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教學設計(精選10篇)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學生初步認識轉化的思考方法,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能正確運用。
難點: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找到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關系,從而順利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教具學具準備:1、電子課件。
2、每生準備2個完全相同的平行四邊形的紙和一把剪刀。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一個長方形紙長10厘米,寬8厘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并說出計算公式。
2.復習平行四邊形的特征。
(1)出示平行四邊形。
這是什么圖形?什么叫平行四邊形?它有什么特征?
(2)請每個學生在準備好的平行四邊形上畫底和與底邊相對應的高,(給5秒鐘時間,你能畫出多少條高?)說明平行四邊形的高有無數條。
二、學習新課
1.創設情境。
(1)出示三個圖形:(教師出示課件,學生自備圖形。)
討論:用什么辦法可比較出三個圖形面積的大小?(用重疊的辦法可知③號圖形面積最小;①②號圖形可用方格圖來量。)
(2)教師在課件上用方格圖覆蓋上①號、②號圖形。讓學生數一數各有多少個小方格?
觀察:不滿一格怎么辦?(不滿一格按半格計算。)
說出結果:①號、②號圖形都有18個方格。
說明:它們的面積相等。
如果每一個方格表示一平方厘米,它們的面積是多少?(它們的面積各是18平方厘米。)
(3)指出方格圖上長方形的長、寬各是多少?并計算出它的面積。(長方形的長是6厘米,寬是3厘米,面積是:6×3=18(厘米2)
(4)觀察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各題多少?
(5)比較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長方形的長和寬有什么關系?你發現了什么?
討論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底與長方形的長相等,平行四邊形的高與長方形的寬相等,它們的面積也相等。
(6)說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什么有關?(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關。)
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它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2.引導發現。
(1)思考:能不能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呢?
(2)怎樣轉化呢?
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兩個完全相同的平行四邊形中的一個,進行剪拼,另一個不動,以便比較。
(3)教師用課件演示(看看你們和老師想得一樣嗎?)
(4)觀察比較: ①轉化后的長方形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有沒有變化?
②長方形的長、寬分別與平行四邊形的什么有關系?
長方形的面積與平行四邊形面積有什么有關系? 3.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1)小組討論后得出:
長方形的長與平行四邊形的底相同;長方形的寬與平行四邊形的高相同。
(2)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樣計算?為什么?
學生邊敘述,教師邊課件演示。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s=a×b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s=a×h
(3)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用a表示平行四邊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高。那么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可以怎樣表示?(s=a×h) 講解: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間的乘號可以記作"·",也可以省略不寫,所以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也可以寫成:
s=a·h或s=ah。
4.應用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進行計算。
例:一塊平行四邊形鋼板(如右圖),它的面積是多少?(得數保留整數)
(1)審題:弄清條件和問題。
(2)根據什么列式?(s=ah。)
(3)學生試做。
(4)看書對照。
4.8×3.5≈17(米2)
答:它的面積是17平方米。
(5)應注意什么?(得數四舍五入保留整數時,要用"≈"。)
三、鞏固反饋
1.口答填表。
2.完成課本p72"做一做"1,2。
3.判斷(課件出示題目)
四、 作業p73:1,2,3
板書設計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s=a·h或s=ah。
課堂教學反思
"轉化思想"在幾何形體求積問題中應用非常廣泛,本單元的三種圖形面積的推導過程均在這種轉化中進行。為此,課中設計了學生動手剪,教師演示的過程。一方面滲透轉化思想,為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做好準備;另一方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學習面積的計算過程中,引導學生根據方格圖的直觀性進行大膽猜想,提出假設,然后放手讓學生去實踐,把學生推到了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地位,用科學的方法去驗證假設,即使學生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又培養了學生邏輯思維、動手操作、想象和創造的能力。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教學設計 篇2
一、 說教材
1、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知識點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學生對于平面圖形中邊與邊不成直角的情況的面積的計算是第一次遇到。學生要用"轉化"的思想解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問題,而后面學習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幾何圖形的面積推導都需要用到"轉化"的思想所以這節課的學習猶為重要。
2、 學情分析
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只有了解學生的學情,服務才能到位,才能更好的突出學生的住體地位,五年級的學生不論是學習習慣還是思維水平都有了一定的基礎。從學生的心理特點來看這部分的內容也是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的。
3、 教學目標
(1) 知識技能: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形成過程,并能運用公式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2)過程于方法: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體驗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感受探索、研究的樂趣。
(3)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團結協作,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 重點、難點:探究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關鍵:運用轉化的方法探究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二、 說教法、學法
(1)改變過去教師講學生聽滿堂灌、老師問學生答滿堂問的教學模式,力求通過平等的師生對話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經歷從具體事物抽象成數學模型,再從數學知識還原到現實世界的過程。獲得由淺入深的數學學習經歷。
(3)引導學生進行反思,讓學生暢談什么地方表現的最好,什么地方自己進步了,使每個孩子都覺得自己使成功者。
