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敲》中學會推敲(精選16篇)
在《推敲》中學會推敲 篇1
作者:高陽
前不久,我向家長開放了一節語文課《推敲》。
課文是關于“推敲”一詞來歷的典故。故事講的是唐朝著名詩人賈島為了斟酌詩句中的一個字,不知不覺地撞進韓愈的儀仗隊,當韓愈弄清真相后與之一起思考,并由韓愈敲定,從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傳下來。
上課了,由于是自己的父母坐在后面聽課,大家都想在家長面前好好表現一番,因此,孩子們的狀態都非常好,開動腦筋十分積極,發言也格外踴躍,課堂氣氛當然是好得沒話說,一切都按我課前的預設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我心中當然暗自慶幸。眼看著大半堂課下來了,隨著課文的學習,故事也發展到了我預設中這堂課的高潮部分。
“賈島思考什么問題這么專注,以至于闖入韓愈的儀仗隊中呢?”我故作神秘地問。
“他在思考昨天寫給朋友的詩中的一句話。”學生答道。
于是我板書“鳥宿池邊樹,僧(推)(敲)月下門”。
“同學們,你們再認真讀讀這句話,好好體會體會,你覺得用‘推’好還是用‘敲’好?”
這是我備課時預設好的一個環節,當時我想:有前幾個自然段的學習在先,文中也把賈島深夜拜訪李凝的情景描繪得很清楚,這些都已為這一環節作了很好的鋪墊,這個問題對學生來說一定不難,而且答案肯定與文中一致,當然是“敲”好了。這樣一來,學生既在家長面前表現了,又確實動了腦筋,且答案準確,這不就達到我預設的學習目的了嗎?那我這一課不就很完美了嗎?
果不其然,問題一出,立刻有學生舉手了。
“我認為用‘敲’好,因為不敲門就進朋友家,這太不禮貌了。”我贊許地點點頭。
“我也認為用‘敲’好,因為到別人家去,應該先敲門,等主人允許了才能推門進去。”又一個學生說出了我預設的答案,我心中暗暗叫好。
還有許多學生在舉手,我想:難得請家長來聽課,還是讓更多的學生表現表現吧。于是,我又點了一名學生。這下可好,我最擔心的狀況出現了。那名學生站起來理直氣壯地說:“我不同意他們的觀點!”我心中叫苦連連:哎呀,剛才兩名學生說得多好,干嘛要喊他回答呢?好吧,自討苦吃了吧,看你怎么收場!“我覺得應該用‘推’,因為推門會發出‘吱嘎’一聲,才會驚醒樹上沉睡的小鳥。”那名學生繼續振振有辭地說道。
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室里立刻炸開了鍋,學生們已經等不及我請他們,就在下面爭論開了。“用‘推’好!”
“用‘敲’好!”
“‘推’好!”
“‘敲’好!”
……
我示意大家安靜,并說:“你覺得‘推’好或‘敲’
好都沒關系,重要的是你要能說出你的理由。”
“我也覺得用‘推’好,因為這樣讀起來順口。”又有一名學生發言道。
“我覺得還是用‘敲’好,因為推門發出的聲音根本就沒有敲門響,怎么會驚醒樹上的小鳥呢?而且不是所以的門都會發出聲響的。”
“我也覺得用‘敲’好,因為前面課文中說過,賈島到李凝家本來就是先敲門的,當然用‘敲’準確啦!”
……
學生們說到這兒,我覺得該收口了,可是我該判斷他們誰對呢?一直以來,我們語文老師就是因為太追求答案的唯一性而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扼殺了孩子們的創造力。其實只要孩子們經過了自己的思考,得出了合理的答案,有什么不可以呢?我們為何非得強求答案統一呢?于是我說:“同學們,你們真會動腦筋,看來你們已經學會推敲了。那大詩人韓愈是怎么認為的呢?我們留到下節課再去學習。”
本來這一教學環節是我預設好的,可課上實施時卻生成了我沒預設到的結果。而課后令我和家長們回味無窮的恰是這精彩的生成。因為這個生成更好地完成了預設;這個生成為學生們營造了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自己去揣摩,各抒己見;這個生成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同時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真正學會了推敲。
所以我要這樣說:課堂因預設而規范,更因生成而精彩!
在《推敲》中學會推敲 篇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講講這個故事。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故事內容,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教學重難點:
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感受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板書設計:
推敲
賈島韓愈
斟酌
盡善盡美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喜歡古詩嗎?古詩中有許多流傳千古的名句,出示四句名詩,指名讀。
這些詩句之所以流傳千古,是因為它們字字珠磯,是詩人精心構思、反復錘煉的結果,凝聚著詩人的智慧和心血。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和“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有關的故事。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個什么故事?在讀的過程中劃出難讀的詞。(讀得快的學生上黑板板書難讀的詞)
2、讀詞。
補充:門閂(附圖片)門沒有閂的意思就是門沒有上閂。
3、課文主要講了個什么故事?
(賈島寫了一首詩,第二天在大街上斟酌詩里一個字眼,不巧撞上了韓愈的儀仗隊,韓愈不僅沒有怪罪他,還幫他解決了難題。)
[板書:賈島韓愈]
賈島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能用一兩句話簡單介紹一下他嗎?
(他是一位苦吟詩人。)
故事中他苦苦思索的是什么詩句?哪個自然段寫賈島苦苦思索?
三、研讀課文:
1、出示第3自然段,默讀,劃出你感興趣的詞句,在空白處寫寫感受。
交流:讀讀你劃出的詞句,并說說感受。
預設:(1)賈島做事認真,連一個字都不放過。
(2)賈島推敲詩句入迷。
從哪些地方看出賈島入了迷?(抓住“吟哦、不知不覺、一邊……一邊……”來談。)
①“吟哦”什么意思?賈島吟哦什么呢?(僧推……,僧敲……)
②現在你就是賈島,我們一起來做一做。(師生共同邊吟詩,邊做動作)
(4)出示插圖:當時的賈島就是這個樣子。所以大街上的人都――
(5)賈島就是這樣吟哦了一路,做了一路,人們笑了一路,他都不知不覺。你能用個什么詞來形容一下他?
(忘我、專心致志全神貫注旁若無人、聚精會神、渾然忘我……)
(6)想象著賈島的樣子讀讀這段話。學生練習讀。指名兩讀。
2、還從哪些句子能看出賈島的入迷?
學生讀句子談感受后出示課文第4段。
這時,正在京城做官的韓愈,在儀仗隊的簇擁下迎面而來。行人、車輛都紛紛避讓,賈島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竟然闖進了儀仗隊中。
(1)能說說儀仗隊是什么嗎?出示儀仗隊圖片(圖在上,文在下)插圖就是古代的儀仗隊。
看,迎面走來這么浩蕩的隊伍,賈島竟然視而不見;聽,迎面傳來這么宏亮的聲音,賈島竟然充耳不聞。他對這些都不知不覺,他的心思全用到了----這是一種怎樣的專心致志,這是一種怎樣的聚精會神哪!
2、學習韓愈推敲部分:
過渡:賈島沉迷于推敲詩句,竟然沖撞了韓愈的儀仗隊,按照常理,他應該抓起來,輕則關幾天,重則打板子。路人都不禁為賈島擔心,可是結果呢?
(1)結果皆大歡喜,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這段話,再現這個場景。出示具體要求:
想象著人物的身份和當時的情境,小組分角色朗讀,一人讀賈島的話,一人讀韓愈的話,兩人讀敘述部分。
(2)學生練習朗讀。
(3)指名一組分角色朗讀。他們讀得怎么樣?學生評讀。
(4)韓愈說的有沒有道理呢?投影出示第七自然段。
指名回答。咱們一起讀讀這段話。
(5)小結:賈島想了一路還猶豫不決,韓愈想了一會就有結果,他不但不怪罪賈島的沖撞之罪,還幫他解決難題,看來,韓愈不僅是大官,還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詩人、大文學家。
(6)兩個人留下了一段佳話,也留下了千古名句,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兩句古詩。出示“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學生齊讀。現在再來想一想為什么這兩句詩能成為千古名句?(圍繞賈島、韓愈品質來談)【不僅是因為敲字用得巧妙,更是因為賈島和韓愈兩位詩人孜孜以求的創作態度】
(6)推敲本來是表示推和敲兩個動作,正是因為這個故事,推敲合起來表示什么意思呢?(板書:斟酌)(人們把寫詩和作文時斟酌文字叫做--推敲。)[點擊課件:人們把寫詩和作文時斟酌文字叫做--推敲。齊讀]這小小的一個詞背后蘊含著多么豐富的內涵,這就是祖國語言的無窮魅力。
(7)小結:要想寫出優秀的作品,就要像賈島、韓愈這樣不斷地推敲,不斷地斟酌。推敲的意思就是斟酌,斟酌的意思就是――反復地推敲,作品才能盡善盡美,廣為流傳。[板書:盡善盡美]
3、拓展:
其實,像賈島這樣推敲斟酌詩句的詩人還有很多,(出示詩句,體現“推敲”的詞語變紅)王安石千錘萬鑿,這個“綠”字就曾經一改再改,從“到”改為“過”又改為“入”,改為“滿”,先后改了十多次。宋祁的這句“紅杏枝頭春意鬧”也是幾易其稿,才有了這最能體現春來杏枝搖曳杏花斗艷的“鬧“字。
此處快速出現詩句,讓學生搶著答出每句詩中哪個字用得特別恰當,特別妥帖?
春風又綠江南岸
紅杏枝頭春意鬧
師:同學們真有一雙慧眼,這一個“綠”字,一個“鬧”字特別形象、傳神,都是經過反復推敲得來的,你想不想推敲一下試試?
出示:
小組討論一下,下面句子哪句用詞好?為什么?
