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遠航》作業設計(精選14篇)
《鄭和遠航》作業設計 篇1
一、看拼音,寫詞語。
mǎ tóu pài qiǎn cí qì bào quán
( ) ( ) ( ) ( )
zèng sòng sī liè fàn wéi xuàn yào
( ) ( ) ( ) ( )
二、給加粗字注音。
桅桿 筆桿 乘坐 緊挨 挨打 魁梧 俘虜
鬢發 滿載 監獄 太監 載歌載舞
二、填字成詞。
扶老( )幼 驚嘆不( ) 嚴陣( )待
奔騰咆( ) 化險為( ) 規模( )大
狂風呼( ) 名( )海外 波( )浪谷
四、選擇上題中的詞語填空。
1、哈爾威船長以他的大智大勇,使人們( ),他自己卻以身殉職。
2、那股偷襲的匪徒,看到這支( )的隊伍,猶豫了一陣以后,調轉馬頭跑了。
3、旅美畫家陳逸飛先生所畫的那幅《故鄉的回憶》使得周莊( )。
4、談起電腦、互聯網,這個孩子竟說得頭頭是道,使得在場專家也( )。
五、將下列句子改寫成比喻句。
1、在人們的歡呼聲和祝福聲中,船隊出發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水奔騰咆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巨浪撲向船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課文重點介紹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況,并點明了鄭和______次遠航的重大意義。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_____________的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術。文中第一次遠航可以概括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個部分。第一次出使西洋的時間是_________年____月_____日,地點是_________________。
2、鄭和,中國_______初____________家,佛教以“_____”、“______”、“_______”為三寶,他因此被封為“______________”。他在28年間,率領船隊出洋_____次,前后到過________個國家。最后一次遠航一直到達______洲東岸,直到三年后才回到祖國。
3、你還知道的古今中外著名的航海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發現新大陸的是意大利航海家_____________,第一次完成環球旅行的是葡萄牙航海家_______________。
《鄭和遠航》作業設計 篇2
一、提挈中心,由表及里。
1、鄭和下西洋是中華民族走向海洋的一個劃時代的偉大事件。鄭和是世界航海事業的奠基人。課文有一段話總地概括了鄭和下西洋遠航的情況與意義。請大家快速瀏覽全文,找一找。
2、交流,出示: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它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也開闊了中國人民的眼界。鄭和出使,促進了我國與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直到現在,有關國家還流傳著三保太監下西洋的故事。
①指名讀句子。教師圈劃“大”、“長”、“廣”、“ 頂峰”。
②“頂峰”是什么意思。指導朗讀,讀出夸贊的語氣。
【采用變序手法,先抓住文章的“綱”,綱舉目張。讓學生整體感知鄭和遠航的情況和意義,牽一發而動全身,由點帶面組織開展教學,使后面的教學形散而神不散。】
二、以點帶面,體會中心。
(一)解讀“規模大”
1、導語:(指小黑板)為什么說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呢?我們首先學習體會到鄭和遠航的“規模大”,請大家默讀課文,圍繞這問題思考,圈圈劃劃,作批注。
2、交流:從哪里體會到鄭和遠航規模很大?
①蘇州府劉家港碼頭人山人海,無數面彩旗迎風招展。
學生說體會。點撥“人山人海”,指導朗讀。
②隨行的有水手、翻譯、醫生和護船的兵士,共兩萬七千八百多人。
學生說體會。指導朗讀。
③兩百多艘船只整齊地停靠在碼頭邊。其中六十二艘大船特別雄偉壯觀,這些大船又叫“寶船”。每艘寶船長148米,寬60米,有十多層樓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桿和十二面風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駕駛。船上配備著航海羅盤等當時最先進的儀器。緊挨著寶船的還有許多戰船、糧船和水船。
學生說體會。
點撥:為什么把“遠航的大船”叫做“寶船”?
要點:a、這些船大,雄偉壯觀,最大的長148米,寬60米,可乘1000多人;
b、船上有羅盤等當時最先進的航海設備,這些都是能遠航的條件;
c、船上載著瓷器、絲綢和茶葉等。
點撥:船如此裝備齊全、華麗雄偉,又如此多,可見鄭和遠航的規模之大。作者是用什么方法來加以具體說明的?(列數字)朗讀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出示三張圖片。指名讀指導朗讀。
④補充比較:
哥倫布在1492年8月3日從西班牙出發了。他的船隊由三艘大帆船和87名水手組成。
1519年8月10日,葡萄牙的麥哲倫率領五條船和270名水手的船隊從西班牙出發開始環球航行。
提問:從中你有什么感受?
朗讀:鄭和遠航,規模之大,達到了當時航海事業的頂峰。
【從支點出發,引領學生自主讀文,自覺與文本對話,抓關鍵句、重點詞體會感悟,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中體會鄭和第一次遠航的規模之大。】
(二)解讀“時間長”、“范圍廣”
導語:從哪里體會到鄭和遠航時間很長、范圍很廣?
交流出示:從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間,鄭和率領船隊③,前后到過三十多個國家。最后一次遠航,鄭和已經是六十多歲的老人,鬢發全白了。這次航行,一直到達非洲東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國。
①學生說體會。
②鄭和遠航規模大、時間長、范圍廣,從風華正茂到白發蒼蒼,從中國太倉到非洲東岸,他把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航海事業,他把中國的古代文明傳播到世界各地,他真不愧為一位頑強探索的偉大航海家。
③指導朗讀。(讀出贊美的語氣。)
(三)解讀“和平之旅”
導語:鄭和遠航的目的是什么?鄭和遠航促進了中國與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那么鄭和是怎樣與各國友好交往的呢?
1、請大家讀讀第4自然段,想一想,鄭和是怎樣與各國君臣、各國百姓、各國商人交往的,劃出有關語句,重點詞語。
2、交流討論:
①鄭和是怎樣與各國君臣交往的?
生讀有關句子,說自己的體會,引導學生想象:鄭和向國王“遞交國書”,“贈送禮品”時,會說些什么?然后指導朗讀。
②鄭和是怎樣與各國百姓交往的?
生讀有關句子,說自己的體會,引導學生想象:當地百姓看見寶船,“驚嘆不已”,他們會說些什么?然后指導朗讀。
③鄭和是怎樣與各國商人交往的?
生讀有關句子,說自己的體會,點撥“樂意”、“贈送”。
3、補充:
①麥哲倫的環球旅行,他的根本目的是幫助西班牙國王打通前往東方香料產地的另一條航線,因此他一上岸就宣布西班牙占領菲律賓。然后他就出頭幫著一派當地人去打另一派,然后他就被打死了。
②哥倫布的航海探險的目的西方探險家一樣,目的無非是為了一個“錢”字。在西班牙女王與哥倫布簽訂的圣大非協定中可以看出,哥倫布將擁有新發現領土全部財物的十分之一,并且一概免稅;對于同領土進行貿易的船只,哥倫布享有投資取得八分之一股份的權利;哥倫布還享有新領地的商務裁判權,其后代世襲其一切爵位、頭銜和權利。哥倫布是殖民統治者,他遠航是軍事殖民行動。為了懾服海地島上的印第安人,哥倫布進行了九個月的征服戰爭。在短短的幾年中,印第安人累世積攢起來的黃金很快被西班牙殖民者榨取一空。你感受到什么?
4、提升:讀了上面兩段文字,你對鄭和遠航有了什么新的認識呢?(體會和平之旅)
【鄭和遠航是一次和平之旅,友誼之旅,必須讓學生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中感悟,在想象中體會,在對比中領會。】
(四)解讀“兇險之旅”
導語:鄭和遠航是一帆風順的嗎?看看鄭和在第一次航海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鄭和又是如何克服的?自由讀圈劃有關句子。
交流討論:
出示:在大海上,船隊好幾次遇上險惡的風浪。狂風呼嘯著,海水像脫韁的野馬,奔騰咆哮。巨浪瘋狂地撲向船隊,仿佛要把船只撕裂。
①說說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指導朗讀(把驚心動魂的場面表現出來。)
②鄭和是怎樣對待這樣兇險的困難的?
出示:面對如此險境,鄭和總是鎮定自若,指揮船隊在波峰浪谷中奮勇向前,一次次化險為夷。
①指讀。
②你從中體會到什么?(鄭和從容鎮定、不怕困難、勇于探索、富有智慧……)
③練習朗讀。
過度:鄭和還遇到了什么困難?鄭和又是怎樣克服的?
①交流:遇到海盜,鄭和用得當的辦法制服、俘虜了海盜。
②你從中又體會到什么?(鄭和不怕艱險,機智勇敢……)
補充:
資料1:鄭和三次遠航都來到了錫蘭山,錫蘭國王是一個兇暴貪婪的人,第一次他就想加害鄭和,劫持鄭和船隊,鄭和隱忍了。第二次鄭和帶去了豐厚的禮品,但錫蘭國王仍然傲慢,心懷叵測。第三次錫蘭國王向鄭和勒索金銀財寶,命令士兵偷襲鄭和船隊。鄭和拒絕了錫蘭國王的無理要求,錫蘭國士兵就把路堵死,不讓鄭和他們走。鄭和臨危不懼,認真分析敵情后,率軍隊襲擊王宮,擒拿了錫蘭國王,才得以勝利返回船隊。
資料2:鄭和第四次遠航在印度洋里遇到了颶風的襲擊,船員們被掀得東倒西歪,船有的斷桿,有的漏水,有的被打散,船員們都很恐懼、絕望,但鄭和沉著鎮定,鼓勵船員和士兵不要畏懼、退縮,終于度過了危機。
小結:在七次航海過程中,鄭和遇到了無數自然和人為的艱難險阻,海上航行,充滿了兇險,但他都憑著智慧和勇氣一次次過關斬將、化險為夷,表現出頑強的探索精神。
【鄭和下西洋的艱難是本課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品析文本語言材料外,通過補充資料來強化學生的體驗,引導學生深刻地感受鄭和在航海過程中遇到的自然、人為造成的艱險,進而深刻體會鄭和勇于探索的航海精神。】
(五)解讀“頂峰之作”
1、出示小黑板,因此,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
2、“頂峰”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呢?
