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教學設計(通用12篇)
《我是誰》教學設計 篇1
北京市平谷區夏各莊鎮安固小學 秦翠華
教學目標 :
1. 使學生明白不同場所我們的角色會發生不同的變化;而不同的角色又會對我們提出不同的要求;
2. 通過討論、體驗等活動,促使學生主動履行自己的職責;并通過“組成文明小隊發現錄像中的人做的怎么樣?”使他們形成一定的道德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明白不同場所我們的角色會發生不同的變化,而不同的角色又會對我們提出不同的要求。
教學難點 :
通過討論、體驗等活動,促使學生主動履行自己的職責;并通過“組成文明小隊發現錄像中的人做的怎么樣?”使他們形成一定的道德判斷能力。
教學過程 :
一、出示動畫片斷,引出話題“介紹自己”
1. 講述:同學們,最近我結識了一位新朋友,聽說我要來咱們班和同學們一起上課,他也迫不及待要來認識一下,瞧,他在跟大家打招呼呢。
2. 出示動畫片(短片的內容為:柯南來到校園里,并提出問題“你是誰?”)引出問題:那你認真的想過這個問題嗎?快介紹一下你自己。
3. 教師板貼課題。
二、探討交流,明確不同場所人的角色會發生不同的變化
1. 生初步做自我介紹。(師適當評價)
過渡:聽了我們的答案,柯楠滿意嗎?
2. 課件繼續出示:不同場景:學校、超市、家里、公共汽車、旅游區
3. 提問:快想想:在學校、商場、家里、公共汽車上和旅游區里,我們的身份又發生了什么變化?(在學校里是學生,學習的人,班長等等;在商場里是顧客;在家里是爸爸媽媽的孩子、小主人等等)
4. 追問:唉?明明只有一個我,為什么會有這么多名稱呢?
5. 生結合生活經驗獨立思考回答。
6. 強調:看來我們在不同場所身份在發生著變化。
三、模擬體驗,不同場所、不同身份又會對人們提出不同的要求
1. 提問:那你知道在家里怎樣做個好孩子嗎?(生獨立思考作答)
2. 追問:大家說得真好,那在商場、學校、公共汽車上,我們又該怎樣做呢,前后桌四個同學趕快討論一下吧!
3. 生自由結組討論。
(教師深入小組了解討論情況,并提醒學生一方面要大膽發言,另一方面別人發言時也要做到仔細傾聽。)
4. 生自由匯報。
5. 總結:通過剛才大家的介紹,我已經明白了在不同的場合應該怎么做,不過光說的好可不行,還要依照我們的標準去做呢。
6. 模擬表演,體會不同場所中應該怎樣做。
①要求:生活中你能做一名文明的小游客、小顧客、小乘客、小學生或好孩子嗎?趕快從上面五個場所里任選一個進行表演吧?選好內容后,小組分工合作進行表演。
②生自由結組進行表演準備,師深入各組進行指導。
③教師以采訪提問的形式進一步明確認識:
問題一:請問,站在臺上準備表演的同學,你們知道現在自己的角色發生了什么變化嗎?(是演員了)
問題二:那下面的同學呢?(觀眾)
問題三:小演員們,站在舞臺上你們知道自己應該怎么做嗎?
問題四:小觀眾們,我們又該怎樣做個文明的小觀眾呢?
④學生小組進行體驗表演。教師及時進行評價。
四、文明小隊在行動,將所學知識在生活中踐行
1. 講述:不同的角色對我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下面老師想請同學們和我一起組成一支文明小隊,看看錄像里的人做的怎么樣,為什么?(錄像內容為校園中師生課間活動、學生和老師早上剛剛進入校園、自習課上等校園場景。)
2. 生看錄像并匯報。
3. 師補充介紹:錄像──行人不遵守交通規則造成的惡果。
五、結語:生活中我們的角色在隨場所變化而發生著變化,而不同的場所又對我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真正做個好孩子、文明的小學生、小乘客、小游客、小顧客,成為我們祖國合格的接班人。
板書設計 :
作者簡介:秦翠華,女,29歲,北京市平谷區夏各莊鎮安固小學一線教師,區中心教研組成員,區級骨干教師,作過多節市、區級研究課,并有多篇論文和案例發表在《中小學教材教法》等刊物上。
《我是誰》教學設計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在與小鼴鼠一起尋找”肇事者”的過程中,了解不同動物的嗯嗯是不一樣的,并能用語言進行大膽的描述;
2、通過歌曲、故事表演、游戲等形式,感受故事的詼諧和有趣,享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3、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2、理解故事內容,豐富相關詞匯。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故事中動物的圖片、嗯嗯的圖片、嗯嗯的頭飾兩個
3、故事中動物的家(在小椅子貼上動物的圖片和漢字)
4、伴奏音樂(選自《歡樂頌》)
活動過程:
一、歌表演《快樂嗯嗯》
1、教師與幼兒邊唱歌邊跳舞進入活動;
2、幼兒圍坐成半圓形。
二、欣賞故事《是誰嗯嗯在我頭上》
(一)、播放幻燈片,認識故事的題目,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師:是誰這么不講文明,把嗯嗯嗯在了我的頭上?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個有趣故事吧!
