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語文第十冊課文《望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6篇)
蘇教版語文第十冊課文《望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小外甥對月亮產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3、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課前準備:1、布置學生收集有關月亮的詩詞。2、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清幽的夜空,一輪明月深情地凝視著大地,靜靜地吐灑著它皎潔的光輝。上節課,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來到江輪甲板上望月,月光灑落在長江里,月光灑落在長江兩岸的蘆蕩、樹林里,灑在我們身上。漸漸地,我們陶醉了。這節語文課我們繼續(學生齊讀課題)——望月。課文中有哪些描寫月亮的語句?(指名讀)(月亮出來了,安詳地吐灑著它的清輝。月光灑落在長江里,江面被照亮了……)(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師:這句話描繪了好美的意境,我建議大家齊讀一遍。(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兩個烏黑的瞳仁里,各有一個亮晶晶的小月亮閃閃發光。)師:這句話含義深刻,我們也齊聲讀一遍。……同學們讀得正確、流利。月亮充滿詩情畫意,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借月亮抒發情懷,寫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詩篇。二、品讀對詩的內容。要想讀好文中的“我”和小外甥對詩的內容,可不容易呀!(生自由練讀,師行間聆聽學生的練讀。)同學們認為該如何讀好對詩的內容呢?(要注意詩的節奏;要注意人物的不同語氣。)課文中暗示我們要努力讀出什么氣氛?“清幽”什么意思?“曠遠”什么意思?(板書“清幽曠遠”并指導學生讀一讀。)同桌間配合對詩。(生合作練讀,師個別指導。)哪對同桌愿意對詩給大家聽?(指名兩、三對同桌合作對詩,師和其他同學給予評價。)我們進行小組間對詩,好嗎?能不看書嗎?(全班同學分成兩大組對詩。)請看大屏幕上的圖畫對詩,比賽哪組同學對得好?(幻燈出示有明月的意境圖片或動畫。)生:(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師小結:清幽的月光灑在我們肩上,優美的詩詞滋潤著我們的心田。我們沐浴著詩和月的光輝,沉醉在(生齊讀)——清幽曠遠的氣氛中。(板書:沐浴詩和月的光輝)月朗星稀的夜晚,同學們可以在院子里,在陽臺上靜靜地賞月,真切感受清幽曠遠的氣氛。過渡:文中的小外甥聰明可愛,愛幻想,跟他交談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他突然又冒出一個問題來——(生齊說,師板書)月亮像什么?而他自己的回答更是有趣。三、品讀小外甥幻想的內容請大家自由讀小外甥幻想的內容,邊讀邊思考該怎樣讀。(生自由練讀,師個別指導。)該怎么讀小外甥幻想的內容?能嘗試著讀給大家聽聽嗎?(讀出小外甥的活潑可愛;像講童話故事;繪聲繪色地讀……)會讀書的孩子準能注意到課文中對朗讀要求的暗示。“繪聲繪色”是什么意思?(板書:繪聲繪色)請同學們繪聲繪色地讀小外甥幻想的內容,用心體會,并談談自己的感受。(大屏幕出示小外甥幻想的內容:月亮像眼睛,天的眼睛。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大一次……)生:(感受到小外甥的天真、可愛。) (感受到小外甥的幻想非常奇特。)…… (感受到小外甥的語言很美。)是啊,小外甥的幻想好美啊,請注意大屏幕上的變化。你發現了什么?(小外甥幻想的內容變成詩的形式,用幻燈打出:月亮像眼睛,天的眼睛。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每一次閉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睜開,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大一次。)小外甥詩一般的幻想,耐人尋味。咱們再來讀一讀,嘗試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味。(生練讀,師個別指導。)多美妙的語言呀,儲備到我們的“文學倉庫”里來,好嗎?(屏幕上出示:月亮像 , 。 這是 , , , , 。)一會兒后,(屏幕上出示云層封月圖片)月亮困了,睜不開眼睛了,小外甥也搖搖晃晃回艙睡去了。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個人。(學生齊讀:我久久凝視著月亮消失的地方,輕輕地展開了幻想的翅膀……)幻想是心靈的釋放,是智慧的火花在閃爍。幻想的世界很奇妙,能給人美的享受,美的熏陶。讓我們一起展開幻想的翅膀吧!在你們幻想的世界里,月亮像什么?是什么樣的?(板書:月亮像 , , 。…… )(學生寫下自己對月亮的幻想。)寫好的同學先自己讀一讀,然后到講臺前來,把自己的幻想說給大家聽。(鼓勵每位同學都能走到講臺前暢談自己對月亮的幻想。)師小結:仔細品味同學們的幻想,這是一首內容豐富、意境美妙的詩呀!今天,咱們舉頭望明月,幻想如詩。(板書:幻想如詩)四、課堂總結師:望月真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咱們再來回顧課文:夜深人靜,我悄悄地走到江輪甲板上望月。生:月亮出來了,安詳地……月光為它們鍍上了一層銀色的花邊……師:小外甥也出來了,他要和我對詩。他背……生: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師生一起: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師: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個問題來:“你說,月亮像什么?”而他自己的回答更像一首詩。生:這是明亮的眼睛。它……圓圓地睜大一次……師:月亮困了,睜不開眼睛了。小外甥也回艙睡去了。生:甲板上只留下我一個人……輕輕地展開了幻想的翅膀……師:愿同學們也能展開幻想的翅膀,在浩瀚奇妙的科學世界里越飛越高,越飛越遠。 附板書: 望月 淋浴詩和月的光輝 清幽曠遠 幻想如詩 繪聲繪色 月亮像 , , 。
蘇教版語文第十冊課文《望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2
作者:李春香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45
《望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之三
作者:李春香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聯系課文內容,感受文中描寫月光的優美語句,通過朗讀,激發學生積累有關月亮詩文的興趣。
3、通過學生自主閱讀、師生互動探究,體會同一個月亮在不同人眼里是不一樣的。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感受月下江景的美麗。
難點:體會同一個月亮在不同人眼里是不一樣的。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1、教師談話:
月升月落,月圓月缺,月亮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凝望著皎潔的月亮,沐浴著柔和迷人的月色,有多少人為之陶醉,為之思緒萬千啊!
2、復習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課文圍繞“望月”主要講了哪些內容?
(板書:賞月誦月想月)
二、選擇內容自讀自悟
1、明確自學要求:
賞月、誦月和想月這三部分內容給你帶來什么樣的感受呢?請你選擇其中最感興趣的一部分內容讀一讀,再找出有關寫月亮的詞句想一想,然后和同桌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三、全班交流暢談感受
1、根據學生自主選擇交流的內容展開教學。
學習內容一:“賞月”
“月亮出來了,安詳地吐灑著它的清輝。”月光灑落在長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動的江水中,有千點萬點晶瑩閃爍的光斑在跳動。江兩岸,蘆蕩、樹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處隱隱約約地伸展著,起伏著。月光為它們鍍上了一層銀色的花邊……
方法設計:通過抓詞促悟、想象促悟、讀中感悟等方式體會月亮是安詳的,月下江上的景色是美麗的。
學習內容二:“誦月”
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方法設計:充分利用學生對已學詩詞的回顧和預習,引導學生在說和讀中,體會詩人借月亮寄托著情思,抒發著情感。
學習內容三:“想月”
“像眼睛,天的眼睛。”
“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閉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睜開,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大一次……”
“月亮困了,睜不開眼睛了。”
方法設計:以放為主,以議促讀,引導學生感受小外甥眼中月亮的獨特有趣。
2、課堂小結引發思考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對不同人眼里的月亮有了新的認識。那么,月亮在你的眼中又是怎樣的呢?
四、布置作業課外拓展
1、拓展閱讀:課外閱讀描寫與月亮有關的詩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李白的《月下獨酌》等等。
2、課后練筆:觀察月亮及月光下的景物,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寫一段話。
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搜索!
蘇教版語文第十冊課文《望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3
語文就應是一首詩,語文的活力是詩意,語文的靈魂和生命是詩意,語文的最高境界也是詩意。詩意的語文課堂是自然的,它連著生活的源泉,詩意的語文課堂是夢幻的,它讓人遐想聯翩,詩意的課堂是智慧的,它給以學生以力量。因此,語文課堂需將開發學生潛能,發展學生個性為重點,要不斷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給予學生自由閱讀的時空和發表獨特見解的機會,注重讓學生大膽質疑。另外,還需培養學生閱讀創新能力,大力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注意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的差異性,注意因材施教,鼓勵自主創新。
我在平時的語文課堂教學中也努力讓自己的課堂流淌著詩意,迸發出創新火花。在執教《望月》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你能展開想象的翅膀,說說你眼中的月亮是什么呢?學生稍作思考后,便紛紛舉手作答:有的說:“在我眼中,月亮宛如一位文靜害羞的小女孩捂著秀麗的臉龐。”有的說:“在我眼中,月亮如同慈祥的媽媽,哼著搖籃曲,哄著孩子安然入睡。”有的說:“在我眼中,月亮像一面鏡子,它用自己的鏡面照出人世間的悲歡離合。”有的說:“在我眼中,月亮是一封信,只要到了每年的中秋之夜,它就會告訴一些出遠門的人今天是中秋節了”學生的發言越來越精彩,語言個性化色彩濃,富有詩意和靈性,學生創新的泉水汩汩流淌。
蘇教版語文第十冊課文《望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4
讓學生走進文本——《望月》教學案例及反思
《望月》是一篇語言雋永,思想深邃的散文,寫的是“我”在甲板上欣賞月亮時,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以及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情趣的想象。它既有豐富鮮活的語言表達,又有優美如畫的意境呈現,還有人物形象的詩性流淌。
在教學時,為了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我充分利用文本,豐富學生的想象能力;激發學生思維;讓學生感受文中的情感之美
案例一:
《望月》一文第2小節中作者把恬靜柔美的月色寫得太美了,最后他用了一個省略號,給讀者無限的想象空間。所以我引導學生在感受著文本情與景的基礎上,閉上眼,靜聽柔美的古箏曲,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覺到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一輪明月從東方升起,月光灑滿大地。
生2:我仿佛看到了江面上被月光照亮了,閃閃發光。
生3:我仿佛看到了月亮升了起來,月光照在了江面上,江面上有千點萬點的光斑在跳動。
生4:我仿佛感覺到江風徐徐吹來,真舒服呀!
生5:我仿佛看見江兩岸的蘆蕩、樹林和山峰被月光鑲上了銀邊。
生6:我仿佛看見江邊的樹、蘆蕩,隱隱約約的,江上波光粼粼,真美。
……
反思:巧用文本,豐富學生想象
“讓學生與文本對話”,是我們在新課程實驗中致力尋求的新理念。通過對話,讓每一位學生的個性都得到充分的張揚,讓他們享受學習語文的樂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對于學生來說,首先要喚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這就要教師努力創設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環境,更需要教師創設一個師生、生生與文本相互對話的交互情境,讓學生走進文本,讓文本走進學生心里,閉眼想象情景或畫面,徜徉在文字給他帶來的意境和畫面,與文本的作者一起去翱翔、去暢想,從而進行直接的語言交流、情感交流、思想交流。
每個學生心中都有一個世界,他們心中的形象是不同的、無限的,“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正因為每個學生對文字的理解、想象的豐富性,才有學生看到“一輪明月從東方升起,月光灑滿大地”、看見“江兩岸的蘆蕩、樹林和山峰被月光鑲上了銀邊。”,感覺到“江風徐徐吹來”。可見,利用文本所提供的內容,設計一定的情境,可以極大地豐富學生的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案例二:
教《望月》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
師:月升月落,月圓月缺,是亙古不變的,詩中說的好,“人生代代無窮已,歲歲年年月相似”,但是就像“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你們心中的月亮和別人的就不同,那就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盡情享受幻想的快樂。(配樂)在你心中,月亮像什么?
生:我覺得月亮像一扇門,天的門,有時把門關上,那是它要休息,有時把門打開,那是它要出去玩。(師贊:真有趣!)
生:我覺得月亮像太陽的女兒,她覺得媽媽只在白天出現,晚上人們怎么辦呢?她就從太陽媽媽那兒借來一點光,讓人們晚上也能看得見。
師:你是一個善良的孩子,因為你心中的月亮是如此善良!
