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錯誤》教學實錄(通用14篇)
《我們的錯誤》教學實錄 篇1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極受學生喜愛的外國兒童詩。作者借詩歌的形式,用富含哲理的語言,說明了在人生的道路上直面錯誤、認識錯誤、改正錯誤的重要意義。
這首兒童詩篇幅短小,言簡意賅,意蘊深長。使讀者一進入課文就感受一種角色置換,仿佛不是在朗讀詩歌,卻更像是在與自己的心靈進行對話。使寫作意圖于“潤物細無聲”中浸潤于讀者心田,更會讓學生受益匪淺。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黑龍江省寧安市第四小學參與了國家首輪課程改革實驗。學校有30個教學班,近1800名學生。我所任教的五年級有六個平行班,作為五年級三班班主任的我,深為能參與首輪課改實驗而自豪。我班的孩子思維活躍,個性張揚,敢于創新,自立自信。他們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基礎扎實,他們愛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生活,并樂于隨時用筆記下生活中的點滴發現與新奇感受。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反復吟誦中感知、體味、鑒賞,感悟這首詩歌的內涵。
2.啟發學生聯系自己生活的實際來豐富對課文中富有人文氣息的內容的理解,使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對自己的錯誤有正確的認識,并正確對待錯誤。
3.了解詩歌的語言風格,學習詩歌的表達方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你做過什么錯事?后來怎樣了?
生1:小時候,我和幾個小伙伴到別人家地里拔過蘿卜,后來我媽媽知道把我說了,以后我再也沒做過這樣的事。
生2:有一回,我們比賽扔石子兒,結果打碎了路燈,后來我們就跑了。
生3:我上課時愛溜號,有時老師和同學提醒我,我集中注意力,不再溜號了。
師:學習和生活中,我們難免會犯錯誤,到底我們該怎樣對待錯誤呢?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了解課文內容)
師: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首關于錯誤的小詩——我們的錯誤(板題)
師:請同桌檢驗讀課文,要求:要校準字音,可以把有爭議的字或不理解的詞用批注的方式記下來,再想辦法解決。
生:(同桌兩人認真讀課文,認真檢查同桌讀得是否正確,流利。)
師:有沒有兩人解決不了的字詞問題,說出來大家解決。(生說)
師:請一位同學讀課文,同學們認真聽,看看從詩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師:誰來把你從詩中了解到的說給大家聽。
生1:我知道了人都會犯錯誤。
生2:我知道天才偉人也會犯錯誤,只是他們沒有被錯誤嚇倒,而是爬起來重新上路。
生3:我了解到把錯誤讀懂,我們就會成熟。
師:同學們自己讀詩就能有這么多收獲,真是了不起。再讀課文,你一定還會有新的收獲。老師引讀第一小節,下幾節分男女生讀。
師:讀了這首詩,你最想說什么?
生:我覺得這首詩很美。
生:這首詩雖然很短,但能讓我們從中了解到很多道理,我很佩服作者。
生:我也想寫一首小詩。
師:你們的想法很好。我們再來細讀課文,相信在這一過程中,你一定會有新的感悟。
三、細讀課文,聯系實際,悟通道理
師:請全體女同學讀第一小節。大家看在這一小節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學習擊鼓和練習舞蹈都會出錯。
師:大家可以用批注的方式標出這一小節中的重點詞句。生活中除了這兩種常見的錯誤,你還犯過什么錯誤?
[點評:教者能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并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這樣的導讀在學生與文本間搭起一座可行的橋梁,學生學起來興趣盎然。]
生:我認字、寫字都錯過。
師:學習認字,總有讀錯的時候。
生:我算題時也愛出錯。
師:計算習題也難免會出現錯誤,你發現老師說的話有什么特點了嗎?
生:像課文中的話。
生:很壓韻。
[點評:教師的語言富有詩意,這本身就是對學生的一種文化熏陶,再加上教師的適當引導,學生對詩的語言特點又有了深入的體會。]
師:你能找到這首詩的韻腳嗎?
生:是“ù”。
師:說得不錯,其實它也可以變調,如“ú”,你看像第二小節的“chú”,和第四小節的“dú”和“shú”等。你也可以試試把你的錯誤用詩一樣的語言說出來,說給同桌聽聽。(生練說略)
[點評:教師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既注重了知識點,又關注到了能力點。學生在學習和交流中學到了語文知識又進行了運用語言能力的訓練,這樣的學習對學生來說具有挑戰性,學生樂于自主學習,效果很好。]
師:作者雖然只舉了兩種錯誤,卻讓我們從中聯想到了自己的許多事情,這些錯事讓我們明白了什么呢?
生:每個人都會犯錯誤。
師:好,你說了一個陳述句。看詩中用什么語氣說明這一點的?
生:反問語氣。
師:能讀出這種反問的語氣嗎?
生:年輕人啊,誰又能不犯錯誤?
[點評:這一環節教者把語文知識不留痕跡地與導讀融合到一起,收效可觀。]
師:如果犯了錯誤,該怎么辦呢?請全體男同學讀第二小節。
師:能在這一小節找到答案嗎?
生:“知道錯了,不難把錯誤根除”,就是讓我們知錯就改。
師:說得好,如果我們都能勇于承認錯誤,做到知錯就改,那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成為優秀的人,了不起的人。
師:同學來讀第三小節。
師:你知道哪個“天才、偉人”的錯誤嗎?他們又是怎樣對待錯誤的呢?(生說)齊讀“錯誤,不會使他們畏縮不前,跌倒爬起來,重新上路!”
師:你能用“畏縮不前”說一句話嗎?
生:常惠園沒有在困難面前畏縮不前,而是繼續努力,取得了成功。
師:說說你記得最深的一次錯誤是怎么對待的,再和“天才偉人”比一比,你和他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之處。(生說)
師:想一想:錯誤地面對錯誤會怎樣呢?
生:錯誤地面對錯誤,就會一錯再錯,一直錯下去。
生:那樣我們就會找不到正確的前進方向,會走錯路的。
生:那樣真的很可怕。
師:是啊,我們認識到錯誤的危害,這真是太好了。
師:其實你也可以成為“天才偉人”,只要你知道:“可怕的不是錯誤,可怕的是錯誤的面對錯誤。”齊讀并背誦這一句。
[點評:對孩子來說勇于承認錯誤已經有些困難,真正改正錯誤就更難了。在這里,教師的信任給予學生一種力量,與“天才偉人”“近距離”比較更讓學生感覺到自己與他們離得很近,這種信任與榜樣的力量會激勵他們向著正確的方向進。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一維度就這樣達成了。]
師:課后你可以把自己記憶最深的一次錯誤以及你是怎樣對待的寫到日記中,并談談你今后打算怎樣面對錯誤,行嗎?
[點評:閱讀與寫作結合在這里渾然天成,學生一定會有話可說,有事可寫,不會覺得習作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了。]
師:錯誤是一種美麗,是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作者在最后一個小節反復吟詠,讓我們更加明白“讀懂錯誤”的可貴。在小組中比讀最后一個小節,看誰讀得最有韻味。
師:請小組推薦一名讀得好的同學,讀給大家聽聽好嗎?同學們注意觀察,看看在這一小節里,每一句的最后一句和開頭的第一句有什么關系。(生讀)
[點評: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用“比讀”的方式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學生讀得更投入,更用心了。]
師:說說你的發現。
生:我發現,每句的句尾與下一句的開頭是同樣的話。
師:是啊,上句尾與下句首的重復,這也是本首詩歌的語言特點。通過反復吟詠,作者想告訴我們什么呢?
生:告訴我們不要怕犯錯誤,只要正確地對待錯誤,我們就會走向成熟。
師:你的感悟能力很強。讓我們再來讀會詩,讀出作者的想要表達的情感,并試著把它背誦下來吧。
總評:
語文課的三維目標如何整合?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如何統一?當前語文教學的這些難題,張老師解決得竟是如此自然。學生在這一課堂上潛移默化地感受到詞語表達情感的準確性和豐富性。
“是的,錯誤是一種美麗,是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可怕的是錯誤地面對錯誤”,這些語句如一顆顆種子,張老師巧妙、不留痕跡地把它們播灑到學生生命的土壤里。隨著孩子人生閱歷不斷豐富,這顆顆種子一定會發芽、長葉、開花、結果。我們相信孩子們長大后,就能夠直面坎坷,笑對人生。
《我們的錯誤》教學實錄 篇2
教學目標:
1、學生課前能自學生字新詞。通過閱讀,學生能理解父親對我的嚴和疼,以及我的變化,從而體會父親對我的愛,及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2、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比較閱讀、查閱運用有效信息等方法提高閱讀能力,發展思維。能初步領悟本文前后照應的方法,先總結后分述的方法(第二課時)。
3、通過學習,能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認識改正錯誤、從小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閱讀,理解作者因為體會到了父親嚴和疼中含著的愛,改掉遲到習慣的過程。
難點:理解、感受父親這份既嚴厲又深沉的愛,及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跟老師一起學:
1、能正確朗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提出不懂的問題。
2、注意訂正多音字的讀音。如:乘車、轉身、挨打、混合、哭號、咻咻
把字音讀正確、讀流利了。同位互相進行評價。教師可重點對易讀錯的個別字進行檢查。
字音:乘車、轉身、挨打、混合、哭號、咻咻
字形:罰站、撩起、恥笑、包袱、恐懼、狼狽、征求
3、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
誰曾經有過經常遲到的經歷?今天,我們也來讀一篇與“遲到”有關的文章。讀了課文,你讀懂了什么?