3、補充:鄭和率船隊下西洋遠航,比哥倫布發現新大陸(1492年到達美洲)早了87年,比麥哲倫環球航行(1519年)早了114年。
三、總結全文,領悟中心
導語:鄭和遠航,人們是怎樣評價的呢?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出示: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它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也開闊了中國人民的眼界。鄭和出使,促進了我國與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直到現在,有關國家還流傳著三保太監下西洋的故事。
提問: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話要說嗎?
預設朗讀導語:
①鄭和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航海英雄,銘記這段蕩氣回腸的歷史,讀……
②中華民族,依靠頑強的精神,開辟了到中亞、西亞的絲綢之路,600多年的鄭和,他率領船隊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多了不起呀,讓我們一起讀……
【設計漸進式朗讀,凸顯文章的中心,呈現教學的高潮,將學生的情感升華與迸發。】
四、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1、要想深入地了解鄭和遠航的故事,請閱讀《偉大的航海家》一書,相信會有更多的收獲和感悟。
2、根據“揚帆起航”、“友好交往”、 “戰神兇險”三個標題,復數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
【語文教學的一個潛在的要求就是要建立寬泛的語文,構建大語文環境,順應學生的情感和知識的渴求,由課內延伸課外,由讀一篇到讀整本的書。】
《鄭和遠航》作業設計 篇3
教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認讀6個字
能力目標
能夠結合課文內容和收集到的材料,理解重點段落的意思。
思品目標
了解鄭和首次遠航的壯觀景象,產生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了解鄭和首次遠航的壯觀景象,產生民族自豪感。
教學難點:
了解鄭和首次遠航的壯觀景象,產生民族自豪感。
查閱資料:
收集整理鄭和航海資料,了解當時的歷史文化背景。
一、揭題導入
世界上有許多的航海專家,有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麥哲倫環球航行,而在中國的明朝也有一位的航海家,他的名字叫鄭和。出示
鄭和,明朝宦官。本姓馬,小字三保。回族,云南昆陽洲人。祖與父都到過伊斯蘭教圣地麥加,幼時就對外洋情況有所了解。明初入宮做宦官,從燕王起兵,賜姓鄭,任內官監太監。1405年率艦隊通使“西洋”(當時稱加里曼丹至非洲之間的海洋為西洋。)兩年而返。
今天我們就去看看600多年前鄭和遠航的一幕。板書:鄭和遠航
二、檢查自學效果。
1.認讀生字:監 炫 載 (讀四聲)韁(與“疆 僵”區別)
2.出示詞語:派遣 宏大 炫耀 威脅 呼嘯 咆哮 襲擊
名揚海外 鎮定自若 化險為夷 嚴陣以待
自讀,指名讀;借助工具書理解意思;任選一個或幾個造句;齊讀詞語。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正音。
4.討論分段。
5.同座位互讀全文。
三、學習課文
1.出示自學提示
默讀課文,思考:鄭和下西洋是中國乃至世界航海的首次壯舉,作者是從哪幾方面向我們進行介紹的?邊讀邊作簡要的批注,記下自己的心得和不懂的問題。
生讀畫后自主交流,師巡視點撥,首次:第一次 壯舉:“壯”在哪里?
2.誰能概括的說一說?從哪幾方面看出是“壯舉”?指名回答。
學生結合1—6自然段的內容談理解。
(鄭和首航比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環球航行早了100多年,其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
如:隨行的有水手、翻譯、醫生、護船的兵士等,共27000多人;200多艘船只整齊地停靠在碼頭邊,其中寶船60多艘;
每艘寶船長150米,寬60米,有10多層樓房那么高。每條船上有9根桅桿和12面風帆,可以乘坐1000多人,需有二三百人駕駛。
船上配備著航海羅盤等當時最先進的儀器。緊挨著寶船的還有許多戰船、糧船和水船。
……
3.為什么要有這個“壯舉”?(即為什么要遠航?)鄭和遠航有什么意義?
自由讀課文,想一想,畫一畫。指名回答。
你對鄭和遠航怎樣認識?
引導學生這樣回答:我認為鄭和遠航開闊了中國人民的眼界,這可以從6自然段看出“鄭和率領船隊出洋7次,前后一共到過30多個國家……”
再如:鄭和首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這可以從課文的2自然段看出,課文是這樣說的……還可以從課文的4自然段看出,課文是這樣說的……
師在學生回答時,隨機出示補充文字資料。(西方學者稱:只有舉世無雙的特混艦隊才能遠航非洲;鄭和艦隊——集先進科技之大成;鄭和艦隊軍事建制 整軍行動優于商船;艦隊規模龐大 帥艦甲板有足球場大;當代10大航海科技鄭和艦隊擁有2項;《鄭和航海圖》代表當時最先進技術;哥倫布、麥哲倫只有幾條船、百十名水手 百年后海上列強打破鄭和神話等等。)
四、回顧全文
1.鄭和率領船隊出洋7次,為什么略寫其余六次的遠航?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為什么直到現在,有關國家還流傳著三保太監下西洋的故事?
3.鄭和在眾人的歡呼聲中“揚帆起航”,途中和各國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戰勝兇險”,真是令人回味無窮。今天,我們讀到這幾百年前激動人心的一幕幕,由衷地為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民的開拓、探索精神而感到自豪。
五、作業
感情朗讀課文;查閱鄭和遠航相關資料;了解祖國航海事業的發展情況。
教學反思1
一、倒敘入手,直奔中心。
“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它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也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鄭和出使,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直到現在,有關國家還流傳著三保太監下西洋的故事。”這段課文,正是本文的重點和中心所在。我先請學生自己讀讀這段文字,想想有什么問題。學生讀題后,紛紛提出了“鄭和遠航,規模到底有多大?”、“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鄭和遠航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等有價值的問題,這些問題中比較容易的,就馬上解決掉。選擇一些有探索意義的問題作為本堂課要研究的重點。學生帶著問題學習課文,有了明確的目的性。而且因為這些問題來源于學生自己,所以激發起了他們的探索*,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學習氛圍。
二、巧搭舞臺,放飛想象
在教學中,十分注意創造意境,巧搭舞臺說的舞臺,給學生提供放飛想象的空間。拓展學生的視野,給他們提供口語表達的機會,并以此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比如,當教到鄭和船隊出發時的壯觀場面時,讓學生說一說:“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么呢?”當教到鄭和船隊在遠航中遇到了許多艱難險阻時,請同學們說一說:“他們還可能遇到了什么情況呢?”……新課程理念認為,應該從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出發設計教學。因此,到結束課程時為學生設計了實際解決問題的體驗課題。把學生的練習引向國家、社會、群體、個人的未來。
教學反思2
《鄭和遠航》是一篇經典的文章,這篇文章板塊結構清晰,重點突出,是指導學生閱讀寫作的范文,因此我的教學收獲頗豐。
一、抓住“文眼”,尋找突破。
在對全文的熟讀和掌握課文基本結構的基礎上,讓學生再次快速瀏覽找出最能體現“鄭和遠航”的特點的句子,于是“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 就出來了。這就是本文的文眼,也是學習本課的切入點和突破口。
二、走進文本,感受遠航的輝煌
(1)規模宏大的遠航
讓學生細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在文字里感受遠航的規模。聯系生活想象148米長,60米寬,十多層樓房那么高,該是怎樣巨大的輪船。在學生借助語言文字想象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引導:鄭和第一次遠航像這樣的寶船就有60多只,還有隨行的戰船,糧船,水船。再想像一下呀,這兩百多艘船只航行在海洋上,綿延該有十多里呀,上千面風帆鼓風張起那是怎樣壯觀的景像呀?!可以用課件展示船只編隊出航壯觀場面的圖片。感受規模宏大。
師引導學生對鄭和遠航和西方的幾次大規模的遠航進行比較后讓學生交流感受:6百年前我國的建船技術,遠航技術,船隊的規模就遠遠超出了西方人的想像,他們的何止是一百年呀!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聯系生活展開想象,適時的補充資料,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在學生的腦海中使 “寶船”的形象鮮活起來,感受遠航規模的宏大,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文字入心,誦讀 動情。
(2)充滿兇險的遠航
學生細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感受這是一次充滿規模宏大的遠航還是一次充滿兇險的遠航。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引導學生重點從兩個方面感受理解
一是大自然的“兇險”。從“像脫疆的野馬”“咆哮”“仿佛要把船只撕裂”等描寫,感受海浪的巨大與可怕。
二是海盜的襲擊。適當補充這是當時橫行在海洋上的一支悍的海盜,他們勢力雄厚,足有五千多人,十分猖獗!
通過反復誦讀,引導學生從文字里感受遠航的兇險與可怕,則與兇險的環境形成鮮明的對比,鄭和機智、英勇和智慧的形象在不知不覺中突顯出來了。同時引導學生融入想象,朗讀這段驚心動魄的文字鄭和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將深深刻入學生心里。
(3)友好和平的遠航
生自讀課文第四自然段,通過表演的形式感受這還是一次友好和平的遠航感受到鄭和下西洋的重大意義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
三、走向歷史,品味遠航的辛酸
教師引導同學們討論:一些研究鄭和遠航的學者卻對鄭和遠航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1、鄭和遠航,雖然規模宏大,影響深遠,但從歷看它更像是強盛的明朝帝國向他周邊的鄰居擺闊顯富而已,也是勞民傷財的。
——一些研究“鄭和遠航”的學者
“三保下西洋費錢糧數十萬,軍民死且萬計,縱得奇寶而回,于國家何益?”
