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出世》教學案例(精選17篇)
《猴王出世》教學案例 篇1
星期五上第十冊語文21課的時候,講得是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第一回,文章主要寫了石猴的來歷以及石猴如何當上猴王的過程。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上課時間我讓學生以自學為主,讓學生思考兩個問題:石猴是怎么出世的?石猴又是如何當上美猴王的?
學生很開心,因為又有自主的時間的。每個人都很認真的看課文,因為是他們感興趣的文章。看完課文后,有很多同學開始了“竊竊私語”——討論。這是我上語文課的一點要求:略讀課以大家自學為主,小組可以進行討論。我覺得這樣學生可以更加自主也可以更好的來學習語文。同學們很聽話,都按照我的要求做了。
最后是搶問搶答時間。也就是回答我的提問。叫起來回答的同學都很好的把我的問題答清楚了。輪到學生提問不懂問題了。錢柯萊又站起來了。這是一個很聰明,思維很活躍的小男孩,平時總是有很多的問題,就像電視劇《宰相劉羅鍋》里的劉墉一樣,不上奏是不可能的。
他也是,語文課不提問題也是不可能的。他慢慢站起來問了:“老師,為什么猴子也用我們人的語言,而且還懂文言文?”
我心里真是覺得無奈,因為我一直覺得這個問題幾乎所有人都應該明白的,更何況我印象中的聰明學生。不過既然有提問,就應該要解決,于是我請別的同學來回答。
“因為是孫悟空寫的,孫悟空神通廣大。”
“不,是如來寫的,他的法力比孫悟空高呢。”
“我感覺是觀音設的局,是想造就孫悟空,然后去西天取經。”
“。。。。。。”
我心里想笑,不過一半是苦笑。居然沒有同學說出《西游記》是神話小說這一點。于是我暗自搖搖頭,心里想著:“小魔鬼們(我一直這樣稱呼我的學生),心思該從《西游記》里回來了。
“其實我們應該從《西游記》本身去思考一下,大家想想這是一部什么小說,然后應該就明白了。又有幾個學生回答了,但還是沒人說出這個答案。最后終于一個小女孩站起來:“老師,因為《西游記》是神話小說,是虛構的,就像我們平時看的童話小說一樣,很多東西都不是真的。”
我笑了,很開心。還是有學生能夠找出問題所在的。真怕學生就停留在童話的世界里回不到現實。其實我心里明白并不是班上的學生不夠聰明想不到這一點,只是他們腦子還沉浸在自己感興趣的世界里,不愿意出來。
其實作為老師的我,內心也是很矛盾的,我很抱歉我打斷了孩子們的活躍思維,但是學習語文有時候也需要“殘忍”的,不能一味的縱容孩子們。這個恐怕也是很多語文老師的無奈啊。
《猴王出世》教學案例 篇2
【預設目標】憑借對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了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為“猴王”的一段經歷,學習美猴王敢于挑戰的精神。
【預設過程】
一、錄像導入,激發興趣
1、看《猴王出世》動畫片。
2、簡介《西游記》(學生):
“導入”猶如一堂課的“鳳頭”,在課堂教學前通過觀看錄像,并且自由談論“畫”中之物,讓學生對石猴產生了強烈興趣,繼而帶著好奇進入課文,并為學習課文,理解文意作鋪墊,讓學生初識內容。
二、自主研讀,理解體味
1、自由讀文,解決問題:
⑴ 石猴是怎樣出世的?
⑵ 石猴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2、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相機引導讀悟:
⑴ 讀一讀描寫石猴出世的語句。
⑵ 要求用自己的語言簡述石猴成猴王的經過,并提出要點。
⑶ 研究2~4自然段,注重石猴變猴王的原因是什么?石猴入洞一刻的表現證明什么?石猴發現的天地如何?
(在這里理清了文章主要內容,引導學生有層次地讀悟。給學生自由研讀,探究問題的空間,在無拘無束的思維狀態中,徜徉于課文語境,生出情趣,釋放靈性。)
3、重點詞句,琢磨體會:
⑴ 反復朗讀,從石猴的生活習性中體會石猴的快樂。
⑵ 回放錄像中石猴進水簾洞鏡頭,讓學生學習表演,注意“瞑、蹲、縱、跳、睜、抬、觀”這些動詞,把石猴不信邪,敢于跳泉的形象生動地演示出來。其中穿插的分角色表演“石猴”引眾猴進洞內享受這天造地設的家當及引眾猴所說的話,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表演中再次體會到石猴的聰明、機靈。
(看動畫片、表演節目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事,因此教師投其所好,讓學生們多種感官調動起來,并積極投入角色。在排練過程中更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的開放性、探索性,讓學生愉快學習,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三、課外延伸,拓寬思維
1、自由議《西游記》中的孫悟空的所作所為。
2、自由評《西游記》中的孫悟空的性格特點:
(學完課文,學生已深切地體會到了祖國的燦爛文化,并由衷地喜歡上了中國古典名著。教師要珍惜課外這個“練兵場”,主張學生課后主動閱讀,從而拓寬視野,增長見識,并不斷地獲取學習語文知識的本領。)
《猴王出世》教學案例 篇3
教學目標:
1.初步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體會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的語言美。
2.了解課文內容,讀懂“石猴”勇敢頑強,機智靈敏的個性特點。
3.學習生字詞,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清故事發展的前因后果,體會“石猴”勇敢頑強,機智靈敏的個性。
教學思路:
本文是閱讀文,且是《西游記》中的故事,多數學生已通過電視或讀書已大致了解孫悟空(石猴)的來歷、個性特點和經歷,為此,教師可以輕松地講解此文。教師先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難懂的字詞和句子,解決問題。學生再讀課文,分組討論,找出石猴是從哪里來的,又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解決此問題后,讓學生暢所欲言,感悟人物個性。最后復述課文,鍛煉學生的口才。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自讀課文,找出不懂的字詞和句子,查閱資料,標出解釋,標出不懂的地方,課上討論。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你們誰看過《西游記》,在這部小說中,你們最喜歡哪個人物?(孫悟空)
2.你們知道孫悟空是從哪里來的嗎?又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呢?今天我們來學習《猴王出世》,了解石猴變成美猴王的經過。(出示幻燈片)
二、通讀全文,找出難懂字詞、句子
1.默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把讀不懂的字詞和句子畫出來,同學間可相互討論。
2.交流自學情況,提問學生,通報難懂的字詞和句子,老師作出釋義,引導學生大致了解字詞、句子的意思。(出示幻燈片)
詞語釋義:
名曰:名字叫。
腹目:閉上眼睛。
石碣:石碑。
鐫:刻。
拱伏無違:伏在地上,朝上禮拜。
序齒:按年齡的大小順序。
遮陰:遮擋陽光。
造化:課文中指福氣;運氣。
家當:家產。
石竅:石頭邊隙。
力倦神疲:指人太累了而全身無力,精神不好。
天造地設:自然形成而合乎理想。
喜不自勝:歡喜得自己不能控制。形容非常高興。
抓耳撓腮:亂抓耳朵和腮幫子。形容焦急、忙亂或苦悶得無法可施的'樣子。
句子釋義:
“蓋自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
意思大概是“這塊石頭自從盤古開天地時就有了,日久天長,有了靈氣” 。
三、再讀課文,了解大意(出示幻燈片)
⒈邊讀邊想:石猴是從哪里來?又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
⒉分組討論
(1)問題:石猴是從哪里來的?(課文第一自然段有介紹,要求學生找出相關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話回答)
(2)問題:石猴是怎樣變成美猴王的?(讓學生從課文第二、三、四段中找出相關的句子讀出來,理清脈絡,再請同學用自己的語言復述。)
例如:課文第二自然段中“‘哪一個有本事的,鉆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課文第三自然段中“石猴笑道:‘真個是我們安身之處。里面且是寬闊,容得千百口老小。我們都進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氣。’”課文第四自然段中石猴端坐橋頭要求眾猴信守承諾拜他為王等語句。
四、暢所欲言,感悟人物個性
1.學生暢所欲言,談談自己對孫悟空的印象。(勇敢頑強、機智靈敏、頑劣活潑、無私無畏)
2.再讀課文,課文是怎樣描寫石猴的,找出相關的句子?
