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恩難忘》教學設計與反思(精選8篇)
《師恩難忘》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體會作者對老師的感激和懷念之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抽讀生字卡片。
2、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讀課文第一部分
1、讀一讀。
2、想一想:田老師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說一說。
三、細讀課文第二部分
1、速讀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師教學最讓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筆畫下來。?同桌討論,指名匯報。
2、你不想聽一回田老師的國文課嗎?
①同桌互相讀給對方聽。
②指名朗讀。
3、小組研究:開學第一天,田老師是怎樣上課的?他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4、反復閱讀第5自然段,然后把這個故事復述給大家聽。說說你很快能復述出來的秘訣。
四、美讀課文第三部分
1、默讀課文,想一想:哪些語句反映了"我"難忘田老師的教誨之恩?
2、指導朗讀:怎樣讀才能傳達出作者對田老師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討論;
②自由練讀;
③指讀,相機引導。
3、小組研究: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與課文標題有什么關系?
五、朗讀全文。
六、作業: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寫寫自己的老師
板書:師恩難忘
師:口才好文筆好生:難忘師恩
開學就臨近教師節,帶領學生學習了第一課《師恩難忘》,顯得特別有意義。這是著名作家劉紹棠寫的一篇深情而樸實的緬懷老師的記敘文。作者通過對小學一年級時一位教學有方、有才華的田老師的回憶,抒發了自己對這位鄉村小學老師的尊敬和感激的情懷。教學完這篇課文,我想到了前一段時間看到的一篇關于“隨文練筆”的文章,再一聯系馬上要到的教師節,我確定了本課第一個練筆的切入點:
一、進行以描寫人物為內容的練筆
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回憶《師恩難忘》的第二段內容,再次體會那種“身臨其境”般的感覺,并讓學生討論知道這篇文章之所以能寫的如此生動具體,就是因為作者選取了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事例。然后我讓學生聯系《師恩難忘》說一說怎樣才能寫好一個人?學生們都積極發言,有的說:“要抓住人物的語言和動作這一類細節進行描寫。”有的說:“要寫和人物有關的典型事例。”還有的說:“要抓住人物的神態。”我說:“同學們都說的很好,那么什么樣的事例叫做典型事例呢?”學生回答后我總結說:“凡是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令人感動的事情,不論事情是大還是小,都可以稱之為典型事例。”隨后我讓學生在教師節來臨之際,寫一寫最讓自己感動得老師。正好,我是新換的老師,原來的語文查老師從一年級把他們教到四年級,和孩子們有很深厚的感情。孩子們覺得查老師關心他們的事例有很多,于是都迫不及待地開始寫作。
學生的習作交上來了,我一看,這次作文的效果很不錯:首先,學生知道用一個具體的事例來體現人物的品質;其次,孩子們知道一篇文章應該有一個中心,應該表達一種感情{不管寫的是那一位教師,孩子們都表達了對他的愛};最后,學生還收獲了描寫人物外貌時應抓住人物的特點來寫才。
二、進行以發揮想象為內容的練筆
《師恩難忘》中田老師在講古詩時,編出一段娓娓動聽的故事。課文對田老師所編的故事進行了比較詳盡的描寫。用古詩編故事,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這是我讓學生進行“隨文練筆”的第二個切入點。我找了一首古詩《尋隱者不遇》,先讓學生理解了詩歌的大意,然后讓學生都去當當“田”老師,也把這首詩歌改編成一個有趣的故事。
學生改編的興致同樣也很高,充分發揮了想象力,有的寫出了童子和作者之間有趣的對話;有的寫出了尋者在尋訪之前高興得心情和尋訪之后遺憾的感受……
總之,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是抓住了文本信息,對學生進行了隨文練筆。我認為以課文為寫作的突破口,及時地把寫作訓練有機地揉進閱讀教學,就能發揮課文的優勢,實現讀寫結合。
