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第九冊《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設計(精選13篇)
北師大版第九冊《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分析: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是五年級上冊第三組“變化”主題單元的第一篇主體課文,是一首敘述性詩歌,詩歌以“我”的口吻,以深圳特區這一樣一個“小山村”作為中國大社會的縮影,通過一座村莊昨天與今天的對比,謳歌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抒發作者對改革開放以后變化的贊嘆之情。這首詩豐富內涵,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誦讀,讀出美感,它節奏美、韻律美,朗讀時要體現現代詩的特點。在讀中進一步體會,才能讓學生通過一個“小村莊”的變化,理解國家的巨大變化,祖國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
學情分析:
學生由于年齡及所處的環境,對詩歌中所述的內容沒有生活體驗。可是,隨著年級的增長,經過四年的語文學習實踐活動,對一些學習方法,學習要求等已經有所掌握,也有了不少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及朗讀能力。對這樣一首現代詩,針對學生的情況,以讀代講,引導學生讀出現代詩的節奏和韻律美,進而體會詩歌的豐富內涵,學生是比較好掌握的。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并積累詞語,注意易錯字,區別形近字。
2、反復誦讀詩歌,了解詩中描述的一座村莊(深圳)人民生活及其變化,體會作者對這一變化的欣喜、贊嘆之情,進而理解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可喜變化的重大意義。
3、引導學生找出詩歌中對比的句子,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開始今天新課之前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下面幾個詞語:過去、貧窮落后、現代文明、泥濘的古道、高速公路、破舊的土屋、高大的廠房、稻草堆、兒童樂園、挑回一旦擔搖晃的夕陽、翩翩起舞放聲歌唱、一座村莊、特區新城。
2、“過去”你能為它分別找個近義詞和反義詞嗎?(板書:過去——原來;過去——現在)
3、接下來我們就去看一組畫面,去了解一下一座城市的過去和現在(播放組圖,配樂)
4、這座現代化城市就是深圳,通過觀看剛才的畫面,你對深圳有了怎樣的了解呢?(指名說)
小結:對,一個如此繁華的城市,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經濟特區,而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揭題)。
5、今天我們將學習課文《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這是一首現代詩,看看作者是如何用文字來描寫深圳這座城市的。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思考: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
2、指名反饋。
3、說說哪些小節寫的是深圳的今天,哪些小節寫的是深圳的昨天?可以分為幾部分?
4、指名反饋。
三、深入理解課文。
1、首先讓我們去看看深圳的過去是怎樣的,讀詩1—2小節。
1)自由讀詩讀出有關詩句,找出重點詞語。
教師板書:貧窮落后 泥濘的古路 破舊的小屋 稻草堆
詩人開篇為什么用“昨天”而不說“過去”?
你怎么理解“姑娘從溪邊挑回一擔擔搖晃的夕陽……”這句話?這句話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省略號起到了什么作用?
2)第一小節和第二小節是什么關系?
3) 指導朗讀詩的第一部分(語調遲緩低沉)
過渡:如此貧窮落后的村莊,現在又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2、 指導朗讀第二部分。
1)深圳的今天是什么樣子的?
教師板書:高速公路 廠房幢幢 兒童樂園
還有什么變化呢?(引導學生說出人的變化)由城市的變化到人的變化,作者用了一個什么句子?
2)詩人是懷著什么樣的心情寫的這首?從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關詞句。 通過“呵、超出、只不過、奇跡般”等詞語,體會詩人對村莊變化的驚喜、贊嘆之情。
3)這一節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指導朗讀第二部分(讀出驚喜、贊嘆之情)
過渡:由一個貧窮落后的小村莊,發展到一個繁華的現代化城市,是什么力量讓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呢?
5)齊讀第7小節
學生說,教師板書:改革開放
這一小節中有一個比喻句,你能找出來嗎?為什么把今天的農民喻作“春燕”?為什么說他們在“描繪著美好春光”?其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過渡:深圳特區的建設成就向全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展示了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強大活力,使大家從深圳這個窗口看到了祖國美好壯麗的發展前景。改革開放以來,不僅深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南到北,從農村到城市都有了日新月異的變化,讓我們在《中國一日》中去感受一下中國的巨變——
四、拓展閱讀。
自由讀文,說說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改革開放的力量。(指名說)
五、唱響《春天的故事》結束新課。
板書設計: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
昨天(貧窮落后) 今天(現代文明)
泥濘的古道 高速公路
破舊的土屋 高大的廠房
稻草堆 兒童樂園
挑回一旦擔搖晃的夕陽 翩翩起舞放聲歌唱
改革開放
一座村莊 特區新城
北師大版第九冊《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設計 篇2
一.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積累新詞。
2、通過學習這首詩,了解原來的一座村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結合自己的生活和經驗,談談自己的體會。
3、有感情地朗讀。
二. 教學重點難點:領悟小村莊變化的根本原因,一是黨的改革開放政策,一是人的心靈。
三. 跟老師一起學:
1、練習朗讀課文。
范讀課文,創設情境。這首詩描寫了改革開放后,原來貧窮落后的村莊變得越來越美好,農民的生活變得富裕起來。
2、自讀課文2遍,畫出生字詞。
灶 龐 煥
燥 寵 渙換
3、原來的一座村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小村莊過去是什么樣?
貧窮落后:泥濘的古道、破舊的土屋、阿爸在田間勞作、阿媽在灶旁煮飯、小孩子在稻草堆里打滾、吃水要從河里挑。朗讀第1、2小節體會。
4、小村莊現在變成什么樣?小村莊的農民發生哪些變化?
修高速公路、建工廠、學習雜交水稻知識、業余生活唱歌跳舞。朗讀3、4、5、6節,讀出變化和自豪的感情。
5、小村莊為什么會變得這樣美好?結合自己的生活和經驗,談談自己的體會。 (在黨的改革開放政策指引下,農民從儀表到心靈都煥然一新,他們不斷學習新知識,探尋的目光已越出國界射向四方,改革開放政策給他們插上翅膀,昔日貧窮落后的小村莊變成了現代化的新農村。)
6、是黨的改革開放政策以及人們的辛勤雙手使昔日貧窮落后的小村走上了富裕之路,農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7、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8、哼唱《春天的故事》這首歌。
這首歌反映了深圳由原來的一個小村莊變成了現代化的大都市,歌頌了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
9、作業:
(1)學生自己總結:“日積月累”詞語:渺茫 、晨曦、邊陲、廠房幢幢、故土、翩翩起舞、煥然一新、昔日、面向黃土背朝天
詞語搭配:(泥濘)的古道 (破舊)的土屋 (熟悉)的面龐
(2)熟讀課文3遍。
《黃河象》
一. 教學目標:
1、了解科學家們假想的黃河象骨骼化石的來歷及假象的依據,培養想象力和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
2、能給課文分段,寫出第二段各層的提綱。
3、學會本課的生字、多音字及新詞。
4、朗讀課文,并能按照提綱簡要復述課文。
二. 教學重點、難點:
1、寫出第二段各層的提綱。
2、能按照提綱簡要復述課文。
三. 跟老師一起學:
1、誰知道陸地上最大的動物是什么?(象──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體高3米。)你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樣子?
2、解題:“黃河象”是生活在二百萬年以前的一頭真象。這具古象因發現于黃河流域,所以叫黃河象。
3、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讀課文。
自學生字新詞。
正音。如:骼、炙、橢、淤、
多音字:側(zhai)(ce)
重點指導字形:骼、炙、橢、淤。
4、掌握基本內容,給課文分段。
5、按課后練習2的提綱給課文分段。
一(1) 二(2-8) 三(9) 四(10)
6、我們了解了課文的大致內容,理清了課文的敘述順序,那么課文寫了哪些內容?
這節課我們進一步來研究這幾個問題。
7、深入探究課文
學習第1自然段。
(1)靜靜地讀第1自然段,邊讀邊想:從這些語言中你體會出這具古代黃河象骨骼化石具有什么特點?把使你產生這種感受的詞句標出來。
(2)重點句子:
a. 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長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裝起來的。
b. 前端是三米多長的大象牙,接著是頭骨和下頜,甚至連很難發現的舌骨也保存著。
c. 在一百多塊腳趾骨中,連三四厘米長的末端趾骨也沒有失掉。
d. 古代黃河象的骨架能夠這樣完整地保存下來,在象化石的發現史上是很少見的。
請孩子們一起讀讀課文,希望通過你們的讀能讓我們感覺出這是一具高大完整的黃河象骨骼。
8、這樣一具高大完整的象化石,為科學家假想它的來歷提供了依據。
9、以瀏覽方式學習第2-6自然段。
(1)采取瀏覽方式閱讀第2-6自然段,思考:科學家是怎樣想象黃河象骨骼化石的來歷的?閱讀思考之后,自己可以小聲地說一說。
(2)科學家從哪幾步假想了黃河象的來歷?
