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單元《圓》教材分析(精選12篇)
第十單元《圓》教材分析 篇1
圓是小學數學里最后教學的一個平面圖形,也是教學的惟一一個曲線圖形。本單元在教學圓的基礎知識的同時,還通過化曲為直、等積變形這些方法與手段,進一步發展轉化的策略和推理能力。全單元的教學內容分成四部分編排。 第93~97頁教學圓的形狀特點以及圓心、半徑和直徑。第98~102頁教學圓的周長及計算公式。第103~108頁教學圓的面積及計算公式。第109~113頁全單元內容的整理練習,實踐與綜合應用。編寫的三篇“你知道嗎”能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民族自豪感。 1 由表及里,體驗圓的特征。生活中的許多物體都有圓形的面,圓的形狀已經留在學生的頭腦中。教材通過三道例題教學圓的形狀特點。 例1說說生活中看到的圓,把教學的話題集中到圓上來。讓學生自找工具想辦法畫一個圓,在畫圓的過程中感受圓的邊是曲線,這是與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的不同之處。教材里沒有直接指出圓是曲線圖形,把機會留給學生體驗和交流。這樣,學生在直觀認識圓的基礎上深入了一步。 例2通過使用圓規畫圓以及了解關于圓的幾個重要名稱,進一步認識圓。用圓規畫圓,不僅是規范地使用工具作圖,而且在畫圓的時候能體會到,圓是鉛筆繞固定的一個點旋轉一周畫成的圖形。教材讓學生試著用圓規畫一個圓,既滿足學生“玩中學”的愿望,又讓學生在操作中學會畫圓的方法。在學生試著畫圓時,教材用四張連續的圖片,展示了使用圓規畫圓的要領: 用尺確定圓規兩腳尖的間距;把圓規針尖固定在紙的一個點上;手握旋柄,繞固定的點把圓規旋轉一周,畫出一條封閉的曲線。這里的展示,對不能獨立使用圓規的學生起示范與說明的作用,對能用圓規畫圓的學生有提醒操作要領和注意事項的作用。聯系圓規畫成的圓,教學圓心、半徑、直徑,對它們的形狀、位置和常用的字母分別作了清楚的闡述。如圓心是一個點,是圓規針尖固定的那個點,用字母o表示;半徑是線段,一端是圓心、另一端是圓上任意一點,用字母r表示;直徑也是線段,通過圓心且兩端都在圓上,用字母d表示。教材還讓學生在自己畫的圓上標出圓心,畫出一條半徑和一條直徑,并用字母表示,體會并內化知識。再經過“練一練”第1題的辨析和度量長度,能更準確地把握半徑、直徑的概念。 例3安排學生通過畫、量、折等活動,深入體驗圓的特征。為了幫助學生有效地體驗,教材設計了四道討論題。其中前兩道是通過畫與量獲得體驗: 在同一個圓里可以畫出無數條半徑(直徑),且長度都相等。理解“無數條”,感受了線是無數個點的集合;發現“長度相等”,是圓的本質特征,也是車輪和生活中許多物體都做成圓形的原因。后兩道題要通過對折圓獲得答案,發現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以及圓有無數條對稱軸,對圓的認識就更深入了一步。 練習十七在練習基礎知識的同時,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圓,開展數學思考,發展空間觀念。如第3題,在畫圓時體會大小不同的圓可以有共同的圓心。第4題能體會一個正方形內可以畫出許多個大小不同的圓,圓的大小與它的半徑有關,其中最大的那個圓的直徑與正方形邊長相等。第6題在方格紙上平移圓心,圓也隨之平移,體會圓心的位置決定圓的位置。第7題體會直徑是圓內最長的線段,從而理解測量直徑長度的幾種常用方法。 2 動手實踐,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教學圓的周長共編排三道例題,采取“猜想——驗證”和有意義地接受相結合的學習方式。 例4著重教學圓周長的含義,形成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關的猜想。呈現三個直徑不同的自行車車輪的圖片,先讓學生想像三個車輪各滾動一周,哪一個行的路程比較長。在此基礎上,教材指出車輪一周的長度是車輪的周長。從實際問題和生活經驗中提煉出數學內容,使原有的周長概念遷移到新的圖形上來。比較三個車輪的直徑和周長,能直觀地看到直徑長的車輪周長長些,直徑短的車輪周長也短。由此形成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關的猜想,開啟了探索圓周長計算公式的大門。 例5組織學生從實驗中體會圓的周長與直徑是什么樣的關系,為最終形成圓周長的計算公式鋪平道路。在編寫上有五個特點: 一是小組合作學習,集體進行探索活動,便于測量圓的周長;二是用硬紙板剪4個大小不同的圓,讓小組里的每一個人都有動手實驗的機會;三是要求學生想辦法測量剪出的圓的周長,鼓勵方法創新,主動體驗化曲為直的轉化策略;四是明確了探索的方向是計算每個圓的周長除以直徑的商,研究周長與直徑間的倍數關系;五是設計了一張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每個學生都能把在小組里測量、計算的結果填在表格中,便于從四組數據,尤其是四個周長除以直徑的商的比較中,發現規律。 學生的實驗充其量只能發現一個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這是測量工具、方法和誤差決定的。因此,教材在例5的后面繼續教學圓周率的知識。講了四點內容: 圓的周長除以直徑的商是一個固定的數,叫做圓周率;圓周率用字母π表示;π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計算時一般取π的近似值314。學生以自己的實驗為基礎,能夠有意義地接受圓周率。并根據周長(c)直徑(d)=π,得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c=πd或c=2πr。得出周長公式以后,計算圓周長的問題安排在“試一試”和“練一練”里面,讓學生獨立完成,通過應用記住公式。 例6是已知圓的周長,求直徑的問題,選擇列方程的方法解答有兩個原因: 一是思路比較順暢。由于已知圓的周長,所以很自然地會想到周長公式。于是,把周長公式作為等量關系,列方程解答的思路也就隨之產生。二是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應用圓的周長公式,既能解決已知直徑(半徑)求周長的問題,又能解決已知周長求直徑(半徑)的問題。學生體會到這些 ,對周長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就更深刻、更全面。例題把教學重點放在這樣的問題為什么列方程解答以及列方程依據什么樣的等量關系上,把解方程留給學生完成。這道題涉及四位數除以三位數,所以使用計算器計算。按照《標準》的要求,三位數乘兩位數、三位數除以兩位數,一般筆算。數據更大的乘、除計算,一般使用計算器。 3 引導探索,指導應用圓的面積公式。圓是曲線圖形,推導它的面積公式比直線圖形困難得多。在應用面積公式時,還涉及新的運算順序。因此,編排四道例題,組織學生探索圓的面積公式,并對應用公式求面積的計算作細致的指導。 例7用數方格的方法求圓面積。在求圖形的面積時,經常使用數方格的方法,雖然有時不能得到精確的結果,仍然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尤其對這里的圖形,數方格不僅能知道面積大約是多少,而且對探索面積公式有啟發作用,這些都是例題的編排意圖。分別以邊長4厘米、3厘米、5厘米的正方形的邊為半徑畫一個圓,數方格求圓的面積,這樣設計有兩個好處: 一是圓的14在正方形里面,34在正方形外面,只要數出14個圓的面積,再乘4就得到整個圓的面積。既省時省力,又能避免數錯。二是正方形的邊長與圓的半徑相等,正方形的面積與半徑的平方相等。因此,圓面積與正方形面積的倍數關系就是圓面積與它的半徑平方的倍數關系。后者正是圓面積公式的內涵所在。為了引起學生對圓面積與半徑平方的關系的注意,教材設計的表格里,把半徑這一欄放在正方形面積和圓面積的中間。通過填寫半徑的長度,體會它與正方形的邊長相等,從而聯想邊長乘邊長相當于半徑的平方。在計算圓面積大約是正方形面積的幾倍之后,由“大象”卡通提出“圓面積與它的半徑有什么關系”的問題,體會圓面積與它半徑的平方可能存在確定的倍數關系,并帶著這個懸念教學下一道例題。 例8把圓等積變形成長方形,探索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在編寫上有三個特點: 一是讓學生聯系已有的空間經驗和圖形知識,通過形象思維體會圓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隱含了極限思想;二是組織學生比較拼成的長方形和原來的圓有什么聯系,在交流中充分理解長方形的面積與圓的面積相等,長方形的長是圓周長的一半,長方形的寬是圓的半徑;三是展開了從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圓面積公式的思維全過程,突出了用πr替代長方形的長,r替代長方形的寬,以及把πr×r改寫成πr2這三個關鍵點。 例9應用面積公式計算圓的面積,怎樣寫算式和怎樣運算是教學重點。算式314×52是依據面積公式πr2列出的,讀作三點一四乘五的平方。算式里的平方應該先算,這里沒有把它作為一條運算順序教學,僅指導學生先算3.14×52里的52是多少。“練一練”里已知圓的直徑是8厘米,求圓的面積。可以分步列式,先用8÷2=4(厘米)求得半徑,再用3.14×42求圓的面積。也可以列成綜合算式3.14×822,要提醒學生為82添上括號,保證先算圓的半徑,不可以列成3.14×822。 例10求環形的面積,是與圓有關的組合圖形的面積,著重教學解決問題的思路。通過圖示直觀呈現環形,幫助學生理解鐵片面積是兩個圓面積的差,從而得出解題步驟是先分別算兩個圓的面積,再把它們的面積相減。在理出解題步驟以后,讓學生分步解答,進一步掌握圓的面積公式。如果列綜合算式3.14×102-3.14×62求鐵片面積,就能把算式改變成3.14×(102-62),使計算比較簡便。 “試一試”和練習中的組合圖形都是由兩個基本圖形組成的,組合圖形的面積或者是兩個基本圖形的面積和,或者是面積的差。兩個基本圖形中至少有一個圖形是半圓形,計算半圓的面積應該是圓的面積除以2。
