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北師大版第九冊(精選14篇)
《浪淘沙》——北師大版第九冊 篇1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桑”和多音字“朝”“遂”
2、理解詩行的意思,想象詩中的畫面,體會詩人的情感,領會詩文的意境。
能力目標:
1、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試著背誦古詩。
2、在對比閱讀中,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情感目標:聯系自己以前積累的水的詞語或詩行,從“上善若水”主題中,感受水的美好。
教學重點:在對比閱讀中,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理解詩行的意思,想象詩中的畫面,體會詩人的情感,領會詩文的意境。
教學難點:聯系自己以前積累的水的詞語或詩行,充分感受水的美好。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播放動畫
(讓學生直觀感受水,對水喜愛。)
(一)調動積累,引入課題
1、啟發談話,引出主題“上善若水”。
師:是啊,水無處不在,它給咱們生活帶來了哪些好處呢?
生:……
師:從大家爭先恐后的發言中,我們深深的感受到,水是萬物之源、生命之本。這不僅使老師想起“上善若水”這行話,這是我國著名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過的。(板書)你們知道“善”是什么意思嗎?
生:善良、……
師:“善”本身有善良的意思,但在這里是好的意思。告訴我們水是非常好的事物。
2、復習有關描寫水的詞語。(從整體上,讓學生對水有一個直觀的認識。聯系到已有積累的知識,復習舊知識,調動學生學習熱情。)
師:同學們還積累了哪些關于水的詞語呢?
生:……
師:看來孩子們是愛水的,積累了這么多的好詞。
3、引出課題(整體把握教學內容,讓學生整體感知學習內容的同時,自然引入新課。)
師:古人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自然喜好看萬千水。今天,我們追隨著古人的足跡一起去看一看水,到哪里去呢?讓我們去白居易的詩(齊讀課題)《浪淘沙》中看看吧!
(二)豐富積累,感悟古詩。
1、自讀詩文,讀準字音,讀通詩文。
師:學古詩,我們知道是(出示ppt,讀)。
好,現在開始。
生自己學習。
師:老師看你學的挺認真的,沖著你這股認真勁,請你來讀讀古詩。
指名一生讀古詩。
師:他讀準字音了嗎?
指名一生評價。
師:善于傾聽是非常好的學習習慣。這個“朝”是個多音字,在這里你為什么不讀“ ”呢?
生答。
師:你把大致的意思講對了,但更準確的說,這里“朝”是指早晨的太陽,也就是朝霞。來,我們再讀讀這行詩。
生讀第二行。
師:讀準了字音,咱們一起來讀讀整首詩。
齊讀古詩。
2、互讀詩文,自己解詩明意。
師: 誰來說說詩行的意思。
他說的時候,請其他同學仔細聽,和自己理解的是不是一樣?
生試著自己說說整首詩意思。
師:他的意思講清楚了嗎?說說你的見解(其他學生補充理解詩意)
【平沙指什么?(平地)。對,這是指哪兒的平地?(水中的)說的真好,準確地說,這里指的是海中的平地。】——板書
師:“暮去朝來淘不住”的意思是海水每天從朝霞升起到暮色降臨,不停的推擁著大地,沖滌著大地。就讓東海變成了桑田。現在,我們了解了詩的意思,帶著理解,再來讀讀整首詩。
齊讀古詩。
3、細讀詩文,聯想畫面。
師:白居易筆下的水是什么樣子的呢?讀
生讀第一行詩
師:讀到此時,你眼前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ppt)
你從詩中那個詞體會出來的呢?
帶著你的體會讀一讀。
評價語:你把讀了重音,讓我們感受到了大海磅礴的氣勢。
你讀中有停頓,讀出了詩歌的節奏感,讓詩歌變得很有韻味。
一望無際的“茫茫”大海,是何等的震撼,再讀。
我感覺浪花小了一點,白色的浪花一朵接著一朵翻滾著、澎湃著,再讀。
你用朗讀讓我們感受到了海中的平地也是那么遼闊,望不到盡頭。
(多齊讀、男生讀、女生讀)
總結:感謝孩子們,大家激qing四溢的誦讀,仿佛讓我們也置身于白浪滾滾、波瀾壯闊的大海之中。
師:(ppt)讓我們走進大海,聽,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
師:你感受到了大海的洶涌澎湃,通過讀,讓我們也體會到好嗎?
師:(ppt)看,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大海的磅礴氣勢讓我們震撼,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它的壯觀之美。讀
同學們,你心中一定有獨特的感受呢?用一個詞批注在詩行旁邊吧!(請兩生板書批注)
【請兩個學生上臺批注,師巡視,下面學生批注完后臨場說】
把你剛才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帶到詩行中去讀一讀吧,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味。
齊讀第一行詩
4、品讀詩文,入境悟情。
師:面對大海,我們的感受不盡相同,而這時,詩人又想到了什么呢?讀
生讀第二行詩。
師:“東海變桑田”是一個神話,你們知道嗎?相傳有個神仙叫麻姑,她自稱自己三次看見東海變為桑田。你們認為這可能嗎?可不可能,我們用事實說話
(ppt)a 3000萬年前,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如今,卻變成了海拔 米的喜馬拉雅山。
b 我們再來看看,海洋可以變成陸地,往日的陸地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誰來介紹?(生看ppt說: )
我們回到詩中,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是什么?(東海變桑田)是什么使東海變成了桑田?(海浪)對,還會有什么呢?讀讀詩句。
生齊讀后兩行
究竟是什么讓東海變成了桑田?(時間)體會的真好,從哪兒體會出來的呢?(暮去朝來)讀
時間還能使什么發生改變?(萬事萬物)從哪個字體會出來的(變)面對茫茫大海,讓我們隨著時間的足跡,通過讀去體會萬事萬物的變化吧。
齊讀古詩
師:我們讀詩,看到了大海的壯美,也體會到了詩人想告訴我們的道理。讓我們看著畫面,吟誦這首詩,把它留在心中。
學生試背古詩。
總結:有些同學已經能背誦這首詩了,我相信她已經把水的壯美留在了心中。
(三)內化積累,遷移運用
1、欣賞詩文,感受水美。
a感悟《浪淘沙》
師:日升日落、花開花謝,斗轉星移,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隨著暮去朝來、春夏秋冬、時間的推移都正在發生變化。上面寫道的水是( )的,同樣是《浪淘沙》,詩人劉禹錫筆下的水,又是什么樣了呢?(ppt)
生讀詩
師:你體會到了什么?從哪個詞體會出來的。(小伙子,吼出氣勢來,讀讀)
師:怎樣的海浪在吼?(很高的浪)從哪兒體會出來的(頭高數丈)幾十丈高的巨浪翻滾著、洶涌著,發出的聲音簡直可謂是(震耳欲聾)說的真好,這是何等的壯觀之美啊,吼出氣勢來。
帶著你們的這種體會,讀一讀。
b感悟《飲湖上初晴后雨》
師:前面我們感受到的是大海的壯闊之美,我們再來看看下面這首詩,又是什么地方的水?又帶給我們什么樣的美?(ppt)
(多讓學生說說,自己體會出“柔美”)
生自讀
師: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大家體會的很好,作為獎勵,老師請大家欣賞兩段音樂。(播放曲子)
如果請你為《浪淘沙》和《飲湖上初晴后雨》這兩首詩配樂的話,你會怎么選?理由是什么?
生選擇,闡述理由。
師:讓我們和著曲子,邀詩人一道,通過讀,在詩行中去領略水的美吧!
生配樂誦讀。
2、內化表達,直白水美。
師:水是變化的,是可愛的,所以我愛水。(ppt)
我愛水光瀲滟的水,正如
我愛直流飛濺的水,宛如
我愛清澈見底的水,好似
我愛水平如鏡的水,正如
我愛洶涌澎湃的水,就像
孩子們,你們也愛水嗎?用咱們積累的詩行也來贊美一下水吧!