——大多明朝官員
“財富取之于海,危險亦來自于海。一旦他國之君奪得海洋,華夏危矣。”
——鄭和
教學結束后引導學生思考:假如你是一個普通的明朝百姓,假如你是位權高位重的明朝官員,你會繼續支持鄭和遠航事業進行下去嗎?教師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各自的立場發表自己的看法談談對鄭和遠航的認識并寫一寫。
《鄭和遠航》作業設計 篇4
作者:薛艷
一、課前思考:
我們研究的子課題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這一學期我們這個課題研究的是“在預習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也就是說,學生在預習中,自己提出問題,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自己去分析,解決問題。我覺得《鄭和遠航》很適合上課題課。
選《鄭和遠航》這篇課文,一是我們在期初分析整冊教材時,就認為這篇文章適合上我們這學期的課題研究課。二是我覺得學生在預習這篇課文時,只要一看課題,就很容易的會產生出很多問題,問很多為什么。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激發,學生上網去尋找答案去自主探索的熱情會高漲,這樣,學生一方面在搜索中可增長知識,另一方面也容易產生成就感,當然,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會逐步得到提高,容易達到我們這次課題研究的目的。
二、教案設計:
(一)、導入 :
1、老師請大家做個知識競猜:
(1)、1492年發現新大陸的是誰?
(2)、世界著名的航海家有哪些?
2、揭題:
作為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大家都為我國有鄭和這么一位著名的航海家感到自豪吧,今天我們所學的課文就是以這位彪炳史冊的航海英雄為主人公的。板書課題:26、鄭和遠航。
3、啟發學生提問:你看到這個課題,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4、同學們在預習中,查找到了哪些資料?請大家作個交流。
過渡:課文《鄭和遠航》向我們介紹了些什么呢?請大家打開課本。
(二)、初讀課文。
1、老師請幾位同學起來一人讀一自然段,大家認真聽,認真思考。
(一方面老師可以了解大家的預習情況,一方面學生能認真思考課文寫了什么內容。)
2、說說課文寫了什么內容?
3、提示:課文重點寫了鄭和第幾次遠航?
4、指導分段:假如讓你把課文分成兩段,你會怎么分?請速讀思考。
5、指導理解詞語:文章運用了許多生動形象的詞語來描寫鄭和遠航,如萬里無云,鎮定自若等,你讀懂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6、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內容。
(三)、總結:我們這堂課初步了解了鄭和這個人物,也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課文讀順了,詞語也理解了。同學們學得很認真,預習得很充分。
(四)、布置作業 :
(1)、請同學們把自己搜集到的信息整理一下,寫一篇人物介紹。做得好的同學的材料老師將放到老師的個人網頁中的“學生天地”欄目里。
(2)、繼續朗讀課文,如果發現還有什么問題需要研究,我們下節課再一起討論,相信大家會繼續努力的。
三、課后反思:
1、通過上這堂實驗課,我覺得我們的課題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可實踐性。我們現在提倡學生要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不提倡那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我們的課題就是建立在這種理念基礎上的。學生學習一篇課文,一看到課題,肯定會產生許多的疑問,我們就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讓學生自己去分析、解決問題。學生在短時間內,能夠高效地找到答案解決問題。學生自主去學習探究到的知識是根深蒂固的,和老師講學生被動接受的效果截然不同。學習《鄭和遠航》這篇課文,我覺得學生由于讓學生在預習中運用了現代信息技術,解決了很多問題:如鄭和為何要遠航,鄭和遠航的出發地哪兒,為什么要選擇這一地方,鄭和遠航順利嗎?鄭和遠航有什么意義?至于鄭和出生的時間、地點,鄭和的家庭情況等學生都搜集到了,學生通過上網許多問題迎刃而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從而也提高了語文課堂學習的效率。
2、學生在預習時,老師的點撥引導要到位。學生在搜索信息時,由于網上的信息大,學生要學會速讀,要學會篩選,要學會概括,到把網上搜集到的信息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有些無關緊要的東西看都不要看。由于我在學生上網前交代這次時間緊張,根據平時學生上網的一些不足之處,及時提醒學生一要知道上哪些網比較快捷,二要提醒學生閱讀的速度,三要提醒學生摘抄主要的或者用自己的話概括。所以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的資料很多,在學生交流時,學生滔滔不絕,連我都有些不敢相信,這都是我的學生嗎?看樣子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在不斷提高。
3、這節課我布置有作業 是:(1)把搜集到的資料整理在電腦上建個人物介紹文檔;(2)繼續朗讀課文,自主學習,在學習中產生新的問題,然后繼續去探究。作業 的布置緊扣課題研究,不同于一般情況下的作業 ,有的學生覺得很新穎能完成,有的學生是不知所措,因為他們不會處理這種作業 。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想讓學生進一步去認識鄭和,還有就是為今后學習作了鋪墊。
現在我們這一課題研究剛剛起步,受各種條件的限制,學生只能在網上查找,然后去教室交流。我們希望通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學生能把自己搜集到的信息經過處理,在課堂上當堂顯示出來給大家看,大家共同解決一些難點、重點。要能達到這種的境界,所以不要不斷地努力,努力,再努力。
《鄭和遠航》作業設計 篇5
[教學過程]
一、溫故探新,喚起回憶。
1.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了解了什么?
2.這節課讓我們繼續穿過悠悠的時光隧道,去認識這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生接答:鄭和),去了解這段振奮人心的歷史——(生讀課題:鄭和遠航),相信你會收獲得更多。
二、緊扣中心,潛心會文。
1.師引:600多年前,鄭和遠航這一創舉是史無前例、無人可比的。即使在今天,也是舉世矚目的壯舉。書中對他的航海作出了高度的評價,請快速瀏覽全文,找到這一句!(學生自讀)
*在指名交流的基礎上媒體出示中心句子:“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
*引導生齊讀這句話。
*引問:什么是頂峰?(山的最高點)從這個詞你讀明白了什么?(鄭和遠航獨一無二) 2.過渡:課文哪些地方告訴我們鄭和遠航的“規模之大”“時間之久”和“范圍之廣”
呢?讓我們走入課文,讀讀劃劃,然后進行交流。
3.學生自讀自悟,師巡視點拔。
4.讀書交流活動,以學定教,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組織、引導和點拔。為方便備課,按序書寫。
(1)學生體會“規模之大”。
*預設①媒體顯示句子:“蘇州府劉家港碼頭人山人海,無數面彩旗迎風招展。”師引問:透過“人山人海”“彩旗招展”這兩個詞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耳中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想象描繪,體會場面的壯觀熱烈)
*預設②媒體顯示句子:“隨行的有水手、翻譯……共兩萬七千八百多人。”引:這里寫出了什么?(人數多、準備充分)
*預設③媒體顯示句子,數字均為紅色:“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別雄偉壯觀,……先進的儀器。”引導生齊讀這些紅色的數字,想象:我們的這幢教學樓長58米,寬10米,寶船約有兩幢教學樓這么長,六座教學樓并排在一起那么寬,你感受到了什么,用哪個詞來形容?(雄偉壯觀、氣勢非凡……)再媒體出示圖片直觀感受,情感激揚:這可是在600百多前的明朝呀,你有什么感受?(自豪)然后引導感情朗讀:誰來自豪地讀出寶船的雄偉壯觀?個別讀,再齊讀。再引導:除了這些寶船,還有什么?引生回答后師接引:難怪課文第三自然段中說這船隊像——生讀“一條巨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師引:足見它規模之大啊!(板書:規模大)如此規模的“寶船”隊將揚帆破浪,你能看到此時鄭和的樣子了嗎?(學生想象練說。)師引:是呀,鄭和就這樣意氣風發地指揮船隊“揚帆啟航”了。(板書:揚帆啟航)
(2)學生體會“時間之長”“范圍之廣”。
*過渡:那鄭和遠航的時間多久呢?誰接著交流?
*預設④媒體出示第六自然段。引問:這么長時間,這么多的遠航,發生在600多年的中國明代,你有什么感受?(板書:時間久)朗讀引導:真是史無前例,令人贊嘆!讓我們贊嘆地讀讀這節!
*預設⑤再讀這節,除了時間久,你還能讀出遠航的什么?(相機板書:范圍之廣)師引:鄭和究竟到了哪些地方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播放媒體,介紹鄭的的航海路線及所到的國家。朗讀引導:看了這些,你心中升起一股什么情?(敬佩)讓我們懷著敬佩之情來讀這節!
*預設⑥師引:最后一次遠航,鄭和在返回途中以身殉職,病逝于印度的古里,再也沒有回到祖國!讓我們帶著懷念之情再讀這節!
