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精選15篇)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
【設計理理念】
李吉林老師說“物”激“情”,“情”發“辭”,“辭”促“思”,“思”又加深了對“物”的認識,本課通過創設生動形象的詩歌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從而披情入境,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意思,并在反復的誦讀的過程中,感受詩歌的語言美,節奏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認識“乞霄燭曉”4個生字,會寫“乞、巧、霄“等8個生字。
初步詩歌的主要內容,體會詩人在詩中所抒發的感情。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畫面,感受詩歌語言高度的概括能力和豐富的內蘊。
理解文章的主題,體會愛心的力量;
學習借鑒想象在童話中的表達作用,展開自己想象的翅膀。
2、過程和方法:
情至而辭發,創設真切的詩歌情境,以情”發“辭”,“辭”促“思”理解
詩人所表達的感情。
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作用,主動積極的探討對詩意的獨特見解。
在朗讀時能自主揣摩,讀出詩歌的節奏美,韻律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這兩首詩以民間故事為依托,以豐富的想象,抒發了詩人一時的心情感受,學習時重在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體會詩歌高度凝縮,耐人品味的語言美,感愛祖國優秀的語言文化,從中受到陶冶。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花好月圓,二泉映月平沙落雁的音樂帶。
2、收集關于《牛郎織女》,《嫦娥奔月》,了解資料袋關于“乞巧節”的介紹。
3、收集關于李商隱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乞巧》
一、創設情境,渲染氣氛
1、學生上臺講關于《牛郎織女》的故事和“乞巧節”的傳統習俗:
導言:美麗的民間故事讓我們遐想翩翩,如果我們也能得到織女的智慧和靈巧那該有多好啊,下面請同學們一起來當一回“詩人”,讓我們回到七夕乞巧節這一天去向神仙娘子“乞巧”出示課題,讀題。
2、播放花好月圓曲,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過節的熱烈氣氛。并說說自己打算怎樣過這個”乞巧節”。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詩歌,并嘗試給詩歌劃出節奏。
2、邊讀邊想象過節這個晚上周圍的情景怎么樣?詩人在這個晚上的感受和心情怎么樣?
場面(熙熙攘攘、人山人海,有說有笑……)
心情:興奮,喜悅,緊張……
3、”詩人”交流感受,用相關的詩句抒發內心的感情。
4、師配以優美的語言描述,引導吟詠詩句:
一年一度的七夕乞巧節又到到了,詩人你和人們一樣來到外面抬頭仰望浩瀚的天空,你禁不住說,(七夕今宵看碧宵)聽說牛郎織女就要在這一天度過河橋來相會,(牽牛織婦女渡河橋)家家戶戶在這個美好的晚上望著圓圓的秋月,乞取織女的心靈手巧(家家乞巧望秋月),她們穿啊穿啊,在這熱鬧的夜里不知有幾萬條絲線從月光下的針孔穿過(穿盡紅絲風萬條)
三、再讀詩歌,深悟詩情
1、同桌互讀再悟。
2、(配樂)學生可隨樂離位,如臨其境,尋找“節日的伙伴”對月朗誦。
3、檢查背誦詩歌。
四、指導學習生字
1、自主分析記憶字形:
注意區別“氣──乞”強調“曉”不要多寫一畫。
2、指導認真寫字,范寫“霄”“屏”。
3、學生選字組詞,說句。
第二課時
《嫦娥》
一、談話導入,簡介詩人
1、教師板書“悲傷”這個詞語,請學生分別說出與這種心情有關的詞語或場面,
2、學生交流收集到的關于李商隱的資料,師相機概括簡介李商隱及其悲情詩:
唐代詩人,一生寫下了許多有名的詩歌如《錦瑟》《無題》《夜雨寄北》,而這些詩歌很多都是反映一種悲傷的感情今天 我們就來學習他的《嫦娥》,生讀題。
(學生靜息,醞釀情感。)
二、情境激qing,初讀詩歌,意會詩意
1、播放《二泉映月》《平沙落雁》,生根據師的描述展開聯想,產生相應的體驗,并模擬嫦娥做出嘆息狀,悲傷狀:
廣寒宮里,燈寒壁冷,窗外落葉蕭蕭、我望穿秋月,一夜無眠,后羿,后羿你在哪里啊?
2、學生小組交流談談在情境描述中的心情是怎么樣的?
(悲傷,寂寞,后悔)
(出示詩歌),我們來看看詩人是怎么樣把嫦娥的這種心情描繪出來: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學生講關于嫦娥奔月與中秋拜月的習俗由來的民間故事。
3、解決疑難問題,理解關健詞語。
4、“燭影深”“曉星沉” 分別說明了什么?
5、嫦娥此時的心情怎么樣?從詩歌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6、學生試著說說詩歌的大意。
三、指導朗讀,背誦詩歌
1、(配樂)自主練讀詩歌,邊讀邊想象。
2、小組讀,互相指點。
3、指點名讀,師生評議,相機指導讀出節奏。
4、背誦詩歌。
四、課外拓展
了解李商隱的其它詩歌。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外的古詩。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
1、字詞卡片、多媒體課件。
2、收集作者資料以及其它相關的詩句。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誦詩導入。同學們,古詩是我國的文化精華。誰能背幾首給大家聽呀?(學生背誦古詩)古詩為我們呈現出美的意境,讓我們獲得美的感受。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看看詩中寫了哪些內容?
(給學生展示的機會,體驗學習的快樂,同時欣賞他人的學習勞動成果,也會起到促進的作用,激發了學習古詩的興趣。)
2、看圖導入。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說說圖中都畫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詩中所寫的內容與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樣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詩兩首》(板題)
(借助美妙的圖畫吸引住學生,在感受畫面后,啟發思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對話平臺
初讀
1、借助拼音自由讀古詩,把字音讀正確。
2、同桌互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3、小組合作學習,輪讀交流自己的理解。
研讀
1、教師范讀,引導學生體會情感,想像畫面。
2、出示多課件展示詩中描繪畫面,重點引導學生弄清“擎雨蓋、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讀,邊讀邊看插圖,理解詩意。
4、匯報交流詩意。
5、多種方式朗讀。
誦讀
1、出示圖畫,指名配樂朗讀。
2、學生自由練讀。
3、賽讀,比一比看誰讀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
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首、劉、枝、記,學生認讀。
2、學生觀察字形,交流怎樣書寫。
3、教師示范,學生評價。
4、學生練習。小組展示,欣賞評價。
拓展
你喜歡哪個季節,說說為什么?
第二課時
復習
1、多種方式認讀古詩(一)中的生字。
2、挑戰背誦古詩(一)。
自學
1、出示《山行》,引導學生說說用什么方法來學習。
2、按自己的喜歡的方法來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3、匯報。說說學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4、師生合作解決問題。
細讀
1、學生自由練讀,想像畫面。
2、指名讀,讀后評價。
3、教師有感情地范讀,學生評點。
4、學生找學習伙伴一起練讀。
誦讀
1、出示課件,讓學生感受楓葉滿山的美麗情景。
2、挑戰讀。比一比誰讀得最有感情。
3、觀看插圖,練習背誦。
4、背誦展示。
寫字
1、出示生字:楓、于。學生認讀,
2、觀察字形,說說怎樣識記和書寫。
3、教師示范,提示重點筆畫。如“楓”字的“木”字旁的捺變成點等。
4、學生練習。小組點評。
練習與拓展
1、出示課后“我會填”,引導學生填寫。
2、誦詩會。學習伙伴還會背別的古詩,你們也一定行!把自己積累的古詩有感情地背給同學們聽。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四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放,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上獨具一格。
杜牧(803—852):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長安)人。杜牧的詩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詩豪放、曠達、俊逸。其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后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板書設計:
贈劉景文 山 行
荷盡/已無/擎雨蓋, 遠上/寒山/石徑斜,
菊殘/猶有/傲需技。 白云/生處/有人家。
一年/好景/君須記, 停車/坐愛/楓林晚,
正是/橙黃/橘綠時。 霜葉/紅于/二月花。
教學反思:
蘇軾的《贈劉景文》并不常見,我采用了板畫形式讓學生們理解這首詩,學生們熟讀此詩后,不懂的問題就自主地提出來。教學第二首詩感到非常輕松。因為課前先給學生較充分的自學時間,學第一首詩后師生討論得出了一個預習計劃:1、讀、涂、注;(邊讀邊涂出生字,在易讀錯的字上注音)2、再讀;(讀準、讀流利、讀美)3、討論。(查字典理解詞義,再小組同學說說詩意)。新課教學基本按照事先設計的環節進行,其中自學成果展示精彩不斷,學生們紛紛主動上臺讀詩、背詩,還有的同學通過查詞語手冊加上自己的理解,已能基本讀懂詩的意思。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
1.出示課題,明確學習任務,交待學習方法。
2.掌握本課生字、新詞。
3.講讀第一首詩《早發白帝城》。
4.朗讀、背誦《早發白帝城》。
教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過程 :
一、板書課題
24.古詩兩首
二、故事導入 ,簡介詩人
1、運用歷史故事導入 新課,介紹詩作背景。
唐朝中期,安祿山、史思明叛亂,使得人民流離失所,苦不堪言,這時有一位詩人出于平亂的志愿,參加了當時永王李璘的幕府(解釋幕府)。后來,唐李肅宗李恒與李璘爭奪王位,李璘失敗了,幫助他的詩人因此獲罪,被流放至夜郡。在行至白帝城時,忽然聽到皇帝傳來的赦書,驚喜交加,隨即乘船東下江陵。在從白帝城前往江陵的途中寫下了著名的詩作《早發白帝城》,表達了當時詩人獲罪初赦的喜悅心情。
2、介紹詩人
李白是我國唐朝最杰出的詩人之一,他的詩想象豐富,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三、釋提、介紹學習方法
1、解釋題目意思。
1)、早:早晨。 發:出發。 白帝城:地名。
2)、早發白帝城:早晨從白帝城出發。
2、介紹學習方法:
今天我們學習《早發白帝城》這首詩,要用一種新的方法來學習五讀法。
出示投影片五讀法:A.讀通、 B.讀懂、 C.讀精、 D.讀會、 E.會讀。
四、學習古詩
(一)、讀通詞語。
1、指名朗讀、多音字選擇正確讀音(出示投影片)
朝 ( zhao chao )辭
一日還 ( huan hai )
萬重 ( chong zhong )山
白帝 ( ti di )城
啼 ( ti di )不住
2、齊讀
(二)、讀懂每一句詩的意思
A 、朝辭白帝彩云間
1、第一句寫了詩人出發的時間、地點,從那些字詞中可以看出?