生練說。
總結:方案一:水,有時使我們感受到柔美,女生讀----(生讀古詩)
有時使我們感受到壯美,男生讀-----(生讀古詩)
方案二:水,有時使我們感受到柔美,請個女生讀,女齊讀
有時使我們感受到壯美,哪個男生來讀讀,男生讀
古往今來,贊美水的古詩還有很多很多,我們可以細細品味。我們走過春夏秋冬,經歷江河湖海,看到的水總是美的。所以,老子用“上善若水”告訴我們,水世界上美好的事物。讓我們懷著對水美好的感覺,再來讀一讀。
《浪淘沙》——北師大版第九冊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1 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能借助注釋,結合圖畫、展開想象,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黃河磅礴的氣勢和豐富的想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在多形式的誦讀中,感受古詩的韻律美,意境美。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挖掘積累:
小朋友們誰會背誦古詩?由朗朗背書聲,營造學詩氛圍,自然過渡,板書課題。
2、觀察描繪:
出示放大的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圖中都畫了些什么?你能把觀察的內容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嗎?在此基礎上引入學詩。看看古代詩人是如何描繪的?
二、初讀(借助拼音,自讀詩句,達到正確流利,培養識讀能力。)
1、出示詩句,讓會讀的學生領讀,教師相機指導。
2、抓住生字和難點音,強調讀準。
3、自由練讀,把句子讀通,讀熟。
三、細讀
1、引導學生自讀質疑,讀懂了什么還有哪兒沒讀懂?
2、根據學生的質疑師生互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答案。教師應在充分引導學生觀察,討論的基礎上,
古詩誦讀
浪淘沙
氣勢磅礴 直沖云霄
《浪淘沙》——北師大版第九冊 篇3
《浪淘沙》是一首借黃河雄偉壯麗的景象,抒發詩人豪邁氣概和奮發有為精神的詩篇。詩人以生動形象的筆調、高度的藝術想象、極大的熱情描繪了黃河的雄偉形象。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教學時,我先讓指名讀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這首詩主要寫什么。接著,讓學生自讀古詩,理解詩意。然后,讓學生再讀古詩,討論交流作者是怎樣展開想象描繪黃河的。學生通過一系列的讀與思,討論與交流,從中感受到黃河的雄奇、浩瀚、動蕩、偉大,感受到一種偉大的生命力,一種偉大的精神力量。最后,我組織學生進行背誦積累。通過自由背誦,小組賽背,齊背等形式,對古詩進行背誦積累。
學完這首古詩,我還布置一項課外作業,請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搜集有關描寫黃河的詩歌,從而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浪淘沙》——北師大版第九冊 篇4
教學內容:《涼州詞》《浪淘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結合資料弄清詩句的意思。
2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多誦讀,體味詩的意蘊,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總結學習古詩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詩歌的意境,體會詩人抒發的情感。
教學重點
讓學生自己查資料,并結合資料去理解詩的意思,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總結學習古詩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詩中守邊將士怨情,理解詩人寫這首詩的目的。
教、學具準備
幻燈片,錄音機
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歷代詩人留下了許多描寫黃河的詩句,誰能背一首給大家聽一聽?(1―2生背)今天我們再學一首描寫黃河的詩:《涼州詞》(板書題目)
2、題目是什么意思呢?
“涼州詞”是涼州歌的唱詞,不是詩題,是盛唐時流行的
一種曲調名。開元年間,隴右節度使郭知運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譜,進獻給唐玄宗。玄宗交給教坊翻成中國曲譜,并配新的歌詞演唱,以這些曲譜產生的地名為曲調名。后來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
3、這首詩是誰寫的呢?(板書:王之渙)出示圖片。你了解他的生平嗎?誰能簡單的為我們介紹一下這位詩人。(對,他是一位著名的唐代詩人,王之渙。)那他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的這首詩呢?(看來,同學們通過查閱資料了解了詩人當時的社會背景。板書:知背景)
唐玄宗荒淫縱樂,不務邊防,不關心遠戍征人的疾苦。詩人在進入涼州,聽到哀怨的笛聲后,寫下了這首詩,表達對遠戍士卒的同情。
二、初讀,讀通順
1、配樂范讀。
2、大家喜歡這首詩嗎?大聲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3、檢查。
4、齊讀(可以讀慢點,要讀正確)
三、再讀,明詩意。
1、看來同學們已經把詩讀通了,那怎樣才能把它讀懂呢?你們有沒有好的辦法?(熟讀法、結合注釋法、查資料、結合上下文、邊讀邊悟、結合插圖等方法。)
小結:看來過去的學習大家已經積累了許多好辦法,今天我們就來運用這些方法來學習這首詩。把你讀明白的和小組同學交流,不明白的標記出來,在小組里討論解決。最后請同學們對詩句意思的理解歸納起來,等會兒我們全班交流。
2、交流:(1)交流了哪些讀懂的地方?
(2)有沒有沒有解決的問題?
(3)誰能把全詩的意思說一說?
過渡:看來,同學們運用自己的方法把詩意弄明白了。(板書:明詩意)
3、你們認為詩中哪個詞語最能表示戍邊士兵的感情?(板書:怨楊柳)
四、細讀,悟詩情。
過渡:從哪里能體會到戍邊士兵的這種不得還鄉的怨情呢?請同學們讀讀詩,細細的品味一下。
1、學生自由體會。
2、集體交流。
a、戍邊士兵長期駐守在怎樣的環境里?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來,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是從白云中流出來的一般。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這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為后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環境。指導朗讀。
b、從哪里能體會到戍邊士兵的這種不得還鄉的怨情呢?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現在當戍邊士卒聽到羌笛吹奏著悲涼的《折楊柳》曲調時,就難免會觸動離愁別恨。說“何須怨”,并不是沒有怨,也不是勸戍卒不要怨,而是說怨也沒用。指導朗讀。)
3過渡:通過同學們剛才的體會,詩人的感情躍然紙上,怎樣把你體會的情感讀出來?(自由有感情朗讀)
4、指名讀。
小結:看來同學們真的領悟到詩人的強烈的情感了。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廣闊胸懷。
小結:看來同學們真的領悟到詩人的強烈的情感了。(板書:悟詩情)
五、古詩拓展
1、老師這里有一首王翰的《涼州詞》,同學們想學一學嗎?
2、出示王翰的《涼州詞》。
3、用課上總結的學習方法來學習。
4、交流學習體會。
六、總結
請同學們課下再積累一些王之渙的名作,相信你會有更多的理解和收獲。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背誦《涼州詞》。
2、板題《浪淘沙》。
3、復習上節課總結的學習方法。
二、用課上總結的學習方法來自主學習。
1、 交流詩人劉禹錫的資料。
2、交流:(1)交流了哪些讀懂的地方?
(2)有沒有沒有解決的問題?
(3)誰能把全詩的意思說一說?
(萬里黃河彎彎曲曲挾帶著泥沙,波濤滾滾如巨風掀簸來自天涯。現在可以沿著黃河直上銀河去,我們一起去尋訪牛郎織女的家。)
2、 請同學們讀讀詩,細細的品味一下詩人要表達的感情。
小結:這首絕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們對淘金生涯的厭惡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邊生活,牛郎織女生活的天河恬靜而優美,黃河邊的淘金者卻整天在風浪泥沙中討生活。直上銀河,同訪牛女,寄托了他們心底對寧靜的田園牧歌生活的憧憬。這種浪漫的理想,以豪邁的口語傾吐出來,有一種樸素無華的美。
三、拓展
課下搜集劉禹錫的其他詩讀一讀。
作業:
1背誦古詩。
2摘抄詩句。
3課下搜集王之渙、劉禹錫的其他詩讀一讀。
《浪淘沙》——北師大版第九冊 篇5
知識廣角
一、給帶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桑田(sāng shāng ) 總相宜(yí yǐ ) 遂令(suì shuì )
瀲滟(liǎn liàn ) 雨亦奇( yì yī ) 空蒙(méng mēng )
二、 多音字組詞語
yǐn( ) hǎo( )
飲 好
yìn( ) hào( )
三、比一比,組詞語。
桑( ) 軾( ) 亦( ) 宜( )
疊( ) 試( ) 戀( ) 誼( )
趣味課堂
三、根據理解寫出下列各詞的近義詞
相宜----( ) 欲把----( )
遂令----( ) 平沙----( )
四、解釋加點字,再說說詩句的意思。
1、平沙浩浩四無邊
平沙:
詩句:
2、水光瀲滟晴方好
瀲滟:
詩句:
五、選擇自己喜歡的詩句默寫下來,比較這兩首寫“水”的詩,在描寫上各有什么特點?
