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設計(通用15篇)
《水》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了解水、贊美水、親近水而真誠地發出“珍惜水”的呼喚,深刻體會沒有水就沒有生命。
2、增強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能夠將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進行有機整合,充實自己的頭腦,豐富自己的心靈。
3、培養學生能夠與人溝通。善于交流、樂于與人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難點學生在完成本次活動的基礎上完成本單元的習作。
教學準備學生搜集來的資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課件出示缺水圖片
說一說看完圖片后的感受。是什么原因造成這般景象?
同學們,我們生活中做的哪些事情和水有關?(學生暢所欲言)
指名回答
2、我們的生活與水息息相關。試想一下,如果地球上沒有了水,我們將面臨著......所以說,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生命之本。同學們讓我們暢所欲言來贊美水,好嗎?
活動一:
交流信息-----贊美水
1、課件出示贊美水的要求
(1) 從古詩文中找。
(2) 從現代詩文中找。
(3) 從歌詞中找。
(4) 有關于水的成語。
2、學生充分、自由、民主、輕松地相互交流彼此的信息。(分組進行)
活動二:
暢所欲言-----親近水
1、你在日常生活中與水都有哪些接觸?
課件出示:從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談。
2、同桌間相互交流。
3、指名回答。
活動三:了解水
1、你對水有哪些了解?課前有一些細心的同學對水進行了調查,我們來聽聽他們的調查報告。
(1) 水龍頭在關不緊的情況下一個小時能滴多少水?24小時會浪費多少水?
(2) 河面上的漂浮物是什么,它們是從哪里來的?
……
2、通過這些同學的匯報和你自己的經歷,你想說寫什么?學生交流。
過渡語:同學們,當地球只剩下一滴水的時候,那也許就是我們人類悔恨的淚水。讓我們一同來愛惜水,珍惜水吧!
活動四:珍惜水
1、寫有關水的廣告標語。
2、假如所有的小河干涸了,地球會怎樣?
小結
水,滋養了地球,孕育了生命,但隨著人類的繁衍和經濟的發展,人類對自然界的干預使我們所賴以生存的水環境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水問題已經在世界范圍內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中國屬于嚴重缺水國家之一。所以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做一個節約用水的小公民。
《水》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設計 篇2
活動目標
1、感知水會流動的特征。
2、探索用不同的方法幫水搬家,體驗活動的樂趣及成就感。
3、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4、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動準備
水盆、水桶各兩個,一次性杯子、空礦泉水瓶、海綿、塑料注射器(無針頭)塑料袋、抹布、小筐、小勺、漏勺等。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觀看小河流水的視頻,讓幼兒知道水是會流動的,引起幼兒的興趣。
2、提供材料,讓幼兒玩水。
(1)讓幼兒觀察提供的各種材料,說出其名稱。
(2)引導幼兒嘗試用各種工具與水寶寶做游戲,感知水會流動。
3、自由選擇材料,幫水寶寶搬家。
活動規則:水盆和水桶不能離開原地;要把所有水寶寶都運到水盆里去,不能撒到半路;要記住自己所用的工具和方法。
4、請幼兒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幫水寶寶搬家的。
5、提醒幼兒將用完的工具分類擺放。
請小朋友把剛才用的工具分別放到兩個盆里(能盛水的工具)、(不能盛水的工具)。小朋友,為什么這些工具是不能盛水的?
教師小結:水是會流動的,因為這些工具有縫隙,所以不能盛水。
6、教育幼兒要節約用水。
剛才我們用了這么多工具為水寶寶搬家,但還是有丟到地上的水寶寶,你們知道嗎?在我國西南地區,出現了嚴重干旱,那里的小朋友連吃水都困難,更不要說洗澡了,所以我們要節約每一滴水,珍惜水源。那誰能告訴老師用什么方法把地上的水寶寶收起來呢?(幼:海綿、抹布)收起來的誰又能干什么呢?(幼:澆花)那好吧!我們快把地上的水寶寶收起來吧!
活動延伸:
1、在沙水區投放玩水材料,進一步探索水的特征。
2、鼓勵幼兒創造更多更新的玩水方法。
活動反思:
活動以幼兒親自感知、操作、擺弄為主。以幫水寶寶搬家等,了解水的特性。由于小班幼兒的認知能力還比較弱,他們很難自覺發現水會流動的特性。所以活動中給孩子們準備了一些材料,借助這些材料設法使水的這一特性顯露出來,使幼兒親眼目睹這一現象,這樣幼兒才容易理解。使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所學內容。
《水》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體會“由于缺水,水便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感受村子里人們盼水、用水的心情。激發學生珍惜水資源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驗缺水時村子里人們盼水、用水的心情,體會水的珍貴,缺水的苦澀。教育學生珍惜水資源。
教學準備:
1、搜集有關水資源的資料;
2、調查身邊用水情況;
3、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2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一幅圖:土地干裂,植物蔫蔫的,一個孩子也嘴唇干裂,正伸出了手……
2、孩子在呼喚什么?(相機板書:水)
3、談話:生活在江南水鄉的你們能想象到嚴重缺水的地方人們是怎樣生活的嗎?水在他們的眼里是什么東西呢?讓我們走進著名作家馬朝虎寫的課文中去感受一下吧。
二、初讀課文:
1、提出自讀要求:
(1) 自學生字詞,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不理解的詞語查字(詞)典或聯系上下文解決,無法自己解決的用“?”作上記號。
(2) 想想水在當時那個村子的人們眼里是什么東西呢?
2、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
3、了解學生自讀情況:
(1) 指名分節讀課文,及時正音糾錯,長句或難讀的句子留心指導,重點詞句有意識引導學生多讀幾遍。
在學生讀的過程中相機出示詞語,并引導學生結合語境初步理解。
(2) 提問:這是個什么樣的村子?水在當時那個村子的人們眼里是什么東西呢?
三、再讀課文:
1、默讀課文,想想圍繞水的珍貴,課文向我們描寫了哪幾個畫面?
2、討論(幫助學生理清課文脈絡):
百里路擔水
下雨天洗澡
一勺水消暑
3、小結,并齊讀課文。
四、指導識記書寫:
重點提醒“膝”:右邊是上中下結構,下面不要寫成獨體字“水”。
五、作業: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搜集資料。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體會“由于缺水,水便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感受村子里人們盼水、用水的心情。激發學生珍惜水資源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再次感知,喚發情感。
1、上節課我們一起跟隨著作者馬朝虎走進了他的家鄉,那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呢?(缺水)
出示圖片,直觀感受“我生長在一個缺水的地方。”
2、水在這個村子的人們眼中是什么?(“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
理解“珍貴”: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怎么樣的東西稱得上珍貴?(珍珠、鉆石、時間、生命……)水,在我們眼里是再平常的東西,在嚴重缺水的我的家鄉,卻成了最珍貴的了。
誰來讀讀這個句子?
二、朗讀感悟,體會缺水之苦,感受水的珍貴。
1、提出話題:課文中哪些地方能夠讓我們充分感受到——“我生長在一個缺水的地方。”“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
2、學生自由讀課文,圈圈畫畫有關語句,多讀讀,品味品味,并在觸動自己心弦的地方寫寫自己的感受;在自己充分研讀的基礎上和同桌交流交流。
3、組織交流,多媒體相機出示有關段落或詞句。
1)“記得那時侯我們一個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處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經常要排上一個小時的長隊,才可以挑上一擔回家。”
從以上加點變紅的詞語中,尤其注意那些數量詞,從中可體會到缺水的嚴重,擔水的辛苦。吃水人之多(一個村子的人),路途之遙遠(十公里之外),水源之小(一處很小的泉眼),取水的時間之長(排上一個小時的長隊),取水的數量之少(才可以挑上一擔回家)。——“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
2)怪不得村里人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
“請我喝酒不如請我喝水。”
你怎么理解這句話?
長長的路,小小的泉眼,重重的擔子,炎炎的烈日,這樣擔過來的水你喝一口,品出了什么滋味?
假如你就生活在這樣一個缺水的村子里,你會有怎樣的感受?
