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3篇)
《晏子使楚》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
教材簡析:本文寫作特點是以人物對話來塑造形象。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開頭寫楚王想侮辱晏子;接著寫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機智對答;最后寫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學生分析:學生對課文較感興趣,對晏子維護祖國尊嚴有待進一步深入學習。
教學目標: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晏子能言善辯的才能和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領悟文章以人物對話來塑造形象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朗讀體會晏子語言的巧妙,并從他機智的回答中體會人物的特點。
課前準備:課件
一、復習導入:
1、復習完成練習,檢查上節課學習成果。
2、同學們,前幾天我們已初步學習了《晏子使楚》一文,知道了故事在春秋戰國時期,齊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國,那么楚國是如何接待晏子的?晏子有辱自己的使命嗎?出使的結果又是如何?這些都是這節課我們所要關注的。下面請大家打開課本,把文章速讀一遍,用“——”劃出晏子出使結果的那句話。
3、交流,引導:
同學們真聰明,一下子就找到了,出示,齊讀“從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板書:尊重
二、抓中心句,理解脈絡:
1、同學們,一句話往往能告訴我們許多信息,像這句也一樣,你讀了以后想到了哪些信息?
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在這之前是怎樣的?出示投影:
在這之前,楚王 。
2、交流后板書:侮辱
3、指名男女同學分讀這兩句話“學貴有疑”讀了以后,我就產生了一個問題,為何變侮辱為尊重?你能根據提示簡單說說嗎?
練習題1:
在這之前,楚王想
后來晏子 從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完成練習——指名說)
過渡:
同學們可真能干,把長長的一篇課文讀成了一句話。但要想真正理解課文,咱們還得好好研究。今天,咱們就抓住“侮辱”一詞展開研究,去看看,在這之前,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
4、請同學們繼續讀課文,用劃出三次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并講講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5、學生交流后匯報:
(1)、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門開了個5尺來高的洞……讓晏子從這個洞里鉆進去。
這句話有點復雜,再讀一遍,相信第二遍會更好!你能用自己的話講得更簡單一點嗎?
(楚王要晏子鉆洞,想以此侮辱晏子達到侮辱齊國的目的。)
板書:鉆狗洞——
(2)、楚王對他瞅了一眼,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人了嗎?”
指導朗讀這句話,特別指出:瞅、冷笑
讀重音,真聰明,一下子就學會了,跟著他的樣子,一齊讀這句話。
(這句話是楚王輕視晏子沒才干,想以此達到侮辱齊國沒人才的目的。)
板書:沒人才——
第三次機會讓給平時班上不太回答的同學來說。
(3)、楚王笑嘻嘻地對晏子說:“齊國人怎么這樣沒出息,干這種事情?”
(楚王借此譏笑齊國人沒出息,齊國社會風氣不太好。)
板書:沒出息——
你看這楚王對晏子的侮辱,真可謂是居心(叵測),處心(積慮),用心(良苦),同學們積累的詞匯還真多!
過渡:
面對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擊的呢?
板書:反擊
四、學習晏子反擊:
1、咱們先去看看,晏子第一次回擊楚王的語句,(學生交流)。找是找到了,但我感覺讀得太平淡了,誰能體會晏子當時的心情和當時的場面,給他加一個修飾詞語,來讀一讀。
投影出示:
晏子看了看,對接待的人說:“這個是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
2、好的,同學都答得很出色,反復地讀了以后,同學們思考一下,然后完成練習。
練習題2:訪問正常的國家走城門,如果讓我鉆洞進去,那么楚國就是_______,楚王就是_______。只要_______就_______。
板書:是狗國
3、晏子給予有力的回擊以后,結果如何?(楚王只好吩咐大開城門,迎接晏子。)
楚王這城門開得是無可奈何啊,要不然就得承認自己的國家是狗國,自己是狗王了。
4、分角色朗讀。
5、小結學法:
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反復朗讀——仔細思考——結合自己的理解,都學懂了晏子第一次反擊,而好戲還在后頭,我們將繼續利用這種方法學懂后二次反擊,變換一下學習方式,四人為一組,讀晏子二、三次反擊的話,仔細思考后完成練習題3、4。
練習題3:
上等人訪問 ,下等人訪問 。我是最 ,訪問楚國。所以楚國是 。結果 。
練習題4:
淮南自然條件好,產的柑橘 。淮北 ,只能產 的枳。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在楚國就 。所以楚國是 。結果 。
五、點評:每個同學都學得非常認真,也有很大的收獲,看來只要辛勤的耕耘,就會有收獲。下面我們讀一讀三處表示結果的話。細心的同學會發現,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只好),誰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此時的楚王。
這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
六、拓展延伸:
1、晏子成功出使了楚國,從此,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更重要的是晏子維護了齊國的尊嚴,這可真是“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啊。此時此刻,你想對晏子說些什么呢?請用一句話、一個詞或者一首小詩來表達都可以,先寫一寫。
2、學生練筆,交流。
3、欣賞課文情境劇。
3、像這樣的人和事還有很多:
投影出示,請學生讀:
故事1:
美國代表團訪華時,曾有一名官員當著周總理的面說:“中國人很喜歡低著頭走路,而我們美國人卻總是抬著頭走路。” 此語一出,話驚四座。周總理不慌不忙,臉帶微笑地說:“這并不奇怪。因為我們中國人喜歡走上坡路,而你們美國人喜歡走下坡路。”
故事2:
一位美國記者在采訪周總理的過程中,無意中看到總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國產的派克鋼筆。那記者便以帶有幾分譏諷的口吻問道:“請問總理閣下,你們堂堂的中國人,為什么還要用我們美國產的鋼筆呢?”周總理聽后,風趣地說:“談起這支鋼筆,說來話長,這是一位朝鮮朋友的抗美戰利品,作為禮物贈送給我的。我無功不受祿,就拒收。朝鮮朋友說,留下做個紀念吧。我覺得有意義,就留下了這支貴國的鋼筆。”美國記者一聽,頓時啞口無言。
4、小結:看來有一顆愛國之心,就會極力維護祖國的尊嚴;有豐富的知識,才能隨機應變。同學們,《晏子使楚》這個小故事選自于中國最古老的傳說故事集——《晏子春秋》,這本書共記錄了晏子的215個小故事,你們還想了解其它的故事嗎?請去看《晏子春秋》。
七、板書設計:
《晏子使楚》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訓練理解句子中含著的意思。
2、了解晏子出使楚國,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挫敗楚國的三次侮辱,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過程】一、審題訓練明起因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十一課──晏子使楚。(齊讀課題)請同學們打開課文,快速找出最能解釋課題的一句話。
(齊王派大夫晏子出使到楚國去。)
練說什么是“晏子使楚”?
2、什么叫出使?(代表一個國家去外國執行外交任務)那么這次晏子出使就代表著──(生答:齊國)
3、請同學們邊讀第二自然段完成練習。(幻燈投影練習題)
⑴ 因為楚王仗著自己國勢強盛,所以____________。
⑵ 如果楚王侮辱了晏子,就不僅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
⑶ 如果晏子挫敗了楚王,就不僅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
4、交流:
⑴ 因為楚王仗著自己國勢強盛,所以(想趁機侮辱晏子,顯顯楚國的威風)。
板書:
想顯顯威風
⑵ 如果楚王侮辱了晏子,就不僅(是顯了楚國的威風),而且(侮辱了齊國。)
⑶ 如果晏子挫敗了楚王,就不僅(滅了楚國的威風),而且(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二、訓練理解句子含義知進過
1、一個要侮辱晏子顯顯威風,一個要挫敗楚王,維護自己和齊國的尊嚴。(板書:侮辱、挫敗)。兩人之間展開了針鋒相對的較量,課文哪些自然段就是寫他們較量的經過?共有幾個小故事?
