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啟蒙》第一課時(精選13篇)
《月光啟蒙》第一課時 篇1
月光啟蒙
魏曉林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6個生字,理解重點詞句所蘊含的深刻含義。
3.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悟作者從母親那里受到的啟蒙教育,體會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感激與懷念之情。
教學重點:通過理解重點詞句所蘊含的深刻含義,理解啟蒙的內涵。
教學難點:感悟作者從母親那里受到的啟蒙教育,體會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感激與懷念之情。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互動交流
1.咱們班的同學個個都很聰明!老師寫一個字大家一定都認識。好,看老師寫字。
2.(師板書:魏) 認得嗎?好,認識的請舉手。
3.認識的一起讀——
4.看到這個字你想到了什么?說說看。
5.(生大膽的猜想)(若無人猜到,師表揚大家都很勇敢,都很聰明,然后告訴他們老師是想告訴他們老師的姓,方便同學們稱呼)
6.好,上課。
7.(師生問好)(引導將老師的姓也帶上)
8.同學們真精神!
二、引題、解題
1.同學們,老師還想寫個字讓大家認一認,看老師寫。(師板書:蒙)
2.認識嗎?認識的請舉手。
3.真聰明!這可是生字呀!告訴老師什么時候認識的,怎么認識的?它有幾個讀音?會區別嗎?(相機導出并板書:啟蒙)
4.知道老師為什么寫這個詞嗎?猜猜看。(引導說出這與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有關系)對,今天老師將與同學們一起來學習課文《月光啟蒙》(完成課題板書)
5.介紹作者:知道課文的作者是誰嗎?
孫友田,同學們不陌生吧!我們曾經學習過他寫的一首詩歌,名字叫——《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知道他的一些情況嗎?誰來給大家介紹介紹。
(他是一位著名的煤礦詩人,經常用詩描寫煤礦工人的生活,在煤礦生活十多年,寫出了1000多首詩,出版了《煤礦短歌》、《煤礦春早》等10部詩集。)
6.一位詩人的成長,背后總會有許多理由。孫友田就說,母親是他的啟蒙老師。
好,就讓我們一起走入課文,一起來認識這位偉大的母親。
7.請同學們來一起滿懷深情地讀課題:月光啟蒙
8.讀了課題,同學們一定有話想說,有問題想提,想一想,把你讀了課題后想說的話,想提的問題跟大家交流交流。
三、初讀課文
1.同學們真聰明!著名發明家愛迪生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許多個問題更重要!大家都是小愛迪生!學會提出問題很重要,善于解決問題同樣重要。同學們能夠提出問題就一定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在課文中,課文讀好了問題也就解決了。想讀嗎?
2.提示初讀要求:(課件出示:友情提示)
(1)大聲朗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在一些不理解的弄不懂的地方打上問號,等一會兒讓大家來幫助你。
(3)思考: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什么?
3.學生自讀文章,思考問題。
4.教師巡視,指導。
四、交流初讀習得
1.檢查生字詞認讀情況:(課件出示)
啟蒙老師 籬笆小院 白布褂子 摟在懷里
時辰 混沌 嫦娥 鳳凰
紅賬子 割荊草 編箔籃 篩大米
(1)指名讀。
(2)齊讀。
2.指名分節朗讀課文。
評價:是否正確、流利。
3.質疑解難。
4.說說文章主要講了什么?簡要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根據回答出示板書: 唱歌謠
講故事唱童謠
猜謎語
5. 理清文章脈絡,給課文劃分段落。
由此可見,課文可以劃分為幾大段?拿出筆,快速默讀課文,用“‖”標出來。
五、賞讀課文第一部分
1.過渡:從剛才交流的情況看,同學們都很能干!會學習!老師高興。從剛才同學們讀書情況看,正確、流利這兩級臺階同學們沒費力一次性就跨越過去了,有感情這級臺階,相信同學們也一定能夠輕松跨越。有信心嗎?
課文很長,由于時間關系,我想這節課咱們就重點來讀課文的第一部分。有意見嗎?沒有意見,咱們就來讀吧!
2.自主練讀。先準備準備,一邊讀一遍品味,看怎樣讀就把感情給讀出來了。
3.賞讀。
(1)誰先讀?說說看,讀這一段應該讀出怎樣的感情讀?(答案是多元的)
(2)學生讀課文。
[○夏夜的月光下,母親在院中摟著孩子,唱起了動聽的歌謠,那是一種怎樣的意境呢?(美妙)美在那兒,妙在何處?夏天的月夜怎么美呢?為什么在你們眼里是“最美的時辰”?
( 夜,靜悄悄的。月亮在云中穿行,母親伴著淡淡的月光給我唱起動聽的歌謠,多美啊!)
○聽著你們的朗讀,看著你們的表情,我看得出你們一個個都被陶醉了,能告訴我是什么讓你們如此陶醉嗎?(月夜美、歌謠美、嗓音美)
○聽著你的朗讀,老師仿佛看到了如銀的月光灑滿了小院,真美啊!誰還想讀?
○夏夜的月色真美,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出示圖片)
○“摟”你體會到什么?(親熱)被媽媽摟過嗎?什么感覺呢?(讀)(2)想知道媽媽的感覺嗎?
(師描述:你們知道嗎,當兒子坐在母親的膝上,母親用雙臂輕輕地摟著他,這時,兒子那透徹的雙眸與母親對望,并且是頭靠著頭,這時一種多么幸福的感覺啊!我想這就是天倫之樂吧。這種幸福的感覺是不是也讓你想起了你和母親在一起的甜蜜。)(3)別讓這種感覺溜走,老師和你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句話:
○芳香的音韻:這動聽的歌聲就如同彌漫在空氣中的芳香一樣,讓我們陶醉。我們仿佛來到一個開滿鮮花的大花園。
○這段文字富有濃郁的詩情,真是太美了。大家也讀一讀,體會體會,感受那芳香的音韻。(自由讀、指名讀)
○理解句子: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豐富。[歷史上有“黃河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次改道”之說。這里的地理條件惡劣,黃河經常決口流經的土地難以生長莊稼。]你還可以聯系歌謠的內容談談嗎?[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生長)五谷,卻長(產生)歌謠。]
歌謠表達了家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引導學生談談對“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的理解。 剛才大家都弄不明白母親唱歌謠給兒子聽能給孩子什么啟蒙,這就是“混沌”,現在讀了這一節是不是和作者一樣豁然開朗了? (混沌:糊里糊涂,什么也不懂。豁然開朗: 一下子就明白了 。) 明白了什么?
母親唱著歌謠,在不知不覺間培養了我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情感。這就是——啟蒙教育,母親真是我的——啟蒙老師。她就是用這樣動人的歌謠,為我——引讀: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
(3)請同學們一起滿懷深情地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4.總結談話。
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
他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地,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有一個人,她永遠占據在你心最柔軟的地方,你愿用自己一生愛她;有一種愛,她讓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卻不要你任何的回報……這一個人,叫“母親”,這一種愛,叫“母愛”!
讓我們感謝我們的母親,感謝她給予我們的生命,感謝她給予我們深深地愛,感謝她給予我們的啟蒙教育!
五、布置作業
1.我們也愛我們的媽媽,從小到大,我們也讀過許許多多的兒歌,請你回憶一下,把你印象最深的幾首推薦給大家。
2.搜集家鄉的民歌童謠,與大家交流。
板書設計
唱歌謠
月光 講故事唱童謠 啟蒙
猜謎語
《月光啟蒙》第一課時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了解歌謠與童謠的特點。
3、結合語境,了解“芳香”的意思,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指名讀課題。(注意后鼻音。)
2、“啟蒙”是什么意思?課文中,在文中這位“初學者”是誰?介紹“我”(孫友田)
3、孫友田是一位當代作家,《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就是出自于他的筆下。想聽他的小故事嗎?
孫友田,出生于安徽北部的小山村,父母都不識字,8歲時他才上鎮里唯一的一所小學。父母都不識字,但對他的學習卻抓得很緊,因為他們吃夠了沒有文化的苦。母親只要見我放學回到家,第一句話就是“寫字去!”寫什么字她不管,只是守著他,看著他拿著鉛筆在本子上畫。……
3、誰在月下啟蒙孫友田?(母親)可我的母親不識字,如何是我的啟蒙老師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二、檢查預習
1、出示本課9個生字
指名讀,正音。這些生字你怎樣快速地記住它們呢?(鼓勵學生組詞說句、和熟字比較、也可以提醒其他同學需要注意的地方)
2、出示下面句子
句1: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時辰。
指名讀,要求讀正確、通順。評價。(提出“笆”和“辰”應讀輕聲)
句2: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豁然開朗。
要求同上。(指出“混”是多音字,理解“混沌”與“豁然開朗”)
句3:高深莫測的夜空竟是個神話的世界……像一尊玉石雕像。
要求同上。(理解“高深莫測”、“已至中天”)
3、發現:這三個句子和題目有什么共同之處?(都寫到了“月”)
4、師:夏夜的月下,你和你的父母都會做些什么呢?(指名說)
小結:是啊,如水的月光給我們帶來無盡的快樂,清風朗月里,農村的孩子可以去盡情地玩耍,逮蛐蛐、捉迷藏……父母在月下喝茶、聊天。城里的孩子會陪著父母逛商場、看電視、玩游戲。可如水的月色卻給童年的孫友田不一樣的感受,留下了太深的印象,太多的感受。他難以忘記月下的母親,忘記月下母親為他所做的一切。
三、初步感知課文
1、課文哪些自然段寫童年月下啟蒙。(1~13自然段)
2、請同學們自由讀1~13自然段,想想月下母親為我做了哪些?
