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寫訓練:《月光啟蒙》(精選15篇)
讀寫訓練:《月光啟蒙》 篇1
作者:孫友田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30
讀寫訓練:《月光啟蒙》
月光啟蒙
孫友田
閱讀提示:
童年對于每個人都是難忘的,今天我們和孫友田一起回到他的童年,去傾聽他的母親甜美地吟唱,那明快、流暢而又富含想象的民歌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會讓我們深深感受到民間文學的無窮魅力。在月光下,母親不僅給我唱好聽的民歌,還給我講故事、唱童謠、猜謎語。又是怎樣引領我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的呢?
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時辰。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摟這我,唱起動聽的歌謠:
“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曬得脆脆的。”
“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倆去云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后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地,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余韻。
那時,我們的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豐富的。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谷,卻長歌謠。母親天資聰穎,一聽就會。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親是唱蓮花落的民間藝人。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者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母親唱累了,就給我講嫦娥奔月的故事,講牛朗織女天河相會的故事……高深莫測的夜空竟是個神話的世界。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她又為我唱起了幽默風趣的童謠,把我的思緒從天上引到人間:
“小紅孩,上南山,割荊草,編箔籃,篩大米,做干飯。小狗吃,小貓看,急得老鼠啃鍋沿。”
“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喝,下不來——老鼠老鼠你別急,抱個貓咪來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轎。毛娃醒,吃油餅。毛娃睡,蓋花被。毛娃走,喚花狗,花狗伸著花舌頭。”
民謠童謠唱過了,我還不想睡,就纏著她給我說謎語,讓我猜。母親說:“仔細聽著:麻屋子,紅帳子,里邊睡個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問:“朝哪里猜的?”
母親說:“朝吃的猜。”
我歪著頭想了一會兒,硬是解不開。母親笑著說:“你真笨,這是咱種的花生呀。”
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是母親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閱讀思考:1.用鋼筆描紅.臨寫。笆 辰 澡 摟 鳳
2.聯系上下文,體會帶點詞的意思。
(1)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谷,卻長歌謠。
(2)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3.默讀課文,討論一下:作者為什么用“月光啟蒙”作為課題?
4.摘抄文中的民歌童謠?再收集幾首家鄉的童謠讀給同學們聽聽。
讀寫訓練:《月光啟蒙》 篇2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06
聽馬建明老師執教《月光啟蒙》一課有感
3月2日下午在墟溝小學階梯教室聽了馬建明老師執教的《月光啟蒙》一課,馬老師精心地教學設計、樸實獨到的教學理念在課上得到了淋漓盡致地展示,聽完課后,不由為馬老師的水平所折服。
馬老師從課中一個生字“蒙”入手,再根據學生組的詞“啟蒙”切入:誰是你的啟蒙老師?他給你留下了怎樣地印象?馬老師教學點地切入不露絲毫痕跡,顯得大方、機巧。馬老師在指導學生文本過程中不刻意地對學生進行灌輸、訓練,而是通過自己巧妙地教學設計,一步步、扎扎實實地落實課程標準提出的閱讀要求。對學生在初讀課文遇到地不理解的詞語,要求學生大膽地猜測它的意識,從而提高學生地理解水平。對于學生讀書時會產生地不同問題,馬老師不是泛泛地要求學生提出問題,而是總結巧妙地提高問題的方法,授學生以“漁”。對課文難點:“母親的歌謠與我的想象之間究竟有什么樣地聯系?”這一問題,他巧妙地安排學生仿照自己說話:在皎潔地月光下,母親給我講著動聽地故事。聽著聽著,我仿佛跟隨故事來到了寒冷地月宮中,去陪伴那寂莫的嫦娥.......學生模仿老師說話地過程也是學生積極思考、融會貫通地過程。當學習完課文之后,馬老師又安排了拓展閱讀版塊,閱讀母親老年后的生活片段與“我”看望他時的情景。教學立意很快上升到了母愛這一主題,挖掘了文本的深層含義。馬老師安排的練習也很有新意,寫詩。要求學生完成一篇沒有寫完地詩(表現母愛主題的),與課文閱讀、拓展閱讀緊密聯系,相得益彰。
對于這節課,我還有以下幾點看法。一,超時嚴重。這是公開教學中經常看到的一個現象,為什么在我們地日常工作得大忌變成了公開教學的常見現象,我看值得我們思考。因為是借班上課,需要與學生有一個熟悉、了解地過程,在這上面花的時間,大家可以理解。但除此以外,還超時幾十分鐘(兩節),是不是地閱讀中存在著梳理過細,該粗線條沒有粗線條的地方呢?二、文本的教學立意為母愛,歌頌偉大的母愛,這個主題很好。但對文中充滿著濃郁地鄉土氣息這一文本特點視而不見,是不是這次教學中的一個遺憾呢?三、課間沒有休息,學生上得非常疲勞。第二節明顯感覺到學生學習地積極性不高,雖然老師注意了自己在教學中的是引領、組織、鼓勵地角色,但只有幾位學生與教師反復“交流”,細看有獨角戲的意味。
讀寫訓練:《月光啟蒙》 篇3
月光啟蒙
魏曉林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6個生字,理解重點詞句所蘊含的深刻含義。
3.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悟作者從母親那里受到的啟蒙教育,體會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感激與懷念之情。
教學重點:通過理解重點詞句所蘊含的深刻含義,理解啟蒙的內涵。
教學難點:感悟作者從母親那里受到的啟蒙教育,體會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感激與懷念之情。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互動交流
1.咱們班的同學個個都很聰明!老師寫一個字大家一定都認識。好,看老師寫字。
2.(師板書:魏) 認得嗎?好,認識的請舉手。
3.認識的一起讀——
4.看到這個字你想到了什么?說說看。
5.(生大膽的猜想)(若無人猜到,師表揚大家都很勇敢,都很聰明,然后告訴他們老師是想告訴他們老師的姓,方便同學們稱呼)
6.好,上課。
7.(師生問好)(引導將老師的姓也帶上)
8.同學們真精神!
二、引題、解題
1.同學們,老師還想寫個字讓大家認一認,看老師寫。(師板書:蒙)
2.認識嗎?認識的請舉手。
3.真聰明!這可是生字呀!告訴老師什么時候認識的,怎么認識的?它有幾個讀音?會區別嗎?(相機導出并板書:啟蒙)
4.知道老師為什么寫這個詞嗎?猜猜看。(引導說出這與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有關系)對,今天老師將與同學們一起來學習課文《月光啟蒙》(完成課題板書)
5.介紹作者:知道課文的作者是誰嗎?
孫友田,同學們不陌生吧!我們曾經學習過他寫的一首詩歌,名字叫——《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知道他的一些情況嗎?誰來給大家介紹介紹。
(他是一位著名的煤礦詩人,經常用詩描寫煤礦工人的生活,在煤礦生活十多年,寫出了1000多首詩,出版了《煤礦短歌》、《煤礦春早》等10部詩集。)
6.一位詩人的成長,背后總會有許多理由。孫友田就說,母親是他的啟蒙老師。
好,就讓我們一起走入課文,一起來認識這位偉大的母親。
7.請同學們來一起滿懷深情地讀課題:月光啟蒙
8.讀了課題,同學們一定有話想說,有問題想提,想一想,把你讀了課題后想說的話,想提的問題跟大家交流交流。
三、初讀課文
1.同學們真聰明!著名發明家愛迪生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許多個問題更重要!大家都是小愛迪生!學會提出問題很重要,善于解決問題同樣重要。同學們能夠提出問題就一定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在課文中,課文讀好了問題也就解決了。想讀嗎?
2.提示初讀要求:(課件出示:友情提示)
(1)大聲朗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在一些不理解的弄不懂的地方打上問號,等一會兒讓大家來幫助你。
(3)思考: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什么?
3.學生自讀文章,思考問題。
4.教師巡視,指導。
四、交流初讀習得
1.檢查生字詞認讀情況:(課件出示)
啟蒙老師 籬笆小院 白布褂子 摟在懷里
時辰 混沌 嫦娥 鳳凰
紅賬子 割荊草 編箔籃 篩大米
(1)指名讀。
(2)齊讀。
2.指名分節朗讀課文。
評價:是否正確、流利。
3.質疑解難。
4.說說文章主要講了什么?簡要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根據回答出示板書: 唱歌謠
講故事唱童謠
猜謎語
5. 理清文章脈絡,給課文劃分段落。
由此可見,課文可以劃分為幾大段?拿出筆,快速默讀課文,用“‖”標出來。
五、賞讀課文第一部分
1.過渡:從剛才交流的情況看,同學們都很能干!會學習!老師高興。從剛才同學們讀書情況看,正確、流利這兩級臺階同學們沒費力一次性就跨越過去了,有感情這級臺階,相信同學們也一定能夠輕松跨越。有信心嗎?
課文很長,由于時間關系,我想這節課咱們就重點來讀課文的第一部分。有意見嗎?沒有意見,咱們就來讀吧!
2.自主練讀。先準備準備,一邊讀一遍品味,看怎樣讀就把感情給讀出來了。
3.賞讀。
(1)誰先讀?說說看,讀這一段應該讀出怎樣的感情讀?(答案是多元的)
(2)學生讀課文。
[○夏夜的月光下,母親在院中摟著孩子,唱起了動聽的歌謠,那是一種怎樣的意境呢?(美妙)美在那兒,妙在何處?夏天的月夜怎么美呢?為什么在你們眼里是“最美的時辰”?
( 夜,靜悄悄的。月亮在云中穿行,母親伴著淡淡的月光給我唱起動聽的歌謠,多美啊!)
○聽著你們的朗讀,看著你們的表情,我看得出你們一個個都被陶醉了,能告訴我是什么讓你們如此陶醉嗎?(月夜美、歌謠美、嗓音美)
○聽著你的朗讀,老師仿佛看到了如銀的月光灑滿了小院,真美啊!誰還想讀?
○夏夜的月色真美,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出示圖片)
○“摟”你體會到什么?(親熱)被媽媽摟過嗎?什么感覺呢?(讀)(2)想知道媽媽的感覺嗎?
