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遠航》作業設計(精選15篇)
《鄭和遠航》作業設計 篇1
一、看拼音,寫詞語。
mǎ tóu pài qiǎn cí qì bào quán
( ) ( ) ( ) ( )
zèng sòng sī liè fàn wéi xuàn yào
( ) ( ) ( ) ( )
二、給加粗字注音。
桅桿 筆桿 乘坐 緊挨 挨打 魁梧 俘虜
鬢發 滿載 監獄 太監 載歌載舞
二、填字成詞。
扶老( )幼 驚嘆不( ) 嚴陣( )待
奔騰咆( ) 化險為( ) 規模( )大
狂風呼( ) 名( )海外 波( )浪谷
四、選擇上題中的詞語填空。
1、哈爾威船長以他的大智大勇,使人們( ),他自己卻以身殉職。
2、那股偷襲的匪徒,看到這支( )的隊伍,猶豫了一陣以后,調轉馬頭跑了。
3、旅美畫家陳逸飛先生所畫的那幅《故鄉的回憶》使得周莊( )。
4、談起電腦、互聯網,這個孩子竟說得頭頭是道,使得在場專家也( )。
五、將下列句子改寫成比喻句。
1、在人們的歡呼聲和祝福聲中,船隊出發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水奔騰咆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巨浪撲向船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課文重點介紹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況,并點明了鄭和______次遠航的重大意義。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_____________的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術。文中第一次遠航可以概括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個部分。第一次出使西洋的時間是_________年____月_____日,地點是_________________。
2、鄭和,中國_______初____________家,佛教以“_____”、“______”、“_______”為三寶,他因此被封為“______________”。他在28年間,率領船隊出洋_____次,前后到過________個國家。最后一次遠航一直到達______洲東岸,直到三年后才回到祖國。
3、你還知道的古今中外著名的航海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發現新大陸的是意大利航海家_____________,第一次完成環球旅行的是葡萄牙航海家_______________。
《鄭和遠航》作業設計 篇2
課時目標:
1、初步理解文中幾個重要的生字新詞,理清文章脈絡,讀懂課文1—3小節內容。
2、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充分感受鄭和第一次遠航的壯觀、宏大場面,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點:教學重點: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鄭和準備揚帆啟航時的宏大場面。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1405年,注定是不尋常的一年。明朝皇帝派出的使者率領27800多人,兩百多船只,把中國的文明禮儀和各種珍貴的禮物帶給了世界。世界因此知道了一個偉大的國家——中國。這位讓世界了解中國的使者就是——
2、這節課就讓我們越過時空界限,認識這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鄭和(生); 了解這段振奮人心的歷史——鄭和遠航(生)。
二、檢查預習:
1、通過預習,你對鄭和和鄭和遠航有了哪些了解呢?誰來說說?(指名說)
2、檢查生字詞
(1)出示:碼頭 派遣 瓷器 抱拳 贈送 撕裂 范圍
(2)說說你還有哪一個詞語讀不準?指導讀
(3)指導書寫,重點指導“遣”、“范”、“撕”。
(4)區別組詞:拳( ) 遺( ) 增( ) 范( )
券( ) 遣( ) 贈( ) 泛( )
(5)出示四字詞,練讀
雄偉壯觀 浩浩蕩蕩 扶老攜幼 驚嘆不已 嚴陣以待 化險為夷
請同學們聯系課文內容選擇其中的一兩個詞說一句話。
2、理清課文條理
(1)通過預習,知道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嗎?
(2)課文重點寫了鄭和第幾次遠航?哪幾小節寫的?
(3)默讀課文一到五小節,根據小標題:揚帆啟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給第一大段分層。
(4)課文1到5小節重點描寫了鄭和遠航的經過,那么剩下的兩小節又分別寫了什么呢?
三、學習新課
1、出示中心句: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航海事業的頂峰。(指名讀)
(一)、規模大
1、稱之為頂峰,那是因為它是規模最大的,時間最長的,范圍最廣的。鄭和遠航,究竟規模多大,時間多長,范圍多廣呢?就讓我們來到1405年7月11日,來到蘇州府劉家河碼頭先去看看當年“揚帆遠航”的場面吧!(打開書本)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的1—3自然段,圈畫出表示規模大的詞句,讀一讀。
2、交流。(指名說)
相機出示:兩百多艘船只整齊地停靠在碼頭邊。
相機出示: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別雄偉壯觀,……先進的儀器。
(1)同學們,這就是書上提及的“寶船”,(出示圖片)多么雄偉壯觀啊!你知道為什么稱它們為“寶船”嗎?
大:這些寶船長約148米,寬60米。我們的教室長約8米,寬約6米,有我們這樣的18間教室連起來長,十間教室并排著寬,大不大?
高:寶船不僅大,還很(高)!有十幾層樓房那么高。同學們,我們的這棟大樓有三層,也就是說這些寶船的高度最少是我們這棟大樓的三倍多!
駕駛的人多:是啊,這些寶船需要兩三百人駕駛,也說明了寶船的大。
乘坐的人多:可以乘做一千多人
設備先進:船上配備著航海羅盤等當時最先進的儀器
(2)像這樣的寶船有多少艘?(62艘)一艘就這么大,六十二艘寶船,多龐大的船隊啊!
(3)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船只隨行!他們分工明確:(出示其他船只圖片)有作戰的戰船,有負責裝載糧食的糧船,有運輸淡水的水船……總共二百多艘,組成了一支規模宏大的船隊。(看圖)
(4) 誰來讀讀這雄偉壯觀的場面?(指名讀)
(5)透過這些寶船,透過這支船隊,大明朝的雄厚實力清晰可見。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感到十分——(驕傲)。讓我們驕傲地來介紹這只船隊!(齊讀第二節)
還從哪里看出遠航規模宏大?
相機出示:船隊像一條巨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4、600多年前的中國就有如此規模宏大的船隊,真是讓人嘆服啊!讓我們再次驕傲地說——(出示中心句: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航海事業的頂峰。)
5、帶領這樣規模宏大的船隊出使西洋的就是鄭和。
出示句子:將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鄭和健步走上指揮船。他雙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別,接著高舉令旗,大聲喊道:“啟航!”
(指名讀)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誰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一下他的樣子?(高大、神氣、身材魁梧、威風凜凜)
u 這么威風凜凜的鄭和,誰能把他讀出來!(指名讀)
(二)時間長
(1) 過渡:就這樣,鄭和率領著這支規模宏大的船隊揚帆啟航,開始了第一次遠航。(板書:規模之大)這樣的遠航共有幾次?七次遠航時間到底有多長呢?快速瀏覽文章。
(2) 指名交流。
(3) 歷時28年,多達7次,這么長時間,(板書:時間之長)這么多次遠航,在整個世界航海史上是前無古人的!
(4)最后一次遠航,(出示資料)。
(三)范圍廣
范圍廣又從哪里看出來呢?(板書:范圍之廣)看地圖,這就是鄭和所到之處,范圍之廣也是史無前例的。
(四)、升華感情
七次遠航,鄭和從意氣風發的壯年變成了一個鬢發全白的老人。雖然在最后一次遠航的歸途中,鄭和病故他鄉,退下了歷史的舞臺。但是,他為航海事業所做的貢獻功在千秋,永遠不會被磨滅。同學們,此時此刻讓我們帶著崇敬的心情一起來讀第六自然段!
四、小結
28年間,鄭和船隊航行了10萬多公里。這在當時是無人能及的。(出示資料學生自讀)他開創了航海事業的先鋒。此時此刻,我們不得不再次驕傲地說:(出示中心句: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航海事業的頂峰。)
板書
揚帆啟航 (1-3)
10、鄭和遠航 第一次遠航(詳寫) 友好交往 ( 4 )
戰勝兇險 ( 5 )
其余六次遠航(略寫)
規模之大 時間之長 范圍之廣 頂峰
《鄭和遠航》作業設計 篇3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并且查找和收集有關鄭和遠航的資料;
教師——制作3個小標題詞卡
一、交流預習情況,滲透方法指導
1、揭示課題:同學們,眼看五月份就要過去了,馬上將迎來同學們最喜歡的節日,是什么節?接下來七月一日是什么節?七月十一日也是一個節,你知道是什么節嗎?不知道沒關系,老師也是不久前才通過上網得知的,七月十一日是中國航海節,是為了紀念我國明朝的一位航海家而專門設置的節日,你知道這位航海家是誰嗎?(板書:鄭和)同時也為了紀念一個光輝燦爛的歷史事件,這就是《鄭和遠航》。
2、課文同學們已經預習過了,會讀了嗎?除了讀課文,你還做了哪些預習工作?(查找不懂詞語的意思;根據課題和內容提出疑問;查找跟課文相關的資料)
3、原來預習可以有這么多好方法,請你選擇一種跟大家交流一下預習成果。
4、通過交流看得出來,我們班的同學有著良好的預習習慣。俗話說得好,好習慣能夠成就大未來,希望大家能把良好的預習習慣繼續保持下去。
[設計理念:上課伊始先讓學生交流預習成果,不僅兼顧了學生的學習起點問題,又進行了預習方法的指導和預習習慣的培養,即為課文的學習掃除了部分字詞方面的閱讀障礙,收集、處理了與課文相關的信息,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默寫關鍵詞語,整體感知課文
1、既然同學們預習得這么充分,字詞掌握得一定不錯。假如老師要你默寫課文中的一些詞語,你有信心試一試嗎?