①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②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找到李凝的家。
總結:看來,大家都喜歡上了推敲,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都是不厭其煩地推敲、修改的自己的作品,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寫作中也能做到勤推敲、細斟酌,寫出盡善盡美的好文章。
四、布置作業:
1、必做題:上次寫的讀后感,請推敲用詞的準確,看誰改得精彩。
2、選做題:(1)背誦《題李凝幽居》。
(2)搜集古今中外作家推敲文章的事例。
(3)給本課排個課本劇,演一演。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做學問的認真態度和刻苦鉆研的精神。
教學重點:
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聽寫下列詞語:皎潔推敲斟酌妥帖
2、填空:
有個詩人叫,早年因,出家當了和尚。
二、導讀課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圖畫,說說圖意:
寧靜的夜晚,一輪明月掛在空中。賈島來到友人家門前,輕輕叩響了朋友家的門。敲門聲驚醒了正在池邊樹上沉睡的小鳥。
2、這景色多美啊!讀讀課文,看看哪句話是描寫這幅圖的,用畫出來。
映示并指導朗讀這句話。
3、自由朗讀,說說讀懂了什么?(賈島和李凝是好朋友)
4、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賈島和朋友李凝的友誼非同一般?
5、理解重點句:
映示: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讀句子,說說這句話什么意思。
(2)結合句子選擇"摸"的義項:A、用手接觸一下(物體)或接觸后輕輕移動(動作演示);B、用手探取(動作演示在課桌內摸東西);C、試著了解,試著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細);D、在黑暗中行動,在認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導讀好這句話。
6、出卡片出示重點詞語:夜深人靜月光皎潔
(1)學生展開想象,再看投影,體會當時環境之幽靜、迷人。
(2)指導朗讀。
7、指導朗讀這一自然段:自由練讀,指名朗讀,齊讀。
8、小結:賈島深夜訪友,以詩相贈。這是故事的發生。
板書:發生深夜訪友以詩相贈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圖畫,說說圖意:圖上畫了誰?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讀課文,思考:賈島騎著毛驢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別用"--"和畫出有關的句子)
3、學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從這段中找出它的近義詞嗎?(恰當)還有哪些詞意思跟它相近?(合適適宜適當等)給"或許"找個近義詞。
5、比較分析:
賈島騎著毛驢進了長安城。
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覺進了長安城。
(1)指名朗讀。說說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學生試做動作。
(2)指導朗讀,讀出賈島此時那種如癡如醉的樣子。
6、自由練讀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讀,齊讀。
7、小結:賈島反復斟酌"推敲"二字,這是故事的發展。
板書:發展一字斟酌反復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讀思考:賈島是怎樣闖進韓愈的儀仗隊的?畫出賈島和行人在韓愈的儀仗隊"迎面而來"時的不同表現,想想這說明了什么?
2、學生交流。
3、指導朗讀韓愈和賈島的對話。
(1)練讀:韓愈的話要讀出責問的語氣,賈島的話要讀出誠懇、請求原諒的語氣。
(2)分角色朗讀。
4、小結:賈島不知學覺間沖撞了韓愈的儀仗隊,請求寬恕。故事進入了*。
板書:*沖闖儀仗請求寬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讀,思考:這主要寫了什么?
2、學生交流。
3、"猶豫不決"什么意思?聯系上文,說說哪些句子具體地寫出了賈島"猶豫不決"?
4、韓愈是怎樣幫賈島改詩的?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5、映示:韓愈也是一位的詩人,便很有興致地思索起來。
(1)指名讀。
(2)給"思索"找近義詞。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換成"思考"?為什么?
6、映示韓愈說的話。
(1)指名朗讀。
(2)說說"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這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賈島是怎么知道"鳥宿池邊樹"的?(引導學生體會"敲"字是真實地寫出了他當時的做法)
7、指導表情朗讀這一段。
8、小結:韓愈認為用"敲"字好,賈島表示贊同。這是故事的結局。
板書:結局韓愈表態賈島贊同
第八自然段
1、過渡:同學們,讀了這個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這個詞語的由來。什么叫"推敲"呢?
2、齊讀第八自然段。
三、作業:
1、熟讀課文,準備復述。
2、朗讀、背誦《題李凝幽居》這首詩。
3、寫出近義詞。
妥帖推敲或許吟哦
4、寫出下列加點字的意思。
幽居島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在《推敲》中學會推敲 篇3
《推敲》是國標本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主要講的是唐朝著名詩人賈島與韓愈一起斟酌詩句中用詞的故事,表現了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首先看課題,推和敲是兩個不同的動作,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分別做做這兩個動作,這兩個表示不同動作的詞連在一起,這個詞是什么意思呢?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就是推敲的含義:人們把在寫詩和作文時斟酌文字叫做“推敲”。這個意思是怎么來的呢?課文就向我們講述了關于推敲的故事。故事中有兩個主要人物,賈島和韓愈,還有一個未出面的李凝。
第一自然段簡介賈島,“唐朝”交代了人物生活的朝代,“詩人”說明人物的身份。“早年因家境貧寒”說明賈島早年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出家當了和尚”是因為家境貧寒,“和尚”還可以說成“僧”,也就是第三自然段詩句中“僧推月下門”的“僧”。此處還可以讓學生補充資料:賈島詩學韓愈,因詩出名,還俗后,多次參加進士考試,由于出身卑微,都沒有被錄取。賈島作詩,以苦思苦吟著稱,善于反復推敲,常為詩中字而茶飯不思,被稱為“苦吟詩人”。《題李凝幽居》的創作過程,最能說明賈島極為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
第二自然段是故事的開端,寫賈島深夜訪友,以詩相贈。“郊外”說明李凝的家離長安城較遠、“拜訪”是訪問的意思,但包含了對被訪問者的敬意,是禮節性的訪問。此處的“拜訪”可以看出賈島對朋友充滿敬意,并非一般性的訪問。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和“訪問”做比較。“找了好久”可以看出找了很長時間,“摸到李凝的家”中的“摸”字不僅能看出夜色的深沉,還能看出他不熟悉這條山路,李凝住的地方比較偏僻。由此賈島對友人的尊重以及執著的精神躍然紙上。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說說“摸”可不可以換成“找”,為什么?“夜深人靜、月光皎潔”的美麗景色使賈島觸景生情,寫下《題李凝幽居》。同時,這句話寫出了李凝居住的地方非常幽靜,和詩題中的幽居呼應,這句話也是詩句“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所描繪的情境,可以結合課文50頁的插圖來理解。月亮高高地懸掛在天空,將銀輝灑向大地,一切都是那樣的柔美、和諧。穿著僧衣悄悄地敲門的正是賈島。門前有顆樹,樹上棲居著正在沉睡著的小鳥,山上萬籟俱寂。突如其來的敲門聲打破了寧靜,小鳥警惕地睜開了眼睛。從賈島的動作神態均可以看出賈島很尊重朋友。
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是故事的發展部分。第三自然段寫賈島在途中斟酌詩句。“即興”可以結合上文賈島創作《題李凝幽居》的過程來理解,它是指眼前的景物有所感觸,臨時發生興致而創作,此處是說賈島的《題李凝幽居》是即景生情、有感而發。“妥帖”可以換成“合適、恰當”聯系“不夠妥帖”和“更恰當些”可以感受賈島認真嚴肅、一絲不茍,追求準確、傳神、完美的創作態度。“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這句話是課文49頁插圖的內容,“吟哦”是吟詠的意思,也就是有節奏地誦讀詩文。可以讓學生展開想象,演示賈島“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動作”的情景,感受賈島為了斟酌字句已經完全沉浸到詩的意境中,簡直如癡如醉,因而進了長安城都“不知不覺”。后面一句話些行人的反映,更襯托出賈島的一絲不茍。教學時可以問學生“你覺得賈島的行為好笑嗎?為什么?”由此讓學生更深切地感受賈島認真的創作態度。
第四自然段寫賈島闖入了韓愈的儀仗隊。這段寫到了韓愈,對韓愈做簡介:唐代著名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首。儀仗隊,學生可能在電視上看過這樣的場面,很壯觀,人也很多,通過“簇擁”這個詞可以看出來。而這時韓愈在京城做大官,他出行時儀仗隊是何等微風,何等聲勢,通過“行人車輛紛紛避讓”可以看出來。而賈島卻在比比劃劃,“竟然”是居然,出乎意料的意思,這樣聲勢浩大的儀仗隊,賈島居然闖了進去,感受到賈島認真的鉆研精神。
五到七自然段是故事的高潮和結局。寫賈島誤入儀仗隊請求寬恕,韓愈和她一起斟酌詩句。五六自然段是賈島和韓愈的對話。第五自然段韓愈的問話含有責怪之意,第六自然段是賈島的回答,“無意間”說明他并不是有意沖撞,“大駕、您”可以看出賈島對韓愈非常尊敬,“求您寬恕”可以看出賈島的態度非常誠懇。第七自然段寫韓愈和賈島一起思考用推好還是用敲好。因為“韓愈是很有名的詩人”,所以會“很有興致地思索起來”。后面寫了用“敲”的三點好處。一是敲表明你是一個懂得禮貌的人,二是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寧靜”指很安靜,表示靜的程度比較深,此處用“寧靜”準確地寫出月夜特定環境的特點。可以讓學生和“安靜”做比較。此處是用有聲襯托無聲,反襯出月夜的寧靜。三是讀起來也響亮些。為什么呢?古人很講究字韻,推的韻母是ui,敲的韻母是ao,當然讀起來要響亮些。在教學這部分時,可以讓學生想象當時賈島和韓愈的神態,語言,分角色表演,注意說話的神態和語氣。
至此,學生理解了推敲的含義,了解了推敲的故事,學習了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古人推敲的故事還有很多,比如王安石寫“春風又綠江南岸”的故事等。讓學生學習古人推敲的精神,修改自己最近的一篇習作。
我設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能講講這個故事。
3、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4、了解故事內容,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在《推敲》中學會推敲 篇4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做學問的認真態度和刻苦鉆研的精神。
教學重點:
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填空:
( )有個詩人叫( ),早年因( ),出家當了和尚。
二、導讀課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圖畫,說說圖意:
寧靜的夜晚,一輪明月掛在空中。賈島來到友人家門前,輕輕叩響了朋友家的門。敲門聲驚醒了正在池邊樹上沉睡的小鳥。
2、這景色多美啊!讀讀課文,看看哪句話是描寫這幅圖的,用“”畫出來。
映示并指導朗讀這句話。
3、自由朗讀,說說讀懂了什么?(賈島和李凝是好朋友)
4、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賈島和朋友李凝的友誼非同一般?
