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陽岡》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5篇)
《景陽岡》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品字析句、誦讀感悟研讀全文,感受武松形象。
2、研讀發現作者刻劃人物形象的寫作特色。
3、激發閱讀興趣,引導研讀名著。
【課件準備】
課件一:“武松打虎”影片片段(2分30秒)
課件二(詞句):
第一組:
1、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酒。
2、但凡客人來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過不得前面的山岡去。
3、這酒叫做“透瓶香”,又叫“出門倒。
第二組:
1、武松笑道:“……你別說這樣的話來嚇我。就有大蟲,我也不怕。”
2、武松看了笑道:“……我怕什么!”
3、細想了一回,說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樣。”
4、武松自言自語道:“……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武松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說“不怕”的?說的語氣有什么變化?當時武松會是怎樣的心理?你讀懂了什么?)
第三組閃躲(用“閃”好在哪里?)
課件三:武松下岡遇“虎”影片片段(30秒)。
【閱讀準備】學生在課前大致了解《三國演義》或初步瀏覽其中的一些章節。
【教學過程】
一、讀影片說感受提煉研讀專題
1、師出示課題(課件界面)后放影片“武松打虎”片段(課件一),學生欣賞。
2、師要求學生結合初讀課文的感受,用一個字贊揚武松,并寫在課文插圖邊的空白處。師巡視,請三位學生把贊揚字寫在黑板上,鼓勵不同意見的學生寫在黑板上。
(生可能會寫:“勇、猛、智、神、威”等。)
3、師提示學生用“武松真( )啊!”的句式表達自己對武松的贊嘆之情。先請在黑板上寫贊字的同學說,教師適當指點,再讓所有學生自個兒盡情地說一說后。師點擊:“這些字中,哪一個最全面最概括地贊揚了武松?”生比較后認為是“神”。師隨即用紅筆板書“神”。全體學生贊“武松真神啊!”
二、圍繞專題自主研讀交流點撥感悟人物形象
1、師順勢提出研讀專題:武松究竟“神”在哪里?從課文哪些地方最能表現出來?用筆讀課文,(默讀、點劃)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兩處,研究研究準備告訴大家。
2、學生各自研讀,教師巡回了解自讀情況。
3、學生班級交流,教師隨機點撥并落實訓練:
例舉:(教學流程以學生的交流隨機而定)
⑴ 酒量驚人:
“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但凡客人來我店,吃了三碗的,就醉了,過不得前面的山岡去。”師點擊:況且這酒是“透瓶香”“出門倒”并出示課件二第一組,請把這幾句話連起來說一說,要求說得讓聽者動容信服。兩三位學生說后,請說得好的同學板書“酒量驚人”。
⑵ 膽量過人。生交流補充后出示課件二第二組:
① 武松笑道:“……你別說這樣的話來嚇我。就有大蟲,我也不怕。”
② 武松看了看笑道:“……我怕什么!”
③ 細想了一回,說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樣。”
④ 武松自言自語道:“……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武松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說“不怕”的?說的語氣有什么變化?當時武松會是怎樣的心理?你讀懂了什么?)師生討論交流。生板書“膽量過人”。
⑶ 力量超人:
“武松雙手掄起哨棒,……把那樹連枝帶葉打了下來。……把那條哨棒折成兩截……”“……揪……按……提……打……”訓練讀第11自然段:
① 生自個兒讀讀第11自然段,要求讀出動作詞。
② 師讀“大蟲”生讀“武松”,隨機提示“情況緊急,武松動作要快、有力”。
③ 學生自由結對朗讀。
④ 請自認為讀得好的兩對比賽朗讀。請讀“武松”力量大比較到位的選手板書“力量超人”。
⑷ 機智勝人:
從武松三次“閃”讀出“機智”或“機敏”。幾生說了個大概后,師點擊:“閃”這個動作字跟哪些字比較接近?(生答)“閃”與“躲”在這里哪個字用得好?用“閃”對表現武松形象好在哪里?仔細讀讀課文第9自然段,并結合上下文,小組討論后交流。[當交流到:
① 必須“閃”:
師點擊:通過你的讀讓大家感受感受當時情況緊急的氣氛:(“忽然起了一陣大風……跳出一只吊睛白額大蟲來”。“那大蟲……大蟲……大蟲……”)
② “閃”是有目的地消耗大蟲的力氣:
師點擊:那是以守為攻,伺機反撲,此為大智。
③ 學生說得不著邊際或只是重復他人觀點:
師點擊:“閃”與“躲”對表現武松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師生小結三“閃”表現了武松“機敏勝人”并請一生板書,全體學生自個兒誦讀第9自然段及上下文,體味武松的“機敏”。
……
4、學生小結、教師勾畫(板書)、提升認識。
三、反扣專題研讀想象探究新的發現
1、師導語過度:假如武松在下岡途中又碰上老虎,是老虎被武松“制服”還是老虎被武松“制服”?(生爭論)引導學生讀書,尋找相關信息,提出自己的觀點,說說理由。
2、師點擊:假如你是導演,拍武松一步步“挨”下岡來的情景會拍哪些細節?(生想象表述)師板書“挨”。
3、出示課件三“下岡遇‘虎’”。(欣賞根據原著改拍的電視劇)鼓動學生為自己的精彩想象鼓掌。
4、師請學生談談對武松形象又有什么新的認識?生交流,師引導并板書“人”。
5、師小結:
《水滸》作者施耐庵刻劃武松形象,既寫出了武松的“神”又寫出了武松只是一個現實生活中的“人”;作者寫人既寫得形象傳神又寫得真實可信。
四、激趣延伸引導研讀名著
在《水滸》這部小說中,作者還刻劃了許許多多人物,請你選一個自己喜歡、熟悉的人物讀讀(當然也可以是武松),寫一個作者描述的人物怎樣的“神”又是怎樣的“人”?是如何既傳神又真實地塑造人物形象的研讀報告。
【板書設計】
武松
神人
勇智 猛 威爽
神
酒量驚人 膽量過人
挨
力量超人 機智勝人
《景陽岡》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倚、著”等19個生字,會寫“岡、饑”等15個生字,正確讀寫“晌午、篩酒”等詞語。
2.指導學生遇到難理解的詞語,聯系上下文和閱讀經驗猜出詞語的大致意思。
3.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把事情的發生、發展、結果弄清楚;能用自己的話詳細講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4.抓住人物的語言、心理活動、動作等了解人物的特點,了解武松豪放、勇敢無畏的性格。
5.通過學習,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
教學重點
默讀課文,聯系上下文和閱讀經驗猜出詞語的大致意思,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武松的性格和打虎的經過;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親近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遇到不理解的詞語,聯系上下文和閱讀經驗猜出詞語的大致意思;抓住人物的語言、心理活動、動作等了解人物的特點。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流程
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一起初讀了課文,了解了課文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來敘述的,并且理清了文章的結構,學習了課文第1,2自然段。
2.通過第1,2自然段的學習,我們了解到什么?(武松進店飲酒,不聽勸告,執意過岡。)
3.從這部分課文我們了解到武松的什么特點?(豪放、倔強)
4.談話過渡:酒家說岡上有虎,經常出來傷人。真的有虎嗎?武松遇到虎了嗎?會不會發生危險?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下文。
設計意圖:
設計此環節的目的是做好與上節課的銜接,為學習下文做好準備。
二、學習課文3,4自然段。
1.學生默讀課文3,4自然段,說說這部分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武松上岡,見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決定繼續上岡。)
2.從這部分課文中,你又了解到武松的什么性格特點?(板書:倔強、固執和無畏)
3.作者是怎樣表現武松的性格特點的?(作者通過心理活動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特點。)
4.找出描寫武松心理活動的句子,讀一讀,深入體會。
這部分課文對武松的心理描寫非常貼切、真實。這時的武松已經知道岡上有虎,心里也有一點怕。但武松畢竟是英雄好漢,也出于自尊心和面子,他不愿下岡。“怕甚么!且只顧上去,看怎地!”,這里雖有猶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氣,充分體現了武松的倔強、固執和無畏的英雄氣概。
7.指導朗讀,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動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
三、學習課文5,6自然段。
1.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5,6自然段,標出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反復閱讀。
2.小組合作學習,互相交流。
3.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言,教師評議,相機指導。
講解5,6自然段
(1)讀一讀,畫出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說說你從這段話知道了什么?(學生閱讀。)
(2)小組交流,小組長匯總學生發言。
(3)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言,師生評議,教師相機引導:
①作者是怎樣描寫老虎抓人的?(一撲:把兩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撲,從半空里攛將下來;一掀: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一剪:把這鐵棒也似虎尾倒豎起來,只一剪。)
②“大蟲見掀他不著,吼一聲,就似半天里起了個霹靂,振得那山岡也動。”一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夸張。)你從中感受到什么?(從老虎的吼聲巨大感受到老虎的兇猛。)
③“把這鐵棒也似虎尾倒豎起來,只一剪。”一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比喻,把“虎尾”比作“鐵棒”。)你從中感受到什么?(從中感受到“虎尾”的有力,老虎具有很強的攻擊力。)
④你還能從哪些地方感受到老虎的兇猛。
兇猛(突出顯示)
略按一按望上一撲攛將下來把前爪搭在地下腰胯一掀把這鐵棒也似虎尾倒豎起來,只一剪一撲一掀一剪一兜兜將回來
⑤面對兇猛的老虎,武松是怎么做的?(一閃,閃在大蟲背后。武松一躲,躲在一邊。卻又又閃在一邊。)
⑥面對兇猛的老虎,武松是否膽怯了?(不是,武松在消耗老虎的體力,挫敗老虎的銳氣,等待時機進行反擊。)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原來大蟲抓人,只是一撲,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著,勁兒先就泄了一半。那只大蟲剪不著,再吼了一聲,一兜兜將回來。武松見大蟲翻身回來,就雙手掄起梢棒,使盡平生氣力,從半空劈下來。)
⑦從武松沉著應戰的動作描寫中你感受到了武松的什么特點?(板書:機智靈敏、有勇有謀)
機智靈敏、有勇有謀(突出顯示)
翻身下來拿在手里閃在青石旁邊一閃,閃在大蟲背后武松只一躲,躲在一邊卻又閃在一邊掄起梢棒從半空劈下來
(4)指導朗讀,在朗讀中表現出老虎的兇猛,表現出武松的機智靈敏、有勇有謀。
(5)教師小結:這是寫大蟲進攻的“三招”及武松沉著應戰的“三閃”。大蟲抓人有“三招”:一撲、一掀、一剪。武松見大蟲撲來,一閃,閃在大蟲背后;大蟲把腰胯一掀,武松只一躲,躲在一邊;把這鐵棒也似虎尾倒豎起來,只一剪,武松卻又閃在一邊。這“三閃”,消耗了猛虎的體力,挫傷了它的銳氣,以至于“三般都抓不著,勁兒先就泄了一半”。“般”,指種、樣。從這里可以體現出武松的以退為進、機智靈敏、有勇有謀。
講解5自然段
(1)“武松將半截梢棒丟在一邊,兩只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揪住,一按按將下來。”這句話中的“勢”是指什么?(那只大蟲恰好把兩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就勢”是什么意思?(借著老虎的姿勢。)從這里你又了解到什么?(了解到武松的有勇有謀。)
(2)《景陽岡》一文的重點是“武松打虎”,而“打”則是“重中之重”。作者寫武松打虎,生動又傳神,虎虎有生氣。先是他的“閃、躲”,這是面臨猛虎的鋒芒畢露而機智避讓的“閃、躲”,說明他有勇有謀、智勇雙全。接著,武松“掄起梢棒,使盡平生力氣,從半空劈下來……”“把大蟲頂花皮揪住,按下地去”,“只顧亂踢”,“提起鐵錘般大小的拳頭,使盡平生力氣只顧打”。這里運用了哪些表示“打”的詞語?你能找出這段話中描寫武松打虎的動作的詞語嗎?從中感受到什么?
