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的再認識---- 教學設計(精選10篇)
分數的再認識---- 教學設計 篇1
內容:分數的再認識
課時:1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發展學生的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結合具體的情境,進一步體會“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3、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合作。
教學重點:進一步認識分數能正確用分數描述圖形或簡單的生活現象。
教學難點:體會在不同整體下,同一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不一樣。
教學關鍵:引導學生聯系實際情境進一步認識分數、運用分數。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今天老師有幸和同學們一起學習,同學們在三年級時已經學過了分數,掌握了一些簡單得分數知識,今天我們就進一步認識分數。
板書:分數的再認識
復習:出示:(5分鐘)師:誰能說說這個數的各部分名稱。
師:怎樣讀,讀作:(二分之一)
師: 表示意義是什么?
2)、老師這里有這些數,誰能幫老師讀一讀。 , , , 讓學生讀認。
師:像 , , , ……都是什么數?(分數)
師出示圖形:
讓學生用分數表示上面各圖中的陰影部分。
二、創設情境,理解分數的相對性。
1、 拿一拿:(10分鐘)
教師準備三盒糖果(數量不要告訴學生)
師: 我這里有三盒糖果,老師想從每一盒糖果中取出它的 ,誰愿意幫幫老師這個忙呢?
請三位學生到臺上拿糖果。其他同學注意觀察.
師:你準備怎么拿呢?
生1:
生2:
生3:
師:其他同學發現了什么?生:他們拿出的塊數不一樣。讓三名學生回位。
師:他們三個都是拿出全部的 嗎? 拿出糖果的塊數卻不一樣多,這是為什么呢?請想一想,然后小組交流一下.
生:三盒糖塊總數不一樣。
生:數錯了。
師:他們分的到底對不對呢?再請三位同學上臺分一分,驗證一下, 注意觀察每盒的 是多少塊? (4塊、3塊、4塊)把所有的糖果都拿出來數一數告訴大家總塊數是多少(一盒有8塊, 一盒有6塊.另一盒有8塊)。
師:前后三名學生分得一樣嗎?
師:現在你知道每盒糖的 不一樣多的原因嗎?
生:是總塊數不一樣,
師:一盒糖的 表示的都是把一盒糖平均分成兩份,取其中的一份,但由于盒子里糖塊總數不一樣多,所以取出的 的數量會怎樣?
生:也一定不一樣多。
強調:由于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也就是總塊數不一樣多),同一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一樣多。
2、說一說: (10分鐘)
出示教科書的情境圖:(一本書厚,一本書薄)
. 師:讓兩名同學各拿一本書.左邊的同學看了第一本書的 ;右邊的同學看了第二本書的 ;他們看的頁數一樣多嗎?為什么?
生1:因為書的厚薄不一樣,總頁數不一樣(也就是整體“1”不一樣),因此它們的 就不一樣。
師:雖然它們都把整本書平均分成三份看,都看了其中的一份,但它們的整本書頁數同不同?也就是說什么不同?
生:看得頁數不同,整體也不同。
師:請同學們再考慮一個問題。
明明喝了一瓶水的 ,楠楠也喝了一瓶水的 。明明說:“我倆喝的一樣多”。楠楠說:“我喝得比你多。” 它們誰說得對呢?
生2:如果瓶的大小一樣,他倆喝得就一樣多。如果大小不一樣,誰瓶大,誰喝得就多。(整體不同,同一分數大小就不同。)
師:為幫助印度洋海嘯受災地區災民,小明捐獻了零花錢的 ,小芳捐獻了零花錢的 ,小芳捐的錢一定比小明多嗎?請說明你的理由。
師:讓學生填數、觀察,小組合作體會這些分數之間的關系,你們有什么發現?
一個分數它得分母表示把“整體”平均分成得份數,分子表示取出的份數。進一步強調單位“1”即整體相同,同一分數表示的具體部分相同。
提問:“1”里面有幾個 ,有幾個 ,有幾個 ,有幾個 ,有幾個 ,……
3、畫一畫:(8分鐘)
進一步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師:小黑板出示題目
1、一個圖形的 是邊長1cm的□,畫出這個圖形。
a、請同學們先在練習本上畫一畫,教師巡視。
b、展示學生的各種畫法,由學生自己來評價。
c、 還有其他畫法嗎?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
2、分別畫出個圖形的 ,他們的大小一樣嗎?
三、練一練:第35頁:(5分鐘)
第1題,用分數表示涂色部分,先讓學生獨立填一填,再交流:選兩題說思考過程。。
第2題:涂色。試問:個 是 ,2個 是,5個 是, 里有個 。
四、總結:(1分鐘)今天老師和同學們再一次認識了分數,誰能告訴大家你這節課收獲到了什么?
與分數有關的內容就可以由于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同一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一樣多。
師:現實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祝大家數學越學越好。
五、作業:(1分鐘)p36、5、6、題
分數的再認識
整體 分數 具體
書 一本書厚 頁數多
一本書薄 頁數少
一瓶水 大瓶 水多
小瓶 水少
由于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同一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一樣多。
分數的再認識---- 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內容分析
1.教學的主要內容
《新世紀(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新世紀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34~36頁《分數的再認識》。
2.教材編寫特點
在三年級下學期,學生已經結合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能初步運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本節教材通過創設“拿鉛筆”“看書”等具體問題情境,使學生體會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豐富學生對分數的認識,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教材編寫有兩個特點:一是突出分數的意義的教學,使學生充分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深化對分數本質的理解;二是創設了豐富的情境和活動,教材中創設了“拿鉛筆”“看書”“捐款”“畫圖形”等豐富的情境和活動,引導學生結合情境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 “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二、學習目標
1.學會用分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進一步掌握分數的讀、寫,理解分子、分母的意義。
2.結合具體的情境對分數作出合理的解釋,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生活中處處有分數,發展數感。
分數的再認識---- 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第三單元《分數的再認識》第34、35頁
學生情況分析
在三年級下學期,學生已經結合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能初步運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本節教材通過創設“拿鉛筆”“看書”等具體問題情境,使學生體會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豐富學生對分數的認識,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材分析
教材編寫有兩個特點:一是突出分數的意義的教學,使學生充分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深化對分數本質的理解;二是創設了豐富的情境和活動,教材中創設了“拿鉛筆”“看書”“捐款”“畫圖形”等豐富的情境和活動,引導學生結合情境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地方:實物導入,能貼近學生實際。三年級學習的內容,是把一個東西平均分成兩份,三份,而這節課,不再是把一個東西平均分了.但教師掌控要好,是把幾個東西分一分,但還是要平均分. 事先教師準備學具(不同數量的圓片)直接引入,學生也比較容易理解。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多少份, 強調要平均分.用什么分數表示.
