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滿昆蟲的口袋》一課教學建議(通用15篇)
《裝滿昆蟲的口袋》一課教學建議 篇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22
《裝滿昆蟲的衣袋》是北師大版語文實驗教材第六冊第九主題單元“觀察與發現”中的一篇課文。主要記敘了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侯對小蟲子非常迷戀的兩件事,讓學生從法布爾的故事中受到啟發,從小養成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的好習慣,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教學時應重點引導學生緊扣文中描寫法布爾迷戀昆蟲的重點詞句進行閱讀,在讀中一步步走進人物的內心,走進人物的精神世界。具體教學建議于下:
一、引導學生收集資料,激發學習興趣。
由于學生現有的生活積淀和自身的閱讀體驗有限,對法布爾其人了解甚少。教學前,教師應布置學生搜集關于法布爾的資料,并相互交流,讓學生對法布爾這位偉大的昆蟲學家有個大致的了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
二、引導學生品讀課文,自主感悟。
教學本課時,建議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激活學生的讀書要求,使教師、學生、文本之間進行和諧的對話。
在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掃清生字障礙、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后,教師可結合課后“法布爾是怎樣迷戀昆蟲的?”這一思考題,依據學生當時的讀書感受和情感表達的需要,結合重點相機調控,師生共讀共議。如在教學第2、3自然段時,教師可問學生:“為了找到這只紡織娘,法布爾遇到哪些困難?他是怎樣克服的?”讓學生展開想像,描述當時的情景,再通過朗讀有關語句,抓住“三天前”“終于”這些重點詞進行感悟,以此感受法布爾找到這位“歌唱家”的不易。這樣積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與教師之間對話的熱情。在想像中、對話中,學生會自然走進課文,與法布爾共同感受捉紡織娘的辛苦及捉住后的那份喜悅。在教學第4、5、6自然段時,建議教師讓學生依照自己的情感體驗,讀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重點要引導學生品讀感悟以下三個句子:(1)“每到早晨,法布爾把鴨子趕進池塘后,就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2)“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蟲拾起來,放進蝸牛殼,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賞這珍珠一般的‘寶貝’。”(3)“夕陽快下山時,法布爾口袋里裝著放甲蟲的蝸牛殼,歡歡喜喜地趕著鴨子回家了。”要求教師力求把“感悟”與“訓練”巧妙地融為一體,通過引導、朗讀、討論、交流等訓練,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主動地參與閱讀活動,放飛學生的靈性。
三、拓展學生學習渠道,追求超越升華。
在教學拓展升華的環節中,教師可結合本單元的主題(“觀察與發現”),組織學生展開討論交流:“文章為什么要用《裝滿昆蟲的衣袋》做題目?法布爾的故事對你有什么啟發?”讓學生從書本中走出來,受到法布爾細致觀察、嚴謹治學的精神熏陶和感染,情感得到升華。課后作業教師可布置學生讀讀法布爾的《昆蟲記》,全面感知這位偉大的科學家;也可以布置學生查找一些科學家的資料,了解科學家小時侯的事;還可以布置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觀察一種小動物,寫一篇觀察日記等等。總之,在教學中力求多角度拓展學生學習課文的渠道,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運用語言,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第一范文 www.kongtiaoguanjia.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裝滿昆蟲)
此問轉載
《裝滿昆蟲的口袋》一課教學建議 篇2
《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反思
今天終于把組內的公開課上了,自己感覺進步還是挺大的。主要在以下幾方面:
1.備課室抓住了本篇課文的文眼。以法布爾對昆蟲濃厚的興趣為線,以“迷戀”一詞著手,然后讓學生找出證明法布爾對昆蟲迷戀的兩件事。在進行分別學習。
2.在學習兩件事上,結合教參要求我在第一件事上花的時間要多些,特別是第一個句子,注重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進行理解,如“三天”、“終于”理解法布爾對昆蟲的執著熱情。以后的句子我則逐步的放開,讓學生自己找,或是用那個比勾畫出你認為能證明法布爾對昆蟲迷戀的詞語,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3.以讀促學,以讀促悟。我在本課中主要以讀的形式展開。當然讀的形式是豐富的、潛移默化的。結合文本,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幾種閱讀方式:(1)個別學生讀,在全體讀。(2)師生扮演角色讀。“學生對于閱讀熱愛的程度取決于教師在教室里朗讀的頻率和學生在學校持續默讀的頻率——這句話的另外一層含義是:衡量教師朗讀成果的,不是朗讀的篇數,而是教師的朗讀在怎樣的深度和廣度上激起了學生閱讀、朗讀的興趣。”段瑞萍的這句是我堅持只要是好的文章或是可以激發感情的課文,一定要跟學生進行示范閱讀或是共同表演讀。(4)學生表演讀。如爸爸訓斥法布爾的句子,學生通過自己體驗讀,到全班表演讀,課堂氣氛一下就輕松活躍起來,以后的教學,學生的思維到位。因為這種層層深入的讀,學生對主人翁的體會更到位,甚至有學生后來在說到對法布爾想說的話時,她說:“法布爾,我要學習你不放棄的精神。”這樣很個性的理解只有自己讀通了才能想得到說得出。
4.親切的態度。“俯下身子,做孩子的朋友。”這是最近聽到的一句話,實際上我也在課堂上踐行著這句話。課堂上我一直沒面帶微笑,不驕不躁,盡管學生開始比較小心謹慎,但是只要多給時間,像師傅說的“等待十秒”,在老師的耐心引導下,氣氛漸漸地活躍起來了。當學生小組交流時我和他們討論在一起,和他們共同表演讀,一起感受人物的喜怒哀樂,學生自然就輕松了,回答問題也是妙語連珠、絡繹不絕。
當然,通過這堂課我也感受到了自己還存在很多有待改進之處。如:開始讓小組交流時,竟忘了給學生提“交流小提示”,以致學生交流的盲目,導致開始學生顯得陌生,不在狀態。其次,在設置最后一個環節時,沒有慎重結合班情審視過問題的難易程度,而導致在這個環節上學生出現了冷場的狀況。上完這節早就計劃好的課,原以為自己終于“解脫”了,但是現在反而更加沉重和不踏實,因為自己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有待改進。失敗也好成功也罷,還是的感謝于這節公開課,正如竇桂梅老師所說:“公開課,是生命失戀的地方,并且循著這樣的路,你腳踏實地地走向了日常課堂的厚實,乃至成就了人生的厚重與精彩。”
《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反思
《裝滿昆蟲的衣袋》寫的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候的故事,通過描寫他對昆蟲的癡迷,表現了他對科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求。教學這一課時,我從題目入手,抓住“著迷”,讓學生悟情、悟法,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課題入手,質疑問難。
這篇課文題目新穎特別,涵義深刻,作為文章的“眼睛”,我認為可以以課題為突破口,啟發學生質疑問難。上課開始,我先板書課題,然后詢問學生:“讀了這個課題,同學們有什么疑問嗎?”并順手在課題上打了個“?”,學生思維活躍,發言熱烈,有的問:“誰的衣袋裝滿了昆蟲?”“他的衣袋里為什么要裝滿昆蟲?”有的問:“裝滿了昆蟲是為了做什么的?”“他的口袋里裝的僅僅是昆蟲嗎?”還有的問:“課文為什么要用‘裝滿昆蟲的衣袋’做題目?”學生思維的機器在一開課就積極運轉起來了,他們興趣盎然,主動思考問題的答案,自覺探求問題的結果。
二、扣住課題,理清脈絡。
文章的層次就像人的骨架一樣,只有整體把握文章的脈絡,才能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我讓學生通讀全文,邊朗讀邊找出文中提到“裝滿昆蟲的衣袋”的語句。學生仔細讀書,很快畫出了這樣幾個句子:“他還揀了好多的貝殼和彩色的石子,把兩個衣袋裝得鼓鼓囊囊的。”“背著大人把衣袋裝得鼓鼓的,躲起來偷偷地玩。”“后人為了紀念法布爾,在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兩個衣袋做得高高鼓起,好像里面塞滿了許許多多的昆蟲。”我引導學生認真思考,自由討論課文應該怎樣分段。由于學生對課文已有整體的把握,因此很快討論出了結果。有的學生說分三段,有的認為分四段,他們各持己見,理由充分,我沒有簡單地公布“統一”答案,更沒有否認一方,而是充分肯定學生愛思考、勤動腦,對于他們的不同觀點都予以贊同。我認為此時重要的不是問題的答案,而是學生尋求答案的過程,他們積極動腦,勇于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這是多么可貴的學習品質!也是學生身上缺少的、急需培養的好習慣。
三、抓住“著迷”,逐段分析。
文章的開始就提到了法布爾從小就對小蟲子非常著迷,正因為著迷,才能夠潛心研究,才使法布爾最終成為著名的昆蟲學家。“著迷”是文章的核心,只有抓住核心問題進行教學,才能有的放矢,線索分明。學習第三段時,我讓學生朗讀、討論文中哪些語句表現了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學生答案豐富多彩,他們不僅找到有關語句,還說出了合情合理的原因。大多數學生找到了“敏捷”、“高興極了”、“小寶貝”“放進蝸牛殼,包上樹葉,裝進衣袋”、“欣賞”、“鼓鼓囊囊”、 “甜滋滋”等詞語。有的同學更加細心認真、愛動腦筋,從父母對法布爾的責備中看出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如“只顧自己玩,揀這些沒用的玩意兒!”“老是捉小蟲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法布爾“難過極了,眼淚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愛的小寶貝放進了垃圾堆。”
找到有關語句后,我針對這些重點句子指導朗讀,讀出法布爾對蟲子的喜愛之情,讀出父母責備的語氣,讀出法布爾不情愿地扔掉小蟲子的難過心情。學生受到強烈的感染,入情入境,讀得感情充沛,引人入勝。
四、適當滲透,感悟寫法。
課文學完了,我讓學生討論一下文中哪兒寫得好,為什么。我只略作點撥,并不明說文章的寫作方法,而是讓學生自己領悟、理解。
比如第一節有幾句是典型環境的描寫,為下文作了鋪墊,也說明了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他周圍的環境。我故意說文章的第一節環境描寫太多余了,可以刪掉。學生有的同意,有的不同意,大家各抒己見,在激烈的爭辯中越辯越明,感悟到文章的環境描寫是非常重要的。
再比如我引導學生朗讀父母責罵法布爾的話,啟發學生思考:“從責罵聲中你能看出什么?”有的學生說看出父母親很嚴厲,有的說父母親很愛兒子,有的則看出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從而使學生感悟到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的不同,間接描寫更加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表現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總之,我認為高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更要靈活多變,要讓學生更自由、更生動、更主動、更活潑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教師更要注重啟發學生思維,開拓學生視野,促進學生全面的提高素質,增強能力。
《裝滿昆蟲的口袋》一課教學反思
光澤實驗小學 曾新蓮
這篇課文主要記敘了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從小就對昆蟲非常入迷的故事,通過兩個具體的故事表現法布爾從小對昆蟲入迷的程度。課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回顧這節課的教學情況,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一、抓住重點詞語,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語言文字表達的精彩點往往在個別重點詞上表現出來。教學本課時我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抓住“三天前”“終于”“一動不動”“小心翼翼”“寶貝”等重點詞語,通過讀一讀、比一比、想一想、說一說等形式,讓學生談體會、感情朗讀、造句……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增強了學生的自主精神和創新精神,發展了學生的個性。
二、創造想象空間,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想象來源于生活實際,但由于時空限制,小學語文教材中有的課文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隔遙遠,給學生學習造成了障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必要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從而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鳴,這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十分必要。因此我在教學法布爾找紡織娘這件事時,引導學生想象法布爾當時是怎樣找的,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有的學生說,紡織娘的顏色與草叢的顏色差不多,要非常細心才能找到;有的學生說,草叢中有刺,法布爾有可能被割到;還有的學生說,法布爾可能會遇到蛇、毒蝎之類的東西,十分危險……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用學過的詞語來形容法布爾的探索精神,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三、摒棄繁瑣分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過去我們的語文教學注重的是怎么教,至于教什么學什么都被忽略了。就像廚師做菜,過分強調菜的花樣,講究色、香、味、形。至于菜對人體的營養卻被忽略了。因此,學生盡管吃了許多精致的“食品”,卻仍然“營養不良”。因此我在執教這一課時,打破了以往語文教學舊模式,徹底摒棄了繁瑣的分析、空洞的說教,代之以引導學生多讀感悟,構建以讀為軸心,融讀、說、聽、思于一體的學生自主語文實踐的教學模式。
由于小學生活潑好動,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我注重采用不同形式的讀,如:激疑促讀、個別檢查讀、教師范讀、看圖讀文、創設情景讀、男女賽讀、同桌互讀、表演朗讀等,力求調動學生讀書興趣,使學生意識到自己釀的蜜最甜;力求作用于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語感素養的形成、人文精神的養成。正如新大綱提出的“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
在這一課堂上,我通過運用恰當得體的朗讀方式,讓學生通過多讀來感悟,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創設了民主、和諧、活躍的課堂教學氣氛。
四、運用多元評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中的評點、爭論,不僅能發展學生的口頭語言,而且能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他們分辨真假、判斷對錯的能力,學習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學生評價教師,學生評價學生,學生評價教材等方式。在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積極參與評價。如評價學生的朗讀:你覺得他讀得怎樣?聽了他的朗讀,你想挑戰嗎?評價教師朗讀:你認為老師讀得怎樣?你能幫幫老師嗎?評價教材:“小心翼翼”“強烈”等詞用得好?好在哪里?把評價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體現教學的“平等對話”,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反思這堂課,也有一些不如意之處,如:在學生爭著參與朗讀時,只顧著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利用恰當的時機進入下一個環節,以至后來傖促下課。因此,在今后的的教學過程中還需不斷地探索與總結,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地提高。
《裝滿昆蟲的口袋》一課教學建議 篇3
學情簡析:班里大多數學生生活在農村,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拉近了教材與生活的距離,學生對課文的學習有濃厚的興趣。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1. 認字11個和新詞,認識13個認讀字和一個多音字。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 初步學會觀察事物。
情感態度價值觀: 1. 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好習慣。2. 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興趣 。
過程方法:1. 談話揭題,激趣導入。 2. 初讀感知,學習字詞。 3. 理清條理,整體感知。4. 領會題意,體會寫法。5. 拓展延伸,培養習慣。
教學重點:1.理解品讀第二部分的內容,從中獲得有益的啟示。2.體會文章首尾照應的表述方法。
教學準備:法布爾圖片、生字卡片、課件、錄音機
教學流程:
一、談話揭題,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的身邊有各種各樣的美麗昆蟲,你們都知道哪些昆蟲呢?你能描述一下它們的樣子嗎?