勇武過人(突出顯示)
“掄”“劈”“揪”“按”“踢”“提”“打”。把武松打虎的場面寫得有聲有色,神奕飛動,躍然紙上。
英雄氣勢(突出顯示)
武松見大蟲翻身回來,就雙手掄起梢棒,使盡平生氣力,從半空劈下來。
武松把半截梢棒丟在一邊,兩只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武松把腳往大蟲面門上眼睛里只顧亂踢。
武松……提起鐵錘般大小的拳頭,盡平生之力只顧打。
(3)指導朗讀,讀出武松的勇武。
(4)教師小結:這里的“掄、劈、揪、按、踢、提、打”等幾個字,字字千鈞,虎虎生風,形象生動地凸現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氣勢,淋漓盡致地刻畫了武松勇武過人的高大形象。
4.自由讀課文,5,6自然段,了解武松打虎的過程。
四、學習課文第7自然段。
1.齊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2.結合課文說感受。
(1)一場鏖戰,耗盡了武松的精力,所以在打死了老虎后,他先坐在青石上歇了一會兒,隨后,便“一步步挨下岡來”。這一段里,哪個字用得準確?(挨)
(2)為什么說“挨”字用得準確?(這個“挨”字,精確地寫出了武松在同猛虎搏斗后,手腳酥麻,筋疲力盡的狀態。這樣描寫非但無損英雄的形象,反而會使人物更加樸實豐滿,更加逼真可信。這就是古典名著語言的精妙。)
(3)“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蟲來,我卻怎地斗得他過?且掙扎下岡子去,明早卻來理會。”表現了武松的什么特點?(板書:機敏。)
3.指名朗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在朗讀中表現出武松的`筋疲力盡。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潛入課文深處,對每個字、詞、句、段都要仔細地推敲,弄明白了作者良苦用心之后,再從課文里鉆出來。
五、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1.課堂總結
《景陽岡》出自我國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第二十三回。全文敘事有頭有尾,情節完整,引人入勝。
作者運用了多種表現方法來刻畫人物,特別是在動詞的運用上,很有特色,對表現武松打虎時的驚心動魄的場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
2.拓展延伸
在《水滸傳》這部小說中,作者還刻畫了許許多多人物,并且這些人物都有表現自己特點的綽號,如及時雨宋江、玉麒麟盧俊義、智多星吳用、黑旋風李逵、浪里白條張順等。請你選自己喜歡、熟悉的人物了解他的綽號,感受施耐庵是如何既傳神又真實地塑造人物形象的。
《景陽岡》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I.訓練快速默讀,初步理解課文內窖,整體感知武松形象。
2.學會13個生字,理解古文詞語。
初步理解課文內窖,整體感知武松形象。理解古文詞語。
教學準備:投影片,小黑板,錄音機
教學過程:
1.揭題定向。
揭題,簡介作者、景陽岡、〈水滸傳〉。講清本節課教學目標。
2.訓練默讀。
(1)學習單元“學習提示”。
個別讀--自由讀--全班議。
默讀得快:明確問題,按行閱讀,邊讀邊想邊記。
(2)用5秒鐘默讀第1白舉段。讀前先出示問題:這自然段寫誰?寫什么事?
(3)3分鐘默讀全文,先讀問題(燈片出示)。
①課文寫武松什么事?②武松在小店喝了幾碗酒?③武松用什么打死老虎?④印象最深刻的是哪部分?⑤你覺得武松是怎樣一個人?
3.自學質疑。
(1)自讀課文,學會生字詞。
音重點:肋lèi不讀là;踉蹌liàngqiàng不讀liángcāng。
形重點:“晌”不寫為“響”;“肋”不寫作“脅‘’;”錘“注意右半邊的書寫順序,第8畫是豎。
自讀--互查--練習(作業本第1題)--檢查。
(2)劃找問題,,梳理重點。
讀課文,邊讀邊議,做作業本第2題換詞作業。梳理學生的問題。
4,分段判斷。
(1)按”喝酒--上岡--打虎一下岡“的順序默讀分段。
(2)統一分段,確定重點段。
5.作業練習。
(1)修改作業本1、2題。
(2)選字填空。
鬼詭:神出沒陰謀計
渴喝歇:酒饑停
棒捧:橛吹哨
榜傍:晚,文樣
響晌:午亮回
《景陽岡》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4
案例描述:
在上《景陽岡》一文的第一課時時,我依照以往的教學預設,組織學生理清的文章脈絡后,我出示了這樣的板書以作小結:
酒店
突然有位學生舉手說:“老師,你的板書好像應該改一改吧?”
(學生能大膽提出質疑,說明學生自己已經把自己看作學習是主人。而不是跟著老師走,他們能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
“怎么改?”我一時被他搞糊涂了,心想:我這板書是從一些教學參考書上借鑒來的,應該不會有錯吧,再說這板書我覺得很能體現文章的寫作思路,已用了兩年了,從來沒有學生提出來要改一改的。
“我覺得‘上岡路上’和‘下岡路上’應該是在山的同一邊的。也就是說武松是原路返回的,而不是從另一邊下山去的。”
“請說說你的理由!”我一時也不好確定,忙讓學生說理由。
(鼓勵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并讓學生感受到課堂上老師與學生是在共同探討問題,是平等的。)
“課文中寫道,武松回到青石上坐了半歇,想到:‘天色看看已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蟲來,卻怎么斗得過?還是先下岡去,明早再來理會。’從這里看出武松是原路返回的,因為如果不是原路返回,有可能路上還有大蟲,那武松不是去送死了嗎?武松先下岡去的目的就是為了避免再碰上大蟲。”
“我覺得還有另外地方可看出武松是原路返回的。”又有學生舉手回答了,“課文前面寫武松見一塊光撻撻的大青石,躺下想睡一覺,最后又寫武松在石頭邊找到了氈笠兒。說明武松又回到了原來的大青石邊,那不是說明武松返回來了嗎?”
“前面寫武松上岡時奔過亂樹林來,最后又寫武松轉過亂樹林邊,這兩個亂樹林應該是同一個亂樹林,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武松是原路返回的。”
學生的興致越來越高,我索性放棄原先的教學設想,放開手讓學生想一想還有哪些地方也可以看出“武松是原路返回的?”
“我覺得武松最后一步步挨下岡來,從這個‘挨’字也可以想像武松已沒力氣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蟲來肯定斗不過了,要不是原路返回那不是自找死路了嗎?”學生的回答越來越精彩,好一個“挨”字,我真有點佩服學生的仔細和分析的深入。
“還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武松是原路返回的嗎?”我索性對學生刨根問底了。
(讓老師的好奇引起學生分析問題的興趣,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小主人,而老師只是在和他們一起學習,探究問題。)
學生一陣沉默。
“老師,我覺得從‘明早再來理會’也可以看出武松是原路返回的。如果武松從另一邊下了岡,也就是說已過了岡,應該不會再上岡來了。明早再來理會說明武松明早還要來岡上,那他一定是原路返回住來時的那家客店了。等天亮了再來理會大蟲。”分析真是夠深入的。
“我從電視上看來,武松也是原路返回的,他還要去谷陽縣做縣令呢!”好小子,聯系電視了,真是課內外結合啊!
