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教材簡說(通用12篇)
《松鼠》教材簡說 篇1
打開課文,一只漂亮、乖巧、馴良、可愛的小松鼠向我們走來。它那漂亮的外貌、馴良的習性和乖巧的行為清晰地定格在我們的頭腦中。我們在喜愛小松鼠的同時,不能不嘆服作者精心細致的觀察、生動傳神的描寫及準確精練的說明。
課文第一自然段首先從總體入手,介紹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接著從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勢幾個方面具體來寫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二自然段從松鼠的活動范圍──樹上(不侵犯人類)、活動時間──夜晚(不騷擾人類)等兩個方面著重介紹了其性格特征──馴良。第3、4自然段側重寫了松鼠的行動特征──乖巧。一從它橫渡溪流時的情景來表現它的智慧;二從“有人觸動大樹”時的反應來表現它的警覺;三從儲備食物過冬來表現它的聰明;四從蹦跳的動作來表現它的輕快;五從不高興時發出的恨恨聲來表現它豐富的感情。作者還列舉了松鼠搭窩的經過,從選址、建造、居住及窩口的特點等方面來表現它的聰明、勤快,進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后在第5自然段補充介紹了松鼠的生育情況,何時換毛及喜歡潔凈的特點。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繼續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熱愛自然的感情,增強保護動物、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二是通過與《鯨》進行比較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進一步領會說明文的表達方法。
這篇課文是一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文藝性說明文(又稱科學小品)。它以準確性說明為前提,以形象化描寫為手段,在說明角度、表達方法、語言風格等方面與《鯨》有很大不同。從說明的角度來看,《鯨》側重于介紹鯨的形體特點和生活習性,而本文側重于介紹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動;從表達的方法來看,《鯨》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從語言風格上來看,《鯨》的語言精煉平實,而本文的語言生動傳神,極具文學色彩。
教學本文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在讀中感受松鼠的特點,并通過與《鯨》進行比較閱讀,探究兩篇課文不同的寫法,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松鼠》教材簡說 篇2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出示松鼠的圖片:同學們,你了解松鼠嗎?請把你知道的給大家說一說。
2、今天,我們學習法國著名的博物學家布封所寫的《松鼠》,讓我們看看,他給我們介紹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內容。
(二)檢查預習,初讀課文
1、指名學生讀準下列生字詞:馴(xùn)良
矯(jiǎo)健
蟄(zhé)伏
苔蘚(táixiǎn)
纓(yīng)
2、抽查學生讀課文,思考:
(1)作者寫出了松鼠的哪些突出的特點?
(2)松鼠留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三)圍繞重點,議讀課文
切入點:松鼠是一種怎樣的動物?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介紹小松鼠的?
1、在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交流、討論自學結果,教師參與交流,適當點撥。
學生圍繞提示問題在小組內交流后,在全班進行發言
①松鼠是一種怎樣的動物?學生很容易找出答案。齊讀第一句話,體會它統領全文的作用。
②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介紹小松鼠的?鼓勵多人從不同方面回答,教師加以歸納。
漂亮:從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尾巴,形體等方面表現它的特點。
馴良:從在高處活動、不接近人的住宅、晚上活動、常吃的食物,是從活動的范圍、時間、吃食物方面表現它的特點。
乖巧:從過水、警覺、跑跳、叫聲以及搭窩、窩口設計方面表現它的特點。
最后寫繁殖、換毛等方面是補充說明其習性。
(四)拓展感悟,體會寫法
1、松鼠為什么討人喜歡?你喜歡它哪些方面?選擇你最喜歡的段落或語句讀一讀,說一說為什么喜歡這段話。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表達特點。
2、把你最喜歡的段落或語句進行摘抄、積累。
《松鼠》教材簡說 篇3
折紙準備:
自己喜歡顏色的紙。
折紙步驟:
第一步
找一張正方形的紙張;
第二步
沿著圖中的對角線進行折疊;
第三步
用筆將松鼠的輪廓畫出即可;
第四步
展開之后,用筆畫出松鼠的眼睛。
《松鼠》教材簡說 篇4
一、說教材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法國作家布豐寫的科學小品文《松鼠》安排在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位居單元之首,是教讀課文中的重點篇目,起提綱挈領的作用。(著眼于初中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心理特點,把握教材,運用教材,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
二、說目標
鑒于以上分析,我把這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與技能:通過多媒體教學使學生了解松鼠的特征。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體會文章形象、生動地說明事物的方法
3、態度情感、價值觀:激發對小動物的興趣,培養熱愛動物,保護動物的意識。
三、說重點難點
根據教材本身的特點和單元的教學要求,本課教學重點確定為:學會抓住特點來說明事物的方法。
由于這篇課文用擬人方法說明事物,語言風格生動具體,屬于一篇文藝性說明文,由于學生是第一次接觸說明文,讓學生一下子就分清平實說明與文藝說明的區別有著一定的難度;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文章說明語言的準確、生動,通過討論、比較等方式加深理解,所以我把教學確定為體會用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物。
四、說教法與學法
我記得葉圣陶先生曾說過“課文無非是個例子,重要的是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作為一篇寫作訓練的課文,課文內容一般比較淺顯易懂,學生可以通過自學、小組討論完成教學任務”。所以在教學上,要體現利用課文充當范文,為學生提供寫作仿效的“范本”,以此來打開學生的寫作思路,使他們初步學會寫一般的說明文的思路。
新課程標準提倡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本課的教學方法定為以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為主,教師點撥、啟發為輔。
五、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分為五個部分:新課導入—師生互動—知識拓展—小結課文—作業設計
1、新課導入
我先讓學生說出在自己喜歡的小動物以及它們的外貌、動作、生活習性,然后教師告訴大家今天我們即將認識一種人見人愛的小動物,勾起學生的好奇心,隨后教師說出謎語:(“形狀象耗子,生活象猴子,爬在樹枝上,忙著摘果子。打一動物)
我的這種導入方式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對于小動物的喜愛,同時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這時學生的學習方式就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了。因為這是自己喜歡的事物,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活潑的課堂氛圍。
2、師生互動
通過六個環節來完成這個過程。
①查一查目的是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幫助學生養成提前讀課文的好習慣。
②讀一讀學生自讀課文,初步把握文章內容,達到整體感知的目的。
③想一想學生讀完課文,讓大腦有一個思考感悟的過程,通過提三個問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a.松鼠具有漂亮、馴良、乖巧的特點,試解釋這三個詞是什么意思,分別就松鼠的哪一方面來說的?