感情朗讀。
3)“下雨天是村子里每個人都期盼的日子。那時候,家家戶戶都建有水窖,用來在下雨天儲水,以備今后很長一段時間使用。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
為什么期盼?(為儲水,為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
4)“特別是在夏天,在驕陽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種將要被風干的感覺。儲藏在水窖里的水就顯得更加珍貴了。母親用一把大鎖鎖住了水窖,也鎖住了我們對水的渴望。”
理解“風干”這個詞嗎?
引出“我們四兄弟,像四根將要被曬干的狗尾巴草一樣,從小到大,排在了母親的跟前。”
出示圖片1:這是一株在陽光沐浴下,在溪水滋潤下的狗尾巴草,它青翠欲滴,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圖片2:這是一株被曬干的狗尾巴草。
看著這兩幅圖片,同學們一定想說——水,生命之源!
是啊,我們四兄弟像四根將要被曬干的狗尾巴草一樣,此時,最希望……?(學生自由說)然而,一把大鎖鎖住了水窖,鎖住了我們對水的渴望,我們也許只能“望窖止渴”了,此時的水彌足珍貴啊!——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
三、朗讀想象,感受有水之樂,倍感水的珍貴。
1、雨中洗澡之樂
出示:“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們這樣的孩子,全身脫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躍,大呼小叫,盡情地享受水帶給我們的撫摸與清涼,還仰起頭,張大嘴巴,去吃來自天空的水。然后大人們也加入到了洗澡的行列里來,只是他們遠沒有我們這樣的無遮無擋――男人們穿著短褲,女人們則穿著長衣長褲。”
你讀出了孩子們洗澡時怎樣的心情?他們可能會歡呼些什么呢?
雨水帶給孩子的是快樂,帶給大人們的呢?(也是快樂與忙碌[儲水])
對我們來說下雨極為平常,文中的人們為什么有這樣的舉動呢?(因缺水而長時間不能洗澡,因缺水而對水的渴望異常的濃,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
感情朗讀。
2、勺水消暑之樂
過渡:可惜這樣美好的日子畢竟太少,當我們像四根將要被曬干的狗尾巴草一樣,從小到大,排在了母親跟前時,那激動人心的一刻也終于來了。
1)出示:母親輕輕一笑,從腰帶上取下鑰匙,打開了水窖。一縷水的氣息撲面而來,我們都倒抽了一口涼氣。然后,母親一手從水窖中打起一勺水,從我們的頭頂緩緩地傾注下來,一手拿著一把麥稈扇往我們身上扇風。頓時,藏于地下的水的清涼,再加上縷縷輕風,讓我們都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來。
多元解讀:你讀懂他們的“啊啊”大叫聲了嗎?他們在叫些什么?想要表達內心的什么情感?(舒服、痛快、幸福)
就一勺水,還要分給四個人,卻給我們帶來了這么多奇妙的感覺,你體會到什么?(對水的渴望、知足)
感情朗讀。
2)出示第五小節:(放課文朗讀錄音)
聽著這樣的樂曲,讀著這樣的文字,我們似乎回到了那個缺水的年代,回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中,回到了享受母親一勺涼水淋漓的快樂時刻,回到了作者那時豐富細膩而動情的體驗中。
a、請同學們再用心默讀這段文字,邊讀邊想,哪些地方讓你感受最深刻,在觸發你感受的字、詞、句旁邊寫上你的感受。(配樂。學生邊讀邊思邊想)
b、交流感受
c、師:同學們,作者這樣真切的感受,都來自于母親手中這小小的一勺水,正是這一勺水,從頭頂傾注而下(生接讀),正是在這一勺水的滑動中,我聽得見(生接讀)我感覺得到(生讀),這小小的一勺水,它不多不少(生讀)
d、這水流遍全身,多么親切,他滋潤心田、彌足珍貴,讓我們一起動情地讀一讀。
四、學習最后一節,升華主題
出示:“母親鎖上水窖,笑著對我們說:‘你們真的餓壞了。’這是我至今為止唯一聽到的將‘渴’說成是‘餓’的話。”
母親為什么不說“渴”而說“餓”呢?(“餓”說明我們對水是多么渴望。對我們來說“渴”還是可以忍受的,而“餓”是難以忍受的,說明我們缺水已經很長時間了。……)
母親有沒有為自己澆水?(沒有)
想想為什么沒有?(水有限,沒有更多的水來讓我們消暑)
她是怎樣做的?(她是笑著鎖上了水窖。)
為什么會笑?(看到我們的表現要笑,為我們總算便服了笑,因為無耐而笑)
小結:缺水給村里人帶來了苦,而作者卻具體生動地描述了水給村里人帶來的樂,這是一種強烈的對比,愈是寫用雨水“洗澡”的痛快,愈反襯出平時不能“洗澡”的痛苦,愈是寫“一勺水”洗一次“淋浴”的舒服,愈反襯出平時無水“淋浴”的難受。在這種“樂”中,飽含著因缺水帶來的“苦澀”,而這樣更讓我們能深刻地體會到水的珍貴呀。這種寫法叫“反襯”。(板書)
五、拓展延伸,強化主題。
課文學到這兒,你的心里一定感慨萬千,請動筆寫一寫(小練筆)。
板書設計:
水(最珍貴)
缺 水 洗 澡
苦 樂
《水》的教學設計(修改稿)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兩條綠線里的字只認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及“風干”“傾注”等的意思;辨析多音字“擔”“扇”“血”等。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體會“由于缺水,水便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感受村子里人們盼水、用水的心情,體會母親口中“餓”的真正含義。激發學生珍惜水資源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體會“由于缺水,水便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感受村子里人們盼水、用水的心情,體會母親口中“餓”的真正含義。激發學生珍惜水資源的情感。
教學準備:
1、搜集有關水資源的資料;
2、調查身邊用水情況;
3、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2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兩條綠線里的字只認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及“風干”“傾注”等的意思;辨析多音字“擔”“扇”“血”等。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第一幅圖(組圖):
煙波浩淼的太湖、縱橫交錯的小河、隨時可用的自來水……這就是我們生活的地方。
2、 第二幅:土地干裂,植物蔫蔫的,人們也嘴唇干裂,正伸出了手……
人們在呼喚什么?(相機板書:水)
3、 談話:生活在江南水鄉的你們能想象到嚴重缺水的地方人們是怎樣生活的嗎?水在他們的眼里是什么東西呢?讓我們走進著名作家馬朝虎寫的課文中去感受一下吧。
二、初讀課文:
1、提出自讀要求:
(1) 自學生字詞,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不理解的詞語查字(詞)典或聯系上下文解決,無法自己解決的用“?”作上記號。
(2) 想想水在當時那個村子的人們眼里是什么東西呢?
2、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
3、了解學生自讀情況:
(1) 指名分節讀課文,及時正音糾錯,長句或難讀的句子留心指導,重點詞句有意識引導學生多讀幾遍。
在學生讀的過程中相機出示詞語,并引導學生結合語境初步理解。
(2) 提問:這是個什么樣的村子?水在當時那個村子的人們眼里是什么東西呢?
三、再讀課文:
1、默讀課文,想想圍繞水的珍貴,課文向我們描寫了哪幾個畫面?