(學生能結合電視中看到的情節來分析課文,可謂是知識的活用,這不正是真正的學習語文嗎?由于是學生自己找到的答案,學生更有一種成就感,更能體會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
……下課鈴響起了,學生的答案也找得越來越多,找的面也越來越廣,有的從電視上找,有的從小說中找,有的從爸爸媽媽的故事中聽來……下課了,許多學生似乎還不滿意,還想找出更多的地方來證明武松是原路返回的。我就鼓勵學生到課外再去進一步探究,希望有更多的地方來證明武松是原路返回的。
(鼓勵學生去探究,去自主地學習,這樣的學習才是最有效的。)
反思與討論:
語文《新課標》提出課堂要體現開放性。開放的課堂要敢放敢收,而我覺得在學生對自己提出的問題興味正濃時,那我們教師就該做到“該放手時就放手”。對“武松是原路返回”的證明,本不是我教學預設中的一部分,但既然有學生提出來了,而且學生都很感興趣,那就有探討的需要。雖然這節課沒能完成我預設的教學任務,但正是這樣一放,學生獲得了意想不到的知識,而且我相信還有很多學生在課外展開了大索尋,期望找到更多的答案來證明“武松是原路返回的”,這樣的放是很有必要的。在課堂上,學生不但從課文中找出了不少答案來證明“武松是原路返回的”,還能聯系電視劇、小說中等來尋求答案,并對此進行思考分析,這樣的學習不正是我們期待的語文學習嗎?
從學生對我的板書提出質疑時,也說明了學生對學習的投入,我們教師千萬不可為了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而敷衍了事。這次教學的放手,不但使學生對《景陽岡》這課課文的學習充滿了興趣,而且在那節課后愛提問的學生多了。現在有不少專家提出:學生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這說明我們不但要培養學生敢于發表自己解決問題的意見,而且還要培養學生自己敢于提出挑戰性問題的習慣。開放式的課堂,正好確保學生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發表意見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敢于質疑,有時間質疑。而且當學生提出質疑時讓學生自己來思考解決問題,老師以參與者的姿態進入他們的討論,這種課堂形式也體現了教學民主、師生平等的氣氛,又體現實事求是的精神。
點評:
課堂以生成為主要特質,是對課前預設的不斷修正、補充、改進、調整及再設計的過程。因此課堂是開放的,是不斷變化的。學生主體在老師預設的情境中投入地閱讀,走進作品,和作者進行思想的交流,心靈的碰撞;走出作品,和老師、學生一起展開多向互動的對話、討論。對話、討論、交流、碰撞這些都彰顯著閱讀過程的動態、發展、變化、開放的特點。反映在具體的教學操作策略上,就應該是“該放手時就放手”。敏于捕捉孩子閱讀過程中產生的即時信息,善于開掘閱讀探究中生發的課程資源,樂于傾聽孩子的閱讀質疑。相信孩子的探究能力,創設孩子的閱讀探究空間,如此我們的閱讀教學才能呈現勃勃生機,孩子和生命個性才能健康發展,而閱讀載體才能在師生的共同創造中延伸出時代的新的意義和價值。
《景陽岡》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5
第二教時從抓人物的動作入手,研讀打虎這一部分。本打算在五一長假前上的,后因身體欠佳推遲到了今天才開出這一次學校的教研活動。說實在的,那次備完課后也沒再做太多的思考,只希望把課堂留給孩子,讓孩子多呈現一份精彩。昨晚躺下后卻不自覺地思慮起來,以至于過了十二點還毫無睡意,于是把想到的即興記了幾字,凌晨1點多終于進入夢鄉。
早上起來第一慶幸身體沒出問題,匆匆到學校后知道自己一定還是會丟三落四,我把講臺桌和教案都移到了一邊,只想投入地和孩子一起學習。課畢后,總覺得打虎只打了個不死,自己的激情與調控力還難以把打虎推向高潮,尤其是后半部分生怕時間耽誤有點蜻蜓點水了,學生讀得不到位,演得不出力,講得更是膽怯,動的課堂沒有動出效果來,很是遺憾!細細回顧以下幾點值得思考與改進——
1.教師自身不夠“虎”,如果定身量做的話,這類課文一定不適合自己如此纖細柔弱之輩。然而我想教材容不得自己隨意挑選,反正是學校里的教研活動挑戰一下也好,所以也就這么打一回了。一開課就進入了一種常態,把事先想好的激勵動作與語言也忘了;想在課中唱上一句“該出手時就出手”調解氛圍的,終究也沒喊出來;研讀后安排整理整個打虎過程時想讓最洪亮的那個同學來好好讀一讀,她坐在最后又讓她失去了一次表演的機會……最終還是源于“武松與老虎”的形象在我心中都只是半成品,還沒有完全整個的活靈活現地跳出來。教師的“導”得欠虎,學生也學得不夠虎吧!
2.學生不敢“虎”一把。平時在課堂上敢于積極舉手參與熱烈討論的,敢于擦拳磨掌顯顯身手的孩子就很少,坐上幾個聽課老師就更加拘謹了,害羞了,這也似乎成了高年級孩子的一種通病。班上女孩27個,男孩18個,本來就陰盛陽衰,女孩溫柔,男孩更缺乏虎氣,再加我這么一位溫柔型的教師,哎,老虎攻擊都不知道閃呀!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吧,想要“虎”一點的課堂非臨時抱佛腳可得!
3.簡單的語文總不簡單。昨又讀了于永正老師的《簡簡單單教語文》,他把語文課堂歸結為讀與寫兩個字。我也想讓孩子喜歡讀這個武松打虎的故事,喜歡讀《水滸》,喜歡讀名著。但受多年的教學改革的浪潮襲擊,反而越來越簡單不了,光讀不練行嗎?光說不寫行嗎?語言與文字的訓練能丟嗎?而今還說“語文”不僅僅是語言與文字,更是語言與文學,語言與文藝,語言與文化……上課前還有點虎勁的話,上課后剩下的實在是害怕與涼意,就如同生寶寶時的心情一樣,當醫生的手術刀下來的時候什么都豁出去了,娃娃出來了又那么擔心大家品頭論足,何況也許是個畸形嬰兒呢?
《景陽岡》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6
學習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讀讀記記嚇唬、詭計、霹靂、酥軟、踉踉蹌蹌等詞語。
2.朗讀課文,講講武松打虎的故事。
3.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武松豪放倔強、勇敢機智的英雄性格。
一、自學生字
1、按要自學要求組內交流。
2、分組展示自學成果。
3、理解難懂的詞語:
篩:斟。篩酒,即斟酒、倒酒。 但凡:凡是,只要。
吊睛白額大蟲:大蟲,老虎的俗稱。眼睛上翹,額頭上有白色花紋的老虎。
豈:表示反問,有難道的意思。 印信:印章。
請勿自誤:請不要使自己受傷害。誤,受傷害。 恥笑:鄙視并嘲笑。
踉踉蹌蹌:走路不穩,跌跌撞撞的樣子。 酥軟:肢體軟弱無力。
霹靂:云和地面之間發生的一種強烈的雷電現象,響聲很大,能給地面上的東西造成很大的災害。
二、導入新課
1.了解武松打虎前后的一些事情:武松急著趕路,是回清河縣尋找哥哥武大郎,打死老虎后,被陽谷知縣看中,做了步兵都頭。這樣,一是激發起學習課文的興趣,二是更便于理解課文的內容。
三、合作學習,理解課文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景陽崗》選自 第 回,這是我國著名的古代 ,寫的是北宋末年以 為首的 位好漢在水泊梁山起義的故事。作者是元末明初的 。
3.快速讀課文,把課文分成四部分,分別講了什么?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哪一部分是重點?為什么?想想喝酒上岡下岡這三部分與打虎有什么關系?
4.認真朗讀打虎部分,用描寫老虎攻擊武松的句子,體會老虎: 。武松是怎樣防備的?用~~~畫出來。(可讀不抄)閃字換成躲字好嗎?為什么?
5.認真朗讀打虎部分,用△標出武松表示打虎時動作的詞語,說說你從這些詞中體會到什么?能把
6.你能從這個故事中體會出武松是個什么樣的人?結合課文的語句說說。
7.選擇一部分有感情地朗讀,注意現表人物性格特點的詞句有重讀出來。
四、拓展
1.小練筆,續寫這個故事。
2.讀讀原著,有關本文的部分。
五、檢測
1.做《同步精練》一至六題。
課后反思 :
《景陽岡》是人教版小語第十二冊的一篇獨立閱讀課文。全文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了武松打虎經過,表現了豪放、勇武、機敏的英雄性格。因此學習目標確定為能進行簡單復述和體會人物性格特點這樣兩項。
就文章內容本身來說,學生是很容易接受的,畢竟武松打虎的'故事早已家喻戶曉。但如果像過去那樣,通過一遍遍的讀和繁瑣的提問回答來進行教學,必然使學生產生閱讀厭煩情緒。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我采用了為武松寫簡歷找工作的形式,讓它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把讀書變成學生自主的行為,自讀自悟,并在其中結合寫的訓練,從而更好的感知文章內容和人物特點。
《景陽岡》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7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三碗不過岡”,武松卻喝了18碗,他有沒有過岡呢?下面我們接著學習第二部分。(課前板書:景陽岡生齊讀)。
二、學習第二部分。
1.默讀5-7自然段。
2.思考討論:
(1)畫出描寫武松語言和心理活動的句子,想一想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出武松怎樣的性格特點。
課件出示:
武松看了,笑道∶“這是店家的詭計,嚇唬那些膽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
武松想∶“轉身回酒店吧,一定會叫店家恥笑,算不得好漢,不能回去。”細想了一回,說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樣。”
武松自言自語道∶“哪兒有什么大蟲!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武松無所畏懼、渾身是膽的英雄形象。)
(2)武松看到樹干上寫的字為什么認為是店家的詭計?(他不相信店家說的話。)
(3)武松看到山神廟的榜文,明白了什么?(真的有虎)
(4)課文是怎樣寫時間變化的,為什么要寫時間的變化?
