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云老師的《望月》教學實錄及賞析(精選13篇)
陳云云老師的《望月》教學實錄及賞析 篇1
一、導入
1.看板書“月”,你們想到了什么?
【運用學生自身存在的知識進行開始,這樣較為容易親近學生,也容易讓學生接受本次的教學活動。】
2.你們知道哪些關于月亮的古詩?
【一是起到復習,二則檢查積累,三則過渡】
3.除了古詩你們還能想到什么?
(1)師生交流
(2)我想到了關于月亮的嫦娥的故事……
4.無論是帶有月字的古詩,或者是傳說故事,月亮總是能夠給人們帶來無數的遐想。
【教師渲染的氣氛是清幽的,但此處最好能夠出示課件的演示,因為要給學生以明確的感知,效果上可能會更棒。】
二、新授
1.指名讀課文,看看每個部分向大家介紹了什么?
(1)學生讀課文
【讀通,帶著問題讀課文,是朗讀教學中的基本要求。教師在這個其中還讓學生明了了自己教授知識的準確方向。】
(2)師:你們讀得正好,請告訴老師每個部分向我們介紹了什么?
學生:第一部分寫了作者在江輪甲板上坐下來,看見了月亮和江面上的美景(教師板書:賞月)
(3)3—13小節寫了什么呢?
學生:小外甥向我挑戰背詩。(教師板書:挑戰背詩)
(4)14-21小節呢?
學生說:是小外甥和作者在談論月亮的話題。(教師板書:談論月亮)
【通讀課文,這是讓學生整體感知,同時也是為了對文本有一個初步的印象,為下文的理解做出鋪墊。這里是一個暗示。】
2.寧靜夜晚我們在欣賞月亮,……出示第二自然段,自己讀讀這段話,看看這樣的月景給你怎樣的感受?
【直奔重點,不牽牽扯扯,這里突現文本的難點。】
(1)學生自讀
(2)學生:很美麗和和諧
(3)教師引導朗讀這一段。
【這個環節讓學生在內心達到初步的認知,讓“美”悄無聲息地融入到學生的心田。】
(4)多美的情景啊,如果你帶了一個照相機,你最想照下哪里的景色?
【讓學生“流動”地去閱讀,讓文字成為畫面,使學生真正理解文本。】
(5)首先自讀,劃出相關語句――同桌交流一下
(6)師生交流
學生:我想拍攝江面被照亮的,并說出自己的理由,老師說:請你帶著你的感受讀讀這句話好嗎?(學生讀-教師點評,還有誰也想拍攝這副景色的?)
學生說:長江被月亮照得真美。
【讓學生有自我的個性化的語言呈現,這是閱讀的一個最終目的。】
師:同學們,請大家聽我讀這一句,感受一下,這江水除了像光斑,還像什么呢?
生:像一顆顆星星;
生:像被撕破的絲綢;
生:像一顆顆珍珠;
生:像一顆顆璀璨的鉆石
師:請大家帶著你的想像把這句話讀讀。(學生讀)
【用多種形式去想象。教師在此處作為引導者起到了恰當的作用,是學生、文本互動的“朋友”。】
師:同學們這千點萬點閃爍的光斑像……,多美的情景啊!像讀這段的同學站起來,一起把這句話讀讀。(學生讀)
【這是激發學生內心對文本的自發情感,這是一種無形的贊賞。】
師:你們還像拍攝哪處景色呢?
學生:江兩岸,蘆蕩……美麗的江面在月光的照耀下顯得非常美。在月亮的照耀下顯得朦朦朧朧的,隱隱約約的。
師:理解“隱隱約約”(學生說:看起來感覺不明顯,)你想用哪個詞語來換一換?(生答)
【換詞練習是理解詞語的一種方式,也是拓展知識的一種形式。】
師:在江天交界處都是十分朦朧,只能看一個大概的輪廓,所以作者說那時“黑色的剪影”。還有同學像說嗎?(黑與白的經典搭配,真是太美了)想拍攝這里景色的同學請站起來。(學生讀)
師:剛才有的同學把鏡頭對著江面,對著江兩岸,有人把鏡頭對著填空的嗎?
學生:我想把月亮的安詳的感覺照下來。
師:安詳一般是形容人的,這里形容月亮,你覺得此時的月亮給你什么樣的感覺呢?
學生:月亮給我幽靜的感覺;很美麗。
師:帶著這樣的感覺讀一讀
(學生讀,教師指導。)
【教師抓住關鍵字詞來體會月光下的“詩意”,體會月光下景物的特點,讓學生用自身去體會“美”。】
師:同學們,此時的月亮就像一位安詳的母親……想去欣賞那幅美麗的畫面嗎?(看錄像)想看著圖,和著音樂讀讀這段文字嗎?
(指名學生讀、點評――再指名讀、點評――齊讀)
【圖片、音樂、文字、情感……讓文字流動起來,流入學生心間,同時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朗讀也得到了更遞一層的水平。】
3.美好的月色陶醉了我,也陶醉了我的小外甥,他們動情地吟誦起了和月亮有關的古詩,3—13小節就描寫了那幅情景,他們都吟誦了哪些古詩呢?
(1)學生自讀
(2)學生說,我覺得應該不止這些,12小節還有兩個省略號呢。
(3)迷人的月亮不僅陶醉了我們,還陶醉了古代詩人的情絲,讀讀這些古詩,體會一下這些詩人當時的心境、怎樣的感受,待會兒我們來交流交流。
(4)電腦出示文中的帶有月亮的古詩
(5)學生自讀、體會――談自己的感受
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兒時的夢想)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想念自己的兄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想念故鄉)
每首古詩都帶著作者濃濃的情絲,帶著我們的理解和感受一起來吟誦一下這些古詩,齊讀之(學生齊讀)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了思維的拓展,這是知識的延伸,也讓學生了解到“月”的各種情絲、各種感受。】
【探究:我們是要了解古詩、詩人?還是要了解“望月”中的“望”?】
(6)文章的3—13小節都是描寫這個場面的,分角色讀讀課文。(三個人)
請同學推薦班級中讀書最好的男女生(學生讀)
(7)從12節中能夠看出他們背誦了不止這些古詩,還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呢?學生說:“多如繁星”
師:你覺得他們還會吟誦哪些帶有“月亮”的古詩呢?
學生背,教師點評。
【教師讓學生學會去閱讀,也就是要仔細閱讀,挖掘內心所包含的內容,這同樣是拓展、延伸。】
4.師:只要你留心搜集,寫月亮的古詩
(1)電腦出示:
出自王維的《竹里館》、張九齡《望月懷遠》、
(2)望著這美麗的月光,吟誦著幽靜的古詩,你們有什么感覺呢?