(從①內容,②所寫事情,③文中人物——“我”和“父親”,等不同方面交流自己所讀懂的內容:
課文主要是寫“我”有賴床的習慣,恰逢今天下雨,“我”干脆不起來了。父親嚴厲地懲處了“我”,“我”帶著傷痛到學校上學,但還是遲到了。上課的時候,父親給“我”送花夾襖來了,“我”感受到父親默默的愛。從此以后,“我”成了到校最早的學生。)
4、思路:
-“我”有賴床的習慣,恰逢今天下雨,“我”干脆不起來了。
-父親嚴厲地懲處了“我”,而結果是,“我”上學也遲到了。
-上課的時候,父親給我送花夾襖來了,“我”感受到父親默默的愛。
-從此以后,“我”成了到校最早的學生。
5、從課題、文章主要內容、重點段、重點句入手。預計可能提出的疑難問題:①父親為什么要打“我”?②打“我”打得狠不狠?③打了“我”為什么還要給我送東西?
6、同學們在預習時都發現了,“我”挨打了。父親打“我”打得狠嗎?速讀課文,找出相關的段落、語句,仔細的體會一下。
“爸氣極了……我挨打了”
a. 打的動作:拖起來、抄起、倒轉來拿、一掄
b. 打的聲音:咻咻
同學們,父親在盛怒之下,把“我”拖起來,抄起雞毛撣子倒過來拿,高高的一掄,就發出了這樣的“咻咻”聲音。就這樣藤鞭子一下一下抽打在“我”稚嫩的皮膚上,同學們,那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7、是呀!多疼呀!“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車里……我是怕同學們看見了要恥笑我”
“我”哭泣著坐在車上,檢查著“我”紅腫的傷痕,一條條鞭痕像一條條丑陋的蚯蚓,盤踞在我的腿上。爸爸的鞭子何止打在了“我”的身上,也抽在了 “我”的心里。“我”是多么傷心,多么難過呀!難過之余,“我”還要把傷痕遮起來,如果同學看見了,一定知道“我”挨打了,如果他們知道這是爸爸下狠心打的“我”,一定會恥笑“我”的。“我”是多么委屈呀!
傷痕火辣辣的灼熱刺痛著“我”,當“我”再次注視著這些紅腫的傷痕,不禁想到,別人家的爸爸像寶貝一樣寵孩子,而“我”的爸爸竟然下手這么狠,我又有些怨恨父親了。
8、那父親為什么要出手這么狠地打我呢?
(以前作者就是天天遲到,今天因為下雨,竟然不想上學,要逃學了,這些表現讓父親忍無可忍。再來讀這段話,仔細讀,抓住關鍵的詞,關鍵的字,甚至是一個標點,去體會,父親為什么會狠狠地打“我”?課件出示:“等一下,媽媽進來了。……居然有勇氣不挪動”)
a、嚇了一跳——說明太晚了,都不象話了。
b、硬著頭皮——明明知道自己錯了,可還在找借口。
c、居然沒挪動——知道一個字的命令可怕,還不挪動。
9、當嚇了一跳的媽媽來催時,你提出了不上學的要求,當爸爸瞪著眼,讓你快起時,你還在硬著頭皮為自己找借口,現在你明明知道一個字的命令最可怕,還沒挪動。你當時是怎么想的?
是呀!不去就不去吧,就一天,沒什么吧?那父親為什么還要狠狠地打“我”呢?
是的,因為“我”的表現太令人生氣,更因為父親怕“我”養成壞習慣,所以才會打“我”,才會這樣狠狠地打“我”,我們再一起來讀這段話,老師讀所有寫父母的話,你們讀所有寫“我”的話,用心地讀,一邊讀一邊體會。
10、同學們,正因為父親這么愛“我”,愛得那么深,才會狠地下心,下得去手打“我”啊!可是父親狠狠地打了“我”,又趕到學校來為“我”送東西,這又是為什么呢? (板書:送)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父親給“我”送東西的段落,其他同學想一想,父親給“我”送來了什么?(讀課文15-18)
父親給“我”送夾襖和銅板。送夾襖做什么?送銅板又做什么呢?
生:下過雨怕“我”凍著,沒吃早飯怕“我”餓著,怕“我”疼買藥抹抹。
——父親心系著“我”的饑飽,掛念著“我”的冷暖,父親關心“我”的身體。
11、是的,同學們說的就是父親的良苦用心那!當父親聽著我痛苦的哭號,看著像只狼狽的小狗那樣的“我”,想起“我”紅腫著鼓起的發著熱的傷痕,哪里放得下心呢?看似狠心的父親,帶著夾襖和銅板來了,帶著他深深地關愛來了,可見到“我”了,卻什么也沒說,只是默默地看著“我”穿上夾襖,輕輕地給“我”兩個銅板。這就是父愛,無言的父愛,如山的父愛,深沉的父愛。此時此刻,那個剛剛還因為挨了父親的打而委屈、生氣、不服,甚至有些怨恨的我面對著父親,會想些什么呢?此時的“我”最想對父親說什么?
(父親的愛感染了作者,也改變了作者,作者發生了改變,從遲到到早到,甚至來不及吃飯也要趕到學校。)
(正是父親的愛使作者意識到不能再懶惰,要嚴格要求自己,勇于面對錯誤,從而改正了錯誤。)
12、其實父愛對小作者的影響何止這些。我們這篇課文是林海音《城南舊事》中的《爸爸的花兒落了》的節選:
林海音在他70多歲的時候曾經說過:“我七十多歲了,一生經歷的事不少,但這件「遲到」的事,對我應當是刻骨銘心的,如果爸爸影響了我,我又影響了讀者,該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林海音的作品還有很多,有興趣的同學課下可以找來讀一讀。
《成吉思汗和鷹》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不要在發怒的時候處理任何事情。”這句話的含義。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鷹每次打翻水杯時成吉思汗心理發生的變化。
3、能自學生字新詞,理清文章思路。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鷹每次打翻水杯時成吉思汗心理發生的變化。
難點:體會“不要在發怒的時候處理任何事情。”這句話的含義。
跟老師一起學:
1、檢查自學生字新詞情況,重點提示“成吉思汗、滿載而歸、狩獵、擰斷”的字音、字形。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3、提出不懂的問題。
4、每個人都會犯錯,天才偉人也不例外,他們是怎樣面對錯誤的呢?讀課題(“汗”的讀音。)
5、一個偉人和一只鷹會發生什么故事呢?
課文的主要內容:
課文主要講了成吉思汗狩獵時,饑渴難忍,后來終于找到了一個滴水的泉眼,艱難地接水卻被鷹四次撞翻一怒之下殺了寵鷹,當他發現鷹是他救命恩人時追悔莫及的故事,告訴人們人在盛怒的時候處理事情往往會發生錯誤而追悔莫及的道理。
分段:
(1)成吉思汗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杰出的國王和勇士。
(2——8)敘述成吉思汗狩獵時,饑渴難忍,后來終于找到了一個滴水的泉眼。
(9——18)寫成吉思汗四次接水都被鷹撞翻的情景。
(19——22)成吉思汗爬上巖頂發現毒蛇呆住了。
(23)寫成吉思汗的懊悔和頓悟。
6、讀課文,思考這是一只什么樣的鷹?你從哪讀出來的?
( )的鷹 (受寵、勇敢、聰明、忠心、可憐、受冤枉、給人啟迪……)
7、這只鷹是成吉思汗最喜愛的鷹,為什么他后來卻彎弓射箭使鷹血流滿地慘死在腳下?
成吉思汗四次接水都被鷹撞翻了的句子。
8、你從中體會到什么?(從鷹的焦急,成吉思汗的心理變化)
從哪些詞語你體會到成吉思汗越來越生氣?當鷹第四次打翻成吉思汗的水杯時他會怎樣想?于是當他彎弓射箭看到鷹血流滿地慘死在腳下時, “這就是你的下場。”成吉思汗( )地說。
9、可當成吉思汗終于發現了鷹撞翻水杯的秘密,而這個秘密是用鷹的生命換來的。他呆呆地站在懸崖邊上看著躺在巖石下的那只可憐的死去的鷹,他不禁大聲喊道,讀23小節的兩句話。
(“那鷹救了我的命!”“可我是怎么回報它的呢?我把它殺了呀!”)
10、此時的成吉思汗會怎樣想?成吉思汗從這個教訓中悟出了一個什么道理? 結合實際談談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讓我們靜下心來,思考一下,是是非非自有論斷。在你的心里你認為成吉思汗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鷹又是一只什么樣的鷹?
11、“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我們會犯錯,那些偉人、名人也會犯錯,關鍵要看犯了錯誤應該怎樣對待,怎樣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我們的錯誤》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結合生活實際,使學生能理解“可怕的不是錯誤,可怕的是錯誤地對待錯誤”的深刻含義。
2、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拓展閱讀、更加明確正確面對錯誤的重要性。能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認識如何正確面對錯誤、改正錯誤的重要性。
3、在熟讀的基礎上能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閱讀,結合生活實際,使學生能理解“可怕的不是錯誤,可怕的是錯誤地對待錯誤”的深刻含義。
難點:認識如何正確面對錯誤、改正錯誤的重要性。并用來正確指導自己的人生。
跟老師一起學:
1、訂正讀音。
注意:曲曲折折、畏縮不前
2、自由讀課文,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3、思考詩中哪些話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為什么?
第一小節:學習“學習擊鼓總有漏拍的時候,練習舞蹈也會邁錯腳步。”時可叫學生模仿句式聯系實際再說幾句。以便進一步體會“誰又能不犯錯誤。”
第二小節:“錯誤可能是再一次錯誤的開始。失敗也可能是成功之母。”這句話中出現了兩個“可能”在犯錯誤時一種可能是錯上加錯,另一種可能卻是成功。為什么會出現這兩種不同的結果呢?
第三小節:“可怕的不是錯誤,可怕的是錯誤地對待錯誤。”為什么錯誤不可怕?結合實際談一談為什么錯誤地對待錯誤是可怕的?
第四節:錯誤是我們每個人必修的一課,你要怎樣讀懂它呢?