2、討論(幫助學生理清課文脈絡):
百里路擔水
下雨天洗澡
一勺水消暑
3、小結,并齊讀課文。
四、指導識記書寫:
重點提醒“膝”:右邊是上中下結構,下面不要寫成獨體字“水”。
五、作業: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搜集資料。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體會“由于缺水,水便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感受村子里人們盼水、用水的心情,體會母親口中“餓”的真正含義。激發學生珍惜水資源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感知水的珍貴。
1、上節課我們一起跟隨著作者馬朝虎走進了他的家鄉,那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呢?(缺水)
出示圖片,直觀感受“我生長在一個缺水的地方。”
2、水在這個村子的人們眼中是什么?(“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
理解“珍貴”: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怎么樣的東西稱得上珍貴?(珍珠、鉆石、時間、生命……)水,對于生活在江南水鄉的我們來說,是再平常的東西,可在嚴重缺水的“我”的家鄉,卻成了最珍貴的了。
誰來讀讀這個句子?指名讀、齊讀。
二、朗讀感悟,凸顯水的珍貴。
課文中哪些地方能夠讓我們充分感受到“我”生長的地方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地方,——“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
學生自由讀課文,圈圈畫畫有關語句,多讀讀,品味品味,并在觸動自己心弦的地方寫寫自己的感受;在自己充分研讀的基礎上和同桌交流交流。
組織交流,相機出示有關段落或詞句。(估計學生會先講到第一自然段)
(一)了解缺水之苦,體悟水的珍貴。
記得那時侯我們一個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處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經常要排上一個小時的長隊,才可以挑上一擔回家。
從以上加點變紅的詞語中,尤其注意那些數量詞,從中可體會到缺水的嚴重,擔水的辛苦。吃水人之多(一個村子的人),路途之遙遠(十公里之外),水源之小(一處很小的泉眼),取水的時間之長(排上一個小時的長隊),取水的數量之少(才可以挑上一擔回家)。——“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
怪不得村里人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
“請我喝酒不如請我喝水”,
你怎么理解這句話?(水比酒更珍貴,更受村民親睞。)
長長的路,小小的泉眼,重重的擔子,炎炎的烈日,這樣擔過來的水你喝一口,品出了什么滋味?
指導感情朗讀,首先由交流的學生個性朗讀,再齊讀。
(二)品味得水之樂,倍感水的珍貴。
1、雨中洗澡之歡暢
1)出示第2自然段
a、“期盼”,為什么期盼?(為儲水,為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缺水嚴重)
你讀出了孩子們洗澡時怎樣的心情?他們可能會歡呼些什么呢?
孩子們在雨中享受著雨的“撫摸”,平時誰“撫摸”過你?他們的撫摸給你什么感覺?(親切、溫暖、幸福……)撫摸的感覺是如此美妙,從中我們可以感覺到這水帶給他們的是無盡的快樂與幸福,這水就像是親人在撫摸一樣,可見水對他們來說是何等珍貴!
出示幾幅圖片直觀感受一下。
你能把孩子們的這份痛快與歡暢通過讀表現出來嗎?指名學生讀。
b、雨水帶給孩子的是快樂,帶給大人們的呢?你聽到他們心中的歡呼了嗎?(也是快樂與忙碌[儲水])
c、對我們來說下雨極為平常,甚至可能討厭下雨,文中的人們為什么有這樣的舉動呢?
引導學生聯系前文:只有下雨才能有水儲存,才能有很長一段時間也許可以不用奔波“十公里”,排上“一個小時的長隊”,卻只能挑回“一擔”水;“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
引導學生設身處地說說長時間(尤其是當炎熱的夏季到來)不洗澡的樣子和感覺。
2)引導學生聯系第3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
a、理解“風干”這個詞。
引出“我們四兄弟,像四根將要被曬干的狗尾巴草一樣,從小到大,排在了母親的跟前。”
b、出示:狗尾巴草(兩幅圖)
比較:圖片1:這是一株在陽光沐浴下,在溪水滋潤下的狗尾巴草,它青翠欲滴,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圖片2:這是一株被曬干的狗尾巴草,似乎已接近生命的終點。
看著這兩幅圖片,同學們一定想說——水,生命之源!
是啊,我們四兄弟像四根將要被曬干的狗尾巴草一樣,此時,最希望……?(學生自由說)然而,一把大鎖鎖住了水窖,鎖住了我們對水的渴望,更鎖住了——(引導學生說出“更鎖住了我們的幸福和痛快”)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特別是在夏天,…………則象征著權威、幸福和痛快。”
3)回到第2自然段
因缺水而長時間不能洗澡,因缺水身體處于極端的渴水狀態,因此一旦下雨,就像(學生接“過節一樣”),此刻的“樂”是因為人們對水有了太久的等待,對水有了太濃的渴望啊!得水之樂,更反襯出了缺水之苦,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
你能把人們久旱逢甘霖的這份欣喜若狂讀出來嗎?齊讀。
2、勺水消暑之幸福
當我們像四根將要被曬干的狗尾巴草一樣,從小到大,排在了母親跟前時,那激動人心的一刻也終于來了。
1)出示第4自然段,指名讀。
找出媽媽動作的詞句并讀一讀,從中感受到什么?引導學生聯系插圖感悟。
“一手……扇風”感受到對我們的關愛;
“一手……一勺水,……緩緩地傾注下來”,想象動作,理解“傾注”這個詞,什么情況下我們可以說水是傾注而下的?(泉水多)
那文中母親就只有一勺水,為什么就用上了“傾注”?(事實上水很少,可這對孩子們來說這一點點水已經足夠讓他感受到有水的快樂了,同時這水也傾注了母親對我們的愛,更見對水的珍愛。)
指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多元解讀:你讀懂四兄弟的“啊啊”大叫聲了嗎?他們在叫些什么?想要表達內心的什么情感?(舒服、痛快、幸福)引導個性朗讀。
2)引讀第5自然段:“……在水的滑動中,”你還聽到了什么?感覺到了什么?“水,……的水。”
就一勺水,還要分給四個人,卻給我們帶來了這么多奇妙的感覺,你體會到什么?(對水的渴望、知足)
配樂動情朗讀。
3)出示第6自然段
母親為什么不說“渴”而說“餓”呢?(“餓”說明我們對水是多么渴望。對我們來說“渴”還是可以忍受的,而“餓”是難以忍受的,說明我們極度缺水已經很長時間了。……)
母親有沒有為自己澆水?(沒有)是她不“餓”嗎?(水有限,沒有更多的水來讓我們消暑)
這里的“鎖”僅僅是指鎖上水窖嗎?(又一次鎖住了我們的對水的渴望,更是鎖住了母親渴望的心……)
你也讀懂了母親的笑嗎?(看到我們的表現要笑,為我們總算舒服了笑,因為無奈而笑……)
指名讀好,再齊讀。
三、樂中見苦,反襯水的珍貴。
缺水給村里人帶來了“苦”,可作者卻具體生動地描述了水給村里人帶來的“樂”,你體會到作者這樣寫的良苦用心了嗎?
學生聯系全文討論交流,明白這是一種強烈的對比,愈是寫用雨水“洗澡”的痛快,愈反襯出平時不能“洗澡”的痛苦,愈是寫“一勺水”洗一次“淋浴”的舒服,愈反襯出平時無水“淋浴”的難受。在這種“樂”中,飽含著因缺水帶來的“苦澀”,而這樣更讓我們能深刻地體會到水的珍貴呀。這種寫法叫“反襯”。
四、筆下暢想,抒發惜水之情。
1、練筆:此時此刻,同學們心中一定感慨萬千,或很想呼吁些什么,讓我們用幾句話表達一下此刻的心情或感受。
組織交流,并作即時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滲透要珍惜水資源的教育。
2、總結:文中的作者,出生在一個缺水的地方,因缺水村里人生活過得十分艱苦,因缺水下雨就像過節,一勺水也能讓人倍感幸福,水,對他們來說是多么多么的珍貴呀!(課件出示“有水莫忘缺水苦,莫要痛快一時,痛苦一輩子。”)讓我們一起牢記——(齊讀)。
五、作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結合搜集的資料及課前的調查寫一篇讀后感或珍惜水資源的倡議書。
板書設計:
水
缺 水(苦) 得水(樂)
最珍貴
《水》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
(2)、初步了解物體的溶解現象,并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培養幼兒的團結協助能力。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重難點
(1)、教學重點:了解物體的溶解現象。
(2)、教學難點;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設計意圖
幼兒天生就愛玩水,在玩水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現象。本次活動選擇了物體在水中的“溶解”現象,作為幼兒科學教育內容,在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了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會了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教學準備
各種操作材料:水杯人手四個、筷子、沙子、鹽、玉米粒、糖、粘帖紙、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東西。記錄材料:水的溶解記錄卡、記號筆。
活動環節
一、認識實驗材料。
二、猜測:
三、認識活動標志
四、操作活動
五、分類活動
六、交流總結活動
七、延伸活動
老師:今天我們要一起做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看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哪些實驗材料?教師介紹所準備的材料。
幼兒思考:這些東西如果放在水里誰會不見?誰放在水里還存在?