(師描述:你們知道嗎,當兒子坐在母親的膝上,母親用雙臂輕輕地摟著他,這時,兒子那透徹的雙眸與母親對望,并且是頭靠著頭,這時一種多么幸福的感覺啊!我想這就是天倫之樂吧。這種幸福的感覺是不是也讓你想起了你和母親在一起的甜蜜。)(3)別讓這種感覺溜走,老師和你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句話:
○芳香的音韻:這動聽的歌聲就如同彌漫在空氣中的芳香一樣,讓我們陶醉。我們仿佛來到一個開滿鮮花的大花園。
○這段文字富有濃郁的詩情,真是太美了。大家也讀一讀,體會體會,感受那芳香的音韻。(自由讀、指名讀)
○理解句子: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豐富。[歷史上有“黃河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次改道”之說。這里的地理條件惡劣,黃河經常決口流經的土地難以生長莊稼。]你還可以聯系歌謠的內容談談嗎?[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生長)五谷,卻長(產生)歌謠。]
歌謠表達了家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引導學生談談對“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的理解。 剛才大家都弄不明白母親唱歌謠給兒子聽能給孩子什么啟蒙,這就是“混沌”,現在讀了這一節是不是和作者一樣豁然開朗了? (混沌:糊里糊涂,什么也不懂。豁然開朗: 一下子就明白了 。) 明白了什么?
母親唱著歌謠,在不知不覺間培養了我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情感。這就是——啟蒙教育,母親真是我的——啟蒙老師。她就是用這樣動人的歌謠,為我——引讀: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
(3)請同學們一起滿懷深情地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4.總結談話。
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
他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地,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有一個人,她永遠占據在你心最柔軟的地方,你愿用自己一生愛她;有一種愛,她讓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卻不要你任何的回報……這一個人,叫“母親”,這一種愛,叫“母愛”!
讓我們感謝我們的母親,感謝她給予我們的生命,感謝她給予我們深深地愛,感謝她給予我們的啟蒙教育!
五、布置作業
1.我們也愛我們的媽媽,從小到大,我們也讀過許許多多的兒歌,請你回憶一下,把你印象最深的幾首推薦給大家。
2.搜集家鄉的民歌童謠,與大家交流。
板書設計
唱歌謠
月光 講故事唱童謠 啟蒙
猜謎語
讀寫訓練:《月光啟蒙》 篇4
讓“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月光啟蒙》課堂教學實錄采擷
“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母親用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和猜謎語的方式,不僅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還讓我有了詩人的情懷,啟迪了我的想象,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沉浸在馬老師的課堂中,享受著母愛的甘甜雨露,忽然間我發現馬建明老師的“啟蒙”與孫友田母親的啟蒙有著異曲同工之處——都是在用自己最簡單、最淳樸的方式讓“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一、讓問題觸動孩子的心靈
【實錄】
師:在讀這篇文章時我卻有一個問題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知道嗎?書上有這樣一句話:“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按理說不識字怎么能是自己的啟蒙老師呢?你們是否與我有同感?
生:(點頭默許)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重點讀懂這個問題。剛才同學們提出的其他問題,就讓我們在一起的讀書中去思考、去解決,好嗎?但是今天的讀書我要提出三個要求:一是要讀出語言的韻味;二是要讀出作家的內心世界;第三還要讀出我們自己獨特的……
生:感覺。
師:對,還要讀出我們自己獨特的感受。我覺得這樣才是真正的會讀書。把書翻到最后一個自然段,輕聲讀,看看能不能先告訴我“為什么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呢?
(生自由讀書)
師:你們知道嗎?你們又給了我一個快樂,就是剛才你們讀書是那么投入,那么動情。多美呀!這個問題你讀懂了嗎?你來說。
生:(朗讀)“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
師:讀課文讀出來的,用自己的話來說,可以嗎?
生:打開文學的寶庫。
師:也就是讓我喜愛上了……
生:文學。
師:是我文學的啟蒙老師,啟蒙了我的文學。還有嗎?
生: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
師:還給我帶來了詩情,讓我擁有一個詩人的——
生:情懷。
師:讓我成為一名著名的詩人、作家!對我還有哪些影響?誰來補充。
生:讓我這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賞析】
一節課我們到底要給學生什么?要達成什么樣的目標?往往可以通過師生所提的問題看出來,“按理說不識字怎么能是自己的啟蒙老師呢?”學生的諸多問題以及課堂教學的目標都在教師巧妙而精心預設的問題中得到有效整合與提升。由于學生與教師的認知水平不在一個緯度上,所以課堂教學不可能只停留在學生簡單的認知層面上。從馬老師的課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是提問,還是下面的默讀、想象和寫話等,馬老師都在教給學生一定的方法,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牽一發而動全身。” 一節課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他“牽”的藝術——放中有收,收中有放,課堂上學生沿著教師精心預設方向不斷地向文本的深處“潛游”。
二、讓文本貼近孩子的生活
【實錄】
師:你看,他的家鄉是什么樣的,書上有一句話,不知你發現沒有發現?你說——
生:那時,我們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豐富的。
師:對!我們日子清苦,住住不起瓦房?
生:住不起!
師:住住不起樓房?
生:(笑著)住不起!
師:那就干脆連想也不要想了?真得就不想了?
(生各抒已見)
師:(追問)請大家獨立思考一下,從哪看出想的?
生:(讀)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后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
師:我一直是在母親的歌謠當中對生活充滿了什么?也就是說母親對生活充滿了什么?你說——
生:熱愛。
……
師:母親對生活的向往是沒有止境的,你看先蓋瓦屋,再蓋樓房,東樓西樓蓋上還不行,還要蓋南樓遮太陽,我說蓋完南樓還不行,還要蓋——(手勢)
生:摩天大廈。
師:還要奔小康,對不對?
生:對。
師:還要建設新農村,多么美好,這都是母親通過歌謠傳遞給我的,好了,我真的很激動,真的很幸福。
【賞析】
新課程的理念在課堂上如何體現?首先就是教師對文本的解讀,文本被教師解讀得有多深刻,課堂就有多精彩!“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豐富的。”豐富的精神生活表現在哪里呢?課堂上馬老師不僅引導學生讀出了歌謠的韻味,還讀出了歌謠內在所表達的情感——“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與向往“先蓋瓦屋后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是歌謠,就要“讀出歌謠唱的是什么?讀出唱出了什么?傳遞給我們的是什么?”而反思我們的很多課堂是很難讀到這個層面上的,更多時候我們是停留在把歌謠讀動聽,讀優美,讓我愛上了文學這個層面。根本打動不了學生的心,學生又怎能有獨特的感受?空洞的、泛泛而談的解讀只能讓學生在文本的表層面不斷地徘徊。生活離課堂并不遙遠,所以課堂上教師是有責任引導學生走進生活的“場景”——文本,走進作家的內心世界的。
三、讓心靈在閱讀中豁然開朗
【實錄】
師:你讀了這些童謠,你有什么感受?我看你一邊讀一邊也笑了,為什么笑了?你先說。
生1:非常有趣。
生2:很幽默諷趣。
師:又幽默又諷趣,可是我們還沒有把這種味道讀來,我想請同學把書停放在桌上,我們一邊拍著手一邊來唱著童謠,好不好!找一找童謠幽默諷趣的感覺。(師起頭,學生拍手唱童謠,學生那投入的勁頭,已經完全融入到歌謠的意境中。)
師:幽默嗎?這樣幽默諷趣的童謠,讓我怎么樣?
生:這些童謠讓我認識了小貓、小狗和小老鼠。
師:讓我親近了這些可愛的動物,還有什么?快說——
生:給我帶來了心靈的享受。
師:心靈的享受,你看還是那句話,那時我們日子清苦,唱著這樣的童謠,苦嗎?
生:不苦。
師:苦盡甘來,快樂著,享受著!的的確確這樣的童謠讓我有了詩情,讓我有了童真,讓我有了想象,讓我有了快樂,也讓我產生了無數次的創作的靈感。
【賞析】
“讓學生的心靈在閱讀”不是一句空話,他要求學生要潛下心來,與文本進行對話,與作家進行對話,因為對學生沒有提升的閱讀,無論形式再多,花樣再多,都是虛假的,華而不實的閱讀就是最糟糕的閱讀。從馬老師的課堂中我們看不出半點的虛假,拍手唱童謠是兒童的天性,而馬老師正是通過孩子們最喜歡方式讓他們找到了童謠幽默諷趣的感覺,讓他們在愉悅的氛圍中親近了那些可愛的動物,獲得了心靈的享受……“快樂著,享受著!”有了這樣的心靈體驗,學生能不為語文感動?能不為生活感動嗎?學生置身在這樣的課堂中,混沌的童心能不豁然開朗嗎?
讀寫訓練:《月光啟蒙》 篇5
作者:特級教師 揚州市教研室教研員 陳萍老師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59
新整理的《月光啟蒙》課堂實錄:
課堂教學觀摩:《月光啟蒙》
作課老師:特級教師 揚州市教研室教研員 陳萍老師
一、快速瀏覽,整體感知文本
1、快速閱讀課文,誰是我啟蒙老師?
2、“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母親不識字,她用什么給我啟蒙呢?
過渡
二、創設情景誦讀感悟啟蒙
出示圖片創設情景
1、閉上眼睛師深情唱歌謠。
2、好聽嗎?
想讀一讀嗎?自己試試(出示歌謠)
生讀
3、誰愿意讀?
4、想一想,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原本應該很累了,這時候卻摟著我唱歌謠,你說說母親是怎么樣的人?
生討論
5、唱完一首后,母親又唱了一首,唱這首歌謠時母親心里會想些什么呢?讀一讀
生讀交流:
生:現在生活雖辛苦,但孫友田今后一點光會有出息,將來一定能過上好日子
……
指導朗讀
會讀了想唱嗎?閉上眼聽老師唱歌謠
聽母親唱歌謠,你有什么感受?
生:輕快
生:有節奏
生:很幸福
作者孫友田又是怎么樣寫他的感受得呢?
6 、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地,像三月的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它那芳香的音韻。
(1)領會芳香的音韻
(2)讀一讀(配樂)
7、引讀: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谷,卻長歌謠。
(1)理解兩個“長”的含義
(2)想一想母親不識字,她又是如何學會這些歌謠的呢?
8、略讀故事給作者的啟蒙
引讀:母親唱累了,就會給我講……,講……
母親就給我講了這兩個故事嗎?(體會省略號的作用)
說說還會講哪些故事?
作者孫友田聽了這些故事又會像到些什么呢?