4、二、三小節是否可以交換位置 ?為什么?(只有先正確認識錯誤,才能勇于改正錯誤。)
5、我國古典名著《左傳·宣公二年》上有這么一句話:“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意思是說,每個人都會犯錯,但只要我們在生活中敢于面對錯誤、改正錯誤。相信大家在錯誤面前會做一個真正堅強的人。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30分鐘)
1、讀一讀,背一背
真實與樸實是天才的寶貴品質。——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巧言不如直道。——鄭德輝
說謊語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說了真話也沒有人相信。——伊索
2、請你讀一讀:偉人故事
《華盛頓的故事》
美國開國大總統華盛頓小的時候,是個誠實的孩子。他跟父親之間,曾有過這樣一段故事。
一天,父親送給他一把小斧頭。那小斧頭新嶄嶄的,小巧鋒利。華盛頓可高興啦!他想:父親的大斧頭能砍倒大樹,我的小斧頭能不能砍倒小樹呢?我要試一試。他看到花園邊上有一棵小櫻桃樹,微風吹得它一擺一擺的,好像在向他招手:“來吧,小華盛頓,在我身上試試你的小斧頭吧!”華盛頓高興地跑過去,舉起小斧頭向櫻桃樹砍去,只聽“咯嚓”一聲,小樹成了兩截,躺倒在地上。他又用小斧頭將小樹的枝葉削去,把小樹棍往兩腿間一夾,一手舉著小斧頭,一手扶著小樹根,在花園里玩起了騎馬打仗的游戲。
一會兒,父親回來了,看到心愛的櫻桃樹倒在地上,很生氣。他問華盛頓:“是誰砍倒了我的樹?”
華盛頓這才明白自己闖了禍,心想:今天準得挨爸爸揍啦!可他從來不愛說謊,就對父親說:“爸爸!是我砍倒了你的櫻桃樹。我想試一試小斧頭快不快。”
父親聽了華盛頓的話,不僅沒有打他,還一下把他抱起來,高興地說:“我的好兒子,爸爸寧愿損失一千株櫻桃樹,也不愿你說一句謊話。爸爸原諒誠實的孩子。不過,以后再也不能隨便砍樹了。”
這件事過去不久,秋天到了。一個早晨,鳥兒在樹上唱歌,樹葉和花草上的露珠在初升的太陽光中閃爍。華盛頓的爸爸一手拉著小華盛頓,一手拉著他的表哥走進了一片蘋果園中,只見一株株蘋果樹果實累累,壓滿枝頭。華盛頓的爸爸說:“嗨,兒子,”他指了指滿園的果樹,“瞧這兒,我的孩子,這許許多多的蘋果都是你的。”華盛頓一聽高興地拍起了手。爸爸低下頭對他說:“你還記得春天表哥來時帶來的那個又大又紅的蘋果嗎?”華盛頓一聽低下了頭,他用腳在松軟的泥土上劃來劃去,不知說什么好。過了一會兒,他抬起頭,淚水晶瑩地望著爸爸,柔聲說:“爸爸,就原諒我這一次吧,我今后再也不那么小氣了。”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華盛頓的表哥在春天時到他家來做客,帶給小華盛頓一個大蘋果,爸爸告訴他要分給兄弟姐妹們吃,可華盛頓怎么也不肯。爸爸給他講了許多道理,可華盛頓還是不聽,直到后來爸爸對他保證說:“只要你愿意把蘋果分給大家一起吃,作為獎賞,萬能的上帝就會在秋天送給你許許多多的蘋果。”他才將蘋果分給了別人。今天,爸爸帶他到這兒來,就是要小華盛頓明白一個道理。
3、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鄉下一間(簡樸、簡陋、簡單)的旅店里,躺著一位客人。他正閉目(觀賞、傾聽、欣賞)樓上優美的鋼琴聲。琴聲一會兒低沉,一會兒高亢,低的時候像珠子在盤中滾動,高的時候像雷鳴震撼著大地。
“這是誰彈的呢?”突然“嘀嗒”一聲,一滴水滴在他的臉上,他睜開眼往天花板瞧,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進他的眼里,他跳了起來,放開喉嚨喊:“來人,來人呀!”
“什么事,先生?”服務員慌慌張張地跑進來。
“樓上是誰,怎么往地板上倒水?”旅客生氣地問。
服務員看著滴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當代德國的大音樂家貝多芬先生!”
“哦!是貝多芬!難怪彈得這樣好!”旅客一聽這名字,怒氣立刻消了大半。
“要不要我去關照他不要讓水漏下來呢?”
“不,不!你不要去打擾他,我自己去看看吧!”
旅客輕步上樓去,透過門縫見貝多芬正(集中精力、全神貫注、津津有味)地彈著。琴邊放著一盆水。他正在(納悶、苦悶、思索),突然看見滿身大汗的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繼續彈下去。啊!原來貝多芬練得手指都發燙了,需要隨時用冷水冷卻一下,因為太緊張匆忙,水濺滿了一地,順著地板縫滴到樓下去了。
這位旅客站了很久才離開,當他下樓時,不禁暗暗感嘆道:“真努力啊,怪不得是位偉大的音樂家!”
1、在短文中括號里選擇一個正確的詞,在下面畫橫線。
2、用“_______”畫出描寫優美的鋼琴聲的句子。
3、概括第8自然段的段意。
4、這篇文章的主要意思是:(用“√”選擇)
a. 贊揚貝多芬高超的彈琴藝術。( )
b. 表達一位旅客對貝多芬刻苦練習彈琴藝術的敬佩之情。( )
c. 贊揚貝多芬的勤學苦練的精神。( )
5、給短文加個標題,寫在橫線上。
【試題答案】
1、略
2、略
3、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鄉下一間(簡樸、簡陋、簡單)的旅店里,躺著一位客人。他正閉目(觀賞、傾聽、欣賞)樓上優美的鋼琴聲。琴聲一會兒低沉,一會兒高亢,低的時候像珠子在盤中滾動,高的時候像雷鳴震撼著大地。
“這是誰彈的呢?”突然“嘀嗒”一聲,一滴水滴在他的臉上,他睜開眼往天花板瞧,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進他的眼里,他跳了起來,放開喉嚨喊:“來人,來人呀!”
“什么事,先生?”服務員慌慌張張地跑進來。
“樓上是誰,怎么往地板上倒水?”旅客生氣地問。
服務員看著滴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當代德國的大音樂家貝多芬先生!”
“哦!是貝多芬!難怪彈得這樣好!”旅客一聽這名字,怒氣立刻消了大半。
“要不要我去關照他不要讓水漏下來呢?”
“不,不!你不要去打擾他,我自己去看看吧!”
旅客輕步上樓去,透過門縫見貝多芬正(集中精力、全神貫注、津津有味)地彈著。琴邊放著一盆水。他正在(納悶、苦悶、思索),突然看見滿身大汗的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繼續彈下去。啊!原來貝多芬練得手指都發燙了,需要隨時用冷水冷卻一下,因為太緊張匆忙,水濺滿了一地,順著地板縫滴到樓下去了。
這位旅客站了很久才離開,當他下樓時,不禁暗暗感嘆道:“真努力啊,怪不得是位偉大的音樂家!”
1、在短文中括號里選擇一個正確的詞,在下面畫橫線。
2、用“________”畫出描寫優美的鋼琴聲的句子。
3、概括第8自然段的段意。
答:旅客看到貝多芬全神貫注的在彈琴,還用冷水冷卻發燙的手指,以至于水漏下樓去都不知道。
4、這篇文章的主要意思是:(用“√”選擇)
a. 贊揚貝多芬高超的彈琴藝術。( )
b. 表達一位旅客對貝多芬刻苦練習彈琴藝術的敬佩之 情。(√)
c. 贊揚貝多芬的勤學苦練的精神。 ( )
5、給短文加個標題,寫在橫線上。
《我們的錯誤》教學實錄 篇3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1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在反復吟誦中感知、體味、感悟這首詩歌的內涵。
3.抓住關鍵詞句,啟發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來加深對詩歌內容的理解。
4.培養學生正確面對錯誤,積極改正錯誤的品格。
5.了解詩歌的語言風格,學習詩歌的表達方式。
教學準備:
課前學生分組采訪身邊最敬佩的人是怎樣看待錯誤的。要求定好采訪對象,擬好采訪提綱,再做好采訪記錄,最后全組討論寫好采訪后感。
教學過程:
一、營造氛圍,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課前老師布置大家采訪你身邊最敬佩的人怎樣看待錯誤的,讓大家當了一回記者,現在我們召開一個小小的采訪發布會,請各組的首席記者簡要地說說采訪的情況。(各組代表匯報)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外國兒童詩《我們的錯誤》,相信能讓大家對“錯誤”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板書課題,生齊讀。)
結合本單元“語文天地”中“初顯身手”環節,課前指導學生調查采訪自己身邊最敬佩的人如何看待錯誤,讓學生合作完成采訪任務,既培養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和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又為上課伊始營造氛圍打下感情基礎,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找出生字詞。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會,同桌互檢識字情況。
學生的識字水平各有不同,把識字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利用了學生本身具有的資源,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2.學生自己練讀課文2~3次,把課文讀通讀順,邊讀邊做批注。
3.四人小組練讀課文,讀后交流討論不理解的問題。
三、品讀詩歌,感悟內涵
1.開展“讀詩擂臺賽”:各組比賽讀;男女生賽讀;師生接力讀;個人挑戰讀。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以讀代講,把讀書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有足夠多的時間走進文本,碰撞心靈,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及相互間的評價,使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
2.各學習組選一小節詩品讀,討論說說對該小節詩的理解。小組匯報學習情況。
(1)生:讀了第一小節我們知道了每個人,特別是每個年輕人都免不了會犯錯誤,就連成吉思汗這樣的大英雄也不例外。
(2)生:從第二小節中我們知道了錯誤會給人帶來很大的危害,但也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就如平常說的“吃一塹,長一智。”
生:我們小組是這樣理解“錯誤可能是下一次錯誤的開始,失敗也可能是成功之母”。如果一個人犯了錯誤,不及時反省,改正錯誤,那以后還會犯更多的錯誤。相反,如果認真反省,在前一次的失敗中吸取教訓,積累經驗,并用曾經犯下的錯誤不斷提醒自己,激勵自己,就能獲得更大的成功。所以不要因為害怕犯錯誤而停止做事情。
師相機向學生推薦“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復錯誤。——周恩來”、“我的最重要發現是由失敗給我的啟發——戴維”等警句名言,加深學生對該小節的理解。