四層:
a. 當時的時間、氣候和地理環境。
b. 黃河象怎樣來到小河邊。
c. 老象失足落水的情景。
d. 黃河象是怎樣變成化石的。
天氣炎熱→來到河邊→陷進淤泥→變成化石(來歷)
10、學習第7、8自然段。
(1)默讀思考:這具象化石是如何發現并挖掘的?科學家想象了它的來歷,他們這樣假想的根據有哪些?
(2)兩點:一是從它站立的姿勢,推斷是失足落水;二是從骨頭關聯的情況,推斷它死后一直沒被移動過。
11、想一想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記敘的?
12、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篇有關黃河象的文章。科學家們既生動又合理的想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說每一個古生物化石中,都蘊含著深奧的科學道理。如果你感興趣可以找來這方面的資料讀讀,也可以推薦給老師和同學。
資料:
1973年,中國西部甘肅省的幾位農民在挖掘沙土時,忽然發現一段潔白的象牙。他們立即向當地政府報告,后來在當地政府的指揮挖掘下,化石終于全部露出:這是一頭大象的骨架,它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腳踩著石頭。
這具化石被命名為“黃河象”。它身高4米,體長8米,象牙長達2米多,好像兩把長劍,所以又叫劍齒象。劍齒象在幾百萬年前分布很廣,在外國也發現過它的化石。黃河象的骨骼化石,是全世界已經發現的劍齒象骨骼中最完整的一具。
據推測,在300萬年前,甘肅地區不像現在這樣干燥,到處有河流和湖泊。有一天,一只劍齒象在河邊飲水時,失足陷入泥潭之中,逐漸被泥沙掩埋,隨著時間的推移,泥沙堆積的越來越厚,因而它的骨骼得以完整地保存。而經過復雜的地質演變,這一地區被抬升為高原,黃河象得以重見天日。
黃河象化石是人們了解甘肅地區的古地理、古氣候的珍貴資料,是中國古生物發掘的重要成果之一。它在中國十分有名,中國小學語文教材中,就專門有一篇課文講述了黃河象的故事。黃河象化石目前陳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大廳中。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40分鐘)
一、看拼音寫漢字。
hú lu kuī jiă gēn zōng
( ) ( ) ( )
zhàn lǐng dù jì zhēn chá
( ) ( ) ( )
yì shēng bù kēng
( )
二、給帶點的字注音
耷拉( ) 寂寞( ) 殷勤( )
汗流浹背( )
三、成語填空
面面( )( ) ( )( )棄甲 舉世( )( )
喜( )( )降 機( )算( ) 狂轟( )( )
( )定自( ) ( )( )連天 血肉( )( )
人( )馬( ) 莫( )其妙 得意( )( )
四、按要求寫句子
1、司馬懿親自帶領十五萬大軍攻打西城。 (更換帶點的詞)
( )
2、司馬懿見了丞相為什么退得這么快?(調換詞語的前后順序)
( )
3、諸葛亮使用空城計擊退司馬懿。(填上適當的詞語使句子表達得更具體)
( )
五、閱讀
(一)《燈光》選段:
半個小時以后,我剛回到團指揮部,戰斗就打響了。圍墻被炸開一個缺口,成了突破口。突擊連沖了出去,這時突破口沉寂了。原來后續部隊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擊隊失去了聯系。在這危急的時刻,整個團指揮部的人都焦急地鉆出了地堡,向黑暗里望著。突然,黑暗里騰起一星火光,一閃,又一閃。這光雖然微弱,可是對在黑暗中尋找突破口的部隊,已經夠亮了。靠著這微弱的亮光,戰士們沖了出去。突破口上又響起了喊殺聲。
后來才知道,是郝副連長點燃了那本書為后續部隊照亮了路,而自己卻因暴露了,被敵人機槍打中。
1、“危”在字典中有(1)不安全,跟“安”相反;(2)損害;(3)高的,陡的;(4)端正。為下列詞語中的“危”選擇正確義項。
危急( ) 正襟危坐( ) 危及生命( )
2、填上合適的詞語。
危急的 ( ) 焦急地 ( )
3、在文中為下列詞語找近義詞或反義詞。
近義詞:沉靜( ) 顯露( )
反義詞:強烈( ) 光明( )
4、“這危急的時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用“危急”來形容這個時刻外,還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詞語。
5、概括選文的主要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選擇:用“√”表示。
選文中郝副連長用生命換來了戰斗的勝利,表現了他:
(1)為了下一代能在燈下讀書,自己獻出了生命。( )
(2)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 ( )
(3)沒辦法,只能用書來點燃。 ( )
(二)《幽默的叫賣聲》節選:
住在都市里,從早到晚,從晚到早,不知要聽到多少種類多少次數的叫賣聲。深巷的賣花聲富于詩趣,可惜我們現在實際上已不怎么聽到。寒夜的“茶葉蛋”“細沙粽子”“蓮心粥”等等,聲音發沙,躺在床上聽著頗有些凄清。每種叫賣聲,差不多都有著( )(特殊 奇怪)的情調。
我在許多叫賣聲中,發現了兩種幽默家。
一種是賣臭豆腐的。每日下午五六點鐘,弄堂日常有賣臭豆腐干的,擔子的一頭是油鍋,油鍋里現炸著臭豆腐干,氣味臭得難聞。賣的人大叫“臭豆腐干!”“臭豆腐干!”神態自若。我以為這很有意思。“說真方,賣假藥”,“掛羊頭,賣狗肉”,是世間一般的毛病,以“香”號召的東西,實際往往是“臭”的。賣臭豆腐干的( )(竟然 果然)不欺騙大眾,自叫“臭豆腐干”,把“臭”作為口號標語,實際的貨色真是臭的。言行一致,名副其實,如此不欺瞞別人的事情,怕世間再也找不出了吧!
1、選擇合適的詞語填寫在括號里。
2、根據句意寫詞語。
諺語“說真方,賣假藥”和“掛羊頭,賣狗肉”意思就是(寫一個四個字的詞語):___________。
3、選詞造句
“神態自若、言行一致、名副其實”這幾個詞語的意思你能理解嗎?請從中選擇一個詞語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答問題。
作者為什么把賣臭豆腐干的人稱為幽默家?
【試題答案】
一、看拼音寫漢字。
hú lu kuī jiă gēn zōng
(葫蘆) (盔甲) (跟蹤)
zhàn lǐng dù jì zhēn chá
(占領) (妒嫉) (偵察)
yì shēng bù kēng
(一聲不吭)
二、給帶點的字注音
耷拉(dā) 寂寞(mò) 殷勤(yīn) 汗流浹背(jiā)
三、成語填空
面面(相)(覷) (丟)(盔)棄甲 舉世(無)(雙)
喜(從)(天)降 機(關)算(盡) 狂轟(亂)(炸)
(鎮)定自(若) (叫)(苦)連天 血肉(模)(糊)
人(仰)馬(翻) 莫(名)其妙 得意(洋)(洋)
四、按要求寫句子
1、司馬懿親自帶領十五萬大軍攻打西城。 (更換帶點的詞)
(司馬懿親自率領十五萬大軍攻打西城。 )
2、司馬懿見了丞相為什么退得這么快?(調換詞語的前后順序)
(見了丞相司馬懿為什么退得這么快?)