(學生思考隨文解釋這三個詞的含義,分別就松鼠的外形、習性、性格來說的)
b.大家想一下這三個特點具體體現在文章的哪些段落呢?
(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在文中找相應的自然段)
c.課文開頭第一段總寫松鼠的三個特點,下面幾段分寫這三個特點,本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
(這個問題已明確了本文的說明順序,結構層次一目了然,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④議一議學生四人一組合作探究交流,談談自己的收獲與理解。
a.你喜歡小松鼠嗎?你喜歡小松鼠的那一點?(學生從多個方面談自己的看法。)
b.本文的語言除了準確以外,還有什么特點?(讓學生在閱讀中體味說明文的語言特點,主要把握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形象性。)
⑤講一講
出示平實說明的資料,進行平實說明與文藝性說明比較分析,讓學生體會到形象性說明可使讀者對松鼠漂亮的外形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樣教學的難點也能得到很好的突破。(在這里,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理解感悟,充分發表意見,教師歸納點撥。)
⑥練一練
在教學重點、難點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突破以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熟悉的兒歌《小白兔》的語言形式,結合課文中松鼠的外形、習性、性格三個方面,為小松鼠編寫兒歌。(這種編兒歌的形式,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編兒歌的過程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進一步熟悉松鼠的特點,同時鍛煉了概括能力也啟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學重難點再次得到了落實。)
3.知識拓展
學習本文后,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及時歸納總結,明白了如何才能更好的介紹動物,為下一步學習寫作有關動物的說明文奠定基礎。
4.小結課文
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細致的觀察是說明事物的基礎,而準確、生動的語言是揭示被說明事物特征的關鍵。
5.作業設計
學以致用,作業就是對課堂知識的鞏固及運用的一個重要手段。本著本課的重點,布置學生回家自行觀察一種小動物,仿照課文《松鼠》的寫法,寫一篇說明文。
《松鼠》教材簡說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作者,積累生字詞。
2.通過反復朗讀,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學習圍繞松鼠的基本特征進行有序說明;體會文章準確生動地說明語言。
3.激發對小動物的興趣,培養熱愛動物,保護動物的意識,以及嚴謹、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1、學會抓住特點來說明事物的方法。
確定依據:作者抓住松鼠漂亮、馴良、乖巧的特點,說明它不但討人喜歡而且很有用,使讀者對小松鼠這種動物獲得清晰的印象。
教學難點:
2、體會用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物。
突破依據: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文章說明語言的準確和生動,結合內容通過討論、比較等方式加深理解。
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在初中教材上第一次學習科學小品文,比較有興趣,但缺少說明文的有關知識,缺少學習這樣的說明文的方法和經驗。教師要注意指導方法,由淺入深逐漸引導。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都熟悉哪些小動物呢?請猜一個謎語,看看你是否見過它?“像鼠不是鼠,尾巴像掃帚。喜歡樹上住,松果當食物。”(打一動物)
[學生:是松鼠。老師及時播放幾張松樹漂亮的生活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你們想不想進一步了解這種可愛的小動物呢?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布豐的《松鼠》去獲取更多關于松鼠的知識吧。
二、朗讀課文,質疑自探
1.走近作者:
布豐(1707—1788),法國博物學家,作家,進化思想的先驅者,他利用40年時間寫成36卷《自然史》。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生物史》、《人類史》等部分,對自然界作了唯物主義的解釋。本課布豐所著的《布豐文選》中《松鼠》一文改寫而成的。
2.朗讀課文,自探下列問題:
①借助工具書批注生字的讀音
②文中的松鼠有什么特點?請用一句話概括。
③課文是在哪些段落從哪些方面分別闡述這些特點的?
(給學生時間讓學生自學,圈畫不出來的同學可以找組長幫忙)
三、學生展示,整體把握。
1、讀準以下生字:
馴(xùn)良矯(jiǎo)健帽纓(yīng)榛(zhēn)子
櫸(jǔ)實蟄(zhé)伏編扎(zā)苔蘚(táixiǎn)
2、學生展示自探問題②問題③,教師結合課件上的幻燈片內容引導學生梳理出課文的結構。
總漂亮馴良乖巧(第1段)
外形與坐姿——漂亮(第2段)
生活習性——馴良(第3段)
分過水與搭窩——乖巧(第4、5段)
補充:用途(第6段)
四、合作交流,精講點撥
1、有感情朗讀課文,看誰讀得好。
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段落,先在小組里朗讀比賽,再推選優秀在班上展示。老師引導學生品味本文準確生動活潑的語言,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也為下一個環節打基礎。
2、合作探究,把握重點。
學生小組合作,完成下面的問題:
1、說明文的語言要求準確,請從課文中舉例說明;
2、《辭海》中松鼠的條目是:松鼠亦稱灰鼠。體長20—28厘米;尾蓬松,長16—24厘米。體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林棲;用樹葉、草苔筑巢,或利用鴉、鵲的廢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實,年產1—4窩,每窩5—10仔。分布于我國東北至西北,以及歐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筆。與本文對比一下,語言風格有什么不同?
3、“松鼠也是一種有用的小動物。它們的肉可以吃,尾巴可以制成畫筆,皮可以制成皮衣。”讀到此處時,讓人感到很別扭,如果我們真心喜歡一個小動物,比如說小狗,我們會在夸獎一番后告訴別人“它的肉可以吃,皮可以制成皮襖”嗎?所以,課文結尾是全文一個極不和諧的音符。對于上述觀點,你們是怎樣看的?
