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水墨畫》教學設計(精選12篇)
《童年的水墨畫》教學設計 篇1
【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
2.聯系生活、聯系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背誦《溪邊》。
3.能說出溪邊、江上和林中分別看到的畫面。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指名朗讀生字、新詞。
出示課件18:
2.談話導入:這節課,我們就來看看這三首兒童詩都寫了什么內容?
出示課件19:
(設計意圖:復習舊知,出示字詞,引入課題,溫故而知新。)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詩
出示課件20:
2.理解大意。指名生讀詩,其余生邊聽邊試著在每首的標題后加上動詞,概括三首詩的主要內容;教師相機板書:(溪邊釣魚、江上戲水、林中采蘑菇)。
3.分組讀詩,生概括全詩大意。
預設1:《溪邊》主要寫了兒童在溪邊釣魚的情景。
預設2:《江邊》主要寫了兒童在江上游泳的情景。
預設3:《林中》主要寫了兒童在林間采蘑菇的情景。
師:是的,這三首詩都寫出了童年生活發生的場景,在這些場景里究竟發生了些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三、精讀課文,深入感悟。
(一)深入學習第一首《溪邊》
1.畫出文中精彩的語句,反復誦讀、體會。并回答課件里提出的問題。
出示課件21.22:
提問:讀了《童年的水墨畫》你有什么感覺?
(1)預設:讀了《童年的水墨畫》我感覺作者寫的真是一幅幅畫,是童年生活的一個個鏡頭。
追問:如果溪邊是一幅畫,你在畫上都看到了什么呢?
(2)預設:看到了澄澈的碧綠的小溪,小溪中映出溪邊的垂柳,映出了釣魚孩子的影子。
預設:我看見了孩子釣竿上的紅蜻蜓。
預設:我看見了當魚釣上來時,那溪里的漣漪和碎了的人影、樹影,以及在草地上蹦跳的魚和手忙腳亂的孩子。
教師板書:(小溪、垂柳、人影、釣竿、蜻蜓)
2.過渡:同學們的想象真美呀!我們一起來看看文中的第一首是怎么描寫的這美麗的畫面的吧!
指名讀第一句話。
問: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
預設1: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預設2: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溪水很清澈,很平靜。
出示課件23:
過渡:這里的溪水真是太神奇了,像梳妝的鏡子,像漂亮的綠玉帶。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3.默讀后兩句,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什么?哪些不懂的?
出示課件24:
預設1:為什么說:“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呢?
是啊,這是為什么呢?大多數同學同樣不明白。
老師點撥:我們如果聯系上下文讀一讀,也許某個詞語或者某個句子會給你靈感呢!自己試著聯系上文讀一讀,思考一下。
預設2:老師,我從這句話“釣竿上立著一只紅蜻蜓”知道了一個小孩在釣魚。
預設3:我從“忽然撲通一聲人影碎了”知道小孩釣上魚來了,特別高興。所有“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
誰來給大家讀一讀,讀出兒童的歡樂。指導學生有感情讀好最后一句話。
預設4:老師,我不明白“溪水給人影染綠了”這句話。平時我們的人影都是黑色的,為什么這里溪水給人影染綠了呢?
過渡:這位同學能夠聯系生活經驗來思考,很值得大家學習。剛才我們采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讀懂了最后一句,現在大家也可以采用這種方法,聯系上文讀一讀,思考一下。
學生默讀、思考。
預設5:老師,我從第一句話“溪水像綠玉帶一樣平靜”,知道了倒映著垂柳的溪水很綠,所以人影倒映在溪水里也變成綠色的了。
為什么說溪水染綠了人影呢?你覺得這里哪個字用的最好?好在哪里?同桌交流。
預設6:“染”字用的好。這樣把溪水當作人來寫,就把溪水寫活了。
預設7:這樣寫讓人感覺溪水好像魔法師一樣,特別神奇!
評價:你的想象力真豐富,你來給大家讀出這美麗神奇的景色吧!(生讀)
過渡:讀得真不錯,你們還知道了什么?
預設8:我從“釣竿上立著一只紅蜻蜓”,知道了前面寫溪水和人影是綠色的,這里寫的蜻蜓是紅色的`,顏色特別漂亮!
4.多么富有生機的畫面啊!大家自己讀一讀這首小詩,讀出景色的美麗,兒童的快樂!
(設計意圖:學習課文,體會詩歌用詞的精妙,抓住詩句內容、理解課文內容,培養了學生理解分析能力、感悟能力。)
5.師范讀:同學們閉上眼睛聽,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畫面?
出示課件25:
預設1:這是一幅色彩艷麗的圖畫,有綠色的柳樹、溪水,連人影都被這溪水染綠了,還有紅色的蜻蜓做點綴,真是美極了!
預設2:這是一幅有靜有動的畫,小溪、垂柳、人影、釣竿、蜻蜓都是靜止不動的,因為它們在等待魚兒上鉤。魚兒上鉤后,這種靜被魚的掙扎,人的歡笑打破了,溪邊熱鬧起來了。
6.同學們說的真不錯。參照老師黑板上的詞語,試著一起來背一背!(自由背誦、指生背誦)
(二)學習第二首《江上》
1.如果說《溪邊》是寫兒童溪邊釣魚,那么《江上》是寫什么呢?讓我們一起走進第二首小詩吧!
(1)自讀第二首,提出自讀要求。
出示課件26:
(2)學生回答,想象這是一副怎樣的畫面。
預設:這是一幅快樂的戲水畫。水中鴨子拍著翅膀玩耍,孩子們也用雙手撥動著浪花,快樂地在水中嬉戲。
老師板書:(鴨子、孩子戲水)
(3)我們一起走進江上去看一看吧!
出示課件27:
讀一讀這句話,你從中知道了什么呢?
預設1:我仿佛看到了了孩子們像小鴨子一樣在水里快活的游動。
預設2:孩子們在水中互相你撥我濺的嬉戲,真是太快樂了!
過渡:真是一群快樂的孩子們啊!男同學我們一起讀一讀,把孩子們的快樂讀出來吧!
(4)我們再來看這句話讀一讀,你知道水葫蘆指什么嗎?
出示課件28:
預設1:我覺得水葫蘆應該是一種植物,在這首詩里指的是戲水的孩子們。
預設2:把孩子們比作水葫蘆,可以讓我們感受到兒童游泳的本領很高。
通過“兩排銀牙”你體會到什么呢?
預設3:“兩排銀牙”應該是兒童鉆出水面,張開嘴露出的白色牙齒。
預設4:我體會到兒童鉆出水面激起的浪花伴著孩子們的笑聲,真是太快樂、有趣了。
2.如果說《溪邊》是一幅動靜結合的畫面,那么《江上》就是一幅活脫脫的動態圖畫了,讀過之后,這幅畫給你怎樣的感受呢?
出示課件29:
預設1:我感受到了孩子們像一群小鴨子,在水中嬉戲的快樂。
預設2:讀了這首小詩,我感受到這些孩子的游泳本領可真高啊!
師:是啊!孩子們的游泳水平真高,可以在水里像小鴨子一樣自由快活地游來游去。老師相信大家一定能讀出兒童的游泳水平高、戲水的快樂,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三)自學第三首《林中》
1.總結學法:剛才大家用什么方法學習了前兩首小詩呢?
預設1:先讀詩,找到不理解的地方,運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讀懂。
預設2:還可以聯系生活經驗、聯系學過的知識等方面讀懂不理解的地方。
師:同學們說的真不錯,請大家用剛才學過的方法繼續學習《林中》。
2.學生根據讀書要求,小組內自主完成第三首小詩的學習。
出示課件30:
3.小組匯報,班內交流。
預設1:這首詩中描寫了雨后的樹林里孩子們采蘑菇的歡樂情景。
預設2:林中有許多剛長出來的小蘑菇,還有一群孩子們。
預設3:我知道了第一句話“松樹剛洗過澡一身清清爽爽,松針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表現了大雨淋濕松樹的樣子,十分生動、有趣。一串串晶瑩的水珠掛在翠綠細長的松針上,多么漂亮啊!
預設4:第二句話寫了樹下的小蘑菇。雨后,蘑菇從地下長出來,外形猶如一把張開的傘,也很像一頂斗笠,所以這里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說蘑菇“戴一頂斗笠”,十分形象。又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寫了小蘑菇零零星星或成片成片地長在樹下,像一朵朵小花開放在樹下一樣。
師:同學們總結的非常棒!“是誰一聲歡叫把雨珠抖落”的呢?
出示課件31:
預設5:我覺得是在雨后嬉戲的孩子們。
預設6:孩子們的一聲歡叫能把樹上的雨珠抖落下來,足見這歡叫聲是多么的響亮,多么的快樂啊!
詩的最后一行寫到了“一個個斗笠像蘑菇一樣”和第一次出現的斗笠意思一樣嗎?
預設7:不一樣。第一次出現的斗笠指的是小蘑菇,最后一行的斗笠指的是一個個戴著斗笠的孩子。
師總結:這真是一場快樂的《采蘑菇》圖,雨后的山林中,蘑菇多多,人影綽綽。女同學們,一起把這首小詩來讀一讀。
師板書:(蘑菇多多,人影綽綽)
(四)這真的是一幅色彩艷麗、有動有靜、充滿快樂的水墨畫啊!你們真的是用心去讀書,用心去體會了,把這樣的體會,融入我們的朗讀中,一定會讀得很美很美。我們再來把課文美美地讀一讀吧!