拓展訓練
思維碰碰車
四、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白浪茫茫與海連,平沙浩浩四無邊”反映的壯美博大的畫面。
五、兩首詩都是描寫“水”的,請你認真讀一讀,說說它們在寫法上有什么異同?你更喜歡哪一首呢?試說說自己的理由。
自由空間
六、小小資料員
1、查找一下作者的相關資料和他們的其他作品,進一步了解詩人。
2、你還知道描寫“水”的詩文嗎?找一找,讀一讀,選擇自己喜歡的兩首抄工整地抄寫在下面吧!
《浪淘沙》——北師大版第九冊 篇6
《浪淘沙》是劉禹錫的一首詩,各位老師字教學設計過程中,要注意什么問題呢?
一、教學要求:
1、學習生字:淘、簸、涯。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理解古詩的內容,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把對句子的理解和想象結合起來,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三、教學準備:
1、課前收集有關作者及其作品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課時: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1、上課前,我們一起觀看一段關于黃河的錄像。播放課件:黃河波濤洶涌、奔流不息的畫面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這節課,讓我們一起去感受唐代詩人劉禹錫筆下黃河的風采神韻吧!
3、板書課題:浪淘沙。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交流資料。
1、通過預習,你有什么收獲?
2、誰愿意為大家讀一讀這首詩?個別讀、集體讀同桌對讀
3、檢查自學生字情況。
三、精讀古詩,理解詩句。
1、學習第1、2句。
(1)出示詩句“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2)指名讀、全班齊讀詩句。
(3)分小組學習、交流。
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是你不懂的?
(4)學習匯報。教師隨機答疑。(板書:浪淘風簸)
(5)咱們可以用什么詞概括黃河給你留下的印象?(板書:氣勢雄偉)
(6)同學們,下面就讓我們通過朗讀把黃河的這種雄偉壯麗、氣勢磅礴的力量美表現出來吧!自由朗讀、指名讀、分組讀。
2、學習第3、4句。(出示3、4句詩)
(1)全班齊讀。
(2)詩人想直上銀河去做什么呢?(板書:直上銀河)
(3)讓我們隨著詩人的腳步,沿著黃河順流之上,到那天上的銀河之畔,探訪牛郎和織女。男、女生讀詩句。(板書:想象寫實)
3、指導朗讀。
4、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意思?
5、嘗試背誦。(指名背。全班背。)
四、拓展延伸,保護黃河。
1、詩人向我們展示雄偉壯麗、氣勢磅礴的黃河。黃河歷經千年,如今怎樣呢?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黃河被污染的素材。
2、你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樣?
3、請同學們開動腦筋,發揮我們的聰明才智,為保護我們的母親河獻計獻策。
板書:
23 浪淘沙
浪淘風簸 直上銀河
(寫實) (想象)
氣勢雄偉
《浪淘沙》——北師大版第九冊 篇7
白居易的《浪淘沙》是《水》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里選了兩首詩,還有一首詩是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所以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按照詩歌教學的常用方法,設計了四個環節:讀節奏-讀意思-讀情景-讀背。想在通過朗讀的基礎上,能明白詩的意思,進而配合插圖想象詩的情景,然后簡單賞析。考慮到我們的孩子起點比較低,手里也沒有多的教輔資料,不可能對白居易以及他的作品有多地了解,好在白居易的詩通俗易懂,語言比較質樸。所以之前只是安排他們對詩進行了朗讀。想經過老師的引導,通過學習這樣的詩,在方法上再進行指導。然后用這種方法能自學第二首詩。
本以為是一個很完美的設計,沒想到卻出乎我的意料。因為一開始意境的創設不到位,我的引導又出現了錯誤、孩子們因為有許多老師聽課而怯場畏畏縮縮,所以在第二個環節――讀意思時就出了以外,接著便在第二個和第三個中糾纏不清。整堂課下來讓我感覺是一個人死拖著三十七個前行,很累,很累,更不要說體現詩歌的優美了。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沒有一個好的開始,又哪來好的結果呢?在評課時劉校長也點出了一個問題――詩歌教學中意境的創設。最后姚校長也進行了同樣的點評。
我想,詩人寫詩,往往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要想現在的孩子知道幾千年前詩人寫詩的目的,能與詩人產生共鳴,除了進行必要的朗讀而外,老師的引導至關重要。就如《浪淘沙》,“暮去朝來淘不住,遂令東海變桑田”,我們班的孩子在進行理解的時候,他就只能理解表面的意思,什么“茫茫東海變成了干涸的桑田”、什么“東海變成了桑田,水沒有了,要節約用水”等等,始終不能上升到高度進行思考,更不要說讓他們想到“滄海桑田”的道理了。而當時我也沒有進行很好的及時的引導,而是讓他們想怎樣理解就怎樣理解,所以就出現了越來越大的偏離,太“個性化”反而還不好了。可見,老師的引導確實非常重要。
當然除了老師的引導外,對作者的把握、情景的體會也不能忽視。或許對于小學的孩子,我們不能給他們太多的東西,但是,我們老師心中應該要清楚詩人的生平以及寫作這首詩時的背景和詩人要表達的思想。總之,老師先要讀透這首詩,先要與詩人產生共鳴,才能感染孩子去與詩人心靈溝通,體會詩句的美,與詩人產生共鳴。俗話說:“要給人一瓢水,自己就要有一缸水”。
我覺得姚校說的一句話非常好,想把詩歌教學好,老師自己必須應該有淵博的學識和濃厚的文化底蘊。我在東小的網站里,也看到了一篇關于馬興蘭老師詩歌教學取得佳績的報道,評課的專家也給予了馬老師和這堂課高度的評價,說她是一位教學功底,文學功底深厚的老師,上出的一堂富有詩歌美,文學美的課。
同時對孩子口標的鍛煉還是要加強。尤其像詩歌這種需要大量賞析的課文。就像有幾個老師說的那樣,或許那些孩子心里清楚,但就是不知該怎樣表達,或者即使表達了也是詞不達意。
所以我就在想,我們老師應該用一種怎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學詩歌呢?總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希望經過這一次的討論,我們能在詩歌教學方面琢磨出一條路來。
《浪淘沙》——北師大版第九冊 篇8
第六單元的《古詩二首》圍繞“水”的主題,選編了白居易的《浪淘沙》和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兩首古詩。對這兩首古詩我們班的孩子已經非常熟悉了,大多數孩子已經能背誦了。那么,對這種孩子已經非常熟悉的古詩該如何教學呢?這個《古詩二首》與第一單元的《古詩二首》在教學的側重點上應該有什么區別呢?教學之前,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經過一番思考,我想既然孩子對詩非常熟悉,就不能再按部就班地去教了,我想應該把重點放在對詩歌的賞析上來。
上課伊始,我先讓學生齊背了一遍兩首古詩,然后又以開火車的形式讓全班學生每人背誦一句,接著又讓幾個孩子說了一下詩的大意。孩子們也基本說出來了。此時我稍作了一下點撥:“有的同學覺得說詩句的意思比較難,其實并不難。在一句詩中,比較難理解的往往是那幾個字,把這幾個字理解了,詩句的意思也就比較準確了。”于是,我重點強調了以下幾個字的意思:《浪淘沙》中的“平沙、淘、遂令”;《飲湖上初晴后雨》中的“瀲滟、空濛、西子”。這樣學生對詩意的理解就比較準確了,然后我又讓兩名同學連貫地說了一下詩意。
上面的環節進行的非常順暢,基本沒有什么問題,于是我便切入了這節課的重點。我問學生:這兩首詩都和什么有關?(水)兩首寫“水”的詩,你更喜歡哪一首?為什么?