課件出示:
這時天快晚了,一輪紅日慢慢地落下山去。
回頭一看,紅日漸漸地墜下去了。
這正是十月間天氣,日短夜長,天容易黑。
(這樣寫說明這時候天已經黑了。)
3.齊聲讀第二段,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
三、閱讀第三部分。
1.指名讀課文(8-11自然段)。
2.思考討論在描寫“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語句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讀后有什么感受?
課件出示:
武松見了,叫聲“啊呀!”從青石上翻身下來,把哨棒拿在手里,閃在青石旁邊。那只大蟲又饑又渴,把兩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撲,從半空里躥下來。武松吃那一驚,酒都變做冷汗出了。說時遲,那時快,武松見大蟲撲來,一閃,閃在大蟲背后。大蟲背后看人最難,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閃,又閃在一邊。大蟲見掀他不著,吼一聲,就像半天里起了個霹靂,震得那山岡也動了。接著把鐵棒似的虎尾倒豎起來一剪。武松一閃,又閃在一邊。
(1)引導學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幾個回合里,描寫雙方動作的詞句進行比較體會。
突遇大蟲的“一撲”“一揪”“一剪”,他的對策是“躲閃”“閃在青石邊”“閃在大蟲背后”“閃在一邊”……一段話里連用了許多個“閃”字,能否換成“躲”字呢?
(“閃”既是本能的反應,又是防御的手段,準確刻畫了武松在遭到大蟲的突然襲擊,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的動作。“閃”這個動作,具有突發性,用在這里很能表現人物的機警敏捷。而“躲”卻顯得很被動。這樣,充分說明了這一個連一個的“閃”字,絕不是重復、雷同,而凸現了武松的有勇有謀、智勇雙全。)
描寫武松時,用“掄”“劈”“揪”“按”“踢”“提”“打”等幾個字,字字千鈞,虎虎生風,形象生動地凸現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氣勢,淋漓盡致地刻畫了武松過人的高大形象。
(2)根據交流,重點品讀相關的句子。
①下面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描寫武松打虎的語句,進一步體會武松的性格特點。同學們可以自由發揮,你覺得怎么讀像武松就怎么讀。
②誰愿意選擇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讀給同學們聽?生有感情地朗讀,教師適時指導。
③比比看,誰最像武松。
四、閱讀第四部分。
1.快速瀏覽描寫武松下岡的語句。
2.畫出描寫武松心理活動的句子。
3.武松最后做出了什么決定?他是怎么做的?
(武松在石頭邊找到了氈笠兒,轉過亂樹林邊,一步步挨下岡來。)
五、總結全文。
作者運用了多種表現方法(動作、語言、神態、心理)來刻畫人物,特別是在動詞的運用上,很有特色,對表現武松打虎時的驚心動魄的場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請同學們一定要認真體會,揣摩作者的寫作方法。
六、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武松打虎這一部分。
2.收集一個《水滸傳》人物的故事講給同學聽。
3.對于課文中的武松,人們有不同的`評價。你有什么看法?說說你的理由。
板書設計
景陽岡
老虎:撲掀剪(兇猛)
武松:閃閃閃(機智、勇敢)
教后反思
本文是一篇精讀課文,我引導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并給每個小故事列小標題:喝酒--上岡--打虎--下岡:
學習具體描寫打虎的部分,感受武松形象。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這部分是課文重點,也是教學重點。學習本部分課文時,我先讓學生邊默讀課文邊畫出武松打虎的動作,在旁邊寫感受。學生很快就找到了“閃”“揪”“按”等動詞。再通過換詞比較,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然后想象武松打虎的畫面,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武松的豪放、倔強、勇敢、機敏的英雄形象。
《景陽岡》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8
《景陽岡》教學反思
寒假的時候,我布置了學生閱讀《三國演義》、《水滸傳》兩部古典名著。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學生漸漸讀出了一些眉目,有的甚至喜歡上了課外閱讀。《景陽岡》就是根據《水滸傳》改編的。課文記敘了武松在陽谷縣的一家酒店內開懷暢飲后,趁著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現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機敏的英雄性格。
課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讓人過目難忘。作者運用了多種表現方法來刻畫人物,特別是在動詞的運用上,很有特色,對表現武松打虎時的驚心動魄的場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教學時,應抓住人物的特點。
在教學“武松喝酒”這一部分,我先引導學生找出描寫武松語言的句子,如寫他在酒店里喝了三碗酒以后,店家勸他不要再喝了,武松一個勁地說:“你如何不肯賣酒給我吃?”“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別胡說!難道不付你錢!再篩三碗來!”根本不相信“三碗不過岡”的警告,當店家好心勸阻他不要獨自晚上過岡、以防猛虎傷害時,武松更是出語豪壯:“就有大蟲,我也不怕。”“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讓學生自讀自悟,通過小組研讀,角色對讀,情景表演等形式表現體會人物性格。
教學的重點是“武松打虎”,打虎過程中最為驚險的是老虎進攻時“撲、掀、剪”三招,武松則避其鋒芒,以三“閃”應之。這三“閃”充分表現了武松的沉著冷靜、有勇有謀。教學時我先讓學生理解“閃”的字意,再與“躲”進行比較,體會“閃”字之妙,最后從武松只閃不攻自然體會出武松的沉著機智。然后讓學生找出描寫武松動作的句子,如“掄起哨棒,使盡平生力氣,從半空劈下來……”“把大蟲頂花皮揪住,按下地去”,“只顧亂踢”,“提起鐵錘般大小的拳頭,使盡平生力氣只顧打”。這里的“掄”“劈”“揪”“按”“踢”“提”“打”等幾個字,字字千鈞,虎虎生風,形象生動地刻畫了武松勇武過人的高大形象,通過一默讀、二對讀,激發想象的方法理解過程。
《景陽岡》教學反思
《景陽岡》一課根據我國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第二十三回選編。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了武松打虎的全過程,表現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機敏的英雄性格。
本文是一篇閱讀課文,我引導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并給每個小故事列小標題:喝酒——上岡——打虎——下岡。
接著抓住導語中提出的兩個問題展開學習:
一、學習具體妙學打虎的部分,感受武松形象。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這部分是課文重點,也是教學重點。學習本部分課文時,我先讓學生邊默讀課文邊劃出武松打虎的動作,在旁邊寫感受。學生很快就找到了 “閃”、“揪”、“按”……等動詞。再通過換詞比較,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然后想象武松打虎的畫面,感情朗讀課文,體會武松的豪放、倔強、勇敢、機敏的英雄形象。
二、除了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與打虎有什么關系。
解決這個問題的重點落在抓住關鍵語句感受武松人物形象上。我給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品讀課文,邊讀邊寫批注,體會人物性格。學生找到了很多有關武松語言、心理、神態的句子,通過全班交流,集體講讀這些句子,學生對武松的性格特點有了較全面的了解。
本堂課由于時間的關系,備課時設計的課本劇表演“武松打虎”片段這一環節沒能得以實施。對武松打虎的場面不是每個學生都能想象得到的,如能隨機播放一段錄像,再現情景,朗讀時的效果會更好。
《景陽岡》教學反思
《景陽岡》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記敘了武松在陽谷縣的一家酒店開懷暢飲后,趁著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現了武松豪放、勇武、機敏的英雄性格。學習目標確定為能簡單復述和體會人物性格特點這樣兩項。下面是我對《景陽岡》的教學反思。
武松打虎的故事早已家喻戶曉,所以就《景陽岡》這篇文章的內容來說,比較接近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容易接受。我讓學生初讀課文后,用一個字贊揚武松,很多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如:武松真牛啊!武松真猛啊!武松真勇啊!等等,在初步整體感知后,再深入到文字中去,請學生找出表現武松性格特點的句子,加以品讀。從而提升出“武松真‘神’啊!”以“神”字貫穿全文,重拳敲擊“打虎”部分,通過一默讀、二對讀,激發想象的方法理解了過程,“吃酒”部分重點是人物性格,通過小組研讀,角色對讀,情景表演等形式表現體會人物性格,最后安排“探究新發現”,使學生重新認識到武松其實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教學思路清晰,教學環節緊湊。
不足之處:我的過渡語言還不夠精煉。在學生思想不集中時,沒有加以提醒和激勵。很多環節還存在缺憾,如可以加一個小練筆,來夸夸武松,從而把握人物形象。
《景陽岡》教學反思
課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讓人過目難忘。作者運用了多種表現方法來刻畫人物,特別是在動詞的運用上,很有特色,對表現武松打虎時的驚心動魄的場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但是,我在教學時引導學生理解武松喝酒、上岡時卻是這樣一個場面。
師:“在武松打虎的過程中,我們了解了他英雄氣概,同時,課文寫武松打虎前喝酒和上岡,同學們快速默讀這一部分,并畫出武松的語言。通過武松的語言,你體會到武松具有什么特點?”