(設計意圖:注重引導學生談自己的感受,注重學生的主觀體驗。)
四、鑒賞寫法,仿寫詩歌
1.詩里用優美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童年生活的歡樂片段,我們一起來總結本課詩歌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特點。
預設1:運用比喻、擬人、夸張的修辭手法,使句子更加生動形象。
預設2:通過捕捉鏡頭來記錄童年生活的場景,有動態的美,還有一定的故事性。
出示課件32:
2.模仿這三首詩中的其中一首,記錄下自己的童年夢想與童年趣事吧。
出示課件33:
3.生動筆習作,教師巡視。
4.交流作品,師生互動點評。
(設計意圖:分析詩歌的表達特點,模仿詩歌特點,練習寫話,訓練學生的寫話能力。)
五、課后作業、總結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請大家課外多閱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
六、板書設計
溪邊釣魚:小溪、垂柳、人影、釣竿、蜻蜓
江上戲水:鴨子、孩子戲水童年的水墨畫
林中采蘑菇:蘑菇多多,人影綽綽
【課后反思】
教學中我十分重視朗讀訓練。在兒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麗;在他們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們看來,夢想可以無限飛翔,快樂可以無限傳達。因此,我在教學中放手讓學生朗讀,讓他們讀個夠,讀個透,結合誦讀,以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文本,體會詩歌情感,并且鑒賞詩歌寫法,用詩化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為了強化學生語言實踐,我在課的最后指導學生借鑒詩歌寫法,借鑒詩歌的表達方法,詩化自己的表達方式,及時抒于筆端。
在課堂教學中,還有許多的不足之處,朗讀的指導和朗讀量還欠缺。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一篇課文的內容和它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師在講臺上一句一句的講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所以要想學生理解得徹底,一個重要的手段便是讀。
《童年的水墨畫》教學設計 篇2
學習目標:
1,借助拼音讀準本課出現的生字"丫",讀讀記記"花苞,柔軟,柳絮,喧鬧,梳妝,虎牙,水墨畫"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朗讀課文,感受兒童豐富的想象力,體會童年生活的快樂.感悟兒童詩的特點.
學習重點: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學習時間:3月13日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有人說,童年是一幅畫,畫里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們的幸福和歡樂;童年是一個夢,夢里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老師覺得童年就像一首詩,詩里有些什么呢 讓我們有感情地朗讀下面的兒童詩,交流讀后的感受.
二,自由讀詩
1,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2,指名讀,正音:丫
三,交流讀后的感受
第一首《我想》你覺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
1,特點:
·押韻:ang
·"安,接,裝,種"說明了"我"想怎么做
·"悠,長,望,飛"是對"我"變化做什么的想象,這些表示動作的詞,既準確又形象.
2,內容:
·幻想美妙,豐富.
3,主題:
·充滿了對美的追求和向往
4,適時指導朗讀:
第二首《童年的水墨畫》組詩,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這個畫面給你怎樣的感覺
1,內容:
·讀《水滸傳》的孩子,那樣的專注.
·魚上鉤的一剎那,先前的靜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動了,人影碎了,魚躍人歡.
·戲水的孩子,那樣的調皮.
2,特點:
·無邊的喧鬧和一隅的安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動靜結合
·一群孩子的嬉戲和一個孩子的特寫,給人以鮮明的形象感.
·比喻
3,主題:表現了孩子們童年生活的快樂.
3,適時指導朗讀:邊讀邊想象畫面
《童年的水墨畫》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的
指導學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賞兒童詩,激發學生閱讀兒童詩的興趣,并能進行簡單的模仿創編。
教學重點
欣賞詩歌的語言美、畫面美,感受童年的快樂。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準備采蜜本(摘錄本)
課前分發印有《童年的水墨畫》的紙張,讓學生自己預習,并進行一定的摘抄。
教學過程
一、創設閱讀情境,激發興趣
播放歌曲《童年》。
簡介你認識的高洪波。
師導語:這節課讓我們來欣賞著名兒童文學家高洪波的《童年的水墨畫》。
二、交流摘錄筆記,感知大意
1、在每小節的標題后面加上一個表示動作的詞, 概括主要內容。
2、說說詩歌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三、感悟詩句優美,欣賞畫面
1、從學生摘錄的詞句入手,引導品味一節詩的語言美,畫面美,并進行朗讀。
2、提煉欣賞方法。
3、學生自己按方法欣賞其它詩節。
4、交流,師引導點撥,并指導朗讀。
四、動筆仿詩,抒發情感
1、說說童年生活的一些片斷,再小組合作,模仿詩歌,試編詩歌。
2、交流所編的詩句。
七、總結,布置作業
1、補充采蜜本。
2、繼續閱讀兒童詩。
《童年的水墨畫》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染、笠等13個生字,學寫染、碎等10個生字。指導寫好碎的“十”字部分、爽的筆順。
2. 運用“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和句子,如:從“染”字體會溪水的綠;從“蹦跳”一詞體會兒童釣魚的歡樂;比較小蘑菇和兒童的相似之處體會采蘑菇兒童的可愛。
3.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畫面。
4. 續編詩歌的第四小節,體現兒童生活的歡樂。
教學重點:運用“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和句子,如:從“染”字體會溪水的綠;從“蹦跳”一詞體會兒童釣魚的歡樂;比較小蘑菇和兒童的相似之處體會采蘑菇兒童的可愛。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畫面。
教學難點:續編詩歌的第四小節,體現兒童的歡樂。
教學準備:教師:搜集圖片,制作課件。學生:預習詩歌。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題解題
1. 孩子們回憶童年中的趣事,講給大家聽聽,一起分享快樂。
童年是一幅畫,畫里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個夢,夢里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童年的水墨畫》,分享童年的快樂。
(1)生書空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師隨機指導“墨”的寫法。
(2)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這些問題的答案就藏在課文里,請你打開課本,結合注音,借助課后生字表,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請3名學生接讀課文,每人一節。師隨機正音。
預設點:
(1)染,出示演變過程,字本義:用取自草木的色汁浸泡絲帛絹布,使之著色。讀句子,于文中識字,組詞:染綠、耳濡目染。
(2)碎:造字本義:巖石經過多次爆破最后形成的小石塊。形近字:翠、醉
三、復習生字,指導寫字
1.課件出示生字,自由練讀。
2.生字組詞,鞏固識字。
3.指導書寫“碎”。提示最后一筆出頭,但不要寫到從字上。
指導書寫“爽”。注意筆順,長橫要像房頂一樣蓋住下面部分。
第二課時
一、創設閱讀情境,激發興趣?
播放歌曲《童年》。
師導入:同學們,美好的童年就如一幅幅水墨畫,或濃或淡,意境優美,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讀一讀著名兒童文學家張繼樓的詩歌—《童年的水墨畫》。
二、整體感知:
本課包括三首小詩,分別是:溪邊、江上、林中(板書)
看到這三個題目,你能發現什么?學生隨便發言
師:是的,都寫出了童年生活發生的場景,在這些場景里究竟發生了些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三、學習《溪邊》
1.自由讀,做到讀正確、讀流利
2.個別讀。
3.默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什么?那些不懂的?
4.交流:你讀懂了什么?你有哪些不懂得?
預設1:為什么說“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呢?
是啊,這是為什么呢?大多數學生同樣不明白。
老師點撥:我們如果聯系上文讀一讀,也許某個詞語或者某個句子會給你靈感呢!自己試著聯系上文讀一讀,思考一下。
生:老師:我從這句話“釣竿上立著一只紅蜻蜓”知道一個小孩在這里釣魚。從“忽然撲通一聲人影碎了”知道小孩釣上魚來了,特別高興。所以“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
師:誰給大家讀一讀,讀出兒童的歡樂。指導學生有感情讀好最后一句話。
預設2:生:老師,我不明白“溪水給人影染綠了”這句話。平時我們的人影都是黑色的,為什么這里溪水給人影染綠了呢?
師:這位同學能夠聯系生活經驗來思考,很值得大家學習。剛才我們采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讀懂了最后一句話,現在大家也可以采用這種方法,聯系上文讀一讀,思考一下。
生:默讀、思考
生:老師,我從“溪水像綠玉帶一樣平靜,知道了溪水很綠,所以人影倒映在溪水里也變成綠色的了。
師:為什么說溪水染綠了人影呢?你覺得這里哪個字用的最好?好在哪里?同桌交流。
生:“染”字最好。這樣把溪水當成人來寫,就把溪水寫活了。
生:這樣寫就讓人感覺溪水好像魔法師一樣,特別神奇!誰給大家讀出這美麗深的.景色?個別生讀。
師:多美的想像啊!大家體會得真不錯。你還知道了什么?
生:老師,我從“釣竿上立著一只紅蜻蜓。”知道了前面寫溪水和人影是綠色的,這里寫蜻蜓是紅色的,顏色特別漂亮!
5.多么富有生機的畫面啊!誰給大家讀一讀,讀出景色的美麗,兒童的快樂?自由讀、個別讀。
6.師范讀:生閉眼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畫面?自由交流。
思考一下,作者寫孩子們快樂釣魚的場面,為什么還要寫景呢?
師總結:寫景色突出了“平靜”,為什么要突出平靜呢?聯系《小兒垂釣》體會兒童釣魚的專注。也更能體現釣上魚后的歡樂。
四、學習《江上》
1.如果說《溪邊》是寫兒童溪邊釣魚,那么《江上》是寫什么呢?請同學們運用剛才學到的方法: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經驗、聯系學過的知識自學《江上》。
2.出示自學提示,自學。
思考《江上》是寫什么?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江上》與《溪邊》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
3.交流:
師:《江上》是寫什么?
生:游泳
生:戲水
師:你們覺得哪個詞更好?
生(異口同聲):戲水!
師:《江上》與《溪邊》有什么相同點?
生:都是寫兒童的。
生:都寫童年的快樂的。
生:都運用了比喻的方法。
師:《江上》與《溪邊》有什么不同點呢?