(二)、分段欣賞故事:
1、播放幻燈片1、2,教師講述故事后提問:
* 有一天,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 小鼴鼠的心情怎么樣?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學學小鼴鼠生氣的樣子和話語)* 幼兒猜測:請你來猜一猜,這是誰的嗯嗯?
2、播放幻燈片3–8,教師邊講述邊提問:
* 小鼴鼠分別找到了誰?它們的嗯嗯是什么樣子的?
* 幼兒描述嗯嗯的樣子,并學學小鼴鼠與他們的對話。
3、播放幻燈片9、10,提問:
* 為什么蒼蠅能幫助小鼴鼠呢?
* 蒼蠅是怎么樣做的?原來這是誰的嗯嗯?
4、播放幻燈片11–14,提問:
* 如果你是小鼴鼠,這時你會怎么做?
* 結果發生了什么事?小鼴鼠的嗯嗯是什么樣子的?
* 你們覺得小鼴鼠這樣做對嗎?(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交流)* 教師小結:動物和人不一樣,它們會隨地拉嗯嗯,但是這很不禮貌,不僅污染了環境,還會給別人帶來麻煩。
5、完整欣賞故事,鼓勵幼兒和老師一起講述。
(三)、幼兒分角色表演故事:鼓勵幼兒大膽合作表演故事內容。
三、游戲:嗯嗯配對(播放《快樂嗯嗯》的背景音樂)
1、教師講解游戲的玩法:找到相對應的動物和嗯嗯圖片,然后講給喜歡的客人老師聽:我們是(動物的名稱),我們的嗯嗯是(描述嗯嗯的特點)。
2、把今天學到的本領講給弟弟妹妹聽(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語言區:將故事中的圖片擺放在語言區,鼓勵幼兒大膽表演故事內容;益智區:嗯嗯配對(鞏固對嗯嗯的認識)
活動實施教學反思:
《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是一個幽默、詼諧的兒童繪本故事。為了使故事更適合中班幼兒的閱讀及年齡、思維特點,教師對原著的故事內容進行了壓縮和修改,比如由故事中的六種動物減至五種;故事結尾進行了修改,保持了小鼴鼠善良、可愛的形象。活動中通過PPT的呈現以及師幼之間的互動,大多數幼兒都能把不同動物“嗯嗯”的形狀大膽的表述出來,比如:鴿子的“嗯嗯”是白白的,像牛奶一樣;馬的“嗯嗯”大大的、圓圓的,像土豆一樣……原本難以啟齒的話題,孩子們卻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而且興趣濃厚。之后教師通過配對連線環節的設計幫助幼兒再次鞏固了活動的重點——了解鴿子、老馬、野兔等動物“嗯嗯”的知識。在最后一環節中教師通過創設自由、寬松的環境來支持、鼓勵幼兒與同伴自主交流,在互動交流中幼兒的知識經驗逐步豐富:知道人和動物不同的“嗯嗯”習性,知道養成良好的“嗯嗯”習慣對健康很重要的道理,在潛移默化中突破了難點。
《我是誰》教學設計 篇3
內容:
一個冬天的早晨,樹上,地上都積滿了雪。軍屬老爺爺家門口啞了一群小朋友,有的拿鐵鏟,
有的拿掃帚,來幫老爺爺掃雪。他們鏟的鏟,掃的掃,一會兒就把門前的雪掃干凈了。小朋友剛要走,忽然聽見門響了,老爺爺要出來啦!大伙連忙朝門后躲去。一個小哥哥捂著嘴笑,他旁邊的一個小弟弟伸著頭,想看看老爺爺是不是看見了他們,站在前面的小姐姐連忙接住他。老爺爺拿著掃帚出來掃雪了,開門一看,奇怪的說:“咦?地上的雪怎么已經沒了?是誰替我掃了?下回再下雪呀,我可得起早來瞧瞧。”小朋友們聽了,都偷偷地笑了,他們想:您起早呀,我們就起得更早,你想瞧呀,一定瞧不到。
提示:
1啟發兒童講出小朋友悄悄幫助軍屬老爺爺掃雪,不留名的好行動,學習詞:軍屬,詞組:鏟的鏟,掃的掃。
2提問參考:
(1)這是什么季節?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2)這是誰的家門口?小朋友都來做什么?他們是怎么干的?他們聽到門響,是誰要出來了?大伙趕緊怎么做?
(3)老爺爺正準備做什么?當他走出門來的時候,發現了什么?他說了些什么?小朋友聽到了老爺爺的話,他們怎樣?他們想了些什么?
