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學目標和教材簡說(通用14篇)
《草原》教學目標和教材簡說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飄帶舞、馬蹄、禮貌、拘束、羞澀、摔跤、偏西、天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內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風光及風土人情,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激發了解西部的興趣。
4、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學習作者抒發情感的方法。
課文簡說:
這篇散文,字里行間浸潤著濃郁的草原風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那馬上迎客、把酒聯歡、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那純樸、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難以忘懷。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并通過這些所見、所聞、所感,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
本文層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發展順序敘述,先描寫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寫草原迎客場面和草原聯歡的情形。作者移步換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詩句結束。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課文寫景語言優美,善于運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同時又不失純樸簡練,生動感人。三是情景交融,無論是描寫自然風光還是主客相見、聯歡、惜別,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
本文作為“走進西部”的第一篇課文,目的一是引導學生感受充滿詩意的草原風光與民族風情,體會作者對草原的熱愛和對民族團結的贊頌之情;二是在閱讀中體會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并積累語言;三是走進西部,通過這一篇課文的學習,引發學生對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對西部探討的興趣。
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隨著作家的敘述,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草原風光與人情的美好。教學難點一是品味優美的語言,體會表達方法;二是通過學習此文,引起認識西部,了解西部的興趣。
《草原》教學目標和教材簡說 篇2
師:董老師看到大家都很開心,來,握握手,和老師說幾句。
上課。
師:同學們,今年暑假,老師去過一個美麗的地方,還給大家帶來了一些美麗的照片,想看嗎?
播放草原風景。
師:這是什么地方?
生:草原。
師:今天,我們就和老師一起走進老舍先生所描寫的草原。請大家讀讀課題。
生讀課題。
師:這篇課文是從哪兩個方面來描寫草原的美景的?
生:通過寫草原的景色和草原的風土人情來描寫的。
師板書“景、人”
師:請大家讀一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勾畫感興趣的句子。
教師巡視,提示邊讀邊批注。
師:請同學們自由地、放聲地朗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覺得好的句子多讀幾遍。
師:好,誰能讀給大家聽一聽?
一生讀。
師:還有誰喜歡這一句?
一生再讀。
師:一碧千里是一個怎樣的景象?
生:……
師:來,自己讀一讀這句話,把一碧千里的感覺的讀出來。
生讀。
再請一個同學來讀。
師:我感覺到了,你再來讀。
生讀。
師范讀,一生再讀,全班齊讀。
師:(板書)你們知道茫茫是什么意思呢?
生:……
師:不著急回答,還有沒有寫得好的句子。
生:“羊群一會兒……大花。”
生:“……翠色欲流……”
師:這個孩子真棒,一下子就找準了寫景的點睛之筆,老師也喜歡這句話,“欲”是什么意思?欲流就是將要流,為什么又說輕輕流入云際呢?這不是矛盾嗎?請大家討論一下。
師:請你來說一說。
生:慢慢地向周圍擴散
師:什么是綠色渲染?
生:……
師:你們知道什么是翠色嗎?
生:青綠色。
師:你說的很準,這個翠應該更多一些鮮亮……綠得豐富、綠得飽滿、綠得厚重,這就是翠色欲流,請大家再讀這句話。想象是怎樣的畫面?
生答。
生讀。
生:草原和天空像是融合在一起,草原鮮亮,充滿生機。
師:我想起一句詩,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生讀“那些線條……”
師:你的朗讀讓老師感受到了草原。還有哪些?
生:我覺得那些草原就像波浪一樣連綿起伏。
師:對,像綠色的海洋,你們的發言啟發了我,我也想讀。
(播放輕音樂,老師范讀)
師:美嗎?誰也想讀?
一生讀。
師:大家一起來讀。
生齊讀。
師:我們讀書就要這樣,不僅要讀懂文字表面的意思,還要用心去感悟,用情去體驗,用想象去補充。
生:咱們這里的天空……
師:這位同學能夠聯系生活的情景進行體驗。今年暑假我去草原,腳剛踏進草原,渾身的毛孔都舒展開了,老師雖然唱歌不好,也情不自禁的唱了起來“藍藍的天上白云飄……”
師:讓我們把這高歌一曲的情景讀出來。
生讀。
師:(播放視頻)……天空賦予草原明亮的色彩,小丘賦予草原柔美的線條,牛羊更是賦予草原生命的活力,難怪,老舍先生這樣寫——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置身這里,他不僅發出這樣的感慨——
(出示句子)
生齊讀:“在這境界里……”
師:能不能用一首小詩把這種情感寫下來?
生練寫。
生:天蒼蒼,野茫茫,……那么美。
師:你真是個小詩人,努力下去,一定會越寫越好。
生:……留下美好的眷戀。
師:眷戀這個詞用得多好啊!
生:……
師:這綠色把天地都染綠了,這就是一碧千里并不茫茫的草原。
師:同學們,我們訪問的是陳巴爾虎旗,我們乘坐的汽車……那是什么樣的景象,聽——(播放音樂《賽馬》)說一說你們看到了怎樣的景象?
生:我仿佛看到蒙古人民騎著駿馬在草原上奔馳,迎接客人。
師:老舍先生是怎樣描寫的,自讀2-5自然段。同學們,用你的朗讀再現當時的場景。
生讀。
師:老舍先生描寫了哪幾個場面?
生:迎接我們和一起聯歡的情景。
師:這叫熱情款待,你還想說什么?
生:應該是先是歡迎,再是款待,然后是話別。
(板書)
師:現在看看遠迎的場面。
生讀。
師:飛過來很好,從中體會到什么?
生:馬跑得快!
生:蒙古人民熱情。
師:為什么像彩虹?
生:衣服漂亮。
師:就像彩虹那樣五顏六色。
師:看,蒙古人面身穿節日的盛裝歡迎遠客,想想可能有老人、孩子,這是多么盛情的邀請啊!如果你就是客人,是怎樣的心情,用朗讀表現出來。
生讀描寫遠迎的句子。
師:我仿佛看到駿馬疾馳、歡騰雀躍,分明是馬在飛、人在飛、心在飛、情在飛。
師:接下來,把這一節課你喜歡的句子背一背。
生背誦喜歡的句子。
《草原》教學目標和教材簡說 篇3
【教學內容】
小學語文人教課標版五年級下冊第1課《草原》。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句子中蘊涵的意思,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2、能力目標:
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教學重點】
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像,在腦海里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體會句子中蘊涵的意思,積累優美的詞匯。
【教學策略】
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積累優美的詞匯,并且應用語文的手段解決課文的問題,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課堂主要采用朗讀、圖像、交流、寫作、資料、制作手抄報等教學方式,并為學生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創設良好的網絡環境。
通過讓學生主動去獲取、整理、創造性地加工信息,最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教學媒體設計】
制作一個網站型課件,讓學生在教師提供的資料庫中進行閱讀與探究,以解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這樣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拓展信息空間,為學生創設一個大信息量、開放的學習環境。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聽配樂朗誦《刺勒歌》錄音,把學生帶入美麗、神奇的大草原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欲。
2、提出本課課題。
3、回顧課文:
通過對上節課內容的回顧,直接切入教學重點,把“天涯碧草”和“蒙漢情深”這兩部分教學內容有機結合。
二、引發探究主題
1、老舍先生為什么會有“何忍別”這樣的感受呢?從“這是怎樣的草原?”“這是怎樣的草原人?”等問題入手,幫助學生把握探究的方向。
2、利用課件,讓學生在閱讀中領略草原美景,品味文字。通過提名讀、齊讀、領讀等朗讀,并適時加以指導和點撥,引導學生從感性到理性,深入感悟語言,體會文字與多媒體信息表現美的方式相同和不同及各自的優勢。
3、激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草原美的驚嘆之情。學生進行交流,師生互評小結。
4、用上述的學習方法,利用多媒體資料庫對“這是怎樣的草原?”展開小組討論。在學生自主交流中提高語言表達和交流能力。
5、小組成員選擇適合本組的,能最大限度地表現蒙古族人民接待遠客的方法,如運用感情讀、抓詞句說、講故事、想像描述等方式向全班講解。
三、揭示中心,總結全文
1、草原的風景美,人情更美。在依依惜別的時候,你最想說什么、做什么?
