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長征》教案(通用12篇)
《七律長征》教案 篇1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詞語的品析,朗讀的觸摸感受,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中國工農紅軍戰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通過資料的適時呈現和學生的朗讀想象,加深對詩歌的領悟,以期引領學生走進長征的深度空間。
二.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詞語的品析,朗讀的觸摸感受,感受中國工農紅軍戰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三.推薦讀物
《萬水千山》、《長征》、《百年歷史回眸》
四.教學過程:
一.回憶文本——知曉“長征難”
1.紅軍長征翻過一座座山,又涉過一條條水,表示山水很多,用什么詞?(萬水千山、
千山萬水)
2.紅軍長征除了萬水千山的障礙,天上每天有幾十架敵機偵察轟炸,地下有幾十萬敵軍圍追堵截,遇到了許許多多艱難險阻。表示艱難險阻很多,也可以用什么詞?(千難萬險)
要戰勝這千難萬險,紅軍該吃多少辛苦,又可以用什么詞?(千辛萬苦)
小結:要越過這萬水千山,紅軍歷盡千難萬險。
3.這說明要進行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長征怎么樣?用一個字概括。(描紅:難)
4.但紅軍用自己的雙腿走過來了,你們說遠征難,紅軍怕不怕?(描紅:不怕)響亮地回答。詩中毛主席用一個詞進一步寫出了紅軍戰士不怕難,把萬水千山看得很平常?(描紅:等閑)
5.指導朗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6.這首詩要贊頌的就是“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的英雄氣概,這兩句是全詩的總領句,再讀一遍。
二.走進文本——展現“征難圖”
1.讓我們一起重溫二萬五千里漫漫征程。師范讀。
二萬五千里漫漫征程,詩人怎能一一記敘,他選取了紅軍戰士走過的一條嶺、兩座山、兩條水,你們能找到嗎?《七律 長征》為我們展示了紅軍在長征途中克服困難的雄壯圖畫,請你各用一句話概括每幅畫面的主要內容 ?翻越南五嶺、疾跨烏蒙山、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
2.自由默讀全詩,思考:從哪些詩句、詩詞中可以看出“紅軍不怕遠征難”?你是怎么想的?可以在書上圈圈畫畫,把感受寫在旁邊。
3.交流:
三.融入文本——感悟“遠征難”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1.請學生板畫。五嶺的逶迤 烏蒙的磅礴
2.五嶺的逶迤——詩人一直追溯到長征開始,那逶迤的五嶺仿佛又在眼前。你們看(粉筆示意圖) 五嶺是五個山嶺的合稱,它綿延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五省,山勢起伏、蜿蜒,長達數千里。現在你能說嗎?“五嶺____________。”
3.烏蒙的磅礴——紅軍大隊人馬翻過五嶺又來到烏蒙山下,烏蒙山海拔二千三百多公尺,有我們700多層教學樓那么高。 那你能說烏蒙___________。(危峰兀立、高山峻嶺)
4.這里用'逶迤''磅礴'寫出紅軍要翻過這樣的高山峻嶺會怎么樣(難)
5.但是我們紅軍戰士不怕,跟隨著紅旗翻過了五嶺,又越過了烏蒙,征服了一座座大山,在紅軍的眼里這山是大還是小,從哪里可能看出來?
6.指導朗讀: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讀時要突出五嶺的綿延不絕、烏蒙的氣勢磅礴,而“騰細浪”、“走泥丸”則要讀得平淡,表現出紅軍的“不怕難”。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1.教師講故事:
3.剛才你們聽的時候心里怎么樣?這時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什么?
4.學到這里你們有沒有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意思?云崖暖:心里暖(讀)
5.長征途中紅軍和敵人的斗爭有智取,也有惡戰。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則是一場惡戰。
6.大渡河是天險,敵人滿以為能阻擋紅軍的腳步,但是天險也被紅軍逾越了那毛主席為什么又說“大渡橋橫鐵索寒”?誰能有條理地說說:導語:紅軍來到大渡河上,眼前橫著一座鐵索橋。橋上_______橋下________橋頭______紅軍______。
7.指點:天險逾越了,但現在回想起那場面,還叫人膽戰心驚。
8.指導讀。
9.“暖”,寫出了巧渡成功的愉快。“寒”,寫出了強渡的驚心動魄,又進一步突出了“難”。
10.朗讀。金沙水拍云崖暖(輕快——紅軍的歡快心情),大渡河橫鐵索寒(低沉——表達對犧牲戰士的沉痛緬懷之情。加重語氣)
11.師:這么艱難的事紅軍戰士還是平常地對待,一“寒”一“暖”,一“喜”一“悲”,這正是--生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1. “更喜”喜什么?為什么“盡開顏”?
2.困難像雪球一樣砸來,但紅軍戰士依然以平常心來對待,你體會到了什么?
3.正是因為有這種大無畏的精神,紅軍戰士克服了像雪球一樣砸來的一個又一個困難。這正是——(生讀中心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4.最后兩行應讀出歡欣鼓舞的語氣,因為紅軍歷經千辛萬苦終于翻過了終年積雪的岷山,“更喜”二字既是紅軍現時心情的寫照,也是紅軍對革命征途的展望。
5.同學們也帶著這種豪邁回到《長征》這首詩中讀一讀吧!(生齊讀)
四、走出文本——贊頌“紅軍情”
1.這是在紅軍登上了岷山之后,最后一座山,毛澤東寫的。大家試著讀。
清平樂?六盤山 : 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 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2.你們也帶著這種豪邁回到《長征》這首詩中讀一讀吧!(生齊讀《長征》。)
3.僅僅五十六個字就寫出了紅軍不怕艱難險阻,豪邁樂觀的精神,這樣的好詩,你們愿意記下來嗎?可以邊讀邊想像,自由背背吧!
4.七律詩有和諧的韻律與鮮明的節奏感,一般都能譜成曲,大家看《長征》mtv。
5.學完了,看完了,你最想對紅軍叔叔說些什么?
6.長征壯舉讓世人驚嘆,長征精神永世流芳。多少文人墨客為長征譜寫了一曲又一曲贊歌。同學們: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老師把毛澤東的這句詞送給你們,希望你們在今后學習中不懼挫折、勇往直前!
五、作業設計
1. 完成小練筆。
2. 自學《清平樂?六盤山》。
板書設計: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藐視困難 積極樂觀
《七律長征》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詞語的品析,朗讀的觸摸感受,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中國工農紅軍戰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通過資料的適時呈現和學生的朗讀想象,加深對詩歌的領悟,以期引領學生走進長征的深度空間。
二.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詞語的品析,朗讀的觸摸感受,感受中國工農紅軍戰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三.推薦讀物
《萬水千山》、《長征》、《百年歷史回眸》
四.教學過程:
一.回憶文本——知曉“長征難”
1.紅軍長征翻過一座座山,又涉過一條條水,表示山水很多,用什么詞?(萬水千山、
千山萬水)
2.紅軍長征除了萬水千山的障礙,天上每天有幾十架敵機偵察轟炸,地下有幾十萬敵軍圍追堵截,遇到了許許多多艱難險阻。表示艱難險阻很多,也可以用什么詞?(千難萬險)
要戰勝這千難萬險,紅軍該吃多少辛苦,又可以用什么詞?(千辛萬苦)
小結:要越過這萬水千山,紅軍歷盡千難萬險。
3.這說明要進行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長征怎么樣?用一個字概括。(描紅:難)
4.但紅軍用自己的雙腿走過來了,你們說遠征難,紅軍怕不怕?(描紅:不怕)響亮地回答。詩中毛主席用一個詞進一步寫出了紅軍戰士不怕難,把萬水千山看得很平常?(描紅:等閑)
5.指導朗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6.這首詩要贊頌的就是“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的英雄氣概,這兩句是全詩的總領句,再讀一遍。
二.走進文本——展現“征難圖”
1.讓我們一起重溫二萬五千里漫漫征程。師范讀。
二萬五千里漫漫征程,詩人怎能一一記敘,他選取了紅軍戰士走過的一條嶺、兩座山、兩條水,你們能找到嗎?《七律 長征》為我們展示了紅軍在長征途中克服困難的雄壯圖畫,請你各用一句話概括每幅畫面的主要內容 ?翻越南五嶺、疾跨烏蒙山、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
2.自由默讀全詩,思考:從哪些詩句、詩詞中可以看出“紅軍不怕遠征難”?你是怎么想的?可以在書上圈圈畫畫,把感受寫在旁邊。
3.交流:
三.融入文本——感悟“遠征難”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1.請學生板畫。五嶺的逶迤 烏蒙的磅礴
2.五嶺的逶迤——詩人一直追溯到長征開始,那逶迤的五嶺仿佛又在眼前。你們看(粉筆示意圖) 五嶺是五個山嶺的合稱,它綿延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五省,山勢起伏、蜿蜒,長達數千里。現在你能說嗎?“五嶺____________。”
3.烏蒙的磅礴——紅軍大隊人馬翻過五嶺又來到烏蒙山下,烏蒙山海拔二千三百多公尺,有我們700多層教學樓那么高。 那你能說烏蒙___________。(危峰兀立、高山峻嶺)
4.這里用'逶迤''磅礴'寫出紅軍要翻過這樣的高山峻嶺會怎么樣(難)
5.但是我們紅軍戰士不怕,跟隨著紅旗翻過了五嶺,又越過了烏蒙,征服了一座座大山,在紅軍的眼里這山是大還是小,從哪里可能看出來?