指名回答,板書: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猜謎語
3、謎語大家一定很熟悉,母親講的神話故事你們聽說過嗎?就講兩個嗎?兒時的我聽過嗎?所以在我眼中——(高深莫測的夜空竟是個童話世界。)從哪個詞語可以看出來(竟)
4、歌謠和童謠有什么樣的特點呢?畫出歌謠和童謠的句子讀讀,讀熟后,說說。小結各自的特點,練讀.
5、想聽聽母親吟唱的歌謠嗎?有個小要求,請你說說聽完后的感受,如果你能用一個比喻句就更好了。(播放后指名說。)
師過渡:在我的耳中,母親的歌聲是怎樣的呢?
6、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小院立即飄滿她那芳香的音韻。
自由讀,說說這是怎樣的歌聲,用文中的詞語說。(甜甜的、深情的、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一樣的、像小溪的流水一樣的、芳香的)
思考為什么說是“芳香的音韻”呢?
(悅耳動聽,讓我陶醉)
指名說,指導朗讀(齊讀)
四、小結本節課
1、這篇文章作者孫友田主要回憶了月下母親為我——(手勢、齊讀板書)
2、師:為什么童年夏夜下的母親會讓我記憶猶新呢?下節課繼續學習。
五、指導寫字
拿出鋼筆,在書上認真描一描這9個生字。
《月光啟蒙》第一課時 篇3
作者:唐衛玉 轉貼自:沙家浜中心小學 點擊數:68
聽《月光啟蒙》有感
沙家浜中心小學 唐衛玉
我校于10月30日進行了語文、數學等展示活動,語文展示了一節作文和一節閱讀課。下面談談我聽了《月光啟蒙》后的一些感想。
一、板塊式的教學,使教學走向智慧。聽過沙老師的課,總覺得他的課透著智慧。這種智慧都是在課中你隨時能體會到的。在今天這堂課上,這種智慧還體現在對教材的重組上。在我們的潛意識里,課文就等于是課文教學內容,總愛事無巨細,從頭講到尾地進行教學。其實,語文課文并不完全是我們進行語文教學的內容。語文教學的內容蘊涵在語文課文中,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習發展的可能性進行選擇、整合,并精心設計的。本堂課的教學,沙老師圍繞“啟蒙”這個核心知識,對教材內容進行了重組,形成了三個板塊。第一板塊,品味歌謠魅力;第二板塊,感悟月光、母親、啟蒙;第三板塊,表達懷念之情。這樣的教學設計突破了線性思路,凸現了教學重點,也拓寬了教學時空,更具靈活性、開放性。在這種看似簡單的“減、聯、整合”中,我們可以看出沙老師的智慧和思想,看出教師對教材和學生的深入研究。
二、倡導個性化閱讀,體現學生主體性。倡導個性化閱讀是課標一再強調的。在沙老師的這堂課上,這一理念得到了充分體現。課中,沙老師充分信任學生,把讀的權利還給學生,相信學生能讀懂課文,鼓勵學生不斷探索,放手讓學生自說、自讀、自評。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說出感受,讀出感受。例如,在第一板塊的教學中,讓學生找民歌民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邊讀邊想,你能讀懂些什么?把喜歡的歌謠讀給大家聽,并說說為什么喜歡或感受到了什么?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得到了尊重,他們在老師的鼓勵下,自己去感受、思考,在案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自我探究,加強理解和體驗,從中得到營養,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閃爍出迷人的個性光彩!真正體現出了學生的主體性。
當然,在本堂課上,教師還營造了情感氛圍,構建了詩意的第一范文等等。總之,這是一堂學生有所得的語文課。
《月光啟蒙》第一課時 篇4
教學目標:
1. 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歌謠的韻味,月夜的美妙。
2. 學生通過賞意境,品語言,感受文中洋溢的濃濃的母愛。
3. 理解文章第五自然段與最后一小節所表達的意義。
教學重點:
品味歌謠童謠的語言風格,體會這些童謠對作者幼年的啟蒙作用。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導入新課
1. 導出課題
唐代詩人孟郊,忘不了臨行前母親為他縫制衣服的一幕,于是寫下了不朽的詩篇《游子吟》;(幻燈映出該詩,示意學生吟誦)
現代作家孫友田,忘不了兒時母親給她的文學啟蒙,于是寫下了感人的回憶錄(示意學生齊讀課題)——《月光啟蒙》。
2. 初步審題
⑴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誰能說說什么叫“啟蒙”?
(學生根據預習回答,教者隨機歸納:啟蒙,使初學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門的知識。啟,開導;蒙,蒙昧無知。)
⑵那么,“月光啟蒙”該怎么理解?
(學生嘗試講述見解,教者隨機歸納:月光啟蒙:指在月光下,受到的啟蒙教育。)
⑶打開課本,快速瀏覽課文,看看課文哪一段具體解釋了“月光啟蒙”,點明了課題。
(學生速讀,找出課文末節,幻燈出示末節)
對,這就是作者對“月光啟蒙”的解釋。我們來讀一讀——(逐句引讀)
“月光啟蒙”就是——(生齊)母親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
“月光啟蒙”就是——(生齊)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
“月光啟蒙”就是——(生齊)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二、整體感知
1. 提示自讀要求
多么不可思議: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母親都用了哪些方式對我進行啟蒙教育?讓我們認真通讀課文,根據有關內容歸納:(學生自由讀書,嘗試概括)
2. 交流主要內容
⑴學生發言,隨機評點
(板書:唱民謠 講神話 唱童謠 說謎語)
⑵提示其中的重點內容
在這些啟蒙方式中,作者重點回憶了什么內容呢?
(學生迅速瀏覽課文,作出判斷;教者確定并在“唱歌謠”、“唱童謠”下加著重號)
三、讀講課文
1. 借助插圖激發總體感受
(幻燈映出彩圖)同學們,請看屏幕:兒時的“我”就是在這樣的夏夜,在這個籬笆小院聆聽母親唱民謠、唱童謠的!看了這個畫面,你有什么感受?
(學生自由發表感受,教者隨機認可、引導)
是啊!這是作者永遠忘不了的童年生活的一幕!他感慨萬分地告訴我們——(畫面淡化為背景,推出兩句話,領著學生飽含深情范讀)
①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
②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時辰。
2. 品讀語句,體會夏夜之“美”
同學們,用你的目光去發現:作者童年的夏夜美妙在哪兒呢?讓我們細細品讀課文,圈劃有關詞語或句子,好好體會。(學生自由讀課文)
3. 交流“碰撞”,讀出夏夜之“美”
⑴引導總體把握
(根據學生發言,隨機評點歸結:①夏夜月光之美;②母親形象之美;③母親歌聲之美;同時,跟隨交流進程,隨機抓住重點句品評、想象、感悟朗讀)
⑵啟發重點品讀(根據文中出現順序,隨機點擊課件,出示相應語段,展開交流)
4.教學過程預設。
⑴重點讀悟之一
點擊出示: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
①自由練讀:這是夏夜的月光美。(板書:月光美)請你用最拿手的方式,動情地讀,用心體會夏夜的種種美妙。
②指名朗讀:好,誰能用你聲情并茂的朗讀傳達這夏夜的美妙,讓大家有如身臨其境?
③相互評讀:(對聽者)你們覺得他(她)的朗讀讓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怎樣的美?你覺得他(她)的朗讀很有什么不足?你也讀讀,看能不能讀出更多的美?
(歸納:涼爽的美,明朗的美,寧靜的美,朦朧的美……;重點體會“柔和”、“灑滿”)
④聽讀想象:閉上眼,靜靜地聽老師讀,看有什么新的發現,新的感覺?(自由發揮)
⑤全體齊讀:清爽的空氣,閃爍的星星,如紗如夢的月色,詩情畫意般的籬笆小院!讓我們齊聲動情地讀一讀,美美地享受一番。
⑥回應結語:這樣的夏夜,我怎能不心馳神往?所以作者說——
(引讀)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時辰。
⑵重點讀悟之二
點擊出示: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
①自由練讀:這是月色中的母親,大家很會讀書,從母親身上也感受到了美。(板書:母親美)那么,請你走近母親,好好讀一讀母親,一定會發現母親許許多多美。
②指名朗讀:誰愿意來讀,讓大家感受一下這是怎樣美的一位母親?
③相互評讀:(對聽讀者)他讀出母親的美了嗎?你能讀嗎?
(體會“忙”、“洗”、“換”:勤勞、樸素的美;“摟”、“唱”:慈愛的美)
④齊聲朗讀:這就是我的母親:月光中的母親,忙了一天的母親,穿著白布褂子的母親,摟著我為我唱歌的母親!讓我們再讀一讀,感受一下依偎在母親懷里的美妙!
⑤回應結語:被母親摟著的夏夜,被母親愛著的童年,作者怎能不銘心刻骨?因此,他說——
(引讀)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時辰。
⑶重點讀悟之三
點擊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她那芳香的音韻。
①自由練讀:這是母親的歌聲美。(板書:歌聲美)讀一讀,體會體會,歌聲美在哪兒?
②指名朗讀:誰來讀,大家聽一聽,他有沒有傳達出歌聲的美?
③相互評讀:(對聽讀者)你們聽出美了嗎?還有哪種美?
(歸納:深情的美,柔和的美,耐人尋味的美;重點體會:“甜甜的”、“輕輕的”、“芳香的”;“像……”、“像……”,重點品評“芳香”)
④齊聲朗讀:這就是母親的歌聲,它帶著甜味,飄著香氣,像春風撫摸我的肌膚,像甘泉滋潤我的心房!讓我們再讀一讀,感受一下母親歌聲的美妙!