默寫:雄偉壯觀、浩浩蕩蕩,扶老攜幼、驚嘆不已,嚴陣以待、化險為夷。
(1)對照課文自己批改并糾正。
(2)根據黑板上的錯誤重點記憶字形。
(3)用找近反義詞的方法理解部分詞語意思:老師發現有個詞很特別,是“扶老攜幼”,你仔細看看,特別在哪里?“攜”是什么意思?還有一個詞和“扶老攜幼”一樣,也有一些特別,你找找是哪個詞?(“化險為夷”)特別在哪里?“夷”是什么意思?
2、這些詞語同學們會默了,也弄懂了,課文真的讀正確、讀流利了嗎?課文比較長,而且相當難讀,這樣吧,先同桌一起讀,注意互相糾正發錯的字音。
[設計理念: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試著默寫課后練習出現的關鍵詞語,這樣的“以默代寫”比直接抄寫的效果好得多。而且此處教學不僅僅停留在記憶字形的層面上,還利用詞語本身的特點巧妙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真正把詞語教學落到了實處。]
三、理清文章脈絡,感悟寫作特色
1、通過讀書,同學們又對課文內容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現在你能聯系課文內容,任意選用黑板上的詞語說話嗎?可以只選一個詞語說,假如能選兩個就更好了!
選擇一兩個詞語說話不算難,如果能選擇兩個以上詞語說話就有難度了,試著說說看。
2、指導分段:
(1)我們知道課文中介紹鄭和遠航共有七次,你發現我們剛才說的這段話其實介紹了什么?對照書上看一看從哪里到哪里是寫鄭和第一次遠航經過的?
(2)你看看剩下的6、7小節告訴了我們什么?
(3)我們就此可以把課文分為幾段?在書上用“//”做上記號。
3、領悟寫作特色:
你發現課文在寫鄭和七次遠航時寫法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 “有詳有略”是這篇課文一個非常明顯的寫作特色。
4、指導分層:
(1)我們再來看,課文詳細寫了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這經過不是一下子寫成的,分了幾層意思來寫?這樣三層意思,我們可以用三個小標題來表示,分別是:揚帆啟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
(2)根據小標題看看哪組詞寫了這層意思,你能把他們一一對應地排列在一起嗎?(排好后男女生合作讀)
(3)對照書上找一找,課文第一段中哪些小節分別寫了以上三層意思?在書上用“/”做上記號。
5、這三層意思寫得非常具體生動,但是要讀流利很不容易。老師想請同學來讀一讀,你可以從三層意思中選擇一層讀,最好能告訴大家選擇的理由。
[設計理念:劃分段落、理清層次是本課的教學難點,以上教學先利用幾個詞語進行說話練習,說成的這段話其實就是對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簡述,這樣利用幾個關鍵詞語的先合后分進行分段分層,使得教學難點在不知不覺中迎刃而解。最后讓學生選讀其中一層,滲透了自己對這部分內容的初步理解。以上教學過程,有關語文工具性的落實不再遮遮掩掩、羞羞答答,而是大大方方、磊落坦蕩,并且顯得靈活巧妙、水到渠成,使人真正感覺到是“以語文的方式”走在“語文的路上”。]
《鄭和遠航》作業設計 篇4
作者:薛艷
一、課前思考:
我們研究的子課題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這一學期我們這個課題研究的是“在預習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也就是說,學生在預習中,自己提出問題,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自己去分析,解決問題。我覺得《鄭和遠航》很適合上課題課。
選《鄭和遠航》這篇課文,一是我們在期初分析整冊教材時,就認為這篇文章適合上我們這學期的課題研究課。二是我覺得學生在預習這篇課文時,只要一看課題,就很容易的會產生出很多問題,問很多為什么。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激發,學生上網去尋找答案去自主探索的熱情會高漲,這樣,學生一方面在搜索中可增長知識,另一方面也容易產生成就感,當然,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會逐步得到提高,容易達到我們這次課題研究的目的。
二、教案設計:
(一)、導入 :
1、老師請大家做個知識競猜:
(1)、1492年發現新大陸的是誰?
(2)、世界著名的航海家有哪些?
2、揭題:
作為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大家都為我國有鄭和這么一位著名的航海家感到自豪吧,今天我們所學的課文就是以這位彪炳史冊的航海英雄為主人公的。板書課題:26、鄭和遠航。
3、啟發學生提問:你看到這個課題,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4、同學們在預習中,查找到了哪些資料?請大家作個交流。
過渡:課文《鄭和遠航》向我們介紹了些什么呢?請大家打開課本。
(二)、初讀課文。
1、老師請幾位同學起來一人讀一自然段,大家認真聽,認真思考。
(一方面老師可以了解大家的預習情況,一方面學生能認真思考課文寫了什么內容。)
2、說說課文寫了什么內容?
3、提示:課文重點寫了鄭和第幾次遠航?
4、指導分段:假如讓你把課文分成兩段,你會怎么分?請速讀思考。
5、指導理解詞語:文章運用了許多生動形象的詞語來描寫鄭和遠航,如萬里無云,鎮定自若等,你讀懂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6、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內容。
(三)、總結:我們這堂課初步了解了鄭和這個人物,也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課文讀順了,詞語也理解了。同學們學得很認真,預習得很充分。
(四)、布置作業 :
(1)、請同學們把自己搜集到的信息整理一下,寫一篇人物介紹。做得好的同學的材料老師將放到老師的個人網頁中的“學生天地”欄目里。
(2)、繼續朗讀課文,如果發現還有什么問題需要研究,我們下節課再一起討論,相信大家會繼續努力的。
三、課后反思:
1、通過上這堂實驗課,我覺得我們的課題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可實踐性。我們現在提倡學生要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不提倡那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我們的課題就是建立在這種理念基礎上的。學生學習一篇課文,一看到課題,肯定會產生許多的疑問,我們就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讓學生自己去分析、解決問題。學生在短時間內,能夠高效地找到答案解決問題。學生自主去學習探究到的知識是根深蒂固的,和老師講學生被動接受的效果截然不同。學習《鄭和遠航》這篇課文,我覺得學生由于讓學生在預習中運用了現代信息技術,解決了很多問題:如鄭和為何要遠航,鄭和遠航的出發地哪兒,為什么要選擇這一地方,鄭和遠航順利嗎?鄭和遠航有什么意義?至于鄭和出生的時間、地點,鄭和的家庭情況等學生都搜集到了,學生通過上網許多問題迎刃而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從而也提高了語文課堂學習的效率。
2、學生在預習時,老師的點撥引導要到位。學生在搜索信息時,由于網上的信息大,學生要學會速讀,要學會篩選,要學會概括,到把網上搜集到的信息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有些無關緊要的東西看都不要看。由于我在學生上網前交代這次時間緊張,根據平時學生上網的一些不足之處,及時提醒學生一要知道上哪些網比較快捷,二要提醒學生閱讀的速度,三要提醒學生摘抄主要的或者用自己的話概括。所以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的資料很多,在學生交流時,學生滔滔不絕,連我都有些不敢相信,這都是我的學生嗎?看樣子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在不斷提高。
3、這節課我布置有作業 是:(1)把搜集到的資料整理在電腦上建個人物介紹文檔;(2)繼續朗讀課文,自主學習,在學習中產生新的問題,然后繼續去探究。作業 的布置緊扣課題研究,不同于一般情況下的作業 ,有的學生覺得很新穎能完成,有的學生是不知所措,因為他們不會處理這種作業 。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想讓學生進一步去認識鄭和,還有就是為今后學習作了鋪墊。
現在我們這一課題研究剛剛起步,受各種條件的限制,學生只能在網上查找,然后去教室交流。我們希望通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學生能把自己搜集到的信息經過處理,在課堂上當堂顯示出來給大家看,大家共同解決一些難點、重點。要能達到這種的境界,所以不要不斷地努力,努力,再努力。
《鄭和遠航》作業設計 篇5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讀文,感受鄭和的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精神。
2、學習課文詳略得當的寫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語言文字的誦讀,體會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
三、設計理念
實實在在真語文,尊重學生的感悟,注重學生朗讀,注意學生的表達,這是我設計此課教學所追求的!