第十單元《圓》教材分析 篇2
活動來源:
我們幼兒園比較注重培養幼兒早期閱讀的興趣,并購置了許多適合幼兒閱讀的繪本。小班幼兒剛入園,經過兩個月的培養,已經具備初步的早期閱讀意識。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幼兒都喜歡圓形的物體,也能認識一些生活中的圓形物體。繪本《圓》特別適合小班幼兒閱讀,因此我設計了本次繪本閱讀活動。更好地讓幼兒了解圓,同時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語言發展能力、閱讀能力等。
活動設計:
從認識"圓"入手的幼兒小班的語言教學活動。幼兒對"圓"有較豐富的感性認識,具備和積累了一定的認知經驗,看圖、觀看PPT,回答關于"圓"的問題,做接龍游戲,學習分角色閱讀繪本,用創編的句式進行游戲延伸等活動情節的設計很豐富,很精當,符合幼兒的特點,有感染力,也體現了正確的幼教理念,激發了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也培養了思維能力,對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提高,是一次成功的嘗試。
活動目標:
1、初步閱讀繪本,了解不同數量的圓可以變成餡餅、眼鏡、紅綠燈、火車、糖葫蘆等物品。
2、通過教師提問和觀察,嘗試將環境中圓形的物品用繪本的句式進行仿編。
3、體驗"圓形物體變變變"帶來的快樂。
4、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認識生活中一些圓形的物體,會唱"拉個圓圈走走"的歌。
2、物質準備:創設環境,有意識地在教室里擺放一些圓形的東西。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繪本封面,引起閱讀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本有趣的繪本,看看封面上的圖形,你認識嗎?這本繪本的名字叫《圓》。這么多的圓形寶寶,今天要來給小朋友變魔術呢?它們會變成什么好東西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引導幼兒觀看PPT,閱讀故事,初步欣賞故事內容
1、教師引導幼兒集體欣賞PPT。(1—3個圓的內容)提問:"一個圓,孤零零",它會變成什么呢?還會變成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兩個圓,來做伴"它會變成什么呢?還會變成什么呢?
"三個圓,正正好"它會變成什么呢?還會變成什么呢?
"四個圓,排成排"它會變成什么呢?還會變成什么呢?
"五個圓,連成串"它會變成什么呢?還會變成什么呢?
"許多圓,跑起來"它會變成什么呢?還會變成什么呢?
三、師生邊完整欣賞PPT
邊講述繪本,進一步幫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四、接龍游戲:
第一次教師說前半句,幼兒說后半句。
師:小朋友真聰明,現在我們來玩個接龍游戲,我說前面的"一個圓,孤零零"。寶寶說后面的"好像一個大餡餅"。看誰說得好?
五、尋找教室中的圓形物品
1、在教室內尋找圓形物。
師:我們教室里也藏著許多圓形寶寶,哪些東西是圓形的呢?快把它們找出來吧。
2、把找到的圓形物用繪本的句式念出來。
師:一個圓,孤零零,好像一個大皮球。兩個圓來做伴,變成一個望遠鏡……
六、教師指相應的物品,進行填充式創編繪本
師:寶寶們真棒!找到了很多圓形的東西,說得也很好,現在張老師來把你們找到的圓形寶寶編到故事里,就會變成一個新的繪本故事。
教師一邊念一邊指向創編的物品"一個圓,孤零零"好像一個(引導幼兒填詞:大皮球,兩個圓來做伴好像一副望遠鏡等等)。
七、游戲"拉個圓圈走走"
1、師:今天圓形寶寶玩得真高興,我們也來玩個"拉個圓圈走走"的游戲吧。
2、游戲延伸:用創編的句式進行游戲。
"拉個圓圈走走,拉個圓圈走走,走走走走,變成一個大皮球"。(變成一條毛毛蟲、望遠鏡等等)。
教學反思:
在整個說課的過程中,從一開始準備我覺得自己還是挺認真的,我沒有按照一般的要求的去設計這節課,我以為這會是好的,沒想到這卻成了偏題,說實話有一點兒傷心,不過這是第一次嘛,而且我覺得應該是我在設計的課中并不能體現我的想法,所以老師們就更不能理解了,只是會覺得我設計的課偏題了,這對于我來說是一個經驗教訓:在還沒有把課說好的情況下就不要去一昧的講究新穎,這樣反而會弄巧成拙,不但不能表達自己的本意可能還會很亂。
第十單元《圓》教材分析 篇3
圓的認識(一)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認識到“同一個圓中半徑都相等、直徑都相等”,體會圓的本質特征及圓心和半徑的作用,會用圓規畫圓。
2.結合具體的情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象。
3.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圓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圖形和初步認識圓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這是學生研究曲線圖形的開始,是學生認識發展的又一次飛躍。教材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結合具體情境和操作活動激活已經存在于學生頭腦中的經驗,促使學生逐步歸納內化,上升到數學層面來認識圓,體會到圓的本質特征:圓是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定點”“定長”)。考慮到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教材并沒有給出圓的本質特征的描述,但教材通過觀察與思考、畫一畫等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對此加以體會,為學生到中學學習圓的定義提供了感性認識和直觀經驗。……
圓的認識(二)教學目標
1.通過折紙活動,探索并發現圓是軸對稱圖形,理解同一個圓里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2.整理已學過的軸對稱圖形,進一步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征,體會圓的對稱性。
3.在折紙找圓心、驗證圓是軸對稱圖形等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圖形的對稱性是圖形的重要特征,一般來說,我們討論圖形的軸對稱性和旋轉對稱性。一個圖形是旋轉對稱圖形,可以理解為圖形繞某一點旋轉一定角度后仍然與原圖形重合,或者圖形上的所有點繞某一點旋轉同一角度后仍在這個圖形上。……
欣賞與設計教學目標
1.結合欣賞與繪制圖案的過程,體會圓在圖案設計中的應用,能用圓規設計簡單的圖案。
2.在設計圖案的活動中,進一步體會圓的對稱性等特征。
3.感受圖案的美,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運用所學的圖形設計圖案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體會到圖形世界的神奇和美麗,同時在分析圖案和創造圖案中,學生還將進一步鞏固對所學圖形特征的認識。因此,在認識圓后,教材安排了欣賞與設計的內容,教學時應給予充分重視。
看一看
教材呈現了四幅圖案讓學生欣賞。教學時,讓學生觀察后說一說,這些圖案是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怎樣組成的(如基本圖形經過了哪些變換),讓學生感受到圓在圖案設計中的作用,提高分析圖形的能力。除了教材中的幾幅圖案以外,教師也可以再提供幾幅包含圓形的圖案,讓學生欣賞、分析。
涂一涂
第1題
首先設計涂一涂活動,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他們的想象力。教學時,引導學生先思考,自己準備怎樣涂色,按怎樣的規律涂色,涂出來會是什么樣的,再涂上顏色,展示交流。
第2題
本題是讓學生先用圓規畫出圖形,再涂色,目的是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了解圖案的設計過程,比較各個圖案的設計方法和特點,并按照圖示的過程設計圖案,為自主設計圖案提供借鑒。教學時,先引導學生對每個圖案進行分解,分析每個圖案的設計過程,特別是要分析清楚每次畫圓時,以哪個點為圓心,以什么為半徑,畫整個圓還是半個圓等。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嘗試畫出這些圖形并涂色,教師要注意對有困難學生的個別指導,對于學生的作品要組織展示、交流。
做一做
第1題
本題是在上面模仿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設計圖案,經歷圖案創作的過程。題目的要求是用圓規進行圖案設計,也就是圖案中一般要求包含圓,也可以是圓與其他圖形的組合。在學生進行圖案設計時,可以先讓學生畫個草圖,說明自己的設計方案,再進行設計。
第2題