師:請小朋友先來猜一猜,想一想,如果把這些材料分別放進四個有水的杯子里,然后用筷子用力地、充分地攪拌,想想最后什么東西不見了?什么東西還存在?
師通過講解、示范讓幼兒認識了記錄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會溶解”的標志。
師:如果不見了,我們用這個符號來表示,(×)。還存在呢,我們就用這個符號來表示,( √ )
師:請你來試一試,看結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樣?沙子,鹽,糖,玉米粒,分別放到這四個杯子里,用筷子進行攪拌,看看他們會怎么樣的變化?哪些東西會溶解,哪些東西不會溶解,請你用標記記錄下來,(出示記錄表)
師:剛才小朋友都做了實驗,都了解了,什么在水里會不見,什么還存在,
你把會不見的物體與存在的物體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不見了我們給他貼上星星,存在的我們給他貼上花朵。
師:今天通過做實驗,我們知道了不同的物質放進水中會有不同的現象發生。像沙子和玉米放進水中,通過攪拌還是存在的,鹽和糖放進水中,通過攪拌就不見了。像這種現象,有個詞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
師:誰能告訴我,你們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中?(幼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回答)
師:這些東西到底能不能溶解在水中?我不知道。因為我們沒有做實驗,小朋友們剛剛看到了,猜想的結果和實驗的結果有時候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不能亂猜,要進行實驗。剛剛小朋友們說了那么多,回家后做做實驗,明天告訴我和大家。
《水》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設計 篇5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規范實驗教科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3單元第2課《觀察水》。
教材簡析,本課與《生命離不開水》、《家鄉的水資源》《地球上的水》一起組成生命之源——水這一單元。本課在單元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主要是引導同學觀察水的一些性質。首先通過對一杯水的觀察,讓同學描述水,并能鑒別六種液體;然后引導同學觀察方塘在水中的變化,發現水能溶解一些物體;最后引導同學觀察水中紙巾變化和硬幣上杯口上水外表的變化,從而了解水的毛細現象和外表張力。課時布置二課時,根據實際情況,我把水能溶解一些物體作為另外一深時的教學內容。本課的中點是我定位為:讓同學經歷水的毛細現象,外表張力的探究過程,并體驗樂趣;難的是感悟,理解水的毛細現象和外表張力。要根據科學課程規范要求,以和同學全面素質發展的需要,從情感、知識、等方面制訂本堂課的教學目標。
能力方面,學會用多種感官認識水,能區分什么是假改,什么是事實。
情感方面,在探究過程中,能探究過程中能夠細心觀察,尊重事實,尊重他人的意見,喜歡研究與水有關的現象,愿意與同學交流看法。
知識方面,了解水能發生細水現象,了解水的外表張力。
二、說教學方法
建構主義認為,科學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學習環境下,在教師和同學伙伴的協助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自已意義建構而獲得的,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對本課的說課稿和學法指導作如下考慮:
直觀教學,依據本課教學思路,聯系同學生活實際,通過分組實驗和(實物展示)讓同學動口、動手、動眼、動腦,充沛重視同學的直接經驗,感受獲得。
情境教學從兒童身邊自然事物,生活中關于水一些有趣的現象,開始探究活動,利用一些必要的工具,營造科學探究的學習情境,倡議讓同學經歷科學探究拓學習活動,在探究中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強調主動參與,小組合作,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大量的時間讓同學進行參與或探究活動,促使同學自行獲取信息,讓同學自已找水喝。
繼續運用觀察分析,總結等方法。
三、說教程序
本課的教學準備主要是教師準備,噴水實驗器材,各種液體、硬幣、餐巾紙、滴管、回形針等。本課堂的教學力圖體現基于現代建構主義理論下,運用多元智力理論,將以往“個體戶”式的單向學習,轉為主動參與小組活動,并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根據教材教學對象分析,教學目標等回來采用如下教學流程。
情爾尋入,利用噴水實驗,刺激同學感官,集中同學的注意力,迅速讓同學進入角色,激發同學對水的探究欲望。
交流已有儲藏,出示一杯水提問“水是一種怎樣的一種物體?”喚醒同學對水的已有認識;通過“找水游戲”,讓同學從六種液體中鑒別出水,這是對已有的知識的一次綜合運用,并且辨析找水的過程與方法,讓同學建立科學的鑒別液體的方法“看聞嘗”。通“過讓同學說一些生活中關于水的一些有趣現象”這一設計,讓同學從已有的儲藏中檢索并提取出生活中的有關水的現象,滲透了讓同學關注生活,關注身邊的每一樣事物,關察生活這一思想,并且教學也是從生活中的一些水的有趣現象,進入了另一個環節,體現了新課程探究從身邊的自然事物開始的思想。
探究交流,首先是對毛細現象的探究,出示一杯加紅墨水的水,讓同學想方法讓水往高爬,一來是發散同學的思維,二來是為毛細現象的特征出現,作鋪墊,當同學一時想不到讓水自已往上爬時,教師適時出示餐巾紙,有了抓手,同學的生活經驗一下子被喚醒,方法有了,都并沒有一下子把所有器材都陳設給同學,體現給同學的思維和自由。這一實驗結束后,同學提出“水為什么會往上爬”這一問題,鼓勵同學分析與交流,并且辯析一此原因,盡量讓同學能找到餐巾紙中有小孔和縫隙這一原因,要是找不到原因怎么辦,(結合課)這里就牽涉到“對一個問題探索到什么程度才停止?”的問題,我們都希望同學能針對某一問題在教師指導下,進行進行螺旋式的、順暢的探究,最終找到原因,圓滿完成,但有時在教師引導下,同學不能理解,仍找不到原因,我認為不必急于讓同學強行記住這一概念,日后適當的時候,同學會明白這一道理的,我認為只要同學根據
現象亂舉出生活中的例子,這一探究過程能給同學留下痕跡就可以了。其次是對“水”外表張力的探究,共兩個實驗,硬幣裝水和滿的水杯中加回形針,都是讓同學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并由同學提出問題,“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然后交流、分析、辨析一些原因,這兩個實驗之前充沛讓同學進行猜想,作出假設,通過列數字的方式,讓假設和事實之間形成強烈的反差,震撼同學的心靈,關于水的外表張力在腦中刻下永久的痕跡,水的外表張力我的定位主要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讓同學體驗探究的過程、樂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探究欲;科學知識方面我認為是次要的,只要同學能觀察到水面發生了變化,水面鼓了起來就可以了,至于外表張力這一概念我認為不一定要揭示。我認為“一節課下來教師不一定給同學一個肯定的、標簽式的結論”,這也是一種“留白藝術”,希望所課堂上引發的科學學習延伸到課外。4歸納總結,讓同學談收獲,談感受,也主要是偏重于情感態度價觀方面,再讓同學提出觀察研究的關于水的問題,讓課堂探究延伸到課外,使同學的探究活動不因課堂教學的結束而中止,課的結束成為同學新的探索的起點。當然,這只不過是我的單相思,課例沒出好,只會與這里,說課以和課堂中有很多問題存在,希望大家毫不保存地給我指出來。
《水》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設計 篇6
一、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有節奏地朗誦詩歌。
2、學習使用相同句式結構創編詩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二、 活動準備:
與詩歌內容相關的PPT。
三、 活動過程:
(一)、看圖片引出詩歌主題“水”,并說一說水
師:這是什么?你們在在哪里見過?
師:你還知道有什么水?
(二)、指導幼兒初步學習理解詩歌。
1、出示圖片,讓幼兒看各種各樣的水
問:圖上的這些水你們見過嗎?叫什么水呢?(協助幼兒認讀)
2、初步感受詩歌《水》
(1) 師:老師將這些圖片上的各種水編成了一首詩歌,名字叫《水》。
幼兒傾聽詩歌一遍.
