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第九冊《管道》教學反思(精選2篇)
北師大版第九冊《管道》教學反思 篇1
《管道》是北師大版第九冊第八組課文語文天地中的閱讀課文。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就將被歷史淘汰。同時也告訴人們:明日夢想的實現,不但要有不氣餒的精神,而且要有犧牲今天利益的勇氣。本文故事由始至終對比的寫法貫穿全文。既有橫向的兩個人在同一時期的不同情況、不同表現的對比;又有縱向的不同時期每個人不同狀態的對比。領悟這種表達方法,不但可以了解人物的不同時期的精神世界,還可以指導學生在寫作上運用這種表達方法。
課文雖篇幅長,但學生讀懂并不難。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在讀懂的基礎上,按課文自然形成的五個部分分別再讀一讀,并進行批注。接著利用以往學習的一些閱讀方法讓學生可按不同的學習目的合作,對不理解的地方進行討論。給學生充分的質疑、解疑的機會。對于課文中所闡述的道理,可多激勵學生聯系實際談一談、寫一寫。最后,引導學生分別給五個部分加上小標題,使學生對全文有整體的感知。當然,小標題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不強求一致。
在學生質疑、解疑的環節中,學生在討論中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但對于能引起價值觀沖突的問題,并沒有人注意到。于是,我就故意設疑:文中的人物你喜歡誰,不喜歡誰,為什么?很快的,就有學生提出:“我喜歡柏波羅,他在挫折時不氣餒,在成功時卻不忘記幫助他的老朋友布魯諾,他的為人豁達,這多么令人敬佩呀!我不喜歡布魯諾,當他成功時他只是在炫耀和享受。”說到這,又有學生提出:“我不喜歡文中的人們,因為他們太勢利眼了,當布魯諾成功時,他們吹捧他,而當他失意時卻是嘲笑他;當然,對待柏波羅也一樣。”學生能在我的引導下找到了問題的實質,在討論中利用不同價值觀的沖突過程,來提高和培養學生分析、識別問題的能力,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在與人的互相交往中,往往存在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方方面面的矛盾沖突,正是這種矛盾沖突構成了學生人生態度、人生價值觀形成的動力。教育者要緊緊抓住這種矛盾沖突,將他們的人生態度、價值觀等誘導上正途。反之,如忽視這方面的矛盾沖突,則容易使學生的人生態度、價值觀等發生偏離,甚至誤入歧途。
看來,教師在今天的教學中要放眼明天,要著眼于學生的明天,讓學生在今天的學習中就懂得為明天而努力。
北師大版第九冊《管道》教學反思 篇2
這是拓展閱讀中的一篇文章,是想借用這篇文章來訓練一下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所以課前也沒有做太多的準備,但課堂上孩子們的表現還是給了我很大的收獲與啟示。下面是我的一個課堂教學片斷:
師:誰來告訴大家快速閱讀的方法有哪些?
生:讀書時,用手指著一行文字的中間,眼睛快速掃視手指兩邊的文字,隨著閱讀,手指快速下移。
生:可以用手指快速的在文字中移動,眼睛隨著手指快速瀏覽。
(這些都是前邊單元“金鑰匙”中的方法。)
師:很不錯,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種快速閱讀的方法——“跳躍式閱讀”。請同學們把書翻到文后的金鑰匙,自己讀一讀。
(學生自己閱讀“金鑰匙”的內容。)
師:請同學們用這種方法先來練習閱讀《管道》的第一部分。
(學生開始自己閱讀文章第一部分)
師:誰來說,通過剛才的閱讀,你了解了哪些內容?