(可畫圖做為看圖講述,也可當做故事欣賞)
《我是誰》教學設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簡單而完整的合成句:猜猜我是誰?
2.聽懂并理解游戲規則。
3.仔細觀察畫面中的圖片細節,并由圖片特征猜出謎底。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幼兒根據提示,動作或者叫聲能猜出他的名字。
活動準備
鴨子圖片,大象圖片,貓頭鷹圖片
活動過程
1.教師請幼兒圍成圓圈狀,并告訴幼兒將進行猜謎游戲。教師用豐富的肢體動作,協助幼兒猜出答案。提問
:嘴像小鏟子,腳像小扇子,走路左右搖,張嘴嘎嘎叫。猜猜我是誰?(鴨子)
2.教師請幼兒描述鴨子的特征,適時補充相關材料。
3.教師繼續進行猜謎游戲,用豐富的肢體動作,協助幼兒猜出答案。提問: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粗又長,事事都能干。猜猜我是誰?(大象)
4.教師請幼兒描述大象的圖正,適時補充材料。
5.教師繼續進行猜謎游戲,用豐富的肢體動作,協助幼兒猜出答案。提問:遠看像只貓,近看是只鳥,晚上捉田鼠,白天睡大覺。猜猜我是誰?(貓頭鷹)
6.教師請幼兒描述貓頭鷹的特征,適時補充材料。
7.教師小結。教師與幼兒以輕松的心情猜謎語,進一步分析幾種動物的其他特征。
8.學習詞語:鴨,象,貓頭鷹
教學反思
1.能根據提示猜出動物名稱。
2.能說出兩種動物的特征,并能將動物名稱與特征相互聯結。
《我是誰》教學設計 篇5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我是星子縣第一小學的教師——孫敏,這次在老師們的幫助下,我初次嘗試了三年級上學期第四單元第一個主題《我是誰》一課的教學。根據新課程要求,我設計了本課的教案。整個教案,我是按以下四個方面進行的: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
一、說教材
《我是誰》是人教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我的角色與責任》中的第一課。它讓學生去體驗在不同場合下的角色變化,觀察、思考不同的角色應有不同的社會表現和應承擔的不同責任,為后面了解自己應對家庭、集體、社會承擔不同的責任做好了鋪墊。
學生情況分析:當前我們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家長包辦太多,角色意識和責任意識相對較弱,他們不是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家庭、學校、社會中承擔的不同角色,更不清楚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應承擔的責任。而角色意識和責任意識是一個人社會性發展的基礎,需要在小學階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礎。本課側重于幫助學生增強角色意識,初步了解角色的責任。
為此,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在不同環境中體驗不同角色。
2、情感目標:通過觀察對比,認識不同角色對人不同的要求和所應承擔的不同責任,從而愿意在現實生活中的當好自己的角色。
3、能力目標:讓學生初步了解調查報告的撰寫格式,通過課下社會調查,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以及與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體驗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不同角色;通過觀察對比,認識不同角色對人的不同要求和所承擔的不同責任。
二、說教法
我采用主要采用問題導入,創設情景,互動教學,角色表演等教學形式,使整堂課動靜結合,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
三、說學法
學生的通過觀察照片、圖片,師生對話,小組討論,角色表演等學習方法,使學生在各種活動中增強角色意識,了解角色責任。
四、說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教師自己的照片及各種不同場景的照片錄象;制作多媒體課件;布置學生課前觀察不同場景;調查報告表格。
在組織本課教學活動時,我設計了五個活動過程,分別為:談話導入,引入課題;結合自己,說“我是誰”;觀察周圍,他們是誰;創設情景,扮演角色;課后延伸,課外調查。
活動一談話導入引入課題
在這一活動中,以老師不同角色轉換為例,向學生提問:當我站在講臺上,我是誰;當我回家為女兒梳頭時,我又是誰。一連串的提問很好地引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通過對老師在不同環境中角色變化的觀察,初步感受不同角色的含義。這一環節中,輔以老師在不同場合的照片,以引導通過有目的的觀察而明白——一個人在生活中會扮演不同的角色。
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都角色定位有個粗淺的認識,也為下面“說自己”的教學活動做好了鋪墊。
活動二結合自己說“我是誰”