生:《江上》沒有寫景色的美麗,只是寫了兒童的戲水的情景。
師:如果說《溪邊》是一幅動靜結合的畫作,那么《江上》就是一幅活脫脫的動態圖畫了,讀過之后,你仿佛能看到怎樣的畫面呢想象一下,孩子們會怎樣戲水?你仿佛還聽見了什么?引導學生體會兒童的游泳水平高、戲水的快樂。
4.感情朗讀。讀出兒童的游泳水平高、戲水的快樂。
五、學習《林中》
5.總結學法:剛才大家運用什么方法學習了前兩小節?讀詩,找到不理解的地方,運用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經驗、聯系學過的知識等方法讀懂。
6.請大家利用剛才學過的方法繼續學習《林中》
7.交流:文中有兩個斗笠“小蘑菇鉆出泥土戴一頂斗笠,”和“只見松林里一個個斗笠像蘑菇一樣。”,意思一樣嗎?
生暢所欲言:第一個斗笠指“蘑菇”,第二個斗笠指“兒童”
8.小蘑菇和兒童有什么相似之處呢?都戴著斗笠,很卡愛。除了可愛,還能讀出什么呢?兒童的歡樂。在哪里能讀出來?
9.誰給大家讀一讀,讀出兒童的可愛和歡樂。齊讀并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五、動筆仿詩,抒發情感
1.詩里用優美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童年生活的歡樂片斷,你的童年生活一定更有趣味。說說童年生活的還可能發生在哪些地方?
2.續編詩歌的第四小節,體現兒童的歡樂。
3.共同交流,師當堂點播。?
六、總結談話,結束教學
師:童年的生活是一幅連綿不斷的水墨畫,里面有許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我們以往閱讀了許多描寫童年生活的文學作品,今天又學習了這首兒童詩,
的大門,請大家課外閱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
《童年的水墨畫》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借助拼音讀準生字丫汲,讀讀記記花苞、柔軟、柳絮、喧鬧、梳妝、水
墨畫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
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背誦喜歡的詩歌,感悟兒童詩的特點,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
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教學難點:
比較兩首兒童詩表達方式上的區別,領悟兒童詩的寫法。
課前準備:
1、找幾首兒童詩讀一讀;2、了解《水滸傳》里面的英雄人物。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我想》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此時,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幫你實現一個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這是一個讓人感興趣的話題,尤其是孩子們,這一環節能令他們暢所欲言,一吐為快。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多,又那么美好,教師從中更真切地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2.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實現那該多好啊!這不,有一個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寫進了詩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趕緊去讀讀吧。(生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詩歌)
(二)初獨詩歌,明白大意
指名分小節讀詩(注意丫、汲的讀音)。
自由讀詩,讀通順,讀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交流作者在每一個小節里所表達的美好心愿。(師隨機板書)
(三)精讀詩歌,進入情境
1.那么多愿望中,哪一個最令你神往?說說理由。
2.誦讀最神往的愿望,品讀這一節詩句,想象畫面。
[讀通詩句,讀好詩句,調動多種感官體驗詩歌描繪的意境,學生大膽想象: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會是怎樣的情景、怎樣的感覺;把眼睛裝在風箏上,還會看到什么,把自己種在土地上,還會變成什么]
3.想象我是在怎樣的情景下產生這些愿望?
有感情地朗讀。
(四)賞析詩歌,領悟寫法
1.生自由朗讀全詩,體會這首詩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2.生交流自己的發現:
每一小節都以我想作為開頭,表達自己的夢想。
每一小節里都有一個疊音詞如悠呀,悠──長呀,──這樣的語句。教師引導學生小結:
3.生再次自由讀文,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
4.全體齊讀。
二、學習《童年的水墨畫》
(一)自由讀詩
生自由朗讀全詩,理解詩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二)理解大意
1.指名生讀詩,其余生邊聽邊試著在每節的標題后加上動詞,概括主要內容。
2.生個別回答,教師隨機板書: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
3.分組讀詩,生概括全詩大意。
4.學生質疑,釋疑。
(三)賞析詩句
1.畫出文中精彩的`語句,反復誦讀、體會。
2.欣賞交流佳句。如: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像剛下水的鴨群,扇動翅膀拍水戲耍等語句,體會詩句所包含的動感畫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3.感情朗讀。
(四)鑒賞寫法
1.默讀兩首詩,比較這兩首詩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區別?
2.
交流感悟。
3.小結:
第一首,每小節的結構基本相同,并且都圍繞夢想這一主題,語言比較跳躍。
第二首,主要通過捕捉鏡頭來記錄童年生活場景,有一種動態的美,還有一定的故事情節性。
4.模仿這兩首詩中的其中一首,記錄下自己的童年夢想與童年趣事。
5.生動筆習作,教師巡視。
6.交流作品,師生互動點評。
三。總結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請大家課外多閱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或者仿照課文寫法,記錄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與大家分享。
練習設計:
1.我的夢想是
2.仿照課文嘗試寫首詩歌。
《童年的水墨畫》教學設計 篇6
《童年的水墨畫》是一篇兒童詩,本節課是一節新授課,我采用小組匯報,小組討論的形式,引導學生想象詩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帶來的快樂反復朗讀,由文字展開聯想和想象,同時,通過學生的收集和自己的親身經歷,練習說話,寫話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盡可能地使語文學習綜合化。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想象詩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
2、反復朗讀,由文字展開聯想和想象,并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感受。
二、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兒童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熱愛生活。
三、前置性作業:
我在本節課設置了五個前置作業:
1、把《童年的水墨畫》這篇課文讀給你的家人聽。讀給家人的目的是讓學生認真的去讀,并讓家長給與指導,把課文讀到流利正確。
2、你在這篇課文中有認識了哪些字、詞朋友呢?
生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首詩你最喜歡哪個片段?相信總有打動你心靈深處的地方。為什么?
4、追尋童年的`記憶,用我們手中的筆。寫一寫,畫一畫。可以是自己童年的趣事,也可以是童年的夢想。還可以是搜集來別人的童年的趣事。
5、搜集《水滸傳》的知識。
四、設計流程:
課前背古詩,讓學生介紹有關童年的感悟。
結合生本教育的課堂環節即課前預習、小組討論、班級交流,我在這節課設計了以下環節:
(一)歌曲導入
我選擇了歌曲導入課題的辦法,請學生匯報前置預習中的思考。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我選擇一組選一人匯報。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一環節既是為了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其實也是對生本教學前置作業的檢測訓練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并對課文初步掌握的情況。
(三)理解詩意,放飛想象
“以讀引讀、讀說結合”是生本教育中閱讀教學的基本策略之一,這首詩你最喜歡哪個片段?相信總有打動你心靈深處的地方。為什么?,抓住這一點讓學生最能引起自己思考、震撼自己心靈的地方,細細的讀,慢慢的品,聯系實際。放飛想象進行小組討論,在小組交流匯報中,我采用了先請一個小組發言,其他同學或小組補充說明的方法。根據生本教育的特點,學生就之前沒有提到的或提到但觀念不同的可以補充展示,有深入認識的也可以補充,如果有的小組與前一組同學找的亮點地方不一樣,也可以就自己的亮點進行展示發言,其他小組或同學在進行補充,這樣的設計不僅解決了時間問題,并且也使每個小組、每個學生都有展示的空間真正的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交流對《水滸傳》的了解,目的是讓學生做到以讀引讀的目的。
(四)拓展延伸,快樂練筆
這一環節,讀寫結合,讀畫結合,生本教育的閱讀教學提倡“讀寫結合,以讀引讀”,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有感而發想到自己童年的趣事,童年的夢想,搜集名人的童年的趣事,讓學生有所看、所讀、所經歷的在小組內交流。這一環節即讓學生讀了、看了、想了、說了、同時也寫了,我想更重要的是學生真正的懂得課文的意義所在,那怕是一句話也好,同時也達到了生本的教育理念。讀寫結合。以讀引讀的目的。
(五)小結、布置實踐作業。
生本教育重視語言實踐,由課內引向課外,從學生感興趣的辦一次以“兒童詩”為主的手抄報活動。目的讓學生學會真正的生活的方法。其實更是這一節課的理論深化的過程。同時也是實踐的過程。
《童年的水墨畫》教學設計 篇7
【課前解析】
關注教材:《童年的水墨畫》是一組兒童詩,以跳躍的鏡頭捕捉了鄉村兒童的典型場景:孩子們或是呼朋引伴去溪邊釣魚、去江上游泳,或是到林中采摘帶著雨珠的小蘑菇,盡情享受著童年生活的快樂。詩中的語言生動活潑,感情直率明朗,融童心、童趣于一體,多角度地展現了兒童生活的豐富多彩及無窮趣味。
關注課題:中國的水墨畫,寫意而不寫實,用筆往往簡約、凝練,而本課的每一首小詩都符合水墨畫的特征,寥寥數筆就勾勒出一幅幅兒童生活的歡樂畫卷,詩中有畫,令人回味無窮。三首小詩組合在一起,以“童年的水墨畫”為題,十分貼題。
關注課文:在讀準、讀通課文的基礎上,了解三首詩分別寫了童年生活的那些場景。結合課后練習第二題,引導學生想象詩歌中描繪的畫面,談一談自己的閱讀感受。
課文所配的插圖就是淡淡的水墨畫,近處,三個小孩在江水中盡情嬉戲,水面上浪花四濺;遠處,雨后的.松樹林霧氣彌漫,若隱若現,向天邊延伸,一眼望不到盡頭,令人產生無限遐想。指導學生運用借助插圖、發揮想象、結合生活實際等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詩句,體會童年生活的樂趣。
關注生字:本課需要書寫的生字六個上下結構,四個左右結構,“爽”字比較特殊,是對稱結構。可以根據字的結構進行歸類學習,從整體上把握書寫規律。其中“墨、蘑”筆畫較多,要注意指導讓學生把握部件的位置與比例,把字寫緊湊。
關注詞語:本課部分詞語與植物有關,如“垂柳、葫蘆、松樹、松針、蘑菇”;部分詞語表示的是動作,如“撲騰、煽動、戲耍、撥動”,可以歸類積累。
關注句子:在學習理解難懂的句子的方法時,可以結合課后練習第三題所列舉的詩句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進行理解體會。如“是哪個‘水葫蘆’一下鉆入水中,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排銀牙”一句,可聯系生活經驗理解。“人影給溪水染綠了”“只見松林里一個個斗笠像蘑菇一樣”可聯系上下文理解體會。
【教學目標】
1.認識“墨、染”等5個生字,會寫“墨、染、竿”等11個生字,正確讀寫“水墨畫、葫蘆、蘑菇”等13個詞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詩句。背誦《溪邊》。
3.能說出溪邊、江上和林中分別看到的畫面。
【教學重點】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詩句。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PPT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墨、染”等5個生字,會寫“墨、染、竿”等11個生字,正確讀寫“水墨畫、葫蘆、蘑菇”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出課題。
1.童年是一幅畫,畫里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個夢,夢里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童年的水墨畫》。
出示課件1.2:
2.板書并齊讀課題:(18.童年的水墨畫)
3.孩子們回憶童年中的趣事,講給大家聽聽,一起分享快樂
4.讓我們走入詩歌,感受“我”童年的快樂吧!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談話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入詩歌的學習中,為后邊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初讀全文,認識生字
1.初讀課文。
初讀詩歌,我們不僅要讀準確,還要用心去感受。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不添字,不漏字,把字音讀準確,還要把聲音放輕一些。請看PPT上的初讀要求。
出示課件出示3:
(設計意圖:課件出示預習要求,放手讓學生自學,讓學生有據可依,體現了學生是主體的教學理念。)
2.學習生字詞
同學們讀得真認真呀!字詞識記的如何呢?