2、通過探究學習,使學生對草原的風光美與人情美發出內心由衷的贊嘆,體會了“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的含義。
四、查閱資料,拓展創新
1、通過網絡教學課件,讓學生閱讀相關文章,了解草原新貌并設計草原未來。
2、學生留言。充分利用網絡提供的信息資源,進行拓展閱讀,培養學生自覺在信息海洋中學習研究的習慣,并利用網絡論壇進行實時交流。
五、作業
以4個人為一小組,出一期關于“草原”的手抄報。
【點評】
這是一節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得比較好的語文課,在教學設計的理念上凸顯課改新理念。
一、創設基于師生交往互動的教學關系
教師在充分分析學生認知水平及年齡特征后,“為學生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創設良好的網絡學習環境”,教師通過組織討論、指導朗讀等手段,讓學生邊讀邊解疑,并借助多媒體技術優勢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多元智力。
二、注重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理念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精心設計了學生自主探究活動,主要環節表現為問題引路,協作探索,共同提高。學生置身于優美的音樂和草原影像之中,圍繞“這是怎樣的草原?”和“這是怎樣的草原人?”兩個問題,通過看、聽、讀等方法,在分析、綜合、概括等認識活動中,進一步理解課文。
三、注重綜合性學習
“以4人小組為單位,出一期關于草原的手抄報”,做到了學以致用。既完成了對學習效果的評價檢測,又促使學生調動自身潛力,利用資源,團結合作,進行綜合性學習,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四、計算機網絡成了教與學的有力工具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那抒情動人的旋律、“風吹草低見牛羊”那美麗的畫卷,使學生如身臨其境,為其體會課文內容創設了情境;開放式的學習環境,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表現欲。
《草原》教學目標和教材簡說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意思。
3.讀懂課文,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4.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教學重點
1.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里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2.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意思,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第一自然段中的文字所表達的草原的意境美。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師:今年暑假,老師到過一個美麗的地方,我還帶回了幾張照片。你們看!這是哪里呀?(板書:草原)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老舍先生的《草原》。四十二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參觀訪問時,記下了沿途的所見所聞。今天,就讓我們與老舍先生共作一次“草原心靈之旅”。
二.自主學文,勾畫圈點
1.整體感知
師: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說說課文是從哪兩個方面來寫草原的?
2.自主研讀
師:草原的景色是怎樣的呢?請大家靜靜地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勾畫讓你感受很深的關鍵詞句。
3.放聲朗讀
師:自由地、放聲朗讀這一段,讀出你對草原的獨特體驗和感受。一會兒把你感受最深、你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三.合作研讀,品讀玩味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想象點撥,指導朗讀)
●“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分享經驗,指導朗讀)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 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借助經驗,喚起想象)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象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大花。”(以讀代講)
●“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聯系前文,體會意境)
四.音樂過渡,讀中悟情
1.音樂過渡,激發想象。
2.自由朗讀,讀中悟情。
3.指名朗讀,以讀代講。
五.個性朗讀,小結全文
“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板書設計
景一碧千里 并不茫茫美麗動人
草原
人遠迎、款待、話別蒙漢情深
《草原》教學目標和教材簡說 篇5
設計理念:
有創造性地運作“整體——部分——整體”的閱讀教學基本思路,引導學生有創意地閱讀。以“讀說式”的課堂交流,培養學生“引經據典”地解讀課文、闡述見解的能力。注重學生的課堂語文實踐,多方面訓練學生的能力。
設計特色:
景、情、理一體解讀,讀、思、說滾動推進。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認識本課4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過程與方法目標
感情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并感受內蒙古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
情感與態度目標
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激發了解西部的興趣。
教學重點:
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豐富的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體會句中所含的意思。
教學難點:
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及表達上的作用。
教學準備:
搜集有關草原的風光、資料。
教學流程:
一、初讀課文,結合預習印象,對課文進行整體認知。
學生各自朗讀課文后討論
1.草原在你的印象中是什么樣子?要求學生結合自己在閱讀和影視中得到的知識漫談。
2.本篇課文作者寫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況?(寫了兩方面的情況,一是風景很美,一是草原人民的熱情。)教師引導歸納,學生發言板書:風光美、人情美。
3.課文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對草原和草原人民的熱愛,歌頌了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友情。)
二、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課文;
2.請學生分析本段內部結構;
3.抓住兩個抒情句的理解,以情感的體會帶動對全段的理解;
4.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有情感地朗讀,使學生進一步人情人境。
(教師的導讀應根據教材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教學處理。
第一段,作者意在寫景抒情,教師就特別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情景交融”的情感體會;第二段作者是寫事抒情,教師則注意引導學生抓住情節中的重要部分——表達蒙族人民熱情豪爽和特殊風俗的語句——來體會“蒙漢情深”的中心。)
三、整體認識課文第二部分的內容和層次。
1.提問:從這一部分內容的整體上看,它主要寫的是什么內容?(這一段主要寫的是草原上蒙族人們的熱情豪放和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
2.默讀這一部分課文,分析作者按什么順序寫了幾層意思,給每層意思概括出一個小標題。(這一部分課文,作者按參觀訪問活動的順序寫了四個自然段,各是一層意思,它們分別是:迎客、相見、款待和聯歡。)
四、學習第二部分課文的各層意思。
1.指導學習第一層意思(迎客)。
(1)指名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勾畫。
①作者的哪些描述表現了蒙族人民的熱情好客;
②哪些描寫表現了蒙族人民特有民族風情和民族性格?
(2)學生進一步默讀課文,繼續思考上述問題,然后討論發言,發言運用“讀說式”,就是在發言中把朗讀與發表個人見解結合起來,一邊引讀課文有關語句章節,一邊評述分析。
(3)最后歸納本層的中心內容,概括成小標題的形式。
在這一層中,蒙族人民的熱情豪爽和獨特風俗,主要表現在他們迎客的方式上。學生可圍繞此點進行讀說。作者在這里用一連串短語短句,生動地描述了蒙族朋友幾十里外馳馬帶路的情景。(板書:幾十里外,馳馬帶路)
2.總結學習這一層課文的過程:讀思——勾畫——讀說——概括。
3.依次學習第二部分課文的其他三層意思,運用在學習第一層時歸納的“讀思——勾畫——讀說——概括”的方法,讓學生獨立學習,然后逐段發表意見。(教師在討論過程中p-]步板書:語言不通,心意相通;敬酒唱歌,會心微笑;夕陽西照,談興正濃。)
在“相見”一段中,需要注意的“也不知道是誰的手……”和“你說你的,我說我的……”這些句子;在“款待”一段中,要注意“也不知怎的,就進了蒙古包” “不管喝的是什么……”這些句子;在“聯歡”一段中,要注意最后兩句詩。對這些重點表達作者內心感受的語句,教師可視學生“讀說”的情況,設計輔助性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體會。最后一句詩“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各家理解略有分歧,有些理解是:“我們在這邊疆的草原上傾心交談,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偏西了,蒙漢兩族人民情誼濃厚真不忍心就這樣分別啊!”認為是作者一行戀戀不舍地告別了草原。我認為這句詩只是一種情感的表達,這里的“別”不是離開草原的“告別”“分別”,而是大家住宿休息的“暫別”。因為天色既已向晚,怎么可能驅車遠行離開呢?因此可能是留宿一夜。但雙方談興正濃,即使是今晚的暫時分別,明日還要相聚,雙方也不忍離去,可見情誼之深。
(第二大段是采用默讀、思考、表達的方法,教師在這里運用了一種“讀說式”,讓學生把讀和說結合起來,既培養學生“引經據典”闡述個人見解的能力,又是一種特殊的口頭表達訓練。學生要把“引證地讀”“引證地說”結合得很好,確實需要在組織語言上下一番功夫。下了功夫就得到了錘煉。根據教材不同,寫法不同,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普遍應該遵循的規律,也是本課例教師教學設計的一個特色。在本教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朗讀、默讀、勾畫、思維、表達等各方面的基本功訓練,這對促進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五、總結課文。
1.依據板書,講清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借景、借事抒發情感的寫作手法。(板書:寫景——抒情,寫事——抒情)
2.歸納課文整體內容,并指出本課第一大段,寫了草原的風光美,第二大段寫了草原的人情美,把這兩部分聯系起來,作者實際上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濃筆重彩、有聲有色的草原風情畫。(板書:草原風情畫,并用箭頭連接有關內容) 。
(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完整的“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思路,不論對全篇課文的認識還是對每一個大段、段中的每層,都是引導學生先從整體上形成一定的認識,然后再進行具體的學習,最后再從整體上進行更高層次的概括。這在各個教學步驟的實施過程中可以明顯地看出來。)
《草原》教學目標和教材簡說 篇6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的段落層次。
2.讀懂第一自然段,領會草原的自然美,體會句中含著的意思.