3.反饋交流
(1)“那猴在此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潤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貂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游蜂洞之中。”(勇敢機智、身手敏捷、交友廣闊、活潑機靈)
(2)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為王?”(敢作敢為,充滿自信,當仁不讓……)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出美猴王的個性特點。
五、復述課文
1.找四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各復述一個自然段。
2.比較課文的語言和我們現在的語言有什么不同。(課文語言簡練概括,現在用語淺顯易懂)
六、布置作業(出示幻燈片)
1.多讀課文中你喜歡的句子。
2.閱讀《西游記》和有關西游記故事的書,準備開一個《西游記》故事大會,看誰的故事講得精彩和準確
《猴王出世》教學案例 篇4
知識教學點
1.學習生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石猴出世的經過,體會石猴性格特點。
能力訓練點
繼續練習引導學生抓住事情的前因后果。
德育滲透點
理解“石猴”勇敢頑強、一心想著大家的優秀品質
教學的重點:
讓學生了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為猴王的經歷,體會石猴形象,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教學的難點:
課文是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與現代漢語有區別,因此,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進而讀懂課文內容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大家看過《西游記》嗎?在這部小說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個人物?(孫悟空)
2.談談你對孫悟空的了解。學生介紹自己心中的孫悟.
3.那你們知道孫悟空是怎樣出世,又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嗎?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新課文,了解孫悟空變成美猴王的經過。(板書課題)
二、自讀課文
要求1.讀正確、讀通順,讀中了解課文的大體內容。不懂的劃出來。
2.邊讀邊想,石猴是怎樣出世的?又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嗎?在課文中找出相關句子。
三、小組交流 討論 匯報
1 石猴是怎樣出世的?又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
石頭里蹦出來的(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板書
畫石頭——石猴
眾猴遵守諾言,拜為王的(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為王?眾猴聽說,即拱伏無違。)板書:美猴王
2、你有哪些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小組內解決:若不能解結,提出來找其他同學(自愿舉手)解結。
四、抽生或小組朗讀課文,著重朗讀指導
第一段 特別注意斷句,讀出贊美的感情、語氣舒緩(學生讀后教師范讀)
第二段 注意體會石猴的勇敢無畏。板書:勇敢無畏
第三段 這是他冒著生命危險找到的好去處啊,他首先想到的是大家。板書:一心想著大家
注意“石鍋、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的不厭其煩的點數里流露出的喜悅。
第四段 讀處猴性的頑劣可愛。
五、總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感受到了古典小說語言的魅力,也深入認識了一個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孫悟空,它是我們中華民族優良美德的化身,也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2、這節課你們都學到了什么?能跟大家說說嗎?
六、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小組內講一講西游記的故事
板書設計
猴王出世
○——— 石猴 敢進水簾洞 美猴王
石猴形象:
后記:實際教學中,逐段朗讀指導,再歸納石猴形象,再朗讀,太占時間。我想應該進行重點(表現形象地方)的朗讀指導就行了。
《猴王出世》教學案例 篇5
一、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教學設計中,我注重鼓勵學生課前收集資料,互相交流。并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充分的空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愿望。
二、教材分析
《猴王出世》這篇略讀課文是古代白話中,節選自我國古典神話小說《西游記》第一回。課文主要寫了花果山上一塊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這石猴與群猴玩耍時,因敢于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群猴拜為猴王,表現了石猴活潑可愛,敢作敢為的特點。
三、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體會美猴王勇敢頑強,一心想著大家的品質,并從中受到教育。
3、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想象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其形象,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了解課文的背景資料,準備重點語句的課件。
學生準備:有條件的學生閱讀《西游記》。
(四)教學流程
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①引導談話:《西游記》大家都看過吧。在這部小說中,你最喜歡誰?
②進一步引導:孫悟空是一個怎樣的人?
③引入:你知道孫悟空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嗎?今天我們就來了解這一過程。(板書課題)(圍繞孫悟空展開談話,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①讓學生自讀課文,要求把句子讀通順,勾畫不明白的地方。
(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
②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主要是字詞方面的),組織學生討論解決。重點指導:“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四面更無樹木遮陰”“蓋自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一個個序齒排班”
(本文文字稍顯晦澀,在疏通文章上教師需給學生提供更多幫助。)
3、細讀課文,了解孫悟空成為美猴王的經過。
①提問:石猴是從哪里來的?起初他過著怎樣的生活?
(培養學生概括能力,了解石猴的來歷。)
②指導分析石猴成為美猴王的過程,探討從中體現了他怎樣的特點。
(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寫作順序,感悟人物品質。)
重點指導下列語句:
(1)“哪一個有本事的,鉆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
(2)石猴笑道:“真是個我們安身之處。里面且是寬闊,容得千百口老小。我們都進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氣。
(3)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為王?”
(4)指導讀重點語句。
(5)指名復述石猴成為美猴王的經過。
(由關鍵語句感受石猴成為美猴王的經過,抓住描寫人物動作、語言、行為的語句體會人物特點。)
4、品味語言。
①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勾畫自己喜受的句子,反復朗讀。
②組織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引導其感受白話文獨特的語言美。
(提升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鑒賞能力,激發學生對古典名著的興趣。)
5、作業設計
①解釋加點字的意思。
瞑目: 遂有靈通之意:
報男挈女: 抓耳撓腮:
②石猴有著怎樣的性格特點?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6、板書設計
猴王出世
無私無畏 勇敢頑強 身手不凡 當仁不讓 敢作敢為
《猴王出世》教學案例 篇6
一、說教材
《猴王出世》是人教版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節選自我國古典神話小說《西游記》第一回。課文主要寫了花果山上的一塊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這石猴與群猴玩耍時,敢于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群猴拜為猴王。
根據選編的課文特點和小學生的認知實際,本組課文的教學重點要指導學生感受故事情節、人物形象,以及語言文字的規律,從而達到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發閱讀名著的興趣。作為略讀課文的近代白話文小說《猴王出世》,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抓住文前的“閱讀提示”,自主了解課文主要內容。不理解的詞句,可以結合注釋,或略作講解,但不逐字逐句地解釋。在讀懂課文“寫什么”的同時,體會作者是“怎么寫”的。在課文內容學習中發現語言的規律,學習表達的方法。在閱讀方法方面,繼續加略讀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抓住語言文字,品出經典的魅力,真正體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一。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言語,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及發展思維。”根據課標的要求、本單元閱讀訓練重點是“理解課文主要內容,感受人物形象”,和本班學生實際,本課計劃用一課時完成,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課文內容,感悟“石猴”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個性特點 。
(2)體會石猴的性格特點,感受其形象。
(3)理解生僻的字詞,能快速瀏覽課文及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指導學生回顧、歸納本單元其他課文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初步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體會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想象力。
教學重難點:由于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根據課標對高段年級略讀課文的要求及學生的預習情況,我把感受其形象,品味語言,激發學生對古典文學的興趣作為本節課的重點。讀懂課文作為學習本文的難點。
二、說教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應還學生以真正的“讀者”地位,讓學生在自主閱讀,直接閱讀的基礎上,經歷思考、質疑、探究、發現、交流等多種學習過程,從而讓他們在自主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生成。所以我采用了“學——議——悟”的教學模式,所謂“學”就是自學,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自讀自悟、自主學習;“議”就是鼓勵學生質疑問難,通過讀課文提出問題,并盡可能自己解決疑問,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動腦、動口、動手,獲得新知;“悟”就是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感悟。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我設計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讓學生看《石猴出世》的視頻,聽唱《白龍馬》等 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活躍課堂氣氛,
三、說學法
因為教為學服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不越俎代庖,放手讓學生運用讀讀、劃劃、議議、演一演等學習方法,去理解課文。(自學討論法)
四、教學流程及設計說明
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怎樣把“長課短講、短課精講”教學理念運用到課堂上,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是我在設計這堂課時確定的設計目標。依據這個思路,我的設計意圖如下:
(一)新課導入:
1、 昨天,我們認識了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中的英雄人物,作者通過抓住人物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的描寫,將一個武藝超群,豪爽大膽的武松栩栩如生的呈現在我們面前。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西游記》人物----美猴王孫悟空。
2、說到孫悟空,同學們各個神采飛揚,看來你們很喜歡孫悟空,能給大家講一講你心目中的孫悟空是什么樣子?