教學目標
1、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分數,體會標準不同,分數表示的意義也不同。
2、在具體操作活動中,發展學生的數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結合具體的情境,進一步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重點就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教學過程:
活動導入
現在大家猜個謎語:母子兩邊分…… (學生回答:分數)
今天我們就再來認識分數 (板書:分數的再認識)
2、復習導入,出示圖形:
提出復習要求:仔細觀察這3個圖形,說出這3個圖中陰影部分是什么分數,它們各表示什么?
(1)圖1表示把這個圖平均分成了兩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數2分之1來表示。
(2)圖2表示把這個圖平均分成了三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數3分之1來表示。
(3)圖3表示把這個圖平均分成了四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數4分之1來表示。
(通過讓學生說分數,認分數,說分數含義的過程,了解學生以有知識的起點。)
3、他們的回答都非常準確,說明他們對以前的知識掌握的很扎實,老師想看看今天大家的學習效果,有信心嗎?
二、活動引入新課學習
1、老師這兒有三份圓片,你們能從每一份中分別拿出全部的1/2嗎?
提出觀察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觀察, 你們發現了什么現象?能提出問題嗎?
(在這里要強調各自是把誰平均分了,學生分別拿出的是6片、4片和3片。)
( 學生可能的回答)
(1)都是1/2,怎么拿出的片數不一樣?
(2)為什么三個同學拿的數目不同?
2、小組合作活動
提出活動要求:為什么他們三人都是拿全部圓片的1/2,拿出的片數卻不一樣多呢?
請大家先自己想一想,為什么會是不一樣的,然后小組交流一下。
(1)學生借助學具獨立操作
(2)小組交流
(3)學生代表匯報
師總結:同學們都認為每份的總片數不一樣,所以三個同學拿出圓片的片數不同。那也就是整體“1”不一樣了。
驗證:現在請剛才的3位同學把所有的圓片拿出來,告訴同學們你們各自的數分別是多少,它們的1/2又是多少?這時要乘熱打鐵讓學生舉例說明什么是整體“一”。并舉例說明,比如,一堆煤,一把鉛筆,一個蘋果等, 讓學生自己總結出單位1或整體1 。(通過組織學生交流,在比較中初步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體會整體不一樣多,所以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一樣多,強調平均分 ,深化對分數的理解。)
3、總結歸納
(1)原來分數還有一個奇妙的特點,你對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認識?
(2)學生總結:(能表達出以下內容就可以)一份圓片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份圓片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于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所以1/2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一樣。單位“1”可以是一個物體,可以是一些物體,可以是一個計數單位 ,學生沒學過 把多個物體看作“1”這部分應有所強調 ,這里可以讓學生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原有知識來理解單位一或整體一 。這里要讓學生明確分數不像以前學的數那樣很多情況下它不是一個具體的數字,而是兩個數間的關系就可以,不一定要概括出什么語言
四、理解應用
1、為了表揚同學們對剛才所學知識的態度和效果,老師給班級讀書角買了2本書。出示掛圖:
師:淘氣和笑笑都看了這本書的1/3,他們看得頁數一樣多嗎?為什么?學生獨立思考一會,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饋。
學生匯報:因為的書厚薄不同,所以兩人看的頁數也不同。(整體“1”不同,分數表示的量也不同。)
2、閱讀教材34頁的“畫一畫”
畫出每個圖形的4分之1 ,并在小組內交流,說說為什么這樣做?(學生總結)
提問:為什么4個方格可以用4分之1表示,1個方格也可以用4分之1表示呢?
(學生可能的回答)
生a:把4個方格平均分4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4分之1來表示。
生b:我把1個方格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也可以用4分之1來表示,只不過這個一份小一些。
五、鞏固練習
1、指導閱讀:書上第35頁第1題,用分數表示涂色的部分。
獨立完成,指名回答。 (簡單復習分數的意義,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讓學生說出1~2個圖形所表示的“整體”與“部分”的意義。)
2、學生獨立在書中完成教材第35頁第2題。(老師巡視檢查)
3、出示教材第36頁第5題,在交流中請學生說說理由。(本題主要是培養學生的估計與推理能力,發展學生數感。如果學生遇到理解困難,可以借助事先準備的圖形和小棒在組內演示解決,最后由學生代表匯報演示小組討論的結果。)
4、拓展延伸 小組合作完成36頁第6題
思考:今天你學會了什么?(通過練習,鞏固基本知識和技能,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5、總結匯報:相同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不一定相同,而這一切都取決于整體的大小。分數即表示一種關系又表示具體數量 , 分數只有帶上單位才是一個具體的數 (引導學生梳理知識,體會用分數描述生活中事物的樂趣)
板書設計:
分數的再認識
相同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不一定相同,而這一切都取決于整體的大小。
12片 1/2 6片 8片 1/2 4片 6片 1/2 3片 結合線段,數形結合
分數的再認識---- 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材(新世紀版)數學五年級上冊p34-35
教材分析:在三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結合情境直觀操作體驗了分數的產生過程,認識了整體“1”,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已經會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能初步運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本單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和理解分數,學習分數的再認識、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分數的基本性質等知識,本課時則安排“分一分”、“說一說”、“畫一畫”等各個情境活動,使學生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進而為學習兩個量的倍比關系奠定基礎,隨之,分數從真分數擴展到假分數、帶分數。更為分數的系統學習埋下伏筆。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設獨立思考、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所體驗,有所感悟,有所發現,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去參與探索分數知識的全過程。
學生狀況分析:我校地處市郊,學生的生活經驗較為豐富,有極強的求知欲,整體素質較高,基礎知識扎實,思維較活躍,已具備了一定的合作與交流的能力,學習習慣良好。在三年級時,學生對分數的產生過程及其意義就有了初步了解,但對知識的生成、聯系及延伸缺乏一定的認識。因此在本單元教學中,教師不能把學生看作是“零”起點,不能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完全置之不理,要尊重學生的已有的知識,要充分相信學生,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提出猜想,大膽放手,加強小組合作,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表達和交流的機會,讓他們對知識的產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通過創設各種情境活動和多種形式的練習,盡量讓他們對分數的知識有系統化的認識,加強自我反思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教學目標: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加深對分數的認識;學會用分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
2、結合具體的情境,使學生體會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并能對分數作出合理的解釋。發展學生數感,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理解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教具準備:2個分別裝有8枝鉛筆的文具盒,1個裝有6枝鉛筆的文具盒。一把鉛筆;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格子紙,畫有16個小圓、8朵花的圖紙。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復習導入。
1、師:板書一個“1/2”。
問:同學們,這是什么數?你能讀出來嗎?誰能說說這個數表示什么意思?