6.指導朗讀: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讀時要突出五嶺的綿延不絕、烏蒙的氣勢磅礴,而“騰細浪”、“走泥丸”則要讀得平淡,表現出紅軍的“不怕難”。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1.教師講故事:
3.剛才你們聽的時候心里怎么樣?這時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什么?
4.學到這里你們有沒有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意思?云崖暖:心里暖(讀)
5.長征途中紅軍和敵人的斗爭有智取,也有惡戰。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則是一場惡戰。
6.大渡河是天險,敵人滿以為能阻擋紅軍的腳步,但是天險也被紅軍逾越了那毛主席為什么又說“大渡橋橫鐵索寒”?誰能有條理地說說:導語:紅軍來到大渡河上,眼前橫著一座鐵索橋。橋上_______橋下________橋頭______紅軍______。
7.指點:天險逾越了,但現在回想起那場面,還叫人膽戰心驚。
8.指導讀。
9.“暖”,寫出了巧渡成功的愉快。“寒”,寫出了強渡的驚心動魄,又進一步突出了“難”。
10.朗讀。金沙水拍云崖暖(輕快——紅軍的歡快心情),大渡河橫鐵索寒(低沉——表達對犧牲戰士的沉痛緬懷之情。加重語氣)
11.師:這么艱難的事紅軍戰士還是平常地對待,一“寒”一“暖”,一“喜”一“悲”,這正是--生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1. “更喜”喜什么?為什么“盡開顏”?
2.困難像雪球一樣砸來,但紅軍戰士依然以平常心來對待,你體會到了什么?
3.正是因為有這種大無畏的精神,紅軍戰士克服了像雪球一樣砸來的一個又一個困難。這正是——(生讀中心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4.最后兩行應讀出歡欣鼓舞的語氣,因為紅軍歷經千辛萬苦終于翻過了終年積雪的岷山,“更喜”二字既是紅軍現時心情的寫照,也是紅軍對革命征途的展望。
5.同學們也帶著這種豪邁回到《長征》這首詩中讀一讀吧!(生齊讀)
四、走出文本——贊頌“紅軍情”
1.這是在紅軍登上了岷山之后,最后一座山,毛澤東寫的。大家試著讀。
清平樂?六盤山 : 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 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2.你們也帶著這種豪邁回到《長征》這首詩中讀一讀吧!(生齊讀《長征》。)
3.僅僅五十六個字就寫出了紅軍不怕艱難險阻,豪邁樂觀的精神,這樣的好詩,你們愿意記下來嗎?可以邊讀邊想像,自由背背吧!
4.七律詩有和諧的韻律與鮮明的節奏感,一般都能譜成曲,大家看《長征》mtv。
5.學完了,看完了,你最想對紅軍叔叔說些什么?
6.長征壯舉讓世人驚嘆,長征精神永世流芳。多少文人墨客為長征譜寫了一曲又一曲贊歌。同學們: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老師把毛澤東的這句詞送給你們,希望你們在今后學習中不懼挫折、勇往直前!
五、作業設計
1. 完成小練筆。
2. 自學《清平樂?六盤山》。
板書設計: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藐視困難 積極樂觀
《七律長征》教案 篇3
一 七律 長征 學習目標:1、 感受紅軍在長征中所表現出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2、 理解關鍵字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感情 。3、 體會藝術的概括和夸張的手法。重點: 1、理解關鍵字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感情 。2、體會藝術的概括和夸張的手法。背誦默寫這首詩。難點:背誦默寫這首詩。課時安排:1課時過程:1、導入出示目標:(投影)毛澤東曾經這樣評價長征的意義:“長征是歷史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毛澤東《七律 長征》就是記敘這一偉大歷史事件的革命史詩。毛澤東曾在排以上的干部會上,朗誦了這首詩,極大地鼓舞了紅軍指戰員把長征進行到底,迎接抗日戰爭革命高潮到來的信心和決心。2、了解常識:作者簡介毛澤東(1893——1976),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個農民家庭。作品簡介“七律”,七言律詩的簡稱。一首八句,每句七個字。格律較嚴,二、四、六、八句要押韻,三四兩句,五六兩句要對偶,字的平仄有規定。“長征”是這首詩的題目。3、寫作背景巧渡金沙江 敵人估計我軍必定要強渡金沙江,于是就在幾百里長的金沙江沿岸布置重兵。控制了所有的大小渡口。我軍派一個師在龍街架橋佯攻,引誘一切“追剿”軍隊都向這里靠近。我主力部隊則在絞車渡殲滅守敵,用六只木船勝利完成了渡江任務。這是紅軍戰士運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的結果。飛奪瀘定橋 大渡河的瀘定橋只剩下鐵索,橋東瀘定城里有幾個團的敵人,山坡上修筑了嚴密的工事,用機關槍、追擊跑封鎖著橋頭。紅軍選了二十二米名英雄組成突擊隊,下午四點,沖鋒號響了,在震天動地的槍炮聲中,突擊隊員冒著彈雨,攀著鐵索,沖殺過去。敵人放起沖天大火,把橋頭的城門封住。勇士們奮不顧身,從火海中沖進城內。大隊人馬隨即開過瀘定橋,激戰兩小時,消滅敵人兩個團 。 4、加點字注音,(要求:2分鐘內,獨立完成) 逶迤 磅礴 云崖 鐵索 岷山 盡開顏。5、詞語釋義: 等閑:平常、尋常。騰細浪:像小波浪一樣地翻騰。云崖:高聳入云的山崖。崖,山石陡立的側面。顏:臉,臉上的表情。6、 自主讀這首詩。(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這首詩,讀懂并寫出詩的大意。不懂之處畫?號。10分鐘完成)7、這首詩的大意是:①紅軍不怕遠征難,②萬水千山只等閑。 ③五嶺逶迤騰細浪,④烏蒙磅礴走泥丸。 ⑤金沙水拍云崖暖,⑥大渡橋橫鐵索寒。 ⑦更喜岷山千里雪,⑧三軍過后盡開顏。 8、再讀這首詩思考并完成下列各題:(要求:認真反復朗讀后再審題答題。用10分鐘完成 )① 詩的前兩句與后六句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② 后六句為我們展示出紅軍戰士威武雄壯的五幅“征難圖”。請你仿照示例寫出其他四幅圖。(倆人交流。班內交流。) 第一幅:騰躍五嶺第二幅: 第三幅: 第四幅: 第五幅: ③“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把五嶺的“逶迤”、烏蒙的“磅礴”和“騰細浪”“走泥丸”合在一起說,你覺得相矛盾嗎?為什么?如何理解“騰”和“走”? ④ 化靜為動的詩句是 ,這句詩與“金沙水拍云崖暖”的表現手法有什么不同? ⑤ 五六兩句中的“寒”和“暖”寫得生動傳神,為何“寒”、“暖”能說說你的理解嗎? ⑥1935年10月,紅軍第二方面軍、第四方面軍正在行軍途中,還沒有越過岷山,這是歷史事實。那作者又為什么要在詩中把它說成是“三軍過后”? ⑦“更喜”兩字。一方面表現了紅軍戰士的在極其艱苦條件下的 精神。一方面表現了紅軍戰士 。10、小組交流,班內展示(投影)11、組織學生朗讀背誦這首詩。全班朗讀全詩,分小組互相檢查背誦。拓展提高:適逢今年紅軍長征七十周年,我們對長征有了更多的了解,毛澤東除了寫了這首詩,還寫了許多有關長征的詩,請學生就自己知道的詩讀給大家。也可以打開讀本《憶秦峨婁山關》、《清平樂 六盤山》板書設計 七律 長征 萬水------金沙 大渡 千山------五嶺 烏蒙12、檢測:背誦《七律·長征》 13課堂小結。14作業:工整抄寫(兩遍)并背誦這首詩。 練習冊
《七律長征》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習紅軍長征中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理解關鍵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感情。
3、理解詩歌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夸張手法的運用。