學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后,在班上展示,教師適時點撥,精講重難點。
針對第1個問題,課件上準備兩個典型句子,學生展示時也找出來的話,老師就勢精講;學生找不出來,教師補充出來。
例句:
1、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經常在高處活動
2、“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說松鼠過水的時候,用一塊樹皮當作船,用自己的尾巴當作帆和船”中的“有人說”能刪去嗎?
[精講點撥]對事物作出準確的說明與描寫,選取準確有分寸的語言是一個方面,主要的,是要對事物作出細致入微的觀察,這就需要具備嚴謹求實的精神。
針對第2個問題,教師引導學生體會本文生動活潑的說明語言,并借此了解生動說明與平實說明。
[精講點撥]說明文的語言風格分為平實和生動兩種。平實說明,常常是直截了當地說明對象,不描寫,不夸張,不使用修辭手法;生動說明,常常用較形象的'手法(如擬人、比喻、敘述、描寫等)來說明事物,使被說明的事物具有生動性和形象性,易于引起讀者的興趣。
本文的語言生動、活潑。作者大量運用了擬人化的說明方法,把松鼠人格化,使松鼠可親可愛,作者的喜愛之情也融入其間。
針對第3個問題,老師讓學生各小組發表意見后引導:要保護動物,創造和諧家園。播放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幻燈片渲染情感。
五、檢測反饋,拓展運用
1.發放課堂檢測活頁題(針對基礎知識當堂檢測);
2、文中寫到:松鼠不敢下水。可我們班張艷飛同學讀完這課后告訴我,她親眼看見中央電視臺《動物世界》欄目播放松鼠在水里游泳的片段。艷飛同學做得很對,學習就要有敢于懷疑的精神。如果有幾只哪怕一只松鼠敢游泳,文章中的這個句子就應該改為“大多數松鼠不敢下水”或“松鼠通常是不敢下水的”。課外查查資料,為這個問題尋求科學的答案。還可以對布豐的觀察提出別的質疑或補充,但要找到科學依據,并用準確的語言記錄下來。
這也是我們本課的一項作業題。
六、課堂小結
本文的說明語言準確生動,這得力于細致的觀察和精心的選擇。作者用文學筆調向我們勾勒了松鼠漂亮的外貌,馴良的習性和乖巧的性格,特別是突出了它令人喜愛的特點。
七、作業設計
1、學習了本文后,寫一個說明文片斷:介紹自己熟悉的一個動物,抓住它的一兩個特點,寫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2、調查尋找“拓展運用”題答案。
《松鼠》教材簡說 篇6
教學目標 :
1、抓住關鍵句子,準確把握說明文說明事物的特征;
2、學習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語言;
3、了解松鼠的生活習性,激發關愛、保護野生動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課文中準確的說明,生動形象細致的描寫。
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境
同學們,你看過《人與自然》節目嗎?你喜歡其中介紹的動物們嗎?在這些可愛的精靈中你最喜歡誰呢?用一兩句話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它呢?(用“我喜歡_____的_____”句式)
(溫順的小貓,忠誠的小狗,蹦蹦跳跳的兔子,會唱歌的鸚鵡,憨態可掬的熊貓,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老黃牛)
從剛才同學的發言中,你知道老師看到了什么?老師感受到了同學們的一顆顆博愛之心,正是它構筑了我們這個世界的和諧與美好。
今天老師要跟大家介紹的也是一種小動物,它是誰呢?別著急,它來了(用多媒體播放“松鼠”影片),
看完了影片之后,用簡潔的語言告訴老師,你喜歡這位剛認識的朋友嗎?你最喜歡它什么?用一個詞概括一下。
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關于這位朋友的秘密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法國著名博物學家布豐的一篇文藝性說明文——《松鼠》。我們先認識一下作者:(多媒體:作者簡介)
經過同學們的預習,現在還有生僻的字詞嗎?沒有了,那我們就來一個課前熱身運動——
二、課前熱身(多媒體演示)
你能讀準下列生字嗎?
馴良矯健帽纓榛子
橡栗蟄伏苔蘚櫸實
你能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嗎?
馴良 矯健 蟄伏
三、整體感知(快速瀏覽全文)
1、自由朗讀課文,了解說明對象的特征;
2、勾畫圈點,畫出文中運用擬人手法的句子;
3、生疑發問,深入課文,把你發現的問題隨時圈記下來與周圍同學合作解決;(自由組合,六人一組,在小組內把問題進行集中篩選,每小組提1——2個)
四、 合作探究
1、你能用一句話或幾個詞語概括出松鼠的特征嗎?
明確:松鼠是種漂亮的小動物,它馴良、乖巧、很討人喜歡。
2、分組討論:
A組:(1)你認為本文的結構層次是怎樣的?
(2)你喜歡松鼠嗎?請你結合課文介紹的順序說說松鼠在哪些方面討人喜歡?
B組:你在剛才的閱讀中發現了哪些問題,經過小組討論后,有沒有還未解決的呢?說出來,我們大家一起來解決。(互相質疑,解疑)
A、為什么說松鼠最不像四足獸?
B、為什么說松鼠不是肉食類的動物?
C、第6自然段起什么作用?
4、假如你就是一只最漂亮的松鼠,請你給大家展示一下自己動人的外貌、馴良的性格、乖巧的動作吧!(老師用多媒體展示松鼠漂亮的外形,指導思路:順序、語言)(寫作—交流—點評)
面容 眼睛 身體 四肢 尾巴 體態吃相
清秀 閃閃有光 矯健 輕快 美麗 坐著,用前爪送吃
(剛才同學的發言,不僅注意了語言的準確,而且還運用了擬人的手法,盡量做到了生動,這也正是本文語言的一大特色。)
5、能言善辯
下列有兩段同樣是介紹松鼠的文字,試與原文比較一下有什么不同。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在高處活動,因為怕強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窩里歇涼,晚上出來練跑、玩耍、吃東西,它過水的時候,用一塊樹皮當做船,用自己的尾巴當做帆和舵。它十分警覺,只要有人在樹根上觸動一下,它們就從窩里跑出來。松鼠的窩搭在樹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凈又暖和。它一胎能生三四個。
松鼠亦稱灰鼠,哺乳綱,松鼠科。體長20—28厘米;尾蓬松,長16—24厘米。體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棲,用樹葉、草苔筑巢,或利用鴉、鵲的廢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實,有時食昆蟲和鳥卵。年產1—4窩,每窩產5—10仔。分布于我國東北至西北,以及歐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筆。
五、拓展延伸
1、學習了本文之后,你覺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紹動物呢?(討論)
(A、準確、生動的語言;B、合理清晰的結構;C、鮮明的事物特征;D、恰當選用說明方法。)
2、讀完本文,你愿意成為一只可愛的小松鼠嗎?當你左邊是閃亮的屠刀、右邊是漆黑的槍口、眼前蔓延著樹樁,你還愿意嗎?當“誰知盤中餐,最愛是松鼠”成為一種時尚的時候,你是否還愿意呢?