生回答。師板書:分數 整體 部分
2、師:這些都是我們在三年級學習的內容。現在我們明白了“1/2”的意義,大家看,老師手上有一把鉛筆,誰愿意上來從我手中拿出它的“1/2”?應該怎樣拿?
(生答:把老師手中的鉛筆平均分成兩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
(生活動)
(設計意圖:簡單直接的導入,有效喚醒學生對分數初步認識知識點的回憶,了解學生對已有的知識掌握程度,明確本節課的學習起點,同時為下一個環節“拿一拿”作好鋪墊。)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師:同學們對學過的知識掌握得還不錯,那同學們想不想對分數作進一步的探究呢?板書:再認識
活動一:拿一拿
師:我們來做一個游戲,好不好?
1、游戲:
(1)師:(神秘地)老師這兒有兩個文具盒(內分別裝有8枝鉛筆),里面裝了一些鉛筆,我想請兩位男生上來分別拿出每盒鉛筆總枝數的1/2,看看能拿出多少枝?
學生活動,兩位男生都拿出了4枝鉛筆。(師板書:4)
(2)我這兒還有一個文具盒(內裝6枝鉛筆),我想請一位女生上來拿出盒中鉛筆總數的1/2,誰愿意上來拿一拿?
生活動。(同時師面向全班同學)問:猜一猜她會拿出幾枝?也是4枝嗎?
生拿出了3枝。(師板書:3)
2、設疑:
師:你們發現了什么情況?有什么疑問嗎?請想一想,小組交流,全班反饋。
(三位同學都是拿出鉛筆總枝數的1/2,為什么拿出的鉛筆枝數有的一樣多,有的卻不一樣呢?)
預設:生1:男生和女生肯定有一組拿錯了。(師追問:你認為哪一組拿錯了?請上來驗證。)
生2:兩個男生的文具盒中的鉛筆總數一樣多。(猜猜男生文具盒中鉛筆有多少枝?)
生3:女生文具盒中的鉛筆總數與男生文具盒中的鉛筆總數不一樣多。(追問:誰的鉛筆總數多?你能說出女生文具盒中鉛筆共有多少枝嗎?)
3、檢驗:
請三位同學分別說出自己盒中的總數是多少枝,拿出的1/2又是多少枝。(板書:8、6)
4、小結:
一盒鉛筆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盒鉛筆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由于分數所對應的整體相同(也就是盒中總枝數一樣多),所以1/2表示的具體數量就相同;由于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也就是盒中總枝數不一樣多)所以1/2表示的具體數量就不相同。(板書:相同、不同)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經歷“猜測—討論—初步得出結論—驗證—總結歸納”的一個體驗數學過程,從中體會“整體”不同造成相同分數即“部分”表示的多少不同,以加深學生對分數的進一步認識。)
活動二:說一說
1、課件展示小明和小軍看課外書的情境圖
引導學生獲取數學信息和問題。
問:根據圖中的信息,想一想,小明和小軍看的頁數一樣多嗎?
2、生同組交流后,師請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并隨機追問:“如果小明看了50頁,小軍看了5頁,你們知道小明的書有共有多少頁嗎?小軍呢?”
3、小結:同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大,所表示的具體數量就大;對應的“整體”小,所表示的具體數量就小。同一個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大,對應的整體就大;表示具體數量小,對應的整體就小,即分數具有相對性。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交流、比較、分析,進一步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深化對分數的理解。)
4、利用身邊的資源,進一步體會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
走到一位學生,請他站起來,同他握手:“今天這位同學表現十分精彩,你真棒。”請同學們想用什么樣的分數來表示他呢?
生1:他所在的小組有6人,他是其中的一員,我想用“1/6”來表示。
生2:我想用“1/23”來表示他,因為我班有23人,他是其中的一員。
生3:我班有男生11人,他是其中的一員,我用“1/11”來表示他。
…………
師問:同樣一個人,怎么能用不同的分數來表示呢?
引導學生小結:同一個具體數量,它所在的整體不同,表示它的分數也就不同。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自己非常熟悉的情境中,進一步感知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從而體會到分數具有相對性,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活動三:圈一圈,畫一畫
1、圈一圈
(1)呈現16個小圓圖形,圈出它的1/4。
(2)呈現8朵花,圈出它的3/4。
2、畫一畫
一個圖形的1/4是□ ,(1)畫出這個圖形,生完成后,用幻燈展示各學生的圖形。(2)涂出所畫圖形的4/4。
(設計意圖:通過逐層遞進的活動,讓學生深入體驗分數“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同時也為分數的后續學習作鋪墊。)
三、知識應用,加深體驗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給四川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為了幫助四川人民重建家園,小明捐獻了自己的零花錢的1/4,小芳捐獻了自己的零花錢的3/4,小芳捐的錢一定比小明多嗎?說明理由。
(本題主要是培養學生的估計與推理能力,發展數感。)
五、引導學生進行課堂總結
說說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都有哪些新的認識?
六、板書設計
分數的再認識---- 教學設計 篇5
一、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五上第34—36頁。
二、教學目標
1、學會用分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進一步掌握分數的讀、寫,理解分子、分母的意義。
2、結合具體的情境對分數作出合理的解釋,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生活中處處有分數,發展數感。
三、教材簡析
在三年級時,學生已經結合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能初步運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本節教材通過創設“拿水筆”“看書”等具體問題情境,使學生體會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豐富學生對分數的認識,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四、教學重、難點
突出分數意義的建構,使學生充分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深化對分數本質的理解。
五、教學過程
(一)了解起點,引入新課
1、師:你們認識分數嗎?說幾個你熟悉的分數。(學生說出幾個分數,教師隨機板書)
2、師:關于1/2 你已經知道什么?
