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教學目標和課文簡說(精選12篇)
《白楊》教學目標和課文簡說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大傘、撫摸、介紹、邊疆、陷入”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
4、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課文簡說: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寫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著車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作者借白楊,熱情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作家文筆清新流暢,人物描寫生動。文章由樹及人,從孩子關于白楊的爭論開始,引出爸爸對白楊特點的介紹,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寫爸爸借白楊表明了自己扎根邊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夠成為邊疆建設者的心愿。在作者的描寫和敘述中,沒有直接歌頌這些無私奉獻的建設者,而是將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楊與扎根邊疆的建設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車窗外的白楊──于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父親眼中的白楊──不擇環境,不懼災害,茁壯成長;父親心中的白楊──就是扎根邊疆、無私奉獻的邊疆建設者的化身。
作者的人物描寫非常傳神,對父子三人進行了語言描寫和神態刻畫,孩子天真爛漫,父親嚴肅而又不失親切。在心理描寫上則非常含蓄,沒有過多直接的敘述,而是以神傳情,意境深遠,通過神態的變化來體現感情的波瀾。
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繼續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聯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二是體會課文是怎樣借物喻人,贊頌邊疆建設者的;三是進一步加深對西部的了解。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品質;難點是體會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白楊》教學目標和課文簡說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不怕艱苦的高尚品質。
2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白楊含義及借物喻人的寫法。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讀懂爸爸的心愿。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 播放歌曲《小白楊》(感受白楊的品格。)
一、導課
剛才我們欣賞了歌曲《小白楊》,誰來說一下,聽了歌曲你知道了什么?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白楊》一課。
二、 初讀課文(了解學情,讀懂了什么,哪里還沒有讀懂)
1、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這篇課文又寫了什么內容。
2、誰來說一下,通過讀書你知道了什么?
3、文中那些地方你沒有讀懂?﹙問題列在旁邊﹚
三、細讀理解(思考提出的疑問理解課文并指導朗讀)
1、默讀課文,思考剛才提出的問題,并在文中畫出有關的地方。
2、為什么說白楊樹是戈壁灘的衛士?這個問題誰解決了?
3、指名的寫白楊樹特點的句子。我們一起看大屏幕,誰愿意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結合理解進行板書
高大挺拔
堅強不屈
4、指導朗讀
(1)能把白楊樹的高大堅強讀出來嗎?請自由練習朗讀
(2) 指名朗讀,其他同學認真聽他哪兒讀得好?
(3)還想給她提點建議嗎?你能讀給大家聽嗎?
(4) 賽讀。
(5)是呀,多么令人敬佩的白楊樹呀!在風沙面前,你像城墻一樣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你像松柏一樣挺拔高潔;在干旱面前,你像駱駝一樣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你像中流砥柱一樣堅定牢固。你就是戈壁灘的衛士,有誰想讀,請站起來一起讀。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愿是什么?
(1)請同位討論一下,看哪個孩子理解得好?
(2)指名回答。
過渡:爸爸希望孩子將來扎根新疆建設新疆,可是,親愛的同學們,你們知道嗎?舊中國留給新疆的是貧窮和荒涼,1954年,中央決定駐新疆的十萬解放軍就地轉業,組建新疆建設兵團,肩負墾荒守邊的雙重歷史使命。50年來,他們為了邊疆的繁榮和穩定,克服重重困難,默默奉獻,無怨無悔。請同學們看屏幕:(圖片展是六十年代建設兵團在沙漠中工作的情景。)
邊看邊解說……無數邊疆建設這就是這樣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我們讀懂了爸爸的心愿,可兩個年幼的孩子讀懂爸爸的心愿嗎?
5、學生自由讀“他們只知道……”一段,并想一想他們不知道什么?
指2—3名學生回答。
6、兩個孩子能完成爸爸的心愿嗎?我們一起來看最后一段,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這段話,看你讀懂了什么?
(結合學生的回答解決爸爸為什么笑了?)
四、 欣賞與表達(當學生的情感到了高潮時,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
1、經過一代又一代建設者的努力,如今的新疆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年正值新疆建設兵團成立50周年,老師從新疆建設成果展中選取了部分圖片,請欣賞。
(展示美麗的新疆圖片)
2、欣賞老師自編的小詩。
西北的風
這里曾是風沙揚天
這里曾是荒無人煙
西北的風盡情地吹吧
動情地講述一個人間的神話
雪白的長絨棉,甜甜的哈密瓜
歡騰的騾馬,高大的采油架
飛快延伸的公路,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
一處處風景賽江南,一座座工程披彩虹
自豪吧!不屈的脊梁
驕傲吧!西北的風
3、此時此刻,相信同學們也一定有許多話要對建設者說,請拿起筆,把你要說的寫下來。
五、帶著疑問思考走出課堂
親愛的同學們,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在困難面前,我們該怎樣去做?當祖國需要我們奉獻時,你將如何選擇?
《白楊》教學目標和課文簡說 篇3
教學目標:分析課文二,三,四部分;.總結全文。
一,復習導入新課:
1, 明確課文的線索;課文的.寫作背景。
2, 作者有關知識。
集體訂正
二,明確本課學習目標
分析課文二,三,四部分;.總結全文。
三,學生閱讀5-6節思考并討論:
1, 概括5-6節內容。
明確;寫白楊樹的'外形表現白楊樹的不“不平凡”。
2, 第5節主要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安排材料的?
.總結明確:
總:力爭上游,筆直的干,筆直的枝》性格:
干:丈把高……
分:丫枝:向上,靠攏……倔強挺立,
葉:向上……不屈不撓,
皮:光滑,淡清色……力爭上游,
總:這……
那些詞語表現了“力爭上游”?它們和“倔強挺立”“不折不撓”的性格有聯系嗎?
.總結:詞語:向上,靠攏,一束……
疏導:通過寫白楊樹的外形來表象白楊樹的內在品質。進而贊美白楊樹“不平凡”。
四,閱讀第7-8節,討論:
1, 概括本節內容。
明確:贊美白楊樹,揭示其象征意義。
2, 為什么說“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為什么又說“它是樹中的偉丈夫”?這種先否定后肯定的寫法叫什么?
3, 從哪些地方分析,北方的抗日軍民和白楊樹具有相似支出?
.總結:不屈不撓,樸質,嚴肅,堅強不屈……
《白楊》教學目標和課文簡說 篇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理解爸爸借白楊表白的自己的心;
過程與方法:通過品析文章的重點語句,掌握作者使用的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邊疆建設者扎根西部、默默奉獻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作者表達的情感;
三、教學方法
談話法,通讀感悟法,討論法,品讀語句法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找出三個問句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了解到課文講的是一位父親帶自己的兩個孩子去新疆上學在火車上向孩子們介紹了白楊樹的故事,并重點學習了白楊樹的特點。那么這位父親真的只是在說白楊樹嗎?這是本節課要學習的重點。
(二)初讀感知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回憶上節課所學的關于白楊樹的特點。
(板書:高大挺秀、堅強、不軟弱、不動搖……)
順勢過渡到深入研讀:文章中介紹了這么多關于白楊樹的特點,真的只是在說白楊樹嗎?
(三)深入研讀
1.引導學生找出“不是的,爸爸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
2.學生閱讀這一段落,聯系全文回答:爸爸的心是一顆怎樣的心?從文中哪些段落可以看出來?
學生找出下文中“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爸爸是個邊疆工作者,邊疆需要他,他就在那里生根發芽。
3.教師總結這是爸爸的“心態”(愿意扎根邊疆無私奉獻自己的心),并引導學生明白,像爸爸一樣的這是一類人。
(板書:心態;扎根邊疆,默默無聞)
過渡:文章當中除了寫爸爸的心態之外,表白的心還指什么?從文中哪里可以看出?
(學生已經漸入文章情境,所以這一部分安排學生小組討論,自主合作學習完成,匯報成果,教師總結即可)
4.學生得出“心”的第二層含義即是“心愿”。并找到文章末尾“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顆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進而得出:爸爸希望作者和妹妹長大后也能夠成為像他一樣的人這個心愿。
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5.在學生理解透本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出本課“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學生很快就能掌握;至此,教學環節結束。
(四)拓展延伸
這一部分我會從課文的情感入手,引導學生將情感拓展到更深層次,我會設置如下問題:如果同學們長大了有選擇工作地的機會,你愿不愿意去建設西部,去那些需要我們的偏遠地區工作?