這一環節,首先拋出問題“想想自己在生活中還是誰”,當他們說到校園生活中的幾個場景時,我出示相應的圖片(李潔和蔡悅同學在品德與生活課上為同學們表演口風琴二重奏,瞧他們真棒;在慶“六一”文藝演出中,查笑奕在為同學們做精彩的演出;在運動會上,陣陣吶喊聲中,同學們個個都使出了渾身力氣;在學校的粉筆畫比賽中,同學們就像小畫家一般)。當學生說到書中的幾個場景時,我再出示書中相應的圖片,與課本結合,直觀的讓學生通過觀察畫面,使他們初步認識到角色在不同場合下的變化。
思路還可以擴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電影院、公園里、旅游景點、書店、圖書館、運動場等,(鄒雨晨小朋友乘公共汽車上學,過馬路走斑馬線,在商店買文具)使學生認識到:我們小學生在學校是學生;在商場購物時是顧客;在公共汽車上是乘客;回到家里是孩子。在這一活動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說和小組交流,體驗、探究到了角色的變化,教學內容和形式貼近兒童生活。
這一環節的設計:使學生能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得出自己不同環境中角色的變化,初步的感受到角色的責任。
活動三觀察周圍他們是誰
我首先出示生活中靚靚小朋友媽媽工作和生活的片段,(靚靚小朋友的媽媽是一名律師事務所的工作人員,上班時她對待工作兢兢業業,下班一回到家,就忙里忙外,這不,正忙著給靚靚準備可口的午餐呢)幫助學生直觀的感受她的不同角色。再請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的父母有哪些角色。接著為學生出示書中兩位小朋友爸爸媽媽的圖片。通過體驗他人和父母角色的變化,再得出他們角色多樣性,更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了讓學生明確角色與場景的變化是緊密相連的,讓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不同的場所,對角色有哪些不同的要求,如何才能當好自己的角色。
這一環節的設計,遵了“回歸兒童經驗和生活”的原則,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
活動四創設情景扮演角色
我為學生準備兩種場景的照片,并為每個小組設計兩種角色身份,再選出代表,根據角色特征進行表演,讓其他組的同學猜猜這位同學扮演的'是什么角色。誰先說出來誰獲勝。請獲勝小組介紹自己是如何判斷人物身份的,從而讓學生初步感受到,角色總是同相應的場景和責任相聯系的。這種直觀的教學法,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很好的激發了學生強烈參與課堂活動的愿望與興趣,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在表演中體驗不同的角色,領會不同角色的不同責任。水到渠成地得出“我們每一個人都應在社會中擔任好自己的角色”這個結論。
這一環節的設計:使學生在活動中得到情感的體驗,讓他們在開放的環境中做到師生交融,生生互動,進一步認識到自己和身邊的人在不同環境中有不同的角色。
活動五課后延伸課外調查
再一次將學生引入社會,到商店里看一看,顧客和售貨員是怎么做的,街上看一看,行人、乘客、司機、售票員是怎么做的,他們當好自己的角色嗎?使學生真切的認識到每個人在社會中都有自己的位置,都可以為社會做貢獻,從而認識到自己的價值。
最后指導學生了解調查報告的撰寫格式,布置學生課后調查,填寫調查報告。
以上是我本課教學內容的設計與安排,希望得到各位領導和同仁的幫助,給我指出缺點和不足,能使我在今后的教學中逐漸成熟起來。
《我是誰》教學設計 篇6
設計意圖:
《是誰嗯嗯在我頭上》是一本非常幽默、非常有趣、非常搞笑的知識類圖畫書,它巧妙地將一個個毫無關聯的知識,編織成一個緊密相連的主題故事,讓孩子們隨著有趣的故事情節發展,輕松地學習這些知識。都是些什么知識呢?是"大便",各種動物的大便。這或許是很多家長容易忽略的知識,因為大便的臟、大便的臭,唯恐孩子避讓不及,又有多少人還會帶著孩子,饒有興致地來欣賞大便呢?然而,這本繪本卻通過幽默有趣的故事,滿足了孩子們對"大便"的好奇心。并隨著故事的發展,認識了許多動物及動物的大便,從中收獲很多知識,比如:學習小鼴鼠的執著,認知各種動物的大便形狀、顏色,以及食量與大便的關系等等。孩子閱讀后,還能提高想象力。通篇所呈現的幽默趣味,不僅帶給孩子快樂的享受,也能促進孩子更具幽默感。本來關于大小便的事是很難以啟齒的,但是,這本書以一個有趣的故事從科學的角度來闡釋了這個問題,讓孩子學會以科學的眼光來坦然面對本來就光明正大的生理問題。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在與小鼴鼠一起尋找"肇事者"的過程中,了解不同動物的嗯嗯是不一樣的,并能用語言進行大膽的描述;
2、通過歌曲、故事表演、游戲等形式,感受故事的詼諧和有趣,享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故事中動物的圖片、嗯嗯的圖片、嗯嗯的頭飾兩個
3、故事中動物的家(在小椅子貼上動物的圖片和漢字)
4、伴奏音樂(選自《歡樂頌》)
活動過程:
一、歌表演《快樂嗯嗯》
1、教師與幼兒邊唱歌邊跳舞進入活動;
2、幼兒圍坐成半圓形。
二、欣賞故事《是誰嗯嗯在我頭上》
(一)、播放幻燈片,認識故事的題目,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師:是誰這么不講文明,把嗯嗯嗯在了我的頭上?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個有趣故事吧!