5.小結:同學們,當我們再次來讀這句話時,相信,此刻的你心中感受一定更深了!媒體出示開頭的中心句“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引生朗讀體會。
三、品味意義,感受形象。
1.過渡:鄭和的七次遠航到底有什么意義呢?引生回答。(相機板書:友好往來,頑強探索。)
2.師引:鄭和遠航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那么他都進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呢?請看!音像圖播放第四自然段文字,引生具體感受友好交往情景。
(1)預設⑦認真讀讀第四節,哪些詞語突出地表現了鄭和船隊的受歡迎?請學生圈圈畫畫再進行交流,相機理解“扶老攜幼”“驚嘆不已”的詞語意思。
(2)朗讀小結:師引:鄭和下西洋確實——出示句子讓生接讀“促進了我國與……友好住來……下西洋的故事。”
3.師引:鄭和的遠航是一帆風順的嗎?引生回答,相機板書:兇險。
(1)引生默讀第五節,遇到哪些風險?用“——”劃出寫風險的句子。
(2)指名交流,預設⑧哪些詞表現了風浪的險惡?生活中你看到過嗎?你能讀出這種險惡嗎?指一生讀,引導:聽了他的朗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會想起哪些詞?如果你是船上的一員,你會怎么樣?鄭和呢?引生回答,什么叫 “化險為夷”?從中看出什么來?引導生感受鄭和的膽識與才干。
預設⑨從對抗海盜的過程中,你體會到了鄭和的什么?(機智、勇敢、善于用兵)
(3)師動情小結:是的,在漫漫的航途中,這樣的兇險只是滄海一粟。然而鄭和沒有屈服,他憑著頑強的毅力,智慧的頭腦,戰勝了兇險。(板書:戰勝)它表現了——引生齊讀“它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也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
四、回歸整體,升華情感。
1.師動情總結:鄭和在眾人的歡呼聲中“揚帆起航”,途中和各國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戰勝兇險”,真是令人回味無窮。鄭和遠航說明了我國古代人民的探索精神,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架起了與亞非許多國家的友誼橋梁,也正因為如此,它被載入了史冊,流傳不息。
2.媒體出示鄭和圖象,引:面對這位歷史英雄,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3.讓我們自豪地來讀讀課文的第七節,體會鄭和遠航的非凡意義和影響。
《鄭和遠航》作業設計 篇6
【提問】《鄭和遠航》描寫海上遇到風浪的部分:
從第( )句中可以感受到環境的險惡,作者這樣描寫的目的是( )。本段中,“化險為夷”指的是( )。
【解答】《鄭和遠航》描寫海上遇到風浪的部分:
從第( 1、2)句中可以感受到環境的險惡,作者這樣描寫的目的是( 以環境的惡劣來反襯鄭和面對險境鎮定自若、臨危不懼的英雄品質)。本段中,“化險為夷”指的是( 鄭和憑借智慧和勇氣多次戰勝險惡的風浪 )。
【提問】《鄭和遠航》中,短文填空:
1,我從( )這句話,知道了鄭和從小就有著遠大的理想;從"一心一意",我讀出了小鄭和造船時( );從"一本正經"我又讀出( );當船只造好后,小鄭和內心十分高興,從( )這幾個詞語就能體現出來。
2,“鄭和挺著小胸脯,站在船頭,不斷地下著命令,可威武啦!”你能想象一下小鄭和下了哪些命令嗎?
【解答】1,我從( 他多么盼望自己也能駕著一條船去遠航呀 )這句話,知道了鄭和從小就有著遠大的理想;從"一心一意",我讀出了小鄭和造船時( 專心與認真 );從"一本正經"我又讀出( );當船只造好后,小鄭和內心十分高興,從( 歡喜勁兒 高興 又蹦又跳 )這幾個詞語就能體現出來。
11、鄭和遠航
一、1.(遺)忘
派(遣)
2.(拳)頭
證(券)
3.(贈)送
(增)加
二、精神——頑強
規模——宏大
彩旗——招展
時間——長久
身材——魁梧
范圍——廣泛
三、扶老攜(幼):帶領。
驚(詫)不已:停止
嚴陣以(待):等待
化(險)為夷:平坦、平安
四、1.從第一句中可以感受到環境的險惡,作者這樣描寫的目的是通過環境的惡劣襯托出鄭和鎮定自若,臨危不懼的品質。本段中,“化險為夷“指的是在鄭和的指揮下,船隊一次次戰勝狂風巨浪,一次次打退了海盜襲擊,轉危為安。
2.這句話是從規模、時間、范圍這三個方面寫出鄭和七次遠航的重大意義。反復讀這句話,你就會被鄭和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深深地感染。
五、1.可以用“拋之腦后”代替的句子是:鄭和一心一意地造船,把別的事情都丟在了腦后邊。
可以用“廢寢忘食”代替的語句為:為了造船,他常常忘了吃飯和睡覺。
2.我從他多么盼望自己也能駕著一條船去遠航啊!這句話,知道了鄭和從小就有著遠大的理想;從“一心一意”,我讀出了小鄭和造船時非常專心與認真;從“一本正經”我又讀出了鄭和對待理想十分嚴肅,他是非常認真的;當船造好后,小鄭和內心十分高興,從歡喜勁兒、高興、又蹦又跳這幾個詞就能體現出來。
《鄭和遠航》作業設計 篇7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303
《鄭和遠航》教案
執教者:南京市瑯琊路小學
備注:瑯琊路小學在南京市是首屈一指的名校,省級機關的頭頭的孩子們都就讀于這所名校,名校出來的當然是優秀的年輕教師了。這位教師上的這節市級展示交流課給人的感覺是非常自然、清新。他擔任教師的時間只有五年而已,原先是某家報社的記者。上課過程中給聽課教師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年輕女教師,呵呵,人長得帥就是……)
一、談話導入
1.在六百年之前,鄭和開始了第一次遠航。小聲地讀讀課文的第1—3小節,劃出那些令你印象深刻的句子。
(1)學生自讀、自劃,教師巡視指點。
2.師生交流
(1)關于寶船的長度、寬度
指名讀,指導朗讀
(2)還有誰來說說看?
(3)還有哪些相關的句子?
(4)一邊指導學生說,一邊領著學生讀。
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留下深刻的原因,老師僅僅是通過自己優美的語言把學生的回答帶了過去,就立刻引導學生讀了,我個人覺得教師的語言不能代替學生的感悟和表達。
3.寶船如此壯觀,那領導這支船隊的鄭和又給你留下什么樣子的印象呢?
(1)學生說:自信、矯健、勇敢、堅定等等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呢?(握拳、起航、健步、高舉、大步等等)
我覺得這個追問問得很有價值,讓學生從語言文字中去感悟,我們的語文課應該有這樣的語文味兒,這些詞語對于人物形象的把握,對于全文的學習都是有幫助的。
(3)指導朗讀
你覺得鄭和是個什么樣的人?然后通過你的朗讀告訴我們他是這樣的一個人物形象。(學生讀得都挺好的)
齊讀這一部分課文內容
4.下一個句子更加精彩,幻燈出示:在人們的歡呼聲和祝福聲中……出發了。指名讀,其它同學說說看,你們感受到什么?
(1)這支船隊有什么?
(2)這是一支氣勢宏偉的船隊,我們再來讀讀課文,品味文字的力量。
(3)自讀――指名――范讀――齊讀
5.當時的明朝經濟十分強盛,而鄭和訪問的都是一些小的國家,書上說這是一次什么樣的訪問啊?
(1)這是一次友好的交往,默讀課文,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這是一次“友好的訪問”呢?
(2)學生默讀課文,一邊在讀,一邊劃。
(3)師生交流
請沒有發言的同學來說說,師生對話,文本對話開始了。
想像一下,鄭和來到這個國家,他面見國王的時候,他會說些什么?
看見這么宏偉的艦隊,當地的老百姓會怎么想?
除此之外,船隊還帶有很多禮物,都有哪些禮物?
老師提供從網絡取來的資料,提供給學生參考
這時老師的角色真的發生了變化。
這是一支非常強大的艦隊,卻沒有絲毫地炫耀、威脅,有的只有友好的情感。
6.然而這次航行的路上也遇到了不少兇險,大聲地讀讀課文的第五小節,說說看都遇到了哪些危險?
(1)師生交流
(2)險惡的風浪
教師出示:狂風呼嘯……這一段話
自己讀讀,說說哪些詞語表現了風浪非常的兇險?“脫僵的野馬”、“咆哮”、“呼嘯”……這是一種什么樣的聲音?請大家留心“撲”這個字,為什么要用“撲”,你們能體會到什么?
反復地指導朗讀。
這一部分指導得非常出彩,語文教學的品詞析句就體現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了,一個字,一個詞都是濃濃的語文味兒。
(3)除了險惡的風浪,還有什么其它 的危險?
還有海盜的襲擊,鄭和是怎樣指揮船隊的?你能看出他是個什么樣的人?
板書:鎮定自若,交流朗讀
7.指導看圖
(1) 同學們,這就是鄭和下西洋的路徑圖。
(2) 漫漫路途,28年之后,最后一次遠航的鄭和已經是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了
8.幻燈出示最后一小節,請大家齊讀這一小節
(1) 87年之后,哥倫布兩只小船200多人發現了美洲
(2) 100多年后,麥哲倫3只小船300多人發現了好望角
(3) 你們有什么感覺?
(4) 再來讀讀這節,你有什么感覺?
三、課外拓展
1.作為南京人,我們有很多關于鄭和的資料,你們知道哪些嗎?