這樣設計在鞏固內容的基礎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以提升。
(五)小結作業
小結會采用談收獲的方式進行
作業設計如下:
1. 查找西部建設的相關資料,加深對西部地區和西部建設者的了解;
2. 掌握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嘗試用這種手法寫300字左右的小練筆。
五、板書設計
白楊
《白楊》教學目標和課文簡說 篇5
(出示配有第一段朗讀錄音的幻燈片。)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看看課文中是怎樣寫大戈壁的?怎樣描寫鐵路沿線的白楊樹的?邊讀邊畫出主要詞句,然后,我們通過解詞析句來理解、體會。(學生認真默讀后紛紛舉手交流學習體會。)
生:課文中寫大戈壁用了“茫茫”這個詞。“茫茫”就是沒有邊際,模模糊糊看不清。這里是說大戈壁廣闊。
生:我畫了這句話一“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這里寫大戈壁很荒涼。
生:這里寫大戈壁用了“清晰”這個詞。“清晰”是說清楚,不模糊。
師:作者是說大戈壁清晰還是模糊?
生:大戈壁模糊、不清晰。
師:所以,你只畫“清晰”是不對的,應該畫“并不那么清晰”。(生點頭)
生:我還畫了“渾黃一體”這個詞。這里是說大戈壁一片風沙,天和地的界線不清晰,看上去都是黃色。
師:課文中寫大戈壁用了一段話,誰能用一個恰當的詞概括大戈壁什么樣?
生:荒無人煙。
生:一望無垠。
生:空曠單調。
生:風沙漫天。……
師:作者要寫白楊樹,為什么開篇寫這荒涼的大戈壁?我們通過“解詞析句”不僅知道作者寫了什么,怎么寫的,還要懂得為什么這樣寫。
生:這就告訴我們白楊樹所生長的環境很惡劣。
生:這里用惡劣的環境烘托白楊樹的高大形象。
師:我們平時描寫參天樹木,常用哪些詞語?
生:高大挺立。
生:高大挺直。
生:高大挺拔。
師:請同學們看課文中作者描寫戈壁灘上的白楊用了哪個詞語?
生:高大挺秀。
師:誰能說說“秀”是什么意思?
生:“秀”就是不俗氣,很高雅的意思。
生:“秀”就是美,清秀,秀麗的意思。
生:“秀”就是很秀氣,很漂亮的意思。
師:作者為什么不用“挺立”“挺直”“挺拔”,而用“挺秀”這個詞呢?要表達什么情感?
生:這是作者夸贊白楊樹,告訴我們那普通的白楊樹不僅高大挺拔,而且清秀美麗。
生:這個“秀”字流露了作者對白楊樹的欣喜之情。本來白楊很一般,我們也常常見到,并不美麗,可在作者眼里,它是美麗的。
生:這個“秀”字表達了作者對白楊樹,特別是生長在祖國大西北戈壁灘上的白楊樹的贊美之情。
師:作者僅僅是夸贊白楊樹嗎?(學生讀書)
生:我認為作者用這個“秀”字,表面是說白楊樹的樣子(外表)美,實際是寫白楊的品質(內心)高尚。作者透過車窗,看到鐵路兩旁飛馳而過的白楊樹,便情不自禁地想到它不擇環境、不講條件、哪里需要在哪里生長的高尚品質。
生:白楊樹象征著扎根邊疆的建設者。作者對他們傾注了敬佩之情,所以描寫白楊樹用“秀”字。
師:很好。作者別具匠心,一個“秀”字,不僅描繪了白楊樹的形象美,而且突出了白楊樹的品格美,抒發了作者對白楊樹的贊美敬佩之情,為后面寫扎根邊疆的人進行了形象的渲染。
(板書:高大挺秀、扎根邊疆)
師:(小結)普普通通的白楊樹到處可見,在庭院,在公園,在城市的道路旁,在鄉間的路邊。對此,人們不以為奇。然而,在滿目荒涼而單調的大戈壁能看到這高大挺秀的白楊樹,卻令人驚嘆不已。那碧綠向上的葉子,銀白泛青的樹干,給茫茫的大戈壁帶來了生機和希望,也給過往的旅客增添了快慰和喜悅。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于是,白楊便成了旅客們議論的話題。課文寫了誰在議論呢?他們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各自輕聲讀第二段。
(學生讀后,在教師引導下討論。)
師:“一位旅客正望著戈壁灘上的衛士出神”,這里的“一位旅客”指誰?
生:“一位旅客”指的是爸爸。
師:這里的“衛士”指什么?
生:“衛士”指的是白楊樹。
師:作者為什么不用“一位旅客正望著戈壁灘上的白楊樹出神”呢?
生:作者將白楊比作衛士,形象地寫出了白楊樹傲然挺立的樣子。
生:這里也暗指那些建設者們像衛士那樣守衛著祖國的邊疆,絲毫也不動搖。
師:這是一個比喻句。句中沒有出現本體“白楊”的字樣,也沒有比喻詞,而是直接用比喻物來代替被比物,誰能用上“白楊”和比喻詞,重新說一句。
生:白楊樹好像戈壁灘上的衛士一樣。
生:白楊樹猶如戈壁灘上的衛士一般。
生:白楊樹恰似戈壁灘上的衛士。
生:白楊樹宛如戈壁灘上的衛士。
師:請三名同學分角色朗讀對話。思考:誰的話是主要的?兄妹倆對白楊有什么看法?(學生朗讀課文。)
生:三個人的話中父親的話是主要的。
生:哥哥說白楊樹高,妹妹說白楊樹直。
師:孩子們看到的只是樹的高大挺直,爸爸是怎樣介紹白楊樹的?(教師領讀父親的三句話。)請同學們按照前面解詞析句的方法談體會。
生:“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這么高大。”這里是說白楊樹姿態很美,一向是高大、筆直的。“直”象征著人的正直,“高大”象征著人的品質高尚。
生:“哪兒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兒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這告訴我們,無論把白楊樹栽到哪里,它就在哪里生根、發芽,為人類造福。
生:這是說白楊樹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能適應各種生活環境。這正是白楊的品格。
生:是金子在哪里都會閃光。我們邊疆建設者都具有白楊的品格,他們在沿海城市能發揮自己的作用,他們遠離家鄉到大西北工作,照樣能為祖國做貢獻。祖國需要在哪兒安家,他們就在哪里生根、開花、結果。
生:作者寫物,意在喻人。“風沙、雨雪、干旱、洪水”是指建設者所遇到的困難;“堅強、不軟弱、不動搖”是寫建設者們把一生獻給了祖國邊疆那種頑強不屈的奮斗精神。
生:白楊樹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不曾有過分毫的屈曲,仍舊長得那么端莊、凝重,筆直地聳入高空,正象征建設者們在大西北荒漠上克服種種困難、扎根邊疆的精神。
師:爸爸的這番話含蓄深沉。請同學們帶著對白楊樹的熱愛,對邊疆建設者的敬佩之情,齊讀這段話。(生齊讀)
師:這段話用了哪些關聯詞語,請畫出來。(學生畫后交流)
生:這里用了“哪兒……哪兒……”。
生:還有“不管……不管……總是……”
師:這兩組關聯詞語用得恰當,更有力地突出了白楊的品格。請分別用上這兩組關聯詞語,說說邊疆的建設者。
生:哪兒最艱苦,哪兒就有建設者的足跡。
生:祖國哪兒需要,建設者們就在哪兒安家。
生:不管困難多大,不管條件多艱苦,邊疆建設者總是那么堅強,那么樂觀。
生:不管風餐露宿,還是語言不通,不管缺水少菜,還是生活習慣不同,邊疆建設者總是不軟弱,不動搖,毅然扎根那里,開花結果。
(教師板書:生命力強不畏艱難)
師:(小結)白楊樹不擇環境,不講條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發芽。城市需要它,它就默默無聞地舒展豐姿供人欣賞;農村需要它,它就心甘情愿地挽起臂膀,筑成防風林墻;如今,戈壁灘需要它,它就在這兒生根了。它上擎青天,下踩戈壁,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這就是白楊的品格。◆
《白楊》教學目標和課文簡說 篇6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個性化的閱讀,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我在《白楊》一課的教學設計上就致力于體現這一理念。
一、多元解讀 感知白楊的形象美
首先,讓學生以多種朗讀方式表達自己心目中原有的白楊形象,以獨有的朗讀體現自己獨特的感受:認為白楊美麗的,可用緩慢的語速、較高的語調朗讀;認為白楊挺拔的,可用較快的語速、較高的語調朗讀;認為白楊堅強的,可用較重的語氣、較高的語調朗讀……同是覺得白楊堅強的,也可用不同的朗讀展示:如快而響亮,慢而堅定,較快而清脆等,再加上神態、動作的不同,其表現方式多種多樣。不同的學生,由于生活的積淀不同,對同一事物的感受也就不同。即使是相同的感受,由于情緒、習慣的影響,其表現形式也會不同。基于此,給學生一種事物,讓他們自由去朗讀,就會呈現出五彩繽紛的個性。
接著,讓學生初讀課文后,根據自己對課文的了解填空:在去新疆的火車上,我們看到了______的白楊。
這是一道凝聚了全文內容的填空題。這樣的“大步走”從學生的認知能力出發,圍繞教學目標創設問題,使每個學生有話可說。這既是對初讀感知的檢查,也是自讀感悟的開始,而且極具開放性——學生可以引用文中的原話,也可填入自己的語言;可將從文中攝取的信息靈活重組,也可融入自己從課外汲取的“營養”。如此多角度解讀文本,學生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感悟到的白楊形象也就有了立體感。
最后,讓學生展示自己畫的白楊樹,并組織評議和修改。在尊重學生發現的同時,對學生零碎的認識進行總結和提煉,幫助他們生成和生長知識。在這一生成過程中,學生進行了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不僅有所感悟和理解,而且具體、形象地感受到了白楊的美。
二、體驗探究,領悟白楊和建設者的精神美
至此,白楊的形象已在學生的心中根植。為加深體驗,引發探究興趣,緊接著出示課件——荒涼單調的大戈壁上一排排高大挺拔的白楊。這樣蒼茫渾黃的背景襯托出了白楊樹的外在形象與內在神韻,通過對比構成了獨特的審美意境,迅速喚起了學生的內在審美需求和對白楊的崇敬之情。再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拉近了學生與文章之間的距離,使學生自然而然享受到了審美的樂趣,從而產生了強烈的探究欲望:茫茫的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為什么白楊卻長得這么直,這么高大呢?