《師恩難忘》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2
一、學情分析
學生已能“悟”出一些語文的規律,具備了一定的獨立學習語文的能力,在閱讀中學生能通過自讀自悟、合作討論等學習方式,逐步使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接近作品本身傳達的思想感情,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學生已初步學會記摘錄筆記,能獨立識字、學詞學句,但對一些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二、設計理念
本設計從理解課題入手,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在整個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緊扣“師恩”這一中心,讀、思、議、悟,正確理解,細心品味,感情朗讀。在此基礎上,學生隨堂完成摘錄筆記,意圖通過本文教學進一步引導學生學習讀書方法并大膽實踐。
三、學習目標
1、認會寫會13個生字,學習“娓娓動聽”、“身臨其境”、“引人入勝”等成語。
2、理解課文內容,從“師恩”一詞中體會到田老師對“我”的巨大影響以及“我”對老師的理解、敬佩和感激。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學會在自讀課文時畫出自己的問題,初步學習做批注筆記。
四、教學難點 :
學習作者緊扣題旨選取典型事例,在敘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實情感的寫作方法。
五、教學過程
一課時
(一)解題激趣,引入新課
1、板題。學生齊讀課題。
2、師問:“師恩”是指什么?(指名說)
生1:師是指老師,恩是指恩情,師恩是指老師的恩情。
生2:師恩是老師對我的關心和愛護。
生3:師恩是指老師對我的教育。
師:師恩中蘊涵著很深的意味,同學們只有仔細地讀課文,才能體會到。
[點評:引導學生從解題入手,緊緊把握文章中心,并讓學生帶著解題留下的懸念(師恩所蘊涵著的深刻意義究竟是什么)進入學習,激發了學生的閱讀欲望和探究意識,使得學習更加積極主動。]
(二)初讀課文,批注、質疑
1、檢查預習(教師檢查學生的書本,及時表揚在書上做記號的同學,并就做規范記號提出自己的意見。)
出示:金鑰匙“閱讀時,在有問題的地方做記號,比如畫問號或直線”。
2、學生自由、自主讀,邊讀邊在自己認為優美的詞句、不懂的詞句以及有問題的地方做上記號(教師巡視、收集學生劃出的詞句,有選擇地板書在黑板上)。
娓娓動聽無心插柳柳成陰身臨其境戛然而止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引人入勝起承轉合插柳之恩,我終生難忘!
3、小組相互交流,解決自己在讀書中不懂的地方,教師提示學生在已獲解答的問題旁注記號或寫簡短的答案。
4、指名班內交流自己的問題(對于表現好的學生,教師及時給予肯定)。
生1:田老師愛編故事對“我”有什么影響呢?我為什么要說“插柳之恩,我終生難忘!”?
生2:“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生3:我既然這樣感念田老師,為什么田老師還說“這不過是無心插柳柳成陰”呢?
[點評:在閱讀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時機,順勢將“金鑰匙”欄目印入,讓學生在自己的閱讀實踐中大膽運用“金鑰匙‘所提示的學習方法,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益于學生很好地掌握讀書方法。]
(三)精讀課文,讀中解惑
1、師:從同學們提出的問題中說明大家已經認真仔細地讀了課文,要想把這些問題解決了,還需要細細地品讀課文。
2、讀1~9自然段,想想田老師愛編故事對“我”有什么影響?(指名說)
生1:田老師的故事就像春雨一樣,讓我開了竅,學會了形象思維,激發了我的想像力。
生2:田老師的故事就像春雨一樣,在我心中培育了文學的幼芽,使我想當一個作家。
生3:從田老師的故事中,我明白了怎樣學習語文。……
3、讀10~11自然段,討論“無心插柳柳成陰”的意思,田老師為什么這樣說?(同桌互說后,指名說)
生1:從這句話看出,田老師當時講故事并不是有意培養我的,他的故事是講給所有學生聽的。
生2:因為田老師不想讓作者太感激他,出于謙虛才這樣說的。
4、齊讀12自然段,說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意思。
生1:一棵樹需要十年的時間才能長成參天大樹,培養一個人才需要一百年的時間,真不容易啊!
