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學設計(精選12篇)
《月光曲》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積累幽靜、波濤洶涌、陶醉等詞語。
2、在教師引導下,有感情朗讀課文。
3、開展想象,根據提示進行說話練習。
4、通過學習課文,了解貝多芬是個同情勞動人民的人。
【教學重點】
1、開展想象,根據提示進行說話練習。
2、了解貝多芬是個同情勞動人民的人。
【教學難點】
了解貝多芬是個同情勞動人民的人。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新,導入新課
1、聽音樂,揭示課題:
月光曲。
2、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名曲背后的故事。
(音樂月光曲的引入,讓學生伴著優美和諧的曲子,進入課文的情境中,從聽覺上刺激了學生,也激發了他們內在的情感因素,對課文產生學習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檢查預習,完成填空:
《月光曲》是由著名的音樂家( )譜寫的。
說說你對貝多芬有什么了解?補充介紹貝多芬。
(適時對學生進行課外知識的補充,為進一步了解人物的品格作鋪墊。)
2、快速閱讀課文,找出月光曲的內容:
⑴ 指名交流。
⑵ 學生自由讀,找出旋律變化的內容,說說理由,指導朗讀。
⑶ 合作讀整段文字。
(采用倒敘的手法,讓學生從文字上感受《月光曲》所描繪的魅力意境,再利用音樂、圖片進一步從聽覺視覺上刺激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使學生的語言和樂曲融為一體。)
三、講讀課文,深入感悟
1、過渡引入故事,理解茅屋這個詞,開展想象,說話練習。
2、引讀兄妹倆的對話,開展想象,體會貝多芬的心情變化。
3、學習盲姑娘與貝多芬的對話,開展想象,體會貝多芬的驚喜。
4、讀句子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顯得格外清幽。體會貝多芬的創作靈感。
(以講故事的形式,讓學生通過對《月光曲》的'創作過程的學習來體會貝多芬的人格魅力,在學習過程中主要是引導學生換位思考,進行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四、回顧前文,點明主題
1、再讀月光曲的內容,體會作家創作的動力。
2、再一次感受樂曲的力量。
(讀,學生表達。)
3、理解兄妹倆的陶醉。
4、總結。
(通過反復的朗讀訓練,以讀代講,感受樂曲帶來的震撼力,提升學生的情感,把課堂教學推向高潮。)
【板書設計】
月光曲
好奇 同情 激動
貝多芬 走近走進茅屋
月夜美景
同情窮人
《月光曲》教學設計 篇2
一、素質教育目標
(-)知識教學點
學會本課14個生字及相關生詞,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句。
(二)能力訓練點
培養學生的語言感悟力、想象力及音樂的鑒賞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理解課文,了解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心。
(四)美育滲透點
學習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善良、美好的心靈;并通過欣賞《月光曲》,讓學生感受音樂之美,意境之美,陶冶愛美的情趣。
二、學法引導
(-)教師教法
創設情境法,引導與點撥。
(二)學生學法
朗讀法、直觀感受法、討論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難點
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及感情變化。
(二)疑點
皮鞋匠眼前出現的景象和貝多芬彈奏的曲子有什么聯系?
(三)解決辦法
1、圍繞重點段和重點詞句,反復讀、思、議,穿插教師的點撥。
2、傾聽《月光曲》,感受曲子的情緒變化,想象其意境。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導入新課,組織學生讀書與交流,給學生播放《月光曲》錄音,布置作業。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讀書、感悟。
2、小組內交流與研討。
3、班上匯報。
4、聽鋼琴曲《月光曲》。
第一課時
(-)音樂導入
1、播放鋼琴曲《月光曲》。
2、讓學生自由暢談聽后感受。
3、簡介《月光曲》。
剛才我們聽的這首曲子名叫《月光曲》,是首鋼琴曲,它是由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那么它描繪的到底是怎樣的景象呢?它是怎樣譜成的呢?今天,我們就來探究這個問題。
板書:10月光曲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2、匯報初讀收獲。
(1)字、詞的掌握情況。
①認讀生字、生詞。(出示生詞卡片)
②說說自己理解了哪些詞語。
(2)朗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
(3)交流初讀感受。
①貝多芬為貧窮的盲姑娘彈曲子,說明他有同情心。
②貝多芬為盲姑娘彈奏的第二首曲子就是《月光曲》,是他即興創作的。
(4)質疑問難。
貝多芬在給盲姑娘彈奏一曲后,為什么還要彈第二首?第二首曲子在怎樣的情境下創作出來的?皮鞋匠眼前出現的景象與此曲有什么聯系?
(三)課堂練習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復習導入
1、讀讀課文,說說已懂了什么。
2、明確本節課探究目標。(學生提出的疑點)
(二)探究課文
1、自讀,圍繞重點段、重點詞句進行感悟,將感悟結果以批注的形式寫在書上。
2、小組內進行交流,教師巡視時加以引導或點撥。
3、班上匯報。
針對“貝多芬走進茅屋,為什么彈完一曲,又彈一曲?”這一問題進行交流。
(1)貝多芬在各地巡回演出的空閑散步時,無意中聽到一所茅屋里傳出鋼琴聲,走近時又聽到屋內窮兄妹倆的對話,貝多芬被感動,于是推門進屋,彈奏了剛才姑娘彈的那首曲子。
引導:貝多芬作為大音樂家,到各地演出還到小鎮上演出,并且無償為盲姑娘彈奏,這一切說明什么?
(說明貝多芬沒有架子,生活在人民之中,同情、熱愛勞動人民,心地善良。)
(2)貝多芬彈完一曲,盲姑娘說:“彈得多純熟呀!感情多深哪!”這說明盲姑娘愛音樂,懂音樂,很有音樂素養。貝多芬為在這兒遇到了知音而激動,因此用“我再給您彈一首”來回答盲姑娘。
引導:盲姑娘因為什么斷定給他彈琴的人是貝多芬。
(①貝多芬正在小鎮上演出;②彈得如此純熟,對樂曲的感情體會得這么深刻,只有曲子的創作者——貝多芬本人才能做到。)
練習朗讀,把握好窮兄妹倆對話中的互相體貼及盲姑娘聽完一曲后的激動的評價。
關于“第二首曲子(即《月光曲》)是在怎樣的情境下創作出來的?”這一問題,應引導學生弄清以下內容:
(l)貝多芬心情激動。
(2)當時“風吹滅了蠟燭”,屋里灑滿銀光,“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這景色很美,這美蓋過了茅屋里的貧困和凄涼,這美感染了貝多芬,誘發了他的創作靈感,懷著對窮兄妹倆的同情,決定把美好的音樂奉獻給這貧窮而愛好音樂的人。于是貝多芬即景抒情,彈奏出了《月光曲》。
關于“皮鞋匠眼前出現的景象與貝多芬彈奏的曲子有何聯系?”這一問題的交流,讓學生領悟出:
(1)皮鞋匠眼前出現的景象正是貝多芬彈奏的曲子所展示的意境。
(2)皮鞋匠眼前景色的變化正是樂曲旋律起伏跌宕的表現。
(3)樂曲與意境的具體聯系:最初月亮升起,平靜的海面上灑遍了銀光,這時音樂一定是舒緩的,輕柔的,表現了月光下的一切都很幽靜。接著月亮升高,穿過微云,這時音樂逐漸增強,有了曲折,表現微云開始破壞幽靜。忽然風起浪涌,寧靜被完全破壞了,這時的音樂一定是高昂激越的,表現整個世界充滿了風浪。
(4)再放鋼琴曲《月光曲》,讓學生感受旋律的進展,并想象樂曲的意境變化。
(5)有感情地朗讀8、9自然段,感受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過程正是他當時激動心情的真實抒發。
(三)總結擴展
1、感情朗讀全文。
2、再聽貝多芬的《月光曲》。
3、說說學文后或聽樂曲后的感受。
(四)布置作業
1、認真書寫本課生字。
2、摘抄文中像“幽靜的小路”“斷斷續續的鋼琴聲”這樣的詞語。
3、課外自主了解貝多芬:查書籍或上網。
4、選一首自己喜歡的曲子,聽后把想到的景象寫下來。
《月光曲》教學設計 篇3
《月光曲》是六年制小學語文的講讀課文,寫的是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事。貝多芬是在特定環境的感染下,隨著思想感情的變化發展,激起創作靈感,以眼前的事物為依托,展開聯想,即興寫成的。教學本篇課文,引導學生領悟《月光曲》的內容是教學重點,而理解貝多芬即興創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發展的變化則是教學難點。
教學本文,進一步落實分辨事物和聯想,并引導學生自覺運用以前學到的語文基本功,諸如“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理清課文條理”、“分清課文的主次”、“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等,使學生在熟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及內容的過程中,領悟感情,使重點訓練項目化為技能遷移運用。
【教學目標】
1、學習第9、10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9自然段(重點)。
2、感受貝多芬彈奏《月光曲》的.意境、內容,體會貝多芬同情窮苦人民的思想。
3、在情境中展開想象、練習說話。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復習上節課的內容,以貝多芬的一句名言引入。
二、創設情境,整件感知
1、初步感知:
看畫面,感受情境,談體會。
2、合作學習:
用兩分鐘時間讀第9自然段,組內交流討論:哪些畫面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說你知道了什么?教師指名反饋。
板書: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 風卷巨浪
月光照耀 波濤洶涌
3、品讀體會:
根據月亮、海水的變化,把三種層次的感覺讀出來。
4、深入研讀:
個體朗讀,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層來讀一讀。
⑴ 第一層:
自由讀→談體會→重點指導“微波粼粼”“霎時間”→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⑵ 第二層:
自由讀→談體會→重點指導“忽然”“刮”“卷”“涌”→自由讀→指名讀→站起來讀。
⑶ 第三層:
引讀→談體會→重點指導“波濤洶涌”→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三、回顧小結
過度:
好一幅美妙絕倫的海天月夜景!兄妹倆真的看到了嗎?