⑤回應結語:同學們哪,母親的歌聲,聲聲都是愛,聲聲都是情,聲聲都為我編織人生的夢。作者怎能忘記這美妙的歌聲!所以,他說——
(引讀)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時辰。
⑷重點讀悟之四
過渡提示:童年的籬笆小院,沒有高樓大廈,也沒有美酒佳肴;然而,“我”們卻感到自己精神生活特別豐富。請看作者怎么說——
點擊出示:那時,我們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豐富的。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谷,卻長歌謠。母親天資聰穎,一聽就會。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親是唱蓮花落的民間藝人。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①自讀自悟:仔細讀這段話,想想:為什么說我們的精神生活是豐富的呢?
②交流碰撞:(教者在學生發言基礎上隨機歸納)
A黃河故道“長歌謠”,是民歌的故鄉(理解“長”);
B“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親是唱蓮花落的民間藝人”,他們都是民間文學的傳人(理解“蓮花落”);
C“母親天資聰穎,一聽就會”,讓民歌得以流傳,得以“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理解“聰穎”)。
③激情齊讀:因為生長在黃河故道,生長在喜愛民歌民謠的家庭,生長在天資聰穎、不停地用民歌民謠啟蒙著我的母親身邊,所以,作者的精神生活是豐富的。讓我們齊聲讀這段話,跟作者一同感受這份豐富的精神生活。
四、本課小結
1. 談話結課:就是在這樣的夏夜,就是在這個籬笆小院,就是在這樣一個家庭里,“我”受到了文化的熏陶,接受了母親的文學啟蒙。
2. 布置作業:母親給我唱了哪些民謠童謠呢?咱們下一課來欣賞。課后,請大家先去讀讀這些民謠童謠,看看它們的內容美不美。
板書設計:
月光啟蒙
唱民謠
講故事
唱童謠
猜謎語
母愛
第二課時
一、呼應前課,導入新課
1. 談話導入:同學們,通過上一堂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礦工詩人孫友田有一個偉大的母親,她的偉大就在于:不識字,卻是孫友田的啟蒙老師。她在月光下,用那一首又一首童謠給了孫友田永遠難忘的啟蒙教育。讓我們繼續走進課文,好好欣賞這些童謠——
2. 學生讀題:月光啟蒙
二、熟讀童謠,感知音韻
1. 速讀找出童謠:同學們,在詩人童年的記憶中,母親唱給他聽的童謠一定不計其數;作者印象最深的有哪些呢?請大家馬上到課文中找出來——(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劃出童謠;稍頃,教者提問)都找到了嗎?好!
2. 自由吟誦童謠
⑴提示吟誦要求:下面咱們來吟誦這些童謠。同學們,還記得作者的母親當年唱童謠時給作者留下的感覺嗎?(學生回顧課文第四自然段內容,屏幕再次映出該段文字)對,咱們就要讀出作者的母親當年那種“甜甜的”、“輕輕的”、“芳香的”、“像三月的和風”、“小溪的流水”一般的情調,的韻味,能行嗎?(生自信地:能行)好!
⑵學生自由閱讀:(教者巡視,隨機了解,即時點撥;適當時候提醒學生同桌互聽)
3. 交流吟誦效果
(根據童謠出現順序,逐一按以下四步過堂;要求讀通、讀順、讀出節奏韻律)
⑴屏幕出示童謠; ⑵指名自由選讀;⑶隨機相互評價;⑷全班學生齊讀。
三、品味童謠,理解啟蒙
1. 教者過渡談話:正是母親在“我”童年的夏夜吟唱的這些童謠,伴著月光,浸透著她滿腔的母愛,啟蒙的“我”,讓“我”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同學們,現在,你就是當年的孫友田,你聽到了母親吟唱的這些童謠,你從這些童謠中受到了啟蒙。那么,哪個童謠讓你豁然開朗明白了什么?請你重點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兩首童謠,再一次低低吟誦,體會體會你“豁然開朗”了什么?
2. 學生自主品味:(教者巡視,隨機了解,即時點撥;適當時候提醒學生同桌討論)
3. 班級交流感悟:(根據學生發言順序,隨機點擊課件,出示相應童謠,展開交流)
4.教學過程預設
⑴童謠之一
點擊出示: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曬得脆脆的。
①指名一生中心發言;
②其余學生評議補充;
③教者隨機點撥提升:是啊,忙了白天忙夜晚,一絲不茍洗衣衫:母親的童謠讓“我”看到了勞動人民勤勞的美德!這種美德是“我”人生最寶貴的財富。讓我們再一次齊聲吟誦這首童謠,銘記勤勞的美德——(學生齊誦)
⑵童謠之二
點擊出示: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倆去云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后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
(視學情,先告知學生:A瓦屋和樓是云南的典型建筑;B“鳳凰非梧而不棲”是古語,栽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是現代俗語,意思都是說家中有好運)
①指名一生中心發言;
②其余學生評議補充;
③教者隨機點撥提升:看這一對娘倆,即使在天涯海角,即使要過千山萬水,也要去追求心中的夢想,也要去創造美好生活:母親的童謠讓“我”看到了勞動人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人生的旅途,永遠不能沒有理想。讓我們再一次齊聲吟誦這首童謠,讓理想引領我們奔向前方——(學生齊誦)
⑶童謠之三
點擊出示:小紅孩,上南山,割荊草,編箔籃,篩大米,做干飯。小狗吃,小貓看,急得老鼠啃鍋沿。
①指名一生中心發言;
②其余學生評議補充;
③教者隨機點撥提升:瞧,一個多么能干的“小紅孩”,還有淘氣的小狗、小貓和小老鼠相伴:母親的童謠讓“我”懂得孩子要從小愛勞動,從小愛生活,從小樂觀開朗。讓我們再一次齊聲吟誦這首童謠,讓快樂永遠藏在心里,留在身旁——(學生齊誦)
⑷童謠之四
點擊出示: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喝,下不來——老鼠老鼠你別急,抱個貍貓來哄你。
①指名一生中心發言;
②其余學生評議補充;
③教者隨機點撥提升:真是情趣無窮啊,在母親的童謠中,連老鼠都給生活帶來快樂!讓我們齊聲吟誦一下,充分表現生活的情趣,盡情抒發心中的快樂——(學生齊誦)
⑸童謠之五
點擊出示: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轎。毛娃醒,吃油餅。毛娃睡,蓋花被。毛娃走,喚花狗,花狗伸著花舌頭。
①指名一生中心發言;
②其余學生評議補充;
③教者隨機點撥提升:的確,這也是一幅美好的生活畫面,一個舍不得出嫁的毛娃,一個情真意摯的毛娃,連花狗都被感染了:母親的童謠讓我體會到了人間真情。讓我們齊聲吟誦這首童謠,感受這份真情實感——(學生齊誦)
⑹順帶謎語
①教者過渡提示:“我”是個貪得無厭的孩子,童謠聽了還要猜謎語。咱們讀讀說謎語的情景吧。
②學生自讀課文。
③指導分角朗讀。
5. 啟發總體感悟
⑴教者談話引導:同學們,每一首童謠,都是一部啟蒙教材,童年聽過的許許多多童謠,給了“我”許許多多人生的啟迪。不但這樣,這些童謠本身,是寶貴的民間文學財富,對孫友田后來的詩歌創作產生了極大影響,使他成為了現代詩人。所以,孫友田覺得母親——(點擊出示課文結尾小節)
⑵學生朗讀結尾。
四、補充背景,升華情感
1. 教者煽情談話:然而,時間的車輪無情地碾碎了母親的青春。我個子高了,母親的脊背卻彎了;我長大了,母親卻老了;當我成了一名頗有聲望的詩人時,而我那親愛的母親呢……(讀原文)
(1)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
多想喚醒母親的記憶,讓她知道:當年,母親是我的驕傲;現在,我能讓母親為我而感到自豪。然而
(引讀)
A 、現在的母親滿頭白發,深深的皺紋刻在她的額上。 可曾經, 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B、現在的母親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誰。可曾經,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
C、現在的母親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可曾經,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微風吹亂了母親的滿頭白發,如同故鄉的天空飄滿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親忘卻了她給我的那份愛。故鄉的天空不會忘記,不會忘記這位在月光下給我啟蒙的——母親
(2)當作者在寫這篇文章時,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但是在我心中卻永遠珍藏著那一輪明月,珍藏著母親在月光下給我唱的歌謠。
齊讀歌謠
2. 學生發表感受:(教者隨機認同或補充)是的,母愛是最偉大的。母親為我們付出了很多很多,你想對母親說什么呢?
3. 建議齊讀結尾:說得真好!那么,現在再讓你讀一讀結尾一節,你一定有更深的感情,讓我們懷著無比感恩和深切的懷念之情朗讀這一段。(學生齊讀)
4. 啟發回應課題:好,課文就學到這里,咱們再來反復讀讀課題,你還能有新的理解嗎?(學生自由發揮)
《月光啟蒙》第一課時 篇5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理解民謠童謠的內容,領悟二者的內容美、形式美。
3、 學習作者描寫母親歌聲的方法。
教學重點:
形象再現歌謠意境,感受民謠、童謠的深遠意境。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月光啟蒙》。
2、《月光啟蒙》的作者是?介紹作者。
3、設疑:那么,起初究竟是在誰的引導下,讓他走進詩歌的王國,走上詩歌創作的道路的呢?
二、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呢?
2、出示最后一段。指名讀。
3、說母親是我的啟蒙老師,一是他用月夜詩情為我打開民間文學的寶庫,二是他用智慧和才華啟迪我的想象,使我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向了詩歌的王國。
4、齊讀。
5、母親是怎樣引導我走進詩歌的王國的呢?她做了什么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想一想。
6、生匯報并板書: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猜謎語。
7、小結:母親就是通過這些形式,啟迪我的想象,使我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向了詩歌的王國。
三、學習第一部分。唱歌謠
1、出示課文插圖,圖上畫了什么?