生2:這句話說明培養人才很難,說明了教師的功勞很大。
[點評:抓住文章重點語句讀、思、議、悟,繼續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內容,進行個性化閱讀,使之對文章的理解、感悟、認識逐步趨于一致,趨于文章表達的中心。]
(四)總結全文,指導朗讀
1、再議“師恩”。讀了課文以后再說說你對“師恩”的理解。(指名說)
生1:我覺得“師恩”這兩個字包含著老師對我潛移默化的影響,才使我成才了。
生2:我認為“師恩”中包含著我對老師的尊敬和深深的感激。
生3:“師恩”表現師生之間那種深厚的情意。
2、指導朗讀。說說你認為應該用什么語氣讀全文。(自讀后指名說)
生1:我認為應該用一種感激的語氣讀。
生2:讀5~6自然段,要讀得“娓娓動聽”才好。
生3:還應該讀出對老師的崇敬之情。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用你體會到的語氣讀課文,比比誰讀得好(學生自由練讀后指名讀,讀后評議)
[點評:學生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之上,理解了文章內容,在與文章進行了充分對話后,學生的感情與文本、與作者相互碰撞、相互交融。此時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五)獨立識字,完成摘錄筆記
學生獨立完成摘錄筆記,同桌交流,教師查閱后,及時鼓勵做得好的學生。
[點評:把作摘錄筆記這種語文實踐活動引入課堂,讓學生在閱讀中學習語言,品味語言,欣賞語言,積累語言,使得課堂教學愈顯扎實、樸實。]
“新課標提出:“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在說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由于本課語言生動形象,因此,在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從開始的在優美詞句下面畫上記號,到把一些詞句板書到黑板上,到最后的完成摘錄筆記,自始至終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在積累中閱讀,從而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教學時,能結合“金鑰匙”讓學生在不懂的地方做好批注,鼓勵學生自讀解惑。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經過深思熟慮,提出個性化的問題。教師及時引導學生精讀課文,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鼓勵學生用個性化的語言發表自己的見解。抓住“師恩”整體感知、整體感悟,增強了對語文的整體把握、整體理解。開課伊始,引導學生解題,直奔中心;初讀課文,抓住突出課文中心、贊譽師恩的語句“批點質疑”;精讀時緊緊圍繞“師恩”品讀解惑,理解文意;總結課文時,抓住師恩,深入理解、感情朗讀。整個設計圍繞中心突出重點,便于學生閱讀、感悟、深入理解,極有利于培養學生整體把握、個性化閱讀的能力。
《師恩難忘》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3
本文是一篇深情而又樸實的記敘文,是一曲歌頌老師的贊歌。記敘了作家劉紹棠童年時代的啟蒙老師每講一課都要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從小培養了他對文學的熱愛,引導他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的事情。文中雖然作者從老師那里獲得的只是由一首小詩引申的一個小故事,但從這篇課文里我們體會到老師對學生的殷殷關愛和學生對老師的深厚感情。教學中,我緊扣關鍵詞語“娓娓動聽”、“身臨其境”、“引人入勝”……結合田老師把古詩改編成動人的故事來講課的經過,引導學生細心體會老師是怎樣的“教學有方”——不僅教給了學生知識,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還不忘教導學生做人……使學生深入體味到老師的“恩”和對學生的愛。然后,再讓學生自由朗讀,齊讀。它使我的'課堂氣氛熱烈,學生學習積極主動,學習效果明顯。