(1)正字音:出示生字,自讀兩遍,指名讀。
師生共同正音:注意讀準:平舌音“碎”翹舌音“染”。
出示課件4:
(2)讀詞語。自讀兩遍,開火車讀,齊讀。
注意讀準:前鼻音“濺”。
出示課件5:
3.朗讀課文,檢測識字效果
現在這些字詞朋友們再一次來到了我們的課文里,同學們同桌合作讀一讀這三首兒童詩,看生字的讀音是否正確。
4.理解不懂的詞語
(1)學生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詞語,并做好筆記。
(2)全班交流,抽查對詞語的理解,要求同學們不但能談出字典上的釋義,而且能聯系課文內容談談自己的理解。
(3)教師指導學生通過看圖理解“水墨畫、斗笠、梳妝、玉帶”這幾個詞的意思。
出示課件6.7.8.9: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自主識字,互相交流指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探究能力。)
三、再讀課文,了解內容。
1.輕聲朗讀課文,說說每首兒童詩的主要內容。
試著在每節的標題后加上動詞,概括主要內容;生個別回答。
出示課件10:
老師板書:(溪邊釣魚、江上戲水、林中采蘑菇)
2.分組讀詩,生概括全詩大意。
四、識記要求會寫的生字,寫字指導。
1.讀要求會寫的生字
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表指名讀,齊讀,指名領讀。
出示課件11:
2.識記生字
看看這些字,你是如何識記這些字的?
預設:
(1)生字歸類識字。
(2)加一加識字。如:艸+磨=蘑,艸+如=菇
(3)字理識字。如:爽
出示課件12.13:
3.開火車讀,一邊讀一邊說說怎樣寫好所讀的字。
大家一起讀一讀,記住每個字的字形。
①這幾個字怎樣寫才能做到規范、美觀?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對照例字認真觀察讀帖。
②交流:提醒大家在寫某個字的時候應注意什么。
“墨染竿葫蘑菇”是都是上下結構的字。除了“墨”是上寬下窄的字,其余都是上窄下寬的字。
“騰碎撥浪”是左右結構的字,都是左窄右寬。
③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范寫強調“墨騰和爽”:
出示課件14.15.16.17:
4.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5.實物投影寫得優秀的學生習字,由寫字的學生說說寫好字的做法。
(設計意圖:會寫字先讀后記,再書寫,保證足夠的時間書寫,使學生能夠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五、板書設計
溪邊釣魚、江上戲水、林中采蘑菇
《童年的水墨畫》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想象詩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
2、反復朗讀,由文字展開聯想和想象,并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感受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兒童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熱愛生活
前置性作業
我在本節課設置了五個前置作業:
1、把《童年的水墨畫》這篇課文讀給你的家人聽。讀給家人的目的是讓學生認真的去讀,并讓家長給與指導,把課文讀到流利正確。
2、你在這篇課文中有認識了哪些字、詞朋友呢?
生字:
生詞:
3、這首詩你最喜歡哪個片段?相信總有打動你心靈深處的地方。為什么?
4、追尋童年的記憶,用我們手中的筆。寫一寫,畫一畫。可以是自己童年的趣事,也可以是童年的夢想。還可以是搜集來別人的童年的趣事。
5、搜集《水滸傳》的知識
設計流程:
課前背古詩一分鐘小喇叭讓學生介紹有關童年的感悟。
結合生本教育的課堂環節即課前預習、小組討論、班級交流,我在這節課設計了以下環節:
一、歌曲導入
我選擇了歌曲導入課題的辦法,請學生匯報前置預習中的思考。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我選擇一組選一人匯報。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一環節既是為了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其實也是對生本教學前置作業的檢測、訓練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并對課文初步掌握的情況。
三、理解詩意,放飛想象
“以讀引讀、讀說結合”是生本教育中閱讀教學的基本策略之一,這首詩你最喜歡哪個片段?相信總有打動你心靈深處的地方。為什么?,抓住這一點讓學生最能引起自己思考、震撼自己心靈的地方,細細的讀,慢慢的品,聯系實際。放飛想象進行小組討論,在小組交流匯報中,我采用了先請一個小組發言,其他同學或小組補充說明的方法。根據生本教育的特點,學生就之前沒有提到的或提到但觀念不同的可以補充展示,有深入認識的也可以補充,如果有的小組與前一組同學找的亮點地方不一樣,也可以就自己的亮點進行展示發言,其他小組或同學在進行補充,這樣的設計不僅解決了時間問題,并且也使每個小組、每個學生都有展示的空間真正的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交流對《水滸傳》的了解,目的是讓學生做到以讀引讀的目的。
四、拓展延伸,快樂練筆
這一環節,讀寫結合,讀畫結合,生本教育的閱讀教學提倡“讀寫結合,以讀引讀”,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有感而發想到自己童年的趣事,童年的夢想,搜集名人的童年的趣事,讓學生有所看、所讀、所經歷的在小組內交流。這一環節即讓學生讀了、看了、想了、說了、同時也寫了,我想更重要的是學生真正的懂得課文的意義所在,那怕是一句話也好,同時也達到了生本的教育理念。讀寫結合。以讀引讀的目的。
五、小結、布置實踐作業。
生本教育重視語言實踐,由課內引向課外,從學生感興趣的辦一次以“兒童詩”為主的手抄報活動。目的讓學生學會真正的生活的方法。其實更是這一節課的理論深化的過程。同時也是實踐的過程。
拓展閱讀:《童年的水墨畫》教案1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詩句。背誦《溪邊》。
3、能說出在溪邊、江上和林中分別看到的畫面。
[教學重難點]
1、能掌握詩歌的朗讀節奏,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詩句。背誦《溪邊》。
2、能說出在溪邊、江上和林中分別看到的畫面。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播放歌曲《童年》,學生欣賞歌曲,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
2、引導交流:童年是一幅畫,畫里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個夢,夢里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同學們在童年時一定都有過幻想和一些快樂的時光吧,請講給大家聽聽。(學生暢所欲言)這節課讓我們來欣賞著名兒童文學家張繼樓的《童年的水墨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這首詩講了什么內容?請大家自由讀詩歌,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學生在小組內讀詩歌并互評、正音,品味詩歌的語言美、畫面美。
3、指名分節朗讀詩歌,師生評議,糾正讀得不夠準確的字音。
4、師生交流詩的大概內容。(童年的生活場景)
三、自讀自悟,理解大意
1、自由朗讀《溪邊》,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詩,說說你知道了什么,試著用一個短語來概括。(板書:溪邊釣魚)
3、這一小節中,有哪些詩句讓你印象深刻?畫出來與同桌交流。
(1)課件出示:人影給溪水染綠了,釣竿上立著一只紅蜻蜓。
這句話中“人影”真的可以被“溪水染綠”嗎?(青翠的山倒映在平靜的小溪里,溪水變綠了,人影倒映在綠色的溪水里,也被染成了綠色。)
(2)課件出示: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
“笑聲”能“蹦跳”嗎?這句話說明了什么?(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體現了小朋友們釣到魚的喜悅之情。)
4、師范讀詩歌,生閉上眼睛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
四、記憶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學生自主識字。
2、師范寫“墨、爽”,講解字形結構和關鍵筆畫。
3、生練習,師巡視,展示優秀書寫作品并評價。
五、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溪邊》。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上節課所學生字,背誦《溪邊》。
2、今天,我們接著和作者一起享受快樂的童年生活。
二、賞讀詩句,學習借鑒
1、自由朗讀《江上》《林中》這兩小節的內容,說說你知道了什么,試著簡要概括這兩部分內容。(板書:江上戲水林中采菇)
2、這兩小節中,有哪些讓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呢?畫出來,與同桌交流你喜歡的理由。