5、理解重點句:
映示: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讀句子,說說這句話什么意思。
(2)指導讀好這句話。
6、出卡片出示重點詞語:夜深人靜 月光皎潔
(1)學生展開想象,體會當時環境之幽靜、迷人。
(2)指導朗讀。
7、指導朗讀這一自然段
8、小結:賈島深夜訪友,以詩相贈。這是故事的發生。
板書:發生 深夜訪友 以詩相贈
第三自然段
1、說說圖意:圖上畫了誰?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讀課文,思考:賈島騎著毛驢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別用“--”和“ ”畫出有關的句子)
3、學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從這段中找出它的近義詞嗎?(恰當)還有哪些詞意思跟它相近?(合適 適宜 適當等)給“或許”找個近義詞。
5、表演:
甲:賈島騎著毛驢進了長安城。
已: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覺進了長安城。
(1)點評
(2)指導朗讀,讀出賈島此時那種如癡如醉的樣子。
6、自由練讀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讀,齊讀。
7、小結:賈島反復斟酌“推敲”二字,這是故事的發展。
板書:發展 一字斟酌 反復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讀思考:賈島是怎樣闖進韓愈的儀仗隊的?畫出賈島和行人在韓愈的儀仗隊“迎面而來”時的不同表現,想想這說明了什么?
2、學生交流。
3、指導朗讀韓愈和賈島的對話。
(1)練讀:韓愈的話要讀出責問的語氣,賈島的話要讀出誠懇、請求原諒的語氣。
(2)分角色朗讀。
4、小結:賈島不知學覺間沖撞了韓愈的儀仗隊,請求寬恕。故事進入了高潮。
板書:高潮 沖闖儀仗 請求寬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讀,思考:這主要寫了什么?
2、學生交流。
3、“猶豫不決”什么意思?聯系上文,說說哪些句子具體地寫出了賈島“猶豫不決”?
4、韓愈是怎樣幫賈島改詩的?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5、映示:韓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便很有興致地思索起來。
(1)指名讀。
(2)給“思索”找近義詞。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換成“思考”?為什么?
6、映示韓愈說的話。
(1)指名朗讀。
(2)說說“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這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賈島是怎么知道“鳥宿池邊樹”的?(引導學生體會“敲”字是真實地寫出了他當時的做法)
7、指導表情朗讀這一段。
8、小結:韓愈認為用“敲”字好,賈島表示贊同。這是故事的結局。
板書:結局 韓愈表態 賈島贊同
第八自然段
1、過渡:同學們,讀了這個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這個詞語的由來。什么叫“推敲”呢?
2、齊讀第八自然段。
三、作業:
熟讀課文,準備復述。
在《推敲》中學會推敲 篇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復述這個故事。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的內容,體會“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請同學們看屏幕,這個字念——推——請同學們做一做推的動作。
再看,這是一個生字,看看拼音,知道它念什么嗎?一起把這個字念兩遍——敲——也來做一做敲的動作。 你們覺得,“推”和“敲”這兩個動作有什么不同嗎?
那么,“推”和“敲”合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呢?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關于“推敲”這個詞語由來的典故。關于“推敲”這個詞語的由來到底有著一個怎樣動人的故事呢? 齊讀課題——“推敲”,關于這個故事你想知道什么?
下面就請同學們把課文放聲地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思考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 (指明回答)
二、精讀課文。
這個故事發生在唐朝,距今天有一千多年了。我們知道,唐朝是詩歌最旺盛的時期,出了好多詩人,那么,你還知道哪些唐朝的詩人呢?賈島雖然沒有李白杜甫那么有名氣,但他也是唐朝一位很出色的詩人,也寫了不少很有名的詩。我們在第一單元中就學習了他寫的《尋隱者不遇》這首詩。我們一起背一背。 老師還為你們準備了一些資料,誰來讀一讀?從這段資料上看,你覺得賈島是一個怎樣的詩人?(認真、一絲不茍······)而《題李凝幽居》這首詩的創作過程就能充分說明這一點。
(出示該詩) 寧靜的夜,明亮的月亮,賈島輕輕叩響了友人家的門,多美的夜色啊!描寫了詩中的景象?(出示課文第二自然段)我們就來讀讀這段話,注意周圍的環境是寧靜的。
除了感受到夜色的寧靜那,你還能從第二小節中感受到什么?
① 賈島尊重他的朋友。 ··小結:賈島深夜訪友不遇,但卻留下了一首優美的小詩,讓我們再來讀讀這首小詩,邊讀邊想向當時的情景。(板書:訪友不遇 即興成詩) 同學們,訪友不遇即興成詩這是故事的發生,下面我們來看看故事是怎樣發展的。
先看小組學習單(課件出示1.自讀課文3-6小節,想一想,賈島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并勾畫出相關的語句。
2.自學完畢后,在小組內按序交流自己的觀點) 誰先來用一個詞來形容賈島?(嚴謹、認真)
②小組交流 A:“賈島騎著毛驢······長安城” 誰來學一學賈島當時的樣子? 真是惟妙惟肖,此時的加到完全沉浸在詩的意境中了,簡直是如癡如醉,因而進了長安城都不知不覺,我們一起讀讀這一段,邊讀邊體會賈島推敲詩句如癡如醉的狀態。
B:“大街上······好笑。” 旁人的反應反襯了賈島的沉醉,想象一下,上安街上的人會怎么想怎么說?
C:竟然闖進了儀仗隊中。
“竟然”闖入的是韓愈的儀仗隊,當時漢語就在京城做官,同學們有沒有在電視上看過古代官員的儀仗隊,誰來說說? 正如文中所提到的,誰來讀讀? 韓愈在京城做官,他的出行是何等的威風,難怪行人車輛紛紛避讓,而賈島并非有意作對而是——沉迷于詩,忘乎一切。 同學們,盡管人們在笑話賈島,可是他毫不在意,旁若無人,依然如癡如醉地推敲著,此時此刻,他在“吟安一個字,捻斷數根須”中斟酌,在“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境界中苦吟著,只有這樣他才會在“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中快樂著,這就是苦吟詩人賈島推敲詩句的情景,我們一起有感情朗讀這一段。 讀完這一段,你有什么想說的? 賈島為了一個字,在癡心斟酌,這就是故事的發展。
③同學們,賈島在不知不覺中沖撞了韓愈的儀仗隊,請求韓愈寬恕,故事就此進入了。(出示:沖闖儀仗,請求寬恕())
那么,韓愈寬恕賈島了嗎?誰來朗讀第7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嗎? 那韓愈主張用“敲”的原因是什么呢?我們一起來讀讀韓愈說的話。(出示)
韓愈真不愧是一位的詩人!他從兩個方面幫助賈島分析用“敲”字更好些,其中的第二條理由是“用‘敲’字更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讀起來也響亮些”。那么,韓愈為什么會這樣說呢?我們先來看“推”和“敲”這兩個字的音節,它們都讀第一聲,為什么讀“敲”要響亮些呢?其實,古人是很講究音韻的,“推”的韻母是“ui”,“敲”的韻母是“ɑo”,當然后者讀起來要響亮些了。月夜的“寧靜”是無聲的,而“敲”字讀得響亮,用有聲襯托無聲,這叫反襯,更加顯現出環境的安靜。 下面我們讀讀韓愈說的那番話,再讀讀這兩句詩,來細細地推敲用“推”和“敲”的不同效果。
同學們,韓愈經過思索認為用“敲”字好,賈島聽了連連點頭,表示贊同。這是故事的結局。(出示:韓愈表態,賈島點頭(結局)) 讀到這兒,大家都知道了“推敲”這個詞語的由來了吧。那么,什么叫做“推敲”呢?請大家齊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
同學們,“推敲”這個故事,對我們有什么啟發呢?請現場的老師組織同學們聯系課文內容來討論交流這個問題。
四、講述故事
同學們,“推敲”這個故事耐人尋味,給人啟迪,我們每個同學都應該會講這個故事。下面我們就來練習講這個故事,看誰能把這個講得很精彩。那么,怎樣才能講好這個故事呢? 是的,要想講好這個故事,先得要把課文讀熟,使賈島和韓愈的形象在我們的腦子里鮮活起來。下面就請同學們朗讀課文。 課文讀熟了嗎?讀熟了課文,就請同學們根據下面的提綱來試著講這個故事,在講的過程要注意有順序、有重點,盡量用上文中的語句。 夜深訪友 留詩相贈(發生)
為了一字 癡心斟酌(發展) 沖撞儀仗 請求寬恕() 韓愈表態 賈島點頭(結局)
下面我們來聽一個同學來講這個故事,請大家注意聽,看她講得怎么樣? 這位同學的故事講得十分精彩,希望同學們課后再練一練,然后把它講給別人聽。
五、鞏固延伸
同學們在賈島推敲詩句的故事中,我們知道了做事要一絲不茍堅持不懈。下面我們也來學者賈島推敲一下詞語的使用。
“訪問”與“拜訪”:“訪問”是有目的地去探望并跟他談話。
“拜訪”也是訪問,但對被訪問者包含了敬意,是禮節性的訪問。用“拜訪”說明賈島對李凝充滿敬意,并非一般性的“訪問”。
“即時”與“即興”。
“即時”是立刻的意思。“即興”是指對眼前情景有所感觸,臨時發生興致而創作。用“即興”說明賈島的《題李凝幽居》一詩是觸景生情,有感而發的。
“寧靜”與“安靜”。
“寧靜”指環境很安靜,表示靜的程度較深。
“安靜”指沒有聲音,沒有吵鬧和喧嘩。用“寧靜”能準確地描寫出月夜特定環境的特點。
在《推敲》中學會推敲 篇6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64
陳冬云 發表
教完這篇課文后,我有三點體會:
1、找“推敲”的近義詞,積累詞語。
從課題入手,讓學生積累詞語。讀了課題,我先讓學生說說課題的意思,然后讓學生找一找它的近義詞。學生先在書上找到了“斟酌”這一個詞。然后讓學生討論交流,再查字典、詞典,學生找到了“錘煉”、“琢磨”、“思索”等詞。接著我讓學生再找一找和它意思相近的成語,學生通過交流,又找到了“咬文嚼字”、“字斟句酌”等,學生學到這兒非常興奮,因為他一下子學到了、積累到了這么多詞,收獲真大呀!當然很開心呢!