教學重點:
1、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極度夸張的手法。
2、關鍵字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感情。
教學方法:
教師組織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來源于生活而遠遠高于生活,是毛澤東《七律長征》的真實體現。我們曾經拜讀過他的《沁園春雪》,領略了他的雄韜偉略。而這首二萬五千里長征現實生活的概括,提煉而來的《七律長征》又有怎樣的氣魄呢?讓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它。根據題目,我們了解到這是一首寫于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時,誰能說得更好,更具體呢?交流、總結
二、背景介紹
這首詩寫于1935年10月,當時毛漢東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回顧長征一年來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他滿情喜悅的戰斗豪情。以極其輕松的筆調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
三、文體介紹
七律是七言律詩的簡稱。一首八句,每句七個字。格律較嚴,二、四、六、八句要押韻,三四兩句、五六兩句要對偶,字的平仄有規定。“長征”是這首詩的題目。
四、檢查預習
長征過程中所表示出來的亙古未有的英雄氣概和百折不撓的勇毅精神。“遠征難”三個字總括了紅軍長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難。“遠征”是寫長征行程之遠,時月之長;“難是寫長征犧牲之大,經歷之苦。面對一切艱難困苦,紅軍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閑”,這充分顯示出紅軍戰士鋼鐵般的革命意志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也給全詩定下了輕快豪邁、氣度不凡的基調。
2、“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這兩句緊承上句的“萬水千山”,先具體寫山。這樣有意縮小人的視覺比例,正是為了反襯紅軍,突出表現紅軍敢于藐視并戰勝一切困難的高大形象和精神偉力。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游戲橋橫鐵索寒。”這兩句寫水,既實寫紅軍長征途中搶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兩次戰斗,又虛寫紅軍長征途中跋涉的無數道急流險灘。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結尾這兩句寫長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詩的高潮。“更喜”兩字,一方面表現了紅軍戰士在極其艱苦條件下的樂觀主義精神,一方面表現了紅軍戰士對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這里的“三軍”,專指“紅軍第一方面軍、二方面軍、四方面軍”。在寫這首詩時,紅軍二、四方面軍正在行軍途中,還未越過岷山。但毛澤東希望并想念他們定能戰勝天險,沖破敵人的圍追堵截,克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完成長征的任務,與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所以,“三軍”一詞,充分表達了毛澤東對紅軍二、四方面軍廣大指戰員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八、合作探究。
1、這首詩用藝術手法為我們具體展示了哪幾幅紅軍長征途中威武雄壯的“征難圖”?你最欣賞其中的哪一幅圖?說說理由。
明確:這首詩為我們展示了五幅“征難圖”:騰越五嶺,疾跨烏蒙,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談自己最欣賞的一幅圖,可以結合具體的詩句,從對典型場景和事例的描述,對共產黨人和紅軍戰士不畏艱險、藐視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感悟等方面來談自己的體會。
2、面對這長征途中的的困難,紅軍的態度如何?通過哪些字詞反應出來?
明確:“更喜”“盡開顏”從這幾個字上體現了紅軍一種樂觀主義精神。體會重點字句
3、首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中你了解到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過程應該用什么字來概括?面對這樣艱苦的環境,紅軍有沒有退卻,從哪里可以斷定?體現出了紅軍戰士怎樣的精神和意志? 明確:“難”、“不怕”“只等閑”、鋼鐵般的革命意志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4、其實當時紅軍二、四方面軍正在行軍途中,還未越過岷山,可毛澤東卻說:“三軍過后盡開顏”,這是為什么? 明確:因為毛澤東希望并相信他們定能戰勝天險,沖破敵人的圍追堵截,克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完成長征的任務,與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從而充分表達了毛澤東同志對紅二、紅四方面軍廣大指戰員的殷切希望和無比信任。
5、從最初的“不怕”“只等閑”到最后的“更喜”“盡開顏”我們可以體會到全詩怎樣的感情基調?
明確:輕快豪邁、氣度不凡
九、總結歸納
1、主題:本詩是一篇威武雄壯、氣勢磅礴的革命史詩。它生動形象地概括了紅軍長征的光輝戰斗歷程,熱情洋溢地歌頌了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充分顯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力量無比頑強的生命力和戰斗力。
2、藝術特色:
(1)高度的藝術概括性:A、本詩以“萬水千山”作為貫穿全篇的線索,通過擷取典型場景和事例凸現長征精神;B、依據生活的真實順序敘述長征途中的典型場景和史實,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首聯直接抒情除外)——“騰”“走”以動寫靜、“暖”“寒”賦予云崖、鐵索以感情色彩、“更喜”“開顏”將雪山之貌與紅軍之情相交融;
(2)本詩巧用夸張手法——頷聯,體現了詩人的奇特想象、博大胸襟和英雄氣魄,體現了詩作的革命浪漫主義風格。
十、課堂鞏固
略
板書設計
七律 長征
毛澤東
翻越五嶺
長 疾跨烏蒙 氣勢磅礴
巧渡金沙江 語言
征 飛奪瀘定橋 含義豐富
喜踏岷山雪
高度的藝術概括性
《七律長征》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正確理解下列詞語: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閑、騰細浪、走泥丸、云崖暖、鐵索寒、
2、理解詩意,充分感覺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有感情地朗誦全詩,感受詩的節奏和韻律,增強對七律詩這種體裁的感性認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詩句含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難點:通過重點詞句體會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準備]:
1、教學多媒體及課件。
2、學生查找有關長征的資料并自學生字詞。
[課前預習]:
1.課前布置學生查找有關資料,了解長征的相關知識,上課時講述你所了解的長征。
2.借助工具書及注釋讀懂課文。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揭題,了解寫作背景
1、(板書:長征),同學們,你們知道長征嗎?