生:我認為月亮是太陽的妻子,他們日夜廝守著,保護著地球和我們!
師:你的想象很獨特!
生:我認為月亮就是一個城堡,里面住著嫦娥和玉兔,還有吳剛在不停地砍著桂花樹!
師:你的想象來自于我國民間的傳說。
……
反思:善用文本,激發學生思維
優秀的文本都存在著很大的張力空間,存在著很多意義的拓展點,發現這些拓展點的空間,不僅可以喚起蘊藏在學生心中的豐富情感,更能夠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思維。在教學中,我注意挖掘教材的拓展點,抓住最佳時機,讓學生圍繞某一主題展開想象的翅膀,挖掘學生的創造想象的潛能。通過多維度的語言訓練培養學生善于發現新問題、浮現新形象、描述新情境、闡述新思想的創造能力。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豐富的想象,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加具體了,并能浮想聯翩,在浮想聯翩中閃爍著學生們創新的火花,顯示了課堂的生命活力。學生們的想象、思維、表達等能力潛移默化地得到了培養。所以,實踐證明:小學生有著豐富的想象潛力,教師若能在閱讀教學中,找準合適的拓展點啟發學生想象,引導學生由單一思維向多向思維拓展,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再造想象,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創性,鼓勵學生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進行思維,那么學生的想象、思維、表達能力定會大大提高。
在教學活動中,有時候學生的想法似乎很幼稚,很可笑,甚至也可以說是不合情也不合理,但作為教師應當給予包容,并及時肯定與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點滴進步和創新,以樹立其想象、創新的信心,保持學生積極動腦的熱情。給學生插上創造的翅膀,給他們廣闊馳騁想象的空間,引導他們從多角度看問題、想問題,養成求異和創新的思維習慣。同時把想象和口語表達有機的結合起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師恰到好處地挖掘課文語言的拓展點,放飛學生思維,拓寬學生心靈的空間,彰顯學生個性的亮點,使學生的生命潛能得到充分的開掘。
案例三:
如何能借助文本使教師、學生、文本三者間達到一種彼此交融,互動生情的的境界呢?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
師:同學們,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在詩人的眼里卻有著不同的情思。你們看這每一句詩里都鑲嵌著一輪明月,他們在借月亮訴說著什么呢?請同學們說一說每一句詩里詩人抒發了怎樣的感情呢?
生 1:我從“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看出詩人半夜醒來,獨自一人對著月亮的那種孤苦的思鄉之情。
生 2:我從“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這句詩看出詩人小時候特別的天真、有趣,竟然把天上的月亮當作白玉盤子。
生 3:我從“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這句詩中的“愁”字,感到詩人非常的愁,好像在愁一件事情,月亮都落下去了,他還睡不著覺。
生 4:“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是詩人蘇軾在中秋的夜晚寫給他弟弟蘇轍的詞。讀了這句詩,我體會出作者在中秋月圓之時對他弟弟的思念之情。
反思:活用文本,感受情感之美
課文是情感信息的載體,每一篇好的文章,都充盈著作者的情感,奔涌著作者的思潮,在一字一句之間,情感被滲透,被傳達,被傾訴。劉勰云:“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要真正讓學生學懂、學好一篇文章,就必須牢牢抓住文中的情感因素,通過對字詞句的品讀,與作者、與文本中的各種人物進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靈對話,引發學生的內在體驗,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愉悅性情,陶冶情操,培養健康的心靈和完美的個性。
“情動于衷,而言于外”。教學時關鍵是要觸動學生的情感區域,學生的情感方能自由流淌,自然傾瀉。如何能借助文本使教師、學生、文本三者間達到一種彼此交融,互動生情的的境界呢?在這個案例中,通過學生品讀關于月亮的詩句,讓學生走進文本,置身于文本之中,與文本進行交流,學生自然融入到美妙的詩情畫意之中,這樣學生的情感在心靈與詩句的對話中滋生。作者的情感、教師的情感、與學生的情感,通過文本而產生共振共鳴。這時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同一個月亮,不同的心境,表達了作者不同的情感。
蘇教版語文第十冊課文《望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5
吉首市馬頸坳中心完小 黃勛(13574379273)
《望月》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趙麗宏的作品。課文是一篇散文,寫的是舅甥倆在望月中愉快交談。背景是“夜深人靜”的月夜在行進的江輪甲板上,靜謐的月色,頗增幾分童話色彩。按照文本的教學要求,重點是感受望月的樂趣及小外甥的聰明好學、想象力豐富。
通過我對文本的研讀,我自行將教學的重點定為感悟事物以心,萬物皆有情。在教學設計中,我將文本分為三大部分:“我”眼中的月、詩人眼中的月、小外甥眼中的月。從這三部分展開教學。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我提出問題:“這篇課文分別寫了那些人眼中的月?”在學生的回答中,只注意了“我”和小外甥。那我就按照學生的理解先來學習“我”眼中的月。在我的朗讀中,讓學生靜靜品味今晚江上的月光。我提出:假如用一個詞來形容今晚江上的月光,你會用上哪一個詞?這樣深入進行教學。如此美妙的月夜,當然不能讓“我”獨享,小外甥也來了。這時舅甥倆在干嗎?(斗詩)由此引出詩人眼中的月是怎樣的。在此讓學生從古詩中讀出詩人的情與愁。這時教學的重點。用時達二十分鐘左右。接下去,最后過渡到小外甥眼中的月的教學。到了這個環節,我提問:“課文分別寫到哪些人眼中的月?”學生就能弄懂了課文寫了“我”、詩人、小外甥他們眼中的月。那么這三類人眼中的月是不是都是一樣的?[不一樣。“我”眼中的月寧靜、安詳、朦朧。詩人卻是充滿了思鄉離愁、憤懣現實。而小外甥眼中的月卻和孩子一樣調皮有趣。]及時指出:月亮本是一個自然存在的天體,無所謂有感情。但是人是有血有肉的,你有一顆怎樣的心,就有一輪怎樣的月。眼中的月,就是人心中的月。這就是以心觀物,萬物皆有情。從這里引導學生領悟人們對秋寒的菊、冬雪的梅的思想感情同樣源自“以心觀物,萬物皆有情”。
縱觀整個文本的教學,我上的最吃力的是第二部分“詩人眼中的月”。第一、有學生根本不明白詩句的意思,就談不上去體會詩人的哀愁。第二有學生盡管明白詩句的意思,但是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愁卻讀不懂看不穿。總之,學生與詩人的感情達不到共鳴。二十分鐘的教學艱難得很,學生氣氛沉悶。我知道就這一段的教學是失敗了。同樣是古詩,為什么《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得輕松自在,而對于描寫關于月圓月缺的離愁別恨古詩卻教得沉重。我想除了上述總結的兩點原因外,學生年紀小,實際生活內容貧乏,對于世界認知的情感悟性偏低,尤其是他們作為孩子,內心世界中幾乎缺乏細微的情愫。故而,難以理解人的復雜的內心世界。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此我想,作為語文老師不應該“語文”而已,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用他們純真、空白的兒童心靈去感悟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激發他們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體味人類感情的真善美,促進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這也是語文新課標對于語文教師的要求。
怎樣解決類似今天教學中遇到的難題,我打算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在課堂里注重拓展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利用現有的現代教學手段,從各藝術領域拓寬學生的眼界,培養學生感悟世界的能力。例如:觀看一些經典影視劇、話劇、歌舞等,從中領悟藝術作品中包含的主題思想。第三、加大寫作能力的培養,每周要求學生必寫一篇作文,而且作文自由命題、不拘題材,只要求寫真話,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切記杜絕假話、空話、大話。本期課外閱讀的資料:一、電影《泰坦尼克號》,重點感悟自由、平等、盡職、無畏、堅韌;電影《閃閃的紅星》和《長征》,體會艱苦中的革命意志,樂觀的革命精神;科教片《自然》第一部,明白蘊含的科學知識,了解解說的布局謀篇。這部分的閱讀材料安排在五月完成。二、欣賞宋祖英《金色大廳——維也納演唱會》,初步感悟民族音樂的美;結合語文教學,學習歌曲《長征組歌•四渡赤水》、《紅軍不怕遠征難》、《為了誰》和《一個真實的故事》,讓學生明白音樂創作和文學創作同樣來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美是藝術家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關鍵就在于發現。這部分內容安排在六月完成。
那就試著去做吧,及時反思,找出對策。
蘇教版語文第十冊課文《望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6
【設計理念】
《望月》是蘇教版第十冊第七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是一篇構思獨特、感情真摯的散文詩,文章語言雋永、意境優美、生動有趣,使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躍然紙上。教學過程中,以品讀為主線,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立足點,以商討為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理念,重視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統一生成,抓住課文的留白點,充實更多的語文教學資源。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激發他們熱愛文學的興趣,萌生探求文學殿堂的欲望,讓追求真善美、熱愛語文的“月光”真正灑進每個孩子的心田。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課文的學習,掌握根據不同結構的段落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
4.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憑借課文語言文字,感受望月的樂趣。
5.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重點、難點】
1.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過朗讀訓練,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切入點】望月的樂趣在哪里?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喜歡月亮嗎?為什么?我們的先輩們曾經在詩歌中表達了月亮無限的熱愛和贊美。大家知道哪些有關月亮的詩句?誰背誦給同學們聽聽呢?
2.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有關月亮的課文,文中也有不少描寫月亮的詩句,請同學們仔細讀課文。
3.出示課題 24、望月(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自學要求: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2)自由輕聲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語,結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詞語。
(3)再讀課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問題。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檢查詞語讀音,提示注意點。
3.學生質疑,理解部分詞義:
對學生提出的一些問題,能解決的隨堂解決,不能解決的放到下節課。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是不是僅僅寫月亮的?除了寫賞月外還寫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指導學生給課文分段.提示:課文哪些段落寫賞月,哪些寫背詩句?
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賞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獨自一人在甲板上展開了幻想的翅膀。
四、布置作業
第 二 課 時
一、復習導入。
1.這篇課文寫的是誰?(板書:“我”和小外甥)
2.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獨自一個在江輪甲板上賞月,看到的月光照耀下江上景色是怎樣的呢?(板書:賞月)
二、品讀課文,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一)品讀第一段
1.自由朗讀課文第一段。
2.學生交流。引導學生說出:作者描寫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們面前展示了一幅動人的圖畫。板書:月下江景 美麗如畫
3.學生思考:作者描繪的圖畫上有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是什么樣子的?
4.出示圖畫,請同學們看看,是不是你們腦海中浮現的畫面。
師范讀,學生邊看圖,邊聽,感受圖畫的整體意蘊。
5.讓學生回憶課文,嘗試背誦。
(二)品讀第二、三段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思考:你覺得小外甥是個怎樣的孩子?
學生交流后板書:聰明好學 愛幻想
1.品讀第二段
(1)學生自由讀課文。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外甥的聰明好學、愛幻想的特點?
學生自由讀后交流。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調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頭凝望著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師質疑:月亮怎么會把小外甥叫醒呢?