這是需探究學習的目標,是學生自己發現的,也正是學生內心此刻強烈的需求。就在學生處于這種“憤、悱”狀態時,給學生一個填空,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多么________的白楊啊!
此時的學生,認真閱讀,大膽揣摩,積極思考和探究,在自讀的過程中不斷產生新感悟,重組新知識,從而在自己的頭腦中生成具有自身個性品質特征的知識,深刻領悟白楊的品格:白楊從來就是這么直,這么高大。哪兒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兒生根,發芽,長出茁壯的樹干。不管是風沙還是雨雪,不管是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在組織交流時,始終引導學生以讀為本,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讓他們利用音調的高低緩急,抑揚頓挫復活作者在文中所要表達的感情,同時抒發自己心中的激qing,綻放個性,噴涌絢麗色彩。
此刻,白楊的形象已深深印在學生的心中。但是,文章最具審美價值的是具有“白楊精神”的人:那些正直高尚,服從祖國需要,不怕困難的邊疆建設者。
如何使學生的理解從“白楊的形象美”深入到“邊疆建設者的人格美”呢?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空白處展開聯想:孩子們不知道的是什么?孩子們不知道的,你們知道嗎?讓學生理解“爸爸的表白”。
有了上述鋪墊,再讓他們回味爸爸話中的深意,把學生的思路引到了“以物喻人”這個認知中軸上,層次分明地引導他們切近主題,使他們帶著情感進入主客觀高度融合的審美境界。最后,讓學生把爸爸的深情用朗讀表現出來,既讓情感得以升華,又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課文最后一句的含義:小白楊迎著風沙成長起來,也成了具有“白楊精神”的人。邊疆建設后繼有人,這是多么令人欣慰啊!再讓學生欣慰地笑著讀一讀白楊的品格。這樣,學生時而高亢激昂,時而情深意長,時而欣喜寬慰,情感起伏跌宕,一波三折。
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而三者的結合又是水乳交融的,這將是本課的一大亮點。
三、拓展延伸,展示生命活力
當學生回旋于情感浪尖,心潮澎湃的時候,有一種渴望表達的沖動。此刻,適時地開啟他們心靈的閘門,讓學生充分表達自我,就顯得必要而恰如其分。因此,寫一寫“我心中的白楊”,讓學生把所思所感表達出來,可使他們的審美感受得到升華。學生紛紛說出的感受異彩紛呈,揉和著自己的個性特點。這時的課堂成了學生積極參與、主動表現的舞臺,閃爍著創造的靈性,跳躍著鮮活的生命
……
讓我們尊重每一個生命,讓其在課堂上綻放個性,展示活力吧!
《白楊》教學目標和課文簡說 篇7
【教學目標】
1、會寫“晰 傘”等五個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分辯、介紹、撫摸、表達、深思”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邊疆建設者哪兒需要就在哪兒扎根作貢獻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體會爸爸說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爸爸的心愿。
【教學準備】
1、課件:有關大戈壁的錄像片。理解白楊特點和體會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2、配樂朗讀錄音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檢查預習
1、出示彩圖,揭示課題,釋題。
2、檢查預習情況,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3、聽配樂朗讀錄音帶。
二、默讀課文,初曉大意
三、同學自學課文,出示自學考慮題
1、大戈壁是什么樣的?白楊樹是什么樣的?
2、爸爸是怎樣向小朋友介紹白楊樹的?
3、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四、再讀課文,理清結構
1、同學試著給文章分段,用鉛筆標示。
2、同學討論,說出自身的分段并說明理由。假如有分歧,可以再討論。
第一段,從開頭到“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講列車在茫茫的大戈壁運行,不時有高大挺秀的白楊樹閃過。
第二段,從“一位旅客”到“也不動搖”,講爸爸向小朋友們介紹白楊的特點。
第三段,從“爸爸只是向小朋友們介紹白楊樹嗎”到“那么高大”,講爸爸的話也是在表達自身的心。
第四段,是最后一個自然段,講小朋友們也會像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茁壯生長。
五、自由朗讀課文,同學質疑問難
六、練習
用段意歸并法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同學有分歧,再讀再討論。
第二課時
一、激情導入
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圖片,師:你們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進大戈壁去看一看呢?現在假想我們也坐上了開往新疆的火車,火車把我們帶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樣的呢?齊讀第一自然段。
理解大戈壁的環境惡劣,抓住“茫茫”、“渾黃一體”、“沒有……沒有……也沒有”等詞語
2、出示大戈壁的錄象,教師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只有滿地的沙石。大風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涼呀。
(設計意圖:讓同學通過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點,從而進一步認識白楊,最后升華到對在那里生活的建設者的了解。)
3、作者要寫白楊樹,為什么開篇寫這荒涼的大戈壁?
請同學發表看法。
(告訴我們白楊樹所生長的環境很惡劣。這里用惡劣的環境烘托白楊樹的高大形象。)
齊讀第3自然段,讀后回答:
在戈壁上白楊樹長得怎樣呢?
(高大挺秀)
師:在滿目荒蕪單調的大戈壁,看到這清秀挺拔的白楊樹,那碧綠向上的葉子,銀白泛青的樹干,給茫茫的戈壁帶來了生機和希望,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
4、看到這白楊樹,爸爸的神情是怎樣的?兄妹倆又是怎樣爭論的呢?
大戈壁這么荒涼,環境這么惡劣,白楊卻長得那么高大挺秀,像衛士一樣守衛著鐵路。讀到這里,你覺得白楊怎樣?應該用怎樣的語氣朗讀爸爸說的話?
(贊美)
分角色朗讀4~12自然段。
二、課件出示爸爸介紹白楊的第12自然段,然后逐句讀講
1、“這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這么高大。”
“從來”是什么意思,這句話講了白楊的什么特點?