設計意圖:對前文的總結,就是為學習本文埋下伏筆。這就是溫故而知新。
(二)板書課題,審題:
設計意圖:一是讓學生區別“猴”與“候”將可能出現的錯別字扼殺在萌芽狀態。二是找出中心詞,就是在潛移默化的訓練學生審題的能力,使學生在寫作時找準中心,避免出現脫題、偏題現象。
(三)回顧、歸納學習方法:
1、這是篇略讀課文,同學們可以根據前面學過的幾篇課文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課文,你能說一說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去學習本課?
2、師生交流,理清順序。
讀通課文(查看書中的注釋、聯系上下文,使用工具書--查字典)-----明確學習目標-----帶問題學問(主要寫什么?石猴從哪來?怎樣成王?)
預設:
★默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讀不懂的地方畫下來或同學交流、問老師。
★通過查看書中的注釋、聯系上下文,使用工具書(查字典)等方式解決生僻的字詞。
★根據閱讀提示,明確學習目標。
★通過快速瀏覽、默讀、勾畫、同學交流等方式,帶問題自學課文。
設計說明:根據前幾節課的鋪墊及對學生實際情況的分析,設計這個環節。意在潛移默化、由淺入深的指導學生的閱讀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在這里我沒有急著進入課文 ,是想學習語文就是為了運用語言,一方面是要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另一方面就是讓學生通過掌握的學習方法去學習怎樣運用語言。因此,在教學略讀課文時,我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四)運用方法,自讀課文 ,完成第一環節任務---讀通課文。
1、默讀自學。勾畫圈點,查看書中的注釋、聯系上下文,使用工具書--查字典解決疑難。
2、反饋:那些字詞不易理解或容易讀錯字音、寫錯字形你想提醒同學們注意?
有哪些地方讀不懂?
設計意圖:學習需要合作,但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靜心讀書的好習慣。學生學習要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思考。
(五)明確目標,合作交流。
1、出示目標,提出要求。
★快速瀏覽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速讀課文,思考交流:石猴從哪來?又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
★合作讀文,了解了孫悟空有石猴變成猴王的過程,說一說猴王孫悟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從那看出來?
2、依據目標,合作討論,整體感知。
3、匯報交流,教師點撥,相機指導朗讀。
4、視頻欣賞,加深理解。
設計意圖:設計這一部分內容時我從學生的發展方面進行考慮,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作用和教師的引導作用,創設良好的情境,實現師生互動,以達到共同發展的目的。
真正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給學生更多自由發展的空間,利用不同方式的讀,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在分析人物形象時,我通過設置情境、合作、體驗、觀看相關視頻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讓學生通過切身體會感知猴子的特點。
(六)品讀課文,感受古典語言的魅力。
1、作者抓住了那些描寫方法,寫出了猴王的性格特點。
2、再讀課文,把你喜歡的句子或你認為寫得美的句子,細細讀一讀,去感受古典語言的魅力。
3、帶上你的感悟,把句子讀給大家聽。
設計意圖:抓重點句子,在精讀中引導學生感悟名著語言之精妙。(如:感悟花果山的天造地設、感悟石猴出世的非比尋常等)這樣既解決了課文中的難點,又能達到長課文短講的目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使語文為更加濃厚。
(七)回顧梳理,整理思路,統觀全文。
1、課文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板書:石猴出世-----石猴探洞------報告喜訊-----石猴稱王
(八)拓展延伸:
1、你還知道西游記中的那些故事?
2、聽唱《白龍馬》
3、作業:閱讀《西游記》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說說原著中的故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也非常自然地滲透了課外閱讀的指導。從而讓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總之,在教學程序的設計上,我根據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運用“讀、議、悟”點撥與自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突破重難點,使教學既能落實“長課短講”的教學理念,又能優化學生的學習活動,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讓趣味貫穿課堂始終,把學生的“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猴王出世》教學案例 篇7
教學內容:
學情分析:本班學生地處農村,學生擁有的課外資料較少,對《西游記》原著,看過的人寥寥無幾。但電視劇學生卻看過好多遍,對里面的人物非常熟悉,這就拉進了學生和文本之間的距離,無形中就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讀讀記記“迸裂”“避暑”“頑劣”“抓耳撓腮”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知道石猴出世的經過,體會石猴性格特點。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感受孫悟空最初的形象,體會石猴的特點,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
弄懂詞語意思,讀通相關句子,進而讀懂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提示課題
1、創設情境:你們看過《西游記》嗎?說說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那個人物是誰?
2、你知道孫悟空打哪來?又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嗎?
3、揭示課題《猴王出世》
二、合作交流,回報展示。
1.分小組匯報難懂的字詞和句子。
2.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3.石猴是怎么出世的?他有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4.朗讀課文,畫出有關語句,并在旁邊寫下批注。
5.小組合作交流,代表匯報。
6.感情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美猴王的個性特點。
三、再讀(快速瀏覽)課文,整體了解
1、再讀課文,思考:猴王是怎樣出世的?
2、反饋交流
四、三讀(跳讀)課文,感受人物形象
1、學生暢所欲言,談談自己對猴王的印象。
2、反饋交流
例: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勇敢無畏,身手不凡?)
3、小結
五、四讀(美讀)課文,感受閱讀樂趣
1、請同學自己選擇其中最喜歡的句子與同桌交流。
2、學生自由讀,師巡回指導。
3賞讀,指名讀。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體會古典名著的語言美。
六、課堂作業:
1、把下面兩個片段多讀幾遍,畫出描寫動作的詞語,體會這樣寫的好處,然后寫一個同學們勞動或活動的片段。
(1)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抬頭觀看,那里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
(2)那些猴有膽大的,都跳進去了;膽小的,一個個伸頭縮頸,抓耳撓腮,大聲叫喊、,纏一會兒,也都進去了。跳過橋頭,一個個搶盆奪碗,占灶爭床,搬過來,移過去,正是猴性頑劣,再無一個寧時,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2、閱讀《西游記》故事,準備召開一個《西游記》故事會。
七、課外拓展,總結升華。
有興趣的同學課外可以閱讀《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等書。
八、自我問答:
課文內容,學生容易理解,課文朗讀卻比較難。因此,本節課我用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朗讀課文,并對難度的句子進行指導,學生基本上都能把課文讀通讀懂。但很多同學在感情朗讀上卻差了很多,看來,要真正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我還得做出許多努力。
《猴王出世》教學案例 篇8
一、激趣導入
1、你們看過《西游記》嗎?在這部神話小說中有一位家喻戶曉的神話英雄,他就是——孫悟空。
2、說說孫悟空還有哪些名號?知道孫悟空這個名字的來歷嗎?(當年石猴拜菩堤老祖為師時,說自己無父無母,沒名沒姓,菩堤老祖便給他取了悟空這個法號)。
3、這節課我們就來揭開猴王出世之謎。揭示課題。
二、初讀,了解大意,初步感受猴王形象。
1、速讀課文,用課文的話說說石猴是怎么出世的。
2、用自己的話說說石猴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3、說說石猴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三、品讀,領悟表達方法,進一步感受猴王形象。
1、課文哪些地方寫石猴特別生動?(根據學生回答出示相應的句子并引導仿寫。如:
“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
仿說三字語:“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拉 ,扯 ,攀 ,鉆 。
“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這是一組對仗工整的句子,課文中還有許多,請找出來讀一讀。
仿寫對句(師出上句,生對出下句):天對——地,;雨對——風;山花對——樹果;虎豹對——狼蟲;花果山對——水簾洞;朝游花果山——夜宿水簾洞;花果山仙石顯靈——水簾洞石猴稱王;花果山仙石育仙胞——水簾洞神猴顯神通。
2、辨析下列含有“身”字的詞語,體會語言文字的豐富多樣和作者譴詞造句的準確性。
蹲身、縱身、住身、欠身、抽身、安身。
3、品讀石猴的語言特點。
(1)找出石猴的語言讀一讀,說說有什么發現。(短促、重復)
(2)比較句子,體會有什么不同。
“我進去!我進去!”