再次引讀第六小節。
9、母親又給我唱起了幽默風趣的童謠,童謠怎么幽默風趣呢?選擇一首讀一讀。
生讀
師指導按節奏讀歌謠,可以拍手可以跺腳,可以搖頭,可以晃腦。
讀著這些童謠,老師想起了小時候媽媽教我的童謠《兩只老虎》,你還知道哪些有趣的童謠?
你聽媽媽唱童謠有什么感受?
生:很溫馨
生:很舒服
生:很幸福
10、分角色讀謎語給作者的啟蒙
母親給作者猜謎語有什么目的?
11、引讀最后一小節,現在我們再讀這段話,我們又讀懂了什么?
三、回顧全文,品味“月光啟蒙”
課文為什么要用“月光啟蒙”為題?
四、照應全文,品味感恩啟蒙
1、出示圖片:師深情朗誦孫友田對已患老年癡呆癥的母親的描寫。
再讀民歌、童謠及最后一節。
2、讀題
讀寫訓練:《月光啟蒙》 篇6
一、課前復習: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的腦海中浮現了什么樣的畫面?
2、看到這幅畫面,你們可曾想過長大后的孫友田做的什么職業?為什么?從課文中的哪句話可看出?
(出示“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儲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二、分析課文
(一)、分析兩首歌謠
1、生讀“( “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儲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2、看到這一句話,你有什么疑問?
3、我們先來看看書上的兩組歌謠
(出示歌謠:a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曬得脆脆的。
b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倆去云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后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
(1)誰先來讀讀書上的兩組歌謠
(指名讀,學生評)
(2)指導朗讀: 書上母親的聲音是怎么的?“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從這句話中,我們知道,除了“輕輕的”還應注意什么?(溫和、流暢、有情)
(3)學生練習
(4)同學們讀得都不錯,但母親是——唱的,誰會唱?
(5)教者示唱(放音樂)
(6)教者教節拍,學生唱
(7)a好聽嗎?這兩首歌謠的道理你也聽出來了嗎,從這兩首歌謠中,你聽出了什么?
點拔: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門樓洗衣裳……媽媽白天辛勞,晚上還洗衣服,b這說明了什么?(勤勞,辛苦)
c你們覺得他們生活得怎么樣?(貧苦)
d為什么媽媽這么辛勞,還這么清貧呢?
(出示: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谷,卻長歌謠。)
這兩個“長“都是生長的意思嗎?(蘊育)
師總結: 是啊,滾滾黃河,溪溪故道,勤勞的黃河兒女滿懷希望地在這片養育他們的土地上辛勞耕植,雖然由于土地的貧瘠,生活清苦,但是一首首精美動聽的歌謠卻從這片深情的土地里蘊育出來,像月光般灑在人們心里,滋潤了一代又一代的黃河兒女!
(二)、分析三首童謠
1、我們再來讀一讀母親的三首幽默風趣的童謠
(出示:三首童謠:
a小紅孩,上南山,割荊草,編箔籃,篩大米,做干飯。小狗吃,小貓看,急得老鼠啃鍋沿
b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喝,下不來——老鼠老鼠你別急,抱個貍貓來哄你。
c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轎。毛娃醒,吃油餅。毛娃睡,蓋花被。毛娃走,喚花狗,花狗伸著花舌頭。)
2、生讀,這三首歌謠給你的感覺是什么?下面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可以獨自誦讀,也可以同學之間合作表演!
3、生表演!
三、同學們聽完這幾首歌謠,童謠,你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1、是啊,同學們,正是這些歌謠,讓孫友田“ 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同學們,我建議讓我們再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出示“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儲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2、在孫友田心里,媽媽是多么厚重啊,那在同學們的眼睛里,這是一位什么樣的母親呢?
四、是啊,這是一位多么令人敬愛的母親啊,可是作者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媽媽已不能再說起過去的往事,(放音樂:母親)
更記不得這些動聽的歌謠,甚至認不清面前的她所深愛的兒女她只是笑、笑、笑……笑得兒女淚汪汪!
同學們,說到這,你有什么想說的嗎,想想這位偉大的母親,再想想自己的媽媽,你有什么想對她們說的嗎??
同學們,當我們身處在爸爸媽深深關愛之中時,我不能覺察到自己的幸福,有時還有一些不能理解的反判,但當真正失去時,就像文章中的作者一樣,才能體驗到父母無私的愛,偉大的愛!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向我們在坐的所有爸爸媽媽們說聲:
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我們永遠愛你們!
讀寫訓練:《月光啟蒙》 篇7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90
花開四月,寧靜致遠——評《月光啟蒙》
周二,也許真的是個好日子,皇甫老師的年級賽課被安排在了這天的第二節課。周二,對我來說更是個好日子,用辦公室同事們的話說,我中獎了,呵呵,我被抽到了第一節課的隨堂聽。緊張的一節課終于過去。我感到自己的神經一下松了下來,判斷模糊了,思維僵硬了,腰板酸痛了,我以為,我的大腦已經很難活躍起來了。對《月光啟蒙》這篇課文,沒有什么了解,于是混沌地進入了課堂。一邊也在嘆息,錯過了一個精彩的開頭。但是,那柔美的音樂卻一下吸引了我的全部的注意力,環繞教室四周,學生們和在坐的老師們也無不為之動容。接著,在皇甫老師優美的語言的帶領下,孩子們進入到了美麗的歌謠世界。這節課聽下來,讓我想到了一首歌——《最美》。而這堂課,最大的特點也是一個美字。
一、課堂美,美就美在處處音樂美。
如果說有一種東西最能恰如其分的表達人物的情感,那就非音樂莫數。我喜歡音樂,盡管因為保護嗓子不力,飚歌已經有心無力了,可是,休息時,批改作業時,備課時都喜歡有音樂相伴,音樂,使我忘記疲勞,讓一切都變得精彩。就像皇甫老師的這節課一樣。美妙的音樂,恰如其分的流淌起來時,不光是一種單純的美的享受,更是對課文更深的感悟。
在這節課中,給我印象深刻的是皇甫老師用到的這么幾次音樂。一次是整節課開始部分,在柔美的音樂聲中,學生沉浸在母親吟唱的歌謠中。連我這個冒冒失失遲到闖進教室的人都被那份悠遠,純凈的音樂所深深吸引。母親的聲音是美的,可是,有多美?無論課文的辭藻是多么華麗,無論作者的語言是多么詩意,對孩子們來說,如果沒有那段柔美的音樂做烘托,都是蒼白的。這一次音樂的響起,不光讓剛剛上課,精神還有點渙散的同學,心寧靜下來,更是拉進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
接著一次音樂,是回顧童年時母親為我所做的那一切: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猜謎語。雖然形式上是動畫欣賞,可依然是伴隨著那一段令人陶醉的音樂。讓學生徜徉在這樣的音樂中,隨著動畫的播放,回味著在母親的啟蒙下,我從混沌到豁然開朗的一個過程。
最后一次音樂響起,伴隨的卻是老師的朗讀。當孩子們還沉浸在剛才對童年無窮回味中時,老師的話鋒一轉,音樂也隨之變的空靈幽怨,孩子們一下從天堂的快樂跌到現實的哀傷中,音樂的反差,更加體現了情感的反差。剛剛體會到幸福的孩子們馬上就面對了年老的母親失憶的事實,可以說是悲從中來,而悲中,更加包含著對母親的感激和愛意。
如果說字里行見透露的是作者對母親滿腔愛意,那么,適時的音樂,更是和作者的文本水乳交融。音樂和文字其實都是表達情感的不同的方式而已,但是,從它們中流淌出來的都是對生命的感悟,對情感的傾泄。
二、課堂美,美就美在老師的語言美。
聽了任淑梅老師的《煙臺的海》曾感嘆于任老師那優美的嗓音讓課堂增色不少,不過感嘆歸感嘆,我們很多人都是無可奈何的,誰讓我們先天不足呢。可聽了今天皇甫老師的課又一次讓我認識到,這個先天不足是完全可以彌補的——那就是優美的語言。
還是回到課堂的開始部分,在音樂的帶領下,學生們理解了母親聲音的甜美。在教學上,接下來的步驟,說的白一點就是指導朗讀了。更白一點,就是要學生讀,不過,皇甫老師卻說:“作者用詩一樣的歌聲贊美了母親,誰也能用自己的聲音來贊美這位母親。”誠然,作者的語言是詩一般的語言,可是,我們皇甫老師的語言何嘗不是一種詩意的語言呢?短短一句話,卻可以看出皇甫老師的扎實的功底,這樣一篇美文,正是在老師時時處處美的引領下,才能更加彰顯出它的美。而要做到這些,需要我們語文老師平時注意積淀自己的語文素養,做一名詩意的語文老師。常常在自己的教學中,感嘆詞匯的匱乏,感覺面對著二年級的孩子,自己的語言竟然也如他們一般的蒼白無力,不禁懷疑自己的語言是不是退化了。有時會問自己,難道面對低年級懵懂的孩子,也要說的那么文學味重嗎?其實,美的熏陶什么時候都不遲,什么時候也都不會嫌早。學生能常常沐浴在這樣美妙的語言中,能通過老師鮮活生動的語言,滋潤著貧瘠的大腦,滋養著懵懂的心靈,然后,漸漸地,走向充實,走向豐厚,走向廣闊,這,作為學生,是一種多么大的幸福啊!