3、諸葛亮使用空城計擊退司馬懿。(填上適當的詞語使句子表達得更具體)
(諸葛亮利用智慧使用空城計不費吹灰之力擊退司馬懿。)
五、閱讀
(一)《燈光》選段:
半個小時以后,我剛回到團指揮部,戰斗就打響了。圍墻被炸開一個缺口,成了突破口。突擊連沖了出去,這時突破口沉寂了。原來后續部隊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擊隊失去了聯系。在這危急的時刻,整個團指揮部的人都焦急地鉆出了地堡,向黑暗里望著。突然,黑暗里騰起一星火光,一閃,又一閃。這光雖然微弱,可是對在黑暗中尋找突破口的部隊,已經夠亮了。靠著這微弱的亮光,戰士們沖了出去。突破口上又響起了喊殺聲。
后來才知道,是郝副連長點燃了那本書為后續部隊照亮了路,而自己卻因暴露了,被敵人機槍打中。
1、“危”在字典中有(1)不安全,跟“安”相反;(2)損害;(3)高的,陡的;(4)端正。為下列詞語中的“危”選擇正確義項。
危急(1 ) 正襟危坐(4 ) 危及生命(2 )
2、填上合適的詞語。
危急的 (時刻 ) 焦急地 ( 等待 )
3、在文中為下列詞語找近義詞或反義詞。
近義詞:沉靜(寂靜 ) 顯露(顯出 )
反義詞:強烈( 柔和 ) 光明(黑暗 )
4、“這危急的時刻”指后續部隊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擊隊失去了聯系。除用“危急”來形容這個時刻外,還可以用緊急_、危險等詞語。
5、概括選文的主要內容。
后續部隊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擊隊失去了聯系。郝副連長點燃了書為后續部隊照亮了路,用生命換來了戰斗的勝利。
6、選擇:用“√”表示。
選文中郝副連長用生命換來了戰斗的勝利,表現了他:
(1)為了下一代能在燈下讀書,自己獻出了生命。( )
(2)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
(3)沒辦法,只能用書來點燃。( )
(二)《幽默的叫賣聲》節選:
住在都市里,從早到晚,從晚到早,不知要聽到多少種類多少次數的叫賣聲。深巷的賣花聲富于詩趣,可惜我們現在實際上已不怎么聽到。寒夜的“茶葉蛋”“細沙粽子”“蓮心粥”等等,聲音發沙,躺在床上聽著頗有些凄清。每種叫賣聲,差不多都有著(特殊)(特殊 奇怪)的情調。
我在許多叫賣聲中,發現了兩種幽默家。
一種是賣臭豆腐的。每日下午五六點鐘,弄堂日常有賣臭豆腐干的,擔子的一頭是油鍋,油鍋里現炸著臭豆腐干,氣味臭得難聞。賣的人大叫“臭豆腐干!”“臭豆腐干!”神態自若。我以為這很有意思。“說真方,賣假藥”,“掛羊頭,賣狗肉”,是世間一般的毛病,以“香”號召的東西,實際往往是“臭”的。賣臭豆腐干的(竟然)(竟然 果然)不欺騙大眾,自叫“臭豆腐干”,把“臭”作為口號標語,實際的貨色真是臭的。言行一致,名副其實,如此不欺瞞別人的事情,怕世間再也找不出了吧!
1、選擇合適的詞語填寫在括號里。
2、根據句意寫詞語。
諺語“說真方,賣假藥”和“掛羊頭,賣狗肉”意思就是(寫一個四個字的詞語):表里不一
3、選詞造句
“神態自若、言行一致、名副其實”這幾個詞語的意思你能理解嗎?請從中選擇一個詞語造句。
答案:略
4、回答問題。
作者為什么把賣臭豆腐干的人稱為幽默家?
以“香”號召的東西,實際往往是“臭”的。賣臭豆腐干的不欺騙大眾,自叫“臭豆腐干”,把“臭”作為口號標語,實際的貨色真是臭的。這樣,他們的生意卻很好。因此作者把賣臭豆腐干的人稱為幽默家。
北師大版第九冊《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是一首敘述性詩歌,以現代詩歌的形式,用簡潔優美的語句敘述了原來貧窮落后的深圳,奇跡般地發展成為一座新興的現代化城市,充分反映了偉大祖國翻天覆地的變化,表達了詩人對家鄉變化的驚喜,和對中國改革開放以后變化的贊嘆之情。
詩歌一共有8個小節,寫了三方面的內容。第1、2小節由概括到具體敘述了“昨天”一座小村莊貧窮與落后的狀況以及帶給人們的困擾。第3—7小節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改革開放以來這座村莊的可喜變化,抒發了詩人驚喜、贊嘆的情感。第8小節總結全詩,謳歌改革開放、黨的富民政策給村莊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而人民的生活將來會更加美好。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安國路小學位于青島市李滄區安國路2號,毗鄰風景秀麗的水上公園,與景色宜人的牛毛山僅一街之隔。學校現有11個教學班,400多名學生,有一個觀念超前、銳意進取的領導班子和一支熱愛教育事業,肯于鉆研、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
學校周邊社區建設良好,學生主要來源于老城區的工人家庭,家庭教育狀況較好。學生總體素質較高,能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同學之間能團結互助。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學習方法,有較強的探究學習意識,語文基礎知識掌握扎實,書寫認真,朗讀、課外閱讀和習作水平較高,具備較高的學習能力。
教學目標
1.掌握“灶、龐、煥”三個生字,理解積累“困擾、渺茫、晨曦、勞作、邊陲、翩翩起舞、煥然一新”等詞語并能靈活運用。
2.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詩歌,了解詩歌中描述的一座村莊(深圳)、人民生活及其變化,體會作者對這一變化的欣喜、贊嘆之情,進而理解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可喜變化和重大意義。
3.引導學生找出文中使用的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方法,體會這樣寫的好處,為習作做準備。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來欣賞一首歌。課件出示深圳城市建設圖片,背景音樂為《春天的故事》)
2.歌中唱的是什么?你能說一說嗎?(指名說)
深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指名說)
現在的深圳是一個繁華的都市,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也是著名的經濟特區。可是以前的深圳是什么樣子你知道嗎?
3.是啊,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歌。
(板書課題: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通讀詩歌
1.自由朗讀這首詩歌,注意讀準字音,為每一個小節標上序號,把你不懂的地方作出標記。(生自由朗讀,教師巡視指導)
2.檢查生字詞的認讀情況。課文中的生詞都會讀了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課件出示生詞,指名小組讀,齊讀。)
面龐困擾渺茫
晨曦勞作邊陲
翩翩起舞煥然一新
3.這首詩歌一共幾個小節?八個小節。(指名朗讀)
4.指名讀詩歌。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原來的這座村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指名回答。
5.讀了這首詩歌,你有哪些地方不明白?(指名質疑)
三、細讀感悟,理解文本
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座小村莊吧。
1.請你默讀第1、2小節,看看它告訴我們什么?
(由概括到具體敘述了“昨天”一座小村莊貧窮與落后的狀況以及帶給人們的困擾。)板書:昨天。這座村莊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貧窮落后)
2.可是,短短的幾年時光,這里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請你自己讀讀3—7小節,看看這座村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生自由讀詩歌)
指名回答:村莊的道路、房屋的變化,城市建筑環境的變化,人們生活變化等。
3.看到這些變化,你有什么感受?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相機板書:翻天覆地、煥然一新)
4.該怎么讀呢?誰來試試?要讀出你的感受。(指導朗讀)
5.是啊,這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生活“煥然一新”!
(1)“這就是昔日……”學生跟讀。
(2)這一小節中有一個比喻句,你能找出來嗎?(指名回答)
(3)請你讀讀這句詩,跟你的同桌說一說:為什么把今天的農民喻作“春燕”?為什么說他們在“描繪著美好春光”?其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4)指名回答,你有什么感受?(相機板書)
(5)你能有感情的讀讀這一小節嗎?(指導朗讀)
6.改革開放讓深圳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們的生活將更加美好!如果配上音樂來朗讀這首詩,我想你會更深切的感受到偉大祖國翻天覆地的變化,感受詩人那種驚喜和對中國改革開放以后變化的贊嘆之情。(指名配樂朗讀全詩)
四、總結升華
(課件出示深圳昨天今天對比的圖片,播放《春天的故事》)
深圳,這座昔日的小村莊,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高速公路代替了泥濘的古道,破舊的土屋變成了座座廠房,所有的變化讓世人矚目。時間就像流水一樣,從我們身邊緩緩流過,該去的去了,該來的來了,我們從來也不覺得有什么異常。直到有一天,你回頭看看過去的日子,不經意之間你會忽然發現,原來時間可以改變一切,周圍的許多事物都在悄悄地變化著。同學們,只要你愿意去觀察、去思考,你會發現生活中的許多變化,你會感受到時間在流動中帶給我們的永恒。
五、拓展延伸
今天我們跟隨詩人看到了深圳這座村莊的可喜變化,感受到中國改革開放以后變化是翻天覆地、煥然一新。短短十幾年的時間,中國經濟實力迅速增強,在國際上的地位也日益提高。如今提到中國,世界人民的眼里只有佩服和驚奇,畢竟,中國變了。請你在課后讀讀《中國一日》,感受一下中國的飛速發展。
六、布置作業
1.把詩歌中你認為優美的詞語和句子摘抄下來。
2.觀察自己周圍發生了哪些變化,把它記下來。
板書設計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
昨天 今天
改革開放
貧窮落后 翻天覆地
煥然一新
“深圳、改革開放”等對學生來說并不熟悉,因此在導入環節,我用現在的深圳圖片配樂導入,引導學生談話交流歌中的內容,讓學生對深圳的發展感到驚嘆,從而激發學生進一步了解深圳發生的巨大變化的興趣,為理解詩歌內容做鋪墊。
新課標強調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實現素質的全面提升。
在初讀感知,讀通詩歌這一環節中,我重點指導學生正確、流利的朗讀詩歌。由“原來的這座村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個問題切入,使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邊讀邊思考。
在細讀感悟、理解文本的這個環節中,我重點指導學生理解3-7小節,引導學生讀文章,談感受,理解課文內容,在美讀中體會時間可以改變一切,周圍的許多事物都在悄悄地變化著。在學生理解了內容,看到了深圳這座村莊的可喜變化,感受到中國改革開放以后變化是翻天覆地、煥然一新之后,我就重點指導朗讀。因為詩歌具有感情強烈、語言精煉、意境優美、音韻和諧、對仗工整等特點,因此在教學時我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賞析能力。我注意引導學生開展多層次、多角度的讀,如賞讀,個人讀、同桌讀、齊讀、指名讀,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從而優化自身的綜合素養。
在總結升華這一環節中,我再次出示深圳昨天今天對比的圖片,播放《春天的故事》這首歌,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時間給村莊、人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體會作者對這一變化的欣喜、贊嘆之情,進而理解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可喜變化的重大意義。
當然在實際的教學中,讀的容量加大了,形式增多了,但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品味還不夠,我應該鼓勵學生在讀懂全文的情況下,談出自己真切的感悟,發表建議。我會繼續努力,去探索語文教學的更多有價值的問題。
北師大版第九冊《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設計 篇4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看看屏幕上打出的這兩張圖片,你能用什么詞來概括一下?那么,你能將這兩幅圖片聯系到一起來想嗎?你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是的,這就是深圳,,一個繁華的城市,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著名的經濟特區。而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
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從題目上看,作者會寫有關深圳的哪些方面內容呢?