(學生說)
(3)難怪作者在13小節中這樣寫到……讓我們再來讀讀這樣的文字,感受這似水的月光,感受那美妙的境界。如果你覺得站起來更能表達自己的情感,請你站起來讀。
(4)學生齊讀第2自然段。學生再讀文中帶有“月”的古詩
【主題在此處得到了提高】
三、下課
【教師始終注意了學生的內心的感受,同時也注意了氣氛的渲染。她走進了學生的心里,走進了文本。在課堂上,教師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自主性。】
【所有的意見僅僅是本人的一點感受,僅供參考!時間匆促沒有來得及細細品味,如有不妥之處,還請大家多多幫助。】
陳云云老師的《望月》教學實錄及賞析 篇2
作者:橫林實驗小學 蔡小玉
教學目標 :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文中有關詩句。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為小外甥的聰明好學、富于幻想而感到自豪,對祖國的未來充滿希望;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
一、復習導入 。
1、這篇課文寫的是什么?(板書:“我”小外甥)
2、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獨自一個在江輪甲板上賞月,看到的月光照耀下江上景色是怎樣的呢?(板書:賞月)
3、出示“月夜江上美景圖”。學生看圖后,出示第2自然段文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講讀課文第二段。
過渡:正當“我”盡情地欣賞著“月夜江上美景”的時候,小外甥也來賞月了。仔細閱讀課文的第二段,想一想,“我”與小外甥在賞月的過程中交談了什么呢?(板書:交談)
1、默讀,思考。
2、檢查、交流,小結,板書:頌月、論月。
3、講讀5—12自然段。
過渡:“我”和小外甥是怎么“我一句你一句”地對背誦頌月古詩的?
(1)同桌分角色朗讀。并想一想,他們對背了幾次,每一次對背的詩句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聯系呢?
(2)分角色對背古詩。討論交流上述問題。(三次,每一組詩的作者教師都是明知故問,第二組都是表達思鄉之情的,第三組都是寫在江上看月亮。)
(3)小結。
(4)多媒體出示情景,學生背誦。
(5)想一想,讀了“我”和小外甥對背古詩的情景,你們體會到了什么?(對背詩不是隨隨便便的,你背的詩還得跟我背的詩有一定的聯系呢!小外甥自信、聰明、機靈,“我”真不愧是一位大作家。)
(6)指名表演背誦。
6、講讀14—20自然段。
過渡:小外甥不僅向“我”挑戰,對背誦月的古詩,而且問“我”“月亮像什么?”
(1)指名朗讀。思考:“我”有沒有直接回答小外甥的問題?為什么?
(2)檢查交流。
(3)自讀,思考:小外甥把月亮比作什么?劃出有關的句子。
(4)出示句子,指名朗讀,要求“繪聲繪色”地敘述。
(5)小結。
三、講讀第三段。
過渡:“我”和小外甥在月光下進行交談,交談了多長的時間,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結束的?
1、范讀。
2、交流。
3、指名朗讀。
四、總結深究課文。
1、作者寫小外甥主動向“我”挑戰,對背頌月古詩,問“我”“月亮像什么”。想向我們說明什么呢?
2、質疑賞析。你讀了這篇課文后,認為還有什么問題值得研究的?
3、提示總結。
古詩是我國優秀民族文化中的瑰寶!多讀、多背、多想,不僅能陶冶人的性情,更能啟迪人的智慧,開發人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創新思維能力一種。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期盼更多富有創新力的人才呀!
“我”獨自一人站在甲板上也展開了幻想的翅膀。“我”會幻想些什么?(從小外甥的身上,他看到了祖國的未來,是充滿希望的。)
這篇課文寫的景很美,寫的小外甥很可愛,告訴我們的道理是深遠的。整篇課文的語言是那么優美的。
五、作業 。
1、背誦課文。
2、搜集并背誦寫有關山(或水)的古詩,看誰背得多。
附板書:
“我” 小外甥
賞月
望月 頌月 聰明好學
交談
論月 愛幻想
簡評:
著名的文學家、語言學家夏沔尊先生在二十年代就提出,要多讀高級文藝作品,尤其是青少年學生。他說,高級文藝作品宛如“貞嫻的淑女”,低級文藝作品就像“媚惑的娼婦”。高級的文藝作品,給讀者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間,會“智者見智,仁者見仁”。
《望月》是著名的作家趙麗宏的散文。文章中描寫的“月下江景”是非常美麗的,介紹的他的小外甥是十分可愛的。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是深遠的,語言是雋永的。應該說,這篇文章是一篇高級的文藝作品,在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中是一篇比較好的課文。我反對把“短、淺、白”的文章,作為課文。
散文、小說等文學作品,在小學語文課本中,都當作記敘文來教。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在弄清楚記敘文的“六要素”,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激發他們熱愛文學的興趣,萌生探求文學殿堂的欲望。這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需要研究的一個課題。每個語文老師都要有戰略的眼光,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蔡小玉老師選擇《望月》,上了一堂研究課。她是有膽量的,上課也是成功的。我揣摩她教學的指導思想,概括為六個字:低起點,巧引導。也就是放低教學的要求,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引導。能引則引,逐步提高學習的要求。我認為,她確定的指導思想是正確的。在具體的教學中,她采取了三條措施:
1、合理地安排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安排是否合理,是取得教學成功的關鍵。她安排教學過程 :一是遵循作者的思路。引導學生弄清事情的情節——“我”在江輪的甲板上望月,與小外甥交談(對背頌月古詩、討論月亮像什么)、“我”一人在甲板上展開了幻想的翅膀。二是遵循學生閱讀的規律。引導他們先理解內容,再理解內在的意思。如第二段,先找出文中“我”與小外甥“交談”什么,再思考:可看出小外甥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三是遵循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由易到難,先理解一般內容,再提出更較高的學習要求。
2、努力地創設課文情境。什么是情境?指作者在文中所描寫的人、景、物和當時當場的氣氛。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入境始覺親”。只有親臨其“境”,才能真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與作者產生共鳴。“我”在甲板上賞月時的情境,是恬靜的,他的心情是愉悅的。小外甥與“我”“我一句你一句”地對背頌月古詩的情境,是緊張而生動的。小外甥是自信的,“我”是沉著而自豪的。小外甥敘述“月亮像什么”時的情境,是生動有趣的。“我”的心情由自豪變為“佩服”了。“我”一人幻想的情境,是清幽的,心情是深遠的。她正確地把握了課文中的一個個情境,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媒體、分角色朗讀、想象和語言描繪等手段,生動地再現了這幾個情境,有效地幫助學生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耐心地引導品讀體會。文學作品的內含是很豐富的,是通過描寫境界、塑造形象來陶冶、感染讀者的。閱讀文學作品,一定要細細品讀語言,領悟準確、鮮明、生動的特點,同時要感悟作品所塑像的形象。讀者對形象的感悟越深,作品的價值就越大。因此,她在教學中耐心地引導學生品讀小外甥與“我”對的詩句時,辨析每次對背詩句的“同”、“異”,理解小外甥出“對”的角度,感悟小外甥的“機靈”。在誦讀小外甥想象月亮的句段時,感悟他的膽識——把天空當作人,把月亮當作他的眼睛。在品讀我“展開幻想的翅膀……”時,啟發學生想象、討論。這里的引導還不到位,如學生能想到:他希望祖國的下一代,都能像小外甥那樣:聰明好學、愛幻想。那么,“我”的形象就高大了,文章的含義也就更大了。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堂課中,也有一些值得討論的問題,但瑕不掩瑜。這是我聽到的最滿意的一堂課。就教學而言,我希望大家多上課,多思考。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教學機智,生成新的教學目標 ,減少失誤。
(《望月》由蔡小玉老師在區進修學校舉辦的審報小學高級教師培訓班上執教,徐偉健簡評。)
陳云云老師的《望月》教學實錄及賞析 篇3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
3、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亮產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二、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亮產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三、教學準備:
及輔助活動:賽詩會
四、教學過程:
(一)背詩導入,板書揭題
1、同學們知道哪些有關月亮的詩歌?請大家背一背,一人一句。
2、揭題
(二)初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
1、明確:讀通全文,劃出不理解詞句,想清解決。
2、學生讀文,自學字詞
3、指名分段朗讀。
4、詞義質疑:清輝:淡雅清純的光輝。 凝望:出神地看 繪聲繪色:形容敘述、描寫生動逼真。(聯系課文)云絮:絮,像棉絮的東面。淡淡的云朵。 剪影:照人臉或人體輪廓剪紙成形。這里指事物的輪廓。 不假思索:假,借用。用不著想,形容說話,做事迅速。 晶瑩:光亮而透明 隱隱約約:看起來不很清 5、存疑: “詩,和月光一起,沐浴……,……清幽曠遠”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是不是單單寫月亮的?除了寫月亮還寫了什么?