1、看板書、理思路。
2、朗讀:
⑴ 指名讀。
⑵ 接讀:
女→男→全班。
⑶ 齊讀:
配樂朗誦。
四、學習第10自然段,拓展想象
1、想象說話:
貝多芬美妙的樂曲深深感染了兄妹來,貝多芬離去后,盲姑娘兄妹可能會說些什么?
這時貝多芬,心潮澎湃,飛奔回客店,他一邊寫,一邊想,他想了些什么呢?
2、情感升華:
穿插再讀貝多芬的話,體會情感。
【板書】
樂曲聯想
柔和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有力 月亮升高
月光曲
風卷巨浪
高昂 月光照耀
波濤洶涌
《月光曲》教學設計 篇4
教材分析:
課文記敘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鋼琴曲──《月光曲》的傳說。主要講述了一天夜晚,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有人在斷斷續續地彈奏他的曲子,感到十分好奇,當他走近茅屋,聽到屋內兄妹倆的談話后,被他們雖貧窮但互相體諒的真摯情感所感動,便走進茅屋為他們彈奏一曲,又因盲姑娘不僅懂音樂,而且非常了解他的音樂激動萬分。此時,他看到月光下茅屋里清幽的景色,產生了創作激情,即興創作了《月光曲》,窮兄妹倆陶醉其中,感受到了音樂帶給他們的幸福。
本文的教學重點在于引導學生了解并簡要概括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月光曲》的魅力所在。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學難點在于通過對貝多芬情感變化的體驗,探究其創作的原因。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初步了解《月光曲》譜成的經過,然后引導學生研讀重點語段,主要采用朗讀、默讀、概括、圈畫、想象等學習方法,從人物的言行中體會人物豐富的心理和情感,從而深入探究貝多芬彈了一曲又創作一曲的原因,感受音樂家對窮人的同情和對音樂的熱愛。最后,通過品讀文中描繪的《月光曲》的情景,感受音樂給兄妹倆帶來的幸福和快樂,進一步激起學生對大音樂家的敬意。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并理解“蠟燭、茅屋、清幽、盲姑娘、琴鍵”等詞語。
2、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在質疑理解、感情朗讀、想像寫話的語言實踐過程中體會貝多芬在創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及了解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
3、感受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懷,體會音樂藝術的魅力。
教學準備:
(師)自制多媒體課件或在鴻合資源中下載
(生)
1、自學生字新詞,爭取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聽寫詞語,自由說話,引出問題。
1、學生聽寫詞語:蠟燭、茅屋等。
2、學生自由說話:選用剛才聽寫的詞語根據課文內容說一段話,教師隨機點評。
3、教師引出問題:究竟是什么打動了貝多芬的心,讓他創作出不朽名曲《月光曲》?
二、進入問題,自主感悟,感情誦讀。
語段一:貝多芬走近茅屋,琴聲突然停了……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1、貝多芬聽到哪一句話起就心動了?(感情朗讀)
2、貝多芬從這一句話中聽出了什么?
(1)盲姑娘家境貧窮。(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盲姑娘家境貧窮?)
(2)盲姑娘熱愛音樂。(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盲姑娘熱愛音樂?)
(3)師:姑娘雖然雙目失明,但她依然熱愛著生活,姑娘雖然家境貧困,但是她并不放棄對藝術的向往與追求。貝多芬的心被觸動了。
3、貝多芬從兄妹倆的整段對話中還聽出了什么?
(1)妹妹的懂事、兄妹倆之間的相互關懷與體諒等。(感情朗讀)
(2)師:盲姑娘這么貧窮,但是這么熱愛音樂,又這么懂事,他的心被深深感動了,所以走進茅屋。
語段二:貝多芬坐在鋼琴前面,彈起盲姑娘剛才彈的那首曲子來……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
1、學生質疑。
預設問題一:盲姑娘什么也看不見,為什么知道她是貝多芬?預設問題二:貝多芬為什么不回答?
預設問題三:貝多芬彈一首曲子已經滿足了盲姑娘的心愿,他為什么還要再彈一首曲子?
預設問題四:貝多芬為什么稱盲姑娘為“您”?
2、梳理問題。
3、解決問題。(感情朗讀)
三、入情入景,想象寫話,欣賞音樂。
1、師生共讀“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段落,感悟交流。語段: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按起了琴鍵。
2、重新回到問題:貝多芬此時此刻會想些什么?
3、進一步了解貝多芬,聯系上文,想像寫話,體會貝多芬內心情感。課外資源:我為什么要作曲,因為我有很多想法要釋放出來。——貝多芬
4、欣賞《月光曲》片段。
《月光曲》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學會回答幾個問題把答案連起來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2.學會14個生字:理解14個詞語的意思,“幽靜、清幽、純熟、霎時”等詞語能夠運用。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9自然段。
4.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樂家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重點 回答幾個問題把答案連起來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9自然段。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學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分段,概括落大意。學習生字新詞和第一段。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簡介作者。
1.同學們,你們知道著名的鋼琴曲《月光曲》嗎?它是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月光曲》是怎樣譜寫成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 7課《月光曲》。
板書課題:17 月光曲德貝多芬
2.學習后就知道了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故事,還可以從中初步認識貝多芬是一位怎樣的音樂家。
簡介貝多芬的生平。
一、聽課文錄音,整體感受。
思考;1.注意生字、多音字的讀音,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2.課文主要寫什么?
三、初學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按思考題思考。
①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新詞意思。
②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③提出不懂的問題。
2.檢查自學生字詞的情況。
①認讀生字新詞。
給多音字選擇正確讀音。
傳說(zhuàn chuán )彈琴(dán tàn)朝著(chán zhào)
3.指名接讀課文,讀后評議。
4.課文主要寫什么?
(課文主要記敘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
傳說是在民間流傳的故事,不一定確有其事,但從這傳說故事中我們能感受到音樂家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美好的思想感情。
5.討論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分兩大段。每段(第1自然段),簡單介紹著名鋼琴曲一一《月光曲》是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
第二段(第2一第10自然段),詳細介紹了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整個過程。
第二段可以分成三個層次。
6.提出自學中不懂的問題。
四、學習第一段。
1.輕聲讀第一段,想想這段與第二段是什么關系?
(先總提,再具體介紹《月光曲》的譜寫過程。)
2.“傳說是這樣譜成的”這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這是一個過渡句,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五、課堂作業。
1.語文作業本第1、2題。
2.比一比,再組詞。
券( ) 括( ) 育( ) 鍵( )
卷( ) 恬( ) 盲( ) 健( )
題,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完成作業第3、6題。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提出目標。
1.我們已學過哪幾種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兩種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一種是把每個段落的大意連起來:另一種是回答課后習題中的幾個問題,再把答案連起來。)
2.交代學習目標。
(學習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還要繼續學習用回答問題,再把答案連起來,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二、初學第二段,歸納主要內容。
1.帶著課后第1題3個問題默讀第二段,找出回答各題的自然段,并自己試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2.檢查自學情況,初步歸納主要內容。
三、細學第二段,歸納主要內容。
1.學習第2一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讀2—5自然段。
思考:a.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寫什么?b.劃出貝多芬為盲姑娘彈鋼琴曲的原因的句子。
(2)討論思考題,邊讀邊理解句子意思。
a. 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間茅屋里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
“斷斷續續”的鋼琴聲,說明了什么?理解“幽靜”的意思。
板書;聽琴聲
(“斷斷續續”的鋼琴聲,說明盲姑娘喜歡貝多芬的曲子,但彈的不熟練。)
b.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盲姑娘真是“隨便說說”的嗎?他為什么要對哥哥這樣說?