(4)通過合作學習,讓每個學生再小組活動中都有事要做、有事可做,并做到有分工有合作,處理好小組合作與獨立思考的關系。
(5)不斷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通過復習發現問題,通過思考提出問題,通過交流分析問題,通過合作得出結論,作出調整。再通過反思提出問題……在循環中增強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三、 說教學程序
(一) 創設情境,滲透學法
現實的富有挑戰性得情境最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引法學生得學習興趣。在課的開始創設一個這樣的一個情境:在美麗的操場上有很多不同形狀的花壇,(長方形、正方形、平形四邊形)問你想知道計算它們的面積是多少嗎?學生有的想知道長方形花壇的面積,有的想知道正方形花壇的面積,有的想知道平形四邊形花壇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么算就成了學生學習的需求。緊接又出示一些不規則圖形的花壇上面畫著方格,又問:這些不規則的花壇的平面圖形的面積你會求嗎?你能很快的說出他們的面積是多少嗎?為了很快的尋求答案,學生很自然的想到了割補轉化的方法。這樣就為后面探究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做了鋪墊。
(二) 小組合作,探究面積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的依靠模仿和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有效方式,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怎樣探究,從哪里開始探究學生有一定的困難。這個環節的設計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探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當學生提出設想:我們能不能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學過的圖形求出它的面積時,我就讓他們嘗試:動手試試看能不能轉化成以學過的平面圖形。1、老師要求同學們先獨立思考,然后閉上眼睛想象一下轉化后的圖形的樣子,再開始小組合作。2、引導小組合作,并讓小組長做好分工。3、學生展示小組合作的成果,學生們可能會有很多種轉化的方法,但要讓學生把每一種轉化的過程展示出來。4、組織小組討論:觀察轉化后的圖形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之間有什么關系?學生說的面可能會很廣,要把他們引導到面積、長、底、寬、高之間的關系。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在小組內發表自己的見解,傾聽同學的想法,不斷調整自己的方案,經歷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這樣才能學會合作交流,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
(三)聯系生活、靈活運用
學生數學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通過練習使學生加深對書本數學與生活數學的區別,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也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這個環節中設計可設計:
1、解決課前第一個情境中的求平形四邊形花壇面積的問題。操場上要設計更多的不同形狀的花壇,(有學過的平面圖形,有沒有學過的平面圖形)讓學生任選其中的兩個算出它的面積。
2、出示一塊近似平行四邊形的菜地,讓學生求出它的面積,學生首先必須把它想象成平行四邊形,讓后提出要量出它的底和高,這時我就提供給他們兩組數據(底和高不對應)以引起學生的爭議,讓他們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最后形成共識: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要有相對應的底和高相乘。
3、設計同底等高的多個平行四邊形讓學生判斷它們的面積是否相等。通過猜測、討論、交流、驗證得出同底等高得平行四邊形不管它得形狀是什么樣的,它們的面積總是相等的。
(四)反思交流、拓展延伸
學生只有學會不斷的反思,才能夠不斷的進步,在課末組織學生暢談在這節課中你覺得什么地方表現的最好,什么地方還有待于提高,什么人最值得你學習最后引導學生運用轉化的方法回去后嘗試著去探究三角形或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總之,本節課努力為學生創設民主、和諧、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使教學過程成為一個不斷創設問題情境,和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努力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活動條件和活動空間,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為一個不斷感受、體驗、探索、交流和應用數學的過程。始終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達到培養和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目的。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教學設計 篇3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教學反思
本節課中,學生興趣盎然,始終以積極的態度、主人翁的姿態投入到每一個環節的學習中。我認為教學成功的關鍵在于學生是通過自主探究得到了知識,獲得了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卡通情境,激發探究欲望
卡通人物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所以我選用咖啡貓來創設情境。創設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有利于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去,使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親切感,激發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使學生能以飽滿的熱情投身于新知識的探究之中。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過:“人們對數學早就產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脫離了實際。”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這些有價值的問題置于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實際生活情境中,使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讓數學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就會真正體會到生活中充滿了數學,感受到數學的真諦與價值,從而喜歡數學。而本節課的情境創設正是在這種理念的支撐下,把問題賦予兒童化的色彩,使學生覺得好象不是在學習新的知識,而就是為了幫咖啡貓解決問題而尋找方法,所以學生都很樂意也很愿意主動去探究。
二、在動手中學習,在動手中思維
“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去發現,因為這樣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是主動建構過程,也就是說,學生學習數學只有通過自身的操作活動和主動參與的去做才能產生效果。現代教育理論主張讓學生動手去“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這節課我給了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動手操作,都是學生的智慧,然后讓學生同伴互助去探究、去發現、去總結,給每個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真正使學生在動手中學習,在動手中思維,學習主人翁的地位充分展現。
三、初步體驗科學探究的方法
科學探究的方法是創新能力的必要基礎,是每個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縱觀整個教學過程,初步體現了“提出問題——大膽猜測——反復驗證——總結規律——靈活運用”這一科學探究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對科學探究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體驗到知識的產生都經歷了曲折艱苦的創新過程。因此,我在把握教材內涵的基礎上,把教材的知識結論變成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問題、發現規律的創新過程,培養了學生科學探究的精神,不僅使學生的智慧、能力得到發展,而且獲得了深層次的情感體驗。
