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啟蒙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精選2篇)
月光啟蒙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了解歌謠與童謠的特點。
3、結合語境,了解“芳香”的意思,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指名讀課題。(注意后鼻音。)
2、“啟蒙”是什么意思?課文中,在文中這位“初學者”是誰?介紹“我”(孫友田)
3、孫友田是一位當代作家,《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就是出自于他的筆下。想聽他的小故事嗎?
孫友田,出生于安徽北部的小山村,父母都不識字,8歲時他才上鎮里唯一的一所小學。父母都不識字,但對他的學習卻抓得很緊,因為他們吃夠了沒有文化的苦。母親只要見我放學回到家,第一句話就是“寫字去!”寫什么字她不管,只是守著他,看著他拿著鉛筆在本子上畫。……
3、誰在月下啟蒙孫友田?(母親)可我的母親不識字,如何是我的啟蒙老師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二、檢查預習
1、出示本課9個生字
指名讀,正音。這些生字你怎樣快速地記住它們呢?(鼓勵學生組詞說句、和熟字比較、也可以提醒其他同學需要注意的地方)
2、出示下面句子
句1: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時辰。
指名讀,要求讀正確、通順。評價。(提出“笆”和“辰”應讀輕聲)
句2: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豁然開朗。
要求同上。(指出“混”是多音字,理解“混沌”與“豁然開朗”)
句3:高深莫測的夜空竟是個神話的世界……像一尊玉石雕像。
要求同上。(理解“高深莫測”、“已至中天”)
3、發現:這三個句子和題目有什么共同之處?(都寫到了“月”)
4、師:夏夜的月下,你和你的父母都會做些什么呢?(指名說)
小結:是啊,如水的月光給我們帶來無盡的快樂,清風朗月里,農村的孩子可以去盡情地玩耍,逮蛐蛐、捉迷藏……父母在月下喝茶、聊天。城里的孩子會陪著父母逛商場、看電視、玩游戲。可如水的月色卻給童年的孫友田不一樣的感受,留下了太深的印象,太多的感受。他難以忘記月下的母親,忘記月下母親為他所做的一切。
三、初步感知課文
1、課文哪些自然段寫童年月下啟蒙。(1~13自然段)
2、請同學們自由讀1~13自然段,想想月下母親為我做了哪些?
指名回答,板書: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猜謎語
3、謎語大家一定很熟悉,母親講的神話故事你們聽說過嗎?就講兩個嗎?兒時的我聽過嗎?所以在我眼中——(高深莫測的夜空竟是個童話世界。)從哪個詞語可以看出來(竟)
4、歌謠和童謠有什么樣的特點呢?畫出歌謠和童謠的句子讀讀,讀熟后,說說。小結各自的特點,練讀.
5、想聽聽母親吟唱的歌謠嗎?有個小要求,請你說說聽完后的感受,如果你能用一個比喻句就更好了。(播放后指名說。)
師過渡:在我的耳中,母親的歌聲是怎樣的呢?
6、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小院立即飄滿她那芳香的音韻。
自由讀,說說這是怎樣的歌聲,用文中的詞語說。(甜甜的、深情的、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一樣的、像小溪的流水一樣的、芳香的)
思考為什么說是“芳香的音韻”呢?
(悅耳動聽,讓我陶醉)
指名說,指導朗讀(齊讀)
四、小結本節課
1、這篇文章作者孫友田主要回憶了月下母親為我——(手勢、齊讀板書)
2、師:為什么童年夏夜下的母親會讓我記憶猶新呢?下節課繼續學習。
五、指導寫字
拿出鋼筆,在書上認真描一描這9個生字。
月光啟蒙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2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聯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啟蒙”作課題的深刻含義。
3.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濃郁的母子親情,體會作者對母親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和敬愛之情。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課文語言優美,其中民歌民謠風格明快、流暢、含蓄、風趣,值得好好體味。
2.文中插圖精美,在指導讀書感悟時,可結合插圖,引導學生感悟語言內在意蘊感情。
教學時間:兩課時
一、談話導入:
出示幻燈(月光下的美景)指名背誦關于月亮或月色的古詩。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課文《月光啟蒙》,齊讀課題。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理解:“啟蒙”,用“啟蒙”這個詞語說一句話。
幻燈出示本文作者孫友田簡介,說說你看過這個簡介有何感受。(這么有成就的詩人,月光是如何啟蒙他的呢?)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一)輕聲讀課文,要求:
1、讀準生字詞語,讀順課文。
2、思考:文章中“我”的啟蒙老師是誰?
(二)幻燈出示生字詞語,朗讀詞語,重點指導“籬笆”“時辰”的輕聲。出示句子“我的父親是唱蓮花落的民間藝人。”指名讀,出示“蓮花落”的意思,指導該詞語的正確讀音。
三、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一)回答問題:文章中“我”的啟蒙老師是誰?你從哪兒能讀出來?
1、出示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a、輕聲讀。
b、指名讀。讀了這段話,你有何疑問?學生質疑。
2、出示幻燈,總結學生提出的問題:
a、母親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民歌民謠,是怎樣使我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的?
b、母親是怎樣用她的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的?
(二)今天我們就來解決第一個疑問。再讀課文,找出課文中母親給我們唱的民歌民謠。
(幻燈出示文中的民歌民謠。)
1、五首民歌民謠有何不同?理解“歌謠”、“童謠”兩個詞語的區別。
2、大聲地讀一讀這五首民歌民謠,把你最喜歡的一首讀給大家聽一聽。并說說你喜歡的原因。(學生自由地談談對歌謠的理解和自己讀后的想象)
3、通過歌謠的理解來理解最后一小節中“含蓄、明快、風趣、流暢”等詞語的意思。
4、多么美、多么有趣的民謠啊,正是母親唱的這些優美生動的歌謠為“我”開啟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帶來濃濃的詩情,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板書)再有感情地齊讀課文中的最后一句話,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感激之情。
(三)拓展:這么美的歌謠你喜歡嗎?老師也很喜歡,我也找來了兩首歌謠,拿出來和大家分享。(幻燈出示)讀一讀。說說你喜歡嗎。
5、布置作業:收集家鄉的民歌民謠,或者自己寫童謠。
四、結束語:母親為什么能唱那么多的民歌民謠,她又是怎樣用她的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的,同學們回家繼續仔細讀課文,這將是我們第二節課討論的內容。
板書設計:
唱歌謠
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唱童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