(2) 師:你聽到詩歌里說了些什么?(幼兒自由描述)
3、學念詩歌
(1)、教師念,幼兒傾聽想象。
師:我們來聽一聽詩歌里念的是不是這樣子的。
(2)、幼兒有節奏地念詩歌
師:我們說過好聽的詩歌要是按照節奏來念會更加好聽
教師出示節奏譜“ X X X X / X X X”
師:這個節奏譜認識嗎?
大家一起拍打節奏
問:你們想不想也來有節奏地念一念這首詩歌呀?
問:你們還記得這首詩的名字叫什么嗎?
(3)、幼兒集體朗誦。
問:剛才我們在念的時候你有沒有發現什么秘密?(一個“X”對應一個字)
4、引導幼兒理解詩歌
問:我們剛才念的這首詩中,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幼兒自由提問,教師或幼兒回答。目的:協助幼兒理解難詞難句。)
問:你見過噴泉嗎?為什么詩歌里說它是跳舞的水呢?
6、 幼兒集體朗誦詩歌。
(三) 、學習仿編詩歌
1、師問:我們在生活中除了有剛才說到的這些水,還有些什么水呢?
問:剛才我們說到的'這些水,他們是什么樣子的呢?
2、鼓勵幼兒做小小詩人,動腦筋編詩歌。
師:你愿意把你知道的其他水也編進我們的詩歌中去嗎?
3、師:今天回家把你編的這首好聽的詩念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附詩歌:
水
小小的水 是淚水
大大的水 是海水
跳舞的水 是噴泉
臟臟的水 是泥水
靜靜的水 是湖水
甜甜的水 西瓜水
散文欣賞--橘子花
目標:
1.在做做玩玩中,初步感受和體驗散文中展示的語言美和快樂的情緒。
2.愿意并大聲說出自己體驗和學習橘子花的感受。
3.在教師的提醒下,學習安靜地傾聽。
準備:橘子若干,自制背景大樹,音樂錄音
過程:
1.運用操作活動,引發幼兒欣賞散文的興趣。
(1) 師生共同制作橘子花,請幼兒說說橘子花象什么。
(2) 教師引導幼兒聞一聞、摸一摸、嘗一嘗、橘子花,說出自己的感受。
提問:聞一聞橘子花,聞起來怎么樣?(清香)。
摸一摸橘子花,感覺怎么樣?(軟軟的)
每人拿一個橘瓣,嘗一嘗,味道怎么樣?(又酸又甜)
可以請幼兒先與身邊的同伴說說,再請若干幼兒在集體中大聲說出自己的感受。
2欣賞散文,感受作品的語言美。
(1) 教師配樂朗誦散文,請幼兒說說“散文的名字是什么”“什么地方最好聽”。
(2) 教師手托橘子花,配以體態動作,再次朗誦后請小朋友討論:
散文中橘子是什么顏色.(金黃的)
橘子脫下金黃的外衣,橘瓣就會怎么樣?(害羞的,緊緊地抱在一起。)
聞一聞橘子花,怎么樣?(一股清香撲面而來。)
摸一摸橘子花,感覺怎么樣?(軟軟的,象小姑娘的手。)
嘗一嘗橘子花,味道怎么樣?(又酸又甜)
(先請幼兒和旁邊的同伴說說,然后再請若干幼兒在集體中發言,提醒幼兒注意傾聽他人發言。)
3.教師與幼兒手托橘子花,共同傾聽散文錄音。
討論:你喜歡《橘子花》這首散文嗎?為什么?
4.制作橘子花樹,體驗散文中展示的語言美和快樂的情感。
放配音錄音,幼兒與教師一起將自己制作的橘子花掛到背景大樹上。
《水》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設計 篇7
一、說教材
本文講述了一個偏遠農村因缺水給村民們帶來的種種不便,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根據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二、說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及難點:
1、學會本課的三個生字,一個二類字只識不寫;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缺水時村子里人們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學生要珍惜水資源。
教學重點:
體會缺水時村子里人們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學生要珍惜水資源。
教學難點:
理解母親把“渴”說成“餓”的苦澀心情。
三、說教學流程:
1、初讀課文
在這一階段,應讓學生通過反復的讀課文,把課文中的生字詞語讀正確、讀通順(可以開展各種形式的讀)為下面的精讀感悟作好準備。
2、質疑問難,以讀促講
(1)看第一自然段,讓學生思考:水為什么成為村子里最為珍貴的東西?找出有關的詞句讀一讀,讓學生邊讀邊畫邊做批注,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抓住:十公里之外,很小的泉眼,一個小時……體會缺水的的無奈。
(2)體會以樂寫苦的寫法
下雨時的快樂的場面
母親給我們兄弟四個用一勺子水洗澡的快樂
(3)感悟母親把渴說成“餓”的苦澀之情。
3、總結全文
(1)水是生命之源,學了本文之后,我們應該怎樣珍惜水呢?請大家寫一句或幾句珍惜水資源的公益廣告。
(2)說一說,你在日常生活中將怎樣愛惜水呢?
四、說板書設計:
水
水成了村子里最為珍貴的東西
《水》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設計 篇8
活動目標:
初步認識水的基本特性:無色、無味和無嗅。學會用各種感官觀察事物。
活動準備:
玻璃杯,清水,牛奶,硬幣等。
活動過程:
1、嗅覺游戲。教師把裝有清水、酒、醋的瓶子放在幼兒面前,請幼兒來聞一聞,判斷哪個瓶子里裝的是清水。
2、味覺游戲。教師請幼兒嘗一嘗,說說哪個瓶子里裝的是清水。
3、教師對幼兒說:“今天我們來玩一個游戲,請小朋友們仔細來觀察。”
(1)教師拿出兩個玻璃杯,在一個玻璃杯中倒入清水,另一個玻璃杯中倒入牛奶。
(2)教師把兩枚硬幣分別放入兩個玻璃杯中,請幼兒觀察哪個玻璃杯中的硬幣看不見,而哪個玻璃杯中的硬幣能夠看見?
(3)教師總結,水是沒有顏色的,所以放在里面的東西我們都能夠看見。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水》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當環境溫度高于0℃,冰開始融化。
2.冰在融化過程中,要從周圍吸收熱量,熱量是使水的狀態發生變化的重要因素。
科學探究目標
1.給冰塊加熱,觀察冰塊的變化。
2.觀察并記錄冰融化成水的變化過程。
科學態度目標
1.初步感受、體驗物質狀態變化的可逆性。
2.養成在實驗觀察活動中保持認真、細致的態度,意識到細致的觀察能獲得更多的發現。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在自然環境里,水蒸氣、水、冰三態共存,水的三態之間可以互相轉化。
【教學重難點】
重點:經歷冰融化成水的過程中現象的觀察。
難點:感知水的狀態變化與熱量有關,水的三種狀態之間是可以互相轉化的。
【教學準備】
小組準備:冰塊、吸管、蒸發皿、結冰的試管(或碎碎冰)、燒杯、熱水、記號筆、學生活動手冊等。
【教學過程】
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2分鐘)
1.這是一塊冰,如果我們給冰加熱,會看到什么現象呢?
2.揭示課題:冰融化了(板書)
二、科學探索:觀察冰融化成水(預設18分鐘)
[材料準備:冰塊、吸管、蒸發皿]
1.吸管吹冰塊(預設8分鐘)
(1)科學家研究表明當環境溫度高于0℃,冰就會開始融化。
我們可以怎樣加快冰塊的融化?如果給你一臺吹風機,你可以怎么做?如果給你一根吸管,可以怎么做?(預設:讓每一位學生體驗用吸管吹熱氣讓冰融化)
(2)學生用吸管朝冰塊一個部位吹氣。
(3)交流現象:被吹熱氣的部位冰融化的快。
(4)這個現象說明了什么?