(3)分角色朗讀課文。
(4)了解詩句的意思。指名學生解釋、教師點撥理解。
(5)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月亮的詩句嗎?(學生自由背詩后指名回答,師出示搜集的有關詩句進行補充,學生選擇其中的感興趣的1、2句讀讀、背背)
(6)出示句子: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
(7)學生反復朗讀,體會句意,體會意境。
學習了第二段課文,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2.品讀第三段
(1)過渡:
他的聰明好學還體現在哪里?愛幻想又體現在哪里?讓我們來繼續學習課文。
(2)學生自由讀課文。討論交流。
出示句子1:“像眼睛,天的眼睛。”“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閉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睜開,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大一次……”
(3)繼續讀課文,重點讀讀描寫小外甥說話時的動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①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兩個烏黑的瞳仁里,一個又一個亮晶晶的小月亮閃閃發光。
②……小外甥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③他繪聲繪色地說著,仿佛在講一個現成的童話故事。
圈出你認為應該重讀的詞語,有感情地朗讀,細細品讀。
學生交流感受。引導學生說出:小外甥活潑可愛,天真好奇,愛幻想,而且善于幻想,頭腦里裝滿了奇妙有趣的東西。
(4)分角色朗讀這一段。
(三)、品讀第四段
1.齊讀課文。
2.啟發談話: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開了幻想的翅膀。你們想不想隨著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先請你閉上眼睛。
三、聽師范讀,展開想象
1.師范讀整篇文章,學生閉目靜聽,感受文章的整體意韻美。
2.啟發學生幻想。
現在,你就是作者,甲板上只留下你一個人。你久久地凝視著月亮消失的地方。你想到了星星,想到了太陽,想到了彩虹,想到了風雨……請你展開幻想的翅膀,在廣大的天空中盡情地飛呀,飛……
(學生閉目遐思、幻想。)
3.引導學生把幻想的東西說出來。
四、指導背誦課文。
1.根據課文的思路理清敘述順序。
2.逐段進行指導背誦,學生選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五、舉行賽詩會。
1.四人小組內先背誦,推薦一位在班級里比賽。
2.每組一位代表上臺朗誦。
(推薦學生代表四位作為評委。)
3.總結賽詩情況,宣布優秀選手。
六、布置作業。
每人回去搜集三首與月亮有關的古詩,進行摘抄。
板書:
24、望月
月下江景 美麗如畫
比背詩句 聰明好學 夜中望月
聰明好學 愛幻想 樂趣無窮
獨坐甲板 展開幻想
教學感悟:
本課的教學設計有以下特色:
1.為朗讀為主線,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的能力。
2.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立足點,以商討為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理念,重視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統一生成。
3.注重學生語言積累,培養語感能力。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望月》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從書面語言中獲取信息,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引導學生探究性、創造性地感受、理解、評價、鑒賞文本。在對話中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成長。
蘇教版語文第十冊課文《望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7
作者:橫林實驗小學 蔡小玉
教學目標 :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文中有關詩句。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為小外甥的聰明好學、富于幻想而感到自豪,對祖國的未來充滿希望;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
一、復習導入 。
1、這篇課文寫的是什么?(板書:“我”小外甥)
2、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獨自一個在江輪甲板上賞月,看到的月光照耀下江上景色是怎樣的呢?(板書:賞月)
3、出示“月夜江上美景圖”。學生看圖后,出示第2自然段文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講讀課文第二段。
過渡:正當“我”盡情地欣賞著“月夜江上美景”的時候,小外甥也來賞月了。仔細閱讀課文的第二段,想一想,“我”與小外甥在賞月的過程中交談了什么呢?(板書:交談)
1、默讀,思考。
2、檢查、交流,小結,板書:頌月、論月。
3、講讀5—12自然段。
過渡:“我”和小外甥是怎么“我一句你一句”地對背誦頌月古詩的?
(1)同桌分角色朗讀。并想一想,他們對背了幾次,每一次對背的詩句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聯系呢?
(2)分角色對背古詩。討論交流上述問題。(三次,每一組詩的作者教師都是明知故問,第二組都是表達思鄉之情的,第三組都是寫在江上看月亮。)
(3)小結。
(4)多媒體出示情景,學生背誦。
(5)想一想,讀了“我”和小外甥對背古詩的情景,你們體會到了什么?(對背詩不是隨隨便便的,你背的詩還得跟我背的詩有一定的聯系呢!小外甥自信、聰明、機靈,“我”真不愧是一位大作家。)
(6)指名表演背誦。
6、講讀14—20自然段。
過渡:小外甥不僅向“我”挑戰,對背誦月的古詩,而且問“我”“月亮像什么?”
(1)指名朗讀。思考:“我”有沒有直接回答小外甥的問題?為什么?
(2)檢查交流。
(3)自讀,思考:小外甥把月亮比作什么?劃出有關的句子。
(4)出示句子,指名朗讀,要求“繪聲繪色”地敘述。
(5)小結。
三、講讀第三段。
過渡:“我”和小外甥在月光下進行交談,交談了多長的時間,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結束的?
1、范讀。
2、交流。
3、指名朗讀。
四、總結深究課文。
1、作者寫小外甥主動向“我”挑戰,對背頌月古詩,問“我”“月亮像什么”。想向我們說明什么呢?
2、質疑賞析。你讀了這篇課文后,認為還有什么問題值得研究的?
3、提示總結。
古詩是我國優秀民族文化中的瑰寶!多讀、多背、多想,不僅能陶冶人的性情,更能啟迪人的智慧,開發人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創新思維能力一種。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期盼更多富有創新力的人才呀!
“我”獨自一人站在甲板上也展開了幻想的翅膀。“我”會幻想些什么?(從小外甥的身上,他看到了祖國的未來,是充滿希望的。)
這篇課文寫的景很美,寫的小外甥很可愛,告訴我們的道理是深遠的。整篇課文的語言是那么優美的。
五、作業 。
1、背誦課文。
2、搜集并背誦寫有關山(或水)的古詩,看誰背得多。
附板書:
“我” 小外甥
賞月
望月 頌月 聰明好學
交談
論月 愛幻想
簡評:
著名的文學家、語言學家夏沔尊先生在二十年代就提出,要多讀高級文藝作品,尤其是青少年學生。他說,高級文藝作品宛如“貞嫻的淑女”,低級文藝作品就像“媚惑的娼婦”。高級的文藝作品,給讀者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間,會“智者見智,仁者見仁”。
《望月》是著名的作家趙麗宏的散文。文章中描寫的“月下江景”是非常美麗的,介紹的他的小外甥是十分可愛的。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是深遠的,語言是雋永的。應該說,這篇文章是一篇高級的文藝作品,在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中是一篇比較好的課文。我反對把“短、淺、白”的文章,作為課文。
散文、小說等文學作品,在小學語文課本中,都當作記敘文來教。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在弄清楚記敘文的“六要素”,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激發他們熱愛文學的興趣,萌生探求文學殿堂的欲望。這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需要研究的一個課題。每個語文老師都要有戰略的眼光,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蔡小玉老師選擇《望月》,上了一堂研究課。她是有膽量的,上課也是成功的。我揣摩她教學的指導思想,概括為六個字:低起點,巧引導。也就是放低教學的要求,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引導。能引則引,逐步提高學習的要求。我認為,她確定的指導思想是正確的。在具體的教學中,她采取了三條措施:
1、合理地安排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安排是否合理,是取得教學成功的關鍵。她安排教學過程 :一是遵循作者的思路。引導學生弄清事情的情節——“我”在江輪的甲板上望月,與小外甥交談(對背頌月古詩、討論月亮像什么)、“我”一人在甲板上展開了幻想的翅膀。二是遵循學生閱讀的規律。引導他們先理解內容,再理解內在的意思。如第二段,先找出文中“我”與小外甥“交談”什么,再思考:可看出小外甥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三是遵循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由易到難,先理解一般內容,再提出更較高的學習要求。
2、努力地創設課文情境。什么是情境?指作者在文中所描寫的人、景、物和當時當場的氣氛。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入境始覺親”。只有親臨其“境”,才能真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與作者產生共鳴。“我”在甲板上賞月時的情境,是恬靜的,他的心情是愉悅的。小外甥與“我”“我一句你一句”地對背頌月古詩的情境,是緊張而生動的。小外甥是自信的,“我”是沉著而自豪的。小外甥敘述“月亮像什么”時的情境,是生動有趣的。“我”的心情由自豪變為“佩服”了。“我”一人幻想的情境,是清幽的,心情是深遠的。她正確地把握了課文中的一個個情境,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媒體、分角色朗讀、想象和語言描繪等手段,生動地再現了這幾個情境,有效地幫助學生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耐心地引導品讀體會。文學作品的內含是很豐富的,是通過描寫境界、塑造形象來陶冶、感染讀者的。閱讀文學作品,一定要細細品讀語言,領悟準確、鮮明、生動的特點,同時要感悟作品所塑像的形象。讀者對形象的感悟越深,作品的價值就越大。因此,她在教學中耐心地引導學生品讀小外甥與“我”對的詩句時,辨析每次對背詩句的“同”、“異”,理解小外甥出“對”的角度,感悟小外甥的“機靈”。在誦讀小外甥想象月亮的句段時,感悟他的膽識——把天空當作人,把月亮當作他的眼睛。在品讀我“展開幻想的翅膀……”時,啟發學生想象、討論。這里的引導還不到位,如學生能想到:他希望祖國的下一代,都能像小外甥那樣:聰明好學、愛幻想。那么,“我”的形象就高大了,文章的含義也就更大了。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堂課中,也有一些值得討論的問題,但瑕不掩瑜。這是我聽到的最滿意的一堂課。就教學而言,我希望大家多上課,多思考。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教學機智,生成新的教學目標 ,減少失誤。
(《望月》由蔡小玉老師在區進修學校舉辦的審報小學高級教師培訓班上執教,徐偉健簡評。)
蘇教版語文第十冊課文《望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8
(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并隨課文理解詞語意思。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二兩段。
3、品讀第二自然段,感受課文描繪的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擰能湖都城送,并能熟讀成誦。
3、引導學生搜集、拓展相關的閱讀內容,反復欣賞、評析,培養語感,積累語言。
教學重點、難點::引導學生體會欣賞第二自然段描寫月光的句子。
教學準備:月下江景圖
教學設計:
一、情景導入
這堂課陳老師要和大家一起來——望月。
1、(出示課件)現在,夜幕已經降臨,看,一輪明月升起來了!請你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答)
2、2、小結導入:望著同一輪明月,同學們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望月》,(板書:望月) 看看文中是說誰在望月?他們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感知大意
1、請大家打開課本,朗讀課文,完成以下要求:
(1)思考:文中是說誰在望月?他們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讀準生字詞,讀通課文。
提示:文中的省略號
2、交流討論:
3、(1)文中是說誰在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相機解釋:小外甥
提問:文中誰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認為他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2)同學們初讀課文,讀懂的真多,大家有沒有把生字詞讀準、課文讀通呢?(屏幕出示生字詞)
閃爍 光斑 沐浴 瞳仁
比喻 云絮 封鎖 呵欠
①一生領讀,其余跟讀,及時糾正、鼓勵
②文中哪些句子、段落你覺得較難讀,提出來大家一起練練
3、總結:初讀課文,同學們真認真,但要真正讀懂一篇課文,還要對其中的內容細細地體會。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品味作者眼中的月亮。
三、精讀課文
(一)感受月色美
1、聽朗讀,說說你能感受到什么。
2、學生交流:(引導說出月下江景太美了,就像一幅畫)
3、大家的悟性真高!在閱讀寫景文章時,在頭腦中形成畫面很重要,這是一種很好的閱讀方法啊!你們一下子做到了,好樣的!