三、課堂美,美就美在想象美。
語文的課堂,如果只停留在文本上,那么在優美的文字都不會精彩。一片真正的美文,是能夠讓人浮想聯翩。
感受歌謠的時候皇甫老師讓孩子們聯想作者家鄉的匱乏的物質生活;在孩子們合著節拍唱起有趣的童謠后,讓孩子想象聽著童謠,作者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在跟著作者一起去領略星空下的故事時,更讓學生想象作者還可以看到星空下的什么景象;面對失憶的母親,作者又會做什么,說什么。這一次次的想象,都讓學生們拉近了和作者的腳步。在作者的視野中體會到了母親情真意切的啟蒙。
四、課堂美,美就美在和諧美。
這節課給人的感覺一個字就是“美”,兩個字就是“和諧”。
這堂課中,皇甫老師的和諧美體現在整體把握課文,脈絡清晰。母親為啟蒙我所做的四件事和最后母親失憶形成鮮明對比。作者從混沌到豁然開朗也在這四件事中得到體現。
對于教學這四個小部分,皇甫老師也是由扶到放,授之以漁,抓住關鍵的切入點,放手讓學生自己理解講故事、唱童謠、猜謎語這三個部分。
整體感知課文,還體現在皇甫老師幾次有意識的讓學生聯系上文理解。
而對于本文關鍵的詞“啟蒙”皇甫老師更是將它蘊涵在課文中,每講一部分內容,就以事實為例,告訴學生,這就是母親對作者的啟蒙,告訴學生母親的啟蒙蘊涵在字里行間。最后也就自然而然,引出了本文題目的由來。
說實在的,那天聽皇甫老師的課,確實忽略了很多細節,但是,從頭到尾,我都被一種詩的意境深深吸引,得到了一次美的享受。忘卻了這是陰雨綿綿的四月天,只因為有這份寧靜和詩意。更因為,四月天,更是花開的季節。也許,收獲也就在眼前。
讀寫訓練:《月光啟蒙》 篇8
學習內容:《月光啟蒙》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學習小組:________ 學習小主人:________
學習目標:
1.學習本課9個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認識多音字“落”和“混”。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資料鏈接
孫友田,當代詩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會理事,文學創作一級,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主要著作有詩集《煤海短歌》、兒童長詩《帶血的泥哨》、《礦山鳥聲》等10部,兒童知識讀物《在黑寶石的家里》等。作品多次獲獎,詩歌《我要演一個童工》被選入《少年朗誦詩選》,詩選《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散文《月光啟蒙》均被編入全國小學語文教科書。
自主合作
孫友田出生在安徽北部的一個小鄉鎮上,八歲進了鎮上唯一的一所小學。父母都是文盲,但對他的學習卻抓得很緊,因為他們吃夠了沒有文化的苦。母親只要見他放學回到家,第一句話就是“寫字去!”寫什么字她不管,只是守著他,看著他拿著鉛筆在本子上畫。本文寫的就是作者在母親的影響下,愛上了民間文學,愛上了寫作,從此走上了文學之路,成長為一名著名的作家。
一、生字我會學。
1、生字我記牢,我會寫。
熟讀下列詞語,接著通讀全文,做到字音準確,有困難的要回讀,直到讀通順為止。(注意用多種方法巧記字形易錯字,并交流識記方法)。
bɑ chen zǎo lǒu fènɡ
籬笆 時辰 洗澡 摟著 鳳凰
ɡē shāi jiào zhànɡ
割荊草 篩大米 坐花轎 紅帳子
2、把上面詞語中容易讀錯、寫錯的字劃出來寫在橫線上
易錯音:_____________________易錯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讀準多音字在文中的音,并寫出它另外的讀音,并組詞。
____( ) ____( )
落 ____( ) 混 ____( )
____ ( )
二、生詞我理解
1、我能讀好課文。對子互讀——選擇展示。
2、默讀課文,劃出不理解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批注在文中。展示匯報以下詞語的意思。(我能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等方法理解詞語)
歌謠 童謠 芳香 混沌
豁然開朗 天資聰穎 高深莫測 蓮花落
三、課文內容我知道
1、我能正確、流利地朗讀文中的歌謠、童謠。(對子互讀,小組pk)
2、小組內互讀課文,思考課文內容:
本文是一篇淳樸優美、感情真摯的 。作者回憶了自己童年時,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親給他 、 、 和 的情景。
3、我能讀懂。(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月光啟蒙”就是
“月光啟蒙”就是
“月光啟蒙”就是
展示匯報
溫馨提示:
1、每組選擇一個學習內容作為主要展示內容;
2、小組成員要全員參與展示;
3、精彩之處要會欣賞,錯誤處要能寬容并誠懇糾錯;
4、及時補充點評,適時與同學老師互助,豐富展示內容。
總結存疑
這節課我們初步感受到“月光啟蒙”的含義,但作者為什么用“月光啟蒙”作為課題?下節課再探討。
讀寫訓練:《月光啟蒙》 篇9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小學 學科:語文
2、課時:1課時
3、學生課前準備:上網查找資料,了解孫友田,查找童謠。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讓學生對歌謠、童謠有一定的認識。
3.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悟作者從母親那里受到的啟蒙教育,同時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感激和懷念之情。
4、受到熱愛母親的思想教育。
三、教材簡析:
蘇教版第十冊第17課《月光啟蒙》,這是一篇內蘊豐富的散文,節選自孫友田的《月光母親》。《月光母親》講述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癥,對來看望她的兒子只是傻傻地笑,笑得作者淚流滿面。《月光啟蒙》則是作者回憶起童年夏夜月光下母親摟著自己唱歌謠、講故事的往事。
四、設計思想: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影響是深廣的,要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語文教學要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強烈的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語言文字理解、賞析,使他們有所感悟、思考,并受到情感熏陶,獲得精神洗滌,享受審美情趣。
五、教學重點、難點:
感悟作者從母親那里受到的啟蒙教育,感受到熱愛母親的思想教育,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懷念之情。
六、教學方法:
1、朗讀感悟,自主探究,小組討論。
2、揣摩優美的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懷念之情。
七、教學準備:
制作投影片、印發孫友田的《母愛似水》一文
歌曲《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相關鏈接:
)
七、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課前2分鐘:播放《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相關鏈接:)【出示課件】
2、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月光啟蒙》。
課文最后一節說:“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那么,母親是通過什么給了我啟蒙?請大家打開書快速地瀏覽課文。 【板書:歌謠、故事、童謠、謎語】
3、這些都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這節課讓我們再次走進那灑滿月光的籬笆小院,去回味母親吟唱的歌謠、童謠。
(二)、朗讀感悟歌謠、童謠。
感悟歌謠
1、請同學們盡情的吟誦歌謠吧。
【出示歌謠】指生讀 指生評價
2、你們知道母親是怎樣唱這兩首歌謠的嗎?誰有一雙慧眼。(指生交流)
【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自由讀讀這段話,看看有什么感受?
(三月的風給人什么感覺?
溪水——是啊!這風清月朗的夜晚,
請大家注意:歌聲是用耳朵聽的,芳香是用鼻子聞的,作者卻說“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明明是聽覺,怎么會變成嗅覺了呢?為什么?)
別讓這種感覺溜走,老師把這一節改成了一首小詩,來一起讀讀。(齊讀)
【出示小詩】她用甜甜的嗓音 深情地 為我吟唱 輕輕的
像三月的和風 像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 芳香的音韻。
師范讀、指生讀
3、請大家閉上眼睛,一起來欣賞母親唱的歌謠。
看著你們滿臉的甜蜜、溫馨,老師知道你們都陶醉了,陶醉在母親那甜甜的嗓音中了。可母親在歌謠中唱出了什么?讓我們再來讀讀歌謠。
【出示歌謠】自由讀、指生讀
在你的腦海里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這份溫馨與疼愛,指生輕輕的讀
母親在歌謠中唱出了什么?
讓我們用心去享受這寧靜的夏夜、這溫馨的歌謠、這深沉的母愛。女生齊讀歌謠。
4、【出示填空】母親用歌謠把 ,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 。
5、師引述:母親深情地為我吟唱的這些歌謠,如同春雨點點滋潤了我的心田。
所以說——【出示句子】齊讀。“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母親就是用這動人的歌謠,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
感悟童謠:
1、歌謠是抒情的、含蓄的,童謠是——【出示童謠】
學生自由讀童謠。讀后說說自己的感覺怎么樣?
2、這就是童謠的特點,找出你認為最有趣的讀給我們聽聽。指名讀。
我們這樣讀你覺得好玩嗎?
3、此時老師想起了媽媽還會唱的童謠。【出示童謠】
你想起來了嗎? (指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
4、明月以至中天,我依偎在母親的懷里,聽著她唱的歌謠、童謠,感到母親仿佛一尊玉石雕像。
為什么把母親比作“玉石雕像”?
母親伴著月光讓一些童謠慢慢的溶入了我的心里,這也是一種啟蒙。所以說:
【出示句子】齊讀。“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母親就是用這些幽默風趣的童謠,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
(三)、總結全文。
1、母親不識字,她用甜美的嗓音在月光下給我唱歌謠、童謠,還給我——講故事,說猜謎語,我幼小的心靈受到了民間文學的熏陶,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母親真不愧是我的——啟蒙老師。
2、【出示】“然而,時間的車輪無情地碾碎了母親的青春。我個子高了,母親的脊背卻彎了;我長大了,母親卻老了;現在生活好了,母親卻感受不到了,不少的記憶都漸漸流逝了。有一年,當我趕回老家去看母親時,這個曾經擁有甜美嗓音和玉石雕像般美好形象的她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安詳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 微風吹亂了母親的滿頭白發,如同故鄉的天空飄滿愁絮……”
此時此刻,我多么想喚起母親的記憶,多想在母親耳邊低聲地說:
母親,你可曾記得……學生拿起筆,寫出心里話
指生交流
(四)、布置作業 。【出示作業】
1、閱讀《月光啟蒙》的姊妹篇《母愛似水》。
2、搜集家鄉的民歌、民謠,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和同學交流。(譜曲唱、拍手唱、跳皮筋唱等等)
3、回家幫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附:板書設計: 17、月光啟蒙
唱 歌謠
講 故事 母愛
說 童謠
猜 謎語
教學反思:
《月光啟蒙》是五年級第十冊中的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作者是著名的詩人孫友田。文章用細膩的筆觸回憶了自己的母親及為好的童年生活。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用民間文學給我啟蒙,引領“我”走進了詩歌的王國。
我抓住啟蒙展開教學,當讓孩子們談到母親是怎樣給作者啟蒙的時候,幾個孩子說到母親說神話故事這個片段,說得真棒啊!
最后我注意拓展情感,當孩子本以為課文已經結束了的時候,我告訴他們,其實,文章還有段結尾呢,多年后,作者回到了離別已久的故鄉,再一次看到了母親……配上音樂,我出示了下面一段文字:
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
在我范讀的時候,我注意到孩子們都目不轉睛地盯著大屏幕,他們也在感受著啊,當我讓他們來齊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分明見到他們眼中的淚花!