那你愿意為保護這些像小松鼠一樣可愛的人類的朋友作點什么呢?
我們還是先看一則人民網2004年9月登載的一條發人深思的消息吧!
人民網2004年9月
小學生畫哭泣的貓頭鷹 期待人類停止破壞環境
取名《期待》,希望人類停止破壞環境
本報訊(記者王卡拉)昨天下午,觀看北京猛禽救治中心的猛禽時,一位小學生畫了一幅哭泣的貓頭鷹。為慶祝已經救治了1000只猛禽,北京猛禽救治中心特地將城區青少年科技館生物小組的學生請到了救治中心,給他們上了生動的一課。
活動剛開始時,救治中心的王助理讓24位孩子們畫出自己認為的猛禽。其中一個孩子畫完后說:“我畫的是貓頭鷹,它正在哭,因為世界上最后的一棵樹也被人類砍掉了,它的鳥蛋也破了,我希望人類能停止破壞環境,所以給畫起了個名字叫《期待》。”一個小姑娘說,這幅畫表達了她對地球的關心。
為了喚起人們保護動物的良知和責任,放飛你想象的翅膀,用你喜歡的方式,為保護這些處境日益艱難的人類的朋友獻出自己的愛心吧!(公益廣告、漫畫、表演……)
六、作業 布置
那現在我們就一展身手,用生動的筆觸記下你喜歡的小動物吧!
[1]
《松鼠》教材簡說 篇7
一、說教材:
《小松鼠找花生》是一篇科學童話,借小松鼠找花生這件事間接告訴學生花生在地下結果這一常識。
課文采用科學言語的形式,寓常識于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活潑淺顯,符合兒童特點。
教學目標:
1.自主認識“找、生”等12個生字。
2.根據自己的體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祖國語言的美。
3.了解課文內容,知道花生在地下結果這一特性,產生觀察植物的興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準備
花生實物、電腦多媒體課件
教學重點:
學生能認識要求認的字,并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花生結果的特點。
教學難點:通過學習能夠對觀察事物產生興趣,學會觀察事物。
二、說教法
在教學方法上,因為一年級小同學比較活潑,富于想象力的心理特點,根據教材的特點,我擬定了以下教學法:
一是在活動與生活中創設情景,情趣教學.
教學中運用生動的語言喚起學生的情感。我在接下來兩方面作了努力:
(1)激發學習情趣。
通過愛心喚起學生對課文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容易入情入境。
(2)引導學生超越文本,調動多種感官發揮想象。
在理解“自言自語”詞語時,學生在自己完成一件事情遇到困難,而旁無他人時會說什么,說說看,然后接著點撥,這就是“自言自語”。
二是與學生建立伙伴關系,合作學習
(1)初讀課文,讀通課文。
引導學生相互合作,讀通課文。學生讀通后進行激勵,師生互動調動學生情趣。
(2)表情朗讀,體驗真情。
品讀課文,越是細細品味,越能夠體會其中的情感與內涵。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之后,進行朗讀指導,并鼓勵學生有個性朗讀。
三、說學法:
學習方法是學習活動規律的理性總結。根據課標的要求,這節課主要是引導學生用發現法、合作法、比較法與探究法的學習方式來學習,通過學法的指導學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觀察、思考、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1、利用孩子熱與助人的愛心導課
我會問學生:小松鼠遇到困難你愿意幫助他嗎?接著由孩子們喜歡吃花生引到松鼠也喜歡,就把松鼠想吃花生的熱情與自己的心里結合起來,拉近孩子與小松鼠的距離。通過激發,孩子就能積極、主動地投入自學。
2、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最初接觸課文,學生只要能讀正確,讀通順就可以,讀之前交待一下學生讀書的一點要求,教給孩子讀書方法:
2)個人檢查讀時,抽幾個小朋友分段讀書,并讓聽的同學與朗讀的同學互相提要求與建議,使孩子明確自己在讀或聽時該注意什么。
3)讓學生評價學生。學生之間正確、公正、激勵性的評價與建議可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
(三) 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與想象力
我讓學生觀察“花生開花”圖,引出“格外”、“鮮艷”一詞,引出松鼠與鼴鼠的對話,引出松鼠高興的心情,觀察“小松鼠疑問”圖,引出“奇怪”和“自言自語”,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花生到底到哪兒去了?
(四) 注重課內與生活實際的結合
我還設計了了解還有哪些植物的果實長在地里。這實際上是讓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
4、指導讀書
通過分角色讀課文,把自己變成文中人物,進一步感受課文內容,進行感情讀書。
五、說教學總結:
通過小松鼠的故事,我們知道了花生是在土里結果,老師告訴你們,其實,不同的植物它們都有自己生長的特點,同學們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其中還有很多的奧秘。老師希望你們以后能通過自己親身體驗,了解更多書上沒有學到的,好嗎?
