖船漸漸遠離。
過了十天,成連先生還沒回來。伯牙在島上等得心焦,每天調琴之余,舉目四眺。他面對浩瀚的大海,傾聽澎湃的濤聲。遠望山林,郁郁蔥蔥,深遠莫測,不時傳來群鳥啁啾飛撲的聲響。這些各有妙趣、音響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覺心曠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許多。伯牙產生了創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譜成音樂,于是他架起琴,把滿腔激情傾注到琴弦上,一氣呵成,譜寫了一曲《高山流水》。
沒多久,成連先生搖船而返,聽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興地說:“現在你已經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師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來這濤聲鳥語就是最好的老師。此后,伯牙不斷積累生活和藝術體會,終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板書設計:
伯牙鼓琴
念俞伯牙破
知音
得鐘子期絕
《開國大典》評課 篇9
《開國大典》這篇課文記敘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盛況。教學時,我們依據課文的敘述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征,運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設計如下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樂曲激趣
1、播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激發學習興趣。
2、啟發渲染:
這是一首戰斗的樂曲,它曾經鼓舞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奮斗。那么,新中國誕生時是怎樣的盛況呢?大家想知道嗎?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開國大典》這篇課文。
3、如果把“開國大典”改成“開國典禮”可以嗎?為什么?
(學生一時答不上來,教師旨在制造懸念,吸引學生讀文。)
二、自主學習,提出問題
1、用你喜歡的讀書習慣快速閱讀課文。如可以大聲讀,可以小聲讀,可以默讀等等。
2、運用工具書學習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記憶字形。
3、聯系語境或查閱資料理解新詞。
4、這篇課文記敘了哪幾個場景?是按怎樣的順序記敘的。
5、給課文分段,并寫出段意。
6、你最喜歡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為什么?
7、找出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這些句子的意思嗎?如果不能,在書上做上記號。
8、學生自主學習后,教師激勵學生提出疑難問題。
三、合作討論,釋疑解難
1、以疑難問題為類別,讓學生自由組合若干小組。
2、推薦各討論小組討論問題:
如,第一小組:學習6個生字的音、形、義,結合語境理解新詞;第二小組:理清段落結構,歸納段意;第三小組: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組:討論記敘的順序。
3、各個討論小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開討論:學生先匯報學習成果,然后就疑難問題展開討論。討論時,可以自由發言,相互提示,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最后,主持人記下已解決的問題和不能解決的問題,做好咨詢的準備。
4、各個小組在全班交流討論成果。
5、問題咨詢與小結。
四、探究領悟,升華情感
1、出示句子:
兩股“紅流”分頭向東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滿了整個北京城。
2、引導學生圍繞這句話提出探究的問題,如:
⑴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 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換成“走”字,表達的效果一樣嗎?為什么?