《師恩難忘》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4
《師恩難忘》教學反思
我和學生一起學習了《師恩難忘》這篇課文,這是著名作家劉紹棠寫的一篇深情而樸實的緬懷老師的記敘文。作者通過對小學一年級時一位教學有方、有才華的田老師的回憶,抒發了自己對這位鄉村小學老師的尊敬和感激的情懷。
我帶領學生將目光投向了文中的田老師,一位讓作者四十年來一直銘記在心的一位普通老師。他究竟有何水平和本領,竟讓他的學生如此的尊敬?我梳理了一下課文內容,真正明白了作者那份情意來自何處了。這份“恩”來自于田老師教學設計的獨具匠心,來自于幾年如一日的諄諄教誨,來自于田老師對學生們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來自于田老師對學生的深深的愛。教學時,我先是讓學生找出表示作者無比尊敬自己老師的這段話:“我仍然像四十年前的小學生那樣,我仍然像四十年前的小學生那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禮。”讓學生說說作者會怎樣的行禮,然后向學生介紹作者劉紹棠當時的情況:一位有名的作家,已經年近五十了,還恭恭敬敬地向這位老師鞠躬,為什么?學生帶著這個問題來讀書。學生找到了課文中一個重點句“我在田老師那里學習了四年,聽了上千個故事,這些故事有如春雨點點,滋潤著我。”進行理解。
課文是從這四個方面來寫的。整篇文章,我想學生一讀就明白那首小詩,就知道其恩。而第八自然段的內容,其實對于學生來說是有難度的。語言理解起來不難,因為這段話有著特殊的意義,那就是能引領一部分學生去閱讀劉紹棠的書,看看他的文學作品,從中找到這位老師給他種下了什么。所以,我認為這一段給予學生一個閱讀起點,閱讀整本書的起點。假如在教學中,我們沒有引領學生認識到這一點,此課很容易教成終點型課。接著,引導學生抓住故事的內容讀、悟、議相結合,文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例如:按照小詩的內容,故事應該編到哪就該結束了?田老師為什么還要編后面的內容呢?寫田老師,為什么還要寫“我”的表現?我從田老師的故事中收獲了哪些?在質疑思辨的過程中,學生對“師恩”有了全面的認識,培養了個性閱讀的能力,在閱讀中體情悟理。
《師恩難忘》教學反思
今天,我和學生一起學習了《師恩難忘》這篇課文,這篇課文樸實而深邃,我將如何引導學生去走進她,而后引導學生走向我們呢?我的目光投向了文中的田老師,一位讓作者四十年來一直銘記在心的一位普通老師。他究竟有何水平和本領,竟讓他的學生如此的尊敬?我梳理了一下課文內容,真正明白了作者那份情意來自何處了。這份“恩”來自于田老師教學設計的獨具匠心,來自于幾年如一日的諄諄教誨,來自于田老師對學生們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來自于田老師對學生的深深的愛。教學時,我先是讓學生找出表示作者無比尊敬自己老師的這段話:“我仍然像四十年前的小學生那樣,我仍然像四十年前的小學生那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禮。”讓學生說說作者會怎樣的行禮,然后向學生介紹作者劉紹棠當時的情況:一位有名的作家,已經年近五十了,還恭恭敬敬地向這位老師鞠躬,為什么?學生帶著這個問題來讀書。學生找到了課文中一個重點句“我在田老師那里學習了四年,聽了上千個故事,這些故事有如春雨點點,滋潤著我。”進行理解。
師:這句話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請問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的呢?
生:把田老師講的故事比作“春雨”。
師:在這里可以把“春雨”換成別的季節的雨嗎?
生:不能,因為春天的雨是溫暖的,老師的故事像春天的雨一樣溫暖。
生:春天的雨是綿綿的,春天的雨能夠讓萬木迅速地生長。
師:田老師的故事給人的感覺是什么樣的呢?
生:老師的故事是娓娓動聽的。
師:春天的雨是綿綿的,田老師的故事是娓娓動聽的。它們給人的感覺是相似的,所以,作者才會由田老師的故事想到“春雨”。“娓娓動聽”還可以換成什么詞?
生:“眉飛色舞”、“有聲有色”、“繪聲繪色” ……
師:是啊,春雨讓花草樹木快樂地生長,田老師“娓娓動聽”的故事則讓作者健康的成長,這是多么美妙的比喻啊!“這些故事如春雨點點,滋潤著我”,“滋潤”還可以換成什么樣的說法?
生:教育、培養、培育、栽培 ……
師:那么,像這樣的好句子該怎樣來讀呢?