3、小結。(揭示課題:分數的再認識)
4、師:請同學們拿出老師課前發給大家畫有幾副圖的那張紙,請你在圖上用顏色表示出對應的分數。表示好后在小組里交流表示的理由。
3
4
5
8
1
2
1
2
1
2
全班交流、質疑。
5、課件選擇其中表示1/2 的圖進行討論。
師:在表示1/2 的過程中,你有什么發現?(它們是怎么分的?分的對象相同嗎?)
生:都是平均分成2份,表示這樣的1份。不同的地方是平均分的對象不同,有的是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有的是把一個整體平均分,。
6、教師追問:這里是把誰看作整體“1”?一份是幾個?這個整體“1”還可以指哪些呢?
(二)創設情境,深化理解分數意義
活動一:拿水筆
1、創設情境,請學生分別拿出三盒水筆的1/2(其中有2盒水筆都是8支、有一盒是10支)。
師:這里有三盒水筆,你能從每一盒水筆中分別拿出1/2嗎?
教師請三位學生到講臺前,并問臺上學生:你們準備怎么拿呢?
生:我準備把全部水筆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師:其他同學注意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講臺前的三位學生打開水筆盒,認真地數著。
師:你發現了什么現象,你有什么疑問,或者說你能提出問題嗎?
生:我發現他們拿的支數有的一樣,有的不一樣。這是為什么呢?
生:會不會數錯了。
師:數錯了?這也有可能,你能上來幫助數一數嗎?教師沒有馬上作出評價。
這位學生上來把三盒水筆數了一下,判斷三位同學拿的都是對的。
師:看來,沒有數錯。我們再來看前面一位同學提出的問題,他們三人都是拿全部水筆的1/2,拿出的水筆支數有的一樣多,有的不一樣多,這是為什么呢?請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組輕聲交流一下。
生:水筆的總支數有的一樣多,有的不一樣多。也就是整體“1”有的一樣,有的不一樣。
請臺上的三位同學把所有的水筆都拿出來,并告訴全班同學總支數是多少,1/2是多少支,驗證剛才的結果。
師:你有什么發現?
教師利用課件呈現出示意圖。并小結:總支數不一樣,同樣是1/2,所表示的支卻不一樣。
活動二:說一說
小明 小軍
1、小明看了一本書的1/3,小軍看了一本書的1/3,他們看的一樣多嗎?
2、比較、討論:“都是一本書的1/3 ,但表示的頁數不一樣多,為什么?”怎么樣的情況下,兩本書的1/3是一樣的?
師:通過剛才拿水筆的游戲、觀察討論看書的情境,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同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一樣,那么分數所表示具體的數量也不一樣。(同步板書)
(三)鞏固延伸,反饋分析
1、看圖說數:
(1)藍圓個數占整體的幾分之幾?要使藍圓個數占整體的1/2,怎么改?(可以增一增、換一換、減一減)
(2)綠圓個數占整體的幾分之幾?學生說出4/12和1/3 后(課件隨機整理整齊),提問:為什么都是4個,卻可以用不同的分數來表示?
(3)紅圓個數占整體的幾分之幾?學生說出3/12和1/4后(課件隨機整理整齊),提問:為什么都是3個,卻可以用不同的分數來表示?
師與學生共同小結:部分相同、整體相同,如果分法不一樣,表示的分數就不一樣。
2、游戲:請1個同學站起來,請學生先后說出這位同學占大組人數、小組人數、全班人數、全年級人數、全校總人數的幾分之幾。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同樣一個人,怎么可以用那么多不同的分數來表示呢?
生:因為總數一直在變化。因為整體“1”是不同的,所以分數也就不同。
3、估一估:一個整體的2/3 是 ,這個整體會是下列圖中的哪一個?
(1) (2) (3)
請學生在本子上寫出結果,并準備說說思考過程。
4、辯一辯:
在學校舉行的捐款獻愛心活動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錢總數的1/5 ,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錢總數的2/5。小芳捐的錢比小明捐的多嗎?請說明理由。
(四)全課總結。
師:分數再認識,再認識了什么?
總結:分數相同,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的量就不同;部分相同,整體相同,如果分法不一樣,表示的分數就不一樣;部分相同,對應的整體不一樣,用來表示的分數就不一樣。
(五)課堂作業
課后反思:《分數的意義》曾被作為許多名師、特級教師公開教學的內容,也有許多成功的課例,對于這樣一節大家都比較熟悉的課,在抓住教學內容本質——讓學生理解分數意義的基礎上,力求設計的創意,以新穎的教學視角讓學生易于理解分數的意義,這是我在本課設計中思索的問題。北師大版這一內容教材編排就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從“拿鉛筆”“看書”等具體問題情境,使學生體會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豐富學生對分數的認識,從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在本節課教學流程的預設中,我力求尊重教材的基礎上稍作了修改,重點體現在練習設計上運用有效的教學題材深化滲透了部分與整體的關系,使學生對部分與整體的相對性有了更深的認識,從而清晰理解分數的意義。
分數的再認識---- 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內容 :
北師大小學數學五上《分數》單元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合具體的情境,進一步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3,通過學生參與具體操作活動,體驗數學思考的教程與樂趣.
教學重,難點:
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教學過程 :
復習與引入:
出示:
師:請用一個數分別來表示圖中的涂色部分
生:1/2, 1/2,1/4
師:請你說一說1/2表示什么意思
生: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這個整體的1/2
師:分數3/4表示什么意思
師:這個整體不僅可以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表示一堆物體.
師:這是兩張同樣大小的長方形紙,這兩個1/2相等嗎
生:相等(板書:1/2=1/2)
二,取珠子,比多少
1.取1/2
師::這有兩個盒子ab裝有一些珠子,請兩個同學上來各取出每個盒子珠子的1/2
生1:從a盒子中取出了3個
生2:從b盒子中取出了4個
師:同樣是取了1/2,為什么會不一樣呢
(同桌互相議論)
生3:ab兩個盒子中的珠子的數量不一樣多,所以拿出的1/2不一樣多
師:猜一猜,哪個盒子中的珠子數量多一些 為什么
生4:b盒子多一些,因為取出來的多一些,總體也就多一些
師:每個盒子各有多少個 怎么知道的
生5:a盒子有6個,b盒子有8個.a盒有2個3,,b盒有2個4.