(二)、分段欣賞故事:
1、播放幻燈片1、2,教師講述故事后提問:
* 有一天,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 小鼴鼠的心情怎么樣?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學學小鼴鼠生氣的樣子和話語)* 幼兒猜測:請你來猜一猜,這是誰的嗯嗯?
2、播放幻燈片3——8,教師邊講述邊提問:
* 小鼴鼠分別找到了誰?它們的嗯嗯是什么樣子的?
* 幼兒描述嗯嗯的樣子,并學學小鼴鼠與他們的對話。
3、播放幻燈片9、10,提問:
* 為什么蒼蠅能幫助小鼴鼠呢?
* 蒼蠅是怎么樣做的?原來這是誰的嗯嗯?
4、播放幻燈片11——14,提問:
* 如果你是小鼴鼠,這時你會怎么做?
* 結果發生了什么事?小鼴鼠的嗯嗯是什么樣子的?
* 你們覺得小鼴鼠這樣做對嗎?(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交流)* 教師小結:動物和人不一樣,它們會隨地拉嗯嗯,但是這很不禮貌,不僅污染了環境,還會給別人帶來麻煩。
5、完整欣賞故事,鼓勵幼兒和老師一起講述。
(三)、幼兒分角色表演故事:鼓勵幼兒大膽合作表演故事內容。
三、游戲:嗯嗯配對(播放《快樂嗯嗯》的背景音樂)
1、教師講解游戲的玩法:找到相對應的動物和嗯嗯圖片,然后講給喜歡的客人老師聽:我們是(動物的名稱),我們的嗯嗯是(描述嗯嗯的特點)。
2、把今天學到的本領講給弟弟妹妹聽(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語言區:將故事中的圖片擺放在語言區,鼓勵幼兒大膽表演故事內容;益智區:嗯嗯配對(鞏固對嗯嗯的認識)
活動反思:
《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是一節非常有趣的繪本故事,“嗯嗯”對大班的孩子來說都已經能理解,即大便,“嗯嗯”在我們平時的教育活動中很容易被忽略,這個故事巧妙地將小動物們的嗯嗯聯系起來,并告訴小朋友在嗯嗯時要顧及到他人的感受,做錯事情要學會說對不起,也教育孩子要善于觀察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隨著有趣的故事情節發展,讓孩子們輕松饒有興致地學習相關知識,學習用語言進行表述。對于故事中導火線“大便”,來認識各種動物的大便。是非常容易被人忽略的一種難以啟齒的常識,由于大便的臟、大便的臭,唯恐孩子避讓不及,所以更不愿帶著孩子,饒有興致地來欣賞大便。然而,這本繪本卻通過幽默有趣的故事情節,滿足了孩子們對“大便”的好奇心。并隨著故事的發展,幫助孩子認識了許多動物及動物的大便。
我以出示繪本封面導入,小朋友都被這幅有趣的畫面所吸引,我特意留下懸念,將繪本的名字是《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遮住留到最后請幼兒幫忙起名字。故事的情節由一坨掉在小鼴鼠頭上的“嗯嗯”展開,為了更加體現幼兒的自主閱讀,我將故事的主人公做了調整,在展示中小鼴鼠尋找到四名“嫌疑人”,小朋友被這種偵探的故事情節深深地吸引。
然而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
1、重難點不夠突出,對幼兒語言的評價針對性較弱;對各教學環節時間分配把握不夠,活動中感受詼諧與幽默體現不夠。如果語言夸張一些,聲情并茂一些,生動一些,也許更能調動孩子的學習欲望,也更精彩一些。
2.孩子們對這次活動很感興趣,如果能利用一些小動物的頭飾作為道具,讓孩子們進行表演,在表演的情景中,加深對故事的印象,可能收效更好。
3、在完整講述后,其實不必在幫助孩子重復梳理、對照動物與動物的嗯嗯,因為在前面已經有過總結歸納,所以顯得有些冗長重復,造成了時間上的延長。
《我是誰》教學設計 篇7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引導幼兒學習自我介紹的方法,培養幼兒主動交往能力。
2、幼兒主動地大膽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名字、年齡。
3、啟發幼兒大膽想象,還有哪些場合需要自我介紹,初步培養幼兒發散思維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木偶娃娃1個,玩具電話2部。
2、幼兒每人自制名片1張(幼兒自己的照片裁成名版大小,背面寫上姓名和年齡)。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木偶娃娃和電話,以“娃娃”的口吻進行自我介紹:“小朋友們好!我叫,今年3歲,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想請一些新朋友到我家來做客,你們愿意來嗎?誰要想來,請給我打電話,告訴我:你叫什么名字,幾歲了”。