板書:談話
(不是的。“隨便說說罷了”是盲姑娘對哥哥的勸慰。他怕哥哥因為家窮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而心里難過,所以這樣說。其實她很想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這表明盲姑娘非常體諒哥哥的難處。)
(3)貝多芬為什么要給盲姑娘彈鋼琴曲?
(貝多芬了解到盲姑娘熱愛音樂,渴望聽到自己的演奏,而盲姑娘家庭貧困,她又那么懂事。體諒哥哥的難處。所以親自給盲姑娘彈鋼琴曲。)
板書:彈
(4)有感情地朗讀2—5自然段。
2.學習第6一第8自然段。
(1)默讀6—8自然段。
思考: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劃出貝多芬彈完一曲,為什么又彈一曲的句子。
(2)邊交流,邊理解句子意思,
a.他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純熟”是什么意思?盲姑娘能聽出貝多芬鋼琴彈得純熟,感情深,說明什么? “您,您……表達了盲姑娘怎樣的感情?”
(盲姑娘聽出貝多芬鋼琴彈得純熱,感情深,說明盲姑娘不僅愛音樂,而且懂音樂。她從“純熟”的演奏技巧中猜到演奏者就是貝多芬。)
板書:第一首曲子
b.貝多芬聽了盲姑娘的話以后的心情怎樣?會怎樣想?
板書:激動
(3)貝多芬彈完一首,為什么又彈一曲?
(貝多芬彈完一首,聽了盲姑娘的話心里很激動,盲姑娘不僅愛音樂而且懂音樂,于是決定即興再為盲姑娘又彈一曲。)
板書:第二首曲子
(4)感情朗讀5—7自然段。
(5)第8自然段寫出貝多芬是在怎樣的環境里彈奏第二首曲子,即(月光曲》的?
理解“清幽”的意思。這一自然段先寫了一個美麗清靜的月夜,然后點出窮兄妹給了他創作的激情,貝多芬借助“清幽的月光”彈出了優美的樂曲。
(6)有感情地朗讀6—8自然段。
3.學習第9、10自然段。
(1)課文的哪一部分描寫了(月光曲》所表現的內容?
(2)輕聲朗讀第9、10自然段,劃出兄妹倆被美妙琴聲“陶醉”的詞句,兄妹倆好像看到什么景象的句子。
(3)討論交流,理解“陶醉”、“恬靜”意思。
(兄妹倆被美妙琴聲所“陶醉”的詞句:“皮鞋匠靜靜的聽著,”“月光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等他們蘇醒過來,貝多芬早己離開了茅屋。”)
(兄妹倆好像看到景象的句子:好像“面對大海……朝著岸邊涌過來……”這也是寫的《月光曲》的內容。仿佛“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浪洶涌的大海。”)這些句子都是兄妹倆的聯想,從哪個詞語來表明的? (好像、仿佛)
這些聯想是由什么引起的?
(由“優美的琴聲,清幽的月光”引起的聯想。)
(4)有感情朗讀第9自然段。個別讀同桌互讀,集體:讀等形式,讀后評議。
(5)貝多芬是怎樣把第二首曲子記下來的?
(貝多芬即興彈完第二首曲子心情十分激動,飛奔回客店連夜記錄下(月光曲》。)
三、運用方法,總結課文。
1.輕聲自由地朗讀課文。
2;運用回答課后1題中的幾個問題,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3.提出不懂的問題。
小結:這節課,我們了解了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以及《月光曲》所表現的內容,還再一次運用回答課后問題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至于有感情朗讀全文,背誦第9自然段,我們下節課學習。
四、課堂作業。
1. 作業本第3、6題。
2.有感情地朗讀第9自然段。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指導有感情朗讀全文,背誦第9自然段,完成作業本第4、5題。
一、復習檢查。
1.聽寫生字新詞。
2.選詞填空
幽靜恬靜
①這個地方環境十分( ),所以星期天我常常喜歡一個人來這兒靜靜地看書。
②華姐性格( ),平時說話不多,就是笑,也是輕輕地。
清幽清秀
①杏梅同學中等身材,梳著兩根短辮,人長得十分( )。
②淡淡的月光柔柔地灑下來,這江邊的小樹林里,似乎比白天更( )了。
3.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并說說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
二、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1.指名接讀全文,讀后評議。
2.指導朗讀貝多芬為盲姑娘彈曲子的內容。
(1)。第2—5自然段應怎樣讀?
(要讀出兄妹倆個愛音樂,想聽貝多芬的演奏,但又因為家庭貧困買不起入場券,哥哥心里難過,妹妹體諒哥,安慰哥哥這復雜的感情。)
(2)第6—8自然段,重點讀好盲姑娘,貝多芬的話,體會應怎樣讀?
(自姑娘的話要讀出愉快、贊美的語氣。貝多芬的話充滿激情,要讀得熱情、誠懇。)
(3)第9自然段,重點描寫《月光曲》的內容。應怎樣讀呢? (結合插圖體會感情)
(月亮初升,讀得輕而舒緩,當讀到“刮起大風,卷起巨浪”時,要加快速度和力度。讀到“皮鞋匠看看他妹妹……”時,語氣又轉為平靜。)
聽錄音、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3、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評議。
三、指導背誦第9自然段
1.談談怎樣才能背得快? (談談背誦方法)
2.運用理清寫作思路背誦。
(先寫:皮鞋匠靜靜地聽著”音樂;接著寫皮鞋匠的還想象《月光曲》的內容:最后寫“皮鞋匠看看他妹妹”,通過盲姑娘的神情想象《月光曲》的意思。)
3.練習背誦,自我試背,同桌互背,指名背,齊背。
四、總結全文。
1.輕聲有感情朗讀。
2.學習課文后,你覺得貝多芬是—位怎樣的音樂家?
板書:同情勞動人民
五、課堂作業。
1.作業本第l 5題。
2。復述譜寫《月光曲》傳說的故事。(機動)
3.布置課外閱讀。(讀語文選學讀本第16課《馬頭琴的傳說》)
本課板書設計:
1.gif 05e8be15b54b52c584cd8c792de01637.gif (2.64 kb)
《月光曲》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掌握“茵”“蠟”“陌”“盲”“鍵”“粼”“霎”“錄”八個生字;理解“譜寫、幽靜、蠟燭、失明、純熟、陌生、清幽、琴鍵、陶醉、蘇醒、飛奔、記錄、萊茵河、霎時間、微波粼粼”等詞語。
2、通順、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九自然段。
3、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及在創作過程中的思想感情上的變化,體會音樂的魅力,感受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懷。
4、分辨課文中哪些事物是實寫,哪些是由音樂引起的聯想,體會虛實結合在文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1、了解貝多芬是怎樣創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創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2、分辨課文中哪些事物是實寫,哪些是由音樂引起的聯想。
教學難點:
1、理解在敘事中進行恰當的聯想,能使文章的表達更加充實、感情更深刻。
2、貝多芬的感情變化的原因,因為它關系到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激情來自何處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音樂導入 直入主題(3分鐘)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新課了。學習之前老師想給一首音樂你們聽聽。
放音樂《月光曲》好聽嗎?喜歡嗎?
有誰了解這首曲子?誰來說說。指名答。
生答:這首曲子叫月光曲。
生答:月光曲又叫月光奏鳴曲。
生答:它是貝多芬創作的。
同學們知道的真多!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第26課《月光曲》。
板書課題:26、月光曲
二、課題著手 初步感知
課題是文章的眼睛,細心的同學仔細想想,課題輕輕地告訴了我們什么?
生答:課文寫的是月光曲是怎樣創作的。
生答:課文寫鋼琴家貝多芬為什么要創作月光曲。
同學們回答得這么準確到位,想必一定預習是嗎?那么這節課老師就來檢查一下你們的預習情況。敢接受挑戰嗎?
學生雀躍回答。
好。下面請同學們翻開課文第139頁。
三、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一)初讀課文
首先,我們來朗讀課文,把字音讀準,看誰讀得好。在讀的同時,同學們可以拿筆在文中標出自己認為重要的生字詞
第一自然段——班長來讀。第二、三自然段——課代表讀。
第四、五、六、七自然段第一、二組讀。
第八、九自然段第三、四組讀。最后一段全班讀。
同學自己評價一下,第一遍讀得怎么樣?還行吧!來,給自己一點兒掌聲。
(二)掃除生字障礙
把課文朗讀了一遍,同學們有沒有把自己認為重要的詞語畫下來啊?誰來說說,你都劃了哪些詞語。
點三個同學說說。
展示課件2
來,看看大屏幕,同學們說的和老師整理的一不一樣。
這些詞語同學們都會讀了嗎?我們來試試。第三列和第四列的同學來讀讀。
學生一個接一個:眼睛瞎、幽靜、波光粼粼、入場券、蠟燭……
有沒有讀錯的?