本課教學中也有待于修正的地方,在學生動手操作,想想能不能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以前學過的圖形時,學生的思路非常活躍,但有些同學沒有明確轉化的目的是為了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的說能轉化為兩個三角形,有的說能轉化成兩個梯形……沒有想轉化后的圖形面積會不會計算,所以教師在這時,應重點強調:能不能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原來學過的長方形,這樣目的明確了,當學生轉化為長方形后,就易于發現兩個圖形之間的關系,從而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所以,教師在備課時,應該充分備學生,多想想學生的理解、學生的思維、想法,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更緊湊,讓學生充分利用上課時間,學習最多的知識。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教學設計 篇4
一、說教材
1、地位:
學生要想很好地理解與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就必須以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和平行四邊形的特征為基礎,運用遷移和同化理論,使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一新知識,納入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之中。從而完成新知的建構過程。同時,也為學生自主學習三角形面積和梯形面積的計算夯實基石。
2、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方法),會運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能力目標: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學生初步認識轉化的思考方法,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欲,陶冶情操。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3、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能正確運用。
教學難點:把平行四邊形轉化學過的圖形,通過找關系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二、說教法設計
本課采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主體式、拋錨式教學方式。以網絡、“幾何畫板”為載體,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活生生的學習環境,把靜止的、封閉的、模式化的教學內容,轉變為“開放、動態的、多元化”的學習內容,創設自主探索空間,激發自主學習興趣,增強積極參與意識,充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三、說學法指導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通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四、說教學程序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則成了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堅持“以人為本”“發展至上”的思想,特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利用“幾何畫板”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首先用鮮為人知的“孫悟空變戲法”的故事激發學生學習情感,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接著讓學生點擊老師推薦的學習專題網上的“試一試”鏈接到“幾何畫板”進行剪拼操作。
此環節設計目的是利用“幾何畫板”創設美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接受任務,從而樂學。
(二)利用“幾何畫板”大膽放手、導學達標
1、數格子算面積。
2、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能和什么有關?
3、證明猜想
在證明猜想是否正確時,大膽放手,指導學生在“幾何畫板”上操作,并小組合作完成填空:長方形的面積與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_________,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平行四邊形的________, 因為長方形的面積=_________,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_________。
經師生互動、交流,得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三)利用網絡,精心設計形式多樣的練習。
在本設計中,我則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規律,教材體系與網絡優勢,設計了一個專題學習網站,通過設置多點鏈接,整合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整合網絡技術與幾何畫板工具,利用強大的交互功能,讓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自主性學習活動。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選擇學習的策略和方法,自己控制和調節學習的進程,在師生、生生、人機、個體與集體之間多緯度的交流,憑借網絡資源的優勢,在開放的環境中完成知識的意義建構過程。
在本課中,我把練習設計設計成“試試你的本領”。讓學生自由上網自由選題進行訓練。同學可以調閱學習伙伴的學習情況。也可以利用網絡進行討論。能力差點的學生可以得到更多的關心,真正體現生生互動。
(四)歸納總結,拓展延伸
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先進行課堂小結,有助于知識的鞏固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通過學生歸納本課內容,使學生更清楚地認識到今天到底學什么。通過談感想,談收獲,學生間互相補充,共同完善,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教師順勢揭示了課題,突出重點。
課末提出了“你還能用折紙或其他方法證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鼓勵學生想出多種方法來證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體現了方法多樣化,使學生體驗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更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在課的組織形式上,我將通過 “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人機對話”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在積極的互動中相互協作、相互學習,最終達到“信息互補”、共同提高的目的。
縱觀本課設計,我堅持以“學生為本”“以學定教”的思想,憑借網絡強大的功能,給學生以積極參與的機會,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發展,成為一個真正的研究者與探索者、建構者。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主動建構者,而教師則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本方案設想,使學生在開放的網絡環境中憑借幾何畫板工具,自主探索,自主探索、完成知識的意義建構過程。
五、說板書設計: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 底 × 高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教學設計 篇5
以下是小編收集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希望大家喜歡!