如果我想把這幅畫畫下來,告訴我,畫什么景物,這些景物分別有什么特點。
4、交流:
5、聽了同學們的描述,大概是這樣一幅畫吧,(出示課件)請你再欣賞一下加深印象。(錄音朗讀課文)
6、好,我們也來有感情的朗讀一遍,盡量記住這段美景。
(二)賞讀經典美文
1、過渡:剛才我們猶如欣賞了一幅月下美景圖。對于月下美景,許多大文學家都描繪過它,贊美過它。老師特別喜歡朱自清筆下的月色,現在推薦給你。
大屏幕出示,一生朗讀: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朱自清:《荷塘月色》
2、師簡述對荷塘月色的喜愛和感受。
在朱自清的筆下,月光如水,靜影沉壁,葉子和花都被月光籠罩著,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特別是“靜靜的、薄薄的、淡淡的”這一連串疊詞的運用,使月色中的荷塘如夢如幻,幽雅恬靜,我們讀起來,也特別有韻味。
3、學生集體朗讀。
(三)積累運用語言
1、(多媒體出示美麗月色圖):欣賞了寫月亮的美文,你能否把平時親眼所見的月下美景也來描繪一下呢?實在想不出來,請你贊美這幅畫中的月亮。可以寫關于月亮的一、二個好詞,可以寫一、二句話或一段話,今天學到的詞或句可以用進去。
2、交流欣賞。
(對學生寫的內容,老師應盡量從積極的角度給予鼓勵和贊美,升華學生的情感,培養寫作能力。)
四、小結:
今天,我們主要欣賞了作者眼中的美麗月色。下節課,我們一起欣賞小外甥眼中的月亮。
五、作業
1、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完成習字冊
①班 “王”字最后一筆為“提”,“文”最后一筆為“點”。
②絮下半部分不能多一撇寫成“系”。
③欠獨體字,筆畫少,應擺正位子,筆畫要舒展。
板書設計
望月
“我” 月下美景
背誦古詩
小外甥
想象月亮
蘇教版語文第十冊課文《望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9
《望月》是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十冊中的一篇課文,語言雋永,思想深邃,是一篇構思獨特、感情真摯的散文詩,文章主要寫“我”在甲板上欣賞月亮時,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以及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像。
《望月》教學實錄
教學過程: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將學習現代著名作家趙麗宏寫的一篇課文題目是《望月》,一起讀課題。(生聲音響亮)
師:這樣讀課題,老師感覺這月亮也太刺眼了吧?好好想想,你平時望見的月亮是怎樣的?想好了誰來再讀一讀課題
生讀(聲音柔和多了)
師:對了,這才是月亮的聲音,月亮的感覺!(出示:江月圖)看,有月的夜空是多么的寧靜而優美,望著畫中的月兒在想象中沐浴著它的清輝,讓我們一起輕輕的讀課題!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將走進這一片江上月色,請同學們把書打開,老師先來了解同學們的讀書情況。(指名學生讀課文隨時幫助學生正音,并指導讀好文中的詩句)
師:同學們預習課文的時候你有沒有發現,在這篇課文中分別寫到了哪些人眼中的月?
板書:“我”詩人小外甥
師:我眼中望見的月是怎樣的?我們先來欣賞,讀讀。
cia出示文中第二自然段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課堂聲音比較的嘈雜)
師:看來,聲音這樣嘈雜的讀,是很難欣賞到真正的月色,這是一段優美的文字,要能靜靜的品味才會讓人動心動情,讓我們在書上靜靜的讀一讀這段我眼中望見的月色,邊讀邊想,從文字里想像出一片月色,慢慢欣賞!
學生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師:如果讀了讓你心動的句子心動的詞,應該及時畫下來,再細細的品味,或許這些詞句會領著你觸摸到作者藏在文字里的那些微妙的情思。
師:讀書有時就得這樣靜下心來品味,想想,假如用一個詞來形容今晚這江上的月光,你會用上哪一個詞?
生:我會用上“優美”,優美的月光。
師:美的就像一幅畫!我們都感覺到了。
生:我會用上“朦朧”,朦朧的月光。
生:我會用上“寧靜”,寧靜的月光
師:你從哪感覺到寧靜的?讀出來
生:(讀)在江兩岸,;蘆蕩、樹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處隱隱約約地伸展著,起伏著。
師:是不是沒有一點聲音呢?你聽(讀)江面被照亮了,流動的江水中,有千點萬點晶瑩閃爍的光斑在跳動。聽到了什么聲音?
生:流水的聲音。
師:有了流水的聲音,還能用上“寧靜”嗎?
學生有的說可以,有的說不可以
生:我認為也是可以的,正因為周圍很寧靜所以才會聽到流水的聲音。
師:對呀,聲音有的時候更能襯托出寧靜。還記得《推敲》那篇課文嗎?“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敲”是有聲音的,而“推”是無聲的,但“敲”卻比“推”更顯得寧靜!
生:我用上“安詳”,安詳的月光。文中說“月亮出來了,安詳地吐灑著它的清輝。”
師:“安詳”可是個讓人心動的詞,它本是形容人的神情的詞,一種溫情,從容的神情,用在月亮的身上,讓我們感覺到什么呢?
生:我感覺月亮仿佛也有了生命,有了溫情。
生:我感覺月亮仿佛也像母親一樣讓人親切,溫暖!
師:多好的感覺,這就是作者藏在文字里的一處微妙而美好的情思!
師:你看,從這段優美的文字里,我們品味出今晚的月光在我的眼里是寧靜的,安詳的,朦朧的,這是多好的感覺呀!這段動心動情的文字,你覺的最適合咱們班誰來讀?
生:我推薦紀玉玲讀,因為她的聲音柔和,有月光的感覺。(笑)
師:大家想聽嗎?我也想!老師為你配上音樂。
生讀,聲音動聽優美。
師:還有誰自己推薦自己的?
一生舉起了手,師走到該生旁鼓勵說:把你的名字響亮的告訴大家!
生:王義成!
師:好好讀,老師也為你配上音樂。
生讀抑揚頓挫聲音響亮。
師:同學們聽出來了嗎,如果說紀玉玲同學的聲音里,月光是柔和的,寧靜的,那王義成同學的月光卻是皎潔的,安詳的,其實這段文字適合每一個同學讀,只要有所感,有所悟,你的聲音里就會有一片獨特的月光。沐浴在這明月的清輝下,作者今晚是睡不著覺的,而今夜難眠的不只是我一個人,還有誰呀?
生:小外甥
師:誰來讀一讀我與小外甥比賽背詩的對話?
生讀課文5-12自然段
cia出示文中的詩句: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野曠天底樹,江清月近人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師:你看這每一句詩詞里,都鑲嵌著一輪明月,詩人最是多愁善感,在有月的夜晚,詩人也是睡不著覺的,詩人借月在訴說著什么呢?你能從上面的詩詞中看出來嗎?
生:我從“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看出詩人望月思念著故鄉。
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望著他鄉的月,離鄉的游子怎能不想起故鄉的月,故鄉得人!
生:我從“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看出詩人小時候特別的天真,有趣。
生:“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我看出詩人特別的愁,詩中有“對愁眠”。
師:憂愁的夜晚,憂愁的詩人,這漫漫長夜該怎樣的熬到天明呀!
生:“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是詩人蘇軾在中秋的夜晚寫給他弟弟蘇轍的詞,我看出詩人思念著他的弟弟。
師:思念卻不能見,詩人把酒問青天,青天能回答詩人嗎?
生:不會。
師:寒夜無語空凄切,而舉杯消愁愁更愁!
生:“野曠天底樹,江清月近人”我看到詩人望著水中的明月,也在默默品味著孤獨與憂愁。
師: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可在詩人的眼里卻有著不同的情思,你看,她有時是詩人孤獨惆悵的哀思,有時又化作一片美麗的鄉愁,有時又變成詩人的天真與童趣,有時又是詩人郁郁不得志的人生感嘆!月,在詩人的眼里是多情的,奇妙的。我們來一起有感情的吟誦這些多情的詩,多情的月!
師:有月的詩多如繁星,我們也來學著比賽背有月的詩,好嗎?
生: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語氣較平淡)
師:在這一首詩中,詩人眼中的月是苦悶,孤獨,憤怒的,背誦時要吟誦出詩人的情,詩人的淚,詩人的恨!你再來吟誦一遍
生:(動情的)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師:對,這才像詩人眼中的月。老師為同學們配上音樂,你聽(音樂《春江花月夜》)
生:森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生: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師: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生: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生: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
師:看來,多情的詩人在有月的夜晚個個都失眠了,要不然怎么會有這么多有月的詩在人間傳誦。月光下吟誦有月的詩,有時能使我們沉醉在一種清幽曠遠的氣氛中。不過現在我們還是回到江輪的甲板上,看看,在小外甥的眼里月又是怎樣的?誰來讀一讀
生讀課文15-18自然段
cia出示:小外甥想了一會兒,說:“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閉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睜開,每個月都要圓圓的睜大一次……”
師:這可是小外甥繪聲繪色的說的,水也來繪聲繪色的讀一讀
生讀語氣中有了趣味
師:挺像的,如果表情再調皮些更有趣味了!
師:你看,這小外甥眼里的月與“我”眼中的月,詩人眼中的月可就大不一樣了,小外甥眼里的月讓我們感覺到什么?
生:特別的有趣。
生:也像一個調皮的孩子。
師:是呀,就像一個現成的童話故事,不過你好好再讀讀,發現了沒有,它也像一首詩,一首童話般的兒童詩!(生讀)
師:你看老師不該一個字,只要把這句話重新編排一下,就是一首詩
cia出示:
這是
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歡
看我們的大地
所以
每一次閉上了
又忍不住
偷偷睜開
每個月都要
圓圓的
睜大一次
……
學生在配樂聲中有感情的吟誦這首兒童詩。
師:我們也和小外甥一樣的年齡,一樣的調皮可愛,一樣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讓我們也插上幻想的翅膀,可以靜靜的想一想,也可以試著寫一寫?
生:月亮像小嘴,生氣了就抿著不說話,高興了就老是張著嘴笑個不停。
生:月亮像媽媽做的甜餅,小朋友每天都咬上一口
師:吃得也太慢了,一個月才咬完呀!(生笑)
生:月亮像媽媽,每天都要照看著她的孩子,滿天的星星。
師:都辛苦呀,你看,每個月月亮媽媽都累彎了腰,但累著也是高興的,所以呀,我們常常看到媽媽圓圓的笑臉!
生:月亮像調皮的孩子,一會兒爬上樹梢,一會兒有滾進草叢中不見了。
師:悄悄告訴我月亮在草叢中干什么呢?
生:捉蛐蛐
生:捉迷藏呢!(笑)
…
師:你看,月亮在我們的眼里也和小外甥一樣多趣,多變,而在作家的眼里卻是多姿,多彩,在詩人的眼里又是多情,多愁的,為什么同是天上的一輪明月,一落在人間,落在人的眼睛里,為什么就不一樣呢
生:可能,每個人的心情不一樣,望見的月亮也就不一樣了。
師:是呀,月兒本無情。情在人心間,你有一顆怎樣的心,就有一輪怎樣的月,眼中的月,就是人們心中的月呀!這就是(板書):以心觀物,萬物皆有情。
關于"月"的詩句:
好山好水看不夠,馬蹄催趁月明歸。——岳飛《池州翠微亭》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子夜吳歌(三)秋歌》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李白《軍行》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潛《歸田園居》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盧綸《塞下曲》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李賀《馬詩》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境未磨。——劉禹錫《望洞庭》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
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日》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掛在碧霄邊。——繆氏子《賦新月》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戴叔倫《蘭溪棹歌》
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李白《月下獨酌》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 建《十五夜望月》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月夜》 劉方平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夜憶舍弟》 (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望月懷遠》 (張九齡)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霜月》 (李商隱)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中秋月》(蘇軾
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 劉禹錫)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朱自清:《荷塘月色》
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
——《月光曲》
靜美的月亮,自然是母親了。我半夜醒來,睜眼看見她,高高的在天上,如同俯著看我,我就欣慰,我又安穩的在她的愛光中睡去。
——冰心《寄小讀者·通訊十二》
蘇教版語文第十冊課文《望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0
《望月》教學設計及反思
張家港市后塍小學 王麗
一、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1、俗話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可是今天的月亮卻是十七圓,昨天晚上你觀察到的月亮是什么樣子的呢?
2、是呀,古今中外多少人被這月光深深吸引,這節課讓我們跟隨著名作家趙麗宏一起來到甲板上,好好賞賞這江上的月亮。出示課題:望月
3、來,一齊美美地讀一讀課題。(讀不好,深情地讀)
二、自主探究,研讀課文
1、下面請同學們輕聲讀第1、2小節,看看作者眼中的月亮是怎樣的?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月亮很美。
師:那么你從哪些詞語或句子感受到月亮的美?
生:美在安詳(指名讀)
師: “安詳”一般形容什么?(小孩靜靜地睡著,特別安詳)(老人在陽光下閑適地坐著,給人的感覺特別安詳,而這里,把月光比作可愛的小孩,比作慈祥的老人,這份安詳,你能讀出來嗎?)我再請一個同學來讀一讀。(聽了你的朗讀,我仿佛又感受到月亮就如同一位溫柔、無私的母親一樣,把清輝灑向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這份博愛,你能讀出來嗎?)
師:我們一起來讀。
師:你還能從哪些詞語或句子感受到月亮的美?