“我進去吧!我進去吧!”
4、從這些語言和動作描寫中,你眼前出現了一個怎樣的石猴?
四、總結提升。
讀了課文,我們不僅感受了活靈活現的猴王形象,而且品悟了作者語言文字的精妙。這樣的語言珍珠在《西游記》這本經典中隨處可見,希望大家多讀經典。
語文課程的本質屬性是言語性。所謂言語性,“是指語文課程所獨具的學習‘個人在特定語境中的具體的語言運用和表現’的特殊性”(潘新和先生語)。因此,特級教師王淞舟認為“語文學習必須同時睜大兩只眼睛,一只眼睛注視思想內容,一只眼睛聚集語言形式,得意又得言。”
但是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眼龍,睜大了注視內容的眼,卻對語言表達形式視而不見。如何讓學生睜大這只眼,單靠學生的自得自悟是遠遠不夠的,比較可行的辦法就是教師結合具體文本,具體語言、具體情境,找準教學突破口,在語言表達精妙處,在謀篇布局處,時時喚醒,常常提示,從怎么寫的角度,引導學生去發現和創造。誠如潘新和先生所言:“讀多少書,讀出了什么,讀出了多少自己的發現和創造,永遠是衡量一個語言教師智慧水準和教學效果的潛規則。”
《猴王出世》一課彰顯了 “以語言表達”為價值取向的課程本體觀,從教學時間的配置比例看,全課四分之一的時間是用來梳理故事情節和主要內容,四分之三的時間則用于品讀、咀嚼、領悟、積累課文的語言和表達方式。
學生的語文意識,正是在教師的一次又一次的喚醒、提示、傳遞、激活、引領中,得到了切實的感悟 。
《猴王出世》教學案例 篇9
教學目標:
1、學習字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內容,了解石猴出世的經過,體會石猴性格特點。
3、初步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體會古典名著的語言美。
教學重點:幫助學生感受孫悟空最初的形象,體會石猴的特點,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理解難懂詞語的意思進而讀懂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提示課題
1、創設情境
2、揭示課題《猴王出世》
3、課題質疑
二、初讀(朗讀)課文,讀通讀順
1、初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找出最難讀,最難讀懂的句子。
2、交流自學情況。
3、指導朗讀方法。
例1:“蓋自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
例2:“石猴喜不自勝,忽抽身往外便走,復瞑目蹲身,跳出水外。”
三、再讀(快速瀏覽)課文,整體了解
1、再讀課文,思考:猴王是怎樣出世的?
2、反饋交流
四、三讀(跳讀)課文,感受人物形象
1、學生暢所欲言,談談自己對猴王的印象。
2、反饋交流
例: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勇敢無畏,身手不凡……)
3、小結
五、四讀(美讀)課文,感受閱讀樂趣
1、請同學自己選擇其中最喜歡的句子與同桌交流。
2、學生自由讀,師巡回指導。
3、賞讀,指名讀。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體會古典名著的語言美。
六、課外拓展,總結升華。
個人簡介
羊海洋,男,畢業于浙江省義烏師范。浙江省磐安縣實驗小學一名普普通通的語文教師。從教近八年來,多次參加各級各類的教研活動。參加磐安縣、金華市語文優質課比賽,獲得比賽一等獎。
《猴王出世》教學案例 篇10
一、揭示課題: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21課《猴王出世》猴王是誰呀?
生:孫悟空
師:猴王還有別的名字嗎?
生:美猴王、齊天大圣、弼馬溫……
師:弼馬溫是他最不喜歡的名字,你們說的這些都是他當了猴王以后的名字,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了解剛出世的猴王。
二、初讀課文,指導學法: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語句讀通順。
生:……
師:對于課文內容我們已經太熟悉了,但課文卻是以古代白話文的形式呈現在我們眼前的。
我們以前接觸過古代白話文嗎?
生:沒有。
師:想想我們學過哪篇課文是古代白話文?
生:《景陽岡》
師:對呀,那想想我們學《景陽岡》的時候用到過什么學習方法?
生:查字典,問老師。
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理解內容。
生:查資料理解內容。
生:和同學交流自己不懂的地方。
(出示學習方法)
師:除了同學們談到的這些學習方法,我們還可以借助電視劇、動畫片和漫畫書中的情節理解內容;通過反復閱讀,理清脈絡,把握內容;還可以通過勾畫關鍵語句,做批注來感悟人物形象。
師:運用這些方法,我們今天要解決什么問題呀?學習閱讀課文最重要的就是讀懂閱讀提示,讀讀吧,看誰先找到。
(出示閱讀提示)
師:說說吧,我們要解決什么問題?
生:看看石猴是從哪來的,它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師:誰能現在就談談石猴是從哪來的?
生:石頭縫里蹦出來的。
師:有意思,那我上鳳凰山上找塊大石頭來,看能蹦出猴子來嗎?
生:不能。
師:看來這不是一塊普通的石頭,那是怎樣的一塊石頭孕育出了這只石猴呢?看來我們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是:石猴的生長環境是怎樣的,然后再去了解它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出示兩個問題)
三、品析課文
師:帶著這兩個問題再讀課文,看看文中哪些內容寫的是石猴的生長環境和最初的形象是怎樣的,哪些內容寫的是他怎樣成為猴王的。
生:……
師:誰來說說?
生:第一自然段講的是石猴從哪來的,二、三自然段講的是他怎樣成為猴王的。
師:那第四自然段講的是什么呀?
生:講的是他當上猴王以后。
師:是嗎?仔細看看。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才是他高登王位呀!看來我們還需要時間仔細讀書。
師: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講的是第一個問題,二、三、四自然段講的是他怎樣成為猴王的。下面就用我們學過的勾畫、做批注的方法,快速瀏覽課文,試著解決這兩個問題。
生:……
師:讓我們來交流一下吧。誰先來談談石猴的生長環境是怎樣的,在書上找出相關語句說說。
生:那座山正當頂上……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石猴的生活環境是怎樣的?
生:石猴的生活環境超級大,并且在山頂上。
師:這是一塊怎樣的石頭?
生:一塊仙石。
師:仙在哪里?
生:無樹木遮蔭,左右到有芝蘭相稱……遂有靈通之意。
師:該自開辟以來呀,什么意思?那是從盤古開天辟地就有了這塊神奇的石頭,所以它能迸出石猴來。看來正可謂是海外有名山,山頂有仙石,石有靈通意,迸裂出石猴。那小石猴什么樣?找找,讀讀。
生: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朝游峰洞之中。(師糾正字音)
師:這句話在語言文字上非常有特點,仔細讀讀,找找看,你能發現什么?同桌交流交流。
(出示這句話)
師:誰說說你發現什么了?
生:一開始是三個字三個字的,后來是四字四字的,最后是六字六字的。
師:她從字數上發現了規律,讀起來很有節奏。
生:前邊寫的是靜物,后邊寫的是動物。
師:靜物?
生:是植物。
師:寫到什么植物了?
生:草、花、樹……
師:你忽略的前邊那個字有什么規律嗎?
生:前面三個字都是猴子干的事,后邊四個字都是石猴的親戚。
師:前面三個字三個字的都有動詞,讓我們看到石猴再干嘛。后面四個字四個字的,寫的都是什么?我們也用四個字來概括,那是他的—
生:親朋好友。
師:又玩友和親人在一起,多快樂多幸福哇。這么有特點的句子,咱們得再來讀一讀。
生:……
師:都讀完了,我想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剛才讀了一句,你腦子里出現了一幅什么畫面?一會兒我找同學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生:在擁有蒼松、翠柏、石崖、飛瀑……都豎起了大拇指。
師:你真有想象力,誰還想說?