全班齊讀一次。
文中的生字都記會了沒有?有沒有用什么巧妙的方法又快又準的記憶?
讓同學們說說,并適當補充。
茵:大口一張來吃草 蠟:二十一日有蟲來
陌:一百把刀 盲:沒有眼睛就成了盲人
鍵:建設要用錢 粼:海面泛著微波 魚鱗長左邊
霎:有女冒雨而立 錄:水沖山倒
(三)整體感知
現在掃除了生字障礙,讀文輕松愉快,我們再來看一個課文的情景朗讀視頻(7分20秒),思考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展示課件3和課件4
同學們自由朗讀,回答:課文講了月光曲譜成的傳說。
回答非常準確到位,那老師想問問什么“譜成”和“傳說”。指名答。
譜成:寫作樂曲。
傳說:民間流傳下來的故事。可真可假。
四、走進貝多芬
*學習第一段 走進貝多芬
老師來讀讀第一自然段,讀完后請同學們告訴老師,你從第一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示范朗讀。指名答。
生答:時間、地點、人物。
生答:知道了貝多芬是德國的音樂家,寫了很多曲子,月光曲就是他寫的。
關于貝多芬,你聽過他別的作品嗎,還知道什么?指名答。
生答:我聽過他的《歡樂頌》和《致愛麗絲》。
生答:他是偉大的音樂家,被成為“樂圣”。
生答:他失聰了還堅持創作。
沒想到,同學們知道這么多啊!讓我們一起走進貝多芬這位偉大的音樂家。
展示課件5
貝多芬是德國著名鋼琴家,從小接受父親的音樂訓練,學會了彈琴和作曲。自1792年起,他一直定居在維也納,后來成為德國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之一。自28歲起,他聽力逐漸減弱,50歲時雙耳完全失聰,但仍堅持創作。他生活在奧地利封建統治最黑暗的年代,對勞動人民十分同情。他一生創作了大量舉世聞名的音樂作品,主要有交響樂九部、鋼琴奏鳴曲三十二首。
五、課堂總結 課后拓展
同學們,貝多芬是一位堅強的音樂家,在他的背后有很多動人的故事。可是我們的課堂時間有限,不可能給大家介紹太多。現在,老師就給大家布置一個小任務,同學們回去,通過書籍或者網絡找找更多有關貝多芬的信息,可以有關他的故事,可以是有關他的音樂創作,可以是介紹他的生活情況,等等。我們可以利用活動課繼續走進貝多芬,并請我們的音樂老師一起參加好嗎?
學生雀躍回答。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啊?指名答。
說得不錯!這節課我們欣賞了月光曲,學習了生字詞,還沒有掌握的生字詞同學們課下要多寫幾遍,并從課題著手,通過朗讀課文,從整體上感知了課文,下節課我們將繼續深入的學習。
下課!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開門見山
播放月光曲。
同學們,還記得這首優美的曲子嗎?
上節課我們已經欣賞過了,好聽的音樂總是聽不厭的,它只會讓我們的耳朵更靈敏,更具欣賞力。那么你們聽明白這首曲子沒有啊?要聽明白一首曲子,就和要讀懂一篇文章一樣,我們需要了解什么?(創作的背景。創作的原因。)
同學們都說到重點上了。那么月光曲是怎么譜成的呢?今天我們就來繼續學習26月光曲。板書課題。
二、以讀促講 深入分析
(一)第二三自然段段
這篇課文是關于月光曲譜成的傳說。這個傳說的故事是怎么開始的?
展示課件6 指名答
生答:貝多芬去旅游演出,一天夜晚在河邊散步,聽到琴聲。
生答:貝多芬晚上出去散步,聽到了窮兄妹倆的對話。
課文的那個部分講的是傳說的開始?(第二、三自然段。)
全班一起把這兩個自然段讀一下。
貝多芬聽到的琴聲是怎樣的?(斷斷續續的。)
什么是斷斷續續?(時斷時續,琴聲不連貫。)
為什么貝多芬聽到琴聲就停下來?
生答:因為彈的正是他的曲子。他好奇誰在彈自己的曲子。
貝多芬意外地聽到了有人彈奏自己的曲子。他做出了什么樣的反應?
生答:貝多芬走近茅屋,琴聲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談話。
是什么人在談話?
生答:一對兄妹。皮鞋匠和盲姑娘。
他們都談了些什么?我們來讀一讀他們的對話。男生讀哥哥的話,女生讀妹妹的話,老師來讀旁白。
同學們讀得很流利。這里兄妹倆的話都是極富感情的,同學們在讀的時候還應該注意到情感的變化。
展示課件7
1、示范讀:“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是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先生是怎樣彈的,那該有多好啊!”同學們,盲姑娘在說這句話是時候,是怎樣的心情?
生答:她想聽貝多芬彈琴的迫切心情。
她想聽貝多芬彈琴的心情是迫切的,那么我們讀的時候就要注意讀出她這種迫切的心情,朗讀時語氣要充滿渴望,那么哪些詞語應該重讀?
生答:“多難彈啊”“多好啊”應該重讀。
說得很準確,那么請同學來給我們試試。讀得可以。再請一位同學試試,不錯。全班同學一起把盲姑娘的這句話讀一下。
2、妹妹這么渴望聽貝多芬彈琴,哥哥聽了,怎么說?
生答:“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
哥哥這句話說明了什么?
生答:不可能買入場券,買不起。
哥哥心里明明知道妹妹的愿望,可是他無法為妹妹實現,心情又是怎么樣?
生答:他很同情妹妹,他也希望妹妹可以去聽演奏會,只是家里的條件太差,他失望,很難過。
如果你有弟弟妹妹向你提出要求,你想幫他但又做不到,你會覺得怎么樣
生答:很抱歉
那請你讀讀哥哥的話,把對妹妹的歉意讀出來。
指生讀。
3、妹妹聽到哥哥的話中的不安,她連忙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從妹妹的這句話,你覺得盲姑娘是個怎樣的女孩?
生答:妹妹很懂事。
生答:妹妹聽出哥哥話中的不安之意,是個很體貼的人。
那她想聽貝多芬的演奏真的是隨便說說的嗎?
生答:不是。
既然不是,她怎么說是隨便說說?
生答:她知道哥哥難過,這是安慰哥哥的,她應該是很疼哥哥的。
全班同學一起來讀讀妹妹安慰哥哥的這句話。
同學們,盲姑娘把自己的愿望輕描淡寫為“隨便說說”,很凄楚,包含著對音樂的熱愛,更體現出她與哥哥相互體貼,手足之情讓人感動。由于國情,我們國家實行計劃生育,許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手足之情越來越珍貴。同學們,我們要愛自己的兄弟姐妹。
(二)第四—七自然段
貝多芬聽到這里,推開門,走進去了,他看到了什么,他想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請同學們自由讀讀第四到第七自然段。讀完以后四人小組討論一下,然后可以回答,也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展示課件8
1、進了茅屋,看見了屋子里怎樣的景象?
生答:茅屋里點著一只蠟燭,床前有架舊鋼琴。
這說明了什么?
生答:說明家里很窮。
從哪里看出來?
生答:沒有燈,只有一只蠟燭,燭光微弱。
微弱是什么意思?
生答:小而弱
在這樣的環境里兄妹倆在做什么?
生答:男的在做皮鞋。彈鋼琴的是一個十六七歲的姑娘,臉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清秀什么意思?
生答:美麗而不俗氣。
2、貝多芬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答:他很同情窮兄妹倆,想滿足盲姑娘的愿望。
生答:他想彈琴給盲姑娘聽。
3、貝多芬是怎樣做的?
生答:他彈了盲姑娘剛才彈的曲子,然后又彈了一首。
就從貝多芬的這個舉動,你覺得貝多芬是個怎樣的人。
生答:他不僅是個偉大的音樂家,他還很有同情心,為一個素不相識的盲姑娘彈琴說明他對貧窮的人很同情。
生答:他很正直,很想幫助窮人。
4、貝多芬彈琴怎么樣?課文中怎么描寫的?
生答:貝多芬彈得很投入、很純熟、很有感情。
生答:課文沒有直接描寫。
那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答:“盲姑娘聽得入了神”,她聽入迷了說明他彈得很好。
生答:“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這位同學讀出了盲姑娘的話,找得很準確。
純熟是什么意思?(技術熟練)
盲姑娘聽到貝多芬的演奏,心情怎么樣?
生答:激動、驚喜、贊美。
同學們要注意讀出這種心情。指生讀。全班讀。
5、學生提問:為什么貝多芬彈了一首,要再彈一首?