(3)生:從第三小節我們知道了錯誤并不可怕,天才和偉人也犯錯誤,但他們用積極的態度去改正錯誤從而獲得成功。……
師先相機引導學生說說天才和偉人怎樣用積極的態度正確地對待錯誤的。再讓學生想像如果他們錯誤地對待錯誤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可結合愛迪生發明電燈的實驗過程等事例進行分析。
最后組織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討論說說對“可怕的不是錯誤,可怕的是錯誤地對待錯誤”這句話的體會。
個別匯報。(在此之前老師可看情況,列舉“小時偷枚針,大了偷塊金”這個淺顯的俗語說明“漠視錯誤的存在,任其發展下去,這樣錯誤地對待錯誤的后果是很可怕的”來拋磚引玉,啟發學生打開思路。)
(4)引導學生通過學習第四小節詩歌,了解在人生道路上正確對待錯誤的重要意義。讓學生找出這節詩中詞語反復朗讀,再與刪去重復詞語后的詩句作比較,體會詩歌上句尾與下句尾重復的效果。
3.學生默讀課文,找畫出詩歌中自己覺得最形象的話與同學互相交流說一說,再多讀幾次,感受詩歌生動、形象的描寫。個別匯報。
4.學生齊讀詩歌,用心傾聽自己與心靈的對話。
四、讀寫結合,拓展延伸
1.寫心得筆記。(任選一題寫)
(1)選詩歌中自己感受最深的語句,結合自己的親自經歷和體驗,寫寫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2)檢查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學習上存在的錯誤,并寫寫自己學了詩歌后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錯誤,要怎樣采取積極的行動去改正錯誤。
2.作品交流。把作品貼在教室四周的墻壁上,學生相互看一看,評一評,改一改。
五、小結,布置后續作業
1.再次修改作品,整理成文。
2.回訪本組課前采訪的人,與他談談你學了課文后的新想法。
3.積集與“錯誤”有關的名言警句。
《我們的錯誤》教學實錄 篇4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1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在反復吟誦中感知、體味、感悟這首詩歌的內涵。
3.抓住關鍵詞句,啟發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來加深對詩歌內容的理解。
4.培養學生正確面對錯誤,積極改正錯誤的品格。
5.了解詩歌的語言風格,學習詩歌的表達方式。
教學準備:
課前學生分組采訪身邊最敬佩的人是怎樣看待錯誤的。要求定好采訪對象,擬好采訪提綱,再做好采訪記錄,最后全組討論寫好采訪后感。
教學過程:
一、營造氛圍,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課前老師布置大家采訪你身邊最敬佩的人怎樣看待錯誤的,讓大家當了一回記者,現在我們召開一個小小的采訪發布會,請各組的首席記者簡要地說說采訪的情況。(各組代表匯報)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外國兒童詩《我們的錯誤》,相信能讓大家對“錯誤”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板書課題,生齊讀。)
結合本單元“語文天地”中“初顯身手”環節,課前指導學生調查采訪自己身邊最敬佩的人如何看待錯誤,讓學生合作完成采訪任務,既培養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和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又為上課伊始營造氛圍打下感情基礎,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找出生字詞。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會,同桌互檢識字情況。
學生的識字水平各有不同,把識字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利用了學生本身具有的資源,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2.學生自己練讀課文2~3次,把課文讀通讀順,邊讀邊做批注。
3.四人小組練讀課文,讀后交流討論不理解的問題。
三、品讀詩歌,感悟內涵
1.開展“讀詩擂臺賽”:各組比賽讀;男女生賽讀;師生接力讀;個人挑戰讀。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以讀代講,把讀書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有足夠多的時間走進文本,碰撞心靈,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及相互間的評價,使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
2.各學習組選一小節詩品讀,討論說說對該小節詩的理解。小組匯報學習情況。
(1)生:讀了第一小節我們知道了每個人,特別是每個年輕人都免不了會犯錯誤,就連成吉思汗這樣的大英雄也不例外。
(2)生:從第二小節中我們知道了錯誤會給人帶來很大的危害,但也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就如平常說的“吃一塹,長一智。”
生:我們小組是這樣理解“錯誤可能是下一次錯誤的開始,失敗也可能是成功之母”。如果一個人犯了錯誤,不及時反省,改正錯誤,那以后還會犯更多的錯誤。相反,如果認真反省,在前一次的失敗中吸取教訓,積累經驗,并用曾經犯下的錯誤不斷提醒自己,激勵自己,就能獲得更大的成功。所以不要因為害怕犯錯誤而停止做事情。
師相機向學生推薦“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復錯誤。——周恩來”、“我的最重要發現是由失敗給我的啟發——戴維”等警句名言,加深學生對該小節的理解。
(3)生:從第三小節我們知道了錯誤并不可怕,天才和偉人也犯錯誤,但他們用積極的態度去改正錯誤從而獲得成功。……
師先相機引導學生說說天才和偉人怎樣用積極的態度正確地對待錯誤的。再讓學生想像如果他們錯誤地對待錯誤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可結合愛迪生發明電燈的實驗過程等事例進行分析。
最后組織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討論說說對“可怕的不是錯誤,可怕的是錯誤地對待錯誤”這句話的體會。
個別匯報。(在此之前老師可看情況,列舉“小時偷枚針,大了偷塊金”這個淺顯的俗語說明“漠視錯誤的存在,任其發展下去,這樣錯誤地對待錯誤的后果是很可怕的”來拋磚引玉,啟發學生打開思路。)
(4)引導學生通過學習第四小節詩歌,了解在人生道路上正確對待錯誤的重要意義。讓學生找出這節詩中詞語反復朗讀,再與刪去重復詞語后的詩句作比較,體會詩歌上句尾與下句尾重復的效果。
3.學生默讀課文,找畫出詩歌中自己覺得最形象的話與同學互相交流說一說,再多讀幾次,感受詩歌生動、形象的描寫。個別匯報。
4.學生齊讀詩歌,用心傾聽自己與心靈的對話。
四、讀寫結合,拓展延伸
1.寫心得筆記。(任選一題寫)
(1)選詩歌中自己感受最深的語句,結合自己的親自經歷和體驗,寫寫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2)檢查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學習上存在的錯誤,并寫寫自己學了詩歌后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錯誤,要怎樣采取積極的行動去改正錯誤。
2.作品交流。把作品貼在教室四周的墻壁上,學生相互看一看,評一評,改一改。
五、小結,布置后續作業
1.再次修改作品,整理成文。
2.回訪本組課前采訪的人,與他談談你學了課文后的新想法。
3.積集與“錯誤”有關的名言警句。
《我們的錯誤》教學實錄 篇5
教學目的:
1、學習本課生字、生詞。
2、了解詩歌的語言風格,學習詩歌的表達方式。
3、引導學生在反復吟誦詩歌中感知、體味、鑒賞、感悟這首詩歌的內涵。
教學重點:抓住能喚起學生相似感受的關鍵語句,啟發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來豐富對課文中富有人文氣息的內容的理解。
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全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自學課文中的生字、生詞。
3、指名朗讀
4、針對字音、斷句進行評議
三、細讀課文
1、你最喜歡朗讀課文中的哪些部分的內容?
2、選擇自己想讀的內容認真研讀,從朗讀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3、小組交流研讀收獲
4、指名全班匯報
5、指導學生朗讀相關內容
6、結合實際說說如何理解課文中的“可怕的不是錯誤,可怕的是錯誤地對待錯誤”這句話。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總結全文
《我們的錯誤》教學實錄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結合生活實際,使學生能理解“可怕的不是錯誤,可怕的是錯誤地對待錯誤”的深刻含義。
2、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拓展閱讀、更加明確正確面對錯誤的重要性。能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認識如何正確面對錯誤、改正錯誤的重要性。
3、在熟讀的基礎上能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閱讀,結合生活實際,使學生能理解“可怕的不是錯誤,可怕的是錯誤地對待錯誤”的深刻含義。
難點:認識如何正確面對錯誤、改正錯誤的重要性。并用來正確指導自己的人生。
跟老師一起學:
1、訂正讀音。
注意:曲曲折折、畏縮不前
2、自由讀課文,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3、思考詩中哪些話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為什么?
第一小節:學習“學習擊鼓總有漏拍的時候,練習舞蹈也會邁錯腳步。”時可叫學生模仿句式聯系實際再說幾句。以便進一步體會“誰又能不犯錯誤。”
第二小節:“錯誤可能是再一次錯誤的開始。失敗也可能是成功之母。”這句話中出現了兩個“可能”在犯錯誤時一種可能是錯上加錯,另一種可能卻是成功。為什么會出現這兩種不同的結果呢?
第三小節:“可怕的不是錯誤,可怕的是錯誤地對待錯誤。”為什么錯誤不可怕?結合實際談一談為什么錯誤地對待錯誤是可怕的?
第四節:錯誤是我們每個人必修的一課,你要怎樣讀懂它呢?