生:在一座山上,長滿了奇花異草……天漸漸黑了,石猴和大家告別,回到山洞開始安眠。
師:我仿佛看見你就是那只猴,一會兒上竄下跳,一會兒采花摘果,一會兒又在猛獸群中與他們嬉戲玩耍。聽他這么一說,我都想變成這只猴,也去享受享受那快樂的生活。還是讓我們通過朗讀,一起來分享他的快樂生活。自己讀讀這句話。
生:……
師:誰來讀讀這一句?
生: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朝游峰洞之中。
師:這是一支玩累的小猴,你先休息休息,來只精力充沛的。
生: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朝游峰洞之中。
師:你是充滿朝氣,是不是剛吃飽跳不起來了?誰再來試試?
生: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朝游峰洞之中。
師:就是這樣一只猴子,它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呢?你能不能在文中找一找相關句子?
生:又道:“哪一個有本事的……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梁。”,還有“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遂稱美猴王。”
師:我聽出來了,他找的內容中兩次談到凡是有本事的,就可以怎么樣?
生:當王。
師:所以石猴說,我進得來出得去,應該當王。他稱王了嗎?
生:當王了。
師:那說明他是一只什么樣的猴子?
生:有本事的猴子。
師:那他都有什么本事呢,讓眾猴擁他為王?
生:他會72變,神通廣大。
師:是嗎?這會他還沒學藝呢。那他有什么本事,是別的猴子不具備的。
生:他勇敢。
師:你從哪感受到的?
生: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梁。
師:能談談你的理解嗎?
生:我認為它能在群猴中站出來,去尋找源頭,說明他很勇敢。
師:這是對他的什么描寫?
生:動作。
師:還有什么描寫?
生:語言。
師:對。通過對他動作和語言的描寫,我們感受到他是一只勇敢的猴子。你就是那只猴,就要進水簾洞了,你能讀出這份勇敢嗎?
生: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梁。
師:要是我,我早著急了,就怕別的猴跟我搶,所以你還缺少猴子的自信。誰還來?
生: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梁。
師:我看見了一只勇敢的小石猴,嗖一下就進去了。我把猴子說的話改成這樣了,你覺得怎么樣?
生:“我進去,我進去!”可以表明石猴迫不及待的想進去,“我進去。”好像是別人逼他進去的。看不出他的勇敢。
師:看來這重復性的語言有幫助我們表達語氣的效果,像這種重復性的語言文中還有很多,你還能找嗎?
生:石猴道:“沒水沒水。”
生:石猴喜不自勝……“大造化,大造化。”
師:看來猴子都這么說話。文中像這樣的語言還有很多,我們就不一一找了。我記得剛才那位同學還找到了動作描寫,“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竟跳入瀑布泉中。”從這兒還能看出他有什么本事?
生:動作靈敏。
生:石猴很機靈。
師:怎么機靈了?
生:不機靈就不能一縱跳起來。
師:我注意到了,他在說石猴進洞時是瞑目蹲身,什么意思呀?瞑目—
生:閉上眼睛。
師:蹲身—
生:往下一蹲。
師:為什么要這樣呀?
生:因為太高了,不這樣石猴怕掉下去。
師:石猴滿山亂竄,還有恐高癥?
生:石猴怕不舒服。
生:石猴往水里跳,他這是自我保護。
師:這只猴子豈止勇敢,他還很—
生:聰明。
師:正是這樣一只勇敢、聰明的石猴,為群猴尋得了一個洞天福地,讓大家可以在里面安眠穩睡,所以石猴當仁不讓,有理有據要求眾猴擁他為王,兌現承諾。正應了課文最后一句: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將石字隱了,遂稱美猴王。
四、小結:
師:此后,他領一群猿猴、獼猴、瑪猴……(齊讀)何其有三五百載……再后來大家就更熟悉了,他習得72般變化,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你還知道什么精彩的故事嗎?
生: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大戰紅孩兒……
師:我相信大家談到的這些,大多是從電視中看到的,我還是希望大家讀一讀原著,在原著中,還有更多精彩的故事等著我們去讀,還有許多經典的內容等著我們去品味,相信大家一定會收獲更多。
下課。
《猴王出世》教學案例 篇11
教育目標
1、學習生字詞,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初步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
3、體會作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想象力。
重點、難點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體會美猴王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品質。
讀通讀懂句子,培養閱讀古典小說的語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及小說《西游記》
教學步驟
㈠揭示課題
1、你們誰看過《西游記》,在這部小說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個人物?(孫悟空)
2、談談你對孫悟空的了解。
3、你知道孫悟空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嗎?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新課文,了解孫悟空變成美猴王的經過。
㈡初讀課文,了解大意,掃清文字障礙。
1、大聲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讀不懂的地方畫出來。
2、邊讀邊想,這篇文章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㈢交流自學情況。
1、文章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問題,提出來與大家一起交流。
(主要解決字詞問題,掃清文字障礙。)
㈣自由讀課文,你喜歡那些句子,畫下來,說說你喜歡的理由,并把它們有感情的讀出來。
㈤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讀這些段落。
㈥課外閱讀擴展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西游記》,準備好召開一個《西游記》故事會,看誰講的故事最精彩。
《積累?運用三》
教學目的:
1、朗讀唐代詩人杜甫的一首詩《春夜喜雨》,了解主要內容,通過讀背,積累古詩。
2、閱讀短文,明白成語故事蘊含的道理。
3、“口語交際”是正反方辯論,通過辯論,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使學生明白好讀書,更要讀好書,才真正“開卷有益”。
4、習作練習。結合學生即將離開母校的契機,真誠的請學說留下自己的意見。創設真實的情境,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
教學課時:四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讀讀背背
一、介紹詩人杜甫。
二、自讀這首詩,了解大致的內容。
(詩人通過刻畫雨景,抒發內心的喜悅之情。)
1、讀這首詩,利用字典理解詞意。
俱:全、都。
曉:早晨。
紅潤處:枝頭的花,紅潤一片。
花重:被雨水淋濕后的鮮花飽滿沉重。
乃:當即、就講。
潛:悄悄地隱藏。
潤物:滋潤萬物。
野徑:原野中的小路。
2、理解詩的大意。
好雨就像懂得季節,正當春天降臨,萬物生長的時候,邊下了起來。細雨隨著春風在夜間悄悄落下,無聲地滋潤著萬物。原野中的小路上空一片漆黑,只有那江河中的船上還有一閃一閃的燈光。早晨起來看那成都的花兒,經一夜春雨,顯得那么飽滿,那么鮮艷。
3、指導朗讀。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這是詩人描寫春雨的詩。詩人盼望、喜愛這場春雨,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滿城的美景,把無比喜悅的心情生動的表達出來。
三、積累杜甫其它的作品。
四、鞏固練習。
1、有感情的朗讀。
2、練習背誦。
第二課時
閱讀短文
一、閱讀短文。
1、自學短文,了解主要內容。
(1)默讀課文。
(2)短文主要講了哪幾件事?(吳王下了狠心要攻打楚國;年輕的侍衛官想辦法讓吳王打消了攻楚的念頭,同時又避免了殺身之禍;引出“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個成語。
2、討論問題。
(1)年輕的侍衛官是在什么情況下為什么連續在后花園里轉了三天?
(2)侍衛官講在花園里看到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這個故事里都有誰?它們都在干什么?
(3)蟬、螳螂、黃雀各自面臨的危險是什么?
(4)吳王聽了這話,恍然大悟中的“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吳王明白了什么?
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二、鞏固練習。
1、積累有關歷史故事的成語。
2、準備一個歷史成語的故事進行演講。
第三課時
口語交際
這次口語交際是圍繞開卷有益無益進行辯論。
1、什么是“辯論”?
2、怎樣進行辯論?