⑶ 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⑷ 你讀了這句話,內心充滿著怎樣的激qing。
教師引導學生逐一探究,領悟新中國的成立的確來之不易,從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總結探究的方法。
4、在課文中找出還需探究的句子,繼續探究。
五、拓展延伸,積累運用
1、試一試,自己能找到有關開國大典的資料讀一讀,看一看嗎?如果找到并讀了,把篇名記下來。
2、寫一寫,依照課文的寫法,記敘你喜歡的一個場面。
【設計特點】
本案例設計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采取現代教育傳媒技術等手段,通過設疑、討論、探究、釋疑等步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具體的導學過程中,抓住課文重點,緊扣含義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讀自悟、升華情感等方式,理解課文內容,完成了三維目標。
《開國大典》評課 篇10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能還正確讀寫,并能運用。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寫出課文梗概。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激發對祖國的熱愛。
4、領悟本課按照事情發展順序,重點突出,有詳有略地記敘的表述方法。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品讀課文,感受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寫出故事梗概。
3、領悟本課按照事情發展順序,重點突出,有詳有略地記敘的表述方法。
〖內容、重難點分析及教學媒體的應用〗
1、《開國大典》是人教版九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通過描述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盛況,表達了中國人民對新中國的誕生無比激動、自豪的感情。因為事情離現在年代久遠,學生沒有經歷這樣的場面,所以要引導學生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2、學生學習本課,需要老師根據課文的精點及新課標的精神,正確的“導”;圖文有機會結合;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適時應用等。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與當時作者和全國人民的心產生共鳴。在學生完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播放課文朗讀錄音帶給學生聽,在有感情朗讀的感染下,使學生更深刻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激qing導課
同學們,這節課老師讓你們來當一回攝影記者,用你們手中的攝影機捕捉開國大典一些精彩場面,選好你要抓拍的鏡頭,并說說為什么要選拍這些鏡頭。這樣激qing導課,學生興趣盎然,注意力高度集中,個個躍躍欲試,積極參與。
二、自讀感知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通過自主、探究、合作,讓學生在學習中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小組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個環節中,要讓學生邊讀邊想,邊選擇感興趣的鏡頭,畫一畫,讀一讀來體會。圍繞重點句子中的重點詞語,在小組內交流,疑難的共同探究,體會字里行間所表達的感情。
三、品讀悟性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講解、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教學這一環節時,教師要讓學生根據自己選拍的場景反復感情朗讀,暢所欲語。教師可抓住重點詞句相機引導。如:“他們一大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車就直奔會場。”中的“直奔”與“走向”哪個詞用得好?為什么?又如毛主席出現在主席臺上,“三十萬人的目光一齊投向主席臺”中的“投向”與“朝著,看著”相比較,如此點撥、比較,學生就不難理解前者表現人民群眾急迫、興奮的心情,后者則包含人們熱切盼望見到新中國的締造者毛主席的心情。這樣以讀促思,以讀促講,師適當引導,又結合多媒體放映開國大典的場面以及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成立浴血奮戰的場面,激發學生探究激學的欲望,深化對課文的理解,達到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目的。
四、總結升華
1、總結遷移:
學生已經拍攝了這么多的畫面,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這些畫面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簡單說一說開國大典的場面,再寫下來。然后模仿這一寫法寫一個片斷(場面描寫)。這樣讀寫結合,同步發展了智能。
2、拓展延伸:
師可布置以下作業讓學生思考完成。當你們捧起這些畫面,你們心情怎樣?打算為我們的祖國做些什么?這樣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教育學生為祖國而貢獻自己的力量。實現三個維度的整合。
《開國大典》評課 篇11
之一
杭州市余杭實驗小學 陳小娟
教學目標 :
1.理解課文主要內容,正確領會課文中心思想,感受開國大典中,人民群眾熱愛黨、熱愛領袖、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意義。
2.學會3個生字,理解20個詞語,學習排比句。學有余力的學生可認識雙關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6~8自然段。
重點與難點
重點:體會開國大典盛況,正確領會課文中心思想。
難點:含義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掌握3個生字,理解部分新詞。
2、掌握課文大意,按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
3、學習第一段,感受會場上喜慶的氣氛。
教學過程 :
一、解題
1、出示課題,讀題。
2、理解題意。開國:建立新的國家;典:典禮,鄭重舉行的儀式;大典:隆重的典禮。
3、根據課題提出疑問。
二、自學
要求:1、讀通課文,學會字詞。
2、劃出課文中解釋課題的一句話。
3、課文寫了哪幾個場面?劃出場面間的連接句。
4、解決疑難,發現疑難。
三、交流
1、試說課題意思。
2、分段。(根據會場、典禮、閱兵、游行四個動人場面可以分為四段)
3、交流疑難,解決部分問題。隨機學習生字新詞。
四、閱讀(第一段)
1、指名分節讀課文。
2、從哪些地方看出這是“大典”?