2、學“推敲”,用“推敲”。
學習了“推敲”的故事,我讓學生也學一學賈島,推敲一下文中的詞語,看看用得是否準確。如:(1)一天,賈島去長安城郊外拜訪一個叫李凝的朋友。這里的“拜訪”是否能換成“訪問”;(2)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興寫成的那首小詩……這里的“即興”是否能換成“即時”;(3)再說,用“敲”字更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讀起來也響亮些。這里的“寧靜”能否換成“安靜”等,學生通過交流、討論,字斟句酌,推敲到了課文遣詞造句的妙處,從中受益。
3、養成“推敲”的習慣。
課文講的是賈島“推敲”的故事,其實在文壇上,“推敲”的故事不勝枚舉,善于“推敲”的文學大師、名人比比皆是。為此,我讓學生搜集、講講名人寫文章“推敲”的故事或細節或語錄,營造濃濃的氛圍,使他們內心有“推敲”,要“推敲”。還讓學生翻開自己的作文本,和同學一起推敲作文中的詞句,看看用詞造句是否精當,這樣,長期以往下去,讓學生學以致用,逐步養成“推敲”的好習慣。
(第一范文 www.kongtiaoguanjia.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推敲)
在《推敲》中學會推敲 篇7
課文簡介:這是蘇教版第九冊中的一篇課文。課文講的是唐朝著名詩人賈島為了斟酌《題李凝幽居》詩中是用“推”好還是“敲”好,不知不覺地撞進韓愈的儀仗隊,當韓愈弄清真相后,與之一起思考,并由韓愈確定用“敲”字,后來,人們就把寫詩和作文時斟酌文字叫做“推敲”。故事情節動人,再現了賈島苦苦吟詠,專心推敲的詩人形象。第1自然段講賈島因家貧早年出家當了和尚,第2-7自然段,講賈島與韓愈推敲詩句的故事;第8自然段,點明了“推敲”的引申義。課文配有兩幅插圖。一幅是賈島拜訪朋友家,月夜下敲門聲驚醒了小鳥。這情境使賈島寫下了一首詩。另一幅圖描繪了詩人賈島騎在毛驢上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癡態可掬,栩栩如生,突出了他那認真與嚴肅的創作態度。
以下是我最近在市語文研討課上的教學實錄,為第二課時的教學。請各位多提寶貴意見。
(一)起一個傳神的片名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推敲》。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推敲”一詞還有一段來歷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好好讀一讀、品一品、演一演這個故事。請同學們打開書,回憶一下,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寫“推敲”的來歷的呢?
生:課文2-7自然段是寫推敲的來歷的。
師:不錯。(指名讀2-7自然段)
師:這是一個千古傳誦的文壇佳話,這是一個感人之深的傳奇故事。如果把這個故事拍成電視連續劇,可以拍幾集?
生:按照事情的發生、經過、結果將這個故事拍為三集。
生:也可以按照事情的發生、發展、高潮、結果將這個故事拍為四集。
師:是的,無論拍三集,還是四集,只要你有道理有依據都行。下面我們給每集起一個合適的名字。在給每集起名字時,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
生:我認為應該和每集的內容一致。
生:每集的名字要簡潔,字數不能多。
生:還要引人。
師:大家的意見都有道理。不管你加什么名字,都要簡潔、貼切、引人,每集的字數差不多。請大家做一次編劇,寫出自己的創意和智慧。
生:(學生獨立寫每集的名字)
師:大家寫得非常投入。我們來交流——請你說,你準備拍幾集?
生:我拍三集。
師:好。三集的名字分別是——
生:第一集為《訪友題詩》,第二集為《斟酌字眼》,第三集為《韓愈點睛》。
師:漂亮。每集四字,尤其是“韓愈點睛”真是畫龍點睛。你接著說——
生:我拍四集。第一集是《月夜訪老友》,第二集是《斟酌一個字》,第三集是《誤闖儀仗隊》,第四集是《最后的結局》
師:每集五個字。有沒有需要完善的呢?
生:我認為第四集《最后的結局》沒有說清楚結局究竟是什么,應改為《還是“敲”字好》。
生:也可以說《韓愈幫大忙》。
師:是的,每集片名之間不僅要求字數相近,還要推敲是否貼切、生動、傳神。還有嗎?
生:我也拍四集,每集名字分別是:夜訪友、為一字、闖大駕、解難題。
生:我的片名兩個字,分別為:題詩、斟酌、撞駕、解疑。
師:非常好,片名簡潔,十分傳神。
(二)感悟賈島
師:理清脈絡,了解主要內容,這是拍好連續劇的基礎。要提高收視率,關鍵是把握好人物形象,塑造好主人公。課文的作者并沒有直接告訴我們賈島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而是通過平淡的語言文字、通過賈島的一言一行來反映的。需要我們帶著一雙慧眼去感悟、去發現——
板書 ( )的賈島
師:這是怎樣的一個賈島呢?請你在前面加一個詞語?思考加詞的理由是什么?邊默讀邊用筆圈畫出相關詞句。
生:(默讀思考3分鐘)
師:好,我們來看一看故事中的賈島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生:我說這是有情有義的人。
師:(板書——有情有義)你說他有情有義,何以見得呢?
生:書中說“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盡管山路崎嶇,月色朦朧,李凝家難找,但他仍然堅持。
師:好一個有情有義的賈島。還有不一樣的嗎?
生:賈島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
師:(板書:有才華)說說你的理由——
生:故事中的賈島根據他的親身經歷,即興寫了一首《題李凝幽居》。
師:不錯。
生:我認為這是一個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賈島。
師:這是你的發現——(板書:一絲不茍 精益求精)說說你的理由——
生:(讀課文中的段落)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興寫成的那首小詩,覺得“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中的“推”字用得不夠妥帖,或許改用“敲”字更恰當些。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進了長安城。
師:(相機出示投影)你能從具體的詞句談談你的理解嗎?
生:賈島為了一個字不斷做著動作,反復思考吟哦,斟酌用哪個字更恰當,說明他是一個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人。
師:你體會得很深刻。還有補充嗎?
生:從這里可以看出賈島是一個專心致志、追求完美的詩人。你看,一首小詩只有一個字不夠妥帖,他就這樣反復推敲,不知不覺,連進了長安城都不知道。
師:(板書:專心致志 追求完美)是啊,他就是這樣一位創作嚴謹認真、鍥而不舍的詩人。課文中還有什么地方寫出他的這種癡迷的呢?
生:賈島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竟然闖進了儀仗隊中。
師:你能說說你的感悟嗎?
生:我在電視上看到,京城大官的儀仗隊是何等的威風,鳴鑼開道,這么大的聲勢賈島竟然都不知道,還闖進了儀仗隊中。
師:你能結合你的生活談得很深入。這么大的聲音他竟然聽不到,說明他是何等的沉迷,已經到了忘我的境界。真是一個心無旁騖、全神貫注的人啊。誰能通過你的表演,再現當時真實的情景——
生:(上臺)
師:(問)你現在是誰?
生:我是詩人賈島。
師:哦,你現在在哪里?
生:我在長安城的郊外。
師:噢,前面就是長安城,同學們,你們就是長安城里的人。鏡頭對準,開始拍攝——
生:(即興表演。作騎驢狀,邊走邊吟哦詩句,還不斷做推敲的動作。博得大家哄堂大笑)
師:(摸著該生的頭)你聽到大家的笑聲了嗎?
生:聽到了。
師:(問大家)他有沒有進入角色?
生:(齊聲)沒有。
師:是啊,他還沒有進入角色,可見進入這種境界有多難。其實他表演的能力還是比較強的,有聲有色。如果你沒有聽到大家的笑聲,第二個賈島就在我們班上誕生了。(笑聲)對賈島是一個怎樣的人,還有沒有其他的見解?
生:我認為賈島還是一個善于聽取別人意見的人。
師:(板書:善于聽取別人意見)
生:他還是一個有禮貌的人。
師:(板書:有禮貌)何以見得?
生:從文中的插圖上可以看出賈島彬彬有禮,做著敲門的動作。
師:你真會學習,文中插圖也是很重要的學習資源。
生:從文中賈島“連連點頭”也可以看出他虛心好學,有禮貌。
師:故事就應該這樣來體會:它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當中都有著豐富的內涵,都能夠讀出人物的形象、讀出人物的性格來。
(三)走進賈島
師:歷史上的賈島究竟是怎樣的人呢?請看他的生平介紹——
賈島(779~843),范陽(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為僧,后詩學韓愈,因詩出名。作詩,賈島又以苦思苦吟著稱,善于反復推敲,常為詩中字而茶飯不思,被稱為“苦吟詩人”。賈島一生,為詩藝灑盡心血。他曾說:“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錘煉出許多精品,其創作精神感人之深。賈島的苦吟,不僅僅局限在煉字,還在煉意、煉句等方面都用了一番苦工夫。賈島長于“五律”,故被人稱之為晚唐“五律”的領袖。
師:看了賈島的生平,你對他又有哪些新的感受呢?