2、理解詞義:辭:辭別,離開。
3、作者早晨離開白帝城,看到的白帝城是怎樣的?
練說:______________的白帝城
詩中怎樣說的?(彩云間)
4、獨立練說這句詩的意思
a.指名說:早晨離開仿佛在彩云間的白帝城。
b.練讀、練說:同桌一個讀詩句,一個說詩意
B 、千里江陵一日還
1、這句話講了詩人行船的路程、目的地、時間,分別從哪些詞語中看出?
2、這里用了一個還字,什么意思?(返回)
3、練說句意
1)互相說
2)指名說
4、白帝城到江陵路途遙遠,約有千里,可那么短的時間就到了,這是什么原因?
5、小結
這兩句詩,第一句突出白帝城的高與壯麗,第二句反映了行船速度快,詩人心情愉快。
6、有感情朗讀
1)指導朗讀
2)練讀、練說
C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1、出示投影片:作者在返回途中,在船上聽到、看到_______?
2、為什么作者會有啼不住的感覺?
3、兩岸的猿聲還沒停,乘的船就怎樣了呢?
表達出船的什么?因此稱之為輕舟。
4、合起來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5、指導朗讀
1)指名朗讀
2)一個有感情地讀詩句,一個說詩意
D 、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1)同桌互說
2)指名說
(三)、領會意境、體會感情。
1、老師范讀、講解
當年李白獲罪被流放至夜郎,在行至白帝城時被赦免。在回江陵的途中心情喜悅,看到長江山峽壯麗奇特的景色。
2、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1)這首詩描寫了哪里的景色?
2)抒發了作者歷經艱難歲月被赦免后歸鄉途中怎樣的心情?
3、在讀這首詩時,不但要從字面上理解詩意,還要進行想象,更好地體會出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背誦:
1、有表情朗讀
我們讀這首詩時仿佛隨著詩人的小船一起游覽了長江山峽兩岸的壯麗景色。把這些壯麗景色用你的聲音表現出來!把大家一起帶入詩的畫之中。
2、感情背誦:
1)指名背(其他人默背)
2)齊背
五、指導五讀學習方法
1、剛才我們是用五讀法學習這首詩的,那么我們是如何用五讀法學習的?
2、出示五法歌謠。
六、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早發白帝城》這首古詩,知道詩的意思,了解了詩人所表述的思想感情。另外,我們還學到了一種學習古詩的新方法五讀法。同學們可要記牢,下次我們就用這種方法自學其他古詩。
七、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冊一、二部分。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4
【教材分析】
《贈汪倫》是一首古詩。作者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李白游覽涇縣桃花潭時,當地人汪倫常用美酒款待他。臨走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作了這首詩留別。全詩語言自然質樸,明白如話,感情真摯,詩意極濃。
【設計思路】
本課以“理解詩句,想像詩境,體會詩情”為教學重點。教學中努力體現“自主性、實踐性、整體性”及“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的語文教學思想,力求“重文本”又“超文本”,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新秩序,真正使學生做到“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主要嘗試有:
1、綜合運用多種方法自讀,理解詩意。
2、通過關聯詞語和句式訓練,深入理解詩句,體會表情達意的方法。
3、課內插入課外閱讀材料,擴充閱讀信息,破疑解難,進一步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4、自由尋找合作伙伴,再現友人離別時依依惜別的場面。自由表達,有創意地表達。
5、引導學生查找、搜尋、擴展相關材料,有感情誦讀古人離別詩,積累語言,積淀情感,進行再創作。
【教學流程】
一、系統歸納,溫故引新
上課伊始,出示李白畫像,接著提問從入學到現在你們都學過李白的哪些作品?課外還讀過他的哪些詩?自然引出新課。這樣,便將課內與課外緊密聯系起來,對李白詩作了較為系統的歸納小結。
二、學法遷移,自讀自悟
首先,指導學生根據文中注釋及字典講解詞義,然后運用以前學過的“連詞解句意”、“調換詞序解句意”等方法理解詩句。同時把不懂的地方在文中標注出來,最后上臺匯報自學情況。抓住“踏歌”這一學生難于理解的詞語,通過兩組節奏不同的兒童歌曲幫助學生領會”踏歌“的藝術形式。
(多種形式的唱、聽、說,以達到學科的有機整合。)
三、資料補充,突破難點
詩歌是高度凝煉的語言,要想體味其深層內涵,必須填補其中空白,充實完善詩歌的內容。這樣才能進一步體會李白和汪倫之間的深情厚誼。因此,教師需在此處安排一段小插曲,請學生屏幕閱讀,同時配樂: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早已聽說汪倫是一個豪士,便欣然答應往訪。見面后,李白說:“我是來觀十里桃花,訪萬家酒店的。”汪倫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無桃花十里;‘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并無酒店萬家。”此時,李白方知“受騙上當”,但哈哈大笑說:“臨桃花潭,飲萬家酒,會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倫每日以美酒佳肴相待,兩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
然后提問:“李白和汪倫之間的情誼,還表現在哪里?”
(這樣不僅擴展了閱讀,而且激發了繼續學習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學生對李白和汪倫之間友情的深層認識。有了這一基礎,再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就容易多了。)
教師可進行如下設計:
1、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嗎?沒有,這是作者的一種假設。那么跟下句連起來,用什么關聯詞來表達更為合適呢?(即使……也……,哪怕……也……,就算……也……,縱使……也……)
2、同學們,汪倫先是寫信熱情邀請李白來家做客,接著又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李白要走了,汪倫又帶領全村人踏歌送行,所有這一切怎么不使李白感動呢?那么,用什么樣的句式來表達這兩句詩的意思,才能更好地表現李白此時的激動心情呢?(可改為感嘆句、反問句、設問句。)
3、桃花潭水真有千尺深嗎?這是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兩行連起來又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為什么這樣說?
(由于有了生動的故事充實詩歌內容,學生在輕快的音樂聲中,在故事的情境之中激發了情感的共鳴,悟文而移情,讀文而抒情,真正進入情動辭發、情景交融的境界。)
四、情境表演,時空延伸
學生主動探究的熱情被調動起來了,這時讓他們再現李白和汪倫分別時的感人場面,學生便會更加興奮異常。大屏幕上出現了一葉扁舟停岸待發,大詩人李白雄姿英發,風流倜儻。這時請學生選擇合作伙伴,自由表達。
鼓勵學生把自己融入情境之中。說真話,表真情。如:“李白兄且慢走,今日一別不知何時相見?”“汪倫兄,請留步吧!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五、名詩誦讀,課外延伸
人生自古傷別離,古代的離別詩或纏綿凄婉,或開朗豁達,你喜歡哪種呢?請朗誦一首給大家聽。(如《別董大》、《送元二使安西》。)
六、即興創作,表達真情
同學們,同窗共讀已六載,轉眼已是分別時,臨別之時,你是否也想賦詩一首贈給你的母校、恩師或學友呢?此時,已是文到情成,六年的同學之情正如澎湃的波濤噴涌而出。
附:小學生當堂所作詩兩首:
求學六載將遠行,
遙聞校園讀書聲。
友情好比千尺水,
難忘同窗離別情。
云行千里遙,
江水一瓢飲。
清馨萬事緣,
知心永長留。
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始終鼓勵和引導學生大膽地想,自由地說,盡情地讀,任意地寫,不斷擴展學生創新思維的空間,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5
第一課時
〖課型〗
新授課。
〖教法學法〗
1、教法:
啟發感悟。
2、學法:
朗讀練習。
〖教學目標〗
1、認識“枯”等幾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培養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7個生字是重點和難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背誦古詩的興趣是難點。
〖教具準備〗
挑選古詩的配樂曲子,彩筆及畫紙。
〖教學過程〗
一、激勵引入
老師聽說,有的同學可聰明了,會背許多古詩呢!請你大聲的背給大家聽一聽。
(抽學生背)
同學們可真了不起,今天老師又帶來了一首古詩。
板書出示課題:草。
二、老師范讀激趣
1、老師配樂吟誦。你們想讀嗎?自己試試。
2、學生自讀。
3、會讀了嗎?請讀給同桌聽一聽。
(同桌互相糾正讀音。)
4、誰想讀給大家聽聽?