3、選擇一句,讀出莊嚴、隆重、熱烈的氣氛。
4、隨機學習重點句。
五、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
2、完成作業 本第1、2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感受開國大典中,人民群眾熱愛黨、熱愛領袖、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感情。
2、背誦第6~8自然段。
教學過程 :
一、閱讀第二段。
1、理清典禮過程。
默讀本段,理一理典禮的過程。
(典禮開始,領導就位)——(奏國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國旗,鳴禮炮)——(宣讀公告)
簡要敘述開國大典的典禮過程。
2、自由讀,感受人民群眾的心情。(激動、興奮、喜悅)
3、劃出反映人們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礎上練習朗讀。
用“人民群眾為……而激動”說話。
隨機點撥句子:這五星紅旗升起來了,表示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朗讀(自豪,揚眉吐氣)
3、描寫人民群眾的心情,課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聲;轟雷似的掌聲。排比:四個“傳到”。體會排比氣勢,朗讀排比句。
4、背誦6~8節。
二、閱讀第三段
1、自由讀,用一個詞概括閱兵式的特點,劃出寫人民群眾觀看閱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組合作,交流成果
歡喜和激動的心情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3、選讀句子。
三、作業
1、背誦6~8節。
2、完成作業 本3、5題。
3、聯系課文內容寫排比句:
全場30萬人,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
1、理解課文主要內容,正確領會課文中心思想,感受開國大典中,人民群眾熱愛黨、熱愛領袖、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意義。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
一、復習
1、聽寫。
2、背誦6~8節。
二、閱讀第四段
1、默讀,劃出概括節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話。
2、理解。
3、朗讀第14小節,讀出歡慶的氣氛。
4、讀結尾兩句,領會句子的意思。
“兩股紅流”指什么?這樣比喻寫出了什么?
“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讀好這兩句話,讀出內含的意思。
三、總結全文,領會中心。
1、連起來說說課文記敘了4個怎樣的場面。
2、整理語言,歸納主要內容。
3、作者為什么反反復復寫廣場的“紅旗”、“紅燈”,群眾的“掌聲”、“歡呼聲”?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4、完成作業 本6、7題,交流。
5、學習“單元提示”。聯系這一課的學習,說說怎樣憑借主要內容領悟中心思想。
四、作業
選做:
1、摘錄、朗誦最令你激動的句子。
2、寫一寫你讀后的感受。
3、寫一段話: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門廣場上……
《開國大典》評課 篇12
一、說教材:
《開國大典》是人教版新課標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八組的一篇講讀課文。文章記敘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盛況。作者以 “會場布置→大會盛況(宣布成立→升國旗→宣讀公告)→閱兵儀式→群眾游行”為寫作思路,以大會盛況(宣布成立→升國旗→宣讀公告)為寫作重點,通過幾個場面的描寫,展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們特別是毛澤東的領袖風采,表達了中國人民對新中國,對領袖毛澤東的無比熱愛之情。文章文筆流暢,層次清楚,場面描寫與抒發感情相結合。
本組課文以“走近毛澤東”為人文主題,以“學習場面描寫和人物描寫的一些基本方法”為語言訓練目標,以引導學生通過場面描寫和人物描寫體會毛澤東的領袖風采和凡人情懷為教學重點,安排了《長征》《開國大典》《青山處處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四篇課文。在本組的其他三篇課文中,我們感受到通過人物描寫刻畫的偉人和凡人毛澤東,本課則主要通過場面描寫刻畫了毛澤東的領袖風采,這為本組語文園地的習作訓練作了一定鋪墊。