(高、直)
2、“哪兒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兒生根、發牙、長了粗壯的枝干。”
3、“不論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論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師:這段話用了哪些關聯詞語,請畫出來。
師:這段話用了哪些關聯詞語,請畫出來。
同學畫后交流。
生:這里用了“哪兒……哪兒……”。
生:還有“不論……不論……總是……”
師:同學們,學到這里,你對白楊發生什么感情?
(敬重)
那么,我們帶著這種感情來讀讀這幾句話。指導朗讀(自由讀、指名、齊讀)
師:白楊樹不擇環境,不講條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發芽。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論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這就是白楊的品格。
(設計意圖:朗讀體味爸爸的一番話不只回答了兒子的問題,而且熱情贊揚了白楊生命力強,堅強不屈的品格,第二段課文是文章的中心內容,提煉出“高”“直”這一白楊樹的外形特征。)
4、過渡:
爸爸只是向小朋友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達著自身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
三、引讀討論14自然段
1、“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
2、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
3、“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問:小朋友們不知道新疆那么荒涼,爸爸媽媽為什么去新疆工作?
小朋友們不知道爸爸為什么要帶他們去新疆讀書?到底是為什么呢?
同學再讀第14小節,爸爸介紹白楊的三句話,引導同學從課文中找答案。
(設計意圖:抓住課文中的三個“只知道,”培養了同學思維的廣闊性。讓同學進行積極思維活動,經過一連串的引疑讀、思活動,同學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決心、信心和希望小朋友們也像白楊那樣在邊疆生根、生長的熱誠之心。)
4、過渡:
爸爸介紹的這一點知識就像一粒種子播在小朋友們幼小的心里,這種子能不能生根、發芽、生長呢?
四、學習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體會含著的意思
質疑,小組討論提出的問題:
1、一棵高大的白楊樹指誰?幾棵小樹指誰?
2、為什么爸爸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生長起來,嘴角會浮起一絲微笑?
請同學談最后一句話的含義,引導同學從課文中找出答案。
白楊:哪兒需要,哪兒生根,不論風沙雨雪干旱洪水(堅強)。
爸爸:邊疆需要,扎根邊疆,不怕任何艱難困苦(堅強)。
(設計意圖:引導同學體會爸爸的心愿:相信自身的小朋友在家長的影響教育下,一定能夠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
五、總結課文,升華中心
請同學用文中的重點詞語連成一段通順的話:
“哪兒……哪兒……”。
“不論……不論……總是……”
堅強 白楊 邊疆建設者
六、有感情自由朗讀全文
七、作業
1、謄寫課后詞語。
2、練習背誦課文。
《白楊》教學目標和課文簡說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大傘、撫摸、介紹、邊疆、陷入”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
4.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
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品質。
教學難點
1.體會文章的寫法,感悟白楊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同相似之處。
2.體會父親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情懷。
教學準備
1.課前要求同學們搜集有關邊疆建設者的資料:如屯墾戍邊的生產建設兵團戰士、支邊人員以及參加邊疆建設的其他人員等等。
2.教師為同學們準備一些相關的影視資料、圖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探究
1.“白楊”是一種樹的名字,又叫大葉樹,哪位同學來介紹一下白楊樹的相關知識。
2.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小結:白楊樹在我國北方平原地區、沙漠地區種植非常廣泛,因為它樹木筆直,生命力強,而且還可以防風固沙。因此,人們都很喜歡它。
3.教師板書:白楊
二、合作交流
1.此時你一定在想,白楊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長呢?它會有什么特點呢?現在,就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并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課文生字新詞,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自學,可以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教師檢查學生自學結果:
(1)對詞語方面的講解。
渾黃一體:都是渾濁的黃色,分不清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環境惡劣,沒山沒水沒人煙,只有漫天黃沙,連天和地的界限也無法分清。
高大挺拔:高大筆直,挺拔秀麗超出一般。文中用來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楊樹,在那樣惡劣的自然環境中,仍能夠長的如此高大,令人贊嘆。
(2)生字字形注意事項:
如,“疆”字不要丟“土”,與“僵”在字形字義上進行區別;“陷”字右下的筆順是撇、豎、橫、橫折、橫、橫。
(3)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主要寫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著窗外的白楊,展開議論的事。
(4)把握作者的行文線索:在西行的列車上,爸爸和他的孩子看見窗外的白楊討論白楊的特點,爸爸表明心跡。
三、品讀體驗
學習課文1至3自然段,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
1.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白楊樹的生長環境。
(1)白楊樹生長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幾乎沒有生命的存在。明確白楊的生命力極強
(2)那里的天地都是渾黃的,經常飛沙走石,狂風四起。
明確白楊樹的生活環境及其惡劣,教師引導學生想象飛沙走石的情景
(3)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這是爸爸介紹白楊的話,要重點理解,明確白楊的特點:不擇環境堅強不軟弱從來都那么直
(4)品讀爸爸的話。讀出對白楊的贊嘆之情。
(5)把爸爸的話背誦下來。
2.此時的你最想對白楊樹說點什么?
(1)唱一唱有關楊樹的歌曲。
(2)介紹一下寫白楊樹的一首小詩。
(3)也可提出問題,為什么要選擇這樣的環境生存呢?
(4)也可對白楊樹的喜愛之情等。
《白楊》教學目標和課文簡說 篇9
高青縣黑里寨鎮孟集、草地小學 張葉生 趙素英
[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本,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喜歡讀書,主動、充分、快樂地人人向往在一種美好的境界中去讀書,逐步品味語言中的情感、感觸閱讀中的興趣。
[教學目標 ]: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采取多種讀書形式進行感情朗讀,感悟人物的言行 ,體會蘊含的思想感情。
2、小組合作學習 、交流 ,給每位學生一個展示自我、張揚個性的平臺。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重點段, 揣摩重點詞, 了解白楊樹的特點 。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不同想法及以后的做法。培養學生良好競爭及積極向進的好習慣
[教學準備]
《小白楊》歌曲光盤 磁帶 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 激情導入
播放閻維文演唱的《小白楊》(學生會唱的可一起隨唱)然后在渲染的氣氛中導入 :同學們,歌曲中唱到了什么?你喜歡歌中的白楊嗎?自由說一說你在哪些地方見過白楊樹?在茫茫的大戈壁上生長的白楊樹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隨著動人歌聲,一同與課文中的父子三人“坐上”通往新疆的直達專列,去那里親自感受一下白楊樹的堅強與美麗。
師板書課題 學生書空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掌握生字新詞
(1)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 遇到難懂的詞語和句子畫出來
(2)教師啟發誘導 (小黑板出示)課文主要講述了一件什么事情?你讀懂了嗎?是通過課文中的那部分讀懂的?能說一說你在讀書中快速理解記憶的好方法嗎?同桌之間然后自由交流。