注意:草、歲、盡、吹、生等字音。
5、齊讀。
三、感情的朗讀,體會詩人感情
1、學生自己吟誦體會。
2、抽生誦讀。
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加,老師給以恰當的指點。
3、大家齊讀。
四、啟發想象,感悟詩歌大意
讀了這首詩,老師眼前浮現出這樣的景象:
原野上長滿了茂盛的野草,它每年都要枯萎一次,繁茂一次。不管烈火怎樣焚燒,只要春風一吹,原野上又會長出青青的野草。野草的生命力多強啊!
1、學生自讀體會。
2、看書上的圖,進一步體會。評議這幅畫,說說自己的想法。
五、配樂誦讀全詩
1、先自己邊讀邊想象,有滋有味的吟誦這首詩。
2、試著背下來。
3、配樂朗讀、背誦。
六、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
枯榮
2、寫一寫這兩個字,再寫一寫“燒”字。誰來提醒大家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3、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
注意:“榮”字的禿寶蓋要寫寬點,“燒”的右上角沒有點。
4、學生書寫,老師巡視輔導。
七、課堂檢測
抽測古詩背誦、朗讀情況。
八、課堂小結
寫好字,背好詩的同學,可以自讀“我知道”中的內容,不懂的地方向老師或同學請教。
〖板書設計〗
2、古詩兩首
草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教后記〗
在第一課時的學習中,無論從背誦課文還是書寫生字,學生都表現了極大的自主性.自己預習熟讀成誦,利用熟字加一加的方法學寫生字.都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
第二課時
〖課型〗
新授課。
〖教法學法〗
教法:啟發感悟。
學法:朗讀練習。
〖教學目標〗
1、會寫“未”等9個字。
2、理解古詩的意思,并能背誦古詩。
3、認識其他描寫春天的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古詩的意思,并能背誦古詩。
〖教具準備〗
古詩錄音磁帶。
〖教學過程〗
一、賞圖引入
圖上畫的什么?是什么季節?注意區別花與蝴蝶的色彩。
1、古時候有位著名的詩人叫楊萬里,他特覺得這個小孩捕蝴蝶的情景非常有趣,就寫下一首詩。
(出示全詩)
2、老師朗讀全詩。
這首詩是不是寫出了畫中的景色?
二、初讀全詩,識記生字
1、自己朗讀全詩,不認識的字看注音,遇到生字,要多讀幾遍。
2、誰愿意把這首詩的給大家聽聽。發現讀的不正確的地方及時糾正。
3、聽老師范讀,體會朗讀古詩的節奏,學生模仿范讀,練習朗讀古詩,要讀出感情、節奏。
三、圖畫結合,感悟詩意
1、學生吟誦古詩。
2、學生看圖,老師講解:
稀疏的籬笆掩映著一條幽深的小徑,枝頭的春花已經凋落,綠葉初長,還沒成陰。天真的兒童在追捕一只黃色的蝴蝶,蝴蝶飛進黃燦燦的菜花從中,孩子再也找不到那只蝴蝶了。
3、你們能不能把詩畫中的情景編成一個有趣的故事。
(分小組合作編故事,推選一個代表講故事)
四、有感情的讀全詩,練習背誦
4、自由練習:可以一個人,也可以找個伙伴合作朗讀。
5、讀給別人聽,互相評議。
6、練習背誦,先自己背,再同桌交換背誦。
7、配上優美的音樂,集體吟誦。
五、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宿、徐、籬、疏、未 。
(師:你能叫出它們的名字嗎?)
2、比一比,看誰記得又快又好。
3、誰能把自己記字的好辦法告訴大家:
⑴同桌互讀互查生字。
⑵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下面幾個字:
未:上橫短,下橫長,豎寫在豎中線上。
追:注意提示上邊的筆順,整個字先寫上邊,后寫走之。
宿:寶蓋頭不宜寫的太寬。
六、課堂檢測
指名、分組、背誦古詩。
七、課堂總結
回去以后可以把古詩背給家長聽。
〖板書設計〗
宿新市徐公店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教后記〗
學習本課之后,我認為最成功的地方是學生能根據第一首詩的節奏,劃分出第二首詩的節奏。并能夠根據上一課學過的“離”字識記“籬”字。在書寫方面也能把各種方法運用的恰倒好處。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學科】小學語文第四冊。
【教學內容】17、古詩兩首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新字,書寫生字。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受到美好的情感熏陶。
了解詩歌描繪了哪些景物,能說出詩歌大意。
【總課時目標】
1、會認“廬、瀑、爐”等9個生字,會寫“吳、含、窗”等1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學生對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分課時目標】
〖第一課時〗
1、會認《望廬山瀑布》中的生字,會寫這首詩中的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了解詩歌大意。
3、體會到詩人筆下的瀑布雄偉壯觀,生發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第二課時〗
1、會認《絕句》中的生字,會寫這首詩中的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了解詩歌描繪了哪些景物,能說出詩歌大意。
3、體會到詩人描寫的景色的美麗,感受到作者的愉悅心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
教師引導活動:
1、說到古代大詩人,你會想到誰?
2、想學習他們的詩歌嗎?今天我們就要學習兩位大詩人的詩歌。
3、通過查找資料,你知道了哪些關于李白、杜甫的情況?
4、我們今天要學習哪兩首詩呢?誰能把詩的題目讀出來?
學生學習活動:
1、說說自己知道的古代大詩人的名字。
2、產生學習愿望,齊讀課題,知道作者是李白和杜甫。
3、交流自己知道的關于李白、杜甫的情況。
4、個別讀詩題,認識“廬、瀑”二字。
二、自讀第一首詩
教師引導活動:
1、你想怎樣來學習古詩?根據學生回答點撥。
2、自由地、輕聲地讀一讀,把古詩讀通順,看誰讀得正確。
3、能弄懂這首詩的意思嗎?把不懂的地方注上符號。
4、在學習中,你有了哪些收獲,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告訴你的同桌吧。
學生學習活動:
1、交流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目的:讀準字音、看插圖、了解詩歌意思、朗讀吟誦、表達感情。
2、自由輕聲讀,認識古詩中的新字,把古詩讀通順。
3、邊讀邊想詩意,標注不懂的地方。
4、同桌交流。
三、讀詩歌、識生字、正音
教師引導活動:
1、出示生字卡片:
認識這些生字了嗎?
2、誰能大聲地朗讀這首詩?
學生學習活動:
1、個別讀生字,齊讀。
2、個別大聲讀詩歌。其他同學認真聽,及時糾錯。
四、朗讀、了解詩歌大意
教師引導活動:
1、出示圖畫:
“在圖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你讀懂了詩歌的哪些詞句呢?組織交流,對錯誤的理解引導糾正。
3、哪些地方需要老師或同學幫助你理解?適時點撥指導。
4、你覺得廬山的瀑布怎么樣?為什么?
5、想象自己就是詩仙李白,此時站在廬山瀑布前,看到這壯麗的景象,會怎樣吟誦這首抒發自己感情的詩歌呢?
6、你最喜歡哪句詩?為什么?
學生學習活動:
1、用自己的話說圖意,描述瀑布的高大雄偉,想象詩人的心情。
2、交流讀懂的地方和自己的感受。
3、主動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4、抓住詩中詞句說說自己的感受,并理解這首詩的大意。
5、想象,并反復吟誦,體會感情。
6、說出自己喜歡的詩句并說明原因,感受詩歌中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五、賽讀
教師引導活動:
1、哪些同學認為自己朗讀得很棒,站起來讀給大家聽聽。
2、我們來進行小組朗讀比賽好嗎?
3、會背誦這首詩歌了嗎?
學生學習活動:
1、朗讀,聽讀,評價,進一步體會情感。
2、小組內朗讀比賽,選出最好的一個學生朗誦。
3、個別學生背誦,評價與鼓勵。
六、拓展
教師引導活動:
1、看到這樣壯美的景色,你想怎樣表達自己的激動心情?
2、配樂朗讀。
學生學習活動:
1、交流自己的想法。
2、交流自己喜歡的音樂。聽音樂,配樂朗讀。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教師引導活動:
1、誰能背出《望廬山瀑布》?
2、我們是怎樣學習這首詩的?
學生學習活動:
1、個別背,集體背。
2、回顧學習過程,總結學習方法。
二、自讀
教師引導活動:
1、你打算怎樣學習《絕句》這首詩呢?
根據反饋進行方法選擇指導。
2、巡視自讀情況,進行個別輔導。
學生學習活動:
1、說說自己的打算和安排。
2、自讀:
認識生字、讀通句子、想想詩歌講了什么,畫出不懂的地方,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三、讀詩歌、識生字
教師引導活動:
1、出示卡片,檢查生字認讀情況。指導交流識字辦法。
2、誰想把詩歌讀一讀?