生:“是一個野蠻、不講理的人,店家不給他篩酒,他就敲桌子,打板凳”。 生:“是不識好歹的人,店家叫他住下,是怕他被老虎吃了,他反而說店家要害他,要他的錢財”。
生:“對,他就是蠻橫無理,盡管他是英雄,我不喜歡他”。
……
這時,學生們議論紛紛,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但沒有一個是我想要的,鑒于時間關系,我說:“同學們,從武松喝酒、上岡,我們看出了他豪爽,倔強的個性特點,現在……”
下課了,我在學生將信將疑、滿臉不解的目光下離開教室。課后,我想,學生為什么這樣認為呢?他們的說的不錯,在他們看來,一個人敲桌子打板凳就是不講道理,就是不禮貌的行為,這種行為在家里一定會被家長責罵,家長會說這個孩子將來沒有出息,會進牢房。在他們的生活中,對于這種人就是這樣評價的,而我,卻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不聽學生的見解,一味的遵循書本,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到學生的思想中去,這未免也太牽強了。
《景陽岡》教學反思
前幾天非常有幸能得到畢義星主任的指點和幫助。在畢主任的指導下,我對《景陽岡》一課進行了幾次試講,每次都會發現許多不足,也有許多新的收獲。作為一篇略讀課文,又是名著中的一個精彩片斷,全文在動詞的運用上很有特色,對于表現老虎的兇猛,體現武松打虎驚心動魄的場面,表現武松樸實豐滿、逼真可信的人物形象,突出文章的中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畢主任讓我大膽放手,只抓住武松打虎這一部分進行反復朗讀、體會、討論,感受名著的精彩,激發學生對名著的熱愛。
抓住“閃”字體會武松機智勇敢。引導學生說說“閃”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躲”。
再讓學生試著把“躲”字放到文中讀一讀,體會那個詞更合適?引導學生體會“閃”字的巧妙之處。學生自然體會到:“我覺得用‘閃’字好,用‘躲’好象顯得武松沒有別的辦法了,只好躲開,而用‘閃’可以表現出武松反應很快,動作輕巧。”我也覺得用‘閃’好,這個‘閃’字,還讓我們感覺到武松在躲避開的同時,也在想如何對付這只大蟲,看出他武藝高超。
借助視頻感受人物形象。對于武松赤手空拳和打死老虎一部分,先讓學生動筆找找武松分別用哪些招式來對付大蟲?并讓學生試著表演,學生的表演多位淺嘗輒止,接著播放武松打虎的視頻,直觀感受當時情形的危急和場面的驚險。看過之后,再讓學生體會武松的動作,這是,武松那種智勇雙全、力大無窮、本領高超的高大形象躍然紙上。在這樣反復體會中,作者用詞的恰當和名著的精彩之處,也自然激發起了學生的興趣,我們目標也達到了。
學完全文后,也深深感受到了自身的許多不足之處。如在課文開頭自然引導孩子唱《好漢歌》這一環節,自己沒有放開,學生的情緒也沒有完全調動起來,今后要善于突破自我。其次,在語言機智方面還很不夠,正如畢主任所說“讀書,可以讓一個老師快速成長起來。”我想,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必須博覽群書,增強自己的文化底蘊,以自己的知識魅力來感染學生,以自己的教育智慧引導課堂,達到學生快樂學習,我們享受教學的境界。
《景陽岡》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9
《景陽岡》一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讓人過目難忘。作者運用了多種表現方法來刻畫人物,特別是在動詞的運用上,很有特色,對表現武松打虎時的驚心動魄的場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但是,我在教學時引導學生理解武松喝酒、上岡時卻是這樣一個場面。
師:“在武松打虎的過程中,我們了解了他英雄氣概,同時,課文寫武松打虎前喝酒和上岡,同學們快速默讀這一部分,并畫出武松的語言。通過武松的語言,你體會到武松具有什么特點?”
生:“是一個野蠻、不講理的人,店家不給他篩酒,他就敲桌子,打板凳”。 生:“是不識好歹的人,店家叫他住下,是怕他被老虎吃了,他反而說店家要害他,要他的錢財”。
生:“對,他就是蠻橫無理,盡管他是英雄,我不喜歡他”……
這時,學生們議論紛紛,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但沒有一個是我想要的,鑒于時間關系,我說:“同學們,從武松喝酒、上岡,我們看出了他豪爽,倔強的個性特點,現在……”
下課了,學生將信將疑、滿臉不解的目光下離開教室。課后,我想,學生為什么這樣認為呢?他們的說的不錯,在他們看來,一個人敲桌子打板凳就是不講道理,就是不禮貌的行為,這種行為在家里一定會被家長責罵,家長會說這個孩子將來沒有出息,會進牢房。在他們的生活中,對于這種人就是這樣評價的,而我,卻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不聽學生的見解,一味的遵循書本,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到學生的思想中去,這未免也太牽強了。
作為一篇略讀課文,又是名著中的一個精彩片斷,全文在動詞的運用上很有特色,對于表現老虎的兇猛,體現武松打虎驚心動魄的場面,表現武松樸實豐滿、逼真可信的人物形象,突出文章的中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只抓住武松打虎這一部分進行反復朗讀、體會、討論,感受名著的精彩,激發學生對名著的熱愛。
抓住“閃”字體會武松機智勇敢。引導學生說說“閃”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躲”。
再讓學生試著把“躲”字放到文中讀一讀,體會那個詞更合適?引導學生體會“閃”字的巧妙之處。學生自然體會到:“我覺得用‘閃’字好,用‘躲’好象顯得武松沒有別的辦法了,只好躲開,而用‘閃’可以表現出武松反應很快,動作輕巧。”我也覺得用‘閃’好,這個‘閃’字,還讓我們感覺到武松在躲避開的同時,也在想如何對付這只大蟲,看出他武藝高超。
借助視頻感受人物形象。對于武松赤手空拳和打死老虎一部分,先讓學生動筆找找武松分別用哪些招式來對付大蟲?并讓學生試著表演,學生的表演多位淺嘗輒止,接著播放武松打虎的視頻,直觀感受當時情形的危急和場面的驚險。看過之后,再讓學生體會武松的.動作,這是,武松那種智勇雙全、力大無窮、本領高超的高大形象躍然紙上。在這樣反復體會中,作者用詞的恰當和名著的精彩之處,也自然激發起了學生的興趣,我們目標也達到了。
學完全文后,也深深感受到了自身的許多不足之處。如在課文開頭自然引導孩子唱《好漢歌》這一環節,自己沒有放開,學生的情緒也沒有完全調動起來,今后要善于突破自我。其次,在語言機智方面還很不夠,我想,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必須博覽群書,增強自己的文化底蘊,以自己的知識魅力來感染學生,以自己的教育智慧引導課堂,達到學生快樂學習,我們享受教學的境界。
《景陽岡》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了解故事內容,理清文章條理。
2、有感情地朗讀文中重點刻畫武松的有關語句。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武松的性格。
4、培養學生學習古典文化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清條理,了解人物個性。
教學難點:
1、理解運用恰當的描寫方法,增強文章生動、形象性的寫法。
2、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了解武松的性格特征。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課前請學生聽《好漢歌》,引入課題
師:這是什么歌?(生:《好漢歌》)這首歌是哪部電視劇的主題曲?(生:《水滸傳》)
師:《水滸傳》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請問同學們書中一共刻畫了多少位英雄好漢?(生:108位)師:對了,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其中的一位:武松。這篇文章的題目是:景陽岡(
板書并強調讀準“岡”字的發音,一聲)
(在學習以前,同學們先快速地看一下這篇文章一共多少自然段,并在每一自然段的前面標上數字。)
二、理清脈絡,把握內容。投影:
景陽岡寫了武松 (哪些事)。課文除了寫武松以外,還寫了與武松有關的(哪些內容)?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你認為哪一部分寫得最精彩?在思考以前,同學們首先應知道怎樣概括文段的大意內容(方法指導),投影:
概括記敘類文段內容的兩種形式:
一、誰﹢干什么﹦大意內容
二、什么﹢怎么樣﹦大意內容
1、引導學生概括、理解(投影):
⑴喝酒——喝酒十八碗——執意要過岡
⑵上岡——知道真有虎——不愿回酒店
⑶打虎——機敏躲虎擊——打虎顯神力
⑷下岡——擔心再有虎——步步挨下岡
2、板書:喝酒、上岡、打虎、下岡
3、引導學生回答:課文還寫了“店家勸說”和“老虎兇猛”(板書);課文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板書)寫的,“武松打虎”為課文中的重點精彩部分
三、品讀語句,感受性格。
出示自學提示(投影):
讀課文武松打虎前(1—7自然段)的內容,用“ ”畫出刻畫武松語言的有關語句,用“~~”畫出刻畫武松心理的有關語句;
結合語境,讀出語氣,反復品讀,從中你“讀”出了“武松什么樣的性格”?