生:這部分講的是在一個村子里有兩個年輕人,一個叫柏波羅,一個叫布魯諾。他們都想成為富人。有一天,村里交給他們一個提水的任務,布魯諾非常高興,但柏波羅覺得很辛苦,并決定要想出更好的辦法。(這不是學生的原話,而是由四、五位學生互相補充完成的。)
師:那么在閱讀這部分內容時,你覺得哪些內容可以跳過,哪些內容需要讀得仔細一些。
生:第一自然段只要能了解到兩個人的名字和他們“富有”的想法就可以了,其他內容可以省略。
生:從第二自然段只要知道村里讓他們干什么就可以了。
……
師:從剛才的討論中,可以看出大家基本上掌握了“跳躍式”閱讀的方法,但大家“跳”的還不給快,我們要注意,有時候整段文字都可以省略的,但前提是在快速瀏覽的過程中要能迅速抓住文章核心,然后僅對自己認為重要的部分認真閱讀。接下來,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閱讀《管道》全文,時間為1分鐘。
(這篇文章大概有2000多字。學生閱讀完后,我讓全體學生將書合上,檢測他們的閱讀效果。)
師:誰來說一說這篇文章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學生在經過幾秒鐘的思考后,紛紛舉起了手,但說的過程中,有幾個人說的太過簡略,也有部分人說的不夠完整,經過大家的互相補充,基本弄清了故事的梗概)
師:那么從這個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問題拋出后,學生都有些茫然,離開文本的思考看來是無法進行的,于是我讓學生打開了課本。)
師:你覺得文中哪些段落揭示了文章的主題,請快速找出來,仔細讀一讀。
(翻開書后,馬上就有學生舉手了。)
生:這篇文章告訴我們“明天夢想的實現是建造在今天的犧牲上面的。”
師:你的眼睛很厲害。
生:這篇文章告訴我們“短期的痛苦等于長期的回報”。
師:你說的這個道理其實和楊卓西講的是一回事,對嗎?
生:是。
生:老師,我覺得這篇課文還告訴我們人要勤奮,不要怕辛苦。
師:那你覺得文章中的誰比較勤奮?
生:柏波羅。
師:難道布魯諾就不辛苦,不勤奮嗎?
生:也辛苦,但他沒有柏波羅辛苦。
生:老師,我覺得不是布魯諾沒有柏波羅勤奮,而是布魯諾沒有柏波羅聰明。
生:老師,我覺得柏波羅不僅是聰明,而且他不是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他更看到了以后的利益。
……
(就這樣,在學生這樣互相的補充、探討過程中,學生在文本中走的越來越遠了。)
師:老師很佩服你們,你們的理解很正確,通過大家剛才的討論,我們應該明白,勤奮不僅是手腳要勤奮,更重要的是腦子也要勤奮,這樣你才能擁有幸福美好的未來。同時,我們要有勇氣犧牲暫時的利益,來換取將來更為美好的生活。比如,目前我們有的同學學習非常勤奮,和那些整天只顧玩耍,不寫作業,不學習的人來說,可能要辛苦一些,但我相信勤奮學習的同學一定會有一個幸福的未來。
生:這篇文章還告訴我們,人一旦有了一個夢想,就要堅持走下去,不要放棄,就像“犟龜”一樣。
(聽到這個孩子的發言,我很高興,看來犟龜的種子已經在部分孩子的心中扎了根。)
師:你說的很好,因此我們還需要再次重提“犟龜”精神,因為我們大家都有一個美好的愿望等待著實現。剛才,我們大家總結的這些道理,更多的都是從柏波羅身上總結出來的。那么我們能不能從布魯諾的經歷中也受到一些啟發呢?