各位專家,各位同仁,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課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課題是:(手指課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點擊課件顯示:)一、說教材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屬于空間與圖形的知識領域,本冊教材承擔著讓學生探索并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公式的任務。而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又是本單元的第一節課,探索它的面積公式的方法又是探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公式的基礎,可見本節課知識的重要性。
本節課的學習是在學生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理解平行四邊行特征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它又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多邊形面積計算的必備知識。教材在編排這部分內容時,不但重視知識形成的過程,而且注意留給學生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間。主要體現在(點擊課件顯示教材內容)沒有直接給出結論,而是在老師的引導下放手讓學生進行探究、實驗、討論交流,從而獲得數學知識。
課程標準這樣描述: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
基于課程標準的要求,基于對教材的理解,基于對學生的研究和已有知識的分析,我擬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點擊課件)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探索并發現、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能夠利用這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在經歷動手操作、交流探究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及探索發現、
歸納總結及培養空間觀念等多種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獨特的魅力,獲得成功體驗,
并產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以上目標的制定有層次、而且具有可操作性。
教學重點:為了促進目標的達成,課前我對學生進行了初步的調查,有的學生已
經知道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但卻不知道為什么。因此,我確定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學難點:學生能夠切實理解由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后,長方形的長和寬與
平行四邊形底和高的關系將成為本節課的難點。
為了突破教學重難點,本節課我將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方式。通過課件演示和實踐操作,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應用意識。同時,我將組織學生認真觀察、分析和討論,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通過動手實踐、合作梳理來完成探究任務。使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貫穿教學全過程,以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點擊課件)三、說教學具準備:
根據教學需要我準備了多媒體課件(如果有最好能展示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的過程)。同時讓學生每人準備了3個平行四邊形,一把直尺、面積格、三角板和剪刀。(應出現在課件上)
(點擊課件)四、說教學過程
新課程強調,有效的學習活動不是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為了能更好地凸顯主動建構的教學理念,高效完成教學目標,特設計如下四個環節。(點擊課件出現四個環節)
(點擊課件)環節一:激趣引入
為了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生活的快樂。在新課開始,我結合學生喜愛的動畫慢羊羊、喜羊羊和、懶羊羊分地的情景導入:村長慢羊羊給喜羊羊和懶羊羊各分了一塊土地讓它們種菜吃,(點擊課件出現P80頁的兩塊地,并出現問題:這兩塊地的面積哪一個大呢?)可它們都認為慢羊羊分的不公平,這可把慢羊羊氣急壞了,它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了?,就想找同學們幫助他解決這個問題。通過這樣一個簡單而有趣的故事引入,自然引出本課所要研究的重點內容,并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對主題的思考。在這樣一個濃厚的引入氛圍中,就為學生的參與加大了馬力,為學習新知豐富了情趣。
點擊課件)環節二:探究發現
本環節分步六完成:
第一步:回憶舊知,引出課題(點擊課件)
依據學生對上述故事感興趣這一可貴資源,我將以故事的問題為主線,進一步引導組織學生動手實踐,幫助慢羊羊想辦法。
同學們,要想知道這兩塊地的大小其實就是比較它們的什么?,喜羊羊分的地是長方形,以前我們學習過長方形的面積,在最初的時候人們使用最原始的方法拿一個個面積單位去密鋪,最后數一數用了幾個面積單位,這種方法比較麻煩,經過大量的實踐,人們找到了求面積的另一種方法:公式計算法,還記得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隨著學生的回答我板書公式,要想知道喜羊羊分得面積是多少,必須知道長方形的什么?經過測量長方形的長是6m,寬是4m,能算出這塊地的面積嗎?有了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成果人們也會探究推出其它圖形的面積,如懶羊羊的土地,它是什么形狀的?如果知道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我們就能求出這塊土地的面積,也就能幫慢羊羊村長解決問題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板書課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通過回顧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所走過的路,指出探究圖形面積的一般方法后迅速提出本節的研究任務,簡潔明快,重點突出。
第二步:大膽猜想,調動思維(點擊課件)
假設大家手中的1號卡片就是懶羊羊的土地,你認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么求?學生可能會有兩種猜想:(1)長寬,通過讓學生指確認也就是鄰邊相乘。(2)底高,接下來讓學生根據這兩種猜想量出平行四邊形圖形的有關數據,分別求出它的面積。經過學生測量計算出現兩種結果,到底哪一種是正確的?引領學生回到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來檢驗,用面積格測量。通過鼓勵學生的大膽猜想,調動學生的思維,兩種猜想思路,兩種猜想結果,使學生產生懸念,激發了他們躍躍欲試的情緒。
第三步:不同數法,滲透轉化(點擊課件)
接下來請同學們在1號卡片上鋪上面積格,請你數一數它占了多少小格?經過學生嘗試發現學生會有不同的數格方法,有先數整格的,然后把不滿一格的拼成一個整格,還有把三角形部分整塊平移動變成長方形的,我及時抓住后一種方法,讓學生到展臺上演示,通過長方形的面積公式計算出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同時提出問題:這位同學是把什么圖形轉化為了什么圖形?轉化前后面積變不變?為什么?怎樣才能確保轉化為長方形呢?經過這幾個問題的思考,學生的思路會更加清晰,道理會更加明白。
第四步:動手操作,利用轉化(點擊課件)
在學生明白了這種方法后,請同學們利用上面一剪一拼的方法,動手操作,利用面積格把手中的2號平行四邊形求出來。經過這一操作學生掌握了轉化方法,但轉化前后圖形的關系還需梳理,這時又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轉化前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和轉化后的長方形的長和寬有什么關系?