(鄭和公園、鄭和墓、船廠遺址等)
2.搜集資料,做一個小導游,向別人介紹鄭和的事跡,介紹他的遠航壯舉。
《鄭和遠航》作業設計 篇8
關于《鄭和遠航》教學感悟
大家知道,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與教材(文本、與作者)的對話。語文學習的終極目標是使人獲得精神的滋養、文化的浸潤和語言能力的生成。隨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面向全體學生,為了所有孩子的全面成長,已成為新世紀對教育的要求。作為課程的具體落實者——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活動中,應該如何落實課程標準,努力地為這些孩子的全面發展服務呢?筆者就《鄭和遠航》(蘇教版:第10冊第26課)課文為例,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 “以情導入”,激發學生閱讀的熱望
有人說:學海無涯苦作舟,我認為:學海泛舟,師生相伴,應該樂!可現實常常有這么一種情況:同樣的教學內容,有的教學活動讓人如沐春風,有的卻使人枯燥乏味。反思我們的課堂教學,我們的“投入”,我們的“癡迷”,我們曾經有那么多的無奈:當我們把自己“精心設計”的教案“有條不紊”地實施以期達到“行云流水”的效果時,我們的孩子偏偏喜歡“迂回繞道”、“節外生枝”;當我們在講臺前直抒情懷慷慨陳詞時,卻看到孩子們端坐位子無動于衷,一臉漠然……
這不僅使我想起自己兒時的“放鵝”的情形:那時,由于家境貧寒,為了我們弟兄幾個的書錢,母親便叫去我放十幾只鵝。放鵝時,淘氣的我為了從放鵝中省出時間和伙伴們“打仗”,便一邊放鵝,一邊抓緊時間割鵝草。爾后,我抓住鵝子,按住鵝頭,令其吃我割的草,雖知,鵝子根本不領情,擰著脖子,堅決不從;我就扒開鵝嘴,往里面硬塞,鵝還是掙扎著不吃……折騰了一陣子后,當我無可奈何松開手坐在地上生悶氣時,卻意外地發現——鵝子甩甩頭,抖抖毛,自由活動一會兒,便悠閑地吃起我割的草來。
教師與學生是課堂交互活動的合作伙伴,閱讀是人的個性化的行為,教師的教決不能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鵝不愿受我的擺布吃我割的草,是由于我的一相情愿地逼迫;學生對教師的“精心設計、有條不紊”表現出的“無動于衷,一臉漠然”,大概也是教師的一相情愿所致。
鄭和遠航,距離今天已有六百年的歷史,學生對此事知之甚少。因此,筆者認為,教師宜針對學生喜愛英雄、崇拜英雄的特點,創設自由自在的氛圍,精心設計導語,敘述英雄的故事,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望: 632年前——也就是1371年,在云南昆陽州(今昆明晉寧縣)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回族家中,一聲響亮的兒啼——一位少年出生了!他的媽媽為他取名馬和(字,三寶)。“三寶”十一歲那年進宮當了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的近侍。1403年燕王朱棣登基,史稱明成祖。次年正月初一,朱棣念他有勇有謀,屢立奇功,便賜姓“鄭”,改稱鄭和,并提拔為內宮太監。于永樂三年(1405年7月11日)率領龐大船隊首次出使西洋。自1405年到1433年,在漫長的28年間,鄭和所帶的船隊歷經亞非三十余國,涉十萬余里,與各國建立了政治,經濟,文化的聯系,完成了七下西洋的偉大歷史壯舉……
二、 “情隨境移”,伴著學生體驗閱讀過程
放手讓兒童親身體驗,去認識事物跟文本之間的關系。在這種親歷閱讀實踐的過程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書本和任何課程都無法給予的:孩子們不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個心靈來感知周圍世界的,如:夏日的霞光、柔和的春風、閃爍的群星、咆哮的巨浪、可愛的寶船…… 在孩子們的意識里是鮮明的、難忘的、激動人心的畫面,是絢麗而富有個性的物像。
賈志敏老師說得好“三分文章七分讀”,這就要求教師要伴著學生學海泛舟,親歷閱讀實踐的過程,感悟語言,體驗閱讀的快樂。例如,導讀第二節時(敘述“寶船”的部分),老師可通過語言提示、語言描繪的激發(熟讀課文:你就站在“寶船”旁邊,請你向你的朋友介紹寶船)兒童(不由自主地)將各自的情感移入到教材的對象(“寶船”)上。讀中感悟、體驗,在想象的作用下,在各自的腦屏勾勒出 “具體可感” 的“寶船”——腦中有“寶船”(的形象),眼中有“寶船”(看到寶船的神情),口中有“寶船”(向朋友介紹——讀出自己感悟的寶船)。
閱讀的過程就是文本意義與閱讀主體意識之間互相交流、雙向互動的過程(張慶語)。再如,導讀“戰勝兇險”部分時,老師可誘導學生“置身于船上”(你就是船長鄭和手下的一名水手),面對著:“狂風呼嘯著,海水像脫韁的野馬,奔騰咆哮,巨浪瘋狂地撲向船隊,仿佛要把船只撕裂……”在船長鄭和鎮定自若的指揮下,全員上下一心:在波峰浪谷中奮勇向前,一次次化險為夷!
“每一個孩子天生就是一個詩人。”(蘇霍姆林斯基語)要讓孩子的心里的詩的琴弦奏出美妙的篇章,就必須激發他,鼓動他去閱讀,去想象,激活他靈感的源泉。教師要應擁有一雙兒童的眼睛、一顆兒童的心去欣賞每一個孩子的夢:用兒童的眼睛觀察,就會獲得與學生心靈的溝通;用兒童的眼睛觀察,就會重溫久違的純真、善良;用兒童的眼睛觀察,就會接納兒童對的寶船傾訴,與浪花的交流……無論是壯觀的寶船、迎風招展的彩旗,還是呼嘯的狂風、咆哮的巨浪——在孩子眼里心里,都是獨特的故事、詩章……
教師伴著學生閱讀教材(文本),與作者的心靈對話,兒童從關注,產生對教育教學內容的積極的態度傾向,到激起熱烈的情緒投入教學活動;兒童的情感不由自主地移入教學情境的相關對象上(寶船、海上歷險等),兒童“人隨船游,心系船安”。隨著情景境的延續,兒童的情感逐步加深,有了獨特的感受和體驗,獲得思想啟迪,達到“我他同一”、“物情同一”的境界。
三、“緣文會友”,實現閱讀的交流與升華
學生閱讀一篇課文,不應是接受型的同構解讀,而應是批判性的異構解讀。(張慶,《小學語文教師》2001年第11期)教師應積極地鼓動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倡導學生實踐批判性的異構解讀,因為“想象是人生的血肉,若沒有想象,人生只不過是一堆骸骨(貝魯泰斯語)”。
兒童的情感就像‘小河水’,要他漾起波紋,蕩起浪花,就需要外力的作用(李吉林語)。” 我們的教學實踐必須落實“情感”,將文中之情、課中之情盡可能的,如蜻蜓點水、似微風輕拂的交流、對話……教師的任務就是要不斷地發展學生從中閱讀得到滿足的良好情感。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哈姆雷特”一樣,閱讀時,教師啟發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積累,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如:“具體可感” 的“寶船”)和情境(如:在人們的歡呼聲和祝福聲中,船隊像一條巨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關心作品中的人物(35歲的鄭和以及隨行的水手、翻譯、醫生和護船的兵士兩萬七千多人)的命運和情感,激發和維系學生樂于與他人交流自己閱讀感受:說一說自己“眼中”的寶船,談一談自己“看到的”友好交往的情景,議一議“海上歷險”的深切體驗……
教師擁有“伴著孩子去遠航”的心境,在課堂上形成一種精神振奮、生氣勃勃的“情調”,創設出師生心靈交流的和諧的境界,積極落實課程標準,努力地為孩子的全面發展服務——創設自由寬松的課堂情境,激發學生智慧的波瀾。倡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寶船),用自己的腦袋思考(友好交往與國家的強盛),用自己的嘴巴表達(講述:出航的場景、海上的歷險,表演:友好交往的場面),獲得自我滿足(品嘗:戰勝兇險的喜悅、勝利返航的快樂……)。學生雖身處有限的空間(課堂),心靈卻在高遠地飛翔——激qing泛起的才智與探索生成的快樂不斷噴涌。教學目標不僅能愉快地完成,這還對兒童的身心健康有極大的好處。
“伴著孩子去遠航”,讓每一課堂和每一堂課都成為學生幸福的場所和美好的回味。在有形的課堂學習的剛剛結束——伴隨著無形的課堂學習的開始。
《鄭和遠航》作業設計 篇9
教完了《鄭和遠航》,我覺得在課前預習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非常重要。
老師揭示了課題以后,讓學生質疑問難。“看了課題以后,你想知道哪些內容?”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激發。提了許多問題。如“鄭和遠航的時間、地點、天氣、環境”“鄭和幾次遠航?到過哪些地方、國家?遇到了哪些困難?有沒有取得成功?”“鄭和遠航的意義何在?”等等。學生有許多的問題迫切希望得到解決。就在學生的熱情高漲的時刻,老師讓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學生個個踴躍發言,剛才提出來的問題基本在學生的預習中得到了解決。
在檢查學生的課文朗讀和字詞理解方面也很好地體現了這堂研究課的目的。學生通順、流利、富有感情的朗讀,沒有課前認真的閱讀是辦不到的。學生對詞語的理解也很到位,說明課前也查閱了大量的資料。
所有這些,都是學生在課前預習的過程中獨立完成的。所以,我認為在預習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鄭和遠航》作業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感知鄭和人物形象和了解鄭和遠航的歷史事件,激發學生為振興中華而努力的情懷。
教學過程
1、603年前,一位偉大的航海家率領當時世界上最先進最龐大的船隊即將遠航,這位航海家的名字叫——“鄭和”。
一項令世人矚目的壯舉即將誕生,它被稱為——“鄭和遠航”(齊讀)
2、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鄭和,重溫這偉大的航海壯舉。去了解鄭和遠航這段振奮人心的歷史。
二、讀課文,感悟遠航
【課件出示】默讀課文1——5自然段,讀到讓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記號,思考:這是一次怎樣的遠航?你從哪兒感受到的,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
(一)規模宏大的遠航
生1:規模之大可以從課文的第一小節到第三小節中可以感悟到。隨行的人多,有兩萬七千多人。
生2:不光隨行的人多,而且來送行的人也很多。課文中“人山人海”可以看出規模大。
生3:還有船多,有兩百多艘船只,其中還有六十多艘大船。
師:課文中說這些船是“寶船”,你能說明理由嗎?
生1:船大。
生2:船上貨物多。
生3:船上的設備先進。
“兩百多艘船只整齊地停靠在碼頭邊。”
生2評價:“我覺得他‘兩百多艘’這個詞讀得很好,讓人體會到船的多。”
生3評價:“我覺得他‘整齊’這個詞語應該重讀,這樣才能讓人感覺到船不僅多,而且排得齊,很有氣勢。”
師問生3:“那你能讀出這樣的感覺來嗎?”