從能力方面講,五年級學生已經具有初步獨立識字能力,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情感方面講,五年級學生的自主意識正在增強,處在一個由依賴到獨立的過渡階段,這時他們強烈地要求自主、獨立與成功。
“閱讀敘事性文章,在閱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是新課標對五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根據這些相關要求,同時針對這篇課文的特點和本單元訓練的重點,并結合五年級學生的學情,我安排了兩課時的教學時間,現在著重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具體如下:
教學目標:
1.認識“擎、鈕、瞻、聶、黨”5個生字,會寫“典、副、委、協、賓、澤、奏、誕、鈕、瞻、拂、騎、嗓、黨”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抄寫第七自然段。
3.初步理解課文內容,抓住為新中國誕生而激動、自豪的場面,體會中國人民熱愛領袖、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感情。
4.初步學習場面描寫,了解場面描寫的特點。
“學習場面描寫,學寫場面描寫”是新知識,是單元語言訓練目標、訓練重點之一,精當的場面描寫既是本文重要的寫作特色,又能表達豐富的思想感情,因此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場面描寫,了解場面描寫的特點來表達思想感情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此外,課文寫的是五十年代的事,離學生的生活實際遠,學生對新中國誕生前后的歷史背景知識了解甚少。因此,“抓住首都人民為新中國誕生而激動、自豪的場面,借助課外資料,使學生體會中國人民熱愛領袖、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感情”就成了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及學法:
為完成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在教學中,教師必須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幫助同學真正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由于本文作者用場面描寫表達了中國人民熱愛領袖、熱愛新中國的深厚思想感情,所以在本課時的教學過程中,我會讓學生抓住場面中的重點詞語品讀感悟,讀中悟情,讀中悟寫,讀中表情,讀寫結合,同時借助新中國誕生前后的歷史背景創設情境的方法完成本課教學。
通過前面課文的學習,學生已對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方法有所了解,具備了一定的體會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在本課教學中我會引導學生采用“讀——找——換——想——讀”的學習方法學習課文,即“初讀了解場面描寫的點和面——細讀找重點詞句——換詞體會感情——想象場面—— 表情誦讀升華感情,回讀體會寫法特點。”
三、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新課導入是不容忽視的一個環節,合理的導入能奠定一堂課的基調,使教學過程順利展開。首先我會以“跳繩”為話題,請同學們以“跳繩”為話題進行口頭作文,提示學生可以先說同學們跳繩的整個場面,再說單個同學的跳繩,也可以先說單個同學的跳繩,再說同學們跳繩的整個場面,等學生進行交流后,引出什么是場面描寫——“同學們剛才說的跳繩就是場面描寫,單個‘跳繩’的描寫是場面描寫的‘點’, 同學們跳繩的整個場面是場面描寫的‘面’,場面描寫的特點是‘有點有面,點面結合’。我們今天來學習一個盛大的場面《開國大典》。”以“跳繩”為話題進行口頭作文,把抽象的場面描寫概念形象化、具體化,讓學生在口頭作文的實踐中明白什么是場面描寫,場面描寫的特點是什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從而引出新課教學,并為突出教學重點做準備。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場面。
這個環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小環節:
1、認讀生字、詞語,注意難寫的字:瞻、嗓。
2、說說題目《開國大典》中的“開”是什么意思,并用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四要素說說課資料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此后播放《開國大典》的電影片斷。
3、欣賞影片,簡介當時的背景資料:
1949年10月1日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是我們國家的生日。在中國共產黨,在偉大領袖毛澤東的領導下,我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這三座大山的壓迫,全中國人民翻身解放,當家作主人,過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這一天對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
4、采用影片與文本結合的方法,請學生說說作者圍繞這件事主要寫了哪些場面?請學生再次快速瀏覽課文,然后把“宣布成立、會場布置、大會盛況、宣讀公告、群眾游行、升國旗、閱兵儀式”填在黑板上的相應位置。
由于五年的學生已具有獨立的識字能力及強烈的自主意識,所以在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在初讀課文后,一起認讀生字新詞,并讓學生自己提出較難寫的字,引起他們的有意注意;通過欣賞影片和對新中國成立前后史料的了解,學生能夠在對課文有整體感知的前提下體會中國人民熱愛領袖、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感情,為突破難點奠定基礎;通過上黑板寫板書實踐操作不僅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可以讓學生迅速掌握作者的寫作思路和寫作重點。
(三)研讀“大會盛況”中的小場面,體會人民情感,掌握場面描寫的寫作特點。
本文重點描寫了“會場布置、大會盛況、閱兵儀式、群眾游行”四個大場面,但重點是寫了“大會盛況”中的“宣布成立、升國旗、宣讀公告”這幾個小場面,所以這節課我重點研讀這幾個小場面,以第一個小場面和第二個小場面為例:
1、研讀場面“宣布成立”
(1)體會五個“一齊”的思想感情。
首先讓學生說說這個小場面的“點”與“面”是什么,然后我會提問:“在首都人民歡呼雀躍的場面中,你認為哪些詞、句表達了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心情?”首先將學生的關注點聚焦到要背誦的第七自然段,然后由重點段的重點詞(兩個“一齊”)出發,請學生換詞(一起)對比著讀書體會,從而領悟首都人民都有一顆熱愛毛主席、熱愛新中國的心。再提問:“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用了‘一齊’,體現了首都人民的什么感情?”使學生的目光轉移到其他自然段前后聯系體會中國人民對毛主席、新中國的無比熱愛之情。
在這個過程中,我緊緊圍繞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即抓住為新中國誕生而激動、自豪的場面,體會中國人民熱愛領袖、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感情進行教學。結合教法中的“抓住場面中的重點詞語品讀感悟”和學法中的“初讀了解場面描寫的點和面——細讀找重點詞句——換詞體會感情”,既培養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歸納能力,又有效地突出了教學的重點。
(2)抓住“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啟發想象,體會思想感情。
首先我會引導學生抓住“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這兩個詞的意思體會毛主席的聲音傳得遠,使全中國人民都激動自豪。然后提問:“‘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都傳到全國哪些地方?人們有哪些舉動?”從而體會全國人民都有一顆熱愛毛主席、熱愛新中國的心。
(3)指導朗讀,要求背誦。
根據課后要求,我首先通過指名讀、小組讀、齊讀的方式使學生感受句子蘊含的豐富情感,并且要求學生會背誦,這樣做到了注重以生為本,以讀為本,尊重“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真正達到“以讀促情、以讀感悟”。
2、研讀場面“升國旗”
如同研讀第一個小場面,我首先讓學生說說這個小場面的“點”與“面”是什么,使學生掌握場面描寫的特點,再次突出教學重點,然后讓學生找重點詞,抓住這些重點詞中的“站”,說說它傳神在哪里,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和課前收集的新中國誕生前后的具體資料體會“站”的意義。最后由我概括性介紹新中國誕生前后的歷史背景資料(圓明園的大火燃燒著中國人民的痛苦、屈辱、災難,南京大屠殺,血流成河,尸橫遍野……刻骨銘心的過去,真可謂暗無天日,民不聊生,舊中國成了一座人間地獄。危難之際,毛主席領導全中國人民奮起反抗,歷經八年抗日戰爭、四年解放戰爭的艱苦卓絕的斗爭,終于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最后學生寫話(如果此時你在開國大典現場,你想對毛主席,對全國人民說什么?)