3.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教學重點領會草原的自然美,品味積累文中優美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交流,拓展
1.同學們,你們游覽過祖國的大好河山嗎?說說這些風景名勝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是啊,我們的祖國山河秀麗,江南嫵媚,塞北雄奇,就像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卷。這節課,就讓我們到內蒙古大草原上去瀟灑走一回。
3.板書課題,齊讀。
4.老師來變一個小魔術(草原后加上?號)現在你再讀讀看,意思改變了嗎?你又讀出了哪些新意思?(師加上!)請你再讀讀看,有沒有什么新感覺?(生自由談)
二、整體感知,理清作者敘述順序
1.草原之美讓人魂牽夢繞,現在,趕快打開書,去讀讀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吧!有個問題請大家邊讀邊想:課文圍繞草原先后寫了哪些內容?
2.生充分自讀思考。
3.讀后交流,師相機概括板書:風光美、人情美。
三、品讀,感悟第一自然段,體會草原的美
1.過渡:老舍先生用他的一支生花妙筆,給我們“畫”出了一幅美麗的草原風景畫,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一邊欣賞優美的音樂,一邊聽老師范讀第一自然段,并在腦海中想像畫面。聽完后,告訴同學們,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師配樂范讀課文。
3.說說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說。
4.過渡:草原的美是如此與眾不同,請同學們自由地讀一讀,用波浪線畫出文中描寫的最讓你心動的景色,美美地讀一讀,并在學習小組內交流。
5.生自讀交流,說說文中最讓你心動的景色。
6.全班交流,師點撥引導,相機出示課件畫面,圖文結合理解“一碧千里”“小丘柔美”“翠色欲流”等詞的意思。
結合簡筆畫理解“勾勒”“渲染”等詞的意思。
7.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配樂賽讀,師生評議。
8.面對如此美麗寬廣的大草原,假如你置身其中最想做的是什么?
9.那么,我們來看看作者來到大草原的感受吧!用橫線畫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寫作者感受的句子。
10、交流讀后感受,相機指導學生理解“高歌”“低吟”兩詞的區別。
這兩種情調一樣嗎?如果把文中的兩個詞顛倒一下位置,好不好?
11.是啊,作者陶醉了,你們陶醉了嗎?讓我們帶著贊嘆,帶著興奮,帶著陶醉來朗讀第一自然段。
12.讀了這么多,大家會背了嗎?把你最心動的句子背下來。
13.拓展。假如你是一位來草原尋找靈感的詩人,你會低吟一首怎樣奇麗的小詩呢?假如你是一位帶團游覽的導游,你又會怎樣向游客來宣傳草原的美景呢?想一想,你是當詩人還是導游?趕快寫下你們的贊美吧!
14.生練筆。試寫小詩或導游詞。
15.指名生上臺讀自己寫的小詩或導游詞,師給予熱情評價。
四、欣賞歌曲,升華情感
同學們,雖然這節課我們沒有真正去美麗的大草原,但我們已經用心感受到了那兒的風景之美。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聆聽一首獻給草原的贊歌,來結束今天愉快的學習。至于草原的人性之美,下節課我們再去細細品味。(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草原》教學目標和教材簡說 篇7
之六
禹城鐵校 張小泉
第一課時
目的: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練習用關聯詞語造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3、給課文分段,初步理解課文。
重點:學習生字詞,理解課文段落。
難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
一、啟發談話,錄像導入 :
你到過草原嗎?在電影,電視中見過草原嗎?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用他親身的經歷,向我們介紹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草原地人民。下面請看錄像。(單擊題目后的錄像)。
二、檢查習題
1、請五名同學按順序每人讀一個自段。
2、糾正字音,初步理解文中的新詞。
3、出示生字卡片,讀生字。“勒”讀le,不讀lei,“迂”讀yu ,不要讀成yu ,“馳讀chi,不要讀成ci
4、本文的作者是誰?寫的是哪里的草原?(寫的是內蒙古草原上的陳巴爾旗的牧業公社。旗相當于縣。牧業公社就是現在的牧業鄉。)
三、初步理解課文
1、默讀課文
2、思考,討論:
〈1〉本文按什么順序記敘了訪問的 過程?(地點轉換順序)
〈2〉按方向過程,課文可分幾段,為什么?(有三種方法:分五段,三段或二段,我們按五段來分析課文。第一段講初次見到草原的景色:第二段講主人到幾十里外歡迎遠客;第三段講在蒙古包外迎客的情況;第四段講進了蒙古包相互敬酒以及相互獻歌的情形;第五段講主客話別。)
3、播放錄音,透過語言文字展開
想象,聽完朗讀后,(單擊品句析段中第一段的錄像)
〈1〉本文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課文有表達這樣思想感情的句子嗎?請找也出來,說說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單擊第五自然段的品句)
〈2〉學生各讀這句話,進一步體會這句話表達的感情。
4、指名朗讀課文,要讀出文中表達的感情。
四、練習
1、課后習題4,指導用關聯詞語造句。
〈1〉“那么……那么……“是排比句式,表示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
〈2〉“既……又……”是兩種情況兼而有之,在這一句中,表示一個事物的四個方面。
〈3〉“不管……總是……”是表示條件不同,結果相同的句式。
2、查字典
3、比字組詞
五、作業
1、課后練習題2。
2、用課后練習4的關聯詞造句。
第二課時
目的:1、領會課文中對事物靜態和動態的描寫領會草原的景色秀麗,地域遼闊。
2、理解課文第一段,朗讀,背誦第一段。
重點:體會第一段中動態,靜態的描寫。
難點:理解作者是怎樣描寫草原景色的靜態,動態的。
教學過程 :
一、復習導入
1、本文共分幾段,每段主要寫什么?
2、課文哪一句話點明了文章的中心?這一句話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指導學習第第一段
〈一〉指名朗讀第一段
〈二〉播放錄像,領略草原的美麗風光,(單擊第一自然段前的錄像)
〈三〉單擊目錄中的確良13課課題,出現草原畫面,加深對草原風景的印象。
〈四〉思考討論:
1、從“這次,我到了草原”中,你能讀出哪些意思?(點題,第一次初到草原。)
2、課文是從哪倆個方面寫草原的?(天空,天底下)。
3、齊讀描寫天空的一句話
討論:(1)高歌一曲是什么意思?作者為什么想高歌一曲?(單擊“高歌一曲”)
(2)“我”為什么感到這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
(3)課文中連用兩個“那么”表示什么意思?強調了什么?(單擊第一段品句一)。站在草原上,老舍先生放眼天底下,又看到了怎樣的景象?作者是怎樣描寫的?站在草原上,老舍先生放眼天底下,又看到了怎樣的景象?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4、請同學讀一讀課文,討論交流:
(1)解釋“一碧千里,茫茫”的意思?這句話是什么意思?說說為什么遼闊無邊的草原卻沒給人迷蒙,空蕩的感覺呢?(單擊“一碧千里”和品句二)。
(2)作者在描寫草原時,具體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小丘,平地,羊群,顏色有綠有白,形態有動有靜)
(3)作者把草原和羊群比作什么?又為什么說小丘像只用綠色漂染而不用墨成勾勒的中國畫?(單擊品句三和“渲染,中國畫,翠色欲流”這三個詞語。)
(4)“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如何理解?(單擊品句4)
(5)小丘本身會流動嗎?作者為什么要用“流”字呢?用這個“流”字給我們什么感覺呢?(單擊“流”這個詞語。)
(6)這樣的境界使“我”產生什么樣的感受?“我”為什么會“驚嘆”感到舒服,愿意“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奇麗的小詩?