2、(出示紅軍長征路線圖)中國工農紅軍為了北上抗日,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保存自己的實力,于1934年10月從江西瑞金出發,一路跋山涉水,翻過五嶺,突破烏江,四渡赤水,越過蒙山,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擊潰了敵人的多次圍追堵截。1935年10月,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勝利到達陜北,完成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回顧長征一年來紅軍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他滿懷喜悅的戰斗豪情,以極其輕松的筆調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
3、(板書:七律)齊讀課題。長征是這首詩的題目,七律是體裁。
簡介:“七律”是近代詩的一種,每句七個字,每首八句。每兩個句子為一聯,分別稱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
二、初讀,感受長征艱難
1、自讀全詩,劃出不理解的詞語,交流釋疑。
2、指讀全詩,想想詩中哪一句話概括了全詩的內容。(出示: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紅軍在長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難?(相機出現“遠征難”、)
4、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 詩中作者用一個詞來概括紅軍長征途中遇到的數不勝數的艱難險阻,(相機出示“萬水千山”)
5、對此,紅軍的態度是怎樣的?(相機顯紅“不怕”“只等閑”)
6、用自己的話說說首聯的意思,指導朗讀。
三、品讀,體會“不怕”氣概
1、首聯兩句總領全文。
2、紅軍在長征中走過了“千山萬水”,遇到了“千難萬險”,在這首詩中,作者具體選取了紅軍遇到的哪些困難?(翻越五嶺、烏蒙山、渡金沙江、奪瀘定橋、過岷山)
3、在紅軍長征途中遇到的千難萬險中,作者選取了五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地理名稱,它們都是著名的天險,高度概括了紅軍長征途中的“千難萬險”。請同學們自讀二、三、四聯,從哪些詞語看出“紅軍不怕遠征難”?
4、交流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1.請學生板畫。五嶺的逶迤 烏蒙的磅礴
2.五嶺的逶迤——詩人一直追溯到長征開始,那逶迤的五嶺仿佛又在眼前。你們看(粉筆示意圖) 五嶺是五個山嶺的合稱,它綿延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五省,山勢起伏、蜿蜒,長達數千里。現在你能說嗎?“五嶺____________。”(連綿起伏,綿延不絕,重巒疊嶂)
3.烏蒙的磅礴——紅軍大隊人馬翻過五嶺又來到烏蒙山下,烏蒙山海拔二千三百多公尺,有我們700多層樓房那么高。 那你能說烏蒙___________。(危峰兀立、崇山峻嶺)
4.這里用'逶迤''磅礴'寫出紅軍要翻過這樣的崇山峻嶺會怎么樣(難)
5.但是我們紅軍戰士不怕,跟隨著紅旗翻過了五嶺,又越過了烏蒙,征服了一座座大山,在紅軍的眼里這綿延不絕的五嶺山是就像——翻騰的細小波浪,氣勢磅礴的烏蒙山就像——在腳下滾過的小泥丸,你從中看出什么?
6.指導朗讀: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讀時要突出五嶺的綿延不絕、烏蒙的氣勢磅礴,而“騰細浪”、“走泥丸”則要讀得平淡,表現出紅軍的“不怕難”。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1.出示金沙江圖:這就是險峻的金沙江,當時敵人瘋狂地說,一只鳥飛過去都是妄想,你們知道紅軍是怎樣渡金沙江嗎?(師介紹故事:金沙江兩岸高山峭壁,水流湍急,驚濤駭浪,敵人戒備森嚴。我們的紅軍足智多謀,一面假裝攻打昆明,迷惑敵軍,吸引他們的主力部隊,;而另一面我軍主力隊悄悄到皎車渡襲擊,繳獲渡船,活捉敵兵,不費一槍一彈奪取了敵軍陣地,等敵人發覺趕來時,我軍已安然離開,敵人只能望江興嘆,我軍個個歡欣鼓舞)
3.剛才你們聽的時候心里怎么樣?這時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什么?
4.“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意思?(金沙江的水拍打著岸邊的山石,那高聳入云的懸崖,給人以溫暖的感覺) 云崖暖:心里暖(讀)
5.長征途中紅軍和敵人的斗爭有智取,也有惡戰。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則是一場惡戰。
6.大渡河是天險,敵人滿以為能阻擋紅軍的腳步,但是天險也被紅軍逾越了那毛主席為什么又說“大渡橋橫鐵索寒”?(瀘定橋離水面有幾十米高,是由十三根鐵鏈組成。人走在上面搖搖晃晃,就像蕩秋千一樣。狡猾的敵人為了阻攔紅軍,抽掉了本來作為橋面的木板,瀘定橋上只剩下鐵索,向橋下看,真叫人膽戰心驚。 紅四團發起總攻了,戰士們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攀著鐵鏈向對岸沖去,不少英勇的戰士被敵人密集的槍彈射中,摔進了水流湍急的大渡河里,卷進了像瀑布一樣直瀉而下的紅褐色水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負責巧奪瀘定橋的勇士們冒著對岸守敵密集的槍林彈雨前進,不惜流血犧牲,可歌可泣!)
誰能有條理地說說:導語:紅軍來到大渡河上,眼前橫著一座鐵索橋。橋上_______橋下________橋頭______紅軍______。
7.指點:天險逾越了,但現在回想起那場面,還叫人膽戰心驚。所以作者用了一個“寒”字,暗示紅軍巧奪瀘定橋的驚險悲壯。
8.指導讀。
9.“暖”,寫出了巧渡成功的愉快。“寒”,寫出了強渡的驚心動魄,又進一步突出了“難”。
10.朗讀。金沙水拍云崖暖(輕快——紅軍的歡快心情),大渡河橫鐵索寒(低沉——表達對犧牲戰士的沉痛緬懷之情。加重語氣)
11.師:這么艱難的事紅軍戰士還是平常地對待,一“寒”一“暖”,一“喜”一“悲”,這正是--生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1. “更喜”喜什么?為什么“盡開顏”?
2.困難像雪球一樣砸來,但紅軍戰士依然以平常心來對待,你體會到了什么?
3.正是因為有這種大無畏的精神,紅軍戰士克服了像雪球一樣砸來的一個又一個困難。這正是——(生讀中心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4.最后兩行應讀出歡欣鼓舞的語氣,因為紅軍歷經千辛萬苦終于翻過了終年積雪的岷山,“更喜”二字既是紅軍現時心情的寫照,也是紅軍對革命征途的展望。
5.同學們也帶著這種豪邁回到《長征》這首詩中讀一讀吧!(生齊讀)
6、指導背誦
四、總結
1、耳濡目染了紅軍的英雄風采,我們感慨萬千,長征在人類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是一部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多少文人學者為它贊嘆,多少音樂家為它高歌,現在讓我們一邊聽音樂,一邊欣賞毛澤東寫的詞《清平樂•六盤山》,進一步體會詩人對長征生動的描寫和熱情的歌頌。(播放《長征》歌曲)
2、氣勢雄渾的歌曲讓我們再次感受到紅軍英勇無畏的氣概,讓我們滿懷激情齊背《長征》來表達自己對英雄的緬懷及敬佩。
五、作業布置:
1、朗讀并背誦詩歌。
2、閱讀毛澤東詩詞,選擇你喜歡的兩首摘錄在摘抄本上。
3、讀讀長征故事:《飛奪瀘定橋》《豐碑》《草地夜行》《馬背上的小紅軍》
《七律長征》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紅軍長征中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理解關鍵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感情。
3、了解毛主席詩詞的創作風格:藝術的概括和夸張。
二、教學設想
1、預習要求:
學生對長征的有關知識缺乏了解,課前布置學生查找有關資料,了解長征的相關知識,上課時講述你所了解的長征。
2、教法、學法:
教師組織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
3、課時安排:一課時
4、教具準備:投影儀、錄音機。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由學生講述自己所了解的長征。
2、教師介紹此詩的寫作背景。
(二)、整體感知課文
1、播放朗讀錄音。
2、學生聽后自由朗讀,體會詩意。
(合作學習:1、正音。2、借助工具書以頁下注合作弄懂課文意思。)
3、學生齊讀課文。
4、指導朗讀,從節奏、重音、韻腳、感情幾方面讀出詩中表現出來的紅軍的英雄氣概和樂觀精神。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三)品味詩中畫面
1、創設問題情景:
詩第一句說:“紅軍不怕遠征難”,從全詩看,從哪里可以看出遠征之“難”?紅軍又是如何看待這些困難的?
(請學生在書上自主圈點勾畫,然后合作交流,引導學生理解詩歌運用藝術夸張手法突出紅軍的樂觀主義精神。)
2、創設問題情景:
《七律長征》為我們展示了紅軍在長征途中克服困難的雄壯圖畫,請你各用一句話概括每幅畫面的主要內容。選擇你喜歡的一個畫面,說說為什么喜歡?