四、教學具準備
PPT課件
(一)導入
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了解到了些什么?(師小結)這篇課文主要寫了鄭和第一次遠航的情況以及鄭和七次下西洋為促進我國和亞非國家的友好交往作出的貢獻,而重點就在于鄭和的第一次遠航。今天我們就主要學習這部分內容。
(二)分層概括,整體把握
1、快速瀏覽1——5自然段,想一想這部分內容可以分幾層,每層又說了些什么?
2、指名交流。
3、每一層的內容用一個詞概括,指名板書,其余的學生在書上寫,要求把字寫端正。
(三)分層學習,品味感悟
1、揚帆起航
過渡:1405年7月11日,受明朝皇帝派遣,鄭和即將率領船隊第一次出使西洋。
(1)自讀1、2、3自然段,找到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先自言自語地說一說。
(2)指名交流。
引導:當學生說到寶船時,出示寶船圖片,生看圖感情朗讀。
2、友好交往
過渡:在人們的歡呼聲和祝福聲中,船隊像一條巨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他們帶著神圣的使命,開始了與各個國家的友好交往。
(1)自己認真讀一讀課文的第4自然段,說說你從哪兒能看出這次交往是友好的。
(2)指名交流。
(3)鄭和第一次遠航,到過許多國家,交往是友好的,場面是熱鬧的,雖然這一自然段前后不到十句話,但卻仿佛讓我們穿越了歷史時空,看到了大明使者鄭和的謙遜有禮,看到了老百姓的熱情好客,聽到了他們親切友善的話語。請看:(出示想象說話題)
A、老百姓交換物品時說的話。
B、鄭和與造訪國國王說的話。
引導學生聯系書上的語句展開想象。
(4)學生練說
(5)指名說。
3、戰勝兇險
過渡:鄭和作為使者,將友好帶到了各個國家,可以說這第一次航行是友好的航行,然而這次航行也充滿了兇險,海上的兇險大多來自于風浪。
(1)(出示語段)自讀,你從哪些詞可看出風浪的險惡。
(2)指名交流。
(3)有感情地朗讀。
(4)面對險惡的風浪,鄭和是鎮定自若的,面對海盜的襲擊,鄭和更是指揮軍隊嚴陣以待,將海盜一一俘虜。因此,船隊一次次化險為夷,保證了航行的順利,也圓滿地完成了明朝皇帝派遣的任務。
五、對比學習,掌握方法
過渡:從1405年到1433年,鄭和率領船隊出洋七次。為什么作者只詳寫了第一次,而其他六次卻一筆帶過呢?
1、生思考。
2、指名交流。
3、小結:詳略得當,突出重點,避免羅嗦,我們在平時的作文中也要注意這一點。
六、布置作業(略)
《鄭和遠航》作業設計 篇6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讀文,感受鄭和的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精神。
2、學習課文詳略得當的寫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通過對語言文字的誦讀,體會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
三、設計理念實實在在真語文,尊重學生的感悟,注重學生朗讀,注意學生的表達,這是我設計此課教學所追求的!
四、教學具準備ppt課件
(一)導入
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了解到了些什么?(師小結)這篇課文主要寫了鄭和第一次遠航的情況以及鄭和七次下西洋為促進我國和亞非國家的友好交往作出的貢獻,而重點就在于鄭和的第一次遠航。今天我們就主要學習這部分內容。
(二)分層概括,整體把握
1、快速瀏覽1——5自然段,想一想這部分內容可以分幾層,每層又說了些什么?
2、指名交流。
3、每一層的內容用一個詞概括,指名板書,其余的學生在書上寫,要求把字寫端正。
(三)分層學習,品味感悟
1、揚帆起航
過渡:1405年7月11日,受明朝皇帝派遣,鄭和即將率領船隊第一次出使西洋。
(1)自讀1、2、3自然段,找到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先自言自語地說一說。
(2)指名交流。
引導:當學生說到寶船時,出示寶船圖片,生看圖感情朗讀。
2、友好交往
過渡:在人們的歡呼聲和祝福聲中,船隊像一條巨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他們帶著神圣的使命,開始了與各個國家的友好交往。
(1)自己認真讀一讀課文的第4自然段,說說你從哪兒能看出這次交往是友好的。
(2)指名交流。
(3)鄭和第一次遠航,到過許多國家,交往是友好的,場面是熱鬧的,雖然這一自然段前后不到十句話,但卻仿佛讓我們穿越了歷史時空,看到了大明使者鄭和的謙遜有禮,看到了老百姓的熱情好客,聽到了他們親切友善的話語。請看:(出示想象說話題)
a、老百姓交換物品時說的話。
b、鄭和與造訪國國王說的話。
引導學生聯系書上的語句展開想象。
(4)學生練說
(5)指名說。
3、戰勝兇險
過渡:鄭和作為使者,將友好帶到了各個國家,可以說這第一次航行是友好的航行,然而這次航行也充滿了兇險,海上的兇險大多來自于風浪。
(1)(出示語段)自讀,你從哪些詞可看出風浪的險惡。
(2)指名交流。
(3)有感情地朗讀。
(4)面對險惡的風浪,鄭和是鎮定自若的,面對海盜的襲擊,鄭和更是指揮軍隊嚴陣以待,將海盜一一俘虜。因此,船隊一次次化險為夷,保證了航行的順利,也圓滿地完成了明朝皇帝派遣的任務。
四、對比學習,掌握方法
過渡:從1405年到1433年,鄭和率領船隊出洋七次。為什么作者只詳寫了第一次,而其他六次卻一筆帶過呢?
1、生思考。
2、指名交流。
3、小結:詳略得當,突出重點,避免羅嗦,我們在平時的作文中也要注意這一點。
五、布置作業(略)
《鄭和遠航》作業設計 篇7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 、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初步懂得詳寫月略寫的作用。
3、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感受鄭和與我過古代人民為促進與亞洲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為振興中華而發奮努力的情懷。
二、教學重難點:
1 讀懂鄭和第一次遠航的內容。
2 感受鄭和下西洋的艱難和重大意義。
三、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在世界上有許多的航海參家,有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麥哲倫環球航行,而在中國的明朝也有一位的航海家,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時間比哥倫布早了87年,比麥哲倫早了114年呢!他的名字說叫鄭和。(板書課題) 你對鄭和知道多少,來說說看。
(二)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派遣太監魁梧抱拳扶老攜幼 瓷器脫韁野馬撕裂威脅
2、指名讀。 字音:“瓷”、“撕”是平舌音。 “梧”聲調是第二聲,不是第三聲。 字形:“拳”上半部分兩橫,不是三橫。 “魁”的“鬼”的“豎彎勾”要寫得大一些,是一個半包圍結構的字。
3、指名分小節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正音。
4、指導分段。
(1)課文哪幾個小節,寫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內容?(第1~5自然段)
(2)課文的第6~7自然段又寫了什么? (鄭和下西洋的次數和意義)
(3)學生劃分段落,歸納大意。
5、同座位互讀全文。
(三)指導書寫
1、撕:左中右結構的字,結構要緊湊。
2、魁:半包圍結構的字,“斗”要被“魁”包住,“厶”寫得小一些。
3、監:上大下小。
(四)精讀課文
1、學習第1段(第1~5節)。
(1)鄭和第一次遠航的時間和地點是什么?(1405年7月11日;蘇州府劉家河碼頭)
(2)自讀第一段,邊讀邊想。 為什么把“遠航的大船”叫做“寶船”? 交流,反饋。
(①這些船大,的長150米,寬60米,可乘1000多人;②船上有指南針、航炸彈圖等當時最先進的航海設備,這些都是能遠航的條件;③船上載著瓷器、絲綢和茶葉。)
(3)將近中午,鄭和登船準備起航,自讀第三自然段,從文中的字里行間你體會到什么? (鄭和十分自信,十分威武) 師:這是一個多么威武而自信的人,你該怎么通過讀來體現? 訓練學生朗讀。 過渡:寶船起航了,鄭和在航行中和各國進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在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如何克服的?這些都是我們關心的問題,讓我們一起去看看課文的第4、5自然段。
(4)生自學4、5自然段。 小組交流。
①抓住體現各國人民友好態度的詞語。
②訓練學生在讀中表現文字中流露出來的友好感情。
③出示表現海上風險浪惡的句子,從中你體會到什么?邊談邊讀。
④還有什么困難?這種驚心動魂的場面你能表現出來嗎? 訓練朗讀。
⑤這時,你對鄭和又有了什么認識? 生各抒己見。
2、講讀第6、7自然段。 生自由讀這兩個自然段。 這時你對鄭和又有什么新了解?