4、二、三小節是否可以交換位置 ?為什么?(只有先正確認識錯誤,才能勇于改正錯誤。)
5、我國古典名著《左傳·宣公二年》上有這么一句話:“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意思是說,每個人都會犯錯,但只要我們在生活中敢于面對錯誤、改正錯誤。相信大家在錯誤面前會做一個真正堅強的人。
《我們的錯誤》教學實錄 篇7
課文分析:
這是一首外國的兒童詩,它借詩歌的形式,用富含哲理的語言,說明了在人生的道路上認識錯誤,面對錯誤,改正錯誤的重要意義,字里行間,意蘊悠長,很容易使讀者一進入課文就產生一種角色置換,仿佛不是在朗讀詩歌,卻更像是在與自己的心靈進行對話。因此教學中要讓學生正確地反復吟誦。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在反復吟誦中去感知,體味,欣賞,感悟這首詩歌的內涵。
2. 要抓能喚起學生相似感受的關鍵語句,啟發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來豐富對課文中富有人文氣息的內容的理解。如“學習擊鼓總有漏拍的時候,練習舞蹈也會邁錯腳步”等
3. 了解詩歌的語言風格,學習詩歌的表達方式。
4.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5. 掌握生字“畏”,能正確的書寫和運用。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生活中,老師是個經常犯錯的人。如生性比較懶惰,有時答應同學們的事也沒堅持做好,愛吸煙等,現在同學們來說一說學習上的你有什么錯誤,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你有什么不足?
生交流,(激發學生興趣,敢找自己的不足)
二揭題
1.我們有這么多的不足,應該怎樣去面對,大家來想一想辦法?
2.小組討論
3.各小組交流
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意見。
三、學習新知
1、師:大家都能很好提出自己的意見,也很好,我們來看看沙班.羅伯特是如何對待錯誤的?
2、生自由朗讀
3、同桌讀
4、教師范讀
5、讓學生評價誰讀出作者的感情,誰讀得好?
6、學生再讀
思考:課文告訴我們要如何對待錯誤
7、生交流
8、你認為課文哪些地方讓你留下深印象?
生交流,并說明理由
9、全班朗讀
四、拓展
今后,我們要怎樣對待自己的錯誤碼,怎樣對待別人的錯誤?
學生交流
五、作業
1.寫片斷
假如我錯了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我們的錯誤》教學實錄 篇8
教材分析
《我們的錯誤》是一首外國兒童詩,它用富含哲理的語言,以一種內心剖白的形式與學生進行對話,說明了在人生道路上面對錯誤,認識錯誤,改正錯誤的重要意義,從而引導學生面對錯誤時,要正確認識它,并采用積極的態度改正它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一貫重視抓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對于犯了錯誤的學生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平時班中有犯了錯誤的學生,全班同學都敢于批評指出,以理奉勸,并能熱情幫助其改正錯誤,班中批評和自我批評的風氣較濃。所以學習這首詩歌先讓學生反復吟誦,在讀中感悟,再充分調動學生的已有知識與情感的參與,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用發生在自己身上或身邊的事例來豐富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從而更好地感悟詩歌的內涵。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1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在反復吟誦中感知、體味、感悟這首詩歌的內涵。
3.抓住關鍵詞句,啟發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來加深對詩歌內容的理解。
4.培養學生正確面對錯誤,積極改正錯誤的品格。
5.了解詩歌的語言風格,學習詩歌的表達方式。
教學準備
課前學生分組采訪身邊最敬佩的人是怎樣看待錯誤的。要求定好采訪對象,擬好采訪提綱,再做好采訪記錄,最后全組討論寫好采訪后感。
教學過程
一、營造氛圍,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課前老師布置大家采訪你身邊最敬佩的人怎樣看待錯誤的,讓大家當了一回記者,現在我們召開一個小小的采訪發布會,請各組的首席記者簡要地說說采訪的情況。(各組代表匯報)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外國兒童詩《我們的錯誤》,相信能讓大家對“錯誤”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板書課題,生齊讀。)
[結合本單元“語文天地”中“初顯身手”環節,課前指導學生調查采訪自己身邊最敬佩的人如何看待錯誤,讓學生合作完成采訪任務,既培養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和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又為上課伊始營造氛圍打下感情基礎,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找出生字詞。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會,同桌互檢識字情況。
[學生的識字水平各有不同,把識字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利用了學生本身具有的資源,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2.學生自己練讀課文2~3次,把課文讀通讀順,邊讀邊做批注。
3.四人小組練讀課文,讀后交流討論不理解的問題。
三、品讀詩歌,感悟內涵
1.開展“讀詩擂臺賽”:各組比賽讀;男女生賽讀;師生接力讀;個人挑戰讀。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以讀代講,把讀書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有足夠多的時間走進文本,碰撞心靈,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及相互間的評價,使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
2.各學習組選一小節詩品讀,討論說說對該小節詩的理解。小組匯報學習情況。
(1)生:讀了第一小節我們知道了每個人,特別是每個年輕人都免不了會犯錯誤,就連成吉思汗這樣的大英雄也不例外。……
(2)生:從第二小節中我們知道了錯誤會給人帶來很大的危害,但也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就如平常說的“吃一塹,長一智。”
生:我們小組是這樣理解“錯誤可能是下一次錯誤的開始,失敗也可能是成功之母”。如果一個人犯了錯誤,不及時反省,改正錯誤,那以后還會犯更多的錯誤。相反,如果認真反省,在前一次的失敗中吸取教訓,積累經驗,并用曾經犯下的錯誤不斷提醒自己,激勵自己,就能獲得更大的成功。所以不要因為害怕犯錯誤而停止做事情。
師相機向學生推薦“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復錯誤。——周恩來”、“我的最重要發現是由失敗給我的啟發——戴維”等警句名言,加深學生對該小節的理解。
(3)生:從第三小節我們知道了錯誤并不可怕,天才和偉人也犯錯誤,但他們用積極的態度去改正錯誤從而獲得成功。……
師先相機引導學生說說天才和偉人怎樣用積極的態度正確地對待錯誤的。再讓學生想像如果他們錯誤地對待錯誤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可結合愛迪生發明電燈的實驗過程等事例進行分析。
最后組織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討論說說對“可怕的不是錯誤,可怕的是錯誤地對待錯誤”這句話的體會。
個別匯報。(在此之前老師可看情況,列舉“小時偷枚針,大了偷塊金”這個淺顯的俗語說明“漠視錯誤的存在,任其發展下去,這樣錯誤地對待錯誤的后果是很可怕的”來拋磚引玉,啟發學生打開思路。)
(4)引導學生通過學習第四小節詩歌,了解在人生道路上正確對待錯誤的重要意義。讓學生找出這節詩中詞語反復朗讀,再與刪去重復詞語后的詩句作比較,體會詩歌上句尾與下句尾重復的效果。
3.學生默讀課文,找畫出詩歌中自己覺得最形象的話與同學互相交流說一說,再多讀幾次,感受詩歌生動、形象的描寫。個別匯報。
4.學生齊讀詩歌,用心傾聽自己與心靈的對話。
四、讀寫結合,拓展延伸
1.寫心得筆記。(任選一題寫)
(1)選詩歌中自己感受最深的語句,結合自己的親自經歷和體驗,寫寫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2)檢查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學習上存在的錯誤,并寫寫自己學了詩歌后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錯誤,要怎樣采取積極的行動去改正錯誤。
2.作品交流。把作品貼在教室四周的墻壁上,學生相互看一看,評一評,改一改。
五、小結,布置后續作業
1.再次修改作品,整理成文。
2.回訪本組課前采訪的人,與他談談你學了課文后的新想法。
3.積集與“錯誤”有關的名言警句。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力求體現課改的新理念:
1.以讀為本,讀中感悟。本課設計了快速閱讀、自己練讀、小組練讀、各組比賽讀、男女生賽讀、師生接力讀、個人挑戰讀,品讀,默讀,齊讀等多種讀書的方式。
2.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把閱讀學習的主動機交給學生。
3.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我們的錯誤》教學實錄 篇9
《我們的錯誤》教學反思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力求體現課改的新理念:
1.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以讀代講,把讀書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有足夠多的時間走進文本,碰撞心靈,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及相互間的評價,使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本課設計了自己練讀、小組練讀、男女生賽讀、師生接力讀、個人挑戰讀,品讀,默讀,齊讀等多種讀書的方式。
2.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學生在課堂上欣賞語言、感悟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3.教學中要注重知識點,又要關注能力點。學生在學習和交流
中學到了語文知識又進行了運用語言能力的訓練,這樣的學習對學生來說具有挑戰性,學生樂于自主學習,效果很好,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4、學生在這一課堂上潛移默化地感受到詞語表達情感的準確性和豐富性。“是的,錯誤是一種美麗,是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可怕的是錯誤地面對錯誤”,這些語句如一顆顆種子,在教學中巧妙、不留痕跡地把它們播灑到學生生命的土壤里。隨著孩子人生閱歷不斷豐富,這顆顆種子一定會發芽、長葉、開花、結果。我們相信孩子們長大后,就能夠直面坎坷,笑對人生。
《我們的錯誤》教學反思
教學本課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直面錯誤、認識錯誤、改正錯誤。然而,當我讓學生說一說在生活中是否犯錯誤?犯了什么錯誤時?學生們大都在說其他同學的錯誤,一直在說:“他(她)如何如何?”而對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犯的錯誤熟視無睹,不肯說出來。我讓學生又讀了課題,認清是《我們的錯誤》來說說自己的錯誤,教育學生能直面錯誤,然而,學生們還是不說。我想:也許是出于害羞,也許是有礙于自尊,而不去說。正好這時,有一個女生沒有認真聽課,和鄰座悄悄的做小動作,我走到她的面前,請她說一說自己現在犯了什么錯誤?她說:“踢我了。”我又重復了一遍,我說:“那么你現在犯了什么錯誤?你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么?”這個女生還是再強調“踢我了”。而對自己上課不認真聽講的錯誤一點也沒認識到,覺得自己很委屈。因為下課的時間快到了,我沒有讓她在說,就是讓她在說她也不會說,對于自己的錯誤他一點也沒有認識到。此時此刻,我想:不管這節課再如何去講,對于一部分學生來說,都是無濟于事。由先前的 “她、他”,到最后的,學生對于自己的錯誤卻很少去面對,不能正面認識自己的錯誤,又怎能去改正錯誤?如果不能,知錯就改就成了空談。這節課的教學目標也就沒有達成。
課后,我布置了這樣的拓展練習: 學了這篇課文,對你有什么啟發?你記憶最深的一次錯誤是什么?當時是怎樣處理的,學了這篇課文后,你覺得當時處理得好嗎?今后你打算怎樣面對錯誤?雖然在課堂上,學生也許因為自尊沒有去說出自己的錯誤,我希望在日記中他們能寫下自己的錯誤,去直面自己的錯誤,從而改正錯誤。
由此我想:現在的某些學生誠信度低,責任心差,遇到事情互相推諉,不敢去承擔責任,也很少去為別人著想。在我們的語文課上,除了教給學生知識,實現知識目標以外,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將來,我們的孩子不一定都成才,但至少,他能成為一個有責任心,講誠信,有道德的人!