(3) 處理學生在讀中出現的字詞問題 介紹中的”介”易讀成jiai “,多音字“干” 兩種讀法及干旱 枝干 ,“強”兩種不同讀音,讓學生分辨清楚。再就是“限”要和恨、根、很、狠、跟等字區別開來。抽幾名學生快速找一下課文中詞語 如:清晰 高大挺秀 渾黃一體 根據課文上下內容說一下大體意思,為激發學生積累詞語的興趣,課堂中可進行你說反、我對正、成語接龍和詞語類型擴展,如接龍高大挺秀----秀麗無比-----比比皆是----
是非分明----明知故問-----問寒問暖----暖風習習----習習涼風----風調雨順----順心如意----意味深長---長年累月---月明星稀---稀奇古怪 ---怪聲怪氣----氣勢磅礴。(此法能使學生養成勤于積累詞語的好習慣,大家不妨一試。)此過程要注意對學生積極有效的進行評價
三、品讀課文 理清脈絡 讀中感悟
出示問題讓學生帶著疑惑再去深入品讀課文、讀中進行感悟(1)提問,文章中那些地方描寫了白楊樹,想一想你對白楊樹又有了哪些了解。(2)小組交流 從“每隔幾秒鐘,窗口外就飛快的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說明了白楊樹外形的特點:板書;高大、直。再啟發學生認真讀課文,回答白楊樹還有什么特點,出示重點段 爸爸對兒子和女兒的一番意味深長的對話,為加深理解,可采用分角色朗讀的方式進行,(兩個孩子的對話要指導學生讀出天真和稚氣來,爸爸的那段話因為是對孩子說的,讀時應注意透出嚴肅中又不失親切和循循善誘語感)。引導把自己的體驗及感受真正讀出來,(可通過聽錄音、范讀)組織學生進行朗讀評價。朗讀中抓好自然段中的“從來” “哪兒----哪兒---” “粗壯” “不管----不管----總是----”重點詞和兩組關聯詞組 ,邊讀、邊交流、邊思考,回答白楊樹在你的心目中具有了那些可貴之處, 板書:不怕困難、生命力強。
四、拓展延伸 升華情感,
再進一步精讀,啟發,誘導:同學們,本課表面上是在介紹白楊樹的特點,實際上是在贊揚白楊樹的品格,贊美具有白楊樹不屈不撓、拼搏頑強的人。引領學生找出文章中的中心句,“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他是在表白自己的心,“表白”是告訴、說明的意思。以白楊樹勉勵自己扎根邊疆,建設邊疆,像白楊樹一樣堅強而不動搖。這種寫作手法是借物喻人,(拓展 七冊中我們學過的《落花生》、《古井》、《丑菊》)都是借物來贊揚人的美好品質的。希望大家以后在寫作中多嘗試這方面的題材,你會體味到獨特的無窮的樂趣。
出示課文最后一段,集體朗讀,提問,還用什么地方不理解,提出來交流。 重點讓學生從“沉思”、“微笑”兩個詞想象一下爸爸當時在想些什么?從而體會到爸爸希望孩子像白楊樹那樣不怕困難,為邊疆做貢獻的心愿。
新疆是什么樣子?(貧窮、落后、荒涼 )西藏呢?介紹孔繁森獻身西藏、萬名大學生自愿去西部貢獻力量資料,再提問學生,現在你能正確說出爸爸在對自己的孩子表白什么嗎?讓學生自己回答。如果老師現在再讓大家讀一讀白楊樹特點的句子應讀出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呢?(對建設者的贊美之情)好,大家再一齊來感受白楊樹帶給我們的那特有的高尚品質吧/齊讀。最后讓我們再一次在歌聲中來體驗白楊那種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吧。(播放歌曲)
白楊
18
五、板書設計
贊美 ---->白楊----->建設者
高大 直 茂盛 扎根邊疆
不怕困難 生命力強 建設邊疆
六、作業 設計 1、搜集西部變化新成就資料 舉辦一期“我可愛的西部”演講比賽 2、寫一篇借物喻人的小片斷 進行交流3 鞏固練習 看一下是否能填完整,別忘了記一下時間嘍。附表:
白 楊 我
生長的環境 遇到的艱苦 怎樣的品質 受到的啟發 十年后的我
《白楊》教學目標和課文簡說 篇10
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課文借爸爸向子女介紹白楊的特點,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學習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的精
2.理解重點詞語與句子,體會課文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教學重點 通過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子,體會邊疆建設者的無私奉獻精神。
教學難點 體會“爸爸”介紹白楊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教學準備 課件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在我們大西北處處都可以見到白楊樹,它沒有柳樹的婀娜多姿,更不像榕樹那樣濃蔭蔽日,只是筆直筆直地向上長。一排排,一行行倔強地挺立著。作者為什么要寫白楊呢?爸爸是怎樣借白楊樹表白自己的心情的?表白了爸爸一顆什么樣的心?讓我們一起學習課文。
師:請自由朗讀全文,并且畫出爸爸向子女介紹白楊的那個自然段。
(學生邊自讀邊勾畫思考)
二、了解白楊樹的特點,析詞悟情。
師:請你讀出畫好的段落,大家邊聽邊想自己哪兒不明白。
生:我不明白為什么爸爸的臉色變得嚴肅起來
師:提得很好,老師幫你記下來。
生1:我不明白爸爸介紹的白楊樹到底有什么特點
生2:我不明白爸爸明明是在說樹,干嗎用了“堅強”、“不軟弱”、“不動搖”這些寫人的詞呢?
師:經過思考,同學們提出了非常有水平的問題,讓我們先看一組畫面,它能幫助你了解白楊的特點。
(課件,學生觀看畫面,聆聽解說詞。)
師:根據爸爸說的話和看到的內容,四人一小組討論白楊到底有什么特點。
生:我們小組討論后認為白楊的特點是直、適應性強和生命力強。
師:總結得不錯,請問這三個特點是怎么得來的
生:爸爸一共說了三句話,我們是一句一句地讀,抓關鍵的詞歸納出來的。
師:這個辦法真好,不如請你們小組同學給大家演示一下,讓大家學一學。
生1:爸爸說的第一句話是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通過“從來”、“直”,我認為白楊樹很直。
生2:爸爸說的第二句話是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從“哪兒……哪兒……”我看出白楊適應性強。
生3: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通過“不管……不管……總是……”和“那么……那么……”我看出白楊具有很強的生命力。
(課件,屏幕顯示學生朗讀這段話,學生齊讀)
師:適應性強、生命力強能用一個詞概括嗎
生:堅強!(板書: 堅強不屈)
師:概括得很精練。可作者比你們還巧妙,他用了一個詞把白楊的特點全說上了,快速讀前三個自然段,找到這個詞并說說為什么。
生:是高大挺秀。因為“挺”可以說明直的特點,而“高大”和“秀”說明它長得好,堅強。
師:請同學們再讀第1自然段,能不能想得更深入些。(生自讀描寫環境惡劣的第1自然段)
生:高大是說白楊長得粗壯、結實;“秀”是說白楊長得秀美。讀第1自然段,我知道白楊是長在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的戈壁灘,在這么荒涼的環境中它卻長得高大、秀美,給戈壁帶來綠意和生機,所以說它很堅強。“高大挺秀”這個詞用得好。
(板書:高大挺秀)
師:你理解得這么好,就請你把前三個自然段給大家朗讀一遍吧!
(生充滿贊美之清朗讀第1至3自然段)
師:他讀得怎么樣?
生:她讀出了贊美的語氣。
師:作者寫白楊是為了什么?
生:是為了贊美白楊!
師:,讀書時抓重點詞品味,就能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感情。“高大挺秀”就是這樣的詞。這高大挺秀的白楊守護著鐵路,它像誰一樣?
生:衛士!
師:看來,白楊的特點你們真的了解了,我們來做個練習。
課件,屏幕顯示:白楊樹是戈壁灘上的(衛士)。(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西北邊疆處處都有它(高大挺秀)的身影。
三、理解表白的心,學習析句段悟情
師:作者只是介紹白楊樹嗎?就像同學提到的還用了那么多寫人的詞。誰能讀讀書上的句子,消除我的疑問呢?
生: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
師:爸爸要表白怎樣的心愿孩子們現在還不知道。看課文,(引讀)他們只知道——。他們只知道——。他們只知道——。孩子們不知道什么請同桌討論,用問句提出來。(生同桌展開討論;師巡視,掌握情況。)
師:‘把你們討論的成果跟大家匯報一下
生1: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
生2: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是怎么工作的
師:就像他們這樣,繼續討論后兩句。
生1: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
生2:他們不知道爸爸為什么這么做
生3: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生4:他們不知道這么遠,為什么爸爸、媽媽還要來
師:下面請同學們讀這段話,老師把大家提出來的問題再復述一遍。
(生逐句讀,師逐句問。)
師:就帶著這三個問題,看畫面思考。
(課件,屏幕顯示當年建設大軍墾荒的景象和新疆今日繁榮的景象。)
生1:爸爸、媽媽當年克服各種困難,跟大自然作斗爭,憑著堅強的意志,開發、建設新疆。
生2:看了剛才的畫面,讀了老師推薦的資料,我知道當年像爸爸、媽媽一樣的建設者為了抵抗干旱,在冬天零下四十度的天氣里挖渠,手都凍到了鋤頭把上。有的時候,為了不讓水白白流失,他們就跳進水溝里,用自己的身體堵住洞穴。
師:能利用課外資料理解課文,這位同學很善于動腦筋,提出表揚。
生:爸爸、媽媽等一批邊疆建設者克服了我們根本想不到的困難,全力建設邊疆。
師:既然這么艱苦,爸爸為什么還接孩子們來呢
生:他想讓自己的孩子像他一樣,長大后建設邊疆,扎根邊疆。
(板書:扎根邊疆)
生1:爸爸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熱愛新疆,響應黨的號召。
生2:爸爸就像白楊一樣,在惡劣的環境中扎根,奉獻一切,把新疆建設得那么美麗。
師:這些建設者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這是什么精神
生:這是默默地無私奉獻精神。
(板書:奉獻)
師:他們耕耘,奉獻了一生,換取了今日邊疆的繁榮,捍衛了各族人民的尊嚴,他們跟白楊一樣,都是——
生:(齊答)衛士!
