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處處埋忠骨》教案(精選10篇)
《青山處處埋忠骨》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感知毛主席的偉人胸懷和常人情懷。
教學重難點:
感知毛主席的偉人胸懷和常人情懷。
課前準備:課件、導學案
教學過程
一、導入明標
1、導語、揭題。
2、出示學習目標。
二、自學質疑
1、自由讀課文,理解字詞,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完成導學案初讀感知第2題。)(8分鐘)
2、默讀課文,畫出你深受感動的句子,并在旁邊批注自己的感受。(5分鐘)
三、小組交流、展示點撥
交流讀后感受,指導感知毛主席內心的情感波瀾。
四、訓練拓展
主席被淚水打濕的枕巾、難眠的夜晚、艱難的抉擇,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這個夜晚他究竟是怎樣度過的,發揮你的想象,動手寫寫。
五、小結反思
六、板書設計:
青山處處埋忠骨
何須馬革裹尸還
聞噩耗——悲痛
常人情懷
做抉擇——艱難
偉人胸懷
寫批示——忍痛
《青山處處埋忠骨》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一代偉人作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心胸和無私的襟懷。
4、進一步了解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了解一代偉人作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心胸和無私的襟懷。
教學時間:
1課時
課前準備:
1、了解中國近代史。
2、相應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二、導入課文。
1、出示毛澤東少年時所作的詩:
孩兒立志出鄉關,
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zhǐ)地,
人生無處不青山。
自由讀。
2、你讀明白,毛澤東當時有怎么樣的志向?
提名說——學成名,
從后兩句你讀懂了什么?
——任何地方都可以埋自己的尸骨,這是何等的豪情呀。
(這首詩是少年毛澤東走出鄉關、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書,表明了他胸懷天下、志在四方的遠大抱負)
理解了這首詩,再讀,我相信你一定會更加豪情萬丈!
3、毛澤東很善于用詩詞表情自己的寬闊的胸襟和內心豐富的情感。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也是如此,學習了前面兩篇課文,我們領略了毛澤東作為詩人和領袖的風采。不過,領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偉人的內心,去感受作為普通人的毛澤東的情感世界。
《青山處處埋忠骨》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了解一代偉人毛澤東作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它物產積極革命家曠達的心胸和無私的襟懷。
4、進一步了解描寫人物的方法。
【課前準備】
查找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說說你對的了解。
2、由有關情況引入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新詞,了解課文大概內容
1、自由默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
2、檢查認讀生字、新詞情況。
3、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三、細讀課文
1、細讀課文,思考從文章的字里行間你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感受大致分兩個方面:個人情感‘悲痛’等;思想品質方面‘胸懷寬廣,無私’等。
3、重點把握以下語句:
⑴毛澤東整整一天沒說一句話,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著煙。桌子上的飯菜已經熱了幾次,還是原封不動地放在那里。
⑵“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拿著緊鎖的眉頭,情不自禁的喃喃著。
⑶主席仰起頭望著天花板,強忍著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無限的眷戀。
⑷秘書將電報紀錄稿交主席簽字的一瞬間,主席下意識的躊躇了一會兒,那神情分明在說,岸英難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見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轉向窗外,右手指指寫字臺,示意秘書將電文稿放在上面。
⑸電文稿下是被淚水打濕的枕巾。
體會要點:岸英從小就顛沛流離,在父親身邊并沒有多少時間,慈父深愛他的兒子,老來喪子,使他悲痛欲絕——常人的情懷。