(7)這樣的境界為什么會使駿馬和大牛都靜立不動?課文中為什么用“好象“一詞?這樣寫有什么作用?(單擊品句七和”回味“詞語)。
〈五〉小結
老舍先生以滿腔熱情,以輕松愉快的心情,用生動的語言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這種美麗體現在草原遼闊而不空蕩,寧靜而不死氣沉沉、到處充滿蓬勃的生機。我們可以通過如詩如畫的草原美景,體會到草原動態美和靜美。
〈六〉、播放錄音(單擊這一自然段前面的錄音)
〈七〉指導朗讀第一段,要求有感情地讀,讀出作者對草原的熱愛之情。
三、達標練習:
這一段主要寫了幾層意思?學生在課本中用——標出,并畫出靜態和動態描寫的句子。想一想,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根據分層,思考怎樣背誦才又快又準?(單擊第一段的析段)
四、作業 :背誦第一段。
第三課時
目的:1、理解課文后四段內容,受到熱愛祖國、加強民族團結的教育。
2、領會課文中靜態和動態的描寫。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里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動情景。
難點:進一步理解事物的靜態和動態。
教學過程 :
一、背誦第一段。
二、指導學習第二段
(一)指名讀第二段。
(二)指導給第二段分層和概括層意。(可以分作三層。第一層講在去陳巴爾虎旗的牧業公社的路上;第二層講走了許久,看到了河、馬群,聽到了鞭響;第三層講“我們”在距離目的地幾十里以外受到熱情的歡迎。)
(三)思考、討論:
1、解釋“灑脫”的意思,為什么在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單擊第二段品句一)
2、“遠遠地望見了一條天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這句話中的“河”為什么要加感嘆號?(單擊品句二)
3、說說第一、二層所講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4、齊讀第三層,思考、討論:
(1)聯系上下文,說說“忽然”的意思。(情況變化很快,出乎意料,沒有想到。)
(2)說說“我們”快到公社時,草原上出現了怎樣的景象?這些景象說明了什么?(學生找第三層的有關語句讀一讀)
(3)“群馬疾馳”和“襟飄帶舞”寫出了什么特點?(單擊品句三)
(4)作者把歡迎遠客的男女老少比作什么?為什么這樣比喻?(單擊品句四)
(5)作者是怎樣寫靜態的草原熱鬧起來的場面的?學生讀讀有關句子,提問這句話說明了什么?表達了草原人民的什么感情?(單擊品句五)
5、初到草原和快到公社時,景象有什么不同?課文描寫的景象由靜到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6、指導朗讀第二段,從語氣的變化上,要突出草原由靜到動的變化。
三、指導學習第三、四段
(一)默讀第三段。
1、思考、討論:
(1)這一段是講發生在什么地方的事情?
(2)蒙古包外,主客相見時,作者寫了哪三多?說明了什么?(單擊第三段品句一)
(3)結合這一段內容,談談你是怎樣理解“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這一句話。(單擊品句二)
2、指名朗讀這一段
(二)指名讀第四段
1、思考、討論:
(1)這一段講的是發生在什么地方的事情?
(2)為什么說“也不知怎樣的,就進了蒙古包”?
(3)主人是怎樣款待客人的,說明了什么?(“盤腿坐下”給人到了家的感覺;干部、老翁敬酒說明對客人的尊重。)
(4)“``````不管唱的是什么,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會心”是什么意思,大家為什么露出會心的微笑?
2、第三、四段共寫了幾個場面?每個場面是怎樣的盛況?說明了什么?(單擊第四段的析段)
3、指導朗讀第四段,要讀出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讀出主人的熱情好客。
四、總結:老舍先生用他親身的經歷,通過優美生動的語言,描繪了美麗的大草原,那里的天明朗清新,那里的地遼闊而不空蕩,那里的人民更是熱情好客,這真是草原的景美,人更美。同時,也說明了蒙漢人民的深情厚誼。(單擊第五段的析段。)
五、課堂練習
1、句義理解
2、概括中心
3、短文練習
六、作業 :
1、課后練習3、5
2、預習《鏡泊湖奇觀》
七、板書設計 :
景色→美麗→動情
草原 途中→盛況→又動情 “我”
| 主人→熱情→更動情 |
蒙 → 情深 ← 漢
(民族團結互助)
《草原》教學目標和教材簡說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2、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里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讀懂課文,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4、品味、積累文中優美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
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里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qing導入,板書課題
1、激qing導入:
播放風光片。
(出示課件:播放錄像,把學生帶入大草原綺麗的風光中:湛藍的天空中飄著朵朵白云;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正悠閑地吃草、散步;小丘線條柔和、顏色碧綠。遠處的小河像一條明晃晃的長帶迂回曲折……面對如此美景,豈有不愛之理?這樣,用音樂、圖像渲染的情境,帶給學生的是強烈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入其境,愛其美”,在感到喜悅、快樂的同時,強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
2、談草原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板書課題:
草原
二、出示學習目標
1、自讀課文,學會本課的生字詞。
2、讀熟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學生根據自學提示自己學習
1、自讀課文:
劃出生字新詞,多讀幾遍并讀給同桌聽,看誰讀得正確流利。
2、同桌之間相互檢查讀課文,并說一說課文主要描寫了幾幅畫面。
3、用畫一畫、說一說的方法,畫出作者描寫的第一幅圖主要寫了哪些優美的景物,同桌之間換著說一說。
四、自學
學生自覺,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并進行適時指導、啟發。
五、師生交流
1、檢查生字:
⑴ 屏幕顯示生字認讀:
出示課件,這里用屏幕打出會認的詞語檢查學生學習效果。
⑵ 本篇課文作者寫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況?主要描繪了幾幅畫面?
教師引導歸納,學生發言板書:
風光美、人情美
草原秀美圖 草原迎客圖 草原聯歡圖
(通過歸納,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
2、合作研讀,品讀玩味:
⑴ 草原的景色是怎樣的?請大家靜靜地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象草原的美景。別忘了在你感受很深的地方做上記號。
⑵ 引導想象,指導學法:
學生讀課文,思考:
能不能說一說,“一碧千里”在你腦海中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① “茫茫”什么意思?同是寫草原,為什么有的說“天蒼蒼,野茫茫”老舍先生卻說“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
② 齊讀: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翠色“欲”流,為什么后面又說“輕輕流入云際”,這不是很矛盾嗎?
“翠”是什么顏色?那為什么不說綠色要說“翠色”呢?區別在哪里?班上學過國畫的同學能給同學們解釋一下什么是“用綠色渲染”嗎?
③ 輕聲讀讀這句話,看看這“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樣畫面?
④ 方法點撥:
“藍天共碧草一色,這哪里是綠色在流動,這分明是生命的泉水在流淌。”難怪老舍先生說“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我們讀書不僅要讀懂字面的意思,更要用心去領悟,用情去體驗,用想象去補充,更要讀出文字背后含著的意思。
⑶ 小結:
天空為草原涂抹了明朗的色彩,小丘渲染了草原柔美的線條,牛羊更賦予草原以生命活力,這正是“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3、讀寫結合,個性表達:
同學們,當你置身于草原這樣的美景之中,你想說點什么呢,你又會做些什么呢?把你最深的感受用一段文字寫下來。
六、當堂訓練
1、聽寫生字詞。
2、讓學生說一說這節課學習了什么。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草原一課,誰來說一下我們上一節課完成了哪些目標?知道了什么?(學生回答教師板書)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二、教師出示學習目標
1、自讀課文,進一步學習課文的第二、三幅畫面,體會作者的感情。
2、從課文中找出語句優美、表達情感強烈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感情以及這樣寫的好處!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4、積累好詞佳句,練習說句子或寫句子。
三、教師指導學生自學并交流
1、整體認識課文第二部分的內容和層次:
⑴ 提問:
從這一部分內容的整體上看,它主要寫的是什么內容?
⑵ 默讀這一部分課文,分析作者按什么順序寫了幾層意思,給每層意思概括出一個小標題。
2、第二部分課文的各層意思:
⑴ 指導學習第一層意思(迎客):
① 指名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勾畫:
a、作者的哪些描述表現了蒙族人民的熱情好客。
b、哪些描寫表現了蒙族人民特有民族風情和民族性格?
② 學生進一步默讀課文,繼續思考上述問題,然后討論發言,發言運“讀說式”,就是在發言中把朗讀與發表個人見解結合起來,一邊引讀課文有關語句章節,一邊評述分析。
③ 最后歸納本層的中心內容,概括成小標題的形式。
⑵ 指導學習第二層的意思(聯歡):
① 讓學生分小組朗讀,討論文中那些地方體現了蒙古人民的人情美。
② 討論后匯報結果。這時教師在巡視中著重指導學生如何質疑,解疑;如何歸納整理,發表自己的意見。與此同時,還讓學生聯系實際說說自己在家是如何迎客待客的。
③ 學生根據聯歡場面匯報查找有關蒙族風情的資料。
⑶ 抓住重點,體會情深在這個環節將引導學生抓住最后一段中“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點題之句,讓學生在讀中仔細體會蒙漢兩族人民深厚的情誼,認真感受兩族人民依依不舍的心情。
問:想像一下,夕陽西下,依依惜別,他們會說些什么?