師:那么,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小組合作討論)
(課件出示問題:孩子們不知道爸爸的心可你們知道了,你們可否告訴孩子?
生1:小弟弟、小妹妹們,我來告訴你們爸爸的心愿,那就是“建設邊疆爸,扎根邊疆”。
生2:孩子們,你們的爸爸不僅僅是在介紹白楊樹,他其實是在借白楊樹表白自己的心 愿要像白楊樹一樣,扎根在祖國需要的地方,建設祖國的邊疆。
生3:小弟弟、小妹妹,我不告訴價錢們,你爸爸剛才其實是在借白楊樹表達自己服從祖國 需要,為邊疆建設作貢獻的志向,同時也希望你們長大了像他一樣建設邊疆。,
師:同學們真行!是阿!爸爸借介紹白楊表白自己的心。作者借爸爸的表白贊美建設者。這是借物喻人呀!那我們要好好讀讀爸爸介紹白楊的第14自然段。(板書:借物喻人)(指名讀)
師:讀得這么有感情,這么熟練,讓我們試著背一遍!(齊背)
(課件出示問題:如果爸爸聽了孩子的話,會說些什么呢?)
生1:你們真懂事,我的好孩子,爸爸心里真是高興,你媽媽聽到了也會非常高興。
生2:孩子們,我可以告訴你們,我的心愿其實也是很多很多像爸爸這樣的邊疆建設者的共同心愿。
生3:孩子們,希望你們上學后勤奮努力,好好學習,要知道建設邊疆不僅需要志向、決心,更需要知識、本領。
師:說得好。不僅這兩個孩子要好好學習,我們都要好好學習,長大后為西部大開發作貢獻。
四、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回顧全文
師:默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想想哪兒不明白。
生1:爸爸為什么又陷入沉思他在想什么
生2:爸爸的嘴角為什么浮起微笑
師:爸爸又陷入沉思是因為他已經沉思過,他第一次沉思在想什么呢?請同學們默讀全文、思考。
生1:爸爸第一次沉思是在回憶自己是怎樣工作的。
生2:爸爸第一次沉思,他在想他們這些邊疆建設者建設邊疆的事跡。而他第二次沉思是在想自己的兒女能不能像他一樣扎根邊疆。
生3:他在想兒女們能不能不怕艱苦,為邊疆奉獻自己。
生4:爸爸微笑是因為他看到大白楊身邊的小白楊在風沙中成長,他對自己的孩子有信心。
生5:他想我的兒女肯定能像小白楊一樣扎根邊疆,他覺得祖國建設后繼有人,所以嘴角浮起一絲微笑。
師:同學們,你們是祖國西南邊疆建設者的后代,繼承父輩的事業是大家光榮的使命。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讓我感受到你們的真心、信心、決心!
五、總結小結
師:白楊樹不擇環境,不講條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發芽。如今,戈壁灘需要它,它就在這兒生根了。它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這就是白楊的品質,作者借白楊樹贊頌了建設者。
教學反思:
《白楊》取材于六十年代支邊一事,寫一位新疆工作的父親,帶子女去新疆,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的特點,借以表達自己扎根新疆、建設新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里需要,就哪里扎根、發芽、成長。課文以白楊為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比喻支邊者的高尚品格。這樣,借物喻人就成為本課教學之重點所在。因此,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理解體會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這一寫法是本課之教學目標。要完成這一教學目標,一要引導學生重點理解爸爸的話及最后一節的含義,二要抓課文中的聯系點,即把白楊品格和爸爸的心愿聯系起來。這就是為本課教學樹起的“靶子”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突出以下幾點:
一、抓聯系,挖掘內涵,體會文中寓意
應該說,學生認識了白楊的形象,理解了白楊的特點,體會出白楊的象 征意義(爸爸的心愿),本課的教學目的就已基本達到了。但由于時代的間隔,當今的學生對文中“爸爸的心愿”是很難作到設身處地心領神會的。針對這一難點,應采用“上鉤下連”的方法,上接“特點”,下連“三個只知道”,從段與段的內在聯系中,挖掘出隱含在語言文字中的真正喻義———爸爸的心愿,也就是白楊的象征意義。進而引導學生從三個“只知道”,推想出三個“不知道……。這樣,由表層到深層,既使學生理解了語言本身包含的一般意義,又理解了它的特定含義,更挖掘了語言包含的底蘊,加之激起的情感共鳴,使語言教學與思想教育融為一體,文和道達到完美統一,可收到一舉數得之效。
二、重訓練,以讀為本,兼顧口語交際
首先須突出“讀”的訓練。根據課文內容精心安排學生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齊讀、有感情朗讀等多種形式,特別是重點段落的反復朗讀,會大大增加學生感受語言的機會,促進理解,促使感情共鳴。其次,進行思維訓練。本 文理解中心思想的過程,實質上也是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思維過程,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層層深入,思維也漸漸深入,對問題的認識就會逐漸深化。本課所設計的根據三個“只知道”,推想出“三個不知道”的訓練,可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強化對思想內涵的理解深度。以“我們”“爸爸”“孩子”之間的對話拓展了思維,提高了語言的表述能力。
《白楊》教學目標和課文簡說 篇11
● 重點生字
戈:gē
古代的一種兵器,橫刃,用青銅或鐵制成,裝有長柄:干(g乶)戈。倒(d僶)戈。枕戈待旦。姓。
筆畫數:4;部首:戈;
造句:他從小就向往戈壁灘的風光。
晰:xī
明白,清楚:清晰。明晰。
筆畫數:12;部首:日;
造句:她依然清晰得記得事情的經過。
介:jiè
在兩者中間:介于兩者之間。介詞(用在名詞、代詞之前,合起來表示地點、時間、方向、方式等關系的詞,如“從”、“向”、“在”、“以”、“對于”等)。介入。這樣,這么:像煞有介事(好像真有這么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樣,好像有什么了不起)。放在心里:介意。介懷。耿直:耿介。甲:介胄。介殼。個(用于人):一介書生。大:介圭(大玉)。傳統戲曲腳本里表示情態動作的詞:笑介。飲酒介。助:介壽。姓。古同“芥”,芥菜。
筆畫數:4;部首:人;
造句:事情過去這么久,他早就不介意了。
疆:jiāng
地域,領域,邊界:疆土。疆宇(國土)。疆界。疆場(戰場)。疆陲(邊境)。邊疆。海疆。極限:萬壽無疆。劃分界限:“楚子疆之”。疆qiáng 古同“彊(強)”,強大。
筆畫數:19;部首:田;
造句:祖國的疆土幅員遼闊。
● 重點詞語
渾黃一體:全是黃色,分不清界限。指導學生在想象中體會。
表白:對人解釋,說明自己的意思。
清晰:聯系課文理解詞義,是指在大戈壁天和地的界限不分明。
● 學習目標
1、理解生字新詞。
2、能讀通課文,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爸爸”建設邊疆,扎根邊疆的崇高品質。
4、學會自主學習的一些方法,養成自于學習的習慣。
● 課文重點
《白楊》這篇課文運用借物喻人的寫法,先寫白楊高大挺秀,適應性強、生命力強的特點,借以表達爸爸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宏偉志向。同時也表達了爸爸對孩子的期望和信任,他相信孩子們一定會像小白楊一樣,迎著風沙茁壯成長,成為建設邊疆的生力軍。
● 文章概述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講的是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的白楊,借以表達自己服從祖國需要;為建設邊疆作貢獻的志向及希望子女也能扎根邊疆的心愿。
● 文章結構
第一段:這一段從開頭到“每隔幾秒鐘”,窗外就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講的是列車在茫茫戈壁運行,窗外不時閃過白楊的身影。
第二段:這一段從“一位旅客正望著戈壁灘上的衛士出神”到“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講的是爸爸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特點。
第三段:這一段從“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到“這兒需要它們,它們就在這兒生根了。”講的是爸爸在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
第四段:這一段即最后一自然段,主要講的是爸爸看到白楊樹的身邊有幾棵小樹成長起來了,嘴角浮起了一絲微笑。