師板書:昨天今天
二、指導學習
1、聽讀課文,注意字音。
2、在預習中你都解決了哪些字詞?(課堂匯報一下)
3、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哪些小節寫的是深圳的今天,哪些小節寫的是深圳的昨天?可以分為幾部分?
4、小組交流分部分
5、交流感受第一部分(1~2小節)
1)、深圳的昨天是怎樣的?詩人是怎樣描繪的?請讀出有關詩句,找出重點詞語。
教師板書:貧窮落后 泥濘的古路 破舊的小屋 稻草堆
詩人開篇為什么用“昨天”而不說“過去”?
你怎么理解“姑娘從溪邊挑回一擔擔搖晃的夕陽……”這句話?這名話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省略號起到了什么作用?
3)、第一小節和第二小節是什么關系?
2)、指導朗讀詩的第一部分(語調遲緩低沉)
屏幕顯示過去的圖片,過渡:如此貧窮落后的村莊,現在又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6、指導朗讀第二部分。
1)、深圳的今天是什么樣子的?
教師板書:高速公路 廠房幢幢 兒童樂園
還有什么變化呢?(引導學生說出人的變化)由城市的變化到人的變化,作者用了一個什么句子?
2)、詩人是懷著什么樣的心情寫的這首?從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關詞句。
通過“呵、超出、只不過、奇跡般”等詞語,體會詩人對村莊變化的驚喜、贊嘆之情。
3)、這一節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7、指導朗讀第二部分(讀出驚喜、贊嘆之情)
屏幕顯示現在的圖片,過渡:由一個貧窮落后的小村莊,發展到一個繁華的現代化城市,是什么力量讓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呢?
8、齊讀第7小節
學生說,教師板書:改革開放
這一小節中有一個比喻句,你能找出來嗎?為什么把今天的農民喻作“春燕”?為什么說他們在“描繪著美好春光”?其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9、深圳特區的建設成就向全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展示了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強大活力,使大家從深圳這個窗口看到了祖國美好壯麗的發展前景。改革開放以來,不僅深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南到北,從農村到城市都有了日新月異的變化,誰能說一說都有哪些變化?
三、小結:
同學們,看到我們的祖國發展這樣迅速,我們的家鄉也有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此時此刻,你想說什么?(學生談) 所以我們現在要好好學習,用我們的智慧來建設文明的家鄉
四、欣賞
針對深圳發展的巨大成就,還專門有人為它做了一首優美動聽的歌。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
板書設計: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
昨天 今天
泥濘的古道 高速公路
破舊的土屋 改革開放 高大的廠房
稻草堆 兒童樂園
北師大版第九冊《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設計 篇5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反思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是一首現代詩,它的節奏和韻律都很美,詩歌的內涵十分豐富,通過以深圳的縮影反映我國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可喜變化的重大意義。“深圳、改革開放”等對學生來說并不熟悉,因此在導入環節,我用現在的深圳圖片配上《春天的故事》導入,引導學生談話交流歌中的內容,讓學生對深圳的發展感到驚嘆,從而激發學生進一步了解深圳發生的巨大變化的興趣,為理解詩歌內容做鋪墊。同時,以“你們喜歡這地方嗎?為什么?”一問,讓學生思考討論,在潤物細無聲地揭示課題的同時,為理解詩歌最后一節“改革開放給他們插上翅膀”這樣內涵豐富的句子,積累了信息,奠定了基礎,埋下了伏筆。其次,緊緊抓住讀的教學,引導學生開展多層次、多角度的讀,如賞讀,個人讀、同桌讀、齊讀、指名讀,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讀出小村莊的貧窮與困擾,讀出大都市的繁榮與富饒,讀出自豪與驕傲,從而感悟到了改革開放給深圳帶來的可喜變化。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反思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是五年級上冊第三組“變化”主題單元的第一篇主體課文,是一首敘述性詩歌,詩歌以“我”的口吻,以深圳特區這一樣一個“小山村”作為中國大社會的縮影,通過一座村莊昨天與今天的對比,謳歌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抒發作者對改革開放以后變化的贊嘆之情。這首詩豐富內涵,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誦讀,讀出美感,它節奏美、韻律美,朗讀時要體現現代詩的特點。在讀中進一步體會,才能讓學生通過一個“小村莊”的變化,理解國家的巨大變化,祖國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
這篇課文的對比寫法是個非常成功的描寫變化的例子。針對教材特點,教學本課時,我從詞入手就讓學生感受“對比”二字,然后讓學生帶詞學文,感情朗讀,因為太注重對比,我的教學僅局限于過去現在而沒有時間給學生暢言未來。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反思
這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一課,它是一首詩歌,反映的是改革開放以來深圳經濟特區的巨大變化。在細讀重點部分3---7節時,我根據學情,打破預設,增加了一些隨機但卻又緊扣學生心弦的內容,使整堂課的氣氛和效果達到了超乎尋常的程度。
一、幽默諷趣的評價將朗讀推向巔峰。
學生匯報完字里行間描述的深圳特區的巨大變化后,被一種興奮激動的情緒包圍著。我指名讀課文,張藝杰同學讀的語調較平緩,我問:張藝杰同學喜歡不喜歡深圳特區的變化?生:不喜歡。師:你們是怎么知道的?生:聽聲音。師:好,那就讓他呆在我們李村,誰能領我們走進深圳特區,讀出你的贊美和憧憬呢?這一下,就連不大吭氣的邵凱旋都讀出了感情。我暗自好笑:恐怕他們都怕被留在李村,而不能進入特區吧?孩子們就是這樣可愛而好笑,一句話就能使他們一爭高低。
二、批注增進理解,及時進行習作指導。
為了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描寫這種變化的層次性,我安排他們為3—7小節寫提綱。在辨析正誤時,學生終于明白了寫一種變化,并非單純的幾句,可以按不同的層面,層層深入地描寫。如這里先寫村莊環境的變化,再寫人們所從事職業的變化,最后深入到人的眼光、儀表及心靈的變化,這樣寫出的文章就顯得厚重、充實,令人信服。 仿寫無痕。學生在詩歌內容及圖片資料的感染下,也想表達。所以,學完第六節,我問: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認為特區的人們還可能干哪些事,請用你稚嫩的詩句應答吧!有的說:他們借助網絡和外國人談生意!有的說:他們用機器種地,糧食獲得高產!還有的說:他們種花種草美化環境......這一句句發自內心的詩行吐露著孩子們的心聲。
我看到孩子們群情激昂,思維活躍,我深切地感受到孩子們已找到發現變化的切入點。正在此時,下課鈴響起,是課間操的時間了。我順勢說:孩子們,你們已經練就了善于發現的慧眼和思維敏捷的頭腦,請用你們自己的筆寫一寫我們這里的變化吧!