學生學習活動:
1、個別認讀生字。說說自己認識生字的好辦法。
2、個別讀詩歌,其他同學聽讀、正音。
四、交流、感悟、朗讀
教師引導活動:
1、出示圖畫:
“圖畫中有些什么?它們是什么樣的?”
2、你看出詩歌中寫了哪些景物了嗎?這些景物是什么樣子的?根據反饋了解學生理解情況。
3、還有哪些地方你不明白呢?適時點撥。出示圖畫幫助理解:圖中畫了詩歌中的哪些景物?
4、你喜歡這首詩中的什么景物?引導學生大致了解詩的意思。
5、在這么美麗的景色中,你看出了作者的什么心情?
6、誰能用朗讀表達詩人的愉快心情?想怎樣讀?
7、你希望在什么樣的音樂聲中讀詩歌?比一比,誰讀得好?
學生學習活動:
1、用自己的話說說圖意。
2、交流自己對詩歌中語句的理解。
3、交流,理解,大致懂得“窗含”、“門泊”的意思。
4、說話:
喜歡哪些景物,同時了解詩意。
5、交流,說說是怎樣看出來的。
6、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歌。
7、配樂讀詩歌,說說自己的感受。
五、背誦
教師引導活動:
1、誰會背誦了?怎樣背得又快又好的?
2、在學習詩歌中,你還有什么別的發現?引導發現詩句上下聯相對。
3、還想背誦詩歌嗎?注意兩兩相對的詞語。
學生學習活動:
1、個別背,交流背誦經驗:熟讀成誦、理解背誦等。
2、自由交流觀察所得,肯定同學的發現。
3、描一描,體會、交流自己的寫字經驗。
六、教學效果測評
教師引導活動:
1、仔細觀察這幾組字,能告訴大家哪些地方容易出錯嗎?
2、同桌互相背一背,講一講詩歌,評一評,誰學得好,誰的進步大。
3、課外學習的詩歌會背了嗎?背給同桌聽聽。
學生學習活動:
1、比一比,再組詞:
今 令 絕 含 嶺 決 柳 銀 爐 迎 跟 護
2、同桌互背詩歌,并表揚能講出詩歌意思的小朋友。
3、給大家背一首自己學的詩歌。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7
教材簡析:
課文由兩首七言絕句組成。兩首古詩均是詠物詩。
《石灰吟》是明代詩人于謙的作品。吟,古典詩歌的一種形式。詩人托物言志,通過對石頭不畏“千錘萬擊”和“烈火焚燒”,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寫,贊頌了石灰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品質,抒發了詩人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思想感情。
詩的前兩行寫石頭面對各種磨難,毫不畏懼;后兩行寫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
《墨梅》是元代詩人、書畫家王冕的作品。作者善畫梅,也喜詠梅,這是他的一首題畫詩。詩人借墨梅為喻,在素潔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鄙視流俗、貞節自守的高尚情操。
詩的前兩行寫實,強調“吾家”的梅花,朵朵都是“淡墨痕”的,素凈雅潔;后兩行抒情言志,說明他畫梅花,不是為了讓人夸贊顏色好,只是要讓它的清香彌漫在天地之間。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2個生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
3、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并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活動設計:
一、學習《石灰吟》
(一)、導入板書:石灰 問:見過嗎?它有什么用?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粉刷房子時用的,經它一刷,房子就變得雪白雪白 )
2、揭題:你知道嗎?明代有位著名詩人叫“于謙”(板書:于謙),他特別喜歡石灰,還特意寫下了一首有關石灰的千古傳誦的古詩(板書:石灰吟)引導讀題,解題:吟——吟誦、贊美,如(游子吟)
3.簡介作者:《石灰吟》是一首詠物詩。作者于謙,明代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為官清廉,不畏強暴,深受人民愛戴。他曾率領京城軍民擊退外族入侵,后卻因此受屈被殺。他的詩歌多表達自己憂國憂民的感情和堅貞的情操。
4、過渡質疑:那你知道石灰到底有什么獨特之處值得大詩人于謙去贊美它嗎?讓我們從詩中去尋找答案。
(二)、初讀指導
1、出示要求,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1)請同學們自己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注意朗讀詩歌的合理停頓。
(2)想想每句詩的意思,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者劃下來,通過聯系上下文或查閱工具書等方式嘗試著自己讀懂這首詩,實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一個問號。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3、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讀,正音。
(2)抓字眼,明詩意。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千錘萬鑿: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錘,錘打。鑿,開鑿。
若等閑: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經受千錘萬鑿才出深山,烈火燒煉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寫開采石灰巖的艱難困苦,表明石灰從出世時就經受考驗。第二句寫了石灰在燒制過程中要經過烈火的煅燒。面對嚴峻的考驗,卻能夠從容自若,處之泰然。"烈火焚燒"與"若等閑",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襯托出石灰的頑強。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操。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縱然粉身碎骨全不懼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間。這兩句借石灰之口,一語雙關。表示出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間的追求。
《(石灰吟》的大意是:經過千錘萬鑿從深山里開采出來的石頭,對烈火的焚燒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詩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4、感情朗讀。
(三)、想意境,悟詩情。
1、石灰有什么特點?找出詩句。
(千錘萬擊,烈火焚燒,粉身碎骨,要留清白)
2、“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贊頌了什么精神?
(不畏艱險磨難,敢于粉身碎骨的獻身精神和清白高潔的優秀品質。
3、這首詩借石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全詩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4、由這樣的石灰你會想到什么樣的人?
(剛強勇敢、勇敢奉獻、勇于犧牲的英雄)
5.詩人用什么方法寫出這種深情厚誼呢?(詩中運用了比喻、擬人的方法,形象生動,語言也鏗鏘有力。)
6、朗讀這首詩該用什么語氣?
7、背誦詩歌。
(四)、總結。
這首詩是只寫石灰嗎?學了后你有什么感受?
(詩的3、4句看似寫石灰,實則在寫人,寫人的精神。詩人贊頌的是石灰不怕犧牲,不怕艱險、不畏強暴的犧牲精神。)
二、學習《墨梅》
(一)導入: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潔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歷代有志之士,謳歌梅禮贊梅,王冕的《墨梅》正是詠梅,贊梅的上乘之作,今天我們一起來體味這首絕美的詩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
2、教師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指名學生朗讀古詩:要求聲音洪亮,字音讀準。
其余學生要認真傾聽,聽后根據要求進行評價。
教師根據學生朗讀情況隨機解決生字“乾坤(qián kūn)”的字音。
(三)、賞畫品詩,感悟詩意。
1、賞畫。組織學生觀察王冕筆下的梅花,并回答問題:圖中梅花有什么特點?
教師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隨機補充;圖中一枝梅花橫貫畫面,構圖新穎;長長的枝干舒展挺秀;花朵只用淡墨輕染,僅花蕊加重筆墨,顯得清新俏麗。整個畫面雖無艷麗的的“好顏色”,但看上去,梅花的“清氣”似從紙中透出。
2、品詩:
理解前兩句“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1) 指名學生朗讀這兩句。
(2) 小組討論學習。
(3) 全班交流。根據學生交流情況,指導學生理解:
洗硯池:畫家洗硯的水池。傳說晉代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洗硯池邊練習書法,池水因此變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幾種,如淡墨、濃墨、焦墨。這里是說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跡。
(4)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什么?(我家洗硯池邊的這棵梅花樹上,朵朵花都是淡淡的墨痕。)
(5)這兩句詩寫了梅的什么特點?(直接描寫墨梅。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6)指導朗讀:(自由讀、指名讀、評讀等,采用各種形式的讀。)
理解后兩句“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1)理解:清氣:清香的氣味。這里指純潔的人品,高尚的節操。
乾坤:天地,人間。
(2)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什么?(不圖人們夸贊它顏色的鮮艷,只求飄散的清香充滿天地。)
(3)你從“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兩句中,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這兩句盛贊墨梅的高風亮節。它雖由淡墨畫成,外表雖然并不嬌艷,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的內在氣質;它不想用鮮艷的色彩去吸引人,討好人,求得人們的夸獎,只愿散發一股清香,讓它留在天地之間。這兩句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表現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孤芳自賞的品格。)
(四)、托物言志,感受人品
1、天下眾花,詩人為何獨愛梅?詩人想借梅花表達什么呢?