● 分析理解
課文首先講被蒙古人民稱為戈壁,顧名思義全是沙子和石塊,干旱缺水,植物稀少。“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是說大戈壁非常荒涼,人跡罕至。特別是沙漠刮起風沙時,地是黃的,天也是黃的,天地一片黃色,所以說“渾黃一體”。課文開始的這兩句概括了大戈壁的特點:大、荒涼、氣候惡劣。這時,課文用一個設問句引出白楊——在茫茫戈壁,只有從白楊樹上才能“看得出列車在前進”也就是說,白楊是列車行進的唯一標志。“每隔幾秒鐘,窗外就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這說明鐵路沿線有許多白楊樹,它們像列隊的衛士,挺立在沙漠中,抵擋著風沙的襲擊,護衛著鐵路。“高大挺秀”就是又高大,又直立秀麗。形容白楊樹又高、又直、又秀麗。這是白楊樹的外形特點給人們留下的初步印象。
課文接著講白楊的內在特點,是在兩個孩子爭論的過程中通過爸爸的口講出來的。爸爸介紹白楊樹共有三句話,分別講了白楊的三個特點。第一句是從外形上講白楊直立高大。
第二句講“哪兒需要……就在哪兒……”這是講白楊頑強生存的精神。第三句講它不怕風沙雨雪、干旱洪澇,這是在歌頌它堅強不屈的品質。
課文的重點在第三段,講爸爸在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這是點明中心的句子。“也”后面的意思是敘述的重點。“表白”即對人解釋,說明自己。在本課顯然應理解為表達自己的心愿。爸爸要表達什么心愿呢?從這段講的爸爸的經歷和對子女的安排看,爸爸媽媽都在新疆工作,說明他們在年輕時就服從祖國需要,遠離家鄉去新疆工作,像白楊一樣,哪兒需要就哪兒扎根。他們接子女來新疆念小學,念中學……含著的意思是希望子女和他們一樣,學好本領,建設邊疆。聯系上一段爸爸介紹白楊樹的三句話來看,特別是“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總是那么……不……也不……”等句子,表面上介紹白楊,實際上是贊美具有白楊品格的人,是表明他自己要做這樣的人。
課文最后一段的描寫意味深長,“一棵高大的白楊樹”暗指爸爸;“幾棵小樹”暗指孩子。看見“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爸爸嘴角“浮起一絲微笑”。含著的意思是,爸爸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輩的影響、教育下,一定能扎根邊疆,成長為建設祖國的有用之材。他為此感到欣慰。爸爸的微笑正表達了邊疆建設者愿為祖國建設作出無私奉獻的志向和理想。
本文的重點有二:一是體會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心愿的有關句子。本文借物喻人,意思含蓄深刻。怎樣才能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呢?可抓住重點詞、句、段,特別是表中心的重點句,從理解內容再體會所表達的思想。如由白楊的特點體會邊疆建設者的品格;由小白楊迎著風沙成長,體會孩子們一定在父輩的影響教育下扎根邊疆、茁壯成長。要把語文課上成語言文字的訓練課,要抓住重點詞來理解重點句,方法很多比如朗讀、比較、分析、換詞、刪讀……二是初步練習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這也是本冊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可抓住“爸爸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啟發學生思考:爸爸表白了什么心?他要頌揚什么?先鼓勵學生自己試著概括中心思想,再相互訂正、補充,最后再結合課后練習思考題,準確地掌握本課的中心思想。
課文的難點是了解課文的借物喻人的寫法,這也是在為中心思想服務的,同時也是這篇課文的特點之一。在當前提倡推崇訓練教學的形勢下,應由詞句段的訓練引出這個寫法,從而加深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本文的特點之二是多處描寫了爸爸的神情。見到白楊樹,先“出神”,繼而,“沉思”,可見由樹想到人,想到自己扎根邊疆,建設邊疆;想到和自己一樣的千千萬萬邊疆建設者,等爸爸講到白楊的特點時,“微笑消失了,臉色變得嚴肅起來,”說明爸爸在借物喻人,談論邊疆建設者的品格,表達自己的志向。最后講到爸爸望著窗外的白楊樹,又陷入沉思。如果第一次“沉思”是思自己、思過去,那么第二次“沉思”主要是思子女,思未來——想到自己的孩子就要在邊疆落戶,建設邊疆的事業后繼有人,感到欣慰。
● 相關知識
《白楊》一文,在描述了白楊的特點之后寫道:“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而這,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
那么,爸爸表白的是什么心意?這又是用的什么寫作方法呢?
爸爸的心意,就是希望孩子們也像小白楊一樣,堅強、不軟弱,迎著風沙成長。
文章結尾寫爸爸摟著孩子,望著窗外沉思,看到白楊樹,他又微笑了。這是又一次由樹聯想到人,托物寄意,借物喻人。我們在作文時,也可以學習運用這種方法。例如寫《植樹》,我們就可由小樹聯想到人(包括自己),聯想到一代人的成材。
寫借物喻人的作文,首先要像《白楊》一樣,寫出物的特點,再由物的特點聯想到人的性格品質。要注意物與人之間的相似之處,比喻要恰當、得體。有人在文章中把解放軍戰士比作掃帚、抹布等,只注意到了他們普通平常的一面,而沒有注意他們的主要品格。這就抓了芝麻而丟了西瓜。
《白楊》教學目標和課文簡說 篇12
篇一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4個生字和新詞。
2、通讀全文,了解青藏鐵路的基本情況和修建鐵路的艱難。
3、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建設者對西部大開發的滿腔熱情。
教學重點:
通讀全文,了解青藏鐵路的基本情況和修建鐵路的艱難。
教學難點:
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建設者對西部大開發的滿腔熱情。
教學準備:
青藏鐵路有關資料圖片,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天路》引讀
1、師:同學們,《天路》這首歌,它深情歌唱了鐵路工人修建青藏鐵路的感人事跡。現在讓我們隨著這動聽的歌聲,一起沿著青藏鐵路,走進美麗的“拉薩”。
2、師:青藏鐵路,1958年,在毛主席的關懷下開工,但是半個世紀過去了,這條鐵路還沒有進入西藏,直到20xx年7月青藏鐵路才正式通車運行。這中間經過48年的時間,這到底是為什么?是什么困難阻擋了這條鐵路的前進?讓我們跟著筑路工人一起把鐵路修到拉薩去。出示課題:《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二、檢查預習
1、檢查生字、詞語
2、指名讀課文。
三、讀課文,體會感情
1、自由讀1-4段,思考:青藏鐵路是一條怎樣的鐵路?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
2、交流。
讓學生說出句子。課件出示有關句子。
師:說說這是一條怎樣的鐵路?
適時板書:造福
3、師:同學們文中哪句話貫穿全文?“把鐵路修到拉薩去!”這句話貫穿全文,在課文中反復出現了很多次,不管是遇到困難的時候,還是戰勝困難的時候,突擊隊員和科技人員就會說:“把鐵路修到拉薩去”這句話。他們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困難的?請你在課文中畫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4、交流。
(一)交流遇到哪些困難。
生:自由說。
適時板書:
凍土低溫
惡劣天氣
極度缺氧
師:面對著困難,他們會怎么樣說這句話?有感情地朗讀“把鐵路修到拉薩去”,要讀出怎樣的語氣?(堅定有力,顯示筑路大軍在困難面前不懼怕,不后退的決心。)
生:朗讀“把鐵路修到拉薩去!”(個別讀 、全班讀)
(二)交流困難怎樣解決。
生:自由說。
師:憑什么讓“風火山,這只巨大的攔路虎一次次地低下了高傲的頭”?
適時板書:意志 智慧
師:戰勝困難的時刻,他們會怎么樣說“把鐵路修到拉薩去”這句話?要讀出怎樣的語氣?(喜悅自豪,充滿信心的語氣)
C、指導讀這句話。
師: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突擊隊員和科技人員,一次次呼喊,他們呼喊出了一個心愿就是——?
生: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此時此刻,同學們面對這一群突擊隊員,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
四、拓展升華
1、師:同學們,鐵路工人們憑著堅強的意志和無限的智慧,最終把鐵路修到了拉薩,下面讓我們共同見證青藏鐵路通車!