不知道是因為問題太大,還是什么原因,學生竟然顯得有些木然。于是我說那我們就先來好好地讀一讀這兩首首詩吧。學生自由讀完后,我又讓男生齊讀了《浪淘沙》,讓女生齊讀了《飲湖上初晴后雨》。這時學生似乎有些感受了:有的同學說喜歡《浪淘沙》,因為這首詩寫得特別有氣勢;有的同學說喜歡《飲湖上初晴后雨》,因為這首詩寫得特別美,讓我們覺得西湖美得誰也比不上;有的說喜歡《浪淘沙》,因為這首詩對仗很工整;這時有人反駁,《飲湖上初晴后雨》對仗也很工整……
沒想到,本來我是讓孩子們自由談的,結果卻成了男、女生之間的pk。這時一個男生實在找不出《浪淘沙》的優點了,干脆說,我喜歡《浪淘沙》,因為他寫的的很簡單,讓我們一讀就懂。我接過這個學生的話:“白居易的詩最大的特點就是淺顯易懂,但卻并不簡單,你真的讀懂這首詩了嗎?”
“懂了。”
“你覺得這首詩是寫什么的?”
“寫景呀!”
“如果僅僅是寫景,這首詩也就不會成為千古名篇!大家再讀一讀這首詩,看看他還在寫什么?”
學生一下子來了勁,再次認真地讀起詩來。
過了一會,一個學生舉手發言了(是個女生),她說:“這首詩是不是在寫大自然的力量很大?”
“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從最后一句‘暮去朝來淘不住,遂令東海變桑田。’”
“大自然的力量怎么個大法?”
“它都能讓東海變成田地,就說明力量很大。”
“可是東海真的就變成田地了嗎?你看到了嗎?”
“沒有。”
“大家看到了嗎?”
“沒有!”學生齊答。
“老師也沒有!只是在神話中仙人麻姑說她自己三次看到了東海變成桑田。不過,雖然沒有人看到東海變成桑田,但大浪日復一日的沖刷著沙灘,卻讓我們相信滄海變桑田是有可能的。”
“這句話是說世間萬事萬物變化無常的。”這時一個學生突然冒出了一句。當然,我不會相信他真的理解了,應該是看了參考書的解釋。于是我反問道:“既然沒有人看到滄海變成桑田,怎么能說這句話是在說世間萬事萬物變化的快呢?”
學生一時語塞,本來是男女生之間的pk,變成了我和學生之間的pk。他們聯合起來向我開炮了:
“雖然沒有人看到滄海變成桑田,但這完全是有可能的呀!”
“雖然有可能,但也是很不容易的,應該是說明變化的慢吧!?”
“我們說的是世間的萬事萬物,是其他事,而不是滄海變桑田這件事了。”
“那其他的事情和滄海變桑田有什么關系啊?”
學生又啞火了。我知道不能再爭論下去了,如果再爭論下去就成了鉆牛角尖了,該收場了。我說:“同學們,其實你們說的很對,這句話就是在告訴我們世間的事情變化很快,但詩人說的非常含蓄,他說,就連浩瀚的東海都有可能變成桑田,又何況其它的萬事萬物呢?”這時我舉了我們班一個學生的例子,我說:“因為對自己的要求有些松懈,就連閆明瑞(我們班一個本身學習非常優秀的孩子,本次期中考試卻退步到了20多名)的學習都退步了,何況其它人呢!”
學生聽了會心一笑。我又補充了一句,這首詩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的話就是:“一切皆有可能!”
學生哄堂大笑,且鼓起掌來。
“這首詩之所以能成為千古名作,就在于它表面看通篇都在寫景,其實卻蘊含了一個非常深刻的道理,這種寫法就叫做‘借景抒情’。”
這時我又問:“現在你們覺得那首詩寫得好?”大部分同學都說是《浪淘沙》了。當然還有一部分同學,特別是女生,依然認為《飲湖上初晴后雨》寫得好。我就追問道:“誰能說說《飲湖上初晴后雨》哪一點最妙?”
“我覺得詩中的比喻句寫得很好。”一個學生怯怯的說。
“哪一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剛才回答的學生站起來說。
“這個比喻的確非常好,可是好在哪里呢?”
“它把西湖比作了西子。”
“詩人為什么要這么比喻呢?”
“因為西湖和西子都有一個‘西’字。”一個學生說。
“僅僅是因為這個‘西’字嗎?”
“因為西施很美,西湖也很美?”另外一個學生說。
“那詩人為什么不把西湖比作一個帥哥呢?”
學生哈哈大笑,笑聲中有學生說:“因為帥哥沒有美女美!”
“帥哥怎么沒有美女美呢?美女有美女的陰柔之美,帥哥有帥哥的陽剛之美。不能這么講的!”我反駁道。
“大家再仔細的想一想,詩人為什么要把西湖比作西施?”面對我的進一步追問,學生默然了。
“同學們,因為女人總是愛哭,所以我們就經常說女人是什么做的?”
“水做的!”不太自信的聲音。
“女人總是和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把西湖比作西子,就表現了西湖的陰柔之美。再加上西子的老家諸暨與西湖同屬浙江,也就是春秋時期的越國。因此用西施比喻西湖是再恰當不過了。”我進一步補充道。
“還有,如果我們把這個比喻句放到全詩中去看的話,你會發現更為絕妙之處。誰能看出來?”我進一步啟發學生。
“詩的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
“抒發了什么樣的情感呢?”
“贊美之情。”
“沒錯,但妙的不是抒情,而是抒情的方式。”
“詩人說西施不管化濃妝還是淡妝都很合適,意思也就是說西湖不管是晴天還是雨天都很美。”
“對了!這首詩前兩句直接寫景,而后兩句通過一個巧妙而又貼切的比喻寫出了西湖的神韻。西湖與西子的美都是在其神,,所以對西湖來說,,晴也好,,雨也罷,;對西子來說,,濃妝也好,,淡妝也好,,都無改其美, 而只能增添其色。這的確是詩人的一個神來之筆。也正是因為有了這個比喻,西湖后來也常常被人稱作‘西子湖’。”
接下來,我再次又回到了剛才的問題:“那么,現在誰再來說說,你覺得兩首詩哪一首更妙?”
“都妙!”
“是啊!西湖是晴也好,雨也罷,淡妝濃抹總相宜;兩首詩一個寓理巧妙,一個抒情絕妙,實在難分高下!”
最后,我讓學生又齊誦了一遍兩首詩,在學生的誦讀聲中結束了這節課。
這節課讓我感覺比較成功的地方是,在我的啟發引領下,應該說學生對詩的理解比較深刻,也基本體會到了兩首膾炙人口的詩篇的語言魅力及詩人高超的寫作技巧。但讓我困惑的是,這種稍稍有點深度的分析解析方式對于有些學困生卻如同天書。那么,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這樣的課堂處理方式是否恰當?在一個課堂上,如何有效地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
《浪淘沙》——北師大版第九冊 篇9
教學目標
1、通過自學,大體理解詩意;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并能默寫。
3、使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體會作者對雄偉自然的贊美之情。
4、感受詩句的優美,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知詩人,解詩題。
1、直接揭題:浪淘沙
2、理解詩題,學生結合課前預習自由說說。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創自劉禹錫、白居易,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后又用為詞牌名。
(2)浪淘:波浪淘洗。
3、了解詩人。
學生交流有關劉禹錫的資料,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背背積累的劉禹錫的詩,并適時提示學生注意作者與當地的關系,了解當時的創作背景。
劉禹錫,唐代詩人,字夢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稱劉柳,因參加永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邁,決不向惡勢力低頭。他的詩也寫得很有豪氣,白居易因而稱他“詩豪”。他的七律和七絕都有許多名篇,而用民歌體裁來寫七絕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點,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
二、讀通讀順。
浪淘沙 劉禹錫
三、抓字眼,明詩意。
1、初讀,理解詞義。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創自劉禹錫、白居易,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后又用為詞牌名。
九曲:自古相傳黃河有九道彎。形容彎彎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牽牛織女:銀河系的兩個星座名。自古相傳,織女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間,和牛郎結為夫婦。后西王母召回織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罰他們隔河相望,只準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會一次。
2、再讀,理解詩意。
想一想,為什么這么讀?查字典,聯系上下文解決。
(1)——理解第一、二句。(事物的形狀、狀態。)借助簡筆畫理解。
(2)——理解第三、四句。
(景物的雄偉壯觀,作者的夸張方法。)引導學生聯想進行理解。
(3)——學生連起來說說詩意。萬里黃河彎彎曲曲挾帶著泥沙,波濤滾滾如巨風掀簸來自天涯。現在可以沿著黃河直上銀河去,我們一起去尋訪牛郎織女的家。借用圖片理解。
3、品讀,深化理解。
名句賞析——“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這首絕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們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邊生活,牛郎織女生活的天河恬靜而優美,黃河邊的淘金者卻整天在風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銀河,同去牛郎織家,寄托了他們心底對寧靜的田園牧歌生活的憧憬。這種浪漫的理想,以豪邁的口語傾吐出來,是一種樸實無華直白的美
(1)讀讀詩句,想想意思,是否有新的疑問產生?