《松鼠》教材簡說 篇8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掌握本課的生字、詞語。
基本技能:抓重點詞語理解課文,積累詞匯。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情感、態度、價值觀:了解松鼠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激發學習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重點難點:了解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按不同方面把課文分為兩部分,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各部分寫具體的。
教學準備:有關松鼠的資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課件出示松鼠圖片
師:同學們你們看這是誰?你們了解他們嗎?(學生匯報資料)
你們還想進一步了解松鼠的什么?讓我們一起帶著這些想了解的問題學習課文《松鼠》。板書課題《松鼠》。
二、初讀課文
1、自己小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課件出示生字,自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三、細讀感悟,體會情感。
1、師:小松鼠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板書:可愛、討人喜歡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松鼠可愛?默讀課文,邊讀邊畫相關的內容。
3、小組交流。
4、小組匯報
(1)第一自然段
在這一自然段中哪些詞語特別引起你的關注?特別能體現小松鼠的可愛?
我們以后也可以用抓重點詞語的方法學習課文,課件出示學習方法。
學生自讀第一自然段畫出重點詞語,同伴交流,全班交流。
理解敏捷、玲瓏、格外、嵌著、總是這些詞語的意思。
朗讀:根據自己理解讀課文。自己試讀,指名讀。
想象自己就是小導游帶領這么多的老師同學參觀松鼠展館,你如何向大家介紹松鼠?你如何讀第一自然段?自己試讀,指名讀。
松鼠美麗嗎?松鼠可愛嗎?你愿意和松樹成為朋友嗎?那你如何夸夸你的好朋友松鼠?你現在如何讀第一自然段?自己試讀,指名讀。
這一自然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是從哪一方面寫出松鼠的可愛?板書:外形
(2)第二自然段
指導學生利用“抓重點詞語”的方法學習第二自然段。
理解嬉戲的意思。
課件出示句子:
有人觸動一下樹干,他們就躲在樹枝底下,或者連蹦帶跳逃到別的樹上去。
只要有人觸動一下樹干,他們就躲在樹枝底下,或者連蹦帶跳逃到別的樹上去。
比較兩個句子哪個效果更好,為什么?指名讀。
這一自然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是從哪一方面寫出松鼠的可愛?板書:活動
(3)第三自然段
課件出示:
(1)先搬來一些小樹枝,交錯著放在一起。
(2)然后把苔蘚壓緊,踏平。
(3)再找一些干苔蘚鋪在上面
(4)最后在窩上加一個蓋。
小組合作排序,指名匯報。
師:你是根據什么排序的?
以后我們作文中也可以運用到這些表示順序的詞語,這樣可以使我們的文章層次更清楚。
學生用手指搭一搭理解“交錯”的意思。
你見過“苔蘚”嗎?了解它嗎?(課件出示苔蘚圖片,補充苔蘚資料)
此時你想對小松鼠說點什么?根據你的理解讀第三自然段。自讀、指名讀。
這一自然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是從哪一方面寫出松鼠的可愛?板書:住的
(4)第四自然段
總結前三自然段的學習方法,小組合作學習第四自然段。
根據自己理解讀第四自然段。
(5)師小結:課文2、3、4自然段是從活動、吃的、住的三方面寫出了小松鼠的可愛,概括地說這是從“生活習性”寫出了小松鼠的可愛。也就是說課文是從外形和生活習性兩方面寫出小松鼠的可愛。
四、拓展延伸
1、播放短片,說說你又了解哪些有關松鼠的知識?
2、課件出示有關松鼠知識的網站,鼓勵學生課下搜集更多知識。
五、作業設置
小組合作辦一份有關松鼠知識的手抄報。
板書設計:
外形
活動可愛
住的生活習性討人喜歡
《松鼠》教材簡說 篇9
《松鼠》這篇課文屬于科學小品文,知識性較強,一不小心,就會把這堂語文課上成生物課。在備課時,我盡可能地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把重點放在本文極富感染力的語言上,引導學生分析欣賞文章生動形象的語言。同時,讓學生在賞析完富有生動性、趣味性的語言后,能夠學以致用,在實際寫作中學會運用這樣的生動說明語言。
怎樣才能既完成教學目標,又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呢?經過反思前期培訓積累的經驗,及近期與同仁們一起觀課、評課、摩課的過程,我對本課的教學有如下幾方面體會。
一、反復研讀文本,制定合理教學目標:
記得上半年培訓時一位老師曾說過:“要用學生的眼光看課堂。“即從學生的角度設計、組織、調整課堂教學,以更有效地達到教學目的。”先自行充分讀懂文本,形成自己的認識之后,適當借鑒相關資料補充疏漏的地方。梳理文本要點,可先羅列出本文所能夠給與學生的。教學的目標是學生的需求。根據教學大綱、學生情況進行要點篩選,最后確立本課教學目標。可從三維目標的角度考慮,但不必拘泥于形式,實際教學中往往是相互滲透的。
為此,我先參考了教學大綱要求:“預備年級第一學期能閱讀一般的說明文,初步學會寫作不少于500字的簡單的說明文,做到能抓住事物的特點,說明有一定的順序,能運用學過的說明方法,語句通順,表達明白。”
然后,我又從教材編排上作了分析:《松鼠》是第五單元(動物世界)中一篇文藝性說明文,抓住了松鼠漂亮、馴服、乖巧的特點,采用擬人的手法介紹了松鼠的外形、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性,準確、生動的語言滲透著作者對說明對象的喜愛。
鑒于此,我把這課的教學目標定為:“1.學習抓住動物主要特征進行說明、并根據其特點來安排說明順序的寫作方法。2.體會科普小品文準確說明與生動描寫巧妙結合的語言風格。3.感悟松鼠可愛之處,樹立關愛、保護動物的意識。”
通過交流與學習,讓學生了解科普小品文準確說明與生動描寫巧妙結合的語言風格,這雖是個難點,但預備年級的孩子仍是稚氣未脫、充滿好奇,活潑可愛的小動物最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且在學習體會的過程中,能產生閱讀與寫作的興趣,同時也能激發起學生內心珍愛生靈的美好情感。因此,本文也是是一篇通過形象描寫來達到生動說明目的的較好范文,適宜預備年級的孩子進行仿寫練習。
因此,備課首先要自己反復研讀文本,再次才是設計教案。正如劉勰所說:“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
二、通過比較閱讀,指導學生品味語言