生1:我見過蝴蝶,它有兩只漂亮的翅膀。
生2:蜘蛛有八只腳,會織網,捉害蟲。
生3:勤勞的蜜蜂會采蜜。
師:昆蟲都在哪里活動呢?
……
師:可有一個人,卻把昆蟲裝在口袋里,你們覺得奇怪嗎?(播放介紹法布爾的課件)
[點評:學生直觀性強,有關昆蟲的描述吸引了學生,激發了興趣,把學生帶入一種輕松愉快的環境中,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放松自己,有利于后邊的學習。]
二、初讀感知,學習字詞:
1. 聽錄音,完成練習。
a. 圈出你不認識的字,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
b. 劃出你喜歡的詞語,交流理解的詞語。
2. 摘蘋果,學生字(板貼蘋果生字)。
3. 每組派一名代表賽讀(評出朗讀明星)。
4. 分角色讀、表演(評出表演明星)。
[點評:照顧到每個孩子的能力差異,讓他們自由地選擇學習方式,教師適時給予鼓勵,學生足夠的學習、思考、展示的機會,提高了學生學習的動力。]
三、理清條理,整體感知:
1. 師:剛才同學們都讀得很認真,表演得也特別棒。那課文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學生自由發言)齊讀這句話,思考:課文主要寫了法布爾幾件事?是哪幾個自然段?(學生交流匯報)
2. 師:請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學生讀課文)。
3. 師:那么,法布爾對大自然的濃厚興趣表現在什么地方呢?
a.學生讀第二部分,劃出法布爾對大自然的濃厚興趣的地方。
b.小組內交流,推選代表有感情的讀所劃的句子,注意動作、神態。
4.師:法布爾善于觀察,對大自然有著濃厚興趣,在他的眼里,所有的昆蟲都很可愛,昆蟲的世界是那么的奇妙。可他爸爸理解他嗎?
生:法布爾的爸爸不理解他,要他扔掉那些蟲子。
師:你會對法布爾的爸爸說什么?
生1:我會對法布爾的爸爸說:“法布爾沒有好好的放鴨子,是他的不對,你要原諒他,因為他在觀察昆蟲啊!”
生 2:我會說:“你關心法布爾,怕他中毒,謝謝你。”
生3:我想說:“法布爾在觀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你要支持他。”
……
5. 師:法布爾為什么會成為一名著名的昆蟲學家?(學生分組討論,匯報)
6.師:法布爾特別愛觀察昆蟲,是因為他對大自然有著濃厚興趣,雖然遭到爸爸的訓斥,可并沒有驅散他對昆蟲的迷戀,正是這濃厚興趣,把法布爾引進了科學的圣殿,最終,他成為一名著名的昆蟲學家。 (出示法布爾雕像的圖片)現在,我們站在世界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的雕像前,你想對法布爾說點什么呢?
生1:法布爾,你真了不起。
生2:我非常敬佩你。
生3:法布爾,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生4:我們要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
……
[點評:進一步提高了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學生在朗讀中理解了課文內容,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學生讀課文興趣盎然,把有效的時空讓給了學生。學生自由發言,和法布爾對話,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興趣。]
四、領會題意,體會寫法。
1.師:(請一名學生讀課文開頭第一句話)這句話有什么作用?(請所有男生讀課文結尾的兩句話)這兩句話又有什么作用?
師:課文的這種寫法叫做“首尾照應”。(體會寫法)
2.課文為什么要以“裝滿昆蟲的口袋”為題?
生1:體現了法布爾與昆蟲的關系。
生2:這樣的題目很有吸引力。
……
[點評:在新的學習理念的指導下,改變了重學習結果而忽視了學生學習過程的感悟,使學生在愉快的情緒體驗中更加自信,產生一種成就感、榮譽感。]
五、拓展延伸,培養習慣:
師:(出示小黑板)根據自己的愛好,在下邊兩個題目中選擇喜歡一個作為作業。
1.找出課文中與“濃厚興趣”相近的詞語,結合課文內容體會它們的意思。
2.法布爾的故事對你有什么啟發?
[點評: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喜歡的作業,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
教學反思:
《裝滿昆蟲的口袋》這節課,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學會觀察事物,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好習慣,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興趣 。課堂中,自主學習語文課,從內容到方法,都由學生自主完成,課堂氣氛活躍、輕松,自由、平等,學生全體參與,在實踐中提高素養,完成教與學任務。
在教學中,我將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科學作為重點,逐步引導學生學習。課堂處處體現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理念:1、教學先從談論昆蟲開始,創設情境,激發了興趣學生興趣盎然,活躍了思維,為成功活動奠定情感基礎。2、學習字詞時,讓他們自由地選擇學習方式,適時給予鼓勵,學生有足夠的學習、思考、展示的機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動力。3、讓學生在充分的閱讀中理解文章,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學習,擴大了信息量,豐富了學生情感,交流中,互相啟發,培養學生善于合作的學習意識和習慣,使學生能尊重他人,善于傾聽別人意見。4、作業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作業,增加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習從課堂延伸到課外。
《裝滿昆蟲的口袋》一課教學建議 篇4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引導學生聯系語境理解詞語的意思。
3、初步認識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
二、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聯系語境理解詞語的意思。
2、感受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請你們把手放進口袋里,說一說你的口袋里放了什么?你們知道嗎?有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小時候在口袋里裝滿了昆蟲,他是誰呢?
2、簡介法布爾
3、揭示課題
法布爾怎么會如此的了解熟悉那么多的昆蟲呢?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法布爾,到《裝滿昆蟲的口袋》這篇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自主識字
1、讀讀法布爾的故事,看看你對他小時候會有哪些了解?注意邊讀邊劃出本課的生字新詞,并想辦法把它們讀準確。
2、學生讀課文劃生字新詞。
3、讀了課文,你對法布爾小時候都有哪些了解?
4、引導說課文大意:誰能說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5、剛才我們在讀課文的時候,還劃出了很多的生字新詞。現在,請你把這些生字新詞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1〉學生讀生字詞
〈2〉開火車讀詞語(課件出示詞語)
6、指導理解詞語
〈1〉同學們,這些詞語中有一個成語,是什么呢?(小心翼翼)找一找它在課文中的哪個句子中。
指名說出來,再齊讀這句話,誰來說說這個成語的意思?你能用這個成語說一句話嗎?
〈2〉老師還發現“訓斥”這個詞不容易讀準。看看這個詞語在課文的哪句話中出現的?
爸爸是怎樣訓斥他的呢?讀出原句
師導:如果你想記住哪個詞語,就可以像這樣,把這個詞放在句子中,多讀幾遍。理解了詞語的意思,你就更容易記住它了。這是記住詞語的好辦法。
三、品讀課文,感悟理解
1、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通過幾件事寫出了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提問相機板書:抓紡織娘,抓甲蟲
2、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寫他抓紡織娘的故事呢?(2、3)
3、學生自由朗讀2、3自然段。
4、指名讀2、3自然段
5、課件出示:媽媽,我在這呢!瞧,我抓到了那只會唱歌的蟲子!
齊讀這句話
想一想,法布爾手里拿著那只會唱歌的蟲子,那他此刻的心情是怎樣的呢?他會怎樣對媽媽說這句話呢?想一想,在橫線上加上什么詞語比較合適?
課件出示:我認為法布爾___________地說:“媽媽,我在這呢!瞧,我抓到了那只會唱歌的蟲子!”
有感情地讀讀這句話。
6、法布爾對這只蟲子充滿了無限的好奇心,為了找到這只會唱歌的蟲子,法布爾整整找了三天,在這三天里,他都可能做什么?
7、有感情地朗讀2、3自然段
四、課堂總結
五、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3遍
2、有感情朗讀2、3自然段
附板書設計:
裝滿昆蟲的口袋
抓紡織娘
迷戀
抓甲蟲
《裝滿昆蟲的口袋》一課教學建議 篇5
一、關于教材
本單元主題為“觀察與發現”,意再引發學生留心觀察大自然、觀察周圍的事物,這樣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二、課文大意
本文是一篇記敘文,主要記敘了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候對昆蟲充滿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獨自尋找“紡織娘”,忘記了回家;八九歲時去放鴨子,他卻花了大量時間觀察昆蟲并把捉到的蟲子裝在了衣袋里,父親的責罵也沒有改變他對昆蟲的迷戀。
三、寫作思路
法布爾小時候對小蟲子非常著迷(第1自然段)——一天傍晚,法布爾獨自尋找“紡織娘”忘記了回家(第2、3自然段)——法布爾八九歲的時候去放鴨子,但他仍然癡迷他的小蟲子。雖然遭到了父親的責罵,但這并沒有改變他對昆蟲的迷戀。(第4-10自然段)——人們為了紀念法布爾,在給他建雕像時,把他的兩個衣袋做得鼓鼓的。(第11自然段)
四、寫作目的
從法布爾的故事中受到啟示,從小養成善于觀察、勤于發現的好習慣,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五、寫作鑒賞
1、大處著眼,小處下手。本文作者從法布爾小時候怎么對小蟲子非常著迷入手,揭示了法布爾之所以成為著名昆蟲學家的必然規律。
2、潛心觀察,細致描寫。作者象法布爾那樣,觀察入微,用“一動不動”、“趴”、“靜靜的”、“小心翼翼”等詞語,形象的表現了法布爾善于觀察、善于發現,以及對昆蟲的迷戀。
3、總述分寫,相得益彰。從全文看,第一段總寫,給讀者以整體感受,接著分別通過幾個小事例得具體描寫,使讀者加深印象。再看第三部分,先總寫,“每到早晨……”,后詳細敘述發生在法布爾身上一天的具體事例。
六、相關資料
法布爾大師生平幼年——少年時代
1823年12月21日出生于法國南部魯那格山區的古老村落——撒·雷旺,村中的利卡爾老師為他取名為約翰·安利。父親安東奧尼(生于1800年),母親費克瓦爾(生于1805年)。
1825年(兩歲)弟弟弗朗提力克出生。
1827年(3歲)由于母親要照顧年幼的弟弟,所以他從3歲一直到6歲,都寄養在瑪拉邦村的祖父母家;這里是個大農家,有許多比他年長的小孩。他是個好奇心重,記憶力強的孩子,曾自我證實光是由眼睛看到的,并追查出樹葉里的鳴蟲是露螽。睡前最喜歡聽祖母說故事,而寒冷的冬夜里則常抱著綿羊睡覺。
1830年(6歲)回到撒·雷旺村,進入利卡爾老師開辦的私塾就讀,上課中,常有小豬、小雞會跑進教室覓食。由動物圖書記下a、b、c……字母,對昆蟲和草類產生興趣,發現黑喉鴝的巢,取得巢中青藍色的蛋,經神父勸說,把鳥蛋歸還原處,為增加家庭收入,幫忙照看小鴨,負責趕到沼澤放養,因而發現沼澤中的生物和水晶,云母等礦石。
1838年(14歲)父親的生意再度失敗,搬到蒙貝利市,又開了一間店,獨自離家,以賣檸檬、做鐵路工人等自立更生。曾用超過一日工資所得購買《魯布爾詩集》,攜至原野上閱讀,以認識各種昆蟲為最大樂事,第一次抓到歐洲云鰓金龜時,感到特別高興。
卡爾班托拉時代
1843年(19歲)上野外測量實習課時,由學生處得知涂壁花蜂。也由于這種蜂而開始閱讀布蘭歇、雷歐米爾等人著的《節肢動物志》,從此傾心“昆蟲學”。
1844年(20歲)和同事瑪利·凡雅爾(23歲)結婚。自己進修數學、物理、化學等。父親的咖啡店又關閉,暫時在卡爾班托拉稅務署工作。
1848年(24歲)取得蒙貝利大學物理學學士。
長男約翰夭折。十分欣賞托斯內爾(法國文學家)有關鳥類的著述。希望能到大學教書,但苦無機會。
科西嘉時代
1849年(25歲)任職科西嘉阿杰格希歐國立高級中學的物理教師,年薪1800法郎。面對科西嘉豐富的大自然,開始研究動、植物。此外,他也十分熱衷于數學。與植物學家魯基亞一起攀登科西嘉的每座山采集植物。
亞威農時代
1854年(30歲)取得托爾斯大學博物學學士。
閱讀雷恩·杜夫爾寫的有關狩獵蜂——黃腰土棲蜂的論文后,決心研究昆蟲生態,他的潛能像被點燃的薪柴,熊熊燃燒起來,在卡爾班托拉的懸崖上,研究狩獵象鼻蟲的瘤土棲蜂,并更正杜夫爾的錯誤,發表更深入的論文。
1857年(33歲)5月21日,在條紋蜂的巢中發現短翅蕪菁的幼蟲,并發表《蕪菁科昆蟲的變態》論文,另外還發表了有關植物的論文。
1868年(44歲)由于教育部長德留依的推薦,獲雷自旺·得努爾勛章,并拜謁拿破侖三世。擔任夜間公開講座的博物學,物理學講師。將研究成功的茜草染料工業化。工廠成立不久,德國完成蒜硫胺的化學合成染料,茜草染料工業化的夢想因而破滅。公開講座的授課方式遭保守的教育者、教會反對,遂辭退師范學校教職。
歐蘭就時代
1870年(46歲)向米勒借貸,搬到歐蘭就。撫養一家七口,負擔沉重。幸好科學讀物陸續出版,能一點一點還錢。
1871年(47歲)過著著書、觀察昆蟲的生活。這一年,因為發生德、法戰爭,無法按時取得版稅和稿費,生活更加困苦。
阿蘭瑪斯時代
1879年(55歲)因房東將歐蘭就家門前的兩排懸鈴木砍掉,憤而搬家。在隆里尼村外找到理想中的家園,取名為“阿爾瑪斯”(荒地的意思),阿爾瑪斯的庭院中有很多耐旱、多刺的植物,是各種昆蟲的樂園。4月3日由得拉克拉普的出版社發行《昆蟲記)第1冊。往后,大約每三年出版一冊。
1880年(56歲)科學讀物十分暢銷,部分被指定為教科書。在阿爾斯庭院的枯葉堆里,發現大量的花潛金龜幼蟲,于是開始研究觀察他們的生活,退役軍人法比那擔任他的助手。
1882年(58歲)《昆蟲記》第2冊出版。年邁的父親搬來同住。
1889年(65歲)獲法國學士院最高榮譽的布其·得爾蒙獎,獲金10000法郎。
1892年(68歲)榮膺比利時昆蟲學會榮譽會員。
1893年(69歲)父親安東奧尼去世(93歲)。開始研究大天蛾不可思議的能力,發現雄蛾能從遙遠的地方找到雌蛾,是因雌蛾發出的一種“訊息發散物”,亦即類似今日所謂的“荷爾蒙”,法布爾稱蛾群聚集家中的5月6日為“大天蛾之夜”,曾將天牛的幼蟲烤來吃,并發射大炮來測試蟬的聽力。
1894年(70歲)榮膺法國昆蟲學會榮譽會員。開始觀察糞金龜、半人小糞金龜、鳥喙象鼻蟲和大毒蝎的習性。
1907年(83歲)《昆蟲記》第10冊發行,可是銷路不佳。學生勒格羅博士提出舉辦《昆蟲記》出版30周年慶祝儀式,并發現法布爾老師的生活比他想像中還要清苦。
1910年(86歲)4月3日,在米斯托拉的呼吁下,召集學生、友人、讀者,舉辦慶祝儀式,訂為“法布爾日”,《昆蟲記》由此揚名于世,再度榮獲雷自旺·得努爾勛章(比上一回更晉一級)和養老金兩千法郎。獲斯特克荷爾姆學士院所頒林內獎,收到由國內外寄來的許多捐款,除了地址不明的轉贈貧苦人家外,其他全部致謝函退回。