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2)引導學生釋疑,在此過程中體會詩人內心的豁達與豪邁。
三、想意境,熟讀成誦。
四、品用詞,練語感。
(一)品評“上”字
1、詩的每個字都要經過仔細推敲,你知道詩中哪個字作者反復推敲才決定用它的嗎?
2、猜猜他曾用過哪些字?(到、過、去、……)
把這些字填進去讀讀,與“上”字比一比,“上”字好在什么地方?
小結:是啊!一個“上”字,引發了我們學生多少聯想
(二)嘗試推敲。
現在,老師讓你們也來當一回小詩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該用哪個字合適?并說說為什么。
1、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客船。(來、去、到、見、……)
2、風乍起,吹一池春水。(動、皺、翻、起)
五、自主小結,自主作業。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呢?(引導學生從多方面進行總結)
2、你認為這堂課應做什么作業。(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特長進行鞏固或延伸,如配樂詩朗誦,畫畫情境圖,改寫散文或現代小詩等等)
這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寫的描寫黃河的一首詩,這首詩借助夸張和想家描寫了黃河雄偉的拭氣勢,以豪邁的筆觸展現了黃河的壯觀景象。
這節古詩教學,我改變了以往“解詩題,知作者,曉詩意,悟詩情”的教學思路。上課尹始,我先給學生播放了有關黃河的錄像片,讓學生感受黃河的雄偉氣勢,為學習古詩打下基礎。在接下來的古詩教學中,我采用了“以讀促悟”的教學方法。首先是初讀古詩,讓學生把古詩讀流利,通順。接著是就熟讀,開展“挑戰對手”活動,引導讀出韻律,讀出感情。然后是分角色讀,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我設計了這一樣的問題“如果男女生分角色讀,那么角色應該怎樣分配呢?”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結果幾乎一致:“男生讀前兩句,因為前兩句描寫的了黃河氣勢磅礴,雄偉壯觀;女生讀后兩句,因為后兩句是美麗的神話傳說。”通過學生對角色的分配,可知學生已經整體的把握了古詩。我又追問男生“這段黃河有什么特點呢?”又問女生“這是一個什么傳說?”這兩個問題的提出,就促使學生細節處把握了古詩。本節課的最后一個環節,就是背誦古詩。
本節課的教學時間分配:初讀和熟讀大約運用了25分鐘,而分析古詩(分角色讀)和背誦只用了15分鐘。從教學的有效性上分析,這樣的分配時間還是比較合理的。
本節課,我讓學生多讀多誦,從而悟詩境,曉詩意。古詩教學上,我還是第一次這樣的嘗試,在這樣課上學習的學習積極主動,興趣濃厚,品悟到位,可以得出本節課的教學是成功的。
《浪淘沙》——北師大版第九冊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識1 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能借助注釋,結合圖畫、展開想象,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黃河磅礴的氣勢和豐富的想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在多形式的誦讀中,感受古詩的韻律美,意境美。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挖掘積累:
小朋友們誰會背誦古詩?由朗朗背書聲,營造學詩氛圍,自然過渡,板書課題。
2、觀察描繪:
出示放大的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圖中都畫了些什么?你能把觀察的內容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嗎?在此基礎上引入學詩。看看古代詩人是如何描繪的?
二、初讀(借助拼音,自讀詩句,達到正確流利,培養識讀能力。)
1、出示詩句,讓會讀的學生領讀,教師相機指導。
2、抓住生字和難點音,強調讀準。
3、自由練讀,把句子讀通,讀熟。
三、細讀
1、引導學生自讀質疑,讀懂了什么還有哪兒沒讀懂?
2、根據學生的質疑師生互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答案。教師應在充分引導學生觀察,討論的基礎上,
古詩誦讀
浪淘沙
氣勢磅礴 直沖云霄
《浪淘沙》——北師大版第九冊 篇11
教材分析:
本課的兩首古詩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劉禹錫有關黃河的詩歌。《涼州詞》寫的是邊塞的荒涼,《浪淘沙》寫的是黃河的蜿蜒曲折,流程較長。了解詩歌的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是本課的學習重點,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是學習難點。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了解詩歌的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3.體會詩人是怎樣展開豐富的想象的。
關鍵處處理:
利用教學課件,直觀演示,理解作者表達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古詩的韻律,加深理解。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錄音機、磁帶、課文插圖等。
學生:按要求預習課文,查閱作者的有關資料。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涼州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剛剛學習了有關長江的文章,同長江的熱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黃河的凝重、悲涼。從古到今,黃河也是詩人們描寫的對象之一,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兩首有關黃河的詩歌。
二、學習《涼州詞》。
1.簡介作者王之渙。
2.解釋題目。
3.初讀課文。播放錄音,范讀。自由練讀,指名朗讀,分男女生朗讀。
4.理解詩意。
(1)分小組合作學習,根據查閱的有關資料,理解詩意。
(2)全班交流,結合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理解詩意。
5.想意境,悟詩情。
(1)自由讀詩歌,思考: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指生讀詩并交流。結合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體會到:這首詩通過描寫邊塞、玉門關的荒涼,表達了作者的孤獨、悲涼的心情。
6.有感情地齊讀這首詩。邊讀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7.練習背誦。先自由練習背誦,再指名背誦。
三、誦詩會。
學習伙伴還會背別的古詩,你們也一定行!把自己積累的古詩有感情地背給同學們聽。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教學《浪淘沙》
教學過程:
一、背誦《涼州詞》
1、指名背誦。
2、全班集體背誦。
二、學習《浪淘沙》。
1.初讀課文。播放錄音,范讀。自由練讀,指名朗讀,分男女生朗讀。
2.理解詩意。
(1)分小組合作學習,根據查閱的有關資料,理解詩意。
(2)全班交流,結合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理解詩意。
3.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1)再讀詩歌,思考:這首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是怎樣體會到的?
(2)討論交流,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想象詩歌描寫的情景,進一步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5.練習背誦。先自由練習背誦,再指名背誦。
四、體會詩人是怎樣展開豐富的想象的。
1.自讀詩歌,想一想詩人是怎樣展開豐富的想象的?