本題既具有趣味性,又需要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為此,教師應給學生充分想象的空間,可以先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看到過圓,再鼓勵學生展開想象,進行物品或標志的設計。然后組織學生交流自己所設計的物品和標志是什么,怎么想到設計它們的。
數學萬花筒
教材提供的方法是“運用直線族畫圓”的方法。這個活動也可以為以后探索圓的面積提供“化曲為直”的思路。因此,教學時教師應鼓勵學生試一試。
圓的周長教學目標
1.認識圓的周長,能用滾動、繞線等方法測量圓的周長。
2.在測量活動中探索發現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理解圓周率的意義及圓周長的計算方法。
3.能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能運用圓周長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教材創設了一個“為圓鏡鑲邊框”的簡單情境,幫助學生認識圓的周長,體會測量圓的周長的必要性。教材中呈現了兩個直徑不同的圓鏡,結合具體情境引出圓的周長,并使學生直觀地感受直徑大的圓的周長大,直徑小的圓的周長也小。
做一做
教材安排了測量圓的周長的活動,引導學生根據周長的意義想辦法測量圓的周長。教材中呈現了比較常用的兩種方法:一種是在直尺上滾動的方法;一種是用線繞一圈,再量出線的長度的方法。教學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用硬紙板剪好直徑分別是5厘米和8厘米的兩個圓,小組合作共同想辦法測量圓的周長。在得出兩個圓的周長后,可以讓學生比較一下,直徑大的圓的周長要大一些,為下面對圓的周長的進一步研究提供感性認識。
探究活動
在初步認識圓的周長和測量圓的周長后,教材安排了探究活動,即探究“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系,有什么關系”。教材先引導學生進行猜想:由正方形的周長是邊長的4倍,類比猜想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也有一定的關系。
然后,組織學生開展實驗研究活動,通過測量、計算,研究發現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從而得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課前準備幾個大小不同的圓,通過滾動、繞線等方法得出圓的周長,再測量出圓的直徑,并利用測量得到的數據進行計算,即計算每個圓的周長是直徑的幾倍,填入表格內。最后,引導學生觀察表格,這樣每個學生都有了動手操作及計算得出結果的體驗,而且把不同的圓的有關數據通過表格的形式呈現出來,更利于學生觀察、比較,初步發現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在實驗探究的基礎上,教師再介紹圓周率并得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教學時需要注意的是,測量會有一定的誤差,教師要利用課堂上生成的資源使學生認識測量時總會有一些誤差,同時讓學生認識到測量方法正確、測量過程仔細等可以減小誤差,也可以多測量幾次求平均數。由于圓周率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教材指出計算時圓周率的值通常取3.14,即計算時教材凡沒有具體規定的,都取近似值3.14,計算結果用“=”連接。
最后,教材回顧了最初的實際問題,
鼓勵學生直接運用周長的計算公式進行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如果補充這樣的習題要注意數據,不要使計算太繁雜。
練一練
第1題
本題是運用圓的周長、圓的直徑和圓的半徑之間的關系進行計算,可以讓學生獨立計算。其中已知周長計算直徑和半徑,部分學生可能會有困難,教師要進行必要的指導。
第3題
已知周長求直徑。答案:62.8÷3.14=20(米)
第4題
籬笆的長是圓周長的一半。先計算出圓周長,再除以2。
答案:3.14×6÷2=9.42(米)
第5題
本題要先量出直徑的長為2厘米,尋找出圓心后把圓畫完整,然后計算圓的周長。
答案:3.14×2=6.28(厘米)
實踐活動
本題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運用圓的周長的有關知識解決問題。教師要根據學校周圍的實際情況,組織學生進行實際測量計算活動,靈活處理問題。比如,除了教材上呈現的方法外,學生可以幾個人伸出手臂圍住大樹,然后通過測量每個人的雙臂伸開后的距離求出大樹的周長。如果部分學校周圍沒有合適的樹木,也可以用其他圓柱形的物體代替。
數學故事
這是一個有趣味的問題,兩只小螞蟻分別繞正方形和正方形的內切圓跑,如果速度一樣,誰能先繞完一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決定誰先回到a點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分析得出:因為兩只螞蟻的速度是一樣的,所以路程的長短決定了誰先回到a點,而甲螞蟻走的路程是正方形的周長,乙螞蟻走的路程是圓的周長,所以只要分別計算出正方形的周長和圓的周長即可。正方形的周長:10×4=40(厘米),圓的周長:10×3.14=31.4(厘米),31.4<40,所以乙螞蟻先回到a點。
數學閱讀教學目標
結合圓周率發展歷史的閱讀,體會人類對數學知識的不斷探索過程,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教材安排數學閱讀“圓周率的歷史”,目的是挖掘圓周率蘊涵的教育價值,讓學生了解自古以來人類對圓周率的研究歷程,領略與計算圓周率有關的方法(從測量—正多邊形逼近—近代的一些方法),以及的計算的價值(如計算值已成為評價電腦性能的最佳方法之一),從而了解數學的悠久歷史和人類對數學知識的不斷探索過程,感受數學的魅力,激發研究數學的興趣。同時,結合劉徽、祖沖之等數學家研究圓周率取得的成就的介紹,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時,可以將課內外相結合,課前鼓勵學生收集有關人類研究圓及圓周率的資料,并分小組把這些資料集中起來,按時間順序進行整理,然后分小組做成小報告。課上可以先組織全班交流各小組的成果,然后閱讀教材提供的資料。教材不僅僅提供了一些史實,更希望通過文字敘述展現人們探索圓周率的過程及方法的演變。
第一幅圖,說明由于輪子等的廣泛應用,人們自然想到了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的關系,由此使學生感受到許多數學問題都來源于生活。第一幅圖還介紹了最初的方法是測量,通過測量得到了圓的周長和直徑之間的一定的關系,同時也指出了測量方法的局限性。
第二、三幅圖,分別介紹了古希臘的阿基米德和我國古代的劉徽想到的計算圓周率的方法。這兩個人的方法從本質上都是一致的,都是用正多邊形逼近圓,不同的是阿基米德的方法是從兩個方向同時逼近圓,而劉徽的方法是從一個方向逼近圓。這種正多邊形逼近圓的方法的介紹,也可能為后面學生探索圓的面積提供思路。
第四幅圖,介紹了廣為人知的祖沖之的貢獻。教材不僅僅介紹了他所取得的成就,還列舉了這一成就獲得的國際聲譽,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五幅圖,首先介紹了用正多邊形逼近圓這個方法的局限性,然后介紹了后來的人們一直在不斷對計算圓周率展開探索,產生了不少方法。圖中呈現的是著名的“蒲豐投針試驗”,是利用概率的方法計算圓周率。學生不需要知道這些方法的具體內涵,而是要體會人類對計算圓周率的探索一直沒有停止過。
第六幅圖,介紹了電子計算機的出現導致了計算方面的根本革命,以此帶來的計算圓周率的突破進展,并說明了計算圓周率的值的一個作用,可以用來檢驗計算機的性能。
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收集的資料和教材所提供的資料,鼓勵學生交流自己的體會和收獲。
圓的面積教學目標
1.了解圓的面積的含義,經歷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2.能正確運用圓的面積公式計算圓的面積,并能運用圓面積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估一估和探究圓面積公式的活動中,體會“化曲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極限思想。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把未知的問題轉化為已知的問題是常用的思想方法,而“化曲為直”是推導圓面積公式的基本思想,教材注重這些思想方法的滲透,引導學生用這個思想來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教材首先創設了一個“節水型灌溉”的生活情境,呈現了一個旋轉噴水器噴水的情境,噴水區域形成一個圓,并提出一個問題“噴水頭轉動一周可以澆灌多大的面積”,幫助學生在具體情境中了解圓的面積的含義,體會計算圓的面積的必要性,并引發研究圓面積的興趣。教學時,先要引導學生理解情境,如可以讓學生討論 “噴頭旋轉一周,噴到的地方形成什么圖形”“圓的面積是指哪一部分”“圓的半徑是多少”等。
估一估
教材安排了“估一估”的活動,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體會面積度量的含義,感受“化曲為直”的思想,同時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
教材采用了方格紙估算圓面積的方法,呈現了一個10×10的正方形(每個方格代表1米2),并把半徑5米的圓置于其中。教材呈現了兩種估計方法:
第一種是利用正多邊形的面積進行估計。圓的面積比圓外切正方形的面積小,比圓內接正方形的面積大。圓外切正方形的面積是100米2,圓內接正方形的面積是50米2,所以圓的面積大于50米2、小于100米2。
第二種是用數方格的方法進行估計。先用數格子的方法數出14個圓的面積約是20米2,再估計整個圓的面積約是80米2。根據學生實際,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方格再小一點,估計得會更準確一些。
教學時,教師先引導學生自己進行估計,再交流估計的策略。對于第一種估計策略,視班級的實際情況還可以引導學生用“圓的半徑”來分析、表示兩個正方形的面積,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對圓的面積與半徑關系的理解。圓外切正方形的邊長是2r,面積是2r×2r=4r2;圓內接正方形可以看作是四個直角三角形組成的,三角形兩條直角邊的長是r,一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是r×r÷2=12r2,圓內接正方形的面積(即四個三角形的面積)是12r2×4=2r2,所以4r2>圓的面積>2r2。由此,學生可能猜想圓的面積是3r2,或者有的學生可能猜想到是r2。進一步,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回想前面的數學閱讀,想到用正多邊形面積逼近圓的面積。這些都不做基本要求。
探究活動
在了解圓面積的含義和估計圓面積的基礎上,教材安排了“探索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活動,引導學生經歷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有的學生可能已經知道了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教師不能因為學生知道就壓縮了探究過程,可以鼓勵他們驗證這一公式的正確性。教材體現了“化曲為直”的思想,即把圓進行分割,再拼成一個近似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的圖形,如果分割的份數越多,拼出的圖形越接近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由此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或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來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教材分三個層次來呈現,第一步呈現了把圓平均分成8份,拼成一個近似平行四邊形的圖形;或者把其中的一份再平均分成2份,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的圖形。第二步呈現了把圓平均分成16份和32份,拼成近似的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的情況,使學生初步感知:把圓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就越接近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從中滲透極限思想。第三步是在操作的基礎上,分析原來的圓和拼成后的圖形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兩個方面,一是重視學生的實際操作活動,通過實際操作活動使學生體會“化曲為直”的思想,要讓學生剪出一個圓形紙片,把它平均分成8份、16份進行拼擺,操作體驗。二是要重視分析推導的過程,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拼成的圖形,分析拼成的圖形與原來的圓的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如: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當于圓周長的一半(r),高相當于圓的半徑(r),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高”,所以圓的面積等于“r×r”;再如拼成的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周長的一半(r),寬相當于圓的半徑(r),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寬”,所以圓的面積等于“r×r”。在此過程中,學生理解“極限”思想時可能有困難,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展示等分64份或者更多份的過程,激發學生開展想象。
最后,教材回顧了最初的實際問題,鼓勵學生直接運用面積計算公式進行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試一試
第1題
本題是運用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基本練習,可以讓學生獨立練習,教師根據學生的練習反饋情況進行必要的指導。
第2題
本題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教學時,可以先鼓勵學生在頭腦中想象,猜一猜結果,然后在地上畫一個半徑是1米的圓,讓學生看一看,并試著站一站。半徑是10米的圓大約有幾個教室大,可以讓學生算一算。
練一練
第1題
第(3)小題已知圓的周長求圓的面積,教師要進行適當的指導,學生不需要
綜合列式。
答案:(1)78.5cm2;
(2)50.24dm2;
(3)28.26dm2。
第2題
答案:圓周長:3.14×65.2≈204.7(米);
圓面積:3.14×(65.2÷2)2≈3337.1(米2)。
計算時,學生可以利用計算器。
第3題
本題主要是讓學生分析圖形之間的關系,得出圓的直徑等于正方形的邊長,即圓的直徑是10m,半徑是5m。圓的面積是:3.14×52=78.5(m2)。
第4題
本題是已知圓的周長求圓的面積,先要求出圓的半徑:31.4÷3.14÷2=5(米),
再求圓的面積:3.14×52=78.5(米2)。
第5題
本題中的運動場跑道是一個組合圖形,兩個半圓可以看作一個圓,所以只要計算出圓的面積和長方形的面積即可。長方形的面積:50×20=1000(m2),圓的面積:3.14×(20÷2)2=314(m2),運動場的占地面積:1000+314=1314(m2)。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教師在補充類似的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時,一般應是兩個基本圖形的組合。
數學萬花筒
這里介紹的是一種有趣的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方法,它的基本思想仍然是“化曲為直”。教學時,如果能找到這樣的墊片,可以通過演示的方式引導學生觀察分析,也可以讓學生看書上的演示圖分析,讓學生初步了解推導的方法。
第十單元《圓》教材分析 篇4
教學內容:
冀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1、2、3頁。
教材分析:
圓的認識是“空間與圖形”領域“圖形認識”部分的重要內容,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簡單的平面圖形以及初步認識圓的基礎上學習的。主要內容包括,圓的認識、用圓規畫圓、設計圖案、扇形的初步認識。《數學課程標準(20xx版)》對這一內容的具體要求是:通過觀察、操作、認識圓。本版本進一步明確了觀察、操作是學習這部分知識的基本數學活動,強化了數學學習的過程性和活動性。
從單元安排看,本教材把圓的認識和畫圓安排了3課時,更體現了新的數學課程的建構思想:重視對基本圖形的認識,并在經歷圖形認識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教學目標:
1.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經歷認識圓的過程。
2.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征,認識同圓或等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3. 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并對周圍環境中與圓相關的事物產生好奇心,體驗數學的美。
教學重點:
1.掌握圓的特征。
2.認識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教學難點:
利用圓的特征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剪刀、直尺、三角板、圓形物體。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同學們,仔細看看老師的臉是圓圓的,長長的、還是方方的?其實呀,老師更喜歡圓圓的臉,快來找一找,咱們班的同學中,誰的臉是圓圓的?圓圓的臉透著可愛,圓圓的眼睛閃爍著智慧,可愛的孩子們,老師喜歡你們!正所謂有緣千里來相會,雖然我們彼此還不太熟悉,但是老師相信,咱們一定能夠很好地配合,完成今天的學習任務,有信心嗎?