為體現既定的三個教學目標,起先我設計了兩大環節,一是“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環節:1.朗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2、思考:布豐筆下的松鼠有怎樣的特點?3.提問:松鼠的這些特征是從文中何處找到的?此段在全文中起到怎樣的作用(板書“總——分”)。二是“研讀課文、抓住特征、品味語言”環節: 1、抓特征——“先聽我自我介紹”:要求學生結合圖片,以文有關內容為依據,用第一人稱的口吻來介紹它。內容不一定要全面,可以選擇印象最深的某個特點進行介紹。2、品語言——“讓你更加喜歡我”。出示《辭海》中對松鼠的說明的文字(見附錄)。提問:(1)如果你是小松鼠,你更喜歡哪一種介紹你的語言?為什么?3、悟情感——“請你也來幫助我” 由文章最后一節寫“用途”引出:由于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討人喜歡”的小松鼠也面臨著生存危機,它們需要我們的幫助。)請學生為松鼠保護行動設想一個可行性辦法。并總結:動物是我們的朋友,讓我們共同努力,珍愛動物就是珍愛我們自己。
我的初衷是好的,可在試教時,我仍在課文內容分析上花費了較多時間,這樣留給語言賞析、寫作片斷練習的時間就有些捉襟見肘了,這樣也就導致了我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一個較嚴重的問題:學生活動太少,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有些本來設計了小組交流的環節被迫減掉,例如從文中找出讓人覺得松鼠討人喜歡的句子,先讓學生討論交流一下再回答應該會更全面。還有最后學生寫完片段的,也因時間關系被我當成作業布置了。
如何做到既要體現教學目標,又能節省時間,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正當我思忖時,一起幫我摩課的幾位同仁給了我如下建議:優化教學預設。于是我對以上兩大環節作了如下調整。
我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環節,就先出示《辭海》中說明松鼠的文字,布置學生散讀并思考:1、與課文比較有何不同?2、布豐筆下的松鼠有怎樣的特點?讓學生初步了解科普小品文準確說明與生動描寫的巧妙結合的語言風格。然后在后一個環節中進一步引導學生圍繞問題研讀課文:作者是如何分別介紹松鼠“漂亮、馴良、乖巧”的特征?請圈畫出讓你覺得松鼠很討人喜歡語句。教師適時從學生發言內容上點評、引導。這樣通過進一步分析松鼠特征,既完成了預定目標:引導學生學習如何抓住動物主要特征進行總分說明的方法,品味文中運用比喻、擬人修辭和生動描寫的語言;又省出時間為下一環節作了鋪墊。
事實證明,學生也特別喜歡這篇文章,并沒有學習說明文時的枯燥感。另外,在學習小松鼠的外形描寫的段落時,我還適時插入一些松鼠的圖片,有的攀援在樹杈上,有的翹著毛茸茸的大尾巴,還有的在跟人作交流……它們身上的毛色彩也不一樣,看到這樣逼真的圖片,學生不時發出驚嘆聲。在這樣感性的認識下,再去品讀松鼠外形的描寫,變對文字多了一份親切感,小松鼠活靈活現地出現在學生的腦海里。
三、學以致用,注重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
語文課堂應是讀、說、寫有機結合的和諧課堂。學生對小動物都是很喜愛的,進行這篇文章教學過程中,最讓我感覺滿意的環節是課堂上的模仿寫作。學生都很喜歡小動物,但如果讓他們去寫,卻寫不出動物的神韻。正在學的《松鼠》這篇文章不就是個很好的范文嗎?于是我讓學生回憶自己熟悉的小動物,模仿文章中的段落,寫一種小動物,由于時間關系,只寫一個方面,可以寫熟悉動物的外形,可以寫它的活動,或者寫寫小動物的生活習性等。
開始設計這一環節時,我曾猶豫擔心過:對于平行班的學生,他們是否能當堂完成?因為平時的仿寫、練筆基本上都是在課文完成的。然而,我又想:這何不正是對學生、更是對我自己的一次挑戰?既然本單元的其它幾篇動物主題的文章先已上過了,學生對動物的各方面描寫已不再陌生;況且本節課前面設計的幾個環節都是在為此打基礎:如在“導入新課”環節時,采用創設情境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性趣,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軌道上來.請學生用“我喜歡 (特點)的 “(動物名)的句式介紹動物,從學生介紹身邊熟悉的動物入手,調動其積極性,為引導學生掌握介紹動物的一般方法作鋪墊;在“總結寫法、鞏固訓練”環節時,結合板書,引導學生總結本文寫法,在梳理中促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本文寫法,并以鞏固課堂所學。所以我決定嘗試一下。
我先出示動物圖片,啟發學生選擇自己熟悉、喜愛的動物;再出示一段寫小燕子的范文,指導學生當堂嘗試遷移運用:要求用幾句話描述一種動物,注意突出其特征,且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情趣,(可不必說出動物的名字,讓大家猜猜是誰。)巡視中,我發現原來還是學生很有話說,只一會兒功夫,大約10分鐘不到,一百多字的小段落便陸續出現在作業本上,最后還當堂交流了4篇寫得不錯的,如有寫金魚、熊貓、臘腸狗、小鴨子的。可見,范文的作用是巨大的,寫作的滲透有時候是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當很好的范文出現在學生的面前,老師要抓住恰當的時機,給學生創制一個好的機會,讓靈犀一點就通。
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課文無非是個例子,重要的是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作為一篇寫作訓練的課文,課文內容一般比較淺顯易懂,學生可以通過自學、小組討論完成教學任務。所以在教學上,要體現利用課文充當范文,為學生提供寫作仿效的“摹本”,以此來打開學生的寫作思路,使他們初步學會寫一般的說明文的思路。
這堂挑戰自我的公開課上下來,聽課老師們一致反映:教學流程自然、層次清晰、學生活動較充分。自己的感覺是結合學生實際,自然、緊湊,容量大,時間安排恰到好處。但教學總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只顧想著盡快完成預設好的所有教學內容,卻忽略了引導學生在朗讀中去品味語言的生動性,讀書聲不夠多,學生的主人翁地位未能體現,還停留在問答式的課堂模式中;另外板書設計也有加強。總之,在今后的教學上,我要努力克服這些弊病,爭取做到真正地還課堂于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各教學環節的過渡語言還有可推敲之處。
反思就是為了超越,反思是把經歷變成經驗,我將繼續積極投身新課程改革的浪潮,吸取先進的課改成果,不斷實踐并作出冷靜的思考與總結,使自己逐漸成熟,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
《松鼠》教材簡說 篇10
目標: 抓住關鍵句子,準確把握說明文說明事物的特征;
了解松鼠的生活習性,激發關愛、保護野生動物的興趣;
學會觀察自己熟悉的小動物,用準確而生動的語言進行細致的描寫練習。
重點:通過閱讀感受作品中生動形象細致的描寫,學習準確、生動的語言。
教學難點:了解松鼠的特征及生活習性,激發學生關心、愛護動物的美好感情。(難點)
第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同學們,你看過《人與自然》節目嗎?你喜歡其中介紹的動物們嗎?在這些可愛的精靈中你最喜歡誰呢?用一兩句話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它呢?(用“我喜歡_____的_____”句式)
可以寫出許多如:(溫順的小貓,忠誠的小狗,蹦蹦跳跳的兔子,會唱歌的鸚鵡,憨態可掬的熊貓,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老黃牛)……