2、指名回答:板書:景比賽想象
3、我們應怎樣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賞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獨身一人在甲板上展開了幻想的翅膀。
(四)課堂練習
1、進行寫字指導甥瞳仁鎖絮幽欠
2、鋼筆描紅、臨寫。
3、寫近義詞 光點凝望驚奇封閉
4、抄詞: 清輝流動封銷不假思索光斑瞳仁 閃爍挑戰剪影繪聲繪色沐浴比喻 云絮呵欠
(五)學習第一段
1、師讀課文,讓學生閉上眼睛用心地聽,仔細想想你的感受是怎樣的?
2、同學們,想不想把這幅畫畫出來?
3、學生細讀課文,思考作者描繪的“圖畫”上有哪些景物以及這些景物是什么樣子的? 交流。景物:月光江面蘆蕩梅林山峰 江面----浮光躍 蘆蕩梅林山峰----鍍上花邊
4、學生當場打開畫筆進行繪畫,其它同學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評議。
5、播放第一段錄音(誦讀),再看看同學畫的圖感受意境。
6、看圖,嘗試背誦。
(六)學習第二段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調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頭凝望著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師質疑:月亮怎么會叫醒人?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和他交談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聰明而又好學體現在哪里? 角色讀5--11節。
4、了解詩句意思。
5、指導讀詩、背詩。
6、教師口述,引入情境,詩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這兩種美妙的東西一起滋潤著 “我們”的心田,使我們天比舒暢,美麗而幽靜,空曠而遼遠的氣氛中。 出示句子: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讓我們清幽曠遠的氣氛中。 反復朗讀,體會意境。
7、小結談話,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 學習了第二段課文,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
(七)學習第三段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提問:這一段寫的是什么?(板書:想象月亮) 小外甥是怎樣想象月亮的?畫出有關句子,連起來說一說。 出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閉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睜開,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開一次……” 你覺得小外甥的想象怎么樣?請聯系你的生活經驗去感受一下。 自由讀句子,指名讀。
3、討論交流。(想象奇特,富有童趣)
4、繼續讀課文,找出描寫小外甥說話時的動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個問題來…… 他瞪大眼睛等我們回答,兩個烏黑的瞳仁里,各有一個這晶晶的小月亮閃閃發光。……小外甥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繪聲給色地說著,仿佛在講一個現成地童話故事。 圈出你認為應重讀的詞,讀,品味。 學生交流感受。
5、分角色讀這一段。
(八)學習第四段。
1、齊讀課文
2、提問:這一段寫什么? (板書:獨坐甲板,展開幻想)
3、啟發談話: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開了幻想的翅膀。你們想不想隨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閉眼。五、聽錄音,展開幻想。 閉眼,現在,你變成了作者,甲板上只留你…… 引導說說幻想中的東西。 六、作業 1、背誦課文 2、賽詩會(課外)
(九)游戲輔助,加深理解。
1、第一個活動:看題目,背古詩。
⑴六個詞語各代表一首古詩,請選手選擇。
⑵依次看題目背古詩,背不出可以朗讀。 [通過看詩題背古詩,檢查了學生對寫月詩的積累情況。]
⑶小結:剛才各組同學都表現不錯,特別是朗讀時很投入,很有感情。
2、不過,剛才的游戲只是個熱身賽,接下來的游戲難度就增加了,但也更有趣了!
3、第二個游戲:給圖畫配古詩。 ⑴每個詞語后面是一幅畫,老師已經給圖畫配上了一首詩,也請同學們根據畫面內容來配一首古詩,看看我們配的古詩是否相同。
⑵依次看圖畫配古詩,并朗讀古詩。 [讓學生根據自己對圖畫內容的理解來繪圖畫,配上適當的古詩,實際檢查了學生對寫月詩的理解情況。]
⑶小結:能給圖畫配上合適的古詩,看來同學們不光會背古詩,而且對古詩還有一定的理解。
4、同學們有沒有發現我們剛才所朗讀的這些詩除了都寫月亮之外,還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板書:幽遠的思念) [通過恬當的小結,揭示了傳統的月亮文學,也達成了教學目標。
5、第三個游戲:唱月亮的歌曲。 月亮在詩人眼中是個寵兒,在其他的藝術家心中也是最為鐘愛的,例如歌曲當中就經常出現月亮。
⑴誰來唱幾句有關于月亮的歌曲?
⑵我們學校合唱隊曾經唱過一首歌叫《月光光》,非常好聽,我們班有好幾個合唱隊員,我們來欣賞一下他們的表演。
⑶請同學們說說聽完后的感覺。
⑷我怎么聽著聽著想睡覺呀?請合唱隊員解釋一下。
⑸小結:怪不得聽著聽著,我好像回到了兒時,躺在搖籃里沉沉睡覺,原來月亮確能引發人無盡的遐想。(板書)
(十)分組合作,借月抒懷。
⒈除了詩、歌曲還有很多種藝術形式可以借月亮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這樣吧,我給大家創造一個機會,學做一回藝術家。
⒉多媒體出示:“現在你是一個藝術家,請你用編歌、寫詩、書法、畫畫、朗誦、寫話等形式通過月亮來表達你的情感。”
⒊學生匯報,說清楚作品是什么?為什么創作這幅作品? [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形成依賴于主體的親身實踐,在寫詩、畫畫、編歌等實踐中,學生把感知、理解、內化的知識轉化為了運用的能力。]
⒋總結全文。 聆聽著同學們的匯報,老師更深刻地感受到月亮是一首恬靜的詩,是一曲委婉的歌,是一幅含蓄的畫,是一段綿長的情,讓我們在《小白船》優美的旋律中,再一次領略一下美麗的月景帶給我們幽遠的思念和無盡的遐想。
五、教學結束:
作業:
《練習冊》P54、二、三) 收集有關山水的古詩,背一背,準備賽詩會。
陳云云老師的《望月》教學實錄及賞析 篇4
昨天,我應幾個實習老師的要求上了一堂語文課。自我感覺不錯,成功之處在于:
1、重感悟、抓實效
《語文課程標準》中很強調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要重感悟。這就造成一種不良的傾向:學生只是匆匆讀過一遍課文,句子還未讀通,教師就花很多時間讓學生說感悟,往往造成課堂上的“死氣沉沉”。但我在這堂課的教學中,并未一下子就讓學生談體會,而是進行了層次分明的朗讀、感悟。如首先讓學生閉眼聽老師范讀,并說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這是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最初了解,只要學生認真聽,都能回答這樣的問題。然后又讓學生邊讀邊劃出自己喜歡的句子,說說原因。這時候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上就又更進了一步,他們此時考慮的并非完全是課文中的原話了,而是把自己以往的學習經驗都挖掘出來了。如有同學說“安詳”平時都是用來描寫人物的……最后我又設計了讓學生賽讀這一環節,使學生在對課文達到充分理解的基礎上盡情地把自己的想法釋放出來。這就真正做到了重感悟、抓實效。