⑹岸英奔赴朝鮮時,他因為工作繁忙,未能見上一面,誰知竟成了永別!“兒子活著不能相見,就讓我見見遺體吧!”主席想。然而這種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說道:“我的兒子死了,我當然悲痛,可是,戰爭嘛,總是要死人的。朝鮮戰場上我們有多少優秀的兒女獻出了生命,他們的父母難道就不悲痛嗎?他們就不想再見一見兒子的遺容嗎?岸英是我的兒子,也是朝鮮人民的兒子,就尊重朝鮮人民的意愿吧。”
四、小結,深化感悟
1、小結:
毛主席把一生獻給了新中國,奉獻給了中國的老苦大眾。此前,他的五位親人為了中國的革命已經相繼獻出了生命。此時,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又失去了他摯愛的長子,這是多么的悲痛啊,但他卻毅然地把自己的兒子的尸骨留在了遠在千里之外的異國他鄉,他的愛似山般厚重,他的胸懷似海般廣闊。
2、感情朗讀“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再一次體會毛主席那凡人情感中的偉人風范。
【教學反思】
這是一片略讀課文,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自讀課文,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從課文中你感悟到了什么?為什么有此感悟?你是從哪些詞句當中感悟到的?為了使自讀課文和談論交流更有實效,課前我要求學生查閱與本文相關的資料,開展課外閱讀。最后相機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因為有感情的朗讀,是指導學生感受毛澤東情感世界的重要方法。許多感受,有的學生不一定能說出來,但可能通過讀能表達出來,在讀中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毛澤東的情感,在讀中升華學生自己的認識。
縱觀整堂課,我覺得學生的感悟還是比較到位的,可學生的朗讀還欠加強指導。讓學生在朗朗的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去感受情思美感,所以組織好朗讀教學也是培養審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教學中學生集體感情朗讀的時間欠充分,應給足時間讓學生在感情朗讀中去自由地感受作品。其次,通過細節描寫來突出毛澤東鮮明的性格特點,展示他凡人的情懷和不同凡人的胸懷,這是本文在表現手法上的基本特點。文章當中有很多的動作、語言、神態和心理描寫,可在體會情感中沒有涉及到描寫人物的方法,我覺得在體會情感和了解寫作方法有一個自然的融合就更好了,這也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地方。
《青山處處埋忠骨》教案 篇4
從課文中我們體會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懷。那么,如何體現人物的情感世界上的變化,怎樣表現人物性格描寫,在本文中我們可略見一斑。如:
1、通過對毛澤東動作、語言、神態的細致刻畫來反映毛澤東的內心世界:
如語言描寫: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著兒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動作描寫:“用食指按著緊鎖的眉頭”、“整整一天沒說一句話,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著煙”、“桌子上的飯菜已經熱了幾遍,還是原封不動地放在那里”。還如神態描寫:“主席仰起頭望著天花板,強忍著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無限的眷戀。”
2、通過心理描寫來突出性格特點:
“那一次次的分離,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邊來了嗎!這次怎么會……”“兒子活著不能相見,就讓我見見遺體吧!”
在進行人物刻畫時,我們總是要求學生不要忽略細節描寫,其實就是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內心世界的外在表露,課下不妨讓學生進行一下小練筆,寫一些人物作文。
《青山處處埋忠骨》教案 篇5
a級基礎訓練:課內鞏固與強化(時間30分鐘,滿分50分)
一、看拼音,寫詞語(6分)
nǐ dàng
( ) xūn jiàn
( ) xùn zhí
( ) bēn fù
( )chóu chú
( ) àn rán
( )
近義詞:
悲痛──( ) 眷戀──( ) 安慰──( ) 意愿──( )
反義詞:
尊重──( ) 躊躇──( ) 危險──( ) 繁忙──( )
三、詞語巧搭配(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10分)
簡樸的( ) 人民的( ) 心中的( ) 無限的( )
兒子的( ) 打濕的( ) 黯然的( ) 醒目的( )
緊鎖的( ) 奔赴( )
四、用恰當的關聯詞語把下面的句子連起來(16分)
1、岸英是我的兒子。
岸英是朝鮮人民的兒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兒子死了,我很悲痛。
戰爭總是要死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體會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的意思(10分)