(1)首先要明確是圍繞什么進行辯論的。
(2)辯論雙方觀點要明確。
(3)要用事實闡明自己的觀點,駁斥對方的觀點。
3、具體做法。
(1)圍繞辯論的問題,各自發表自己的觀點。
(2)根據不同的觀點分成兩個組。
(3)辯論雙方展開辯論。
(4)辯論后共同進行總結。
第四課時
習作指導
這次習作練習是以寫信的方式對母校留下良好的祝愿和建議。
1、作文前,可以到母校的各個地方走一走,看看還有那些不如意的事情;回憶近年來的學校的生活,找一找學校或老師沒有想到的或沒有作好的事情;向在校班級的同學了解以下對學校工作的意見。
2、挑選一兩件重要的事情,想一想應該怎樣解決,為學校出謀劃策。
3、給母校的校長或老師寫封信,談談自己的建議和對母校祝愿。
4、應主意的問題。
(1)把自己的想法要寫清楚。
(2)要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3)注意寫信的格式。(稱呼、內容、祝詞、署名和日期。
《猴王出世》教學案例 篇12
【學習目標】
1、通過學習本課 ,使 學生對《西游記》神話故事中,“猴王出世”有較深的認識。
2、認識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能讀音正確。
【整體感知】自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把自己不明白的字詞畫出來。
[自主學習]1、自學本課要求我們認識的8個生字。我的問題:
2、自讀課文,在朗讀中了解石猴是怎樣出世的,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合作學習】
1、 相互檢查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認讀,注意讀準字音。)
2、把自己在自學中遇到的問題題出來小組學習。
3、把小組解決不了得問題做記錄。我們的問題是:
[質疑答辯] 各小組把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提來師生共商。
細心讀書,我對回答有把握。
石猴是從哪來的?答:
石猴是怎樣成為猴王的?答:
石猴性格,我最懂。
1 2 3 4 5
【成果展示】 1、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讓大家欣賞。 2、我的收獲是:
【輕松課堂】
1吳承恩
吳承恩( 1506 — 1582 ) , 字汝忠 , 號射陽居士 , 出生在一個由書香門第而衰落為商人的家庭 . 其先世為漣水人 , 早在五世祖前就遷居淮安;高祖吳鼎 , 素為白衣;曾祖吳銘 , 始躋身儒林 , 做過浙江余姚縣學訓導 ; 祖父吳貞 , 由年例入監 , 當過浙江仁和(今杭州)縣學教諭;父吳銳 , 因家庭敗落 , 同街坊商人之女徐氏結婚 , 遂襲徐氏家業 , 成為店鋪老板 . 吳承恩自幼敏慧 , 博覽群書 , 但科舉失意 , 直到年近半百才考取了歲貢生 , 后在好友禮部侍郎李春芳的幫助下 , 六十一歲時屈就長興縣丞 , 后因對官場不滿 , 憤然辭職 , 返歸故鄉 . 七十一歲時 , 始執筆寫《西游記》。
我讀后的感受是:
2、. 把下面兩個片斷多讀幾遍,用自已喜歡的符號畫出描寫動作的詞語,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抬頭觀看,那里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梁。
◆那些猴有膽大的,都跳進去了;膽小的,一個個神頭縮頸,抓耳撓腮,大聲叫喊,纏一會;也都進去了。跳過橋頭,一個個搶盆奪碗,占灶爭床,搬過來,移過去,正是猴性頑劣,再無一個寧時,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我的收獲]
《猴王出世》教學案例 篇13
《猴王出世》是第五組“中國經典名著之旅”中的一篇略讀課文。這篇略讀課文節選自我國古典神話小說《西游記》第一回。主要寫了花果山上一塊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這石猴與群猴玩耍時,因敢于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群猴拜為猴王,表現了石猴活潑可愛、敢作敢為的特點。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為猴王的經歷,體會石猴天真活潑、勇敢頑皮、機智聰明的特點,感受其形象,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作為略讀課文的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與現代語言有區別,因此,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進而讀懂課文內容是教學難點。教學中我力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不理解的詞句,結合注釋,略作講解,知其大意即可。同時,引導學生抓住文前的“閱讀提示”中的問題,快速瀏覽課文,交流討論,自主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在讀懂課文“寫什么”的同時,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么寫”的。在課文內容學習中發現語言的規律,學習表達的方法,引導學生領略語言美,體會名著的真正魅力。本文語言精練優美,節奏感強。抓住典型語段引導學生賞讀。如“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樟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請學生邊讀邊發現有什么特點,學生有的發現字數齊整,有的讀出動詞加名詞的動賓結構,有的發現了對子,然后引導學生反復地讀,在朗讀中體會古代的白話文的語言特征,感悟美猴王的頑皮、活潑、勇敢、有個性。
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感受人物形象,這是教學的重點。剛開始,讓學生聽《西游記》主題曲,喚起回憶,說說心目中的孫悟空;學習“石猴出世”時,讓學生找出最能體現石猴特點的句子,讀讀,寫寫批注,在匯報交流時,讓學生反復品讀,發現,感悟,說說這可以看出是一只怎樣的石猴;繼而學習“石猴稱王”,抓住猴子的語言,進行研讀,指導反復朗讀,體會其語言的特色:簡短而干脆,富有號召力。老師點撥:讀到這兒,它僅僅還是一只石猴嗎?從而感受石猴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機智、聰明、勇敢以及心系他人的可貴品質。師繼續引導:走進《西游記》,你還能知道他并不僅僅是一個人,還是一個?——神(學生接答)從而引導學生走進原著《西游記》,去細細品讀,回味,充分感受名著的魅力,讓美猴王的形象深深扎根于學生腦海里。
本課教學,我努力引導學生去品味名著語言的精妙,感受猴王的形象,引導學生去讀名著。但有些環節的設計還是欠妥:如:抓住猴王的形象特點進行重點教學,如何處理描寫其他猴子的言行的語句。還有課堂的調控及細節的把握上還有待提高。
《猴王出世》教學案例 篇14
一、素質教育目標
㈠知識教學點
1、學習生字詞,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初步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
㈡能力訓練點
繼續練習引導學生抓住事情的前因后果。
㈢德育滲透點
理解“石猴”勇敢頑強、一心想著大家的品質,受到教育。
㈣美育滲透點
體會作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想象力。
二、學法引導
㈠教師教法
導讀法
㈡學生學法
自學討論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㈠重點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體會美猴王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品質。
㈡難點
讀通讀懂句子,培養閱讀古典小說的語感。
㈢解決辦法
通過小組討論,教師相機點撥,結合朗讀課文理解問題。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及小說《西游記》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㈠教師活動設計
1、從介紹我國古典名著入手,激發學生興趣。
2、啟發學生交流自學成果,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問題。
3、有重點的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點撥學生理文章的前因后果。
㈡學生活動設計
1、自己查找資料,自學課文,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并靠自己弄懂課文的內容。
2、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3、通過朗讀,加深對古典文學的認識。
七、教學步驟
㈠揭示課題
1、你們誰看過《西游記》,在這部小說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個人物?(孫悟空)
2、談談你對孫悟空的了解。
3、你知道孫悟空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嗎?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新課文,了解孫悟空變成美猴王的經過。
㈡初讀課文,了解大意,掃清文字障礙。
1、大聲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讀不懂的地方畫出來。
2、邊讀邊想,這篇文章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㈢交流自學情況。
1、文章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問題,提出來與大家一起交流。
(主要解決字詞問題,掃清文字障礙。)
㈣自由讀課文,你喜歡那些句子,畫下來,說說你喜歡的理由,并把它們有感情的讀出來。
㈤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讀這些段落。
㈥課外閱讀擴展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西游記》,準備好召開一個《西游記》故事會,看誰講的故事最精彩。
《猴王出世》教學案例 篇15
一、導入