2、真放手、達自主
《語文課程標準》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許多老師往往怕學生學得不夠到位,因此在上課時,總會或多或少的加以提示、引導,以此來讓學生學得更扎實,更充分些。殊不知教師這樣的行為,反而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造成學生思維的凝固。這節課我大膽地放開手了,從頭到尾都把學習課文的時間留給了學生。整堂課至始至終都是學生在學習、在思考、在探索。我只是他們匯報學習情況的組織者、牽引者。這就真正做到了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生的閱讀能力也真正得到了提高。
陳云云老師的《望月》教學實錄及賞析 篇5
《望月》教學反思怎么寫?下面是關于望月的教學反思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望月》是著名作家趙麗宏的散文。這是一篇構思獨特、感情真摯的散文。文章主要寫了 “我”在甲板上欣賞月亮時,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和 “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以及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閱讀這樣的作品,讓學生能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教學中,我確立營造情境,重讀感悟的教學策略,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引導,逐步提高學習的要求。
1、讓學生在碰撞中愈加清晰地把握文章的結構和大意。教學中,圍繞“全文可分為幾大板塊,每塊分別講了什么?”引導學生展開交流討論,學生在觀點的碰撞中逐步明細文章的寫作順序和重要內容。對于一些過渡句的歸屬,也及時采用讀讀議議的方法來明確。這樣的碰撞與交流代替了教師的講授,讓學生經歷這個從“模糊”到“清晰”的過程,雖然有些磕磕絆絆,但這樣的學習經歷卻是十分值得和有意義的。
2、注重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寫法。教學中,我們通常會關注作者寫了什么?寫得怎么樣?往往會忽視作者是如何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寫?而恰恰是這兩點才是我們學生應該學習和實踐的語文能力。因此,我在教學中耐心地引導學生品讀“江中月”,整體感悟后來關注改文字中帶“江”字的詞語,通過朗讀感悟“江”和“月”的交融與不可分割。接著引導學生關注句與句之間的聯系,從而發現作者的寫作順序就是作者的觀察順序,即由上到下、由近即遠。這樣的寫作順序可也能用到平時寫景的習作中。
月兒雖美,傳遞了人們的情感,但要讓五年級的學生細細體會也非容易的事。特別是這樣的美文,如何讓學生在課文中感悟到月夜之美是本課的重點與難點。盡管我在環節上做了精心設計,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學生也能體會到月夜的美,但也出現了許多不足的地方。
1、教學時間分配不合理。字音、字型和字義的檢查交流占用了近十分鐘,這在高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是不合理的。這樣的安排也直接導致學文的時間緊迫,教學過程“蜻蜓點水”、“浮光掠影”。
2、教學浮于表面,課堂不夠扎實。在教學中每一個板塊的分析教學顯得很粗淺,如教學第一部分,舅舅眼中月亮的時候,要求學生從文本,詞句中感受月亮的美、靜謐。教師沒有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來體會與品位,忽視對“鍍”字的揣摩與探究。
3、朗讀指導不到位。雖然整個教學過程我都很重視“讀”,但在實際教學中,指導學生以 “讀”來感悟文本意蘊的方法的是不到位的。如學習第二段描寫“江中月”的時候,過分注重學生的齊讀而忽略了學生個性化解讀,剝奪了學生用朗讀展現自己獨立理解的機會,最終學生的朗讀水平也沒有得到很好的改善。此外,“對詩”部分也只是簡單的你讀我讀,男女生分角色讀,沒有把詩的韻味讀出來。整個教學過程注重全員的參與性,但卻忽視了朗讀教學的有效性。
陳云云老師的《望月》教學實錄及賞析 篇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文中有關詩句。
2、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體會小外甥對月亮的喜愛,進而體會出小外甥的聰明好學、富于幻想。
3、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獨自一人在江輪甲板上賞月,看到了一幅“月夜江上美景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2自然段文字。
二、講讀課文第二段。
過渡:正當“我”盡情地欣賞著“月夜江上美景”的時候,小外甥也來賞月了。仔細閱讀課文的第二段,想一想,“我”與小外甥在賞月的過程中談了些什么呢?(板書:交談)
1、交流,小結,板書:誦月、想月。
2、講讀3—12自然段。
過渡:“我”和小外甥是怎么“我一句你一句”地對背誦頌月古詩的?
(1)分一分,他們對背了幾次?同桌分角色朗讀。
(2)想一想,從“我”和小外甥對背古詩的情景中,你們體會到小外甥有什么特點?(小外甥自信、聰明、機靈;對背詩不是隨隨便便的,要靠平時的積累。)
(3)多媒體出示情景,學生背誦。
(4)那你想不想和聰明好學的小外甥一樣呢。(請同學扮演小外甥和老師對詩)出示對詩的部分。
(5)引導:是啊,每一句詩詞里都鑲嵌著一輪明月,這就是(師板書):詩中月
(6)只有這些詩詞里鑲嵌著明月嗎?(生:還有很多很多的詩)你從哪里知道的?(雙省略)
你還知道哪些?(請同學交流自己積累的詩)
過渡: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讓我們再次有感情地吟誦這些多情的詩、多情的月!(出示對詩的部分,配樂朗誦)
3、講讀13—21自然段。
(1)(出示月的變化圖)引導:你看得懂這幅畫嗎?指名學生說。
過渡:月亮給了詩人以靈感,也給了小外甥以靈感,令他產生了奇妙的幻想,那小外甥幻想中的月又是怎么樣的呢?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13——21小節。
過渡:就是這樣的一幅月亮每個月變化的圖,在小外甥眼里成了——(生:天的眼睛)
(2)指名一個學生讀一讀,出示:“像眼睛,天的眼睛。”
小外甥不假思索地說。理解“不假思索”。那這句話應該怎么讀?(生再讀)
追問:你說說,這是什么樣的眼睛?
“這是明亮的眼睛……”
他是怎樣說這段話的呢?(生:想了一會兒,繪聲繪色。)
追問:這里的“繪聲繪色”還能換成什么詞語?(生:有聲有色、聲情并茂、娓娓動聽……)那請你繪聲繪色地讀一讀。(生練讀、指名讀、齊讀)
師:小外甥的這個比喻為什么使“我”感到驚訝?由此你又看出什么?
師生扮演甥舅讀這些對話。師:你看,這小外甥眼里的月與“我”眼中的月,詩人眼中的月可就大不一樣了,小外甥眼里的月讓我們感覺到什么?
生:特別的有趣。 生:也像一個調皮的孩子。
師:是呀,就像一個現成的童話故事,不過你好好再讀讀,發現了沒有,它也像一首詩,一首童話般的兒童詩!(出示)
學生在配樂聲中有感情的吟誦這首兒童詩。
師:我們也和小外甥一樣的年齡,一樣的調皮可愛,一樣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讓我們也插上幻想的翅膀,一起去看看心中的月亮(欣賞圖片)
可以靜靜的想一想,也可以試著寫一寫?