2、誰來給大家描繪一下?
3、讀么美妙的夏夜呀!書上是怎么說的?自由的讀一讀!
4、愿意聽老師讀嗎?(示范讀)
5、聽后你有什么樣的感覺?(夏夜多美妙呀!)
6、讀出美妙,(指名讀---齊讀)
7、最美的時辰,就應好好享受母親唱的歌謠!母親唱了什么歌謠?美美的讀出來!
8、指名讀
9、聽了它的讀,你發現了什么?(詩歌讀起來,朗朗上口,很有節奏)
10、你愿意讀嗎?給你這個機會,自由讀歌謠,想一想,透過歌謠你讀出了什么?
A、母親白天忙忙碌碌,晚上還要洗衣裳。真辛苦呀!再讀讀出對母親的深情!
B、要實現理想就要好好努力!齊讀
11、夏天的夜晚是美妙的!母親的童謠是美妙的!現在我們就坐在農家小院,請靜心聽。(示范讀)
12、你覺得老師讀得怎樣?好在哪里?用一個比喻句說說!書上是怎樣說的?(生述第三小節)
13、為什么說是“芳香的音韻”?(歌謠美、聲音美)
14、齊讀
15、小結:母親那美妙的歌謠啟迪了我的想象,為我打開民間文學的寶庫。
四、唱童謠
1、母親唱了美妙的歌謠,又唱了有趣的童謠。她唱了那些童謠呢?
2、指名讀
3、聽了有什么感覺?是呀!童謠讀起來節奏感很強
4、再讀,你的感受會更深!童謠寄托了家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讓我們感覺到,那里的人們樂觀向上的精神。
5、一起打節奏讀。
6、媽媽心中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民謠童謠呢?
7、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8、讀文中的話。
9、過去,黃河常常泛濫成災,改道之后留下的故道,黃沙沉積,十分貧瘠,從來長不出旺盛的五谷來,所以那里的人們日子過得(很清苦)。他們覺得苦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10、家鄉的人們勤勞,勇敢的與自然做斗爭,最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在歌謠民謠中,使孩子明白了要愛什么?要追求什么?使他那顆混沌的心豁然開朗!
11、再讀五首歌謠童謠。
五、講故事
過渡:歌唱累了!又講起了故事,講了什么故事呢?
1、這些故事,都發生在“高深莫測”的夜空中,能引起孩子無限的遐想。所以在孩子眼里,母親發生了奇妙的變化。什么變化?為什么會變?母親和它的故事一樣,都邊美了!!
2、齊讀講故事的部分。
六、說謎語
過渡:歌謠童謠唱完了,故事也講完了,他還不想睡!他還要聽謎語!
1、誰來分角色讀一讀?
2、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3、母子間的親情令我們感動,愿意讀嗎?集體分角色讀!
七、小結
1、母親的歌謠、童謠、故事、謎語,使我童年的夏夜變得分外美妙。
2、出示最后一節,引讀。
3、現在你明白作者為什么用“月光啟蒙”做題目了吧?
4、是母親在月光下,對我進行的啟蒙教育。我母親充滿了感激之情。
5、帶著這樣的感情讀
八、延伸
世界上的母親都是一樣的,你的母親在你成長的歷程中給過什么幫助?你想對你的媽媽說些什么?
母親的恩情是我們無法忘記的,讓我們感謝母親的養育之恩,感謝他們為我們所做的一切!讓我們深情的說一聲:媽媽,謝謝您!(出示:齊說)
九、作業
1、收集孫友田的詩文
2、收集家鄉的民謠、童謠。
《月光啟蒙》第一課時 篇6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小學 學科:語文
2、課時:1課時
3、學生課前準備:上網查找資料,了解孫友田,查找童謠。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讓學生對歌謠、童謠有一定的認識。
3.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悟作者從母親那里受到的啟蒙教育,同時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感激和懷念之情。
4、受到熱愛母親的思想教育。
三、教材簡析:
蘇教版第十冊第17課《月光啟蒙》,這是一篇內蘊豐富的散文,節選自孫友田的《月光母親》。《月光母親》講述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癥,對來看望她的兒子只是傻傻地笑,笑得作者淚流滿面。《月光啟蒙》則是作者回憶起童年夏夜月光下母親摟著自己唱歌謠、講故事的往事。
四、設計思想: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影響是深廣的,要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語文教學要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強烈的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語言文字理解、賞析,使他們有所感悟、思考,并受到情感熏陶,獲得精神洗滌,享受審美情趣。
五、教學重點、難點:
感悟作者從母親那里受到的啟蒙教育,感受到熱愛母親的思想教育,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懷念之情。
六、教學方法:
1、朗讀感悟,自主探究,小組討論。
2、揣摩優美的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懷念之情。
七、教學準備:
制作投影片、印發孫友田的《母愛似水》一文
歌曲《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相關鏈接:
)
七、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課前2分鐘:播放《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相關鏈接:)【出示課件】
2、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月光啟蒙》。
課文最后一節說:“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那么,母親是通過什么給了我啟蒙?請大家打開書快速地瀏覽課文。 【板書:歌謠、故事、童謠、謎語】
3、這些都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這節課讓我們再次走進那灑滿月光的籬笆小院,去回味母親吟唱的歌謠、童謠。
(二)、朗讀感悟歌謠、童謠。
感悟歌謠
1、請同學們盡情的吟誦歌謠吧。
【出示歌謠】指生讀 指生評價
2、你們知道母親是怎樣唱這兩首歌謠的嗎?誰有一雙慧眼。(指生交流)
【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自由讀讀這段話,看看有什么感受?
(三月的風給人什么感覺?
溪水——是啊!這風清月朗的夜晚,
請大家注意:歌聲是用耳朵聽的,芳香是用鼻子聞的,作者卻說“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明明是聽覺,怎么會變成嗅覺了呢?為什么?)
別讓這種感覺溜走,老師把這一節改成了一首小詩,來一起讀讀。(齊讀)
【出示小詩】她用甜甜的嗓音 深情地 為我吟唱 輕輕的
像三月的和風 像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 芳香的音韻。
師范讀、指生讀
3、請大家閉上眼睛,一起來欣賞母親唱的歌謠。
看著你們滿臉的甜蜜、溫馨,老師知道你們都陶醉了,陶醉在母親那甜甜的嗓音中了。可母親在歌謠中唱出了什么?讓我們再來讀讀歌謠。
【出示歌謠】自由讀、指生讀
在你的腦海里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這份溫馨與疼愛,指生輕輕的讀
母親在歌謠中唱出了什么?
讓我們用心去享受這寧靜的夏夜、這溫馨的歌謠、這深沉的母愛。女生齊讀歌謠。
4、【出示填空】母親用歌謠把 ,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 。
5、師引述:母親深情地為我吟唱的這些歌謠,如同春雨點點滋潤了我的心田。
所以說——【出示句子】齊讀。“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母親就是用這動人的歌謠,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
感悟童謠:
1、歌謠是抒情的、含蓄的,童謠是——【出示童謠】
學生自由讀童謠。讀后說說自己的感覺怎么樣?
2、這就是童謠的特點,找出你認為最有趣的讀給我們聽聽。指名讀。
我們這樣讀你覺得好玩嗎?
3、此時老師想起了媽媽還會唱的童謠。【出示童謠】
你想起來了嗎? (指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
4、明月以至中天,我依偎在母親的懷里,聽著她唱的歌謠、童謠,感到母親仿佛一尊玉石雕像。
為什么把母親比作“玉石雕像”?
母親伴著月光讓一些童謠慢慢的溶入了我的心里,這也是一種啟蒙。所以說:
【出示句子】齊讀。“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母親就是用這些幽默風趣的童謠,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
(三)、總結全文。
1、母親不識字,她用甜美的嗓音在月光下給我唱歌謠、童謠,還給我——講故事,說猜謎語,我幼小的心靈受到了民間文學的熏陶,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母親真不愧是我的——啟蒙老師。
2、【出示】“然而,時間的車輪無情地碾碎了母親的青春。我個子高了,母親的脊背卻彎了;我長大了,母親卻老了;現在生活好了,母親卻感受不到了,不少的記憶都漸漸流逝了。有一年,當我趕回老家去看母親時,這個曾經擁有甜美嗓音和玉石雕像般美好形象的她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安詳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 微風吹亂了母親的滿頭白發,如同故鄉的天空飄滿愁絮……”
此時此刻,我多么想喚起母親的記憶,多想在母親耳邊低聲地說:
母親,你可曾記得……學生拿起筆,寫出心里話
指生交流
(四)、布置作業 。【出示作業】
1、閱讀《月光啟蒙》的姊妹篇《母愛似水》。
2、搜集家鄉的民歌、民謠,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和同學交流。(譜曲唱、拍手唱、跳皮筋唱等等)
3、回家幫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附:板書設計: 17、月光啟蒙
唱 歌謠
講 故事 母愛
說 童謠
猜 謎語
教學反思:
《月光啟蒙》是五年級第十冊中的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作者是著名的詩人孫友田。文章用細膩的筆觸回憶了自己的母親及為好的童年生活。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用民間文學給我啟蒙,引領“我”走進了詩歌的王國。
我抓住啟蒙展開教學,當讓孩子們談到母親是怎樣給作者啟蒙的時候,幾個孩子說到母親說神話故事這個片段,說得真棒啊!