(出示微課)
2、給這條路取個有意義的名字。
五、作業
搜集和交流青藏鐵路和西部大開發的相關資料。
六、板書設計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造福
凍土低溫
惡劣天氣 意志 智慧
極度缺氧
篇二
教學目標
1.認識“妖嬈”等14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聯系上下文,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的青藏鐵路精神,感受建設者勇克難關,頑強拼搏的英勇氣概。
教學重點
了解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所遇的困難,感受勇克難關的英勇氣概,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入課題
觀賞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游覽了神秘的絲綢之路,祖國的西部真是景色奇麗,蔚為奇觀。現在,讓我們一起去欣賞西部的雪域圣城──美麗的拉薩。
(大屏幕展示拉薩,師簡介拉薩概況)
指名談拉薩印象。
師:在人們的心目中,“出國易,入藏難”。拉薩地處偏遠,交通閉塞,給物資流通,文化交流帶來了重重困難,是全國一座未通火車的城市。為了造福廣大人民,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20xx年,黨中央作出了指示:
(揭題,讀題)──《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二、讀懂閱讀提示,明確閱讀要求
1.自讀閱讀提示,看看學習這篇文章有幾個方面的要求。
2.交流。閱讀提示中共有3個要求。
(1)默讀課文,說說青藏鐵路是一條什么樣的鐵路。
(2)建設者在修建青藏鐵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
(3)將收集到的有關西部大開發的資料,講給同學聽。
三、感知課文內容,了解文章大意
1.自學課文:請按閱讀要求默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作批注。
2.檢查自學:自學生字,生詞的情況。
3.整體感悟:你覺得閱讀提示中哪個問題對讀懂全文最重要?(第二問)有一句話在文中反復出現,強調了這一點。這句話是──“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四、直擊重點,自學探究
過渡:是啊,要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修建過程中,建設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自讀課文,勾出課文相關語句,聯系實際或資料進行批注,小組交流。(學生自學勾畫,小組討論交流)
五、想象情境,領悟內涵
出示句子:“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學生交流,教師主要抓住以下幾點隨機點撥。)
1.研讀“困難1”
(1)了解困難:“正在修建的是一條世界海拔,線路最長的高原冰土鐵路。”
(2)體驗困難:
①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文中哪些句子說明了什么是“凍土”“海拔”。
②聯系資料談談高原凍土給施工帶來了哪些阻礙?
(3)克服困難:
“科技人員晝夜在隧道里實地考察,發現冰巖溫度的變化規律。經過反復觀測,分析和實驗,他們終于找到了噴射混凝土的溫度,制服了逞兇一時的凍土。”
①體驗情感:從“晝夜”“反復”,你體會到了什么?聯系生活實際談一談。
②補充資料,深化認識:課件《生命禁區的早晨》。
(4)感情朗讀,激發情感。
戰風雪,斗嚴寒,在生命禁區的高原,這是一種無法想象的施工,當我們體會到這些,你會怎樣讀這段話?(指導朗讀第5.6自然段)
師:所以,面對困難,誰不知道──“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2.研讀“困難2”
(1)了解困難;“惡劣天氣和極度缺氧輪番向這支隊伍進攻”
(2)體驗困難:把對你觸動的地方讀給大家聽,并聯系實際或結合資料進行想象。
(3)克服困難:
①理解詞語:哪些詞語體現了科技人員的艱辛?
②想象“廢寢忘食”“夜以繼日”的工作情景。
(4)感情朗讀,升華情感
師:天氣惡劣,繁重危險,多么特別,多么兇險的施工!當我們體會了這些,你又會怎樣讀這段話呢?(讀第8.9自然段)
師:所以,──“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六、拓展教學資源,豐富形象
1.拓展資源:青藏鐵路工程足以讓世界震驚。老師從網上獲得了一些資料(大屏幕出示,老師講述《建設者的“苦”“笑”“酷”》)
師:既然這項工程難度之大,讓人難以想象,為什么還要堅持“把鐵路修到拉薩去”?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小結:正是建設者挑戰極限,勇創第一的精神,正是建設者勇克難關,頑強拼搏的氣概,才有了一次次實驗,一次次攻關,一次次失敗,一次次成功。突擊隊員和科技人員一次次呼喊出同一個心愿──“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2.聯系生活,激發豪情:這就是壯麗的青春,這是一曲新時代的“青春之歌”,他們奏響了生命的音,他譜寫了中國鐵路建設的新篇章!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在20xx年10月15日,青藏鐵路提前三年全線竣工,將在今年7月1日正式通車,(大屏幕出示中國鐵路交通圖,紅線標出青藏鐵路走向。指名介紹)
青藏鐵路的竣工,將引起西藏的巨大變化,我們不能忘記曾在這片凍土上揮灑血淚的建設者。如果要在鐵路經過的海拔處為建設者立一塊豐碑,你會在上面寫下什么呢?(生動筆寫)
七、總結
課后反思
初讀課文,總是列在上課伊始,旨在幫助學生整體感之課文,對課文有總體感覺,此為其一;其二,疏通文本,引導學生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這時學生剛剛從課外走入課堂,注意的轉移并沒有這么快全部轉移到課堂之上。而這一環節的教學,教師又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因此往往出現學生討厭這一環節,自然教學目標的達成也往往打個折扣。
教學反思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是一篇充滿了昂揚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氣概的文章。文章記敘了在高原缺氧,自然環境惡劣,生態環境脆弱,施工條件異常艱苦的情況下,西部建設者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個個難題,攻克了國際性技術難關,創下了世界鐵路建設奇跡,那就是當今世界上海拔的隧道——風火山隧道貫通的經過。教學的重點是把握主要內容,弄清建設者們在貫通風火山隧道中所遇到的困難以及是如何克服困難的,從中感受建設者無私奉獻、樂觀向上和科學創新的精神。課前我布置學生查找有關青藏鐵路與西部大開發等方面的資料,學生們很積極地搜集了有關青藏鐵路的資料,匯報交流的時候也興致勃勃,講起來滔滔不絕,由于時間關系,課上交流不是很多,單也為學習本課做好了鋪墊。教學中我始終把握略讀課文的特點,緊扣閱讀提示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反思自己的教學,有不少缺憾,有不少的問題困惑著我。
我在備《把鐵路修到拉薩去》這一課時,就發現該課中難理解的詞語特別多,例如:“分外妖嬈、猙獰、杯水車薪、始料不及”等,這些詞語對理解課文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起初,我想把這些難理解的詞語單獨抽出來布置學生回家查字典,先從字面上理解詞語意思。以前也試過這種方法,可到了正式講課要理解詞語時,學生就只會拿著從各類詞典上抄來的答案照念,他們是否真正理解詞意?能否將其運用到習作中?這些都是未知數。
鑒于之前的做法不甚妥當,我便嘗試改進,決定在授課過程中穿插講解詞語意思,嘗試讓學生學會使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來猜測詞意。可這樣一來,課堂教學時間會大大流失,一節課下來,學生也只是把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和理解了幾個詞語的意思,而重點句子的理解和情感的升華并不到位。這樣一來,一篇略讀課文就要分成一個半課時甚至兩個課時。這就有悖于略讀課文的編排意圖了。
又如我在實踐中也發現了問題:學生只是一味套用前面課文中學到的一些精神、品質、道理等。比如說《把鐵路修到拉薩去》一課,當我問及“建設者給你留下什么印象”時,學生的第一反應就是“堅強不屈”。此外,就再也找不出詞語來談感受、談體會了。更讓我覺得納悶的是考試時的基礎題往往就會考到略讀課文中的四字詞語,如果老師不講,學生全然不知這些詞語是從哪出來的。
教學中我還嘗試過在學習課文前讓學生初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提出不明白的問題,哪怕是一個字或一個詞。可我發現學生在老師期待的目光下提出的問題都是很簡單的,要么是課文注釋中有答案,要么是前后文有答案,要么是常識性問題(比如“拉薩在哪里”),要么是自己早已理解的詞語仍要提出來給其他同學做答。真正能提問題、會提問題的學生屈指可數。
總之,我感到略讀課的教學更難把握,上成精讀課成了常事,怎樣上好略讀課,還有待我們不斷改進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