4、總結:
你看,月亮在作家的眼里是多姿多彩的,在詩人的眼里又是多情多愁的,在我們的眼里和小外甥一樣,是多趣多變的,每個人心中的月都不一樣。(板書:心中月)
此時,天便那些淡淡的云絮……月光被云層封鎖住了。小外甥又說了什么?真個是月亮困了嗎?從這句話中你又看出了什么?(小外甥的有趣、愛幻想。)
三、講讀課文第三段。
小外甥回艙里去了,此時又只剩“我”獨自一人站在甲板上也展開了幻想的翅膀。“我”會幻想些什么?
板書設計: 望 月
賞月: 江 中 月
誦月: 詩 中 月
想月: 心 中 月
cia出示:
這是
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歡
看我們的大地
所以
每一次 閉上了
又忍不住
偷偷 睜開
每個月都要
圓圓的
睜大一次
……
唐•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宋•晏幾道: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唐•劉禹錫: 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傾如熔金。
唐•白居易: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清•蕭詩: 遼海吞邊月,長城鎖亂山。
唐•杜甫: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唐•杜甫: 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清•梁章鉅: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山遙水皆有情。
宋•蘇軾: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歐陽修: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張九齡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李 白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李 白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孟浩然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李 白
陳云云老師的《望月》教學實錄及賞析 篇7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亮產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應世界.
教學準備:
幻燈片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看圖激趣,導入新課
1,教師談話,出示課題: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這篇文章與月亮有關,平常月亮都給我們留下什么樣的印象呢 指名回答.
教師板書課題:21,望月
誰來讀讀課題呢 讓我們感受到月的安詳,月的皎潔.指名讀課題.
2,看圖進入文章情境:先讓我們來看幾幅月下美景圖.
教師出示課件,學生在美妙的音樂聲中欣賞圖片,教師同時為圖片配以有感情地解說:
月亮出來了,安詳地吐灑著它的清輝.月光灑落在長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動的江水中,有千點萬點晶瑩閃爍的光斑在跳動.江兩岸,蘆蕩,樹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處隱隱約約地伸展著,起伏著.月光為它們鍍上了一層銀色的花邊……
3,教師談話激趣:看完圖片,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 一個字——美!還想再看嗎 其實還有更多的月下美景圖在我們的課文里,讓我們把課文打開,仔細地品讀課文.
4,教師提出朗讀要求:借助課后生字表中生字注音,準確地讀通課文,咬準字音,讀通句子.
二,初讀課文.
1,學生按要求讀課文,教師巡視.
2,交流了解課文大意:讀了課文,知道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嗎 指名回答.
3,檢查朗讀:
(1)出示生字詞:
晶瑩閃爍 光斑 沐浴 瞳仁
不假思索 云絮 封鎖 呵欠
清幽曠遠 外甥 剪影 氣氛
指名讀生字,正音.齊讀.
說說哪些詞語的意思你已經理解了 哪些不理解 全班交流.
(2)指名讀課文,教師注意指導朗讀和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
4,理清文章脈絡:
(1)再讀課文,剛才讀錯的地方注意糾正,讀完看看課文中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指名回答,教師指導學生歸納,教師相機板書:
月下江景
舅甥賽詩
外甥幻想
我也幻想
(3)指導學生根據板書給課文分段.
月下江景 第1-2自然段
舅甥賽詩 第3-12自然段
外甥幻想 第13-19自然段
我也幻想 第20自然段
5,選擇朗讀:你對哪個部分感興趣就讀哪個部分,要讀好,讀出感情,再想想為什么這樣讀
6,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讀,教師巡視指導.
7,生展示朗讀.
第一部分讀出月下江景的美;第二部分讀出舅舅和外甥不同的語氣;第三部分讀出外甥的機靈可愛;
三,精讀課文第一部分.
1,學生默讀第一部分,看看幾句話 主要寫了哪些地方的美景
2,學生默讀,教師巡視指導.
3,指名回答:一共四句話.
第一句寫月亮出來了;
第二句寫江面;
第三句寫江兩岸;
第四句寫月光為它們鍍上花邊.教師相機板書:
月亮出來了……
月光灑落在長江里,江面……
月下江景
江兩岸……
月光為它們鍍上……
4,自由讀每一句話,想象每處的美景,哪些詞語用的好,畫下來,為什么用的好
5,學生自由讀,畫,教師巡視指導.
6,學生回答,全班交流.
月亮出來了,安詳地吐灑著它的清輝.
描寫月亮出來的句子"安詳","吐灑","清輝"用的好."安詳"和"吐灑"寫的月亮仿佛有了生命,有了溫情,就像母親一樣端坐在那里."清輝"寫出了月亮光的特點,它不像太陽光那么刺眼,而是很柔和,很皎潔.
教師出示對應的圖片幫助理解,學生有感情朗讀,用柔和,恬靜的語氣來讀.
(后三句用同樣的方法.)
7,欣賞組圖,在音樂聲中齊讀第一部分.
8,欣賞組圖,看板書,根據圖的提示和板書的提示不看書,盡量用書上的話說說月下江景.先自由說,再指名說,最后全班齊背第二自然段.
9,總結:月下江景給你的總體的印象是什么 一個字——美!教師板書.
四,課堂作業:
1,抄寫生字詞:
閃爍 光斑 沐浴 瞳仁 比喻 云絮 封鎖 呵欠
2,你對文章的第幾部分最感興趣 這部分寫的是_____,你喜歡這部分
理由是______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給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________________.
說說你的體會,你仿佛看到什么
五,板書設計:
月亮出來了……
月光灑落在長江里,江面……
月下江景 美
江兩岸……
21,望月
月光為它們鍍上……
舅甥賽詩3-12
外甥幻想13-19
我也幻想20
陳云云老師的《望月》教學實錄及賞析 篇8
作者:趙源林 轉貼自:鎮江市句容雙語實驗小學 點擊數:177
《望月》教學設計二
執教者:鎮江市句容雙語實驗小學趙源林
談話導入
1.當當當當當
(聽到這個開場白,我就想笑,想到了唐僧對待悟空,老師仿佛在說:“悟空,你知不知道什么叫‘當當當當當當當’?”當時忍住了,但是事后想想,挺有意思的。)
2.舞臺和我們的教室是一樣的一樣的啊
一、談話導入
1.今天我們要學習當代著名作家趙麗宏的文章《望月》,齊讀課題
2.這樣讀是不是讓月光太亮了,看看這幅圖,想想月亮停留自愛空中的那種感覺,看看,月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3.課前大家都讀了課文,老師想了解一下大家的讀書情況,誰先來讀一讀呢?
(1)指名讀
(2)老師還在不斷地交流
二、新授
1.“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這是誰眼中的月亮,那作者心目中的月亮是什么樣的呢?請大家自己讀讀這段話
(1)屏幕出示,學生讀
聲音這么嘈雜怎么能讀出這種感覺呢?讓我們再讀讀這段文字,如果有讓你心動的詞語,讓我們劃下來,細細地品味,可能讓你知道更多藏在文字的情思。
(這個問題設計得非常好,非常符合新課程標準和第一范文教學要求問題要整的精神,一個問題就帶動了學生全文的朗讀,很用心的設計。)
(2)師生交流
(3)指名讀(配樂)
美文、美讀、有沒有同學自己推薦自己來讀讀這首詩篇的呢?學生自己推薦讀
教師點評:如果讓我們沐浴在這寧靜的月下,那一定是非常美好的感覺,難怪作者晚上不睡覺,到甲板上欣賞美麗的夜色,其實誰不著的不斷有作者,還有我的小外甥,這都是月亮惹的禍
2.誰愿意讀,我和小外甥對詩的那一段話
指名讀
出示:詩文
這些詩都鑲嵌著一輪明月,在詩人的詩文中都有哪些內容,你看到了什么?