(2)“月光灑落在……千點萬點晶瑩閃爍的光斑在跳動”
師:你能把你的感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
生讀。
師:我聽出來了,你讀的時候特別關注了“千點萬點”“晶瑩閃爍”讓我們感覺到了被月光照亮的江面,流動的江水中,有千點萬點晶瑩閃爍的光斑在跳動的美感,我們一起來感受。(齊讀)
(3)“江兩岸……鍍上了一層銀色的花邊……”
師:你能把“隱隱約約”品一品嗎?
師:是呀,月亮往往帶給人朦朦朧朧的美感,這里有一個“鍍”字吸引了王老師的眼球,你覺得這個“鍍”字用在這妙在何處?(妙在這個“鍍”字突出了月光均勻地灑在物體上而且還能閃閃反光)
師:是呀,月亮像裝飾品一樣,吐灑著它的清輝,為大地鍍上了一層銀色的花邊,讓我們連起來讀好這兩句話。
師:這里有個省略號,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省略了……(被月光照射下的美景)
師:是呀作者用一個省略號給我們留下了無限想象的空間,這段文字帶給我們這么多美的感受,誰能完整地把這段文字美美地讀王老師給你配上音樂。
師:相信你的朗讀讓我們在座的各位仿佛身臨其境,這么美的文字愿意把它記下來嗎?我們一起來,師引讀。
三、感受詩中的月景
1、過渡:剛才我們一起去領略了作者眼中的月亮,讓我們接下來讀3-12小節,思考一下這一部分寫的是什么中的月。(板書)
(學生朗讀)
師:讀懂了嗎?
生:懂了。
師:我們暫不討論這個問題。先找同學來分角色讀讀“對詩”這一部分。
師:這兩位同學讀得不錯。可是文中是背詩呀,我們這兩位同學是在背嗎?
生:不是的。是在讀詩。
師:給同學們兩分鐘時間,能不能把這六句詩背下來,進行對詩。
生試背。
師:可以了嗎?誰愿意來挑戰一下自己?
師:兩位同學能對詩了。可是文中是像我們這兩位同學這樣嗎?比如說位置、表情、語氣。誰再來。我給你們配上音樂。
師:對得不錯,下面哪位同學愿意和老師來對。
師:好,我們一起來吧。
師:是不是就這幾句呢?(不是)從哪看出?(省略號)除了省略號還有哪一句話告訴我們,聯系上下文。
“寫月亮的詩多如繁星,他眼睛一眨就是一句。”那么此時此刻,你覺得小男孩是個怎樣的人?(聰明好學)
師:是呀,同學們都像小外甥一樣聰明好學。我們來接著對下去,男生做舅舅,女生做小外甥,有個要求注意對詩的語氣。老師給大家配點音樂助興。(放音樂《漁舟唱晚》)
師:看著同學們的表現,我更能理解多如繁星這個詞。課堂是有限的,課后利用班會繼續比拼。
四、展開想象,感悟生活
1、過渡:如果說1、2小節是作者眼中月,這一部分就是(板書:詩中月)詩中有月,月中有詩,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引讀)
師:眼中月使人陶醉,詩中月使人沉醉,其實小外甥心中也藏著一個月亮,板書:心中月他心中的月亮更是神奇。自由讀13~19小節,劃出寫小外甥心中月的句子。
師:誰來讀讀你劃的句子。
(1)“像眼睛,天的眼睛。”小外甥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師:他怎么讀的?(不假思索地讀)不假思索什么意思?請你也來不假思索地讀。
(2)師:那小外甥是怎么來說這雙天的眼睛的呢?(他繪聲繪色地說)
你能理解繪聲繪色嗎?(有感情,說得形象逼真)誰能繪聲繪色地來說。(指名讀)
師:師:讀得真好,把我們帶到了童話的境界中去了。
2、師:天邊那些淡淡的云絮在不知不覺中聚集起來,一會兒月光被云層封鎖了。你知道“月光被云層封鎖”是怎么回事嗎?
師:是呀,月亮沒有了,在小外甥的心中月亮怎么了?
生:“月亮困了,睜不開眼睛了。”
師:月亮在小外甥的心中多么神奇啊,簡直是一個童話故事。月亮很美,作者寫得更美,剛才同學們朗讀得也很美。大作家羅丹曾經說過一句話:“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我們的眼睛來說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發現。比如月亮吧,“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從古至今都是這一個月亮,但是那么多作家、詩人筆下的月亮為什么都不一樣,都那么美呢?今天作業就是:今天回去繼續觀察一下月亮,再觀察一下周圍的景物:樹、人、房屋都是什么樣。你仔細觀察,用心幻想,你的筆下一定會有一篇篇優美的文章誕生。王老師期待著。
教學反思:
為了上這堂課可謂是精心設計,在一開始的教學設計中,思路比較清晰,教師的過渡語言很美,但是卻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課堂上的主角應該是學生這一點。于是在學校有經驗的老教師的指點下,重新設計。
在備課時正逢中秋節,而我要上的課文《望月》也是和月亮有關的。心想何不好好利用大自然賦予的條件呢。根據有關報導,今年的月亮并不像我們常說的“十五的月亮,十六圓”而是十七圓。于是布置讓學生回家仔細觀察月亮,在上課一開始讓學生交流觀察到的月亮的樣子,導入到所要教學的《望月》。
月兒雖美,傳遞了人們的情感,但要讓五年級的學生細細體會也非容易的事,所以我讓學生觀賞美麗的月色圖,以及回想觀察到的月亮的樣子以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句,讓資料為學生理解文本提供幫助。《語文課程標準》中很強調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要重感悟。這就造成一種不良的傾向:學生只是匆匆讀過一遍課文,句子還未讀通,教師就花很多時間讓學生說感悟,往往造成課堂上的“死氣沉沉”。因此,在這堂課的教學中,讓學生先說說初步感受到的,然后進行了層次分明的朗讀、感悟。圍繞學生感受的月亮很美,那么美在哪兒,你從哪些詞語或句子感受到的?讓學生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并讓其他學生學會傾聽,聽出來了是抓住哪個關鍵詞嗎?使學生在對課文達到充分理解的基礎上盡情地把自己的想法釋放出來。這就真正做到了重感悟、抓實效。
在教學詩中月這部分時, 讓學生去體會,去揣摩,去品昧,通過上臺來呈現對人物、對詩句的理解,通過學生當評委,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最后讓男女學生分角色對詩,將學生興趣推向高潮。教師過渡:小外甥和舅舅對了很多關于月亮的詩句,文中一個長長的省略號就是很好的說明,同學們,課前老師讓你們去找關于月亮的詩句,你們找得怎樣了呢?讓學生交流搜集月亮的詩句,能有效地喚醒學生的平時積累,能激活學生平時知識的貯藏,讓學生學以致用,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進一步拓展自己的閱讀儲備,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
在交流想中月這一環節,教學設計是,先由師生朗讀課文,找到描寫小外甥幻想的句子,讀出他說話時的神態、語氣,最后讓學生放飛想象,表達自己對月亮的獨特感受。本以為學生需要引導才能體會,沒想到學生一下子就說,我點擊文字鏈接的圖片,原來圓圓的月亮遠看的確像眼睛,甚至還美美地讀了小外甥的三處想象,真是意想不到的順利啊。在討論你覺得月亮像什么時,學生思索片刻后很快就說出了自己對月亮的幻想--有嫦娥吧,圓圓的月亮像大月餅,云層封鎖月亮像被缺牙的老太太咬了一口……
語文就應是一首詩,語文的活力是詩意,語文的靈魂和生命是詩意,語文的最高境界也是詩意。詩意的語文課堂是自然的,它連著生活的源泉,詩意的語文課堂是夢幻的,它讓人遐想聯翩,詩意的課堂是智慧的,它給以學生以力量。因此,語文課堂需將開發學生潛能,發展學生個性為重點,要不斷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給予學生自由閱讀的時空和發表獨特見解的機會,注重讓學生大膽質疑。另外,還需培養學生閱讀創新能力,大力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注意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的差異性,注意因材施教,鼓勵自主創新。
蘇教版語文第十冊課文《望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1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
3、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亮產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二、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亮產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三、教學準備:
及輔助活動:賽詩會
四、教學過程:
(一)背詩導入,板書揭題
1、同學們知道哪些有關月亮的詩歌?請大家背一背,一人一句。
2、揭題
(二)初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
1、明確:讀通全文,劃出不理解詞句,想清解決。
2、學生讀文,自學字詞
3、指名分段朗讀。
4、詞義質疑:清輝:淡雅清純的光輝。 凝望:出神地看 繪聲繪色:形容敘述、描寫生動逼真。(聯系課文)云絮:絮,像棉絮的東面。淡淡的云朵。 剪影:照人臉或人體輪廓剪紙成形。這里指事物的輪廓。 不假思索:假,借用。用不著想,形容說話,做事迅速。 晶瑩:光亮而透明 隱隱約約:看起來不很清 5、存疑: “詩,和月光一起,沐浴……,……清幽曠遠”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是不是單單寫月亮的?除了寫月亮還寫了什么?
2、指名回答:板書:景比賽想象
3、我們應怎樣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賞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獨身一人在甲板上展開了幻想的翅膀。
(四)課堂練習
1、進行寫字指導甥瞳仁鎖絮幽欠
2、鋼筆描紅、臨寫。
3、寫近義詞 光點凝望驚奇封閉
4、抄詞: 清輝流動封銷不假思索光斑瞳仁 閃爍挑戰剪影繪聲繪色沐浴比喻 云絮呵欠
(五)學習第一段
1、師讀課文,讓學生閉上眼睛用心地聽,仔細想想你的感受是怎樣的?
2、同學們,想不想把這幅畫畫出來?
3、學生細讀課文,思考作者描繪的“圖畫”上有哪些景物以及這些景物是什么樣子的? 交流。景物:月光江面蘆蕩梅林山峰 江面----浮光躍 蘆蕩梅林山峰----鍍上花邊
4、學生當場打開畫筆進行繪畫,其它同學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評議。
5、播放第一段錄音(誦讀),再看看同學畫的圖感受意境。
6、看圖,嘗試背誦。
(六)學習第二段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調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頭凝望著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師質疑:月亮怎么會叫醒人?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和他交談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聰明而又好學體現在哪里? 角色讀5--11節。
4、了解詩句意思。
5、指導讀詩、背詩。
6、教師口述,引入情境,詩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這兩種美妙的東西一起滋潤著 “我們”的心田,使我們天比舒暢,美麗而幽靜,空曠而遼遠的氣氛中。 出示句子: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讓我們清幽曠遠的氣氛中。 反復朗讀,體會意境。
7、小結談話,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 學習了第二段課文,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
(七)學習第三段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提問:這一段寫的是什么?(板書:想象月亮) 小外甥是怎樣想象月亮的?畫出有關句子,連起來說一說。 出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閉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睜開,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開一次……” 你覺得小外甥的想象怎么樣?請聯系你的生活經驗去感受一下。 自由讀句子,指名讀。
3、討論交流。(想象奇特,富有童趣)
4、繼續讀課文,找出描寫小外甥說話時的動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個問題來…… 他瞪大眼睛等我們回答,兩個烏黑的瞳仁里,各有一個這晶晶的小月亮閃閃發光。……小外甥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繪聲給色地說著,仿佛在講一個現成地童話故事。 圈出你認為應重讀的詞,讀,品味。 學生交流感受。
5、分角色讀這一段。
(八)學習第四段。
1、齊讀課文
2、提問:這一段寫什么? (板書:獨坐甲板,展開幻想)
3、啟發談話: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開了幻想的翅膀。你們想不想隨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閉眼。五、聽錄音,展開幻想。 閉眼,現在,你變成了作者,甲板上只留你…… 引導說說幻想中的東西。 六、作業 1、背誦課文 2、賽詩會(課外)
(九)游戲輔助,加深理解。
1、第一個活動:看題目,背古詩。
⑴六個詞語各代表一首古詩,請選手選擇。
⑵依次看題目背古詩,背不出可以朗讀。 [通過看詩題背古詩,檢查了學生對寫月詩的積累情況。]
⑶小結:剛才各組同學都表現不錯,特別是朗讀時很投入,很有感情。
2、不過,剛才的游戲只是個熱身賽,接下來的游戲難度就增加了,但也更有趣了!