第五步:思維飛躍,抽象公式(點擊課件)
學生認知是由淺入深的,通過動手實踐,他們已經知道:轉化前后面積相等,長方形的和平行四邊形底相等,寬和高也相等。有了前面充分的直觀操作,足以讓學生尋求計算方法了,至此我提出了新的任務,以促使方法上的飛躍。
不是所有的平行四邊形都能剪拼成長方形的,能不能不剪拼直接求出3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經過小組合作討論,學生利用直接測量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然后相乘,發現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高。我肯定同學們的發現,為了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深刻,我會再提出問題:誰能講清楚,為什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這個環節的設計,讓學生動手、動腦,集思廣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通過測量、計算、思考,從思維上實現了從感性到抽象的飛躍,悟出了知識的來龍去脈,可以說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使學生的探究的結果。老師的適時點撥和問題質疑起到了虎龍點睛,把思維引向深刻的效果。
第六步:前呼后應,解決問題(點擊課件)
至此公式的順利推導,字母公式的簡潔表示都已經水到渠成,突破教學重難點,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了使環節更加完整,我讓同學們利用推導出的平行四邊形的公式,給出圖形的數據計算賴羊羊土地的面積,并與長方形喜羊羊的土地面積比較,從而得出面積相等的確切答案,為慢羊羊徹底解決問題,慢羊羊開心的笑了,同學們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點擊課件)環節三:指導看書。
課堂上我及時指導學生看書,找出計算公式并填寫完整,并讓學生讀一讀得出的結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點擊課件)環節四:鞏固運用
數學規律的形成與深化,不僅靠感知,還要輔以靈活、有趣、有層次的課堂訓練。才能得到理解內化效果。我依據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練習要求,本著“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的原則,設計以下四個層次的練習:
(1)基礎練習:算出下面每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點擊課件出現對應的練習題)
每節課的基礎練習是非常必要的,通過這個練習,鞏固新知,加深學生對圖形的認識,正確分清平行四邊形對應的底和高。
(2)變式練習(點擊課件出現對應的練習題)
已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給出底或高的長度,算出它的高或低。在第一題的基礎上,增加了逆向運用的練習題,體現了學習知識的靈活性。
(3)綜合練習(點擊課件出現對應的練習題)
下圖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嗎?為什么?在這條平行線之間,還可以畫出幾種形狀不一樣而面積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此題需要學生綜合運用知識,進行邏輯推理,深化對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理解。
(4)拓展練習(點擊課件出現對應的練習題)
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給學生思考問題創設一個更大的空間。我……………………………………………………(說清楚拓展到什么程度,怎么拓展的)讓學生從中感受到數學的魅力,使課堂回味無窮。
以上多層次的練習,使學生在學會新知的同時,形成技能。體現了“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新理念。
(點擊課件)環節五:全課總結
課堂總結是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歸納和總結,在引導學生回憶知識和學習方法后,我進行及時總結,總結中有知識的概括,有探究方法的回憶,更有數學思想的滲透。這樣做既有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培養,又有基本數學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動經驗的滲透。
六、說板書設計
(手指板書)這是我的板書設計,力求體現知識性、簡捷性,把數學思想方法孕含其中。從整體來看,既突出了本節課的重心,又凸顯了清晰的課堂結構。
以上是我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的說課,不妥之處,敬請各位專家同仁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教學設計 篇6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已掌握了長方形面積的計算、面積概念和面積單位,以及認識了平行四邊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運用轉化思想,在數方格法的基礎叟,用割補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為長方形,并分析長方形面積與平行四邊形面積的關系,再從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然后通過實例驗證,使學生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公式。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知道推導方法,為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做準備。
2、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己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溝通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之間的內在聯系。
(2)通過操作,讓學生嘗試用轉化的思想方法解決新的問題。
(3)理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底和高有關,并會運用面積公式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3、教學重點: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
4、教學難點: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二、教法學法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一堂幾何初步知識課,為以后學習三角形面積和梯形面積的計算,提供了知識準備。本課的教學設計由直觀到抽象,層層深入。從動手操作 觀察思考 歸納概括 初步反饋,遵循了概念教學的原則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動手操作,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再現已有的表象,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觀察、分析、比較、推理、概括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正體現了概念教學的順序:動作感知 形成表象 抽象概念。
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觀察、比較,自己去探求,重視讓學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獲取知識,以思維訓練為主線,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互助合作,以全體學生為教育對象,整體提高,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教具逐個出示:
1、圖(1)是什么圖形? 它的面積怎樣算?現在量得長是7厘米,寬是4厘米,你知道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
2、長方形的面積可以直接用公式計算,那么圖(2)我們能直接用公式計算它的面積嗎?用什么辦法求它的面積?