1、請同學們根據自學提示進行自學。
2、討論交流
3、學生回答找到的刻畫武松的語言及心理的相關語句。
4、反復品讀,交流品讀體會:
(語言描寫)武松在酒店飲酒及飲完酒后的一些話表現了其豪放、倔強的性格。學生可在文中讀出武松的不拘小節,豪爽,粗獷,勇敢、倔強,具體表現在武松語言描寫前的“叫”和武松講的話中,以及武松喝酒時的“一飲而盡”敲著桌子,讓喝酒非要喝等處。后來,當店家好心勸阻他不要獨自晚上過岡、以防猛虎傷害時,武松更是出語豪壯,一連兩個“不怕”把武松渾身是膽的英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為下文打虎做好了鋪墊。(心理描寫)這時武松已經知岡上有虎,心里也有一點怕(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想”、“仔細想了一回”,兩次“想”,想什么呢?雖有猶豫,但多是“勇往直前的豪氣”,體現了武松的倔強、固執和無畏的英雄氣概。由此可見:一方面武松藝高膽大,另一方面把面子看的比命還重要,這才導致后來發生的一切,為后文內容的敘寫打下了基礎。(品讀時要讓學生學生明確武松不是嬌滴滴的小姐,也不是溫文爾雅的紳士,武松是豪放、粗獷、倔強的,讀的時候一定要讀出他的特點)
四、剖析重點,深悟理解。
1、下面我們學習“武松打虎”這一部分內容(第8——12自然段):
(1)、提示問題(投影)
標畫出刻畫武松的相關動詞,結合具體內容,反復品味,從中你體會到:這些動詞表現了
“武松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標畫出表現老虎的相關動詞及相關語句,想一想,說一說:武松遇到的是一只的老虎。
(2)、交流回答:
相關動詞 :
(9段)老虎:撲,掀,剪。 武松:閃,閃,閃。
(10段)老虎 :兜; 武松:掄、劈。
(11、12段)老虎:撲、搭、掙扎、扒泥、沒力、不動 ;
武松:武松:跳、退, 揪、按,按、踢,按,揪、打,棒打。
(3)、品讀體會(主要品讀出武松的性格):
(9段)武松遭突然襲擊,只能出現兩種情況:虎死、人亡,且發生第二種情況的可能性比較大;武松遭突然襲擊,毫無準備,情勢危急,只能主動本能地機智地“閃”躲。“三閃”消耗了猛虎的體力,挫傷了它的銳氣。武松以退為進,機智機敏,有勇有謀。
(10段)武松唯一的防身武器“哨棒”已損壞,險中生險,扣人心弦,后文會發生什么事呢?讀者產生了懸念,有了閱讀興趣。這也體現了武松無所畏懼、勇敢。
(11、12段)三個片段,三個階段,武松由防守到相持再到反攻。本段共用了“三按(機智,不給老虎反攻的機會)”、“兩揪(力大無比)”、“一踢二打(手腳并用)”,體現了武松勇猛、無畏、力大無比、動作敏捷。(品讀時要讀出老虎的兇猛和垂死掙扎,讀出武松的勇敢、機智、沉著,節奏稍快些,反映當時的緊張氣氛,同時語氣要加重,這樣才能讀出武松打虎的力量。)
(4)、品讀體會(了解老虎的威猛,初步了解襯托的變現手法):武松遇到了一只非常饑餓的老虎(9段:“把兩只……躥下來”向武松撲上來,恨不得一口就把他吃下肚);一只非常龐大的老虎(它來的時候就像是刮過一陣狂風一樣);一只極其兇猛的老虎(“就像半天里起了個霹靂……”);一只很有心計的老虎(為了能吃到武松,連用三招,非常厲害);一只瘋狂的老虎(當它看見幾招過后沒能把武松怎樣,反而被武松按住亂打,就氣得咆哮起來,還“不住的扒身底下的泥……”)。老虎越寫得威猛無比,越能襯托武松的英武有力。
五、評議、小結。
出示思考問題(投影):
1、請同學們結合內容,用“武松 超越常人”的形式具體說一說:哪些地方表現了“打虎英雄”武松跟一般人不一樣?
2、通過學習,你知道了本文為大家講述了一個的故事,你覺得武松是一個 的人,這個形象刻畫得 。
3、你喜歡武松嗎?為什么?
4、你認為武松該不該上景陽岡?為什么?聯系生活實際談一談。
六、觀看視頻“武松打虎”片段,再次感受武松的形象。
七、布置作業:
《水滸傳》是中國古典名著中的奇葩,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瑰寶,愿同學們課下閱讀《水滸傳》中有關武松的其他故事情節,進一步感受武松的好漢性格,學習古典小說中的精湛的構思及描寫技巧。
《景陽岡》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1
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識
1.提高默讀的速度,掌握科學的默讀方法,是本單元閱讀訓練的重點。課文前的學習提示應好好學習。
2.課文是根據施耐庵寫的《水滸傳》第23回改寫的。武松是這部書中的英雄之一。景陽岡在山東陽谷縣堞東17公里處,傳說過去這里古木參天,荒草無涯,是虎狼藏身、野獸出沒的地方。清朝時,人們在山上修山神廟,廟中有武松打虎塑像,現在有書法家舒同題寫的景陽岡石碑。北宋末年,人們飲用的是低度酒,一般只有一二十度。陽谷縣的酒店應當是這類村酒濁醪的低度酒,武松方能飲18碗。
3.課文記敘武松在陽谷縣喝了18碗酒后,趁酒興上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贊揚了武松豪爽倔強的性格、沉著機智大無畏的精神。課文分四段。第一段(第1-4自然段)寫武松進店飲酒18碗,不聽勸告執意要過景陽岡。第二段(第5-7自然段)寫武松上岡見了官司榜文才知山上真有虎,但怕店家恥三次進改,赤手空拳與猛虎搏斗,終于打死老虎。第四段(第13自然段)寫武松打死老虎后一步步挨下岡來。
二、教學目標
1.訓練學生快速默讀,初步學會看得快,想得快。
2.學生13個生字,理解16個詞語的意思,根據上下文理解但凡、印信的意思。
3.根據提示分段,正確歸納段落大意。
4.感受武松豪爽的性格,大無畏的精神,能詳細復述武松打虎經過。
三、重點與難點
重點:訓練快速默讀,感受武松的性格和大無畏精神,能詳細復述打虎經過。
難點:正確理解武松豪飲與打虎的關系。
教案實例
一、教學準備
與課文配套的打虎幻燈片。
二、教學時間:3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訓練快速默讀,初步理解課文內容,整體感知武松形象。
2.學生13個生字,理解古文詞語。
(二)教學過程
1.揭題定向。
揭題,簡介作者、景陽岡、《水滸傳》。
講清本節課教學目標。
2.訓練默讀。
(1)學習單元學習提示。
個別讀--自由讀--全班議。
默讀很快:明確問題,按行閱讀,邊讀邊想邊記。
(2)用5秒鐘默讀第1自然段。讀前先出示問題:這自然段寫誰?寫什么事?
(3)3分鐘默讀全文,先讀問題(燈片出示)。
①課文寫武松什么事?②武松在小店喝了幾碗酒?③武松用什么打死考虎?④印象最深刻的是哪部分?⑤你覺得武松是怎樣一個人?
3.自學質疑。
(1)自讀課文,學會生字詞。
音重點:肋lèi不讀là;踉蹌liàngqiàng不讀liángcāng。
形重點:晌不寫為響;肋不寫作脅;錘注意右半邊的書寫順序,第8畫是豎。
自讀--互查--練習(作業本第1題)--檢查。
(2)劃找問題,梳理重點。
讀課文,邊讀邊議,做作業本第2題換詞作業。梳理學生的問題。
4.分段判斷。
(1)按喝酒--上岡--打虎--下岡的順序,默讀分段。
(2)統一分段,確定重點段。
5.作業練習。
《景陽岡》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強、勇敢無畏的性格。
3、重點朗讀課文中描寫武松打虎的部分。
【教學重點、難點】了解武松打虎的經過和所表現出來的豪放倔強、機智勇敢的性格。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交流資料
1、同學們讀過《水滸傳》嗎?你對《水滸傳》有哪些了解:
中國古代著名長篇小說《水滸傳》,作者是施耐庵。這部小說通過對高俅等剝削者、壓迫者的描繪,展現了封建社會的百丑圖,揭示了階級壓迫是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這一真理。“亂自上作”,“官逼民反”的事實在《水滸傳》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但是,梁山泊的好漢們大多存在嚴重的封建正統思想,他們要把 “酷吏贓官都殺盡”,為的是“忠心報答趙官家”。他們不可能最終把封建社會的代表者皇帝作為反對的目標,終于接受了招安,使起義失敗。
《水滸傳》成功地塑造了林沖、李逵、武松等人物的形象,人物性格鮮明。例如武松,他性格剛烈,言出必行,果斷堅強,有勇有謀。這些性格在十字坡孫二娘的黑店里,在替兄報仇的整個情節中,在痛打蔣門神、怒殺西門慶的故事中,在景陽岡打虎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封建統治者對充滿反抗意識的《水滸傳》深惡痛絕,但傳世的優秀文學作品總是會在社會上不斷擴大自己的影響,成為人民的精神食糧。
《水滸傳》在流傳過程中出現了多種不同的版本。主要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和解放后出版的七十一回本。
2、同學們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我們就學習根據著名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第二十三回改寫的精彩片斷──景陽岡。(板書課題:景陽岡)學生齊讀課題。(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能說說你預習的收獲嗎?指名說)
(景陽岡一回主要寫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老虎的故事。學生也可以介紹有關武松和景陽岡打虎的資料。)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看看這一遍讀你有什么新的發現?
(這篇課文有一些詞語和我們現在說的話不一樣,還保留著一些文言文的色彩,在讀的時候遇到這樣的詞語要多讀幾遍,結合上下文體會,也可以請同學和老師幫助。)
2、學生結合初讀課文的感受,用一個字贊揚武松,并寫在課文插圖邊的空白處。教師巡視,請同學把贊揚的字寫在黑板上。(“勇、猛、智、神、威”等)
三、自主研讀,交流、感悟人物形象
1、提出研讀專題:
你為什么用這個字贊揚武松呢?課文哪些地方最能表現出武松的這個特點呢?用心讀課文(可以標劃,也可以寫體會),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兩處,告訴大家。
2、學生研讀,教師巡回了解自讀情況。
3、學生在班內交流,教師隨機點撥并落實訓練:
例舉:(教學流程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隨機而定)
⑴ 酒量驚人:
(“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但凡客人來我店,吃了三碗的,就醉了,過不得前面的山岡。”況且這酒是“透瓶香”“出門倒”。)
兩三位學生說后,請同學板書“酒量驚人”。你由此體會到武松的什么性格?(豪放)
⑵ 膽量過人:
① 武松笑道:“……你別說這樣的話來嚇我。就有大蟲,我也不怕。”
② 武松看了看笑道:“……我怕什么!”
③ 細想了一回,說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樣。”
④ 武松自言自語道:“……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從對話和心理描寫中體會到的。
(武松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說“不怕”的?說的語氣有什么變化?聯系上下文想想當時武松會是怎樣的心理?你讀懂了什么?)