最后我注意拓展情感,當孩子本以為課文已經結束了的時候,我告訴他們,其實,文章還有段結尾呢,多年后,作者回到了離別已久的故鄉,再一次看到了母親……配上音樂,我出示了下面一段文字:
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
在我范讀的時候,我注意到孩子們都目不轉睛地盯著大屏幕,他們也在感受著啊,當我讓他們來齊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分明見到他們眼中的淚花!
我接著又說道,雖然母親現在什么都不知道了,不知道眼前站的是誰,不知道他來干什么,更不知道那些好聽的民謠了,但是那些民謠卻深深地,刻在了作者的心里……說完便出示課文中所有的民謠,我指名讓孩子去讀他們認為最能打動他們的民謠,于是一個孩子站起來,用低沉的聲音,緩緩地,讀起了本應該輕快活潑的民謠。一個接一個,孩子們體會著每一個民謠,他們說:如果我是作者,那么回憶這些民謠,念一念這些民謠,將是對母親最好的懷念。
趁感情還在激蕩,我又出示了文章的最后一段,我范讀著,孩子很快也加入了我的隊伍,和我一起讀起來:
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是母親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最后,快結束課文了,我讓孩子們談談對這篇文章有著什么樣的感受時,孩子感受到了母愛。
另外《月光啟蒙》也讓我進一步反思自己教學中的不足。
1.“對話”問題。語文的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彼此分享對文章的理解,探討重點問題。作為教師,比孩子早一步解讀教材,其實在整個“對話”過程中更應該是充當“引路人”和“排雷兵”的角色。也就是說教師對“對話”在備課中是早有預設的。對于預設,在備課中我是相當細致的,從學生角度出發,設想了許多情境,同時也設計了必要的引學過程。但課堂又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在課堂上,我總是“情不自禁”地陷入自己的預設,特別是當學生的理解深度與預設有差距時,往往是“不依不饒,生磨硬套”這其實就不再是真正的“對話”了。
2.“評價”問題。在課堂上適時的評價是推動教學,促進學習的一種有效的辦法。我在評價上做得總欠火候,表現在:用重復學生的話代替評價;評價的時機把握不夠自然,其實并不是每一個孩子發言或朗讀都需要用一長串的話語去評價,有時一個手勢、一個微笑、適時的示范都是評價,往往“無聲勝有聲”;評價的到位率不夠。學生是否從評價中獲益,并有所提高,是評價有效與否的標準。在本課的教學中,對朗讀的評價是重點,怎么樣才能讓孩子從評價中理解課文應該怎么讀好,讀出味道。如對歌謠的朗讀第一次我是意圖讓孩子在理解第四節的基礎上讀得柔美、深情。第二次則是讓孩子在理解歌謠含義的基礎上讀出文字蘊涵的意韻。但在教學中,因為評價的意向性不夠明確,孩子沒有讀到位就急于推進教學,而使讀的層次體現得并不分明。
《月光啟蒙》第一課時 篇7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80
最美——兼談《月光啟蒙》教學
讀了這篇課文,我想起了那首歌《最美》,“你的美無聲無息,不知不覺讓我追隨;你在我眼中是最美,每一個微笑都讓我沉醉。……”什么最美?輕柔的歌謠最美。什么最美?皎潔的月光最美。什么最美?童年的夏夜最美。什么最美?慈愛的母親最美。也許是無心插柳,也許是有心栽花,母親用那些孩子喜聞樂見的形式給孩子以啟蒙教育,攙扶孩子走上了人生道路。
這篇課文是根據作者寫的若干追憶母親文章中的一篇《月光母親》改編的,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濃濃的懷念,深深的感激。這篇文章是本冊教材第五組的一篇,我們想它和其他幾篇文章一起給我們一個有關于成長的詮釋:《月光母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和永遠的老師;《在師生團聚會上的致辭》——老師給學生生命的奠基;《學與問》——自身的追求是根本;《養成讀報的好習慣》——語文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應當終身學習。而同時,這一組課文又在呼應本冊開篇的《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多種渠道學語文。父母、老師、書本、生活等等。
在設計教學思路的時候,我們力圖通過兩位老師的執教給大家帶來“相對完整的課”,展示出一個連貫的教學,同時也爭取解決一個“第一課是該干啥”的問題。整篇課文的教學設計理念是“以讀為本,體現層次”,“讀”是學習語言文字的基礎和途徑,是語文教學之本。我們要通過兩課時的教學體現出四個層次:
一、初讀,感知內容。
五年級的學生,應該養成了課前預習的習慣,因此這一環節我們主要是通過對文中字詞、課文的朗讀情況的檢查來完成。
二,細讀,理清脈絡。
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cxw老師巧妙地抓住了“吟唱、芳香的音韻、混沌、豁然開朗”這四個詞語來組織教學,應該說恰到好處,抓住了關鍵。
三、精讀,體會感情。
這里主要是抓住了對歌謠、童謠的欣賞、品讀來體會。
四、賞讀,升華感情。
第二課時wjh老師主要圍繞“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這句話來展開教學,她由創設的情景展開,一個“纏”字的教學足以讓我們體會出母親的影響讓我陶醉,讓我沉迷,從而最終“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覺得cxw老師對字詞的教學比較獨特,有指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豁然開朗可以結合最后一個自然段)有利用工具書讓學生理解詞語,(可以讓學生自己查字典)等等。wjh老師給學生創設了一個情境,通過自己聲情并茂的引領,讓孩子們投身到文本中去,最終和文本產生了強烈的共鳴。要想打動學生,首先就要打動自己,這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你的美無聲無息,不知不覺讓我追隨;你在我眼中是最美,每一個微笑都讓我沉醉。……”什么最美?投入學習的學生最美。什么最美,投入教學的老師最美。
最后這句話,送給在座的的語文教師。什么最美?語文教學最美。這種美,“只有相愛的人最能體會,你明了我明了,這種美妙的滋味”讓“陷入愛情中的我們不知疲憊,為了伴你左右與你相隨。”
《月光啟蒙》第一課時 篇8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224
《月光啟蒙》(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
2、學習用詞語的引伸義及通感的方法來表情達意。
3、讀文中的民歌民謠,感受民間文學的魅力。
4、在文中感受母親的愛。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感謝。
教學重點:
讀文中的民歌民謠,感受民間文學的魅力
教學難點:
在文中感受母親的愛。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感謝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十幾年前,有這樣一首歌打動了我的心,這就是《母親我為你驕傲》。請同學們聽,并看屏幕上的歌詞。(學生聽歌并看歌詞)
2、十幾年后的今天,一篇文章以同樣的情感再次震撼了我的心。這就是“煤礦詩人”孫友田寫的《往事如歌——月光母親》。我們曾經學過孫友田的詩《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
3、詩人孫友田回到故土,看到母親老了、病了。嚴重的病情使老人再也不認得眼前的兒子了。這使作者傷感起來,回憶起母親對自己的關愛和啟迪,寫下了《往事如歌——月光母親》這篇文章。
4、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月光啟蒙》就是由《往事如歌——月光啟蒙》改編的。
二、解題:
1、啟蒙:啟,開導;蒙,蒙昧無知。使初學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門的知識。
2、月光啟蒙,指在月光下,受到的啟蒙教育。
三、初讀課文:
1、讀正確生字詞:提醒大家“時辰”和“籬笆”兩個詞的第二個字讀輕聲。
2、學生分節讀課文,提兩個要求:在課文中讀準字音;想想,母親是怎樣在月光下為作者啟蒙的?
3、學生聽讀課文。
4、學生和老師簡評分節朗讀的情況。回答問題:母親是這樣為作者啟蒙的,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說謎語。(教師隨機板書: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說謎語)
5、根據這四個內容分段:唱歌謠(1——5)講故事、唱童謠(6——9)說謎語(11——13)(14)總結全文,點明母親就是我的啟蒙老師。
四、細讀課文:
1、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的第一句話:“童年的夏夜是美妙的。”(教師板書“美妙”)教師提問:為什么作者回憶起童年的夏夜會是“美妙”的呢?
請大家讀讀第一段“母親為我唱歌謠”,讀讀想想。
(1)首先,童年的夏天,家鄉小院的景色優美,你看: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柔和的月光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時辰。
(2)母親美,她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勤勞的母親那樣樸素清爽。
(3)母親唱的歌謠美“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曬得脆脆的。”這首歌謠在贊美勤勞的勞動人民。
“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倆去云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后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古語說:“鳳凰非梧而不棲”,而今還有“栽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之說,意思是家中有好運,有好兆頭。而瓦屋和樓是云南的典型建筑。短短一首歌謠就表達了人民向往幸福的思想,介紹了云南的建筑風俗。
(4)母親唱歌謠的聲音美,你聽,歌謠是動聽的,她的聲音甜甜的,是那樣深情,顯然這歌謠也表現了她的美好心聲。她的聲音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那樣柔和,像小溪的流水那樣潺潺悅耳。那聲音簡直就如花香般芬芳。
(5)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這歌謠豐富了我們的精神生活。家鄉的歌謠是多少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的智慧結晶。母親用歌謠將家鄉的文化傳給了幼小的作者。這些歌謠使作者的心靈明朗起來。母親這種傳承家鄉文化的思想和舉動使孩子收益頗多。母親這樣的做法難道不美嗎?
(在上這段時,要注意讓學生講講自己的感受,還要將自己的感受在朗讀中演繹出來。)
2、請大家讀讀第二段“母親為我講故事、唱童謠”,讀讀想想:為什么作者回憶起童年的夏夜會是“美妙”的呢?
(1)母親在月光中的樣子十分圣潔:“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2)幽默風趣的童謠音韻美
3、讀第三段“母親說謎語”,讀讀想想,為什么作者回憶起童年的夏夜會是“美妙”的呢?