學生獨立思考,討論后反饋。(教具演示把多的一塊剪下來,拼過去正好是一個長方形,再用長乘以寬就是它的面積)
3、剛才我們用割下來補過去的方法將圖(2)轉化成和原來圖形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再用長方形面積公式求出它的面積。現在誰能計算圖(3)的面積?
學生獨立計算后,反饋。你是怎么算的?為什么?(教具演示:把圖(3)右邊的三角形割下來補到左邊,轉化成一個長方形。)
(二)導入新課
圖(2)、圖(3)我們用割補的方法把它們轉化成學過的長方形就能算出它們的面積。(教具出示下圖)
你能想辦法求出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出示課題。
(三)引導探究
1、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嘗試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師巡視,學生計算1號學具紙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誰能說一說,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多少?你是怎樣計算的?學生可能出現不同的答案。
到底怎樣思考才是正確的呢?充分運用你手頭的學具和有關工具(尺、剪刀等)來嘗試操作,然后列式計算(四人小組進行合作、交流)
反饋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具演示“轉化過程”。
演示前先比較兩個全等的平行四邊形,再將其中一個平行四邊形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把圖形剪開,將左邊的三角形(或直角梯形)拼到右邊去,正好是個長方形,量出它的長是7厘米,寬是4厘米,面積是7×4=28平方厘米。
追問:為什么可以這樣算?
把平行四邊形割補成長方形,圖形的什么變了,什么沒有變?
比較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寬與原平行四邊形的底、高之間的關系。
2、操作實踐,驗證想法。
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邊形都能轉化成長方形?任意畫一個平行四邊形或任意取一個學具平行四邊形紙片,證明你的想法。(結論:由此看來,對于任何一個平行四邊形,要計算它的面積,我們都可以用割補的訪求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來計算它的面積)
3、觀察分析,歸納公式。
那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該怎樣計算呢?為什么?(學生討論)
結合回答,教具演示:因為割補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形變面積不變,我們發現,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平行四邊形的底,寬相當于平行四邊形的高,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底乘以高。
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如果用字母s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a表示它的底,h表示它的高,那么平等四邊形面積的字母公式是怎樣的?
(四)小結
1、面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個新問題,我們利用已有的“求長方形的面積知識”,通過轉化的方法,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2、現在,你們說說,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關鍵是找哪兩個條件?
(五)練習
1、計算下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練后講評)
2、計算下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3、有一塊平行四邊形草地,底18米,高10米。這塊草地的面積是多少?
4、口答下面每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底(厘米) 50 12 100 9
高(厘米) 40 8 36 4
面積(平方厘米)
(六)課堂小結
1、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么?有什么體會?
2、同學們的表現好在哪里?
*3機動練習:
計算下面圖中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正確列式為( )。(單位:厘米)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教學設計 篇7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已掌握了長方形面積的計算、面積概念和面積單位,以及認識了平行四邊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運用轉化思想,在數方格法的基礎叟,用割補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為長方形,并分析長方形面積與平行四邊形面積的關系,再從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然后通過實例驗證,使學生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公式。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知道推導方法,為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做準備。
2、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己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溝通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之間的內在聯系。
(2)通過操作,讓學生嘗試用轉化的思想方法解決新的問題。
(3)理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底和高有關,并會運用面積公式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3、教學重點: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
4、教學難點: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二、教法學法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一堂幾何初步知識課,為以后學習三角形面積和梯形面積的計算,提供了知識準備。本課的教學設計由直觀到抽象,層層深入。從動手操作 觀察思考 歸納概括 初步反饋,遵循了概念教學的原則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動手操作,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再現已有的表象,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觀察、分析、比較、推理、概括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正體現了概念教學的順序:動作感知 形成表象 抽象概念。
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觀察、比較,自己去探求,重視讓學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獲取知識,以思維訓練為主線,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互助合作,以全體學生為教育對象,整體提高,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教具逐個出示:
1、圖(1)是什么圖形? 它的面積怎樣算?現在量得長是7厘米,寬是4厘米,你知道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
2、長方形的面積可以直接用公式計算,那么圖(2)我們能直接用公式計算它的面積嗎?用什么辦法求它的面積?
學生獨立思考,討論后反饋。(教具演示把多的一塊剪下來,拼過去正好是一個長方形,再用長乘以寬就是它的面積)
3、剛才我們用割下來補過去的方法將圖(2)轉化成和原來圖形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再用長方形面積公式求出它的面積。現在誰能計算圖(3)的面積?