點評:以游戲的形式展開課題,激發幼兒介紹自我的興趣。
2、請愿意做客的幼兒來給娃娃打電話,并向娃娃介紹自己的名字、年齡等。[點評:通過打電話,幼兒能很快掌握自我介紹的方法,為幼兒的主動交往打下基礎。
3、教師組織討論,提出啟發性問題:小朋友你們在什么時候向別人介紹自己呢?(如:媽媽帶著去陌生人家中做客、表演節目、打電話、迷路時等)。引導幼兒發散性地思考問題。
點評:開發性問題的提出,讓幼兒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打開思路,培養了幼兒發散思維的能力。
4、玩游戲:送名片。鼓勵幼兒主動去尋找一位伙伴,通過自我介紹,互送名片的.形式去認識新朋友。
點評:幼兒主動交往能力在游戲中得到鍛煉。互送名片增加了游戲的趣味性,也能反映當今社會的人際交往的方式。
5、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會了一種認識朋友的新方法——介紹自己。你們把朋友的名片帶回家中介紹給爸爸媽媽。明天,我們到娃娃家做客也可以把自己的名片送給娃娃。
點評:父母的積極參與,有助于幼兒主動交往。同時,名片背面的名字可給父母提示,幫助幼兒正確地說出同伴姓名。名片每天輪換使用,以激發幼兒持續的交往行為。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向木偶娃娃大膽地介紹自己并請能力強的幼兒介紹同伴;帶幼兒到別的班級去玩,鼓勵幼兒大膽地主動交往:“我是,是x班小朋友,你叫什么?”“我是,你能幫我個忙嗎?”讓幼兒在實際生活中提高交往能力日常生活滲透:
《我是誰》教學設計 篇8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引導幼兒學習自己介紹的方法,培養幼兒主動交往能力。
2、幼兒主動地大膽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名字、年齡。
3、啟發幼兒大膽想象,還有哪些場合需要自己介紹,初步培養幼兒發散思維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木偶娃娃1個,玩具電話2部。
2、幼兒每人自制名片1張(幼兒自己的照片裁成名版大小,背面寫上姓名和年齡)。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木偶娃娃和電話,以“娃娃”的口吻進行自己介紹:“小朋友們好!我叫,今年3歲,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想請一些新朋友到我家來做客,你們愿意來嗎?誰要想來,請給我打電話,告訴我:你叫什么名字,幾歲了”。
點評:以游戲的形式展開課題,激發幼兒介紹自己的興趣。
2、請愿意做客的幼兒來給娃娃打電話,并向娃娃介紹自己的名字、年齡等。[點評:通過打電話,幼兒能很快掌握自己介紹的方法,為幼兒的主動交往打下基礎。
3、教師組織討論,提出啟發性問題:小朋友你們在什么時候向別人介紹自己呢?(如:媽媽帶著去陌生人家中做客、表演節目、打電話、迷路時等)。引導幼兒發散性地思考問題。
點評:開發性問題的提出,讓幼兒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打開思路,培養了幼兒發散思維的能力。
4、玩游戲:送名片。鼓勵幼兒主動去尋找一位伙伴,通過自己介紹,互送名片的形式去認識新朋友。
點評:幼兒主動交往能力在游戲中得到鍛煉。互送名片增加了游戲的趣味性,也能反映當今社會的人際交往的方式。
5、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會了一種認識朋友的新方法——介紹自己。你們把朋友的名片帶回家中介紹給爸爸媽媽。明天,我們到娃娃家做客也可以把自己的名片送給娃娃。
點評:父母的積極參與,有助于幼兒主動交往。同時,名片背面的名字可給父母提示,幫助幼兒正確地說出同伴姓名。名片每天輪換使用,以激發幼兒持續的交往行為。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向木偶娃娃大膽地介紹自己并請能力強的幼兒介紹同伴;帶幼兒到別的班級去玩,鼓勵幼兒大膽地主動交往:“我是,是x班小朋友,你叫什么?”“我是,你能幫我個忙嗎?”讓幼兒在實際生活中提高交往能力日常生活滲透:
《我是誰》教學設計 篇9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引導幼兒學習自己介紹的方法,培養幼兒主動交往能力。
2、幼兒主動地膽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名字、年齡。
3、啟發幼兒膽想象,還有哪些場合需要自己介紹,初步培養幼兒發散思維的能力。
4、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5、安靜傾聽同伴的講話,并感受家一起談話的愉悅。
活動準備:
1、木偶娃娃1個,玩具電話2部。
2、幼兒每人自制名片1張(幼兒自己的照片裁成名版小,背面寫上姓名和年齡)。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木偶娃娃和電話,以“娃娃”的口吻進行自己介紹:“小朋友們好!我叫,今年3歲,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想請一些新朋友到我家來做客,你們愿意來嗎?誰要想來,請給我打電話,告訴我:你叫什么名字,幾歲了”。[點評:以游戲的形式展開課題,激發幼兒介紹自己的興趣。
2、請愿意做客的幼兒來給娃娃打電話,并向娃娃介紹自己的名字、年齡等。[點評:通過打電話,幼兒能很快掌握自己介紹的方法,為幼兒的主動交往打下基礎。
3、教師組織討論,提出啟發性問題:小朋友你們在什么時候向別人介紹自己呢?(如:媽媽帶著去陌生人家中做客、表演節目、打電話、迷路時等)。引導幼兒發散性地思考問題。[點評:開發性問題的提出,讓幼兒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打開思路,培養了幼兒發散思維的能力。
4、玩游戲:送名片。鼓勵幼兒主動去尋找一位伙伴,通過自己介紹,互送名片的形式去認識新朋友。[點評:幼兒主動交往能力在游戲中得到鍛煉。互送名片增加了游戲的趣味性,也能映當今社會的人際交往的方式。
5、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會了一種認識朋友的新方法介紹自己。你們把朋友的名片帶回家中介紹給爸爸媽媽。明天,我們到娃娃家做客也可以把自己的名片送給娃娃。[點評:父母的積極參與,有助于幼兒主動交往。同時,名片背面的名字可給父母提示,助幼兒正確地說出同伴姓名。名片每天輪換使用,以激發幼兒持續的交往行為。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向木偶娃娃膽地介紹自己并請能力強的幼兒介紹同伴;帶幼兒到別的班級去玩,鼓勵幼兒膽地主動交往:“我是,是×班小朋友,你叫什么?”“我是,你能我個忙嗎?”讓幼兒在實際生活中提高交往能力日常生活滲透:
在角色游戲中繼續培養幼兒主動交往的能力;讓幼兒到隔壁班老師處請求助;參觀幼兒園各部門,增加鍛煉機會。
家園同步:家長多帶孩子出門與人交往,鼓勵孩子膽、主動地向別人介紹自己。
創新教學方法與策略:改變了傳統單純的自己介紹方式,在游戲中層層深入地讓幼兒愉快地掌握了自己介紹的方法,并讓幼兒運用這一方法去進行主動交往,有效地調動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初步培養了幼兒主動交往的能力。
教學反思:
幼兒天生就具有主動探索的精神,他們有無數的“是什么”和“為什么”的問題,這就是等待他們發現的“小秘密”。而教師要做的就是跟孩子一起去發現、去探索、去嘗試、去判斷,讓孩子們成為活動的主人。教師給孩子以啟發和助,使幼兒在有趣的活動中,揭開身邊的小秘密,逐步養成科學的學習態度,讓探索和發現的樂趣存在于他們的生活之中。
《我是誰》教學設計 篇10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了解不同動物的嗯嗯是不一樣的,并能用語言大膽的描述。
2.知道什么樣的嗯嗯對人體最有益,教育幼兒大小便要入廁。
3.養成良好的飲食和衛生習慣。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知道不同動物的嗯嗯是不一樣的。
活動難點:能用完整、連貫的語言描述不同的嗯嗯
【活動準備】課件;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回顧學習過的動物的習性
二、展開部分:
1.出示鼴鼠圖片
請幼兒說出他的名字,并提問:小鼴鼠的頭上是什么?
2.分段欣賞故事《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
(1)播放幻燈片
教師提問:有一天發生了什么事?小鼴鼠的心情是怎樣的?并請幼兒討論,是誰嗯嗯在小鼴鼠的頭上?