(學生思考,小組合作,教師組織交流評價)
3、紅軍長征途中歷經千難萬險,而詩中為何只描寫了這幾幅畫面?
(引導學生理解詩歌高度的藝術概括性。)
(四)播放長征歌曲,以唱帶誦。
(五)作業
1、背誦并用規范的正楷鋼筆字抄寫這首詩。
2、課后探究:
“大渡橋橫鐵索寒”一句中的“寒”字寓意深刻,給人多樣化的理解,你對此字有何見解?
板書設計:
七律長征
遠征難:只等閑:
逶迤、磅礴細浪、泥丸(夸張)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水拍云崖、鐵索寒和樂觀主義精神
千里雪更喜、盡開顏
《七律·長征》知識點
首聯:(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賞析:該聯直接抒情,總寫,高度概括紅軍百折不撓的英雄氣概和的頑強勇敢的革命精神。“遠征難”總括紅軍長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艱難險阻,“遠征”說明行程之遠,時日之長;“難”說明犧牲之大,經歷之苦。“不怕”“等閑”充分體現紅軍戰士頑強勇敢、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積極、自信的英雄樂觀主義精神,為全篇定下豪邁、樂觀的基調。
頷聯(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賞析:寫山,以五嶺、烏蒙為代表。上承“千山”,形象地概括了紅軍長征途中經過的崇山峻嶺。“逶迤”,彎曲綿延的樣子,形容山嶺綿延不斷,“磅礴”形容山氣勢高大壯觀,“騰”“走”化靜為動,以動寫靜,突出五嶺氣勢的奔騰和紅軍行軍的急速。該聯采用以動寫靜和反襯的表現手法,運用比喻、夸張、對偶的修辭手法,句式整齊,富有節奏感和音律美,充分表現紅軍頑強、勇敢、豪邁、樂觀的英雄氣概。
頸聯(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賞析:寫水,以金沙江、大渡河為代表,上承“萬水”,既寫紅軍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這兩次戰斗,又虛寫紅軍長征途中的無數激流險灘。“暖”,既寫5月春暖時節金沙江風高浪急、水氣蒸騰的實景,又烘托出紅軍戰士渡江脫險后的激動、喜悅之情和一片沸騰的景象。“寒”烘托瀘定橋環境的險惡,照應上文“暖”字,表現紅軍處境的艱難和危急,反襯紅軍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氣壯山河的豪邁氣概,寄托對死難烈士的無限哀思。
尾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賞析:總結,想象,突出紅軍翻越岷山后的喜悅之情,充分表現詩人對紅軍指戰員們的殷切希望和無比信任,表達了作者對奪取長征全部勝利的信心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喜”字既表現了紅軍戰士在極其艱苦條件下的樂觀主義精神,有表現他們對革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
典型知識點
1、五幅“征難圖”:騰躍五嶺圖、疾跨烏蒙圖、巧渡金沙圖、飛奪瀘定圖、喜踏岷山圖。
2、相關常識:“七律”七言律詩的簡稱,交代文章體裁,“長征”是題目。
3、作者簡介: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生于湖南湘潭韶山沖,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戰略家、政治家、理論家、思想家、哲學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和詩人。其重要文章有《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1925年)《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1927年)《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1928年)《井岡山的斗爭》(1928年)《反對本本主義》(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實踐論》(1937年)《矛盾論》(1937年)《戰爭和戰略問題》(1938年)《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1938年)《論持久戰》(1938年)《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紀念白求恩》《反對自由主義》《為人民服務》《愚公移山》《改造我們的學習》等,詩詞風格雄渾豪邁、氣勢宏偉,代表作有《沁園春?雪》《沁園春?長沙》《卜算子?詠梅》《憶秦娥?婁山關》《清平樂?六盤山》《水調歌頭?游泳》等
《七律·長征》教學反思
《七律長征》是毛澤東同志為紀念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而作。作者以其軍事家高瞻遠矚的眼光和詩人豪放熱情的氣概,回顧了長征的艱難歷程,謳歌了紅軍戰士英雄無畏和樂觀精神,抒發了作者勇往直前,無往而不勝的豪邁情懷。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了解寫作背景
一、精彩回放,走進長征。
首先介紹有關長征的資料,使學生對長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過課文中注釋,從字里行間大致了解課文內容。
二、以讀代講,感知長征。
特別引導學生高聲朗讀課文,領會和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詩歌是很講究煉字煉句的具有音樂美的一種語言藝術。因此,讀詩對語言要進行咀嚼,反復地深入地體會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有所表現的豐富的內涵,還要通過吟誦,體會詩的音韻美和節奏美,逐步培養欣賞和朗誦詩歌的能力。
三、文本對話,深入長征。
詩人展開夸張的手法,創造出新的藝術境界,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突出了烏蒙山的高大險峻,可在紅軍戰士眼中它們不過是細浪和泥丸而已。足見紅軍的頑強和樂觀。在學習課文時,把詩歌反映的具有高度集中性和跳躍性的生活內容,人物形象通過想象加以充實,加以補充,使畫面呈現在學生面前,很好的理解課文內容。
四、誦讀延伸,升華長征。
把這一課真正上成讀書課,通過反復情感朗讀,讀出詩的意境,讀出紅軍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七律長征》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習紅軍長征中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理解關鍵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感情。
3、理解詩歌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夸張手法的運用。
教學重點:
1、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極度夸張的手法。
2、關鍵字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感情。
教學方法:教師組織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背景介紹
這首詩寫于1935年10月,當時毛漢東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回顧長征一年來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他滿情喜悅的戰斗豪情。以極其輕松的筆調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
三、文體介紹
七律是七言律詩的簡稱。一首八句,每句七個字。格律較嚴,二、四、六、八句要押韻,三四兩句、五六兩句要對偶,字的平仄有規定。“長征”是這首詩的題目。(律詩是近體詩的一種,始于南北朝,形成于唐朝。在平仄、壓韻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全首一般為八句,超過八句的成為“排律”。五字的律詩稱為“五律”,七字的則稱為“七律” )
四、檢查預習
1、給下列劃線字注音
逶迤(wēi yí ) 磅礴(pánɡ bó ) 岷山(mín )
2、解釋詞語。
逶迤:彎曲綿延的樣子。
磅礴:氣勢雄偉的樣子。
五、指導朗讀,
1、要求:節奏、重音、韻腳、感情幾方面讀出詩中表現出來的紅軍的英雄氣概和樂觀精神。
紅軍 / 不怕 / 遠征 / 難,萬水 / 千山 / 只 / 等閑。
五嶺 / 逶迤 / 騰 / 細浪,烏蒙 / 磅礴 / 走 / 泥丸。
金沙 / 水拍 / 云崖 / 暖,大渡 / 橋橫 / 鐵索 / 寒。
更喜 / 岷山 / 千里 / 雪,三軍 / 過后 / 盡 / 開顏。
2、學生齊讀課文。
六、整體感知
要求:結合書下注釋及個人理解,自主質疑,合作釋疑,理解詩歌大意,體會詩歌的感情基調。討論交流后,明確:
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里也不過是小小泥丸在滾動。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著高聳入云的峭壁懸崖,霧氣蒸騰;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著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更加令人喜悅的是踏上千里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后個個笑逐顏開。
七、文本賞析
1、“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這兩句是全詩的總綱,寫得極有氣勢。它高度概括了紅軍在毛澤東和黨中央的統率下于整個長征過程中所表示出來的亙古未有的英雄氣概和百折不撓的勇毅精神。“遠征難”三個字總括了紅軍長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難。“遠征”是寫長征行程之遠,時月之長;“難是寫長征犧牲之大,經歷之苦。面對一切艱難困苦,紅軍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閑”,這充分顯示出紅軍戰士鋼鐵般的革命意志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也給全詩定下了輕快豪邁、氣度不凡的基調。
2、“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這兩句緊承上句的“萬水千山”,先具體寫山。這樣有意縮小人的視覺比例,正是為了反襯紅軍,突出表現紅軍敢于藐視并戰勝一切困難的高大形象和精神偉力。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這兩句寫水,既實寫紅軍長征途中搶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兩次戰斗,又虛寫紅軍長征途中跋涉的無數道急流險灘。
①為什么用“云崖”而不用“懸崖”?(突出山的高、地勢陡 峭)
②“云崖暖”“鐵索寒”分別有什么表達效果?(“暖”字既寫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風高浪急、暖氣蒸騰的實景,又烘托出紅軍戰士渡江脫險的喜悅心情和一片沸騰的景象;“寒”字則烘托出瀘定橋自然環境的險惡、反襯紅軍戰勝艱險的英雄形象)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結尾這兩句寫長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詩的高潮。“更喜”兩字,一方面表現了紅軍戰士在極其艱苦條件下的樂觀主義精神,一方面表現了紅軍戰士對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這里的“三軍”,專指“紅軍第一方面軍、二方面軍、四方面軍”。在寫這首詩時,紅軍二、四方面軍正在行軍途中,還未越過岷山。但毛澤東希望并想念他們定能戰勝天險,沖破敵人的圍追堵截,克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完成長征的任務,與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所以,“三軍”一詞,充分表達了毛澤東對紅軍二、四方面軍廣大指戰員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八、合作探究。
1、這首詩用藝術手法為我們具體展示了哪幾幅紅軍長征途中威武雄壯的“征難圖”?你最欣賞其中的哪一幅圖?說說理由。
明確:這首詩為我們展示了五幅“征難圖”:騰越五嶺,疾跨烏蒙朧,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談自己最欣賞的一幅圖,可以結合具體的詩句,從對典型場景和事例的描述,對共產黨人和紅軍戰士不畏艱險、藐視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感悟等方面來談自己的體會。
2、面對這長征途中的的困難,紅軍的態度如何?通過哪些字詞反應出來?