2、請同學們快速默讀3~5自燃段,用找出晏子是怎樣挫敗楚王三次侮辱,維護齊國尊嚴三個重點句。
3、交流:(用幻燈出示三個重點句)
⑴ 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我要是訪問“狗國”,當然在得鉆狗洞。
⑵ 放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放問下等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這兒來了。
⑶ 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一到楚國,就做起強盜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4、明確學習任務:
這節課我們就通過練習理解這三句話中含著的意思,來讀懂這篇課文。
理解句子含義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我們知道理解句子含義先要從字面上想句子販意思,再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著的意思。
5、下面我們先來理解第一名話的含義:
⑴ 齊讀句子。
⑵ 晏子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楚王關了城門,叫他鉆洞。)
楚王為什么這么做?
(要侮辱晏子身材矮小。板書:身材矮小)
那晏子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你怎么理解?
⑶ 請同學們完成課后習題,看看你的答案和老師板書的是否差不多。
板書:
是個狗國
⑷ 晏子真了不起,以牙還牙,勝了楚王,誰能把晏子這話讀一讀。
有感情地練讀晏子所說的話。
⑸ 師引讀,生讀晏子的話。(師故意漏讀“只好”二字)
⑹ 討論:
為什么“只好”二字不能漏?請在“只好吩咐”下這樣小黑點,我們等會還要學習。
6、理解第二句話的含義:
⑴ 請同學們按剛才聯系上下文理解第一句話含義的方法:
① 晏子為什么說這話?
② 楚王這么說是侮辱晏子什么?
③ 晏子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
⑵ 理解第二句話的含義:
要求學生誰想好了,就把含義寫到黑板上。
⑶ 評議:
句子含義誰理解得好?請含義理解最好的同學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
生: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
既然有這么多人,為什么打發你來呢?(不中用)
上等國──上等人
下等國──下等人是下等國
最不中用──最下等國
⑷ 好,我們就選這位同學的意見,請最好的那位同學板書,其他同學完成課后練習。
生板書:
不中用,是下等國
⑸ 晏子真是好口才,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又一次挫敗了楚王,請大家練讀第4自然段,等會請你把自己認為讀得最好的句子讀給大家聽。(練讀──評議)
⑹ 分角色朗讀。
⑺ 請在“楚王只好陪著笑”下面加上小黑點,楚王是不想笑也得笑,笑得多么勉強,多么,多么無可奈何!真是偷雞不成反蝕把米,但楚王不肯善罷甘休,一計不成是又生又一計,第三次較量又開始了。
7、理解第三句話的含義:
⑴ 請同學們按上面的學習方法再理解晏子說的第三句話的含義。
⑵ 含義想好了,請自由地到黑板上來寫寫。
⑶ 評評誰的含義寫得正確,(請寫得正確的同學說理由)
若生第三句理解有困難,則輔助練習:
柑桔在淮南______,在淮北______,原因是______。齊國人在齊國______,在楚國______,原因是______。
⑷ 誰能上來正式板書句子含義?
⑸ 這一回晏子又勝了,真是主人主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們一起來讀第5自然段(師適時點評)
⑹ 這次楚王不再是陪著笑,而是只好──“賠不是了”,什么是賠不是?(生在“只好賠不是”下加上小黑點。)
三、結果練習曉結果
1、從剛才我們加小黑點三處地方讀懂了什么?
(楚王對晏子越來越尊重和佩服。)
2、課文怎么寫的?
板書:
不敢不尊重
3、是啊,楚王是完全被晏子征服了,而且是心服口服,那晏子是憑什么征服這個老謀深算的楚王的?(過人智慧)
僅僅憑過人的智慧?(愛國心)
4、練習:
晏子以自己_____和_____,挫敗了楚王的三次侮辱,不但_____,而且_____。
5、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同學們學得很好,既鍛煉了我們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義的能力,也讀懂了課文,見識了一位才智過人,熱愛祖國的人才──晏子。真可謂:晏子使楚,不辱使命,勇挫楚王,捍衛尊嚴。
《晏子使楚》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3
【教學重、難點】精讀晏子與楚王針鋒相對的話,體會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以及維護齊國尊嚴的思想品質。
【教學關鍵】讀出晏子反駁楚王的幾句話,理解句子間嚴密的邏輯關系,體會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
【教學過程】
一、導人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一、三段,知道了齊、楚兩國都是大國,晏子出使楚國,楚王想仗著自己國勢強盛,趁機侮辱晏子,結果楚王不敢不尊晏子。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自學要求:用你喜歡的方法研讀課文第二段,你認為重點的句子劃一劃,想一想晏子與楚王的幾次交鋒?)
師:晏子與楚王的幾次交鋒?
生: 晏子與楚王的三次交鋒?
師:你懂了哪一句,請說一說:
一次交鋒: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門旁邊開了一個5尺來高的洞。晏子來到楚國,楚王叫人把城門關了,讓晏子從這個洞鉆進去。
(理解:“古代5尺來高”相當現在的的4尺不到(準備一根4尺長的繩子,讓學生加深了解長度。)
師:楚王為什么要侮辱晏子?
生:身材矮小。
師:晏子怎么回答的?
生:“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我要是訪問‘狗國’,當然得鉆狗洞。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出示課件)
訪問正常的國家開城門,訪問狗國鉆狗洞,楚國讓我鉆狗洞。
推理:所以楚國是(狗國)。
師:楚王是不是不侮辱晏子了呢?
生:不!又繼續侮辱晏子。
師:請找一找有關句子。
二次交鋒:
生:楚王對他瞅了一眼,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
理解:“瞅了一眼”、“冷笑一聲”。
生:從神態看,楚王對冷笑一聲十分輕蔑。
生:“這是什么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伙兒都把袖子舉起來。就連成一片云;大伙兒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腳碰腳。大王怎么說齊國沒有人呢?”
師:誰能在第二句中概括三個成語:
生1:舉(袖)成(云)
生2:揮(汗)如(雨)
生3:摩(肩)接(踵)
生4:這些句子都說明人多。
“既然有那么多人,為什么打發你來呢?”
“訪問上等的國家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這兒來了。”
上等人訪問上等國家,下等人訪問下等國家,我是最下等人,訪問楚國。
推理:所以楚國是(下等國家)。
師:到這里,楚王認輸了沒有?
生:沒有。
師:你從哪里看出來?
三次交鋒:
楚王笑嘻嘻地對晏子說:“齊國人怎么這樣沒出息,干這種事情?”
師:“笑嘻嘻”是真的發誓內心的笑嗎?
生:不是的。
生:“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這種柑橘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一到楚國,就做起強盜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板書:類比推理:
生于淮南──橘 生長于齊──安居樂業
橘水土不同人(不盜)
生于淮北──枳 一到楚國──強盜
(生活環境不同,導致本質的改變)
圖(講的內容同上)
齊:淮南自然條件好,產柑桔。淮北自然條件差,產枳桔,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在楚國當強盜,推理:所以楚國是(環境不好,社會風氣差。)
二、分角色讀第二段
男:扮演楚王;女:扮演晏子;師:扮演武士。
連環畫復述這三次交鋒。
轉換角度:通過這個故事,我們應該懂得: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講三個事故事說明智慧。
故事一:
一天,德國大詩人歌德在公園散步,在一條狹窄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反對他的批評家,這位傲慢的批評家說:“你知道嗎?我這個人從來不給傻瓜讓路。”歌德卻說:“而我恰恰相反。”說完閃身讓批評家過去。
故事二:
德國大詩人海涅是猶太人,常常遭到無端攻擊。有一次晚會上,一個旅行家對他說:“我發現了一個小島,這個島上竟然沒有猶太人和驢子!”
海涅不動聲色地說:“看來,只有你我一起去那個島上,才會彌補這個缺陷!”
故事三:
俄國著名寓言作家克雷洛夫長得很胖,又愛穿黑衣服。一次,一位貴族看到他在散步,便沖著他大叫:“你看,來了一朵烏云!”
“怪不得蛤蟆開始叫了!”克雷洛夫看著雍腫的貴族答道。
三、深入探討
1、晏子對楚王回擊的目的是什么?
2、晏子是怎樣一個人?