2.小組討論后,全班交流,結合詩句具體談。
五、填寫"我的視角"。
1.閱讀丁丁、冬冬的視角,自讀課文,填寫"我的視角"。
2.先小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六、配樂朗誦詩歌。
七、課時小結。
作業設計:
1.背誦并體會詩的思想感情。
2.預習下一篇課文。
板書設計:
涼州詞 浪淘沙
孤獨 蜿蜒曲折
荒涼 流程長
同情 激奮
《浪淘沙》——北師大版第九冊 篇12
教學目標
1、通過自學,大體理解詩意;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并能默寫。
3、使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體會作者對雄偉自然的贊美之情。
4、感受詩句的優美,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知詩人,解詩題。
1、直接揭題:浪淘沙
2、理解詩題,學生結合課前預習自由說說。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創自劉禹錫、白居易,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后又用為詞牌名。
(2)浪淘:波浪淘洗。
3、了解詩人。
學生交流有關劉禹錫的資料,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背背積累的劉禹錫的詩,并適時提示學生注意作者與當地的關系,了解當時的創作背景。
劉禹錫(772-842),唐代詩人,字夢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稱劉柳,因參加永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邁,決不向惡勢力低頭。他的詩也寫得很有豪氣,白居易因而稱他“詩豪”。他的七律和七絕都有許多名篇,而用民歌體裁來寫七絕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點,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
二、讀通讀順。
浪淘沙 劉禹錫
三、抓字眼,明詩意。
1、初讀,理解詞義。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創自劉禹錫、白居易,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后又用為詞牌名。
九曲:自古相傳黃河有九道彎。形容彎彎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牽牛織女:銀河系的兩個星座名。自古相傳,織女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間,和牛郎結為夫婦。后西王母召回織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罰他們隔河相望,只準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會一次。
2、再讀,理解詩意。
想一想,為什么這么讀?查字典,聯系上下文解決。
(1)——理解第一、二句。(事物的形狀、狀態。)借助簡筆畫理解。
(2)——理解第三、四句。
(景物的雄偉壯觀,作者的夸張方法。)引導學生聯想進行理解。
(3)——學生連起來說說詩意。萬里黃河彎彎曲曲挾帶著泥沙,波濤滾滾如巨風掀簸來自天涯。現在可以沿著黃河直上銀河去,我們一起去尋訪牛郎織女的家。借用圖片理解。
3、品讀,深化理解。
名句賞析——“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這首絕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們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邊生活,牛郎織女生活的天河恬靜而優美,黃河邊的淘金者卻整天在風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銀河,同去牛郎織家,寄托了他們心底對寧靜的田園牧歌生活的憧憬。這種浪漫的理想,以豪邁的口語傾吐出來,是一種樸實無華直白的美
(1)讀讀詩句,想想意思,是否有新的疑問產生?
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2)引導學生釋疑,在此過程中體會詩人內心的豁達與豪邁。
三、想意境,熟讀成誦。
四、品用詞,練語感。
(一)品評“上”字
1、詩的每個字都要經過仔細推敲,你知道詩中哪個字作者反復推敲才決定用它的嗎?
2、猜猜他曾用過哪些字?(到、過、去、……)
把這些字填進去讀讀,與“上”字比一比,“上”字好在什么地方?
小結:是啊!一個“上”字,引發了我們學生多少聯想
(二)嘗試推敲。
現在,老師讓你們也來當一回小詩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該用哪個字合適?并說說為什么。
1、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客船。(來、去、到、見、……)
2、風乍起,吹一池春水。(動、皺、翻、起)
五、自主小結,自主作業。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呢?(引導學生從多方面進行總結)
2、你認為這堂課應做什么作業。(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特長進行鞏固或延伸,如配樂詩朗誦,畫畫情境圖,改寫散文或現代小詩等等)
3、在下面這幅畫上,抄寫古詩。看看誰的“古詩配畫”最美。
《浪淘沙》——北師大版第九冊 篇13
依學情 定目標——《浪淘沙》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1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3,能借助注釋,結合圖畫,展開想象,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黃河磅礴的氣勢和作者豐富的想象,體會其表達的思想感情.
4,感受詩句的優美,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學重點】
理解古詩意思,想象詩中意境,感受黃河氣勢磅礴,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有感情地誦讀.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豐富奇特的想象和用詞的生動傳神.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
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一首古詩——《浪淘沙》,作者唐代詩人劉禹錫.他創作的《浪淘沙》共九首.今天我們學習其中的一首.
二,讀通讀順.
請大家看著書,自由地朗讀古詩,注意把字音讀準. 多練讀幾遍,還可以同位互讀.(板書:簸bǒ)
誰來讀 請你讀!其他同學注意聽,他是否把字音讀準了.
預設:
師:同學們,他把字音讀準了嗎
評:你第一個站起來朗讀,就能把生字和多音字的字音都讀正確,真了不起!不過,我想問一下,曲是多音字還讀qǔ你為什么讀qū
師:對,你真會學習,根據字義來選擇字音.誰還想讀
師:同學們,他把字音讀準了嗎 哪個字音不正確
師:你想再讀讀嗎
評:這一遍,進步真大,把字音都讀準了,請坐!誰還想讀
評:你把平翹舌"直上"和鼻音"牛\女"都讀得正確.
評:你讀得很認真.字正腔圓,真好!還有誰想讀 來,我們一起讀.
三,讀懂詩意.
1,同學們把字音都讀準了,古詩的意思能讀懂嗎
行,那就借助注釋和插圖試著自己說說詩意.有不懂的字詞,可以和同位交流.
2,同學們,有哪些字詞還不懂嗎
預設一:萬里沙
為什么理解沙多 你想想"萬里"還形容什么 對,"萬里沙"不僅告訴我們水里夾帶著大量泥沙,其實還告訴我們黃河河流漫長.
預設二:浪淘風簸
誰知道 形容浪怎樣 為什么浪大 風大掀起巨浪,浪頭很高,波濤洶涌.
預設三:自天涯
"自"什么意思,誰知道 "自"字典里有許多意思,其中有"自己" 也有" 來自".你選擇哪一個 "自天涯"的意思呢 好像來自遙遠的天邊.
3,這些字義理解了,誰能說出詩意呢 可以說一句也可以說整首詩.
黃河彎彎曲曲挾帶著泥沙,波濤滾滾好像來自天涯.我想沿著黃河巨浪,直上銀河尋訪牛郎織女的家.
四,品讀想象.
(過渡)詩人站在黃河邊,望著滾滾的波濤,他浮想聯翩寫下這千古佳作.(課件師范讀)聽了老師的朗讀,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別急同學們,自己再細細地讀詩,想想你眼前會浮現哪些畫面 你是從哪些字詞中想象到的 在這些字詞下做上記號,等會兒和周圍同學交流一下.
同學們,詩人用短短四行描繪出生動的畫面,你最欣賞其中哪一行詩所描繪的畫面呢
你想象到什么 你是從哪些字詞中想象到的
預設:
九曲黃河萬里沙
九曲 彎—— 蜿蜒曲折 彎曲悠長 像巨龍盤旋
萬里沙沙多 長 ——河流漫長 自西向東綿延萬里 黃河入海流
師:你想象得真豐富呀!我們似乎身臨其境了.我們仿佛來到了黃河邊了!
師:再讀讀這一行,你還想象到什么 這個畫面,有誰想補充嗎
九曲
師:想讀得更好嗎 想象一下,"九曲"黃河蜿蜒曲折,怎么讀
評:好一個"九曲"讀出了黃河曲折悠長的畫面.
萬里沙
師:想象一下,你站在黃河邊,向西望得到頭嗎 向東呢 再遠一點呢 是呀,自西向東綿延萬里,怎么讀
評:真好一個"萬里"你讀出了黃河蜿蜒漫長的畫面了
九曲 萬里沙
師:你想象得真好,把這種想象讀進去,讀到詞的字里行間去.
評:真好!你讀出了黃河曲折悠長的畫面了 還有誰想讀
評:你想象一下,黃河入海流,一眼望不到頭,帶著這種感覺再讀.
師:來,我們一起讀,讀出你自己的想象.
師:想看一看黃河遠景嗎 (課件)解說 這就是九曲黃河,從高空俯瞰,如巨龍蜿蜒盤旋.它是中國第二長河,是世界第五大河流,流經九個省和自治區.
黃河多么源遠流長啊!(范讀)九曲黃河萬里沙,來,齊讀.
過渡:同學們,欣賞了黃河的遠景圖,你還欣賞黃河的哪一幅畫面
浪淘風簸自天涯
要求:簸浪大\浪高——波濤洶涌 驚濤駭浪 巨浪滔天 一瀉千里
(聽)奔騰咆哮 震耳欲聾 排山倒海 (感受)氣勢磅礴,氣吞山河
自天涯長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預設 想象簡單
師: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浪大.
師:能讀出這種畫面嗎
師:你能把浪讀得再大一點嗎
評:這一次,你讀出了黃河的波濤洶涌.
師:有誰對這個畫面還有補充
再讀讀"浪淘風簸"你仿佛還聽到了什么
師:你想象得很生動很形象,能把想象的畫面(情景)讀出來嗎
預設一
評:你的朗讀把巨浪滔天的畫面展現出來了,真棒!
師:誰再來讀一讀,讓我們感到黃河的濤聲震耳欲聾.
預設二
師:你能把浪讀得再大一點嗎
評:這一遍老師從你讀的"浪淘風簸"中似乎看到黃河一浪高過一浪.