(五)回顧全文
1、你能談談鄭和遠航的意義嗎? (具體的內容可以從第4自然段中挖掘)
2、討論:為什么略寫其余六次的遠航呢?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先小組討論,再全班反饋。
(六)課堂總結
鄭和在眾人的歡呼聲中“揚帆起航”,途中和各國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戰勝兇險”,真是令人回味無窮。今天,我們再讀到這激動人心的一幕幕,還能為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民的開拓、探索精神而感到自豪。
五、教學結束:
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 寫一則讀后感受。
2、完成課后的描紅和臨寫。
《鄭和遠航》作業設計 篇8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984
《鄭和遠航》教學設計
南通市躍龍橋小學 李春寶
設計理念
課上以疑導學,激發興趣,再以趣激情;課后以情促趣,引導學生課外學習,拓展深化。通過“讀”與“說”的結合,調動學生的生活經歷和生命體驗于閱讀解讀過程,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為學生的自主參與創造有利條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二、激趣質疑
過渡,出示世界航海家日志里的一段描述。(有關說明鄭和遠航意義的文字)
1、讀了這段簡潔的描述,關于鄭和遠航,你最想具體了解些什么呢?(教師相機幫助總結)
2、你最感興趣的一個問題是什么?然后帶著這個問題好好讀讀課文,邊讀邊做記號。
三、匯報交流第一個問題
(一)規模之大
1、以小組為單位,匯報交流
2、啟發學習“寶船”這部分
(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到寶船“特別雄偉壯觀”并讀好)
3、引讀總結
在鄭和的船隊中,這樣的寶船就有60多艘,再加上許多戰船、糧船和水船,整個船隊共有船只200多艘,隨行人員有水手、翻譯、醫生和護船的兵士等,共兩萬七千多人,船隊規模真是宏大呀!
(二)時間之長,范圍之廣
過渡
1、以小組為單位匯報交流,師生適當地補充介紹一些資料。
2、出示“航海圖”,幫助理解“范圍之大”,并為后文理解“戰勝更多兇險”作鋪墊。
3、齊讀第6小節
四、匯報交流第二問題
過渡
1、以小組為單位匯報交流
2、啟發幫助
(1)“風浪險惡”
體驗、感悟、誦讀
(2)鄭和的船隊是怎樣戰勝了海盜的襲擊?
(3)想象遠航中的其它兇險和困難
追問“這些兇險,鄭和事先考慮到了嗎?
五、匯報交流第三個問題
過渡
1、以小組為單位匯報交流
2、齊讀第4小節
六、總結課文
1、總結
2、齊讀第7小節
3、面對鄭和雕像,你想要跟他說了什么呢?
七、布置作業
1、以鄭和身份寫一篇 《航海日志》
2、推薦書目
《鄭和下西洋》
《鄭和――聯結中國與伊斯蘭世界的航海家》
《與鄭和相遇海上》
板書:
達到頂峰
26、鄭和遠航 頑強探索 民族的驕傲
促進交流
《鄭和遠航》作業設計 篇9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教材語文第十冊的26課《鄭和遠航》的教學設計和設計理念。
教材簡析:
《鄭和遠航》是蘇教版第十冊中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為一體的課文,詳細介紹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遠航的情況,并點明了鄭和七次遠航的重大意義,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術。
全文分為兩個部分,1~5小節寫了鄭和第一次遠航的場景及經歷,最后兩個小節寫了鄭和七次遠航的時間跨度、到過的國家以及遠航的重大意義。
在寫作特色上,做到了點面結合、詳略得當。鄭和總共七次出使西洋,如果全部寫下來勢必顯得拖沓,本文重點寫了第一次遠航的情況,對其余作了概括說明。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節省了筆墨,收到了“窺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
學情分析
語文課程標準第三學段閱讀教學的階段目標: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深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
由于學生所處的時代與文本介紹的內容相差甚遠,因此學生很難從文章本身有限的文字來理解鄭和遠航的壯舉,從而感受鄭和的偉大之處,感受燦爛的古代文明。引導學生用怎樣方法的去學習,才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學效果呢?我認為充分運用現代教育媒體和網絡資源,能縮短學生與文本的時空差距,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本課學習對象為小學五年級的學生,經過五年的學習,學生己經掌握了一定的讀書方法、學習方法,也有了一定的電腦基礎,如:會打字,會上網,會利用網絡查找自己需要的資料。于是我在課前建立了一個《鄭和遠航》的專題學習網站,收集了較為全面的資料,如:鄭和的生平、海洋知識、遠航歷程以及首航的盛況、后人的紀念等等,通過篩選、組合,建立了這個專題學習網站,供孩子們瀏覽。為了增加網站的開放度,我在網站上做了許多超級鏈接,鏈接到許多正規的官方網站,以拓展孩子們的視野,滿足他們收集著整理信息的需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自由上網主動探究、合作學習,實現學生從“服從書本——跳出書本——回歸書本”的理想境界。
網站設計
本網站應用了動易的設計模板,功能強大,交互性強。
本網站設計了六大板塊,分別是:
1、
自主學習。里面提供了電子課文、學案設計、生字生詞等內容。特別是超文本的電子課文,把文中的重點詞句做了超鏈接,用視頻、聲音、圖片等形式做了詮釋,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清除閱讀障礙。
2、
鄭和軼事。有鄭和生平事跡和后人紀念他的一些情況,讓學生更全面翔實地了解鄭和,有一個鮮活的人物形象。
3、
寶船之謎。多角度地介紹鄭和遠航的奇遇和所見所聞,讓學生了解到古代先進的造船技術和當時發達的政治經濟和文化。
4、
遠航歷險。帶學生進入驚心動魄的航海歷險,體會大海的驚濤駭浪,海盜的兇殘冷酷,從而體驗鄭和和他的船隊臨危不懼、鎮定自若的大無畏品質。
5、 友好往來。了解鄭和七次下西洋的路線以及時間跨度。了解鄭和遠航為世界文化經濟發展做出的貢獻。
6、
世界航海。介紹了世界航海的發展史,重點介紹了幾位世界著名的航海家,如哥倫布、麥哲倫等,讓他們的事跡與鄭和相比較,感受鄭和的偉大,激發自豪感。
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以下四個教學目標
1、運用網絡查找、閱讀鄭和遠航及其他航海家的資料。
2、運用網絡技術,自查自評學習效果,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懂得詳寫與略寫的作用。
4、憑借文本語言材料,感受鄭和為促進我國古代人民與亞洲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為振興中華而發憤努力的豪情。
教學策略:
為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歡快、自主的學習過程中獲得各方面最大限度的收獲,我將采用“復習質疑,確定主線,精讀文本——教師引路;上網瀏覽,自主、合作學習——交流討論;練習鞏固,反思學習——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教學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網上瀏覽法:從網上獲取大量的相關知識,為理解課文內容提供條件。
2、成功激勵法:在學生獲得學習成功后,引導其他學生評議、激勵。
3、朗讀指導法:學生任意選擇課文的配音朗讀,通過練習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4、合作學習法:利用對話窗口,引導學生質疑,釋疑,開展合作學習。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借助于電子課文的朗讀,讀通讀順課文,并且能準確的讀準生字。借助于電子文本的超鏈接,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清除閱讀障礙。
瀏覽網站的內容,了解鄭和遠航的歷史背景、歷險過程、友好往來,初步感受鄭和遠航的壯舉和歷史意義。
(第二課時)
一、激發興趣、引入課文
鄭和遠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我準備用“想不想看看鄭和船隊出發時的情景”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引導學生思考:我們準備“怎樣看”,梳理出本課的學習方法:研讀文本、借助于專題學習網站豐富自己的認知。
[這一設計既符合“媒體組合教學設計的基本原理”中的第一條原理:目標控制原理,又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構建,使學生在最強的學習欲望、最佳的學習條件下進行學習。]
二、借助媒體,精讀起航
在這一部分里,首先讓學生精讀文本,從課文中找出能反映船隊規模之大的語句和詞語,細細品味,這是語文學科特點所規定的訓練目標。
在學生交流時,相機播放有關視頻,或點擊相關圖片,感受船隊的宏偉壯觀,體會鄭和的威武豪邁。以形象生動的媒體技術豐富學生的感知,加深學生來自文本的體驗。
第三步讓學生說說讀了文章或觀看視頻圖片后的感受,夸一夸船隊,或贊一贊鄭和,讓學生把自己的體驗用語言表達出來,一方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給學生的情感有了一個渲泄的渠道,營造充滿自豪的情感氛圍。
最后回歸文本,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用朗讀來表達自己的收獲和體驗
[這一設計符合媒體組合教學多感官配合原則,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做到視聽結合,動靜結合,進一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這一設計同時也體現了現代教育媒體的延伸功能,向學生提供了當時當地無法看到的現象與過程,加深了學生對“規模之大、宏偉壯觀、威武豪邁”的感悟。]
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這部分學習引導分為兩大步:第一步是讓學生自主選擇第4節“友好交往”或第5節“戰勝兇險”,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點擊專題學習網站,進行自主學習。
這一環節如果完全放手讓學生去學,效率將會很低,因此,我得給他們提出自主探究的目標,這個目標出現在網站的自主學習導航里,分別是
a、友好交往部分重點自學討論:
1、從哪些詞句你能讀出他們之間的交往是友好的?