1915年(91歲)5月,在家人扶持下,坐在椅子上繞庭院一周,最后一次巡視阿爾瑪斯。10月7日,尿毒癥加重。10月11日與世長辭。16日,葬于隆里尼墓園,有螳螂、蝸牛等前來送行。
1921年在魯格羅國會議員的奔走努力下,政府買下阿爾瑪斯,以巴黎自然史博物館分館——“阿爾瑪斯·法布爾”名義保存下來,并聘請阿萊亞、波爾管理。
七、推薦文章
法布爾的《昆蟲記》
《裝滿昆蟲的口袋》一課教學建議 篇6
一、說教材:
《裝滿昆蟲的衣袋》是敘事寫人的文章,主要敘述了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候的兩件事。兒時的法布爾對昆蟲充滿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獨自尋找“紡織娘”,忘記了回家;八九歲時去放鴨子,他卻花了大量時間觀察昆蟲并把捉到的蟲子裝在了衣袋里,父親的責罵也沒有改變他對昆蟲的迷戀。課文并沒有寫法布爾是怎么成為一名昆蟲學家的,而是記敘了他小時候對小蟲子非常著迷的兩件事。讀著《裝滿昆蟲的口袋》,一個迷戀昆蟲的孩子躍然紙上。所以,在教學中我首先要讓學生弄清楚文章究竟寫了法布爾小時候對小蟲子著迷的哪幾件事,然后再從人物的動作、語言、內心來體會人物的精神。教學中我努力引導學生去閱讀、發現文章的美和營造氛圍,使學生和“我”一起感受到大自然的無窮魄力。
《裝滿昆蟲的口袋》這篇課文需要兩個課時完成,今天我講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設想。根據上面的情況我制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為:
1、要讓學生從法布爾的故事中受到啟示,從小養成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的好習慣,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2、從課文的具體描寫中體會出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從而走進人物的精神世界。
3、學會搜集資料,通過課外資料的補充,使學生的情感得到進一步延伸,使課文內容得到進一步拓展。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其中的從課文的具體描寫中體會出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從而走進人物的精神世界是我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二、說教學方法: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有限的生活積淀、自身的閱讀體驗,在本課教學中,我運用了情境教學法激發閱讀興趣法。讓學生按照“找重點句個人體會——全班交流 ——感情朗讀(走進人物內心世界)”和“在文中認識人物——從課外知識中認識人物”兩個方法學習全文。讓學生自主感悟、自主想象,在愉快的氣氛下全面地認識法布爾,從而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三、說教學過程:
在教學本課時我緊緊抓住一個詞語 “迷戀”,圍繞著課文中的兩件事進一步使學生感受到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緊扣中心,先讓學生學習與課文中心緊密聯系的第2、3自然段,感受“著迷”;接著學習第4至6自然段段,感受“迷戀”;最后在交流資料后學習課文的最后一自然段,感受“癡迷”,使學生認識到法布爾對昆蟲越來越喜歡,最后已無法擺脫。采用這樣的教學設計,既能立體解讀文本,又是以“突出重點,緊扣中心為,發展思維,培養能力”為目的的。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一)復習導入,感受著迷
上課伊始,先讓學生回憶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覺得法布爾是個什么樣的人?(喜愛昆蟲、昆蟲迷)然后讓學生找出帶有“迷”的的三個句子,初步感受出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對昆蟲是越來越喜歡。接著明確本課的學習任務:通過法布爾童年的兩件事走近法布爾,到底他是怎樣對昆蟲由“著迷”到“迷戀”甚至“癡迷”的呢?從而進一步認識法布爾。
(二)潛心會文,體會“著迷”
1、教學2、3自然段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的一般運用有形、有聲、有情的情境,吸引學生進入課文,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發展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并在語言訓練中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和情感。教學中,我抓住了重點的句段。如: “三天前,法布爾就告訴她,花叢里經常傳出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現在,他終于找到了這位‘歌唱家’。”其中“三天前”“經常”“終于”這三個詞是關鍵詞,可以知道他執著尋找,找到紡織娘很不容易;“誰”“歌唱家”是次要的,但也能體會出法布爾對昆蟲的情感。接著出示法布爾回答媽媽的話是讓學生作一個比較:他不顧父母的擔心,不顧自己辛苦的付出,從側面反映出法布爾對昆蟲真的是著迷了。接著我又讓學生想象為了找到這只紡織娘,法布爾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怎么克服的?從此走進法布爾的生活。并創設對話情境,入情入境地與學生對話,激發起學生對話的欲望與熱情,在對話中學生自然地走進文本,與法布爾共同感受捉紡織娘的辛苦,捉住紡織娘的那份喜悅,所呈現的是師、生、文本之間平等對話的美麗場景。
三、品讀體會,感悟“迷戀”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情感的體驗和積累,而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因此,恰當地、充分地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可以融入文本進行感情朗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思維,發展語言和陶冶情感。因此,課文第三大段我就從這一方面去努力。在教學時,我先學生采用2、3自然段的學習方法自學,大體的路子是:先讓學生自讀課文,然后讓學生緊扣“迷戀”找出句子,畫出其中的關鍵詞,對關鍵詞展開理解、感悟,最后有感情地朗讀重點的段落。
在教學“他把這個小寶貝放進蝸牛殼里,裝進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賞。 ”這句時我先出讓學生說說自己平時把什么當寶貝,然后請同學們注意法布爾一系列的動作,細細地品味,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仔細聽,也許你還能聽到法布爾在悄悄地對小寶貝說些什么?通過想象畫面,細細品味,是學生感受出法布爾對小甲蟲照顧得很周到,精心呵護,很珍惜小甲蟲。
四、拓展閱讀,深化 “癡迷”
簡介法布爾一生最大的成就《昆蟲記》以及昆蟲史詩對他的贊頌,又使學生也欽佩他優美的文筆、流暢的語言。學生學完后,腦海中留下的,除了對課文的感知,還有對法布爾的深深欽佩。此時,法布爾這位偉大的昆蟲學家多層面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這一環節的設計,把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對法布爾這位偉大的昆蟲學家有多層面地了解,學習情感體驗得到自然延伸。這時,讓學生齊讀最后一段,情感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五、升華情感,總結全文。
在這個環節我引導學生又回到課題,解決了這篇課文為什么要用“裝滿昆蟲的衣袋“作題目這一問題,并進行相應的延伸,這個口袋里還裝滿了什么?
讓學生從書本中走出來,去生發,去拓展,去創造,“跳出文本看世界”,使學生受到法布爾細致觀察、嚴謹治學的精神的熏陶和感染。
《裝滿昆蟲的口袋》一課教學建議 篇7
教學目標:
1、體會并運用“迷戀”、“無論是……還是……都……”;
2、分析感受文中優美詞句,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并能讀出感情;
3、學會篩選搜集到的課外資料;
4、從法布爾的故事中受到啟示,從小養成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的好習慣。
教具準備:
相關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導入,體會“口袋裝滿昆蟲”是出于對昆蟲的迷戀。
師:如果你看見同學的口袋里裝滿糖果,你會認為他——(學生預設:貪吃);看見同學口袋里裝滿玩具,你會認為他——(學生預設:好玩),可是這會有一個的口袋里居然裝滿昆蟲,你說奇怪不奇怪?(人物簡介)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萬事起頭難,課堂伊始,我聯系生活實際引入課題,激發學生了解主人翁并學習文章的好奇心,以求創設良好的開端。
二、課內感悟及語句運用訓練:
1、體會“迷戀”和關聯詞“無論是……還是……都……”,并能說一句話,說出自己或別人的興趣,從而感受法布爾對昆蟲無限的迷戀。
2、找出課文中能表現法布爾迷戀昆蟲的詞句,分析感受并讀出感情。
設計意圖:中年級學生對優美語句的理解和工具化訓練仍然重要,本課力求體現語文工具和人文統一。
三、課外拓展,豐富人物形象:
1、小組交流課外搜集的關于法布爾的資料,
2、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讀給全班聽,讓學生更加深入了解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從而達到情感的升華。
設計意圖: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語文不應只在課內兜圈圈,應該圍繞主題有的放矢地拓展延伸,因此我注重培養學生從課外搜集材料的能力,以及對眾多材料進行篩選的能力,達到課內外知識的有機結合。
四、口語交際:對法布爾雕像說心里話,表情達意。
《裝滿昆蟲的口袋》一課教學建議 篇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繼續學習課文,通過具體的事例感悟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對科學的執著追求。
3.讓學生從法布爾的故事中受到啟發,從小養成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法布爾對昆蟲地癡迷。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 復習引入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誰愿意來回憶一下上節課所學的內容。
生: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知道法布爾從小對大自然有著濃厚的興趣。
生:我知道了法布爾對昆蟲充滿了好奇心。
師:這種好奇心達到了一種什么程度?你能用課文里一個詞語來形容嗎?
生:迷戀 。
師:找的真準?那課文通過幾件事向我們證明了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
生:兩件。
師:你能快速閱讀課文,然后用一句話概括這分別是那兩件事嗎?(生閱讀概括,師巡視了解情況)
師:有誰愿意用一句話來概括?
生:第一件事是法布爾找“紡織娘”。
生:第二件事是找甲蟲被訓斥。
師:你最想了解哪件事呢?
生:我想了解第一件事。生:我對第二件事感興趣。
師:看來,同學們感興趣的內容各不相同,那就趕快尋找自己的學習伙伴,一起學習課文吧,和你的同伴說說你認為哪些語句能體現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學生在新的學習小組中進行自學、交流讀書體會。)
師:哪個小組先來說說自己的讀書感受?有請喜歡第一件事的小組匯報自己的成果。(教師出示課文2—3自然段,學習2—3自然段。)
師:這兩段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呢?
生:“三天前,法布爾就告訴媽媽,花叢里經常傳出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現在,他終于找到了這位‘歌唱家’。”我從這句話讀懂了昆蟲不好找,法布爾找昆蟲找了很久。
生:我從“三天前”、“終于”可以看出法布爾三天前聽到的聲音,現在仍在尋找,可見他很有探究精神,不查個水落石出,決不放棄。
師:(指引學生看課本插圖)看,法布爾就是這么專注地尋找了三天。
師:能用你們知道的詞語來形容法布爾的這種精神嗎?
生:堅持不懈。……
生:我認為法布爾覺得紡織娘的叫聲很“動聽”,稱它是“歌唱家”,作者在這里用了擬人寫法,也可以看出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
生:我從法布爾的話中體會到他找到紡織娘時心中的喜悅、激動的心情。
師:我們也請我們班的小歌唱家——劉沁瑤來把法布爾此時激動、喜悅的心情讀出來好嗎?
(學生朗讀法布爾的話。)
師:讀得太棒了,你是帶著怎樣的心情來讀的?
生:我是帶著高興的心情來讀的。
師:我們也學著他的樣子,帶著高興的心情讀一讀這句話。
師:喜歡這一部分的同學一齊讀讀第3自然段。
師:這些小組的同學學得真好,其他小組的同學也要加油啊!
(教師出示課文4—6自然段,學習4—6自然段。)
師:這部分內容哪些語句可以看出法布爾對昆蟲的喜愛呢?
生:“每到早晨,法布爾把鴨子趕進池塘后,就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我從“每到早晨”看出法布爾天天堅持觀察生物,每天都是這樣做的。
生:我還從“一動不動”、“趴”、“靜靜地”看出法布爾觀察得很仔細、以致于入迷了,也看出他很善于觀察。
師:瞧,法布爾觀察得多仔細呀。誰能把這句話讀一讀?(指導朗讀這句話。)
師:法布爾趴在岸邊,都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昆蟲?它們在干什么?
(播放昆蟲圖片,學生想象。)
生:螞蟻搬家。
生:蜜蜂采蜜……
師:多可愛的小生靈呀!法布爾被吸引住了,他——
生續讀:“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蟲拾起來,放進一個蝸牛殼里,打算回家好好欣賞這珍珠一般的‘寶貝’。”
師: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
生:我從“小心翼翼”一詞可以看出法布爾在抓蟲子時十分小心,怕弄傷了蟲子。
(教師出示句子對比:
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蟲拾起來,放進蝸牛殼里。
他小心地把甲蟲拾起來,放進蝸牛殼里。)
師:如果老師把“小心翼翼”換成“小心”好嗎?
生:不好,“小心翼翼”是指行動很謹慎,絲毫不敢松懈,比“小心”程度更深。
師:為什么法布爾要如此小心翼翼地把蟲子拾起來?
生:因為它喜愛昆蟲,怕把小蟲子弄傷了。
師:能告訴老師你做哪些事時也是小心翼翼的?用一句話說說。
生:我小心翼翼地幫媽媽洗碗。
生:寫字課上我總是小心翼翼生怕寫錯一個字。
師:誰還有不同看法?
生:從“欣賞”一詞也可以看出法布爾喜歡昆蟲,“欣賞”是指觀看美的事物,法布爾把觀察昆蟲當作欣賞美的作品。
生:我聯系下文“這珍珠一般的‘寶貝’”,體會到法布爾十分迷戀這些昆蟲,把它們當成了珍珠一樣的寶貝。
師:誰還有補充?