這個過程是教學難點。為了突破難點,我引導學生先抓住“站”聯系上下文談感悟,接著介紹歷史背景,再以“如果此時你在開國大典現場,你想對毛主席、對全國人民說什么?”為話題設身處地寫感受。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從內心感悟中國人民對毛主席,對新中國的無比熱愛之情。
3、運用學法,自讀“宣讀公告”
指導學生運用學法,抓住場面中的面“三十萬人民熱愛領袖的心情融成一陣熱烈的歡呼。觀禮臺上同時響起一陣掌聲”體會首都人民無比熱愛毛主席的思想感情。
4、回讀體會場面描寫的寫法特點
回讀“大會盛況”中“宣布成立、升國旗、宣讀公告”三個小場面,再一次體會場面描寫的寫作特點,即作者有點有面,點面結合地寫出了首都人民在開國大典之際對新中國、對毛主席的無限熱愛之情。(四)首尾呼應,課時呼應,順利結課。
首先做這堂課的總結:這節課我們用“初讀了解場面描寫的點和面——細讀找重點詞句——換詞體會感情——想象場面—— 誦讀升華感情,回讀體會寫法特點”體會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及場面描寫的特點。下節課我們繼續用這個學法體會“會場布置、閱兵儀式、群眾游行”三個大場面的思想情感及寫法特點,并學寫場面“跳繩比賽”。
場面“跳繩”是這堂課的導入語,結課運用場面“跳繩比賽”做到了本課時的首尾呼應,使學生對描寫這個場面不再陌生;由第一課時“會場盛況”中小場面的教學過渡到第二課時其他大場面的教學,做到了課時間的呼應,也提出了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為學生做好預習工作奠定基礎。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要求能簡潔明了地展現課文靈魂。因此我設計了如下的板書,會場布置、大會盛況(宣布成立→升國旗→宣讀公告)、閱兵儀式、群眾游行皆為本文描寫的大場面,但以大會盛況(宣布成立→升國旗→宣讀公告)為寫作重點(用紅筆標出),再現了作者的寫作思路。
開國大典
會場布置 → 大會盛況 → 閱兵儀式 → 群眾游行
↓
宣布成立
↓
升國旗
↓
宣讀公告
《開國大典》評課 篇13
一、引入新課
1.出示課題,讀題。
2.理解題意。開國:建立新的國家;典:典禮,鄭重舉行的儀式;大典:隆重的典禮。
3.介紹時代背景
(放一段《開國大典》*片斷然后介紹。)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領導全國人民為*壓在頭上的三座大山進行了可歌可泣的頑強斗爭。八年抗戰,多少英雄兒女前赴后繼、浴血奮戰、保家衛國;三年的解放戰爭,中國人民終于*了蔣介石的反動統治,迎來了全國的大解放,迎來了“開國大典”的盛況。從此,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了。
二、學習生字新詞
要求:
1.自己讀課文,學會字詞。
2.劃出課文中解釋課題的一句話。
3.課文寫了哪幾個場面?劃出場面間的連接句。
4.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三、反饋交流
1.說說開國大典分為幾個場面?
2.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開國大典的?
(按照開國大典進行的順序記敘。根據會場、典禮、閱兵、*四個動人場面寫的。)
3.交流疑難,解決部分問題。
四、學習第一部分
1.朗讀課文第一部分。
2.讀完這段你有什么感受?
理解重點句
“總數達三十萬人。”
“丁字形的廣場匯集了從四面八方來的群眾隊伍。”
“他們清早到了北京車站,一下火車就直奔會場。”
“*廣場已經成了人的海洋,紅旗翻動,向海上的波浪。”
(理解:到會群眾范圍廣:“四面八方、匯集”而來;來得早:早上六點鐘就入場;到會人數多:成了人海;熱情高:直奔,五更天摸著黑;次序好:按照預定的地點排列。)
3.選擇一句,讀出莊嚴、隆重、熱烈的氣氛。
五、布置作業
《開國大典》評課 篇14
教學目標 :
1.理解課文主要內容,正確領會課文中心思想,感受開國大典中,人民群眾熱愛黨、熱愛領袖、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意義。
2.學會3個生字,理解20個詞語,學習排比句。學有余力的學生可認識雙關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6~8自然段。
重點與難點
重點:體會開國大典盛況,正確領會課文中心思想。
難點:含義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掌握3個生字,理解部分新詞。
2、掌握課文大意,按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
3、學習第一段,感受會場上喜慶的氣氛。
教學過程 :
一、解題
1、出示課題,讀題。
2、理解題意。開國:建立新的國家;典:典禮,鄭重舉行的儀式;大典:隆重的典禮。
3、根據課題提出疑問。
二、自學
要求:1、讀通課文,學會字詞。
2、劃出課文中解釋課題的一句話。
3、課文寫了哪幾個場面?劃出場面間的連接句。
4、解決疑難,發現疑難。
三、交流
1、試說課題意思。
2、分段。(根據會場、典禮、閱兵、游行四個動人場面可以分為四段)
3、交流疑難,解決部分問題。隨機學習生字新詞。
四、閱讀(第一段)
1、指名分節讀課文。
2、從哪些地方看出這是“大典”?