師生討論交流。生板書“膽量過人”。
你對武松的什么性格又有什么新的認識?(倔強)
⑶ 力量超人:
“武松雙手掄起哨棒,……把那樹連枝帶葉打了下來。……把那條哨棒折成兩截……”“……揪……按……提……打……”
訓練讀第11自然段:
① 生自讀第11自然段,要求讀出動作詞。
② 師讀“大蟲”,生讀“武松”:
(你和我一起讀的時候,有什么感受?隨機提示“情況緊急,武松動作要快、有力”)
③ (師提示:要讀出老虎的兇猛和垂死掙扎,讀出武松的勇敢、機智、沉著,節奏稍快些,反映當時的緊張氣氛。)同學們可以自由結對練習朗讀;
④ 請同學板書“力量超人”:
讀了這些,你想說什么?(勇猛)
⑷ 機敏勝人:
(從武松三次“閃”讀出“機智”或“機敏”。師點撥,“閃”’這個動作字跟哪些字比較接近?“閃”與“躲”在這里哪個字用得更好?用“閃”對表現武松的形象好在哪里?)
仔細讀讀課文第9自然段,并結合上下文,小組討論后交流。師生小結三“閃”表現了武松“機敏勝人”,并請一生板書。
現在,武松在你的心中是一個怎樣的形象?(豪放倔強、勇猛機智)
四、指導有感情朗讀
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練習朗讀。想怎么讀就怎么讀,搖頭晃腦讀,拍桌子跺腳讀都可以,只要你覺得已經把文章的精彩之處讀出來了,只要你覺得讀得痛快。
五、總結課文,拓展思維
1、讀了課文,你對武松這個人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武松是一個豪放倔強、勇敢機敏的英雄形象。
(《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刻畫武松形象,既寫出了武松的“神”,又寫出了武松只是一個現實生活中的“人”;作者寫人既形象傳神,又真實自信。)
2、有的同學說:“現在要保護老虎, 武松打虎這樣的故事不該讀了。”你是怎眼看待這樣的觀點的?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選擇一個觀點我們展開辯論。
(正方:我們認為應該讀,因為《水滸傳》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初中還要求同學要讀四大名著呢、我們也快上初中了,應該提早做好準備。
反方:我們認為不應該讀,因為生態平衡已是全球關注的問題,我們小學生也有責任保護生態平衡,學習武松打虎這樣的文章會誤導人們也去打虎。
正方:那你們就太傻了,明知是誤導,還去打虎。其實我們學習武松,不是學他去打虎,而是要學習他勇敢無畏的精神。
反方:一講勇敢無畏,那就更不應該學了,不知你們有沒有看過《武俠小說對中小學生弊大于利》這篇文章,小學生明辨是非能力差,很容易受影響而去打架或做一些破壞性的行為。
正方:看來,你們對勇敢的理解是錯的,我們要學的勇敢指的是不怕困難,克服困難的精神。
反方:我們覺得還是不應該學,剛才對方辯友講到有關克服困難的精神,在當時,武松確實面臨著死亡的威脅,他沒有能力制服老虎,只能打死老虎,可是誰叫他不聽店家的勸告,愛逞能呢?難道也讓我們學習武松這樣的“大無畏”嗎?
正方:我想提醒對方辯友,請不要有意混淆概念,當時,人類不能主宰自然,作為自衛,武松只能打虎,而今天,科技不斷發達,我們已有能力在保護自己的同時,也保護自然,所以,學習這樣的文章是應該的,還可以促進人類不斷反思呢!
反方:反思?值得人類反思的東西多著了,為什么偏要學這樣的文章?再說,武松打虎也是小說中虛構的,學了并沒有什么意義。對我們沒有幫助的東西,就別浪費時間去學了。
正方:錯了,錯了,怎能說虛構的小說沒什么可學的呢?你們看,作者在文中把老虎一撲,一掀,一剪和武松揪,按,踢等動作描寫得多細致呀,這些都是我們要學的寫作方法呀!)
師生達成共識:過去人類不能主宰自然,作為自衛,武松只能打虎,今天,為了保護生態平衡,必須保護老虎。我們學習《景陽岡》,不是學武松去打虎,而是要學習他勇敢無畏的精神,學習作者對人物細致描寫的方法。
六、作業超市
1、(播放歌曲《好漢歌》在《水滸傳》中,塑造了許許多多性格鮮明的英雄好漢,這些好漢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
課后讀讀《水滸傳》,也可以重點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人物讀。
2、把這個故事復述給父母或朋友聽。
3、你能以下面這段文字為開頭,寫一篇文章嗎?
話說武松的孫子松武,來到景陽岡山下的酒店里,喝了個大醉后,搖搖晃晃走到山上,看見有一則標語掛在樹上:
服務項目:
⑴ 看景陽岡風景1兩銀子。
⑵ 看老虎精彩雜技表演3兩銀子。
⑶ 打虎服務4兩銀子。
《景陽岡》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3
一、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經過。
2.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讀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寫有“思考,練習”2的小黑板及繪有武松打虎場景的掛圖。
四、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條理;重點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教學過程:
一、聽寫詞語
抵御、推辭。侮辱、拒絕、和氏壁、絕口不提
(聽寫后,同座同學相互檢查批改)
二、啟發談話,導人新課
前面學過的兩篇課文,講的都是我國古代的事情,今天我們要學的“景陽岡”講的也是我國古代的故事。課文是根據明代小說《水滸傳》中的片段改寫的。(板書:景陽岡)
提問:哪位同學能把《水滸傳》向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景陽岡》講的是誰的事?
三、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條理
1.提出自學要求::用比較快的速度把課文默讀一遍,按照事情經過把課文分成四段,再做“思考·練習”1的填空題。
2.學生按要求自學。
3.討論交流。
(1)請學生說說是怎樣分段的,每段講的是什么。
(2)請學生說說是怎樣填寫“思考·練習”1的。
四、抓住重點,進一步理解課文
1.各自朗讀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想象武松是怎樣打死猛虎的,
2.抓住重點語句,理解打虎的經過。
(1)、原來大蟲抓人,只有一撲、二掀、一剪,三般都抓不著,勁兒就泄了一半。
指導學生理解:‘般’是什么意思,大蟲抓人只有哪“三般”?為什么“三般”都抓不住武松?
在學生理解語句意思的基礎上,(適當演示一下,以加深理解。)
(2)、武松把半截哨棒丟在一邊,兩只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揪住,按下地去。指導學生理解:“就勢”是什么意思?武松是“就”著什么“勢”把大蟲揪住的?
五、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武松是怎樣打死猛虎的。
六、布置作業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武松打死猛虎這一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說說課文各段大意;分清事情前后果;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
二、指名說說每段的大意
三、練習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1.掛出寫有“思考·練習2”的小黑板。
2.同座互相討論題目中列出的事情的前因后果。
3.全班討論交流。
(1)“店家只給武松篩三碗酒”的原因和結果。
(原因:“三碗不過岡”。)
(2)武松不聽勸告上景陽岡的原因和結果。
(原因:“這條景陽岡少也走過一二十遭,幾時聽說有大蟲!”——不相信有大蟲。
“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結果:打死了猛虎。)
(3)、武松提不動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的原因和結果。
(原因:原來武松使盡了力氣,手腳都酥軟了。“——打虎時用盡了力氣。
結果:“先下岡去,明早再來理會。”)
四、指導有感情朗讀
1.掛出繪有武松打虎情景的掛圖,說說這一部分該怎樣讀。(要讀出老虎的兇猛和垂死掙扎,讀出武松的勇敢、機智、沉著,節奏稍快些,反映當時的緊張氣氛。)
2.學生自己練習。
3.鼓勵學生當眾朗讀,對讀得好的進行表揚。
五、布置作業
預習讀寫例話《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板書:
一、進店(詳)喝酒談虎——神態
二、上岡(略)心理活動
老虎 撲 掀 剪 性格
三、過岡(詳)武松 閃 閃 閃 豪放
劈 跳 掀 無畏
按 踢 打
四、下岡(略)
《景陽岡》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4
本節課能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融合,利用幻燈片、視頻、錄音等信息技術的功能圍繞武松打虎的前因后果,層層滲透、步步渲染,優勢調控教學活動,讓學生的思路更寬闊,提高了教學效率。
我創造性地處理教材,對文本進行了獨到的分析和精妙的設計。講課伊始,我以涵蓋打虎事件的快板導入新課,孩子們興趣盎然,迫不及待地想去感受名著、親近武松。接著用豐富恰當的教學手段來進行四個場面的教學:喝酒重點抓住人物對話,引導學生分角色多形式朗讀,并適時加上動作、表情,以此融入文本;上岡抓住人物心理活動,要求學生劃出描寫武松心理活動的句子,逐一分析體會;打虎場面通過默讀、對讀、范讀、激發想象、品悟動詞、播放視頻等方法讓學生理解打虎過程;下岡抓住“挨”字讓學生懂得打虎的不易。整個學習環節清晰明確、環環相扣、反復推進,武松勇猛無畏、機智勇敢的高大形象深深根植在了學生心中,學生掌握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新大綱”明確指出,語文教學要避免繁瑣的分析,要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突出對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學中緊緊圍繞“朗讀”這個中心,讓學生不斷讀,反復讀,相機指引學生有感情讀,有所感悟去讀,讀文中人物精妙的語言,讀武松忐忑、猶豫的心理活動,讀打虎場面的驚險,以讀為起點,以讀為歸宿,從而感受作者的表情達意,體會人物的鮮活形象,感受名著的獨特魅力。
每篇課文都是學習習作的范文,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十分重要。我注意引導學生領悟文中作者運用語言、心理、動作多種表現手法來刻畫人物的寫作方法,并設計了多處說寫小練筆。例如:武松喝酒可以用哪些四字詞語來形容?此練筆旨在讓學生積累與眾不同、獨樹一幟等詞語。老虎進攻用了“撲、掀、剪”三招,武松避其鋒芒,以三“閃”應之,此環節讓學生模仿比喻句用“似的”寫話,并讓學生把“閃”與“躲”比較,體會“閃”字之妙。這樣以讀促說,說寫結合,始終緊扣在理解領悟課文的內容、思想、情感這根線上,保證了教學主線的統一性,教學過程的流暢性,情感氛圍的和諧性,提高了語言文字訓練的強度,學生會感到樂于表達、易于動筆。長此以往,筆下的人物就會栩栩如生,文章就會具有感染力。
教學預設是美好的,然而現實卻很殘酷。反思本課教學,存在著以下不足:教學語言表達不夠簡練;課文帶有一定的文言色彩,學生品讀課文的時間不夠充分,不能把這篇經典名著讀得有滋有味;教師的點撥多了些,學生的自悟少了些。
《景陽岡》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5
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謝大家給我這樣一個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特別要感謝我們百忙之中,遠道而來的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張化萬老師!