生:“夕陽快下山時,法布爾口袋里裝著放甲蟲的蝸牛殼,歡歡喜喜地趕著鴨子回家了。”“歡歡喜喜”這個詞說明法布爾拾到昆蟲,心中特別高興。
師:作者抓住法布爾的動作、神態寫出了他對昆蟲的迷戀之情。我們一齊讀讀上面的三句話。(指導朗讀上面三句話。)
師:這三句話體現了法布爾對昆蟲濃厚的興趣,可爸爸是怎么認為的呢?
(指名讀爸爸的話。)
師:你能說說你為什么要這樣讀?
生:因為爸爸是“怒氣沖沖”的,證明爸爸很生氣。
師:爸爸這么生氣,那爸爸會怎么訓斥法布爾呢?自己試試看。
師:我們一起來表演一下法布爾的父親。我來當法布爾好嗎?
生:讀父親訓斥的句子。
師:法布爾的愛好遭到了爸爸的強烈反對,讀到這兒,你最關心的是什么?
生:我最關心法布爾有沒有放棄自己喜愛的昆蟲?
師:老師心中也有這樣的疑問,誰能解答呢?
(學生根據第7自然段的內容回答)
師:是什么原因使法布爾沒有因為爸爸的訓斥而放棄自己喜歡的昆蟲呢?
生:他對昆蟲有著濃厚的興趣。
師:你能從課文中找出和“濃厚的興趣”意思相近的詞語嗎?
生:強烈的興趣,而且還種在了心里。
師:正是這種強烈的興趣使法布爾最終成了世界著名的昆蟲學家,引領人們去探索神奇的昆蟲世界。后人為了紀念他,建造了一座富有創意的雕像,這座雕像是什么樣的?
(學生讀課文最后一句話)
師:法布爾的衣袋做的鼓鼓得,里面裝著什么?
生:口袋里裝滿了昆蟲。
師:同學們你們看,這句話剛好就是我們的題目,再看看課文,課文先說法布爾對昆蟲感興趣,接著通過兩件事分說,最后總結法布爾的成就,這種總分總的寫作結構值得我們以后在寫作文時運用。
師:法布爾的口袋里確實裝滿了昆蟲,你認為鼓鼓的衣裳還裝著什么?能不能想深一些?(生凝神思索)
生:還有豐富多彩的昆蟲世界的知識。
生:口袋里裝的可能是法布爾對昆蟲的興趣、堅持科學研究的精神。
師:是啊!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對大自然強烈,濃厚的興趣,使他用一生的時間了解昆蟲的世界甚至了解昆蟲的內心世界,法布爾一生為蟲子寫下十部《昆蟲記》,這些書先后被翻譯成五十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后還在讀書界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轟動,他取得的成就是仔細觀察的結果,更是勤于總結的果實啊!想想如果此刻你站在法布爾的雕塑下,你會對他說什么呢?寫寫吧!
生:我想說,法布爾你真偉大!
生:我要學習你不放棄的精神!......
師:我想法布爾要是能聽見你們的話一定會很高興的,所以他今天也給你們帶來了一份禮物,拿出你的課堂筆記本靜靜地收下它吧!(出示句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某件事產生了興趣,我們就會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興趣盎然,忘記了周圍的一切,甚至忘記了自己。)
板書設計:
裝滿昆蟲的口袋
尋“紡織娘”忘回家
濃厚的興趣 成為昆蟲學家
放鴨癡迷昆蟲受責罵
(善于觀察、善于發現)
總 分 總
《裝滿昆蟲的口袋》一課教學建議 篇9
一、教學設想
《裝滿昆蟲的口袋》主要敘述了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候對昆蟲充滿好奇的兩件事:在一天傍晚,他獨自尋找“紡織娘”,忘記了回家;八九歲時去放鴨子,他卻花了大量時間觀察昆蟲并把捉到的蟲子裝在了衣袋里,父親的責罵也沒有改變他對昆蟲的迷戀。根據教材的特點及三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設計本課的教學。
(一)提出問題,在探究的樂趣中激發學習動機。
課程改革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特別強調問題在學生學習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從本質上講,問題是產生學習的根本原因。問題是學習的動力、起點并貫穿于學習的始終,學生通過問題來學習;同時學習過程也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通過學習來生成問題。這里,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學習不僅僅是主動的語文學習,更是在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沒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就不可能激發學生求知的沖動和活躍的思維,更不可能激發學生勇于探索和追求真理的創新精神,以及求異思維和創新思維的創新實踐。這節課中,我注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上課伊始,先讓學生回顧上節課所學的內容,而后提出“你還對課文中的哪些內容感興趣?”鼓勵學生閱讀這堂課所要學習的內容,在學生比較充分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有什么問題需要幫助?” 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并幫助明確主要問題:
(1)法布爾是怎樣觀察蟲子的?
(2)法布爾對昆蟲有多么感興趣?
(3)他的口袋里為什么高高鼓起來?
這樣就把問題集中到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上。學生通過讀文產生的疑問猶如一塊磁鐵緊緊吸引了他們的心,學生們紛紛被調動起來,萌發了探究的興趣,為下面探究文本內容打下鋪墊。
(二)啟發想象,充分感知教材的內涵。
想象是創造的源泉,一切創造性的勞動,就是以創造性想象開始的。為此,在閱讀中我十分注重在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抓住某些有助于啟發學生想象的訓練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想象,既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本文的重點在于讓學生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為此,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每到早晨,法布爾把鴨子趕進池塘后,就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一句時,我緊扣課文,提出問題:“法布爾趴在岸邊,都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昆蟲?它們在干什么?”引導學生想像昆蟲世界的神奇有趣,從而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為了讓學生在想像之前對陌生的昆蟲世界有更深切的感知,我播放了一些昆蟲活動的圖片,讓學生的想像更為真切。
二、教學目標
識字: 1、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學生字;
2、認識12個生字和1個多音字,結合詞語理解字義;
3、滲透性識字。
寫字:1、學寫11個字;
2、掌握漢字的間架結構,按筆畫筆順把字寫好。
閱讀:1、要讓學生從法布爾的故事中受到啟示,從小養成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的好習慣,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2、從課文的具體描寫中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讓學生從小養成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的好習慣,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三、教學重點
1、認識本課12個生字和1個多音字,結合詞語理解字義;
2、正確書寫11個漢字;
3、抓住描寫法布爾對昆蟲非常著迷的詞句進行品讀;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教學難點
抓住重點詞句來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
五、教學過程(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教學生字。
(三)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分段。
(四)了解關于法布爾的資料。
(五)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質疑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誰愿意來回憶一下上節課所學的內容。
生: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知道法布爾從小對大自然有著濃厚的興趣。
生:我知道了法布爾對昆蟲充滿了好奇心。
師:你們還對課文的哪些內容感興趣呢?請大家趕快翻開課本91頁,讀一讀。
(學生讀課文2—11自然段。)
師:同學們都讀得很投入,有哪些問題需要幫助?(學生質疑,教師梳理。)
生:我想知道法布爾是怎樣觀察蟲子的?
生:我想知道法布爾對昆蟲有多么感興趣?
生:我不明白法布爾的口袋里為什么高高鼓起來?……
師: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進一步學習課文。
(二)學習課文。
師: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一找,文中寫了法布爾觀察昆蟲的幾件事?
生:課文寫了兩件事:一是找紡織娘,二是放鴨子時觀察小蟲子。
師:你最想了解哪件事呢?生:我想了解第一件事。生:我對第二件事感興趣。
師:看來,同學們感興趣的內容各不相同,那就趕快尋找自己的學習伙伴,一起學習課文吧。(學生在新的學習小組中進行自學、交流讀書體會。)
師:哪個小組先來說說自己的讀書感受?有請喜歡第一件事的小組匯報自己的成果。(教師出示課文2—3自然段,學習2—3自然段。)
師:這兩段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法布爾對昆蟲的喜愛呢?
生:“三天前,法布爾就告訴媽媽,花叢里經常傳出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現在,他終于找到了這位‘歌唱家’。”我從這句話讀懂了昆蟲不好找,法布爾找昆蟲找了很久。
生:我從“三天前”、“終于”可以看出法布爾三天前聽到的聲音,現在仍在尋找,可見他很有探究精神,不查個水落石出,決不放棄。
師:(指引學生看課本插圖)看,法布爾就是這么專注地尋找了三天。
師:能用你們知道的詞語來形容法布爾的這種精神嗎?
生:鍥而不舍。
生:堅持不懈。……
生:我認為法布爾覺得紡織娘的叫聲很“動聽”,稱它是“歌唱家”,作者在這里用了擬人寫法,也可以看出法布爾對昆蟲的喜愛。
生:我從法布爾的話中體會到他找到紡織娘時心中的喜悅、激動的心情。
師:你能用自己的金嗓子把法布爾此時激動、喜悅的心情表達出來嗎?
(學生朗讀法布爾的話。)
師:讀得太棒了,你是帶著怎樣的心情來讀的?
生:我是帶著高興的心情來讀的。
師:我們也學著他的樣子,帶著高興的心情讀一讀這句話。
師:喜歡這一部分的同學一齊讀讀第3自然段。
師:這些小組的同學學得真好,其他小組的同學可別落下了。加油啊!
(教師出示課文4—10自然段,學習4—10自然段。)
師:這部分內容哪些語句可以看出法布爾對昆蟲的喜愛呢?
生:“每到早晨,法布爾把鴨子趕進池塘后,就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我從“每到早晨”看出法布爾天天堅持觀察生物,每天都是這樣做的。
生:我還從“一動不動”、“趴”、“靜靜地”看出法布爾觀察得很仔細、以致于入迷了,也看出他很善于觀察。
師:瞧,法布爾觀察得多仔細呀。誰能把這句話讀一讀?(指導朗讀這句話。)
師:法布爾趴在岸邊,都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昆蟲?它們在干什么?
(播放昆蟲圖片,學生想象。)
生:這些昆蟲正交頭接耳地竊竊私語。
生:螳螂家族舉行拳擊比賽,兩只小螳螂為爭奪冠軍,打得可兇了。……
師:多可愛的小生靈呀!法布爾被吸引住了,他——
生續讀:“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蟲拾起來,放進一個蝸牛殼里,打算回家好好欣賞這珍珠一般的‘寶貝’。”
師: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
生:我從“小心翼翼”一詞可以看出法布爾在抓蟲子時十分小心,怕弄傷了蟲子。
(教師出示句子對比:
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蟲拾起來,放進蝸牛殼里。
他小心地把甲蟲拾起來,放進蝸牛殼里。)
師:如果老師把“小心翼翼”換成“小心”好嗎?
生:不好,“小心翼翼”是指行動很謹慎,絲毫不敢松懈,比“小心”程度更深。
師:為什么法布爾要如此小心翼翼地把蟲子拾起來?
生:因為它喜愛昆蟲,怕把小蟲子弄傷了。
師:能告訴老師你做哪些事時也是小心翼翼的?用一句話說說。
生:我小心翼翼地把媽媽喜愛的花瓶放回柜子上。
生:考古學家小心翼翼地把這些珍貴的瓷器放入箱子里。
師:誰還有不同看法?
生:從“欣賞”一詞也可以看出法布爾喜歡昆蟲,“欣賞”是指觀看美的事物,法布爾把觀察昆蟲當作欣賞美的作品。
生:我聯系下文“這珍珠一般的‘寶貝’”,體會到法布爾十分喜愛這些昆蟲,把它們當成了珍珠一樣的寶貝。
師:誰還有補充?
生:“夕陽快下山時,法布爾口袋里裝著放甲蟲的蝸牛殼,歡歡喜喜地趕著鴨子回家了。”“歡歡喜喜”這個詞說明法布爾拾到昆蟲,心中特別高興。
師:作者抓住法布爾的動作、神態寫出了他對昆蟲的喜愛之情。我們一齊讀讀上面的三句話。(指導朗讀上面三句話。)
師:法布爾對昆蟲有著濃厚的興趣,可爸爸是怎么認為的呢?
(指名讀爸爸的話。)
師:你能說說你為什么要這樣讀?
生:因為爸爸是“怒氣沖沖”的,證明爸爸很生氣。
生:爸爸不但生氣,還罵他。要有訓斥的口氣。
師:法布爾的愛好遭到了爸爸的強烈反對,讀到這兒,你最關心的是什么?
生:我最關心法布爾有沒有放棄自己喜愛的昆蟲?
師:老師心中也有這樣的疑問,誰能解答呢?
(學生根據第11自然段的內容回答)
師:什么原因使法布爾沒有因為爸爸的訓斥而放棄自己喜歡的昆蟲呢?
生:他對昆蟲有著濃厚的興趣。
師:你能從課文中找出和“濃厚的興趣”意思相近的詞語嗎?
學生:強烈的興趣。(教師出示句子對比:
爸爸的訓斥沒有驅散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濃厚的興趣已經種在他的心里。
爸爸的訓斥沒有驅散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強烈的興趣已經種在他的心里。)
師:讀一讀,思考:作者在這里為什么不繼續使用“濃厚的興趣”一詞。
(學生討論后回答。)
生:“強烈”比“濃厚”程度深。
生:“強烈”更加能體現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程度很深,爸爸的訓斥不能阻止他繼續研究昆蟲。
師:強烈的興趣使法布爾最終成了世界著名的昆蟲學家,引領人們去探索神奇的昆蟲世界。后人為了紀念他,建造了一座富有創意的雕像,這座雕像是什么樣的?
(學生讀課文最后一句話,教師簡筆畫出法布爾高高鼓起的口袋)
師:這沉甸甸的口袋里究竟裝了什么?