2、引出新課
今天老師要跟大家介紹的也是一種小動物,(用多媒體播放“松鼠”影片),
看完了影片之后,用簡潔的語言告訴老師,你喜歡這位剛認識的朋友嗎?你最喜歡它什么?用一個詞概括一下。
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關于這位朋友的秘密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法國著名博物學家布豐的一篇文藝性說明文——《松鼠》。我們先認識一下作者:(多媒體:作者簡介)
經過同學們的預習,現在還有生僻的字詞嗎?那我們就來一個課前游戲——
二、課前游戲(多媒體演示)
1、你能讀準下列生字嗎?
馴良( ) 矯健( ) 帽纓( ) 榛子( )
橡栗( ) 蟄伏( ) 苔蘚( ) 櫸實( )
2、你能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嗎?
馴良 矯健 蟄伏(通過叫學號等形式來檢查學生的預習。)
三、整體感知(快速瀏覽全文)
1、自由朗讀課文,帶著問題分段閱讀課文:
(1)松鼠是一種怎樣的動物?
(2)課文是從哪些方面描寫小松鼠的?
(3)了解說明對象的特征;
明確:第一段在全文中總寫。(松鼠是種漂亮的小動物,它馴良、乖巧、很討人喜歡。)
第二個問題以小組 合作解決
1、a組:(1)你認為本文的結構層次是怎樣的?
(2)你喜歡松鼠嗎?請你結合課文介紹的順序說說松鼠在哪些方面討人喜歡?
b組:你在剛才的閱讀中發現了哪些問題,經過小組討論后,有沒有還未解決的呢?說出來,我們大家一起來解決。(互相質疑,解疑)
(a)為什么說松鼠最不像四足獸?
(b)為什么說松鼠不是肉食類的動物?
(c)第6自然段起什么作用?
四、才藝表演
假如你就是一只最漂亮的松鼠,請你給大家展示一下自己動人的外貌、馴良的性格、乖巧的動作吧!(老師用多媒體展示松鼠漂亮的外形,指導思路:順序、語言)(寫作—交流—點評)
面容 眼睛 身體 四肢 尾巴 體態吃相
清秀 閃閃有光 矯健 輕快 美麗 坐著,用前爪送吃
(剛才同學的發言,不僅注意了語言的準確,而且還運用了擬人的手法,盡量做到了生動,這也正是本文語言的一大特色。)
五、比較閱讀
下列有兩段同樣是介紹松鼠的文字,試與原文比較一下有什么不同。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在高處活動,因為怕強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窩里歇涼,晚上出來練跑、玩耍、吃東西,它過水的時候,用一塊樹皮當做船,用自己的尾巴當做帆和舵。它十分警覺,只要有人在樹根上觸動一下,它們就從窩里跑出來。松鼠的窩搭在樹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凈又暖和。它一胎能生三四個。
松鼠亦稱灰鼠,哺乳綱,松鼠科。體長20—28厘米;尾蓬松,長16—24厘米。體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棲,用樹葉、草苔筑巢,或利用鴉、鵲的廢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實,有時食昆蟲和鳥卵。年產1—4窩,每窩產5—10仔。分布于我國東北至西北,以及歐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筆。
(讓學生了解平實的說明與用文學筆調描述這兩種說明方法的不同。)
六、布置作業
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特點。
第二教時
一、閱讀感悟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特點。
勾畫一些準確、形象的詞語,然后再讓學生說一說文中其他類似的句子,特別是運用擬人寫法來說明小松鼠的句子,討論這樣寫的好處。(準確、生動、形象)
2、作者為什么能準確、生動寫出松鼠的特征及生活習性。這些寫對我們有何啟示?學生很自然得出結論:這離不開認真細致的觀察。點撥學生注意以下幾個方面:認真、細致、長時間、多方面多角度。我們寫作文也應如此。
二、遷移訓練:
以小白兔或小花貓等動物為題,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一下它的特征,快速練習口頭作文,找幾個同學代表發言即可。
三、梳理鞏固
學生談收獲,教師總結:本文用細致的描述,文藝的筆調,準確生動的說明了松鼠漂亮、馴良、乖巧的特點,表現松鼠是一個很討人喜歡的動物。
四、寫作練習
以“我最喜愛的一種動物”為題,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多方面、多角度介紹動物的特性、習性,字數在300左右①本文是按先總說、后分說的邏輯順序安排的。善于把握說明的順序,大有益于思維的條理性。
②觀察和表達有著密切關系。只有對事物做了細致的觀察,才能用生動、準確的語言表達觀察的結果;反過來說,生動準確的表達,要依靠認真、細致的觀察。
課外活動:利用假日組織學生到動物園參觀,或就在自己家里,細心觀察某一種動物,把觀察到的某種動物的特點或可愛之處,在小組里給同學們說一說,相互交流,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松鼠》教材簡說 篇11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講述了小松鼠找花生的故事,根據故事的發展過程可將課文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寫小松鼠聽說花生很好吃很高興,想著秋天就可以吃到花生了。
第二部分(第三自然段)寫小松鼠每天都去看花生。
第三部分(第四、五自然段)寫小松鼠沒能看見花生,他很疑惑。
一般敘事文章都會將“過程”作為重點,但本篇課文卻將過程略寫而詳細敘述了“找”前和“找”后的情況,這樣更容易引起讀者對這件事的思考。
“誰把花生摘走了呢?”這也是小松鼠留給讀者的問題。這個結尾告訴孩子們遇到問題我們要動腦筋,多看多想多問,才會解決問題,并也會使自己越來越聰明。
教學理念
1、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充分閱讀課文,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學生的閱讀實踐代替了教師的分析。
2、通過生動形象的'童話形式講授知識,開發智力。激發學生遇事要仔細觀察、勤于動腦、善于思考,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3、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運用在語文教學中使學生能自主的學習。
教學目標
認識12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知道花生在地下結果這一特征,產生觀察的興趣。
教學重點: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通過對課文詞句的理解體會小松鼠心情的變化。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掛圖、松鼠及鼴鼠的頭飾。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猜謎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麻屋子,紅帳子,里面住個白胖子。同學們猜出是什么了嗎?