二、教師引領,探索新知
1.揭示課題
同學們,剛才我們在大家的臉上找到了圓,那除了圓圓的臉以外,咱們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面是圓的呢?
預設:鐘面、硬幣……
出示幻燈片(圓形物體)
正如同學們所說,鐘面上有圓,硬幣上有圓,車輪上、茶葉桶上還有圓,可以說圓在我們的生活中是隨處可見。這節課,咱們就一起走進圓的世界,探索圓的奧秘。
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2.描圓
要想認識圓,那咱們得想辦法先得到一個圓。你能利用手中的工具得到一個圓嗎?誰愿意來給大家說說,你打算怎樣得到一個圓?
預設
生:我想繞硬幣的邊畫圓。
生:我想利用尺上的圓洞畫圓。……
同學們果然勤于動腦善于動手,老師真的為大家高興。那下面就請同學們動手,在老師為你準備的操作紙上畫出一個圓,然后把它剪下來。
3.探索圓曲線圖形的特點
摸摸你的圓的邊,想想看它與我們以往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
生交流,師相機引導,得出圓是封閉的曲線圖形。
板書:曲線圖形。
4.探索圓的各部分名稱,直徑、半徑以及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①出示幻燈片。
②生操作,然后交流,引出圓心定義,并把圓心標在圓上。
在一個圓中,我們把折痕相交的點叫做圓心,其實除了圓心外,圓還有兩個重要的概念。請同學們打開書第2頁,認真閱讀書中的文字。
出示自讀提示:通過閱讀你知道了哪些知識?
③師生交流,認識半徑、直徑及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預設
A.認識半徑
半徑定義及字母表示。
師注意引導在自己的圓里畫出兩條半徑,并思考一個圓里能畫出多少條半徑,為什么?
師生交流,得出同一圓里有無數條半徑。
B.認識直徑
直徑定義及字母表示。
生交流過程中,師引導明確
⑴圓的直徑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通過圓心,二是兩端都在圓上。
⑵在自己的圓里畫出兩條半徑,并思考一個圓里能畫出多少條直徑,為什么?
師生交流,得出在一個圓里有無數條直徑。
C.探索直徑、半徑之間的關系。
出示幻燈片:測量你圓中的半徑和直徑長度,看看你發現了什么?
指導學生用喜歡的方法比較至少三條半徑和三條直徑的長。
生交流得出:同一個圓里,半徑長度相等,直徑長度也都相等,直徑長度是半徑的2倍。師板書即d=2r或r=
5.知識的梳理
出示課件:圓中心的一點叫做圓心,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一般用字母r表示,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一般用字母d表示。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條半徑,無數條直徑,而且直徑是半徑的2倍。即d=2r或r=
三、拓展延伸
同學們,咱們學習了這么多圓的知識,那么大家敢隨我去《圓的王國歷險園》去逛一逛嗎?
出示幻燈片。
1.直徑半徑搶答館。
2.愛心救助站。
3.巧手測量坊。
四、回顧知識、感受圓的魅力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生回顧知識)
師:一位希臘的數學家說過:“圓是最完美的圖形“。最后,就讓我們再次走進圓的世界,感受它的神奇和魅力吧!出示課件。
五、作業
幻燈片:為什么井蓋是圓的?
最后讓我們一起伸出手來,共同為這節課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第十單元《圓》教材分析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詩歌,感受圓的奇妙變化。
2、理解詩歌內容,讓幼兒明白詩歌中的各種事物都是圓的。
3、讓幼兒間共同分享對于圓的認識。并認讀重點詞圓、蘋果、飛。
4、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5、引導幼兒在詩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認識圓并認讀重點詞圓、蘋果、飛。
活動難點:詩歌的理解和掌握。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認識圓形,熟悉生活中常見的圓的物體,并能說出它們的名稱。
2、物質準備。
掛圖、錄音帶、大字卡;詩歌讀本人手一冊、小字卡、書寫冊、圖片 (圓形、蘋果)。
3、環境準備。
收集一些圓形物體的圖片張貼在閱讀區內。
活動過程
一、 預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候,走線,線上音樂游戲《拉個圓圈走走》。教師和幼兒一起聽音樂做動作(音樂和玩法附后)。
二、 感知理解活動
1、教師在小黑板上畫一個圓,讓幼兒進行現場發揮,看看老師畫了一個什么?這樣幼兒就會從各個方面去考慮,在我們生活中都有哪些東西是圓的。然后教師再出示圓形的圖片,幼兒根據老師的提問自主討論。這是什么形狀的圖形,這時教師出示大字卡“圓”,讓幼兒有一個直觀上的認識。
2、運用故事情景,引起幼兒興趣。
小紅帽要過生日了,她想讓外婆送她最喜歡的芭比娃娃,可是外婆給她出了個難題,要她說出外婆最喜歡的幾樣東西,要是回答對了,外婆就送她。回答錯了,那么自然就沒有禮物了。外婆要的這些東西的前提條件都必須是圓形的。那么外婆的問題是這樣的:“什么水果甜又甜,什么東西香又香,什么東西飛上天,還要一個寶寶笑又笑”。這下可把小紅帽難住了,前三樣東西小紅帽一下就猜到了,可是最后一個問題,小紅帽想呀想,想的頭都疼了還沒想出來。眼看著生日一天天到了,可把小紅帽急壞了,如果答不出來,她夢寐以求的芭比娃娃就得不到了。可是我們的小紅帽是個聰明的孩子,最后一個問題的答案最終還是被她猜到了。生日這天,外婆一來小紅帽就跑到外婆的面前要禮物,外婆說:“我要的東西你都給我準備好了嗎?”小紅帽拿出了蘋果、月餅、氣球,外婆一看樂了,都對了。“可是還少一樣呀?”小紅帽跑到外婆面前對著外婆笑了笑,說:“這就是你要的第四件東西呀。”外婆開心極了,夸道:“你真是一個聰明的好孩子。”“這是你的禮物芭比娃娃。”小紅帽笑了,外婆也笑了。
3、教師總結蘋果甜又甜,月餅香又香,娃娃笑又笑,彩球飛上天。出示掛圖,播放錄音帶,請幼兒欣賞詩歌。并結合剛才的故事,讓幼兒仔細聽聽圓形都變成了什么?再結合掛圖來回答問題。
4、教師手指掛圖帶領幼兒一邊閱讀詩歌一邊在黑板上將圓形變成蘋果狀、月餅狀、鈴鐺、再變成娃娃的笑臉、變成彩球。
5、師幼共同講述:師問:圓形變成什么甜又甜?香又香?響又響?變個娃娃怎么樣?變個彩球又到哪里了?教師邊講解邊出示大字卡圓、蘋果、飛,讓幼兒熟悉這些詞。
三、 游戲活動:
教師出示大字卡圓、蘋果并念出來,請幼兒從字卡中找出相應的字卡并跟讀。教師念“飛”并做動作,幼兒跟著學并找出相應的字卡。
四、 體驗活動:
1、教師放錄音帶讓幼兒看書劃指跟讀。
2、教師和幼兒進行詩歌接龍。先一同讀詩歌名及第一句,后面每一句,由教師讀前半句,幼兒讀后半句。如:師:變個蘋果,幼:甜又甜。待幼兒熟悉后,再分組進行,男孩讀前半句,女孩讀后半句。
3、讓幼兒拿出畫筆,邊畫出奇妙的圓形,邊念詩歌。
五、 結束活動:
交流總結,幼兒整理物品。
活動延伸
1、園內延伸。
(1)鼓勵幼兒收集圓形的物品放在教室區角“奇妙的圓中”。
(2)將掛圖和字卡放在閱讀區里,供幼兒欣賞講述。
(3)引導幼兒完成書寫冊第三頁的“瀑布”,并注意描畫的方式。
2、家庭延伸:
(1)讓家長和孩子共同收集有關圓形的物體,并做好記錄。
(2)家長和孩子一起完成詩歌讀本的第七頁的延伸活動,并試嘗著編創詩歌。
教學資源