生:口袋里裝滿了昆蟲。
生:我覺得口袋里裝的不只是昆蟲,還有豐富多彩的昆蟲世界的知識。
生:口袋里裝的可能是法布爾對昆蟲的興趣、堅持科學研究的精神。
(三)擴展延伸。
師:法布爾的雕像構思巧妙、富有創意,老師也想請同學們當當小設計師,為自己喜愛的一位名人設計一座雕像,你想把它像設計成什么樣?正好我們學校的教學樓前有一座名人雕像的底座,上面還沒有放上名人雕像。要說清楚,看看哪個同學的設計最富有創意,我們就把他的設計推薦給學校。
(學生在小組交流后說說自己的創意。)
生:我要設計一座李時珍的雕像,李時珍肩上背著竹筐,手中拿著一株草藥,正在仔細研究它的藥性。
生:我要設計愛迪生的雕像,他一手拿著試管,一手握著燒杯,專心致志地做實驗。生:我要設計天文學家張衡的雕像,他趴在奶奶的腿上,仰著頭,伸著手指頭,正在數星星。……
(四)總結。
興趣令我們感受生活的多彩,興趣給我們帶來探究的快樂。同學們,用心感受周圍的事物,堅持不懈,相信你們一定能成功。
六、教學反思
真正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不是一件易事。有些教師誤認為自主探究式學習,就是讓學生自己學習,給學生以充分的自主權,就可以了,所以課堂上“大撒把”,盲目地追求“活”。課堂放開了,熱熱鬧鬧;學生活躍了,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甚至還有許多是老師始料不及的問題。教師面對學生的爭論無所適從,有的置之不理,有的不置可否,有的給予的評價一律都是“好”。從表面上,學生是動起來了,課堂氣氛也很活躍,但仔細觀察,這些課只停留在形式上熱熱鬧鬧,沒有真正激發學生的深層次思維。該點撥的沒點撥,該講清楚的沒講清楚,教學效果差。對此,我在上完《裝滿昆蟲的口袋》一課后,感觸頗深。質疑導入要學的內容后,就放手讓學生選項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自主學習20分鐘。結果學生所感興趣的內容了五花八門,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我只能對每一個環節匆匆帶過,文中許多語言文字來不及細細體會,一堂課草草收場。
由此可見,改革教學方法不能簡單化,課堂教學改革不只是調動積極性、主動性,不能把課改簡單地理解為就是讓教師放開手腳,讓學生自己學習。
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既動得了,又動得好呢?《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的第一條就指出:“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還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就強調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一是教師必須精心組織,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的任務、目標和重點,使學生有的放矢地學習;二是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引導,恰當控制節奏,使學生在課堂上科學有序地進行學習;三是教師要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誘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是要不斷地啟發學生深入思考,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疑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總之,自主探究式學習并不是一種無序、盲目行動,學生的知識儲量、學習能力、生活閱歷的局限,需要借助教師的引領、參與與調度。唱戲的是學生,搭建舞臺、導演制作的應是教師。
《裝滿昆蟲的口袋》一課教學建議 篇10
設計意圖:
《裝滿昆蟲的衣袋》是三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的主體課文。這一篇童趣十足的敘事性文章,描寫的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候對昆蟲迷戀的故事。文章的敘述非常簡單,通過幾個小事例表現出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所以我以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為主線設計教學,重在引導學生通過對具體詞句的朗讀,去感受想象法布爾在具體的情境中迷戀昆蟲的樣子。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從課文的具體描寫中體會出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
教學重點、難點 從學生有限的生活積淀和自身的閱讀體驗出發,引導學生緊扣文中描寫法布爾迷戀昆蟲的重點語句,在讀中一步步走進人物內心,走進人物的精神世界。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熟讀課文。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復習引入
1、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齊讀課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這個裝滿昆蟲的口袋是誰的?(法布爾)我們趕緊走進課文去認識法布爾吧!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小時候的法布爾有什么特點呢?(對大自然有著濃厚的興趣和無限的好奇心、迷戀昆蟲)
2、看,課文一開頭就寫到這一點,現在我們就來看看第一自然段是怎樣講的。
3、齊讀首段。
4、齊讀中心句:法布爾讓從小就對大自然有著濃厚的興趣。
三、品讀課文
(一)
1、師:是啊,法布爾對大自然里的昆蟲有濃厚的興趣,那么,課文告訴我們,法布爾迷戀哪兩種蟲子呢?
生:紡織娘、小甲蟲
師:從小生活在鄉村的法布爾是一個對昆蟲非常著迷的人。現在請孩子們回憶一下,是哪些段在具體的寫法布爾捉紡織娘和觀察小甲蟲的呢?
生:捉紡織娘(2、3)
觀察小蟲子(4——6)
師:板書黑板
(二) 學習2-3段
師:我們先來學習第一件事“捉紡織娘”。聽清要求,請孩子們自讀課文二、三段,一邊讀一邊找一找,哪些詞語或者句子讓你感受到法布爾對昆蟲著迷了。用~~~~~勾句子,○勾詞語,最后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生:按照要求自學2-3段(師巡視指導)
師:誰來說說你的感受?
生1:我從“三天前,法布爾就告訴媽媽,花叢里經常傳出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現在,他終于找到了這位“歌唱家”。”中感受到法布爾對昆蟲著迷了。
他三天前聽到的聲音,至今仍然念念不忘地尋找。
(師隨即利用實物投影的方式勾畫這個句子和詞語“三天前”、“終于”)
師: 請試著讀出你的感受
生:指名讀句子
師: 法布爾被紡織娘美妙的歌聲吸引了,為了捉到它,三天來,他一直堅持不懈地尋找,吃盡了苦頭,法布爾對紡織娘多么著迷呀!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兩個句子
生: 齊讀句子
師: 你們還能從這兩句話的什么地方體會到法布爾對昆蟲著迷了?
生: 我還從“動聽”、“歌唱家”中體會到他對昆蟲著迷了。法布爾太喜歡這只紡織娘了,已經把它當作是人,是會唱動聽歌聲的歌唱家了。我再來讀一讀這兩句話。
師: 跟他學!
生: 齊讀句子
師:(出示紡織娘圖)
瞧,這就是讓法布爾魂牽夢縈了三天的紡織娘。它是生活在草地里的善于跳躍的昆蟲,它的后腿粗壯而有力,稍有動靜就會跳得老遠,很難逮到它。
你們能想象一下,法布爾為了捉到這只紡織娘可能遇到了什么困難?他又是怎么克服的呢?
生1:草叢中有小蟲子叮咬法布爾,為了不驚動紡織娘,他一動不動地強忍著
生2: 法布爾發現了紡織娘,猛地一撲,可紡織娘蹦走了,法布爾摔破了膝蓋
師:老師從你們的描述中好像看見了當時的情景,為了捉到自己喜愛的蟲子,法布爾可真是費了不少勁,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兩個句子,再去感受一下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吧!
生: 齊讀句子
師:這只全身翠綠、觸角細長的紡織娘真漂亮!難怪法布爾會高興地對媽媽喊著——
生:媽媽,我在這兒呢!瞧,我捉到那只會唱歌的蟲子!
師:為了捉到這只能唱動聽歌曲的歌唱家,法布爾堅持不懈地尋找了三天,難怪他會高舉著紡織娘,對媽媽大聲炫耀到———
生:媽媽,我在這兒呢!瞧,我捉到那只會唱歌的蟲子!
師:經過努力,他終于找到了這位歌唱家,此時,你就是法布爾,你的心情會怎么樣?
生:高興,激動,興奮……
師:法布爾就是這么高興,這么激動,這么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訴媽媽,一起來:媽媽……(指導讀出興奮和高興)
師:法布爾在無意中聽到了昆蟲的叫聲,就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能克服困難,堅持不懈的尋找,這都是因為(齊讀中心句)我們再來讀讀這個故事(齊讀2.3自然段)
(二)小甲蟲
1、師:法布爾對昆蟲著迷了,他可以用三天時間去尋找他心愛的紡織娘,也可以為了觀察蟲子,一整天都趴在陰冷潮濕的池塘邊,一動不動。
請孩子們認真默讀 4.5.6段,看看這件事的哪些地方能讓你感受到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劃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并多讀幾遍,看看你是不是可以用朗讀把他對昆蟲的濃厚興趣表現出來。
生:默讀、勾畫、練讀
匯報:教師相機出示句子。
(1)每到早晨,法布爾把鴨子趕進池塘后,就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談體會。
我從“每到早晨,法布爾把鴨子趕進池塘后,就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中體會到法布爾對昆蟲著迷了。
他“一動不動”、“靜靜地”,觀察地很仔細,只有對昆蟲很著迷了,法布爾才能夠克服周邊的一切困難全心全意地觀察。(師隨即勾畫句子和詞語)
生2:這個句子中的“趴”也說明法布爾觀察地很仔細。法布爾深深地迷戀著昆蟲,甚至在雜草叢生、陰冷潮濕的池塘邊,也要趴在地上細心觀察,生怕錯過了什么!
讀一讀,讀出感受來。
一動不動:一個小時過去了,法布爾依然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兩個小時過去了……
靜靜地:目不轉睛,投入,忘我
師:法布爾如此細心地觀察,那他可能會看到哪些昆蟲在干什么?
生1:螞蟻搬家
生2:蜜蜂采蜜
生3:蜘蛛結網
(播放昆蟲圖片)
師:(隨機描述圖片)
瞧,身穿綠衣的紡織娘正在草葉上高聲歌唱;
勤勞的蜜蜂在花朵上忙著采蜜;
一只毛毛蟲正在樹枝上悄悄地化蝶呢;
愛美的蝴蝶小姐展開了它美麗的翅膀,好像正得意地說:“瞧,我多漂亮!”
可愛的小甲蟲透過嫩綠的樹葉觀察著這個世界。
師:昆蟲雖然很小,但它們的世界卻是奇妙的,難怪法布爾會這么著迷。就讓我們和他一起再去看看這奇妙的生物世界吧!
生:齊讀句子(1)
(2)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蟲拾起來,放進一個蝸牛殼,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賞這珍珠般的寶貝。
你從哪些地方看出法布爾對昆蟲的濃厚興趣和迷戀。
生:我從“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蟲拾起來,放進一個蝸牛殼里,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賞這珍珠一般的“寶貝”。”中體會到法布爾對昆蟲著迷了。
他拾起甲蟲的動作很小心,生怕弄傷了它
師:你能來表演一下法布爾拾起甲蟲的動作嗎?
生:表演
師:孩子們,從他的表演中,你知道什么是“小心翼翼”了嗎?
生:“小心翼翼”就是動作緩慢,絲毫不敢松懈
師:生活中,你們會小心翼翼地做什么事情?
生1:我會小心翼翼地拿雞蛋。
師:為什么你要小心翼翼地拿?
生1:我怕把雞蛋打碎了。
生2:我會小心翼翼地洗碗。
師:為什么你要小心翼翼地洗?
生2:我怕把碗打碎了。
師:看來,對自己手里的東西很在乎時,我們做事就會小心翼翼。法布爾就是因為太喜歡這只小甲蟲,生怕弄傷了它,所以他才會小心翼翼地——
生:把甲蟲拾起來,放進一個蝸牛殼里,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賞這珍珠一般的“寶貝”
生:我還從“欣賞”一詞中體會到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
法布爾已經不是簡單地看蟲子,而是非常認真、仔細地觀察蟲子。
師:生活中,我們會去什么地方欣賞什么呢?
生1:我們會去美術館欣賞美術作品
生2:我們會去音樂廳欣賞動聽的音樂
生3:我們會去電影院欣賞精彩的影片
師:哦,原來“欣賞”就是帶著喜愛的心情觀看美好的事物。法布爾已經把觀察蟲子當作是欣賞美好的事物,可見他是多么迷戀昆蟲呀!
誰愿意來讀一讀這個句子?
生:指名讀句子
生:齊讀句子
生:我還從這句話中“珍珠一般的“寶貝”中”體會到法布爾對昆蟲著迷了。
在別人眼中毫不起眼的小甲蟲,在法布爾眼中卻是“寶貝”,這都說明他對昆蟲的著迷。
生:齊讀句子
(3)夕陽快下山時,法布爾的口袋里裝著放甲蟲的蝸牛殼,歡歡喜喜地趕著鴨子回家了。
生:我從“夕陽快下山時,法布爾口袋里裝著放甲蟲的蝸牛殼,歡歡喜喜地趕著鴨子回來了”中體會到法布爾對昆蟲著迷了
他的口袋里裝著心愛的蟲子,他心滿意足,很高興的樣子。
生:指名讀句子
師:法布爾借著放鴨子的機會觀察蟲子,天黑了,才回來,難怪爸爸會怒氣沖沖地吼著——
生:我叫你去放鴨子,你倒好,只顧自己玩。老是捉蟲子,不中毒才怪呢!快給我把這些無用的玩意兒扔了。
師:法布爾只有這一次是因為觀察蟲子被爸爸訓斥嗎?你從哪知道的?
生:“老是”,他常常因為觀察蟲子被爸爸訓斥
師:是的,但哪怕是這樣,我們的法布爾卻還是沉浸在自己的昆蟲世界中,難以自拔。這部分課文,我們從法布爾觀察和捉蟲子的神態、動作以及爸爸對他的態度中體會到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一起來讀第四到六段。
師:在法布爾的眼中,所有的昆蟲都是那么可愛,大自然的一切在他的眼中是那么美好,那么神秘,是因為:齊讀中心句。
師:補充材料:法布爾守到國王接見時,竟覺得國王和大臣都很像鞘翅目昆蟲竟認真研究起來了。法布爾研究昆蟲到了如癡如醉的地步,這都是因為(齊讀中心句)
師:引讀7段,正式這種興趣,把法布爾引進(科學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蟲的世界,成為了一名了不起的昆蟲學家……)
師:法布爾的世界只有昆蟲,任何困難都不能阻擋他觀察、研究昆蟲,他已經深深地迷戀上了昆蟲。
孩子們,你們知道嗎?法布爾出生于貧農家庭,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但他卻憑著自己非凡的鉆研精神和堅毅的性格堅持研究昆蟲。春天看蜜蜂采蜜,夏天聆聽蟬鳴,秋天觀察蟋蟀求偶,冬雪飄飄,就去尋找避寒的雌蛾。到了87歲高齡,依然拖著他病弱的身體堅持研究寫作。法布爾的寫作態度極其認真,他積累的資料都是花了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觀察和研究才獲得的。他所著的《昆蟲記》一共有200多萬字,包括219篇文章,在這部宏大的著作中,法布爾向人們介紹了400多種昆蟲和其他小動物,活生生地展示了一個絢爛多彩、瑰麗多姿、奧妙無窮的生物世界,至今,《昆蟲記》已經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受到全世界人們的喜愛。
后人為了紀念他,為他修建了一座很有意思的雕像,兩個高高鼓起的衣袋好像裝滿了沉甸甸的昆蟲。這也是我們課題的由來。
齊讀課題
師:誰能說說為什么法布爾的口袋裝滿了昆蟲?
生:因為法布爾從小隊大自然充滿了濃厚的興趣,迷戀昆蟲……引讀:難怪后人為了紀念……沉甸甸的昆蟲。
師:法布爾的口袋里,除了昆蟲,還裝了什么?