3、第二個游戲:給圖畫配古詩。 ⑴每個詞語后面是一幅畫,老師已經給圖畫配上了一首詩,也請同學們根據畫面內容來配一首古詩,看看我們配的古詩是否相同。
⑵依次看圖畫配古詩,并朗讀古詩。 [讓學生根據自己對圖畫內容的理解來繪圖畫,配上適當的古詩,實際檢查了學生對寫月詩的理解情況。]
⑶小結:能給圖畫配上合適的古詩,看來同學們不光會背古詩,而且對古詩還有一定的理解。
4、同學們有沒有發現我們剛才所朗讀的這些詩除了都寫月亮之外,還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板書:幽遠的思念) [通過恬當的小結,揭示了傳統的月亮文學,也達成了教學目標。
5、第三個游戲:唱月亮的歌曲。 月亮在詩人眼中是個寵兒,在其他的藝術家心中也是最為鐘愛的,例如歌曲當中就經常出現月亮。
⑴誰來唱幾句有關于月亮的歌曲?
⑵我們學校合唱隊曾經唱過一首歌叫《月光光》,非常好聽,我們班有好幾個合唱隊員,我們來欣賞一下他們的表演。
⑶請同學們說說聽完后的感覺。
⑷我怎么聽著聽著想睡覺呀?請合唱隊員解釋一下。
⑸小結:怪不得聽著聽著,我好像回到了兒時,躺在搖籃里沉沉睡覺,原來月亮確能引發人無盡的遐想。(板書)
(十)分組合作,借月抒懷。
⒈除了詩、歌曲還有很多種藝術形式可以借月亮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這樣吧,我給大家創造一個機會,學做一回藝術家。
⒉多媒體出示:“現在你是一個藝術家,請你用編歌、寫詩、書法、畫畫、朗誦、寫話等形式通過月亮來表達你的情感。”
⒊學生匯報,說清楚作品是什么?為什么創作這幅作品? [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形成依賴于主體的親身實踐,在寫詩、畫畫、編歌等實踐中,學生把感知、理解、內化的知識轉化為了運用的能力。]
⒋總結全文。 聆聽著同學們的匯報,老師更深刻地感受到月亮是一首恬靜的詩,是一曲委婉的歌,是一幅含蓄的畫,是一段綿長的情,讓我們在《小白船》優美的旋律中,再一次領略一下美麗的月景帶給我們幽遠的思念和無盡的遐想。
五、教學結束:
作業:
《練習冊》P54、二、三) 收集有關山水的古詩,背一背,準備賽詩會。
蘇教版語文第十冊課文《望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2
作者:趙源林 轉貼自:鎮江市句容雙語實驗小學 點擊數:177
《望月》教學設計二
執教者:鎮江市句容雙語實驗小學趙源林
談話導入
1.當當當當當
(聽到這個開場白,我就想笑,想到了唐僧對待悟空,老師仿佛在說:“悟空,你知不知道什么叫‘當當當當當當當’?”當時忍住了,但是事后想想,挺有意思的。)
2.舞臺和我們的教室是一樣的一樣的啊
一、談話導入
1.今天我們要學習當代著名作家趙麗宏的文章《望月》,齊讀課題
2.這樣讀是不是讓月光太亮了,看看這幅圖,想想月亮停留自愛空中的那種感覺,看看,月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3.課前大家都讀了課文,老師想了解一下大家的讀書情況,誰先來讀一讀呢?
(1)指名讀
(2)老師還在不斷地交流
二、新授
1.“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這是誰眼中的月亮,那作者心目中的月亮是什么樣的呢?請大家自己讀讀這段話
(1)屏幕出示,學生讀
聲音這么嘈雜怎么能讀出這種感覺呢?讓我們再讀讀這段文字,如果有讓你心動的詞語,讓我們劃下來,細細地品味,可能讓你知道更多藏在文字的情思。
(這個問題設計得非常好,非常符合新課程標準和第一范文教學要求問題要整的精神,一個問題就帶動了學生全文的朗讀,很用心的設計。)
(2)師生交流
(3)指名讀(配樂)
美文、美讀、有沒有同學自己推薦自己來讀讀這首詩篇的呢?學生自己推薦讀
教師點評:如果讓我們沐浴在這寧靜的月下,那一定是非常美好的感覺,難怪作者晚上不睡覺,到甲板上欣賞美麗的夜色,其實誰不著的不斷有作者,還有我的小外甥,這都是月亮惹的禍
2.誰愿意讀,我和小外甥對詩的那一段話
指名讀
出示:詩文
這些詩都鑲嵌著一輪明月,在詩人的詩文中都有哪些內容,你看到了什么?
師生交流
3.月亮還是那一輪月亮,月在詩人的眼里是非常善于變化的。
(1)有……作用,有……作用等等
(2)齊讀文中帶有月的詩句
(3)有月的詩歌多如繁星,你們還知道哪些帶有月亮的詩歌呢
(4)師生交流
“秦時明月漢時關,……”
指導學生朗讀這首詩,
(5)教師范背:《春江花月夜》配樂,讓我們在這樣動情的音樂聲中好好地頌頌有月的古詩
(6)學生吟誦
3.讓我們在回到甲板上,看看在小外甥的眼睛里,月亮是怎么樣的呢?
(1)學生說:……
(2)表情要是在動人一些就更加繪聲繪色了
(3)小外甥眼中的月亮令人驚訝
(4)老師不改一個字,同樣是一首詩。(把小外甥的文字改成了詩的排列方式)
出示:
月亮像什么
月亮像什么
像眼睛
這是
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歡
看我們的大地
所以
每一次閉上
又忍不住
睜開
每個月
都要圓圓地
睜大一次
(這里又是老師的一大創新,合理地使用教材,不管是否恰當,但是我覺得處理得很好,詩一樣的語言,加上詩一樣的課文,美,真的很美!)
我們都和小外甥一樣,一樣地對生活充滿情趣,月亮在你的心目中像什么呢?
(1)像少女、魔術師、搖籃、
(2)載大家的眼里月亮是多趣的,在作家的眼里,在詩人的眼里是多情多愁的。為什么同樣一輪月亮在不同的人的眼里,為什么就不同了呢?
你有一顆怎樣的心,就有一顆怎樣的月。這就是以心觀物,萬物皆有情。
(老師講了一段讓人聽不懂的話,讓學生難以明白。)
用南京市著名特級教師劉智春老師的話說,聽一位語文和口語功底非常深厚的教師上課,聽課的老師是一種享受不談,對于學生來說,所受到的熏陶也是非常令人難以忘懷的。試想,如果每一位語文教師都具備這樣的素質,用詩一樣的語言,帶領的學生讀書、感悟,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即使有的學生感到疑惑,時間一長,熏陶的作用肯定要在其中顯現。語文教師的魅力就在這里了。老師的評語和點撥似乎都沒有離開過“月”字,一“月”何美,一“師”何能?都體現在濃濃的月色中了。
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搜索!
蘇教版語文第十冊課文《望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3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17
《望月》教學設計四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
3、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亮產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學重點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亮產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賽詩會
[主要板書計劃]:
16 望月
月下江景 美麗如畫
比背詩句 聰明好學
想象月亮 愛幻想
獨坐甲板 展開幻想
[作業設計、安排]
課內:抄詞、寫近義詞、背誦課文、練習冊部分作業
課外:背課文、賽詩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清文章脈絡。
一、背詩導入,板書揭題:
1、同學們知道哪些有關月亮的詩歌?請大家背一背,一人一句。
2、揭題
二、初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
1、明確:讀通全文,劃出不理解詞句,想清解決。
2、學生讀文,自學字詞
3、指名分段朗讀。
4、詞義質疑:
清輝:淡雅清純的光輝。
凝望:出神地看
繪聲繪色:形容敘述、描寫生動逼真。(聯系課文)
云絮:絮,像棉絮的東面。淡淡的云朵。
剪影:照人臉或人體輪廓剪紙成形。這里指事物的輪廓。
不假思索:假,借用。用不著想,形容說話,做事迅速。
晶瑩:光亮而透明
隱隱約約:看起來不很清
5、存疑:
“詩,和月光一起,沐浴……,……清幽曠遠”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是不是單單寫月亮的?除了寫月亮還寫了什么?
2、指名回答:板書:景比賽想象
3、我們應怎樣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賞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獨身一人在甲板上展開了幻想的翅膀。
三、課堂練習
四、1、進行寫字指導甥瞳仁鎖絮幽欠
2、鋼筆描紅、臨寫。
3、寫近義詞
光點凝望驚奇封閉
4、抄詞:
清輝流動封銷不假思索光斑瞳仁
閃爍挑戰剪影繪聲繪色沐浴比喻
云絮呵欠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一、聽寫詞語
二、學習第一段
1、師讀課文,讓學生閉上眼睛用心地聽,仔細想想你的感受是怎樣的?
3、同學們,想不想把這幅畫畫出來?
4、學生細讀課文,思考作者描繪的“圖畫”上有哪些景物以及這些景物是什么樣子的?
交流。
景物:月光江面蘆蕩梅林山峰
江面----浮光躍
蘆蕩梅林山峰----鍍上花邊
5、學生當場打開畫筆進行繪畫,其它同學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評議。
6、播放第一段錄音(誦讀),再看看同學畫的圖感受意境。
6、看圖,嘗試背誦。
三、學習第二段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調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頭凝望著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師質疑:月亮怎么會叫醒人?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和他交談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聰明而又好學體現在哪里?
角色讀5--11節。
4、了解詩句意思。
5、指導讀詩、背詩。
6、教師口述,引入情境,詩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這兩種美妙的東西一起滋潤著
“我們”的心田,使我們天比舒暢,美麗而幽靜,空曠而遼遠的氣氛中。
出示句子: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讓我們清幽曠遠的氣氛中。
反復朗讀,體會意境。
7、小結談話,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
學習了第二段課文,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
五、作業:《練習冊》p54、二、三)
收集有關山水的古詩,背一背,準備賽詩會。
第三課時
一、復習:
課文中的小外甥是一個什么樣的小孩子?
愛幻想又體現在哪里?
讓我們繼續學習。(板書:愛幻想)
二、學習第三段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提問:這一段寫的是什么?(板書:想象月亮)
小外甥是怎樣想象月亮的?畫出有關句子,連起來說一說。
出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閉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睜開,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開一次……”
你覺得小外甥的想象怎么樣?請聯系你的生活經驗去感受一下。
自由讀句子,指名讀。
3、討論交流。(想象奇特,富有童趣)
4、繼續讀課文,找出描寫小外甥說話時的動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個問題來……
他瞪大眼睛等我們回答,兩個烏黑的瞳仁里,各有一個這晶晶的小月亮閃閃發光。
……小外甥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繪聲給色地說著,仿佛在講一個現成地童話故事。
圈出你認為應重讀的詞,讀,品味。
學生交流感受。
5、分角色讀這一段。
四、學習第四段。
1、齊讀課文
2、提問:這一段寫什么?
(板書:獨坐甲板,展開幻想)
3、啟發談話: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開了幻想的翅膀。你們想不想隨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閉眼。
五、聽錄音,展開幻想。
閉眼,現在,你變成了作者,甲板上只留你……
引導說說幻想中的東西。
六、作業
1、背誦課文
2、賽詩會(課外)
第四課時
教學目的:
⒈通過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月景的美麗以及人們借月亮來寄托思念、抒發情懷的思想感情。
⒉培養學生想象力、自主創造能力和語文綜合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⒈收集并背誦描寫月亮的古詩,學唱有關月亮的歌曲。
⒉排練小合唱《月光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⒈清幽的夜空,明月深情地凝視著大地,靜靜地傾灑著它皎潔的光輝。從古至今,月亮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是神圣的象征,它以其曠遠和神秘寄寓著人們幽遠的思念和無盡的遐想,像這樣的圖片老師還收集了一些,同學們想不想看一看?
⒉多媒體出示月景圖。
[通過觀看幾幅美麗的月景圖,把學生帶進了如詩如畫的月夜,這樣的情感創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了學生的求知渴望。]
⒊從同學們情不自禁的贊嘆聲中,老師體會到同學們被美麗的月景迷住了,誰來描述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畫面?