⑷ 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說一說把什么比作什么,并用“那么……那么……”“既……又……既……又”說一句話。
3、總結全文:
播放視頻《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師:這的確是一塊令人神往的地方,草原上古老的傳說、迷人的神話,會勾起你無窮的遐想;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別具一格的風土人情,會讓你流連忘返;美味的奶茶、噴香的羊肉,先抓住你的胃,再留住你的心;還有那無垠的天際、澄澈的碧空、悠閑的牛羊、馳騁的駿馬、熱情好客的眼神和拂過發際的微風……都激發了老舍先生的寫作激qing。他帶給我們一篇情真意濃的優美散文。老舍先生一生創作過許多作品,有很多被拍成電影和話劇,希望同學們更廣泛地去閱讀他的其它作品。
四、當堂練習
1、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句中把羊群比作( ),文中的“無邊的綠毯”指( ),“白色的大花”指( )。
2、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
句中把小丘柔美的線條比作( )。
3、這種( ),既使人( ),又叫人( ),既愿( ),又想坐下低吟一首( )。在這種( ),連( )有時( ),好像回味著草原的( )。
4、課文描繪了迎客( )、( )、( )聯歡等四個方面的盛況,表現了( )之間的深情厚誼。
5、“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中的“何”的意思是( ),“話”的意思是( )。這句話的意思是( )。
五、布置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摘抄課文中的好詞佳句。
《草原》教學目標和教材簡說 篇9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能聯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蒙漢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聯系課文,說說對“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的理解和體會。
學習重點:
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寫的情景。
學習難點:
聯系課文,說說對“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的理解和體會。
課前準備:
1.具有濃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2.下載草原風光和民族風情的圖片,制作課件。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同學們,今年暑假,老師到過一個美麗的地方,那里的景色實在太美了,是我忍不住用相機把它拍了下來,同學們想看一看嗎?(展示圖片)猜一猜這是哪里?
2.42年前老舍先生再去草原參觀訪問的時候,記下了沿途的所見、所聞、所感。今天,讓我們乘坐老舍先生的汽車一起去領略草原的美景。(板書:草原)
3.齊讀課題。
二、錄音范讀,了解主要內容
1.聽課文朗讀。
2.談話作者寫了草原的景,還寫了草原的人。哪些自然段寫景,哪些自然段寫人呢?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板書。
三、學習第一部分
過度:草原的景色是怎樣的呢?接下來請大家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別忘了邊讀邊想象草原的美景,畫出自己最喜歡的描寫草原美景的句子。
1.學生讀書,勾畫自己最喜歡的句子。
2.哪位同學把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聽。(學生讀后針對句子進行體會)
(1)句子: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
誰來給大家說一說“一碧千里”在你腦海中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在你眼前,是一片綠色,再往遠一點看,還是綠色,再遠一點,也還是綠色。放眼望去這草原就像一張巨大的綠色絨毯一直鋪向天和地相接的地方。你們看到了嗎?
自己去讀一讀這句話,把一碧千里的場景給讀出來。
同學們,你們知道茫茫是什么意思嗎?
(2)還有誰繼續來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句子:
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師: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綠色與白色的搭配是多么美啊!我們一起來讀,起。
師:這個句子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把羊群比作大花)
(3)還有誰想讀喜歡的句子,起來讀一讀。
句子: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黑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師:這位同學真是好眼力,一下子就找到了寫草原美景的點睛之筆,不過,老師在讀這句話的時候有一個疑問,翠色欲流它流了沒有?你是從哪里知道的?(欲:將要。將要流卻沒有流。)為什么又說輕輕流入云際呢?同桌的同學相互討論討論,說說自己的看法。有學過國畫的同學沒有?(講“渲染”的意思)最后輕輕流入云際。
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翠色”嗎?還記得學過的《翠鳥》一文嗎?劉老師聯系翠鳥這片課文,我覺得這個翠綠比一般的綠更多一些鮮亮、綠得更有光澤、綠得更豐富、更飽滿,綠得像要流下來了,這就是“翠色欲流”。
同學們再讀這句話,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在你腦海中又是一幅怎樣的畫面,開始。
請同學起來讀,讀得好不好,同學們,這哪里是綠色在流動啊!這分明是生命的活力在流淌,難怪老舍先生說: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4)你們還喜歡那一句,讀一讀。(你們發現了寫草原天空的句子沒有,讀一讀)
句子: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能不能談一談你為什么喜歡這句話?咱們平常看到的天空是怎樣的?我們這里的天空很可愛,但草原上的天空比我們這里的更可愛。在這樣的天空底下,真讓人想高歌一曲。同學們,讓我們把這種想高歌一曲的感覺讀出來,這次,起。
你們看,(出示圖片)草原的天空是那樣明朗,讓我們的視線變得如此清晰,難怪老舍先生說: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5)過度:草原像一幅很好的畫卷,風賦予了草原小丘、線條、牛羊,更是賦予了草原與生命的活力,難怪老舍先生說,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限于此情此景,老舍先生不由發出這樣的感慨:這種境界------當你來到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草原時,你會發出怎樣的感嘆呢?下課后,用小詩或句子把它寫下來。
3.讓我們帶著對草原的喜愛再讀一讀第一自然段。
四、學習第二部分
過度:草原的景色如此美麗,那草原的人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分小組學習課文第二部分,你們要在認真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把你們認為最滿意的答案用簡潔的語言填入表格。明白嗎?(分組,每組各填一個自然段。如果你填得很快,還可以完成其他自然段的填寫。)
2、有好多同學已經完成了,好,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那個自然段的填寫最有把握就先說哪一個自然段。在剛才的填表練習當中啊,大家不光填好了表格,還能使用簡潔的語言,這說明你們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讀懂課文了。你們真了不起!現在你們能不能像老師一樣把草原上人的特點概括出來。(板書:熱情)
3、在課文第二部分,作者寫了那么多的感人場面,你最喜歡哪一個場面,讀一讀。
現在,把你最喜歡的場面讀給大家聽。(用我最喜歡的場面是什么?如:敬酒-----讀)
4、當學生讀到離別的場面時,(如果沒有學生讀,老師自己讀)師談話:
我們和熱情的蒙古族人民在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盡情地唱啊、跳啊;盡情地享受著民族大團結帶給我們的歡樂。此刻,夕陽已經偏西,夕陽的余暉灑滿了碧綠的大草原,可是,誰也舍不得離去,這真是“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板書:蒙漢情深
5、全體起立,帶著對草原的依戀,對草原人民的依戀,再次齊讀這句話:“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同學們學得很認真,老師很滿意,讓我們在歌聲中再一次體會大草原的美。(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六、板書設計
景美麗
草原蒙漢情深
人熱情
《草原》教學目標和教材簡說 篇10
.《草原》教學實錄+練習+說課設計
.支玉恒教學實錄——《草原》
.草原
1草原(a、b案)
第五單元備課《草原》、《珍珠鳥》、《零點降生的女孩》、《母愛》及練習五。
【學習目標】
1、讀懂課文,感受草原遼闊美麗的景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
2、學會課文中的生字新詞,能正確讀寫。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深刻意思,背誦自己喜歡的課文。
4、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重點難點】
理解感悟“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等語言。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條理;品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感受草原自然美。
〖教學過程〗
一、導游激趣,導入新課
1、談話。
2、導入新課《草原》。
二、整體初讀,感知文意,理清條理
1、自由讀課文,理清文章條理,想想自己感受怎樣,遇見生字多讀幾遍。
2、談話,引導學生說說:
⑴ 文章先寫景,后敘事的順序。
(敘事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進行的:遠道迎客──親切相見──熱情款待──聯歡話別。)
⑵ 自己的感受如何。
三、品讀第一段課文,感受草原景色美及課文語言美
1、細讀描寫草原美景的句子,品味美:
⑴ 選擇自己認為最美的地方,讀一讀,跟同學分享。
⑵ 指名讀句子,相機點撥,指導朗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
① 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結合生活經驗體會作者此刻的心情。)
②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
(閉眼想象草原空氣清新,天空明朗,到處清晰可見的明麗景象。)
③ 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重點理解打比方的方法。)
④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對比渲染與勾勒技法,引導學生明白“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等語言。)
2、體會作者感受,揣摩表達方法:
⑴ 談談自己仿佛置身草原的感受。
⑵ 讀讀作者的感受,說說讀懂了什么:
① 同學互讀、互說。
② 指名讀,指名說。
(體會作者對草原看不夠、愛不夠的情感;感悟寫駿馬、大牛的擬人句從側面所表達的情感。)
3、回顧小結,美讀課文第一段,體會草原美景。
三、說說自己的想法或收獲
四、作業
1、收集有關草原的資料或圖片,準備和同學交流。
2、根據第一段課文內容,自己設計一個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細讀課文第二至五段,體會草原人情美;聯系上下文,自學生字新詞;回顧全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過程〗
(略)
《草原》教學目標和教材簡說 篇11
師:昨天同學們給我介紹了南寧的美景,讓我感到真是有山皆圖畫,無水不文章。今天我也很想把大家沒見過的北國美景介紹給大家,到北國內蒙自治區的一片凈土去看看。那里——,不好意思我也沒去過,咱們還是隨著語言大師老舍一起去那里感受一番吧!