師:想象大風掀起萬丈巨浪,如萬馬齊奔浩浩蕩蕩.誰能把這種氣勢讀出來
師:好,讀出了巨浪排山倒海的氣勢 還有誰能讀出黃河奔騰咆哮的氣勢
師:再讀讀這一行"浪淘風簸自天涯"你還想象到什么
師:就像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從天上來又流向天際.
預設一
評:你讀出了黃河巨浪一瀉千里 氣吞山河的雄偉氣魄.
預設二
師:你"浪淘風簸"一詞讀出了黃河波濤洶涌的畫面,你再想象巨浪滾滾一瀉千里好像來自遙遠的天邊,你再讀
師:讀得真不錯!讓我們感到黃河的磅礴氣勢.請女生讀\男生讀\全班齊讀.
同學們,讓我們隨著詩人的腳步一同到黃河邊去親臨其境吧!(課件)解說:這是黃河源頭,發源于青藏高原,經過一段平緩的河流,穿越峽谷 劈開萬刃山 波濤滾滾向東流 驚濤駭浪巨浪滔天如千萬匹駿馬奔騰 多么驚心動魄的氣勢!多么雄偉壯麗的奇觀!來,我們一起讀,九曲——
(過渡):我們欣賞了黃河遠景和咆哮圖,你再讀讀三四行詩句,你還想象到什么畫面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要求:直上——浪大,浪高 牽牛織女家——靜謐美好
師:想象得真豐富,如同黃河遠上白云間jiàn的感覺.能讀出來嗎
評:朗讀得真有感情.你讀出了黃河直上云霄的非凡氣魄.
師:想象一下巨浪滾滾直上銀河,能讀出這種氣勢嗎
評:你讀出了黃河直上云霄的非凡氣魄.
師:詩人想乘著巨浪扶搖直上去尋訪牽牛織女家,誰知道牛郎織女的故事
請你簡單地講述一下(生述)
師:謝謝你為我們講述.同學們,我們不妨也隨詩人的腳步到牽牛織女家去,想象一下你會看到怎樣的畫面 (生述)
師:男耕女織,互敬互愛多么溫馨甜蜜呀! 輕聲地讀,別讓我們打擾他們,誰想讀
師:剛才我們想象到牛郎織女的家是那么寧靜溫馨,想想怎么讀 誰來試試 你能像她這樣讀嗎
評:你柔柔的聲音把我們帶進牛郎織女溫馨甜蜜的家.還有誰想讀
評:"同到牽牛織女家"讀得好,你為什么讀得這么輕柔
評:你的朗讀讓我們仿佛看到牛郎織女美滿幸福的生活畫面!
師:聽你讀"牽牛織女家" 讀得很溫和,很輕柔,我好像也感覺到牽牛織女家是那么安寧美好!
師:來,我們一起讀.
五,賞讀背誦
(過渡)師:詩人劉禹錫用精練的語言,將現實中洶涌的黃河與想象中靜謐的銀河相融,這是多么奇偉的想象.
師:還想讀嗎 請同學們自由練習吟誦全詩,體會古詩的韻味.(練讀)
師:同學們,誰想吟誦 (指名讀)
師:好,試著像古人那樣吟誦古詩,老師給你配上音樂.
評:同學們,他吟誦得怎樣
預設
師:誰能評一評 你覺得哪里可以讀得更好呢
師:說得好.誰還想評或者有好的建議
師:你評得很好,你能給他不足的地方做個示范嗎
評:你讀得抑揚頓挫,頗有古人吟詩的風范,還有誰想讀
評:你讀得蕩氣回腸,令人回味.
師:誰來像古人那樣吟誦古詩,還可以加上動作.
師:古人云:好詩不厭百回讀.誰還想吟誦
師:我們男女生合作讀怎樣 請男生讀一二行,女生讀三四行.
師:我們一起來讀.
六,課外拓展
黃河——偉大的母親河,民族的搖籃,燦爛文化的發源地,古往今來多少詩人為它吟誦. 同學們,用剛才的感覺自己試著讀一讀這些描寫黃河的詩句.
1,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唐)王之渙《登鸛雀樓》
2,黃河遠上白云間jiàn,一片孤城萬仞rèn山.(唐)王之渙《涼州詞》
3,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留到海不復回. (唐)李白《 將進酒》
誰來為大家朗讀 我們一起來讀.
七 總結全課
這節課,我們欣賞了唐代詩人劉禹錫創作的《浪淘沙》.古人用他們的雙腳踏遍了祖國山川河流,用飽含深情的語言寫下無數千古不朽的名篇.課余請大家收集有關的古詩讀一讀,去領略中華民族特有的古詩古韻!
板書設計:
浪 淘 沙
qū (唐)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
bǒ
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
同到牽牛織女家.
《浪淘沙》——北師大版第九冊 篇14
教材分析
本單元以“母親河”為主題,《古詩二首》是第三篇課文。其中王之渙的《涼州詞》描寫了戍邊士兵的還鄉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沒有絲毫的頹廢消沉,表現出盛唐詩人的廣闊胸懷。劉禹錫的《浪淘沙》,用浪漫主義手法,以生動形象的筆調,高度的藝術想象,極大的熱情描繪了黃河的雄偉瑰麗。
學生分析
學生已掌握一定的古詩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礎。以黃河為主題的詩,學生已接觸過多首,教學這首詩,一方面在熟讀的基礎上,使學生整體感知古詩的內容,理解一些關鍵詞語的意思,一方面引導學生體會漢語的韻律美。
教學設想
根據課標“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的要求,本課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反復誦讀上,在讀中體會詩的意境,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提升審美情趣。《涼州詞》雖然表現了邊塞將士生活的凄苦,但悲而不失其壯,要引導學生領會這一點。《浪淘沙》要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浪漫主義風格。教師可就兩首詩讓學生提出問題,大家展開討論,交流心得。在教學中,可以畫畫,可以配樂,牽引學生走進一個詩情畫意的境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作者的有關資料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每首古詩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通過反復誦讀詩歌,體味古詩的節奏、韻律和意境,體會詩人是怎樣展開豐富的想象的,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反復誦讀詩歌,理解詩歌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詩歌的意境,體會詩人的豐富想象。.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我們剛剛學習了有關長江的文章,同長江的熱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黃河的凝重、悲涼。黃河奔騰不息,無私地滋潤著兩岸的土地,養育著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從古到今,歌詠黃河的詩歌很多,這節課我們要欣賞到的是王之渙的《涼州詞》。(出示古詩《涼州詞》,課件自主朗誦。)
二、初讀古詩。
師:這首詩的作者大家都很熟悉,他就是王之渙。你還能背誦王之渙的哪些古詩?
師:王之渙留下來的詩很少,《全唐詩》僅存6首,但一曲《登鸛雀樓》,一首《涼州詞》,已足以使王之渙躋身于唐代一流詩人的行列。誰愿意為大家朗讀這首千古絕唱?
三、感悟詩意
(一)整體感知。
師: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中的一座寶庫。一首好詩,就蘊含著一種心情,一個故事,甚至是一段歷史,讓人回味無窮。請同學們自己再讀讀這首詩,你看到了什么樣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二)“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1、播放黃河課件。
2、誰能讀出黃河洶涌咆哮,奔騰萬里的氣勢來?(指多個學生讀)
3、你知道其他描寫黃河的詩嗎?
過渡:放眼望去,黃河奔流著,遠遠地好像與白云相接。詩人將目光移到近處,看到的卻是另一種景象:“一片孤城萬仞山”。(出示圖片)
4、釋“仞”:仞是什么意思?誰來念一下材料中的內容。
5、理解:“孤城”指哪座城?(讓學生知道玉門關的大概位置。課件出示中國地圖〖標明涼州、黃河、玉門關〗,這些地方在我國荒涼的西北地區。)詩人這里為什么不用“座”而用“片”?(孤城的單薄,猶如樹葉一片)
6、回讀詩句:那奔騰的河水似乎從天際云空直瀉而下,氣勢雄偉,意境開闊。在蒼茫遼闊的西北高原上,崇山峻嶺之中只有玉門關孤立其中,顯得十分孤獨而寂寞。請同學們再讀詩句。
(三)“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1、這兩句詩中,哪些字詞你較難理解?