生3:“能。”生3朗讀
師:“你們剛才讀出的感覺就是第二句中一個詞的意思。誰來讀第二句?”
生4讀:“其中六十二艘大船特別雄偉壯觀,這些大船又叫‘寶船’。”
師:“是哪個詞呢?”
生齊:“雄偉壯觀!”
師板書:雄偉壯觀
生齊讀“雄偉壯觀”,師提醒:“雄偉壯觀可不是輕輕柔柔的哦,再來讀一遍。”生再讀,讀出了氣勢。
師:“這句話中,哪些詞也能讓人體會到雄偉壯觀?剛才他讀出來了嗎?誰來評價一下他的朗讀。”
生5評價:“我覺得他讀得很流利,很有感情,特別是‘六十二艘’、‘寶船’這兩個詞語讓我們體會到了鄭和的船隊‘雄偉壯觀’。”
師:“我們繼續讀下去。”
生6讀:“每艘寶船長148米,寬60米,有十多層樓房那么高。”
生7評價:“我覺得他把148米,60米,十多層重點讀了,讓人感覺船很長,很寬,很高。”
師:“那么長,那么寬,那么高,這就是——”指板書,生齊讀:“雄偉壯觀”。
生8讀:“船上有九根桅桿和十二面風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駕駛。”
生9評價:“他‘九根’、‘十二面’、‘一千多’、‘二三百’重點讀了,讓人感覺船規模宏大。”師:“這就是——”指板書,生齊讀:“雄偉壯觀。”
生10讀:“船上配備著航海羅盤等當時最先進的儀器。”
生11讀:“緊挨著寶船的還有許多戰船、糧船和水船。”
生12評價:“‘戰船’、‘糧船’、‘水船’他強調讀了,讓我們感覺到鄭和的船隊種類齊全、規模大。”
師:“種類齊全、規模大,這就是——”指板書,生齊讀:“雄偉壯觀。”
師:“同學們,作者用了大量的數字,讓我們感受到鄭和船隊的雄偉壯觀,就讓我們把這個自然段連起來讀一遍,感受一下這種雄偉壯觀的氣勢。”
初步了解鄭和其人
過渡
師:剛才我們從兩個方面知道了鄭和遠航的規模大,第一就是參與的人多;第二就是遠航的船不但多,而且非常大,設備先進,是一艘艘寶船。你們看,連明朝的皇帝也參與了,足見它規模之大啊!如此規模的“寶船”隊將揚帆破浪,你能想象出此時鄭和的樣子了嗎?
生1:我仿佛看到鄭和撐著腰,遙望著一望無垠的大海,顯得意氣風發。
生2:我看到鄭和正和岸上的人群揮手告別,臉上充滿了自信的微笑。
生3:我看到鄭和正凝望著海面,默默地思考著什么?
生4:鄭和想到自己下西洋的夢想終于要實現了,心里充滿了激動和驕傲,同時也感到身上的擔子非常重,非常重。
師:是啊,寶船如此雄偉壯觀,規模宏大,那領導這支船隊的鄭和也一定不同凡響。讀一讀第三自然段,鄭和又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1)學生說:自信、矯健、勇敢、堅定等等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呢?(握拳、起航、健步、高舉、大步等等)
師:“從‘魁梧’,‘健步’這兩個詞語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個怎樣的鄭和?請你用成語來形容。”
生:“氣宇軒昂、威風凜凜。”
(3)相機指導朗讀
師:你能通過你的朗讀來告訴我們嗎這個人物形象嗎?
【多媒體出示】第三自然段的前面部分
學生讀;讓我們一起讀出一個氣宇軒昂、威風凜凜的鄭和!
生:“神采飛揚、紅光滿面。”
師:你來讀;讓我們一起讀出一個神采飛揚、紅光滿面的鄭和!
生5:“相貌堂堂,風度翩翩。”
你來讀;讓我們一起讀出一個相貌堂堂、風度翩翩的鄭和!
4.下一個句子更加精彩,【幻燈出示】:“在人們的歡呼聲和祝福聲中……出發了。”指名讀,其它同學說說看,你們感受到什么?
生:這是一支氣勢宏偉的船隊。……
(二)友好交往的遠航
過渡:師:是呀,鄭和遠航規模宏大,氣勢非凡。書必須讀進去才能有更大的收獲,下面我們請同學們深入學習課文,我們來學習課文的第四,五自然段。想想鄭和遠航是是怎么樣的遠航呢? [學生自由讀,思考。]
生:我認為鄭和遠航是友好外交的遠航。
師: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這次遠航是一次友好的遠航呢?抓住句子或者詞語來告訴大家好嗎?
【多媒體出示】第四自然段
生1:我從“每到一個國家,鄭和先把明成祖的信遞交給國王,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們贈送禮品,希望同他們友好交往。”中看出,鄭和先遞文書,然后贈送禮品,并且每次都是這樣做,這樣就打消了其它國家的顧慮了。
生2:當地的老百姓,扶老攜幼,爭相到海邊觀看。“扶老攜幼”可以看出他們非常信任我們,“爭相”觀看也可以看出我們的船隊非常友好,非常宏偉、浩大。
生3:課文中還講到交換物品,做生意。可以看出友好。
生4:不光我們向他們贈送禮品,他們還向中國客人贈送禮物。
……
(三)充滿兇險的遠航
過渡:師:這次遠航不光是和平友好的遠航,還是一次……
生:是一次充滿兇險的遠航。
師:大聲地讀讀課文的第五小節,說說看都遇到了哪些危險?
生:兩個方面:一個是海浪之險,一個是海盜之險。
師: 海浪之險,你從課文中哪里感悟到了?
【出示】:狂風呼嘯……這一段話
自己讀讀,說說哪些詞語表現了風浪非常的兇險?“脫僵的野馬”、“咆哮”、“呼嘯”……這是一種什么樣的聲音?請大家留心“撲”這個字,為什么要用“撲”,你們能體會到什么?
反復地指導朗讀。[讓學生通過朗讀來體會海浪上的兇險。]
師:除了險惡的風浪,還有什么其它 的危險?
還有海盜的襲擊,面對如此險境,鄭和的表現又是如何呢?找出關鍵的詞語來說明。
生:鎮定自若。
生:化險為夷。
生:奮勇前進。
生:嚴陣以待。
師: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呢?
生:鄭和的胸有成竹。
生:鄭和的臨危不懼。
生:鄭和的機智果斷。
過渡:師:同學們,從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時間里,鄭和率領……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國。(師以讀帶講第六自然段)
一、鄭和遠航的意義
【出示最后一個自然段】鄭和遠航,規模之大……三寶太監下西洋的故事。
1、讓我們一起讀一讀這段話。
2、拓展
過渡:師:我們通過深入課文,理解了鄭和遠航是一次和平的遠航,是一次充滿兇險的遠航,并且從遠航中感悟了鄭和謙遜,禮貌的外交風格,臨危不懼的勇敢膽識。書不光要讀進去,還要讀出來,會當凌絕頂,方能一覽眾山小,來,如果你是一位小小的歷史評論家,你還覺得鄭和遠航是一次怎么樣的遠航,你想來說說嗎?[教師板書: 的遠航]
生1:我認為鄭和遠航是一次影響深遠的遠航,因為課文最后說:“直到現在,有關國家還流傳著三保太監下西洋的故事。”
生2:我認為鄭和遠航是一次收獲的遠航,他收獲了友好,和平,我還從課外知識中知道,鄭和還根據遠航畫下了許多航海圖,而且非常準確。所以他還收獲許多的寶貴的航海知識。
生3:我認為鄭和遠航時一次生命的遠航,因為鄭和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航海事業。
師:他是用自己的生命書寫了海上的航軌。
生4:它還是一次史無前例的遠航,是揚國威,樹形象的航行。
生5:它是一次次永不停息的航行。
生6:它是一次次自信的航行。只有強大才能自信。
師:是啊!強大了才能自信,來我們一起把課文的最后一段自信地讀一遍。體會一下鄭和遠航的偉大意義吧!
四、升華:
我們似乎也和鄭和一起經歷了一次重大的遠航,在眾多的歡呼聲中“揚帆啟航”,途中和各國友人“友好交往”,一次次“戰勝兇險”,真是令人回味無窮啊!我們還感受到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民的開拓、探索精神,作為炎黃子孫,此時此刻,面對著身著袍衣,手握圖卷,神情堅毅,目光堅定,眺望遠方的鄭和。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生1:600百年鄭和就有這樣的探索精神,就知道走出去了,我為我們的民族感到驕傲。
生2:國家強盛了,子民才能自信,自信才能有所作為。
生3:我也想成為新時代的航海家,去探索大海的奧秘。
生4:我聽說在鄭和的航線上,現在還有很多很多的寶貝沉沒在大西洋里,我希望自己做一個考古學家,把我們自己的寶貝重新找回來,讓它重放光芒。
生5:我覺得鄭和遠航,就像一粒粒種子,在異國他鄉發了芽,扎了根,開花然后結果了!
1、評:說得多好啊!鄭和遠航讓中國名揚海外,如今的我們,應努力學習,學習這種開拓進取,勇于探究的精神,為振興中華而讀書!
2、人們將鄭和的事跡刻在了一塊石碑上,這塊石碑叫通番碑。一位詩人在參觀了通番碑之后,寫了一首詩,詩是這樣寫的:……
課文學習完了,讓我一起來記住這個名字,那就是——鄭和!
記住這次偉大的航行——鄭和遠航!