學生獨立計算后,反饋。你是怎么算的?為什么?(教具演示:把圖(3)右邊的三角形割下來補到左邊,轉化成一個長方形。)
(二)導入新課
圖(2)、圖(3)我們用割補的方法把它們轉化成學過的長方形就能算出它們的面積。(教具出示下圖)
你能想辦法求出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出示課題。
(三)引導探究
1、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嘗試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師巡視,學生計算1號學具紙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誰能說一說,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多少?你是怎樣計算的?學生可能出現不同的答案。
到底怎樣思考才是正確的呢?充分運用你手頭的學具和有關工具(尺、剪刀等)來嘗試操作,然后列式計算(四人小組進行合作、交流)
反饋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具演示“轉化過程”。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教學設計 篇8
本節課的教學模式大部分是在新授時采用先復習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接著出示一平行四邊形,讓學生求其面積,學生很茫然而導致不知其面積,老師就教會學生用數方格的方法讓學生數出面積,緊接再比較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它們的什么變了,什么沒變,長方形長、寬和平行四邊形的底、高有什么關系,既而猜測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最后進行驗證。
結合我班的實際情況,我改變了這種教學模式,先出示一已經畫過方格的不規則圖形,采用數方格的方法知道其面積,緊接我把這一圖形反過來,問:“如果沒有這些方格,你有辦法知道它的面積嗎?略停了一會,其中一生說把凸出的部分剪下來補到凹的地方,這樣割補的前后圖形的面積沒有發生變化,同時也把一個不規則的圖形轉化成已學的圖形,學生頓時恍然大悟,明白了“割補”把問題轉化的簡單一些,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了“轉化”思想在數學學習中的價值,并且輕松快樂地學著。
第二步:我出示一個長方形框架,告訴長和寬,讓學生求面積,學生很快完成,我拉動兩角,它變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它的面積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學生興致很濃地說出它的變化,為什么會變小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什么有關呢?帶著這些問題,學習今天的內容。
第三步: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平行四邊形,讓他們測量出需要的數據,求其面積,學生充分調動自己的腦、手、口,參與到探究的過程中。
第四步:想辦法驗證自己求的面積是否正確?有的學生剪、拼,有的學生看書幫忙,有的小組商議,學習氣氛熱烈,很快驗證完畢,并總結出計算公式。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老師應給學生“做數學”的機會,并提供“做數學”的活動,讓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這樣的學習才是有效的,也是學生自己需要的。再一方面,在這種總結公式類型的課,我們不妨多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上,多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建構數學模型,這樣,學生經歷了自我探索,自我發現的過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充分發揮出來,同時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學習效率也自然高起來。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教學設計 篇9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學習平面幾何初步知識的基礎。尤其是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蘊含著轉化的數學思想。對學生以后學習推導三角形、梯形面積公式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總結本節課的教學,有以下體會:
一、遵循“猜想——驗證——推導——應用”教學過程。
在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以前,我先出示了“變、變、變”的游戲,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然后讓學生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樣計算?學生脫口而出,我問他們根據是什么?學生回答:“是猜的”。數學結論必須通過驗證才有它運用的價值,才能讓人心服口服。接著,我讓學生動手量、剪、拼、擺去研究,發現它的普遍規律。學生先用面積測量器量,然后又利用手中的材料,沿平行四邊形的高剪開,再拼成長方形,由此研究發現拼成后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關系,充分體現轉化的數學思想,歸納、驗證得出公式。整個過程由學生參與,驗證猜想公式的正確性。使學生得到一種直觀上的證明。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公式的認識。學生在運用公式時既知其當然,又知其所以然,對知識的應用達到了認識過程的最高境界。
二、注重合作交流,追異求新。
本節課教師盡量為學生說、想、做創造恰當的氛圍,創設必要的情境、空間,讓學生在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學到知識,合作交流,增長才干,提高能力。學生在剪、拼的過程中,有的沿高剪下一個三角形,有的是剪下一個直角梯形,拼成長方形,方法之多樣,令老師驚訝。在小組討論中,學生能說出自己的“奇思妙想”,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又擴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也體現了集體的智慧。
三、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加大“放”的力度。
學生在拼擺的過程中,方法雖然多種多樣,但語言表達不夠完整,教師有些著急,“導”得過細,以至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也使一些想法不太成熟的學生,不敢說出自己的意見。另外,在教學中,教師還應著重培養學生會“傾聽”的習慣,會傾聽老師布置了哪些學習任務,會傾聽同伴發出了哪些見解,這樣才能在傾聽與交流中學會新知,感受樂趣。教師在課堂上 根據本班學生實際,盡可能加大“放”的力度,這樣才能更好地創設一個民主、寬松的學習環境。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1.經歷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形成數學的經驗.
2.知道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3.會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4.利用教師的情感特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學重點:1.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2.應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關鍵:轉化前后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面積及各部分間的對應關系.
教學過程:
一.啟動導入:
1、電腦出示長方形圖形:
指出:圖中一個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請你求出方格中長方形的面積.
指生口答
問:你是怎么做的?
②出示:
這還是長方形嗎?你能求出它的面積嗎?( 生:18平方厘米.)