師小結:都取了1/2,但由于對應的整體不一樣多,所以取出來的數量不一樣.如果要使取出的一樣多,要怎么放珠子
生6:各放入8個
生7:各放入6個
師:也就是放各自對應的整體相同.
2.練習:
李老師和小明各看了一本書的1/3,(老師拿一本厚書,小明拿一本薄書)誰看得多 為什么
如果李老師與小明看的書交換,還是各看了1/3,誰看得多 為什么
3.比大小,放珠子
師:我們知道,1/4小于3/4
師:這有兩個盒子ab,要求從a盒中取出1/4,從b盒中取出3/4,要求a盒取出來的珠子數大于b盒取出來的珠子數.兩個盒子該怎么放珠子
學生討論
一組同學商量,到前臺操作展示過程
同桌甲:從a盒中放入12個,從b盒中放入4個
同桌乙:從a盒中放入16個,從b盒中放入4個
生:我發現a盒中放入的珠子要比b盒中的多才行.
師:這要求從a盒中取出1/4,從b盒中取出3/4,要求a盒取出來的珠子數等于b盒取出來的珠子數.兩個盒子該怎么放珠子
學生討論操作
生:我發現只要a盒中放入的珠子是b盒中的3倍,就相等
師:這是為什么
生:因為b盒中取的份數是a盒的3倍
三,分析與討論
師:1/4小于3/4,這是我們以前都知道的知識,而今天我們發現a盒的1/4有可能等于可大于b盒的3/4,到底1/4與3/4之間有什么大小關系
生1:不能比
生2:1/4小于3/4
學生爭辯明確:要比大小,必須在整體相同的情況下,分數1/4/小于3/4默認是相同的單位1.
四.練習:
1.p34畫一畫:
一個圖形的1/4是 ,這個圖形什么
2.填空:
一筐蘋果的1/5是1個蘋果,這筐蘋果共個
一筐蘋果的1/6是1個蘋果,這筐蘋果的2/6是個
一筐蘋果的1/2是2個蘋果,這筐蘋果的1/4是個
一堆蘋果的2/5是400千克,這堆蘋果共千克.
3,p35:小明捐了零花錢的1/4,小芳捐了零花錢的3/4,小芳捐的一定比小明多嗎 為什么 (分別討論)
分數的再認識---- 教學設計 篇7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五上第34—36頁。
教材及學情分析:
在三年級下學期的學習中,學生已經結合情境和直觀操作,體驗了分數產生的過程,認識了整體“1”,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能初步運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本課是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和理解分數,學習分數的再認識。教材通過創設具體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體會到在不同的整體下,同一個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是不一樣的,進一步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學習分數的再認識,不但為本單元的后續知識墊定基礎,同時是下學期學習分數應用題的必備知識。
由于學生是在三年級學習的分數初步知識――相隔時間較長,加之這里學習的分數意義范疇的拓展――概念比較抽象,學生在理解上,也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必須要做好新舊知識的銜接,讓學生充分的感知。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理解分數的意義,發展學生的數感。
2、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體會在不同的整體下,同一個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是不一樣的。
設計理念:
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引導學生借助直觀活動展開充分交流,并為學生創設獨立思考、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所體驗、有所感悟、有所發現,深刻、靈活、扎實地掌握知識。在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的同時形成智慧,著力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及創新意識。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練習題卡;學生準備偶數只鉛筆。
教學流程:
一.課前交流,回顧舊知
1、師:(板書“分數”)同學們,你認識分數嗎?能給大家講一講你了解的有關分數的知識嗎?
引導學生復習分數的意義,分數的各部分名稱,讀、寫法等。
2、出示8個氣球的圖片,請學生說一說1/4的含義,并在圖片上圈出所代表的部分。補充提問:在這里把誰看作了整體“1”?平均分成了幾份?一份是幾個氣球?3/4表示幾個氣球呢?
師:看來同學們對分數的了解還真不少,今天我們就來進一步地認識和理解分數。
板書課題:分數的再認識
二.創設情境,探索新知
活動一:拿鉛筆
師:大家都準備了一些鉛筆。如果想拿出你全部鉛筆的1/2,你會怎么做?
預設:生1:我可以先把全部鉛筆平均分成兩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生2:我準備用鉛筆的總支數除以2,看看得幾就拿出幾支。
師:下面就請大家按照自己的想法拿出你全部鉛筆的1/2。(學生拿鉛筆)把你拿出的鉛筆數告訴給小組內的同學。
師:你們發現了什么現象,有什么疑問?
(大家拿出的支數有的一樣多,有的不一樣多,為什么呢?)
師:大家都是拿全部鉛筆的1/2,拿出的鉛筆支數卻不一樣多,這是為什么呢?請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組輕聲交流一下。
學生小組交流,教師巡視并參與一個小組的討論。
全班交流,明確:因為鉛筆的總支數不同,也就是整體不同,所以雖然拿出的都是全部鉛筆的1/2,但是拿出的鉛筆數量不一定相同。
活動二:說一說
(課件出示圖文型情境圖:兩個小孩各拿一本書并有對話,小林:我看了這本書的1/3,小明說:我也看了一本書的1/3。圖中的問題是:他們看的頁數一樣多嗎?)
師:根據圖中的有關信息,想一想,小林和小明看的頁數一樣多嗎?為什么?你的觀點是什么,告訴你的同桌。
學生匯報:如果兩本書頁數相同,那么是一樣多的。如果兩本書的頁數不同,那么看的頁數就是不一樣多的。
師小結:如果同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一樣的話,那么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一樣。
活動三:辯一辯 (課件出示文字型情境問題:為幫助青海玉樹災民重建家園,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錢總數的1/4 ,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錢總數的3/4。小芳捐的錢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嗎?請說明理由。)
教師引導學生用假設、舉例等方法分析這一問題,體會分數的相對性。
活動四:畫一畫
師:(出示一個正方形)同學們,這個正方形是一個圖形的1/4,請你猜一猜這是一個怎樣的圖形?把你想到的圖形畫下來好嗎?
請不同畫法的學生為大家展示。
師:你是怎樣判斷出這個圖形是由4個正方形組成的?