(指導學生感情練讀。)
學生讀得很動情,相信此時他們已經真正明白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在理解課文后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老師有哪些“恩”讓他們難忘,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作者寫作意圖,并讓學生學會通過細節來描寫一個人的方法,為后面的習作打下基礎。
《師恩難忘》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5
《師恩難忘》是五年級第一學期第一單元的閱讀課文,這篇課文文質兼美、情感至深。記敘了作家劉紹棠童年時代的啟蒙老師每講一課都要演繹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從小培養了他對文學的熱愛,引導他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的事情。文中雖然作者從老師那里獲得的只是由一首小詩引申的一個小故事,但從這篇課文里我們體會到老師對學生的殷殷關愛和學生對老師的深厚感情。
教學中,我緊扣關鍵詞語“娓娓動聽”、“身臨其境”、“引人入勝”……結合田老師把古詩改編成動人的故事來講課的經過,引導學生細心體會老師是怎樣的“教學有方”——不僅教給了學生知識,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還不忘教導學生做人……使學生深入體味到老師的“恩”和對學生的愛。然后,在這樣的感情基礎上,帶著學生感受作者對老師的感恩之情,理解感悟文中重點句子“談起往事,我深深感謝老師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學的種子。”就顯得水到渠成,舉重若輕了!
教學這篇課文,學生能夠初步體會“師生”間情誼的珍貴,明白老師對自己教育時的良苦用心,從而懂得主動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回報老師的付出。課后,覺得自己在處理理解第一句話“我聽得入迷,恍如身臨其境,田老師戛然而止,我卻仍在發呆;直到三年級的大學兄捅了我一下,我才驚醒”時,所提問題的引導、針對性不夠強,因此學生在這一句子的理解上花了較長的時間,以至于最后教學內容不能當堂完成,留下了一點小小的遺憾。
《師恩難忘》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6
季羨林先生說:“恩師是人不可缺少的機遇。”在寫這篇反思之前,寫好了給以前老師的賀卡。
這篇文章的感恩情懷觸動了我,那么如何能觸動學生呢?
教學重點是讓學生通過理解“恩”體會作者對老師的感激和懷念之情。所以教學這一課,我注重引領學生把恩字找到,即找到文中的恩有哪些,只有找到了恩的內涵,孩子才能從中讀到這篇文章最重要的東西。教學中,我緊扣關鍵詞語“娓娓動聽”、“聽得入了迷”、“身臨其境”、“引人入勝”……結合小詩與故事有什么關系,引導學生細心體會老師是怎樣的“教學有方”——不僅教給了學生知識,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還不忘教導學生做人……使學生深入體味到老師的“恩”和對學生的愛。然后,在這樣的感情基礎上,帶著學生感受作者對老師的感恩之情,理解感悟文中重點句子“談起往事,我深深感謝老師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學的種子。”再讀后面兩自然段直抒胸臆的的句子,學生就能明白感情的基調在前面小事的描寫就奠定了。
但是理解又不能是空洞的。初讀的時候我發現自己和學生一樣站在課本的外面,只是把它當作課文來學,而沒有和作者產生共鳴。于是第二課時我利用課文中一個重點句:“我在田老師那里學習了四年,聽了上千個故事,這些故事有如春雨點點,滋潤著我。”讓學生理解老師對作者影響之大后談談自己對這個老師的印象。學生談了很多,從教學經驗、教學環境到獨特的教學方法都表達了對這位老師的敬佩,從而在心底樹立了一個可敬可親的田老師。這時的學生便與課本產生了共鳴,也就更容易明白這也是令作者難忘的“恩情”。最后我讓學生做一個小練筆,寫一寫師生相逢會是怎樣的一個動人情景,我會對田老師說些什么樣的感謝的話。這樣想讓課文的留白起到一個很好的作用,讓學生的感恩之情也充實豐盈起來。
課文結尾的內容:“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老師的教誨之恩,我終生難忘!”看似簡單,其實對于學生來說是有難度的。我查資料時看到一位老師這樣做的,那位老師因為這段文字引領一部分學生去閱讀劉紹棠的書,看看他的文學作品(他的作品以家鄉北京郊區的農村生活為題材,格調清新,語言純樸,鄉土氣息濃厚),從中找到這位田老師給他種下了什么。因此這一段并不是課文的結束,而是給予學生一個新的閱讀平臺,給予學生一個閱讀起點,閱讀整本書的起點。
在本課的教學中,還有許多引導不到位的現象,對一些重點詞句的感悟還不深入,使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不夠深刻。
《師恩難忘》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7
師:同學們,請大家自讀課文的3到7小節,找出能表現田老師的教學讓作者佩服的語句,好好讀讀,用心想想。學生進行交流:
生:我找的句子是“然后,編出一段故事,娓娓動聽地講起來。”其中的“娓娓動聽”最能表現田老師的故事能吸引人。
師:你知道“娓娓動聽”的意思嗎?