引出詩人簡介,
王冕他出生貧寒,自學成材,詩畫皆負盛名。由于王冕的詩畫風格特異,不同凡響,名聲鵲起,在大都期間,士大夫都爭走館下,向他求詩索畫。據記載,他不愿意為達官貴人服務,曾有官員和大財主慕他之名,幾次被他拒絕。最后,當官員親自下鄉去見他時,他聽到消息后躲了起來,讓官員吃了個閉門羹。他經常譏諷元朝統治者,險些入獄。 “畫梅須具梅骨氣,人與梅花一樣清”。王冕筆下的梅花就是他個人精神世界的體現。
聽完剛才的文字材料,你仿佛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王冕。讀“畫梅須具梅骨氣,人與梅花一樣清”。
2、是呀,“畫梅須具梅骨氣,他與梅花一樣清”啊,王冕寫梅花其實就是在寫自己呀,請同學們再次走進語言文字,再次用心細細品悟。
3、表面寫墨梅,其實寫自己,這種手法叫托物言志。作者借墨梅的樸素淡雅清氣襲人來寄托自己淡泊名利堅貞純潔,實在是妙不可言,再讀全詩。
4、讓我們把冰清玉潔的墨梅,淡泊名利,傲骨錚錚的王冕深深刻在心中。齊背。
(五)、拓展延伸,感情升華
1、其實,在我們學習的課文、古詩中,有很多用這種托物言志的寫法的。你們還知道這樣的古詩嗎?出示幾首托物言志的古詩作為欣賞和積累。教師誦讀。
《竹石》(鄭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青松》(陳毅)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蜂》(羅隱)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第20課《古詩兩首》課堂作業
班級 姓名
一、組詞。
錘( ) 硯( ) 乾( ) 焚( )
捶( ) 現( ) 朝( ) 林( )
二、解釋帶點的詞語,再寫出詩句的意思。
(1)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若等閑:
句意:
(2)不要人夸顏色好,只流清氣滿乾坤。
滿乾坤:
句意:
三、填空。
(1)本課的兩首詩有一個共同點:看起來寫的是 ,實際上是在贊頌 的一種精神。
(2)默寫《石灰吟》: , 。 , 。這首詩的作者是 , 朝人,這是一首詠物詩,借吟 來抒發自己 。
四、課外閱讀。
梅花(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謠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1)王安石是 代詩人。
(2)這首詩的大意是:那墻角處有 梅花,在 的冬天 開放。
望去,好象是壓在枝條上的 ,但詩人知道 ,因為有
從那兒飄過來。短短的20個字,既寫出了梅花純潔的 和襲人的 ,
又表達了作者對梅花 的倔強風骨的贊頌之情。
(3)梅花是堅貞高潔的象征,古人贊美梅花的詩很多,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梅花的詩詞?選一首默寫下來。
五、拓展提升。
1、古人喜歡吟詩作賦。如果你在下列情形下,會即興吟出你學過的哪一句詩呢?
過春節時:
中秋時:
送友人時:
思念家鄉時:
表明自己志趣高潔時:
2、寫出描寫春夏秋冬四季的成語。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3、根據要求寫句子。
(1)老人悠然地說:“按說,我早該退休了,可我實在是舍不得離開這里。”
改為陳述句:
(2)老大爺掃天游峰。
擴句:
(3)八路軍戰士從戰火中救出了兩個失去父母的日本小姑娘。
縮句:
(4)我們家里沒有什么非常名貴的花。常見的花卻是應有盡有。
用關聯詞語連接:
(5)讀者在這篇小說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用修改符號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6)煙臺的海,壯觀而有詩意,誰都說它美。
改成反問句: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8
【重點難點】
1、識字寫字。
2、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本課的十三個認讀字和六個會寫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兩首古詩。
3、學習古詩《春曉》,感悟意境,練習背誦。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詞卡,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談話引入
1、學習了前面的幾篇課文,同學們覺得春天怎么樣?
2、古時候的人們也很喜歡春天,他們寫了很多的詩來歌頌春天、贊美春天,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3、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4、兩首古詩的題目是什么?
看一看書,誰能讀準確?
板書:春曉 村居(區分“春、村”的讀音)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1、借助拼音自讀古詩,畫出本課的生字:
同桌之間互相認讀。
2、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引導學生認讀:
開火車讀。
指名讀。
3、交流識字方法,記憶生字:
⑴ 加筆畫、加偏旁組字:
自──首 十──古 古──居 亡──忙 因──煙 口──知
⑵ 換筆畫,換部分組字:
讀──詩 對──樹──村 睡──眠 閃──問──間──聞 屋──居
醒──醉 親──童 外──處 歲──多 放──散
4、讀詞語鞏固讀音:
兩首 古詩 冬眠 到處 見聞 鄉村 居住 煙花 童話 散步
三、正確流利的讀古詩
1、自由讀。
2、同桌互讀,能背的可以背給同學聽。
3、自愿到前面讀或背,讓大家欣賞。
四、重點理解《春曉》,感悟意境
1、許多同學很小的時候就會背誦《春曉》這首詩了;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
(唐代詩人:孟浩然)
2、再談談這首詩,說說你哪兒讀懂了,還有哪兒不懂?
根據學生質疑可適當引導:
⑴ 曉:是天剛亮的時候。
春曉:就是春天的早晨。
⑵ 眠:就是睡覺的意思。
⑶ 聞:就是聽的意思。
⑷ 啼:就是叫的意思。
3、請學生們看著課文中的圖畫,聽老師范讀古詩,聽聽老師哪兒的停頓長一些或者字音拖長了。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⑴ 學生自讀,體會感悟。
⑵ 教師描述,引領大家讀。
教師:在春天里睡覺真好,不知不覺天就亮了,為什么?
學生:春眠不覺曉。
教師:剛一醒,就聽到四處傳來鳥兒叫聲,聲音真好聽。
學生:處處聞啼鳥。
教師:昨天夜里刮風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麗的花兒又被風吹落了多少,被雨打落了多少。
學生: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⑶ 自由練習背誦。
⑷ 學做小詩人,到前面朗誦,教師為學生配上音樂。
⑸ 集體背誦。
五、板書設計
4、古詩兩首
春曉 村居
六、課堂作業設計
1、找朋友:
詩 村 首 醉 出 散
chu shou san zui shi cui
2、讀一讀,說一說:
詩:詩人。
聞:見聞。
古:古往今來。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古詩《村居》,練習背誦。
2、指導寫字。
3、學習積累有關描寫春天的古詩。
〖教具準備〗實物展臺,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抽讀生字卡,復習生字讀音。
2、背誦《春曉》。
3、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誰已經背下來了,可以背給大家聽。
二、理解古詩,感悟意境
1、誰告訴大家這首《村居》是誰寫的?
(清代詩人:高鼎)
2、這首詩寫的是春天里的什么景象呀?
(春天里,同學們放學后,一起放風箏的景象)
3、古人管風箏叫什么? (紙鳶)
4、頌讀古詩,練習背誦:
⑴ 自己讀一讀這首詩,看看跟讀《春曉》有什么不一樣?
(停頓不一樣,這首詩是在每行的第四個字后面稍作停頓 )
⑵ 同桌互相聽讀,鼓勵學生邊讀邊表演。
⑶ 上臺背誦,展示。
三、指導寫字
1、教師引導學生說一說要寫好哪幾個字?
讀一讀:
古 聲 多 處 知 忙
2、學生描字,說一說哪個字最難寫?
教師具體指導:
多:上下兩部分一樣,但寫時要一上一下,上小下大。防止寫成一左一右。
處:強調是半包圍結構,第三筆捺要拉長包住上面的筆畫。
3、其余的字學生自己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利用實物展臺評說:
古:橫要寫長稍鼓一些。
聲:要注意上面是“士”不是“土”。
知:右邊的口要寫得稍低一些。
忙;強調“忄”筆順。
四、課后延伸
1、以小組為單位,親手做個風箏放一放。
2、也可以將現成的風箏拿來和大家一起放一放。
3、課外讀背幾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與大家交流。
推薦:徐俯《春游湖》 朱熹《春日》
蘇軾《春宵》 韓愈《晚春》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9
第一課時
《夜書所見》
〖教學要求〗
1、理解詩句,了解古詩的內容,接受熱愛秋天,熱愛家鄉的教育。
2、想象詩中描繪的圖景。
3、背誦并默寫古詩。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激趣導入
1、學生自由背誦自己的學過的或課外讀過的古詩。
2、板書課題,理解課題中“書”是什么意思。
3、出示掛圖,說說所看到的情景。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
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流利、讀正確這首詩。
2、同桌互讀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認讀生字的情況,有重點地指導識記。
4、指名朗讀。先指導讀準字音,再讀準節奏。讓學生體會古詩朗讀的特點。
5、錯助字典和注解,理解詩中詞語的意思,畫出不理解之處。
6、小組一起學習,交流討論,嘗試解決不理解的問題。
三、再讀感悟,理解詩意
1、老師范讀古詩。要求學生邊聽邊仔細看圖、思考:
畫面中的景象表現了哪幾句詩的意思。
2、學生討論,對上面的問題發表見解。
3、質疑:還有什么問題或哪些詞語不理解?老師重點撥理解“動客情”的意思。(一是動思鄉之情,二是勾起對童年往事的回憶。)
4、有感情地朗讀。
四、背誦并默寫古詩
第二課時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教學要求〗
1、理解詩句意思,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2、背誦并默寫古詩。
〖教學過程〗
一、課前游戲,復習導入
1、說說你知道的傳統節日,有哪些習俗。
2、小組比賽背《夜書所見》。
3、揭示課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理解“憶”的意思。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通詩文,可輕讀、大聲讀、可獨自讀、同桌齊讀、小組合讀。
2、檢查朗讀。先讀準字音、再讀準節奏:
⑴ 出示生字卡片,讀準字音。
⑵ 以指名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讀通古詩。
⑶ 讓學生憑借自己已有的經驗和直覺讀準節奏。
3、自主學習,老師巡視指導:
⑴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古詩:
可以自學,也可以幾個人合作學習,用查字典、看注解、看圖的方法來理解詩句中詞語的意思。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⑵ 交流學習收獲。
⑶ 質疑:有什么不懂之處?