小組討論。指導。指名回答。
生答:因為盲姑娘愛音樂,懂音樂、熱愛音樂。
生答:因為貝多芬同情她。
生答:因為貝多芬遇到盲姑娘就像伯牙遇到鐘子期一樣遇到知音。
……
肯定學生的回答。強調貝多芬對盲姑娘的同情和理解是貝多芬創作的感情基調。
(三)第八至十自然段
再彈一首,下面彈的是哪一首啦?(生:月光曲)也就是課文的高潮部分。在優美的環境中,貝多芬創作了《月光去》。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像一下。
示范讀第八自然段。
這一段意境優美,朗讀時應是徐緩、抒情的基調。指導學生讀,個別讀,分組讀。
貝多芬按起了琴鍵,這時月光曲誕生了。指名讀第九段。這一段是如何表現月光曲的琴聲的?有直接描寫節奏和旋律嗎?
生答:沒有。通過皮鞋匠的聯想表現出來的。
當琴聲輕松舒緩的時候,皮鞋匠聯想到什么景象?當琴聲漸強發展的時候,皮鞋匠聯想到什么?當琴聲高昂激越的時候,皮鞋匠又聯想到什么?
生答:他好像面對著大海,……
……
皮鞋匠的聯想勾勒了月光曲景象的三層變化:月亮升起,海面平靜;月亮升起,穿過微云;月光照耀,風起浪涌。這些也正是月光曲的三個樂段:輕松舒緩,漸強發展,高昂激越。
展示課件9
皮鞋匠看到的都是真實的么?課文中哪些是實寫,哪些是虛寫的?同桌之間互相討論一下。
生答:“他好像面對著大海……到……一個連一個朝岸邊涌過來……”是虛寫的。
生答:“皮鞋匠看看妹妹……到……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是實寫 。
生答:她仿佛也看到了……是虛寫。
盲姑娘的表情是皮鞋匠看到的實在事物。“她仿佛也看到了”是他看到妹妹的表情產生的聯想,盲姑娘懂音樂,能理解,感受到貝多芬彈奏的內容。她再一次聽得出了神說明貝多芬創作成功了。
同學們,不直接描寫,而采用虛實結合,有什么好處?
生答:這樣有利于表現人物的心理、性格等等,還能是文章更具體,形象……
補充指導。
全班朗讀最后一段。展示課件12
陶醉、蘇醒分別是什么意思?
陶醉:很滿意地沉浸在某種境界或思想活動中。
蘇醒:昏迷后醒過來。文中指兄妹在美妙的琴聲中回過神來。
這兩個詞說明什么?
生答:也說明貝多芬創作成功。
思考月光曲是怎樣被記錄下來的?
生答:他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功夫。
為什么要飛奔?
生答:因為是即興創作的,不趕快記下怕忘記。
哦
三、回顧課堂 布置作業
同學們,我們這一課已經學完了。我們了解了一位偉大的音樂家;知道了他的其中一首名曲是怎樣被創作出來的。他有一個信念:音樂應該為大眾而做!這是多么高尚的情懷啊!
希望同學們課后背誦第九段,摘抄課文中自己喜歡的語句。多聽聽貝多芬的音樂。
四、板書設計
《月光曲》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品析月光曲的樂曲美,探究文本的語言美。
2、學習運用聯想,虛實結合的寫法。
教學重點:
學習運用聯想,虛實結合的寫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月光曲》的意境。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古詩、引樂曲
說起月光,你會想到哪些優美的詩句?
是啊,月光如水,柔柔的灑滿大地 ;月光如詩,輕輕地勾起情思;月光的美也能用樂曲來表現。(板書:樂曲)
貝多芬有感于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而即興創作的《月光曲》表現得是一種什么樣的已經呢?作者又是用怎樣的語言來表達樂曲之美的呢?(板書:語言)齊讀課題。
二、讀文本、品意境
1、請同學們翻開書,你知道哪個自然段在講《月光曲》的內容嗎?
2、快速地瀏覽9自然段,說說:在這清幽的月光下,聽著美妙的琴聲,皮鞋匠好像看到了什么景象?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什么?這些畫面是真實的嗎?(板書:聯想)
l 請大家找出文中描寫實在景物的句子,用 勾下來;
產生聯想的句子用( )標出來。
l 從事實引出聯想,課文中用了哪兩個詞語?
4、自主學習
這段聯想為我們描繪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變化,為我們呈現出一幅幅什么樣的'畫面?(板書:畫面)
自讀課文,邊讀邊想,用鉛筆標注答案。
抽生匯報并用簡短的語言歸納變化過程。
(板書:月亮初升、月亮升高、波濤洶涌)
5、指導品析:作者是怎樣用語言為我們描繪出這樣的意境?
我們一起來欣賞描繪第一幅圖的語言。屏幕出示語言,齊讀。
l 皮鞋匠聽到怎樣的旋律才聯想到這樣的畫面?(音樂速度是快還是慢?音調是高還是低?)
l 哪些詞語讓你感受到音樂的舒緩柔美?
l 屏幕出現音樂和畫面,請學生欣賞
l 我們應該怎樣讀才能表現這種柔美的意境。
l 總結學法,屏幕出示。
6、合作探究
隨著樂曲的變化,皮鞋匠腦海中聯想的畫面也在發生變化,請大家用同樣的方法學習描寫“月亮初升”和“波濤洶涌”的有關句子。
匯報合作探究的結果。
7、作者將事物與聯想結合,用美的語言,描繪了“月亮初升”、“月亮升高”、“波濤洶涌”的美妙畫面,讓我們體會到了先是輕柔舒緩,而后明朗輕快,最后高昂激越的美的樂曲,現在,我們閉上雙眼,用心傾聽這優美的樂曲,相信你也會浮想聯翩吧。(多媒體播放《月光曲》三個樂章的片段,生欣賞)
8、多美的樂曲啊!讓我們用充滿感情的朗讀,再現月光曲的舒緩、輕快、高昂。
9、引導對比:如果把聯想部分去掉,看文章會變得怎么樣?不信,可以讀讀。
三、仿寫練習
1、聽: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另外一段音樂《牧童短笛》。同學們也展開豐富的聯想,去領會音樂的意境和內容。
2、說:聽了這輕快的曲子,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在什么地方?環境怎么樣?有哪些人?在干什么?)
3、寫:趕快拿出你的筆,把你想象到的畫面捕捉下來。
以“我靜靜地聽著,我好象看到了……”開頭寫一段話。
寫小練筆,師巡視,相機指導。
4、評:下面我們就來交流一下。注意傾聽,請你評價。
四、總結
今天這堂課,我們領略了月光曲的美,也學會了用語言文字表達樂曲之美,老師希望同學們課后可以去搜集一些世界名曲,在聆聽的同時,展開豐富的聯想,用優美的語言記錄下你的感受,相信你一定能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月光曲》教學設計 篇8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記敘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鋼琴曲——《月光曲》的傳說,它告訴我們,貝多芬是一位同情勞動人民的偉大音樂家.
課文可以分兩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簡單地介紹著名的鋼琴曲——《月光曲》是德國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這段的最后一句"傳說是這樣譜成的"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
第二段(2——10自然段)詳細地介紹了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整個過程.這段是教學的重點段,訓練重點就體現在這一段;抓住環境特點,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本段可分為三層,其中第二層(3——9段),寫貝多芬走進茅屋里,為盲姑娘彈了兩首曲子,這部分內容是文章的重點,同時也有一些使學生難理解的句子.首先介紹了當時的環境."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突出了月光的明亮."月光照進窗子來",驅走了茅屋里昏暗陳舊的景象."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窮兄妹倆",寄予深深的同情.周圍的環境是那么靜,那么美;窮兄妹倆又是多么純樸,多么可愛.貝多芬觸景生情,激發了創作的激情."借著清幽的月光",貝多芬"按起琴鍵",創作了《月光曲》.
關于《月光曲》的內容是借皮鞋匠的聯系表達出來的.最初是月亮升起,平靜的海面上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海面上的景象發生了變化."浪花一個連一個朝岸邊涌過來,浪濤洶涌的大海",說明了音樂的節奏有了明顯的轉換,貝多芬此時想到的是窮兄妹倆的處境,心里十分不滿,他要用自己的音樂表達出這種心情.
二,教學策略
1,讓學生通過讀課文,想一想《月光曲》是在怎樣的情境中創作出來的,把課文中講貝多芬彈奏《月光曲》的內容找出來,多讀讀,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閱讀時可讓學生分別畫出兩次為盲姑娘彈奏曲子的有關句,段,再指導學生抓住貝多芬開始在小路上"散步", 而后來"飛奔"回客店的原因.體會貝多芬思想感情的發展變化.學習第9自然段時,可與美術聯系起來,可引導學生邊看插圖邊想象課文中有關段落所描繪的情景,有條件的班級可適當播放《月光曲》,邊聽邊想象,感受意境,體會貝多芬此時的情感,完成思考練習的第3題.學生的感受只能通過朗讀來表達,因此一定要把握好朗讀這一自然段的基調,時而輕柔時而激昂,形成鮮明的對比.