2、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個畫面(視頻),展開豐富的想象,小組內說說,他們怎么交流、說些什么,注意人物的語言、動作。
3、讀到這兒,你對鄭和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b、戰勝兇險部分重點自學研討:
1、 用“ ”劃出中心句。
2、你是怎么理解“兇險”的?你從文中讀出了哪些兇險? 網上又有那些故事讓你難忘?
3、文中哪些詞句體現了航行的兇險?找出來有感情地讀一讀。
4、 讀著課文,想象著當時驚心動魄的場面,你想對鄭和說些什么呢?
第二步組織全班交流,讓學生說說你們小組解決了哪些問題,是通過什么渠道解決的。這一環節用一再現學生的學習和思維過程,特別是方法的呈現,教師及時點撥,形成共識。
第三步回歸到課文的朗讀,再次指導朗讀這兩部分,讓情感的積淀更濃厚一些。
[這兩部分的學習研討并沒有固定的先后順序,而是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使得教學過程更具靈活性,從而使教師從黑板、粉筆的束縛中解脫出來,開拓更廣闊的教學領域。同時我認為這一設計通過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閱讀批判等環節,拓展了思維空間,提高了閱讀質量。]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育活動必須體現學生能動的主體性,要使得學生能在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氣氛中,充分發揮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學生學習的目標和任務都要學生主動、有目的地獲取材料來實現。因為學生是知識建構過程的主體。網頁既有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的內容,也有拓展學生學習時空的材料,而這些材料正可以成為學生獲取、建構的素材。學生在利用網絡學習時,會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獲得大量信息,從而形成自己的認知。]
[綜觀這一部分的教學,既使得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于引導、啟發、組織等細微末節,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得以順利進行;既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學習方式,又使得教學難點的突破水到渠成。]
四、圍繞主線、感受寫法。
略讀第二部分6、7小節
,提出這樣的問題讓學生思考:鄭和率領船隊出使西洋7次,為什么作者只詳寫了第一次,而略寫其余六次遠航?在表達方法上你學到了什么?對比第一次遠航的內容,讓學生初步感受詳略得當的寫法,引領學生在語文中走個來回,讓體會“如何寫”觸及學生心靈。
[寫法的指導,有一階段成被我們的語文課堂忽略,當我認為,它仍然是我們語文課堂的主旋律之一。葉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材無非是例子。這例子就包括教材所具有的語文運用規律的基礎性規范性的特點。一篇優秀的范文是學生學習的范例,讓學生通過規范文體的研讀,逐步構建自己的寫作方法體系。]
五、總結全文、延伸拓展:
總結課文內容從讓學生談談自己學了課文的收獲與體會,感受鄭和的偉大,感受祖國燦爛的古代文明,從而由衷地自豪。如時間有空余,則讓學生全文感情朗讀。
最后,出示作業超市:
(1)進入專題學習網站,閱讀鄭和的有關資料、故事,向別人介紹一下鄭和。
(2)根據收集的相關資料,整理后出一期以鄭和或航海為主題的電子小報 。
(3)寫一則200---500
字的讀后感,相互交流。
[這樣設計既有基本題,也有發展題的;有的是必須完成的,有的是選擇完成的。這樣,學生在品嘗“作業”時,就不會厭煩。通過練習,學生可及時反思自己的學習情況。]
[縱觀這一節課的設計,學生的學習主要是通過人機交互,師生交互、生生交互過程中完成的,教師通過網絡即時關注學生的學習進程,及時對學生的學習行為作出調控。這種設計,既體現了師生民主合作的理念,又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還貫徹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有利于語文教學資源的開發,更是調動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專題網站的有效利用為學生課后語文實踐活動的高質量完成奠定了堅實基礎。]
《鄭和遠航》作業設計 篇10
一、 教材簡介:
課文主要介紹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遠航的情況,并點明了鄭和七次遠航的重大意義,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術。
二、 目標預設:
1、初步懂得詳寫與略寫的作用。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
3、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感受鄭和為促進與亞洲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為振興中華而發奮努力的情懷。
三、重點、難點:
1、讀懂鄭和第一次遠航的內容,進一步感受鄭和遠航的艱難和重大意義。
2、通過學習課文,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情懷。
四、設計理念:
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是學生主體地位彰顯的課堂,學生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要學會自主探究。本教學根據課文的特點,采用錄象等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進入文本,在融情探究中與文本進行心靈對話,充分領略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術,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五、設計思路:
教師(主導) 學生(主體)
創設情境 → 提出問題
↓ ↓
點撥指導 → 自主探究
↓ ↓
點評疏理 → 交流匯報
↓ ↓
設計應用 → 訓練實踐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課文條理。
3、 通過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及學習課文第二部分,初步了解鄭和及其下西洋的事情,認識到鄭和遠航的重大意義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導入、啟發質疑
1、 讀新詞:
派遣 身材魁梧 健步 抱拳 浩浩蕩蕩
贈送 扶老攜幼 瓷器 珊瑚 驚嘆不已
呼嘯 奔騰咆哮 撕咧 鎮定自若 化險為夷
2、 這些新詞每組都描繪了鄭和第一次遠航中的一個場景,誰能用小標題來概括一下?(揚帆啟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
3、 大家想不想親眼見識一下鄭和第一次遠航的情景呢?(播放鄭和遠航的錄象片段)
4、 引導質疑:這節課,你最想知道有關鄭和第一次遠航的什么問題?(學生自由質疑)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這一教學環節采取復習導入,激發質疑,整理歸納出有代表性的問題,化“編者的思路”為“學生的思路”,為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情境。】
(二)自主選擇、認真研讀
1、默讀課文:
默讀課文第一段,然后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部分認真研讀,并寫出自己的體會。
2、集體交流:
a“揚帆啟航”
(1) 鄭和第一次遠航的時間和地點是什么?整個場面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雄偉壯觀)
(2) 你從文中哪些語句感受到了揚帆啟航時的壯觀場面?
a蘇州府劉家河碼頭人山人海,無數面彩旗迎風招展。
(抓住“人山人海”“無數”體會場面的壯觀,并隨時指導朗讀。)
b每艘寶船長148米,寬60米,有十多層樓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桿和十二面風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駕駛。船上配備著航海羅盤等當時最先進的儀器。
(抓住具體的數字體會大船的雄偉壯觀,并聯系上下文幫助學生理解“寶船”,同時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c在人們的歡呼聲和祝福聲中,船隊像一條巨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浩浩蕩蕩”是什么意思?在這里說明了什么?)
(3) 在這部分中,鄭和又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出示:將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鄭和健步走上指揮船。他雙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別,接著高舉起令旗,大聲喊道:“起航!”
齊讀,抓住關鍵詞體會交流(威武雄健)
啟發想象,指導朗讀:
大家想想,鄭和健步走上指揮船,首先映入他眼簾的是什么?(船隊)這是一支怎么樣的船隊?帶領這樣一只船隊遠航,鄭和內心會怎么想呢?再讀,讀出鄭和的威武雄健。
映入眼簾的還有什么?(送行的群眾,宏大的場面)這么宏大的場面,這么多的送行人,讓鄭和感受到了什么,他又會怎么想?再讀,讀出威武雄健。
面對茫茫的大海,面對未知的前途此時此刻,鄭和又會想到什么呢?(吉兇未卜)這影響了鄭和遠航的決心了嗎?是呀,你看,他——,你聽,他——,
就這一句話,你讀出了什么?(威武、自信、決心、莊嚴)
全班齊讀
b“友好交往”
出示:
《鄭和遠航》作業設計 篇11
一、提挈中心,由表及里。
1、鄭和下西洋是中華民族走向海洋的一個劃時代的偉大事件。鄭和是世界航海事業的奠基人。課文有一段話總地概括了鄭和下西洋遠航的情況與意義。請大家快速瀏覽全文,找一找。
2、交流,出示: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它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也開闊了中國人民的眼界。鄭和出使,促進了我國與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直到現在,有關國家還流傳著三保太監下西洋的故事。
①指名讀句子。教師圈劃“大”、“長”、“廣”、“ 頂峰”。
②“頂峰”是什么意思。指導朗讀,讀出夸贊的語氣。
【采用變序手法,先抓住文章的“綱”,綱舉目張。讓學生整體感知鄭和遠航的情況和意義,牽一發而動全身,由點帶面組織開展教學,使后面的教學形散而神不散。】
二、以點帶面,體會中心。
(一)解讀“規模大”
1、導語:(指小黑板)為什么說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呢?我們首先學習體會到鄭和遠航的“規模大”,請大家默讀課文,圍繞這問題思考,圈圈劃劃,作批注。
2、交流:從哪里體會到鄭和遠航規模很大?