(1)課件出示:是哪個“水葫蘆”一下鉆入水中,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排銀牙。
“水葫蘆”指的是什么?“兩排銀牙”又指的是什么?這句話表現了怎樣的場景呢?(“水葫蘆”本義指水生草本植物,文中指水性好的小伙伴;“兩排銀牙”指孩子們戲水時開心的樣子,這里繪聲繪色地描寫出了孩子們戲水時快樂無憂的場景。)
(2)課件出示:是誰一聲歡叫把雨珠抖落,只見松林里一個個斗笠像蘑菇一樣。
你喜歡這句話嗎?為什么?(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體現了小孩子戴斗笠采蘑菇的樣子,把他們融入了大自然。)
三、總結延伸
1、自由朗讀詩歌《童年的水墨畫》,談一談你的感受。(板書:快樂幸福)
(1)師:你在畫上都看到了哪些鏡頭?(溪邊釣魚、江上戲水、林中采菇)
(2)再讀詩歌,感受詩意。
2、童年,有太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請大家課外多閱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或者仿照課文寫法,記錄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與大家分享。
3、把你最喜歡的一個鏡頭簡單地畫下來,畫完后,配上簡單的文字說明(也可以是兒童詩)。說一說自己喜歡的理由。
[教學板書]
18、童年的水墨畫
溪邊釣魚
江上戲水
林中采菇
快樂幸福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中,我讓學生在熟讀之后,細細品味詩句,與全班交流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并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讓學生想象出在溪邊垂釣歡笑陣陣、在江中戲水玩鬧、林中采菇的生動畫面。通過讀寫結合、讀畫結合的環節,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有感而發想到自己童年的趣事寫下來、畫出來。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主要內容、思想情感的理解,還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童年的水墨畫》教案2
教學目的
指導學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賞兒童詩,激發學生閱讀兒童詩的興趣,并能進行簡單的模仿創編。
教學重點
欣賞詩歌的語言美、畫面美,感受童年的快樂。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準備采蜜本(摘錄本)
課前分發印有《童年的水墨畫》的紙張,讓學生自己預習,并進行一定的摘抄。
教學過程
一、創設閱讀情境,激發興趣
播放歌曲《童年》。
簡介你認識的高洪波。
二、交流摘錄筆記,感知大意
1、在每小節的標題后面加上一個表示動作的詞,概括主要內容。
2、說說詩歌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三、感悟詩句優美,欣賞畫面
1、從學生摘錄的詞句入手,引導品味一節詩的語言美,畫面美,并進行朗讀。
2、提煉欣賞方法。
3、學生自己按方法欣賞其它詩節。
4、交流,師引導點撥,并指導朗讀。
四、動筆仿詩,抒發情感
1、說說童年生活的一些片斷,再小組合作,模仿詩歌,試編詩歌。
2、交流所編的詩句。
五、總結,布置作業
1、補充采蜜本。
2、繼續閱讀兒童詩。
《童年的水墨畫》教學反思
在兒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麗;在他們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們看來,夢想可以無限飛翔,快樂可以無限傳達。因此,教學中應放手讓學生朗讀,讓他們讀個夠,讀個透,結合誦讀,以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文本,體會詩歌情感。。
《童年的水墨畫》描繪了每個活動場景的趣味性,學生們進行了大膽想象。
有的學生說:“這是一幅有動有靜的畫,有小溪、垂柳、人影、釣竿、蜻蜓、魚的掙扎、人的歡笑。”
也有的孩子說:“這是一幅色彩明麗的畫:綠色的小溪、綠色的人影、紅色的蜻蜓,真是萬綠叢中一點紅。”
還有的孩子說:“這是一幅充滿快樂的畫,柳樹、小溪、蜻蜓是快樂的,孩子們更是快樂的……”
每個同學說出了自己的體會,可見同學們用心的去體會了,所以才如此的精彩,帶著這樣的.感受,我們美美的讀起來。
《童年的水墨畫》教案3
教材分析:
《童年的水墨畫》一課選取的是張繼樓寫的三首兒童詩:《溪邊》《江上》《林中》,分別攝取了“釣魚”“游泳”“拾蘑菇”一組兒童生活的鏡頭,展現了兒童活潑、可愛、俏皮的生活場景,構成了令人向往的純真童年畫面。課文構思新巧、想象豐富,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語言充滿童真童趣、耐人尋味。教學時圍繞本單元語文要素“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想象畫面等方法理解難懂的詞句。邊讀邊想象帶領學生走進文本,體會字里行間流動的童真和童趣,讀懂意思,讀活畫面,讀出意境。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墨、染、碎、浪、濺、爽”6個生字,會寫“墨、染、竿、騰、碎、碎、撥、浪、葫、爽、蘑、菇”11個生字,學習積累詞語“水墨畫、浪花、葫蘆、清爽、松針、蘑菇”。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說說在溪邊、江上、林中分別看到了怎樣的畫面,體會童年的快樂,并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溪邊》。
3.運用“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想象畫面”等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和句子,如:從“染”字體會溪水的綠;從“蹦跳”體會兒童釣魚的歡樂;比較小蘑菇和兒童的相似之處體會采蘑菇兒童的可愛。
一、教學重點:
1.運用“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想象畫面”等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和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畫面。
二、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兒童生活的快樂。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制作課件及關于“水墨畫”的微課;
學生準備——預習詩歌。
四、教學時數: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寫“墨”字,揭示課題。
1.介紹“墨”字的構字特點:
看“墨”字(課件出示:墨),墨是由松樹的油和其他材料制成的,是書寫、繪畫的黑色材料,所以上邊是——黑字,下邊是——土。
2.指導書寫“墨”:(范寫)“墨”寫的時候,四點底是四兄弟,中間兩點比較小,兩邊比較大。大家在寫字本上寫一寫。(巡視指導)
誰來給“墨”字組詞?
3.微課介紹,初識“水墨畫”:水墨畫是中國畫的一種,是用水墨或以水墨為主略施淡彩的繪畫,那濃淡干濕的墨,那遠近虛實的景,寥寥幾筆,就勾勒出無窮的意境,像詩,像詞,像夢,像故事,使人產生無限的遐想。(播放微課)
【教學意圖:關于“水墨畫”學生了解不多,通過微課介紹有關水墨畫的特點,一方面帶領學生欣賞水墨畫,感受水墨畫的意境美,另一方面也為后面學習詩歌時學生能自然地走進詩境做好鋪墊。】
4.揭示課題,讀好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張繼樓用文字記錄的一組水墨畫,齊讀課題:18《童年的水墨畫》,再讀課題。(在“的”字后面稍微停頓,讀出節奏)
二、檢查預習,學習生字,整體感知。
這組用文字記錄的詩歌水墨畫共三首,分別是《溪邊》、《江上》、《林中》。這些地方是詩人在童年時最喜歡去的地方,他和小伙伴在這兒做什么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1.讀通課文,隨機識字。
誰能把詩讀流利?(指名讀三首詩,師相機正音,并讀出詩的節奏。“碎”平舌音;“染”翹舌音;“浪”“爽”后鼻音;如“當作”“撲騰”;指導“爽”的筆畫筆順。)
2.概括事件:每首詩寫了小朋友在做什么?(溪邊釣魚、江上戲水、林中采蘑菇)
【教學意圖:通過檢查預習情況,指導認讀生字,讀通課文,順應“以學定教”“先學后教”的理念,既能突出重難點,又能關注學生的需要。】
三、品讀《溪邊》,探究學法。
詩人童年的生活是那么豐富多彩,我們先走進《溪邊》這首詩。
(一)聽讀錄音,感知事物
1.聽讀想象:
請聽錄音讀這首詩,邊聽邊想象:你仿佛看到什么,聽到了什么?
2.交流印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充分地說,老師隨機點撥,并在書上劃出相應的景物。)
(垂柳、溪水、山溪、人影、釣竿、紅蜻蜓、草地、魚兒……)
(二)品讀詩文,理解詩句
1.自讀詩文,感悟畫面:
如果說溪邊是一幅畫的話,到底是一幅怎樣的水墨畫嗎?我們再次走進課文,請同學們自由讀《溪邊》,邊讀邊想:這是一幅怎樣的水墨畫,批注在旁邊。有不理解的詞句畫出來,打上問號。
2.交流分享,理解詩意。
同學們認真品讀了這首詩,覺得溪邊這首詩寫出的是平靜、歡快而又美麗的畫面,為什么?