生:布魯諾之所以后來的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就是因為他當時太驕傲了。
師:不是驕傲,而是滿足于現狀,被暫時的幸福迷住了眼睛。
生:我們不能像布魯諾那樣,滿足于現狀,不思進取。
師:否則就會被歷史所淘汰。我覺得柏波羅的確是一個很講義氣的人,當他看到布魯諾失去工作的時候,又主動地伸出了援助之手,否則布魯諾的晚年將是非常的悲慘的。
生:老師,讀了這個故事,我想起了我媽媽經常說的一句話:“如果說人一生會活80年的話,那么年輕時努力學習,心苦20年,幸福60年;年輕時不努力學習,那是幸福20年,將來辛苦60年。“
師:你媽媽說的很對,而且你一旦投入的學習了,你可能會覺得其實學習并不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學習原來是很有意思的,這樣的話,你豈不是幸福一輩子了。另外,我覺得“先苦后甜”的日子遠遠要比“先甜后苦”的日子滋潤的多。
生:老師,這個故事中的柏波羅有點像“愚公”。
師:怎么像,你先說說看。
生:你看,文中的柏波羅是為了提水圖省力而去鋪管道,而愚公是為了走路方便去移山,他們身上都有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
師:你這種善于聯想的學習方法很好,而且他們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不安于現狀。那么誰能來再說說,“愚公移山”的故事和“管道”相比,哪篇文章讓我們的收獲更大。
生:(齊答)《管道》
(我想學生這里的回答并沒有經過多少思考,更多的是緣于我們正在學習這篇文章。)
師:為什么這篇文章給我們的收獲更大呢?
(學生一時說不出來了)
師:剛才我們在總結這篇文章給我們的啟發與收獲時,是怎么總結出來的呢?
生:我們是從事情的結果上看出來。
師:事情的結果是什么養的呢?
生:柏波羅經過努力,他修的管道給他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而布魯諾卻失去了工作,且需要柏波羅的幫助。
師:也就是說你是從他們的比較中得出來,對吧?!我們說,有比較才有鑒別,因此比較法是一種非常好的寫作方法。那么,請大家在課文中找一種,文章哪些地方都用了比較的方法?
生:當兩人都得到了運水的工作時,布魯諾感覺非常的滿足,并且非常賣力地開始提水時,而柏波羅卻覺得這樣干太辛苦,因此便發誓要想出一個更好的辦法,把水運到村子里去。
師: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看出它們分別是什么樣的人?
生:布魯諾是一個個安于現狀的人,而柏波羅是一個善于動腦的人。
師:還有哪里進行了對比?
生:當布魯諾晚間和周末睡在床上悠然自得時,柏波羅卻仍然在辛苦的挖著管道。通過對比,我們感覺到了柏波羅的確要辛苦得多。
師:還有嗎?
生:自己和自己比較算不算?
師:當然算了,和別人比較這叫橫比,自己和自己比較,這叫縱比。
生:柏波羅剛開始工作時,一邊提水,一邊按自己的想法不斷努力地鋪管道,開始的時候非常辛苦,可是經過他不斷的努力終于獲得了成功,不僅比較輕松,而且收入源源不斷。
師:這叫——
生:苦盡甘來。
生:布魯諾在剛找到提水這個優越的工作時收入不錯,于是每天工作完以后都在酒吧里喝酒享樂;但是到后來他的體力減退后,也開開始對這工作產生了厭倦,不再是以前的輕松,甚至到了最后,當柏波羅的管道鋪好后,他連工作都沒有了。這叫“甘盡苦來”。
師:概括的真好。比較法的準確運用正是這篇課文的一個特色。我們通過比較就清楚地認識了這兩個不同的人,他們的想法和做法就決定了在以后的不同命運。我們要正確看待這兩個鮮明的例子,不做只安于現狀,貪圖享受,要像柏波羅一樣做一個高瞻遠矚,堅持不懈的人。
……
這篇課文是我最近以來上的比較滿意的一課,應該說屬于那種“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成功,課堂上學生的精彩表現是我所沒有預料到的。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認識到一節課要想上的成功,首先需要老師對文本感興趣,對文本讀透,這樣在教學起來才能游刃有余,才能通過恰當的教學評價對學生進行引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在思想碰撞、情感交流中,形成民主、自由、開放的學習氛圍。要說不足的話,由于受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沒有完成文后第二個問題的任務,那就待下節課再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