1、音樂游戲。
1=F2/4 拉個圈圈走走
3 3 1 3 ︱5 5 ︱ 3 3 ︱ 2 2 ︱ 3 1︱ 6 5 2 0 3 5 手拉
手兒 走 走, 拉 個 圓圈 走 走,走呀 走, 走 呀
手拉 手兒 跑 跑, 拉 個 圓圈 跑 跑,跑呀 跑, 跑 呀
3 0 ︱ 2 5 ︱ 1 1 ‖ 3 2 走,
看 看 誰 先 蹲 下。 跑, 看 看 誰 先 站 好。
玩法:
請全體幼兒手拉手圍成圈。第一段歌詞全體幼兒朝一個方向走,唱到看誰先蹲下時,幼兒立刻蹲下,看哪個最快。第二段歌詞全體幼兒反方向走,唱到看看誰先站好時,幼兒馬上站好,看誰最快。
故事:聰明的小紅帽(見活動過程)
活動反思
小班幼兒的認知能力有限,能打動和吸引他們的往往是生活中常見的事物。
學習《奇妙的圓》,讓幼兒懂得圓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圓和我們的密切關系。通過一個“○”(圓圈)讓幼兒拓展了思維,盡情的想象,最大限度的挖掘出了幼兒的潛能,也進一步培養了幼兒創新性思維的發展。
第十單元《圓》教材分析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玩有關圓形的物品,初步感知圓形的基本特征。
2、提高幼兒的觀察力及操作能力。
3、能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1、圓形積木、紐扣、薯片罐、八寶粥罐、圓形棋子等,每個面上都粘有一個圓形。
2、課件一個(春姑娘送禮物的畫面,許多圓形寶寶滾動的畫面,由圓形組合成的花、太陽、小雞、鳥、鐘等畫面)。
3、用硬紙板做的斜坡8個,牙簽,中心有小孔的圓片,有軸的長方形積木,輪子等若干。
活動過程:
1、課件導入,引起興趣。
師:"看,誰來了?"(出示春姑娘送禮物的課件)幼:"春姑娘。"
2、自由玩一玩有關圓形的東西,初步感知圓形。(出示禮物箱)師:"春天來了,春姑娘給我們送來了許多禮物。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什么禮物?再玩一玩。玩的時候看看它們長的什么樣?"(把"禮物"發給幼兒后自由玩)師:"有些什么禮物呢?"幼:薯片。
師:薯片罐長的什么樣?
幼:圓圓的。
師:"還有什么禮物呢?"幼:八寶粥。
師:八寶粥罐長的什么樣?
幼:圓圓的。
師:"還有什么禮物呢?"幼:紐扣、積木。
師:那它們長得什么樣?
幼:紐扣、積木都是圓圓的。
師小結:原來春姑娘送給我們的禮物里都藏著一個圓形寶寶(出示課件)。它長得圓圓的,滾來滾去非常好玩。
師:"我們趕快把藏在禮物里的圓形寶寶找出來吧。找到后可以和圓形寶寶手拉手做好朋友。"幼兒找出粘在禮物上的圓形,撕下后粘貼在自己的衣服上。
(評析:大膽嘗試讓幼兒積極地與操作材料互動,引導幼兒自由地看看、摸摸、玩玩、找找、貼貼,給他們營造了一個寬松、愉快的心理氣,為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創造了條件。)
3、嘗試在圖上找出與圓形相似的實物的某一部分。
師:"調皮的圓形寶寶們滾呀滾。怎么不見了,到哪里去了呢?"(出示許多圓形寶寶滾動的課件。)師:"原來調皮的圓形寶寶們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戲。我們一起來把它們找出來好嗎?可以先和好朋友找一找,說一說。"幼兒自由講述圓形寶寶藏在哪里了。
師:"圓形寶寶藏在哪里呢?誰來告訴大家?"幼A:圓形寶寶藏在太陽里。
幼B:藏在花里。
幼C:藏在小雞的身體里。……師:"你們的小眼睛真靈,看圓形寶寶還藏在哪里了?"(出示圓片和輪子)(評析:通過電教手段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而且讓幼兒在寬松的"捉迷藏游戲"氛圍里自由地與同伴交流,不僅鍛煉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增強了其大膽發言的信心。)
4、分組嘗試制作有趣的小輪子及汽車,在斜坡上滾動,進一步感知圓形的基本特征,體驗活動的樂趣。
"調皮的圓形寶寶還藏在圓片和輪子里,它們還想手拉手到斜坡上玩一玩。請我們小朋友來幫助它們,好嗎?"幼兒自選材料制作,有的幼兒把兩個中心有小孔的圓片用牙簽接起來變成一對小車輪,還有的幼兒把帶軸的長方形積木裝上4個小車輪,就成了一輛小汽車等。然后孩子們嘗試著讓它們從斜坡上往下滾動。
(評析:在做做玩玩中,氣氛顯得更加輕松、自由,幼兒的操作興趣高漲,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充分地調動,在探索中獨立地獲得學習經驗,動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活動結束:
1、找找還有哪些東西也是圓形寶寶變的?
2、給圓形娃娃涂色。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第十單元《圓》教材分析 篇7
活動來源:
我們幼兒園比較注重培養幼兒早期閱讀的興趣,并購置了許多適合幼兒閱讀的繪本。小班幼兒剛入園,經過兩個月的培養,已經具備初步的早期閱讀意識。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幼兒都喜歡圓形的物體,也能認識一些生活中的圓形物體。繪本《圓》特別適合小班幼兒閱讀,因此我設計了本次繪本閱讀活動。更好地讓幼兒了解圓,同時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語言發展能力、閱讀能力等。
活動目標:
1.初步閱讀繪本,了解不同數量的圓可以變成餡餅、雪娃娃、貓頭鷹、火車、糖葫蘆等物品。
2.通過教師提問和觀察,嘗試將環境中圓形的物品用繪本的句式進行仿編。
3.體驗“圓形物體變變變"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認識生活中一些圓形的物體,會唱“拉個圓圈走走”的歌。
2.物質準備:創設環境,有意識地在教室里擺放一些圓形的東西。
3.繪本《圓》人手一本。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繪本封面,引起閱讀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本有趣的繪本,看看封面上的圖形,你認識嗎?這本繪本的名字叫《圓》。這么多的圓形寶寶,今天要來給小朋友變魔術呢?它們會變成什么好東西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引導幼兒觀看ppt,閱讀故事,初步欣賞故事內容
1.教師引導幼兒集體欣賞ppt。(1—3個圓的內容)
提問:“一個圓,孤零零",它會變成什么呢?還會變成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兩個圓,來做伴”它會變成什么呢?還會變成什么呢?
“三個圓,正正好”它會變成什么呢?還會變成什么呢?三個圓藏在哪?(貓頭鷹和小老鼠)
2.幼兒自主閱讀繪本4—5個圓的內容。
提問:“接下來會是幾個圓?又會變成什么好東西呢?我們一起來看繪本,從貓頭鷹的地方往后看”。
“四個圓,排成排”它會變成什么呢?還像什么呢?圓藏在哪?(火車車輪)
“五個圓,連成串”它會變成什么呢?還像什么呢?
三、師生邊完整欣賞ppt邊講述繪本,進一步幫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師:這本繪本好看嗎?我們再來看一遍,一起講講吧。
四、接龍游戲,學習分角色閱讀繪本
集體觀看ppt,第一次教師說前半句,幼兒說后半句。
師:小朋友真聰明,能和老師一起講故事了。現在我們來玩個接龍游戲,我說前面的“一個圓,孤零零”。寶寶說后面的“好像一個大餡餅”。看誰說得好?