老師重點指導“異鄉”“異客”的意思
4、指導有感情朗讀,讀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感情。
三、趣味活動
1、賽詩會:
⑴ 集體賽:每個小組背一、兩首詩,一首課內的,一首課外的,看哪一小組背得響亮又流利。
⑵ 個人賽:每一小組派一名代表參加比賽,看誰背得最有感情。
2、背誦、默寫古詩。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誦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感情。
【信息資料】
生字卡片、相關圖片、音樂磁帶、學生查找詩人的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挖掘積累:
由學生課前積累的古詩展開背誦競賽,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圖片導入:
出示課文插圖:
圖上畫的是什么?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觀察到的內容。
師: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長,春天的孩子興致高昂。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你們對春天有沒有新的發現。
(板書課題)
先來學習《草》。
〖對話平臺〗
一、自學
1、自讀古詩《草》,注意讀準字音。
2、小組內互相檢查讀詩情況,教師糾正字音“榮”“燒”。
二、感悟
1、自由讀古詩,思考:
自己哪里讀懂了?哪些字詞還不懂?
2、小組內互相交流討論不懂的地方,如:
離離、歲、枯、榮等詞語的理解。
3、全班交流討論自己對古詩的感悟,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離離:可以讓學生看看課件,說說草長得怎么樣。從而讓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長得很茂盛。
歲:可問學生幾歲了,隨學生回答告訴學生從出生到現在幾年就是幾歲,“一歲”就是一年。
盡:可用簡筆畫的形式,讓學生說出火只能燒光草的葉和莖卻燒不完地下的草根。
4、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畫面,想想“枯”和“榮”應該分別是哪一幅圖描繪的景象。并讓學生說說草什么時候是“枯”?什么時候是“榮”?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自主品讀的基礎上交流學習所得和所惑,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合作意識。
三、朗讀
1、自由讀:
你喜歡小草嗎?為什么?
(喜歡小草那種生生不息,頑強的生命力)
2、多種形式朗讀:
指名讀──配樂讀──競賽讀。
在充分地誦讀中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和節奏美。
四、背誦
1、情境背誦:
教師創設把《草》背給家人聽的情境,引導學生背誦。
如:“離離原上草”我怎么聽不懂呢?怎么不寫花,只寫草呢?……
2、師生共同扮演媽媽、哥哥、爺爺等角色進行表演背誦。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情境表演背誦,既訓練了形義較難的字,又理解了課文的思想內容,利于培養語感,積累語言。
五、練習
1、填空:
離離______,一歲一____。野火______,春風______。
籬落疏疏一徑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飛入無處尋____。
2、按要求分類:
未追店枯徐燒榮菜宿
獨體字:
左右結構:
上下結構:
上中下結構:
半包圍結構:
六、書寫
1、學習書寫“枯 、榮、燒”三個字,重點指導:
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
木:橫要短,撇捺伸展開。
燒:火字旁捺要變點;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鉤要有彎度;下面的“兀”字橫要短,豎彎鉤的拐彎處要圓潤。
2、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評議展示。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
一、回顧
背誦古詩《草》。
二、自學
按照以前的學習步驟自學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1、讀:
讀準字音,把古詩讀通順。
2、想:
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讀懂了?哪里還不懂?
3、說:
在學習小組內說說自己的學習收獲。
三、交流
1、學生先在組內說說自己讀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介紹詩人楊萬里的資料。
2、班級交流,弄懂全詩的大致意思。
四、朗讀
1、自由讀:
你對暮春時節的景色有什么新的發現?
2、指導讀:
孩子在捉蝴蝶時是什么心情?
(高興、喜悅)
找不到時又是什么心情?
(失望)
引導學生結合插圖展開聯想,豐富語言積累,進一步體會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
3、競賽讀:
小組內比賽,推薦一名同學參加班級比賽。
4、評價讀:
誰讀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嗎?
詩歌語言凝練,富于韻律感。多種形式的朗讀,利于學生體會詩人情感,培養語感。
五、背誦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戰背、齊背。
六、拓展
1、把這首古詩編成一個小故事。
2、以小組為單位,自編、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劇。
給學生提供“二度創作”的題材,不僅拓展延伸了文本,而且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3、和同學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楊萬里的其他詩作或其他詩人描寫的關于春天的古詩。
古詩是我國文化百花園里的一棵奇葩,教師要激發學生背誦的興趣,培養課外積累的習慣,逐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七、寫字
學習其它幾個生字,重點指導:
未──可以先復習一下“味”字,再指導書寫。上橫要短、下橫要長,撇捺要舒展。
宿──寶蓋不宜太寬。
八、評價
1、學生練習書寫,自我評價:
在自認為寫得滿意的字上做標記。
2、小組內展示交流,互相評價: 根據組內建議把不滿意的字再寫幾個。
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評、互評,使學生學會評價 ,在互相學習、借鑒、欣賞中共同進步。
〖詞語解釋〗
離離:草木長的得很茂盛的樣子。
枯:枯萎。
盡:完、全。
宿:投宿。
籬落:稀稀落落的樣子。
徑:小路。
尋:尋找。
〖相關鏈接〗
相傳《賦得古原草送別》是白居易十六歲時作的一首應考習作,按科舉考試規定,凡指定的試題,題目前一定要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詩類似。《賦得古原草送別》就是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閱讀在線〗
《春日》(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詠柳》(賀知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游園不值》(葉紹翁)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能借助注釋理解生詞;
2、讀懂詩句意思,體會作者詩中的哲理;
3、背誦古詩,默寫《題西林壁》。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古詩的學習步驟及學習方法
學習步驟:初讀感知→理解詩題→理解詩句→品讀悟意境→熟讀成誦
二、按學習步驟學習《題西林壁》
1、初讀感知,讀通讀正確:
學生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讀通讀正確,然后抽讀
2、了解作者,理解讀題:
⑴ 讓學生課前查閱蘇軾有關資料,課上互相交流。
⑵ 結合注釋理解讀題目的意思。
3、重點引導學生理解讀句意思:
補充:激趣導課。
世間尤物豐富多彩,美不貹收,而且有著千絲成縷的聯系,如果細心觀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發現萬物的奧秘,認識萬物的聯系,本課兩首詩就是作者細心觀察,用心思考發現萬物的奧秘,思維兩首詩,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
4、重點引導學生理解詩句意思:
⑴ 分組合作學習,在組內各自交流自己對詩句的理解,理解詩句時,既要借助注釋,又要聯系上下文,既要聯系課文插圖,又要補充詩中沒有的一些詞句,才能正確理解詩句意思,這是理解詩句的一般方法,讓學生明確方法后各自試著理解詩句大意,然后與組內同學互相探討。
⑵ 全班交流:
在全班交流過程中,教師適時點拔、啟發、小結等,并與朗讀有機結合,使學生在朗讀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情感。
5、品讀悟意境:
⑴ 啟發談話悟意境:
作者瀏覽了廬山,不只是看,而是細心觀察廬山的特點: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為什么同樣是廬山,卻有不同的面目呢?經過思考,作者發現其中的奧秘: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首詩寫了廬山的千姿百態,身處山中也難以看清它的真實面目,你從中悟出了一個什么道理?