引導學生充分交流,體會分數的從部分到整體。
三.練習鞏固,拓展延伸
活動一:填一填,涂一涂
教材35頁:1題(用分數表示各圖中涂色部分)、2題(在圖中用顏色表示對應分數)由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交流,重點說一說思考過程。
第1小題中圖6需要旋轉,把內圓和外圓組合起來看,用分數4/8或1/2表示。教師利用學具演示組合過程。
活動二:分數游戲
師:請九位同學站起來;請9位同學中的1/3坐下;請剩下同學中的1/3坐下。
師:兩次坐下的同學一樣多嗎?為什么?(雖然兩次坐下的同學數都是“整體”的1/3,但因為兩次的“整體”不同,所以坐下的人數也不相同。)
五.總結收獲,積累知識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分數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
分數的再認識---- 教學設計 篇8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第三單元第一節34頁的內容和35、36頁的練一練。
教學目標:
1、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分數,發展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結合具體的情境,進一步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3、通過學生參與具體操作活動,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
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教具學具:課件、鉛筆、橡皮、方格紙、彩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今天很高興又和大家一起來上數學課。數學數學,顧名思義,就是數的學問,所以在我們新學期的第一單元就接觸了很多的數,比如:因數、倍數、奇數、偶數、質數、合數、今天我們又要學習一種數,以前我們也是知道它的,請大家在我的描述中進行快速搶答:它分上下部分,并且中間有一條線隔著、
學生齊說:是分數。(先板書:分數)
3、同學們知道分數是怎樣產生的嗎?課件演示分數產生、發展的過程,看到這些,你有什么感想?滲透對數學文化的了解和思想教育。
4、不知道同學們對分數的意義還記得嗎?老師要考考你們。課件出示:用分數表示圖中的陰影部分。并選幾個來說說這個分數的意義。
5、師:同學們掌握的很好,今天我們就再來認識認識分數。(板書:再認識)
二、探究新知:
1、分鉛筆。
(1)老師帶來了兩盒鉛筆,請兩位同學分別取出它們的 ,其他同學認真觀察看你會發現些什么?
(2)你有什么疑問?學生提出疑問:拿錯了和總數不一樣?
(3)請這兩位同學分別為大家介紹一下,是怎么拿的?我們來共同見證一下,是不是拿錯了,還是另有原因。學生介紹,引出為什么都取了 ,而拿出的鉛筆枝數卻不一樣呢?原來是總數不一樣。從這里,說明了總數、和取出的數量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4)學生討論、交流、匯報,引出板書:相同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
2、選橡皮。
同學們認真思考,學得很好。老師準備了兩袋橡皮,(一袋10塊,一袋12塊)準備把其中一袋的 作為獎品獎給積極思考、善于發現的同學,你們準備選哪一袋?為什么?鞏固相同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選出12塊的 ,即6塊作為后面學習的獎品。
3、講故事。
(1)同學們喜歡看《西游記》嗎?老師也想給大家講一個取經路上的故事,想不想聽?(用課件演示情景) 一日,在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路上又累又渴,于是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去摘果子,不大一會三人騰云駕霧回來了。唐僧很高興說:“你們辛苦了,取出你們摘得果子的 給我,剩下的歸你們吧。于是,悟空拿出了它的桃子的 是4個,八戒拿出了蘋果的 是3個,沙僧拿出了梨的 是4個。師傅一看,說:“八戒,你是不是又嘴饞偷吃了?”八戒連喊:“冤枉啊!”你們能幫八戒洗清冤屈嗎?
(2)同學們匯報自己的想法,課件演示得出總數進行驗證,再一次鞏固相同分數對應的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3)老師也有一個問題:悟空和沙僧的 為什么會相同啊?引導延伸到:相同分數對應的整體相同,表示的具體數量就相同。
三、鞏固提高:
4、比一比。
(1)小明和淘氣也遇到了一個難題,你們愿意去幫幫他們嗎?課件出示都看了兩本書的 ,這兩本書都被遮起來,他們誰看的多呢?
(2)學生討論交流,得出三種結論:當兩本書一樣厚時,看的一樣多;當小明的書比淘氣的書的頁數多時,小明看得多;當小明的書比淘氣的書的頁數少時,淘氣看的多。
(3)師生共同小結:相同一個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不一定相同,而這一切都取決于整體的大小。
5、畫一畫。
(1)同學們已經掌握了今天所學的主要內容,那你會根據一個分數其中的一份,而推測出它的整體嗎?,下面就請拿出咱們事先準備好的方格紙,畫出一個圖形,它的 是一個 ,請你們用你們靈巧的雙手來設計吧!
(2)學生畫好后,進行展示。
(3)老師也設計了幾種,請同學們欣賞一下,下去后,同學們還可以繼續設計更美麗的圖案。(拓展同學們的思維)
6、選一選。
同學們真棒,學會了本節的主要內容,那你會舉一反三、靈活應用所學的知識嗎?看下面幾道題,能不能用我們所學得知識去解決呢?
(1)課件出示:一根圓木的 是 , 這根圓木是下面三根中的哪一根?
(2)一個圓的 是 ,這個圓的 是下列圖形中的哪一個?
(3)小明做了60道口算題的,淘氣做了54道口算題的,
( )做的口算題少
(4)一個長方形面積的 和一個正方形面積的 相等,那么這個長方形面積和正方形面積相比( )。
(5)一個長方形面積的 比一個正方形面積的 小,那么這個長方形面積和正方形面積相比( )。
方法指導:引導學生利用本節的主要內容去解決,鞏固相同分數對應的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7、辨一辯。
為幫助災區, 班級召開了“獻愛心”主題隊會。在這次活動中,小明捐獻了零花錢的 ,小芳捐獻了零花錢的 ,小芳捐的錢一定比小明多嗎?為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后得到的結論:不一定,因為他們的總數不一定,不同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可以用舉例子的方法來驗證。
四、拓展延伸。
8、小游戲。
(1)選定一名同學起立,其他同學按要求說出他對應的分數。如:兩人中,他占幾分之幾?四人中呢?一組中呢?全班呢?年級組呢?全校呢?