五、課后作業
搜集資料,做一個小導游,向別人介紹鄭和的事跡,介紹他的遠航壯舉。
《鄭和遠航》作業設計 篇11
教案設計:
(一)、導入:
1、老師請大家做個知識競猜:
(1)、1492年發現新大陸的是誰?
(2)、世界著名的航海家有哪些?
2、揭題:
作為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大家都為我國有鄭和這么一位著名的航海家感到自豪吧,今天我們所學的課文就是以這位彪炳史冊的航海英雄為主人公的。板書課題:26、鄭和遠航。
3、啟發學生提問:你看到這個課題,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4、同學們在預習中,查找到了哪些資料?請大家作個交流。
過渡:課文《鄭和遠航》向我們介紹了些什么呢?請大家打開課本。
(二)、初讀課文。
1、老師請幾位同學起來一人讀一自然段,大家認真聽,認真思考。
(一方面老師可以了解大家的預習情況,一方面學生能認真思考課文寫了什么內容。)
2、說說課文寫了什么內容?
3、提示:課文重點寫了鄭和第幾次遠航?
4、指導分段:假如讓你把課文分成兩段,你會怎么分?請速讀思考。
5、指導理解詞語:文章運用了許多生動形象的詞語來描寫鄭和遠航,如萬里無云,鎮定自若等,你讀懂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6、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內容。
(三)、總結:我們這堂課初步了解了鄭和這個人物,也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課文讀順了,詞語也理解了。同學們學得很認真,預習得很充分。
(四)、布置作業:
(1)、請同學們把自己搜集到的信息整理一下,寫一篇人物介紹。做得好的同學的材料老師將放到老師的個人網頁中的“學生天地”欄目里。
(2)、繼續朗讀課文,如果發現還有什么問題需要研究,我們下節課再一起討論,相信大家會繼續努力的。
課前思考:
我們研究的子課題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這一學期我們這個課題研究的是“在預習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也就是說,學生在預習中,自己提出問題,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自己去分析,解決問題。我覺得《鄭和遠航》很適合上課題課。
選《鄭和遠航》這篇課文,一是我們在期初分析整冊教材時,就認為這篇文章適合上我們這學期的課題研究課。二是我覺得學生在預習這篇課文時,只要一看課題,就很容易的會產生出很多問題,問很多為什么。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激發,學生上網去尋找答案去自主探索的熱情會高漲,這樣,學生一方面在搜索中可增長知識,另一方面也容易產生成就感,當然,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會逐步得到提高,容易達到我們這次課題研究的目的。
《鄭和遠航》作業設計 篇12
教材簡析與學情分析:
《鄭和遠航》是蘇教版第十冊中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為一體的課文,詳細介紹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遠航的情況,并點明了鄭和七次遠航的重大意義,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術。
由于學生所處的時代與文本介紹的內容相差甚遠,因此學生很難從文章本身產生理解鄭和的偉大之處。怎樣引導學生用什么方法去學習才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學效果呢?我認為充分運用現代教育媒體和網絡資源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本課學習對象為小學五年級的學生,經過五年的學習,學生己經掌握了一定的讀書方法、學習方法,也有了一定的電腦基礎,會打字,會上網,會利用網絡查找自己需要的資料。于是我在課前建立了一個與本課內容相關的專題學習網站,將鄭和的生平、海洋知識、遠航歷程以及首航的盛況等收集進去,引導學生自由上網主動探究、合作學習,實現學生從“服從書本——跳出書本——回歸書本”的理想境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初步懂得詳寫與略寫的作用。
智能目標:1、運用網絡查找、閱讀鄭和遠航及其他航海家的資料。
2、運用網絡技術,自查自評學習效果,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情感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受鄭和為促進我國古代人民與亞洲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為振興中華而發憤努力的豪情。
教學方法:
為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歡快、自主的學習過程中獲得各方面最大限度的收獲,我將采用“復習質疑,確定主線,精讀文本——教師引路;上網瀏覽,自主、合作學習——交流討論;練習鞏固,反思學習——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教學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網上瀏覽法:從網上獲取大量的相關知識,為理解課文內容提供條件。
2、成功激勵法:在學生獲得學習成功后,引導其他學生評議、激勵。
3、朗讀指導法:學生任意選擇課文的配音朗讀,通過練習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4、合作學習法:利用對話窗口,引導學生質疑,釋疑,開展合作學習。
教學思路: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文本主線
1、 復習并相機出示文本中的語句:
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
2、 從文中哪一部分可以看出鄭和遠航規模之大呢?從而引出“揚帆啟航”這一部分的教學。
[這一設計既符合“媒體組合教學設計的基本原理”中的第一條原理:目標控制原理,又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構建,使學生在最強的學習欲望、最佳的學習條件下進行學習。]
二、合作探究,精讀課文
1、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劃出能夠體現遠航的規模之大的有關語句仔細品讀,試著體會遠航規模之大。
2、抓住關鍵語句交流自讀體會,在自主交流中相機播放(視頻)啟航場面,感受規模宏大;點擊寶船圖片,品味宏偉壯觀;播放揚帆啟航小電影,體會鄭和的威武豪邁。
[這一設計符合媒體組合教學多感官配合原則,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做到視聽結合,動靜結合,進一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這一設計同時也體現了現代教育媒體的延伸功能,向學生提供了當時當地無法看到的現象與過程,加深了學生對“規模之大、宏偉壯觀、威武豪邁”的感悟。]
3、回歸文本,賞讀課文,在朗讀中再次感悟“揚帆啟航”那宏大的規模和氣勢。
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這部分學習引導分為兩大步:
(一)自主選擇第4節“友好交往”或第5節“戰勝兇險”,點擊專題學習網站合作學習。
a、友好交往部分重點自學討論:
1、從哪些詞句你能讀出他們之間的交往是友好的?
2、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個畫面(視頻),展開豐富的想象,小組內說說,他們怎么交流、說些什么,注意人物的語言、動作。
3、讀到這兒,你對鄭和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b、戰勝兇險部分重點自學研討:
1、 用“ ”劃出中心句。
2、你是怎么理解“兇險”的?你從文中讀出了哪些兇險?
3、哪些詞句體現了航行的兇險?找出來有感情地讀一讀。
3、 讀著課文,想象著當時驚心動魄的場面,你想對鄭和說些什么呢?
[這兩部分的學習研討并沒有固定的先后順序,而是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使得教學過程更具靈活性,從而使教師從黑板、粉筆的束縛中解脫出來,開拓更廣闊的教學領域。同時我認為這一設計通過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閱讀批判等環節,拓展了思維空間,提高了閱讀質量。]
(三)組織全班交流:
a、友好交往部分突出三個環節:
1、他們驚嘆不已,有的 ;有的 ;有的 ;還有的 ……
2、作者在這里為什么沒有把人們的驚嘆不已具體寫出來呢?(詳略得當)
3、指導朗讀,在讀中體會文字中流露出來的友好之情。
b、戰勝兇險部分扣住三個重點:
1、出示語段:在大海上,船隊好幾次遇上了險惡的風浪。狂風呼嘯著,海水像脫韁的野馬,奔騰咆哮,巨浪瘋狂地撲向船隊,仿佛要把船只撕裂。(視頻)
及時評價指導朗讀。
2、面對如此險境,鄭和總是鎮定自若,指揮著船隊在波峰浪谷中奮勇向前,一次次化險為夷。(網上沖浪)
3、讀著課文,想象著當時驚心動魄的場面,你難道不想贊一贊鄭和嗎?
再次指導朗讀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育活動必須體現學生能動的主體性,要使得學生能在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氣氛中,充分發揮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學生學習的目標和任務都要學生主動、有目的地獲取材料來實現。因為學生是知識建構過程的主體。網頁既有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的內容,也有拓展學生學習時空的材料,而這些材料正可以成為學生獲取、建構的素材。學生在利用網絡學習時,會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獲得大量信息,從而形成自己的認知。]
[綜觀這一部分的教學,既使得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于引導、啟發、組織等細微末節,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得以順利進行;既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學習方式,又使得教學難點的突破水到渠成。]
四、圍繞主線,感受寫法。
略讀第二部分6、7小節 ,初步感受詳略得當的寫法,引領學生在語文中走個來回,讓體會“如何寫”觸及學生心靈。
五、練習鞏固、網上沖浪,反思學習。
學生的學習主要是通過人機交互,生生交互過程中完成的,那學生學習是否有效,這是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關注的。因此,我在網站上建立了“網上沖浪”,編制了富有個性的作業:既有基本題,也有發展題的;有的是必須完成的,有的是選擇完成的。這樣,學生在品嘗“作業”時,就不會厭煩。通過練習,學生可及時反思自己的學習情況,教師也可通過網絡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控學生的學習行為。
四、總結全文、延伸拓展:
1、感情朗讀并討論:鄭和率領船隊出使西洋7次,為什么作者只詳寫了第一次,而略寫其余六次遠航?在表達方法上你學到了什么?