(2)播放幻燈片
教師編鍵鼠邊提問:小鼴鼠分別找到了誰?它的嗯嗯是什么樣的?并學學小鼴鼠與它們的對話。
(3)故事結束
幼兒尋找答案到底是誰嗯嗯在它的頭上。
3.游戲:《嗯嗯配對》
教師講解游戲玩法:請個別幼兒扮演不同的小動物,其余幼兒手拿嗯嗯站到相應的小動物后面,然后講給喜歡的客人老師聽:我們是某某動物,我們的嗯嗯時什么樣的。
4.教師提問:小鼴鼠是怎樣找到大狗的,大狗為什么會嗯嗯在小鼴鼠的頭上?并請幼兒帶著問題,完整欣賞故事。
5.教師小結:動物和認識不一樣的會隨地大小便,這樣是不對的,不僅環境造成污染,也會給別人帶來不方面,那我們小朋友應該怎樣做呢?引出嗯嗯時要男女分廁。
6.游戲:尋找最舒服的嗯嗯請幼兒講述自己的嗯嗯是什么樣的,并請幼兒討論什么樣的嗯嗯對小朋友最好。
三、結束部分:
教師總結
四、活動延伸:
將故事中的圖片擺放在語言區,鼓勵幼兒大膽表演故事內容。
《我是誰》教學設計 篇11
活動目標
1、能根據聲音或著裝猜出同伴的姓名。
2、增進教師、同伴間的感情,感受愉快情緒。
3、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4、安靜傾聽同伴的講話,并感受大家一起談話的愉悅。
教學重點、難點
遵守游戲規則
活動準備
彩色布條、卡通面具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做猜者,與幼兒玩游戲。
教師用彩色布條蒙住眼睛,去摸幼兒的頭或手。被摸到的幼兒要大聲說:“猜猜我是誰?”猜對了,全體幼兒鼓掌表示;猜不對重新再猜一次。
2、鼓勵幼兒大膽玩游戲。
全體幼兒閉上眼睛,請一名幼兒帶上卡通面具遮住臉,并學小動物的叫聲。幼兒睜開眼后,根據聲音和著裝猜出這個小朋友的名字。游戲反復進行。
活動延伸:
為讓幼兒盡快熟悉同伴,此游戲可在飯前飯后進行。
教學反思
1、上課時我會讓他們的發言權多一些,盡量讓他們多與老師小朋友開口說話,鍛煉孩子的口語表達的能力。
2、大家在一起玩游戲的時候,我會讓他們來觀察小朋友,讓他們與老師示范動作,讓他們感受到都是老師的好寶寶。孩子的教育不光是在幼兒園教育,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要。孩子和家里人之間的親和力比較強,易溝通,放學的時候我會與家長溝通,讓家長與孩子交談,關于幼兒園的事情,詢問一下他們與其他小朋友的相處關系及其他們的點滴瑣事,讓他們喜歡說話善于交流。
3、幼兒之間的互動也逐漸頻繁了,要充分利用幼兒的互相幫助、互相學習的契機,引導幼兒樂于交往,會交往,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
6、小班游戲猜猜我是誰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l.辨別并愿意模仿幾種常見小動物的叫聲。
2.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體驗游戲的樂趣。
3.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4.引導幼兒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
活動準備:
各種動物頭飾活動過程:
l.模仿小動物叫聲――教師出示小各種動物頭飾。這是誰?它是怎么叫的?
――請幼兒選擇自己想扮演的小動物,戴好相應的頭飾。
――告訴幼兒游戲名稱,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
――講解游戲規則,告訴幼兒游戲玩法。
――請一名幼兒趴在教師膝蓋上,蒙上眼睛,作為猜的人。被猜的幼兒戴上動物頭飾,輕輕到猜的幼兒后面,拍拍他的肩,模仿自己所扮演的小動物的叫聲。如"嘰嘰嘰,猜猜我是誰?"請猜的幼兒說出該小動物的名稱。
――猜對的幼兒作為猜的人繼續游戲,猜錯的幼兒則成為被猜的人。
教學反思
1、上課時我會讓他們的發言權多一些,盡量讓他們多與老師小朋友開口說話,鍛煉孩子的口語表達的能力。
2、大家在一起玩游戲的時候,我會讓他們來觀察小朋友,讓他們與老師示范動作,讓他們感受到都是老師的好寶寶。孩子的教育不光是在幼兒園教育,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要。孩子和家里人之間的親和力比較強,易溝通,放學的時候我會與家長溝通,讓家長與孩子交談,關于幼兒園的事情,詢問一下他們與其他小朋友的相處關系及其他們的點滴瑣事,讓他們喜歡說話善于交流。
3、幼兒之間的互動也逐漸頻繁了,要充分利用幼兒的互相幫助、互相學習的契機,引導幼兒樂于交往,會交往,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
《我是誰》教學設計 篇12
說課內容:
一、教材分析
(自我介紹)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標準教科書《品德與社會》學科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我的角色與責任》的起始課——《我是誰》。針對目前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責任心相對較弱的情況,為培養學生的角色意識和責任意識,我將《我是誰》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做出如下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生活實踐經驗,體驗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不同角色。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對比,情境表演等學習方式,認識不同角色對人的不同要求和所承擔的不同責任。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增強角色意識和責任意識,愿意在現實生活中當好自己的角色。
教學重點:
通過體驗、對比觀察,認識現實生活中的不同角色會承擔不同的責任。
教學難點:
理解不同的角色總是同相應的活動和責任相聯系的。
二、學情分析:
處于兒童期的三年級學生具有喜歡用自己的眼睛對現實生活和所處的生活環境進行觀察和思考的特點,要實現有限的時間+有效的教學策略=高效的教學活動,就必須采取適于兒童接受的情境游戲等教學方式,促進兒童角色意識和責任意識的生成。
三、理論依據:
課堂教學中我把
營造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實現師生互動的有效性。
調整課堂結構,促進知識建構的有效性。
設計多樣的學習形式,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確保主體參與的有效性。作為我本節課教學設計的理論依據。
四、教學環節
為實現以上目標,較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實現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我精心設計如下教學環節:
(一)認識獨特的我,體味生活角色
(二)創設有效情境,強化角色意識
(三)體驗現實角色,增強責任意識