3、你覺得晏子的辯論有無漏洞?如果是你,會怎樣應對楚王?
四、小結
這則歷史故事深刻的諷刺了楚王的自作聰明,說明了侮辱別人的人到頭來必然受辱與人,自討沒趣。
五、展示
師:齊王。
生:無晏嬰政不清。
師:孔子。
生:古今少有賢人。
史學家司馬遷:“不辱使命,雄辯四方”(外交活動)
假如晏嬰還在世的話,我即使替他手拿鞭子做個仆人,也是我高興和向往啊!
六、結束語
師:讓我們一起記住這個充滿智慧的名字──(生:)晏子!
師:讓我們一起永遠記住心中有國的名字──(生:)晏子!
《晏子使楚》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4
一、教學目的
1.了解故事內容,理解晏子出使楚國時表現出的聰明才智和維護齊國尊嚴的品質。
2.理解句子間的邏輯關系,學習簡單的推理。
3.學會生字新詞。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創造性地復述課文。
二、教學重點
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復述課文,并試演課本劇。
三、教學難點
創造性地復述課文。
四、學生情況分析
應先找到可以想像的地方,然后加以復述,否則難點較大。
五、教具 投影片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誰能告訴大家,你對這篇課文都有哪些了解呢?
(題目、出處、時代背景、人物介紹、課文講了三件事等)
2.質疑: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二)整體感知,在自學中理解人物特點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并思考:晏子是怎樣的一個人?從課文的三件事中選出你認為最有意思的一件事。
認真默讀自己選中的故事,仔細體會晏子是怎樣的一個人,你是從哪些語句或詞語中體會出來的,畫出來,并進行批注。
(三)根據個人選擇的情況進行分組,小組合作學習,通過交流、朗讀、表演、復述進一步理解人物特點
先讀一遍文(只讀選中的小節)
逐個談自己的體會(重點圍繞晏子是怎樣的一個人),同學補充,補畫重點句和詞語。
選擇小組匯報的形式并進行練習
提示:匯報形式有朗誦、復述、表演課本劇等。
(四)全班交流,進行匯報
教師要及時點評,指導學生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了解人物特點。
以鼓勵為主,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行朗讀、復述、課本劇的表演。
第一件事:
楚王吩咐手下人讓晏子從城門旁邊新開的洞進城。
1.這件事說明晏子沉著冷靜、隨機應變、以國家利益為重。
2.重點句:出示投影片“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我要是訪問狗國……什么樣的國家。”
第二件事:
晏子見了楚王,楚王以貌取人,諷刺晏子無能,藐視齊國無人。
1.說明晏子博學多才、智勇雙全(多才多藝、足智多謀、滿腹經綸、據理力爭……)
2.重點句:出示投影片“敝國有個規矩……這兒來了。”
第三件事:
在楚王款待晏子的酒席上,楚王故意讓人押著一個囚犯從堂下過,借以說明楚國人沒出息,干偷盜的事,從而侮辱晏子,侮辱齊國。
1.說明晏子能言善辯(滿腹經綸、才智過人、唇槍舌劍)
2.重點句:出示投影片“大王怎么不知道……水土不同吧。”
(五)復述練習
這篇文章寫得短小精悍,精彩的文章往往用傳神的幾筆,就能把人物形象清晰地勾勒出來。其實在字里行間還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想像的空間。我們可以插上想像的翅膀,把故事講得再生動細致些。
1.出示圖片,你認為可以在哪里展開想像?(書上沒有描述的情節或細節,人物的心理活動,等等)
2.小組為單位,選三個故事中的一個,找出可以擴展的地方,用筆劃上添加符號。
3.創造性復述。
(六)補充小故事見資料(選自《東周列國志》)并簡單介紹幾本書《春秋故事》《東周列國志》《上下五千年》……
七、板書設計
晏子使楚
鉆狗洞 訪狗國 機智過人
沒人才 下等國 維護國家的尊嚴
沒出息 風氣差 能言善辯
《晏子使楚》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5
一、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重點理解“最不中用”、“水土不同”的含義。
技能目標:精讀晏子與楚王針鋒相對的話,感悟晏子成功反駁楚王的辯論技巧和思維方式。
情感目標:體會晏子維護國家尊嚴的思想品質,培養民族自豪感。
重、難點:精讀晏子與楚王針鋒相對的話,體會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以及維護齊國尊嚴的思想品質。
關鍵:讀出晏子反駁楚王的幾句話,理解句子間嚴密的邏輯關系,體會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
二、教學過程
1.復習鞏固,再明脈絡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晏子使楚》。請同學們先回憶一下,晏子出使越國,和楚王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根據學生的回答,整理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鞏固前一節課的內容,再次明確課文的脈絡,對進一步感知晏子的出眾才華起了很好的的鋪墊作用。
2.填補證書,仔細品味
(1)創設機會,自由研讀
同學們,晏子真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物呢!正因為他成功地出使楚國,所以齊國外交部授予他一張榮譽證書。可惜2000多年過去了,證書幾乎面目全非。歷史博物館的張叔叔想請大家動動腦子,把證書補充完整。出示榮譽證書:
請大家任選其中的一件事,仔細品讀晏子反駁楚王的話,琢磨證書該怎么補充比較妥當。可以和前后左右的同學合作完成。
[設計意圖]榮譽證書,對于學生來說既是非常熟悉的,又是非常神圣的。創設這樣的機會,學生會感到親切,興奮,加之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伙伴,所以學習的欲望猛增,“要我學”則補變成“我要學”。
(2)多種練習,仔細品味
根據學生的匯報交流,隨機出示以下幾段話及相關訓練:
a.“這是個狗洞,不是城市。我要是訪問狗國,當然得鉆狗洞。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
訓練:如果讓我鉆洞進去,那么楚國就是__________________,楚王就是________________。只要____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書:狗國
b.“這是什么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伙兒把袖子舉起來,就連成一片云;大伙兒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腳碰腳。大王怎么說齊國沒有人呢?”
訓練:舉成揮如摩接
c.“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這兒來了。”
訓練:“最不中用”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書:最下等國
注:學生做b練習時,可讓其找自己最信任的伙伴來演一演。演完后,對其進行采訪。
d.“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可是這種桔樹一種到灘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果,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一到楚國,就做起強盜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訓練:第一次的“水土不同”指
第二次的“水土不同”指
因為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書:強盜國
小結:楚王自恃國事強盛,幾次三番侮辱齊國和晏子。最后還是晏子技高一籌,獲得了勝利。晏子能獲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板書:聰明善辯心中有國
[設計意圖]
1.這一環節采用了多種形式的讀,比如在理解句子的含義后,先指名個別讀,接著同桌互讀,然后安排比賽讀。通過這樣的反復誦讀,使學生真正感悟到這句話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討論第二件事時,引導學生用讀一讀、演一演的形式來感悟晏子的超人才干。學生在準備演的過程中,充分調動了自己的感官,進行了豐富的想象。演完后,對 “晏子”和“楚王”進行采訪,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以更真切地感受晏子那高尚的人格和絕頂的聰明才智。
3.教學這三件事,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讓學生始終保持一種高漲的學習情緒。
3.總結課文,升華主題
(1)請大家看板書,楚王侮辱晏子的企圖越來越大,越是這樣,他的下場就越慘:楚國成了狗國、最下等國、強盜國,楚王也就成了狗王、最下等王、強盜王。這都是晏子聰明善辯,心中有國的結果。
【設計意圖】利用直觀形象的板書來總結課文,使課文內容簡潔易記,也使學生對人物品質的認識更為深刻。
(2)同學們補充的榮譽稱號,晏子真是當之無愧呀!
下課后,我把你們用智慧換來的這些學習成果送給歷史博物館的張叔叔。讓我們一起記住這個充滿智慧的名字──晏子!