(2)引出問題:為什么就他一個同學可以用這么多不同的分數來表示呢?學生匯報:因為對應的總數不同。
(3)引導小結:雖然具體數量(這一名同學)一樣,但對應的整體(總數)不同,所以他所占的分數(也就是分法)也不相同。
五、總結反思:
一節課學完了,你有什么收獲和感受呢?引導總結相同一個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不一定相同,而這一切都取決于整體的大小。
板書設計:
分數的再認識
總數 取出的數量
2 1
4 取出 2
相同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
(相同) (相同)
6 3
8 4
8 4
分數的再認識---- 教學設計 篇9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材(新世紀版)數學五年級上冊p34-35
教材分析:在三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結合情境直觀操作體驗了分數的產生過程,認識了整體“1”,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已經會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能初步運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本單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和理解分數,學習分數的再認識、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分數的基本性質等知識,本課時則安排“分一分”、“說一說”、“畫一畫”等各個情境活動,使學生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進而為學習兩個量的倍比關系奠定基礎,隨之,分數從真分數擴展到假分數、帶分數。更為分數的系統學習埋下伏筆。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設獨立思考、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所體驗,有所感悟,有所發現,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去參與探索分數知識的全過程。
學生狀況分析:我校地處市郊,學生的生活經驗較為豐富,有極強的求知欲,整體素質較高,基礎知識扎實,思維較活躍,已具備了一定的合作與交流的能力,學習習慣良好。在三年級時,學生對分數的產生過程及其意義就有了初步了解,但對知識的生成、聯系及延伸缺乏一定的認識。因此在本單元教學中,教師不能把學生看作是“零”起點,不能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完全置之不理,要尊重學生的已有的知識,要充分相信學生,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提出猜想,大膽放手,加強小組合作,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表達和交流的機會,讓他們對知識的產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通過創設各種情境活動和多種形式的練習,盡量讓他們對分數的知識有系統化的認識,加強自我反思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教學目標: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加深對分數的認識;學會用分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進一步掌握分數的讀、寫,理解分子、分母的意義。
2、結合具體的情境,使學生體會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并能對分數作出合理的解釋。發展學生數感,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理解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教學過程:
一、展示圖片,復習導入。
師:今天,我們給大家帶來的三幅圖片,大家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三幅圖片——俄羅斯國旗、五朵花兩黃三紅、平均分成六份的六邊形其中三份涂成紅色)
問:同學們,你會用什么數來表示這些圖片中的紅色部分呢?請說出它的具體意義。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整體“1”的認識經歷由單個物體到多個物體到抽象圖形的過程,了解學生對已有的知識掌握程度,明確本節課的學習起點。)
引出課題:分數的再認識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活動一:拿一拿
師:我們來做一個游戲,好不好?
1、出示兩盒中內分別裝有8枝鉛筆的文具盒,請兩位男生上來分別拿出每盒鉛筆總枝數的1/2。
師(問臺上的學生):你們準備怎么拿?
生:我把盒里的鉛筆的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1份就是1/2。
學生活動,兩位男生都拿出了4枝鉛筆。
2、再出示兩盒內裝6枝鉛筆的文具盒,請兩位女生上來也拿出其中的1/2。
(猜一猜她們會拿出幾枝鉛筆呢?)學生活動,兩位女生都拿出了3枝鉛筆。
3、設疑:師:你們發現了什么情況?有什么疑問嗎?請想一想,小組交流,全班反饋。
四位同學都是拿出鉛筆總枝數的1/2,為什么拿出的鉛筆枝數有的一樣多,有的卻不一樣呢?
預設:
生1:男生和女生肯定有一組拿錯了。(師追問:你認為哪一組拿錯了?請上來驗證。)
生2:兩個男生的文具盒中的鉛筆總數一樣多,兩個女生的文具盒中的鉛筆總數一樣多。
生3:男生組的文具盒中的鉛筆總數和女生組的文具盒中的鉛筆總數不一樣多。(師追問:猜一猜誰的文具盒中的鉛筆總數多呢?)
3、檢驗:請四位同學分別說出自己鉛筆盒里的總數是多少枝,拿出它們的1/2又是多少枝?
4、小結:一盒鉛筆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盒鉛筆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由于分數所對應的整體相同(也就是盒中總枝數一樣多),所以1/2表示的具體數量就相同;由于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也就是盒中總枝數不一樣多)所以1/2表示的具體數量就不相同。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經歷“猜測—討論—初步得出結論—驗證—總結歸納”的一個體驗數學過程,從中體會“整體”不同造成相同分數即“部分”表示的多少不同,以加深學生對分數的進一步認識。)
5、試一試
課件展示,8枝鉛筆(五枝紅色,三枝藍色,其中一枝藍色鉛筆是削好了的)
問:你能用什么分數來表示這削了的鉛筆呢?
生1:是總鉛筆枝數的1/8。
生2:是藍色鉛筆枝數的1/3。
生3:是第一橫排鉛筆枝數的1/4。
生4:是一個豎列鉛筆枝數的1/2。
(設計意圖:本練習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同一個具體數量它所在的整體不同,表示它的分數也就不同,進一步體會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從而理解分數具有相對性。)
活動二:說一說
1、課件展示小明和小軍看課外書的情境圖
引導學生獲取數學信息和問題。
問:根據圖中的信息,想一想,小明和小軍看的頁數一樣多嗎?
2、生同組交流后,師請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并隨機追問:“如果小軍看了50頁,小明看了5頁,你們知道小明的書有共有多少頁嗎?小軍呢?”
3、小結:同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大,所表示的具體數量就大;對應的“整體”小,所表示的具體數量就小。同一個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大,對應的整體就大;表示具體數量小,對應的整體就小,即分數具有相對性。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交流、比較、分析,進一步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深化對分數的理解。)
4、畫一畫
一個圖形的1/4是□ ,(1)畫出這個圖形,生完成后,用幻燈展示各學生的圖形。(2)涂出所畫圖形的2/4。(3)涂出所畫圖形的4/4。(本練習的目的在于開拓學生的思維,學生理解分數的局部與整體關系的基礎上滲透分數單位,為學習假分數作鋪墊。)
三、知識應用,加深體驗
1、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給四川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為了幫助四川人民重建家園,小明捐獻了自己的零花錢的1/4,小芳捐獻了自己的零花錢的3/4,小芳捐的錢一定比小明多嗎?說明理由。
2、選一選(課件展示)
一堆糖果的2/5是4個,
這堆糖果會是下面的哪一堆呢?
(本題主要是培養學生的估計與推理能力,發展數感。)
(設計意圖:通過有層次的逐步練習,使學生所學知識得到及時的鞏固,并讓學生們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五、引導學生進行課堂總結
說說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都有哪些新的認識?