《我們的錯誤》教學反思
《我們的錯誤》是一首外國兒童詩,它用富含哲理的語言,以一種內心剖白的形式與學生進行對話,說明了在人生道路上面對錯誤,認識錯誤,改正錯誤的重要意義,從而引導學生面對錯誤時,要正確認識它,并采用積極的態度改正它
我在教學中一貫重視抓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對于犯了錯誤的學生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平時班中有犯了錯誤的學生,全班同學都敢于批評指出,以理奉勸,并能熱情幫助其改正錯誤,班中批評和自我批評的風氣較濃。所以學習這首詩歌先讓學生反復吟誦,在讀中感悟,再充分調動學生的已有知識與情感的參與,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用發生在自己身上或身邊的事例來豐富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從而更好地感悟詩歌的內涵。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力求體現課改的新理念:
1.以讀為本,讀中感悟。本課設計了快速閱讀、自己練讀、小組練讀、各組比賽讀、男女生賽讀、師生接力讀、個人挑戰讀,品讀,默讀,齊讀等多種讀書的方式。
2.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把閱讀學習的主動機交給學生。
3.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師相機引導學生把反問句改成陳述句,正確理解反問句的意思,并比較體會反問句的語氣。
《我們的錯誤》教學實錄 篇10
一、導入
師:同學們,這么多老師來聽課,你們害怕在學習時、回答問題時出錯嗎?(生答)前兩篇課文,我們知道了著名作家林海音和蒙古開國君主成吉思汗,他們都犯過錯誤,都能知錯就改。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同學們,想一想應該怎樣對待自身的錯誤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沙班.羅伯特的一首兒童詩—— 我們的錯誤。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師:請和同桌讀課文,要求:要校準字音,可以把有爭議的字或不理解的詞用批注的方式記下來,再想方法解決。
師:有沒有兩人解決不了的字詞問題,說出來大家解決。(生說)
師:誰來讀讀課文,同學們認真聽,看看從詩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師:誰來把你從詩中了解到的說給大家聽。
生1:我知道了人都會犯錯誤。
生2:我知道天才偉人也會犯錯誤,只是他們沒有被錯誤嚇倒,而是爬起來重新上路。
生3:我了解到把錯誤讀懂,我們就會幼稚。
……
師:同學們自身讀詩就能有這么多收獲,真是了不起。再讀課文,你一定還會有新的收獲。老師引讀第一小節,下幾節分組讀。
師:讀了這首詩,你最想說什么?
生:我覺得這首詩很美。
生:這首詩告訴了我們許多道理,我要向作者學習。
生:我也想寫一首小詩。
師:你們的想法很好。我們再來細讀課文,相信在這一過程中,你一定會有新的感悟。
三、細讀課文,聯系實際,悟通道理
師:請全體女同學讀第一小節。大家看在這一小節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學習擊鼓和練習舞蹈都會出錯。
師:是呀!生活中除了這兩種常見的錯誤,你還犯過什么錯誤?
生:我認字、寫字都錯過。
師:學習認字,總有讀錯的時候。
生:我算題時也愛出錯。
師:計算習題也難免會出現錯誤,你發現老師說的話有什么特點了嗎?
生:像課文中的話。
師:說得不錯,我們也可以試試把自身的錯誤用詩一樣的語言說出來,說給同桌聽聽,好嗎?(生練說略)
師:作者雖然只舉了兩種錯誤,卻讓我們從中聯想到了自身的許多事情,這些錯事讓我們明白了什么呢?
生:每個人都會犯錯誤。
師:好,你說了一個陳說句。看詩中用什么語氣說明這一點的?
生:反問語氣。
師:能讀出這種反問的語氣嗎?
生:年輕人啊,誰又能不犯錯誤?
師:假如犯了錯誤,該怎么辦呢?生答,你是在哪一小節中知道的?請全體男同學讀第二小節。
生:“知道錯了,不難把錯誤根除”,就是讓我們知錯就改。
生:錯誤可能是再一次錯誤的開始,失敗也可能是勝利之母。
師:說得好,假如我們都能勇于供認錯誤,做到知錯就改,那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成為優秀的人,了不起的人。
師:那么天才、偉人會犯錯誤嗎?你在哪一小節中找到答案的,齊讀第三小節。
師:你知道哪個“天才、偉人”的錯誤嗎?他們又是怎樣對待錯誤的呢?(生答)齊讀“錯誤,不會使他們畏縮不前,跌倒爬起來,重新上路!”
師:可怕的是什么呢?(生答)
課件出示:(1)可怕的不是錯誤,可怕的是錯誤地對待錯誤。(2)錯誤不可怕,錯誤地對待錯誤才可怕。
師:對(1)我們能換一種說法嗎? 生齊讀。
師:為什么說錯誤地對待錯誤才可怕?請你再聯系上下文,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并結合生活實際來說說。
師:“可怕的不是錯誤,可怕的是錯誤地對待錯誤。”革命導師列寧小時候打碎花瓶,偉大詩人李白小時候逃學。天才偉人也犯錯誤,只是(引讀)“錯誤,不會使他們畏縮不前,跌倒了爬起來,重新上路!可怕的不是錯誤,可怕的是錯誤地對待錯誤。”
師:你能用“畏縮不前”說一句話嗎?
生:在趣味運動會上,我們班的同學沒有在困難面前畏縮不前,而是堅持不懈,最后取得了勝利。
師:列寧勇于供認錯誤,李白勇于改正缺點,不是旁人的逼迫,而是他們深深地知道(引讀“可怕的不是錯誤,可怕的是錯誤地對待錯誤。”)并背誦這一句。
師:假如錯誤地對待錯誤就會造成“錯誤可能是再一次錯誤的開始”。 你能舉個具體的例子來說明錯誤地對待錯誤嗎?生答略
師:錯誤地面對錯誤會怎樣呢?
生:錯誤地面對錯誤,就會一錯再錯,一直錯下去。
生:那樣我們就會找不到正確的前進方向,會走錯路的。
師:是啊,我們認識到錯誤的危害,這真是太好了。
總結:人生的道路曲曲折折,錯誤如影隨行,請不要害怕,這是一個人生長的規律,我們要正確面對錯誤,最后有勇氣改正錯誤,正如沙班.羅伯特所感嘆:
(三)那么我們到底應該怎樣來對待錯誤呢?學習第四小節
師:能來讀讀課文第4小節,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聽,在這一小節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錯誤是一種美麗,是生長過程中的必修課,每個人都要細細研讀。
生: “讀懂錯誤”我們才會幼稚,才干不會糊涂。
師:再細讀第四小節。同學們注意觀察,看看在這一小節里,每一句的最后一句和開頭的第一句有什么關系。(生讀)
生:我發現,每句的句尾與下一句的開頭是同樣的話。
師:是啊,上句尾與下句首的重復,這也是本首詩歌的語言特點 。刪去重復詞語后的詩句作比較,體會詩歌上句尾與下句尾重復的效果。通過反復吟詠,作者想告訴我們什么呢?他還擔心年輕人什么?聽了這些話,你有什么感受?
生:作者語重心長地叮囑我們不要怕犯錯誤,只要正確地對待錯誤,我們就會走向幼稚。他擔心年輕人不能正確面對錯誤,聽了這話,我不再為犯錯而耿耿于懷。
……
師:是呀(讀中感悟,課件出示)錯誤是一種美麗,是生長過程中的必修課,每個人都要去細細研讀,“讀懂錯誤”我們才會幼稚,才干不會糊涂。
師:同學們,你們明白了嗎?請把這個道理告訴自身——讀:告訴班上的每一位同學——讀;告訴在座的每一位老師——讀!
四、誦讀感悟詩人情懷。
師:我們再來看看詩人是以什么身份來寫這首詩歌的?
課件出示:詩人象一個溫和的長者,象一個謙和可敬的導師,用平等的身份,可親的態度,溫和、樸素而簡明的語言,和人們娓娓交談。沒有居高臨下的優越,沒有聲色俱厲的責備,他態度和藹,委婉親切,從各個角度講述道理,告誡世人,給人深刻的警示。生齊讀。
師:讓我們把自身當成詩人,語重心長地來細細叮囑。我們再來讀詩,請讀出詩人想要表達的情感來吧。
五、回歸整體,拓展課堂
1、師:這首詩的原作不是這樣的,你們想去欣賞一下嗎?出示原作。自由讀。喜歡嗎?喜歡教材上修改后的詩歌可以,原作也可以,很重要的是把自身的有感悟放進詩歌,讀出感情來。
2、師:學了這篇課文,對你有什么啟發?
課件出示:(你記憶最深的一次錯誤是什么?當時是怎樣處置,學了這篇文,你覺得當時處置得好嗎?今后你打算怎樣面對錯誤?)課后請把它寫進日記本。
師總結:正如諺語所說的“不怕百戰失利,只怕灰心喪氣”,對待錯誤我們不應該灰心畏縮不前,更不應該固執地錯上加錯,如菲力普斯所言:“失敗是一種教訓,它是情況好轉的第一步。”我們要勇于供認和改正錯誤,重新上路,勝利屬于我們!