(1)分享閱讀收獲,點撥學習方法。
感悟平靜、歡快、美麗的畫面,相機指導、點撥孩子通過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想象畫面等方法品讀詩意,并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重點理解:人影給溪水染綠了。
a.聯系上下文理解“染綠”:垂柳把溪水當作梳妝的鏡子,山溪像綠玉帶一樣平靜。人影給溪水染綠了……)
b.展開想象理解“染綠”:還會把什么染綠了?c.借助圖畫理解“染綠”(出示綠玉帶般的山溪圖)
(2)提出疑問,合作學習。
還有哪些地方讀不懂的呢?(學生提出來,相互幫助)
3.指導背誦,走進詩境。
《溪邊》這首詩,寥寥幾筆,勾勒出一靜一動,生機盎然,充滿童趣的畫面,讓我們牢牢地把這首小詩記在腦海里。
【教學意圖:詩的語言清新,意境優美,但大部分三年級的孩子對抽象性的詩歌比較難以理解,他們走馬觀花地讀后,在詩句的理解上是存在一定困難的,詩歌的情感更是難以深入體會。因此,教學時,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主體,了解學生對詩歌的理解程度,現場質疑問難,聚焦難懂的語句。如,“人影給山水染綠了”是比較難理解的,人影平常是黑的,但由于溪水是綠的,人影倒映在溪水中才會被“染綠”。學生如果只是單單關注“人影給溪水染綠了”這個句子,是比較難以理解的。這里讓學生質疑、思辯,引導學生運用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想象畫面等方法去理解難懂的詩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小結學法(播放錄音——學法指導)
同學們,剛才我們是怎樣學習《溪邊》這首小詩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吧:我們先——讀詩歌,再想畫面,最后品詩意。那我們是用什么方法品讀詩歌的呢?我們是通過——(手指板書)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想象畫面等方法,讀懂了詩歌的。
先自由朗讀,想象畫面;再劃出不理解的詞句,并運用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想象畫面等方法走進了文本,讀懂意思,讀活畫面,走進意境。接下來咱們就用這些方法繼續感受《江上》、《林中》這兩首詩所描繪的畫面。
【教學意圖:聯系上下文、展開想象、借助圖片等方法是理解難懂句子的好方法,引導學生遷移運用這些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進行自主學習,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四、學法遷移,學習《江上》《林中》。
(一)學習單。
第一關:自由讀《江上》《林中》兩首詩,想一想,各寫了怎樣的畫面,在旁邊作上批注。
第二關:用橫線劃出不理解的詞句,旁邊打上“?”,試著用剛才的學習方法理解,再和同桌交流分享。
(二)讀后交流《江上》
我們先看看《江上》。你們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1.說畫面
2.理解“水葫蘆”“銀牙”
(1)水葫蘆加了引號,說明它不是真的水葫蘆,而是游泳本領好的小朋友。
(2)大家看課文插圖,一個個小腦袋,就是一個個——水葫蘆。
(3)銀牙就是“孩子笑了,露出了白白的牙齒呀!”寫出的歡樂的畫面。
3.指導朗讀
(三)讀后交流《林中》
1.說畫面。
2.理解“只見松林里一個個斗笠像蘑菇一樣”這句話。
(1)借助圖畫對比理解“斗笠”“蘑菇”。
(2)聯系上文理解句子。
3.指導朗讀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當在課堂學習只能夠擁有盡可能多的學習機會和學習時間,這里運用“學法遷移”模式教學,給予學生足夠的獨立讀書,思考和練習的時間,課堂教學活動,先讓學生獨立閱讀活動,再同桌交流分享,就變以“教”為核心為以“學”為核心,形成教與學的同步推進、教為學服務的局面,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
五、總結延伸
《童年的水墨畫》里的這三首小詩,寥寥幾筆,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兒童溪邊垂釣、江上戲水、林中采蘑菇的歡樂畫面,就像畫家用簡單的線條勾畫出的一幅幅水墨畫。這組兒童詩共有6首,課后請大家讀讀另外三首詩,你也可以用小詩描畫出你們自己的童年水墨畫。
(作業:
1.抄寫詞語:垂柳葫蘆松樹松針蘑菇
撲騰扇動戲耍撥動
2.背誦《溪邊》;
3.讀讀其他的三首小詩;
4.有興趣的同學試著用小詩描畫出你們的童年水墨畫。
板書設計:
江上(戲水)林中(采蘑菇)
18童年的水墨畫
聯系上下文
結合生活溪邊(釣魚)
想象畫面
借助插圖平靜歡快美麗
教后反思:
《童年的水墨畫》分別攝取了“釣魚”“游泳”“拾蘑菇”一組兒童生活的鏡頭,展現了兒童活潑、可愛、俏皮的生活場景,構成了令人向往的純真童年畫面。本文的教學重點是:運用“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想象畫面”等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和句子。所以我在教學中采取了以下的教學策略,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想象詩境,讀中感悟,積累語言
誦讀是詩歌教學的正道,好的兒童詩,字字句句都蘊藏著作者的匠心,包含著作者濃烈的情感,我們盡可能幫助孩子在情感的帶動下,體會詩中的妙趣,走進詩的意境,由此帶孩子們進入詩的美妙境界。所以,我讓學生自己品讀《溪邊》后,學生有了各種不同的感受,他們充分交流所看到的畫面,在學生有了情感體驗后,最后讓學生有感情地反復誦讀。比如:品味了“山溪像綠玉帶一樣平靜”和“人影給溪水染綠了”,溪水的那份綠和活力,已經牢牢地記在心里;“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我通過情境設置,讓孩子把自己當成溪邊釣魚的小伙伴,調動了學生的思維,豐富了他們的體驗,快樂之情溢于言表,朗讀也就充滿激情。因為有了前期的情感鋪墊,所以學完這首詩,讓學生背誦,也就容易許多。同樣,通過交流,也體會到擅長水性的伙伴們在江上戲水的快樂,在林中采蘑菇的開心,三幅充滿童趣的水墨畫由此展現在孩子們面前。那些美妙的詩句,更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淀。
習得方法,遷移運用,發展思維
本單元的學習要素是:能運用“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等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所以,在學習《溪邊》這首詩時,大部分學生對“人影給溪水染綠了”比較難理解,我緊扣“染”字,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想象畫面,讓學生走進溪邊綠意濃濃、生機盎然的詩意情境,理解了這個句子。學完第一首詩,我和孩子一起回顧欣賞詩歌的學習過程:讀詩歌——想畫面——品詩意,品詩意主要的方法是結合生活、想象畫面,繼而激勵學生遷移學法自主合作學習《江上》《林中》兩首詩,這樣,既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能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微課進課堂,培養審美力
注重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關于“水墨畫”學生了解不多,上課伊始,我通過微課介紹有關水墨畫的特點,一方面帶領學生欣賞水墨畫,感受水墨畫的意境美,另一方面也為后面學習詩歌時學生能自然地走進詩境做好鋪墊。學生對于綠玉帶般的山溪,概念還是比較模糊的,為了讓學生更快理解,也為了讓孩子更深刻地感受山溪的綠,我在學生充分品讀這句話后出示了長長的、彎彎曲曲的碧綠的山溪圖片,學生馬上發出“哇”的驚嘆聲,他們為這樣美麗的山溪而震撼,老師趁此機會讓學生感情朗讀,水到渠成。一節課下來,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課堂是靈動的,老師在課堂中能把握生成,機智與學生對話,如果語言再干凈一些,思維性強一些,課堂就更精彩了。
《童年的水墨畫》教案4
教學目的
1.知識與能力:認識本課生字,背誦喜歡的詩歌。如果有興趣,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2.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過程與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
教學重點
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難點
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方法
導學法。朗讀法,質疑探究法。
教學目的
指導學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賞兒童詩,激發學生閱讀兒童詩的興趣,并能進行簡單的模仿創編。
教學重點
欣賞詩歌的語言美、畫面美,感受童年的快樂。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準備采蜜本(摘錄本)
課前分發印有《童年的水墨畫》的紙張,讓學生自己預習,并進行一定的摘抄。
教學過程
一、創設閱讀情境,激發興趣
二、交流摘錄筆記,感知大意
《童年的水墨畫》:
(1)簡簡單單的詩句卻給我們展示了三幅有聲有色的畫面。這都歸功于作家那富有動感的語言。請你再讀讀詩,畫出詩中精彩的語句,反復讀,說說你的感受。
(2)欣賞交流佳句,體會詩句所包含的動感畫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3、賞析詩歌,領悟寫法
(1)生自由朗讀全詩,體會這首詩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2)生交流自己的發現:
三、感悟詩句優美,欣賞畫面
體會詩的意境,入情入境地朗讀
師:讀了《童年的水墨畫》,你有什么感覺?
生:我感覺作者寫的真是一幅幅畫,是童年生活的一個個鏡頭。
師:如果溪邊是一幅畫的話,不知你在畫上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澄澈的碧綠的小溪,小溪中映出溪邊的垂柳,映出了釣魚孩子的影子。
生:我看見了孩子釣竿上的紅蜻蜓。
生:我看見了當魚釣上來時,那溪里的漣漪和碎了的人影、樹影,以及在草地上蹦跳的魚和手忙腳亂的孩子。
師:對,就這樣邊讀邊想象,你才能真正地走進詩境。如果溪邊是一幅畫的話,不知這幅畫給你怎樣的感覺?
生:這是一幅有靜有動的畫。小溪、垂柳、人影、釣竿、蜻蜓都是靜止不動的,因為它們都在等待水里魚兒上鉤;當魚兒上鉤后,這種靜被魚的掙扎、人的歡笑打破了,溪邊熱鬧起來了。
生:這是一幅色彩艷麗的畫。這里有綠色的柳樹,有綠色的溪水,連人影都被這溪水染綠了,并且有紅色的蜻蜓點綴,真是“萬綠叢中一點紅”,多美的畫面啊!
生:這是一幅充滿快樂的畫。柳樹是快樂的,它快樂地照著溪水這面鏡子,山溪是快樂的,因為它美得像綠色的玉帶,蜻蜓是快樂的,因為它覺得釣竿真是有趣的地方,更快樂的是孩子,因為他釣上了活蹦亂跳的魚。
師:你們真的是用心去讀書,用心去體會了,把這樣的體會,融入我們的朗讀中,一定會讀得很美很美。
學習《童年的水墨畫》
1、自由讀詩:
生自由朗讀全詩,理解詩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2、理解大意:
⑴指名生讀詩,其余生邊聽邊試著在每節的標題后加上動詞,概括主要內容。
⑵生個別回答,教師隨機板書:“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
⑶分組讀詩,生概括全詩大意。
⑷學生質疑,釋疑。
3、賞析詩句:
⑴畫出文中精彩的語句,反復誦讀、體會。
⑵欣賞交流佳句,如:
“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像剛下水的鴨群,扇動翅膀拍水戲耍”等語句,體會詩句所包含的動感畫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⑶感情朗讀。
4、鑒賞寫法:
⑴默讀兩首詩,比較這兩首詩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區別?
⑵交流感悟。
⑶小結:
第一首,每小節的結構基本相同,并且都圍繞“夢想”這一主題,語言比較跳躍。
第二首,主要通過捕捉鏡頭來記錄童年生活場景,有一種動態的美,還有一定的故事情節性。
⑷模仿這兩首詩中的其中一首,記錄下自己的童年夢想與童年趣事。
⑸生動筆習作,教師巡視。
⑹交流作品,師生互動點評。
三、總結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請大家課外多閱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或者仿照課文寫法,記錄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與大家分享。
四、動筆仿詩,抒發情感
五、總結,布置作業
五、我們來作詩。
1、同學們,我們讀了詩,賞了詩,還誦了詩,那么,何不讓我們自己創作一首詩呢?