生:賈島是一生為詩藝灑盡心血的人。
生:賈島長于“五律”,他是晚唐“五律”的領袖。
生:賈島雖然家境貧寒,但他有一顆雄心壯志。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從“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可以看出。
師:你真了不起,看出了詩句背后的內涵。我們一起讀——
生:(齊生誦讀)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師:同學們,你們看他有一個雅號,叫——
生:(齊聲)“苦吟詩人”。
師:是的,
生:賈島以他對詩的執著追求,以他嚴謹的創作精神,以他苦思苦吟的實踐,錘煉出許多精品,從而在詩人輩出的唐朝有了一席之地。談到他的創作體會,不能不讀一讀他寫的一首五言絕句——投影出示:
二句三年得,
一吟雙淚流。
知音如不賞,
歸臥故山秋。
師:(自由讀—配樂二胡曲《聽松》讀—齊聲讀)這首五絕意思是說,兩句詩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后不禁雙淚長流。知音者應知我吟詩之苦,佳句之難得。你們如不賞識,我將隱跡故山,以度殘年。同學們,你們說,他流出的是什么淚啊?
生:這是辛酸的淚。
生:這是興奮的淚。
生:這是激動的淚。
生:這是自豪的淚。
生:這是幸福的淚。
師:是啊,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任何事業的成功,不下一番苦功怎能行呢?這就是賈島,這就是歷史上真實的賈島,這就是走進我們心靈的賈島。
(四)感悟韓愈
師:要使該故事拍攝得惟妙惟肖,還有一個配角也很重要,他就是——
生:韓愈。
師:故事中的韓愈,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生:他是一個寬宏大量的人。
生:他是一個學識淵博的人。
生:他是一個不拘小節的人。
生:他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
師:是的,韓愈的學識的確很淵博。我們來讀一讀韓愈說的話,仔細體會一下“敲”字好在哪里?(指名讀)
生:用“敲”字有三點好處:一是敲門表明你是一個懂得禮貌的人;二是更能襯托月夜的寧靜;三是讀起來也響亮些。
師:家境貧寒的詩人賈島和博學多才的韓愈在長安城見面了,盡管家境不同,地位懸殊,但共同的愛好使他們成為無話不說的好朋友,演繹了一段文壇千古佳話。古往今來,人們念念不忘,賈島、韓愈的人格魅力影響一代又一代人;茶前飯后,人們津津樂道,推敲的故事千古傳誦,從而成就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五)感悟漢字的奇妙
師:同學們,古人寫詩、作文時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請看——
投影出示——春風又綠江南岸
師:大家看,這句詩句中哪個字用的最好?
生:“綠”。
師:王安石在用“綠”這個字之前,曾用過哪些字呢?
生:春風又到江南岸
生:春風又過江南岸
生:春風又入江南岸
生:春風又滿江南岸
師:詩人為什么舍棄“到、過、入、滿”這些字,最后決定用“綠”,你們認為它好在哪里呢?
生:因為春天是綠色的。
生:“綠”字寫出了春天的特點,使人聯想到碧綠美好、生機勃勃的景象。
生:“綠”字把春風寫活了,說它能吹綠長江兩岸。
生:“綠”字寫出了春風的神奇,她就像一位魔術師,把春天一下就喚醒了。
師:大家品評得很有滋味。讓我們齊聲誦讀——
生:春風又綠江南岸
師:請大家再看一句宋詞——括號中可以填哪些字呢?填好讀一讀。
投影出示:紅杏枝頭春意( )
生:紅杏枝頭春意濃
生:紅杏枝頭春意滿
生:紅杏枝頭春意染
師:你們填的應該都還不錯。詞人究竟用的是什么字呢?請看——
投影出示:紅杏枝頭春意( 鬧 )
師:詞人為什么用鬧呢?用鬧好在哪里呢?你仿佛看到、聽到了什么?
生:透過這個鬧字,我仿佛看到枝頭上紅杏開得很鮮艷,他們仿佛在比誰最美麗,誰最漂亮。
生:我仿佛看到樹上紅杏花朵兒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
生:“鬧”字不僅寫出紅杏的多,而且把生機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點染出來了。
生:“鬧”字不僅有色,而且似乎有聲。
師:你們仿佛聽到了什么?
生:我好象聽到了蜜蜂“嗡嗡”的聲音。
生:我仿佛聽到花兒——“我在開花!”它們在笑。“看我多艷!”它們嚷嚷。
師:盛開,活潑,熱鬧,枝頭紅杏的特點實在是讓詞人給寫活了。清代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由此,宋祁被譽為“紅杏尚書”。
師:同學們,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下面我們來做一道練習——
投影出示——
練一練:
春風吹綠了樹梢,吹( )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
(學生填寫“綠”“青”“嫩”“醒” )
師:同學們,無論你填寫什么詞,只要你認為所填詞語最能表達你的真情都行。讓我們帶著感情放聲讀——(生齊讀)
師:(總結課文)真的,我們要感謝“推敲”——是“推敲”,再現了文壇的一段千古佳話;是“推敲”,讓我們走進了“苦吟詩人”賈島;是“推敲”,讓我們感受到了祖國語言文字的奇妙和無窮魅力。(下課)
投影出示——
作業設計:
1、將課文《推敲》改為課本劇。小組合作,排演這個故事。
2、完成書后第四題作業——推敲詞語。
在《推敲》中學會推敲 篇8
教材簡析:
這個故事講的是賈島為了斟酌詩句中的一個詞,不知不覺地撞進韓愈的依仗隊,當韓愈弄清真相后,與之一起思考,并由韓愈敲定,從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傳下來。表現了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設計理念:
是“推敲”,再現了賈島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形象,顯示了賈島極為嚴肅的創作態度,使他贏得了“苦吟詩人”的雅號;是“推敲”,讓賈島結識了韓愈,讓“推敲的故事”成為文壇上的一段佳話;也是“推敲”,啟示人們在寫詩和作文時,要反復比較,多加斟酌,使所用詞語更加準確、傳神。因此,我在教學時,結合文本內容及學生實際,多渠道引導學生揣摩“推敲”。
教學目標:
1、能簡述這個故事。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本課新詞的意思。
3、了解事情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教學重點: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
一、感知文本,了解“推敲”的故事
導入:
古人煉字不遺力,留得佳話傳古今。斟酌字詞、錘煉語言是我國古代詩歌創作的優良傳統,許多詩人深諳此道,樂此不疲,幾至忘我的境界。這則詩話講述的推敲典故,將帶你進入唐代詩人賈島的煉字境界。
(一)、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講“推敲”這個故事的?(第2-7自然段)
(二)、細讀第2-7自然段
1、快速閱讀課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討論以下填空題。
(1)賈島去( ),不巧( ),結果留下( )。
【這是故事的發生】
(2)返回長安途中,他對詩中( )這個字猶豫不決,不知不覺( )。
【這是故事的發展】
(3)結果他沖撞了( ),和( )商量了起來。
【這是故事的高潮】
(4)韓愈最終認為還是用( )好。
【這是故事的結局】
【閱讀教學要關注并經歷“整體——部分——整體”的過程。這一個環節主要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這里是經歷第一個整體】
二、走進文本,理解“推敲”的內涵
(一)走近賈島:
1、文中哪句話讓我們初步了解了賈島?
“唐朝”交代了人物生活的朝代,“詩人”說明人物的身份。“早年因家境貧寒”說明賈島早年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出家當了和尚”是因為家境貧寒,“和尚”還可以說成“僧”,也就是第三自然段詩句中“僧推月下門”的“僧”。
2、讓學生補充資料:賈島詩學韓愈,因詩出名,還俗后,多次參加進士考試,由于出身卑微,都沒有被錄取。賈島作詩,以苦思苦吟著稱,善于反復推敲,常為詩中字而茶飯不思,被稱為“苦吟詩人”。
3、這次賈島又是怎樣斟酌《題李凝幽居》一詩中的字詞的?
①比較分析:
a、賈島騎著毛驢進了長安城。
b、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進了長安城。
指名朗讀。說說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
(從“一邊……一邊……”體會到賈島思考時非常投入的,他不但在想,而且還不由自主地做起了動作;“不知不覺”說明賈島思考問題很專心,他連進城也沒有發覺。)
②大街上的人們對他的舉動有怎樣的反應?(“大街上的人看到他這個樣子,都感到十分好笑。”說明賈島只顧思考,全然不知自己已經在大街上失態了。)
③指導朗讀,讀出賈島此時那種如癡如醉的樣子。
4、畫出賈島和行人在韓愈的儀仗隊“迎面而來”時的不同表現,想想這說明了什么?
“行人車輛紛紛避讓”,而賈島卻在比比劃劃。“竟然”是居然,出乎意料的意思。這樣聲勢浩大的儀仗隊,賈島居然闖了進去,可以感受到賈島認真的鉆研精神,在遣詞造句方面精益求精的精神。用杜甫的一句詩來評價賈島的這一做法,就是:“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二)走近韓愈
1、讀讀課文,說說韓愈對賈島沖撞儀仗隊的態度。從中你又能看出韓愈是個什么樣的人?
當時韓愈貴為京兆尹(相當于現在首都的市長)這樣的高官,但沒有怪罪賈島,反而能平心靜氣地與賈島商量討論并給予指點,韓愈這樣尊重人才,愛惜人才的襟懷有必要讓學生了解一下。
2、韓愈是怎樣幫賈島改詩的?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3、映示:韓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便很有興致地思索起來。
(1)指名讀。
(2)給“思索”找近義詞。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換成“思考”?為什么?