1、慌亂中未能勸告他,致使被敵人的汽油彈擊中。( )
2、岸英是主席的兒子,請求破格將遺體運回國。( )
3、主席仰起頭望著天花板,強忍著心中的悲痛。( )
4、電文稿下是被淚水打濕的枕巾。( )
b級智能訓練:課外復習與拓展(30分鐘內完成,滿分50分)
六、選擇關聯詞語正確的一項( )( 14分)
a、當然 可是 總是 是 也是
b、自然 然而 還是 是 又是
c、必然 可是 總是 是 還是
“我的兒子死了,我( )很悲痛,( ),戰爭嘛,( ) 要死人的。朝鮮戰場上我們有多少優秀兒女獻出了生命,他們的父母難道就不悲痛嗎?他們就不想再見一見兒子的遺容嗎?岸英( )我的兒子,( )朝鮮人民的兒子,就尊重朝鮮人民的意愿吧。”
七、根據課文內容回答問題(22分)
1、課文中的電文敘述岸英犧牲的經過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收到這封電報起,毛澤東的心里十分地悲痛。刻畫人物外在神態的句子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刻畫人物內心情感變化的語句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閱讀并回答問題(14分)
秘書將電報記錄稿交主席簽字的一瞬間,主席下意識地躊躇了一會兒,那神情分明在說,岸英難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見了?示意秘書將電報稿放在上面。
1、這段文字描寫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態變化過程。
2、句中“一瞬間”的意思是___________。“下意識”的思想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簽字的一瞬間”—“下意識地躊躇了一會兒”,表達了主席對岸英的__
__和_____。句中的兩個設問句,“岸英難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
的不能相見了?”生動地刻畫出人物_________的變化,分別表現
出: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3、“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一句的含義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席最終在電報文稿上
寫這句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這一行醒目的大字是在___________的情況
下寫的,表達了毛主席______________的崇高品格。
《青山處處埋忠骨》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 認識8個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了解一代偉人作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心胸和無私的襟懷。
4、 進一步了解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了解一代偉人作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心胸和無私的襟懷。
教學時間:1課時。
課前準備:
1、了解中國近代史。
2、相應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二、導入課文。
1.出示*少年時所作的詩: ▲幻燈二
孩兒立志出鄉關,
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zhǐ)地,
人生無處不青山。
自由讀。
2、你讀明白,*當時有怎么樣的志向?
提名說——學成名,
從后兩句你讀懂了什么?
——任何地方都可以埋自己的尸骨,這是何等的豪情呀。
(這首詩是少年*走出鄉關、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書,表明了他胸懷天下、志在四方的遠大抱負。)
理解了這首詩,再讀,我相信你一定會更加豪情萬丈!
3、*很善于用詩詞表情自己的寬闊的胸襟和內心豐富的情感。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也是如此,學習了前面兩篇課文,我們領略了*作為詩人和領袖的風采。不過,領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偉人的內心,去感受作為普通人的*的情感世界。
《青山處處埋忠骨》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理解“勛鑒、殉職、躊躇”的意思。
2、自學課文內容,了解偉人毛澤東喪子后的常人感情,感受他偉人的胸懷與美德。
3、繼續學習抓住人物語言、動作、心理細節體會人物品質;學習用細節描寫人物的常用方法。
【教學重點】
體會毛澤東喪子后的心情和常人難有的胸懷與美德;用描寫人物的常用方法練習寫人。
【教學過程】
教案
學案
一、學習提綱
1、自學生字,用聯系上下文及查閱工具書的方法理解詞語:
勛鑒──
殉職──
躊躇──
2、讀通讀順課文,按事情發展先后順序把課文分成三段,寫出各段段意:
第一段( ):
第二段( ):
第三段( ):
3、默讀課文,勾畫偉人毛澤東喪子后的語言、動作、神態的重點句子,思考批注,毛澤東雖是偉人,但也有常人的( )心情。
4、默讀課文,勾畫偉人毛澤東喪子后與常人不一般的語言、動作、神態、思考批準,在對待兒子遺體是否歸國作出的非常人的抉擇可以看出,毛澤東是一個( )的偉人。
5、本文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二、練習提綱
1、積累文中人物細節描寫的重點句子、段落。
2、練習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特點寫寫《一位令人___的人》。
一、自學生字、新詞,理清作者寫作思路
1、理解詞語要交給方法,揭示規律。
2、抓段與段的聯系分段,概括段意:
(1~4)噩耗傳來,萬分悲痛
(5~8)兩份電報,艱難抉擇
(9~10)強忍悲痛,寫下批示
二、細讀探究,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的細節描寫,體會偉人毛澤東常人的情感及寬闊無私的胸懷。
1、毛澤東喪子后常人的悲痛:
不說、不吃、吸煙、皺眉、回憶、想見遺體、不信、打濕枕巾。
(失子之痛。)
2、毛澤東喪子后超人的胸懷:
⑴ 彭老總請求運回遺體
⑵ 金日成主席請求葬在朝鮮
⑶ 超人抉擇──安葬在朝鮮
⑷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寬廣無私。)
三、探討寫法特點
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情的細節刻畫人物特點。
四、轉換遷
《青山處處埋忠骨》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一代偉人毛澤東作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無產階級革命家曠達的心胸和無私的襟懷。
二、教學重點。
反復朗讀細節描寫的句子,體會偉人毛澤東作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
三、教學過程
課前交流
(一)激qing導入。
1、導入
今天,老師講和同學們一起學習《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起走進為人毛澤東的內心世界,感受他作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
2、師板書課題。
3、生齊讀課題。
4、文章指誰的忠骨呢?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合作學習。
⑴同桌合作朗讀課文(可以齊讀、輪讀、分角色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語句讀通順。同伴認真傾聽,及時糾正同桌讀錯的地方。
⑵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2、小組展示匯報。
⑴師抽讀生字。
a、學生開火車讀,全班跟讀。
讀字詞:擬定、殉職、奔赴、躊躇、黯然、勛鑒。
讀詩句: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b、理解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⑵檢查課文朗讀。
⑶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a、學生回答。
b、師板書:愛子殉職傳噩耗,主席 躊躇滿懷痛抉擇
c、理解殉職 躊躇
(三)品讀課文
過渡:語言有溫度,字詞知情感,毛主席的一個動作,一個神態,一次對話,一次心理活動都會流露出他情感世界。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勾出反映毛主席情感世界的語句,反復朗讀后,把自己的感受標注在旁邊。
1、學生自學。
2、小組交流
⑴有感情的朗讀你勾的部分,再說說自己的感受。
⑵組員從朗讀、感悟上進行評議,并可以圍繞句子發表或補充自己的見解。
3、全班交流
對課文的理解有多深,你朗讀的感情就有多深,請同學們先有感情的朗讀句子,讀出你的感受,再說說你的感受。你可以一個人起來朗讀,還可以邀請同伴一起朗讀。
圍繞以下句子進行指導,教師相機板書:
(1)從收到這封電報起,毛澤東整整一天沒說一句話,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著煙。桌子上的飯菜已經熱了幾次,還是原封不動地放在那里。
老師同意你的看法,這就是凡人毛澤東的悲傷。哪些詞語讓你讀出了主席的悲傷。
從重點的字詞中體會人物的情感,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體會方法,同學們今后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去感知人物的內心。
(2)“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著緊鎖的眉頭,情不自禁地喃喃著。
a讀:生朗讀。
讀完這個句子你的感受是什么?(毛主席非常悲痛)
你從哪些詞語感覺到了主席的悲傷。(喃喃 緊鎖的眉頭)
喃喃是什么意思?(連續不斷的小聲說話)
那你能把主席的喃喃朗讀出來嗎?
我只聽到你讀了兩遍,但喃喃是連續不斷的小聲說話。怎樣讀才叫喃喃,你能再讀一遍嗎?