北師大版第九冊《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設計 篇6
教材分析
本文以現代詩歌的形式,用簡潔優美的語言敘述了原來貧窮落后的深圳,奇跡般地發展成為一座新興的現代化城市,充分反映了偉大祖國翻天覆地的變化。
教學目標
理解詩歌內容,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中的難句,積累喜歡的詞句。朗讀詩歌,體會特區從一個貧窮落后的村莊到現代化新城的巨大變化,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借助網絡,讓學生體會深圳的變化有多大,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能迅速瀏覽與課文相關的網頁,并概括復述一篇。
教學構想
教學時,先通過歌曲《春天的故事》,激發起學生的興趣,然后引導學生直奔重點段,通過上網,了解現代大都市――深圳,感受現在深圳的繁華,通過與過去貧窮落后的深圳對比,使學生感受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抓住重點段閱讀,了解深圳的變化。
學生學習過程
一、激發興趣
播放《春天的故事》影視插曲后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首歌歌頌的這位老人是誰嗎?這首歌唱的是哪里發生的巨大變化?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昨天,這兒是一座村莊”寫的就是深圳改革開放后發生的巨變。
二、揭題解題
1、“原來”指的是什么?“這兒”指的是哪里?
2、網上查詢。進入深圳政府網站,點擊“歷史沿革——地點由來”,了解深圳地名的來歷。
三、整體感知
1、播放深圳風景圖課件。教師一邊播放,一邊向學生簡介深圳。
2、說說你看了深圳的風景圖后,心里是怎樣想的?
3、朗讀全文。
四、閱讀重點段:學習第二部分(第三至七小節)——深圳的今天
1、自主學習:快速朗讀這一部分,想一想,你讀懂了什么?把不懂的地方畫出來。
2、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并交流一下自己的理解。
3、全班探究理解。
4、進入深圳政府網站,了解一下深圳如今的基本情況。
為了減少查詢時間,可提供如下網頁供學生查詢:六區十九鎮-經濟特區范圍—面積-人口構成—港口航運-鐵路運輸-公路運輸—經濟實力-居民收入—基本建設-國際花園城市—文化設施-國民教育—旅游景區。
5、把你從網上查詢到的,你認為與課文最有直接關聯的內容,讀一讀,與全班同學共同分享(能抓住重點更好)。
6、說說深圳為什么會發生這么大的變化?
7、指導朗讀:深圳的今天是如此的美好,我們應懷著這樣的感情來讀。
五、小結。
作業設計
收集深圳及自己家鄉改革開放前的一些資料,以備下節課拿出來和同學交流。
板書設計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
原來 是 村莊 貧窮落后
現在 是 城市 現代繁華 改革開放
未來 更加美好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進一步閱讀課文,了解深圳變化的原因,體會祖國改革開放的變化,展望祖國和家鄉的明天。
學生學習過程
一、復習導入
談一談,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些什么?
二、回憶過去:學習第一部分——深圳的昨天
改革開放后,深圳是如此的美好。改革開放前,深圳又是怎么樣的呢?看一看第一部分(課文的第一、二小節)是怎么寫的。
1、指名朗讀第一部分(一、二小節)
2、談談讀了這一段,你讀懂了什么?
3、交流學習信息:把你在課外了解到的有關深圳的過去的資料拿出來和大家交流(可以是網上了解的,也可以是從課外讀物中了解到的)
(1)建市前的人口、土地面積。
(2)建市前的生活狀況。
(3)中共中央關于建市的時間和決定(網絡查詢)。
4、朗讀指導:深圳的過去是那樣的貧窮。想一想,這一部分,應這樣讀。
三、學習第三部分(最后一節)——想象深圳的未來。
1、默讀這一段,談談你的理解。
2、點擊“遠景目標”——“十五”計劃預期目標,抓住重點復述一遍。
四、展望祖國和家鄉的明天。
1、黨的“xx大”提出的目標。
2、談感想。
3、小結。
作業設計
以“家鄉的變化”為題,寫一篇作文。
板書設計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
改革開放
北師大版第九冊《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設計 篇7
一、 教材分析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是第三單元中的第一課。本單元以“變化”為主題,引導學生感受到家庭的變化,社會的發展,歷史的變遷。同時,讓學生發現這些變化而感到喜悅與充實,這也將作為學生對社會、對歷史的認識積淀而貯存。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是一首敘事性詩歌,以深圳特區這樣一個“小村莊”作為中國大社會的縮影,用“我”的口吻,通過村莊昨天與今天的對比,謳歌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城市建設、人民生活發生的天翻地覆的變化,抒發了詩人對家鄉變化的驚喜,對中國改革開放以后變化的贊嘆之情
二、 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一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二是學習掌握并會寫“灶、龐、煥”等生字;三是引導學生找一找是各種對比的句子,體會這樣寫的好處,為后面的習作做準備。
過程與方法:一是借助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二是畫出重點詞語,體會詩人對村莊變化的驚喜、贊嘆的情感。三是理解課文中教案理解的詞語,找出文中作用的比喻、泥人、夸張等修辭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反復誦讀詩歌,了解詩中描繪的一座村莊、人民生活及其變化,體會作者對這一變化的欣喜、贊嘆之情,進而理解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可喜變化的重大意義。
三、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調動學習熱情
同學們,誰去過深圳?深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出示圖片]看,這就是深圳,一個繁華的城市,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的經濟特區。而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板書課題]
(二)自讀----發現與探究
1、自讀課文,注意將字音讀準。
2、檢查生字的掌握情況。
3、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這首詩寫的是什么。可以分為幾部分?(讓學生試著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
4、學生提出自讀是不明白的問題,全班交流,有價值的問題可以寫到黑板上。
(三)品讀----理解與感悟
1、這座村莊原來是什么樣?指名讀1、2小節。你能想象出當時的生活嗎?說說你的理解。
2、詩人開篇為什么用“昨天”而不說“過去”?(體會.深圳、祖國“變化”的時間之快,變化之大,以及社會日新月異的前進步伐。)
3、你怎么理解“姑娘從溪邊挑回一擔擔搖晃的夕陽……”這句話?省略號起到了什么作用?(讓學生練習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語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
4、原來的村莊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書:昨天貧窮落后]
5、現在的村莊是什么樣子?默讀3----7小節,體會詩人是懷著什么樣的心情寫的?從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關詞句。(引導學生體會第三小節。)
通過“呵、超出、只不過、奇跡般”等詞語,體會詩人對村莊變化的驚喜、贊嘆之情。這一節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6、詩人為什么會如此驚嘆?到底村莊發生了什么變化?小組合作學習4---7小節。
7、全班交流。4---7小節從哪些方面寫了村莊的變化?你能感受到什么?能不能將你的感受讀出來?(讓學生通過有感情朗讀,表達自己對文章的理解,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者的內容和情感。)
8、是呀,農民的生活由物質到精神都“煥然一新”。“這就是昔日……”學生跟讀。這一小節中有一個比喻句,你能找出來嗎?為什么把今天的農民喻作“春燕”?為什么說他們在“描繪著美好春光”?其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四、總結----拓展與延伸
深圳是在什么情況下發生變化的呢?[播放:《春天的故事》]。歌種唱的是*、改革開放政策。如果沒有*同志,沒有改革開放,也許深圳甚至其他城市,還停留在貧窮落后階段呢。讓我們一些來唱這首歌。
五、作業:課下了解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同志的豐功偉績。
第二課時
(一)回顧原文
1、有感情齊讀課文。
2、詩人是怎樣將村莊的變化寫出來的?(讓學生學習文中作運用的比喻、擬人、夸張、對比等修辭方法。)
3、原來的村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自己的體會。
(二)鞏固生字
1、區分形近字。
2、聽寫生字。
(三)根據詩歌的寫作順序,背誦課文。
五、板書設計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
翻天覆地、煥然一新
昨天——————————現在
改革開放
深圳簡介:深圳位于中國南部沿海,毗鄰香港,是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面積19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0多萬。深圳屬*帶海洋氣候,具有濃郁的現代濱海城市特色,常年陽光普照、繁花似錦。近年來,深圳先后被中國政府和國際有關機構評為"國際花園城市"、"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環境保護全球500佳" 建市僅20多年,深圳由一個邊陲小鎮發展成為一座經濟繁榮、法制健全、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城市。深圳是個移民城市,中西文化在這里融匯交流,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氛圍。分布在城市中的關山月美術館、何香凝美術館、深圳大劇院、深圳書城等各具特色。將于20xx年下半年投入使用的深圳音樂廳達到國際一流水平。深圳的文藝活動精彩紛呈,“國際水墨畫雙年展”、“大劇院藝術節”等在海內外都有較大的影響。深圳青年藝術家李云迪獲得第十四屆肖邦國際綱琴比賽第一名。位于深圳龍崗區的大芬村是遠近聞名的“油畫村”,小小的村子里有100多家油畫公司、700多間畫廊以及20xx多名畫家,每年創作出大量的油畫銷往世界各地。深圳將發揮現有的文化優勢,建設“兩城一都”,即建設圖書館之城、鋼琴之城和設計之都。
北師大版第九冊《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并積累詞語,注意易錯字,區別形近字。
2、反復誦讀詩歌,了解詩中描述的一座村莊(深圳)人民生活及其變化,體會作者對這一變化的欣喜、贊嘆之情,進而理解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可喜變化的重大意義。
3、引導學生找出詩歌中對比的句子,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示課題
1、 同學們,誰去過深圳?深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出示圖片]
2、 看,這就是深圳,一個繁華的城市,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著名的經濟特區。而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板書課題]
3、簡介時代背景。(了解深圳的過去、現在的剪影,老師同時作一個概括介紹。)
(理解“昨天”)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把不認識的字詞,畫出來,自己解決或在小組內互幫互學。
2、交流匯報自學情況。
重點了解“困擾、渺茫、勞作、煥然一新、面朝黃土背朝天”等詞
3、抽學生分節的朗讀。
4、讀后互評。(淺層評價是否讀準確,讀響亮等)
5、齊讀全文,思考,這首詩主要講了什么?