五、尋找教室中的圓形物品
1.在教室內尋找圓形物。
師:我們教室里也藏著許多圓形寶寶,哪些東西是圓形的呢?快把它們找出來吧。
2.把找到的圓形物用繪本的句式念出來。
師:一個圓,孤零零,好像一個大皮球。兩個圓來做伴,變成一個望遠鏡……
六、教師指相應的物品,進行填充式創編繪本
師:寶寶們真棒!找到了很多圓形的東西,說得也很好,現在張老師來把你們找到的圓形寶寶編到故事里,就會變成一個新的繪本故事。
教師一邊念一邊指向創編的物品“一個圓,孤零零”好像一個(引導幼兒填詞:大皮球,兩個圓來做伴好像一副望遠鏡等等)。
七、游戲“拉個圓圈走走”
1.師:今天圓形寶寶玩得真高興,我們也來玩個“拉個圓圈走走"的游戲吧。
2.游戲延伸:用創編的句式進行游戲。
“拉個圓圈走走,拉個圓圈走走,走走走走,變成一個大皮球”。(變成一條毛毛蟲、望遠鏡等等)。
活動反思:
圓形物體是生活中無所不見的,由于幼兒對于圓的認識經驗儲備充分,創設了適宜的教學環境,以繪本為載體,開展有關圓的活動,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特征,因此本次教學活動中,幼兒思維活躍,積極動腦,踴躍發言。幼兒發揮想象,聯想到了很多圓形物體,課堂氣氛活躍。幼兒在課堂上能仔細觀察,積極參與游戲師幼互動,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只是在進行故事仿編環節時于小班幼兒年齡小,入園時間較短,語言發展有限,少數幼兒不能把話說完整,因此,仿編活動還要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不斷練習,從而提高幼兒的仿編能力。
專家點評:
這個活動設計,是一堂從認識“圓”入手的幼兒小班的語言教學活動。幼兒對“圓"有較豐富的感性認識,具備和積累了一定的認知經驗,看圖、觀看ppt,回答關于“圓"的問題,做接龍游戲,學習分角色閱讀繪本,用創編的句式進行游戲延伸等活動情節的設計很豐富,很精當,符合幼兒的特點,有感染力,也體現了正確的幼教理念,激發了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也培養了思維能力,對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提高,是一次成功的嘗試。
第十單元《圓》教材分析 篇8
活動目標
1、樂于參與美術活動,體驗創作樂趣。
2、能結合生活經驗大膽想象,嘗試通過印畫、粘貼、添畫和組合等方法表現各種圓形物體。
3、能認真作畫并保持畫面整潔。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知識與經驗準備:事先引導幼兒發現生活中的圓形物體。
材料準備:大小不一圓形紙片、糨糊、棉簽、水彩顏料、毛筆、圖畫紙和抹布;蘿卜、藕;《圓寶寶變魔術》課件;
活動過程
(一)觀看多媒體課件,引發幼兒經驗
1、觀看幻燈一
重點提問:今天有誰來做客?(圓形寶寶)
2、觀看幻燈二
重點提問: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體是圓形寶寶這位神奇的魔術師變的
3、觀看幻燈三
重點提問:幾個圓形組合還可以變成什么物體?
(二)介紹繪畫材料
實物印畫:用蘿卜、蓮藕蘸顏料后在紙上印畫,再添畫組成有關圓形的物體。
粘貼畫:先想好圓形能變什么物體,然后在紙上黏上圓形,再用棉簽添畫。
報紙畫、鏡面畫:在報紙上或鏡面上自由創作各種圓形物體。
(三)提出作畫要求
1、大膽想象畫出各種圓形物體;
2、自由選擇畫畫材料;
3、保持畫面整潔,繪畫工具用完要放回原處。
(四)幼兒畫畫
教師注意鼓勵和啟發幼兒大膽想象和畫畫;及時提醒幼兒手臟后要擦在抹布上、工具材料用完后要放回原處。
(五)展示并相互介紹作品――我把圓形變成了什么
活動反思
在本環節中,我肯定了每個幼兒作品,讓幼兒獲得成功后的愉悅體驗。鼓勵每一位幼兒積極地、主動地、大膽地用語言將自己的作品表達出來。從而達到藝術活動的最高目標,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第十單元《圓》教材分析 篇9
圓概念總結
1.圓的定義: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
2.將一張圓形紙片對折兩次,折痕相交于圓中心的一點,這一點叫做圓心。圓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3.半徑:連接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半徑一般用字母r表示。把圓規兩腳分開,兩腳之間的距離就是圓的半徑。
4.圓心確定圓的位置,半徑確定圓的大小。
5.直徑: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直徑一般用字母d表示。
6.在同一個圓內,所有的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7.在同一個圓內,有無數條半徑,有無數條直徑。
8.在同一個圓內,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半徑的長度是直徑的一半。
用字母表示為:d=2r
r
=1/2d
用文字表示為:半徑=直徑÷2
直徑=半徑×2
9.圓的周長: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度叫做圓的周長。
10.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這個比值是一個固定的數。我們把圓的周長和直徑的比值叫做圓周率,用字母【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上冊期末復習資料1表示。圓周率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在計算時,取π≈3.14。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算出來的人是我國的數學家祖沖之。
11.圓的周長公式:c=πd
或c=2πr
圓周長=π×直徑
圓周長=π×半徑×2
12.圓的面積:圓所占面積的大小叫圓的面積。
13.把一個圓割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割拼成的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周長的一半,用字母(πr)表示,寬相當于圓的半徑,用字母(r)表示,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圓的面積=
πr×r。圓的面積公式:s=πr²。
14.圓的面積公式:s=πr² 或者s=π(d/2)²
或者s=π(c÷(2π))²≈
15.在一個正方形里畫一個最大的圓,圓的直徑等于正方形的邊長。
16.在一個長方形里畫一個最大的圓,圓的直徑等于長方形的寬。
17.一個環形,外圓的半徑是r,內圓的半徑是r,它的面積是s=πr²-πr² 或 s=π(r²-r²)。
(其中r=r+環的寬度.)
18.半圓的周長等于圓的周長的一半加直徑。半圓的周長與圓周長的一半的區別在于,半圓有直徑,而圓周長的一半沒有直徑。
半圓的周長公式:c=πd/2+d 或 c=πr+2r
圓周長的一半=πr
19.半圓面積=圓的面積÷2 公式為:s=πr²/2
20.在同一個圓里,半徑擴大或縮小多少倍,直徑和周長也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而面積擴大或縮小以上倍數的平方倍。
例如:在同一個圓里,半徑擴大4倍,那么直徑和周長就都擴大4倍,而面積擴大16倍。
21.兩個圓的半徑比等于直徑比等于周長比,而面積比等于以上比的平方。
例如:兩個圓的半徑比是2:3,那么這兩個圓的直徑比和周長比都是2:3,而面積比是4:9。
圓周長和直徑的比是π:1,比值是π
圓周長和半徑的比是2π:1,比值是2π
22.當一個圓的半徑增加a厘米時,它的周長就增加2πa厘米;
當一個圓的直徑增加a厘米時,它的周長就增加πa厘米。
23.在同一圓中,圓心角占圓周角的幾分之幾,它所在扇形面積就占圓面積的幾分之幾;所對的弧就占圓周長的幾分之幾.
24.當長方形,正方形,圓的周長相等時,圓的面積最大,長方形的面積最小
25.扇形弧長公式:扇形的面積公式: s=nπr²/360
(n為扇形的圓心角度數,r為扇形所在圓的半徑)
26.軸對稱圖形:如果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折痕所在的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
27.有一條對稱軸的圖形有: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扇形、半圓。
有2條對稱軸的圖形是:長方形
有3條對稱軸的圖形是:等邊三角形
有4條對稱軸的圖形是:正方形
有無數條對稱軸的圖形是:圓、圓環。
28.直徑所在的直線是圓的對稱軸。
第十單元《圓》教材分析 篇10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大膽想象,根據自己已有的繪畫技巧,表現各種各樣的圓形事物。
2、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構思畫面。表現一定的故事情節,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及畫面構圖能力。
3、養成大膽用色、均勻涂色的良好習慣。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教學重點、難點
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發揮想象,并運用繪畫手段表現出來
活動準備
1、多媒體播放故事《我們是圓》。
2、圓形事物圖片若干張。
3、水彩筆、油畫棒
活動過程
1、組織教學、激發興趣
(1)提問:小朋友們認識圓形嗎?誰能說一說見過哪些圓形的物體?請把你看到的說給小組的伙伴聽聽。
( 幼兒小組議論)
下面老師請幾個小朋友起來匯報一下你們小組交流的情況(全班匯報)
(2)剛才小朋友說出了那么多的圓形事物,非常好。老師也認識了許多圓形朋友,還錄了一些他們活動的圖像呢,然后,請幼兒觀看故事《我們是圓》的錄像(教師在適當的時候引用語言提示),并提問“你們看到了些什么?”“他們有什么共同點?”