明確:“更喜”“盡開顏”從這幾個字上體現了紅軍一種樂觀主義精神。
3、首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中你了解到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過程應該用什么字來概括?面對這樣艱苦的環境,紅軍有沒有退卻,從哪里可以斷定?體現出了紅軍戰士怎樣的精神和意志?
明確:“難”、 “不怕”“只等閑”、鋼鐵般的革命意志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4、其實當時紅軍二、四方面軍正在行軍途中,還未越過岷山,可毛澤東卻說:“三軍過后盡開顏”,這是為什么?
明確:因為毛澤東希望并相信他們定能戰勝天險,沖破敵人的圍追堵截,克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完成長征的任務,與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從而充分表達了毛澤東同志對紅二、紅四方面軍廣大指戰員的殷切希望和無比信任。
5、從最初的“不怕”“只等閑”到最后的“更喜”“盡開顏”我們可以體會到全詩怎樣的感情基調?
明確:輕快豪邁、氣度不凡
九、總結歸納
1、主題:
本詩是一篇威武雄壯、氣勢磅礴的革命史詩。它生動形象地概括了紅軍長征的光輝戰斗歷程,熱情洋溢地歌頌了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充分顯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力量無比頑強的生命力和戰斗力。
2、藝術特色:
(1)高度的藝術概括性:a、 本詩以“萬水千山”作為貫穿全篇的線索,通過擷取典型場景和事例凸現長征精神;b、依據生活的真實順序敘述長征途中的典型場景和史實,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首聯直接抒情除外)——“騰”“走”以動寫靜、“暖”“寒”賦予云崖、鐵索以感情色彩、“更喜”“開顏”將雪山之貌與紅軍之情相交融;
(2)本詩巧用夸張手法——頷聯,體現了詩人的奇特想象、博大胸襟和英雄氣魄,體現了詩作的革命浪漫主義風格。
十、課堂鞏固
略
板書設計 七律 長征
毛 澤 東
翻越五嶺
長 疾跨烏蒙 氣勢磅礴
巧渡金沙江 語言
征 飛奪瀘定橋 含義豐富
喜踏岷山雪
高度的藝術概括性
《七律長征》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紅軍長征中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理解關鍵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感情。
3、了解毛主席詩詞的創作風格:藝術的概括和夸張。
二、教學設想
1、 預習要求:
學生對長征的有關知識缺乏了解,課前布置學生查找有關資料,了解長征的相關知識,上課時講述你所了解的長征。
2、 教法、學法:
教師組織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
3、課時安排:一課時
4、教具準備:投影儀、錄音機。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由學生講述自己所了解的長征。
2、 教師介紹此詩的寫作背景。
(二)、整體感知課文
1、 播放朗讀錄音。
2、 學生聽后自由朗讀,體會詩意。
(合作學習:1、正音。2、借助工具書以頁下注合作弄懂課文意思。)
3、 學生齊讀課文。
4、 指導朗讀,從節奏、重音、韻腳、感情幾方面讀出詩中表現出來的紅軍的英雄氣概和樂觀精神。
紅軍/ 不怕 / 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三)品味詩中畫面
1、 創設問題情景:
詩第一句說:“紅軍不怕遠征難”,從全詩看,從哪里可以看出遠征之“難”?紅軍又是如何看待這些困難的?
(請學生在書上自主圈點勾畫,然后合作交流,引導學生理解詩歌運用藝術夸張手法突出紅軍的樂觀主義精神。)
2、 創設問題情景:
《七律長征》為我們展示了紅軍在長征途中克服困難的雄壯圖畫,請你各用一句話概括每幅畫面的主要內容。選擇你喜歡的一個畫面,說說為什么喜歡?
(學生思考,小組合作,教師組織交流評價)
3、 紅軍長征途中歷經千難萬險,而詩中為何只描寫了這幾幅畫面?
(引導學生理解詩歌高度的藝術概括性。)
(四)播放長征歌曲,以唱帶誦。
(五)作業
1、 背誦并用規范的正楷鋼筆字抄寫這首詩。
2、 課后探究:
“大渡橋橫鐵索寒”一句中的“寒”字寓意深刻,給人多樣化的理解,你對此字有何見解?