(學生交流,同時梳理出文章思路,板書:昨天、今天)
三、品讀課文,體會內涵
1、誰愿意把1、2小節讀給大家聽聽呢?(學習1—2小節)
2、互評,說說讀得好的理由,讀不好的又該怎么讀呢?說說理由。
(同時,在讀中理解內容,并找出描寫小村莊模樣的句子。
板書:貧窮落后、勞作、博物館、打滾、挑水。)
3、指導朗讀。
第一節:貧窮落后/困擾著/人們
現代文明/是那樣/遙遠/渺茫
第二節,回憶昔日的家鄉,要讀出濃濃的鄉情。
4、學生用多種形式,有表情地朗讀。
5、提問:后來,小村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學習3—7小節)
(1)讀3—7小節。
(2)找出發生變化的句子讀一讀。(教師據生發言引導學習相應的小節)
重點抓住:
第3小節:“短短幾年”,“奇跡般改變”,體會變化之神速與開篇說的“昨天”對照,體會出“深圳”變化的時間快、變化大。朗讀時抓住“超出”、“只不過”、“奇跡般”等詞,體會詩人的驚喜、贊嘆之情。
第4小節:抓住第一、二句以對比的方式寫出了村莊過去和現在城市的變化大。
第5小節:朗讀時,要注意3個問號要逐漸加強語勢,而最后一句,要用重音讀“不”,讀出肯定的語氣。
6、原來的一座小村莊短短幾年就變成了繁華的大都市,是什么原因讓它有如此的變化呢?
7、學習最后一段。
(1)讀最后一段。
(2)理解:“春燕”指誰?“描繪著美好春光”,體會改革開放帶給特區的巨大變化。
四、拓展延伸
1、看錄相,前進中的家鄉——樂從鎮的昨天和今天的不同。
2、談談一年前的樂從與今天的樂從的變化。
3、展望未來的樂從。
五、練一練、寫一寫
讀“語文天地”中的寫一寫。
六、板書設計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
翻天覆地、煥然一新
昨天——————————現在
改革開放
北師大版第九冊《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設計 篇9
教材分析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是第三單元中的第一課,是一首敘事性詩歌,以深圳特區這樣一個 “小村莊”作為中國大社會的縮影,用“我”的口吻,通過村莊昨天與今天的對比,謳歌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城市建設、人民生活發生的天翻地覆的變化,抒發了詩人對家鄉變化的驚喜,對中國改革開放以后變化的贊嘆之情。
本課一共有7個小節,寫了三方面的內容。
第1、2小節由概括到具體敘述了“昨天”一座小村莊貧窮與落后的狀況以及帶給人們的困擾。
第3—6小節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改革開放以來這座村莊的可喜變化,抒發了詩人驚喜、贊嘆的情感。
第7小節總結全詩,謳歌改革開放、黨的富民政策給村莊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而人民的生活將來會更加美好。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能正確、規范書寫。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受詩歌優美的語言。
3、了解深圳特區的發展變化,受到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教育。
教學重點:目標1、2、3
教學難點:目標2
教學過程:
一、激qing導入:
師:同學們,老師給大家唱首歌怎么樣?(師唱《春天的故事》)
歌曲中提到的老人知道是誰嗎?(鄧小平)
生或師簡介:如果沒有鄧小平同志,沒有改革開放,也許深圳甚至其他城市,還停留在貧窮落后階段呢。展示生搜集到的反映深圳的現代化的圖片或資料。
師:可是大家知道嗎?深圳原來只是一座小村莊啊!(板題)
二、檢測預習:
1、檢測課文預習情況,強調重難點字詞。
如:渺茫 邊陲 面龐 昔日
2、讓生男女生串讀課文,并思考:這首詩寫的是什么。可以分為幾部分?(讓學生試著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3、學生提出預習時不明白的問題,全班交流,有價值的問題可以寫到黑板上。
三、品讀理解
1、這座村莊原來是什么樣?指名讀1、2小節。
2、挑生把詩歌變成自己的語言來介紹深圳的過去,理解“姑娘從溪邊挑回一擔擔搖晃的夕陽……”這句話?感受詩歌語言的美,體會修辭手法的作用。
3、讓生結合句子補充省略號里的內容。
詩人開篇為什么用“昨天”而不說“過去”?(體會.深圳、祖國“變化”的時間之快,變化之大,以及社會日新月異的前進步伐。)
4、原來的村莊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書:昨天貧窮落后]
5、現在的村莊是什么樣子?讓生默讀詩歌3----6小節,體會詩人是懷著什么樣的心情寫的?從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關詞句。(引導學生體會第三小節。)
通過“呵、超出、只不過、奇跡般”等詞語,體會詩人對村莊變化的驚喜、贊嘆之情。這一節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6、詩人為什么會如此驚嘆?到底村莊發生了什么變化?小組合作學習4---6小節。
7、全班交流。4---6小節從哪些方面寫了村莊的變化?你能感受到什么?能不能將你的感受讀出來?(讓學生通過有感情朗讀,表達自己對文章的理解,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者 的內容和情感。)
8、師:是呀,農民的生活由物質到精神都“煥然一新”。“這就是昔日……”學生跟讀。
這一小節中有一個比喻句,你能找出來嗎?為什么把今天的農民喻作“春燕”?為什么說他們在“描繪著美好春光”?其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9、師總結:從深圳一城,我們看到了祖國改革開放以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驕傲,也更應該為祖國和家鄉的美好明天而發奮圖強。
三、根據詩歌的寫作順序,背誦課文。
四、鞏固生字
1、區分形近字。
2、聽寫生字。
五、板書設計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
改革開放
昨天 ————————— 現在
貧窮落后 翻天覆地
村莊 煥然一新
北師大版第九冊《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設計 篇10
一、理解教材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是第三單元中的第一課。本單元以“變化”為主題,引導學生感受到家庭的變化,社會的發展,歷史的變遷。同時,讓學生發現這些變化而感到喜悅與充實,這也將作為學生對社會、對歷史的認識積淀而貯存。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是一首敘事性詩歌,詩歌以 “我”的口吻,通過村莊昨天與今天的對比,謳歌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城市建設、人民生活發生的天翻地覆的變化,抒發了詩人對家鄉變化的驚喜,對中國改革開放以后變化的贊嘆之情。
這首詩歌飽含著愛家鄉、愛祖國的深情。因此,可以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讀出現代詩歌的節奏美、韻律美,進而體會詩歌的豐富內涵,了解詩人對深圳特區、中國過去現在發生巨大變化的欣喜、贊嘆之情。
本課一共有8個小節,寫了三方面的內容。
第1、2小節由概括到具體敘述了“昨天”一座小村莊貧窮與落后的狀況以及帶給人們的困擾。
第3—7小節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改革開放以來這座 村莊的可喜變化,抒發了詩人驚喜、贊嘆的情感。
第8小節總結全詩,謳歌改革開放、黨的富民政策給村莊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而人民的生活將來會更加美好。
二、 設計理念
《課標》指出,第三學段的閱讀要求“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斷。”因此,本文的教學我選擇了“激qing導練”為主要教法,主要依據有兩條:依據之一是我認為激qing導練法最能體現老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完美統一,可以加強訓練的可操作性,減少訓練中的無效成份,從而增加訓練的密度和效率,真正把語文課上成語文素質教育課。依據之二是我覺得這種以導練為主體的訓練程序,最適于突破本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三、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一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二是學習掌握并會寫“灶、龐、煥”等生字;三是引導學生找一找是各種對比的句子,體會這樣寫的好處,為后面的習作做準備。
過程與方法:一是借助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二是畫出重點詞語,體會詩人對村莊變化的驚喜、贊嘆的情感。三是理解課文中教案理解的詞語,找出文中作用的比喻、泥人、夸張等修辭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反復誦讀詩歌,了解詩中描繪的一座村莊、人民生活及其變化,體會作者對這一變化的欣喜、贊嘆之情,進而理解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可喜變化的重大意義。
四、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教材編排的特點,我確定本文教學的重難點有兩個:一是抓“昨天、超出、只不過、奇跡般”等重點詞句,品味語言。這一重點的確立,我還想體現以下兩個目的:一是通過品味語言,可以促進學生對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了解祖國,贊美祖國,贊美改革開放的感情;二是能進一步訓練學生了解詩歌,誦讀詩歌的能力。我們從語文教學心理學的角度看,這樣做能逐步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繼而達到入情入境的境界,同時也對課文語言進行了深度地挖掘。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片,揭示課題
1.同學們,今天咱們要學習第三單元的課文,打開書,看看第三單元的主題及文章的題目。咱們先來學習第一篇文章。
板書: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
2.簡短交流。出示一組深圳的風光圖片。你們喜歡這地方嗎?為什么?