母親給我的猜的謎語也像童謠一樣美。,開啟了我的智慧。
4、讀讀最后一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母親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
五、總結全文:
讀完課文,你知道作者想通過此文抒發什么樣的情感嗎?(贊美母親,感謝母親)
六、再聽歌曲《母親我為你驕傲》。
板書設計:
19 月光啟蒙
美妙 月色美 母親美 唱歌謠
講故事、唱童謠美
說謎語
(感謝母親,贊美母親!)
作業設計:a:抄寫生詞
b:摘抄課文中令你感動的句子,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月光啟蒙》第一課時 篇9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聯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啟蒙”作課題的深刻含義。
3.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濃郁的母子親情,體會作者對母親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和敬愛之情。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課文語言優美,其中民歌民謠風格明快、流暢、含蓄、風趣,值得好好體味。
2.文中插圖精美,在指導讀書感悟時,可結合插圖,引導學生感悟語言內在意蘊感情。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 出示孫友田的經典詩句,相機介紹詩人。
2. 孫友田能成為詩人,離不開他的母親,他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是母親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3. 這是位怎樣的母親,竟能給她的孩子帶來如此豐富的精神財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孫友田寫的散文《月光啟蒙》(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指導
1. 自由讀課文,要求:
(1)畫出生字,注意讀準字音,讀順課文。
(2)畫出生詞及不理解的詞語,聯系上下文理解。
2. 檢查自學情況
(1)讀生字詞,相機正音。
(2)指名讀,注意輕聲(裳)、前鼻音(辰)、后鼻音(蒙、鳳、凰、嫦、荊、帳)
(3)指名試讀課文,了解掌握情況。
啟蒙:使初學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門的知識,智慧得以初步開發。
混沌:形容無知無識的樣子。
3. 通讀課文,思考分段
交流
第一段(1~3):寫童年夏夜生活的美妙,是母親的歌謠使“我”懂得了對故鄉的愛,對民間藝術的愛。
第二段(4~8):寫母親在夏夜給我講神話故事、唱童謠、猜謎語,啟迪了“我”的想象和智慧。
第三段(9~9):寫母親是啟蒙老師,為“我”飛向詩歌王國奠定了基礎。
4. 質疑問難
三、指導書寫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1. 出示課文插圖:看了這溫馨的畫面,你會想起什么?或想說點什么?
2. 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浸透著母親無數的心血與汗水,蘊涵著母親無盡的牽掛與關愛。這一課,就讓我們走進這籬笆小院,在柔和的月色里聆聽這位農家母親的聲音。
二、精讀指導
1. 學習1~5自然段
(1)自由讀,注意捕捉讀時內心的感受
(2)學生交流感受
①籬笆小院和諧、愜意:天上有星星月亮,籬笆院中有柔和的月色,安詳的母親,乖巧的“我”。
②母親的嗓音甜潤、輕盈: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
(3)誰能用甜甜的嗓音吟誦母親所唱的歌謠?
(4)女生齊讀2、3自然段。
(5)出示:小院立即飄滿她那芳香的音韻。
①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②交流:母親的聲音甜美,充滿深情,仿佛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母親動人的音韻使“我”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悠然飄逸。
(6)這樣的日子雖然清苦,但精神生活是豐富的。如果你就是籬笆小院那個被媽媽摟在懷里的孩子,聽著這樣的歌謠,你會想些什么?
(7)齊讀: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4.學習6~13自然段
(1)自由讀6~9自然段,找出描寫母親形象的一句話
(2)出示:此時明月以至中天,母親沉浸其中,顯得莊嚴肅穆,有如玉石雕像。
①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交流:月光似水,身穿白布褂子的母親沉浸其中,顯得莊嚴肅穆,有如玉石雕像。
②指導讀出“我”對母親的崇敬之情。
(3)自由讀10~13自然段
①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②交流
③分角色朗讀母子間的對話
5.母親的歌謠故事,使我童年的夏夜變得分外的美妙。所以,引讀: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
6.出示:最后三句話
(1)從這三句話中,你能看出“我”想對母親說什么?
(2)簡介文章的寫作背景。
(3)再讀,體會其中包含的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和敬愛之情。
(4)指名讀,齊讀。
三、總結全文
1. 默讀課文,討論:作者為什么用“月光啟蒙”作為課題?
2. 讓我們輕輕閉上眼睛,走入記憶的長河,再在母親的愛中回味一番,陶醉一番。
3. 世界上的母親都是一樣的,你的母親在你成長的歷程中給過你什么幫助?你想對她說些什么?
板書:
19.月光啟蒙
唱歌謠
講故事 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
唱童謠 飛向詩歌的王國
猜謎語
拓展閱讀:《月光啟蒙》課文
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時辰。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
“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曬得脆脆的。”
“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倆去云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后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那時,我們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豐富的。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谷,卻長歌謠。母親天資聰穎,一聽就會。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親是唱蓮花落的民間藝人。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母親唱累了,就給我講嫦娥奔月的故事,講牛郎織女天河相會的故事……高深莫測的夜空竟是個神話的世界。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她又為我唱起了幽默風趣的童謠,把我的思緒從天上引到人間:
“小紅孩,上南山,割荊草,編箔籃,篩大米,做干飯。小狗吃,小貓看,急得老鼠啃鍋沿。”
“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喝,下不來——老鼠老鼠你別急,抱個貍貓來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轎。毛娃醒,吃油餅。毛娃睡,蓋花被。毛娃走,喚花狗,花狗伸著花舌頭。”
民謠童謠唱過了,我還不想睡,就纏著她給我說謎語,讓我猜。母親說:“仔細聽著:麻屋子,紅帳子,里邊睡個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問:“朝哪里猜?”
母親說:“朝吃的猜”。
我歪著頭想了一會兒,硬是解不開。母親笑著說:“你真笨,這是咱種的花生呀。”
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是母親用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月光啟蒙》第一課時 篇10
作者:薛元榮 轉貼自:黃埭中心小學教科室 點擊數:87
直奔難點教《月光啟蒙》
薛元榮
《月光啟蒙》(蘇教版第十冊)是一篇內蘊豐富的散文。作者回憶了自己童年時,在夏夜月光的伴隨下,母親唱民謠和講神話故事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母親啟蒙教育的感激、懷念之情。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一改往常按部就班的教法,直奔學生的疑問,在解疑中朗讀、品味、體悟,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益。
初讀課文時抓住學生的疑難處。通過自讀、指名讀、齊讀,基本解決了讀通的問題,“但有一個字連老師也吃不準,找一找是什么字?”我出了一個難題。學生速讀,很快有一名學生舉起了手:“……我的父親是唱蓮花落的民間藝人。”,“落”讀什么音?查《新華字典》也不明確。我抓住“落”進行了“探究”:“落”有四個讀音,luo、la\lao\luo,查lao時,《現代漢語詞典》中有一詞條“落子”:<方>指蓮花落等曲藝形式。我告訴學生,在〈新華字典〉上找不到時明確的說法時,可以從其他工具書、上網等途徑自行解決。不要等老師把答案告訴你,探究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一個“落”字,學到的不僅是“落后、落下來”,還有方言,更重要的是體會一下中國語言的多樣性。一個漢字,有時就是一篇文章,一個故事,一個傳說。
解題時直奔中心。有學生問:“月光啟蒙”是什么意思?我指導學生瀏覽課文,用課文的話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找到的是:“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我說,這是“啟蒙”的結果,給我的未來的影響。學生找到了另一句:“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我肯定這一句基本解釋了“月光啟蒙”。那么,歌謠里有哪些故鄉的愛呢?接著,我教學文章前半部分的兩首歌謠,想一想,歌謠里說了什么,“故鄉的愛”包含在哪里?
“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曬得脆脆的。”學生發現了勞動的美:月夜下洗衣;發現了勤勞:“白白的”、“脆脆的”;發現了溫情和祥和;發現了贊美:贊美故鄉婦女的勤勞,當然包括母親。
黃埭中心小學教科室
《月光啟蒙》第一課時 篇11
目標預設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民歌民謠的特點,感受民間文學的魅力。
3.通過對課文具體語言文字的朗讀、感受、體驗、品悟、表達,感悟作者在月光下從母親那里得到的啟蒙教育,感受濃郁的母子親情,在真情的噴涌中獲得文化的洗禮與親情的陶冶。
課堂實施
第一板塊 品味歌謠魅力
1.當你再讀課題時,你的眼前會浮現出一幅怎樣的畫面呢?
2.母親在月光下吟唱歌謠的情景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母親唱了許多歌謠,課文中寫了五首,找出來讀一讀,可以把你最喜歡的那首多讀幾遍,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
3.誰來把你喜歡的一首歌謠讀給大家聽聽?并說說喜歡的理由或自己的感受。(學生交流;多形式、個性化朗讀。)
4.你對民歌童謠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5.你們的發現和孫友田的感受是一樣的,民歌民謠明快、流暢、含蓄、風趣,充滿鄉土的氣息,濃郁的詩情,能給我們帶來無窮無盡的遐想。
(點評:語文課要引領學生學習語言、感悟語言。作為民族文化源頭和根基的民間文化之一——民歌民謠,是神奇的,有著巫術般的魔力,能為孩子打開一扇隱秘的語言之門。通過自主品讀、個性化朗讀、展開想象、交流感受等多種方式,讓學生了解民歌民謠的特點,感受民間文學的魅力,同時為體會母親的教育智慧、理解“啟蒙”做好鋪墊。)
第二板塊 感悟月光、母親、啟蒙
1.母親吟唱歌謠時又會給我們帶來一種怎樣的感受呢?(出示農家月夜場景)配樂引讀第一自然段。
2.你們聽!母親的歌聲從籬笆小院里傳了出來……(播放:清唱的歌謠)
(點評:優美的畫面、抒情的音樂、動情的引讀構成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磁場,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帶入情感的世界、詩意的世界。)
3.聽著母親的歌聲,你有什么感覺呢?