小結:這個實驗說明了熱量增加,可以加快冰塊的融化速度。
[材料準備:結冰的試管、燒杯、熱水、記號筆、學生活動手冊]
2.將結冰的試管放入熱水中(預設10分鐘)
(1)討論:你知道冰融化成水的過程中有哪些變化?我們可以怎么做實驗?
(2)教師出示實驗材料:結冰的試管、燒杯、熱水、記號筆、學生活動手冊
(3)提問:怎么利用以上材料做這個實驗?
(4)教師在學生的基礎上補充、完善后實驗方法。
提示:
a.用記號筆在冰面位置做好記號,再把試管放入有熱水的燒杯里。
b.冰在融化過程中用眼睛觀察,不能動手觸摸移動試管和燒杯。
c.冰完全融化后再在水面做好記號。
d.討論補充完成學生活動手冊。
3.討論比較水、水蒸氣和冰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完成學生活動手冊
三、研討:實驗發現(預設15分鐘)
[材料準備:學生活動手冊]
1.學生匯報實驗現象:
(1)通過實驗我們發現冰為什么會融化成水?(預設:吸收熱量)
(板書:吸收熱量)
(2)冰融化前是什么狀態的?(預設:固態)
(3)冰融化一半是什么狀態的?(預設:一半水一半冰的冰水混合物)
(4)冰完全融化后是什么狀態的?冰在融化過程中形態發生了什么變化?(預設:液態;固態轉化成液態)
(5)除此之外你還觀察到其它什么現象?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預設:試管外面有小水珠,水蒸氣遇冷凝結成小水珠)
(6)冰完全融化成水體積有什么變化嗎?(預設:體積變小)
2.學生補充。
3.學生觀察水狀態的各種圖片。它們之間能不能相互轉化?
4.水、水蒸氣、冰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它們是同一種物質嗎?
(預設:冰是固態的水,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水是液態,沒有固定的形狀,有一定的體積;水蒸氣是氣態的水,沒有固定的形狀和體積,存在于空氣中。所以它們是同一種物質。)
(板書:冰固態水液態水蒸氣氣態)
5.水的狀態變化與什么有關?水的三種狀態之間是否可以互相轉化?(預設:水的狀態變化與熱量有關,水的三種狀態之間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如水遇冷轉化成冰,冰加熱轉化成水……)
6.教師小結:水在自然界有氣態、液態、固態三種存在狀態,水的狀態變化與熱量有關,水的三種狀態之間是可以互相轉化的。(板書:互相轉化熱量)
四、課后拓展(預設4分鐘)
你們喜歡吃冰激凌嗎?
我們課后如果要研究“在相同的條件下,冰和冰激凌哪一個融化得更塊一些?”應該怎么做?需要注意什么問題?
請同學們回家后認真準備,完成實驗。
【板書設計】
4.冰融化了吸收熱量
冰 固態
水 液態 互相轉化 熱量
水蒸氣 氣態
《水》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設計 篇10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合適的工具幫助水寶寶搬家,體驗活動的樂趣及成就感。
2、鼓勵幼兒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
【活動重難點】
嘗試用合適的工具幫助水寶寶搬家。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漏勺、提籃、小筐、塑料袋、果凍殼、茶葉盒、玩具、網籃、小碗、小杯子等。
【活動過程】
一、手指游戲導入。
一個手指頭一個手指頭,變變變成毛毛蟲;
兩個手指頭兩個手指頭變變變成小白兔;
三個手指頭三個手指頭變變變成小花貓;
四個手指頭四個手指頭變變變成螃蟹爬;
五個手指頭五個手指頭變變變成小青蛙
(手指游戲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關注自己能干的小手)
二、出示一杯水,引出課題。
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什么?你在哪里見過水啊?它可以用來干什么呢?
水寶寶可以幫我們做這么多的事情,今天水寶寶們也遇到困難了,需要我們幫助,我們幫幫他們好嗎?原來啊水寶寶們要搬新家了,看,他們的新家多漂亮啊,可他們沒有想出好的辦法,我們替他們想個好辦法吧。(幼兒自由發言)。
活動中:幼:把盆端過去。
師:這個方法不錯,可是,里面住著太多的水寶寶,太沉了我們小朋友搬不動。我們再想想還有什么好的方法呢?我們可以用什么工具呢?
幼:小碗、勺子、杯子、小盆…
小朋友們想的辦法都很好,老師也為小朋友們準備了一些工具。提要求:請每個小朋友來選擇一種工具來幫水寶寶搬家,我們給水寶寶搬家的時候,,要注意不能把水寶寶撒出來丟在半路上了,否則水寶寶會迷路的,我們要把水寶寶安全送到新家。
下面請小朋友們跟老師一起做,小手小手伸出來,袖子袖子卷起來。
三、選擇工具第一次運水。
小朋友過來取工具吧。
1、幼兒用小工具操作運水,老師邊參與幼兒一起運水,邊仔細觀察幼兒活動情況,并作適當引導。
2、集中幼兒:小朋友們快來休息一會兒,把你的小工具放在小腳的前面,老師做示范。
活動中:
師:你剛才是用什么工具幫水寶寶搬家的呀?為什么沒有用這種工具的啊?(漏勺、洗澡筐等)。有個別幼兒一開始用漏水工具但一實驗不行接著有換了,于是我就問為什么你換工具了?
幼兒:因為用這樣的工具水會漏下去。
師小結:因為他選擇的工具下面有許多的小孔水寶寶漏下去了,用這樣的工具運水成功嗎?(不成功)。那我們應該選擇什么樣的工具?還有的水寶寶沒有住進新家,我們再來幫幫他們好不好?小朋友也可以互相交換工具。
四、第二次運水,體驗活動的樂趣及成就感。
1、幼兒再次操作運水,互相交換工具。
師:這次我們在運水的過程中,可以和好朋友互相交換工具也可以和老師桌子上的工具交換一下,而且在運水時要注意不要把水寶寶漏出來了。
幼:漏出水會滑到人。
2、鼓勵孩子在運水過程中,要有合作精神。
活動中:
最后盆子里還剩下一點水小朋友們用已有的工具已經盛不出來時,師:現在大盆里的水寶寶我們用工具盛不出來了,小朋友快幫它們想想辦法吧?這時幼兒都說直接把盆端過去,于是,我就和小朋友一起抬著大盆幫剩余的水寶寶搬進了新家。
五、結束部分
1、體驗成功感:
師:孩子們,我們幫水寶寶搬好家了,快過來參觀一下水寶寶的新家。今天多虧我們小朋友那么能干,想出那么好辦法,水寶寶才能那么快住進了新家,水寶寶要老師對你們說“謝謝”,我們跟水寶寶說再見吧!
2、今天,我們也累了,快點把工具整理一下,我們回家休息去嘍!