我接著又說道,雖然母親現在什么都不知道了,不知道眼前站的是誰,不知道他來干什么,更不知道那些好聽的民謠了,但是那些民謠卻深深地,刻在了作者的心里……說完便出示課文中所有的民謠,我指名讓孩子去讀他們認為最能打動他們的民謠,于是一個孩子站起來,用低沉的聲音,緩緩地,讀起了本應該輕快活潑的民謠。一個接一個,孩子們體會著每一個民謠,他們說:如果我是作者,那么回憶這些民謠,念一念這些民謠,將是對母親最好的懷念。
趁感情還在激蕩,我又出示了文章的最后一段,我范讀著,孩子很快也加入了我的隊伍,和我一起讀起來:
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是母親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最后,快結束課文了,我讓孩子們談談對這篇文章有著什么樣的感受時,孩子感受到了母愛。
另外《月光啟蒙》也讓我進一步反思自己教學中的不足。
1.“對話”問題。語文的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彼此分享對文章的理解,探討重點問題。作為教師,比孩子早一步解讀教材,其實在整個“對話”過程中更應該是充當“引路人”和“排雷兵”的角色。也就是說教師對“對話”在備課中是早有預設的。對于預設,在備課中我是相當細致的,從學生角度出發,設想了許多情境,同時也設計了必要的引學過程。但課堂又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在課堂上,我總是“情不自禁”地陷入自己的預設,特別是當學生的理解深度與預設有差距時,往往是“不依不饒,生磨硬套”這其實就不再是真正的“對話”了。
2.“評價”問題。在課堂上適時的評價是推動教學,促進學習的一種有效的辦法。我在評價上做得總欠火候,表現在:用重復學生的話代替評價;評價的時機把握不夠自然,其實并不是每一個孩子發言或朗讀都需要用一長串的話語去評價,有時一個手勢、一個微笑、適時的示范都是評價,往往“無聲勝有聲”;評價的到位率不夠。學生是否從評價中獲益,并有所提高,是評價有效與否的標準。在本課的教學中,對朗讀的評價是重點,怎么樣才能讓孩子從評價中理解課文應該怎么讀好,讀出味道。如對歌謠的朗讀第一次我是意圖讓孩子在理解第四節的基礎上讀得柔美、深情。第二次則是讓孩子在理解歌謠含義的基礎上讀出文字蘊涵的意韻。但在教學中,因為評價的意向性不夠明確,孩子沒有讀到位就急于推進教學,而使讀的層次體現得并不分明。
讀寫訓練:《月光啟蒙》 篇10
濃情月光 濃情課堂——評王華英老師《月光啟蒙》的教學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38
濃情月光濃情課堂——評王華英老師《月光啟蒙》的教學
《月光啟蒙》是本學期新選入教材的一篇課文,用以替代原來的《悲壯的一幕》。兩篇文章相比,都是以情見長,但《悲壯的一幕》不免顯得做作了些,(本來就是編造的嘛!)而《月光啟蒙》更顯情真意切。
王華英老師執教的《月光啟蒙》,怎一個“情”字了得!我想學生會被感動,我們聽課的老師也會被感動:一方面是被文本感動著,被月光母親,被作者孫友田所感動;另一面是被課堂所感動,被老師,被學生的課所感動。濃情月光!濃情課堂!
在先前的印象中,王老師好像并不是一個煽情高手,那她又如何在毫無做作的質樸中讓學生沐浴在濃情月光之下,徜徉在濃情課堂之中的呢?我想是得益于體驗式式學習方式的成功運用。
反復“焐”文,讓體驗層層深入。
文字背后的情感,往往要通過反復的、多層次的品讀才能為學生所體悟。這堂課的語文味很濃,王老師通過引導學生對一些重點語段的反復的“焐”,焐出了味,焐出了情。如在教學“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她那芳香的音韻。”這一語段時,王老師共安排了四個層次的“焐”文:第一個層次,王老師抓住“三月的和風”這一比喻,喚起學生曾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感受歌謠的輕柔;第二個層次,她抓住“芳香”這一通感,讓學生由嗅覺的體驗轉移至聽覺的體驗,感受歌謠的動聽;第三個層次,她不失時機地引出“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一句,讓學生回憶自己兒時被母親摟抱的經歷,感受歌謠中所蘊藏的母親的深情。第四個層次,她引導學生聯系“母親把故鄉給予的愛,親人給予的愛,溶為偉大的母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等句,讓學生感悟到歌謠中所蘊含的“啟蒙”。教師引領學生一次次和文本做親密地接觸,就一次次走近了母親,讓學生體驗到那濃濃的母愛、質樸的啟蒙。
媒體輔助,創設情境促體驗。
本課所采用的媒體手段,并不復雜,一個ppt課件,畫面也就那么三幅,沒有動畫,但它卻實實在在地起到了創設情境的輔助作用。三幅畫主要的一幅就是課文中的插圖:在如水的月色中,母親正摟著作者在唱歌謠。這一畫面,配合了課文的重點語段,反復地呈現在學生眼前,文字、形象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坐在課堂中的學生也如沐浴在那如水的月色中,聆聽著母親那輕柔、甜美、深情的吟唱……第二幅畫面,是母親蒼老甚至于有點丑陋的面容。學生乍一看,有人竟不禁笑出聲來。教師沒有制止,而是滿懷深情地朗誦起本課原文的開頭“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 “微風吹亂了母親的滿頭白發,如同故鄉的天空飄滿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親忘卻了她給我的那份愛。故鄉的天空不會忘記。是母親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民間文學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的才華啟迪我的想象。”課堂里的笑聲不覺停了,而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感動。此時,教師適時地出示了第三幅畫面:一只慈愛的大手握著一只柔弱的小手。學生的感動、共鳴油然而生。
三、課后練筆,將體驗進行到底。
本課的作業設計別具匠心,讓學生給自己的媽媽寫封感恩信,或制作一張感恩卡。作文是學生最頭疼的事,而這樣的練筆學生卻喜聞樂見,不僅是因為它生動活潑的形式,更主要的是學生對母愛是有體驗的,而通過本文的熏陶感染,他們很需要把自己的情感傾注于筆端。
;id=730
讀寫訓練:《月光啟蒙》 篇11
一、說教學內容
《月光啟蒙》是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親情依依”中的一篇淳樸優美、感情真摯的散文。熱血傳奇私服全文講述了作者孫友田回憶自己童年時,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親唱民謠、童謠和講神話故事的情景,表達作者對母親啟蒙教育的感激、懷念之情。
二、說教學目標
在反復研讀教材,結合對學生的認知水平的分析,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能體會重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
2、技能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能體會、把握民歌、童謠的意蘊美。
3、情感目標
能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濃郁的母子親情,體會作者對母親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和敬愛之情。
三、說教學重、難點
1、聯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啟蒙”作課題的深刻含義。
2、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濃郁的母子親情、體會作者對母親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和敬愛之情。
四、說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課前我準備了多媒體課件作為教輔手段。
五、說教法與學法
新課程標準要求: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采取多媒體教學手段,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采用了“以讀代講法”、“感情朗讀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學方法,以求形成愉悅,活潑的課堂氛圍。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如何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是我特別關注的地方。因此,根據本文特點,我們讓學生主動走進課堂,用“讀、思、議、悟”等方法來進行學習。這樣做不僅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成功的樂趣,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及價值得到提高。
六、說教學流程
為了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完成各項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預設用兩課時來進行教學。
第一課時:教學生字新詞,反復熟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第二課時:在細讀課文、品讀朗讀的基礎上,創設情境,增強體驗,升華延伸。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直奔主題
出示多媒體課件(月光下的美景),指名背誦關于月亮或月色的古詩。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月光啟蒙》。齊讀課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嗎?
理解“啟蒙”,用“啟蒙”一詞說一句話。
課件出示本文作者孫友田的簡介,說說你看了這個簡介有何感受。(這么有成就的詩人,月光是如何啟蒙他的呢?以問激起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自主感悟
我要求學生充分自主朗讀,用筆畫畫、寫寫、查查,力求讀通課文,大致了解課文內容,也可在讀書時寫下自己的點滴疑問與感受,踐行高年級“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也為理解課文內容做下鋪墊。
讀后檢查初讀收獲,讓學生的思想得到交流。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表達,并對字音、字義等引導集體糾正,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悟“歌謠”與“民謠”的區別。
三、寫字指導,踐行育人
教育部要求中小學開設書法課,那語文課就是一個良好的平臺,教師指導學生寫好鋼筆字,為以后生活把握方向。
四、作業設計,訓練能力
由于本節課學習內容較少,所以只讓學生繼續讀書,并讓學生搜集家鄉的民歌、民謠。(這也是對學生收集信息能力的培養。)
第二課時
一、直接揭題,自主定位
課始,我直接揭題,并讓學生說說:這節課你最想學到什么?(這一問題,使學生在最強的學習欲望,最佳的學習條件下進行學習。)
二、歌文對應,初步感知
1、快讀課文,找出表明母親給予我“啟蒙”的語句。板書“智慧啟迪”。
2、課件出示最后一小節語句,師配樂范讀。并讓學生說說“你認為學習這篇課文,我們要重點理解、體會什么?”(我認為這樣設計以優美的畫面,抒情的音樂,動情的范讀,構成了學生學習興趣的磁場,有利于學生創造思維的迸發,同時讓學生談這篇課文應重點理解、體會什么,更是貫徹落實《語文課程標準》中所提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3、初步理解課文,分四小步進行:
第一步:找,默讀課文,找出文中民歌民謠。
第二步:讀,讀出所找的民歌民謠,課件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對應的語句。
第三步:說,說說你由這些民歌民謠所想象的美景,會說哪句說哪句,課件根據學生回答突出相關語句。
第四步:議,互相討論,試著把自己感悟到的意境以讀一讀,畫一畫,唱一唱的形式表現出來。
4、師生共同小結,回讀文末語句:“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三、體驗感悟,感情朗讀
1、快讀課文,找出文中描述體現母親智慧才華的語句,感悟課文前一部分。
2、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地,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3、這一句教學在自由讀得基礎上個別讀,點撥你已經知道這里體現了“母親的智慧才華”,怎樣才能讀得更好呢?并引導評讀,激勵再讀,體會“深情與芳香”。
4、根據學生回答出示:“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5、這一句教學讓學生讀中談體會,相機板書“混沌開朗”,再次體會母親的智慧才華。
在學生細讀的基礎上穿插理解“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谷,卻長歌謠。”重點理解“長歌謠”。
6、感悟課文后一部分。
7、請同學們繼續找出文中體現母親’智慧才華”的句子,并分讀、看、悟、品四步體驗感悟,感情朗讀。
一讀,讀文中長句子。
二看,看課件演示。(第6自然段中演示的場景)
三悟,領悟兩個問題,從哪些詞可以體現母親的“智慧才華”?能談你讀得好的經驗嗎?并配樂朗讀,分角色朗讀課文10—13小節。
四品,出示“是母親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點撥學生品讀。
8、師生共同小結。回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9、升華理解,拓展延伸。
10、在課件配合下,師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11、交流課前搜集的民歌民謠。
12、根據所學,自己去寫一寫童謠。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是一份微型教案,而我認為板書應該簡潔明了,緊扣文意,因此我設計了如下板書:
18、月光啟蒙
母親我
智慧-----------啟迪
混沌-----------開朗
八、說預測性評價
在本課教學中,我堅持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充分給學生讀、悟、議的機會,始終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發揮了課文感情真摯及高年級學生自學能力強的特點,讓他們在讀中學,讀中議,議中悟,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運用多媒體手段也提高了課堂效率。
當然,由于這是課前說課,可能出現對學情估計不足,時間控制不當等情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會以學定教。
讀寫訓練:《月光啟蒙》 篇12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79
《月光啟蒙》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五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讓學生對歌謠、童謠有一定的認識。
3、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悟作者從母親那里受到的啟蒙教育,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懷念之情。
教學過程:
課前教師里響起媽媽唱的歌謠。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剛才聽到了什么?下面,讓我們靜靜地來聽媽媽為我們唱的歌謠。(音樂響起)
二、學習課文:
1、在炎熱的夏夜,朦朧的月光下,當這一首首歌謠飄過你的耳邊,你有什么感覺?