2、請大聲地有感情地把自己寫的童詩讀給大家聽。(教師隨機點評)
六、總結延伸,升華情感。
“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老師有幸當了同學們的知音,分享大家童年生活的美好。是啊,童年生活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里面有許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然而,童年生活又是短暫的,所以我們要珍惜童年的美好時光,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自由讀詩歌《童年的水墨畫》,你有什么感覺?
(預設學生回答:我感覺到作者寫的是一幅幅畫,是童年生活的一個個鏡頭。)
(1)師:你在畫上都看到了哪些鏡頭?
(師板書: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
(2)再讀詩歌,感受詩意。
(3)品一品:欣賞交流佳句,體會使用打比方手法的妙處。如:
①“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也想著‘黑旋風’水戰‘浪里白條’。”
②“垂柳把溪水當做梳妝的鏡子,山溪像綠玉帶一樣平靜。”
③“是那個‘水葫蘆’一下鉆入水中,/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對虎牙。”
(4)畫一畫:
師:把你最喜歡的其中一個鏡頭簡單地畫下來,畫完后,說一說自己為什么喜歡?〔設計意圖〕
詩人的創作是即景生情,緣情成詩。要體悟詩情畫意,其方法之一就是詩配畫。所以根據本詩的特點,在學生熟讀詩歌的前提下,要求學生作畫,能更好地理解詩的意境。
(5)展一展,讀一讀:要求學生作畫完畢后,面向全班展示出來。并讀一讀對應的詩歌,體會詩句所包含的生動畫面,感受童年的瑰麗多彩。
《童年的水墨畫》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的
1.知識與能力:認識本課生字,背誦喜歡的詩歌。如果有興趣,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2.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過程與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
教學重點
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難點
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方法
導學法。朗讀法,質疑探究法。
教學目的
指導學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賞兒童詩,激發學生閱讀兒童詩的興趣,并能進行簡單的模仿創編。
教學重點
欣賞詩歌的語言美、畫面美,感受童年的快樂。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準備采蜜本(摘錄本)
課前分發印有《童年的水墨畫》的紙張,讓學生自己預習,并進行一定的摘抄。
教學過程
一、創設閱讀情境,激發興趣
二、交流摘錄筆記,感知大意
《童年的水墨畫》:
(1)簡簡單單的詩句卻給我們展示了三幅有聲有色的畫面。這都歸功于作家那富有動感的語言。請你再讀讀詩,畫出詩中精彩的語句,反復讀,說說你的感受。
(2)欣賞交流佳句,體會詩句所包含的動感畫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3、賞析詩歌,領悟寫法
(1)生自由朗讀全詩,體會這首詩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2)生交流自己的發現:
三、感悟詩句優美,欣賞畫面
體會詩的意境,入情入境地朗讀
師:讀了《童年的水墨畫》,你有什么感覺?
生:我感覺作者寫的真是一幅幅畫,是童年生活的一個個鏡頭。
師:如果溪邊是一幅畫的話,不知你在畫上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澄澈的碧綠的小溪,小溪中映出溪邊的垂柳,映出了釣魚孩子的影子。
生:我看見了孩子釣竿上的紅蜻蜓。
生:我看見了當魚釣上來時,那溪里的漣漪和碎了的人影、樹影,以及在草地上蹦跳的魚和手忙腳亂的孩子。
師:對,就這樣邊讀邊想象,你才能真正地走進詩境。如果溪邊是一幅畫的話,不知這幅畫給你怎樣的感覺?
生:這是一幅有靜有動的畫。小溪、垂柳、人影、釣竿、蜻蜓都是靜止不動的,因為它們都在等待水里魚兒上鉤;當魚兒上鉤后,這種靜被魚的掙扎、人的歡笑打破了,溪邊熱鬧起來了。
生:這是一幅色彩艷麗的'畫。這里有綠色的柳樹,有綠色的溪水,連人影都被這溪水染綠了,并且有紅色的蜻蜓點綴,真是“萬綠叢中一點紅”,多美的畫面啊!
生:這是一幅充滿快樂的畫。柳樹是快樂的,它快樂地照著溪水這面鏡子,山溪是快樂的,因為它美得像綠色的玉帶,蜻蜓是快樂的,因為它覺得釣竿真是有趣的地方,更快樂的是孩子,因為他釣上了活蹦亂跳的魚。
師:你們真的是用心去讀書,用心去體會了,把這樣的體會,融入我們的朗讀中,一定會讀得很美很美。
學習《童年的水墨畫》
1、自由讀詩:
生自由朗讀全詩,理解詩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2、理解大意:
⑴指名生讀詩,其余生邊聽邊試著在每節的標題后加上動詞,概括主要內容。
⑵生個別回答,教師隨機板書:“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
⑶分組讀詩,生概括全詩大意。
⑷學生質疑,釋疑。
3、賞析詩句:
⑴畫出文中精彩的語句,反復誦讀、體會。
⑵欣賞交流佳句,如:
“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像剛下水的鴨群,扇動翅膀拍水戲耍”等語句,體會詩句所包含的動感畫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⑶感情朗讀。
4、鑒賞寫法:
⑴默讀兩首詩,比較這兩首詩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區別?
⑵交流感悟。
⑶小結:
第一首,每小節的結構基本相同,并且都圍繞“夢想”這一主題,語言比較跳躍。
第二首,主要通過捕捉鏡頭來記錄童年生活場景,有一種動態的美,還有一定的故事情節性。
⑷模仿這兩首詩中的其中一首,記錄下自己的童年夢想與童年趣事。
⑸生動筆習作,教師巡視。
⑹交流作品,師生互動點評。
三、總結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請大家課外多閱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或者仿照課文寫法,記錄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與大家分享。
四、動筆仿詩,抒發情感
五、總結,布置作業
五、我們來作詩。
1、同學們,我們讀了詩,賞了詩,還誦了詩,那么,何不讓我們自己創作一首詩呢?
2、請大聲地有感情地把自己寫的童詩讀給大家聽。(教師隨機點評)
六、總結延伸,升華情感。
“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老師有幸當了同學們的知音,分享大家童年生活的美好。是啊,童年生活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里面有許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然而,童年生活又是短暫的,所以我們要珍惜童年的美好時光,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自由讀詩歌《童年的水墨畫》,你有什么感覺?
(預設學生回答:我感覺到作者寫的是一幅幅畫,是童年生活的一個個鏡頭。)
(1)師:你在畫上都看到了哪些鏡頭?
(師板書: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
(2)再讀詩歌,感受詩意。
(3)品一品:欣賞交流佳句,體會使用打比方手法的妙處。如:
①“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也想著‘黑旋風’水戰‘浪里白條’。”
②“垂柳把溪水當做梳妝的鏡子,/山溪像綠玉帶一樣平靜。”
③“是那個‘水葫蘆’一下鉆入水中,/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對虎牙。”
(4)畫一畫:
師:把你最喜歡的其中一個鏡頭簡單地畫下來,畫完后,說一說自己為什么喜歡?〔設計意圖〕
詩人的創作是即景生情,緣情成詩。要體悟詩情畫意,其方法之一就是詩配畫。所以根據本詩的特點,在學生熟讀詩歌的前提下,要求學生作畫,能更好地理解詩的意境。
(5)展一展,讀一讀:要求學生作畫完畢后,面向全班展示出來。并讀一讀對應的詩歌,體會詩句所包含的生動畫面,感受童年的瑰麗多彩。
《童年的水墨畫》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識染、笠等13個生字,學寫染、碎等10個生字。指導寫好碎的“十”字部分、爽的筆順。
2.運用“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和句子,如:從“染”字體會溪水的綠;從“蹦跳”一詞體會兒童釣魚的歡樂;比較小蘑菇和兒童的相似之處體會采蘑菇兒童的可愛。
3.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畫面。
4.續編詩歌的第四小節,體現兒童生活的歡樂。
教學重點:
運用“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和句子,如:從“染”字體會溪水的綠;從“蹦跳”一詞體會兒童釣魚的歡樂;比較小蘑菇和兒童的相似之處體會采蘑菇兒童的可愛。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畫面。
教學難點:
續編詩歌的第四小節,體現兒童的歡樂。
教學準備:
教師:搜集圖片,制作課件。
學生:預習詩歌。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題解題
1.孩子們回憶童年中的趣事,講給大家聽聽,一起分享快樂。
童年是一幅畫,畫里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個夢,夢里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童年的水墨畫》,分享童年的快樂。
【設計意圖: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通過回憶童年趣事激發學生對童年詩歌的興趣,調動課堂積極性。】
(1)生書空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師隨機指導“墨”的寫法。
(2)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這些問題的答案就藏在課文里,請你打開課本,結合注音,借助課后生字表,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請3名學生接讀課文,每人一節。師隨機正音。
預設點:
(1)染,出示演變過程,字本義:用取自草木的色汁浸泡絲帛絹布,使之著色。讀句子,于文中識字,組詞:染綠、耳濡目染。
(2)碎:造字本義:巖石經過多次爆破最后形成的小石塊。形近字:翠、醉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利用知曉漢字的意義來識記生字。加深學生的印象,拓寬學生知識寬度。】
三、復習生字,指導寫字
1.課件出示生字,自由練讀。
2.生字組詞,鞏固識字。
3.指導書寫“碎”。提示最后一筆出頭,但不要寫到從字上。
指導書寫“爽”。注意筆順,長橫要像房頂一樣蓋住下面部分。
第二課時
一、創設閱讀情境,激發興趣
播放歌曲《童年》。
師導入:同學們,美好的童年就如一幅幅水墨畫,或濃或淡,意境優美,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讀一讀兒童文學家張繼樓的詩歌—《童年的水墨畫》。
二、整體感知:
本課包括三首小詩,分別是:溪邊、江上、林中(板書)
看到這三個題目,你能發現什么?學生隨便發言
師:是的,都寫出了童年生活發生的場景,在這些場景里究竟發生了些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三、學習《溪邊》
1.自由讀,做到讀正確、讀流利
2.個別讀。
3.默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什么?那些不懂的?