板書:主席鎖眉語喃喃
(3)主席仰起頭望著天花板,強忍著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無限的眷戀。岸英赴朝時,他因為工作繁忙,未能見上最后一面,誰知竟成了永別!“主席想,然而這種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說道:“我的兒子死了,我當然很悲痛,可是戰爭嘛,總是要死人的。朝鮮戰場上我們有多少優秀兒女獻出了生命,他們的父母難道就不悲痛嗎?他們就不想再見一見兒子的遺容嗎?岸英是我的兒子,也是朝鮮人民的兒子,就尊重朝鮮人民的意愿吧!”
a、這一部分的心理活動描寫特別精彩,老師請一位同學朗讀毛主席的心理活動。全班讀旁白部分。
齊讀:主席仰起頭望著天花板,……誰知竟成了永別!
一生讀:兒子活著不能相見,就讓我見見遺體吧!”
齊讀:主席想,然而這種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說道
一生讀:……
b、老師與學生合作讀
師再讀:作為一位六十多歲的父親,主席聽到愛子殉職的消息,飽受著剜心地疼痛,作為我國的最高領導人,他完全有特權將愛子的遺體運回國安葬,他卻與百姓們將心比心,他打消了將兒子運回國的想法,像是自我安慰地說——
生讀:……
師:一位偉人,一個國家的主席把自己當作了人民中普通的一員,他真是一位——(能談談你的感想嗎?)
(4)秘書將電報記錄稿交到主席簽字的一瞬間,主席下意識地躊躇了一會兒,那神情分明在說,岸英難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見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轉向窗外,右手指指寫字臺,示意秘書將點文稿放在上面。
(4)第二天早上,秘書來到毛主席的臥室。毛主席已經出去了,放在枕頭上的電文稿寫著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電文稿下是被淚水打濕的枕巾。
你從哪里讀出了主席一宿沒有睡覺,哭了一夜呢?
看來文字引發了你的思考。我們讀文章就要邊讀邊想象,不但要讀出文字表面的意思,還要讀出文字背后隱含的意思。
板書:一夜長淚未成眠
(五)拓展
過渡:毛主席把一生奉獻給了新中國,奉獻給了中國的勞苦大眾.此前,他的五位親人為了中國的革命事業已經相繼獻出了生命.此時,這位老人又失去了他摯愛的長子,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他不說一句話、不吃一口飯,他黯然神傷,他淚水漣漣。但他卻毅然決然地把兒子的尸骨留在了遠在千里之外的異國他鄉,他的愛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懷如海似山!
1、 同學們,讓我們再來看看板書已然成為了一首詩,請四人小組合作在板書的最后補上兩句句話,贊揚主席對兒子的愛和博大的胸懷嗎?
2、學生匯報
過渡:請問你們組怎么補充的,請將整首詩連起來讀一讀吧!
板書設計:
岸英殉職傳噩耗,
主席鎖眉語喃喃。
躊躇滿懷痛抉擇,
一夜長淚未成眠。
(學生補充)
《青山處處埋忠骨》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了解一代偉人毛澤東作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它物產積極革命家曠達的心胸和無私的襟懷。
4、進一步了解描寫人物的方法。
【課前準備】
查找有關抗美援朝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說說你對“抗美援朝”的了解。
2、由抗美援朝的有關情況引入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新詞,了解課文大概內容
1、自由默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
2、檢查認讀生字、新詞情況。
3、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三、細讀課文
1、細讀課文,思考從文章的字里行間你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感受大致分兩個方面:個人情感‘悲痛’等;思想品質方面‘胸懷寬廣,無私’等。
3、重點把握以下語句:
⑴ 毛澤東整整一天沒說一句話,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著煙。桌子上的飯菜已經熱了幾次,還是原封不動地放在那里。
⑵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拿著緊鎖的眉頭,情不自禁的喃喃著。
⑶ 主席仰起頭望著天花板,強忍著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無限的眷戀。
⑷ 秘書將電報紀錄稿交主席簽字的一瞬間,主席下意識的躊躇了一會兒,那神情分明在說,岸英難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見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轉向窗外,右手指指寫字臺,示意秘書將電文稿放在上面。