2,設計開放性的問題:"貝多芬為什么沒有回答 "讓學生在理解的前提下,發表自己的見解,有利于迸發學生求異的火花.
三,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幽靜,入場券,蠟燭,純熟,琴鍵,微波粼粼,霎時,一縷,洶涌,記錄"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
3.抓住貝多芬的言行舉動及感情變化,體會《月光曲》的創作過程及內容.培養聯想和想象能力.
4.感受貝多芬同情熱愛貧苦人民的思想情懷.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幽靜,入場券,蠟燭,純熟,琴鍵,微波粼粼,霎時,一縷,洶涌,記錄"等.
2.初讀課文.整體感悟課文.交流初讀課文的感受.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播放鋼琴曲《月光曲》.
2.讓學生自由暢談聽后感受.
3.板書課題,簡介《月光曲》.
剛才我們聽的這首曲子名叫《月光曲》,是首鋼琴曲,它是由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那么它描繪的到底是怎樣的景象呢 它是怎樣譜成的呢 今天,我們就來探究這個問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受課文.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2.匯報初讀收獲.
(1)字,詞的掌握情況.
茵( ) 券( ) 蠟( ) 縷( ) 瞎( )
陰( ) 卷( ) 臘( ) 屢( ) 割( )
盲( ) 鍵( ) 粼( ) 恬( ) 洶( )
育( ) 健( ) 嶙( ) 括( ) 兇( )
(2)朗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
(3)交流初讀感受.
(4)質疑問難.小組內解決問題 ,不能解決的放在全班交流.
三,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抓住貝多芬的言行舉動及感情變化,體會《月光曲》的創作過程及內容.培養聯想和想象能力.
2.感受貝多芬同情熱愛貧苦人民的思想情懷.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
教學過程:
-,談談收集課外知識的感受.
通過課外的資料收集,幫助你理解課文的那些問題
二,學習課文
1.自讀,圍繞重點段,重點詞句進行感悟,將感悟結果以批注的形式寫在書上.
2.小組內進行交流,教師巡視時加以引導或點撥.
3.班上匯報.
針對"貝多芬走進茅屋,為什么彈完一曲,又彈一曲 "這一問題進行交流.
(1)貝多芬在各地巡回演出的空閑散步時,無意中聽到一所茅屋里傳出鋼琴聲,走近時又聽到屋內窮兄妹倆的對話,貝多芬被感動,于是推門進屋,彈奏了剛才姑娘彈的那首曲子.
引導:貝多芬作為大音樂家,到各地演出還到小鎮上演出,并且無償為盲姑娘彈奏,這一切說明什么
(說明貝多芬沒有架子,生活在人民之中,同情,熱愛勞動人民,心地善良.)
(2)貝多芬彈完一曲,盲姑娘說:"彈得多純熟呀!感情多深哪!"這說明盲姑娘愛音樂,懂音樂,很有音樂素養.貝多芬為在這兒遇到了知音而激動,因此用"我再給您彈一首"來回答盲姑娘.
引導:盲姑娘因為什么斷定給他彈琴的人是貝多芬.
(①貝多芬正在小鎮上演出;②彈得如此純熟,對樂曲的感情體會得這么深刻,只有曲子的創作者——貝多芬本人才能做到.)
練習朗讀,把握好窮兄妹倆對話中的互相體貼及盲姑娘聽完一曲后的激動的評價.
關于"第二首曲子(即《月光曲》)是在怎樣的情境下創作出來的 "這一問題,應引導學生弄清以下內容:
(l)貝多芬心情激動.
(2)當時"風吹滅了蠟燭",屋里灑滿銀光,"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這景色很美,這美蓋過了茅屋里的貧困和凄涼,這美感染了貝多芬,誘發了他的創作靈感,懷著對窮兄妹倆的同情,決定把美好的音樂奉獻給這貧窮而愛好音樂的人.于是貝多芬即景抒情,彈奏出了《月光曲》.
關于"皮鞋匠眼前出現的景象與貝多芬彈奏的曲子有何聯系 "這一問題的交流,讓學生領悟出:
(1)皮鞋匠眼前出現的景象正是貝多芬彈奏的曲子所展示的意境.
(2)皮鞋匠眼前景色的變化正是樂曲旋律起伏跌宕的表現.
(3)樂曲與意境的具體聯系:最初月亮升起,平靜的海面上灑遍了銀光,這時音樂一定是舒緩的,輕柔的,表現了月光下的一切都很幽靜.接著月亮升高,穿過微云,這時音樂逐漸增強,有了曲折,表現微云開始破壞幽靜.忽然風起浪涌,寧靜被完全破壞了,這時的音樂一定是高昂激越的,表現整個世界充滿了風浪.
(4)再放鋼琴曲《月光曲》,讓學生感受旋律的進展,并想象樂曲的意境變化.
(5)有感情地朗讀8,9自然段,感受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過程正是他當時激動心情的真實抒發.
三,總結
1.感情朗讀全文.
2.再聽貝多芬的《月光曲》.
3.說說學文后或聽樂曲后的感受.
四,布置作業
1.查看書籍或上網,更多地了解貝多芬.
2.選一首自己喜歡的曲子,聽后把想到的景象寫下來.
附:板書設計
《月光曲》教學設計 篇9
一、導入新課
讀課題,你覺得《月光曲》應該是一支什么樣的曲子?
從名字猜想
我們心中最大的期待是什么?聽一聽。
咱們今天是語文課,我們語文課首先要從語言文字中聽出音樂來,瀏覽課文,從什么地方你可以聽到月光曲的旋律。
二、細讀課文
自由讀9自然段,你從課文中聽出了月光曲怎樣的旋律。
她好像面對這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
指名讀。
齊讀,一二兩句。讀初平和、舒緩的旋律。
范讀:月亮也越升越高,穿過一律一律輕紗似的微云。
聽出音樂正在向高潮發展。
你還聽到了什么樣的樂曲。
激動人心的。情緒高漲的。我是從“忽然……”聽到的。讀。
板書:
旋律舒緩起伏激越
齊讀。讀初令人振奮的旋律。(是令人振奮嗎?)
指讀第九自然段。
從文字中聽出了月光曲旋律的變化,聽得對嗎?讓我們來聽一聽。
在這段話前還有一句話,皮鞋匠靜靜地聽著,咱們不是皮鞋匠,但也要靜靜地聽。播放音樂。
(這時候不要介紹樂章,讓學生靜靜地聽,就不要打斷學生)
有同學笑了,為什么笑?為我們鼓鼓掌。
我們都有一雙音樂的眼睛,我們聽出了音樂的旋律,音樂的旋律都是表達的作者的情感。讓我們走進作者的創作中去,自讀第二自然段,讓我們來體會貝多芬創作的過程,創作的心情。
小路上。心情很放松。他的心情很平靜。
仔細讀第二小節,你就能體會到不同的心情。抓關鍵詞語。
談感到欣慰,因為人家談得是她的曲子。
從幽靜體會到平靜。
高興,因為他的曲子被廣泛的流傳了,在這么僻靜的地方都能聽到他的曲子。帶著這樣愉快的心情,走進了小屋。
有句話說,彈琴知音,談話知心。你能通過他們的談話知道他們的內心嗎?
他們很想彈好這首曲子。
讀一讀,在哪兒知道的?
很想聽到貝多芬親自彈奏。
有點無奈。
這個哥哥比較難受,因為他不能滿足妹妹的愿望。
指讀哥哥說的話。
沮喪的心情。因為小姑娘很想聽聽。
要從文字中體會,
我覺得他們的心情很矛盾,妹妹想去,而他們家太窮了。
貝多芬聽了他們的談話,心情如何?
同情他們,想給他們談。
貝多芬走進門去,心情會有什么變化?
指讀。
他會十分的感動,進入房子的時候,發現小女孩的眼睛瞎了,還在刻苦的學習他的曲子,所以他很感動。
為什么說彈一首,怎么又彈了一首?
因為他發現他是一個懂音樂的姑娘,所以要再彈一首。
因為他覺得這個小姑娘是她的知音,聽得入了神。
入了神就是知音碼?
能從音樂中聽出就是貝多芬;從談得熟,里面有深厚的情感,從音樂中能知道就是貝多芬,難道還不是知音嗎?