【設計意圖】結課雖然只有寥寥數語,卻充分肯定了學生的學習成果,培養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板書設計(同上)
【設計意圖】
楚王三次侮辱晏子不成,所以用虛線表示。楚王最后對晏子的態度用紅粉筆書寫,突出楚王前后的思想轉變。“鉆狗洞──笑無才──押齊盜”呈上升趨勢,明顯地揭示出了楚王侮辱晏子的企圖是越來越大,那么,他應得的下場也是越來越慘(往下的箭頭越來越長),“狗國──最下等國──強盜國”用藍粉筆書寫,“聰明善變、心中有國”用紅粉筆書寫,是為了強調這是晏子三次戰勝楚王的“法寶”。
四、設計說明
本課的教學設計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課堂教學的開放。本課教學打破了常規的教學內容,引進了生活中學生喜聞樂見的榮譽證書來組織教學活動,學生學得輕松有趣,真正體現了語文來自生活,用于生活的原則。
2.主體學習的體現。整堂課都體現了學生自己探究,自己欣賞,自己評價的自主性。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來,能感悟多少就感悟到多少,教師并不強調“十個指頭一樣長”。
3.創新意識的培養。主體學習是培養創新意識的關鍵。本節課學生在主體學習的氛圍中,大膽地想,大膽地說,大膽地演,思維異常活躍,無形中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了培養。
4.合作精神的培養。為學生創設伙伴學習的機會,使他們在互相學習、交流的過程中學會合作。
《晏子使楚》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句子含著的意思,會說出楚王侮辱晏子時的話中之“話”和晏子反駁楚王時的話外之“話”。
2、理解第二、第三次晏子反駁楚王話中的邏輯推理。
3、進一步認識晏子過人的才智和善辯的口才。
【教學重難點】
1、楚王怎樣侮辱晏子,晏子如何反駁,理清文章敘述順序。
2、理解晏子反駁的話。
【教學過程】
一、引入
用朗讀引入,春秋末年,齊國派誰出使楚國?楚王仗著楚國國勢強盛,想做什么?楚王幾次侮辱晏子?那晏子出使的結果怎樣呢?你從哪句話知道的?
板書:
不敢不尊重。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己讀第三自然段,看看楚王如何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樣反駁的?找到相關的句子,把關鍵的詞句勾下來。楚王的用波浪線,晏子的用直線。
板書:
楚王~~~晏子
2、抽生回答,楚王是如何侮辱的,你找到了什么句子,你勾了什么關鍵詞句?楚王這樣做是什么意思?
3、晏子是如何反駁的?先讀句再勾詞。晏子的這番話是話里有話,你讀一讀,體會晏子的話中之意。(板書話中之意)說一說,建議用上“如果……就……”。
楚王聽了之后,一想:如果讓晏子鉆洞,我楚國不就成了狗國了嗎?所以怎樣?(學生用朗讀回答。)
4、楚王的第一次侮辱被晏子擊退了,真是大快人心,我把晏子說的話換了一句,讓楚王不敢小瞧晏子。出示問句,讀一讀,都是問句有什么不同?反問是表肯定的意思,改為肯定句是什么意思?晏子這樣問行不行?晏子心里明白表面糊涂,你覺得晏子會怎樣說那番話,誰來試一試。你體會到晏子的聰明了嗎?
板書:
體會晏子的聰明
5、分角色朗讀,有關楚王的句子請1、2大組讀,晏子的句子3、4大組讀。
(分角色讀。)
6、第一次交鋒可真是精彩,回憶一下,我們是怎樣學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就請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小組匯報,教師相機點撥。
晏子說臨淄人多的話可是非常精彩,后來演變成了三個成語,你知道嗎?當形容某處人多時就可以用上這些詞。
注意引導學生從動作神態上體會晏子的聰明。晏子的笑是假裝表示歉意的笑,而楚王的笑是掩飾尷尬無可奈何的笑,因為他說了不生氣。表演時要注意加上表情與動作。
【板書設計】
晏子使楚
侮辱 楚王 晏子
不敢不尊重 晏子 話中之意
鉆狗洞 狗國 分角色朗讀,評價
沒有人 下等國
《晏子使楚》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重點理解“最不中用”、“水土不同”的含義。
2、技能目標:精讀晏子與楚王針鋒相對的話,感悟晏子成功反駁楚王的辯論技巧和思維方式。
3、情感目標:體會晏子維護國家尊嚴的思想品質,培養民族自豪感。
【重、難點】精讀晏子與楚王針鋒相對的話,體會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以及維護齊國尊嚴的思想品質。
【教學關鍵】讀出晏子反駁楚王的幾句話,理解句子間嚴密的邏輯關系,體會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再明脈絡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晏子使楚》。請同學們先回憶一下,晏子出使越國,和楚王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根據學生的回答,整理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鞏固前一節課的內容,再次明確課文的脈絡,對進一步感知晏子的出眾才華起了很好的的鋪墊作用。
二、填補證書,仔細品味
1、創設機會,自由研讀:
同學們,晏子真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物呢!正因為他成功地出使楚國,所以齊國外交部授予他一張榮譽證書。可惜2500多年過去了,證書幾乎面目全非。歷史博物館的張叔叔想請大家動動腦子,把證書補充完整。出示榮譽證書。
請大家任選其中的一件事,仔細品讀晏子反駁楚王的話,琢磨證書該怎么補充比較妥當。可以和前后左右的同學合作完成。
設計意圖:榮譽證書,對于學生來說既是非常熟悉的,又是非常神圣的。創設這樣的機會,學生會感到親切,興奮,加之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伙伴,所以學習的欲望猛增,“要我學”則補變成“我要學”。
2、多種練習,仔細品味:
根據學生的匯報交流,隨機出示以下幾段話及相關訓練:
⑴ “這是個狗洞,不是城市。我要是訪問狗國,當然得鉆狗洞。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
訓練:如果讓我鉆洞進去,那么楚國就是_______,楚王就是_______。只要_______就_______。
板書:
狗國
⑵ “這是什么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伙兒把袖子舉起來,就連成一片云;大伙兒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腳碰腳。大王怎么說齊國沒有人呢?”
訓練:舉( )成( ) 揮( )如( ) 摩( )接( )
⑶ “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這兒來了。”
訓練:“最不中用”指_____。因為_____,所以_____。
板書:
最下等國
注:學生做⑵練習時,可讓其找自己最信任的伙伴來演一演。演完后,對其進行采訪。
⑷ “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可是這種桔樹一種到灘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果,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一到楚國,就做起強盜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訓練:
第一次的“水土不同”指______。
第二次的“水土不同”指______。
因為______,所以____________。
板書:
強盜國
小結:楚王自恃國事強盛,幾次三番侮辱齊國和晏子。最后還是晏子技高一籌,獲得了勝利。晏子能獲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板書:
聰明 善辯 心中有國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采用了多種形式的讀,比如在理解句子的含義后,先指名個別讀,接著同桌互讀,然后安排比賽讀。通過這樣的反復誦讀,使學生真正感悟到這句話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討論第二件事時,引導學生用讀一讀、演一演的形式來感悟晏子的超人才干。學生在準備演的過程中,充分調動了自己的感官,進行了豐富的想象。演完后,對 “晏子”和“楚王”進行采訪,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以更真切地感受晏子那高尚的人格和絕頂的聰明才智。教學這三件事,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讓學生始終保持一種高漲的學習情緒。
三、總結課文,升華主題
1、請大家看板書,楚王侮辱晏子的企圖越來越大,越是這樣,他的下場就越慘:楚國成了狗國、最下等國、強盜國,楚王也就成了狗王、最下等王、強盜王。這都是晏子聰明善辯,心中有國的結果。
設計意圖:利用直觀形象的板書來總結課文,使課文內容簡潔易記,也使學生對人物品質的認識更為深刻。
2、同學們補充的榮譽稱號,晏子真是當之無愧呀!
下課后,我把你們用智慧換來的這些學習成果送給歷史博物館的張叔叔。讓我們一起記住這個充滿智慧的名字──晏子!