⑵ 對于比較復雜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觀地、冷靜地進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現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確認識這個事物。
三、品讀詩名,讀書讀意
1、反復練習古詩。
2、指名朗讀,讀后評價。
3、學生齊讀。
4、熟讀成誦。
第二課時
一、復習第一首古詩
1、指名背誦讀詩。
2、指名說詩句意思。
二、學習《游山西村》
1、初讀感知。
2、了解作者,理解詩題:
⑴ 學生互相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陸游的資料,教師補充。
⑵ 根據注釋理解詩題。
3、理解詩句大意,方法同學第一首古詩。
4、品讀悟哲理。
5、熟讀成誦。
【教學反思】
備課充足,能使上課發揮得更加的好。在備課《游山西村》這首詩時,我就感嘆于詩人用詞的精煉、準確,僅“山重水復無疑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把作者當時由疑惑到驚喜的轉變表現得淋漓盡致。整首詩蘊涵的東西很多,有對美的詮釋,不僅景美而且人情更美。
在上課時,我首先讓學生進行質疑,我們班一向走神的彭一龍站起來就問:“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什么意思?我讓學生分解字來解釋,“柳暗”柳是指什么?學生回答:“柳樹”,“暗”呢?“就是柳樹很多,很蔭深。”“花明”,學生對這個沒有能理解,我引導說春天的鮮花開得怎樣,“鮮花一叢叢,顏色很鮮艷”。誰能把這句話連起來說?梁樂儒拿起書:“這句詩是說陸游騎著驢走在山間,山一座又一座,水一條又一條,陸游懷疑前面沒有路了, 忽然他發現柳樹蔭深,鮮花鮮艷,不遠處看到了一個村莊。”我一聽,騎驢,就知道他是從看插圖知道的,我立即傳遞給學生另一種學習詩歌的辦法,看插圖。借助機會,我順勢讓學生找找,“這句詩中寫了哪些景?”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山、水、柳樹、花。”我指著詩句輕聲地問:“只寫了景物嗎?有寫心情的嗎?”學生受到了挑戰,悄悄地誦讀了詩句,“有,疑字,詩人看到重重山,懷疑沒有路了。”我激動地說:“好,讀得真認真,再看看,還有嗎?”另一個學生說:“老師還有,又字,我體會到了陸游當時看到村莊他很高興。”“能把高興換一個詞嗎?”“驚奇”接近了,又高興又驚奇,可以說“驚喜”,在我的引導下,學生體會到了詩人心情的轉變過程,我告訴學生這種寫法就是“情景交融”。學生聽得特別的認真。平時問題最多的蒙哲平站起來問:“張老師,這句話說詩人去山西村的路上,為什么放在后面寫?是不是弄錯了。”這下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故意說;“是啊,是詩人弄錯了吧?同意嗎?”學生若有所思地進入了思考,有個同學說:“我不同意,詩人沒有寫錯,他是把他在路上遇到的事情回憶說給山西村的村民聽。”說得對啊,其實這是一種倒敘的寫法,這樣更加的突出了最后兩句,我這樣一說學生,就聯系到上個學期學習的《燕子專列》也是采用了這種寫法。
教學《題西林壁》,這首詩詩句意思淺顯,學生看看注釋就能大致讀懂字面的意思。因此,教學本詩時,我把重點放在讓學生對詩中所蘊含道理的感悟上,我先采用討論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探討這首詩的含義,使大家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冷靜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現象所迷惑。”在理解含義的基礎上,我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來討論,比如對一個同學,我們應該怎樣看?只看到他的缺點呢,還是只看到他的優點呢?還可以舉出其他事例,告訴同學們今后應如何從不同角度看問題。我還用采訪的方式讓學生進行交流,讓一個學生扮演蘇軾,其他的人采訪他,問他為什么要寫這首詩,也可以互相采訪,內容是大家學習了這首詩后有什么感想和收獲。
通過這樣的學習,從而達到了兩個目的,一是體會詩中的情和理,培養學生對古詩的初步感受能力;二是開拓學生視野,讓他們感受祖國風光的壯美,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而且懂得了應該怎樣正確地對待人和事。
這節課在師生的共同對話中推進了學習的深入,最后結束,我布置了一個作業,讓學生回去進行擴詩。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2
教材分析:《古詩兩首》有兩首詩,一首是《江南春》, 一首是《春日偶成》。
《江南春》是一首素負盛譽的寫景詩。小小的篇幅,描繪了廣闊的畫面。它不是以一個具體的地方為對象,而是著眼于整個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題為《江南春》。全詩以高度概括的筆法,勾勒了江南地區的風物,描繪了江南明麗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鮮明,情味雋永。一首七言絕句,能展現出這樣一幅廣闊的畫卷,真可謂“尺幅千里”了。
《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詩人程顥,這首詩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興所致寫下來的。描寫了風和日麗的春日景色,抒發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兩首古詩。
2、學會本課的3個生字,理解詞語及詩句的意思。
3、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感受古詩語言與意境的美,培養學生對自
然美和藝術美的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1、通過誦讀,理解詩句的含義,體會詩歌的意境,熟讀成誦。
2、結合古詩簡潔的語言想象豐富的畫面,先說再寫。
教學難點:
1、誦讀古詩,體會作者從聽覺、觸覺、視覺等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學習作者邊觀察邊想像以及動用各種感官從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
2、透過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教學時間:兩課時
一、談“春”,導詩。
師:春天一直以來都是文人墨客所描繪和歌頌的對象,同學們在你的頭腦中有哪些描寫“春天”的詩句?
生:《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生:《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生:《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已知經驗入手,不僅能在新舊知識中架起橋梁,喚起學生對春天的遐想,而且為后的說春、議春、頌春做好了情感鋪墊。】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一首是杜牧寫的《江南春》;一首是程顥寫的《春日偶成》。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兩首詩,看看作者是如何來寫春天的。
二、說“春”,學詩。
生:自由輕聲讀這兩首詩。(反復讀上幾遍后)
師:通過課前的預習和剛才的自讀,老師已能感受到大家能熟練地朗讀這兩首詩了,能不能讀出來讓大家欣賞欣賞。
生:個個躍躍欲試地。(指3——4名學生)讀這兩首古詩,教師穿插其中適時給予評價。
師:大家都能熟練地朗讀這兩首古詩了,老師真為大家感到高興,那么這兩首古詩,作者抓住了春天的哪些景物來寫的?描繪出了春天怎樣的一幅畫面?下面分小組合作學習,大家可重點選擇一首詩,結合詩的譯文進行討論,然后匯總本小組的建議進行交流。
【設計意圖:新課程要求合作學習的問題要有研究的價值,要能調動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適合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在這里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一方面是基于文本內容的考慮,另一方面是讓學生從詩句和譯文的理解中獲得對詩的整體感受。】
生:分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走入各小組,傾聽學生的討論。
師:大家學得真投入,而且討論得也相當激烈,哪一小組先來展示一下本小組合作的成果呢?
生:我們小組討論的是《江南春》這首詩。我們小組成員認為這首詩圍繞春天,寫了鶯、紅花、綠樹、村子、城廓、灑旗等景物。我們是結合譯文和古詩的描述討論出來的。
生:(迫不及待地)我們小組也是討論的這首詩,我們認為他們所敘述的景物不全面,還應包括寺廟和樓臺。
生:我們通過預習知道,《江南春》這首詩的后兩句是詩人想到唐代以前的南朝所建立的寺廟和樓臺,不是作者當時所看到的景物。
師:你們小組預習的真深入!確實,后兩句詩是作者想到以前南朝所建立的寺廟和樓臺,不是作者當時所看到的景物。
生:我們小組討論的是《春日偶成》這一首詩。我們覺得這首詩主要寫到了云、風、花、柳、河。我們是通過譯文和詩句的描述所看出來的。
師:同學們合作學習的成果真豐富,討論的問題很深入。而且結合古詩和譯文,描繪出了兩首古詩的畫面,能不能將自己感受到的畫面畫下來。
【設計意圖:新課程提出只要是切合學生實際的,利于學生對文本內容理解的學習方式都是可取的。教師在這里讓學生畫一畫,不光是將詩句內容的具體化,而且是對詩的情感的積淀,因為學生只有在畫時融入自己的理解與感受,才能創造多彩的畫面。】
生:紛紛地開始勾畫畫面。
三、議“春”,悟詩。
師:看著大家描繪的一幅幅畫面,老師知道大家已深深地走進了古詩,展現了你們的豐富的想象力,并融進了自己的深切感受。能說說你為什么描繪這樣的一幅畫嗎?并說說畫這幅畫時的內心感受。
生:老師,我們這小組是合作完成的這一幅畫,我們畫的是《江南春》這首詩的畫,翠綠的樹葉上鶯在鳴叫,綠樹映襯著紅花,一條小河從村前緩緩地流過,不遠處的茅亭過的酒旗在風中飄舞。我們畫完了這幅畫后心情很高興。
生:我畫的是《春日偶成》這首詩,你看淡淡的云從天空中飄過,一棵棵垂柳長得很茂盛,柳樹下是各色各樣的花兒。
生:老師,還有我。我畫的是《春日偶成》這首詩,我用不同的色彩描繪了剛才那位同學所敘述的景物,而且我在這些景物中還畫了一個人,他就是作者。因為在這大好的春光里缺少了人物,那是一種遺憾。……
師:同學們畫得很細致,說得也很精彩。面對同一情境,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因為每個人的認識和經歷都是不同的,那么兩位詩人所處在當時的情境中,他們的感受又是如何呢?你能猜測一下嗎?(教師適時地介紹一下有關兩位詩人的背景資料)
生:我猜測杜牧當時的心情一定是很高興,因為在如此美好的春光下,目睹著如此之多的景物,他的心情怎么不開心呢?
生:我也認為杜牧當時的心情是愉悅的。
生:我認為杜牧當時的心情是悲傷的。因為面對如此美好的景物,想到南朝的許多寺廟已隱沒在茫茫的煙雨,怎能不觸動他的傷心之情呢!
生:不同意見的學生開始相互爭辯。
師:同學們既然有不同的意見,大家可以帶著自己的意見課后再深入地去體會一下,看看到底誰的理解更有道理。
【設計意圖:猜測是發揮學生想象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新課程提出的一種重要的語文學習的方法。只有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學生的思維才會不斷地豐富,學生對古詩意境的體悟才能由表及里。】
師:大家揣摩的很有見地,你們不僅豐富了詩人的感受,而且更多地融進了自己的理解。
四、頌“春”,背詩。
師:“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一起來描繪我們心目中的春天吧!可以選用不同的表現形式,如詩歌、散文、對聯等)
生:用各種不同的形式表現對春天的贊美。
師:《江南春》、《春日偶成》也是贊美春天的優美詩篇,讓我們一起將它深深地記在腦海中吧!