同學們,大家都看過《西游記》,其中誰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孫悟空)請大家回憶一下,孫悟空都有哪些稱號和別名?(弼馬溫、孫行者、齊天大圣、美猴王·······)今天,我們一起去吳承恩筆下感受一下帶給我們那么多快樂的精靈。
二、揭題
師生齊書課題,注意“世”字的筆畫和筆順。
學生齊讀課題,重讀“猴王”,讀出王者氣度。
三、檢測預習(課件出示)
(一)讀準下列詞語
suì bèng zhāng míyuán wán kǎi jié juān
遂 迸裂 獐鹿 獼 猿 頑耍 楷書 石碣 鐫著
qiè míng náo
拖男挈女 瞑目蹲身 抓耳撓腮 伸頭縮頸 拱伏無違 序齒排班
(二)讀順下列句子。
1、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2、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
3、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抬頭觀看,那里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梁。
(主要檢查中下學生,隨機點名,人多面廣些,以較真實全面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把握學情。)
四、學習新課
(一)出示學習目標
1、瀏覽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2、感悟形象,體會石猴特點。
3、感情朗讀,感受名著魅力。
(二)出示自學指導
1、借助注釋和聯系課文,理解詞語。
2、默讀課文,了解內容。
(1)石猴從哪里來的?用--在文中劃出。
(2)群猴為什么要拜石猴為王?用自己 的話說一說。
(3)用一句話概括課文內容。
3、石猴與群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請找出有關句子,多讀幾遍,說說自己的體會,再帶著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讀一讀。
(三)學生根據自學指導先自主學習10分鐘,再組長組織組內交流、合作學習5分鐘,期間老師巡視指導,重點指導學困生,參與到交流不順暢的小組進行指導。
(四)出示自學檢測
1、把加點詞語換成另一個詞語。
(1)復瞑目蹲身。 ( ) (2)真個好所在。 ( )
(3)遂有靈通之意。 ( ) (4)里面且是寬闊 。 ( )
(5)中間一塊石碣上,鐫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 )
2、填空
課文節選自( ),作者是( ),按照( )順序,先寫石猴( )和生活情況;再寫石猴和群猴尋找澗水源頭時勇探( ),尋得安身之處;最后寫石猴被群猴拜為( )。
(重點檢查各小組內的學困生,了解各小組的學習效果。)
(五)以學定教
重點學習自學指導第3題,學生匯報方式:讀句子——說體會——感情讀。
重點句朗讀指導:
1、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讀出石猴的活潑可愛、快樂自由,廣結善緣。讀時前兩分句語速稍快,語調跳躍;后一分句較舒緩。)
2、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 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抬頭觀看,那里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梁。
(通過語言和動作描寫,表現了石猴勇敢膽大、敢做敢為、動作敏捷的特點。要重讀寫語言和動作的詞,響亮、干脆、果斷。)
過渡:石猴的形象在精妙的語言、動作描寫中得以凸顯,在閱讀和寫作中,我們也要扣住語言和動作,體會人物特點,表現人物個性,下面我們嘗試運用。
(六)課件出示當堂檢測
三太子與悟空各騁(chěng)神威,斗了個三十回合。那太子六般兵器,變做千千萬萬;孫悟空金箍棒,變作萬萬千千。半空中似雨點流星,不分勝負。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亂之時,他拔下一根毫毛,叫聲:“變!”就變做他的本相,手挺著棒,演著哪吒。他的真身卻一縱,趕至哪吒腦后,著左胳膊上一棒打來。哪吒正使法間,聽得棒頭風響,躲閃不及,被他著了一下,負痛逃走,收了法,把六件兵器依舊歸身,敗陣而回。
1、擬一個合適的小標題 ( )。
2、我讀出了一個( )的孫悟空。
五、課堂小結
一迸,石猴橫空出世;一跳,猴王應運而生。我們感謝吳承恩用精妙絕倫的語言刻畫了這樣一個令人神往的形象,帶給我們這樣一個流傳千古的故事。其實,不只是《西游記》,許多作品能流芳百世,是因為它能給我們帶來啟示,帶來精神的力量。希望同學們能親近名著,品味經典,從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力量。
《猴王出世》教學案例 篇16
【目標】
憑借對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了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為“猴王”的一段經歷,學習美猴王敢于挑戰的精神。
【過程】
一、錄像導入,激發興趣
1、看《猴王出世》動畫片。
2、簡介《西游記》(學生):
“導入”猶如一堂課的“鳳頭”,在課堂教學前通過觀看錄像,并且自由談論“畫”中之物,讓學生對石猴產生了強烈興趣,繼而帶著好奇進入課文,并為學習課文,理解文意作鋪墊,讓學生初識內容。
二、自主研讀,理解體味
1、自由讀文,解決問題:
⑴石猴是怎樣出世的?
⑵石猴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2、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相機引導讀悟:
⑴讀一讀描寫石猴出世的語句。
⑵要求用自己的語言簡述石猴成猴王的經過,并提出要點。
⑶研究2~4自然段,注重石猴變猴王的原因是什么?石猴入洞一刻的表現證明什么?石猴發現的天地如何?
(在這里理清了文章主要內容,引導學生有層次地讀悟。給學生自由研讀,探究問題的空間,在無拘無束的思維狀態中,徜徉于課文語境,生出情趣,釋放靈性。)
3、重點詞句,琢磨體會:
⑴反復朗讀,從石猴的生活習性中體會石猴的快樂。
⑵回放錄像中石猴進水簾洞鏡頭,讓學生學習表演,注意“瞑、蹲、縱、跳、睜、抬、觀”這些動詞,把石猴不信邪,敢于跳泉的形象生動地演示出來。其中穿插的分角色表演“石猴”引眾猴進洞內享受這天造地設的家當及引眾猴所說的話,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表演中再次體會到石猴的聰明、機靈。
(看動畫片、表演節目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事,因此教師投其所好,讓學生們多種感官調動起來,并積極投入角色。在排練過程中更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的.開放性、探索性,讓學生愉快學習,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三、課外延伸,拓寬思維
1、自由議《西游記》中的`孫悟空的所作所為。
2、自由評《西游記》中的孫悟空的性格特點:
(學完課文,學生已深切地體會到了祖國的燦爛文化,并由衷地喜歡上了中國古典名著。教師要珍惜課外這個“練兵場”,主張學生課后主動閱讀,從而拓寬視野,增長見識,并不斷地獲取學習語文知識的本領。)
《猴王出世》教學案例 篇17
【教材分析】
《猴王出世》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五組“中國經典名著之旅”中的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節選自我國古典神話小說《西游記》第一回。課文主要寫了花果山上的一塊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這石猴與群猴玩耍時,敢于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群猴拜為猴王的故事。
根據選編的課文特點和小學生的認知實際,本組課文的教學重點要指導學生感受故事情節、人物形象,以及語言文字的規律,從而達到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發閱讀名著的興趣。作為略讀課文的近代白話文小說《猴王出世》,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抓住文前的“閱讀提示”,自主了解課文主要內容。不理解的詞句,可以結合注釋,或略作講解,但不逐字逐句地解釋。
在讀懂課文“寫什么”的同時,體會作者是“怎么寫”的。在課文內容學習中發現語言的規律,學習表達的方法。在閱讀方法方面,繼續加強精讀和略讀能力的培養,同時提出了瀏覽能力的習得。讓學生抓住語言文字,品出經典的魅力,真正體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一。
【教學目標】
1.能根據文前“閱讀提示”,自主學習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石猴是從哪兒來的,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2.用精讀、略讀、默讀、瀏覽等多種學習方法,品讀語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體會石猴勇敢頑皮的性格特點。領略經典名著的魅力,激發學生閱讀經典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王的經歷,感受其形象;品味語言,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
課文是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與現代語言有區別,因此,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讀通相關句子,進而讀懂課文內容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及《西游記》原著。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今天一個陌生的老師給你們上課,后面還有很多老師來聽課,我發現同學們表現得有點緊張,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大家邊聽邊跟著唱,放松一下心情,我們再上課好嗎?
師播放動畫片《西游記》片首歌《猴哥》,學生跟唱。
師:這首歌是動畫片《西游記》中的一首歌,動畫片《西游記》看過嗎?電視連續劇《西游記》呢?(生:看過)
師:那誰能用一句話說說《西游記》主要寫的什么事啊?