2、怨楊柳,即埋怨。埋怨楊柳什么?(不發芽)
3、為什么沒有必要埋怨楊柳不發芽呢?(“春風不度玉門關”!春風不到,這里就沒有春天,楊柳自然不會發芽。)
4、為什么戰士們如此盼望楊柳發芽,春天的到來呢?(是久處荒涼,盼望充滿生機的春天;二是楊柳發芽了,春天來了,新的一年開始了,回家的希望又增加了。)
5、過渡:回家真的有希望嗎?
出示征戍資料:據《資治通鑒·唐紀》載,玄宗時,改府兵為募兵,兵士戍邊時間從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終于成為久戍之役,“天寶以后,山東戍卒還者十無二、三”。
師:這段話的大致意思懂嗎?可見,戰士們不僅僅只是埋怨楊柳不發芽,他們還埋怨什么呢?
①埋怨朝廷。讀出這種埋怨的情感來――
②譴責和憎恨。
③埋怨朝廷有用嗎?沒用。所以戰士們只能無可奈何地埋怨楊柳,讀――
師:所以戰士們埋怨楊柳是怎樣一種情感?無可奈何!因此,“春風”的另一種意思即是朝廷的恩惠和關心。
6、感悟“楊柳”的另一種含義。
師:這首詩之所以成為千古絕唱,還有它的特別之處,那就是一語雙關。楊柳,在這里又指《折楊柳》曲子。在這荒涼的玉門關外,在這寂寞的寒冬夜里,回憶起與親人朋友的話別,無限愁思猶如大海波濤,洶涌而來。如今,只有把滿腔的愁緒和相思,寄托在凄切的羌笛上,吹奏起令人傷感的《折楊柳》曲子。請同學們再讀后兩句詩。
(四)整體讀古詩。
師:茫茫的戈壁,孤獨的邊塞,凄切的羌笛,無窮的痛苦。面對這樣的生存環境,詩人發出了震憾人心的呼喊――讀――“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五):兩地話親情。
師:羌笛發出的凄切之音,常讓征夫愴然淚下。
1、如果他是已經結婚的戰士,他有什么心里話要對妻子傾訴?如果他家有老母,他將如何對母親說?如果他已經有了孩子,他又會對孩子怎么說?請你任選一種角色,說說戰士的心里話。
2、遠在家鄉的親人也一定在思念著長年在外的戰士。此刻,他的妻子遙望著遠方,會怎樣思念著他?年邁的母親坐在昏黃的油燈下又怎樣惦記著他?他的孩子看到別的孩子牽著父親的手,又有什么話想對爸爸說?請你任選一種或幾種角色,寫下來。
四、結課升華――拓展延伸。
1、連年的戰爭,長年的戍邊,毀掉了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戰爭帶給人們多少苦難啊!讓我們反對戰爭,維護和平,讓天下所有的家庭擁有幸福的生活!
2、談起黃河,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歷來為人們稱頌和贊美。古人描寫黃河的詩詞名句也有很多,請同學們搜集、整理、交流。
第二課時
一、導入。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它源遠流長,一瀉千里。遠遠望去,只見它蜿蜒曲折,奔流于萬山叢中。仿佛由天上流來,又仿佛流向天外。在那片廣袤無垠的大地上,地上奔涌的黃河與天空浮動的白云,使人感到宇宙的宏大與曠闊。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劉禹錫的《浪淘沙》。
二、自主學習。
(一)交流資料。
1、介紹作者:。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河南洛陽市)人,中唐詩人。出仕后,其主張革新,被貶。后復用,至禮部尚書。《全唐詩》編其詩十二卷。其詩高亢激昂、意氣縱橫,語言剛健,筆鋒犀利。晚年與白居易酬唱頗多。所作《楊柳枝詞》、《竹枝詞》、《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轉,語調清新,有濃郁的生活氣息。他的哲理散文也頗有新意。“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至今廣為傳唱。
2、補充介紹。
(1)浪淘沙:唐代一種曲子的名稱。
(2)直上銀河:傳說漢武帝派張騫(qiān)尋找黃河的源頭,經過一個多月,張騫乘筏一直到了天河,見到織女。
(3)牽牛、織女:即牽牛星、織女星。古代神話把這兩顆星宿說成牛郎、織女,他們結成夫妻,因觸怒王母,被分隔在銀河兩岸,每年只許他們在農歷七月初七相會一次。
(二)朗誦詩歌,初步感知詩意。
1、可用齊讀、男女生分讀、自由讀等方式,讓學生對詩歌內容初步掌握。
2、感知詩歌內容。
“九曲黃河萬里沙”,寫黃河彎彎曲曲地流經萬里,夾帶著大量泥沙。“浪淘”,波浪翻卷;“風簸”,風浪滾動。“浪淘風簸自天涯”,寫黃河波濤洶涌,來自天邊。“如今直上銀河去”,是詩人一種浪漫的想象,說黃河一直走到銀河那里去。“同到牽牛織女家”,夸張地說可以到達牛郞和織女的家了。前兩句描寫黃河奔騰萬里的雄渾氣勢;后兩句運用夸張的手法描寫黃河源遠流長,仿佛是從銀河里流下來的。這首詩運用浪漫主義手法,描繪了黃河的雄偉瑰麗。
三、合作探究。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意思,從而深入詩的意境,體會思想感情。
1、請學生說出自己最喜歡的詩句,并說明理由。
2、本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你又是從哪里體會到的呢?
4、這首詩中詩人是怎樣展開想象的?
小結: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想象詩歌描寫的情景,進一步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推薦閱讀。
劉禹錫的《陋室銘》《竹枝詞》《烏衣巷》。
五、拓展訓練。
1、誦詩會:把自己積累的有關黃河的詩句有感情地背給同學們聽。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贊美黃河。
六、作業。
背誦并默寫《古詩二首》。
課后反思:
古詩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瑰寶,如何讓學生充分領略這道獨特而又亮麗的風景,使學生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并積累語言,我覺得古詩的教學還要以讀為手段。不僅是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所學古詩的意思,體會其中的情感,更是要讓學生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韻律美,意境美,激發學生積極誦讀、涵詠、理解古詩的興趣。在古詩誦讀中相機滲透,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另外,由于古詩短小精悍,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間,需要學生去想象,合理地補充情節,補充畫面,豐富詩的內涵,在學習《涼州詞》時,有更多體現。
學習古詩對于六年級學生來說,內容理解方面沒有太大的難度,但是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意識,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教學任務。因此,在教學中我確立了以學定教的主導思想,努力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對古詩內容的理解上,以學生的獨特體驗為主,給學生充分的思考、討論時間,力求使課堂體現一個全體學生積極學、獨立學、創造性地學的過程,使學生的語文素質得到真正的提高。每一個孩子都愿意去做發現者,以滿足自己的表現欲。理解詩意過程中,教師要尊重了解學生的個性心理體驗,不做統一的講解,特別是學習《浪淘沙》時,詩中所闡述的道理讓學生自己體會,教師相機指導,做到讓孩子有自己的收獲。教學中也有一點遺憾,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理解詩意占用的時間偏多,導致朗讀的時間較少,入情入境的效果不夠理想。
總評:
1.重視誦讀。教師創設情景,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方式讀,讀中感悟,讀中悟情。在學生充分誦讀中最終達到心領神會的地步。學生經歷這個熏陶感染的過程,民族文化就會最終融入到學生的血液中,為他們的生命打上鮮明的民族底色。
2.自主合作。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放手讓學生聯系對古詩已有的認知水平,反復誦讀。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展開小組討論,相互交流。教師可以挖掘學生學習古詩的經驗,幫助學生歸納整理學詩的方法,在課堂上創設出一種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和諧互助,充滿人文氣息的合作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和合作精神。
3.課內外相結合。語文教學得法于課內,延伸于課外。如果學生在小學階段這個記憶發展的最佳時期能背誦積累一些古典詩文,對孩子一生的發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本課古詩教學中讓學生搜集一些描寫黃河的詩句,多讀,多記,重視了背誦積累,“腹有詩書氣自華”,“胸藏萬匯憑吞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