4.孫友田的感受和你們是一樣的,他在文中寫到:
(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1)指名讀。
(2)你們能想象,當時的“我”是怎樣聽母親唱歌謠的呢?
(3)那時的我,快樂著、幸福著、陶醉著……把這些美好的感受也讀出來。(指導朗讀)
(4)讀到這兒,你知道作者為什么要說“芳香的音韻”了吧?從這“芳香”,你品出了什么?
(5)這“芳香”讓我們品出了母親聲音的甜美、輕柔;品出了母親的歌聲使孩子如癡如醉;品出了那一首首歌謠散發出的美好的感受……這就是孫友田體會到的“芳香的音韻”。
(點評:語言的感悟和情感的體驗是緊密相連的。引導學生依托文本,抓住文本的“美點”——“芳香的音韻”,通過想象課文情境,聯系上下文,多種形式的品讀引燃學生的情感點,成為學生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內化情感、內化語言的情感紐帶,力求體現“語文教學語文味”。同時,進一步感悟語言文字背后所包含的豐富內涵,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母親聰穎美麗的形象伴隨著文本扎根到學生的心靈世界之中。)
5.我們知道,母親不識字,她怎么會唱那么多的歌謠呢?請大家靜心默讀第五自然段,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1)學生默讀。
(2)學生互動交流,教師隨機引導。
6.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她真是我的啟蒙老師!除了用歌謠,天資聰穎的母親還用神話故事、謎語啟迪我的童心。讀讀后面的部分,想想我從中受到怎樣的啟蒙。
7. 看著高深莫測的夜空,“我”可能會好像看到些什么呢?
8.出示: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1)為什么在“我”的眼里,月光下的母親就像一尊玉石雕像呢?
(2)指導朗讀。
9.現在,你知道課文為什么要用“月光啟蒙”作課題了嗎?
10.小結:母親在月光下用歌謠、故事、謎語給“我”播下了一粒粒愛生活、愛文學的種子,使它們生根、發芽、生長……如今,孫友田成了一名才華橫溢的詩人,那是因為母親從小給了他——月光啟蒙。孫友田對母親滿懷感激、敬佩之情,請讀讀文章的最后一段。
(1)學生自由讀。
(2)(把最后一段改成詩歌形式)配樂讀。
(點評:閱讀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產生優化的效果。緊扣“啟蒙”,通過抓重點句段,反復品讀,同時展開豐富想象,不僅幫助學生進行了扎實的語言訓練,再度開發了課文內容,也讓學生對課文的語言文字獲得了進一步的理解與提升,從而感悟作者從母親那里受到的啟蒙教育以及作者對母親的感激之情。)
第三板塊 表達懷念之情
1.同學們,40年后,孫友田趕回老家去看望母親時,(出示母親畫像,補充原文片段)
2.當孫友田看到那一輪明月,他會想起什么呢?
3.學生練筆,交流。
(點評:讓學生走進原文,這樣的拓展是基于文本、服務文本的,文本深藏的情感因素得到充分挖掘與展示。在濃郁的人文情懷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把學生的情感波瀾再次推向一個更高的境界。此刻學生的表達是從具體的文本出發,最后回歸文本的。“回到文本,回到文本的細節,回到文本的血脈,回到文本的意義場,語文才能獲得能量。”)
4.多少年過去了,每當孫友田看到那一輪明月,他就會想起那灑滿月色的籬笆小院,想起母親那玉石般的雕像,想起她甜甜的嗓音,深情的吟唱……(再次播放清唱的歌謠)……感謝月光啟蒙,她讓我們也想起了那一首首充滿泥土芳香的歌謠。下課后,請大家也去搜集我們家鄉的民歌民謠,相信這些歌謠也會在你們的心中播下一粒粒種子……
(點評:音樂是情感的催化劑。滿含深情而又富有詩意的歌謠作為主旋律反復吟唱,再次深化了對文本的理解,歌聲裊裊,鄉韻繚繞,回味無窮。最后讓學生去搜集家鄉的民歌民謠這一環節的設計,期盼歌謠也能為我們的孩子播下語言的種子,讓歌謠成為回蕩在孩子心中的最美妙、最恒久的聲音!)
教材解讀
《月光啟蒙》是著名作家、詩人孫友田寫的一篇敘事散文。文章回憶了母親在美麗寧靜的夏夜,伴著明月星光,為兒時的“我”唱歌謠童謠、講神話故事、說謎語的動人情景。文章以“文學的啟蒙”為線索,語言優美,其中的民歌民謠明快、流暢,富有濃郁的生活情趣,讀來耐人尋味。教學中著力憑借課文清新素雅的語言,創設詩情畫意的農家月夜場景,啟發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品味民間文學所散發的泥土芳香,感受深厚的母子親情,體會“我”對母親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和敬愛之情。
深度解讀文本,這篇文章不僅表達了“我”深深地感激母親給“我”的文學啟蒙的感情,還表明了這樣一個事實,也就是充滿鄉土氣息的質樸的民間文化其實也是孩子精神成長的根基,是每個人生命歷程中不可或缺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民間文化就是老百姓的情感載體,它是中國民族文化的一半,永遠是民族文化的源頭和根基”。(馮驥才語)讓學生感悟民間文學的神奇魅力,并能從中受到“啟蒙”也應成為本課教學的“重點”。
設計理念
“言美情濃”、飽含“詩情、詩意”是本文最大的特點。從美入手,以讀解文,以情促讀,通過開放的教學設計,詩化的教學語言,自主的閱讀實踐活動,欣賞優美、精彩的語言文字,把學生帶入課文描述的優美意境,讓學生在生生對話、師生對話以及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抒發情感、噴涌真情,使語文實踐與人文精神水乳交融,從而涵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倡導個性化閱讀,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重視對教學資源的再度開發,感受作者的心路歷程,努力構建詩意的、文化的語文課堂。
《月光啟蒙》第一課時 篇12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同行:
大家好!我來自海口市秀英區西秀中心小學。今天,我將從以下六個方面說說《月光啟蒙》這一課的教學。
一、說教材
《月光啟蒙》是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五組的一篇優美的散文。這一組課文的主題是“親情依依”,向我們展示了人間最美好的感情:愛情、親情、友情,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月光啟蒙》的作者是著名煤礦詩人孫友田,原題是《月光母親》。作者以深情的筆觸回憶孩提時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親給自己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說謎語的情景。是母親為他打開了民間文學寶庫,使他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全文洋溢著對母親的感激和懷念之情,自始至終貫注著濃郁的母子親情,真摯感人。
文章語言純樸優美、感情真摯。著名的特級教師于漪說過:“語言不是蜜,卻能粘住學生。”課文中民歌民謠風格明快、流暢、含蓄、風趣,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深受學生喜愛。這篇文章課文插圖精美,與課文內容相得益彰。
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重點、課標的要求、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體會重點詞句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
2、技能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民謠、童謠的內蘊美。
3、情意目標:領會“月光啟蒙”的真正內涵,感悟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感激之情和懷念之情。
本課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感激和懷念之情。
難點:聯系上下文,理解“月光啟蒙”的真正含義。
二、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基于以上的認識,我在本課中主要以品讀感悟法為主要教法,穿插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重點詞推敲的方法,讓學生從靜態的文本中去感受涌動的情感,激發學生靈動的想象。此外,我還以情境教學法作為輔助教法,運用農遠教學資源中的圖片和音頻文件創設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重點內容。
三、說學法
五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因此,課前我布置學生預習課文,收集本地民謠,童謠,作為知識拓展,使學生受到民間文化藝術的熏陶。課堂上,我引導學生采用自讀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放手讓學生在自由讀、合作讀、賽讀、引讀、分角色讀等各種讀書活動中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情感。利用農遠資源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課堂,始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的新課程理念。
四、說教學程序
根據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我這課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學會生字新詞;把課文讀流利,讀準確;學習第一自然段;初步理解“月光啟蒙”的含義。
下面主要介紹第二課時教學程序。
(一)、提綱挈領,理清文路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月光啟蒙》一課,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在月光下,母親是怎樣對我進行啟蒙教育的?
根據學生回答讓學生進行板書: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猜謎語。【設計意圖:提綱挈領,理清思路,為下面的教學奠基。另外讓學生板書,可以鍛煉學生能力,體現學生主體。】
(二)、感悟啟蒙,體會情感
“唱歌謠”部分
1、質樸的歌謠,甜美的歌聲——感悟母親帶給“我”的美好向往。
(1)、請同學們把課文里的歌謠找出來讀一讀。然后說說你最喜歡哪一首,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①生自由讀。課件出示兩首歌謠。
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曬得脆脆的。
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倆去云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
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后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
②學生交流,談從歌謠中感受到了什么。
③感情朗讀,重點指導讀出歌謠的韻味。【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自主朗讀感受歌謠的內涵及意蘊美】
2、過渡:同學們讀得好聽,母親唱得更好聽。課件播放農遠資源下載的音頻文件(母親清唱歌謠)
①同學們閉目傾聽,想象——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②學生交流,說說自己的感受。指導理解并讀好“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這句話。【設計意圖:利用農遠資源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句。讓學生沉浸在母親甜美的聲音中,自然而然展開靈動想象,進入文本營造的美好意境。】
(在這個步驟上,農遠資源確實幫了大忙。如何讓學生感受母親聲音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般甜美,猶如花香四溢,若是光靠語言——很難。當時就上共享素材庫找到這段音樂,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母親天籟般的哼唱,讓學生無比陶醉,這下,連“芳香的音韻”這個看起來搭配不當的詞組也找到了合理的解釋。而且,學生讀書的聲音也變得無比甜美,動聽。)
3、母親不識字,卻是如何熟記這么動聽的歌謠?