2、總結,出示作業超市:
(1)進入專題學習網站,閱讀鄭和的有關資料、故事。
(2)出刊電子小報
(3)寫一則200---500字的讀后感,相互交流。
[這樣設計既體現了師生民主合作的理念,又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還貫徹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有利于語文教學資源的開發,更是調動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專題網站的有效利用為學生課后語文實踐活動的高質量完成奠定了堅實基礎。]
附:1、板書設計:
26鄭和遠航
威武豪邁 揚帆啟航
親切真誠 友好交往
鎮定自若 戰勝兇險
名揚海外
[我認為這一板書設計從文字上看簡潔明了,緊扣文意;從形式上看互動交融,寓含文意;從媒體運用的角度看,與課件演示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鄭和遠航》作業設計 篇13
課題名稱
鄭和遠航
學科
語文
授課年級
五年級
授課時數
2
設計者
仉文湦
所屬學校
侯鎮中心小學
一、教學內容分析
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感受鄭和與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為促進與亞洲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為振興中華而發奮努力的情懷。
二、學習者特征分析
五年級的孩子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能通過學習文章激發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因此,學習這篇文章要通過多種途徑讓孩子們發復朗讀、感悟,領悟出我國古代民族英雄的氣概與豪情。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讀懂鄭和下西洋的內容
能力目標:感受鄭和下西洋的艱難和正大意義
情感目標:激發民族自豪感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讀懂鄭和下西洋的內容
教學難點
感受鄭和下西洋的艱難和正大意義
五、教學環境要求
1、教學媒體:多媒體 2、教學資源:課本 3、其 他:網絡
六、教學策略選擇
教法選擇:學生為主,老師為輔
學法指導: 朗讀、領悟
七、教學媒體(資源)選擇
知識點
編 號
學習
目標
媒體
類型
媒體內容要點
教學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 得 結 論
占用
時間
媒體
來源
鄭和第一次遠航
路線
多媒體
呈現過程
了解過程
講解—播放—概括
路線
網絡
鄭和第二次遠航
過程
多媒體
呈現過程,欣賞審美
了解過程
講解—播放—概括
路線,隨船攜帶的東西
網絡
鄭和遠航的意義
意義
多媒體
遠航的艱難和意義
歸納總結,思想升華
播放—討論—概括
艱難、自豪
自制
①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分為:a.提供事實,建立經驗;b.創設情境,引發動機;c.舉例驗證,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確操作;e.呈現過程,形成表象;f.演繹原理,啟發思維;g.設難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開闊視野;i.欣賞審美,陶冶情操;j.歸納總結,復習鞏固;k.自定義。
②媒體的使用方式包括:a.設疑—播放—講解;b.設疑—播放—討論;c.講解—播放—概括;d.講解—播放—舉例;e.播放—提問—講解;f. 播放—討論—概括;g.邊播放、邊講解;h. 邊播放、邊議論;i.學習者自己操作媒體進行學習;j.自定義。
八、課堂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目標:1、能復述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受鄭和為促進中國與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鄭和第一次遠航是重點,引導學生能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感受到這是次規模宏大的遠航,也是一次友好和勇敢的遠航。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感悟、揣摩,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鄭和下西洋的艱難和重大意義。
設計思路:
一、視頻導入,再現“遠航”。二、研讀感悟、走近“遠航”。三、樹立形象、感受遠航。 四、學習寫法、拓展延伸。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簡要說明: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流程:
1、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2、初讀感知,檢查預習。
3、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第二課時詳細過程:
一、視頻導入,再現“遠航”。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鄭和遠航(生讀題)。
2、讓我們跨越時空界限,認識這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鄭和;讓我們了解這段振奮人心的歷史——鄭和遠航。
3、鄭和遠航是發生在600多年前的事了,同學們想不想穿越時空,回到600年前,領略一下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盛大場面?
(播放視頻)
二、研讀感悟、走近“遠航”。
過渡:看完視頻后,讓學生談感受,引導學生學習1——3自然段。
(一)學習規模大
1、自由朗讀1——3自然段,從哪些詞句中,你體會到這是一次規模宏大的遠航。圈畫出關鍵的詞句,讀一讀。
這部分教學主要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來理解:
a:人多:送行的人多;隨行的人多。
b:船多;船的配備設施先進、齊全;船大(通過具體的數字說明比較來感受)。
在理解的基礎上相繼指導朗讀。
相機出示:“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別雄偉壯觀,……先進的儀器。”(數字紅色顯示,渲染寶船的大。讀好句中的數字,突出寶船氣勢的雄偉。)
出示第三自然段
重點指導朗讀,從朗讀中體會到鄭和的威武、自信、決心和莊嚴。
小結:這部分主要交代鄭和第一次遠航的時間、地點、人員及船只數量、大小、配備和出發時的壯觀場面,從中我們感受到了鄭和遠航規模的宏大,也看到了一個威武雄壯、信心十足的鄭和。
過渡:鄭和就這樣意氣風發地指揮船隊“揚帆啟航”了。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一次怎樣的遠航嗎?(引出“友好交往”這部分教學。)
(二)學習友好交往
1、請大家默讀文章第四自然段,想一想:“這是一次 遠航。” 圈畫出關鍵的詞句,小組交流體會。
2、小組匯報交流(互贈禮物,商品交易)。
3、出示“各國君臣看見船隊規模宏大,使者的態度友好親切,……個個驚嘆不已。”再讀,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相機理解感悟“扶老攜幼”“爭相”。)
4、展開豐富的想象,說說他們怎么交流,會說些什么?
指名交流
4、小結:鄭和所率領的船隊是和平的使者,是本著與別國進行經濟文化交流、友好往來而去的,絕無侵略擴張之意,所以一路上受到了各國人民的熱烈歡迎。
(三)戰勝兇險
過渡:成功的背后,道路是坎坷的。快速瀏覽第五自然段,想想航行中船隊都遇到了哪些兇險,鄭和是怎樣克服的?
1、指名交流:風浪險惡;海盜兇猛。
2、指導朗讀,相機出示語段:在大海上好幾次遇上了險惡的風浪。狂風呼嘯,海水像脫韁的野馬,奔騰咆哮。……仿佛要把船只撕裂。(視頻播放險惡的風浪,指導朗讀,感受風浪的可怕。)
3、面對險惡的風浪,兇猛的海盜,鄭和是怎樣一一戰勝的?
指名交流
4、用“這是一次 遠航。”的句式概括這部分內容。
小結:在漫漫的航途上,這樣的兇險只是滄海一粟。然而鄭和沒有屈服,他憑著頑強的毅力,智慧的頭腦,戰勝了兇險將中國的美名順利地傳播到了亞非各國。他代表的不僅僅是他自己,還代表我們整個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探索精神!
三、樹立形象、感受遠航。
(一)學習第六、七自然段
出示:第六自然段。
1、請大家關注這段話中的數字,從數字中你讀出了什么?
出示: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
2、第一次遠航,35歲的鄭和威武雄壯,最后一次遠航的鄭和已經是六十多歲的老人,鬢發全白了。是什么讓鄭和的鬢發全白了?
學生交流(感知人物精神特點:敢于探索、勇往直前,為了中國航海事業鞠躬盡瘁。)
3、今天我們為什么要紀念鄭和,紀念鄭和遠航?
(引導學生學習鄭和的精神,了解鄭和遠航的重大意義。)
小結: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確確實實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而且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讓我們整齊而響亮地齊讀最后一段。
4、總結:同學們,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航海英雄——鄭和;讓我們永遠銘記這段光輝的歷史——鄭和遠航!
四、學習寫法、拓展延伸。
1、鄭和遠航一共有七次,而課文為什么只重點描寫了鄭和第一次遠航的情景?
2、讓我們再一起來回顧一下鄭和第一次遠航的情景吧!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1——5自然段,試著根據小標題:“揚帆啟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來復述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可以通過抓關鍵詞語,想象畫面的方法幫助復述。
3、為了紀念鄭和這個偉人,鄭和公園重新塑造了鄭和的雕像。假如現在你面對這尊高大的雕像,你想對他說些什么?請用一、兩句話寫下來。
六、布置作業。
1、點擊“鄭和遠航”專題學習網站,去了解這位英雄更多的故事。
2、推薦閱讀書目: 《鄭和下西洋》 《鄭和――聯結中國與伊斯蘭世界的航海家》
九、板書設計
鄭和遠航
第一次 揚帆起航 友好交流 戰勝兇險
第二次 ——六次 開拓 探索
十、教學反思
一、倒敘入手,直奔中心。
“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它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也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鄭和出使,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直到現在,有關國家還流傳著三保太監下西洋的故事。”這段課文,正是本文的重點和中心所在。我先請學生自己讀讀這段文字,想想有什么問題。學生讀題后,紛紛提出了“鄭和遠航,規模到底有多大?”、“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鄭和遠航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等有價值的問題,這些問題中比較容易的,就馬上解決掉。選擇一些有探索意義的問題作為本堂課要研究的重點。學生帶著問題學習課文,有了明確的目的性。而且因為這些問題來源于學生自己,所以激發起了他們的探索欲望,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學習氛圍。
二、巧搭舞臺,放飛想象
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創造意境,巧搭舞臺說的舞臺,給學生提供放飛想象的空間。拓展學生的視野,給他們提供口語表達的機會,并以此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比如,當教到鄭和船隊出發時的壯觀場面時,讓學生說一說:“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么呢?”當教到鄭和船隊在遠航中遇到了許多艱難險阻時,請同學們說一說:“他們還可能遇到了什么情況呢?”……新課程理念認為,應該從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出發設計教學。因此,到結束課程時為學生設計了實際解決問題的體驗課題。把學生的練習引向國家、社會、群體、個人的未來。
《鄭和遠航》作業設計 篇14
教完了《鄭和遠航》,我覺得在課前預習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非常重要。
老師揭示了課題以后,讓學生質疑問難。“看了課題以后,你想知道哪些內容?”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激發。提了許多問題。如“鄭和遠航的時間、地點、天氣、環境”“鄭和幾次遠航?到過哪些地方、國家?遇到了哪些困難?有沒有取得成功?”“鄭和遠航的意義何在?”等等。學生有許多的問題迫切希望得到解決。就在學生的熱情高漲的時刻,老師讓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學生個個踴躍發言,剛才提出來的問題基本在學生的預習中得到了解決。
在檢查學生的課文朗讀和字詞理解方面也很好地體現了這堂研究課的目的。學生通順、流利、富有感情的朗讀,沒有課前認真的閱讀是辦不到的。學生對詞語的理解也很到位,說明課前也查閱了大量的資料。
所有這些,都是學生在課前預習的過程中獨立完成的。所以,我認為在預習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