2、引導幼兒觀察圓形事物圖片。
3、啟發幼兒想象可以把那些東西設計成圓形。
4、指導幼兒合理布局畫面
你想畫圓形什么物體?把它畫在畫面的什么地方?
5、幼兒隨音樂作畫,老師巡回指導。
指導重點:教師引導幼兒對圓進行內部添加,他們畫出了多彩的地球、時鐘、皮球、碗、盤子、笑臉、大轉盤、毛線球、呼啦圈、方向盤、茶杯蓋、輪胎等。在此基礎上,又引導幼兒在圓形外部進行添加成形,如:蘋果、櫻桃、喇叭、葵花、手提袋、魚、太陽、西瓜等,使其更為生動形象。
(1) 指導幼兒合理布置畫面,鼓勵幼兒大膽想象。
(2)激勵幼兒在圓形事物的周圍進行添加,使其畫面構成一定的故事情節。
(3) 啟發幼兒使用自己喜歡的顏色表現圓形世界。
6、幼兒欣賞、評價作品
展示作品,請幼兒講述畫面內容,教師和幼兒共同點評。
活動延伸
幼兒和老師一起共同創設布置出一幅《圓形世界》墻面畫,請其它班的小朋友來參觀。
教學反思
通過觀察錄像幼兒對圓形事物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在幼兒作畫時通過老師的指導,幼兒掌握了一定的創設構圖技巧,在欣賞、點評這個環節,幼兒得到了提高。
第十單元《圓》教材分析 篇11
一、活動目標:
1、認識圓形,運用圓形創作造型
2、發展幼兒想象力及操作能力
3、通過多媒體教學,初步理解故事內容,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
4、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二、活動準備:
1、將各色色紙剪成大大小小的圓,貼在磁鐵黑板上。剪刀、糨糊、圓形貼紙、畫紙、磁鐵、彩色等。
2、幼兒數學用書
三、活動過程
(一)以講《愛畫畫的波波的故事》的形式引起興趣
隨著故事情節讓幼兒猜猜波波畫的是什么?“小豬波波畫了好多大大小小的圓,哥哥姐姐看了好久,不知道波波的圓圈是什么,就問波波:“你畫的圓圈是什么呀?”波波說:“這個圓圈里有兩只手,一只長,一只短,從早到晚繞著轉。”哥哥說:“啊,我知道了,是時鐘”,姐姐說:“那這個是什么?”波波說:“它下面還有一條長長的線,要抓好,才不會跑掉”。姐姐說:“喔,是氣球”哥哥姐姐終于知道波波畫什么了。波波又畫了許多圓圈,連肚臍眼的圓都有呢?媽媽說:“波波真是個很棒的畫家”。
(二)運用操作法讓幼兒拼圖
幼兒也當波波,用圓形色紙拼拼貼貼,看可以拼貼出什么造型。完成后請幼兒欣賞作品,鼓勵幼兒說一說自己用圓形拼貼出了什么
(三)帶領幼兒打開《我的數學》第一頁,啟發幼兒觀察畫面內容,讓幼兒給圓形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再說說圖中還有哪些東西是圓的
(四)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境,想一想、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圓的。
活動目標
1、認識圓形,運用圓形創作造型。
2、發展幼兒想象力及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各色紙的大大小小的圓。剪刀、糨糊、圓形貼紙、畫紙、磁鐵、彩色等。
2、幼兒數學用書活動過程
一、講故事引起興趣教師講故事《愛畫畫的波波的故事》
二、運用操作法讓幼兒拼圖
1、教師:請小朋友也當波波,用圓形色紙拼拼貼貼,看可以拼貼出什么造型。
2、完成后請幼兒欣賞作品,鼓勵幼兒說一說自己用圓形拼貼出了什么。
三、帶領幼兒打開《我的數學》第一頁啟發幼兒觀察畫面內容,讓幼兒給圓形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再說說圖中還有哪些東西是圓的?
四、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境想一想、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圓的。
故事:愛畫畫的波波的故事小豬波波畫了好多大大小小的圓,哥哥姐姐看了好久,不知道波波的圓圈是什么,就問波波:“你畫的圓圈是什么呀?”波波說:“這個圓圈里有兩只手,一只長,一只短,從早到晚繞著轉。”哥哥說:“啊,我知道了,是時鐘”,姐姐說:“那這個是什么?”波波說:“它下面還有一條長長的線,要抓好,才不會跑掉”。姐姐說:“喔,是氣球”哥哥姐姐終于知道波波畫什么了。波波又畫了許多圓圈,連肚臍眼的圓都有呢?媽媽說:“波波真是個很棒的畫家”。
活動反思:
數學來源與現實,存在于現實,并且應用與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第十單元《圓》教材分析 篇12
活動目標:
1、對圓的物體感興趣。
2、體驗大家一起玩的快樂。
3、在玩的過程中發現圓的物體是會滾動的。
活動準備:
1、電動泡泡槍
2、課件:《裝輪胎》
3、幼兒操作材料:球類、輪胎、車里外胎、游泳圈、奶粉罐、三角形(方形)大積木、木質大線軸、廢舊光盤、大飲料瓶等(每人至少一件)
活動過程:
一、玩一玩
1、教師出示泡泡槍,:“看,老師給大家帶什么好玩的啦?”
“快來和泡泡做游戲吧。”師幼共同玩泡泡。
2、仔細看一看泡泡是什么樣的?
你還發現泡泡什么秘密?
泡泡圓圓的,有大有小真好玩。
輕輕一吹泡泡就會飛起來,落下的泡泡不見了。
二、滾一滾
除了泡泡是圓圓的,老師還帶來許多圓圓的好玩的玩具呢?
1、出示各種球類,讓孩子認識。
2、它們會滾嗎?幼兒玩一玩,試一試。
這么多圓圓的球。它們會滾嗎?為什么會滾?
它是圓圓的,摸上去圓溜溜,圓圓的球兒滾呀滾,圓圓的球兒都會滾。
三、試一試
除了圓圓的球兒會滾,老師這兒還有許多好玩的玩具呢?想不想玩一玩?玩一玩、試一試,看哪些玩具會滾,哪些不會滾?請大家都選一件自己喜歡的試一試。
1、幼兒操作體驗(其中包含三角形和方形物體)。
可以和小伙伴之間交換著玩一玩,每樣都可以去試一試。
2、你玩的是什么?它會滾嗎?怎么滾的?為什么?
有的身體是圓圓的,只要將它躺下來,它就會滾。
有的周圍是圓圓的,把它豎起來,它也會滾起來。
會滾的玩具真好玩。
3、展示三角形、方形積木(如果沒人玩:“為什么沒人跟它們玩?它會滾嗎?為什么?
原來,三角形、方形的東西都有角有棱,所以它不會滾,
4、Flash動畫《裝輪胎》
嘀嘀——一輛小汽車
引導幼兒發現:汽車少了什么?
這里有三種輪子,看看都有什么形狀的?
你想給小汽車裝上什么形狀的輪子呢?
原來,汽車裝上圓形的輪子跑起來這么快,又快又穩。
四、活動延伸
孩子們,會滾的玩具好玩嗎?除了今天我們玩過的這些,其實,在生活中還有許多,今天我們回去就找一找,找到了告訴你的小伙伴,好嗎?”
活動反思:
幼兒對實驗活動的興趣比想像中要旺盛,有不足之處,就是關于“滾動”這一個詞,應該給予簡單的解釋:圓形的東西能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