①蘇州府劉家港碼頭人山人海,無數面彩旗迎風招展。
學生說體會。點撥“人山人海”,指導朗讀。
②隨行的有水手、翻譯、醫生和護船的兵士,共兩萬七千八百多人。
學生說體會。指導朗讀。
③兩百多艘船只整齊地停靠在碼頭邊。其中六十二艘大船特別雄偉壯觀,這些大船又叫“寶船”。每艘寶船長148米,寬60米,有十多層樓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桿和十二面風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駕駛。船上配備著航海羅盤等當時最先進的儀器。緊挨著寶船的還有許多戰船、糧船和水船。
學生說體會。
點撥:為什么把“遠航的大船”叫做“寶船”?
要點:a、這些船大,雄偉壯觀,最大的長148米,寬60米,可乘1000多人;
b、船上有羅盤等當時最先進的航海設備,這些都是能遠航的條件;
c、船上載著瓷器、絲綢和茶葉等。
點撥:船如此裝備齊全、華麗雄偉,又如此多,可見鄭和遠航的規模之大。作者是用什么方法來加以具體說明的?(列數字)朗讀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出示三張圖片。指名讀指導朗讀。
④補充比較:
哥倫布在1492年8月3日從西班牙出發了。他的船隊由三艘大帆船和87名水手組成。
1519年8月10日,葡萄牙的麥哲倫率領五條船和270名水手的船隊從西班牙出發開始環球航行。
提問:從中你有什么感受?
朗讀:鄭和遠航,規模之大,達到了當時航海事業的頂峰。
【從支點出發,引領學生自主讀文,自覺與文本對話,抓關鍵句、重點詞體會感悟,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中體會鄭和第一次遠航的規模之大。】
(二)解讀“時間長”、“范圍廣”
導語:從哪里體會到鄭和遠航時間很長、范圍很廣?
交流出示:從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間,鄭和率領船隊③,前后到過三十多個國家。最后一次遠航,鄭和已經是六十多歲的老人,鬢發全白了。這次航行,一直到達非洲東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國。
①學生說體會。
②鄭和遠航規模大、時間長、范圍廣,從風華正茂到白發蒼蒼,從中國太倉到非洲東岸,他把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航海事業,他把中國的古代文明傳播到世界各地,他真不愧為一位頑強探索的偉大航海家。
③指導朗讀。(讀出贊美的語氣。)
(三)解讀“和平之旅”
導語:鄭和遠航的目的是什么?鄭和遠航促進了中國與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那么鄭和是怎樣與各國友好交往的呢?
1、請大家讀讀第4自然段,想一想,鄭和是怎樣與各國君臣、各國百姓、各國商人交往的,劃出有關語句,重點詞語。
2、交流討論:
①鄭和是怎樣與各國君臣交往的?
生讀有關句子,說自己的體會,引導學生想象:鄭和向國王“遞交國書”,“贈送禮品”時,會說些什么?然后指導朗讀。
②鄭和是怎樣與各國百姓交往的?
生讀有關句子,說自己的體會,引導學生想象:當地百姓看見寶船,“驚嘆不已”,他們會說些什么?然后指導朗讀。
③鄭和是怎樣與各國商人交往的?
生讀有關句子,說自己的體會,點撥“樂意”、“贈送”。
3、補充:
①麥哲倫的環球旅行,他的根本目的是幫助西班牙國王打通前往東方香料產地的另一條航線,因此他一上岸就宣布西班牙占領菲律賓。然后他就出頭幫著一派當地人去打另一派,然后他就被打死了。
②哥倫布的航海探險的目的西方探險家一樣,目的無非是為了一個“錢”字。在西班牙女王與哥倫布簽訂的圣大非協定中可以看出,哥倫布將擁有新發現領土全部財物的十分之一,并且一概免稅;對于同領土進行貿易的船只,哥倫布享有投資取得八分之一股份的權利;哥倫布還享有新領地的商務裁判權,其后代世襲其一切爵位、頭銜和權利。哥倫布是殖民統治者,他遠航是軍事殖民行動。為了懾服海地島上的印第安人,哥倫布進行了九個月的征服戰爭。在短短的幾年中,印第安人累世積攢起來的黃金很快被西班牙殖民者榨取一空。你感受到什么?
4、提升:讀了上面兩段文字,你對鄭和遠航有了什么新的認識呢?(體會和平之旅)
【鄭和遠航是一次和平之旅,友誼之旅,必須讓學生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中感悟,在想象中體會,在對比中領會。】
(四)解讀“兇險之旅”
導語:鄭和遠航是一帆風順的嗎?看看鄭和在第一次航海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鄭和又是如何克服的?自由讀圈劃有關句子。
交流討論:
出示:在大海上,船隊好幾次遇上險惡的風浪。狂風呼嘯著,海水像脫韁的野馬,奔騰咆哮。巨浪瘋狂地撲向船隊,仿佛要把船只撕裂。
①說說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指導朗讀(把驚心動魂的場面表現出來。)
②鄭和是怎樣對待這樣兇險的困難的?
出示:面對如此險境,鄭和總是鎮定自若,指揮船隊在波峰浪谷中奮勇向前,一次次化險為夷。
①指讀。
②你從中體會到什么?(鄭和從容鎮定、不怕困難、勇于探索、富有智慧……)
③練習朗讀。
過度:鄭和還遇到了什么困難?鄭和又是怎樣克服的?
①交流:遇到海盜,鄭和用得當的辦法制服、俘虜了海盜。
②你從中又體會到什么?(鄭和不怕艱險,機智勇敢……)
補充:
資料1:鄭和三次遠航都來到了錫蘭山,錫蘭國王是一個兇暴貪婪的人,第一次他就想加害鄭和,劫持鄭和船隊,鄭和隱忍了。第二次鄭和帶去了豐厚的禮品,但錫蘭國王仍然傲慢,心懷叵測。第三次錫蘭國王向鄭和勒索金銀財寶,命令士兵偷襲鄭和船隊。鄭和拒絕了錫蘭國王的無理要求,錫蘭國士兵就把路堵死,不讓鄭和他們走。鄭和臨危不懼,認真分析敵情后,率軍隊襲擊王宮,擒拿了錫蘭國王,才得以勝利返回船隊。
資料2:鄭和第四次遠航在印度洋里遇到了颶風的襲擊,船員們被掀得東倒西歪,船有的斷桿,有的漏水,有的被打散,船員們都很恐懼、絕望,但鄭和沉著鎮定,鼓勵船員和士兵不要畏懼、退縮,終于度過了危機。
小結:在七次航海過程中,鄭和遇到了無數自然和人為的艱難險阻,海上航行,充滿了兇險,但他都憑著智慧和勇氣一次次過關斬將、化險為夷,表現出頑強的探索精神。
【鄭和下西洋的艱難是本課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品析文本語言材料外,通過補充資料來強化學生的體驗,引導學生深刻地感受鄭和在航海過程中遇到的自然、人為造成的艱險,進而深刻體會鄭和勇于探索的航海精神。】
(五)解讀“頂峰之作”
1、出示小黑板,因此,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
2、“頂峰”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呢?
3、補充:鄭和率船隊下西洋遠航,比哥倫布發現新大陸(1492年到達美洲)早了87年,比麥哲倫環球航行(1519年)早了114年。
三、總結全文,領悟中心
導語:鄭和遠航,人們是怎樣評價的呢?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出示: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它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也開闊了中國人民的眼界。鄭和出使,促進了我國與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直到現在,有關國家還流傳著三保太監下西洋的故事。
提問: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話要說嗎?