六、板書設計
分數的再認識---- 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五上第34—36頁。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理解分數的意義,發展學生的數感。
2、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材分析:
本節課在學生對分數已經有一定認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和理解分數,分數的再認識,這里的“再認識”已經很明確的告訴我們這里學習的分數知識與原來學習的分數知識是有區別的:一是在具體的情景中體會“整體1”不同,分數所表示的意義也不同;二是結合具體的情景進一步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學習分數的再認識,不但為本單元的后續知識墊定基礎,同時本節課還是下學期學習分數應用題的必備知識。
本節教材中安排了“分圓珠筆”“說一說”“畫一畫”多個情境活動,使學生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分數的認識。
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分數知識的第一課時。三年級下冊的教材中,學生已經結合情境和直觀操作,體驗了分數產生的過程,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已經會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能初步運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整個四年級沒有分數知識。時隔一年,五年級學生是第二次接觸分數。
由于學生是在三年級學習的分數初步知識――相隔時間較長,加之這里學習的分數意義范疇的拓展――概念比較抽象,學生在理解上,也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必須要做好新舊知識的銜接,讓學生充分的感知。通過創設真實的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引導學生借助直觀活動展開充分交流,并為學生創設獨立思考、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所體驗、有所感悟、有所發現,目的在于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參與探索分數知識的全過程,通過分一分、說一說、畫一畫,從而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深刻、靈活、扎實地掌握知識,完成知識的主動建構,在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的同時形成智慧,著力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及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
教學重、難點:
突出分數意義的建構,使學生充分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深化對分數本質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你知道嗎?
同學們,很高興和大家一起來上這節課,首先我們一起來看一個短片:
(圖片一)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同學們,看完這個短片之后,你想說點什么?我們現在二分之一是怎么寫的?四分之一呢?你知道1/2表示什么嗎?早在兩年前的三年級,我們就對分數進行了初步的認識,今天我們就來再一次的認識分數。(板書分數的再認識)
(二)活動一:拿鉛筆
1、拿鉛筆:
我們進行一場小小的比賽,每個小組都準備了一個文具袋,請聽清比賽規則,我請大家分別拿出每盒鉛筆總枝數的1/2。
師:大家想一想應該怎么拿?
(我準備把全部鉛筆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我準備用鉛筆的總支數除以2,看看得幾就拿出幾支。)
也就是把全部鉛筆數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是嗎?你能猜一猜每個小組拿出的鉛筆支數可能會怎樣的呢?……
比賽開始,看哪個小組動作最快!
小組匯報,匯報你們小組是怎么拿的?拿出了幾枝鉛筆?
板書:
1組 2
2組 4
3組 3
4組 1
5組 4
2、提出問題:
你發現了什么現象?你有什么疑問?想提什么問題呢?
(大家拿出的支數有的一樣多,有的不一樣多,為什么呢?)
師:他們都是拿出全部鉛筆的1/2,可是拿出來的鉛筆卻有的一樣多,有的不一樣多,這是為什么呢?
3、猜測:
想一想,然后同桌相互交流一下。學生交流后全班反饋。
(我認為每組的鉛筆總數不一樣多。2組的和5組的是一樣的。)
師:現在大家都認為是鉛筆的總支數不一樣,也就是“整體”不一樣。
是不是這樣呢?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來看一看:
4、驗證:
師:現在每組的代表把所有的鉛筆都拿出來,告訴大家每個盒子里鉛筆的總支數到底是多少支?
組1:我這個盒子里全部的鉛筆是4支,全部鉛筆的1/2是2支。
組2:我這個盒子里全部的鉛筆是8支,全部鉛筆的1/2是4支。
組3:我這個盒子里全部的鉛筆是6支,全部鉛筆的1/2是3支。
……
板書:
整體 部分
1組 4 2
2組 8 4
3組 6 拿出它的1/2 3
4組 2 1
5組 4 4
補充:假設共有10枝,它的1/2是多少?100枝呢?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組數據,你發現了什么?(或者說什么在變?而什么沒有變呢?)
5、小結:
原來是盒子里的鉛筆總數量不同造成的!一盒鉛筆的1/2表示的是把這盒鉛筆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1/2。但由于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也就是鉛筆的總支數不一樣多),所以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一樣多。
師:原來分數還有這樣一個特點,你對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認識? (是)
(三)活動二:說一說
帶著新的認識,我們來判斷兩個小朋友看的書一樣多嗎?
圖片二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師:小剛和小明都看了各自書的1/3,他們看得頁數一樣多嗎?為什么?學生獨立思考一會,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饋。
學生匯報:由于不知道他們的書的厚度,所以會有三種情況。這里的1/3是把誰平均分成三份?
圖片三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現在你覺得誰看的多呢?
(四)活動三:畫一畫
同學們表現得真出色,老師獎勵給大家一幅精美的圖案,(出示一張圖片,用白紙遮著,白紙中間打開一個孔,露出一個正方形)這個正方形是老師這幅圖案的 1/4,那你能猜測出老師這幅完整的圖案嗎?請大家打開練習本,試著畫一畫。……同學們的想像力真豐富,畫得也不錯,誰愿意把自己畫得圖案展示給大家看?
同學們都很有創意。請大家仔細觀察,這些圖形雖然形狀都不相同,但是有一點是一樣的,是什么呢?都是由四個正方形組成的。大家想知道老師的這幅圖案是什么樣的嗎?
(五)鞏固練習
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相信你對分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下面我們利用剛才學習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1、填一填:用分數表示各圖中涂色部分。
先讓學生獨立填一填,在組織學生交流。(圖1是把一個正六邊形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4份,可以用4/6或2/3表示;圖2是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有2份沒有分開,用分數表示的時候要注意;圖3是12個小圓圈組成的一個整體,藍色部分占整體的9/12,也可以用表示3/4;圖6則是需要旋轉,把內圓和外圓組合起來看,用分數4/8或1/2表示。)
2、涂一涂:在圖中用顏色表示對應分數。
讓學生獨立涂一涂,并說想法,讓學生體會涂法的多樣性。
3、想一想:分別畫出下列各圖的1/2,他們的大小一樣嗎?
學生畫一畫,并說一說畫法,體現畫法的多樣性,用展示臺展示學生作品。然后判斷這些圖形的大小一樣嗎?進一步讓學生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
4、辯一辯:
為幫助四川汶川地震災民重建家園,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錢總數的1/4 ,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錢總數的3/4。小芳捐的錢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嗎?請說明理由。
(六)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大家對分數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小結本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