板書課題:草原
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文,邊讀邊思考,自由讀書吧。
投影出示:
提示
1 請劃出不認識的字,不懂的詞。
2 老舍先生給我們介紹了草原的什么?
生自由讀課文。
師:請大家讀詞語。
板書:勾勒渲染襟飄帶舞
師:誰來劃了別的詞語。
生:我還劃了翠色欲流。
師:什么意思,你能說說嗎?
生:就是很濃很濃的顏色要流下來的意思。
師:很濃很濃的什么顏色?
生:綠色。
師:明白了嗎?
生:我想問問低吟?
師:誰來告訴他?
生:我通過查字典知道低吟就是小聲的吟誦。
師:還有誰有問題?
生:我想問迂回是什么意思?
師:我們一起從課文中找到這個句子,誰能解釋一下,遠遠望見一條帶子,彎彎曲曲就是——
生:迂回。
生:不明白小丘。
師:誰來告訴他?
生:就是小小的山。
師:誰還有?
生:我還想知道綺麗。
師:哪位同學能告訴他?
生:這個問題問得好,綺麗就是奇妙美麗。
師:誰還有?
生:我不懂鄂溫克
生:鄂溫克是內蒙古的一個少數民族。
師:還有誰?
生:我想問一下灑脫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是瀟灑。
生:就是不拘束。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通過查字典知道的。
師:其實通過讀課文你也可以理解這個詞。
生:就是行動自如,無拘無束。
師:就是想怎么開就怎么開。這里寫了草原的什么,誰來看看你的看法?
生:寫了草原風景和風情。
師:人呢?
生:非常熱情。
生:介紹了風景怡人的風情,還有熱情待客的草原人。
生:廣闊的草原,和熱情的人,
師:老師補充一下還有蒙古人。老舍先生給我們介紹了草原上景色怡人,非常的美,還給我們介紹了草原上的人。
板書
師:那么草原的景美在哪?我們騎上奔馳的竣馬,快快去尋找美麗的景色吧!快點,你認為哪里景色最美?
生找。
生:我認為這句最美“那些小丘……”
師:讀完了嗎?注意一個句子要讀到最后。都覺得這個句子很漂亮的舉一下手。
生舉手。
師:誰還有?
生:“綠毯……”
師:誰還找到了好句子?
生:我認為我的句子比他們的都好“那里的天……”
師:比他們的都美呀,和他感受一樣的同學有嗎?
生:我的句子最棒“在天底下一碧千里……”
師:有跟他一樣嗎?沒有和你一樣的。
生:沒關系。
師:咬定青山不放松。還有嗎?來,咱們比一比誰讀得好,讀得比唱得好。咱們看一下閱讀提示。
投影出示:
閱讀提示
1 你欣賞的句子描寫了草原的什么美?它讓你想象到了哪些景象?
2 這些句子應該怎樣朗讀才能把自己感受到的美表達出來。
學生練讀。
師:課文說,我們說是不是好句子一讀就知道,下面我們就按課文的描寫順序讀一下。誰來讀一讀草原上的天。
生讀。
師:感覺怎么樣?
生:讀得非常好,讓我感受到天空的感受,空氣的新鮮,不過我也想讀一讀。
師:好,你來讀。
生讀。
師:怎么樣?
生鼓掌。
生:我覺得剛剛那位同學讀得太好了。我也讓全班同學這樣讀一讀,如果不同很可惜。
師:好,大家覺得可以嗎?那我們一起來讀讀。
生齊讀。
師:讀得太好了。天底下誰來讀?
生讀。
師:怎么樣,你來說?
生:他讀得不夠好,有位同學讀得更好,希望他讀一下。
師:好,咱們看看他推薦得怎么樣?
生讀。
師:怎么樣?
生鼓掌。
師:真是慧眼識英雄。
生:我覺得他讀得不夠好,請讀會讀得更好。
生讀。
師:你為什么這樣讀?
生:我已經看到了那種美妙的景色,我才能讀出這么美的感覺。
師:大家想不想看到一碧千里的草原啊!
生:想!
師:我們來看,天底下小丘一碧千里,這是何等壯美啊,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一段。
生讀。
師:草原上真是綠草千里,那草原上的羊群誰能把他讀出來?
生讀。
師:讀得不錯,你能不能說說。
生:我好像看到了羊群,飛來飛去,就像一朵大花一樣。
生:因為小丘是非常矮的山坡,所以用飛比較好。
師:課文里怎么說的。
生:一會……一會……
師:理解得真好,我們看看課文是不是這樣的?
出示畫面。
師:誰來讀一讀。
生讀。
師:無邊的綠毯,白色的大花,把草原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我們讀一讀,想象一下草原的美。讀一讀,想象一下。
生讀。
出示兩幅畫。
師:這是老師畫的兩幅畫,獻丑了。大家比較一下兩幅畫。
生:我喜歡第一幅畫。因為第一幅畫羊群感覺像小河一樣。
生:我覺得第二幅比第一幅畫,小丘畫得很矮,顯出小丘的線條很柔美。
師:你能用手勢表現一下柔美嗎?
生:第一幅美,第二幅顯不出有羊有牛,就像一群群駿馬在草原上奔跑。
師:可惜我畫的圖上沒有駿馬啊!
生:喜歡第二幅,小丘沒有用黑色勾邊。
師:看來我畫得非常不成功。讓同學們看到了駿馬小河。大家看看第一幅圖。這里用什么顏色?第二幅我用了渲染的手法,綠色顯得畫面新鮮柔美。看來第二幅大部分同學還是比較喜歡的。我來讀給大家聽。
師讀。
生鼓掌。
師:非常感謝。讀得怎么樣?
生:我覺得老師沒有把小丘柔美的線條讀出來。我來給你示范讀一下。
生讀。
全場鼓掌。
師:你也可以當個小老師了。你是怎樣把柔美讀出來的呢?
生:柔美就像波浪一樣,有波浪起伏的感覺。我是這樣讀的。剛才最后一句沒太讀好。
師:那你再來讀一遍。
生讀。
師:輕輕流入云際,有流的感覺嗎?
生:有。看不見一點雜色,就像綠色的海洋在流動。
師:誰還能把柔美讀一讀。
生:我覺得我得讀得比他更好。
師:好,你來讀一讀。
生讀。
師:不錯,不錯,還有嗎?
生:剛才那個同學沒有把柔美讀出來。我來讀。
生讀。
師:怎么樣,還有比他更好的嗎?
生:我覺得他讀得太快了,而且他沒讀出波浪。我覺得應該全班示范一下。
全班齊讀。
師:大家比老師讀得好。面對這樣的景象,大家有怎樣的感受呢?來,誰來讀一讀。
生讀。
師:聽著,聽著,我們感覺到作者——
生:陶醉了。
師:陶醉在這(板書陶醉)草原上無邊的美景中。我們再讀一遍,看陶醉了沒有。
全班讀。
師:無邊的美景給老舍先生留下了深刻和印象,甚至聯想到大牛和駿馬在回味草原的樂趣,你能想象一下大牛和駿馬回味什么樂趣?
生:我覺得小牛和駿馬在回味小時玩水的樂趣。
生:在回味著草原美麗的景色。
師:什么景色?
生:寬闊的草原,美麗的景色。
師:草原上的樂趣是——
生:無限的,說也說不完。
師:讓我們拿起書美美的讀一遍,盡情地游覽草原那美麗無邊的景色吧!
放音樂學生讀。
師:讀得真好,讀要比唱得好。我想通過讀,課文中的精彩語句差不多背下來了吧,我們來試試好嗎?
生:好。
生背。
出示: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羊群,那些小丘
師:我看美麗的草原都給大家留下了美麗的印象,你有什么樣的想法呢?