[板書: 今天 大都市 繁華]
3.那么,深圳的過去如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是什么使它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注意有哪些生僻的詞語和不容易讀好的句子,一會和大家交流。
2.再讀課文。重點了解“困擾、渺茫、勞作、煥然一新、面朝黃土背朝”
3.抽學生分節的朗讀。出示:
過去的面貌
發生的變化
變化的原因
4.讀后互評。(淺層評價是否讀準確,讀響亮等)
5.關于朗讀詩歌的韻味,注重韻腳的讀法。簡單介紹韻腳。
6、學生練習,再指名讀……適當,適時地進行朗讀指導。
(三)品讀----理解與感悟
1、這座村莊原來是什么樣?指名讀1、2小節。你能想象出當時的生活嗎?說說你的理解。
2、詩人開篇為什么用“昨天”而不說“過去”?(體會.深圳、祖國“變化”的時間之快,變化之大,以及社會日新月異的前進步伐。)
3、你怎么理解“姑娘從溪邊挑回一擔擔搖晃的夕陽……”這句話?省略號起到了什么作用?(讓學生練習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語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
4、原來的村莊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書:昨天 貧窮落后]
5、現在的村莊是什么樣子?默讀3----7小節,體會詩人是懷著什么樣的心情寫的?從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關詞句。(引導學生體會第三小節。)
通過“呵、超出、只不過、奇跡般”等詞語,體會詩人對村莊變化的驚喜、贊嘆之情。這一節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6、詩人為什么會如此驚嘆?到底村莊發生了什么變化?小組合作學習4---7小節。
7、全班交流。4---7小節從哪些方面寫了村莊的變化?你能感受到什么?能不能將你的感受讀出來?(讓學生通過有感情朗讀,表達自己對文章的理解,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者的內容和情感。)
8、是呀,農民的生活由物質到精神都“煥然一新”。“這就是昔日……”學生跟讀。這一小節中有一個比喻句,你能找出來嗎?為什么把今天的農民喻作“春燕”?為什么說他們在“描繪著美好春光”?其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四、總結----拓展與延伸
拓展閱讀《中國一日》,了解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巨大的變化。
板書設計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
昨天 小村莊:貧窮
↓
改革開放
↓
今天 大都市:繁華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實錄
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片,揭示課題
1.同學們,今天咱們要學習第三單元的課文,打開書,看看第三單元的主題及文章的題目。咱們先來學習第一篇文章。
板書: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
2.簡短交流。出示一組深圳的風光圖片。你們喜歡這地方嗎?為什么?
(生:喜歡,因為這是一個繁華的大都市.)
(生:喜歡,因為它的繁華,象征著它的政治及經濟的地位.)
(生:喜歡,很想去一睹為快.)
[板書: 今天 大都市 繁華]
3.那么,深圳的過去如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是什么使它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注意有哪些生僻的詞語和不容易讀好的句子,一會和大家交流。
2.再讀課文。重點了解“困擾、渺茫、勞作、煥然一新、面朝黃土背朝”
3.抽學生分節的朗讀。出示:
過去的面貌
發生的變化
變化的原因
4.讀后互評。(淺層評價是否讀準確,讀響亮等)
5.關于朗讀詩歌的韻味,注重韻腳的讀法。簡單介紹韻腳。
6、學生練習,再指名讀……適當,適時地進行朗讀指導。
(三)品讀----理解與感悟
1、這座村莊原來是什么樣?指名讀1、2小節。你能想象出當時的生活嗎?說說你的理解。
2、詩人開篇為什么用“昨天”而不說“過去”?
(體會.深圳、祖國“變化”的時間之快,變化之大,以及社會日新月異的前進步伐。)
3、你怎么理解“姑娘從溪邊挑回一擔擔搖晃的夕陽……”這句話?省略號起到了什么作用?(讓學生練習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語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
4、原來的村莊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太破舊,太落后,太貧窮了!)
這么多的“太”,看來,,她的過去真不是一般的貧窮與落后.
[板書:昨天 貧窮落后]
誰來讀一讀這一部分?指名讀.
大家來評一評,她讀得如何?
生:我個人認為,應該帶著啟盼去讀,因為十幾年來一個模樣,人們過夠了苦日子,非常希望改變當前的狀況.
師:那你試著來讀一讀.
師:你來說說,她讀得如何?
能感覺到村里人的那種企盼.也能感覺出大家的厭倦.
5、現在的村莊是什么樣子?默讀3----7小節,體會詩人是懷著什么樣的心情寫的?從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關詞句。(引導學生體會第三小節。)
生:我個人認為,應該帶著興奮的心情去讀,因為十幾年來一個模樣,人們過夠了苦日子,非常希望改變當前的狀況.
師:那你試著來讀一讀.
師:你來說說,她讀得如何?
能感覺到村里人的那種企盼.也能感覺出大家的樂于生活的美好情感.
通過“呵、超出、只不過、奇跡般”等詞語,體會詩人對村莊變化的驚喜、贊嘆之情。這一節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6、詩人為什么會如此驚嘆?到底村莊發生了什么變化?小組合作學習4---7小節。
生:村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師:為什么要選用: “翻天覆地”這個詞語來形容她的變化?
生:因為一個以靠土地為生的小村莊,竟然能成為那么繁榮的都市,而且是在幾年之間,時間之短,變化之大,叫人有些不可思議.
師:說得真好,誰還能試著用新的詞語來形容她發生的變化?
生:煥然一新.
生:不可思議
7、全班交流。4---7小節從哪些方面寫了村莊的變化?你能感受到什么?能不能將你的感受讀出來?(讓學生通過有感情朗讀,表達自己對文章的理解,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者的內容和情感。)
生:從人的變化.村莊的變化.
8、是呀,農民的生活由物質到精神都“煥然一新”。“這就是昔日……”學生跟讀。這一小節中有一個比喻句,你能找出來嗎?為什么把今天的農民喻作“春燕”?為什么說他們在“描繪著美好春光”?其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生:我想,因為春燕的到來,一定會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而深圳人,正是用他們那執著的,堅定的信念改變了這個村落,使得貧窮破舊的村落變成了一個繁華的大都市.
師:那這樣的美好的春光,會怎樣呢?
生:我想,會越來越好.
師:為什么?
生:因為勤勞的深圳人,對于小村莊的改變足以證明了改革開放的優越性.國家實行改革開放,一定會使深圳越來越好.