設計意圖:結課雖然只有寥寥數語,卻充分肯定了學生的學習成果,培養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設計說明】
本課的教學設計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課堂教學的開放:
本課教學打破了常規的教學內容,引進了生活中學生喜聞樂見的榮譽證書來組織教學活動,學生學得輕松有趣,真正體現了語文來自生活,用于生活的原則。
2、主體學習的體現:
整堂課都體現了學生自己探究,自己欣賞,自己評價的自主性。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來,能感悟多少就感悟到多少,教師并不強調“十個指頭一樣長”。
3、創新意識的培養:
主體學習是培養創新意識的關鍵。本節課學生在主體學習的氛圍中,大膽地想,大膽地說,大膽地演,思維異常活躍,無形中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了培養。
4、合作精神的培養:
為學生創設伙伴學習的機會,使他們在互相學習、交流的過程中學會合作。
《晏子使楚》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8
【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識記實詞虛詞,疏通文意。
過程與方法
1.欣賞晏子作為一個政治家、外交家的風度和機智善辯的才能。
2. 體會鮮明的人物形象、個性化的語言。
3.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和本文的文言現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欣賞晏子作為一個政治家、外交家的風度和機智善辯的才能
【教學重難點】
體會鮮明的人物形象、個性化的語言
【教學法】
自主合作探究
【課時】1課時
【預習導學】
1.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走進春秋時期一位個矮、國弱,在外交史上深受侮辱但能言善辯、不卑不亢的高智商外交家晏子的世界。
說說你知道的背景?晏子,名嬰,齊國的外交家。當時,楚強齊弱,楚國在外交場合處處刁難齊國,在這種情況下晏嬰是如何維護祖國的尊嚴呢?
2. 注意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⑴熟讀
⑵對號入座的基礎上 留、譯、調、增、刪
⑶整理文言知識
【合作·探究·展示】
1. 自己大聲朗讀,然后根據書下注釋理解全文,最后看看下面的翻譯哪些地方不準確?
晏子將要出使到楚國去。楚王聽到這個消息,對手下的人說:“晏嬰是齊國學習辭令的人,現在將要來了,我想侮辱他一下,憑什么呢?”手下的人對楚王說:“因為他要來,我們就請人綁一個人從您面前走過。大王您就問,這是做什么的人?我們就回答說,是齊國人。大王再問,犯了什么罪?我們就說,做了小偷。”
晏子來了,楚王請晏子喝酒。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兩個小官吏綁著一個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問:“綁著的人是誰呀?”(小官吏)回答說:“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楚王看著晏子說:“齊國人頑固地喜歡偷竊嗎?”晏子離開座位回答說:“我聽說過這樣的事。橘子生長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長在淮河以北就變成枳了,只是葉子的形狀很相像,其實味道不相同。之所以這樣的原因是什么呢?水土不同呀。現在老百姓生長在齊國不偷東西,到了楚國就偷東西,莫非是楚國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盜了嗎?”楚王笑著說:“圣人不是可以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討沒趣了。”
2. 能否分別用一句話概括兩段內容?
第一段:楚國國君密謀辱齊
第二段:晏子機智粉碎楚王陰謀
3. 思考:
①楚王想侮辱晏子的原因是什么?
②晏子維護自己和國家的尊嚴,正氣浩然。那么,楚王是否是一個恃強凌弱的昏君呢?你怎么看待?為什么?
4. 注意積累以下文言知識:
通假字
者曷為者也?曷:同“何”,什么
圣人非所與熙也。熙:同“嬉”,開玩笑
古今異義詞
何坐 其實味不同 ③寡人反取病焉
文言實詞
習: 詣: 辭: 視:
方: 固: 坐: 徒: 賜:
特殊句式
判斷句: ……是……
晏嬰,齊之習辭者也
齊人也
圣人非所與熙也
倒裝句:(賓語前置)
何以也? 以何也? 用什么辦法?
何為者也? 為者何也? 做什么的人?
何坐? 坐何? 犯了什么罪?
縛者曷為者也? 縛者為曷者也? 綁著的是什么人?
固定句式
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表揣測反問,“莫非…嗎? ”或“難道…嗎? ”
5. 補充一篇鑒賞文章:
一個智勇雙全的外交家形象
《晏子使楚》中對晏子的描寫,雖然只有一個動作(避席)和一段對話,但表現力強,寥寥數語,一個機智沉著、能言善辯、勇于維護國家尊嚴的外交家形象躍然紙上。
一、面對挑釁,針鋒相對。楚王策劃陰謀在前,實施陰謀時更是露骨——“王視晏子曰”,一個“視”,寫出了楚王目光的威逼和神態的輕狂。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挑釁,晏子首先想到的是國家的尊嚴不可辱,他毅然把個人安危置之度外,瞬間思考后,機智地“避席對曰”。“避席”這一動作固然是表示鄭重,但如果仔細體會,還能悟出晏子此時特有的一種抗拒侮辱的嚴肅和正義;“對曰”緊隨“避席”之后,不僅凸現晏子反應之敏捷,而且傳達著一種毫不退縮、針鋒相對的豪氣。
二、巧設類比,盡顯辯才。
晏子反擊時,沒有直接說“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這一觀點,而是先說人所共知的一個自然現象——“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接著用一個設問句“所以然者何”作一停頓,加強迫問語氣,逼出原因——“水土異也”。至此,晏子的反擊已有了無可辯駁的前提條件,使結論的出現呈水到渠成之勢。由此可見,正是晏子巧設類比的辯才使其在交鋒中占盡先機。
三、戲中見莊,柔中寓剛。
晏子的反擊由自然現象進至社會現象,將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相似”而“味不同”與齊民入楚變為“盜”相類比,由自然現象之因——“水土異”推出社會現象之因——“楚之水土”(國情民風)不如齊,“使民善盜”。晏子在得出這一使對方無言以對、深感難堪的結論時,用了“得無”這一較為委婉的語氣,但讀者分明從“戲”中讀出了莊,從“柔”中讀出了剛,就連晏子的對手楚王也只能自我解嘲說“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四、詳筆鋪墊,反襯晏嬰。
楚王“欲辱”晏子,先設下計謀而后又導演,筆墨的確較為鋪展,這種結構安排正是為主題服務的。楚王與“左右”共同設計了陰謀,時間、場合、人物、對話都預設得很周到,似乎志在必“辱”,可是就是這精心策劃的挑釁被晏子一席邏輯嚴密的推理輕而易舉地擊得粉碎。其策劃過程寫得越詳細,就越能讓讀者感到晏子將難以應對,哪里想到最終的結果卻是楚王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這樣就能反襯出晏子的巧妙機智和能言善辯。另一處對照性描寫——楚王的先“視”后“笑”,也是極妙的襯筆。由咄咄逼人、傲氣凌人的“視”轉為充滿難堪和尷尬的“笑”,分明是一種無奈的自我解嘲,這不正說明晏子雄辯的威力嗎?晏子“避席”時的鄭重嚴肅、不畏強權與楚王的苦笑相比,一個智勇雙全的外交家形象不就鮮明地站立在我們面前了嗎?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合作·探究·展示】
板書設計
【反饋檢測】
1.解釋下面句子中指定的實詞。
(1)晏子將使楚 使:
(2)楚王聞之,謂左右曰 謂:
(3)晏嬰,齊之習辭者也 習辭:
(4)王曰:“何坐?” 坐:
(5)吏二縛一人詣王 縛:
(6)晏子避席對曰 避席:
(7)圣人非所與熙也 熙:
(8)吏二縛一人詣王 詣:
2.解釋以下虛詞意義用法。
(1)楚王聞之 之:
(2)何以也 以:
(3)縛者曷為者也 曷:
(4)齊人固善盜乎 固:
(5)人楚則盜 則:
3.翻譯以下句子。
(1)晏嬰,齊之習辭者也。
(2)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
(3)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4)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4.楚王為什么想侮辱晏子?(用自己的話回答)
5.楚國君臣是怎樣安排計謀的?(用自己的話回答)
《晏子使楚》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9
《晏子使楚》是一篇歷史故事,雖然離我們年代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但文章中的思辯之美能給我們以親切自然的感覺。本文主要寫了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依仗著國勢強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以他自己的聰明才智,運用了針鋒相對,將計就計,順水推舟等高明的策略,一一加以反駁,維護了個人和齊國的尊嚴。
教學片斷
師: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是怎么反駁楚王的,請在文中找出有關句子,用直線劃下來并讀一讀。學生邊找邊讀
師:出示晏子的話,指名讀。
師:你們讀得很流利。大家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晏子是怎樣說這句話的?