師生交流
3.月亮還是那一輪月亮,月在詩人的眼里是非常善于變化的。
(1)有……作用,有……作用等等
(2)齊讀文中帶有月的詩句
(3)有月的詩歌多如繁星,你們還知道哪些帶有月亮的詩歌呢
(4)師生交流
“秦時明月漢時關,……”
指導學生朗讀這首詩,
(5)教師范背:《春江花月夜》配樂,讓我們在這樣動情的音樂聲中好好地頌頌有月的古詩
(6)學生吟誦
3.讓我們在回到甲板上,看看在小外甥的眼睛里,月亮是怎么樣的呢?
(1)學生說:……
(2)表情要是在動人一些就更加繪聲繪色了
(3)小外甥眼中的月亮令人驚訝
(4)老師不改一個字,同樣是一首詩。(把小外甥的文字改成了詩的排列方式)
出示:
月亮像什么
月亮像什么
像眼睛
這是
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歡
看我們的大地
所以
每一次閉上
又忍不住
睜開
每個月
都要圓圓地
睜大一次
(這里又是老師的一大創新,合理地使用教材,不管是否恰當,但是我覺得處理得很好,詩一樣的語言,加上詩一樣的課文,美,真的很美!)
我們都和小外甥一樣,一樣地對生活充滿情趣,月亮在你的心目中像什么呢?
(1)像少女、魔術師、搖籃、
(2)載大家的眼里月亮是多趣的,在作家的眼里,在詩人的眼里是多情多愁的。為什么同樣一輪月亮在不同的人的眼里,為什么就不同了呢?
你有一顆怎樣的心,就有一顆怎樣的月。這就是以心觀物,萬物皆有情。
(老師講了一段讓人聽不懂的話,讓學生難以明白。)
用南京市著名特級教師劉智春老師的話說,聽一位語文和口語功底非常深厚的教師上課,聽課的老師是一種享受不談,對于學生來說,所受到的熏陶也是非常令人難以忘懷的。試想,如果每一位語文教師都具備這樣的素質,用詩一樣的語言,帶領的學生讀書、感悟,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即使有的學生感到疑惑,時間一長,熏陶的作用肯定要在其中顯現。語文教師的魅力就在這里了。老師的評語和點撥似乎都沒有離開過“月”字,一“月”何美,一“師”何能?都體現在濃濃的月色中了。
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搜索!
陳云云老師的《望月》教學實錄及賞析 篇9
夜深人靜,我悄悄地走到江輪甲板上坐下來。
月亮出來了,安詳地吐灑著它的清輝。月光灑落在長江里,
江面被照亮了,流動的江水中,有千點萬點晶瑩閃爍的光斑在跳
動。江兩岸,蘆蕩、樹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處隱隱
約約地伸展著,起伏著。月光為它們鍍上了一層銀色的花邊……
(《望月》)
1、“它們”是指:(2分)
2、“我”坐在江輪甲板上,先看,接著看,
然后看。(要求寫清看什么地方的什么)(6分)
3、“黑色剪影”“伸展著”,這是從 方向看的;“起伏著”,
是方向看的。(2分)
4、概括這兩段話的大意。(3分)
陳云云老師的《望月》教學實錄及賞析 篇10
語文就應是一首詩,語文的活力是詩意,語文的靈魂和生命是詩意,語文的最高境界也是詩意。詩意的語文課堂是自然的,它連著生活的源泉,詩意的語文課堂是夢幻的,它讓人遐想聯翩,詩意的課堂是智慧的,它給以學生以力量。因此,語文課堂需將開發學生潛能,發展學生個性為重點,要不斷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給予學生自由閱讀的時空和發表獨特見解的機會,注重讓學生大膽質疑。另外,還需培養學生閱讀創新能力,大力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注意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的差異性,注意因材施教,鼓勵自主創新。
我在平時的語文課堂教學中也努力讓自己的課堂流淌著詩意,迸發出創新火花。在執教《望月》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你能展開想象的翅膀,說說你眼中的月亮是什么呢?學生稍作思考后,便紛紛舉手作答:有的說:“在我眼中,月亮宛如一位文靜害羞的小女孩捂著秀麗的臉龐。”有的說:“在我眼中,月亮如同慈祥的媽媽,哼著搖籃曲,哄著孩子安然入睡。”有的說:“在我眼中,月亮像一面鏡子,它用自己的鏡面照出人世間的悲歡離合。”有的說:“在我眼中,月亮是一封信,只要到了每年的中秋之夜,它就會告訴一些出遠門的人今天是中秋節了”學生的發言越來越精彩,語言個性化色彩濃,富有詩意和靈性,學生創新的泉水汩汩流淌。
陳云云老師的《望月》教學實錄及賞析 篇11
第七單元第25課《望月》是一篇散文,形散神聚,富有童真童趣。寫的是小外甥向舅舅挑戰背詩和問問題的交談過程,表現了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的特點和人們喜愛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作者趙麗宏文筆生動活潑,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的形象躍然紙上。教學后,我認為以下幾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深入詞句,很好地感受到小外甥的特點。
教學中,通過反復有感情朗讀第2自然段,使孩子們在賞析的過程中充分感受月光之美,從而感受到小外甥的話語“是月亮把我叫醒的”。同時我讓學生細讀描寫小外甥神情、語言等詞句,感受“小外甥”愛幻想、富有童真童趣的特點,抓住小外甥與“我”的對詩和提問題,引導他們體會小外甥的聰明好學、天真活潑和愛想象。正是這種聰明好學,才能讓小外甥積累那么多有關的詩句,使學生在品讀中感受“中國月文化之美”。
二、品讀課文,感受月夜的魅力。
在教學第一部分時,我緊抓文章第2自然段中的關鍵詞句,讓學生感受體會夜色之美,從“噴灑”、“鍍”、“黑色剪影”、“隱隱約約”等詞中體會月色朦朧、柔和、均勻、薄的特點,進而感受語言文字之美。對詩部分,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在歷代詩人心中,賦予月亮不同的情感,代表著詩人當時細膩的心思和美好祝愿。讀文字也要讀標點,我抓文中出現的十二個點的省略號,和學生補充對詩,感受一輪多情的明月。在品讀體悟中感受“我”眼中月亮的安詳,通過引導學生在對詩中沐浴詩中月亮得多情,在遷移想象中放飛小外甥幻想中月的奇特,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生命體驗,培養學生懂得欣賞美的情懷和學會表現美的能力。此外,通過詩句積累、品析研讀重點詞句等,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實現由“感”而“悟”,由“悟”到“讀”到“背”。
三、善于歸納、積累古詩
通過本課的學習,一定要讓學生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善于歸納和積累同類型的古詩詞等。課上我讓小組內交流課前搜集到的其他關于“月亮”的古詩,展示交流時還是以4人小組的形式匯報學習成果,可以2個人分角色繼續對古詩,第3個人說古詩出處和作者,第4個人議一議詩的意思,其他同學還可以做補充。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大家全員參與,收獲更多。
四、注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
每個學生心中都有一個美妙神奇的世界,他們心中的形象是不同的、無限的。文中的小外甥認為月亮像眼睛,是天的眼睛,這一比喻太貼切、新穎了。在學生認識到這一點后,我問:“你們認為月亮還像什么?它為什么有變化呢?”這一問題激發了學生的想象,有學生把月亮比成玉盤,天狗總在農歷十六開始打玉盤,越打越小,織女從月初開始補月亮,一直補到十五有學生把月亮比成好吃的蛋糕,可總是被天狗偷吃,被嫦娥補圓有的同學把月亮比作化妝鏡,是那么神奇美麗還有的同學把月亮比作蘋果,小朋友越吃越小可見,利用文本所提供的內容,創設一定的情境,可以極大地豐富學生的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課下,我還要求學生們把課上對月亮富于的想象寫在小練筆本上。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古人對月亮的喜愛,小外甥的聰明好學,在教學中沒有把古詩和作者的心境結合起來,學生的朗讀感情還不是很到位。
陳云云老師的《望月》教學實錄及賞析 篇12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17
《望月》教學設計四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
3、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亮產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學重點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亮產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賽詩會
[主要板書計劃]:
16 望月
月下江景 美麗如畫
比背詩句 聰明好學
想象月亮 愛幻想
獨坐甲板 展開幻想
[作業設計、安排]
課內:抄詞、寫近義詞、背誦課文、練習冊部分作業
課外:背課文、賽詩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清文章脈絡。
一、背詩導入,板書揭題:
1、同學們知道哪些有關月亮的詩歌?請大家背一背,一人一句。
2、揭題
二、初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
1、明確:讀通全文,劃出不理解詞句,想清解決。
2、學生讀文,自學字詞
3、指名分段朗讀。
4、詞義質疑:
清輝:淡雅清純的光輝。
凝望:出神地看
繪聲繪色:形容敘述、描寫生動逼真。(聯系課文)
云絮:絮,像棉絮的東面。淡淡的云朵。
剪影:照人臉或人體輪廓剪紙成形。這里指事物的輪廓。
不假思索:假,借用。用不著想,形容說話,做事迅速。
晶瑩:光亮而透明
隱隱約約:看起來不很清
5、存疑:
“詩,和月光一起,沐浴……,……清幽曠遠”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是不是單單寫月亮的?除了寫月亮還寫了什么?