四、總結----拓展與延伸
拓展閱讀《中國一日》,了解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巨大的變化。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是一首現代詩,它的節奏和韻律都很美,詩歌的內涵十分豐富,通過以深圳的縮影反映我國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可喜變化的重大意義。我在教學時,抓住了以下幾點,教學效果很不錯。第一,以一組圖片開課,在優美的樂曲中欣賞現代化的大都市——深圳,使學生對深圳的繁榮景象及現代文明有了最初的感知了解,同時,以“你們喜歡這地方嗎?為什么?” 一問,讓學生思考討論,在潤物細無聲地揭示課題的同時,為理解詩歌最后一節“改革開放給他們插上翅膀”這樣內涵豐富的句子,積累了信息,奠定了基礎,埋下了伏筆。第二,緊緊抓住讀的教學,用引讀、誦讀,仍至于每詞、每句的體會反復讀,讀出小村莊的貧窮與困擾,讀出大都市的繁榮與富饒,讀出自豪與驕傲,從而感悟到了改革開放給深圳帶來的可喜變化。第三、閱讀《中國一日》了解國家在變化,越變越繁榮,越變越富強,這都是黨的改革開放的好政策所帶來的結果,從而真正達到了此課教學的目的。
北師大版第九冊《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設計 篇11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反思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是一首現代詩,它的節奏和韻律都很美,詩歌的內涵十分豐富,通過以深圳的縮影反映我國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可喜變化的重大意義。我在教學時,抓住了以下幾點,教學效果很不錯。第一,以歌曲《春天的故事》開課,在優美的歌聲中欣賞現代化的大都市——深圳,使學生對深圳的繁榮景象及現代文明有了最初的感知了解,同時,以“你們喜歡這首歌嗎?想了解它什么信息?”一問,讓學生思考討論,從而了解了深圳特區改革的時代背景,在潤物細無聲地揭示課題的同時,為理解詩歌最后一節“改革開放給他們插上翅膀”這樣內涵豐富的句子,積累了信息,奠定了基礎,埋下了伏筆。第二,緊緊抓住讀的教學,用引讀、誦讀,仍至于每詞、每句的體會反復讀,讀出小村莊的貧窮與困擾,讀出大都市的繁榮與富饒,讀出自豪與驕傲,從而感悟到了改革開放給深圳帶來的可喜變化。第三,結合家鄉實際,拓展家鄉的實際,讓學生體驗。我在教學完詩歌之后,讓學生看錄相,用家鄉正在修鐵路的昌明鎮和剛被命名為“中華布依第一寨”的音寨村的巨變作為資源,引入課堂,結合課文,進行比較,然后,再鋪開全國發展中的地方還有好多好多。這樣,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家鄉在變化、深圳在變化、國家在變化,越變越繁榮,越變越富強,這都是黨的改革開放的好政策所帶來的結果,從而真正達到了此課教學的目的。
以讀為本 以讀促寫(《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反思)
朗讀是引導學生還原語言形象,感受語言情景,體味語言情感,理解語言蘊含的哲理的重要方法,是培養學生語言的感受力、品評力的有效手段。教學中,我比較重視朗讀的訓練。我努力運用多種朗讀方法,把朗讀與語言感知、理解、運用、積累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自由讀、瀏覽讀、想象讀、默讀、引讀中探究、感受村莊的巨大變化。這樣,教師減少了許多煩瑣的講解,學生樂學,學習興趣得到了培養,朗讀訓練也達到了較理想的效果。
讀寫結合是傳統的中國語文教學的精華之一,是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特別是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一條好路子。西漢著名的辭賦學家楊雄曾云“能讀千賦,則善為之矣!”唐代大詩人杜甫也曾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這篇課文的對比寫法是個非常成功的描寫變化的例子。針對教材特點,教學本課時,我把著眼點不單放在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上,而是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培養學生的習作能力緊密地結合起來,讓學生不僅學到了語文知識,更學到了習作方法,促進了知識向能力轉化。如課前根據題目對內容的猜測,培養了學生的選材能力;課上,尋找概括課文的詞語,看看作者如何寫具體,想想作者如何把原來與現在銜接,教給了學生利用過渡句讓文章連貫,利用先概括后具體的方式進行構段;課后,利用本文所學到表達方法說說本節課自我變化,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但是,由于教師缺少激qing,缺乏強硬的朗讀指導基本功,由于學生讀書基本功也欠佳,因此課堂上僅有幾人讀得有感情。另外,仿寫的訓練似乎也沒起到預期效果,這是因為給予學生構思的時間短,師生之間相互不適應所致。
什么時候能讓多數人動起來,什么時候又能讓多數人有收獲呢?是否無期,實在難說。
北師大版第九冊《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設計 篇12
最近聽了一位老師教學《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一課,我看了他對第一部分體會村莊貧窮落后這一部分的教學后,有了自己一定的體會。片段如下:
師問:這座村莊原來是什么樣的呢?
學生回答:這座村莊原來是貧窮落后的。
師問:從哪些地方看看出來的呢?
學生從第二小節中找到答案,各抒已見,進行了相應的回答。教師適時指導朗讀。然后就進行了下一環節的教學。
聽課后,我反復琢磨,覺得對于這一問題的理解學生,還可以這樣處理可能會更好。問問學生讀了這一部分,你能用一個詞說說當時人們生活的這座村莊是怎樣的嗎?學生會很輕易地找到“貧窮落后”一詞。讓學生理解一下這個詞的意思,再深入體會,“從哪些地方能夠感受到它的貧窮落后呢?”學生會說:“晨曦中阿爸在田間勞作,那么早就起來干活,很辛苦,還用鋤頭耕地,說明當時的貧窮落后。”此時引導學生觀察書上插圖,看著阿爸在田間老作,此時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學生可能會說阿爸天剛剛亮就起來勞作,可能很晚才能回去,用著鋤頭這樣落后的生產工具,一天下來會有多勞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只見父親揮汗如雨,豆大的汗水滴落到土地上,辛苦了一天卻沒有耕多大的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工作。現在的農民有了現代化的生產工具,翻地,撒種、收割全靠機械化作業,既省時又省力,還會獲得更大的經濟價值。這樣的生活,當時的人們想都沒想過。兩相對比,學生就感受到當時的貧窮落后。然后引讀句子,“貧后困擾著人們,現代文明是那樣遙遠渺茫。”然后再讓學生找句子匯報,“煙霧里阿媽煮飯在灶旁,小孩子在稻草堆里打滾,姑娘從西邊挑回一擔擔搖晃的夕陽,……”此時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聯系插圖想象。再比較現在,我們的媽媽做飯的條件,我們生活的條件,我們娛樂的環境設施體會。一次一次復沓到“貧窮落后困擾著人們,現代文明是那樣遙遠渺茫。”這句話。學生在想象、對比中體會、朗讀,加深了對貧窮落后的理解。
這樣處理學生會為課堂的主人翁,而教師則成了課堂的發現者、開發者、欣賞者、組織者和引導者。整個教學片段當中教師自始至終沒有去干涉學生的學習行為,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在課堂中交流、體會、朗讀…… 。教師只是在規范學生學習行為,作了適當地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地發言,抒發對課文的感悟。也在讀中重視語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同時也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注意不脫離語文學科的特點,將價值觀的引導與提高文化品位、審美情趣聯系起來。適當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他們的生活還可能是什么樣的?理解省略號的用法,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這樣一個片段,讓我感受到新課程、新理念導引下的語文教學還有許多東西要我們去探究,去實踐 ……
北師大版第九冊《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2、學習掌握并會寫“灶、龐、煥”等生字;
3、理解課文中的詞語,找出文中作用的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方法。
4、反復誦讀詩歌,了解詩中描繪的一座村莊、人民生活及其變化,體會作者對這一變化的欣喜、贊嘆之情,進而理解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可喜變化的重大意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板書課題
(二)自讀
1、自讀課文,注意將字音讀準。
2、檢查生字的掌握情況。
3、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這首詩寫的是什么。可以分為幾部分?
4、學生提出自讀是不明白的問題,全班交流,有價值的問題可以寫到黑板上。
(三)品讀-
1、這座村莊原來是什么樣?指名讀1、2小節。你能想象出當時的生活嗎?說說你的理解。
2、詩人開篇為什么用“昨天”而不說“過去”?(體會.深圳、祖國“變化”的時間之快,變化之大,以及社會日新月異的前進步伐。)
3、你怎么理解“姑娘從溪邊挑回一擔擔搖晃的夕陽……”這句話?省略號起到了什么作用?
4、原來的村莊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書:昨天貧窮落后]
5、現在的村莊是什么樣子?默讀3----7小節,體會詩人是懷著什么樣的心情寫的?從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關詞句。
6、詩人為什么會如此驚嘆?到底村莊發生了什么變化?小組合作學習4---7小節。
7、全班交流。4---7小節從哪些方面寫了村莊的變化?你能感受到什么?能不能將你的感受讀出來?
8、是呀,農民的生活由物質到精神都“煥然一新”。“這就是昔日……”學生跟讀。這一小節中有一個比喻句,你能找出來嗎?為什么把今天的農民喻作“春燕”?為什么說他們在“描繪著美好春光”?其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四)總結----拓展與延伸
深圳是在什么情況下發生變化的呢?播放:《春天的故事》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顧原文
1、有感情齊讀課文。
2、詩人是怎樣將村莊的變化寫出來的?(讓學生學習文中作運用的比喻、擬人、夸張、對比等修辭方法。)
3、原來的村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自己的體會。
(二)鞏固生字
1、區分形近字。
2、聽寫生字。
(三)根據詩歌的寫作順序,背誦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