學生:花生
師:同學們,動物樂園里可愛的小松鼠聽說花生很好吃可是它不知到哪里去找花生,你們愿意幫助它嗎?
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和小松鼠一起去找花生吧。(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創設情境,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
2、教師范讀課文。
3、學生再讀課文。想:小松鼠為什么要找花生?它找到了嗎?并標出自然段。
(三)朗讀感悟
1、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師:小松鼠去哪找花生呢?
你是從哪兒讀懂的?你能給大家讀一讀嗎?
師:你們能把看到的美景通過讀表現出來嗎?
2、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出示小松鼠和鼴鼠的對話的插圖)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先自由練讀,再指名讀)
體會小松鼠對花生這種果實的喜愛和盼望。
3、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1)重點強調“每天”一詞。
(2)“結”是多音字,你們知道它另外一個讀音嗎?你還知道哪些多音字?齊讀本段。
4、讀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師:小松鼠每天都去地里看花生結了沒有,它找到花生了嗎?
帶著問題,自由讀第四、五自然段。
師:小松鼠找到花生了嗎?你能讀給大家聽嗎?假如你是小松鼠,你的心情會怎么樣?
(出示插圖2)
師:花生真的被別人摘走了嗎?你們能幫小松鼠找到花生嗎?(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再齊讀課文。
(四)課本劇表演(學生戴頭飾)
(五)拓展延伸
誰還知到在我們吃的事物中還有那些是長在泥土里的?
(六)小結: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你有那些收獲?
(七)作業:續編故事《花生找到了》。
《松鼠》教材簡說 篇12
知識目標:
抓住關鍵句子,準確把握說明文說明事物的特征;
情感目標:
了解松鼠的生活習性,激發關愛、保護野生動物的興趣;
寫作目標:
學會觀察自己熟悉的小動物,用準確而生動的語言進行細致的描寫練習。 教學重點、
通過閱讀感受作品中生動形象細致的描寫,學習準確、生動的語言。 教學難點:
1、了解松鼠的特征及生活習性,激發學生關心、愛護動物的美好感情。(難點)
2、抓住特征向別人做生動細致的介紹。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同學們,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有許多動物,在這些可愛的精靈中你最喜歡誰呢?誰能用一兩句話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它呢?(如果能用上“我喜歡_____的_____”句式那就更好了,誰來試一試?)
可以寫出許多,如:(溫順的小貓,忠誠的小狗,蹦蹦跳跳的兔子,會唱歌的鸚鵡,憨態可掬的熊貓,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老黃牛)„„
2、引出新課
從剛才同學們的發言中,老師感受到了同學們的一顆顆博愛之心,正是它構筑了我們這個世界的和諧與美好。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新朋友。大家想知道它是誰嗎?
在告訴大家答案之前,老師這里有個謎語,看聰明的同學們能否猜得出。 教師出示謎語:(出示謎語:形狀像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樹枝上,忙著摘果子)
師:聰明的同學們,誰能告訴老師,謎語描述的是什么動物啊?
生:松鼠。
師: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同學們猜的是否正確吧。
瞧,它來了!
(用多媒體播放“松鼠”*)看完了*之后,用簡潔的語言告訴老師,你喜歡這位剛認識的朋友嗎?你最喜歡它什么?用一個詞概括一下。
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關于這位朋友更多的秘密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法國博物學家布豐的一篇文藝性說明文——《松鼠》。我們先認識一下作者:
(多媒體:作者簡介)
布豐:(1707——1788)法國博物學家,作家,進化思想的先驅者,從小受受教會教育,愛好自然科學。著有《自然史》等。
經過同學們的預習,現在還有生僻的字詞嗎?那我們就來一個課前游戲——
二、課前游戲(多媒體演示)
1、你能讀準下列生字嗎? (多媒體出示文中重要的詞語,先去掉拼音讓學生認讀,之后以幻燈片的方式展示個別生字的注音)
馴良(xùn ) 矯健(ji ǎo ) 帽纓( ) 榛子( ) ....
橡栗( ) 蟄伏(zhé) 苔蘚( tái )(xiăn) 櫸實( ) .....
2、你能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嗎?(幻燈展示詞語的意思)
乖巧 馴良 矯健 蟄伏 警覺
乖巧:合人心意,討人喜歡。
馴良:和順善良。 馴:順服的。
矯健:強壯有力。矯:強壯。
蟄伏:動物冬眠,潛伏起來不吃不動。
警覺:對危險或情況變化的敏銳感覺。
三、整體感知(快速瀏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