生:我想變成一頭牛,躺在美麗的草原上。
生:我想變成一只小鳥,那樣我會飛到蒙古大草原去。
……
師:希望大家能繼續領略草原的美景。這節課就上到這
結束。
《草原》教學目標和教材簡說 篇12
教學目標
1.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并感受內蒙古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
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草原之美和民族的團結互助;通過課文的描述體會“蒙漢情深”。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有關草原的風光、資料;收集其他表現民族團結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教師準備:有關草原的歌曲。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放騰格爾以草原為主題的歌曲,將學生引入草原高遠遼闊的境界。
同學們,我們曾隨著課文,一塊兒登上安徽黃山,欣賞黃山奇石;走進北國,感受小興安嶺的美麗;來到四川松潘,看到了神奇的五彩池;飛向祖國寶島臺灣,見到了阿里山和日月潭……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畫家,它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幅美麗壯觀、神奇的畫卷。
今天我們將跟隨老舍先生去領略一碧千里的大草原的美麗風光和那里獨特的民族風情。
二、初讀課文
關于草原,你了解多少,能將你收集的資料與大家交流一下嗎?(學生交流資料)
課下,有些同學告訴老師說:我以讀過好多遍課文了,還用再讀嗎?請同學們再讀一遍課文,看看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
學生讀書──提問題。(根據所提問題來決定回答方式)。
三、精讀課文
1.讀完課文,草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感覺?(美)
既然是美景,那就讓我們與老舍先生一起去參觀這美麗的大草原吧,你可以找自己的學習伙伴,自由組成參觀團,參觀完了再匯報,聽好參觀任務:
你們發現了哪些景物?
2.你們覺得哪些景物美?為什么?
3.你想怎樣匯報你的參觀結果?
教師引導:要完成參觀任務,先怎么辦?
(自己讀,自己劃,有了意見、想法再和同學交流。)
當完成參觀任務后,你打算用怎樣的方式向所有的參觀隊員匯報你們的所得?
(可以朗讀,展示圖片、畫畫,編成詩歌、兒歌的方法。)
明白任務后,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任務進入到你最喜歡的草原參觀吧。
學生邊讀邊用各種方式表達對課文的理解,談體會,匯報感受到的美。
可重點引導以下幾處地方:
“羊群……大花”寫出了草原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變化之美!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流入云際”,一個“流”字將草原那具有鮮活生命力,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而“流入云際”則寫出了草原無邊無際的壯觀之美,這種境界給人的感覺是什么樣的?你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自己讀──指名讀。
“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的”……一個“吹”字則寫出了速度之快、動作之輕盈飄逸。
“群馬疾馳,襟飄帶舞……”遠望去,就像一條彩虹在向我們飛。
“歡呼聲、車聲、馬蹄聲”則又使靜靜的草原在我們的心中動起來了。
此時此刻,我們參觀者有怎樣的心情?高興、歡快。你能將這份喜悅讀出來嗎?
四、布置作業
陳巴爾旗草原美,同學們的描述也美,可更美的是我們蒙漢一家的情誼。課下請同學們通過各種途徑查閱有關民族團結互助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導入
通過上一節課的參觀,我們知道蒙古草原上清新的空氣,有明朗的天空,有翠綠的小丘,有迂回明如玻璃的小河,那里形美、色美,而更美的是那里的人。
二、你從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出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
“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的“、敬酒──回敬──再回敬”、“不管唱的是什么,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只有心相同,才會“握手再握手”,才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主客人都舞的舞、唱的唱,以至于忘記了時間的流逝,是啊,“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你能將這段文章滿含深情地讀出來嗎?
三、課外延伸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民族團結互助的事情又何止這些呢?你還知道哪些?
學生匯報收集的資料。
四、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草原》教學目標和教材簡說 篇13
課型:精讀課
內容簡析:本文描繪了草原的美麗景色,記敘了蒙族同胞熱情歡迎漢族兄弟的動人情景,表現了蒙漢人民團結友好的深情厚誼抒發了對祖國山河無限熱愛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十個生字,認識四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勾勒、駿馬、無限、疾馳、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2、能力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
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句子。
3、情感目標:讀懂課文,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句子。
2、難點: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們去過草原嗎?(生答)那在電視或書上一定見過草原吧,誰能起來說說你見過的草原是什么樣子的?(指名答)師:今天,我們就隨著著名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們去過草原嗎?(生答)那在電視或書上一定見過草原吧,誰能起來說說你見過的草原是什么樣子的?(指名答)師:今天,我們就隨著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一起進入內蒙古大草原,去領略,感受那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民族風情。我們來齊讀課題《草原》。
二、檢查預習:
師:同學們回家都預習課文了吧,那么誰能起來讀一下你找出的生詞?(指名讀 2名),讀的不錯,我們來看一下生詞(出示課件)誰愿意當小老師,起來照著大屏幕帶領大家讀?(指名讀)讀的很好,誰能超過他?(指名讀)大家讀的不錯,自己鼓勵一下。
三、理清課文思路:
1、現在同學們在下面自由朗讀課文,讀的過程中思考這樣兩個問題(出示課件),誰能起來讀一下問題,(指名讀),聽清楚問題了嗎?好,現在開始自由朗讀。
2、師:課文都讀完了嗎?誰能起來回答我的第一個問題?(指名匯報思考成果)(出示課件:草原美景→歡迎遠客→親切相見→熱情招待→聯歡話別)。我們來齊讀一下這些小標題。師:誰能起來回答第二個問題:你從哪些句子中看出草原很美?(指名答)同學們回答的都非常好,看來是認真讀課文了。 四、指導自學 那誰能起來讀一下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出示課件中的問題,師范讀)(找學生起來讀第一自然段)讀完后指名回答,問:他回答的對嗎?誰能再說一下。
我們先來找一找描寫天的句子,誰能告訴我都有哪一些?(指名答)他找的對嗎?
1、出示課件:“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先找學生起來照大屏幕讀一遍。(下一張圖片)師:你能不能結合圖片體會一下,為什么作者想高歌一曲?(指名答 4、5個)(草原上空的天,由于沒有遮攔,格外開闊,空氣清鮮,使人感到特別愉快,所以想無拘無束的放聲歌唱。)(下一張圖片:八月的草原)師:那讓我們帶著和作者一樣愉快的心情再來讀一下這幾句話。
2、(下一張圖片)“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師:誰能告訴我一碧千里是什么意思?讓學生先仔細觀察課件上的圖片,再閉上眼睛去想象:草原綠的無邊無際由于天氣晴朗,遠處也是那么一派清清楚楚的青綠色。你能想象出這幅畫面嗎?
3、我們再來找一找描寫羊群的句子,誰能告訴我都有哪一些?(2名)師:他們回答的對嗎?(出示課件)“銹上了白色的大花”,這里的大花,指的是什么?一起回答我(白色的羊群)(下一張圖片)。
4.誰能再讀一下描寫小丘的句子(生讀)(出示課件)“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輕輕流入云際。” 師:“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你能想象出是怎樣一幅圖畫嗎?讓學生明白“不用墨線勾勒”,指的是小丘柔緩的沒有明顯的界限。“翠色欲流”草原上的小丘由于綠顏色濃厚,就像要留下來一樣。“輕輕流入云際”是說綠色的草原一望無際,與天相接,仿佛翠綠的顏色流入了天邊。(下一張圖片)我們大聲的齊度這幾句,感受那美麗的風光。
5誰能再讀一下描寫駿馬和大牛的句子(生讀)(出示課件)“連駿馬和大牛——無限樂趣”師:作者怎么會知道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象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4、5名)(這一句看似寫駿馬和大牛,實際上是寫作者自己的感受。因為作者被大草原的美麗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圍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樣的心情。)
師:這么美的風景,這么真摯的情感,我們應怎樣去朗讀它;(贊美、愉快)
學生帶感情朗讀,指名讀。
四、小結:這節課,我們共同欣賞了大草原的自然美,下一節課,讓我們一起去領略草原的人情美。
五、板書設計
12 草原
草原美景→歡迎遠客→親切相見→熱情招待→話別
《草原》教學目標和教材簡說 篇14
【課前談話未錄下來,故略】
【上課時間】
(師播放歌曲)
師:剛才,我們看到了新疆的草原這節課,我們跟著作家老舍先生一起來到內蒙古大草原,去領略那里美麗的風光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生:草原
師:再讀一次
生:草原
師:你們去過草原嗎?誰去過草原?
生:去過
師:請問你第一次去草原感覺怎么樣?