3、韓愈為什么說用“敲”字更好些?。
(1)映示韓愈說的話
(2)指名朗讀。
文中寫了用“敲”的三點好處。一是敲表明你是一個懂得禮貌的人,二是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寧靜”指很安靜,表示靜的程度比較深,此處用“寧靜”準確地寫出月夜特定環境的特點。可以讓學生和“安靜”做比較。此處是用有聲襯托無聲,反襯出月夜的寧靜。三是讀起來也響亮些。為什么呢?古人很講究字韻,推的韻母是ui,敲的韻母是ao,當然讀起來要響亮些。在教學這部分時,可以讓學生想象當時賈島和韓愈的神態,語言,分角色表演,注意說話的神態和語氣。
(3)賈島聽了,有什么反應?(連連點頭)
(三)走近“推敲”
1、過渡:同學們,讀了這個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這個詞語的由來。什么叫“推敲”呢?
2、師總結:是啊,賈島的創作態度極為嚴肅認真,他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正因為這樣,人們稱他為“苦吟詩人”。后來,人們就把在寫詩和作文時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這是從部分又回歸整體。這是一種“超越”之后的“回歸”,是“螺旋上升式”的回歸。至此,從不同的途徑感悟“推敲”,人物形象就逐漸地豐滿、鮮活起來,人物的品格在學生頭腦里就完全建立起來了。】
三、超越文本,實踐“推敲”的方法
1、推敲的精神在許多詩人身上都可看到,許多詩歌名句都是古代詩人苦吟得出。請默寫出你所知道的其他古代詩人錘煉出的名句,并分析所煉的字的妙處。
以“春風又綠江南岸”為例:
王安石在用“綠”這個字之前,曾用過“到、過、入、滿”這些字,經他再三推敲,他決定用“綠”,你們認為它好在哪里呢?
【學習《推敲》一文,目的之一就是要讓學生學習賈島的創作態度,而從課外找例子,能延伸拓展教學內容,這個設計可見教者的精心和細心。】
2、“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懂得了煉字的道理,我們不妨立即行動起來,到煉字間品味一下其中的滋味。
用恰當的動詞填空,注意精心煉字。
春風吹綠了樹梢,吹( )了小草,吹( )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
(醒、皺)
引導學生在以后作文時,細琢磨,多推敲,盡量做到“語不達意誓不休”。
【在學生通過學習課文,感知了故事內容,了解了什么是“推敲”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去親身體驗一下“推敲”的過程,讓學生真正明白:這就是推敲!學生也就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欣賞、認同、向往、追求“推敲”了。】
在《推敲》中學會推敲 篇9
【案例】
《推敲》課后作業:
下列句子中的帶點的詞語能換括號里的嗎?為什么?
1、一天,賈島到郊外去拜訪(訪問)一位叫李凝的朋友。
2、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興(即時)寫成的那首小詩。
3、再說,用“敲”字更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安靜),讀起來也更響亮些。
師:“拜訪”能否換成“訪問”?我們也來推敲一番。
生:我覺得不行,因為“訪問”好像帶著問題帶著事情去的,而拜訪則是禮節性地看望。
師:哦,你是這樣理解的。這么說,如果沒有事情就不能“訪問”了嗎?(學生為難的樣子)看來這個答案不夠準確。看看還有什么不同的理解?
生:我覺得“拜訪”是帶著對對方的敬意,很尊敬地看望。而訪問好像是一般的看望。賈島對李凝應該是懷著敬意的,所以我認為用“拜訪”更好。
師:嗯,你感覺很“準”。是的,“拜訪”和“訪問”其實是一組近義詞,但是,他們還是有區別的。也就是他們之間不能畫等號。如果我們一定要在他們之間畫一個等號的話,你認為應該怎么處理?
(老師在黑板上板書:拜訪=訪問 )
生:我認為應該在訪問的后面加上“帶著敬意”。
師:好!(老師板書“+帶著敬意”, 拜訪=訪問+帶著敬意)
師:呵呵,今天我們用數學的方式表示了這一對詞語,是不是很有意思?
生:(會意地笑)。(呵呵,我最陶醉于學生這樣的笑。)
師:下面還有兩對這樣的詞語,你有沒有本領也能用這樣的方式來表示?試一試。
學生思考。片刻,交流。
生1:即時+興致=即興。(第二句)
生2:即時+詩興=即興。
生3:寧靜>安靜。(第三句)
師:解釋一下。
生:寧靜比安靜更靜。
師:好,有道理。
生4:寧靜=安靜+美。
師:不錯,很有意思,安靜加上美能否等于寧靜呢?
生:是“約等于”。
師:好,改成“約等于”。“寧靜︾安靜+美”呵呵,看來,這個“寧靜”還有美的意思在里面啊!(因為我的網名是“寧靜”,多數孩子都知道,所以又有很多會意的眼神投向我,曖昧的眼神投向發言的學生,呵呵,得意。)
(下課了,黑板上就剩下了這么多“公式”,還有點舍不得擦掉。)
【感觸】
這個點子也是突如其來。用一種比較新鮮的形式包裝傳統的訓練內容,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推敲》中學會推敲 篇10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38
jjbyjy 發表
課堂上是教師與學生探討新知的好時機。教師走進課堂之前,雖然已經做好充分準備,但難免有疏忽的地方,總有不周全的時候。有時會受參考資料的限制,或受常理的約束,或原有知識經驗的影響,考慮問題比較老套,比較單一。而學生的思維在教師下套子之前是活躍的、新穎的、發散的。所以,在課上,學生往往能提出與眾不同的、新穎的、有創新的答案,而有些卻是很有價值的。
比如在上《推敲》一課時,賈島無意間沖撞了韓愈的儀仗隊,韓愈問:“你為何沖撞我的儀仗隊?”在讓學生有感情地的朗讀時,大部分學生都認為當大官的人都很自大,自以為是,所以學生讀得很自傲,并且帶有責問的語氣,開始我也這樣認為。但有一位學生提出:“我覺得不一定,韓愈是位文人,學識淵博,應該是個講道理的人。”韓愈的詩和文章大家都讀過,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韓愈確實不是一個不講理的人,這點我怎么沒有想到呢?他說得也有道理,并且下文所寫的就是韓愈沒有責怪賈島,還與賈島一起推敲。那么到底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這一句話呢?我讓學生課后去查找有關韓愈的資料,只有了解了韓愈的為人,才能正確地讀好這句話。
在這節課上,該用哪種語氣來讀?這個問題處理得的不是很好。對于學生提出的疑問,應盡可能在課堂上解決。俗話說“趁熱打鐵”,學生這時的興致最高,學習效果最佳。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回憶學過的韓愈的作品,分析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判斷韓愈到底是怎樣一個人,這句話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最好。并且可以根據學生自己的觀點,把學生分成兩大組,讓他們展開激烈的辯論,各自說出自己的理由,這樣學生會感受更深的。
在課堂上教師不能給學生下套子,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培養學生大膽質疑,敢于提出問題的好習慣。并且教師要及時肯定學生發表的意見或見解,這樣,不但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發展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了學生讀書時質疑問難的好習慣。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建立一個明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的學習不受約束,輕松愉快。
在《推敲》中學會推敲 篇1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結合課文理解詞義。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做學問的認真態度和刻苦鉆研的精神。
重點難點:
讀好句子,讀通課文。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詩句,導入新課。
1、映示圖畫。師述:夜深人靜,月光皎潔。一個和尚的敲門聲打破了夜的靜謐,驚醒了棲息在池邊樹上的小鳥。這便是詩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所描繪的情景。
2、映示: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1)指名讀詩句,注意讀準字音。
(2)說說詩句的意思。
3、同學們通過預習,一定知道這句詩是誰寫的吧?
4、課件出示全詩,師范讀,學生齊讀
5、簡介賈島
6、揭題:板書課題,齊讀。
7、學生做一做“推”和“敲”兩個動作,體會一下不同點。
二、輕聲自讀課文兩至三遍,課件出示要求:
三、檢查自讀效果。
1、學生展示導學案第三題。
2、認讀生字詞或新詞(出示課件):
3、指導讀好下列長句:(出示課件)
4、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結合上下文說說有關詞語的意思。(見課件8)
四、作業
1、抄寫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二、導讀課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圖畫,說說圖意,看看課文中哪句話是描寫這幅圖的,用“ ”畫出來。
2、自由朗讀,說說讀懂了什么?(賈島和李凝是好朋友)
3、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賈島和朋友李凝的友誼非同一般?
4、理解重點句:(出示課件)
5、出示重點詞語:夜深人靜 月光皎潔,學生展開想象,體會當時環境之幽靜、迷人。
6、小結,板書:發生 深夜訪友 以詩相贈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思考:賈島騎著毛驢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別用“--”和“﹋”畫出有關的句子)并交流。
2、重點理解“妥帖”
3、比較分析:(出示課件,學生交流)
4、小結,板書:發展 一字斟酌 反復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讀思考并交流:賈島是怎樣闖進韓愈的儀仗隊的?畫出賈島和行人在韓愈的儀仗隊“迎面而來”時的不同表現,想想這說明了什么?
2、指導朗讀韓愈和賈島的對話。
3、小結,板書: 沖闖儀仗 請求寬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讀,思考:這主要寫了什么?
2、學生交流:“猶豫不決”什么意思?聯系上文,說說哪些句子具體地寫出了賈島“猶豫不決”?