活動自評:
這節課選自省版教材小班主題七,次主題一中的科學活動《水寶寶搬家》,我的活動目標有兩個:1、嘗試用合適的工具幫助水寶寶搬家,體驗活動的樂趣及成就感。2、鼓勵幼兒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
小班幼兒的思維還處于直覺行動向具體形象過渡的階段,他們對事物的理解往往要通過自己的親身活動來實現,因此,整個活動以幼兒的親自感知、操作為主。小班的幼兒特別喜歡聽故事,所以我把東西擬人化,賦予他們感情、思想,于是我就把水比喻成水寶寶,以幫水寶寶搬家為情節把整個活動串起來,使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所學內容。在一開始我問到如何幫水寶寶搬家時,由于小班幼兒的思維能力有限,大部分幼兒只是說把盆搬過去,沒有想到用小勺、盆等工具,于是我讓幼兒試著搬了搬,告訴幼兒因為盆里住著許多水寶寶太沉了,我們搬不動,可以用什么工具呢?我們平時在家、在幼兒園用什么盛水呢?在我的進一步啟發下幼兒想出了用小勺、杯子、小盆等工具。
在做實驗時我讓孩子做了兩次實驗,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松的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和操作,并提供豐富的可供操作的材料,為幼兒進行探索提供了條件。第一次操作活動是讓孩子自由選擇工具,大部分孩子有過玩水的經驗所以他們選擇的是不漏水的工具,有的孩子對漏勺、小提籃等感興趣,想試一試所以選擇了漏水的工具,但一實驗不行接著又換了不漏水的工具,并引導幼兒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第二次運水進一步強化了幼兒運水的要求,提醒幼兒在運水時不要把水漏出來。幼兒在活動中積極地運用不同的工具體驗快樂,他們和好朋友互相交換工具,也和老師交換工具,體現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水》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設計 篇11
一、基本理念
閱讀學認為:閱讀教學的直接目標是培養閱讀能力,間接目標是發展思維能力,潛在目標的陶冶思想情操。《語文課程標準》告訴我們閱讀的綜合能力是閱讀技能的分項訓練逐步形成的。本節課以新的課程理念為指導,努力營造在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中培養閱讀能力,發展思維,陶冶情操。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的教學理念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過課文具體的語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感悟作者具體生動地描述。
3、原是缺水之苦,而作者卻具體生動地描述了水給村里人帶來的快樂,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4、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貴,激發珍惜水資源的情感。
三、教法、學法
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體現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我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采取引導法,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后組織學生探究并體驗,最后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四、教學策略的具體運用
1、交流資料,輔墊教學。新課標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上課前,我布置學生廣泛搜集有關缺水的資料,從而了解相磁的知識。一是為了更好的進入新課學習,讓學生對課文相關的內容的理解能水到渠成;二是分享收獲的喜悅,把別人不知道的自己的知識說給大家聽,這是小學生最樂意做的事情,從而能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新課的學習;三是讓學生從小學會搜集資料,拓寬學習渠道,提高學習效率。
2、質疑問難,激趣讀文。課標指出,在對學生進行思維培育時要注重質疑解疑能力的培養,留足時間,激勵表揚,讓學生由不敢問到大膽問再到善于問。上課伊始,我利用課題質疑,讓學生的大腦迅速活動起來,思考下課題相關的問題,這也正是課文所要了解的相關內容,學生在讀課文時也能更有目的去讀。長此以往,學生由不敢問到大膽問再到善于問,他們的思維會隨之活越,學習的興趣也會高漲。
3、發展語言,提高思維。課標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加強思維訓練是因為,思維是智力的核心,是提高人才素質的關鍵。思維又是語文能力的核心,是語言能力的基礎。根據本課內容和學生特點,我在學習時設計了“在這個畫面中,你看到了什么?”從而達到思維與語言的統一發展,從而積累語言。最后一步一步走進文本,讓語言與思維能力同時得到訓練與提高。
4、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習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習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里有自由朗讀后對課文內容的交流,也有句子中對詞語理解的交流,在交流中達到一定的共識。
5、課外寫作,延伸教學。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學完課文后,進行適當延伸,讓學生上網輸入關鍵詞“干旱”去瀏覽網上的文字和圖片,寫一篇隨筆。這種教學的延伸,目的是想鞏固課文內容,讓學生廣泛了解資料,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總之,這節課是根據本年級學生的特點,讓他們在讀中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培養閱讀能力,在讀中發展思維,在讀中陶冶情操,為學生營造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
《水》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設計 篇12
活動目標:
1、學習耐心、細心地進行試驗,并注意仔細觀察實驗結果。
2、積極主動地參加實驗活動,探索自然界的秘密。
3、通過實驗,觀察水的內聚力現象和表面張力現象。
活動準備:硬幣、玻璃杯、回形針、皺紋紙一張,盛水的器皿。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的形式,激發幼兒探討水的秘密。
教師:今天,老師請小朋友來猜一個謎語,看看誰先猜出來。
老師出謎面:“一種東西真奇妙,無形無色無味道,動物植物離不了,竹籃裝它全漏掉。
教師:為什么你覺得是水呢?水有這么多特點,它還有一些什么秘密呢?你知道嗎?今天讓我們來做兩個有趣的實驗,揭開它的秘密吧!
二、交代實驗的步驟及要求。
1、教師:小朋友看這是什么?老師先將玻璃杯里盛滿水,然后將這些硬幣一個個輕輕地放進玻璃杯中。放一個后引導仔細觀察一下,玻璃杯中的水有沒有溢出來。
2、教師:你在剛才的實驗中看出了什么?引導幼兒學會用完整的話來表達。
教師小結:剛才我們在玻璃杯中盛滿了水,然后放入硬幣,發現水沒有溢出來。
三、幼兒看老師實驗,引導幼兒互相交流。
玻璃杯中裝滿水了嗎?玻璃杯中的水有沒有溢出來?仔細觀察杯口,杯口的水是什么樣的?為什么玻璃杯中裝滿了水又放了許多硬幣,水才高出杯口,但卻沒有溢出來呢?引導幼兒回答,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自己的想法。
教師小結:老師裝滿水的杯子的杯口上是平的',并沒有高出杯口,放入硬幣后,杯子里的水高出了杯口,水確沒有溢出來。
四、交代實驗二的步驟及要求。
1、教師出示回形針:
教師:這是什么?回形針放在水里會怎么樣?
1、教師進行試驗將回形針放在水里,引導幼兒觀察并提問:
教師:“回形針怎樣了?怎樣可以讓回形針不掉下去呢?
教師小結:從剛才的實驗中看出,回形針放在水里,水掉下去了。
3、教師再進行試驗,看老師先將回形針放在紙上,然后將它們一起放進水盆里,看看會有什么現象發生?引導幼兒回答。
4、幼兒互相交流:你觀察到什么想象了?
教師:紙怎樣了?回形針呢?為什么紙沉下去了,而回形針卻浮在水面上了呢?
教師小結:放了紙在水里,水有表面張力,所以回形針就不會掉下去,表面張力支撐著它浮在水面上。
5、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用書,了解水的這兩個秘密在生活中的現象。
發放幼兒用書,引導幼兒觀看書,了解水的表面張力。
五、最后總結。
教師:請小朋友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做水的實驗,進一步了解水的秘密。
《水》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設計 篇13
一、設計意圖:
孩子們的科學探究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引導孩子們關注周圍生活和環境中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于觀察和發現,并使他們感到“科學并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教師應成為幼兒探究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要時刻關注幼兒的行為,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中隱含的教育價值,抓住教育的契機,為幼兒的探究活動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創造寬松的探究環境。
給花兒澆水是小朋友很喜歡做的一件事情。這天,我發現一個小朋友在給花兒澆水時澆了一遍又一遍,我連忙過去制止他:“澆這么多水,花兒會死的”。可他卻說:“我一倒下去,水就不見了,我怕花兒沒喝夠,所以多澆一點”。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天真、可愛
呀!他這一句“水不見了”引發了我的思考,“水為什么會不見呢?”這不正是一個引導幼兒去探索、去發現的切入點嗎?
于是教師緊緊抓住這一教育的契機,引導幼兒通過實驗、操作自己探索“水不見了”的原因。在活動中教師除了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外,還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變魔術的情景,通過一個神奇的寶瓶,不僅吸引住了幼兒的注意力,更激發了幼兒的探究欲望。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幼兒探究和學習的原動力和內驅力,它不僅能提高幼兒認知活動的積極性和效果,還能使認知活動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幼兒在強烈探究欲望的趨使下,主動地去探索“水不見了”的原因,并將獲得的經驗遷移到生活中,通過實驗、操作來發現生活中有些東西是容易吸水的。活動中幼兒不僅充分體驗到了發現的樂趣,而且使幼兒形成了善于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并樂于探索現象原因的探究精神。
二、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發現生活中有些東西是容易吸水的。
2、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使幼兒樂于在活動中動手操作。
三、活動準備:
1、教師經驗準備:
了解生活中有哪些東西容易吸水。
了解幼兒對物品吸水性的理解。
2、幼兒經驗準備:
感知水的流動性。
在生活活動中引導幼兒認識一些操作材料。
會用杯子往小瓶口的瓶子里灌水,盡量不灑出來。
3、材料的準備:每位幼兒一個八寶粥的瓶子里面裝上毛巾(蓋子上開一個小口,能灌水但不能看見里面有毛巾)和一個杯子;每組一盆水;實物投影儀一臺;海綿、布、棉花、沙、石頭、水果網、泡沫、積木、餐巾紙、毛線等材料若干;圖表一張。
海綿(實物)
毛線(實物)
布(實物)
棉花(實物)
水果網(實物)
泡沫(實物)
石頭(實物)
沙(實物)
積木(實物)
餐巾紙(實物)
《水》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設計 篇14
一、活動題目
大班科學教案――天然“膠水”――水
二、活動目標
通過周圍生活中有趣的科學現象,使幼兒感知身邊濕的物品與干的物品的不同特性。培養幼兒正確的觀察方法和動手實驗的能力。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盤子、水、樹葉、花瓣、小紙片、熊貓紙片、布、毛線、塑料布、地毯、吹塑紙剪成的各種圖形、手套、盤子、用布剪成的各種面具、畫好的大灰狼等。
五、活動過程
試一試:哪張紙片能吹動起來?