生:我覺得他說這話是胸有成竹的,因為他已想好了對付楚王的辦法。
生:他說這話語氣應該是嚴厲的,他是不能忍受楚王侮辱的。
生:我覺得他說話時應該是生氣的。
師:你們都感悟得很好,帶著自己的理解去讀一讀這句話,把這種感悟讀出來。指兩三名學生讀,讀完后評價。
師:出示句子: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如果我訪問‘狗國’,當然得鉆狗洞。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
師:晏子這句話的言下之意是正常的國家開城門,訪問狗國鉆狗洞,楚王讓我鉆狗洞,所以楚國是——
生:(齊答)狗國。
師:晏子的回答好在哪里?
生:晏子的這句話讓楚王沒有選擇,只好乖乖地開城門。
生:晏子的話意思就是說楚王要承認自己的國家是狗國那他就鉆狗洞,否則只能開城門,但晏子并沒有直接說出來,而是說得很委婉。
生:晏子的話雖然委婉,但軟中帶硬,讓楚王很難受。
師:你們可真會讀書,你們走進了晏子的內心,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晏子?
生:機智的晏子。
生:勇敢的晏子。
生:聰明的晏子。
生:睿智的晏子。
生:有超人智慧的晏子。
師:再讀一讀,讀出你心中的晏子吧!
師:第一回合的較量,楚王灰溜溜地敗下陣來,作為一國之君,他能就此罷休嗎?請看第二次較量。
在這個教學中,我注重了將讀與感悟相結合,在讀中感悟,通過情境體驗讓學生想象晏子在被楚王羞辱時內心的感受,讓學生說出感受后,帶著這種體驗去讀晏子的話,然后體會晏子的話妙在何處,學生侃侃而談,既有對晏子當時心理狀態的揣摩與感悟,也有對晏子語言精妙的獨到見解。在領會語言精妙中再次升華朗讀,加深認識。事實證明,這種朗讀比單純停留在字詞表面的朗讀更讓學生感受深刻。第斯多惠說過:“知識是不應灌輸給學生的,而應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我們應該最大限度地還給學生較多交流討論、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時間。
《晏子使楚》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0
【教材簡析】
《晏子使楚》是一篇講讀課文,講述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進行反駁,維護了自己的人格和齊國的尊嚴的故事。全文以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為序,順序清楚,結構完整。本文意在讓學生感受正義和智慧的力量,學習按一定順序的表達方法。
【教學目標】
1、識生字,感情朗讀,分角色演內容。
2、了解課文內容及敘述順序,學習按一定順序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1、楚王怎樣侮辱晏子,晏子如何反駁:理清文章敘述順序。
2、理解晏子反駁的話。
【教具】課件(圖畫、文字)。
【教學過程】
一、承上啟下,直奔課題
上一課,我們學習了戰國時期齊國軍事家孫臏幫助田忌以智取勝的故事,今天,我們再認識一位春秋末期齊國的晏子,(人物課件)他干什么呢?從題目看,你想弄明白哪些問題?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看黑板,請看文中對這些問題有沒有說明,在哪些段落,標上記號。
三、閱讀課文,合作探究
1、晏子使楚的起因是什么?抓住“國勢強盛”“想乘機”等詞,引起下文。
2、哪幾節寫晏子使楚經過?主要人物都有誰?晏子到楚國,和楚王之間發生了什么事呢?請用一兩句話概括說明。
3、小聲自由讀3~5節(出示課件問題)引導學生找出“侮辱”與“反駁”的關鍵性的句子,同桌相互交流討論,作上記號。(分析解答,師生互動。)
4、晏子憑著驚人的智慧,卓越的辯才與楚王針鋒相對,斗智斗勇,使自己處于主動地位,楚王處于被動,最后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這就是故事的結果。
5、你認為晏子是個什么樣的人?從哪里看出?
6、看結構:
除了重點內容之外,還寫了起因和結果,這樣寫好處是什么?
7、既然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那么這篇文章是寫人還是寫事?寫了一件什么事?請抓住敘事的六大要素口述。
8、今天我們認識了晏子,同時也認識了楚王,作者是從哪方面來寫人物的?(語言)你認為晏子,楚王的語言分別應該用什么語氣讀?課下練習,下節課我們分角色朗讀課文。
四、質疑問難,拓展延伸
1、你還有哪些疑問?課上能解決的解決,解決不了,課下我們共同查找資料。好嗎?
2、你想對晏子說什么?寫在圖下。
3、如果對春秋戰國時期小故事感興趣,課下找有關書籍讀一讀。
4、課件問題:
楚王幾次、怎樣侮辱晏子?晏子又是如何反駁的?結果怎樣?
《晏子使楚》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
3、能理解課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辦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辦法反駁楚王的。理解宴子出使楚國時表現出的聰明、才智和維護齊國尊嚴的思想品質。
4、能復述課文內容。
5、理解句子間的邏輯關系,學習簡單的推理。
教學重點:能理解課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辦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辦法反駁楚王的。理解宴子出使楚國時表現出的聰明、才智和維護齊國尊嚴的思想品質。
教學難點:理解句子間的邏輯關系,學習簡單的推理。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簡介背景,揭題
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國歷曾出現過一個群雄紛爭的春秋戰國時代,其中齊國和楚國是大國,而齊國的強大離不開一個人,此人雖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辯,口才極好,被派到其它國家執行外交任務,幫助齊國解決了許多外交上的爭端,他就是晏子。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預習向大家介紹一下晏子。揭示課題,理解“使”、“楚”是什么意思?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注意能讀準生字詞的讀音。
2、檢查讀書情況。
3、讀書,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詞句并做上記號。
4、交流不理解的詞句意思。
5、再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
(晏子出使楚國,楚國的國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給予了有力地反駁,使楚王不敢不尊重他。)
6、你覺得晏子是個怎樣的人?
三、自由讀文,質疑
1、楚王為什么要侮辱晏子?2、楚王怎樣侮辱晏子?3、晏子怎樣反駁?
四、解決第一個問題
1、楚王為什么要侮辱晏子?
自己讀文解決。(楚國國勢強盛,有吞并各國的野心。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齊國,顯示國威,就是要嚇倒齊國,使齊國臣服。)
五、作業
看關于晏子的故事
第二課時
一、復習
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
二、深入學習課文
1、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
(從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畫出晏子言行的句子,可引導學生把楚王三次對晏子的侮辱連起來,做比較、分析,梳理出楚略和情緒的變化。第一次,就晏子身材矮小發難,這是抓住晏子體形弱點進行侮辱,楚王心中很得意。第二次,楚王以貌取人,加大侮辱的程度,辱罵晏子無能,侮辱點由外而內,由晏子個人延伸到齊國,楚王心中已經惱怒。第三次,在前兩次失敗后為挽回面子所作的更重的辱罵,采取迂回戰術,不再直接對晏子,而是虛擬捉盜賊事件侮辱齊國人的人品,楚王心中既得意又狂傲。)
2、晏子是怎樣反駁的?