生:堅韌、不怕困難、對昆蟲的迷戀、認真仔細……
(回讀課題:裝滿昆蟲的口袋)
二、拓展升華。
師:法布爾說過這樣一句話,出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某件事情產生了興趣,我們就會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興趣盎然,忘記了周圍的一切,甚至忘記了自己。
齊讀
這是法布爾的內心獨白,相信對我們同學們也會有所啟迪。
板書設計:
裝滿昆蟲的口袋
捉紡織娘 迷戀
法布爾{ }
捉甲蟲 濃厚興趣
課后反思:
一、引導學生收集資料,激發學習興趣。
由于學生現有的生活積淀和自身的閱讀體驗有限,對法布爾其人其事了解甚少,所以,上課前,我布置學生搜集關于法布爾的資料,讓學生對法布爾有個大致的了解,拉進學生和法布爾之間的距離,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抓住文眼品讀課文。
處理重點部分時,我結合課后“法布爾是怎樣迷戀昆蟲的?”這一思考題,抓住“迷戀”二字,引導學生在法布爾的兩件典型事件中去挖掘他是如何迷戀昆蟲的。
在教學第2、3自然段時,我問學生:“為了找到這只紡織娘,法布爾遇到哪些困難?他是怎樣克服的?”讓學生展開想像,描述當時的情景,再通過朗讀有關語句,使學生設身處地地站在法布爾的角度,體會他對昆蟲的迷戀,以及法布爾找到這位“歌唱家”的不易。
在教學第4、5、6自然段時,我讓學生依照自己的情感體驗,讀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交流。在閱讀和體會中,抓住最能體會“迷戀”二字的:一動不動、小心翼翼、珍珠般的寶貝等處,通過想象、做動作、聯想生活實際等方法,使學生感受法布爾的癡迷。
三、回扣題目,升華主題。
法布爾因為迷戀昆蟲,所以口袋里裝滿了沉甸甸的昆蟲,這也是題目的由來。為了升華主題,使學生的體會更深刻。在全文學完后,我回扣題目,問學生,法布爾沉甸甸的口袋里除了昆蟲,還裝了什么?短暫的沉默后,孩子們紛紛舉起小手,“堅韌”、“不怕困難”、“對昆蟲的迷戀”、“認真仔細”等詞語裝進了法布爾沉甸甸的口袋里。這樣的處理也豐富了課題的含義,升華了主題。
《裝滿昆蟲的口袋》一課教學建議 篇11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裝滿昆蟲的口袋》是北師大版教材第六冊第九單元“觀察與發現”中的第三篇主體課文,主要記敘了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候對昆蟲非常迷戀的兩件事。本課是在第一篇詩歌激發學生探索自然興趣的基礎上,再通過本文記敘科學家潛心鉆研、勇于實踐,最終為人類做出杰出貢獻的事跡,繼續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志趣而編排的。
2.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在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通過抓住相關詞句讀與悟,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并從法布爾的故事中受到啟示,養成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的習慣。通過資料的補充,使文本內容得到拓展,使學生情感得到升華,培養從小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從文中的具體描寫中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培養學生讀中感悟的能力并從故事中得到啟示,從小養成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的好習慣。
難點:根據文本的特點,引導學生體味語言,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走進法布爾的內心世界。
【學情分析】
三年級下學期學生已經形成了較好的預習習慣和自讀能力,也有用不同的方法識記生字的能力與愿望。其次,學生對朗讀課文的興趣非常濃厚,并能夠抓住課文的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第三,具有一定的多渠道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而且也具有一定的互相評讀的能力。
【教學策略】]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激活學生的讀書需求,使教師、學生和文本之間進行和諧的對話。
2、品讀課文,自主感悟。把課后思考題“法布爾是怎樣迷戀昆蟲的”作為教學主線,依據學生的讀書感受和情感表達需要,結合相關詞句指導調控,師生共讀共議。尤其是對于第一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的變序處理教學,體現了對文本的立體解讀,既幫學生把零散的印象進行歸納,又在不知不覺中領悟到第一自然段的總起作用。
3、感悟與訓練并重。“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的基本特點,力求通過引導、交流、朗讀、想象,把感悟與訓練巧妙結合,使學生與文本的情感產生共鳴。
4、注重知識拓展,追求超越升華。將充分利用人物資料,把法布爾多層面的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學習本文后,不僅對課文有全面感知,還有對法布爾的深深欽佩。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談話導入
1、同學們,春天來了,大自然的萬事萬物都在這里匯演著神奇的活力。快來看看,你們認識它們嗎?(出示昆蟲圖片)
生:蜻蜓、蝸牛、甲蟲、紡織娘……
2、你們知道的可真多,它們都是——昆蟲。看來同學們很喜歡它們。法國的科學家法布爾和你們一樣對昆蟲也很感興趣,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他小時候的故事。(板書課題:裝滿昆蟲的口袋)
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生動的圖片創設情境,給學生展示出一個富有生機的昆蟲世界,通過教師富有感染力的描述,讓學生初步對法布爾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從而增強學習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長句子多讀幾遍。
2、課文有幾個自然段?課文中的生字詞你注意到了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生詞)先自己來認一認這些詞語,一會兒老師請同學當小老師領大家讀。
3、我們再來看看這兩個詞語。(出示:怒氣沖沖、小心翼翼)注意觀察一下他們的特點,你還能說出幾個像這樣的詞語嗎?
4、現在老師把這些詞語中的生字抽出來,你還認識他們嗎?先自由讀一讀。
5、你能用“中”的兩個讀音分別組詞嗎?看來,我們還要根據實際的語言環境判斷,才能把字音讀得更準。
再看這兩個字(出示:暮、幕)它們的字音相同,字形相近,怎么區分呢?請同學們讀讀它們各自的意思,完成選字填空。(出示字義及填空練習)所以,為了更好的區分字形,可以通過它的字義來判斷,就不會寫錯別字了。這也是個記字的好辦法。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通過學生的自學、自查,多種方法的識讀以及教師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學生降低識字的難度,提高學習效率。處理詞語部分時,著重引導學生對abcc類型詞語的積累;處理生字時,引導學生從字的音形義多角度識記。)
三、整體感知、了解課文內容
1、認準了生字詞,相信再讀課文你們一定讀得更流利、更準確,現在就請同學們快速瀏覽一下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生:主要寫了法布爾小時候對科學有濃厚的興趣。
師:你能抓住課文的中心句,真是會讀書。
生:主要寫了法布爾尋找“紡織娘”忘記回家;去放鴨子卻花大量時間捉蟲子的兩件事。
師:你用具體的事例來概括課文內容,也是好辦法。
2、如果用書上的一個詞來概括法布爾對昆蟲的興趣,就是----“迷戀”。(板書)
(設計意圖:既使學生學習了略讀,粗知文章大意,建立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表達能力。)
四、品讀課文、自主感悟
(一)1、從哪兒能看出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呢?誰愿意讀讀課文第2、3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畫出相關的語句。
生:我從“一天傍晚,暮色籠罩了田野,爸爸媽媽忙完了農活,發現法布爾不見了,不由得著急起來,在田野上高聲呼喊兒子。”體會到天已經很晚了,可是法布爾為了捉蟲子還沒回家,媽媽很著急,可以感受到法布爾對昆蟲很迷戀。
師:說得真不錯。不但找到了相關的句子,還談出了自己的讀書體會,說的有理有據。誰還能像他這樣說?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三天前,法布爾就告訴媽媽,花叢里經常傳出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現在他終于找到了這位‘歌唱家’。”我體會到法布爾捉這只蟲子已經三天了,捉了很長時間,而且書上說他“終于”捉到了,說明他捉蟲子很不容易,可是盡管這樣,他還去捉,也說明了他對昆蟲非常迷戀。
師:太棒了。你不但找到了具體的句子,而且還能抓住句子中的重點詞語談出自己的感受。誰還想說?
生:課文中說法布爾終于找到了這位“歌唱家”,他把紡織娘比喻成歌唱家,也是說他喜愛昆蟲。
師:對,還是在說他對昆蟲非常迷戀。你還能透過引號體會到隱藏在文字背后的法布爾的情感,真是太了不起了。
2、正因為他捉到這只“紡織娘”很不容易,所以當他捉到時,他會是什么心情呢?帶著這樣的心情,自己來練習讀一讀這句話----出示句子:“媽媽,我在這兒呢!瞧,我抓到了那只會唱歌的蟲子!”
誰來讀讀?
生:(讀出了高興的意思)
師:聽得出來,你真的是很興奮,努力沒有白費。
生:(讀出了高興地喊的意思)
師:我不但聽出了你的高興,還從你的臉上看到了快樂。
生:(讀得缺少感情色彩)
師:他捉到的是一只“全身翠綠、觸角細長的紡織娘”(出示紡織娘圖片)而且這么不容易才捉到,想想應該怎么讀更好呢?再試試。
生:(又有了一次機會,讀得比第一次更好了)
師:多有進步呀!只要多練習,把自己變成課文中的主人公,一定會讀得更好。讓我們一起來讀。
生:(齊聲朗讀)
(設計意圖:1、自讀自悟。指導學生通過讀、畫,加深對法布爾的認識,同時因為三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這樣先學后教,交互學習,可以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走進文本。2、感情朗讀。在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后,指導學生帶著體會朗讀,在讀中再次深化對課文的理解,走進人物內心。)
(二)1、我們還可以從哪兒感受到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呢?請同學們默讀4、5、6自然段,劃出相關的句子。
生:(默讀、勾畫)
師:看來同學們都已經養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畫完的同學,可以把你的體會在小組里互相說一說。
生:(小組合作交流)
2、小組匯報。
生:我們畫的句子是“每到清晨,法布爾把鴨子趕進池塘后,就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因為課文中說法布爾是“一動不動”“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說明他都看得入了迷。
生:我補充。這句中說法布爾“一動不動”,肯定他什么也不干,就觀察昆蟲了,也是在說他對昆蟲的迷戀。
師:那你們想象一下:他會觀察到什么奇妙的現象呢?
生:觀察蜘蛛有幾只腳。
生:看到蝸牛正在散布。
生:螞蟻正在搬家。
……
師:說得多好啊,相信生活中的你們一定也和法布爾一樣都是善于觀察的孩子,不然怎么會有這么多有趣的發現呢!
3、法布爾也在池塘的草叢里,發現了一只全身碧藍、比櫻桃核還要小一些的甲蟲。此時此刻,他會是怎樣的心情呢?請你們結合插圖中法布爾的表情,想想這句話該怎么讀?----出示句子: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蟲拾起來,放進一個蝸牛殼里,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賞這珍珠一般的“寶貝”。
誰來試試?
生:(讀得很流利,但感情體現不到位)
師:聽得出來,這個小法布爾是個急性子,可真實的法布爾是個對昆蟲非常迷戀的人,那他看到這可愛的甲蟲時,應該是什么樣啊?帶著你的體會自己練練。
生:(讀出了“小心翼翼”“好好欣賞”的意思)
師:誰來評評他讀的怎么樣?
生:這個法布爾捉到甲蟲后真的是很開心。
生:如果他能再突出法布爾把甲蟲看作“珍珠一般的寶貝”就更能說明他對昆蟲的迷戀了。
師:是啊,應該用朗讀表現人物的情感,評的有水平。那你能來給我們讀讀嗎?
生:能。(讀得很有感染力)
師:誰還能像他這樣讀出自己的體會?
生:(情緒高漲,都有了讀的欲望)
師:(指名讀2人)讓我們一起再來讀。
生:齊讀。
(設計意圖:學生在朗讀中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走進了人物的內心,教師也可以真正做到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
4、就這樣,法布爾歡歡喜喜地回家了。可剛到家,----出示句子:可剛到家,爸爸就怒氣沖沖地吼著:“我叫你去放鴨子,你倒好,只顧自己玩。老是捉蟲子,不中毒才怪呢!快給我把這些無用的玩意兒扔了。”
爸爸的話又該怎么讀呢?同桌之間相互讀一讀。
生:(自己練習讀)
師:誰想讀?
生:(讀出了“怒氣沖沖”的語氣)
師:談談你的感受。
生:我覺得爸爸非常生氣,生氣到了極點,所以文中說爸爸是“怒氣沖沖”的吼著,我讀的時候也很生氣。
師:你是抓住了表示人物神態的詞語體會著讀的。
生:我體會到法布爾肯定是對昆蟲很感興趣,經常去看昆蟲,不然爸爸不會說他“老是捉蟲子,不中毒才怪呢!”
師:你也是通過抓重點詞語的方法體會的。
生:我覺得爸爸說的“無用的玩意兒”就是昆蟲,可在法布爾眼中昆蟲卻是“珍珠一般的‘寶貝’”,也說明法布爾對昆蟲的喜愛。
師:也就是迷戀。你體會的可真好,還能聯系上下文來談。是的,爸爸的訓斥沒有驅散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強烈的興趣已經種在他的心里。
因為----出示句子:無論是花叢中翻飛的蝴蝶,洞穴里隱藏的蟲子,還是小河里游動的小蝦,都引起他無限的好奇心。
(師生共讀)
師:正是這種興趣,把法布爾引進了科學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蟲世界,所以才寫出了世界聞名的著作《昆蟲記》,----(出示《昆蟲記》的圖片)向人們呈現了一個多姿多彩的昆蟲世界。課后同學們可以讀一讀,相信你們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而后人為了紀念他,為他建造了一座特別的雕像,你知道他特別在哪兒嗎?
生:他的兩個口袋全部做得高高鼓起,好像塞滿了沉甸甸的昆蟲。
師:所以我們這篇課文才以“裝滿昆蟲的口袋”為題。那么此時此刻,帶著你的體會再來讀一讀課題。(指名讀,齊讀)
(設計意圖:1、引導學生展開充分想象,法布爾還會觀察到什么奇妙的現象,進行文本的拓展,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將自已當成課文中的主人公,感受事物,體驗生活。2、用以讀代講的方式,結合插圖中人物的表情讀出法布爾的“小心翼翼”和對甲蟲寶貝般的珍視,在不自覺中又一次走進了法布爾的內心,也是真正做到了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3、通過生生之間的評讀,結合父子對昆蟲的不同態度,反襯出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把課后思考題“法布爾是怎樣迷戀昆蟲的”作為教學主線貫穿始終。)
五、聯系生活、拓展文本
1、學習了這篇課文,現在你能用一句話來說一說自己的感受或收獲嗎?
生:我對植物特別感興趣,我希望自己也能寫出法布爾《昆蟲記》式的作品流傳。
師:那你可以從現在做起,寫好觀察日記,為寫作積累資料。
生:我想對法布爾說:“你真是太了不起了,為人類做出了這么大的貢獻。很遺憾我現在不能和你面對面交流了。”
師:其實你可以通過閱讀《昆蟲記》,到書中去和他做朋友。對嗎?