首先講幾句題外話:或許在座的兄弟學校的老師不清楚,也就是從上個月開始,我有幸成為“張化萬浙派名師培訓工作站”首批學員,從某種意義上說勉強可以算是張老師的門生了。這對我來講既是畢生的榮耀,更肩負著巨大的壓力。其實張老師也是第一次聽我上課,甚至連教案都沒交給他看過,所以今天的課失敗的責任全在我自己。中國古代拜師學藝有向師傅敬茶的傳統,那么今天這堂課就權當作我們的“敬師茶”,雖然這茶很苦很瑟,喝上去沒什么值得人回味的香韻,但我想今天我們至少向師傅交了底。喝過拜師茶,我們就是自己人了,所以也就可以省去許多客套話,相信張老師等一下定會毫不留情、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們上午這兩節課存在的問題,以促使我們更好的改造自己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
接下來簡要說說《景陽岡》一文的設計意圖──
《景陽岡》一文改編自中國四大古典名著《水滸傳》第23回。課文記敘了武松趁著酒性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經過。贊揚了武松豪爽倔強、沉著機智和英勇無畏的性格。教材可分為“喝酒”、“上岡”、“打虎”、“下岡”四部分。
縱觀全文,我發現有如下特點:
1、全文篇幅較長,適合學生進行快速默讀訓練,這也是12冊第6單元的訓練重點。
2、本文生字和難讀字較多,在布置預學作業時,重點是鼓勵學生多花時間掌握生字新詞。
3、課文中出現了許多學生日常閱讀中較少出現的文言詞匯,很多字詞的古今意義相差較大,在理解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只有在扎實理解這些詞匯的基礎上,才能順利地理解課文。所以在處理教材時,我把對文言詞匯的理解作為第一課時的學習重點之一。
4、教材在具體描寫人物時,突出了武松的語言和動作。特別是描寫“打虎”一章時突出了武松的動作描寫,而在“喝酒”一章中則強調了人物的對話。分析武松與店家的對話,主要圍繞“喝酒”與“老虎”展開:前一部分突出了武松的豪爽倔強,后一部分反應了武松的英勇無畏。在第一課時的閱讀指導中,應緊緊抓住人物的對話,指導學生通過讀懂人物語言來概括分析人物個性品質,我個人認為這也是第一課時的另一訓練重點。
解讀完文本,我確定本課: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學會部分字詞;注意部分文言詞匯在課文中的意思;會根據提示給課文分段,并用簡潔的詞語概括段意。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快速默讀課文的訓練,抓住人物的語言描寫來體會武松鮮明的個性特征。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學習英雄、研讀名著的熱情。
【教學重點】
1、快速默讀課文,在理解文言詞匯的基礎上,理清課文段落。
2、通過個性化的朗讀體驗,抓住人物語言描寫,感悟武松個性特征。
【教學難點】抓住人物語言描寫,感受武松個性品質。
【課堂教學】
1、利用課前談話的時間,師生同唱《好漢歌》,再由歌曲的背景知識引出英雄人物乃至主人公武松,最后導入課題,鼓勵學生走進英雄、學習英雄,打敗學習道路上的攔路虎。目的在于創設一種適合本課的情感氛圍,拉進學生與文本、學生與主人公時空與心理距離。
2、談談“字正腔圓”與“博古通今”兩個環節:
說真話,我自己也感覺這兩個環節放在課堂里作秀的成分更大一點。但在這些不能不放,又不能多花時間的環節中,我還是花了點心思的:本課生字新詞數量多,難度大,我就嘗試用分層教學的方法來分解學生學習的壓力。學生能自學的,讓他們自己預習的時候去搞定,有一定難度或者本課必須要涉及的字詞就花點時間一起搞定,對理解1-4小結作用不大或者難度特別大的字詞就放在下節課再去搞定。本文中出現的文言詞匯對學生來講無疑是學理解課文的第一只“攔路虎” 對于這些詞語,如果想通過口頭釋意,有板有眼,唯恐丟字漏字,掛一漏萬,則會顯得“吃力不討好。”我想最經濟有效的方法應是引導學生讀懂前后句子,挖掘語句間的關系,從而理解詞語。為此我就有針對性的選擇不同難度的5個詞鼓勵學生自己通過快速默讀課文,聯系上下文自己去讀懂,更鼓勵有能力的學生盡量多的找到并讀懂更多的文言詞匯。
3、我個人認為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全文脈絡是第一課時必要更是必須完成的學習任務。但考慮到本文篇幅過長,學生在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與分清事情發展順序方面存在著的客觀難度,于是便有了“長話短說”的環節設計。力求通過“階梯形”的環節設計,幫助學生減少訓練難度,逐步降低坡度,循序漸進地完成概括訓練。我覺得這個環節還是比較成功的。本來我還安排了“實話實說”的環節目的是想讓學生在初讀課文后對武松的形象有一個淺顯的認識,然后再鼓勵學生研讀文本,豐滿人物形象,但由于時間關系只能略去。
4、接下來談談“快速默讀訓練”,因為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應該說這個訓練出現得最頻繁,但也是最沒有實際效果。因為我既沒有具體指導學生怎樣才能“一目十行”,也沒有花時間讓學生去操作,我只能檢討說是又一場秀罷了。
5、不知道通過聽課,張老師和在座各位能否從具體教學過程中看出我在設計上力求凸顯的一條主線:那就是重點引導學生初步學會抓住人物語言描寫,感受人物個性品質的方法。為了體現這個語感訓練,我設計了以下幾種方式:
⑴ 改:在1~3小節得閱讀指導中,為了營造一個有利于閱讀主體情緒化的磁場,使學生主動地讀、專注地讀、興味盎然地讀。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我根據自己的對教材與人物的理解,大膽的對教材進行“二次處理”,為學生如何實現個性朗讀與個性理解作出了明確的示范,并大膽鼓勵學生也可以像老師一樣大膽地根據自己的理解來朗讀課文,更加生動的個性化的去理解人物性格特征。
⑵ 刪:在第四小節得閱讀指導中,我鼓勵學生大膽刪除旁白,利用同桌表演讀得方式,既節約了時間,又讓學生直面人物對話,幫助學生更快更直接的走進人物,感悟其個性特征。
反觀這兩個細節,確實也起到了“一箭多雕”的作用:我們學校有一位老師曾這樣評價這兩個環節:
一是采用形象生動的形式理解詞語與課文內容,使課堂更有生機。
二是在個性朗讀的過程中更加清晰的感悟人物所表現出的個性特征,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是教師該出手時就出手,該動口時就動口,個人素質展示不露痕跡,恰當好處。
四是為學生學習下文指明了一條學習的“捷徑”,更為學生拓展了學習類似文章的思路與方法。
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教材進行個性化處理之前,必須考慮到處理的必要性,同時應該遵循整體把握、細節體現的原則。否則很可能弄巧成拙,變成教師的表演秀就得不償失。
⑶ 引:引導學生探討武松有沒有必要懷疑店家的好意,他不是膽小鬼等問題幫助學生更加明確武松個性特征。
⑷ 補:就是補進“野炊”的話題,有老師或許會認為是“畫蛇添足”的敗筆,但我在設計時確實想把此環節搞成“畫龍點睛”的。因為我一直認為,學生的語文學習離不開生活的源頭。只有聯系生活學習語文,聯系實際鞏固學法,才能既“導流”,又“開源”,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學習,更有利于學以致用。
⑸ 埋:就是從課堂的第一分鐘起就有意識地埋下伏筆,特別注意用盡量個性化地語言來與學生交流,讓他們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我把自己的本堂課的教學語言當成了某種教學資源,既激發學生的熱情與活力,又讓學生通過我的語言潛移默化地感悟到我的教學風格乃至個性特征,這樣一來,回答我后面的問題就水到渠成了。其實這也應該算是一種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訓練。有些學生能說出我幽默風趣的個性,但講不出為什么,我反而覺得很正常,因為語文很多時候僅僅是種感覺而已。
結合本課教學,談幾點自己的困惑,希望張老師和大家能引領我早日走出困境:
1、有些課文,六年級的課堂效果還不如五年級,除了學生身心發展的特殊原因之外,我們的語文教學,我們的語文教師是否也應該從自身角度開始反思:一年時間,我們學生到底能內化多少語文知識與能力?有哪些學習能力在漸漸退化?又有哪些學習習慣在逐步惡化?
2、為什么每次上公開課有都會有時間不夠用的擔憂?
3、又沒有克服我課堂語言煩瑣的好方法?
4、怎樣讓我的語文課真正姓“語”名“文”?
5、如何有效地指導、監督、反饋學生的合作學習與探究性學習?
講完了我的困惑,預示著張老師精彩點評與講座的開始,我也希望在座各位同行能與張老師或者我們兩個任課教師隨時互動起來,我相信這樣的方式會使你我得到更多!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