2、幼時的孫友田的每一個夏夜都是聆聽媽媽的歌謠度過的。每當孫友田聽媽媽唱起歌謠時,他覺得媽媽唱的那么輕柔,就象是三月的和風,小溪的流水。這甜甜的,深情的嗓音一直回蕩在他的耳邊。
3、打開課本,快速瀏覽,找出直接描寫媽媽歌謠唱的好的部分。(課件出示第四小節)
(1)仔細的讀一讀,你從哪些詞中體會出了媽媽的歌謠唱的好?
(2)指導朗讀。
4、躺在媽媽的懷里,伴著媽媽的歌謠,我漸漸地陶醉了。(課件出示插圖)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時辰。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看!你們都看到了怎樣的母親?
(1)指導學生觀察插圖。
(2)(課件出示: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
(3)你知道母親一天忙了些什么嗎?
(4)試著把這句話讀好了。
5、就是這樣一位母親,在童年的夏夜為自己的孩子唱著一首又一首動聽的歌謠。我們再來聽歌謠,在這歌謠中你聽懂了什么?(音樂響起,出示歌謠)
(1)學生交流。
(2)師小結:我的家鄉不長五谷,日子過的十分清苦。在媽媽的歌謠里卻有美麗的鳳凰,有漂亮的云南,有一座座又高又大的房子。媽媽唱歌謠想告訴我們對美好的生活要充滿向往。
(3)讀讀這兩首歌謠,把你們感受到的通過讀表現出來。
6、母親不識字,但她會唱很多好聽的歌謠,她用歌謠不僅給我送了月夜濃郁的詩情,更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我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出示)
(1)說說你對“豁然開朗”的理解。
(2)我一下子明白了什么?
(3)在第五小節中我們懂了許多,誰來讀讀這小節。
7、這一切都發生在那些美妙的夏夜,我沉浸在母親的歌謠中。你們聽,母親的童謠又在耳邊響起了。(音樂響起)
(1)聽完了這些童謠,你們仿佛看到了什么?
(2)這么有趣的童謠就讓我們來讀讀吧。讀出你們看到的,讀出你們的心情來。
8、母親不識字,可她的肚里不僅有動聽的歌謠,還有很多東西,有什么?
(1)你知道母親還會給我講什么故事嗎?
(2)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她唱的那么深情,說的那么投入,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象。(出示)
提問:母親怎么會象一尊玉石雕象呢?
(3)夜色越來越濃,母親還在給我說謎語,可我怎么也解不開,她笑著對我說:“……”
提問:從她的口中,你聽出了什么?
9、母親不識字,她用甜美的嗓音給我唱歌謠,說故事,講謎語,用她特有的智慧啟迪了我的想象,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讓我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真不愧是我的(啟蒙老師)。
10、時光如流水,伴著濃郁的月光,伴著母親的愛,我展開了想象,飛向了詩歌的王國,長大后的作者成了著名的詩人。再次回到母親的身邊,卻發現……(出示: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
11、面對著已經癡呆的老母親,作者又回想起童年美妙的夏夜,耳邊又蕩起母親那甜甜的,深情的嗓音,那象三月的和風,象小溪流水般的聲音。作者不由地提起筆來在文章的最后用包含深情的話語贊美了他那不識字,卻充滿了智慧的母親。(出示最后一節)
(1)試著動情地對媽媽說說。
(2)推選你們班讀書最好的同學來讀。
(3)讓我們一起飽含深情地來贊一贊這位不識字,卻充滿智慧,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母親!
三、總結:
1、隨著時光的流逝,什么都會慢慢地淡去,惟獨母親那甜甜的歌謠總在我的耳邊蕩起,讓我們再次回味母親那芳香的音韻。(再放歌謠)
2、介紹課外寫母親的文章。(出示)
3、母親是平凡的,她們付出了養育的艱辛,換來的是孩子成長的快樂。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部精彩的童話,故事里的主人公是美麗的媽媽。課后同學們從這些文章中選擇一兩篇去讀讀,聽聽這些歌曲,還可以搜集一些歌頌母親的名言警句。
板書設計:
19、月光啟蒙
不識字
母親 老師
聰穎
讀寫訓練:《月光啟蒙》 篇13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同行:
大家好!我來自海口市秀英區西秀中心小學。今天,我將從以下六個方面說說《月光啟蒙》這一課的教學。
一、說教材
《月光啟蒙》是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五組的一篇優美的散文。這一組課文的主題是“親情依依”,向我們展示了人間最美好的感情:愛情、親情、友情,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月光啟蒙》的作者是著名煤礦詩人孫友田,原題是《月光母親》。作者以深情的筆觸回憶孩提時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親給自己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說謎語的情景。是母親為他打開了民間文學寶庫,使他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全文洋溢著對母親的感激和懷念之情,自始至終貫注著濃郁的母子親情,真摯感人。
文章語言純樸優美、感情真摯。著名的特級教師于漪說過:“語言不是蜜,卻能粘住學生。”課文中民歌民謠風格明快、流暢、含蓄、風趣,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深受學生喜愛。這篇文章課文插圖精美,與課文內容相得益彰。
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重點、課標的要求、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體會重點詞句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
2、技能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民謠、童謠的內蘊美。
3、情意目標:領會“月光啟蒙”的真正內涵,感悟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感激之情和懷念之情。
本課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感激和懷念之情。
難點:聯系上下文,理解“月光啟蒙”的真正含義。
二、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基于以上的認識,我在本課中主要以品讀感悟法為主要教法,穿插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重點詞推敲的方法,讓學生從靜態的文本中去感受涌動的情感,激發學生靈動的想象。此外,我還以情境教學法作為輔助教法,運用農遠教學資源中的圖片和音頻文件創設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重點內容。
三、說學法
五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因此,課前我布置學生預習課文,收集本地民謠,童謠,作為知識拓展,使學生受到民間文化藝術的熏陶。課堂上,我引導學生采用自讀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放手讓學生在自由讀、合作讀、賽讀、引讀、分角色讀等各種讀書活動中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情感。利用農遠資源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課堂,始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的新課程理念。
四、說教學程序
根據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我這課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學會生字新詞;把課文讀流利,讀準確;學習第一自然段;初步理解“月光啟蒙”的含義。
下面主要介紹第二課時教學程序。
(一)、提綱挈領,理清文路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月光啟蒙》一課,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在月光下,母親是怎樣對我進行啟蒙教育的?
根據學生回答讓學生進行板書: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猜謎語。【設計意圖:提綱挈領,理清思路,為下面的教學奠基。另外讓學生板書,可以鍛煉學生能力,體現學生主體。】
(二)、感悟啟蒙,體會情感
“唱歌謠”部分
1、質樸的歌謠,甜美的歌聲——感悟母親帶給“我”的美好向往。
(1)、請同學們把課文里的歌謠找出來讀一讀。然后說說你最喜歡哪一首,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①生自由讀。課件出示兩首歌謠。
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曬得脆脆的。
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倆去云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
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后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
②學生交流,談從歌謠中感受到了什么。
③感情朗讀,重點指導讀出歌謠的韻味。【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自主朗讀感受歌謠的內涵及意蘊美】
2、過渡:同學們讀得好聽,母親唱得更好聽。課件播放農遠資源下載的音頻文件(母親清唱歌謠)
①同學們閉目傾聽,想象——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②學生交流,說說自己的感受。指導理解并讀好“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這句話。【設計意圖:利用農遠資源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句。讓學生沉浸在母親甜美的聲音中,自然而然展開靈動想象,進入文本營造的美好意境。】
(在這個步驟上,農遠資源確實幫了大忙。如何讓學生感受母親聲音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般甜美,猶如花香四溢,若是光靠語言——很難。當時就上共享素材庫找到這段音樂,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母親天籟般的哼唱,讓學生無比陶醉,這下,連“芳香的音韻”這個看起來搭配不當的詞組也找到了合理的解釋。而且,學生讀書的聲音也變得無比甜美,動聽。)
3、母親不識字,卻是如何熟記這么動聽的歌謠?