⒋千百年來有多少文人墨客,為月亮所傾倒,被月景陶醉,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美麗詩篇,老師有一首最喜歡的寫月的詞,同學們想不想聽聽呢?
⒌誰來把你最喜歡的寫月詩讀給大家聽聽呢?
⒍看來同學們積累了很多寫月的古詩,接下來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
二、游戲輔助,加深理解。
⒈第一個活動:看題目,背古詩。
⑴六個詞語各代表一首古詩,請選手選擇。
⑵依次看題目背古詩,背不出可以朗讀。
[通過看詩題背古詩,檢查了學生對寫月詩的積累情況。]
⑶小結:剛才各組同學都表現不錯,特別是朗讀時很投入,很有感情。
⒉不過,剛才的游戲只是個熱身賽,接下來的游戲難度就增加了,但也更有趣了!
⒊第二個游戲:給圖畫配古詩。
⑴每個詞語后面是一幅畫,老師已經給圖畫配上了一首詩,也請同學們根據畫面內容來配一首古詩,看看我們配的古詩是否相同。
⑵依次看圖畫配古詩,并朗讀古詩。
[讓學生根據自己對圖畫內容的理解來繪圖畫,配上適當的古詩,實際檢查了學生對寫月詩的理解情況。]
⑶小結:能給圖畫配上合適的古詩,看來同學們不光會背古詩,而且對古詩還有一定的理解。
⒋同學們有沒有發現我們剛才所朗讀的這些詩除了都寫月亮之外,還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板書:幽遠的思念)
[通過恬當的小結,揭示了傳統的月亮文學,也達成了教學目標。]
⒌第三個游戲:唱月亮的歌曲。
月亮在詩人眼中是個寵兒,在其他的藝術家心中也是最為鐘愛的,例如歌曲當中就經常出現月亮。
⑴誰來唱幾句有關于月亮的歌曲?
⑵我們學校合唱隊曾經唱過一首歌叫《月光光》,非常好聽,我們班有好幾個合唱隊員,我們來欣賞一下他們的表演。
⑶請同學們說說聽完后的感覺。
⑷我怎么聽著聽著想睡覺呀?請合唱隊員解釋一下。
⑸小結:怪不得聽著聽著,我好像回到了兒時,躺在搖籃里沉沉睡覺,原來月亮確能引發人無盡的遐想。(板書)
三、分組合作,借月抒懷。
⒈除了詩、歌曲還有很多種藝術形式可以借月亮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這樣吧,我給大家創造一個機會,學做一回藝術家。
⒉多媒體出示:“現在你是一個藝術家,請你用編歌、寫詩、書法、畫畫、朗誦、寫話等形式通過月亮來表達你的情感。”
⒊學生匯報,說清楚作品是什么?為什么創作這幅作品?
[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形成依賴于主體的親身實踐,在寫詩、畫畫、編歌等實踐中,學生把感知、理解、內化的知識轉化為了運用的能力。]
⒋總結全文。
聆聽著同學們的匯報,老師更深刻地感受到月亮是一首恬靜的詩,是一曲委婉的歌,是一幅含蓄的畫,是一段綿長的情,讓我們在《小白船》優美的旋律中,再一次領略一下美麗的月景帶給我們幽遠的思念和無盡的遐想。
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搜索!
蘇教版語文第十冊課文《望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
3、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亮產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學重點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亮產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賽詩會
[主要板書計劃]:
16 望月
月下江景 美麗如畫
比背詩句 聰明好學
想象月亮 愛幻想
獨坐甲板 展開幻想
[作業設計、安排]
課內:抄詞、寫近義詞、背誦課文、練習冊部分作業
課外:背課文、賽詩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清文章脈絡。
一、背詩導入,板書揭題:
1、同學們知道哪些有關月亮的詩歌?請大家背一背,一人一句。
2、揭題
二、初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
1、明確:讀通全文,劃出不理解詞句,想清解決。
2、學生讀文,自學字詞
3、指名分段朗讀。
4、詞義質疑:
清輝:淡雅清純的光輝。
凝望:出神地看
繪聲繪色:形容敘述、描寫生動逼真。(聯系課文)
云絮:絮,像棉絮的東面。淡淡的云朵。
剪影:照人臉或人體輪廓剪紙成形。這里指事物的輪廓。
不假思索:假,借用。用不著想,形容說話,做事迅速。
晶瑩:光亮而透明
隱隱約約:看起來不很清
5、存疑:
“詩,和月光一起,沐浴……,……清幽曠遠”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是不是單單寫月亮的?除了寫月亮還寫了什么?
2、指名回答:板書:景比賽想象
3、我們應怎樣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賞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獨身一人在甲板上展開了幻想的翅膀。
三、課堂練習
四、1、進行寫字指導甥瞳仁鎖絮幽欠
2、鋼筆描紅、臨寫。
3、寫近義詞
光點凝望驚奇封閉
4、抄詞:
清輝流動封銷不假思索光斑瞳仁
閃爍挑戰剪影繪聲繪色沐浴比喻
云絮呵欠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一、聽寫詞語
二、學習第一段
1、師讀課文,讓學生閉上眼睛用心地聽,仔細想想你的感受是怎樣的?
3、同學們,想不想把這幅畫畫出來?
4、學生細讀課文,思考作者描繪的“圖畫”上有哪些景物以及這些景物是什么樣子的?
交流。
景物:月光江面蘆蕩梅林山峰
江面----浮光躍
蘆蕩梅林山峰----鍍上花邊
5、學生當場打開畫筆進行繪畫,其它同學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評議。
6、播放第一段錄音(誦讀),再看看同學畫的圖感受意境。
6、看圖,嘗試背誦。
三、學習第二段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調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頭凝望著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師質疑:月亮怎么會叫醒人?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和他交談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聰明而又好學體現在哪里?
角色讀5--11節。
4、了解詩句意思。
5、指導讀詩、背詩。
6、教師口述,引入情境,詩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這兩種美妙的東西一起滋潤著
“我們”的心田,使我們天比舒暢,美麗而幽靜,空曠而遼遠的氣氛中。
出示句子: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讓我們清幽曠遠的氣氛中。
反復朗讀,體會意境。
7、小結談話,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
學習了第二段課文,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
五、作業:《練習冊》p54、二、三)
收集有關山水的古詩,背一背,準備賽詩會。
第三課時
一、復習:
課文中的小外甥是一個什么樣的小孩子?
愛幻想又體現在哪里?
讓我們繼續學習。(板書:愛幻想)
二、學習第三段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提問:這一段寫的是什么?(板書:想象月亮)
小外甥是怎樣想象月亮的?畫出有關句子,連起來說一說。
出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閉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睜開,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開一次……”
你覺得小外甥的想象怎么樣?請聯系你的生活經驗去感受一下。
自由讀句子,指名讀。
3、討論交流。(想象奇特,富有童趣)
4、繼續讀課文,找出描寫小外甥說話時的動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個問題來……
他瞪大眼睛等我們回答,兩個烏黑的瞳仁里,各有一個這晶晶的小月亮閃閃發光。
……小外甥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繪聲給色地說著,仿佛在講一個現成地童話故事。
圈出你認為應重讀的詞,讀,品味。
學生交流感受。
5、分角色讀這一段。
四、學習第四段。
1、齊讀課文
2、提問:這一段寫什么?
(板書:獨坐甲板,展開幻想)
3、啟發談話: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開了幻想的翅膀。你們想不想隨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閉眼。
五、聽錄音,展開幻想。
閉眼,現在,你變成了作者,甲板上只留你……
引導說說幻想中的東西。
六、作業
1、背誦課文
2、賽詩會(課外)
第四課時
教學目的:
⒈通過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月景的美麗以及人們借月亮來寄托思念、抒發情懷的思想感情。
⒉培養學生想象力、自主創造能力和語文綜合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⒈收集并背誦描寫月亮的古詩,學唱有關月亮的歌曲。
⒉排練小合唱《月光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⒈清幽的夜空,明月深情地凝視著大地,靜靜地傾灑著它皎潔的光輝。從古至今,月亮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是神圣的象征,它以其曠遠和神秘寄寓著人們幽遠的思念和無盡的遐想,像這樣的圖片老師還收集了一些,同學們想不想看一看?
⒉多媒體出示月景圖。
[通過觀看幾幅美麗的月景圖,把學生帶進了如詩如畫的月夜,這樣的情感創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了學生的求知渴望。]
⒊從同學們情不自禁的贊嘆聲中,老師體會到同學們被美麗的月景迷住了,誰來描述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畫面?
⒋千百年來有多少文人墨客,為月亮所傾倒,被月景陶醉,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美麗詩篇,老師有一首最喜歡的寫月的詞,同學們想不想聽聽呢?
⒌誰來把你最喜歡的寫月詩讀給大家聽聽呢?
⒍看來同學們積累了很多寫月的古詩,接下來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
二、游戲輔助,加深理解。
⒈第一個活動:看題目,背古詩。
⑴六個詞語各代表一首古詩,請選手選擇。
⑵依次看題目背古詩,背不出可以朗讀。
[通過看詩題背古詩,檢查了學生對寫月詩的積累情況。]
⑶小結:剛才各組同學都表現不錯,特別是朗讀時很投入,很有感情。
⒉不過,剛才的游戲只是個熱身賽,接下來的游戲難度就增加了,但也更有趣了!
⒊第二個游戲:給圖畫配古詩。
⑴每個詞語后面是一幅畫,老師已經給圖畫配上了一首詩,也請同學們根據畫面內容來配一首古詩,看看我們配的古詩是否相同。
⑵依次看圖畫配古詩,并朗讀古詩。
[讓學生根據自己對圖畫內容的理解來繪圖畫,配上適當的古詩,實際檢查了學生對寫月詩的理解情況。]
⑶小結:能給圖畫配上合適的古詩,看來同學們不光會背古詩,而且對古詩還有一定的理解。
⒋同學們有沒有發現我們剛才所朗讀的這些詩除了都寫月亮之外,還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板書:幽遠的思念)
[通過恬當的小結,揭示了傳統的月亮文學,也達成了教學目標。]
⒌第三個游戲:唱月亮的歌曲。
月亮在詩人眼中是個寵兒,在其他的藝術家心中也是最為鐘愛的,例如歌曲當中就經常出現月亮。
⑴誰來唱幾句有關于月亮的歌曲?
⑵我們學校合唱隊曾經唱過一首歌叫《月光光》,非常好聽,我們班有好幾個合唱隊員,我們來欣賞一下他們的表演。
⑶請同學們說說聽完后的感覺。
⑷我怎么聽著聽著想睡覺呀?請合唱隊員解釋一下。
⑸小結:怪不得聽著聽著,我好像回到了兒時,躺在搖籃里沉沉睡覺,原來月亮確能引發人無盡的遐想。(板書)
三、分組合作,借月抒懷。
⒈除了詩、歌曲還有很多種藝術形式可以借月亮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這樣吧,我給大家創造一個機會,學做一回藝術家。
⒉多媒體出示:“現在你是一個藝術家,請你用編歌、寫詩、書法、畫畫、朗誦、寫話等形式通過月亮來表達你的情感。”
⒊學生匯報,說清楚作品是什么?為什么創作這幅作品?
[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形成依賴于主體的親身實踐,在寫詩、畫畫、編歌等實踐中,學生把感知、理解、內化的知識轉化為了運用的能力。]
⒋總結全文。
聆聽著同學們的匯報,老師更深刻地感受到月亮是一首恬靜的詩,是一曲委婉的歌,是一幅含蓄的畫,是一段綿長的情,讓我們在《小白船》優美的旋律中,再一次領略一下美麗的月景帶給我們幽遠的思念和無盡的遐想。
蘇教版語文第十冊課文《望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5
一、導入
1.看板書“月”,你們想到了什么?
【運用學生自身存在的知識進行開始,這樣較為容易親近學生,也容易讓學生接受本次的教學活動。】
2.你們知道哪些關于月亮的古詩?
【一是起到復習,二則檢查積累,三則過渡】
3.除了古詩你們還能想到什么?