預設朗讀導語:
①鄭和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航海英雄,銘記這段蕩氣回腸的歷史,讀……
②中華民族,依靠頑強的精神,開辟了到中亞、西亞的絲綢之路,600多年的鄭和,他率領船隊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多了不起呀,讓我們一起讀……
【設計漸進式朗讀,凸顯文章的中心,呈現教學的高潮,將學生的情感升華與迸發。】
四、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1、要想深入地了解鄭和遠航的故事,請閱讀《偉大的航海家》一書,相信會有更多的收獲和感悟。
2、根據“揚帆起航”、“友好交往”、 “戰神兇險”三個標題,復數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
【語文教學的一個潛在的要求就是要建立寬泛的語文,構建大語文環境,順應學生的情感和知識的渴求,由課內延伸課外,由讀一篇到讀整本的書。】
《鄭和遠航》作業設計 篇12
教材簡析與學情分析:
《鄭和遠航》是蘇教版第十冊中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為一體的課文,詳細介紹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遠航的情況,并點明了鄭和七次遠航的重大意義,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術。
由于學生所處的時代與文本介紹的內容相差甚遠,因此學生很難從文章本身產生理解鄭和的偉大之處。怎樣引導學生用什么方法去學習才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學效果呢?我認為充分運用現代教育媒體和網絡資源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本課學習對象為小學五年級的學生,經過五年的學習,學生己經掌握了一定的讀書方法、學習方法,也有了一定的電腦基礎,會打字,會上網,會利用網絡查找自己需要的資料。于是我在課前建立了一個與本課內容相關的專題學習網站,將鄭和的生平、海洋知識、遠航歷程以及首航的盛況等收集進去,引導學生自由上網主動探究、合作學習,實現學生從“服從書本——跳出書本——回歸書本”的理想境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初步懂得詳寫與略寫的作用。
智能目標:1、運用網絡查找、閱讀鄭和遠航及其他航海家的資料。
2、運用網絡技術,自查自評學習效果,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情感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受鄭和為促進我國古代人民與亞洲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為振興中華而發憤努力的豪情。
教學方法:
為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歡快、自主的學習過程中獲得各方面最大限度的收獲,我將采用“復習質疑,確定主線,精讀文本——教師引路;上網瀏覽,自主、合作學習——交流討論;練習鞏固,反思學習——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教學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網上瀏覽法:從網上獲取大量的相關知識,為理解課文內容提供條件。
2、成功激勵法:在學生獲得學習成功后,引導其他學生評議、激勵。
3、朗讀指導法:學生任意選擇課文的配音朗讀,通過練習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4、合作學習法:利用對話窗口,引導學生質疑,釋疑,開展合作學習。
教學思路: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文本主線
1、 復習并相機出示文本中的語句:
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
2、 從文中哪一部分可以看出鄭和遠航規模之大呢?從而引出“揚帆啟航”這一部分的教學。
[這一設計既符合“媒體組合教學設計的基本原理”中的第一條原理:目標控制原理,又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構建,使學生在最強的學習欲望、最佳的學習條件下進行學習。]
二、合作探究,精讀課文
1、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劃出能夠體現遠航的規模之大的有關語句仔細品讀,試著體會遠航規模之大。
2、抓住關鍵語句交流自讀體會,在自主交流中相機播放(視頻)啟航場面,感受規模宏大;點擊寶船圖片,品味宏偉壯觀;播放揚帆啟航小電影,體會鄭和的威武豪邁。
[這一設計符合媒體組合教學多感官配合原則,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做到視聽結合,動靜結合,進一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這一設計同時也體現了現代教育媒體的延伸功能,向學生提供了當時當地無法看到的現象與過程,加深了學生對“規模之大、宏偉壯觀、威武豪邁”的感悟。]
3、回歸文本,賞讀課文,在朗讀中再次感悟“揚帆啟航”那宏大的規模和氣勢。
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這部分學習引導分為兩大步:
(一)自主選擇第4節“友好交往”或第5節“戰勝兇險”,點擊專題學習網站合作學習。
a、友好交往部分重點自學討論:
1、從哪些詞句你能讀出他們之間的交往是友好的?
2、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個畫面(視頻),展開豐富的想象,小組內說說,他們怎么交流、說些什么,注意人物的語言、動作。
3、讀到這兒,你對鄭和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b、戰勝兇險部分重點自學研討:
1、 用“ ”劃出中心句。
2、你是怎么理解“兇險”的?你從文中讀出了哪些兇險?
3、哪些詞句體現了航行的兇險?找出來有感情地讀一讀。
3、 讀著課文,想象著當時驚心動魄的場面,你想對鄭和說些什么呢?
[這兩部分的學習研討并沒有固定的先后順序,而是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使得教學過程更具靈活性,從而使教師從黑板、粉筆的束縛中解脫出來,開拓更廣闊的教學領域。同時我認為這一設計通過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閱讀批判等環節,拓展了思維空間,提高了閱讀質量。]
(三)組織全班交流:
a、友好交往部分突出三個環節:
1、他們驚嘆不已,有的 ;有的 ;有的 ;還有的 ……
2、作者在這里為什么沒有把人們的驚嘆不已具體寫出來呢?(詳略得當)
3、指導朗讀,在讀中體會文字中流露出來的友好之情。
b、戰勝兇險部分扣住三個重點:
1、出示語段:在大海上,船隊好幾次遇上了險惡的風浪。狂風呼嘯著,海水像脫韁的野馬,奔騰咆哮,巨浪瘋狂地撲向船隊,仿佛要把船只撕裂。(視頻)
及時評價指導朗讀。
2、面對如此險境,鄭和總是鎮定自若,指揮著船隊在波峰浪谷中奮勇向前,一次次化險為夷。(網上沖浪)
3、讀著課文,想象著當時驚心動魄的場面,你難道不想贊一贊鄭和嗎?
再次指導朗讀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育活動必須體現學生能動的主體性,要使得學生能在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氣氛中,充分發揮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學生學習的目標和任務都要學生主動、有目的地獲取材料來實現。因為學生是知識建構過程的主體。網頁既有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的內容,也有拓展學生學習時空的材料,而這些材料正可以成為學生獲取、建構的素材。學生在利用網絡學習時,會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獲得大量信息,從而形成自己的認知。]
[綜觀這一部分的教學,既使得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于引導、啟發、組織等細微末節,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得以順利進行;既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學習方式,又使得教學難點的突破水到渠成。]
四、圍繞主線,感受寫法。
略讀第二部分6、7小節 ,初步感受詳略得當的寫法,引領學生在語文中走個來回,讓體會“如何寫”觸及學生心靈。
五、練習鞏固、網上沖浪,反思學習。
學生的學習主要是通過人機交互,生生交互過程中完成的,那學生學習是否有效,這是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關注的。因此,我在網站上建立了“網上沖浪”,編制了富有個性的作業:既有基本題,也有發展題的;有的是必須完成的,有的是選擇完成的。這樣,學生在品嘗“作業”時,就不會厭煩。通過練習,學生可及時反思自己的學習情況,教師也可通過網絡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控學生的學習行為。
四、總結全文、延伸拓展:
1、感情朗讀并討論:鄭和率領船隊出使西洋7次,為什么作者只詳寫了第一次,而略寫其余六次遠航?在表達方法上你學到了什么?
2、總結,出示作業超市:
(1)進入專題學習網站,閱讀鄭和的有關資料、故事。
(2)出刊電子小報
(3)寫一則200---500字的讀后感,相互交流。
[這樣設計既體現了師生民主合作的理念,又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還貫徹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有利于語文教學資源的開發,更是調動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專題網站的有效利用為學生課后語文實踐活動的高質量完成奠定了堅實基礎。]
附:1、板書設計:
26鄭和遠航
威武豪邁 揚帆啟航
親切真誠 友好交往
鎮定自若 戰勝兇險
名揚海外
[我認為這一板書設計從文字上看簡潔明了,緊扣文意;從形式上看互動交融,寓含文意;從媒體運用的角度看,與課件演示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鄭和遠航》作業設計 篇13
教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認讀6個字
能力目標
能夠結合課文內容和收集到的材料,理解重點段落的意思。
思品目標
了解鄭和首次遠航的壯觀景象,產生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了解鄭和首次遠航的壯觀景象,產生民族自豪感。
教學難點:
了解鄭和首次遠航的壯觀景象,產生民族自豪感。
查閱資料:
收集整理鄭和航海資料,了解當時的歷史文化背景。
一、揭題導入
世界上有許多的航海專家,有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麥哲倫環球航行,而在中國的明朝也有一位的航海家,他的名字叫鄭和。出示
鄭和,明朝宦官。本姓馬,小字三保。回族,云南昆陽洲人。祖與父都到過伊斯蘭教圣地麥加,幼時就對外洋情況有所了解。明初入宮做宦官,從燕王起兵,賜姓鄭,任內官監太監。1405年率艦隊通使“西洋”(當時稱加里曼丹至非洲之間的海洋為西洋。)兩年而返。
今天我們就去看看600多年前鄭和遠航的一幕。板書:鄭和遠航
二、檢查自學效果。
1.認讀生字:監 炫 載 (讀四聲)韁(與“疆 僵”區別)
2.出示詞語:派遣 宏大 炫耀 威脅 呼嘯 咆哮 襲擊
名揚海外 鎮定自若 化險為夷 嚴陣以待
自讀,指名讀;借助工具書理解意思;任選一個或幾個造句;齊讀詞語。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正音。
4.討論分段。
5.同座位互讀全文。
三、學習課文
1.出示自學提示
默讀課文,思考:鄭和下西洋是中國乃至世界航海的首次壯舉,作者是從哪幾方面向我們進行介紹的?邊讀邊作簡要的批注,記下自己的心得和不懂的問題。
生讀畫后自主交流,師巡視點撥,首次:第一次 壯舉:“壯”在哪里?
2.誰能概括的說一說?從哪幾方面看出是“壯舉”?指名回答。
學生結合1—6自然段的內容談理解。
(鄭和首航比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環球航行早了100多年,其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
如:隨行的有水手、翻譯、醫生、護船的兵士等,共27000多人;200多艘船只整齊地停靠在碼頭邊,其中寶船60多艘;
每艘寶船長150米,寬60米,有10多層樓房那么高。每條船上有9根桅桿和12面風帆,可以乘坐1000多人,需有二三百人駕駛。
船上配備著航海羅盤等當時最先進的儀器。緊挨著寶船的還有許多戰船、糧船和水船。
……
3.為什么要有這個“壯舉”?(即為什么要遠航?)鄭和遠航有什么意義?