板書設計:(吸取教訓,勇敢面對)
我們的錯誤
錯誤 不可怕
錯誤地對待錯誤 才可怕
《我們的錯誤》教學實錄 篇11
課文分析:
這是一首外國的兒童詩,它借詩歌的形式,用富含哲理的語言,說明了在人生的道路上認識錯誤,面對錯誤,改正錯誤的重要意義,字里行間,意蘊悠長,很容易使讀者一進入課文就產生一種角色置換,仿佛不是在朗讀詩歌,卻更像是在與自己的心靈進行對話。因此教學中要讓學生正確地反復吟誦。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在反復吟誦中去感知,體味,欣賞,感悟這首詩歌的內涵。
2. 要抓能喚起學生相似感受的關鍵語句,啟發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來豐富對課文中富有人文氣息的內容的理解。如“學習擊鼓總有漏拍的時候,練習舞蹈也會邁錯腳步”等
3. 了解詩歌的語言風格,學習詩歌的表達方式。
4.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5. 掌握生字“畏”,能正確的書寫和運用。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生活中,老師是個經常犯錯的人。如生性比較懶惰,有時答應同學們的事也沒堅持做好,愛吸煙等,現在同學們來說一說學習上的你有什么錯誤,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你有什么不足?
生交流,(激發學生興趣,敢找自己的不足)
二、揭題:
1.我們有這么多的不足,應該怎樣去面對,大家來想一想辦法?
2.小組討論
3.各小組交流
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意見。
三、學習新知:
1、師:大家都能很好提出自己的意見,也很好,我們來看看沙班。羅伯特是如何對待錯誤的?
2、生自由朗讀
3、同桌讀
4、教師范讀
5、讓學生評價誰讀出作者的感情,誰讀得好?
6、學生再讀
思考:課文告訴我們要如何對待錯誤
7、生交流
8、你認為課文哪些地方讓你留下深印象?
生交流,并說明理由
9、全班朗讀
四、拓展:
今后,我們要怎樣對待自己的錯誤碼,怎樣對待別人的錯誤?
學生交流
五、作業:
1.寫片斷
假如我錯了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我們的錯誤》教學實錄 篇1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反復吟誦中感知、體味、鑒賞,感悟這首詩歌的內涵。
2、啟發學生聯系自己生活的實際來豐富對課文中富有人文氣息的內容的理解,使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對自己的錯誤有正確的認識,并正確對待錯誤。
3、了解詩歌的語言風格,學習詩歌的表達方式。
教學重難點:
抓住重點語句 ,采用朗讀、聯系生活實際談談理解,體會詩的含義。教育學生在生活中能知錯就改。
教學方法:
讀中感悟,聯系生活實際談談理解。
一、談話導入
1、談話:同學們,在人生的旅途中,錯誤總象拋甩不掉的尾巴伴隨人的終生,總是和人們如影隨形。無論你是凡人還是偉人,也無論你情愿還是不情愿,錯誤就象一位不速之客,時不時的不期而至,和人們相遇相逢。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首外國詩歌,名字叫《我們的錯誤》。請大家翻開教材。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導入新課:作者完全象一個溫和的長者,象一個謙和可敬的導師,用平等的身份,可親的態度,溫和、樸素而簡明的語言,和人們娓娓交談。沒有居高臨下的優越,沒有聲色俱厲的責備,他態度和藹,委婉親切,從各個角度講述道理,告誡世人,給人深刻的警示。這節課就讓我們通過學習《我們的錯誤》一課,來進一步端正面對錯誤的態度。
二、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掃清讀書障礙。熟讀詩歌,結合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如:根除、畏縮不前、必修、研讀。
2、自主、獨立學習。畫出給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反復閱讀,認真體會,可以在旁邊做出批注;有不懂的問題要標記出來。
3、合作探討。小組交流初步的閱讀的感受。交流的主要話題。
用自己的話的說出詩歌表述的主要觀點;詩歌的層次結構;詩歌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形象的比喻,有什么好處;與生活現象結合,對詩歌進行質疑問難。
4、檢查、反饋自主學習的情況,梳理學生提出的問題。
三、走進文本,研讀課文
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抓住感受深刻的句子,進行研讀、拓展、深化和遷移。當學生提出自己重點理解的句子的時候,教師隨即用小黑板將相關的內容出示在黑板上,方便大家交流。
1、“學習擊鼓也有漏拍的時候,練習舞蹈也會邁錯腳步。”
句子中的“漏拍”、“舞蹈”用來比喻什么?字里行間,體現了作者對待錯誤的什么觀點?聯系周圍的事情,說說你有什么想法?
通過討論,結合學生的親身經歷和他們的所見所聞,使學生認清:錯誤常見,不可避免,每個人都可能犯錯誤,用不著大驚小怪,這是一個人成長的規律,應該用正常的心態去面對。
2、“失敗也可能是成功之母。”
這句話,很多學生都耳熟能詳,但是未必真正做過深入的思考過,理解這個句子可以涉及到以下問題:在什么情況下失敗是成功之母?什么情況下會一錯再錯?
補充從失敗的教訓中崛起的人和事情,深化認識。
3、“可怕的不是錯誤,可怕的是錯誤地對待錯誤。”
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文過飾非,諱疾忌醫。吃一塹,長一智。也就是告訴我們犯了錯誤,要接受教訓。在哪兒跌倒,在哪兒爬起。在日常生活中,對待錯誤,要做到,早知道,早改過,才能輕裝上陣;錯誤使人發展,錯誤使人進步,雖然人們總是渴望不斷成功,但是,客觀現實總是挫傷著人們的意志,考驗著人類的品德,給人們開著不大不小的玩笑。正確面對,錯誤往往導引著人們的成功之路。
4、“錯誤是必修的一課,每個人都要細細讀。細細讀啊,把它讀通,讀通它啊,你才會成熟。上好人生這一課啊,你將永遠不會糊涂。”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語重心長的叮囑,有感情的朗讀體驗。想一想作者說這些話時,心里想的是什么?他還擔心年輕人什么?聽了這些話,你有什么感受?
在生活的常理中,錯誤不會像輝煌照人的成績那樣讓人意氣風發。錯誤總是令人討厭,讓人沮喪。但是,詩人卻是為錯誤歡呼歌唱:應該豁達樂觀的看待錯誤,只有這樣,才能保持良好的竟技狀態,才能走好今后的人生之路,這樣恰恰是成功的保證。
四、回歸整體,拓展課堂
1、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小節,進行背誦積累。根據自己的能力確定,可以有選擇的背誦1至3個小節。
2、開展朗讀比賽。各小組先在本組內演練一下,然后推薦代表參加比賽。
3、感受詩歌語言風格,學習詩歌的表達方式,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結合自己的切身感受,以“如何面對錯誤和挫折”為主要內容,創編一段詩歌。
板書設計:
我們的錯誤
認識錯誤、改正錯誤
知錯就改
孩子,你知道錯了么?
《我們的錯誤》教學實錄 篇1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反復吟誦中感知、體味、鑒賞,感悟這首詩歌的內涵。
2、啟發學生聯系自己生活的實際來豐富對課文中富有人文氣息的內容的理解,使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對自己的錯誤有正確的認識,并正確對待錯誤。
3、了解詩歌的語言風格,學習詩歌的表達方式。
教學重難點:抓住重點語句 ,采用朗讀、聯系生活實際談談理解,體會詩的含義。教育學生在生活中能知錯就改。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方法: 讀中感悟 聯系生活實際談談理解
課型: 新授課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名言警句: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
吾日三省吾身。 ——《論語》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論語》
2、學生自讀,思考關于什么的名言警句?生活中有沒有犯過錯誤?那當我們面對錯誤的時候,應該如何去做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詩歌,來聆聽詩人的教誨。
3、導入本課,板書課題:《我們的錯誤》
二、初讀詩歌
1、自由朗讀詩歌,讀正確讀流利。
2、檢查朗讀情況。同桌互讀,指名讀,糾正讀音 。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犯錯誤,詩人列舉了兩件很平常的小事,指名讀第一節。當我們犯錯誤以后,該怎么做呢?指名讀第二節。是啊,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勇敢的面對錯誤,在錯誤中成長。指名讀三四小節。
3、再讀課文,你一定還會有新的收獲。
默讀詩歌,畫出給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反復閱讀,認真體會,可以在旁邊做出批注;有不懂的問題要標記出來。
三、精讀詩歌,感悟內涵。
預設統領全文的問題:詩中的哪些話最形象?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理解。
文中關鍵的詞(句、段)
1、“失敗也可能是成功之母。”
這句話,很多學生都耳熟能詳,但是未必真正做過深入的思考過,理解這個句子可以涉及到以下問題:在什么情況下失敗是成功之母?什么情況下會一錯再錯?
補充從失敗的教訓中崛起的人和事情,深化認識。
2、“可怕的不是錯誤,可怕的是錯誤地對待錯誤。”
教育要點: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文過飾非,諱疾忌醫。吃一塹,長一智。也就是告訴我們犯了錯誤,要接受教訓。在哪兒跌倒,在哪兒爬起。在日常生活中,對待錯誤,要做到,早知道,早改過,才能輕裝上陣;錯誤使人發展,錯誤使人進步,雖然人們總是渴望不斷成功,但是,客觀現實總是挫傷著人們的意志,考驗著人類的品德,給人們開著不大不小的玩笑。正確面對,錯誤往往導引著人們的成功之路。
3、“錯誤是必修的一課,每個人都要細細讀。細細讀啊,把它讀通,讀通它啊,你才會成熟。上好人生這一課啊,你將永遠不會糊涂。”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語重心長的叮囑,有感情的朗讀體驗。想一想作者說這些話時,心里想的是什么?他還擔心年輕人什么?聽了這些話,你有什么感受?