(1)師生交流
(2)我想到了關于月亮的嫦娥的故事……
4.無論是帶有月字的古詩,或者是傳說故事,月亮總是能夠給人們帶來無數的遐想。
【教師渲染的氣氛是清幽的,但此處最好能夠出示課件的演示,因為要給學生以明確的感知,效果上可能會更棒。】
二、新授
1.指名讀課文,看看每個部分向大家介紹了什么?
(1)學生讀課文
【讀通,帶著問題讀課文,是朗讀教學中的基本要求。教師在這個其中還讓學生明了了自己教授知識的準確方向。】
(2)師:你們讀得正好,請告訴老師每個部分向我們介紹了什么?
學生:第一部分寫了作者在江輪甲板上坐下來,看見了月亮和江面上的美景(教師板書:賞月)
(3)3—13小節寫了什么呢?
學生:小外甥向我挑戰背詩。(教師板書:挑戰背詩)
(4)14-21小節呢?
學生說:是小外甥和作者在談論月亮的話題。(教師板書:談論月亮)
【通讀課文,這是讓學生整體感知,同時也是為了對文本有一個初步的印象,為下文的理解做出鋪墊。這里是一個暗示。】
2.寧靜夜晚我們在欣賞月亮,……出示第二自然段,自己讀讀這段話,看看這樣的月景給你怎樣的感受?
【直奔重點,不牽牽扯扯,這里突現文本的難點。】
(1)學生自讀
(2)學生:很美麗和和諧
(3)教師引導朗讀這一段。
【這個環節讓學生在內心達到初步的認知,讓“美”悄無聲息地融入到學生的心田。】
(4)多美的情景啊,如果你帶了一個照相機,你最想照下哪里的景色?
【讓學生“流動”地去閱讀,讓文字成為畫面,使學生真正理解文本。】
(5)首先自讀,劃出相關語句――同桌交流一下
(6)師生交流
學生:我想拍攝江面被照亮的,并說出自己的理由,老師說:請你帶著你的感受讀讀這句話好嗎?(學生讀-教師點評,還有誰也想拍攝這副景色的?)
學生說:長江被月亮照得真美。
【讓學生有自我的個性化的語言呈現,這是閱讀的一個最終目的。】
師:同學們,請大家聽我讀這一句,感受一下,這江水除了像光斑,還像什么呢?
生:像一顆顆星星;
生:像被撕破的絲綢;
生:像一顆顆珍珠;
生:像一顆顆璀璨的鉆石
師:請大家帶著你的想像把這句話讀讀。(學生讀)
【用多種形式去想象。教師在此處作為引導者起到了恰當的作用,是學生、文本互動的“朋友”。】
師:同學們這千點萬點閃爍的光斑像……,多美的情景啊!像讀這段的同學站起來,一起把這句話讀讀。(學生讀)
【這是激發學生內心對文本的自發情感,這是一種無形的贊賞。】
師:你們還像拍攝哪處景色呢?
學生:江兩岸,蘆蕩……美麗的江面在月光的照耀下顯得非常美。在月亮的照耀下顯得朦朦朧朧的,隱隱約約的。
師:理解“隱隱約約”(學生說:看起來感覺不明顯,)你想用哪個詞語來換一換?(生答)
【換詞練習是理解詞語的一種方式,也是拓展知識的一種形式。】
師:在江天交界處都是十分朦朧,只能看一個大概的輪廓,所以作者說那時“黑色的剪影”。還有同學像說嗎?(黑與白的經典搭配,真是太美了)想拍攝這里景色的同學請站起來。(學生讀)
師:剛才有的同學把鏡頭對著江面,對著江兩岸,有人把鏡頭對著填空的嗎?
學生:我想把月亮的安詳的感覺照下來。
師:安詳一般是形容人的,這里形容月亮,你覺得此時的月亮給你什么樣的感覺呢?
學生:月亮給我幽靜的感覺;很美麗。
師:帶著這樣的感覺讀一讀
(學生讀,教師指導。)
【教師抓住關鍵字詞來體會月光下的“詩意”,體會月光下景物的特點,讓學生用自身去體會“美”。】
師:同學們,此時的月亮就像一位安詳的母親……想去欣賞那幅美麗的畫面嗎?(看錄像)想看著圖,和著音樂讀讀這段文字嗎?
(指名學生讀、點評――再指名讀、點評――齊讀)
【圖片、音樂、文字、情感……讓文字流動起來,流入學生心間,同時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朗讀也得到了更遞一層的水平。】
3.美好的月色陶醉了我,也陶醉了我的小外甥,他們動情地吟誦起了和月亮有關的古詩,3—13小節就描寫了那幅情景,他們都吟誦了哪些古詩呢?
(1)學生自讀
(2)學生說,我覺得應該不止這些,12小節還有兩個省略號呢。
(3)迷人的月亮不僅陶醉了我們,還陶醉了古代詩人的情絲,讀讀這些古詩,體會一下這些詩人當時的心境、怎樣的感受,待會兒我們來交流交流。
(4)電腦出示文中的帶有月亮的古詩
(5)學生自讀、體會――談自己的感受
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兒時的夢想)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想念自己的兄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想念故鄉)
每首古詩都帶著作者濃濃的情絲,帶著我們的理解和感受一起來吟誦一下這些古詩,齊讀之(學生齊讀)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了思維的拓展,這是知識的延伸,也讓學生了解到“月”的各種情絲、各種感受。】
【探究:我們是要了解古詩、詩人?還是要了解“望月”中的“望”?】
(6)文章的3—13小節都是描寫這個場面的,分角色讀讀課文。(三個人)
請同學推薦班級中讀書最好的男女生(學生讀)
(7)從12節中能夠看出他們背誦了不止這些古詩,還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呢?學生說:“多如繁星”
師:你覺得他們還會吟誦哪些帶有“月亮”的古詩呢?
學生背,教師點評。
【教師讓學生學會去閱讀,也就是要仔細閱讀,挖掘內心所包含的內容,這同樣是拓展、延伸。】
4.師:只要你留心搜集,寫月亮的古詩
(1)電腦出示:
出自王維的《竹里館》、張九齡《望月懷遠》、
(2)望著這美麗的月光,吟誦著幽靜的古詩,你們有什么感覺呢?
(學生說)
(3)難怪作者在13小節中這樣寫到……讓我們再來讀讀這樣的文字,感受這似水的月光,感受那美妙的境界。如果你覺得站起來更能表達自己的情感,請你站起來讀。
(4)學生齊讀第2自然段。學生再讀文中帶有“月”的古詩
【主題在此處得到了提高】
三、下課
【教師始終注意了學生的內心的感受,同時也注意了氣氛的渲染。她走進了學生的心里,走進了文本。在課堂上,教師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自主性。】
【所有的意見僅僅是本人的一點感受,僅供參考!時間匆促沒有來得及細細品味,如有不妥之處,還請大家多多幫助。】
蘇教版語文第十冊課文《望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6
教學目標: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學會本課9個生字。綠線格中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3.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4.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去感知世界。
教學重點: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教學難點: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去感知世界。一、導入1、夜深人靜,我,悄悄地走到江輪甲板上坐下來,月,悄悄地成為夜空的主角,成為夜晚的天使。它將柔柔的月光傾瀉在寬闊的江面上。2、看,(出示月夜圖)有月的夜空是多么的寧靜而優美,望著畫中的月兒在想象中沐浴著它的清輝,讓我們一起輕輕的讀課題!(讀課題:望月)3、現在,讓我們也加入到這賞月的行列中,讀一讀課文的第2自然段。(出示第2小節)二、新授1、生自讀第2自然段引導:如果讀到讓你心動的句子,心動的詞,應該及時畫下來,再細細的品味,或許這些詞句會領著你觸摸到作者藏在文字里的那些微妙的情思。誰能把這段話讀給大家聽一聽(指名讀)過渡:假如用一個詞來形容今晚這江中月,你會用上哪一個詞,并說說理由。(板書;江中月)學生感悟:生1:安詳,月光安詳地吐灑著它的清輝。生2:迷人,流動的江水中,有千點萬點晶瑩閃爍的光斑在跳動。生3:朦朧,蘆蕩、樹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處隱隱約約地伸展著,起伏著。……從這段優美的文字里,我們品味出今晚的月光在我的眼里是迷人的、安詳的,這段動心動情的文字,你去用心讀一讀。(生練讀,推薦讀,評議,齊讀)2、過渡:沐浴在這明月的清輝下,作者今晚是睡不著覺了,我們也流連其中,更把聰明好學的小外甥叫醒了。他坐在我身邊,看著月亮出神呢。請大家讀一讀3—20自然段,說說你眼中的小外甥是怎樣的?生:聰明好學,愛幻想從哪兒看出來的呢?(生:小外甥向我挑戰,對詩;把月亮想象成天的眼睛)那你想不想和聰明好學的小外甥一樣呢。(請同學扮演小外甥和老師對詩)出示對詩的部分。3、過渡: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你有沒有感受到?我還沒有感受到,12小節用了省略號,而且是兩個省略號,說明(生:還有很多很多的詩)你還知道哪些?(請同學對自己積累的詩)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引導:是啊,每一句詩詞里都鑲嵌著一輪明月,這就是(生:詩中月)(師板書:詩中月)過渡:月亮,她有時是詩人孤獨惆悵的哀思,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有時又化作一片濃濃的思念親人、思念家鄉之情,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有時又變成詩人的童趣,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有時又化作詩人眼里一片美麗的江上夜景,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月,在詩人的眼里是多情的、奇妙的。我們再次有感情的吟誦這些多情的詩、多情的月!(出示對詩的部分)學生有感情地讀詩。4、過渡:看來,多情的詩人在有月的夜晚個個都失眠了,要不然怎么會有這么多有月的詩在人間傳誦呢。月亮給了詩人以靈感,也給了小外甥以靈感,令他產生了奇妙的幻想,那小外甥幻想中的月又是怎么樣的呢?學生自由朗讀課文13——21小節。引導:你看得懂這幅畫嗎?(出示月的變化圖)指名學生說。過渡:就是這樣的一幅月亮每個月變化的圖,在小外甥眼里成了——(生:天的眼睛)指名一個學生讀一讀,出示:“像眼睛,天的眼睛。”小外甥不假思索地說。理解“不假思索”。那這句話應該怎么讀?(生再讀)追問:你說說,這是什么樣的眼睛?“這是明亮的眼睛……”他是怎樣說這段話的呢?(生:想了一會兒,繪聲繪色。)追問:這里的“繪聲繪色”還能換成什么詞語?(生:有聲有色、聲情并茂、娓娓動聽……)那你娓娓動聽的讀一讀。(生練讀、指名讀、齊讀)。師生扮演甥舅讀這些對話。師:你看,這小外甥眼里的月與“我”眼中的月,詩人眼中的月可就大不一樣了,小外甥眼里的月讓我們感覺到什么?
生:特別的有趣。
生:也像一個調皮的孩子。
師:是呀,就像一個現成的童話故事,不過你好好再讀讀,發現了沒有,它也像一首詩,一首童話般的兒童詩!(生讀)
師:你看老師不該一個字,只要把這句話重新編排一下,就是一首詩
cia出示:
這是
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歡
看我們的大地
所以
每一次 閉上了
又忍不住
偷偷 睜開
每個月都要
圓圓的
睜大一次
……
學生在配樂聲中有感情的吟誦這首兒童詩。
師:我們也和小外甥一樣的年齡,一樣的調皮可愛,一樣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讓我們也插上幻想的翅膀,一起去看看心中的月亮(欣賞圖片)可以靜靜的想一想,也可以試著寫一寫? 生動筆寫,交流。三、總結: 你看,月亮在我們的眼里和小外甥一樣,是多趣多變的,在作家的眼里是多姿多彩的,在詩人的眼里又是多情多愁的,每個人心中的月都不一樣。(板書:心中月) 月兒本無情,情在人心間。你有一顆怎樣的心,就有一輪怎樣的月!讓我們再次用心的望一望這輪明月。(齊讀課題:望月) 板書設計: 望 月 江 中 月 詩 中 月 心 中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