(晏子第一次對楚王侮辱的反駁:不是直白地表示不鉆洞,而是用無漏可擊的推理判斷讓對方服輸。“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先肯定兩點:一是“這是狗洞”,二是“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進而依兩個肯定的判斷讓楚王去推理,使楚王不得不大開城門迎接晏子。第二、三次反駁可由學生獨立地領悟。要鼓勵學生有創意地理解,以發展思維的獨創性。比如閱讀晏子第二次反駁,可能有的學生會領悟到,晏子反駁不僅有力,而且很藝術。楚王說齊國沒有人,是指沒有人才。晏子以故意沒聽懂以及夸張和取笑的方法反駁楚王。當楚王更明確侮辱晏子和齊國時,晏子裝作為難,提出撒謊和說實話的請求,然后用貶低自己為“最不中用”的人,鞭撻楚國為最下等國家。這中間有裝傻、自貶、取笑、賣弄,在嘻笑之間一步一步地把楚王引到尷尬的地步。第三次反駁更為藝術,采取將計就計的辦法,不揭露楚王的栽贓,而是以橘生淮南淮北結不同果實為例,說出一個結論:水土不同,結果不同。再用這個事實去評價盜賊這件事,這是守中有攻:楚國是生養盜賊的國家。)
3、小組討論交流,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記下來,待全班交流時共同解決。
4、全班交流。(指定一個小組回答,其他小組作補充。)
5、楚王聽了晏子的話是怎樣做的?為什么“只好”這樣做?
楚王在才智過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處于被動尷尬的境地,對晏子毫無辦法,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6、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楚王領教了晏子的聰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頭了。
7、小結:楚王仗勢欺人,想顯示一下自己國家的威風,侮辱晏子,實質是侮辱與楚國平等的齊國,晏子每次都能因勢利導,逼楚王于被動地位,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8、進一步理解晏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的這種精神在今天有什么重要意義。
9、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表演《晏子使楚》的故事
四、學生分組表演,教師引導學生評價,可從語言、神態、動作等幾方面評價
五、作業
《晏子使楚》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2
【設計思路】
本文講述的是齊國的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為了顯示楚國的威風,三次侮辱晏子,晏子對楚王的三次侮辱進行了精彩的反駁。文章重點描述了楚王和晏子的對話,各自的目的通過語言表現得準確生動,體現了人物的身份特征。從晏子精彩的辯駁中,不難看出晏子的才智過人、不辱使命和維護本國尊嚴的凜然氣節。晏子人物形象飽滿,性格特征突出,學生在閱讀中不難感受到人物的品質特征。作為一節語文課要力求達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品悟精彩的對話是本節課主要的任務之一。基于以上考慮做了以下的設計:
1、選準文章的切入點,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初讀課文請同學思考:找出楚王說的一句話,這句話告訴我們楚王和晏子三次交鋒的原因和結果。
2、理解晏子語言中蘊涵的意思,進行邏輯思維訓練。
3、抓住晏子語言中的技巧,積累語言:
晏子夸獎首都臨淄人才濟濟時,運用了推理、夸張、打比方的方法。“張袂成陰、揮汗如雨、摩肩接踵”三個成語的積累和理解在這里進行,可謂是水到渠成。
4、在欣賞楚王和晏子的每一次交鋒后,讓學生評價“晏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把握文章的中心。并適時地補充“春秋形勢圖”,進一步理解晏子語言含蓄的原因,感受晏子的不辱使命。
5、體會故事的結局“從這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通過課件引領,使學生理解雙重否定表達的是肯定意思,有加強語言氣勢的作用。并讓學生感受到楚王不僅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更不敢不尊重齊國了。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了解《晏子使楚》故事的內容。理解晏子出使楚國時表現出的聰明才智,以及維護齊國尊嚴的凜然氣節。
2、理解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學習簡單的推理。
3、抓住晏子三斗楚王時據理力爭的言行,體會“侮辱”和“尊重”兩個詞的含義。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圍繞中心,抓住主要內容,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朗讀課文,抓住晏子三斗楚王時據理力爭的言行,體會“侮辱”和“尊重”兩個詞的含義。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春秋戰國時期形勢圖。
【教學過程實錄】
一、整體感知
師:上節課大家讀了課文,同學們學會了生字,初步了解了課文的內容。今天我和大家一起繼續學習。(指課題,生齊讀課題)
師:請同學們打開書,瀏覽課文,找一找,楚王說的哪句話,告訴了我們楚王和晏子三次交鋒的原因和結果。請你畫下來。
生:默讀,畫句子。讀標畫的句子。
師:我原來想取笑大夫,沒想到反倒讓大夫取笑了。
(根據學生的發言出示。)
句中的“我”是誰?“大夫”指誰?你能帶進去讀一讀嗎?
生:楚王原來想取笑晏子,沒想到反倒讓晏子取笑了。
師:(板書“楚王晏子”) 楚王和晏子交鋒的原因和結果是什么?
生:楚王和晏子交鋒的原因是楚王想取笑晏子,交鋒的結果是楚王反倒讓晏子取笑了。
二、楚王取笑晏子,卻一次次地反被晏子取笑
1、生(讀課文第3自然段):楚王不讓晏子走城門,而是挖了一個洞,讓晏子從洞中進入。
師:(板書“挖洞”)晏子是怎么應對的?(師出示課件。生讀晏子的話)晏子看了看,對接待的人說:“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我要是訪問‘狗國’,當然得鉆狗洞。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
師:誰再讀讀?我們聽聽晏子要說什么?
生:晏子要說楚國是個狗國。/如果楚王真的不開城門,就承認自己的國家是狗國。
師:(板書“狗國”)你怎么知道的?
生:晏子說楚國挖的洞是個狗洞,不是城門。要是訪問“狗國”就鉆這個洞,楚國讓晏子鉆這個洞,就承認自己的國家是狗國。
出示課件:
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我要是訪問“狗國”,當然得鉆狗洞。楚國讓我鉆狗洞,楚國就是____。
師:(板書“推理”)你再讀讀晏子的話,我們聽聽是不是這個意思。
(三個學生分別讀句子。)
師:晏子的意思是說,你們這兒分明是個狗洞,我訪問狗國才鉆狗洞,我要是從這里進去,你們楚國就是個狗國。可是,晏子為什么不這樣說?
生:晏子是齊國的使者,表面上還要尊重楚國。
生:晏子不能剛到楚國就激怒楚王,那就進不了楚國了。
師:欣賞一下這精彩的、充滿智慧的語言吧。
生:同桌兩人讀,一人讀楚王怎樣做的,一人讀晏子應對的語言。兩組同學匯報讀)
2、師:楚王還沒有和晏子見面,堂堂的一國之君就已經敗下陣來,又豈能善罷甘休呢?晏子見了楚王,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4段,看看他們見面的場面,你覺得最欣賞哪句話就多讀讀。
生:忘情地大聲朗讀課文第4自然段。
師:楚王見到晏子第一句話說的是什么?你為什么這樣讀?
生: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楚王居高臨下地說。
師課件出示:
“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
楚王對他瞅(chǒu)了一眼,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
生:楚王看不起身材矮小的晏子,鄙夷地說。
生:楚王覺得晏子其貌不揚,沒有什么本領,所以看不起地說。
師:楚王說話時的神態如何?
(課件變化)楚王對他瞅了一眼,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
師:誰再讀讀,讀出了什么?(課件中“人”字變色)“人”指的是什么人?
生:指的是能人。/指的是人才。/儀表堂堂的人。
師:請把你對“人”的理解帶進句子去讀。
(板書“齊國沒人才”。三位同學分別帶進自己的理解讀文。)
師:楚王侮辱齊國沒人才。晏子是怎樣回答的?
生:晏子嚴肅地回答:“我們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師課件出示)
這是什么話?我國首都臨淄(zī)住滿了人。大伙兒都把袖子舉起來,就連成一片云;大伙兒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腳碰腳。大王怎么說齊國沒有人呢?
師:誰再為大家讀讀這段話?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出什么?
生:人多。“大伙都把袖子舉起來,就連成一片云。”用夸張的手法說明人多。
師板書:
夸張
生:“大伙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陣雨。”說明齊國人山人海。
生:“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腳碰腳。”感覺齊國首都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師:在古文中這段話的意思是用三個成語表達的,是什么?
生:張袖成云、揮汗如雨、摩肩接踵。
生:是摩肩擦踵。
師:同學們對晏子的話理解了,不過沒有“張袖成云”這個詞語,而是“張袂成陰”。
(生看課件。師讀課文中的原句。生說出四字詞語。)
這是什么話?我國首都臨淄(zi)住滿了人。大伙兒都把袖子舉起來,就連成一片云;大伙兒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腳碰腳。大王怎么說齊國沒有人呢?