生小組內先交流一下,指生反饋
得出兩種方法:(1)數格子法 (2)將它轉化成一個長方形,再求出它的面積。師重點評講第二種方法。
③出示: 這個圖形,你會求它的面積嗎?( 生可能說:我把右面的正方形切割下來,移到左右,就變成了一個長方形.再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長×寬就可以求出這個圖形的面積.(電腦課件演示轉化過程).
2、剛才, 這兩個圖在求面積時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是把不規則圖形轉化成長方形,求出了它的面積)
把不規則圖形轉化成規則圖形,把沒學過面積計算的圖形變成學過面積計算圖形的過程,就叫做轉化。
剛才,在轉化的過程中,誰在變,誰不變?(形狀在變,面積不變。)
3、(出示一個平行四邊形)引入: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你會求嗎?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板書課題)
二、 主動探索:
1、引導探索:不規則的圖形可以轉化成長方形來求出它的面積。平行四邊形能不能也用轉化的思想求出它的面積呢?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轉化,轉化后討論。
電腦出示:⑴請同學們拿出自已準備的平行四邊形紙片,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想法轉化成學過面積計算的圖形求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轉化后思考:
①轉化成怎樣的圖形?你是如何轉化的?(如何畫線)
②通過轉化你發現了什么?
③說明了什么?學生分四人小組討論,教師點撥.
學生匯報。
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
問:你是怎么剪開的?是隨便剪的嗎?(是沿高剪的)
生:我們把平行四邊形沿高剪開,變成了長方形。轉化的過程中,長方形的面積既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長方形的面積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說明求出了長方形的面積,也就求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小結:盡快我們采用了不同的方法,都是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并且知道轉化前后面積的大小沒有變化。下面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仔細觀察轉化前后平行四邊形與平行四邊形各部分間的對應關系,討論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2、推導公式:
(1)請同學們對照轉化前后兩個圖形各個部分之間的對應關系,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小組合作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四人小組討論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師點撥。
學生匯報:長方形是由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轉化而來的。轉化前后面積的大小沒有變化,所以長方形的面積等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平行四邊形的高。長方形的面積是長×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2)電腦課件演示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的過程。結合圖重點講解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
引導學生按下面的思路分析:
我們把其中的一個平行四邊形沿高剪開,通過平移,就變成了( ),在轉化過程中,( )沒有發生變化。說明長方形的面積就(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平行四邊形的( ),長方形的寬相當開平行四邊形的( )。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是( ),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 )。
指生嘗試說,小組內互說,指生說
(3)介紹字母公式: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用a和h分別表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上面的公式可以寫成s=ah。
大家說,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需要知道什么條件就可以了?(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
三、 深化體驗:如果給我們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讓你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你會計算嗎?
1.口算:
平行四邊形
底 10厘米 3分米
高 17厘米 12分米
面積
2.算出下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3、出示書上“試一試”
指生讀題,說說已知什么,求什么?
生獨立解答,反饋,說說應用了哪一個計算公式?
4、拿出你手中的平行四邊形紙片,想法求出它的面積.
四.小結全課:誰來說一說這一節課,我們學會了哪些什么?
五.課后延伸:這是一個?(平行四邊形)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需要知道哪些條件?(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
課件演示:平行四邊形出現對角線,將平行四邊形變成三角形。問:這還是平行四邊形嗎?(三角形)
如何求三角形的面積呢?請同學們下課后思考。
課后反思:
這節課的教學,我認為比較成功的地方是:
一. 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節課上得怎么樣,不是看教師教得怎么樣,關鍵是看學生學得怎么樣,學生是不是學得主動、自然,學生學習是不是具有主動性,是不是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檢驗一節課上得成功與否的標志。這節課我使用了多媒體教學課件,通過圖文并茂,把靜止的問題活動話,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節省了課堂教學的時間。
學生將兩個不規則的圖形轉化成了長方形求出了不規則圖形的面積,接著出示一個平行四邊形,如何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這樣引入新課,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生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得來的。這樣學生在自主探索中體驗了成功的快樂,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有趣。
學生學會平行四邊形計算后,平行四邊形沿對角線分成兩個三角形,再變成三角形。如何求三角形的面積呢?引入下節課學習的內容。這樣的課后延伸,激發了學生進一步探求的欲望,為學生學習三角形的做了鋪墊。
二. 體現了學生做數學的思想
這節課教學的是平行四邊形的認識,這節課的思想、方法和知識不是教師教給學生的,而是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得來的,是通過學生做數學得來的。首先出示兩個可轉化為長方形的不規則圖形,長方形的面積會求了,這個圖形的面積又如何計算呢?但學生兩次說出將凸出來的部分切下來移到另一邊,拼成了一個長方形。這樣,產生了轉化的思想。如何利用轉化的思想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這一過程的完成不是教是教給學生的,而是通過學生的兩次小組合作探究完成的。第一次小組合作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第二次根據轉化前后面積及各部分間的對應關系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樣讓學生去做數學,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在做中體驗和感悟數學,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形成情感的體驗,形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