4.交流:你讀懂了什么?你有哪些不懂得?
預設1:為什么說“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呢?
【設計意圖:體會詩歌用詞的精妙。】
是啊,這是為什么呢?大多數學生同樣不明白。
老師點撥:我們如果聯系上文讀一讀,也許某個詞語或者某個句子會給你靈感呢!自己試著聯系上文讀一讀,思考一下。
生:老師:我從這句話“釣竿上立著一只紅蜻蜓”知道一個小孩在這里釣魚。從“忽然撲通一聲人影碎了”知道小孩釣上魚來了,特別高興。所以“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
師:誰給大家讀一讀,讀出兒童的歡樂。指導學生有感情讀好最后一句話。
預設2:生:老師,我不明白“溪水給人影染綠了”這句話。平時我們的人影都是黑色的,為什么這里溪水給人影染綠了呢?
師:這位同學能夠聯系生活經驗來思考,很值得大家學習。剛才我們采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讀懂了最后一句話,現在大家也可以采用這種方法,聯系上文讀一讀,思考一下。
生:默讀、思考
生:老師,我從“溪水像綠玉帶一樣平靜,知道了溪水很綠,所以人影倒映在溪水里也變成綠色的了。
師:為什么說溪水染綠了人影呢?你覺得這里哪個字用的?好在哪里?同桌交流。
【設計意圖:體會詩歌用詞的精妙。】
生:“染”字。這樣把溪水當成人來寫,就把溪水寫活了。
生:這樣寫就讓人感覺溪水好像魔法師一樣,特別神奇!誰給大家讀出這美麗深的景色?個別生讀。
師:多美的想像啊!大家體會得真不錯。你還知道了什么?
生:老師,我從“釣竿上立著一只紅蜻蜓。”知道了前面寫溪水和人影是綠色的,這里寫蜻蜓是紅色的,顏色特別漂亮!
5.多么富有生機的畫面啊!誰給大家讀一讀,讀出景色的美麗,兒童的快樂?自由讀、個別讀。
6.師范讀:生閉眼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畫面?自由交流。
思考一下,作者寫孩子們快樂釣魚的場面,為什么還要寫景呢?
師總結:寫景色突出了“平靜”,為什么要突出平靜呢?聯系《小兒垂釣》體會兒童釣魚的專注。也更能體現釣上魚后的歡樂。
四、學習《江上》
1.如果說《溪邊》是寫兒童溪邊釣魚,那么《江上》是寫什么呢?請同學們運用剛才學到的方法: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經驗、聯系學過的知識自學《江上》。
2.出示自學提示,自學。
思考《江上》是寫什么?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江上》與《溪邊》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
【設計意圖:鞏固詩歌的學習方法,發現寫法上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3.交流:
師:《江上》是寫什么?
生:游泳
生:戲水
師:你們覺得哪個詞更好?
生(異口同聲):戲水!
師:《江上》與《溪邊》有什么相同點?
生:都是寫兒童的。
生:都寫童年的快樂的。
生:都運用了比喻的方法。
師:《江上》與《溪邊》有什么不同點呢?
生:《江上》沒有寫景色的美麗,只是寫了兒童的戲水的情景。
師:如果說《溪邊》是一幅動靜結合的畫作,那么《江上》就是一幅活脫脫的動態圖畫了,讀過之后,你仿佛能看到怎樣的畫面呢?想象一下,孩子們會怎樣戲水?你仿佛還聽見了什么?引導學生體會兒童的游泳水平高、戲水的快樂。
4.感情朗讀。讀出兒童的游泳水平高、戲水的快樂。
五、學習《林中》
5.總結學法:剛才大家運用什么方法學習了前兩小節?讀詩,找到不理解的地方,運用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經驗、聯系學過的知識等方法讀懂。
6.請大家利用剛才學過的方法繼續學習《林中》
7.交流:文中有兩個斗笠“小蘑菇鉆出泥土戴一頂斗笠,”和“只見松林里一個個斗笠像蘑菇一樣。”,意思一樣嗎?
生暢所欲言:第一個斗笠指“蘑菇”,第二個斗笠指“兒童”
8.小蘑菇和兒童有什么相似之處呢?都戴著斗笠,很卡愛。除了可愛,還能讀出什么呢?兒童的歡樂。在哪里能讀出來?
9.誰給大家讀一讀,讀出兒童的可愛和歡樂。齊讀并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五、動筆仿詩,抒發情感
1.詩里用優美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童年生活的歡樂片斷,你的童年生活一定更有趣味。說說童年生活的還可能發生在哪些地方?
2.續編詩歌的第四小節,體現兒童的歡樂。
【設計意圖:爭當小詩人的環節,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讓學生學習寫詩。】
3.共同交流,師當堂點播。
六、總結談話,結束教學
師:童年的生活是一幅連綿不斷的水墨畫,里面有許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我們以往閱讀了許多描寫童年生活的文學作品,今天又學習了這首兒童詩,
的大門,請大家課外閱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
板書設計:
溪邊
18.童年的水墨畫江上
林中
《童年的水墨畫》教學設計 篇11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墨、染、竿、碎、爽、浪”等10個生字,會讀本課的“墨、爽、濺”等5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背誦詩歌。如果有興趣,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學習重點: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準備:課件、學生準備摘錄本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
1、播放《童年》歌曲。學生邊聽邊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學生自由描述)
2、導:對呀!童年是一幅畫,畫里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們的幸福和歡樂;童年是一個夢,夢里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優美的兒童詩《童年的水墨畫》。板書課題:《童年的水墨畫》
二、自讀自悟,理解大意
幻燈片出示自學要求:
1、自讀全詩,要求基本理解詩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寫會“墨、染、竿、碎、爽、浪”等10個生字,讀準“墨、爽、濺”等5個生字字音。
2、在每小節的標題后面加上一個表示動作的詞,概括主要內容。如“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等。
3、指名讀詩,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幻燈片出示)
①街頭閱讀
②溪邊釣魚
③江上戲水
……
3、細細朗讀有關的詩句,體會其中的快樂。
4、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體會童年生活的美好。
5、學生質疑,釋疑。尤其是一些含義比較深刻的語句教師有必要加以解釋。如:“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讓學生體會“笑聲”怎么會蹦跳?這說明什么?
三、感受詩意,學習借鑒
1、讀了《童年的水墨畫》,你有什么感覺?
(引導學生感覺作者寫的真是一幅幅畫,是童年生活的一個個鏡頭。)
2、師:如果溪邊是一幅畫的話,不知你在畫上都看到了什么?(學生自由暢談)
3、播放音樂,朗讀詩歌,注意體會描寫的場景
四、誦讀詩歌,感悟語言
1、自由誦讀詩歌,畫出你認為寫得最特別的句子。(幻燈片出示)教師重點指導的句子。
(1)“垂柳把溪水當做梳妝的鏡子,山溪像綠玉帶一樣平靜。”
(2)“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
(3)“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也想著‘黑旋風’水戰‘浪里白條’。”
……
2、說說這些詩句特別在什么地方?
(1)很有韻味。
(2)語言中有圖畫。
……
3、再次跟隨音樂朗讀或背誦這些詩句。
4、優美的詩句仿佛把我們也帶進了一幅幅童年的畫里,老師收集了一些童年生活的圖片,請同學欣賞一下,同時也請你回顧一下你童年生活的片段。(多媒體出示圖片)現在和同學交流你童年時的一個片段,然后請用你靈巧的小手把它畫出來。
5、生動筆畫畫,教師巡視。
6、交流作品,師生互動點評。
五、總結談話,結束教學
童年的生活是一幅連綿不斷的水墨畫,里面有許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我們以往閱讀了許多描寫童年生活的文學作品,今天又學習了這首兒童詩,再一次打開了通往兒童世界的大門,請大家課外閱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
六、作業
1、背誦詩歌。
2、有興趣的,可以試著寫一首兒童詩。
板書設計
童年的水墨畫
街頭閱讀
童年快樂溪邊釣魚
江上游泳
《童年的水墨畫》教學設計 篇12
《童年的水墨畫》是組詩,它攝取了一組兒童生活的鏡頭,表現了孩子們童年生活的快樂情景,特別是《溪邊》──釣魚的孩子,那樣的快樂,靜靜的溪水映著愛美的柳樹,映著釣魚孩子的倒影,靜靜的釣魚竿,立著紅蜻蜓,我們仿佛覺得空氣都停止了流動,似乎大家都怕魚受驚,而魚上鉤的一剎那,這種靜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動了,人影碎了,魚躍人歡,寥寥幾句,勾勒出一個現代垂釣兒童的形象。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孩子走到詩的境界中去,細細品味,輕輕咀嚼,讓孩子充分領略其中的妙趣,感受其中的美。
這首詩必須細讀才能品出味道,我擔心學生們抓不住重點,品不出味道。課堂上,見學生似乎摸不著頭腦,我心里急了,幾乎要把答案公布了。關鍵時刻,我忍住了,因為我看到后排的幾個學生顯得躍躍欲試。我趕緊提問,哎呀,真好,他們不僅回答正確,而且理解得比我想象得要到位,有趣味。接下來是《溪邊》,當我詢問:“為什么人影會碎了?”的時候,有個孩子居然會回答:“因為魚兒上鉤了,歡蹦亂跳的魚兒打破了孩子的影子”我一聽這話,心里高興極了,我沒想到他能這樣機敏。這首詩里,并沒有直接說到“魚兒上鉤”的語句,能這樣回答,說明他思考了,理解了。
最后一首是《林中》。一開始,學生們還提出這樣那樣的問題,我讓他們小組自由討論發言后,再統一匯總上報。這樣的程序以后,學生們的問題少了,原先很多的問題他們都已經解決且非常明了。剩余的問題,我依然讓學生自主探討解答,效果依然不錯。在他們顯得特別有阻礙的地方,我只要稍加點撥,學生便有恍然大悟的愉悅感,師生均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