這是什么話?我國首都臨淄(zi)住滿了人。大伙兒都把袖子舉起來,就連成一片云;大伙兒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腳碰腳。大王怎么說齊國沒有人呢?
這是什么話?我國首都臨淄(zi)住滿了人。大伙兒都把袖子舉起來,就連成一片云;大伙兒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腳碰腳。大王怎么說齊國沒有人呢?
師:古文中這樣記載: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如雨、摩肩接踵而在,何為無人?
生:(接讀)張袂成陰就是……揮汗如雨就是……摩肩接踵就是……
師:晏子夸耀齊國的都城人口眾多,巧妙地轉換了概念,把楚王說的“能人,人才”換成了普通老百姓,借機贊揚了齊國。晏子又是怎樣解釋齊國派自己出使齊國原因的呢?晏子要說什么?
生:(讀文)“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晏子實際在說楚國是個最下等的國家。
生:晏子表面在說齊國的規矩,實際在說你看不起我,就等于侮辱你自己的國家,看你怎么辦?
師:真是曠世奇才,誰再讀一讀,我們一起欣賞一下晏子說的話。
師生對讀:(老師讀提示語,同學齊讀語句)邊讀邊想晏子要說什么?(楚國是下等國家。)
板書:
“下等國家”
師:看到這里,我想勸告楚王:你只聽說晏子身材矮小,想取笑晏子,你卻不知道他思想深刻、才智過人、對事物洞察入微啊。
3、師:楚王在宴席上怎樣取笑晏子?晏子又是怎樣取笑楚王的?
(四人小組討論。)
生:在酒席上,楚王安排了讓齊國的囚犯過堂。
板書:
“囚犯過堂”
生:(讀原文)從楚王和大臣們的笑中看出是在有意取笑齊國。
生:晏子輕松地說:南橘北枳的常識說明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到了楚國就做了強盜,也許是水土不同吧。晏子用打比方的方法,含蓄地指出是楚國的社會風氣不好。
板書:
“風氣不好”
師:晏子的智慧真是令人嘆為觀止啊!自由欣賞一下晏子的語言。
(生分小組,分角色讀文。)
三、感悟晏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師:晏子出使楚國,與楚王三次交鋒,從他的從容應對,從他綿里藏針的語言中,你對他有了哪些認識?用一句話概括。
生:晏子是一個聰明過人的人。/晏子是一個維護了國家尊嚴的人。
師:晏子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再讀第1、2自然段,你會有新的感受。
(生讀第1、2自然段。)
師:晏子出使楚國的目的是什么?
補充知識:春秋五霸,秦國在西部實力最強,其他四國在東部,晏子出使楚國,就是利用政治、外交的攻勢,與楚結盟,共同抗秦。
你理解晏子為什么這樣說話了嗎?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課件:
晏子是一個( )的人。
生:晏子是為了使齊國和楚國結成同盟才出使楚國的,因此,晏子說話特別含蓄,用了打比方、推理等方法。
生:晏子是為了完成任務。
生:晏子是一個不辱使命的人。
板書:
“個人、人才、人品”
師:楚王一次一次地侮辱晏子,看不起齊國大使,就是看不起齊國。然而,最終的結果是──
生:從這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師:這就是“晏子使楚”的最終結局了,再大聲地讀一讀這句話。
(生大聲齊讀“從這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師:“不敢不尊重”是什么意思?到底是尊重還是不尊重晏子?
出示課件:
從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從這以后,楚王就尊重晏子了。
從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齊國了。
生:“不敢不尊重”晏子,就是尊重晏子了。
師:(課件變化)“從這以后,楚王就尊重晏子了”。哪句好?
生:原句好。(讀原句)/雙重否定,是肯定,加強了語言的氣勢。(讀原句。)
師:(課件變化) 還可以怎樣說? 楚王不敢不尊重( )了。
生:楚王不敢不尊重(齊國)了。
師:(課件)晏子是一個( )的人。
生:(齊答)晏子是一個(維護了國家尊嚴)的人。
師:讓我們記住晏子吧!喜歡晏子的同學可以在網上搜索有關“晏子”的資料,也可以從歷史書上尋找晏子,還可以看看《晏子春秋》這本書。
【板書】
宴子使楚
楚王→→宴子使楚→→宴子
挖洞(個人)→→推理→→狗國
侮辱每人(人才)→→夸張→→下等國
囚犯過堂(人品)→→打比方→→風氣不好
【課后反思】
教學過程中我給學生創設了廣泛的自主思考的空間,沒有用老師對文章的理解牽著學生的思維走,根據學生的理解,教師適時點撥。晏子和楚王的第三次交鋒的內容由學生自學,注重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教學中既重視內容、語言表達方式的學習,也重視文章結構的整體感知。引領學生體會楚王怎樣一次又一次地侮辱晏子,從對使臣晏子的侮辱,到譏笑齊國沒有人才,到直指齊國人人品不好,是層層遞進的,讓學生感受出看不起齊國大使,就是看不起齊國,是對學生學法的滲透。
這節課我還注意以讀代講,在讀中感悟文章的內容、人物的情感。文中楚王的語言目的明確,晏子的語言綿里藏針。在三次交鋒中,楚王和晏子的思想顯示得淋漓盡致,各自的勝敗也是不言而喻的。充分地讀人物的語言,也就實現了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例如,晏子見到楚王后,楚王說的第一句話:“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教學中讓學生反復讀,并引導學生理解語言色彩,為什么這樣讀。進而讓學生根據文中的提示語來讀:“楚王對他瞅了一眼,冷笑一聲說。”學生在使用了多種方法朗讀之后,課件中將“人”字變色,提醒同學思考:“楚王指的是什么人?”學生通過品讀,很容易地理解了楚王在侮辱齊國沒有能人、人才、儀表堂堂的人。讓學生帶進句中讀,體會楚王的無理。同樣,學生在充分讀了晏子的語言之后,引導學生思考:晏子的語言為什么采用推理、打比方等含蓄的表達方式,感悟出晏子有理、有力、有節,不辱使命的使者風度。
《晏子使楚》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學認10個會認字,練習寫好8個會寫字,參照“我的詞語庫”自主積累好詞好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晏子是怎樣機智地駁倒楚王,維護齊國的尊嚴的,體會晏子的話語中所表現出的聰明和機智。
3、任選文中的一個小故事,分小組進行表演。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處理材料的能力。
教學難點:
體會晏子的話語中所表現出的聰明和機智。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生字卡、課文朗讀磁帶。
學生提前做好預習。
教學時數: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引入課題。
1、老師講述“周總理機智應對美國記者維護祖國尊嚴”的故事。
一次,周總理接受一位美國記者的采訪。記者見桌上放著一支派克牌鋼筆,便不懷好意地說:“請問總理閣下,你們堂堂的中國人,為什么還要用我們美國生產的鋼筆呢?”周總理笑了笑說:“提起這支鋼筆,那可說來話長了。這不是一支普通的筆,是一位朋友的戰利品。我無功不受祿,就想拒絕,哪知朋友說,留下作個紀念吧!我覺得有意義,就收下了貴國生產的這支筆。”
2、引導學生談感受。
3、引入課題,板題、讀題、解題。
二、檢查預習。
(一)小老師檢查預習生字的情況。
1、認讀生字、生詞。
2、在課文中找到生字并畫下來。
3、指名朗讀帶生字的句子。
(二)指名分段讀課文,要求聲音響亮,并做到“四不”。
(三)評議,相機正音。
(四)同桌相互檢測讀文情況,相互正音。
三、感知文意。
1、聽課文朗讀錄音,想一想課文的主要內容。
2、交流。
3、用上生字卡中的部分詞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練習寫字。
1、師指導寫“矮”字。
2、學生練寫。
五、作業。
1、練習寫好其他的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閱讀類似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