3、出示韓愈說的話,說說“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4、小結,板書:結局 韓愈表態 賈島贊同
學生自學第八自然段:理解什么叫“推敲”。
三、作業:
1、熟讀課文,準備復述。
2、朗讀、背誦《題李凝幽居》這首詩。
四、板書設計: 9、推敲
發生——夜深訪友 留詩相贈
發展——一字斟酌 反復推敲
——沖撞儀仗 請求寬恕
結局——韓愈表態 賈島贊同
第三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推敲”這個故事非常感人,每個同學都應該會講這個故事。今天這堂課我們就來開個故事會,看誰講得最精彩。
二、指導講故事。
1、熟讀課文。
師:要想講好這個,先得反課文讀熟了。下面請同學們一邊讀,一邊像放電影那樣故事中的賈島和韓愈在你的腦子里活起來。
學生練讀課文。
2、提示講述順序。出示板書(略)。
3、學生練講:
(1)各自練講。
(2)分小小組練講。
(3)各組推派代表講。
(4)評選“故事大王”。
三、指導造句。
1、映示原句。
2、學生練讀,說說上半句講了什么,下半句又講了什么。
3、練習:
(1)把句子補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學們也能自覺遵守紀律。
這次考試,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應該驕傲。
4、學生交流口頭造句,師生評點。
四、作業。
1、造句。
2、練習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在《推敲》中學會推敲 篇12
《推敲》教學反思
《推敲》這篇課文,講的是唐朝著名詩人賈島和韓愈一起斟酌詩句中用詞的故事,是“推敲”,再現了賈島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形象,顯示了賈島極為嚴肅的創作態度,是詩人贏得了“苦吟詩人”的雅號;也是“推敲”,啟示人們在寫詩和作文時,要反復比較,多加斟酌,使所用詞語更加準確、傳神。
本課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學習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所以我在教學時,結合文本內容及學生實際,多渠道引導學生感悟“推敲”的好處。
首先,在揭示課題后,我嘗試著做了做“推門”和“敲門”的動作,引導學生憑借生活經驗,感知“推”和“敲”的不同含義。雖然是很簡單的兩個動作,卻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他們也學著我的樣子,伸出手比劃著,思索著……然后我問:你們覺得“推”和“敲”這兩個字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大家紛紛舉手發言。在學習課文時,我充分地運用了文中 “賈島敲門”的插圖,讓他們仔細觀察,看看畫面上有些什么景物,這些景物給你傳達了怎樣的信息,同時出示句子:“這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他的敲門聲驚醒了樹上沉睡的小鳥。”讓學生入情入境地邊讀邊想像,進入文中所描繪的情境,來體會月夜的寧靜,使學生對賈島能即興寫詩的背景有了深入的理解。再看看圖上賈島的動作、表情,想像他此時的心情怎樣,心里會想寫什么,以此來體會他的斯文、禮貌,從而感悟出和環境、人物、事實相符的是“敲”字。然后,在學習課文第七自然段的時候,指導學生反復朗讀韓愈說的話,在熟讀的基礎上請學生思考,韓愈的話講了幾層意思,說明了用“敲”字的幾點理由。引領學生走進現場,置身其中,想人物所想,說人物所說。并與前文聯系,呼應開頭,讓學生深切感悟“敲”字的妙用。
這樣,從不同的途徑感悟“推敲”, 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以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賈島這一人物形象就逐漸地豐滿、鮮活起來,人物的品格就容易充分地顯露出來,學生真真切切地感悟到了賈島嚴謹的創作態度,也就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欣賞、認同、向往、追求“推敲”了。
《推敲》教學反思
尊重學生個性體驗
在《推敲》一課的教學中,有這么一段:“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進了長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這個樣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教學中我與學生進行了這樣的對話:
師:大街上的人看到賈島這個樣子,都感到十分好笑。你覺得可笑嗎?
生1:我覺得不可笑,反而覺得很佩服他,因為他騎在毛驢上還在思考用哪個字更準確。
生2:我也覺得不好笑,我從不知不覺這個詞中感受到賈島思考非常地投入。
生3:我覺得賈島字斟句酌的精神值得我們好好學習,我們平常寫作文也應該像他這樣去修改。
生4:老師,我覺得賈島他對自己安危太不負責了,他在大街上這樣思考問題,要被撞了怎么辦?
師:這位同學真細心,賈島這樣確實太危險了,我們欽佩他的這種字斟句酌的精神,但對我們每個人來說生命只有一次,我們更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安全。
……
反思: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以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這個環節中學生4的回答是我課前所沒有預料到的,他的感受是獨特的,在這里他的體驗得到了尊重,智慧得到了閃光,個性得到了張揚。
利用空白,合理延伸
在教學“留詩會友”一部分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
師:一天,賈島去長安城郊外拜訪一個叫李凝的朋友。讓我們跟隨著他來到那個夜晚。(音樂起)請大家慢慢地、輕輕地讀第二自然段,在腦海中想像那情景,你能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嗎?(學生聽著音樂,很投入地讀著想著)
生:我看到賈島正在沿著山路尋找李凝的家,他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生:我看到了山路很難走。
生:我看到那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那夜晚寧靜又美好。
生:我聽到賈島清脆的敲門聲。
生:我看到小鳥被驚醒后,撲棱著翅膀叫著飛走了。
……
在此基礎上,我投影《題李凝幽居》讓學生圖文結合,自讀自悟。
題李凝幽居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
反思: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這里學生通過聽音樂、自讀品味,已經對賈島即興寫詩時的情景有所感悟,在此基礎上我拓展《題李凝幽居》讓學生圖文結合,理解詩文,既豐富了學生的積累,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推敲》教學反思
課文是關于“推敲”一詞來歷的典故。故事講的是唐朝著名詩人賈島為了斟酌詩句中的一個字,不知不覺地沖撞進韓愈的儀仗隊,當韓愈弄清真相后與之一起思考,并由韓愈敲定,從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傳下來。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以問促讀,自主誦讀。
在簡單的復習導入課題之后,我便讓學生,快速閱讀課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討論以下填空題:
(1)賈島去( ),不巧( ),賈島( )寫下了( )這首詩。
(2)返回長安途中,他對詩中( )這個字猶豫不決,不知不覺( )。
(3)結果他沖撞了( ),和( )商量了起來。
(4)韓愈認為還是用( )好,理由是:一、( );二、( )。
這樣讓學生自主誦讀故事,在整體感知故事的基礎上,仔細研讀故事內容。
二、抓住關鍵語句,品讀感悟
學習第2自然段時,我緊緊抓住“拜訪”一詞。讓學生通過朗讀下面的兩句話,抓住“找了好久”、“才摸到”、“沉睡”等詞,感悟賈島對李凝的尊重之情以及誠意,同時感悟出兩人的友誼非同一般。再請學生聯系《尋隱者不遇》這首詩,學生能感受到它們是相通的。
課文第三自然段寫了賈島為了詩中的一個字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是本文的重點段落。我讓學生根據“想起、覺得、不夠妥帖、或許、更恰當些”等詞語來體會賈島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通過比較句子、看圖想詞語來感受賈島斟酌文字時如癡如醉的樣子。
三、創設情境,以演促悟,注重口語訓練。
學習賈島專心推敲詩句一段時,我先讓學生默讀,圈出表現賈島認真推敲的句子,認真讀一讀,想象當時的情景。接著指名一大膽的男生進行即興表演,讓其他學生擔任長安街百姓的角色。同時組織學生評議表演,指出優缺點,力求讓表演入情入境。表演中,學生大笑,心情充分放松。時機成熟,我做起了采訪者:“各位父老鄉親,你們在笑什么呀?”學生馬上心領神會,說出了笑的原因。當學完下一個自然段時,再問:“各位,現在,你們知道了事情的真相,還覺得賈島可笑么?為什么?”課堂上,通過營造寬松的交際氛圍,就能使學生進入逼真的教學情境,他們的心靈就能得到解放,表達也就靈動起來。
四、深入淺出,滲透知識點
文章有一個知識點是關于“反襯”手法的運用。韓愈認為用“敲”好的第二個理由是“用‘敲’更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讀起來也響亮些。”我問學生為什么用“敲”更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生心中有數,但說不出來。我便問學生:“文中還有這樣的用法嗎?”學生立即饒有興趣地思索起來,然后集體討論出:1.“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進了長安城。”而“大街上的人看到他這個樣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2.韓愈出場,“行人、車輛紛紛避讓”而“賈島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斟酌得很投入,已經到了如癡如醉的程度。”3.韓愈見賈島沖撞自己的儀仗隊質問他,后來知道原因后,也很有興致地思索起來。
我見學生已經理解“反襯”的用法,時機也成熟,便相機點撥:“古人很講究字韻,“推”(tuī)的韻母是“ui”,“敲”的韻母是“ɑo”,當然后者讀起來要響亮些。月夜的“寧靜”是無聲的,而“敲”字讀得響亮,用有聲襯托無聲,這叫反襯,更顯環境的安靜。
五、拓展延伸,學會推敲
我把課后第4題的練習適時地穿插到課堂中,從推敲文中的詞語入手,教給學生推敲的方法,從而使學生學以致用。學完課文,我還嘗試讓學生推敲王安石的“綠”字之妙。讓學生比較“綠”與“到”、“過”、“入”等詞,從而感覺到“綠”字寫出了春風吹后江南水鄉那生機勃勃的景象。
這節課中,學生在邊學邊演中興趣濃厚,演的開心,學的靈活,相信這樣的教學情景也會深深地印在他們的腦海中。
在《推敲》中學會推敲 篇13
作者:仲怡新
師:(學習第三自然段)
第二天,賈島獨自騎著毛驢返回長安,請同學們自己讀讀第三自然段,了解發生了什么事。
師:書上有一幅插圖,請你把圖和課文對照著讀,體會課文是如何描寫圖意的。
生: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
生:賈島太專心了,全然不顧長安街上的行人。
師:請你說說賈島吟哦的詩句“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是什么意思?
生:鳥兒在池塘邊的樹上棲宿,和尚(詩人)夜訪好友,在月下推開友人家的大門。
師:你是如何理解詩句的?