①指名學生談,相機解釋“蓮花落”。
②指導理解“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谷,卻長歌謠”里的兩個“長”字,鼓勵學生討論交流得出結果。
③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搖籃,它雖然土地貧瘠,部長五谷,但是依然孕育著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黃河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給生活在黃河邊上的人們帶來豐富的精神生活。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他真不愧是我的——啟蒙老師!【設計意圖:喚起情感,滲透民族主義教育。】
“講故事”部分
過渡:母親不但會唱甜美的歌謠,還會講故事,講什么故事呢?自由朗讀第六自然段。
1、神奇的故事,圣潔的形象——感懷母親讓“我”展開想象的翅膀。
(1)朗讀自己最有感受的句子。
(2)重點引導了解“……”和理解“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這句話。體會母親對“我”的愛及“我”對母親的感激和懷念之情。
(3)感情朗讀。
“唱童謠”部分
風趣的童謠,輕松的氣氛——感謝母親賜予“我”天真活潑的童年
多媒體出示:
小紅孩,上南山,割荊草,編箔籃,篩大米,做干飯。小狗吃,小貓看,急得老鼠啃鍋沿。
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喝,下不來——老鼠老鼠你別急,抱個貍貓來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轎。毛娃醒,吃油餅。毛娃睡,蓋花被。毛娃走,喚花狗,花狗伸著花舌頭。
(1)指名讀,正音。
(2)師生小結童謠特點。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童謠。
(3)朗讀展示。看誰能讀出“風趣幽默”來。
(4)展示自己收集的民歌民謠。
原滋原味的本地方言民謠使教室里爆發陣陣歡笑,氣氛輕松歡快。我告訴學生,至少這種民間文化藝術能給我們帶來歡樂,希望他們把這種歡樂傳承下去。【設計意圖: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說過: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學生本身就喜歡童謠,那就讓他們盡情讀。讀是理解的一面鏡子,在讀中理解文本,享受學習的快樂。】
“猜謎語”部分
好玩的謎語,愛意的嗔罵。——感激母親給了“我”思維的啟迪。
(1)學生同桌分角色讀。說說你有什么感受。
(2)展示朗讀。
(三)拓展練筆,升華情感。
過渡:如今,孫友田已成為一個有名的作家了,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的成功離不開母親月光下的啟蒙。請品讀最后一個自然段,你能體會到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1)生交流,引導學生深入作者內心,感悟作者對母親的懷念和感激之情。
(2)師引讀: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是母親用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設計意圖:運用“引讀法”做到創設情境培養情,加強朗讀感受情,文字訓練品味情,以情激情強化情。掌握契機,引用文中蘊含的情和自己的情來扣擊學生的心弦,達到“披文入情”的效果。】
(3)感情朗讀。(讓我們懷著對這位平凡而了不起的母親敬佩之情,讀讀這個自然段。)
過渡:作者寫這篇文章時,母親其實已身患重病……課件出示:
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
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
母親失去了記憶,而我心中卻永遠珍藏著那一輪明月……
1、小練筆:看到那一輪明月,我想起,想起
想起……
2、學生交流練筆,深情誦讀。
【設計意圖:我在朗誦這段文字時進行了比較細膩的處理,語言、語調、表情,動作盡可能配合這句話的感情基調,創設出一個特殊的情境。以情傳情。情感具有感染的功能,用老師的情來扣擊學生的心弦,使之產生情感共鳴。】
五、說板書設計
唱歌謠
17、月光啟蒙講故事
唱童謠
猜謎語
【設計意圖:板書簡潔明了,展現了清楚的教學流程,便于學生理解記憶。“學生能做的,老師不代替”,板書我讓學生自己歸納內容并完成板書,鍛煉了學生總結歸納的學習能力。】
六、說遠程教育資源的利用
這堂課從一開始,我就參考了遠教資源的教案設計。觀看了“名師教學”視頻。然后結合各方面情況對教案進行修改編寫。在課堂教學中,我借鑒了別人的課件,做了一些修改,變成自己的。同時采用了資源庫的音頻文件(母親清唱歌謠部分),這個對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尤其有用。雖然我的教學課件略顯單薄,但是我認為自己把遠教資源用在點上了,事實上,這堂課確實得到了同行們的肯定,孩子們也喜歡,學習效果很好。遠教資源為農村教育的飛躍創造了很好的條件,我希望成為一個善于利用遠教資源,讓農村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的老師。
以上是本人利用“農遠”教育資源教學《月光啟蒙》的一些設想,懇請大家指教。謝謝!
《月光啟蒙》第一課時 篇13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聯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啟蒙”作課題的深刻含義。
3.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濃郁的母子親情,體會作者對母親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和敬愛之情。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課文語言優美,其中民歌民謠風格明快、流暢、含蓄、風趣,值得好好體味。
2.文中插圖精美,在指導讀書感悟時,可結合插圖,引導學生感悟語言內在意蘊感情。
教學時間:
兩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上一課大家和老師一道伴著柔和的月光走進了作者童年時的籬笆小院(出示課文插圖),看著這溫馨的畫面,你會想些什么?或是想說點什么?
(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浸透著母親無數的心血與汗水,蘊含著母親無盡的牽掛與關愛)
2、這一課,就讓我們走進這個籬笆小院,與這對母子倆,一同分享他們的快樂!
二、品讀課文,感悟真情:
1、師:作者成年以后,回憶起自己童年的夏夜,總是充滿深情地說:“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投影,生朗讀)是什么讓作者對童年的夏夜總是念念不忘,覺得那樣的夜晚永遠是“美妙”的呢?
2、生自由朗讀課文,用筆圈劃
師巡視,相機點撥。
3、學生分小組交流,傾聽他人意見。
4、進行全班交流:
A: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時辰。(景色美)
B: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上一件白色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摟著我。
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母親形象美是樸素的,純潔,神圣的。)
C: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那芳香的音韻。
1)讀一讀從中你知道什么美?
2)體會到什么美?(嗓音甜甜,深情的。)
3)輕輕地讀出這種感受。
4)讀完后你覺得哪個詞顯得很特別,特別的亮眼?(芳香)
5)為什么呢?。引出并理解“芳香”:芳香是鼻子聞,而這兒指的是什么?
6)是阿這是聽了歌謠時讓作者的內心充滿了芳香。這里“芳香”意思是:對世界對人生懷有一種美好的情感。不是嗎?不然哪有這樣的詩句:去吧,去呼吸山水間芬芳的空氣,去吧,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
7)同學們,你們見過芳香的歌謠嗎?那么芳香指的什么/讀出來。
8)讀歌謠。自由讀,指名讀。(讀出柔和,輕輕的,甜甜的音)
9)引讀:
“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這樣的日子雖然清苦,但精神生活是豐富的。如果你就是籬笆小院那個被媽媽摟在懷里的孩子,聽著這樣的歌謠,你會想些什么?
齊讀: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D:
高深莫測的夜空是個神話的世界。
高深莫測的夜空竟是個神話的世界。
比較:自由讀看兩句有什么區別?從這相“竟”字你知道了什么?
再齊讀。
E:月光似水,身穿白布褂子的母親沉浸其中,顯得莊嚴肅穆,有如玉石雕像。
指導讀出“我”對母親的崇敬之情。
F:童謠用拍手歌讀,感受風趣
G:猜謎語。
自由讀10~13自然段
①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②交流
③分角色朗讀母子間的對話
指導讀好母親笑著說一句。
5、過渡、引申:
在這柔和的月色里,母親為他唱歌謠,童謠,講神話猜謎語,作者聽著母親甜甜的的聲音,覺得童年的夏夜永遠是分外的美妙,不由發自內心地說……
投影:“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
①生朗讀
②問:母親不識字,她怎能成為作者小時侯的啟蒙老師呢?
(在作者童年夏夜母親美好的聲音中,作者不知不覺懂得了要熱愛生活,熱愛家鄉,對生活要充滿想象,從而使作者逐漸走上文學道路,做正直、有為的人。)
③生深情朗讀文章最后一小節。
6、師簡介寫作背景,配樂深情朗誦:
我寫這篇文章時,母親已經老了,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她永遠不再明白兒子的內心是多么的苦痛,我多想抹平母親額上的皺紋,我多想用淚水喚醒你的記憶,答應一聲兒子的呼喚啊……
再讀,體會其中包含的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和敬愛之情。
三、總結全文
默讀課文,討論:作者為什么用“月光啟蒙”作為課題?
四、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拓展練習
1、師過渡:作者對他的母親充滿深深的感激之情,一句歌詞唱得好: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她們時時給我們啟迪,給我們鼓勵……
2、生根據自身實際,完成下面課堂寫話練習:
當我,您,使我;
當我,您,使我;
……
母親,您是我的啟蒙老師,
母親,感謝您!
3、生朗誦
板書:
月光啟蒙
唱歌謠
講故事
月光下母親唱童謠啟蒙“我”
猜謎語
作業:
母親唱累了,就給我講嫦娥奔月的故事,講牛郎織女天河相會的故事……( )的夜空竟是個神話的世界。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她又為我唱起了( )的童謠,把我的思緒從天上引到人間。
1、在文中括號里填上適當的詞語。
2、文中有一處“……”你知道省略了什么嗎?請寫一寫
3、用“﹏﹏”畫出文中的一處比喻句。
把_______比作_________,把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
這樣寫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夜空竟是個神話的世界。”從這句中的一個“竟”字你能體會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