能聽到貝多芬親自為自己的彈奏,
貝多芬在這里遇到了自己的知音,有個詞叫作“知音難覓”,是多么的高興?課前我們查找過資料,知道了貝多芬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性格狂躁,脾氣古怪,一般人不愿意和他交朋友,一生很孤獨,在這里激動的何止是盲姑娘呀,還有貝多芬。(出示課文圖片)
遇到了知音,他激動萬分,欣喜若狂,這時候“一陣風……”
激發了他的創作情思,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這情思由指端匯聚到琴鍵上,讓我們再來聽……《月光曲》
誰來在月光曲的樂聲中,再來讀課文第九自然段,這一遍讀,你可能聽到的不僅僅是他的旋律,
“她好像…………”
在英國有一句諺語,說音樂是耳朵的眼睛。月光曲就給了盲姑娘一雙耳朵的眼睛,那是心靈的眼睛,齊讀“皮鞋匠看著妹妹……
一首的樂曲誕生了,讓我們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你從飛奔中體會到了貝多芬怎樣的情感。
他十分呢喜歡自己剛創造出來的曲子。
十分激動,因為他幫剛剛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著急,怕忘了。
欣喜,因為自己一下子就創作出來了這樣地曲子。
激動,創作成功的激動。
這就是一《月光曲》創作成功的傳說,這時音樂史上最動人的傳說。這個傳說最打動人的事什么?
《月光曲》教學設計 篇10
一、素質教育目標
(-)知識教學點
學會本課14個生字及相關生詞,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句。
(二)能力訓練點
培養學生的語言感悟力、想象力及音樂的鑒賞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理解課文,了解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心。
(四)美育滲透點
學習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善良、美好的心靈;并通過欣賞《月光曲》,讓學生感受音樂之美,意境之美,陶冶愛美的情趣。
二、學法引導
(-)教師教法
創設情境法,引導與點撥。
(二)學生學法
朗讀法、直觀感受法、討論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難點
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及感情變化。
(二)疑點
皮鞋匠眼前出現的景象和貝多芬彈奏的曲子有什么聯系?
(三)解決辦法
1、圍繞重點段和重點詞句,反復讀、思、議,穿插教師的點撥。
2、傾聽《月光曲》,感受曲子的情緒變化,想象其意境。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導入 新課,組織學生讀書與交流,給學生播放《月光曲》錄音,布置作業 。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讀書、感悟。
2、小組內交流與研討。
3、班上匯報。
4、聽鋼琴曲《月光曲》。
第一課時
(-)音樂導入
1、播放鋼琴曲《月光曲》。
2、讓學生自由暢談聽后感受。
3、簡介《月光曲》。
剛才我們聽的這首曲子名叫《月光曲》,是首鋼琴曲,它是由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那么它描繪的到底是怎樣的景象呢?它是怎樣譜成的呢?今天,我們就來探究這個問題。
板書:10月光曲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2、匯報初讀收獲。
(1)字、詞的掌握情況。
①認讀生字、生詞。(出示生詞卡片)
②說說自己理解了哪些詞語。
(2)朗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
(3)交流初讀感受。
①貝多芬為貧窮的盲姑娘彈曲子,說明他有同情心。
②貝多芬為盲姑娘彈奏的第二首曲子就是《月光曲》,是他即興創作的。
(4)質疑問難。
貝多芬在給盲姑娘彈奏一曲后,為什么還要彈第二首?第二首曲子在怎樣的情境下創作出來的?皮鞋匠眼前出現的景象與此曲有什么聯系?
(三)課堂練習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復習導入
1、讀讀課文,說說已懂了什么。
2、明確本節課探究目標。(學生提出的疑點)
(二)探究課文
1、自讀,圍繞重點段、重點詞句進行感悟,將感悟結果以批注的形式寫在書上。
2、小組內進行交流,教師巡視時加以引導或點撥。
3、班上匯報。
針對“貝多芬走進茅屋,為什么彈完一曲,又彈一曲?”這一問題進行交流。
(1)貝多芬在各地巡回演出的空閑散步時,無意中聽到一所茅屋里傳出鋼琴聲,走近時又聽到屋內窮兄妹倆的對話,貝多芬被感動,于是推門進屋,彈奏了剛才姑娘彈的那首曲子。
引導:貝多芬作為大音樂家,到各地演出還到小鎮上演出,并且無償為盲姑娘彈奏,這一切說明什么?
(說明貝多芬沒有架子,生活在人民之中,同情、熱愛勞動人民,心地善良。)
(2)貝多芬彈完一曲,盲姑娘說:“彈得多純熟呀!感情多深哪!”這說明盲姑娘愛音樂,懂音樂,很有音樂素養。貝多芬為在這兒遇到了知音而激動,因此用“我再給您彈一首”來回答盲姑娘。
引導:盲姑娘因為什么斷定給他彈琴的人是貝多芬。
(①貝多芬正在小鎮上演出;②彈得如此純熟,對樂曲的感情體會得這么深刻,只有曲子的創作者——貝多芬本人才能做到。)
練習朗讀,把握好窮兄妹倆對話中的互相體貼及盲姑娘聽完一曲后的激動的評價。
關于“第二首曲子(即《月光曲》)是在怎樣的情境下創作出來的?”這一問題,應引導學生弄清以下內容:
(l)貝多芬心情激動。
(2)當時“風吹滅了蠟燭”,屋里灑滿銀光,“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這景色很美,這美蓋過了茅屋里的貧困和凄涼,這美感染了貝多芬,誘發了他的創作靈感,懷著對窮兄妹倆的同情,決定把美好的音樂奉獻給這貧窮而愛好音樂的人。于是貝多芬即景抒情,彈奏出了《月光曲》。
關于“皮鞋匠眼前出現的景象與貝多芬彈奏的曲子有何聯系?”這一問題的交流,讓學生領悟出:
(1)皮鞋匠眼前出現的景象正是貝多芬彈奏的曲子所展示的意境。
(2)皮鞋匠眼前景色的變化正是樂曲旋律起伏跌宕的表現。
(3)樂曲與意境的具體聯系:最初月亮升起,平靜的海面上灑遍了銀光,這時音樂一定是舒緩的,輕柔的,表現了月光下的一切都很幽靜。接著月亮升高,穿過微云,這時音樂逐漸增強,有了曲折,表現微云開始破壞幽靜。忽然風起浪涌,寧靜被完全破壞了,這時的音樂一定是高昂激越的,表現整個世界充滿了風浪。
(4)再放鋼琴曲《月光曲》,讓學生感受旋律的進展,并想象樂曲的意境變化。
(5)有感情地朗讀8、9自然段,感受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過程正是他當時激動心情的真實抒發。
(三)總結擴展
1、感情朗讀全文。
2、再聽貝多芬的《月光曲》。
3、說說學文后或聽樂曲后的感受。
(四)布置作業
1、認真書寫本課生字。
2、摘抄文中像“幽靜的小路”“斷斷續續的鋼琴聲”這樣的詞語。
3、課外自主了解貝多芬:查書籍或上網。
4、選一首自己喜歡的曲子,聽后把想到的景象寫下來。
《月光曲》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要求】
1、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善良的心。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3、學習生字新詞,會用“幽靜”“陶醉”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三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1、領會貝多芬創作《月光曲》時的心情。
2、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事物,哪些是由實在事物產生的聯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1、這篇課文講的是誰的事?
2、出示貝多芬畫像,簡介貝多芬:
貝多芬是德國著名的音樂家。出生于1770年,1827年逝世。他從小就表現非凡的音樂才華,十歲舉行公開音樂會,十二歲開始作曲。他生活在封建統治最黑暗的年代,家境貧寒,受盡磨難,對勞動人民十分同情,對專制暴政無比憎恨。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舉世聞名的音樂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3、什么是“傳說”(民間流傳的說法)課文從哪兒到哪兒是講關于《月光曲》的傳說的?(第二自然段到課文結束)把課文分成兩部分,應該怎樣分?
4、請兩名學生朗讀課文,讀后評議,糾正讀音。
二、初步理解傳說部分的內容
1、默讀第部分,想一想:
貝多芬為盲姑娘彈了幾個曲子,是哪幾首?
2、學生默讀思考后討論:
⑴ 貝多芬為盲姑娘彈了幾個曲子?
(彈了兩首曲子。)
⑵ 這兩首曲子分別是什么?
(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學的貝多芬譜寫的曲子。第二首是貝多芬即興創作的《月光曲》。)
⑶ 課文從哪兒到哪兒是講貝多芬彈第一首曲子,從哪兒到哪講貝多芬創作的《月光曲》的?