①指名學生談,相機解釋“蓮花落”。
②指導理解“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谷,卻長歌謠”里的兩個“長”字,鼓勵學生討論交流得出結果。
③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搖籃,它雖然土地貧瘠,部長五谷,但是依然孕育著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黃河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給生活在黃河邊上的人們帶來豐富的精神生活。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他真不愧是我的——啟蒙老師!【設計意圖:喚起情感,滲透民族主義教育。】
“講故事”部分
過渡:母親不但會唱甜美的歌謠,還會講故事,講什么故事呢?自由朗讀第六自然段。
1、神奇的故事,圣潔的形象——感懷母親讓“我”展開想象的翅膀。
(1)朗讀自己最有感受的句子。
(2)重點引導了解“……”和理解“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這句話。體會母親對“我”的愛及“我”對母親的感激和懷念之情。
(3)感情朗讀。
“唱童謠”部分
風趣的童謠,輕松的氣氛——感謝母親賜予“我”天真活潑的童年
多媒體出示:
小紅孩,上南山,割荊草,編箔籃,篩大米,做干飯。小狗吃,小貓看,急得老鼠啃鍋沿。
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喝,下不來——老鼠老鼠你別急,抱個貍貓來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轎。毛娃醒,吃油餅。毛娃睡,蓋花被。毛娃走,喚花狗,花狗伸著花舌頭。
(1)指名讀,正音。
(2)師生小結童謠特點。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童謠。
(3)朗讀展示。看誰能讀出“風趣幽默”來。
(4)展示自己收集的民歌民謠。
原滋原味的本地方言民謠使教室里爆發陣陣歡笑,氣氛輕松歡快。我告訴學生,至少這種民間文化藝術能給我們帶來歡樂,希望他們把這種歡樂傳承下去。【設計意圖: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說過: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學生本身就喜歡童謠,那就讓他們盡情讀。讀是理解的一面鏡子,在讀中理解文本,享受學習的快樂。】
“猜謎語”部分
好玩的謎語,愛意的嗔罵。——感激母親給了“我”思維的啟迪。
(1)學生同桌分角色讀。說說你有什么感受。
(2)展示朗讀。
(三)拓展練筆,升華情感。
過渡:如今,孫友田已成為一個有名的作家了,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的成功離不開母親月光下的啟蒙。請品讀最后一個自然段,你能體會到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1)生交流,引導學生深入作者內心,感悟作者對母親的懷念和感激之情。
(2)師引讀: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是母親用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設計意圖:運用“引讀法”做到創設情境培養情,加強朗讀感受情,文字訓練品味情,以情激情強化情。掌握契機,引用文中蘊含的情和自己的情來扣擊學生的心弦,達到“披文入情”的效果。】
(3)感情朗讀。(讓我們懷著對這位平凡而了不起的母親敬佩之情,讀讀這個自然段。)
過渡:作者寫這篇文章時,母親其實已身患重病……課件出示:
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
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
母親失去了記憶,而我心中卻永遠珍藏著那一輪明月……
1、小練筆:看到那一輪明月,我想起,想起
想起……
2、學生交流練筆,深情誦讀。
【設計意圖:我在朗誦這段文字時進行了比較細膩的處理,語言、語調、表情,動作盡可能配合這句話的感情基調,創設出一個特殊的情境。以情傳情。情感具有感染的功能,用老師的情來扣擊學生的心弦,使之產生情感共鳴。】
五、說板書設計
唱歌謠
17、月光啟蒙講故事
唱童謠
猜謎語
【設計意圖:板書簡潔明了,展現了清楚的教學流程,便于學生理解記憶。“學生能做的,老師不代替”,板書我讓學生自己歸納內容并完成板書,鍛煉了學生總結歸納的學習能力。】
六、說遠程教育資源的利用
這堂課從一開始,我就參考了遠教資源的教案設計。觀看了“名師教學”視頻。然后結合各方面情況對教案進行修改編寫。在課堂教學中,我借鑒了別人的課件,做了一些修改,變成自己的。同時采用了資源庫的音頻文件(母親清唱歌謠部分),這個對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尤其有用。雖然我的教學課件略顯單薄,但是我認為自己把遠教資源用在點上了,事實上,這堂課確實得到了同行們的肯定,孩子們也喜歡,學習效果很好。遠教資源為農村教育的飛躍創造了很好的條件,我希望成為一個善于利用遠教資源,讓農村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的老師。
以上是本人利用“農遠”教育資源教學《月光啟蒙》的一些設想,懇請大家指教。謝謝!
讀寫訓練:《月光啟蒙》 篇14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聯系上下文,理解兩個“長”字的不同用法,體會“芳香的音韻”,以及作者用“月光啟蒙”作課題的深刻含義。
3.通過朗讀體味民歌民謠的明快、流暢、含蓄、風趣,引導學生感悟語言內在意蘊感情。
4.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悟作者從母親那里受到的啟蒙教育,體會作者對母親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1.聯系上下文,理解兩個“長”字的不同用法,體會芳香的音韻,以及作者用“月光啟蒙”作課題的深刻含義。
2. 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悟作者從母親那里受到的啟蒙教育,體會作者對母親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之情。
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談話揭題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月光啟蒙》,生齊讀課題。
上一課大 家和 老師初讀了課文,誰能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設計意圖:勾起學生對文本的回憶,很快進入新的學習。)
二、精讀感悟
過渡:看來,母親在夏夜月光下,為“我”唱歌謠、講故事、說謎語的情景印在了同學們心中。
(一)學習兩首歌謠,體會“芳香的音韻”
1、讀一讀歌謠,邊讀邊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歌謠:a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曬得脆脆的。
b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倆去云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后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
(1)誰先來讀讀歌謠,說一說仿佛看到了什么?
(2)指導朗讀。(帶著向往、欣喜等情感)
(3)齊讀。
(設計意圖:引領學生感受歌謠的美感,并且鍛煉想象能力。喜歡上民歌民謠。)
2、同學們,我們剛才讀歌謠,想不想聽母親為我們唱的歌謠?讓我們來到月色如水的籬笆小院中,教師引讀:(課件出示插圖)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時辰。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讓我們靜靜地來聽媽媽為我們唱的歌謠。(音樂響起)
(設計意圖:優美的畫面、音樂,入情入境的引讀將學生一下子帶進了情境之中,帶到了那個詩意的美麗的夏夜,再現了真實情境,讓學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喚起情感共鳴。)
(1)在炎熱的夏夜,朦朧的月光下,當這一首首歌謠飄過你的耳邊,你有什么感覺?
(2)體會作者的感受: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3)自由讀。讀出感受。
(4)指導朗讀。
指名讀,配樂讀,齊讀。(在讀中相機引導感受芳香的音韻。)
(設計意圖:先談自己的感受,再體會作者的感受,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循序漸進的完成了與文本對話的過程。在這一環節中,通過想象情境、動情品讀,來點燃學生的情感點,感受文本的情感內涵,讓母親美麗智慧的形象伴隨文本走進學生的心靈。)
(二)學習三首童謠
過渡:母親的歌謠讓小院立即飄滿了芳香的音韻。母親還為我唱童謠。
1、我們再來讀一讀童謠。
(出示:三首童謠:
a小紅孩,上南山,割荊草,編箔籃,篩大米,做干飯。小狗吃,小貓看,急得老鼠啃鍋沿。
b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喝,下不來——老鼠老鼠你別急,抱個貍貓來哄你。
c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轎。毛娃醒,吃油餅。毛娃睡,蓋花被。毛娃走,喚花狗,花狗伸著花舌頭。)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喜歡的多讀讀,并說說原因。
3、找生讀。
4、指導朗讀。用喜歡的方式讀,表演讀。(感受民謠的明快、流暢、含蓄、風趣。)
(設計意圖:語文課就要引領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精妙之處。這一環節通過個性化朗讀、展開想象、表演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了解了民歌民謠的特點,愛上了這一民間文學,也為下文體會 “啟蒙”做好了鋪墊。)
(三)理解兩個“長”字的不同用法
母親不是不識字嗎?她怎么會那么多的歌謠、童謠呢?
1、默讀五自然段,用筆圈畫。
師巡視,相機點撥。
2、全班交流:
相機出示:(出示: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谷,卻長歌謠。)
指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第一個“長”是生長,第二個“長”是流傳、孕育。)
3、師總結:是啊,由于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泥沙堆積,導致土地的貧瘠,生活清苦,可是,勤勞的黃河兒女滿懷希望地在這片養育他們的土地上辛勞耕植,創造了一首首精美動聽的歌謠,母親用這些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設計意圖:課文中兩個“長“字的理解是重點也是難點,因此引導學生反復讀,咬文嚼字,深入理解,更進一步感受到母親的智慧與偉大。)
(四)學習故事、謎語部分
1、母親除了用歌謠給了我啟蒙,還用什么給了我啟蒙?
生回答。師相機板書:故事 謎語
2、找生讀講故事部分。
3、母親講了哪些故事?她還會講哪些神話故事?
(設計意圖:這一部分內容很容易學懂,便設計了以讀代講,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疏密得當。)
(五)學習最后部分
過渡:母親在這柔和的月色里,用歌謠、神話、謎語為我播下了愛生活,愛文學的種子。作者長大后成了著名的詩人。他在文章最后寫到:
(出示)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是母親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1、自由朗讀,能體會到作者對母親怎樣的情感?
2、找生說。(感激、懷念……)
3、帶著感受讀。
4、齊讀。
5、我想此時你一定明白作者為什么用“月光啟蒙”作為課題了吧?(生自由談自己的體會)
6、帶著感激、懷念再讀:(出示)
感謝您,母親
是您用那一雙勤勞的手
為我打開了
民間文學的寶庫
給我送來
月夜濃郁的詩情。
……
(設計意圖:課中緊扣“啟蒙”,品讀、想象、感受,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對課文內容獲得了理解與提升,感悟到母親的偉大之處,以及作者對母親的感激之情。感情朗讀、詩歌形式的變換,不但進行了扎實的語言訓練,還再度開發了課文內容。)
三、總結升華
1、師簡介寫作背景,配樂深情朗誦:
作者成了一位著名的詩人,他的母親卻漸漸老了,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當作者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誰。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我多想抹平母親額上的皺紋,我多想用淚水喚醒你的記憶,……
出示:母親,您可曾記得------
如果你是作者,你會對母親說些什么?