生:主要寫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
師:同學們,現在還緊張嗎?(生:不緊張)
師:那現在我們上課,好嗎?
一、激趣導入,明確目標
師:剛才同學們聽的這首歌主要是歌頌誰的?(生:孫悟空)
師:為什么歌頌孫悟空呢?誰能說說孫悟空都有什么本事啊?
生:他有火眼金睛,他能七十二變,他能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他神通廣大?
是啊!我知道很多同學都喜歡神通廣大,降妖伏魔的孫悟空,那他在跟隨唐僧去西天取經之前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1課《猴王出世》。板書課題:21猴王出世(畫上雪花號)
師:同學們可能注意到了,這篇課文題目上有一個雪花號,它告訴我們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學習略讀課文,可得需要文前的“閱讀提示”來幫忙。
師多媒體出示文前“閱讀提示”,請同學們快速讀一讀閱讀提示,找一找它對我們學習這篇課文提出了哪些要求?
指名學生讀要求:認真閱讀課文,看看石猴是從哪兒來的?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把不懂的地方畫下來,跟同學、老師討論。如果有興趣,還可以讀讀《西游記》。
二、粗讀課文,感知大意
1、師:根據閱讀提示中的兩個問題,我們可以把課文的故事情節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寫-(生答:石猴是從哪兒來的),第二部分寫(生答:石猴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師板書(說明:石猴是從哪兒來的也就是石猴出世的過程,石猴是怎樣成為猴王的也就是石猴稱王的過程)
石猴出世
石猴稱王
師:同學們都已經預習課文了,那誰能說說哪些段落是寫石猴是從哪兒來的?哪些段落是寫石猴是怎樣成為猴王的?(指名學生回答,明確:第1段是寫第一個問題,第2-4段是寫第二個問題)
2、這篇課文是一篇古代白話文,有些語句可能不好懂。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讀不懂的地方畫出來,從課文下面的注釋中找一找答案,找不到答案的找同學、老師討論一下。讀課文時,一邊讀一邊思考閱讀提示中提出的兩個問題,讀完后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開始讀吧。
(生自由讀課文,師巡視指導)
3、師:剛才同學們對照注釋讀了課文,誰還有不懂的地方,請提出來讓同學們一起來幫助你解決。
4、師:誰來回答第一個問題:石猴是從哪兒來的?(指名學生回答,并讓學生找出課文中的語句讀給大家聽)
5、師:那誰來回答第二個問題:石猴是怎樣成為猴王的?(指名學生回答,并讓學生找出石猴被擁戴為美猴王的情景讀給大家聽)
6、師:那誰能把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連起來,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生答,師幫助梳理:主要寫了花果山上的一塊仙石迸裂化出一個石猴,石猴找到水簾洞被選為猴王的故事。)
師邊講邊板書:石猴找到水簾洞才被選為猴王的,所以在稱王之前還有一個重要的故事情節就是:石猴探洞
小結過渡:仙石迸裂,化出一個石猴,往水簾洞一跳,跳出一個猴王,從這里開始,一個美猴王的形象,走進每一個人的心里。那么,作者吳承恩又是用怎樣的語言,把一個猴子的形象寫得深入人心、光耀文學史冊的呢?讓我們一起走近石猴的生活,去發現,去感受。
三、自讀自悟,賞析重點
(一)、學習“猴王出世”,感悟語言的“精煉”。
1、請同學們快速閱讀第1段“石猴出世”這一部分,畫出你認為描寫石猴最生動的句子,想想為什么寫得生動,好嗎?
2、指名學生讀喜歡的句子
師多媒體出示: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3、誰來說說你為什么覺得這段話寫得最生動呢?
預設:(生:用了兩組排比句;用了一組對聯;用了一組動詞,語言很生動;語言讀起來朗朗上口,很有韻律美?)
4、誰來說說你從這段話中讀出了一只怎樣的石猴?
預設(生:頑皮可愛、自由自在?)
師板書:頑皮可愛、自由自在
師:同學們真會讀書,談出了這么多讀書的體會。是啊,這段話用了兩組排比句,一組對仗句,還用了一連串的動詞,語言短促、跳躍、有節奏。讀起來生動形象,朗朗上口,很有韻律美。短短幾句話,一只頑皮可愛、自由自在的石猴活靈活現、躍然紙上。這就是經典的語言,這就是名著的
魅力!
同學們,讓我們把名著中這經典的語言再美美地讀一遍!齊讀。
(二)研讀“猴子稱王”,感受語言的魅力。
1、課文中還有哪些這樣經典的語句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2至4段,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多讀幾遍,找一找描寫石猴動作和語言的句子,想一想你從中看到了一只怎樣的石猴?(生快速瀏覽課文)
2、組織交流
(1)師:誰來讀讀第2段中描寫石猴動作的句子?(指名學生回答)、師多媒體出示: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抬頭觀看,那里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細再看,原來是座鐵板橋。?卻又欠身上橋頭,再走再看,卻似有人家住處一般,真個好所在。石猴看罷多時,跳過橋中間,左右觀看,只見正當中有一石碣。
師:你從中讀出了一個怎樣的石猴?(生:動作靈巧、聰明機智、身手不凡?)
師板書:聰明機智、身手不凡
師:誰來讀讀石猴的話?(指名學生讀: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
師:你從他的話中讀到了一個怎樣的石猴?(生:勇敢自信,敢說敢做?)
師板書:勇敢自信、敢說敢做
師:如果換一種寫法,改成“讓我來試試吧!讓我來試試吧!”還會不會有這樣的感覺呢?(指名學生回答)
師:老師也覺得這話一聽就不像是從石猴的嘴里蹦出來的。因為這不是石猴快言快語、敢說敢做的性格。課文中還有幾處這樣短促有力的語言誰來讀一讀?
指名學生讀石猴的話:“大造化!大造化!”“沒水!沒水!”“都隨我進來!進來!”
師:同學們,像這樣描寫石猴的語言——短促、有力、富有韻律感,讓人有一種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感覺。
師:從3、4自然段中你們還找到了哪些描寫石猴語言的句子呢?
生讀:“石猴笑道:這股水?”
師:從這段話中,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石猴呢?
生:大公無私的石猴,一心為大家著想的石猴?
師板書:大公無私
師:請同學們看第4段,讀石猴的這段話,想一想你又讀到了一個怎樣的石猴?
師多媒體出示: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啊,‘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為王?”
學生齊讀,指名學生說說從中讀出了一個怎樣的石猴?
生:口氣像一個國王一樣,有領導氣度、有王者風范?
四、總結提升,遷移運用
1、師:同學們,你們說石猴應該稱王嗎?說說你的理由。
指名學生回答。
師:聽了同學們的發言,我也覺得石猴應該稱王,他聰明機智、身手不凡、勇敢自信、敢說敢做、大公無私,又有領導才能。只有讓他當猴王才能讓群猴心服口服啊。
我想,上了這堂課,大家一定發現:讀經典,不僅要讀懂“寫什么”,更要去思考作者是“怎么寫”的,不斷學習經典名著高超的語言藝術,從這些經典名著中汲取營養。
2、老師課前發給大家一篇文章《辭別花果山》,這是我從原著《西游記》中選出來的一段文章,并給它加了一個標題。同學們讀過了嗎?
現在請同學們快速瀏覽這篇文章,想一想美猴王為什么辭別花果山?辭別花果山去干什么?還要畫出你喜歡的詞句多讀幾遍。
3、交流閱讀收獲。
課外作業:
1、課下請同學們把《猴王出世》和《辭別花果山》兩篇文章中的好詞好句摘抄在讀書筆記上在小組內交流。
2、多媒體投影出示課件《西游記》簡介。
謝謝同學們的合作,下課!
板書設計:
21、猴王出世
節選自《西游記》
石猴出世自由自在、頑皮可愛
石猴探洞機智靈活、身手不凡勇敢自信、敢說敢做
石猴稱王大公無私、才能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