3、選擇一句,讀出莊嚴、隆重、熱烈的氣氛。
4、隨機學習重點句。
五、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
2、完成作業 本第1、2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感受開國大典中,人民群眾熱愛黨、熱愛領袖、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感情。
2、背誦第6~8自然段。
教學過程 :
一、閱讀第二段。
1、理清典禮過程。
默讀本段,理一理典禮的過程。
(典禮開始,領導就位)——(奏國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國旗,鳴禮炮)——(宣讀公告)
簡要敘述開國大典的典禮過程。
2、自由讀,感受人民群眾的心情。(激動、興奮、喜悅)
3、劃出反映人們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礎上練習朗讀。
用“人民群眾為……而激動”說話。
隨機點撥句子:這五星紅旗升起來了,表示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朗讀(自豪,揚眉吐氣)
3、描寫人民群眾的心情,課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聲;轟雷似的掌聲。排比:四個“傳到”。體會排比氣勢,朗讀排比句。
4、背誦6~8節。
二、閱讀第三段
1、自由讀,用一個詞概括閱兵式的特點,劃出寫人民群眾觀看閱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組合作,交流成果
歡喜和激動的心情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3、選讀句子。
三、作業
1、背誦6~8節。
2、完成作業 本3、5題。
3、聯系課文內容寫排比句:
全場30萬人,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
1、理解課文主要內容,正確領會課文中心思想,感受開國大典中,人民群眾熱愛黨、熱愛領袖、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意義。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
一、復習
1、聽寫。
2、背誦6~8節。
二、閱讀第四段
1、默讀,劃出概括節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話。
2、理解。
3、朗讀第14小節,讀出歡慶的氣氛。
4、讀結尾兩句,領會句子的意思。
“兩股紅流”指什么?這樣比喻寫出了什么?
“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讀好這兩句話,讀出內含的意思。
三、總結全文,領會中心。
1、連起來說說課文記敘了4個怎樣的場面。
2、整理語言,歸納主要內容。
3、作者為什么反反復復寫廣場的“紅旗”、“紅燈”,群眾的“掌聲”、“歡呼聲”?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4、完成作業 本6、7題,交流。
5、學習“單元提示”。聯系這一課的學習,說說怎樣憑借主要內容領悟中心思想。
四、作業
選做:
1、摘錄、朗誦最令你激動的句子。
2、寫一寫你讀后的感受。
3、寫一段話: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門廣場上……
《開國大典》評課 篇15
1、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長城內外,傳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國人民的心一齊歡躍起來。
“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指毛澤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的宣告。“傳到長城內外,傳到大江南北”指傳遍了全中國。毛澤東的宣告,意味著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當家做主人了,因此他們無比激動,他們的心一齊歡躍起來,沉浸在無比的歡欣鼓舞之中;同時,這句話也表達了中國人民對人民政府的擁護和熱愛。
2、群眾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啞了,把手掌都拍麻了,還覺得不能夠表示自己心里的歡喜和激動。
這句話講的是在兩個半鐘頭的檢閱過程中,廣場上人們歡喜和激動的情景。他們知道,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中國人民的苦難史結束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了新中國的主人,因此無比興奮和喜悅。他們用歡呼和鼓掌來表達自己的激動心情,但幾乎喊啞了嗓子、拍麻了手掌,仍然覺得不能夠表達自己的歡喜和激動。這表明,人們熱烈情緒的高漲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3、兩股紅流分頭向東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滿了整個北京城。
“兩股紅流”,指分頭向東西兩個方向行進的、“擎著燈”“舞著火把”的游行隊伍,“光明充滿了整個北京城”,不光是說燈籠火把照亮了北京城,更象征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北京城永遠擺脫了過去的黑暗統治,成為一座和人民群眾一樣有了光明前途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