生:背誦這兩首古詩。
【設計意圖:前后照應,首尾呼應。從古詩喚起對春天情感的積淀開始,到用古詩升化學生對春天的歌頌,一氣呵成。】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3
一、導入
匯報學生查找的資料,了解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情況;讓學生回憶學過的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的詩《小池》。
二、朗讀感悟
1、學生自讀古詩,借助插圖感知詩的內容,體會詩的情感和朗讀的節奏感:
學生四人小組學習,相互解決問題,如,結合“歲月、歲歲平安、辭舊歲”等詞語理解詩中的“歲”(“年”的意思),結合“奔走相告”、“走馬看花”等詞語理解詩中的“走”(“跑”的意思)。
2、教師誦讀,感受古詩的韻律美和節奏美:
⑴ 讀《草》的第一行,語氣舒緩,表現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遼闊;第二行突出“枯”、“榮”,感覺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語調稍揚,顯示野火的無情和野草的頑強;第四行語調平穩有力,表現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⑵ 《宿新市徐公店》的前兩行是幾筆淡淡的素描,朗讀時語調可平穩柔和,快慢有致,渲染農村寧靜、柔美的環境氣氛;第三行用歡快、跳躍的節奏表現兒童奔跑追逐黃蝴蝶時的喜悅心情;第四行“無處尋”讀得慢而穩,表現出失望的心情和深遠的意境。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有感情朗讀,體會詩人情感,培養想象力:
⑴ 朗讀《草》時,腦子里要浮現出野火焚燒枯草和春天野草復生的畫面。
⑵ 朗讀《宿新市徐公店》時,想象:金黃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撲蝶的兒童在菜花叢中東找西尋,分不清哪是黃花,哪是黃蝶。
4、朗讀兩首古詩,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體會感情。
5、利用學習伙伴的話,引導學生給第二首詩編個故事。
三、積累運用
1、練習背誦兩首詩。
2、讀讀記記《草》原詩后四行的內容。
3、抄寫名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四、實踐活動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動: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與本課內容相關的資料。
2、背誦白居易和楊萬里的其他詩作或他們的故事。
3、以小組為單位,自編、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劇。
【評】
通過《古詩兩首》的教學,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
一、打破常現,改革古詩教學的課堂結構
本案例打破傳統的逐字逐詞逐句牽引,而后串詩意的串講式的教學模式,還給學生獨立思考、發揮想象的空間。在兩首詩的教學中,適時地安排自學環節,鼓勵學生利用工具書查解字詞,給學生創建自讀自悟的機會。在交流自學成果的過程中,變單純的“師教生”為“生生互學”“生生互補”,變僵硬的教師灌輸為學生間的自我啟迪,從而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悟,自得。
二、以學定教,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案例中設計了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兩首古詩,如說一說、讀一讀。這樣,從學生學習的需求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激發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積極參與的興趣,令學生利用各種方式加深了對詩文的理解,更為學生品味詩句意境及理解后的再創造架起了一座橋。
三、加強了課內外的結合
在古詩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還要注意課內外結合,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初步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如,課前,讓學生查閱有關李白、杜甫兩位詩人的資料。課后,收集兩位詩人的其他詩篇,使學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節課、一本書,從而擴大學生信息量的交流。這樣做,可充分發揮語文課本為工具書的作用,不僅加大了教學密度,而且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的】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認字、寫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幻燈片、圖片、錄音朗誦、古箏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傳說白居易16歲時自江南赴長安應試舉人,拿著自己的詩作去拜訪當時的大名士顧況。顧況看了他的姓名,笑說:“長安米介正貴,在這里居住可不太容易啊!”等到展開白居易的詩作,讀到《賦得古原草送別》不由得贊嘆道:“能做出這樣的詩語,居亦易矣?”白居易自此名聲大振。這節語文課,我們就來學習白居易的《草》(板題)。這是從原詩中截取的一部分。
二、范讀課文,學生領會
師范讀古詩,生認真聽生字讀音。
三、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自讀古詩,要把字音讀準。
2、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
四、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指讀古詩,要求把字音讀準。
2、幻燈出示“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⑴ 生誦讀詩句。
⑵ 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畫面,把“枯”和“榮”分別貼在相應圖片的下面,并說出理由。
⑶ 用圖片幫助學生理解“離離”。
⑷ 誰知道“歲”是什么意思?
⑸ 指導朗讀。讀出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遼闊。
⑹ 生練讀、指讀、評價讀。
3、幻燈出示“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⑴ 你怎么理解“燒不盡”、“吹又生”?
⑵ 指導朗讀,讀出野火的無情、野草的頑強。
4、配樂誦讀全詩:
個人讀;
評價讀;
小組比賽讀。
5、背誦詩句。
(男女生比賽讀。)
五、指導書寫
1、認讀“枯、榮、燒”。
2、練習組詞,并用“光榮”造句。
3、觀察每個字在書寫時應注意什么?
4、講解、示范、指導。
5、學生描紅、臨摹。
六、你還知道白居易的哪些詩作
七、課堂總結
(略)。
第二課時
一、導入揭示課題
1、出示插圖:
你看到了什么,用完整、連貫的話說一說。(指名說),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當時看到這一情景又是怎么說的吧!
(聽錄音誦讀全詩)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板題,生齊讀課題)
2、學習生字:
宿 徐
3、組詞:
宿: 住宿 宿舍 宿營
徐:請姓徐的同學(或認識姓徐的人的同學教大家識記這個字)
4、你知道課題是什么意思嗎?
二、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自讀古詩,要把字音讀準。
2、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
三、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指讀古詩,要求把字音讀準。
2、幻燈出示“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蔭”:
⑴ 生誦讀詩句。
⑵ 新市徐公店周圍景色如何?你是從哪個詞體會到的?
(小組討論交流)
⑶ 那是一幅怎樣的畫面?請同學們畫一畫再現新市徐公店吧!
(生畫畫)
⑷ 指導朗讀,生認真體會。
⑸ 生練讀、指讀、評價讀。
3、幻燈出示“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⑴ 生誦讀詩句。
⑵ 此時此刻,你眼前又呈現了一幅怎樣的圖畫?
(學生先說一說,再畫一畫,最后讀一讀詩句。)
4、配樂誦讀全詩,體會感情。
5、你能把古詩編成一個連貫而完整的小故事嗎?小組合作試一試。
6、背誦詩句。
四、指導書寫
1、認讀:
宿、徐、店、未、追、菜。
2、正音:
“宿、菜”是平舌音。“追”是翹舌音。
3、同桌互相練習組詞。
4、用“追逐”造句。
5、觀察每個字書寫時應注意什么?
6、師講解、示范、指導。
7、生描紅、臨摹。
五、課堂總結
(略)。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課件(課文插圖,錄音),學生自帶水彩筆,做風箏的材料(棍子、彩薄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學了前面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是怎樣的?
(指名說)
2、古代的人也喜歡春天,他們寫了好多的詩篇來歌頌春天、贊美春天,今天我們將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3、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4、下面我們學習第一首古詩,誰能讀準?
(板書:春曉,指導讀準“春”的讀音)
二、初讀感知
1、老師范讀。
2、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互相糾正讀錯的生字。
3、分小組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互相糾正讀錯的生字。
4、誰勇敢地站起來讀給家長聽聽?
(可多請幾位學生讀)
三、再讀感悟
1、出示課件(課文插圖):
⑴ 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說)
⑵ 詩中哪里講了鳥?讀給大家聽聽。
(處處聞啼鳥)
⑶ 同學們,瞧(師指畫面:動畫演示鳥飛,鳥叫),你想說什么?
(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說)
⑷ 哪里講了花?
(學生讀出:花落知多少?)課件演示花落地的過程。
⑸ 學到這里,一個疑問難住了老師:花怎么頑皮地落到地上去了?請小朋友讀讀整首詩,用一句詩來告訴我。
(夜來風雨聲)哦,我明白了,是夜晚風吹雨打的原因。
2、這么美的畫面,大家一定很喜歡吧!那該怎樣讀這首詩呢?
3、指導朗讀。
四、讀詩想畫面,指導背誦
1、把眼睛閉上,聽老師讀古詩,你的眼前浮現出什么?
2、指導背誦。
五、擴展活動
這么美麗的畫面,拿出你們手中七彩的筆,畫出七彩的春天吧!
第二課時
一、猜謎激趣
1、小朋友,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請大家聽清謎面:
一只蝴蝶輕輕飄,
順著風兒上九霄。
一心向著云外飄,
可惜繩子栓住腰。
2、這是什么?
(指名說)
3、大家經常放風箏嗎?覺得有趣嗎?
(指名說)
二、揭題
1、出示課件(課文插圖)
瞧,圖上的幾個小伙伴正玩得帶勁呢!
2、詩人把他們寫進一首詩中,大家想讀讀嗎?
三、初讀感知
1、自由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互相糾正讀錯的生字。
3、指名讀,齊讀。
四、圖文對照,讀中感悟
1、看圖,幾個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詩中是怎樣寫的?
(指名回答: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2、全班齊讀。
3、看看圖中的景物怎樣?
(指名用自己的話說)
4、詩中是怎樣寫的?
(引出: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5、小伙伴在這么美的風景下放風箏,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詩人寫成了一首富有情趣的詩,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五、讀詩想畫畫,指導背誦
1、師配樂朗誦,小朋友閉上眼睛聽,再說說剛才仿佛看到了什么。
2、看圖背誦,全班齊背。
六、擴展活動
有條件的班級可小組合作制作風箏,開展放風箏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