生:感覺很高興
師:那你能不能高興地讀一下這個句子
生:這次,我看到了草原
師:還有誰去過
生:我去過內蒙古的草原,那里的景色非常優美但是,我感覺還是沒有我想象中那樣寬廣,不像民謠中的“風吹草低見牛羊”那樣,只能是“淺草才能沒馬蹄”
師:你回答得太棒了,你在課后積累了很多的古詩同學們,老舍先生第一次來到了內蒙古大草原,他感受到了草原的寬廣,請同學們一起讀這個句子
生:這次,我看到了草原
師:的確,老舍先生見到的草原比我們想象中的還要美請同學們打開課文,先自由朗讀全文,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如果遇到比較難讀的詞語,要把它畫下來,多讀幾遍
師:可以放聲朗讀
師:同學們,讀完了,哪個字音比較難讀,給大家糾正一下你畫出了哪個詞?
生:第二自然段的“迂回”
師:對,他提醒大家注意“迂回”這個詞語,還有嗎?
生:渲染
生:第一自然段的“勾勒”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我請幾個同學來讀讀這些詞語,其他同學子仔細聽,看他讀對了沒有?好,你來讀第一排的三個
生:新鮮、明朗、渲染
師:讀的真準,第二排誰來讀?
生:勾勒、低吟、回味
師:不錯,還有第三排,誰來讀?
生:翠色欲流、一碧千里
師:同學們讀得真好,請同學們再一次瀏覽全文,看看課文中哪句話最能表達老舍先生游覽完內蒙古大草原后的感受把它畫下來請你說
生:我畫的是“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師:“蒙”,再讀一遍
生:蒙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師:是啊,“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太陽已經偏西,老舍先生還想在這里多留片刻,這是為什么呢?他怎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呢?
生:第一自然段寫了草原的美,所以老舍先生想多留一會兒,草原上的草和景色,還有一些大牛、羊都特別美
師:是呀,是因為草原上的景色特別美老舍先生才忍不住多留片刻除此之外呢?還有什么?
生:老舍不想離開這里,是因為這里人的熱情招待讓他感動
師:讓他在這里……
生:多留一會
師:草原不但景色美,而且人民也是特別的熱情好客這節課我們就先去領略草原的風景,請同學們先默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哪個句子寫得最美,把它畫下來,在旁邊寫上你的感受
師:誰愿意把你 的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我找的句子是“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從這句話我體會出在這境界里,既然連動物都在欣賞美景,可見草原非常美,而且動物也是自由自在的
師:你是在用心在體會呢!還有哪位同學愿意交流
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師:這“一碧千里”讓你感受到什么?
生:讓我感受到草原的遼闊、大、還有美
師:一碧千里,這是多么的遼闊啊!這個“碧”是什么意思?
生:“碧”的意思就是“綠”
師:是呀,大片大片的綠色讓我們近處看到的是綠色,遠處也還是綠色,讓我們一起讀一讀這個句子吧!
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師:這么大、這么綠的草原并不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茫茫”給人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生:“茫茫”給人一種很空曠的感覺,而草原并不空曠
師:所以作者說“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是呀,有了小丘、牛羊、駿馬的點綴,我們一碧千里的草原并不茫茫直接的和大家交流
生:是第一自然段: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這里表現了老舍先生內心的愉快
師:老舍先生內心的感受是什么樣的?
生:愉快的
師:他感受到了這樣的天,清鮮的空氣同學們,作者為什么用“清鮮”而不用別的詞語呢?你試著給它換個詞語可以換成什么?
生:新鮮
師:空氣可以用新鮮來形容,還可以呢?
生:還可以換成“清新”
師:那作者為什么會用“清鮮”?
生:“清鮮”里含有清爽和新鮮兩個詞語的意思,所以作者用的是“清鮮”
師:說對了,作者感受到了這里清鮮的空氣,請同學們一起讀這個句子
生: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師:這時候,如果你也在草原上,你想說點什么?
師:老舍先生想要高歌一曲,你呢?
生:我想要躺在草地上欣賞如詩如畫的美景
師:你都不忍心去破壞這樣的美景了,對嗎?同學們,除了這句,還有哪里寫得美?
生: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使人感到十分舒服,一見便生愛慕之心
師:說得多好呀!一見就生愛慕之心“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到了草原是一碧千里
師:同學們,還有哪里寫得美?
生: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我覺得這能表現老舍看見的小丘線條很優美,他在欣賞這種美
師:這里確實寫得美,里面有一個詞“渲染”,“渲染”是什么意思呢?
生:“渲染”是中國畫的一種畫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畫面,有不同尋常的藝術效果
師:同學們,看這幅圖,這是用渲染的手法畫的一幅畫,它用色彩涂抹畫面,達到了非同尋常的藝術效果如果說,中國畫是渲染出非同尋常的藝術效果那么老舍筆下就是那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孩子們,這個句子里,還有哪個詞讓你感受到了草原的美?
生: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師:哪個詞?
生:翠色欲流讓我感覺到心曠神怡
師:翠色欲流看到這個詞,你的眼前好像出現了什么樣的畫面?
生:出現了一望無際的草原
師:好,還有嗎?
生:這翠綠的顏色都要流入云際
師:是啊,翠綠的顏色都要流入云際了近處是綠的,遠處還是綠的,請同學們一起讀
生: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師:用心來感受這樣的句子,同學們可以閉上眼睛如果風吹起來的時候,草原上的草地隨著風輕輕地動著,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草原上的綠色流入云際,流入每個人的心里還有哪個句子寫得美?請你讀一讀
生: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讓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個句子里,我想象到作者老舍在看到這一望無際、一碧千里的草原的時候,已經被陶醉了
師:你能想象到當時的畫面,想象到了作者的心里,你是一個用心讀書的孩子還有哪個句子寫得美
生: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這是一個比喻句
師:作者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他把白羊比作了大白花
師:把羊群比作了白色的大花,還有呢?
生:把草地比作了翠色欲流的綠毯
師:什么樣的綠毯
生:無邊的綠毯
師:作者用了一個比喻句把草原比作了無邊的綠毯,把羊群比作了白色的大花,孩子們,你們再想一想,羊群在草地上還能比作什么?請你把這個比喻句寫下來
師:誰能來讀一讀你寫的句子?
生: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草地增添了幾分生機
師:孩子,這不是比喻句,雖然你寫出了自己的感受,但是比喻句要有本體和喻體,你再想一想
生: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翠綠的河水中混著白色的浪花
師:寫得多好啊!想象力十分豐富孩子們,再讀讀作者的這個句子,看看哪一個字用得最巧妙
生:文中用的最巧妙的是“繡”
師:她找的很準,為什么“繡”用得巧妙?
生:因為內蒙古草原的景色就像畫一樣
師:如詩如畫,羊群不僅僅是在這里吃草,而是在作者的筆下,就仿佛繡上了一朵朵白色的大花這樣的美,美得讓人興奮,美得讓人陶醉,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樣的景色中,連駿馬和大牛都仿佛陶醉了,好像回味著——
生:
師:同學們,我們欣賞了美麗的文字,讓我們一起去欣賞一下草原上美麗的風光吧
(音樂響起)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欣賞了美麗的草原風光,讓我們把這優美的文字都印在我們的腦海中吧可以看著不同的提示背一背這段話
(師生共背第一自然段)
師:這優美的文字印在我們每個人的腦海中,同學們,作者在寫這段文字的時候,是從草原的天空寫到了天底下的一碧千里,這是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從遠處的小丘寫到的近處的羊群、駿馬、大牛,這是按照從遠到近的順序我們在寫作文的順序,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也要像作者這樣,按照一定的順序去寫,這樣才能讓文章更有條理老舍先生為了表達他對草原的熱愛,寫下了這樣的文字同學們,你們愛你們的家鄉嗎?
生:愛
師:那就請大家也選取家鄉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處,把你對家鄉的愛寫下來,讓老師們感受到你們愛你們的家鄉
師:把你們寫好的句子念給大家聽
生:賀蘭山非常美,有此起彼伏的山巒,有高高的山上的綠樹
生:我的家鄉是美麗的銀川,白云是那么的白,是那么優美
師:時間來不及了,很遺憾,同學們可以在課后完成練習這節課我們一起欣賞了內蒙古大草原的美麗風光,而且也感受到了每位同學也很愛你們的家鄉正是因為草原上的風景美,草原上熱情好客的民族還正在等著你們呢!課后,同學們可以自己讀讀課文的后半部分正是因為這樣,老舍才發出了由衷的贊嘆:“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