2、指名回答:板書:景比賽想象
3、我們應怎樣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賞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獨身一人在甲板上展開了幻想的翅膀。
三、課堂練習
四、1、進行寫字指導甥瞳仁鎖絮幽欠
2、鋼筆描紅、臨寫。
3、寫近義詞
光點凝望驚奇封閉
4、抄詞:
清輝流動封銷不假思索光斑瞳仁
閃爍挑戰剪影繪聲繪色沐浴比喻
云絮呵欠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一、聽寫詞語
二、學習第一段
1、師讀課文,讓學生閉上眼睛用心地聽,仔細想想你的感受是怎樣的?
3、同學們,想不想把這幅畫畫出來?
4、學生細讀課文,思考作者描繪的“圖畫”上有哪些景物以及這些景物是什么樣子的?
交流。
景物:月光江面蘆蕩梅林山峰
江面----浮光躍
蘆蕩梅林山峰----鍍上花邊
5、學生當場打開畫筆進行繪畫,其它同學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評議。
6、播放第一段錄音(誦讀),再看看同學畫的圖感受意境。
6、看圖,嘗試背誦。
三、學習第二段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調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頭凝望著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師質疑:月亮怎么會叫醒人?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和他交談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聰明而又好學體現在哪里?
角色讀5--11節。
4、了解詩句意思。
5、指導讀詩、背詩。
6、教師口述,引入情境,詩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這兩種美妙的東西一起滋潤著
“我們”的心田,使我們天比舒暢,美麗而幽靜,空曠而遼遠的氣氛中。
出示句子: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讓我們清幽曠遠的氣氛中。
反復朗讀,體會意境。
7、小結談話,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
學習了第二段課文,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
五、作業:《練習冊》p54、二、三)
收集有關山水的古詩,背一背,準備賽詩會。
第三課時
一、復習:
課文中的小外甥是一個什么樣的小孩子?
愛幻想又體現在哪里?
讓我們繼續學習。(板書:愛幻想)
二、學習第三段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提問:這一段寫的是什么?(板書:想象月亮)
小外甥是怎樣想象月亮的?畫出有關句子,連起來說一說。
出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閉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睜開,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開一次……”
你覺得小外甥的想象怎么樣?請聯系你的生活經驗去感受一下。
自由讀句子,指名讀。
3、討論交流。(想象奇特,富有童趣)
4、繼續讀課文,找出描寫小外甥說話時的動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個問題來……
他瞪大眼睛等我們回答,兩個烏黑的瞳仁里,各有一個這晶晶的小月亮閃閃發光。
……小外甥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繪聲給色地說著,仿佛在講一個現成地童話故事。
圈出你認為應重讀的詞,讀,品味。
學生交流感受。
5、分角色讀這一段。
四、學習第四段。
1、齊讀課文
2、提問:這一段寫什么?
(板書:獨坐甲板,展開幻想)
3、啟發談話: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開了幻想的翅膀。你們想不想隨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閉眼。
五、聽錄音,展開幻想。
閉眼,現在,你變成了作者,甲板上只留你……
引導說說幻想中的東西。
六、作業
1、背誦課文
2、賽詩會(課外)
第四課時
教學目的:
⒈通過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月景的美麗以及人們借月亮來寄托思念、抒發情懷的思想感情。
⒉培養學生想象力、自主創造能力和語文綜合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⒈收集并背誦描寫月亮的古詩,學唱有關月亮的歌曲。
⒉排練小合唱《月光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⒈清幽的夜空,明月深情地凝視著大地,靜靜地傾灑著它皎潔的光輝。從古至今,月亮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是神圣的象征,它以其曠遠和神秘寄寓著人們幽遠的思念和無盡的遐想,像這樣的圖片老師還收集了一些,同學們想不想看一看?
⒉多媒體出示月景圖。
[通過觀看幾幅美麗的月景圖,把學生帶進了如詩如畫的月夜,這樣的情感創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了學生的求知渴望。]
⒊從同學們情不自禁的贊嘆聲中,老師體會到同學們被美麗的月景迷住了,誰來描述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畫面?
⒋千百年來有多少文人墨客,為月亮所傾倒,被月景陶醉,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美麗詩篇,老師有一首最喜歡的寫月的詞,同學們想不想聽聽呢?
⒌誰來把你最喜歡的寫月詩讀給大家聽聽呢?
⒍看來同學們積累了很多寫月的古詩,接下來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
二、游戲輔助,加深理解。
⒈第一個活動:看題目,背古詩。
⑴六個詞語各代表一首古詩,請選手選擇。
⑵依次看題目背古詩,背不出可以朗讀。
[通過看詩題背古詩,檢查了學生對寫月詩的積累情況。]
⑶小結:剛才各組同學都表現不錯,特別是朗讀時很投入,很有感情。
⒉不過,剛才的游戲只是個熱身賽,接下來的游戲難度就增加了,但也更有趣了!
⒊第二個游戲:給圖畫配古詩。
⑴每個詞語后面是一幅畫,老師已經給圖畫配上了一首詩,也請同學們根據畫面內容來配一首古詩,看看我們配的古詩是否相同。
⑵依次看圖畫配古詩,并朗讀古詩。
[讓學生根據自己對圖畫內容的理解來繪圖畫,配上適當的古詩,實際檢查了學生對寫月詩的理解情況。]
⑶小結:能給圖畫配上合適的古詩,看來同學們不光會背古詩,而且對古詩還有一定的理解。
⒋同學們有沒有發現我們剛才所朗讀的這些詩除了都寫月亮之外,還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板書:幽遠的思念)
[通過恬當的小結,揭示了傳統的月亮文學,也達成了教學目標。]
⒌第三個游戲:唱月亮的歌曲。
月亮在詩人眼中是個寵兒,在其他的藝術家心中也是最為鐘愛的,例如歌曲當中就經常出現月亮。
⑴誰來唱幾句有關于月亮的歌曲?