自由讀課文,想一想,畫一畫。指名回答。
你對鄭和遠航怎樣認識?
引導學生這樣回答:我認為鄭和遠航開闊了中國人民的眼界,這可以從6自然段看出“鄭和率領船隊出洋7次,前后一共到過30多個國家……”
再如:鄭和首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這可以從課文的2自然段看出,課文是這樣說的……還可以從課文的4自然段看出,課文是這樣說的……
師在學生回答時,隨機出示補充文字資料。(西方學者稱:只有舉世無雙的特混艦隊才能遠航非洲;鄭和艦隊——集先進科技之大成;鄭和艦隊軍事建制 整軍行動優于商船;艦隊規模龐大 帥艦甲板有足球場大;當代10大航海科技鄭和艦隊擁有2項;《鄭和航海圖》代表當時最先進技術;哥倫布、麥哲倫只有幾條船、百十名水手 百年后海上列強打破鄭和神話等等。)
四、回顧全文
1.鄭和率領船隊出洋7次,為什么略寫其余六次的遠航?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為什么直到現在,有關國家還流傳著三保太監下西洋的故事?
3.鄭和在眾人的歡呼聲中“揚帆起航”,途中和各國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戰勝兇險”,真是令人回味無窮。今天,我們讀到這幾百年前激動人心的一幕幕,由衷地為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民的開拓、探索精神而感到自豪。
五、作業
感情朗讀課文;查閱鄭和遠航相關資料;了解祖國航海事業的發展情況。
教學反思1
一、倒敘入手,直奔中心。
“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它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也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鄭和出使,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直到現在,有關國家還流傳著三保太監下西洋的故事。”這段課文,正是本文的重點和中心所在。我先請學生自己讀讀這段文字,想想有什么問題。學生讀題后,紛紛提出了“鄭和遠航,規模到底有多大?”、“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鄭和遠航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等有價值的問題,這些問題中比較容易的,就馬上解決掉。選擇一些有探索意義的問題作為本堂課要研究的重點。學生帶著問題學習課文,有了明確的目的性。而且因為這些問題來源于學生自己,所以激發起了他們的探索*,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學習氛圍。
二、巧搭舞臺,放飛想象
在教學中,十分注意創造意境,巧搭舞臺說的舞臺,給學生提供放飛想象的空間。拓展學生的視野,給他們提供口語表達的機會,并以此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比如,當教到鄭和船隊出發時的壯觀場面時,讓學生說一說:“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么呢?”當教到鄭和船隊在遠航中遇到了許多艱難險阻時,請同學們說一說:“他們還可能遇到了什么情況呢?”……新課程理念認為,應該從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出發設計教學。因此,到結束課程時為學生設計了實際解決問題的體驗課題。把學生的練習引向國家、社會、群體、個人的未來。
教學反思2
《鄭和遠航》是一篇經典的文章,這篇文章板塊結構清晰,重點突出,是指導學生閱讀寫作的范文,因此我的教學收獲頗豐。
一、抓住“文眼”,尋找突破。
在對全文的熟讀和掌握課文基本結構的基礎上,讓學生再次快速瀏覽找出最能體現“鄭和遠航”的特點的句子,于是“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 就出來了。這就是本文的文眼,也是學習本課的切入點和突破口。
二、走進文本,感受遠航的輝煌
(1)規模宏大的遠航
讓學生細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在文字里感受遠航的規模。聯系生活想象148米長,60米寬,十多層樓房那么高,該是怎樣巨大的輪船。在學生借助語言文字想象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引導:鄭和第一次遠航像這樣的寶船就有60多只,還有隨行的戰船,糧船,水船。再想像一下呀,這兩百多艘船只航行在海洋上,綿延該有十多里呀,上千面風帆鼓風張起那是怎樣壯觀的景像呀?!可以用課件展示船只編隊出航壯觀場面的圖片。感受規模宏大。
師引導學生對鄭和遠航和西方的幾次大規模的遠航進行比較后讓學生交流感受:6百年前我國的建船技術,遠航技術,船隊的規模就遠遠超出了西方人的想像,他們的何止是一百年呀!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聯系生活展開想象,適時的補充資料,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在學生的腦海中使 “寶船”的形象鮮活起來,感受遠航規模的宏大,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文字入心,誦讀 動情。
(2)充滿兇險的遠航
學生細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感受這是一次充滿規模宏大的遠航還是一次充滿兇險的遠航。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引導學生重點從兩個方面感受理解
一是大自然的“兇險”。從“像脫疆的野馬”“咆哮”“仿佛要把船只撕裂”等描寫,感受海浪的巨大與可怕。
二是海盜的襲擊。適當補充這是當時橫行在海洋上的一支悍的海盜,他們勢力雄厚,足有五千多人,十分猖獗!
通過反復誦讀,引導學生從文字里感受遠航的兇險與可怕,則與兇險的環境形成鮮明的對比,鄭和機智、英勇和智慧的形象在不知不覺中突顯出來了。同時引導學生融入想象,朗讀這段驚心動魄的文字鄭和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將深深刻入學生心里。
(3)友好和平的遠航
生自讀課文第四自然段,通過表演的形式感受這還是一次友好和平的遠航感受到鄭和下西洋的重大意義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
三、走向歷史,品味遠航的辛酸
教師引導同學們討論:一些研究鄭和遠航的學者卻對鄭和遠航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1、鄭和遠航,雖然規模宏大,影響深遠,但從歷看它更像是強盛的明朝帝國向他周邊的鄰居擺闊顯富而已,也是勞民傷財的。
——一些研究“鄭和遠航”的學者
“三保下西洋費錢糧數十萬,軍民死且萬計,縱得奇寶而回,于國家何益?”
——大多明朝官員
“財富取之于海,危險亦來自于海。一旦他國之君奪得海洋,華夏危矣。”
——鄭和
教學結束后引導學生思考:假如你是一個普通的明朝百姓,假如你是位權高位重的明朝官員,你會繼續支持鄭和遠航事業進行下去嗎?教師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各自的立場發表自己的看法談談對鄭和遠航的認識并寫一寫。
《鄭和遠航》作業設計 篇14
語文學習一個重要的方面是要讓學生理解要讀的內容,帶如何讓學生讀懂,引導他們進行思索,著非常重要,再語文教學中每天是我們都必須注意的。我覺得很重要的是注意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生要主動的去學,要有學習的主動性,在教學鄭和遠航這篇課文時,我就讓學生通過設疑,造成學習的階段目的,使學生有目的的學習。1、 欣賞影片,導入課文。從這段錄像中你知道了些什么?請大家打開課本,用你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同時思考這兩個問題:①、鄭和幾次下西洋?課文著重寫了哪一次?②、鄭和下西洋有什么重大意義?請大家一邊讀課文一邊思考,可以借助于專題學習網站上的相關資料,如課文錄音等。2、 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3、 精讀課文1-5小節(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①、 誰來回答第一個問題。②、 那么,課文又是從哪幾個方面詳細介紹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歷的呢?請聽課文1-5小節鄭和第一次遠航的課文錄音,邊聽邊思考。③、 播放課文1-5小節錄音。④、 聽懂了第一次遠航的詳細介紹嗎?誰來說說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的?⑤、 指名回答,師生小結。⑥、 這三個方面的內容介紹你感受最深的是哪幾個方面?為什么?⑦、 指名說具體的一個方面,并講清為什么?⑧、 你能通過朗讀把你的感受表現出來嗎?⑨、 剛才,我們集中閱讀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詳細經歷,領略到鄭和場帆遠航的壯觀,途中與各國友人的友好交往,并一次次戰勝兇險,這是課文的重點部分,也是詳寫的部分。那么鄭和七次率船隊遠航,產生了什么深遠意義呢?(1) 指名回答。(2) 有感情地齊讀第7小節。通過有目的的學習活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能更自覺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
《鄭和遠航》作業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初步懂得詳寫和略寫的作用。
(3)學生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瀏覽專題網站,理解和感悟鄭和及其遠航的經歷和歷史意義。
2、過程和方法
利用專題學習網站查尋收集資料,拓寬視野,對鄭和及其遠航的歷史有一定了解,逐步培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幫助學習的意識。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感受鄭和為促進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為振興中華而發憤努力的情懷。
(2)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自主學習的能力及問題意識,訓練創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知識重點:讀懂鄭和第一次遠航的內容。
能力重點: 網絡環境下學會學習。
情感重點:教育學生學習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學難點:
知識難點:感受鄭和下西洋的艱難和重大意義。
能力難點: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實際操作來探索鄭和遠航的有關資料,網絡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學習的能力。利用網絡進行交互的能力。
技術難點:發揮網絡教學的優勢提高教學效率,師生間的信息反饋體系的形成。
教學準備:
網絡教室、構建《走近鄭和專題學習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