板書設計:
七律 長征
遠征難: 只等閑:
逶迤、磅礴 細浪、泥丸 (夸張) 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水拍云崖、鐵索寒 和樂觀主義精神
千里雪 更喜、盡開顏
《七律長征》教案 篇9
七律 長征
毛澤東
[教學目標 ]
1、理解詩歌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夸張手法的巧用。
2、體會紅軍在長征途中所表現出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重點難點]
1、重點:關鍵字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深情。
2、難點: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極度夸張的手法。
[教學時數] 一教時
[教學過程 ]
一、 預習
1、給下列劃線字注音
逶迤(wēi yí ) 磅礴(páng bó ) 岷山(mín )
2、解釋詞語。
逶迤:彎曲綿延的樣子。 磅礴:氣勢雄偉的樣子。
二、導入
這首詩寫于1935年10月,當時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回顧長征一年來紅軍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他滿懷喜悅的戰斗豪情,以極其輕松的筆調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
借助多媒體播放紅軍長征的錄像,教師介紹長征的歷史事實,并讓學生哲學歌曲《七律 長征》,給學生直觀形象的感受。
三、聽朗讀錄音,或教師范讀
學生朗讀詩歌之后,談談自己最喜歡的其中的一句詩,并說說理由。
四、學習新課
1、學生結合注釋,說說全詩的大意。
討論交流后,明確:
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里也不過是小小泥丸在滾動。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著高聳入云的峭壁懸崖,霧氣蒸騰;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著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更加令人喜悅的是踏上千里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后個個笑逐顏開。
2、賞析。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這兩句是全詩的總綱,寫得極有氣勢。它高度概括了紅軍在毛澤東和黨中央的統率下于整個長征過程中所表示出來的亙古未有的英雄氣概和百折不撓的勇毅精神。“遠征難”三個字總括了紅軍長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難。“遠征”是寫長征行程之遠,時月之長;“難是寫長征犧牲之大,經歷之苦。面對一切艱難困苦,紅軍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閑”,這充分顯示出紅軍戰士鋼鐵般的革命意志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也給全詩定下了輕快豪邁、氣度不凡的基調。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這兩句緊承上句的“萬水千山”,先具體寫山。這樣有意縮小人的視覺比例,正是為了反襯紅軍,突出表現紅軍敢于藐視并戰勝一切困難的高大形象和精神偉力。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游戲橋橫鐵索寒。”這兩句寫水,既實寫紅軍長征途中搶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兩次戰斗,又虛寫紅軍長征途中跋涉的無數道急流險灘。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結尾這兩句寫長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詩的高潮。“更喜”兩字,一方面表現了紅軍戰士在極其艱苦條件下的樂觀主義精神,一方面表現了紅軍戰士對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這里的“三軍”,專指“紅軍第一方面軍、二方面軍、四方面軍”。在寫這首詩時,紅軍二、四方面軍正在行軍途中,還未越過岷山。但毛澤東希望并想念他們定能戰勝天險,沖破敵人的圍追堵截,克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完成長征的任務,與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所以,“三軍”一詞,充分表達了毛澤東對紅軍二、四方面軍廣大指戰員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3、探究。
這首詩用藝術手法為我們具體展示了哪幾幅紅軍長征途中威武雄壯的“征難圖”?你最欣賞其中的哪一幅圖?說說理由。
明確:這首詩為我們展示了五幅“征難圖”:騰越五嶺,疾跨烏蒙朧,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
談自己最欣賞的一幅圖,可以結合具體的詩句,從對典型場景和事例的描述,對共產黨人和紅軍戰士不畏艱險、藐視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感悟等方面來談自己的體會。
五、拓展閱讀
推薦書目:《毛澤東詩歌鑒賞》《毛澤東詩詞探索》《毛澤東和詩》等。學生交流毛澤東描繪長征的詩詞,如《憶秦娥 婁山關》等,做讀書筆記。
六、小結
1、中心意思
這首詩是一篇威武雄壯、氣勢磅礴的革命史詩。它生動形象地概括了紅軍長征的光輝戰斗歷程,熱情洋溢地歌頌了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充分顯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力量無比頑強的生命力和戰斗力。
2、寫作特點
具體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夸張手法的巧用。
七、布置作業
背誦詩歌。
《七律長征》教案 篇10
一 七律 · 長征
教學目標:
1、學生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全詩,了解全詩大意,并背誦全詩。
2、掌握全詩關鍵字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深情。
3、了解紅軍長征的光輝業績和偉大意義,繼承和發揚長征精神。
4、學習本詩高度概括性的藝術和極度夸張的手法。
教學重點、難點:
1、關鍵字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深情。
2、學習紅軍在長征途中所表現的大無畏英雄氣慨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了解高度概括性的藝術和極度夸張的手法。
教學方法:以朗讀、討論為主。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激趣:通過多媒體播放電影《長征》片段及主題曲導入(或投影顯示毛澤東手書的《七律 · 長征》,教師范讀),學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有關長征的內容。
二、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1、能流利地朗讀全詩,了解全詩大意,并背誦全詩。
2、了解紅軍長征的光輝業績,學習長征精神。
3、掌握一些關鍵字詞的含義。
4、學習本文高度概括性的藝術和夸張的手法。
三、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1、學生聽錄音朗讀,聽完后,自己大聲自由朗讀全詩:
要求:對照注釋,理解全詩大意,不理解的地方注上標記以便討論提問。
(學生讀完后,提出問題,師生討論解決,然后投影出示全文大意。)
2、學生再次大聲朗讀全詩,思考:
這首詩為我們具體展示了哪幾幅紅軍長征途中威武雄壯的“征難圖”?
實際上,紅軍長征中遇到了無數艱難險阻,從中可見紅軍的什么精神?
作者用了什么藝術手法來展示長征艱難?
3、學生討論解決這一問題,教師總結歸納:
這首詩為我們展示了五幅“征難圖”:騰越五嶺、疾跨烏蒙、巧渡金沙江、
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
紅軍長征遇到了無數艱難險阻,都被紅軍一一克服,可見紅軍不畏艱險、藐視一切困難的精神。
作為政治家兼詩人的毛澤東只精心選取了五幅畫面來再現紅軍這一偉大的革命史實,這種以個別來表現一般的藝術手法,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值得我們每一位同學學習。
四、細讀全詩,局部揣摩。
1、學生默讀課文,思考:
(1)首聯中的“萬水千山”在詩中具體指什么山?什么水?這一聯在全詩結構上有什么作用?體現了紅軍戰士什么精神?
(2)頷聯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把五嶺的“逶迤”“騰細浪”和烏蒙的“磅礴”“走泥丸”合在一起說,你覺得矛盾嗎?為什么?
(3)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頸聯中描繪的畫面,了解兩次戰斗,用心體會紅軍長征途中的艱難險阻。
(4)根據歷史事實,當時紅軍二、四方面軍還沒有越過岷山,尾聯為什么說成“三軍過后”?這是一種什么精神?
這四個問題全部由學生自行解決,教師適當點撥。
2、體會下列劃線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深情。
(1)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2)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度橋橫鐵索寒。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學生討論發言,教師及時糾正。
3、讀完全詩,你感覺應該學習紅軍的哪些精神?在今天,如何去繼承發揚這些精神?
五、課堂總結:
這首革命史詩通過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全面再現了紅軍這一偉大的革命史實,熱情洋溢地歌頌了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充分顯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力量無比頑強的生命力和戰斗力。我們要繼承和發揚長征精神。
六、課后作業:
課外查找毛澤東評述長征的文章和描繪長征的詩詞。以“長征”為話題寫一篇250字左右的短文,文體不限。
板書設計: 一 七律 長征
萬水: 金沙江 大渡河
遠征難 只等閑 革命英雄主義
總括 革命樂觀主義
千山: 五嶺 烏蒙 岷山
《七律長征》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認識“礴”等3個生字。會寫“丸”等3個字。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2、正確理解下列詞語: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閑、騰細浪、走泥丸、云崖暖、鐵索寒、盡開顏。
3、在朗讀中,聯系重點詞語理解詩意,體會詩歌的感情,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4、充分感受紅軍在長征中所表現出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感受紅軍北上抗日的決心。
5、感受詩的節奏和韻律,增強對七律詩這種體裁的感性認識;初步理解詩歌具有的藝術概括和夸張、對比手法的巧用。
教學重點:
1、聯系重點詞語理解詩意,體會詩歌的感情,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2、充分感受紅軍在長征中所表現出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感受紅軍北上抗日的決心。
教學難點:
1、充分感受紅軍在長征中所表現出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感受紅軍北上抗日的決心。
教學過程:
[幻燈1《十送紅軍》](課前3分鐘播放)
一、導入課文,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
(一)、了解長征背景及七律的有關知識,導入課文。
1、問好。同學們,剛才大家聽到的這首歌叫《十送紅軍》,知道要送紅軍去干什么嗎?那么,你們了解長征嗎?(讓學生說說,師適度把握。)……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七律·長征》。
2、板書:七律·長征。誰知道七律是什么?
3、[幻燈2什么是七律]學生自由讀。七律是一種藝術要求很高的詩,毛主席寫的《七律長征》堪稱七律的經典。
出示[幻燈3《七律長征》不范讀]。
(二)、讀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出感情。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詩,結合書上的注釋,讀準每個字音。
2、指名讀,抓住生成性的話題引導學生讀準音、讀通順。
3、聽了剛才的朗讀,誰能在詩中找出一個字來形容長征?(難)。(板書:難)誰能讀出“難”來?
這首詩寫出了長征的困難。但是,詩要表現的是長征的困難嗎?(板書:不怕)
4、誰能讀出“不怕”和“喜”的感覺?