⑸ 電文稿下是被淚水打濕的枕巾:
體會要點:岸英從小就顛沛流離,在父親身邊并沒有多少時間,慈父深愛他的兒子,老來喪子,使他悲痛欲絕──常人的情懷。
⑹ 岸英奔赴朝鮮時,他因為工作繁忙,未能見上一面,誰知竟成了永別!“兒子活著不能相見,就讓我見見遺體吧!”主席想。然而這種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說道:“我的兒子死了,我當然悲痛,可是,戰爭嘛,總是要死人的。朝鮮戰場上我們有多少優秀的兒女獻出了生命,他們的父母難道就不悲痛嗎?他們就不想再見一見兒子的遺容嗎?岸英是我的兒子,也是朝鮮人民的兒子,就尊重朝鮮人民的意愿吧。”
⑺ 毛主席已經出去了,放在枕頭上的電文稿寫著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體會要點:作為一國的領袖、,毛主席把犧牲的兒子埋在國內是無可厚非的。但他強忍著悲痛,一切從大局出發,理智地處理了自己的感情。“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充分體現了毛主席那寬廣的胸懷。──-偉人的風范。
四、小結,深化感悟
1、小結:
毛主席把一生獻給了新中國,奉獻給了中國的老苦大眾。此前,他的五位親人為了中國的革命已經相繼獻出了生命。此時,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又失去了他摯愛的長子,這是多么的悲痛啊,但他卻毅然地把自己的兒子的尸骨留在了遠在千里之外的異國他鄉,他的愛似山般厚重,他的胸懷似海般廣闊。
2、感情朗讀“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再一次體會毛主席那凡人情感中的偉人風范。
【教學反思】
這是一片略讀課文,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自讀課文,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從課文中你感悟到了什么?為什么有此感悟?你是從哪些詞句當中感悟到的?為了使自讀課文和談論交流更有實效,課前我要求學生查閱與本文相關的資料,開展課外閱讀。最后相機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因為有感情的朗讀,是指導學生感受毛澤東情感世界的重要方法。許多感受,有的學生不一定能說出來,但可能通過讀能表達出來,在讀中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毛澤東的情感,在讀中升華學生自己的認識。
縱觀整堂課,我覺得學生的感悟還是比較到位的,可學生的朗讀還欠加強指導。讓學生在朗朗的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去感受情思美感,所以組織好朗讀教學也是培養審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教學中學生集體感情朗讀的時間欠充分,應給足時間讓學生在感情朗讀中去自由地感受作品。其次,通過細節描寫來突出毛澤東鮮明的性格特點,展示他凡人的情懷和不同凡人的胸懷,這是本文在表現手法上的基本特點。文章當中有很多的動作、語言、神態和心理描寫,可在體會情感中沒有涉及到描寫人物的方法,我覺得在體會情感和了解寫作方法有一個自然的融合就更好了,這也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地方。
《青山處處埋忠骨》教案 篇10
【多音字組詞】
禁:jīn(情不自禁)
jìn(禁止)
【近義詞】
破格──破例 慰問──問候
【反義詞】
危險──安全 悲痛──快樂
【詞】
眷戀 永別 平平安安 情不自禁 自我安慰
躊躇 黯然 狂轟濫炸 光榮殉職 原封不動
【句】
主席仰起頭望著天花板,強忍著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無限地眷戀。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原封不動:比喻像原樣一樣,一點兒也沒有改變。
破格:打破既定規格的約束。
眷戀:(對自己喜歡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戀。
意愿:愿望、心愿。
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說道:“我的兒子死了,我當然很悲痛,可是,戰爭嘛,總是要死人的。朝鮮戰場上有我們多少優秀兒女獻出了生命,他們的父母難道就不悲痛嗎?他們就不想再見一見兒子的遺容嗎?岸英是我的兒子,也是朝鮮人民的兒子,就尊重朝鮮人民的意愿吧。”
人生最大的悲痛莫過于親人的生死離別,莫過于白發人送黑發人,毛主席強忍住老年散子的悲痛,作出了常人難以理解的決定。他是“很想再見兒子最后一面”,但又想到了“更多犧牲了的志愿軍戰士”。于是堅持把岸英葬在朝鮮,這是多么寬廣的胸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