2、生根據自身感受,完成寫話練習:
3、深情朗誦。
4、母親什么都不記得了,而我們還記得那些歌謠,師生齊誦歌謠。
四、拓展延伸
1、繼續搜集民歌民謠。
2、閱讀孫友田作品。
(設計意圖:讓學生走進背景,走進原文,這種拓展將文本深藏的情感挖掘出來,在濃濃的人文情懷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和思考,將學生的情感推向一個更高的境界,完成與作者心靈對話,心靈碰撞。課的最后將歌謠作為主旋律反復吟唱,深化了對文本的理解,聲韻繚繞,回味無窮。和課后的繼續搜集民歌民謠這一環節相呼應,也希望這美妙的音韻在每一個孩子心中生根發芽。)
自評:本文是著名作家、詩人孫友田的一篇敘事散文。“言美情濃”是本文的最大特點。因此在教學中,我從美入手,以讀解文,以情促讀,通過開放的教學設計,詩化的教學語言,自主的閱讀實踐活動,欣賞語言,觸摸語言。個性化閱讀的倡導,對學生獨特感受的珍視,使他們在對話中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使語文實踐與人文精神水乳交融,從而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讀寫訓練:《月光啟蒙》 篇1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義。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啟蒙”的原義和引申義,憑借文本和畫面,讀懂民間文學的啟蒙,(置于故鄉背景下的)母愛的啟蒙、月光的啟蒙。
板塊一[檢查預習,梳理內容]
1.師:同學們,充分預習了《月光啟蒙》,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內容嗎?可以用自己的語言或文中關鍵語句稍作改動來概括。
2.老師將課文濃縮成了一段話,這里面藏著今天要學的9個生字,有信心接受我的檢查嗎? 打開聽寫本,工整規范地寫出來。只要求看拼音寫漢字。[課件出示] 拼音用不同的顏色。
童年的夏夜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時chen,在籬ba小院里,洗完zǎo的母親在干草堆旁lǒu著我,為我唱歌謠:“fèng凰fèng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后蓋樓……”唱累了,就給我講神話故事,唱童謠“……gē荊草,編箔籃,shāi大米……”“……毛娃笑,坐花jiào……”還給我猜謎語“麻屋子,紅zhàng子……”母親用歌謠、故事、童謠、謎語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課件出示] 辰 笆 澡 摟 鳳 割 篩 轎 帳
仔細地跟答案核對一下,把錯字圈出來,課后訂正。有錯的請舉手,說出錯字并指導正確書寫。
小結:預習時讀準音,看清形,想想義就不會出錯了。
3.課題——月光啟蒙(齊讀)誰在月光下對我進行啟蒙?
①漢字是從甲骨文演變而來的,我們來看看“蒙”的甲骨文,(出示: )它上面是什么?上面是個蓋子。
下面是什么?下面是一只小鳥。這只小鳥想往外飛呢,飛得出來嗎?上面有東西蓋住它,所以“蒙”就是蓋住、蒙蔽、未見世面的意思。
如果拿掉這個蓋子,小鳥就可以見識外面的世界了。這就是啟蒙。
“啟蒙”這個詞后來引申為:向初學者傳授入門的基本知識或技能。
②作者孫友田在母親啟蒙前怎樣?混沌。
啟蒙之后呢?豁然開朗。
由“混沌”到“豁然開朗”的過程就是啟蒙的過程。
板塊二[抓住重點,感悟文本]
1、課題是《月光啟蒙》,母親在月光下對我進行啟蒙。可母親不識字,為什么還能成為我的啟蒙老師呢?學生讀最后一段。出示最后一段,[顯示紅色] 母親、明月星光、民歌民謠。
小結:“明月星光”是大自然的美,“民歌民謠”是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是一種文化的美,“母親”把這些給了我,啟蒙了我。讓我們再有滋有味地讀一讀這段話。
2、引讀最后一句話:母親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我們也來讀讀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
(一)民間文學的啟蒙
1.[課件出示] 民歌
①聽:美妙的夏夜,在院中干草堆旁摟著我的母親唱起了動聽的歌謠。[課件出示]音樂
聽著動聽的歌謠,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多美的畫面呀。這明快、含蓄的民歌也讓你展開了想象的翅膀。
②自由讀一讀這兩首都以月亮不同形態起興(xìng)而唱的民歌,思考:從明快、含蓄的民歌中你讀出了什么?
是呀,栽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
③能用朗讀喚醒同學們對它的理解嗎?男生讀。
④該怎樣讀好民歌呢?提示看第4自然段:深情地、輕輕地、甜甜地朗讀。女生讀。
2.故事
①入夜,坐在院子里,望著那一輪皎潔的明月,母親給我講了哪些神話故事?
②在我整個童年生活中,在無數個美妙的夏夜,母親僅僅講了這兩個故事嗎?
③聽著這迷人的故事,高深莫測的夜空竟是個神話的世界。齊讀第6段,腦中想象著那些美好浪漫的神話故事。
3.童謠
課前,大家已自由朗讀了童謠,拍手有節奏地一起來誦讀,女生讀第一首、男生讀第二首、第三首齊誦。
童謠有什么特點?好玩、有趣、朗朗上口、有韻律、童心世界的真實流露。
有趣在哪兒呢?
課后也學著編編這樣好玩、有趣的童謠。
4.謎語 [課件出示] 第10-13自然段。
謎語是用來猜的,我來說謎語,你來猜。 [課件出示]
從纏著媽媽說謎語開始。
多么含蓄的謎語呀,它能啟迪人的智慧和想象。
小結:民歌民謠、故事謎語是民族文化的源頭和根基,具有神奇的魔力,使詩人飛向了詩歌的王國。
(二)母愛(置于故鄉背景下)的啟蒙
1.僅僅是民間文學啟蒙了“我”嗎?(更有母親的愛)
2.默讀課文,用波浪線劃出描寫母親的句子讀一讀,從這些句子中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母親?
①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引說:母親怎樣為我吟唱?——甜甜的嗓音、深情地、輕輕的。
像三月的和風——輕柔 像小溪的流水——歡快
音韻怎么會是芳香的呢?
一是因為嗓音甜甜的,猶如花的“芳香”使人迷醉。
二是因為那一首首歌謠散發出的美好感受猶如“芳香”。
②上下文聯系起來你就能理解得更透徹。(出示: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
三是因為“洗完澡”母親有干凈的體香。
四是因為“摟著我”讓我感受到母親懷抱的溫馨,猶如芳香。
在母親懷里,聆聽著民歌的芳香音韻,美美地讀這句話。從這兩句話中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母親?
勤勞的母親、善于唱歌的母親,和藹慈愛的母親。
③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母親天資聰穎,一聽就會。
聯系第5節說說從這里你讀出一個怎樣的母親?
聰穎的母親
④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她又為我唱起了幽默風趣的童謠,把我的思緒從天上引到人間。
為什么像一尊玉石雕像?聯系你曾經見過的玉石雕像想一想?
多么圣潔的形象
為什么說母親像一尊玉石雕像?
一是穿著干凈的白布褂子,銀色月光襯托,母親在月光下顯得很圣潔。
二是孩子心目中母親是崇高的。
三是孩子眼里母親是圣潔、美麗的。
讀一讀這句話,讀出母親的圣潔、美麗。
⑤母親笑著說
笑飽含著母親濃濃的愛,無盡的智慧。 慈愛的母親形象
小結:母親勤勞、慈愛、聰穎、圣潔的形象,母親的愛伴隨著民間文學扎根到作者孫友田幼小的心靈里。
3.是母親給了我愛,是愛和民間文化啟蒙了我。讀課文第5節思考:為什么作者卻說是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給了我呢?
因為那時,我們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豐富的。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谷,卻長歌謠。生活條件艱苦,卻熱愛生活。 作者心中的故鄉情結。
①“長歌謠”什么意思?產生歌謠,創造歌謠。孕育歌謠。
a口口相傳 你唱、我唱、大家唱、一傳十、十傳百、 廣為流傳
b代代相傳 外婆會唱、媽媽會唱、作者會唱
c不斷創作 洗衣服時編歌謠、看到月亮唱歌謠、高興時編歌謠
這就是“長”字的韻味。“歌謠”與“長”字搭配,是一種陌生的搭配,寫出了那個地方歌謠的蓬勃生機和活力,也讓這個句子帶著一種詩性的美。
②小結:這些歌謠由故鄉長給人們,又由人們一代一代相傳,這歌謠其實是故鄉的聲音。“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是說母親把自己的愛、家庭的愛、故鄉的愛全部給了我。
③再來朗讀這段話,感謝母親把故鄉的愛給了我,啟蒙了我。
(三)月光的啟蒙
1.我們明白了是母親用民間文化,用愛啟蒙了我,可課題為什么是“月光啟蒙”呢?
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時辰。
“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時辰” 這個時辰為什么是最美的呢?
夏夜月色灑滿小院,母親在月光下唱起動聽的歌謠。
一是這些啟蒙都是在這最美的時辰、在月光下進行的。想想看,
二是美好的月光給人以無限的遐想,營造美好的意境。
三是在詩人眼里母親就是那一輪明月,母愛就是那月光。
作者把母親對他的愛當作月光來形容,看到月光就想到了自己的母親。
所以是“月光啟蒙”。
板塊三[情感誦讀,升華主旨]
1.[課件出示] 詩人孫友田的心中永遠珍藏著那一輪明月,一起美美地朗讀描寫月光的語句。 [配樂]
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時辰。
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她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
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
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了詩歌的王國。
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2.小結:[課件出示](母親月光背景圖)
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母親和明月是融為一體的,皎潔的月光暗示的是偉大的母愛。
因為沒有母親的愛,月亮只是一個冷冰冰的星球而已;而沒有月光,母親只是一個不識字的平凡的母親,正是這月光,讓母親變得寧靜、美麗、圣潔,啟蒙了我。所以題目是《月光啟蒙》。
3.總結全文:[感恩懷念] 引讀
作者的童年早已過去,但是他不會忘記夏夜籬笆小院里那柔和的月色;
[課件出示]
母親給他唱的動聽的歌謠;[課件出示]
不會忘記母親給他唱的幽默風趣的童謠:[課件出示]
不會忘記母親給他講的神話,猜的謎語:[課件出示]
不會忘記那長歌謠的故鄉:[課件出示]
更不會忘記那啟蒙他的母親。(母親月光背景圖)
板塊四[推薦閱讀,拓寬視野]
1.《月光啟蒙》原文是《月光母親》,課后再去讀讀原文《月光母親》和另外兩篇文章《母愛似水》《迎接母親》,從中你還能讀出一個怎樣的母親?
2.作業:《綜合評價》第18課。
板書:
月光啟蒙
民間文學
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