生:通過學習,我覺得今后做什么事都應該像法布爾那樣鍥而不舍。
師:是的,就讓我們像法布爾那樣去執著的探索,相信每個人都會觀察、發現到自然的美好。(板書:觀察 發現)
2、文中的法布爾對昆蟲情有獨鐘,那生活中的你們對什么最感興趣呢?
生:我最喜歡研究各種各樣的車。
生:我最感興趣的是打電腦,尤其玩游戲。
師:電腦的確是我們的好幫手,可以做很多的事,但老師希望你能用好它。好嗎?
生:我最喜歡畫畫,看到我的作品,我總是很自豪。
3、看來每個同學都有自己感興趣的事,最后老師送給大家一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希望你們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都能全身心地投入進去,不斷地追求、探索,那么也會取得成功!
(設計意圖:1、第一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的變序設計,立體解讀了文本,當學生通過兩件具體事例更深地了解了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后,再讀第一自然段,實際上就是把學生零散的印象進行歸納,讓學生感受到法布爾對自然的濃厚興趣,并在不知不覺中領悟到第一自然段的總起作用,但一切又盡在不言中。2、引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走向生活。利用教參提供的人物資料為學生進行文本外的探究閱讀,提供延伸渠道,認識一個更加豐滿的法布爾形象。3、結合學生自身讓他們從文本中走出來,生發情感,受到感染,真正提高語文素養。)
附:板書設計
觀察
裝滿昆蟲的口袋 迷戀
發現
【評析】
本節語文課力圖給人留下鮮明的形象,留下鮮活的語言,留下至誠的情感,留下至真的感悟。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1)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閱讀是學生帶有個性的學習活動,每個學生由于其個人經歷與知識閱歷的不同,面對相同的文字,產生的內心體驗不盡相同。在尊重學生獨特感受的基礎上,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與文本對話,使他們在總體把握文本的內容,定下與文本對話的情感基調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不斷引導,使其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發展。
2)教會學生思考
在一次次多種形式的讀中,引導學生去領悟文字中間蘊藏的情感,思考文字背后的意義。從而獲得更多的內心體驗,更完整、準確地理解課文內容和表達自己的思考所得。
3)感悟與“訓練”并重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力求把“感悟”與“訓練”巧妙地融為一體,通過說話、引導、朗讀、想象、寫作等訓練,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主動地參與閱讀活動,使語言形式的掌握與內容的感悟、情感的體驗相互交,有機結合,放飛學生的靈性!
4)注重知識拓展,追求超越升華。將充分利用教參提供的人物資料,把法布爾多層面的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學習本文后,不僅對課文有全面感知,還有對法布爾的深深欽佩。符合《課標》對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學生多渠道地進行探究性閱讀的要求。
本課曾獲全國重點課題課例一等獎
【反思】
(1)體現了對文本的本色解讀。能圍繞課后問題展開學習,與文本對話,激發學生興趣,采用多種形式的讀,通過讀、議等方法,使學生明確法布爾成為著名生物學家的原因,達到預設的目標。(2)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引導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抓詞抓句,反復朗讀,以讀代講,讀時引導學生互評,更好地理解文本,揭示中心。(3)體現了“大語文觀”的教學。不論導入時讓學生走進昆蟲的世界,拉近文本與生活的距離;還是啟發學生想象“法布爾在岸邊都會發現什么?”從對文本的理解又跳回到廣闊的大自然中;不論是向學生推薦法布爾的著作《昆蟲記》,還是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談最感興趣的事,都力圖使文本與生活接軌,真正做到推開窗戶教語文。
《裝滿昆蟲的口袋》一課教學建議 篇12
《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反思
這次在學校開展的“有效備課,有效上課”的開放周活動中,我執教了《裝滿昆蟲的口袋》這篇課文。
這篇課文主要記敘了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從小就對昆蟲非常入迷的故事,通過兩個具體的故事表現法布爾從小對昆蟲入迷的程度。課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回顧這節課的教學情況,談自己的一點感受:
一、抓住重點詞語,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語言文字表達的精彩點往往在個別重點詞上表現出來。教學本課時我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抓住“三天前”“終于”“一動不動”“小心翼翼”“寶貝”等重點詞語,通過讀一讀、比一比、想一想、說一說等形式,讓學生談體會、感情朗讀、造句……,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感,學會品味課文。
二、創造想象空間,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想象來源于生活實際,但由于時空限制,小學語文教材中有的課文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隔遙遠,給學生學習造成了障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必要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從而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鳴,這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十分必要。因此我在教學法布爾找紡織娘這件事時,引導學生想象法布爾當時是怎樣找的,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從而幫學生感悟到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
三、進行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
上語文課關鍵還是讓學生習得語言,運用語言,每節語文課都得滲透一個點或者兩三個點的語言文字訓練。這節課上我著重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和復述能力。在學生學完捉紡織娘的段落后,我讓學生運用課文中的詞語去介紹紡織娘。學完第二個故事后讓學生練習復述故事。我想學習語文不是僅僅讓學生讀懂每一篇課文,更重要的是提高全面的語文素養。
這節公開課也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由于課是在下午第一節上的,由于自己的疏忽,沒有讓學生提前到校,學生匆忙進入多媒體教室后,紛紛沒有進入學習狀態,看到很多老師又顯得比較緊張,整節課學生的顯得拘謹,生硬,思考問題膚淺。這種狀態完全是可以靠我來調節的,可由于教學機智不夠,課上不能很好的調節學生的學習狀態,感覺整節課老師拽著學生走,老師拉著累,學生學得沒勁。還有在備課時沒有考慮到教學的趣味性,只顧著從學語文的角度去深挖教材了,其實這篇課文充滿童真童趣,如果像吳永紅主任評課時提到的教學兩件事時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第二個故事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講一講,再引導學生從文字中去品讀,去感悟,效果會更好。看來備課還是沒有充分地去備學生。
課前 課中 課后——《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反思
《裝滿昆蟲的衣袋》主要記敘了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侯對小蟲子非常迷戀的兩件事,讓學生從法布爾的故事中受到啟發,從小養成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的好習慣,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教學時應重點引導學生緊扣文中描寫法布爾迷戀昆蟲的重點詞句進行閱讀,在讀中一步步走進人物的內心,走進人物的精神世界。
一、引導學生收集資料,激發學習興趣。
由于學生現有的生活積淀和自身的閱讀體驗有限,對法布爾其人了解甚少。教學前,我布置學生搜集關于法布爾的資料,并相互交流,讓學生對法布爾這位偉大的昆蟲學家有個大致的了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
二、抓住主話題品讀課文,自主感悟。
整篇課文我結合課后“法布爾是怎樣迷戀昆蟲的?”這一思考題,師生共讀共議。如在教學第2、3自然段時,教師可問學生:“為了找到這只紡織娘,法布爾遇到哪些困難?他是怎樣克服的?”讓學生展開想像,描述當時的情景,再通過朗讀有關語句感受法布爾找到這位“歌唱家”的不易。在教學第4、5、6自然段時,可以讓學生依照自己的情感體驗,讀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三、拓展學生學習渠道,追求超越升華。
在教學拓展升華的環節中,教師可結合本單元的主題,組織學生展開討論交流:“文章為什么要用《裝滿昆蟲的衣袋》做題目?法布爾的故事對你有什么啟發?”讓學生從書本中走出來,受到法布爾細致觀察、嚴謹治學的精神熏陶和感染,情感得到升華。課后作業教師可布置學生讀讀法布爾的《昆蟲記》,全面感知這位偉大的科學家。
《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反思
《裝滿昆蟲的口袋》是一篇記敘文,課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主要記敘了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侯對昆蟲充滿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獨自尋找“紡織娘”,忘記了回家;八九歲時去放鴨子,他卻花了大量時間觀察昆蟲并把捉到的蟲子裝在了衣袋里,父親的責罵也沒有改變他對昆蟲的迷戀。
回顧這節課的教學情況,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1、課題入手,質疑問難。這篇課文題目新穎特別,涵義深刻,作為文章的“眼睛”,我認為可以以課題為突破口,啟發學生質疑問難。上課開始,我先提問:你們的口袋里平時都裝些什么東西?學生都爭先恐后的說“錢、鑰匙、手紙……”等常用的物品。然后我板書課題,還沒等我詢問,孩子們已經開始按捺不住,提起了問題,有的問:“誰的衣袋裝滿了昆蟲?”“他的衣袋里為什么要裝滿昆蟲?”有的問:“裝滿了昆蟲是為了做什么的?”“他的口袋里裝的僅僅是昆蟲嗎?”學生的思維一下活躍起來,我變順勢引入本科課習,他們各個興趣盎然,主動思考問題的答案,自覺探求問題的結果。
2、抓重點詞,教之以法。 語言文字表達的精彩點往往在個別重點詞上表現出來。教學本課時我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抓住“三天前”“終于”“一動不動”“小心翼翼”“寶貝”等重點詞語,通過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等形式,讓學生談體會、感情朗讀,有意識的增強學生的自主精神和創新精神,發展學生的個性。
反思這堂課,也有一些不如意之處,如:
1、朗讀不到位。 學生可能會不喜歡回答問題,但是幾乎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課文。所以教學中我設計各種形式朗讀,力求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但在學生爭著參與朗讀時,我只顧著保護學生的積極性,而朗讀指導較少,也沒有利用恰當的時機進入下一個環節,以至后來傖促下課。
2、沒有充分發揮學生想象力。想象來源于生活實際,但由于時空限制,小學語文教材中有的課文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隔遙遠,給學生學習造成了障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必要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從而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鳴,這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十分必要。我在教學法布爾找紡織娘這件事時,讓學生抓住“終于”體會朗讀,如果能引導學生想象法布爾當時是怎樣找的,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用學過的詞語來形容法布爾的探索精神,進行感情朗讀更能水到渠成了。
因此,在今后的的教學過程中還需不斷地探索與總結,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地提高。
《裝滿昆蟲的口袋》一課教學建議 篇13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準確認讀本課13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了解法布爾小時候對昆蟲有著濃厚興趣的具體故事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朗讀、感悟,抓住文中具體的詞語和句子體會出法布爾對昆蟲的強烈興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從法布爾的故事中受到啟示:從小養成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的好習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教學重點:了解法布爾小時候對昆蟲有著濃厚興趣的具體故事。
教學難點:從課文的具體描寫中體會出法布爾對昆蟲的強烈興趣。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課件出示:昆蟲的影片)有一個人從小就對這些昆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甚至把這些小蟲子裝在衣服的口袋里,這個人就是法布爾,(課件出示:法布爾圖)這節課我們共同來學習《裝滿昆蟲的口袋》這一課,一起走進法布爾的童年生活。(板書:裝滿昆蟲的口袋)
生:齊讀課題(裝滿昆蟲的口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自主識字
1、初讀課文,邊讀邊標好自然段的序號,在讀中解決不認識的生字。
2、(課件出示:所有詞語。)學生自己試讀所有詞語
3、(課件出示:單個詞語)開火車來讀詞語。
4、(課件出示:所有生字)和同桌互相讀一讀,并進行評價。
5、檢查認識生字情況。
三、品讀課文,自主感悟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看從幾件事寫出了法布爾對昆蟲的濃厚興趣?
(一)感悟理解找紡織娘的故事
1、哪幾個自然寫了法布爾找紡織娘的事?(2、3自然段)
2、指名2、3自然段,從文中的哪些語句寫出法布爾對昆蟲的濃厚興趣?
學生讀,匯報
(1)第二自然段。引導學生結合句子主要談自己的體會。
(2)“媽媽,我在這兒呢!瞧,我抓到了那只會唱歌的蟲子!”
根據這句話中的兩個嘆號初步練習朗讀
(3)三天前,法布爾就告訴媽媽,花從里經常傳出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現在他終于找到了這位“歌唱家”。
法布爾整整找了三天啊,他在這三天里為了找到了這只紡織娘,可能做了些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難?
這就是法布爾找到的那只全身翠綠、觸角細長的會唱歌的紡織娘,卻讓法布爾找了三天,你覺得他是個什么樣的孩子?
(課件出示:現在,他終于找到了這位“歌唱家”。和不帶引號的。)你來讀讀,這句話加上和去掉這個引號有什么不同,說說你的想法?
(二)創設情境,體會迷戀
1、法布爾對昆蟲有著那么濃厚的興趣,可并不是每個人都理解他,爸爸對待他的興趣是什么樣的態度?