方盤子里放干紙片,圓盤子里放濕紙片。
(1)干的紙片容易被吹起。
(2)濕的紙片不容易吹起。
探究的問題。
(1)熊貓能站在指尖上嗎?
①在手上蘸點水就能讓熊貓紙片站在指尖上。
②干的熊貓紙片不能站在指尖上。
③手上有唾液、汗水也能讓熊貓紙片站在指尖上。
(2)戴干、濕兩種不同手套有什么感受?
①濕的手套不易戴也不易脫。
②干的手套容易戴也容易脫。
幼兒討論:生活中的現象。
(1)褲子尿濕后不易脫下來。
(2)下雨淋濕衣服后也不易脫下來。
(3)洗澡后馬上穿衣服會很難穿。
畫一畫:把自己探索的過程用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
六、拓展思路
雨后讓幼兒做值日生,感知濕的落葉粘在地上不好掃,也不容易吹走,請幼兒提出解決的辦法。
《水》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設計 篇1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水、了解水,知道水的重要性。
2、讓幼兒節約用水,珍惜水資源。
3、通過活動激發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探索和求知欲。
4、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多媒體、海綿若干、水桶、透明器皿、冰塊、桌子、金屬(小鑰匙)、小花灑、木塊
【活動難點】:
孩子們對雨水的形成過程的理解,對此教師除了有簡明的敘述講解以外,還會利用道具進行簡單的演示,形象地解釋雨水形成的循環過程。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教師組織幼兒輕松愉快地入場坐好。(音樂)
2、(播放雷電聲→雨聲)利用多媒體等道具營造夏天雷電雨時的氛圍,通過聲音刺激幼兒的聽覺感受。
3、教師提問:剛剛你們聽到了什么聲音?會想到什么?(引導幼兒說出打雷閃電的聲音、下雨的聲音)
(二)基礎部分
1、教師提問:
你聽過的雨聲是怎樣的呢?(霹靂啪啦、滴答滴答……)你們知道,雨水是怎么來的嗎?想知道嗎?
2、水的形成--觀察圖片(雨水形成循環圖)教師用語:請小朋友們一起安靜地、認真地觀察這幅圖,答案就在里面。
教師提問:告訴老師,你看到了什么?
(教師給小朋友自主觀察與思考的時間,鼓勵小朋友動腦筋、積極發言)。
教師解說:雨水是這樣形成的-太陽熱烈的照射,地上的水受熱變成了水蒸氣,飄到了高空中遇到冷的空氣變成了很多小水滴,水滴聚集在一起變成我們看見的云朵,當云朵里的小水滴越積越多,承受不了重量,就從天空中掉落下來,這就是我們看見的雨啦!你們看,就像這樣……
(1)解說:把海綿當做云朵,當云朵里的水分不多時,還很輕(讓幼兒感受海綿的重量)太陽照射下的空氣中充滿水分;
(2)給海綿注入水分,解說:當云朵中的水分聚集得越來越多的時候,就會太重,于是從天上落下來,這就是雨了。小朋友,明白了嗎?
(3)請個別小朋友體驗。
3、水的形態--冰
(1)教師用語:小朋友,水除了有液體、氣體的形態,還有其它形態,是什么呢?(搖動裝有冰塊的盒子,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與思考,引導幼兒說出"冰")
(2)請小朋友摸一摸冰塊,說出感覺。(冷冷的)
(3)教師用語:水一經冷凍,就變成"冰"的狀態了。
(4)提出問題:冰又怎么變成水的呢?(準備水的三態,讓孩子觀察與思考)
4、水的作用教師引導:水這么奇妙,它有什么用呢?(喝、清潔、游戲等等)與幼兒談話,適當利用語言和圖片引導幼兒說出:水可以……;可以用水……。讓幼兒自主思考,作出經驗談,知道水的用處很多,我們都需要水。
教師提問:小朋友,如果沒有了水會怎樣呢?
引導幼兒說出沒有水,生物都不能生存了,水非常重要。我們要珍惜水資源,不浪費水,可以怎么做呢?(水龍頭關緊、洗菜的水可以用來澆花或者洗完衣服的水可以拖地等等)
(三)結束部分
1、水的游戲操作游戲準備:準備三個透明水罐、水、海綿、乒乓球三個游戲玩法:把小朋友平均分成三組,在規定的時間內(音樂控制)讓每組幼兒輪流以接力的方式,用海綿吸水灌進透明水罐里,看哪組收集的水最多,乒乓球浮起最高為勝。(教師示范一次)
2、小結與提問水的用處可真多,水除了可以喝,可以用來清潔,還可以玩游戲呢!接下來老師要考考小朋友,請看清楚--演示:把金屬鑰匙和木頭放進裝有水的透明罐中,三種物體形成對比(浮、沉)。
提出問題,引起思考和探索:為什么乒乓球和木塊會浮在水面上,而鑰匙卻沉下去了呢?還有什么是能浮在水上的呢?請小朋友回家后,自己去尋找一個完整的答案,回來告訴老師。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小學三年級上第四單元中的第一課,在教學中,我首先以謎語的形式導入課題《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在了解水的有關知識時,我讓學生自己寫卡片,寫出自己知道的內容,把自己寫的卡片貼到黑板上的網狀圖中,完成書中的網狀圖,這樣的設計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對粘貼自己寫的卡片很感興趣,每個人都很興奮。之后,我進行了小結,整理了學生粘貼的有關水的知識,發現學生對水的特點了解不夠,這樣很自然地導入到研究水的特點環節中來,進入探究環節--哪個口袋中是水。在這一環節中,我用了7個黑口袋,里面分別裝了樹葉、石頭、木塊、水、牛奶、醋精7種物體,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各種觀察方法進行猜測、辨析哪個口袋里是水,問題一提出,學生的探究欲望就很高,對口袋里裝的東西很好奇,還有特別喜歡猜這種方法,符合學生好奇的心理,小組同學討論得很激烈,尤其是在猜水、牛奶和醋時,意見不太統一,最后才定下來,填寫在記錄單中。在小組匯報辨析結果時,我讓學生不僅說出物體名稱,還要說出辨析的依據,最后兩組同學在水和牛奶、醋的猜測結果出現了分歧,用了摸和聞的方法。由于黑口袋里還有一個密封口袋,醋味也不太明顯,另外,課前準備時,這些口袋都是放在一起的,其他口袋上也稍稍帶有醋味,很難分辨。最后,我把黑口袋全部都打開了,讓學生用眼睛看的方法,辨別出牛奶,因為它是白色的,而水和醋精是無色的。剩了兩個無色物體,這個時候學生說用聞的方法就可以辨別哪個是醋精,哪個是水了。
通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終于揭開了謎底,恍然大悟。結果兩個小組都沒有完全猜對。都發出“唉”的聲音。在這一環節中,學生表現出了極大地學習熱情,就像在游戲一樣,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給學生營造了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辨析、推理能力,教學效果較好。
本文擴展閱讀:水,化學式為H?O,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無機物,無毒,可飲用。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被稱為人類生命的源泉。水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物質之一,是包括無機化合、人類在內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資源,也是生物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