(二至七自然段講貝多芬彈第一首曲子,八自然段到最后寫貝多芬即興創作的《月光曲》。 )
三、深入理解貝多芬第一次為盲姑娘彈曲子的內容
1、指名學生朗讀二到七自然段,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地方。理解幾個詞語:
幽靜、入場券、陌生、純熟。
教師介紹萊茵河是歐洲的大河之一,流經好幾個國家,包括德國。
2、貝多芬是人民喜愛的音樂家,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
(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來到一個小鎮上。盲姑娘也在彈他的曲子,而且因不能直接聽到貝多芬自己的彈奏感到深深的遺憾。)
3、盲姑娘一家很窮,又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
(他們住在一所茅屋里,兄妹倆相依為命。哥哥是個皮鞋匠,妹妹是個瞎子。他們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
4、姑娘為什么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是隨便說說罷了”。
(姑娘很懂事,她聽出哥哥話中不安的意思,能體諒哥哥的難處,所以反過來安慰哥哥,把自己想聽音樂會的強烈愿望淡淡地稱作“隨便說說”,從這里可以看出兄妹倆互相貼,這種感情非常珍貴,十分感人。)
5、盲姑娘不但愛音樂,而且懂音樂,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
(她看不見樂譜只是別人彈過幾遍,就能彈貝多芬的曲子,盡管斷斷續續,很不熟練,卻是很不容易的。貝多芬自己彈起來,她立刻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熟啊!感情多深哪!“并且由此猜出了彈琴的人正是貝多芬本人。這說明她具有音樂才能。貝多芬也深深地為自己能在窮人中有這樣的知音而感動,正是種激情促使他創作了《月光曲》。 )
6、指名學生朗讀第二到七自然段。
四、布置作業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
1、用生字卡檢查生字讀音。
2、指名朗讀課文一至七自然段。提問:貝多芬為什么彈完了一曲又彈了一曲?
二、深入學習貝多芬即興創作《月光曲》的部分
1、指名朗讀八至十自然段,糾正讀得不正確的地方:
貝多芬看到了什么?
(月光從窗戶照進黑暗的屋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凄清、幽靜,就在這樣的氣氛中,窮兄妹倆站在他的身旁。)
2、貝多芬彈的是什么?他彈的和他看到的有什么關系?皮鞋匠聽著琴聲,好像看到了什么?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
(他好像看到了在大海的水天相接處,月亮升起來了。海面上灑滿了銀色的月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他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樂曲使他產生了聯想。開始,音樂可能是徐緩的,使人聯想到月亮升高,穿過微云。再后來,音樂可能高昂激越,使人聯想到月光下風起浪涌。)
3、皮鞋匠看到妹妹臉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為什么說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
4、為什么兄妹倆沒有及時發現貝多芬的離去?(他們完全沉浸在音樂中了。)貝多芬悄然而來,悄然而去,給兄妹倆帶來一片溫馨的人間之愛和一次美妙的藝術享受,也給自己帶來了一次意外的創作收獲。
三、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1、在“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按起琴鍵來”這一段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聯想。
2、在“皮鞋匠靜靜地聽著……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這一段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聯想。盲姑娘臉上的表情是看到的實在事物,“他仿佛也看到了……”是他看到妹妹臉上的表情產生的聯想。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朗讀指導。
4、請學生試背最后三個自然段。
四、指導學生識記生字
五、作業
背誦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
【板書設計】
月光曲
貝多芬 盲姑娘 知音
彈奏 想聽 感動
再彈 入神 動情
記錄本 陶醉 激情
《月光曲》教學設計 篇12
一、談話導入
1、古往今來,以月亮為題材的作品層出不窮,蘇軾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成為千古絕唱;阿炳的《二泉映月》凄婉、綿長,而世界著名鋼琴曲《月光曲》表達了音樂家內心的獨白,傾入了作者熾熱的、真摯的情感,關于它的譜成,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同學們,你們想了解嗎?那么就請大家跟隨老師一起走進課文《月光曲》,去聆聽那美妙的樂章吧!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通過讀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同學們提出的這些問題都隱藏在課文中呢,請大家帶著自己的問題和老師提出的這幾個問題到文中去尋找答案。請大家把課本打到38頁,自由地朗讀課文。
課件出示問題:
(1)貝多芬是誰?你對他還有哪些了解?
(2)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3)課文幾次提到彈曲子?分別是什么?
2、課文讀完了,課文中的生字你們都認識了嗎?老師要考考大家。
3、卡片出示:純熟、霎時、譜寫、恬靜等詞語。并相機提問:純熟、霎時、譜寫、恬靜的含義。
4、剛才老師提出的這幾個問題同學們認真思考了嗎?誰來匯報?
三、品讀課文,理解感悟
5、同學們,你們剛才在讀到課題時就提出了很多的問題,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同學們記住,小疑小進,大疑大進,讀課文之時,無論是看到了課題,還是讀里面的內容,都要多問幾個為什么,然后去解決它。你們的疑問全部都解決完了,那現在老師還幾個問題,你們能幫老師解決嗎?這篇課文的題目是“月光曲”,我們知道,“月光曲”是一部音樂作品,那么課文中哪部分描寫月光曲音樂的內容了呢?《月光曲》的旋律應該是什么樣的?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讀。
課件出示:
(1)課文的哪部分寫了《月光曲》音樂的內容?
(2)皮鞋匠兄妹看到了什么?這是他們親眼看到的景象嗎?
(3)《月光曲》的旋律應該是什么樣的?
a舒緩—漸強—高昂b高昂—舒緩—較弱c較弱—舒緩—高昂
6、小組匯報,師讓學生不看課文說他們看到的畫面,相機出示圖片。
7、窮鞋匠兄妹真的看到這些景象了嗎?那是什么呢?對,是聽到《月光曲》后窮鞋匠兄妹聽后產生的聯想。
8、 “月光曲”音樂的旋律應該是什么樣的,誰能結合板書中的圖片說一說,什么時候它的旋律應該是舒緩的,什么時候旋律應該漸強,什么時候旋律應該是高昂?
9、大家到課文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去讀一讀,邊讀邊感受《月光曲》的旋律,再想想,應該用怎樣的語氣去讀?
10、誰來讀一讀?
(1)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應用平靜、舒緩、柔和的語氣去讀)大家試著讀一讀,聲音要輕,語速要慢。
(2)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旋律漸強,語稍速快一些)
(3)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地朝著岸邊涌過來??(旋律激昂,語速要快)
11、月光曲究竟有怎樣的魔力,讓盲姑娘兄妹看到了這樣的畫面?大家想不想聽聽?請大家一邊聽,一邊看。(播放音樂)
12、聽完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受?
13、同學們,關于這篇課文,你們還有什么疑惑?
15、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貝多芬為盲姑娘彈了兩首曲子,那么貝多芬為什么要為她彈奏兩首曲子呢?彈奏每一首曲子的原因都是什么呢?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
16、從貝多芬在清幽的小路上散步到走進茅屋為盲娘兄妹彈奏一曲,再到彈奏一曲之后盲姑娘懂他的音樂,貝多芬即興又創作一曲,你認為貝多芬的心情有什么變化呢?(板書:平靜——同情——激動)
16、請大家觀察板書,你有什么發現?
16、由此可見,樂曲的意境與人物的心境是統一的,情感是藝術的靈魂,美好樂曲的產生不僅要靠豐富的想象力,更要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
17、貝多芬胸中的情感,猶如大海的波濤,他用音符把他這些情感獻給了這對特殊的`知音,讓我們用朗讀的方式送給這對貧苦卻熱愛生活的兄妹。請大家齊讀課文第八、九自然段。
10、貝多芬曾說過:“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而創作,如果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他做到這一點了嗎?此時,你想對貝多芬說些什么?你又想對盲姑娘及窮鞋匠說些什么?
11、同學們說得真好,老師也和同學們一樣被貝多芬及盲姑娘兄妹深深地感動著。被皮鞋匠雖然想滿足妹妹愿望但因生活貧窮而無法實現的無奈感動,被他們兄妹之間濃濃的手足之情感動,被盲姑娘雖然雙目失明但依然不放棄對音樂的癡迷與執著感動,更被貝多芬高超的音樂造詣及他對窮苦的勞動人民的同情和熱愛這種高尚的人格魅力所折服。那么同學們,學完本課,你有什么收獲?在以后的學習或生活中,你想怎么做?
12、《月光曲》的譜成是一個傳說。有人說,傳說是假的,不是真的,但也有人說,傳說也許不真實,但傳說是美的,它讓那么多人把這個故事記在了心里,又讓那么多人從此留下了這一頁,但無論是窮苦的鞋匠兄妹,還是大音樂家貝多芬,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我們都相信一點,真正的音樂是獻給那些追求幸福、向往美好生活的人的,就像海面上的月光,它也許會被烏云籠罩,但它最終會走向光明。
作業:
讓我們一起記住這個美麗的傳說吧!背誦課文第八、九自然段。
搜集和欣賞貝多芬的其它音樂作品,選擇其中一首寫下自己聽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