4、你讀得豪情萬丈、慷慨激昂。讓我們聽朗誦,來進一步感受紅軍的勇敢。點擊[幻燈3《七律長征》范讀]。
5、學生齊讀,要求讀出氣勢。
二、以讀促進理解,以理解促進朗讀。
1、請同學們結合書上的注釋,邊讀邊思考,理解詩的意思。你讀懂了哪一句,就說哪一句;你讀懂了哪個詞,就說哪個詞;發現了問題就提出來大家討論。
2、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配合圖片深入理解。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幻燈4~11圖片]
{在學生的回答中,教師需要把握的知識點和理解方向:
(理解:只等閑、逶迤、騰細浪、磅礴、走泥丸、云崖、千里雪、盡開顏、萬水千山、暖、寒等詞語。)
(聯系句子、聯系時代背景,體會長征的艱難、體會紅軍的無畏和樂觀)}
3、整體理解《七律長征》的意思。
讓學生發言,然后出示[幻燈12詩意]邊出示,邊讓學生讀。
4、在全面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朗讀。(提高對情感和氣勢的要求。)
三、引導學生了解詩人的寫作手法,認識概括、選取典型材料、對比襯托、夸張在寫作中的作用。
1、回顧長征的時間、空間跨度,調動學生對長征艱難困苦的感受,與“七律”的篇幅形成對比,激發學生對詩人寫作手法的.驚嘆。適時出示[幻燈13《七律長征》]
2、讓學生在自讀、討論的基礎上匯報(教師把握住:概括、選取典型材料、對比襯托、夸張。)在恰當的時機揭示《七律長征》的兩條線索。(相機板書:萬水千山、只等閑;↓↓;)
3、在學生的回答滿足了老師的期望之后,進行小結:本詩先概括,再選取典型的事件;又把這兩條線索進行對比,襯托了紅軍的無畏和樂觀(板書:無畏、樂觀)。
4、引導學生認識到“不怕”在詩中起的核心作用。
四、朗誦、欣賞、感悟。
1、指著[幻燈13《七律長征》]說:“一首七律,56個字,寫出了長征中的種種艱難困苦,寫出了紅軍的大無畏革命氣概和樂觀主義精神,這真是一首了不起的詩啊!讀!”(師生齊讀)
2、點擊[幻燈13《七律長征》]聽唱。
3、在樂曲即將結束時,出示[幻燈14《七律長征》],(緊接著進入下一個環節)。
4、師:長征是宣言書,吹響了中國人民抗戰的號角;長征是播種機,把革命的火種傳播。正因為有了長征,才有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正因為有了長征,才有了新中國的成立;正因為有了長征,才有了我們現在幸福的生活。偉大的事業、偉大的領袖、偉大的詩篇,鼓舞著我們永遠向前!“七律長征,一、二!”(師生齊誦)
5、同學們,讓我們發揚大無畏的樂觀主義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下課。
《七律長征》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認識“礴”等3個生字。會寫“丸”等3個字。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2、正確理解下列詞語: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閑、騰細浪、走泥丸、云崖暖、鐵索寒、盡開顏。
3、在朗讀中,聯系重點詞語理解詩意,體會詩歌的感情,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4、充分感受紅軍在長征中所表現出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感受紅軍北上抗日的決心。
5、感受詩的節奏和韻律,增強對七律詩這種體裁的感性認識;初步理解詩歌具有的藝術概括和夸張、對比手法的巧用。
教學重點:
1、聯系重點詞語理解詩意,體會詩歌的感情,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2、充分感受紅軍在長征中所表現出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感受紅軍北上抗日的決心。
教學難點:
1、充分感受紅軍在長征中所表現出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感受紅軍北上抗日的決心。
教學過程:
[幻燈1《十送紅軍》](課前3分鐘播放)
一、導入課文,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
(一)、了解長征背景及七律的有關知識,導入課文。
1、問好。同學們,剛才大家聽到的這首歌叫《十送紅軍》,知道要送紅軍去干什么嗎?那么,你們了解長征嗎?(讓學生說說,師適度把握。)……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七律·長征》。
2、板書:七律·長征。誰知道七律是什么?
3、 [幻燈2什么是七律]學生自由讀。七律是一種藝術要求很高的詩,毛主席寫的《七律 長征》堪稱七律的經典。
出示[幻燈3《七律 長征》不范讀]。
(二)、讀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出感情。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詩,結合書上的注釋,讀準每個字音。
2、指名讀,抓住生成性的話題引導學生讀準音、讀通順。
3、聽了剛才的朗讀,誰能在詩中找出一個字來形容長征?(難)。(板書:難)誰能讀出“難”來?
這首詩寫出了長征的困難。但是,詩要表現的是長征的困難嗎?(板書:不怕)
4、誰能讀出“不怕”和“喜”的感覺?
4、你讀得豪情萬丈、慷慨激昂。讓我們聽朗誦,來進一步感受紅軍的勇敢。點擊[幻燈3《七律 長征》范讀]。
5、學生齊讀,要求讀出氣勢。
二、以讀促進理解,以理解促進朗讀。
1、請同學們結合書上的注釋,邊讀邊思考,理解詩的意思。你讀懂了哪一句,就說哪一句;你讀懂了哪個詞,就說哪個詞;發現了問題就提出來大家討論。
2、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配合圖片深入理解。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幻燈4~11圖片]
{在學生的回答中,教師需要把握的知識點和理解方向:
★(理解:只等閑、逶迤、騰細浪、磅礴、走泥丸、云崖、千里雪、盡開顏、萬水千山、暖、寒等詞語。)
★(聯系句子、聯系時代背景,體會長征的艱難、體會紅軍的無畏和樂觀)}
3、整體理解《七律 長征》的意思。
讓學生發言,然后出示[幻燈12詩意]邊出示,邊讓學生讀。
4、在全面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朗讀。(提高對情感和氣勢的要求。)
三、引導學生了解詩人的寫作手法,認識概括、選取典型材料、對比襯托、夸張在寫作中的作用。
1、回顧長征的時間、空間跨度,調動學生對長征艱難困苦的感受,與“七律”的篇幅形成對比,激發學生對詩人寫作手法的驚嘆。適時出示[幻燈13《七律 長征》]
2、讓學生在自讀、討論的基礎上匯報(教師把握住:概括、選取典型材料、對比襯托、夸張。)在恰當的時機揭示《七律 長征》的兩條線索。(相機板書:萬水千山、只等閑;↓↓;)
3、在學生的回答滿足了老師的期望之后,進行小結:本詩先概括,再選取典型的事件;又把這兩條線索進行對比,襯托了紅軍的無畏和樂觀(板書:無畏、樂觀)。
4、引導學生認識到“不怕”在詩中起的核心作用。
四、朗誦、欣賞、感悟。
1、指著[幻燈13《七律 長征》] 說:“一首七律,56個字,寫出了長征中的種種艱難困苦,寫出了紅軍的大無畏革命氣概和樂觀主義精神,這真是一首了不起的詩啊!讀!”(師生齊讀)
2、點擊[幻燈13《七律 長征》]聽唱。
3、在樂曲即將結束時,出示[幻燈14《七律 長征》],(緊接著進入下一個環節)。
4、師:長征是宣言書,吹響了中國人民抗戰的號角;長征是播種機,把革命的火種傳播。正因為有了長征,才有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正因為有了長征,才有了新中國的成立;正因為有了長征,才有了我們現在幸福的生活。偉大的事業、偉大的領袖、偉大的詩篇,鼓舞著我們永遠向前!“七律 長征,一、二!”(師生齊誦)
5、同學們,讓我們發揚大無畏的樂觀主義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下課。
板書: 七律 長征
難 不怕☆
萬水千山 只等閑
↓ 無畏樂觀 ↓
附:《排律·長征》
排律·長征 于 彬
奔赴國難萬里征,北上抗日夜兼程。
湘江鏖戰江水碧,烏江強渡鬼神驚。
龍爭虎斗占遵義,四渡赤水出奇兵。
金沙江面槳聲悅,大渡河上鐵索鳴。
臘子口內沐血雨,直羅鎮中浴腥風。
統一戰線逐倭寇,再燃星火照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