生:“娓娓動聽”形容說話婉轉生動,使人愛聽。這里是指田老師講故事很生動,大家都喜歡聽。
(指導讀好“娓娓動聽”)
生:“我聽得入了迷,恍如身臨其境”這句中的“入了迷,身臨其境”也能表現出田老師的課真的吸引人。
師:從這兩個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呢?
生:我可以體會出田老師的教學技藝很高超,“我”都聽得入迷了。
生:還可以看出,“我”對田老師非常的欽佩與喜愛。(指導讀好這個句子)
生“我找的句子是”田老師每講一課,都要編出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從“引人入勝”可以看出,田老師的故事常常能把人帶到一個美妙的境界,“我”很佩服。
生:“我在田老師那里學習四年,聽了上千個故事,這些故事猶如春雨點點,滋潤著我。”
師:這句話中,你注意到了哪些詞語?
生:“春雨點點,滋潤”
師“從這兩處地方,你又能體會到什么呢?
生:我覺得作者是在稱贊田老師的教學技藝高超。
生:作者在四年中,聽了上千個故事,受到了田老師的教育與熏陶,可見田老師對作者以后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生:我還體會到作者對田老師的那份發自內心的感激與贊美。
師:是啊,我們從課文的字里行間,都能感受到田老師是一位善于用故事吸引學生,既教書又育人的好老師,真是值得我們敬佩與贊頌。
學生齊讀這部分內容。
教學反思:
這部分內容是課文的重點,充分表現了田老師教學技藝的高超,作者從田老師的故事中,受到了教育的熏陶,對田老師有著深深的欽佩與贊美。教學時,我采用讓學生自己去讀課文,動筆劃句子,找詞語,談感受,讓學生從文字、句子中去體會這點,是個不錯的辦法,既發揮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還結合了學生自身的思想,更能使學生在心靈上和作者產生共鳴,對田老師有深深的敬佩與贊美。
《師恩難忘》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8
對于本文的內容情節,學生很容易理解,并且能根據課文體會老師對學生的關愛和學生對老師的愛戴。在“合作探究”閱讀方面,我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
1.田老師講的故事和所學的小詩有什么關系?2.為什么田老師在“我”幼小的心靈里播下了文學的種子呢?教學中,我既當好了組織者,又起到了引導者和促進者的角色,促進學生圍繞這兩個問題充分閱讀,討論并交流,學生的感情隨著課文情節深入發展,逐步升華,思想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再如,讓學生思考:兒時的一位鄉村教師為什么這樣令作者難忘?圍繞這一問題,啟發學生回顧全篇,通過反復讀,充分體會文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啟發學生回顧全篇,感悟“師恩難忘”并非虛言。
由此,我深刻體會到,對于一堂成功的語文設計的問題,必須凝練文章的精華,并在掌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拓展性練習,使學生對文章內容,思想主題,寫作技巧,表達方式有一個全方位的提高。因而,教師設計問題關鍵點在于明確學習目標,并在教學中根據設計的問題不斷量化,深化。最終達到教學終極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