教育要點:在生活的常理中,錯誤不會像輝煌照人的成績那樣讓人意氣風發。錯誤總是令人討厭,讓人沮喪。但是,詩人卻是為錯誤歡呼歌唱:應該豁達樂觀的看待錯誤,只有這樣,才能保持良好的竟技狀態,才能走好今后的人生之路,這樣恰恰是成功的保證。
四、閱讀欣賞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小節,進行背誦積累
1、有感情的朗讀詩歌,感受詩歌語言風格,學習詩歌的表達方式
2、熟讀成誦,感悟詩人的心意
詩人象一個溫和的長者,象一個謙和可敬的導師,用平等的身份,可親的態度,溫和、樸素而簡明的語言,和我們娓娓交談。沒有居高臨下的優越,沒有聲色俱厲的責備,他態度和藹,委婉親切,從各個角度講述道理,告誡世人,給人深刻的警示。
讓我們再來讀詩,讀出作者的想要表達的情感,再試著把它背誦下來吧。
五、課堂小結
作者借詩歌的形式,用富含哲理的語言,說明了在人生的道路上直面錯誤、認識錯誤、改正錯誤的重要意義。
六、拓展練習:
學了這篇課文,對你有什么啟發?
你記憶最深的一次錯誤是什么?當時是怎樣處理,學了這篇文,你覺得當時處理得好嗎?今后你打算怎樣面對錯誤?
七、板書設計:
我們的錯誤
認識錯誤、改正錯誤
知錯就改
孩子,你知道錯了么
教學本課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直面錯誤、認識錯誤、改正錯誤。然而,當我讓學生說一說在生活中是否犯錯誤?犯了什么錯誤時?學生們大都在說其他同學的錯誤,一直在說:“他(她)如何如何?”而對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犯的錯誤熟視無睹,不肯說出來。我讓學生又讀了課題,認清是《我們的錯誤》來說說自己的錯誤,教育學生能直面錯誤,然而,學生們還是不說。我想:也許是出于害羞,也許是有礙于自尊,而不去說。正好這時,有一個女生沒有認真聽課,和鄰座悄悄的做小動作,我走到她的面前,請她說一說自己現在犯了什么錯誤?她說:“踢我了。”我又重復了一遍,我說:“那么你現在犯了什么錯誤?你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么?”這個女生還是再強調“踢我了”。而對自己上課不認真聽講的錯誤一點也沒認識到,覺得自己很委屈。因為下課的時間快到了,我沒有讓她在說,就是讓她在說她也不會說,對于自己的錯誤他一點也沒有認識到。此時此刻,我想:不管這節課再如何去講,對于一部分學生來說,都是無濟于事。由先前的“她、他”,到最后的,學生對于自己的錯誤卻很少去面對,不能正面認識自己的錯誤,又怎能去改正錯誤?如果不能,知錯就改就成了空談。這節課的教學目標也就沒有達成。
課后,我布置了這樣的拓展練習: 學了這篇課文,對你有什么啟發?你記憶最深的一次錯誤是什么?當時是怎樣處理的,學了這篇課文后,你覺得當時處理得好嗎?今后你打算怎樣面對錯誤?雖然在課堂上,學生也許因為自尊沒有去說出自己的錯誤,我希望在日記中他們能寫下自己的錯誤,去直面自己的錯誤,從而改正錯誤。
由此我想:現在的某些學生誠信度低,責任心差,遇到事情互相推諉,不敢去承擔責任,也很少去為別人著想。在我們的語文課上,除了教給學生知識,實現知識目標以外,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將來,我們的孩子不一定都成才,但至少,他能成為一個有責任心,講誠信,有道德的人!
《我們的錯誤》教學實錄 篇14
一、說教材:
1、本課所處的地位及編排特點:
《我們的錯誤》是小學語文北師大版第九冊第九單元的第三課,本單元以面對錯誤為主題,前兩篇主體課文以敘事為主,把道理蘊含在情節之中,分別寫了兒童與英雄是如何面對錯誤的。而這首詩歌是一首極受學生喜愛的外國兒童詩,正是基于學生在認知與情感的積累。作者借詩歌用一種內心剖白的形式,與學生進行對話。,用富含哲理的語言,說明了在人生的道路上直面錯誤、認識錯誤、改正錯誤的重要意義。
這首兒童詩篇幅短小,言簡意賅,意蘊深長。使讀者一進入課文就感受一種角色置換,仿佛不是在朗讀詩歌,卻更像是在與自己的心靈進行對話。使寫作意圖于“潤物細無聲”中浸潤于讀者心田,更會讓學生受益匪淺。
2、說教學目標:
依據教材的編排特點,充分考慮本單元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反復吟誦中感知、體味、鑒賞,感悟這首詩歌的內涵。
(2)、啟發學生聯系自己生活的實際來豐富對課文中富有人文氣息的內容的理解,使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對自己的錯誤有正確的認識,并正確對待錯誤。
(3)、了解詩歌的語言風格,學習詩歌的表達方式。
3、教學重難點:
抓住能喚起學生心靈觸動的關鍵語句,以讀促悟,聯系生活實際談談理解,體會詩的含義,豐富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教育學生在生活中能知錯就改。
4、設計理念及如何突破重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執教《我們的錯誤》不能僅僅停留在詩歌的表面,而要通過多種朗讀形式,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的深處,領會作者的精神,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語文教學要充分利用教材,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生活。不斷提升每一個孩子的語文素養。
二、說教法、學法
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大綱》指出: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讀、寫、聽、說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應以讀為本。以讀為本是語文學習的自身規律。在精讀教學中,要給學生創造朗讀的機會和情景,使朗讀和理解密切結合,相互促進。
1、以讀促悟
本文意在引導學生面對錯誤時,要正確的認識它,并采用積極的態度改正它。詩歌沒有過多的描寫與敘述,更多的是感性的認識與理性的思考。要讓學生反復朗讀。通過指名讀、齊讀、男女生賽讀、范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課文,加深理解,受到教育。
2、聯系生活實際。
在理解“可怕的不是錯誤,可怕的是錯誤地對待錯誤。”“錯誤是必修的一課,每個人都要細細讀。細細讀啊,把它讀懂,讀懂它啊,你才會成熟。上好人生這一課啊,你將永遠不會糊涂。”這些難點句子時,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認知與情感的參與,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用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例來說明對關鍵詞句的理解。從而更深刻的認識到知錯就改的道理。
三、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1、出示名言警句: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
吾日三省吾身。 ——《論語》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論語》
用名言警句來導入新課,通過讀對怎樣對待錯誤有初步的認識。巧妙地滲透了詩歌所包含的精神。
2、學生自讀,思考關于什么的名言警句?生活中有沒有犯過錯誤?那當我們面對錯誤的時候,應該如何去做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詩歌,來聆聽詩人的教誨。
3、導入本課,板書課題:《我們的錯誤》
(二)、初讀詩歌
1、自由朗讀詩歌,讀正確讀流利。
2、檢查朗讀情況。同桌互讀,指名讀,糾正讀音 。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犯錯誤,詩人列舉了兩件很平常的小事,指名讀第一節。當我們犯錯誤以后,該怎么做呢?指名讀第二節。是啊,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勇敢的面對錯誤,在錯誤中成長。指名讀三四小節。
3、再讀課文,你一定還會有新的收獲。
默讀詩歌,畫出給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反復閱讀,認真體會,可以在旁邊做出批注;有不懂的問題要標記出來。
其依據是: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是組織者、引導者,首先體現在把學習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機會來讀書思考。培養學生邊讀邊思考的好習慣。
(三)、精讀詩歌,感悟內涵。
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抓住感受深刻的句子,進行研讀、拓展、遷移當學生提出自己重點理解的句子的時候,教師隨即用多媒體課件將相關的內容出示在屏幕上,方便大家交流。
預設統領全文的問題:詩中的哪些話最形象?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理解。
文中關鍵的詞(句、段)
1、“失敗也可能是成功之母。”
這句話,很多學生都耳熟能詳,但是未必真正做過深入的思考過,理解這個句子可以涉及到以下問題:在什么情況下失敗是成功之母?什么情況下會一錯再錯?
補充從失敗的教訓中崛起的人和事情,深化認識。
2、“可怕的不是錯誤,可怕的是錯誤地對待錯誤。”
使學生正確面對錯誤,錯誤往往導引著人們的成功之路。
3、“錯誤是必修的一課,每個人都要細細讀。細細讀啊,把它讀通,讀通它啊,你才會成熟。上好人生這一課啊,你將永遠不會糊涂。”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語重心長的叮囑,有感情的朗讀體驗。想一想作者說這些話時,心里想的是什么?他還擔心什么?聽了這些話,你有什么感受?
其依據是:讀書要“進得去,出得來”。引領學生在詩句中徜徉,與詩人共鳴,通過自身個性化的體驗,產生個性化的解讀。結合學生周圍的現實的人和事情,不斷端正學生面對錯誤的心態,成功完成課堂學習向生活實踐的遷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四)、閱讀欣賞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小節,進行背誦積累
1、有感情的朗讀詩歌,感受詩歌語言風格,學習詩歌的表達方式
2、熟讀成誦,感悟詩人的心意
詩人象一個溫和的長者,象一個謙和可敬的導師,用平等的身份,可親的態度,溫和、樸素而簡明的語言,和我們娓娓交談。沒有居高臨下的優越,沒有聲色俱厲的責備,他態度和藹,委婉親切,從各個角度講述道理,告誡世人,給人深刻的警示。
讓我們再來讀詩,讀出作者的想要表達的情感,再試著把它背誦下來吧。
其依據是: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學生應該在課堂上欣賞語言、感悟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五)、課堂小結
作者借詩歌的形式,用富含哲理的語言,說明了在人生的道路上直面錯誤、認識錯誤、改正錯誤的重要意義。
(六)、拓展練習:
學了這篇課文,對你有什么啟發?
你記憶最深的一次錯誤是什么?當時是怎樣處理,學了這篇文,你覺得當時處理得好嗎?今后你打算怎樣面對錯誤?
其依據是: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直面自己的錯誤,達到知錯就改的目的。
(四)、說板書設計:
我們的錯誤
沙班.羅伯特
認識錯誤、改正錯誤
知錯就改
板書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僅體現了課堂主要內容,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我設計的板書體現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整篇文章的精髓,具有代表性,一目了然,方便學生的學習和理解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