2、默讀課文的4、5、6自然段,把你從課文找到寫法布爾迷戀昆蟲的相關語句畫下來。
(1)“每到早晨,法布爾把鴨子趕進池塘后,就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一動不動地趴、靜靜地、觀察、結合學生體會一動不動多么的不容易。
(2)“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蟲拾起來,放進一個蝸牛殼里,打算回家好好欣賞這珍珠一般的‘寶貝’。”
(3)在池塘的草叢里,法布爾發現了一只全身碧藍、比櫻桃還要小一些的甲蟲。
通過讀感受小甲蟲的美。
四、引讀明意,回歸整體
爸爸感受到了兒子對昆蟲的迷戀,我們也通過文中的兩個小故事看出了法布爾對昆蟲的濃厚興趣,他對昆蟲的興趣越來越強烈,甚至已經種在心里。正是這種興趣——(課件出示:正是這種興趣,把他引進了科學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蟲的世界。)
《裝滿昆蟲的口袋》一課教學建議 篇14
【課題背景】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標準強調的基本理念之一。形成這一學習方式的指導策略,令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都能有效地使學生得到最大的收獲,一直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思考與探索的主題。課改以來,教師的角色與地位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但始終離不開“主導”二字。而我校立項的市級課題《小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指導策略》符合新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本校課題強調“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方式,使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是學習指導的重要內容,也是我校課題研究的重點。在(北師大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裝滿昆蟲的口袋》一課中,我針對教材特點、學生的學習現狀、知識水平,著眼于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學習方式,采用了三個指導策略。【指導策略】教學內容自定策略 創設情景策略 拓展延伸策略【教學過程片斷展示】 (片段一) 教 學 活 動 指 導 策 略 教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裝滿昆蟲的口袋》一文,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教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誰愿意來回憶一下上節課所學的內容。 學生: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知道法布爾從小對大自然有著濃厚的興趣。 學生:我知道了法布爾對昆蟲充滿了好奇心。 教師:你們還對課文的哪些內容感興趣呢?請大家趕快翻開課本91頁,讀一讀。 (學生讀課文2—11自然段。) 教師:同學們都讀得很投入,有哪些問題需要幫助? 學生:我想知道法布爾是怎樣觀察蟲子的? 學生:我想知道法布爾對昆蟲有多么感興趣? 學生:我不明白法布爾的口袋里為什么高高鼓起來? …… (學生質疑,教師梳理,明確主要問題: (1)法布爾是怎樣觀察蟲子的? (2)法布爾對昆蟲有多么感興趣? (3)他的口袋里為什么高高鼓起來?) 教師: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進一步學習課文。 在這里采用了教學內容自定策略。我注意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 這樣就把問題集中到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上,通過質疑自主確定學習內容。學生通過讀文產生的疑問猶如一塊磁鐵緊緊吸引了他們的心,學生們紛紛被調動起來,萌發了探究的興趣,為下面探究文本內容打下鋪墊。 (片段二) 教 學 活 動 指 導 策 略 (教師出示課文4—10自然段,學習4—10自然段。) 教師:這部分內容哪些語句可以看出法布爾對昆蟲的喜愛呢? 學生:“每到早晨,法布爾把鴨子趕進池塘后,就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我從“每到早晨”看出法布爾天天堅持觀察生物,每天都是這樣做的。 學生:我還從“一動不動”、“趴”、“靜靜地”看出法布爾觀察得很仔細、以致于入迷了,也看出他很善于觀察。 教師:瞧,法布爾觀察得多仔細呀。誰能把這句話讀一讀? (指導朗讀這句話。) 教師:法布爾趴在岸邊,都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昆蟲?它們在干什么? (播放昆蟲圖片,學生想像。) 學生:這些昆蟲正交頭接耳地竊竊私語。 學生:螳螂家族舉行拳擊比賽,兩只小螳螂為爭奪冠軍,打得可兇了。 …… 教師:多可愛的小生靈呀!法布爾被吸引住了,他—— 學生續讀:“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蟲拾起來,放進一個蝸牛殼里,打算回家好好欣賞這珍珠一般的‘寶貝’。” 在這里采用了創設情景策略。教師創設情境,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入境入情。通過播放昆蟲活動的圖片,讓學生在想像之前對陌生的昆蟲世界有更深切的感知,想像更為真切。使學生感受昆蟲世界的神奇有趣,在陶情冶性的同時,品味生動、形象的語言,從而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
(片段三) 教 學 活 動 指 導 策 略 教師:法布爾的雕像構思巧妙、富有創意,老師也想請同學們當當小設計師,為自己喜愛的一位名人設計一座雕像,你想把雕像設計成什么樣?正好我們學校的教學樓前有一座名人雕像的底座,上面還沒有放上名人雕像。看看哪個同學的設計最富有創意,我們就把他的設計推薦給學校。 (學生在小組交流后說說自己的創意。) 學生:我要設計一座李時珍的雕像,李時珍肩上背著竹筐,手中拿著一株草藥,正在仔細研究它的藥性。 學生:我要設計愛迪生的雕像,他一手拿著試管,一手握著燒杯,專心致志地做實驗。 學生:我要設計天文學家張衡的雕像,他趴在奶奶的腿上,仰著頭,伸著手指頭,正在數星星。 …… 在這里采用了拓展延伸策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切合時機地將文本內容延伸出去,不僅能豐富和完善學生的生命世界,而且能讓學生體驗到豐富的學習人生,使語文教學最終實現滿足學生成長需要的價值。
【教學反思】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深切的感受到: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并不是一種無序、盲目行動,學生的知識儲量、學習能力、生活閱歷的局限,需要借助教師的引領、參與和調度。唱戲的是學生,搭建舞臺、導演制作的應是教師。
《裝滿昆蟲的口袋》一課教學建議 篇15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記敘文,主要敘述了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候的兩件事。兒時的法布爾對昆蟲充滿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獨自尋找“紡織娘”,忘記了回家;八九歲時去放鴨子,他卻花了大量時間觀察昆蟲并把捉到的蟲子裝在了衣袋里,父親的責罵也沒有改變他對昆蟲的迷戀。課文并沒有寫法布爾是怎么成為一名昆蟲學家的,而是記敘了他小時候對小蟲子非常著迷的兩件事。這是課文的重點。
二、教學目標
1、要讓學生從法布爾的故事中受到啟示,從小養成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的好習慣,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2、從課文的具體描寫中體會出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
3、學會搜集資料,通過課外資料的補充,使學生的情感得到進一步延伸,使課文內容得到進一步拓展。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構想
讀著《裝滿昆蟲的口袋》,一個迷戀昆蟲的孩子躍然紙上。為了捉到紡織娘,他鍥而不舍地尋找了三天;爸爸叫他放鴨子,他卻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正是憑著這種濃厚的興趣,他成為了一個偉大的昆蟲學家。讀著讀著,我們會不由自主地被這個孩子所吸引。
在閱讀法布爾所寫的《昆蟲記》時,我們驚奇地看到,法布爾用流暢的語言、生動的描述、詼諧的語調,把一個個昆蟲寫得栩栩如生,引人入勝,讓我們情不自禁、興趣盎然地隨著他漫游于昆蟲的王國。
在讀法布爾的傳記時,我們看到了許多令人感動的細節。不論是在童年還是在后來的日子中,他始終是那么迷戀昆蟲。
讀完這一切,我們真的想說:興趣的確是最好的老師呀!
在教學時,我努力想把一個真實的法布爾全面地展現在學生眼前。在本課,我引導學生感受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但在平時的教學中,學生常常是人在文中,神在文外。因此,教學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就是:根據文本的特點,引導學生體味語言,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走進法布爾的內心世界。
教學設計力求體現以下二點:其一,引導學生進入情景,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激活學生的讀書需求,使師、生、文本之間進行和諧的對話。 其二,充分利用學生課前搜集的資料,把法布爾這位偉大的昆蟲學家多層面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既有小時候觀察昆蟲的癡迷,也有以后一如既往對昆蟲的迷戀;既驚嘆于他對科學的執著,也欽佩他優美的文筆、流暢的語言。學生學完后,腦海中留下的,除了對課文的全面感知,還有對法布爾的深深欽佩。
教學重點
從學生有限的生活積淀和自身的閱讀體驗出發,引導學生緊扣文中描寫法布爾迷戀昆蟲的重點語句,在讀中一步步走進人物內心,走進人物的精神世界。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熟讀課文,并搜集相關資料。
四、教學流程
(一)、交流資料,,激發興趣,引入新課
1、聽一段錄音:《昆蟲記》中的一個片斷——螳螂捕食蝗蟲
2、聽了這個片斷,你的眼前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這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所寫的《昆蟲記》中的一個片斷。.
3、你們對法布爾有什么了解嗎?
(學生課前已搜集了很多關于法布爾的資料,對法布爾的事跡有了大致了解。)
4、你是通過什么方法搜集到資料的?
(通過生生之間的交流,拓寬學生的思路,讓學生了解資料的獲得有多種方法:到圖書館查閱.上網查詢等等。)
5、為什么法布爾會取得這樣的成就呢?相信我們讀了這個故事就會明白。.
出示課題::裝滿昆蟲的口袋
指名讀、齊讀課題
(通過《昆蟲記》中的一個片斷引入,使學生感受到法布爾富有詩意的語言和他敏銳的觀察力。當學生互相交流了搜集到的關于法布爾的資料后,對法布爾就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從而增強了學習本課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掃清生字障礙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字音讀準,課文讀通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讀后學生進行評議,評議重點是生字字音是否讀準
3、教師出示重點詞卡檢查:濃厚、訓斥、迷戀、怒氣沖天。
(本環節設計是根據學生的發展規律,通過自學、學生之間的評議及教師的指導,幫助學生掃除生字障礙)
(三)、整體感知,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
1、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對小時候的法布爾有哪些了解?誰能用最簡單的話說一說。
2、通過剛才的讀書,同學們對法布爾有了初步的了解,現在讓我們走進課文,相信同學們對法布爾會有更多的認識。
(學生在初讀課文之后對法布爾有了初步了解,對課文大致內容有了整體感知)
(四)、品讀課文,自主感悟
1、自由讀2、3段。
你們對法布爾有哪些了解?
說明:依據學生當時的讀書感受和情感表達的需要,教師結合重點做相機的調控。師生共讀、共議。交流的重點內容及過程如下:
生:我覺得法布爾觀察昆蟲很著迷。我是從“一天傍晚,暮色籠罩了田野,爸爸媽媽忙完了農活,發現法布爾不見了。不由得著急起來,在田野上高聲呼喊兒子。”這句話看出來的,他為了觀察昆蟲,居然連回家都忘了。
生:我從“三天前,法布爾就告訴媽媽,花叢里經常傳出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現在,他終于找了這位‘歌唱家’。”這一句感受到法布爾很執著,三天前聽到的聲音,現在仍在尋找。我從“終于”這個詞感受到他找到這只紡織娘是很不容易的。
師:你們想想,為了找到這只紡織娘,法布爾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怎么克服的?
生:草叢里的小蟲子叮咬他,他又疼又癢,但為了不驚動紡織娘,他忍著一動不動。
生:他發現紡織娘了,猛地往前一撲,可紡織娘一下蹦走了,法布爾膝蓋都摔破了。
生:三天前,法布爾發現了這只紡織娘,連續三天,他每天都早早地蹲在草叢中,觀察著它,常常連晚飯都忘了吃。
師:你們的描述讓老師好像看到了當時的情景,法布爾捉住這只紡織娘的確是不容易呀。你們能把這種很不容易的感覺讀出來嗎?
學生練讀2、3段(從學生讀書的語氣中可以聽出他們對“三天前”“終于”這些重點詞都有了較深的感悟。)
師:看你們讀得這么投入,老師也想和你們一塊兒讀了,行嗎?(學生很高興)
師讀第二段,加上錄音(呼喊的聲音):法布爾!法布爾!法布爾!
生讀法布爾的話“媽媽,我在這兒呢!瞧,我抓住了那只會唱歌的蟲子!”
師:這只蟲子真可愛!三天前,你就告訴媽媽,花叢里經常傳來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原來是它呀!你是怎么找到這位歌唱家的?
生:我在草叢中趴了三天,才抓到了它。
師:看來,找到這位歌唱家可真不容易呀!難怪你這么高興呢!
生練讀法布爾的話。(學生一個個興高采烈,有的情不自禁地加上動作,好像真的捏著那只好不容易捉來的紡織娘。)
(教師積極創設對話情境,入情入境地與學生對話,激發起學生對話的欲望與熱情,在對話中學生自然地走進文本,與法布爾共同感受捉紡織娘的辛苦,捉住紡織娘的那份喜悅,所呈現的是師、生、文本之間平等對話的美麗場景。)
學生練讀2、3段
齊讀2、3段
師:法布爾就是這樣,對大自然充滿了濃厚的興趣。
出示第一段 齊讀第一段
(采用變序設計,立體解讀文本,第一段并不需過多地講解,只是當學生通過這件事更深地了解了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后,再讀第一段,實際上就是把學生零散的印象進行了歸納,但一切又盡在不言中。)
2、法布爾的故事可多啦!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4、5、6段,可以默讀,可以小聲讀,也可以大聲讀,劃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句子,寫上批注,并多讀幾遍。
學生依照自己的情感體驗,讀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說說使自己感受深刻的原因。
根據學生發言,教師相機出示句子:
(1)每到早晨,法布爾把鴨子趕進池塘后,就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師相機指導:看看書上的插圖,想一想,法布爾趴在岸上,都觀察到了哪些有趣的自然現象?
(2)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蟲拾起來,放進一個蝸牛殼里,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賞這珍珠一般的“寶貝”。
師(相機互動交流)我覺得這一句有些問題,我想改一下:“……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賞這小小的甲蟲。”因為我覺得小甲蟲怎么能比作珍珠呢?
(引導學生走進法布爾的內心世界,相機指導讀好這一句。)
(3)夕陽快下山時,法布爾口袋里裝著放甲蟲的蝸牛殼,歡歡喜喜地趕著鴨子回家了。
法布爾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家人的訓斥并沒有削弱他對昆蟲的迷戀,大自然中的一切在他眼中都是那么神秘,那么美好。 (引入第一段)
齊讀第一段話。
(在對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后,再次回到第一段,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法布爾對大自然有著濃厚的興趣,并在不知不覺中領悟到第一段在文中是起著總起的作用)
爸爸的訓斥削弱了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嗎?
自讀最后一段。
大家預習時搜集了很多法布爾的有關資料,資料中有許多關于法布爾迷戀昆蟲的事例,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
生交流法布爾迷戀昆蟲的有關資料。
師補充資料:法布爾受到國王接見時竟覺得國王和大臣都很像鞘翅目昆蟲。
法布爾研究昆蟲到了如癡如醉的地步,指名讀、齊讀第一句話。
(這部分語言比較簡潔概括,為學生自己創生語言提供了較大空間。教學中,通過資料的交流,使學生對“迷戀”這個詞有了深刻印象的感悟)
正是這種興趣,把法布爾引進科學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蟲的世界,甚至了解昆蟲的內心世界。
聽一段《昆蟲記》的錄音——花金龜的內心世界
他用自己的筆給人們呈現了一個多姿多彩的昆蟲世界,展現出了昆蟲世界的奇妙。
師:(配樂)法布爾的一生,是為昆蟲的一生,他一生為蟲子寫出了十卷大部頭的書,這些寫蟲子的書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譯成了五十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后還在讀書界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轟動,這不能不被稱為奇跡中的奇跡。他取得的成就,是血汗的結晶,是辛勤勞動的結果,是仔細觀察的收獲,是深入研究的探察的花朵,更是勤于總結的果實啊!
齊讀最后一段
(在音樂聲中,教師充滿詩意的小結、飽含深情的話語使學生沉浸在一種美好的情境中,這一環節,把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學習情感體驗得到自然延伸。)
(五)、拓展引申文本,追求超越升華
1、再讀課題,文章為什么要取這個題目?
2、如果要你為法布爾設計一個雕像,你準備怎樣設計?
(教學首尾呼應,形成情感體驗的“磁場”,使學生的情感受到熏陶和感染。)
3、出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某件事情產生了興趣,我們就會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興趣盎然,忘記了周圍的一切,甚至忘記了自己。”
齊讀
這是法布爾的精心獨白,相信對我們同學們也會有所啟迪。
(讓學生從書本中走出來,去生發,去拓展,去創造,“跳出文本看世界”,使學生受到法布爾細致觀察、嚴謹治學的精神的熏陶和感染)
4、作業 :讀法布爾的《昆蟲記》,辦一個主題展覽
(在教學中力求多角度拓展學生學習課文的渠道,讓學生學習語言的同時,運用語言,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