生:課文第二自然段已經展現了這樣的畫面。
師:你能聯系上文來理解,真是一個好方法。
師:根據圖文,各自練習演一演賈島斟酌詩句的情景,要求用動作、語言等表現賈島的內心。
生:(各自練習)
(一位學生上臺演):他低著頭,來回走動,口中低聲地念著詩句,但語速很快,而且只念了一遍。反復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動作也較快。
(臺下的小導演們紛紛提出意見)
生:他口中念念有詞做得不對,課文中說賈島在“吟哦”,“吟哦”的意思是有節奏地朗讀詩文。而且賈島在認真地思考,應該念得慢一些,也可以反復念念“推”和“敲”。
生:他的動作也需要改進,因為賈島在思考,所以做“推”和“敲”的動作時應慢慢地,反復做。
生:我也提一個意見,賈島思考時肯定聚精會神,不會東張西望。
師:小導演的意見都很中肯,再請一個同學來演一演。
(第二位學生上臺演)他的表演很到位,演得很成功,看著他那有趣的模樣,臺下的同學不禁竊笑起來。
師:你們就是長安街上的行人,你們為什么笑呢?
生:我看到他在大街上自言自語,感到很好笑。
生:他一邊騎著毛驢,一邊還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看起來非常好笑。
生:他只顧想著自己的事兒,渾然不覺是在熱鬧的長安街上。
師問表演的學生:賈島,你沒有覺察到大街上的人們在笑你嗎?
生:沒有,我正在思考到底用“推”好還是用“敲”好。
師:你們看,賈島為了斟酌一個字,是多么認真啊!
……
[評析]
《推敲》這個故事講的是唐朝著名詩人賈島為了斟酌詩中的一個字,不知不覺闖進韓愈的儀仗隊,當韓愈弄清真相后,與之一起思考,并由韓愈敲定,從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傳下來。課文表現了賈島認真嚴肅的創造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在教學中,教師運用了表演這一教學方式,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
1.通過表演,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了重點詞語的意思。比如“吟哦”這個詞語,在表演中,有的學生快速地念了一遍詩,“小觀眾”就提出了意見,“他口中念念有詞做得不對,課文中說賈島在‘吟哦’,‘吟哦’的意思是有節奏地朗讀詩文。而且賈島在認真地思考,應該念得慢一些,也可以反復念念‘推’和‘敲’。”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詞意才是真正的理解。
2.在表演中感受到賈島嚴謹的創造態度和鉆研精神。通過“他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體會賈島為了斟酌一個字眼,是多么認真啊!
3.學生在邊學邊演中興趣濃厚,演得開心,學得靈活,記得牢固,相信這樣的教學情景也會深深地印在他們的腦海中。
在《推敲》中學會推敲 篇14
為什么后人要把唐代僧人賈島的“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作為千古絕句世代相傳?為什么我們要把北宋文學家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家喻戶曉的吟誦相傳?因為這一字一句都是斟酌出來的。語言非“錘煉”不精當;文字非“推敲”不成名。
賈島字斟字酌就為了那一“敲”字,王安石千錘百煉就為了那一“綠”字。“敲”和“綠”和其它的字一樣,是平凡的,而和其中的字相比又是不平凡的。
為什么錘煉出的字有感覺?為什么推敲出的字有味道?為什么斟酌出的字有精當?為什么琢磨出的字有韻味?因為它們是用心體會,用心聆聽得來的。學語文,我認為也一樣。
老師說學語文,要有韻味,在醞釀的同時,要像王安石一樣心情景色相柔和。在品味的同時,要像賈島一樣不受外境干擾,仔細斟酌。
為什么文字有甲骨文的風采?為什么文學會有春風沁人的清涼?為什么文字有著剛陽之魅力,塑造希望的未來?
因為她耐人回味,因為她有能令人心曠神怡的魔力。因為她越斟酌越有味道……
在《推敲》中學會推敲 篇15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講講這個故事。
2.了解事情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
3.學習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教學難點:
了解事情的經過,學習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導入新課
賈島去( ),不巧( ),結果留下( )。
返回長安途中,他對詩中( )這個字猶豫不決,結果他沖撞了( )。韓愈最終認為還是用( )好。
二、精讀課文第二自然段——了解“推敲”的緣由
過渡:賈島為什么要斟酌“推敲”呢?現在讓我們穿越時空,來到了1300多年前的唐朝,賈島訪友的那個夜晚。
1.師范讀,學生看圖思考,說說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2.指導有感情朗讀。
3.賈島訪友不遇,面對此景激發了賈島的創作靈感,寫下了《題李凝幽居》,賈島創作的過程用文中的一個詞來說就是——“即興”。出示整首詩,學生朗讀,感悟環境的“幽”。
三、部分理解——精讀感悟,重點突破
精讀3—7段,了解推敲經過,感悟推敲精神
1.學習賈島推敲部分
師:賈島把詩留了下來。第二天他騎著毛驢返回長安。半路上,又發生了什么事情呢?(板書:斟酌文字)
(1)自由讀課文3、4自然段,畫出描寫賈島斟酌“推敲”的句子,抓住關鍵詞語寫寫自己的感受。
(2)出示相關句子,學生交流,匯報。引導學生通過“吟哦”“推”“敲”“不知不覺”“闖進”(板書:一邊…一邊…不知不覺 比比劃劃 闖)體會賈島思考時的投入,感受到賈島認真斟酌字眼的鉆研精神。
(3)此時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賈島?學生結合圖感受賈島的專心、認真、入迷。加動作讀,邊讀邊體會。
(4)再讀3、4段,引導學生找出其它可以體會到賈島的專心、認真、入迷句子。從大街上的表現,引導學生想象當時的情境,從中感受賈島嚴肅認真、鍥而不舍的創作態度。(板書:十分好笑 紛紛避讓)
(5)總結作者通過正側面描寫相結合刻畫人物的方法,并相機板書。
(6)指導有感情朗讀,讀出賈島的字斟句酌,如癡如醉。
2.學習韓愈推敲部分
過渡:賈島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沉迷于推敲詩句,竟然沖撞了韓愈的儀仗隊,按照常理,他應該被抓起來,輕則關幾天,重則打板子。路人都不禁為賈島擔心,可是結果呢?
(1)想象人物的身份和當時的情境,三人一小組分角色朗讀5、6自然段,再現當時的場景。
(2)學生練習朗讀。
(3)指名一組分角色朗讀,學生評讀。引導學生韓愈的話讀出責問的語氣,賈島的話讀出請求原諒的語氣。
(4)默讀第7段,畫出韓愈主張用“敲”的理由,同位交流。
(5)引導學生思考用“推”的好處,學生針對“推”“敲”發表不同見解。
①理由一:禮貌,學生想象情境,表演感受。
②理由二:寧靜。聯系上文“這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他的敲門聲驚醒了樹上沉睡的小鳥。”體會以響襯靜,使靜更靜,“敲”字的妙處。
③理由三:響亮。師補充說明原因:古人很講究字韻,推的韻母是ui,敲的韻母是ao,所以說“敲”讀起來更響亮些。
(6)后來,這首詩中的“推”就改成了“敲”。(出示詩句,讀詩)
3.走近推敲
(1)故事最終有了一個結局,但是,推敲沒有結束,引讀最后一段。
(2)學了《推敲》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回歸整體——積累拓展,讀寫訓練
1.“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懂得了推敲的道理,我們不妨立即行動起來,學學賈島推敲課后第4題的詞語。
2.出示課后題,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五、作業設置:
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都像賈島那樣,做學問態度認真,力求完美。你還知道有關推敲的故事嗎?課下搜集有關推敲的故事。
板書設計:
11推敲
即興寫詩 斟酌文字 韓愈解疑
嚴謹認真、鍥而不舍的精神
在《推敲》中學會推敲 篇16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詞語典故,課文通過敘述唐代僧人賈島(見參考資料⑤)與著名文學家韓愈“推敲”詩句的故事(見參考資料⑥),告訴我們千古名句均是“推敲”而來。閱讀時,要注意體會語言的韻味;使用語言時,要注意“推敲”語言。通過對本文的閱讀,不僅讓學生知道詞語典故“推敲”的來歷,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懂得語言要“推敲”的道理。
課文側重描寫賈島推敲詩句時的動作、神態、語言以及他與韓愈共同推敲詩句的對話。
描寫賈島推敲詩句時的動作有:“伸著左手,食指和中指張開,右手食指一會兒點向左手食指,一會兒點向中指”,“兩手掌立做‘推’狀”“彎起一只手指做‘敲’狀”。
描寫賈島推敲詩句時的神態有:“低頭沉思默想”,側頭蹙眉,眨眼凝神”。
描寫賈島推敲詩句時的語言有:“是‘推’好呢還是‘敲’好呢?”
此處抓住賈島推敲詩句的“點睛”之處,寥寥數筆,栩栩如生地再現了當時“推敲”的情境,惟妙惟肖。讓讀者與賈島一起經歷了“推敲”如醉如癡的過程,體驗了“思慮得疾苦”的心理歷程。
而描寫賈島與韓愈共同“推敲”時,作者對賈島沒做更多描寫,只是說韓愈“沉思良久”,旨在告訴人們:即使是像韓愈這樣的大文學家,也須經“推敲”之過程,方可作出有“韻味”的判斷。
總之,此短文,通俗易懂,詳略得當,雖系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但其中留給后人的啟迪卻是語言非“錘煉”不精當,文字非“推敲”不成“名”。
要點提示
1.通過閱讀讓學生了解推敲典故的出處,體會推敲的作用。
2.學習作者詳略得當重點突出的寫作方法。
3.通過對故事的了解,從情感上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喜愛,激發學生更好地使用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教法建議
1.本文通俗易懂,生動形象。學生自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交流閱讀體會: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以此把握短文內容與中心,體會“推敲”的作用。
2.學生讀文后,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演一演,再現課文所描述的情境,增強閱讀興趣,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還可以課前布置學生自愿組合,排練課本劇,課堂上演一演,評一評。通過表演,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通過互評,提高學生對“推敲”作用的認識,更好地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
4.課后搜集名人名家“推敲”的故事,同學間傳閱交流。
5.師生以自己“推敲”語言文字的案例,現身說法,交流分享“推敲”之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