⑵我們學校合唱隊曾經唱過一首歌叫《月光光》,非常好聽,我們班有好幾個合唱隊員,我們來欣賞一下他們的表演。
⑶請同學們說說聽完后的感覺。
⑷我怎么聽著聽著想睡覺呀?請合唱隊員解釋一下。
⑸小結:怪不得聽著聽著,我好像回到了兒時,躺在搖籃里沉沉睡覺,原來月亮確能引發人無盡的遐想。(板書)
三、分組合作,借月抒懷。
⒈除了詩、歌曲還有很多種藝術形式可以借月亮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這樣吧,我給大家創造一個機會,學做一回藝術家。
⒉多媒體出示:“現在你是一個藝術家,請你用編歌、寫詩、書法、畫畫、朗誦、寫話等形式通過月亮來表達你的情感。”
⒊學生匯報,說清楚作品是什么?為什么創作這幅作品?
[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形成依賴于主體的親身實踐,在寫詩、畫畫、編歌等實踐中,學生把感知、理解、內化的知識轉化為了運用的能力。]
⒋總結全文。
聆聽著同學們的匯報,老師更深刻地感受到月亮是一首恬靜的詩,是一曲委婉的歌,是一幅含蓄的畫,是一段綿長的情,讓我們在《小白船》優美的旋律中,再一次領略一下美麗的月景帶給我們幽遠的思念和無盡的遐想。
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搜索!
陳云云老師的《望月》教學實錄及賞析 篇13
作者:常熟市實驗小學 陸曉文 轉貼自:常熟市實驗小學 點擊數:155
《望月》教學談
常熟市實驗小學 陸曉文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21課《望月》是一篇角度獨特、構思新穎的寫月篇章。文章語言美、形象美、意蘊美,具有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點,如何讓學生抓住散的“形”而牽住“神”(即甥舅二人對大自然的愛)呢?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想一想,放飛心靈
兒童是極富于想象的。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孩子是可以敬服的,
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景,想到花卉的用處,想到昆蟲的語言,他想飛上天空,他想潛入蟻穴。”因此,讓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漫游文章精心繪制的圖景,從而從“形”中悟“神”。
(一)看圖想象。揭示課題后,即出示掛圖,引入情境“看到如此美的月景,你想到了什么?”學生的思維立即切入課堂,展開了豐富的聯想:有的說想到了一個關于月亮的傳說——《嫦娥奔月》;有的說想到了月下聽泉的寂寞的阿炳,還有那動人心弦的《二泉映月》……學生們豐富想象的表達,不僅創設了情境,初感月景美的內涵,同時激活了課堂氣氛。
(二)聽音樂想象。文中最后一句:“我久久凝視著月亮消失的地方,輕輕地展開了幻想的翅膀……”抓住這個想象點,我讓學生閉上眼睛,放一段輕音樂,引領學生:“現在你就變成了作者,甲板上只留下了你一個人。涼涼的風吹拂著你的臉龐,淙淙的流水聲在你的耳畔輕輕地唱歌,你久久地凝望著月亮消失的地方,你會想到閃爍的星星,想到雨后的彩虹,想到風、雨、雪……你展開了想象的翅膀,正在廣闊的天空正飛啊,飛……”學生在充滿情致的導語中,舒展開想象的翅膀。幾分鐘后,讓學生充分述說所想,這樣,不僅拓寬了情境,使之變得豐潤,而且也讓學生在想象中充分感知了大自然的美,由對月景美的熱愛移情到對大自然其美無比的熱愛,深入了主題,抓住了“神”。
二、讀一讀,自主感悟
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是指導學生體會、欣賞描寫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寫小外甥對月亮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而這與學生能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是不可分開的,因此,得讓學生反復多樣地誦讀,以讀為主線,在讀中捕捉文中細膩的情趣,領會文章所蘊涵的情感,進而牢牢地牽住“神”。
(一)抓住重點段落、重點語句或自己最感興趣的段落,、詞句反復研讀。
第一步,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自己最喜歡、最感興趣的詞語、句子或段落,想想該用怎樣的語氣和語調讀,然后全班交流。如讀小外甥的話,要用天真的語氣;讀文中的古詩句,則應注意古詩的讀法,總之要緊扣意境。第二步,出示文章的重點語句,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如小外甥對著月亮展開想象的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這是月亮的眼睛,他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閉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睜開,每個月都要圓圓睜大一次……”“月亮困了,睜不開眼睛了。”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仔細地品味、賞析,從而理解這幾句話的意思,體會小外甥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再如,講讀小外甥說話時的動作、神情的句子:“……又冒出一個問題來……”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兩個烏黑的瞳仁里,各有一個亮晶晶的小月亮閃閃發光。”“小外甥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讀這些語句時,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聯系上下文理解,從而感悟小外甥聰明、愛幻想的特點。
(二)分角色讀。
文中對話較多,在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的基礎上,指導他們有感
情地分角色朗讀,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學生在分角色讀中能不斷地體驗角色的心理活動,把握人物情感,從而內化課文的語言和情感。
(三)欣賞性示范讀。
這篇文章感情柔美,在講讀課文之后,飽含深情地做欣賞性范讀,扣擊學生的心弦,給學生以余味無窮的感覺,進一步受到文章的感染。
幾種形式的反復誦讀,調動了學生的認識、想象和情感,含英咀華,細細揣摩、體味,從而讀出了作者對月亮創造性的表達,自然地悟出“神”。
三、畫一畫,形神一體
一是口頭“畫”,文章第二自然段描寫的是月下江景,字字入畫。教學中可讓學生口頭“畫一畫”:(1)畫哪些景物?(2)這些景物是什么樣子的?(3)學生充分口述后再出示已經畫好的水彩畫。二是動筆畫,文章語言優美,韻味悠遠,處處皆畫。學完課文,可讓學生用手中之筆去描繪文中之畫面,學生在動筆畫一畫中,再次咀嚼文章的神韻,觸摸到文字背后深藏的意蘊,最終達到形神一體。
四、寫一寫,神韻延伸
在學生抓住文章中心,即“神”時,讓學生進行一次小練筆,是很有必要的。“正是因為作者細心地觀察、體驗,對大自然無比的熱愛,才能寫出這樣動人的文章,因此,也讓我們用眼睛、用心靈去感知大自然,捕捉美吧。”讓學生回憶平時所見大自然的風、霜、星、日、雨、露、山、水……鼓勵他們用最美的語言去形容它們。
通過這四個方面的訓練,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深刻的理解,并且能牢牢地抓住“神”。“想一想”,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了鍛煉,學生豐富、奇妙、精彩的想象,將課堂氣氛一次又一次地推向高潮;“讀一讀”,則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在讀中感悟文章中心,幾種形式的讀并用,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加入自身情感和自己對文章的理解,使朗讀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畫一畫”及“寫一寫”,深化了主題,并由主題延伸,鍛煉了學生的讀寫能力,同時激發了一定的學習興趣,將學習任務出色地完成。
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